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TWI343410B - Novel imidazoquinazoline derivative,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Novel imidazoquinazoline derivative,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43410B
TWI343410B TW095146745A TW95146745A TWI343410B TW I343410 B TWI343410 B TW I343410B TW 095146745 A TW095146745 A TW 095146745A TW 95146745 A TW95146745 A TW 95146745A TW I343410 B TWI343410 B TW I3434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mpound
aryl
preparation
orga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46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ae-Soon Bae
Dong-Hoon Lee
Dae-Woong Lee
Jun-Gi Jang
Sang-Young Jeon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43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434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87/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hree hetero rings
    • C07D487/1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51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system of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condensed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53/00 or C07D455/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6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e.g. bis-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7Electroluminesc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134341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新顆的咪嗤喧 imidazoquinazoline)衍生物、其製備方法,及使用 喹唑啉衍生物之有機電子元件。 【先前技術】 在本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有機電子元件」 種需要使用電洞(hole)和/或電子在電極與有機材 進行電荷交換的元件(device)。該有機電子元件 據其動作原理而大體上分類成兩大類型:一類型是 子元件具有組態,其中係藉由光子(p h 〇 t ο η )從外 入元件而在有機材料層中形成激發光子(exciton) 激發光子係分離成電子和電洞,所形成的電子和電 別傳輸至不同的電極,且用作為電流源(或電壓源 另一類型是一種電子元件具有組態,其中係藉由施 或電流到兩個或以上之電極,電洞和/或電子係注 材料半導體形成具有電極之界面電極,致使元件藉 入的電子和電洞來動作。 有機電子元件之實例係包括:有機發光元件、 陽能電池(solar cell )、有機感光導體(OPC : photoconductor)鼓(drum)和有機電晶體(trans ,此等全部皆需要用於驅動元件之電洞注入 injecting)或電洞傳輸(hole-transporting)材料、 琳( 此咪唑 是指一 料之間 係可根 一種電 光源流 ,且該 洞係分 );而 加電壓 入有機 由所注 有機太 organic istor ) (hole-電子注 1343410 入(electron-injecting )或電子傳輸(electron-transporting )材料、或發光材料。在下文中,將主要是針 對有機發光元件明確地加以說明,但是在如上所述之有機 電子元件中’電洞注入或電洞傳輸材料、電子注入或電子 傳輸材料、或發光材料注入係根據類似的原理來發揮其作 用。
一般而言,在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有機發光現象」 是指一種藉由有機材料將電能轉化成光能的現象。利用有 機發光現象之有機發光元件通常係具有包括:陽極、陰極 、及插入於其間之有機材料層的結構。在本文中,該有機 材料層可為大部份係形成於包含不同的層,例如電洞注入 層(hole-injecting layer )、電洞傳輸層(holetransporting layer ) 、發光層(light-emitting layer)、電 子傳輪層(electron-transporting layer )、電子注入層( electron-injecting layer)、及其類似層等之多層結構中, 以改善有機發光元件之效率和穩定性。在具有此結構之有 機發光元件中,當將電壓施加在介於兩個電極之間,則來 自陽極之電洞和來自陰極之電子係注入該有機材料層尹, 所注入之電洞和電子係結合在一起,以形成激發光子。此 外’當激發光子下降至基態時,則會發光。此等有機發光 元件係已知具有例如自激發光(self-luminescence )、高 亮度、高效率、低驅動電壓、廣視野角、高對比和高速響 應等特性。 用於有機發光元件之有機材料層的材料,根據其功能
