[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我的位置:首页 > 法律常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合同 > 签订劳动合同 > 15号入职和16号入职的区别

15号入职和16号入职的区别

来源:华律网整理 2025-01-04 17285 人看过
报告编号:NO.20250104*****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十五号入职和十六号入职的区别别在于发放工资的时间不一样。一些公司在新人入职如果在当月15号之前,就可以发放当月的工资,每个月15号以后入职,就从次月的一号开始算起。关于15号入职和16号入职的区别这个问题,下面就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15号入职和16号入职的区别

十五号入职和十六号入职的区别别在于发放工资的时间不一样。一些公司的新人入职如果在当月15号之前,就可以发放当月的工资,每个月15号以后入职,就从次月的一号开始算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15号入职和16号入职的区别

二、劳务纠纷找律师有用吗

劳动纠纷最好请个律师,这样更有利于维权。是否找律师取决于自己:

第一,是否有时间亲自处理劳动争议。一个完整的劳动争议案件需要经过仲裁、一审和二审及执行程序。单就仲裁程序而言,法律规定的劳动仲裁时限在45天内结案,但实际上从申请仲裁至领取裁决书的时间往往半年左右。一方不服仲裁裁决的,还要到法院进行一审和二审。不履行裁判文书的,还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一审审限6个月,二审审限3个月,执行无固定期限。整个程序下来往往需要1年半到2年时间。当然,并不是每个案件都要经过这几个阶段,有些可以在仲裁阶段结案。在各阶段,当事人要进行立案、领取通知、出庭和领取裁判文书等工作。所以,如果当事人有充足时间,可以自办理,不必请律师;如果很忙,建议请个律师全程代理。

第二,是否了解仲裁和诉讼知识。

相关知识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也包括证据规则和举证质证技巧。实体法除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几部“好找”的大法外,还包括国务院的行政法规、部颁规章及多如牛毛的红头文件。证据规则和举证质证技巧极其重要,决定争议胜败。任何主张都要相应的证据证明,不能举证证明的,承担不利后果。如果单位聘请了律师,或者由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员工代理出庭,若劳动者自行出庭,则双方在法律和规则的运用上严重不对等,劳动者可能要吃大亏,请律师能平衡双方实力。

第三,是否愿意支付一定数额的律师费

千八百块钱的仲裁案件,没有必要请律师,万元以上的案件应该请律师。聘请律师要花钱,如果通过律师能多得权益,那么请律师就是值得的。囿于专业,劳动者主张权益往往不充分,该主张的没主张。如某律师代理的一起案件,发现委托人少主张了违法约定试用期赔偿金,仅此一项就少计算了1.2万元。通过律师代理,变更请求,最后获得仲裁裁决的支持。

三、入职合同和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1、劳动合同法之所以对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主要目的就是督促双方遵守各自的权利义务,并保证发生纠纷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从而使双方的关系处于有法可依的状态。

2、入职协议之类的简易合同,实质上缺少了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必备条款,并不具备劳动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概念,所以对于仅有简易合同而未全面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属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但是经过双方签字盖章的,就具备了法律效力,可以当做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使用;入职前签定的协议不是成为劳动合同,属于职业意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当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建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温馨提示】: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华律网咨询专业律师。

文书推荐:员工入职的协议书范本  员工入职登记表  员工入职合同书新  员工入职承诺书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看完还有疑惑?27万注册律师在线为您解答!
立即咨询
3610位用户正在咨询
推荐律师:成都律师在线为您解答
延伸阅读:
公司入职合同范文格式是怎样的
入职材料交后未入职会怎么样
入职半年离职后还能重新入职吗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 十五号入职缴纳五险一金吗

    2025-04-151232 人看过

    员工十五号入职是否缴纳五险一金,取决于公司规定和当地社保政策。部分公司以月中为界,社保政策各地不同。员工应了解公司规定和当地政策,若企业未依规缴纳,可协商或向相关部门反映维权。

  • 签了三方不去入职有什么后果

    2025-04-151089 人看过

    签订三方协议后不去入职有诸多后果,一是可能承担违约责任,按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二是影响个人信誉,进入失信名单,影响后续求职;三是可能面临学校处理,如批评教育、影响综合评价等。