6 1343410
係可分類成發光(light-emitting )材料和電荷傳輸 c h a r g e -1 r a n s ρ 〇 r t i n g )材料例如電洞注入材料、電洞傳輸 料、電子傳輸材料和電子注入材料。此外,根據發光顏 ,發光材料係可區分成藍色、綠色或紅色發光材料及用 提供更天然顏色所需要的黃色或橙色發光材料。在另一 面,當僅使用一種用於發光材料時,由於介於分子之間 相互作用,色彩純度惡化且發光效率降低,結果導致最 激發光波長移動至較長波長,使得元件之效率降低,因 一種主態(host )/摻雜劑(dopant )系統係可用作為發 材料,以藉由能量傳遞(transfer )而達到強化色彩純 和發光效率之目的。 欲使得有機發光元件完全地顯示如上所述之特優的 徵,在元件中用於構成有機材料層的材料,例如電洞注 材料、電洞傳輸材料、發光材料、電子傳輸材料和電子 入材料基本上應該是由穩定且有效率的材料所構成。然 ,迄今為止用於有機發光元件之穩定且有效率的有機材 層材料之開發仍未完全地實現。有鑒於此,新潁材料之 發係持續地為吾所欲者。此等材料之開發係與如上所述 有機電子元件同樣地需要。 【發明内容】 〔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 本發明人已經合成得一種新顆的σ米。坐1Ί: °坐淋衍生物 且也已發現當該化合物在有機電子元件中用作為電洞注 ( 材 色 於 方 的 大 此 光 度 特 入 注 而 料 開 之 7 1343410 、電洞傳輸、電子注入、電子傳輸、或發光的材料時,其 係具有特優的界面活性劑特性和電荷傳遞(charge transfer)能力,因此達成本發明。 〔解決問題之技術方法〕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_種新潁的咪唑喹唑啉衍 生物、其製備方法,及使用此咪唑喹唑啉衍生物之有機電 子元件。
〔發明之功效〕 根據本發明之咪唑喹唑啉衍生物1在包含有機發光元 件之有機電子元件中係用作為電洞注入 '電洞傳輸、電子 注入、電子傳輸、或發光材料,且根據本發明之元件係具 有特優的效率、驅動電壓和穩定性等特性。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最佳實施方式〕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_唆0i嗤嘴衍生物,如下式1所代 表: 〔式1〕 R3 R4
其中該 R1和 R2係彼此各自獨立地可為相同或不同 ,且係各自可為:氫原子;C 1至C 3 〇烷基,其係未經取代
S 8 1343410
、或以至少一選自由鹵素原子、胺基、腈基、硝基、Ci至 c30烷基、C2至C3〇烯基、Ci至C3Q烷氧基、c3至c3〇環 烷基' c3至c3〇雜環烷基、c5至c3〇芳基、及c2至c3〇雜 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 C 3至C 3 0環烷基,其 係未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自由南素原子、胺基、腈基、 硝基、(^至C3D烷基、C2至C3G烯基、(^至c3〇烷氧基、 c3至c3〇環烷基、c3至c3〇雜環烷基、c5至c3〇芳基、及 c2至c3〇雜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c5至c30 芳基*其係未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自由齒素原子、胺基 、腈基、硝基、C,至C3Q烷基、C2至C3。烯基、C,至c30 烷氧基、c3至C3G環烷基、c3至C3G雜環烷基、c5至c30 芳基、及c2至c3〇雜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 或c2至c3〇雜芳基,其係未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自由鹵 素原子、胺基、腈基、硝基、Ci至c3〇烷基、c2至c3〇烯 基、Ci至C3D烷氧基、c3至C3D環烷基、c3至C3Q雜環烷 基、c5至C3Q芳基、及c2至C3Q雜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 加以取代者,且係與鄰接基鍵結以形成脂肪族、芳香族、 脂肪族雜-、或芳香族雜-縮合環、或形成螺形鍵(spiro bond ); R3至R6係彼此各自獨立地可為相同或不同,且係各 自可為:氫原子;C!至C! 2烷氧基,其係未經取代、或以 至少一選自由鹵素原子、胺基、腈基、硝基、Ci至C3〇烷 基、C2至C3Q烯基、(^至C3G烷氧基、C3至C3〇環烷基、 C3至C3〇雜環烷基、C5至C3〇芳基、及C2至C3〇雜芳基所 9 1343410
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C ,至C 12烷硫氧基,其係未 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自由鹵素原子、胺基、腈基、硝基 、C,至C3G烷基、C2至C3Q烯基、(^至C3G烷氧基、c3至 c30環烷基、c3至c3Q雜環烷基、c5至C3Q芳基、及c2至 C3〇雜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C,至 C3〇烷胺 基,其係未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自由έ素原子、胺基、 腈基、硝基、(^至C3〇烷基、C2至C3Q烯基、(^至c3〇烷 氧基、c3至c30環烷基、c3至c3〇雜環烷基、c5至c30芳 基、及c2至c3〇雜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c5 至 C3〇芳胺基,其係未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自由έ素原 子、胺基、腈基、硝基、C|至C3G烷基、c2至C3G烯基、 至C3〇烷氧基' C3至C3Q環烷基、c3至c3〇雜環烷基、 c5至C3Q芳基、及c2至c3〇雜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 取代者;c5至C3Q芳基,其係未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自 由鹵素原子、胺基、腈基、硝基、Cl至c30烷基、c2至 C30烯基、C,至C3Q烷氧基、c3至c3〇環烷基、c3至c30 雜環烷基、c5至c3〇芳基、及c2至c3〇雜芳基所組成之族 群的基加以取代者:c2至c3〇雜芳基,其係未經取代、或 以至少一選自由鹵素原子、胺基 '腈基、肖基、C|至C30 烷基、C2至C3G烯基、C!至C3G烷氧基、c3至C3D環烷基 、(:3至C3G雜環烷基、C5至C3〇芳基、及C2至C3〇雜芳基 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聚矽氧基,其係未經取代 、或以至少一選自由鹵素原子、胺基、腈基、硝基、(^至 c30烷基、C2至C3G烯基、C,至C3G烷氧基、c3至c3〇環 10 1343410 烷基、c3至c3〇雜環烷基、c5至c3〇芳基、及c2至c3〇雜 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硼基,其係未經取代 、或以至少一選自由鹵素原子、胺基、猜基、硝基、C!至 c30烷基、C2至C3Q烯基、C,至c3〇烷氧基、c3至c3〇環 烷基、c3至c3〇雜環烷基' c5至c30芳基、及c2至c30雜 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胺基;腈基;硝基;
鹵素基;醯胺基;或酯基,且係與鄰接基鍵結以形成脂肪 族、芳香族、脂肪族雜-、或芳香族雜-縮合環、或形成螺 形鍵;
An是c5至c3Q芳基,其係未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 自由(^至C30烷基、C2至C30烯基、(^至c30烷氧基、c3 至c3〇環烷基、c3至c3〇雜環烷基、c5至c3〇芳基、及c2 至c3Q雜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或c2至c30 雜芳基,其係未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自由(^至C3〇烷基 、c2至C3Q烯基、C,至C3Q烷氧基、c3至C3G環烷基、c3 至C30雜環烷基、C5至C3Q芳基、及(:2至c3〇雜芳基所組 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 Y是雜芳基,其中至少一構成環之碳原子係又以氮原 子加以取代;且 Z是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至少一構成環之碳原子係 又以氮原子加以取代。其實例係包括下列結構: 11 1343410
在式1中,較佳為 其中該 R1和 R2係彼此各自獨立地可為相同或 ,且係各自可為苯基、聯苯基、萘基、吼啶基、或 基-或腈基-取代之苯基。 在式1中,進一步較佳為 其中該 R1和 R2且係與鄰接基鍵結以形成脂肪 芳香族、脂肪族雜-、或芳香族雜-縮合環、或形成螺 (spiro bond) ° 特定言之,式1之化合物可為選自由下列結構式 成之族群者,但是並不受限於此等。 不同 經甲 族、 形鍵 所組
12 1343410
在結構式中,R3至R6、及An係如式1所定義 且R1’和R2’係與在式1中之R1和R2所定義者相同。 關於在本發明甲所使用的「取代基」,係如下所 者: 「烷基」較佳為具有1至3 0個碳原子,且並不 生立體障礙(steric hindrance)。其特定實例係包括 是並不受限於此等):曱基、乙基、丙基、異丙基、 、三級丁基、戊基、己基和庚基。 「環烷基」較佳為具有3至3 0個碳原子,且並 產生立體障礙。其特定實例更佳為包括(但是並不受 此等):環戊基或環己基。 「烷氧基」之實例係包括:具有1至3 0個碳原 者, 定義 會產 (但 丁基 不會 限於 子之 13 1343410 烷氧基。 「烯基」之實例係包括:與芳基連結之烯基,例如二 笨乙稀基(sti丨benyl)和苯乙稀基(styryl)。 「芳基」之實例係包括:笨基、萘基(naphthyl)、 蒽基(anthracenyl)、聯笨基(biphenyl)、芘基( pyrenyl)、茈基(perylenyl)、及其衍生物。
「芳胺基」之實例係包括:笨基胺基、萘基胺基、聯 笨基胺基、蒽基胺基、3 -甲基-笨基胺基、4 -甲基-萘基胺 基、2 -甲基-聯苯基胺基、9 -甲基-慧基胺基、二笨基胺基 、苯基萘基胺基、二甲苯基胺基、苯基甲笨基胺基、咔唑 基(carbazolegroup)、和三苯基胺基。