  • 入职半年才给交社保合理吗

    2025-04-151104 人看过

    入职半年才交社保不合理且不合法,按法律规定员工入职一个月内单位就应为其缴社保。迟交社保,员工遇工伤、生病等无法享待遇,单位会受处罚,劳动者可解约要补偿,单位应依法及时缴社保。

  • 入职后发现员工学历造假怎么处理

    2025-04-151415 人看过

    在此种情况下,本公司可以根据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处置。首先,我们应当积极搜集并固定有关员工虚构学历材料的各项证据,其中包括但不仅局限于对学历证书的真伪查证。

  • 入职会查犯罪记录吗公司

    2025-04-15917 人看过

    公司入职可能查犯罪记录,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会进行背景调查。但公司查询要遵循法律规定和程序,事先获应聘者授权。有犯罪记录者虽可能受影响,但有平等就业权,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 合同续签三次不等于终身合同。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劳动者提出续订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于连续签合同3次是否签终身这个问题,下面就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新创立的公司往往具有更为简化的组织架构,人员结构较为单一且易于融入其中。在这类公司中,由于团队普遍由新成员组成,因此不存在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或资深人士,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属于新生代。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常见的职场弊端将会得以避免,使个人更容易融入整个团队。接下来华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一些知识,供大家参考一下,一起来看看内容吧。

  • 若员工工作满三个月后被辞退,但属违法行为,贵司需赔偿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或恢复劳动关系。无过失性辞退情况下,将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过失性辞退则无需赔偿。接下来华律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 劳动者是可以要求支付双倍工资的。根据法律规定,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职工建立了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按照法律规定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关于试用期未签订劳动合同被辞退怎样办?一起和华律网小编来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如果他们已经在同一家单位连续工作满1年但是不满10年,则可享受的年假天数为5天;若是已经在同一家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但不满20年,那么年假天数就是10天;而当他们在同一家单位连续工作年限达到或超过了20年时,年假天数便会增加到15天。接下来华律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 半年以下给半个月工资哦,经济补偿金就是你在公司干多久就给你补多少钱,每个月都有。不满足一年的,干满半年就补一个月的工资,不到半年就只给半个月啦。不过补了也不能超12个月呢。接下来华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一些知识,供大家参考一下,一起来看看内容吧。

  • 若系强制性解雇,则需双倍赔偿,即一个月工资待遇。但若劳动者存在违法行为或违反合同中的相关纪律规定,用人单位无需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在遭受解雇后可采取以下维权途径:调解、仲裁及诉讼。接下来华律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工作7年,工厂马上搬迁,有没有赔偿

蒋轲律师56分钟前回复:

你好 你这边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我81年在爸妈单位待业(在劳司工作),84年12月招工在本系统工作,退休时待业那多少年算不算工龄?

王胜军律师1小时前回复:

若属于国营/集体所有制单位正式成立的劳动服务公司,且您的工作是经劳动部门批准的正式就业,一般可计算为连续工龄。 若属于临时性安置待业青年的非正规机构,可能不被认定为正式工龄。 建议尽快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咨询具体认定标准。

在工地上受伤了应该去找什么部门解决

蒋德顺律师1小时前回复:

在工地上受伤了,可以找以下部门解决: 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其申请工伤认定,这是后续获得工伤赔偿的重要前提。需准备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一般要在受伤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认定为工伤后,可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依据鉴定结果享受相应工伤待遇。 2.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若在工伤认定或工伤待遇等方面与用人单位存在争议,比如用人单位不认可劳动关系、拒绝支付工伤赔偿等,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仲裁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人民法院:若对仲裁结果不服,或者存在其他复杂的法律纠纷,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不履行工伤申报义务等违法违规行为,可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该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改正,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5.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建筑施工领域,若因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受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督促项目各方妥善处理事故,保障劳动者获得相应赔偿。 6. 法律援助机构:若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维权,可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会指派专业律师提供免费法律服务。 部分地区还设有专门的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或工伤纠纷调解机构,也可前往反映情况,寻求帮助。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举报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