「雜芳基」之實例係包括:°比咬基(pyridyl)、雙。比 咬基(bipyridyl)、三氣。终(triazine)基、σ丫咬基( acridinyl)、。塞吩(thiophene)基、咪(imidazole)基 、°惡吐(oxazole)基、雀。坐(thiazole)基、三氣。坐( triazole ) 基 ' 啥母基 (quinoliyl ) 和異啥嘛 ( isoquinolyline )基 ° 「鹵素基」之實例係包括:氟、氣、溴和破。 式1之化合物的特定實例如下所述(但是並不受限於 此等): 若式1之結構係一種如下列結構式之化合物,則Αιί 係具有如表1所示之結構。 14 1343410
表1
No.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No. 1-2-1
Ari
No. 1-3-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3-5 1-3-6 1-3-7
Ar! 1-3-2
15 1343410 1 一 1-8 1-1-9
1-1-10
1-1-11
1-2-8 1-2-9 1-2-10 1-2-11
1-2-13 -^-0¾ 1-2-15 Q ^ 1-2-16
1-3-13 卜3-15 + 1-3-16
16 1343410 1-1-20 1-1-21 1-1-22 1-1-23
1-2-20 1-2-21 1-2-22 1-2-23
1-3-23
1-1-24
1-1-25 1-1-26 1-1'27 1-1-28 1-1-29 1-1-30 1-1-31
1"2·24 1-2-25 1-2-26 1-2-27 1-2-28 1-2-29 1-2-30 1-2-31
1-3-24 1-3-25 1-3-26 1-3-27 1-3-28 1-3-29 1-3-30 1-3-31
17 1343410 1-1-32 1-1-33 1-1-34 1-1-35 1-1-36
1-2-33 1-2-34 1-2-35 1-2-36
1-3-33 1-3-34 1-3-35 1-3-36
1-2-39 1-3-39 1-1-39 1—1-40
1-2-40
1-1-41 1-1-42 1-1-43 1-1-44 1-1—45
1-2-41 1-2-42 1-2-43 1-2-44 1-2-45
1-3-40 1-3-41 1-3-42 1-3-43 1-3-44 1-3-45
S ) 18 1343410
1-1-46
1-1-57 1-1-58 1-1-59
19 (:s 1343410 1-1-60 1-1-61 1-1-62 1-1-63 1-1-64 1-1-65 1-1~66 1-1-67 1-1-68 1-1-69
1-2-60 1-2-61 1-2-62 1-2-63 1-2-64 1-2-65 1-2-66 1-2-67 1-2-68 1-2-69
1-3-60 1-3-61 1-3-62 1-3-63 1-3-64 1-3-65 1-3-66 1-3-67 1-3-68 1-3-69
除此之外,如式1所示之結構係包括下列結構式之化 合物(但是並不受限於此等): 20 1343410 [化合物1-4-1] [化合物1-4-2] [化合物1-4-3]
CP
[化合物1-4-4]
[化合物1-4-5]
[化合物1_4-7] [化合物1-4-8]
[化合物1-4-11] [化合物1-4-12]
[化合物1-4-13] [化合物1-4-14] [化合物1-4-15]
21 1343410 [化合物卜4-16] [化合物1-4-17] [化合物1-4-18]
[化合物卜4-19] [化合物1-4-20] [化合物1-4-21]
[化合物1-4-23] [化合物1-4-24]
[化合物1-4-25] [化合物1-4-26] [化合物1-4-27]
[化合物1-4-28] [化合物卜4-29] [化合物1-4-30]
22 1343410 [化合物1-4-31] [化合物1-4-32] [化合物1-4-33]
[化合物1-4-37] [化合物1-4-38] [化合物1-4-39]
[化合物1-4-45]
23 1343410 [化合物A] [化合物B]
此外,本發明又提供一種用於製備如式1所代表之咪 。坐喧。坐琳衍生物之方法。 根據本發明用於製備咪唑喹唑啉衍生物之方法係可藉 由使用在式1中之R1和R2係不連結到環之化合物、及在 式1中之R1和R2係連結到環之化合物來實施。 首先,若係使用在式1中之R〗和R2係不連結到環 之化合物時,則根據本發明用於製備咪唑01唑淋衍生物之 24 1343410 方法係包括下列步驟: (1 ) 將 2 -硝基笨甲醛化合物(11 )和 1,2 -二酮化合物( III )與醋酸銨鹽或甲醯胺反應,以製備2 - ( 2 -硝笨 基)咪唑衍生物(IV ), (2 ) 將在步驟(1 )所製得之 2 - ( 2 -硝苯基)咪唑衍生 物(IV )使用ie ( p a 11 a d i u m )觸媒歷經反應,以製 備2 - ( 2 -胺基笨基)咪唑衍生物(V ),及
(3 ) 將在步驟(2 )所製得之2 - ( 2 -胺基笨基)咪唑衍 生物(V)與醛化合物(Ar丨CHO)反應,以製備化 合物(I ),且該方法係以下列反應機構(reaction scheme ) 1戶斤代表:
在反應機構1中,R1至R6、Ar,和Z係各自如在式 1中所定義者。 第二,若係使用在式1中之R1和R2係連結到環之 化合物時,則根據本發明用於製備咪唑喹唑啉衍生物之方 法係包括將 2- (2 -胺基笨基)笨并咪唑化合物(VI)和醛 化合物(An CH0 )在有機溶劑中在攪拌下加熱的步驟, r cr 25 1343410 以製備化合物(I - 1 ),且該方法係以下列反應機構2所代 表: 有機溶劑較佳為硝基苯或二曱基乙醯胺(D M A C )、 甲笨、乙腈 '醋酸、乙醇、T H F、或其類似物。 〔反應機構2〕
在反應機構2中,R3至R6、Ar!和Z係如在式1中 所定義者,且R Γ係也與在式1中之R1所定義者相同。 本發明係也提供一種有機電子元件使用式1之咪唑喹 唑琳衍生物。
本發明之有機電子元件係可藉由通常用於製備有機電 子元件的方法和材料來製備,例外的是如上所述之化合物 係用於形成至少一有機材料層。 在下文中,將舉例說明有機發光元件。 式1之化合物結構特異性係可在有機發光元件中用作 為有機材料層。 在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中,有機發光元件係可具有包 括:第一電極、第二電極、插入於其間之有機材料層的結 構,且係可藉由用於製造有機電子元件之慣用的方法和材 料來製造,例外的是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係使用 於有機發光元件中之有機材料層的至少一層。在本發明之 26 1343410
有機發光元件中的有機材料層係可為:含有單一層的單層 結構、或包括發光層之含有兩層或以上之層的多層結構。 若在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中的有機材料層係具有多層結 構,其係可具有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 傳輸層、及其類似層係積層於其中的結構。然而,有機發 光元件之結構並不受限於此等,且其係可進一步包含較少 之有機材料層。在此有機材料層之多層結構中,式1之化 合物係可包含在電洞注入和傳輸層、電洞傳輸和發光層、 電子傳輸和發光層、及其類似層中。 例如,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的結構係可為如第1至 4圖所示,但是並不受限於此等。 第1圖係例示一種有機發光元件之結構,其中該陽極 (102)、發光層(105)、及陰極(107)係依序積層在 基板(substrate) (101)上。在此結構中,式 1之化合 物係可包含在發光層(105)中。
第2圖係例示一種有機發光元件之結構,其中該陽極 (1 0 2 )、電洞注入/電洞傳輸和發光層(1 〇 5 )、電子傳 輸層(106)、及陰極(107)係依序積層在基板(101) 上。在此結構中,式 1之化合物係可包含在電洞注入/電 洞傳輸和發光層(105)中。 第3圖係例示一種有機發光元件之結構,其中該基板 (1 01 )、陽極(10 2 )、電洞注入層(1 0 3 )、電洞傳輸 和發光層(105)、電子傳輸層(106)、及陰極(107) 係依序加以積層。在此結構中,式1之化合物係可包含在 27 1343410
電洞注入/電洞傳輸和發光層(1 0 5 )中。 第4圖係例示一種有機發光元件之結構,其中該 (1 0 1 )、陽極(1 0 2 )、電洞注入層(1 〇 3 )、電洞 層(104)、電子傳輸和發光層(105)、及陰極(1 係依序加以積層。在此結構中,式1之化合物係可包 電子傳輸和發光層(105)中。 例如,根據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係可藉由使用 激鑛(sputtering)和電子束蒸鍵(e-beam evaporati 之物理氣相沉積法(PVD: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方法,將金屬、具有導電性之金屬氧化物、或其合金 在基板上,以形成陽極;在陽極上形成含有電洞注入 電洞傳輸層、發光層和電子傳輸層之有機材料層;且 上沉積可用作為陰極的材料來製造。另一可行方法是 機發光元件係可藉由將陰極材料、有機材料層、和陽 料沉積在基板上來製造。 「有機材料層」可為一種含有電洞注入層、電洞 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及其類似層之多層結構, 並不受限於此等,且可為一種單層結構。此外,該有 料層係可藉由使用各種聚合物材料,藉由溶劑製程而 積製程,例如旋轉塗佈法、浸潰塗佈法、刮刀法、網 刷法、喷墨印刷法、及熱傳導等製程以製成具有較少 之層。 「陽極(anode)材料」較佳為具有大功函數( function )的材料,以有利於電洞注入通常至有機材 基板 傳輸 07 ) 含在 例如 on ) )等 沉積 層' 於其 該有 極材 傳輸 但是 機材 非沉 版印 層數 work 料層 28 。可使用於本發明之該「陽極材 柯"4」的特定實例係包括:
金屬類,例如釩、鉻、鋼、铉茹A 种和金、或其合金;金屬氧化 物,例如氧化鋅、氧化銦、負朴〜 K 銦錫(ITO )和氧化銦鋅 例如 Ζ η 0 : A I (氧化鋅 綈):導電性聚合物, (伸乙基-I,2-二氧基) 胺,但是並不受限於此 (IZ 0 ) •,金屬與氧化物之組合, :銘)和Sn02 ·· Sb (二氧化錫: 例如聚(3 -曱基嗟吩)、聚〔34 噻吩〕(PEDT)、聚吡咯和聚笨 等。 「陰極(cathode )材料鉍 + J較佳為具有小功函數的材 料,以有利於電子注入通常至右抽t 有機材料層。該「陰極材料 」的特定實例係包括··金屬類,彳sI , 蝴例如鎂、鈣、鈉、鉀、鈦 、銦、纪、亂、紹、銀、錫知糾 踢和錯、或其合金;多層結構材 料,例如L i F / AI (氟化經/铭)备* 姑)系和Li02/Al (二氧化鋰/铭 )系,但是並不受限於此等。 「電洞注入材料」較佳為有利於在低電壓下從陽極電 洞注入的材料,且其最高佔有分子執域(H〇M〇 :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之能階(丨eve丨)係位於陽極 材料之功函數與其鄰接有機材料層之HOMO能階之間。該 「電洞注入材料」的特定實例係包括:金屬卟啉( porphyrin )、募聚'^ 吩(〇lig0thi〇phene )和芳基胺( arylamine )系列之有機材料;六腈六氮三伸笨( hexanitrile hexaazatriphenylene )和啥。丫嗣(quinacridone )系列之有機材料;茈(perylene )系列之有機材料;及 蒽酿(anthraquinone)、聚笨胺(polyaniline)和聚。塞吩 29 1343410 (polythiophene )系列之導電性聚合物,但是並不受限於 此等。 「電洞傳輸材料」較佳為可將電洞從陽極或電洞注入 層傳遞(transfer )朝向發光層,且具有高電洞遷移性( mobility )。其特定實例係包括:芳基胺系列之有機材料 、具有共概部份和非共軛部份之導電性聚合物和嵌段共聚 物’但是並不受限於此等。
「發光材料」較佳為能藉由接受和再結合來自電洞傳 輸層之電洞及來自電子傳輸層之電子而發射可見光的材料 ’較佳為一種對於螢光(fluorescence)和鱗光( phosphorescence )具有高量子效率的材料。其特定實例係 包括.8-經基啥啭紹(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錯 合物(Alq3 );咔唑(carbaz〇le )系列之化合物:二聚體 型苯乙烯基(styryl)化合物;BAlq; 10 -羥基笨并喹啉( 10-hydroxybenzoquinoline )-金屬化合物;笨并噁唑( benzoxazole )、苯并。塞唑(benzthiazole )和苯并咪唑( b e n z i m i d a ζ ο 1 e )系列之化合物;聚(對-伸苯基伸乙烯基 )(PPV: poly(p-phenylenevinylene))系列之聚合物;螺 形(spiro)化合物:及聚第(poly fluorene)和紅營豨( r u b r e n e )系列之化合物,但是並不受限於此等。 適當的「電子傳輸材料」係一種具有高電子遷移性的 材料,其係可將電子從陰極傳遞至發光層。其特定實例係 包括:8-羥基喹啉鋁錯合物(Alqs);含有Alqs之錯合物 (complex ):有機自由基(radical)化合物;及經基黃 30 1343410 鲷(hydroxy flavone)-金屬錯合物,但是並不受限於此等 〇 根據本發明之有機發光二極體,視所使用的材料而定 ,可為正面側、後面側、或兩側發光。 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係根據類似於應用到有機發光元 件之原理,可在包括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機感光導體和有 機電晶體之有機電子元件中發揮功能。
〔本發明之最佳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係提供較佳的實例用於使得本發明更易於 了解。因此,該等實例係提供用於例示性實施例,但是本 發明之範圍並不受限於此等。 《製備例1》 化合物A之製備 1 -1 .化合物A -1之製備
將2-(2-胺基苯基)苯并咪唑(4.18克' 20.0毫莫耳 )和4 -溴笨甲醛(4.07克、22.0毫莫耳)溶解於50毫升 之硝基笨中,然後將溶液在攪拌下加熱歷時2 0小時。將 反應溫度冷卻至室溫且過濾,以獲得黃色固體,且將固體 以乙基醚清洗和加以乾燥,以製備化合物 A-1 ( 5 . 1克' 31 1343410 產率 6 7.8 % )。 MS〔 M + H〕+ = 3 76。 1 -2.化合物A-2之製備
將ΚΜη04 (2.3克、0.15毫莫耳)和100毫升之 添加至在 1-1步驟所製得之化合物 A-1 (5.1克、13. 莫耳)中,且將混合物在常溫下攪拌歷時12小時。 應溶液以塞里特(Celite ;矽藻土)加以過濾以移除 化合物。將100毫升之H20和50毫升之乙基醚添加 獲得之產物(resultant)中,將有機材料層分離出且 水硫酸鎮上乾燥。將有機溶劑在真空(vacuo )下蒸 ,以獲得固體,且將固體以乙醇清洗、過濾和乾燥, 備化合物A-2 ( 4.5克、產率89% )。 MS〔 M + H〕+ = 3 74。 1 - 3 .化合物A之製備 THF 6毫 將反 固體 至所 在無 餾出 以製
12.0 將在製備例卜2所製得之化合物 A-2 ( 4.5克、 毫莫耳)、聯棚酸頻那醇酷〔bis(pinacolato) diboron _·亡 32 1343410 3.66克、14.4毫莫耳)、及醋酸钟(3.54克、36毫莫耳 )懸浮於二噁烷(dioxane ) (100毫升)中。將(二笨基 膦 基 雙 茂 鐵 ) 氣 化 纪 〔 palladium (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 chloride〕 ( 0.29 克、3 莫耳
% )添加至懸浮液中。將混合物在8 0 °C下攪拌歷時約8小 時,然後冷卻至室溫。將混合物以水(1 0 0毫升)加以稀 釋,且係使用二氯甲烷(3 X 5 0毫升)加以萃取。將有機 萃取物在硫酸鎂上加以乾燥,且在真空下加以濃縮。所獲 得之產物從乙基醚和己烷加以結晶化、乾燥和過濾,以製 備化合物A ( 3 · 1 3克、9 2 % )。 MS〔 M + H〕+ = 422。 《製備例2》 化合物B之製備 2 -1 .化合物B -1之製備
化合物B -1係以與在製備例1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1 -1中,係使用3 -溴苯甲醛,而非4-溴苯曱醛。 MS [ M + H ) + = 376。 2-2.化合物B-2之製備
33 1343410 化合物B - 2係以與在製備例1 - 2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1 - 2中,係使用在2 -1步驟所製得之 化合物B -1,而非化合物A -1。 MS〔 M + H〕+ = 3 74。 2 - 3 ·化合物B之製備
化合物B係以與在製備例1 - 3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1 -3中,係使用在2-2步驟所製得之化 合物B - 2,而非化合物A - 2。 ' MS〔 M + H〕+ = 422。 ' 《製備例3》 化合物C之製備 3 -1.化合物C -1之製備
* 將9-溴蒽(2.57克、10.00毫莫耳)、2-萘基硼酸( 2-naphthyl boric acid) (1.80 克、12.65 毫莫耳)和碳酸 鈉(2.34克、22.1毫莫耳)懸浮於甲笨(20毫升)、乙 « 醇(3毫升)和水(1 0毫升)之混合物中。將肆(三苯基 膦)鈀(0.2 5克、0 · 2 2毫莫耳)添加至懸浮液中。將混合 物在回流下攪拌歷時約 24小時,然後將經回流之混合物 34 1343410 冷卻至室溫。將有機層分離且以水清洗,且水性層係以氣 仿加以萃取。將有機萃取物在硫酸錢上加以乾燥,且在真 空下加以濃縮,以製備 9 - ( 2 -萘基)蒽化合物 C -1 ( 2 · 5 5 克、產率8 4 % )。 MS〔 M + H〕+ = 3 0 5。 3-2.化合物C之製備
將溴(0·32毫升、6.24毫莫耳)在(TC下逐滴添加至 在3-1步驟所製得之9- ( 2-萘基)蒽(1.89克、6.24毫莫 耳)於乾 CC14(60毫升)的溶液中。將反應混合物在室 溫下攪拌歷時約3小時,且將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添加入 其中。將有機層分離,且水性層係以氣仿加以萃取。將經 合併之有機萃取物在硫酸鎂上加以乾燥,且在真空下加以 濃縮。將所獲得之產物藉由管柱式層析法(column chromatography ) (THF /己院 =1/4)加以純化,且將殘 留物以乙醇加以再結晶化,以製備 9-溴-1 0- ( 2-萘基)蒽 化合物C ( 1 · 0 8克、產率4 5 % )。 MS〔 M + H〕+ = 383。 《製備例4》 化合物D之製備 4 -1.化合物D -1之製備 35 1343410
式所製得 得之化合 化合物D -1係以與在製備例3 -1中相同的方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3 -1中,係使用在1 - 3所製 物A,而非2 -萘基硼酸。 MS〔 M + H〕+ = 472。 4-2.化合物D之製備
將 80 毫升之二曱基甲醯胺 ( dimethylformamide)添加至在 4-1所製得之化合 4.7克、9.97毫莫耳)中,將混合物在常溫下攪 N -漠號 ίό 醯亞胺(NBS: N-bromosuccinimide),
1 0.9 6毫莫耳)在常溫下逐滴添加入。將反應混 溫下攪拌歷時約3小時,將所獲得之白色固體加 以水和乙醇清洗且加以乾燥,以製備化合物 D ( 產率64% )。 MS〔 M + H〕+ = 5 5 0。 《製備例5》 化合物E之製備 5-1 .化合物E-1之製備 DMF : 物 D-1 ( 拌,且將 1,95 克' 合物在室 以過遽-、 3.6 克、 36 1343410
得 合 化合物E -1係以與在製備例3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3 -1中,係使用在2 - 3所製得之化 物B,而非2 -萘基硼酸。 MS〔 M + H〕+ = 472。 5-2.化合物E之製備
將80毫升之DMF添加至在5-1步驟所製得之化合 E-1 ( 4.7克、9.97毫莫耳)中,將混合物在常溫下攪拌 且將NBS(N-溴琥珀醯亞胺,1.95克、10.96毫莫耳) 加入其中。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歷時約3小時, 將所獲得之白色固體加以過濾、以水和乙醇清洗,且加 乾燥,以製備化合物E ( 4.2克、產率7 6.5 % )。 MS〔 M + H〕+ = 550。 《製備例6》 化合物F之製備 6-1 .化合物F-1之製備 物 添 且 以
化合物F-1係以與在製備例1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1 -1中,係使用9-蒽羧醛,而非4- 得 溴 37 1343410 笨甲兹。 MS〔 M + H〕+ = 396 6-2.化合物F之製備
化合物F係以與在製備例4-2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4-2中,係使用在製備例6-1所製得之 化合物F -1,而非化合物D -1。 MS〔 M + H〕+ = 474。 《製備例7》 化合物G之製備
將2 -溴-9,1 0 -二萘基蒽(5 · 0 0克、9.8 2毫莫耳)、聯 硼酸頻那醇酯(2.75克、10.9毫莫耳)、及醋酸鉀(2.89 克、2 9.4毫莫耳)懸浮於二噁烷(5 0毫升)中。將(二 笨基膦基雙茂鐵)氣化鈀(〇·24克、3莫耳% )添加至懸 浮液中。將混合物在8 0 °C下攪拌歷時約6小時,然後冷卻 至室溫。將混合物以水(5 0毫升)加以稀釋,且係使用二 氣曱烷(3 X 50毫升)加以萃取。將有機萃取物在硫酸鎂 上加以乾燥,且在真空下加以濃縮。將產物以乙醇加以清 洗,且在真空下加以乾燥,以製備 9,10-二萘基蒽基-2-硼
S 38 1343410 酸酯化合物G ( 5.4 6克、9 2 % )。 MS〔 M + H〕+ = 557。 《製備例8》 化合物Η之製備 8 -1 .化合物Η -1之製備
Br
將二笨基乙烯(7.8克、43.3毫莫耳)於100毫升之 CC14中的溶液維持在-15°C,然後將溴(Br2,2.45毫升、 4 7.6毫莫耳)緩慢地逐滴添加入其中。將 1 0克之經充分 乾燥之矽凝膠(silica gel )添加至反應產物中,然後將混 合物在8 0 °C下攪拌歷時1小時。將反應產物冷卻至常溫, 然後藉由管柱式層析法加以純化,以製備具有溴基導入於 其中之化合物Η -1 ( 1 0.7克、產率9 5 % )。 MS : 〔 M + H〕+ = 259。 8-2.化合物Η之製備
將正-丁基鋰(n-BuLi ) ( 61 .9毫莫耳,於24.8毫升 之2.5 Μ己烷溶液)在-78 °C和氮氣大氣下逐滴添加至在製 備例8 -1所製得之化合物Η -1 ( 1 0 · 7克、4 1 . 3毫莫耳)於 乾THF ( 50毫升)的溶液中。將混合物攪拌歷時約1小時 ,且將硼酸三甲基酯(14毫升、123.9毫莫耳)在-78 °C下 39 1343410 逐滴添加至混合物中。在約 3 0分鐘後,將冷卻之容 除,且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歷時約3小時。將1 N (2 0 0毫升)添加至混合物中,且將所獲得之產物以 乙酯加以萃取。將有機材料層在硫酸鎂上加以乾燥, 真空下加以濃縮。將粗製產物在石油醚中漿料化、抽 濾且加以乾燥,以製備化合物Η ( 4.0克、產率4 3 % : 《製備例9 > 化合物I之製備 器移 HC1 醋酸 且在 吸過
將5,5 ’ -二溴-2,2 ’ -二噻吩(5.0 0克' 1 5.4毫莫耳 笨基棚酸(phenylboric acid) (2.07 克、17.0 毫莫耳 及碳酸鈉(4.9 0克、4 6 · 3毫莫耳)懸浮於甲笨(3 0 )和水(1 5毫升)之混合物中。將肆(三苯基膦) 0.5 0克、0 · 4 6毫莫耳)添加至懸浮液中。將混合物在 下攪拌歷時約 24小時。將經回流之混合物冷卻至室 且以氣仿加以萃取。將有機萃取物在硫酸鎂上加以乾 且在真空下加以濃縮。將所獲得之產物藉由管柱式層 (正-己烷)加以純化,以製備化合物I -1 ( 2 · 8 0克、 5 6.6%)。 MS : 〔 M + H〕+ = 32 1。 9 - 2 .化合物I之製備 B(〇H), )' )' 毫升 纪( 回流 溫, 燥, 析法 產率 I.亡 40 1343410 化合物I係以與在製備例8-2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8-2中,係使用在製備例9 -1所製得之 化合物I -丨,而非化合物Η -1。 《製備例1 0》化合物J之製備 10-1.化合物J-1之製備
將吟 °坐(carbazole) (3.3 克、20 毫莫耳)、1-溴-4-碘笨(3.0毫升、24毫莫耳)、碳酸鉀(K2C03,5.6克、 40毫莫耳)、碘化銅(Cul,1.9克、1.0毫莫耳)、及50 毫升之二甲苯在氮氣大氣下加以回流。將所獲得之產物冷 卻至常溫,且產物係使用醋酸乙酯加以萃取,濕氣係在無 水硫酸鎂(M g S Ο 4 )上加以移除,且溶劑係在減壓下加以 移除。將所獲得之產物使用己烷溶劑通過矽凝膠,以獲得 化合物,且溶劑係在減壓下加以移除。將所獲得之產物在 真空下加以乾燥,以製備白色固體化合物J -1 ( 1.6克、產 率 2 5 % )。 MS : [ M + H ) + = 322。 10-2.化合物J之製備
化合物J係以與在製備例8-2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 41
r C 1343410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8 - 2中,係使用在製備例1 Ο -1所製得之 化合物J -1,而非化合物Η -】。 《製備例1 1 >化合物Κ之製備 11-1.化合物Κ -1之製備
將9-蒽羧醛(3.3克、15.9毫莫耳)和Ν-笨基-1,2-二 胺基苯(2.93克、15.9毫莫耳)添加至含有60毫升之甲 笨和20毫升之醋酸的混合溶液中。將混合物在1 601下攪 拌歷時12小時,且冷卻至常溫。將溶劑在真空下蒸餾出 ,且將所獲得之產物藉由管柱式層析法加以純化,以製備 化合物Κ-1 ( 4.6克、產率7 8 % )。 MS: 〔M + H〕+ = 371。 1 1-2.化合物K之製備
化合物K係以與在製備例4-2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4 - 2中,係使用在製備例1 1 -1所製得之 化合物K -1,而非化合物D -1。 MS : 〔 M + H〕+ = 449。 《製備例1 2》化合物L之製備 42 1343410 12-1 .化合物L-1之製備
將 20 毫升之亞硫醯氣(thionyl chloride) (S0C12) 和二曱基曱醯胺(DMF,1毫升)添加至6 -溴-2-萘甲酸(
5.0克、2 0毫莫耳)中,且將混合物在攪拌下加熱歷時4 小時。將過量之亞硫醞氣(S0C12 )在真空下蒸餾出,且 將 20 毫升之 N -曱基。比0各咬(NMP: N-methylpyrrolidine )和N-笨基-1,2-二胺基苯(3.7克、20毫莫耳)添加至反 應混合物中。將混合物在1 60°C下攪拌歷時1 2小時,且冷 卻至常溫,且將過量之水添加入其中以形成固體。將固體 過濾,以水、然後乙醇加以清洗,且加以乾燥,以製備化 合物L -1 ( 6.2克、產率7 8 % )。 MS〔 M + H〕+ = 399。 12-2.化合物L-2之製備
化合物L-2係以與在製備例7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 7中,係使用在製備例 1 2 -1所製得之 化合物L-1,而非2-溴-9,10-二萘基蒽。 MS〔 M + H〕+ = 446。 1 2-3.化合物L-3之製備 43
I C 1343410
化合物L - 3係以與在製備例3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3 -1中,係使用在製備例1 2 - 2所製得 之化合物L - 2,而非2 -萘基硼酸。 MS〔 M + H〕+ = 497。
12-4.化合物L之製備
化合物L係以與在製備例4-2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4-2中,係使用在製備例1 2-3所製得之 化合物L - 3,而非化合物D - 1。 MS〔 M + H〕+ = 5 75。
《製備例1 3》化合物Μ之製備 1 3 -1.化合物Μ -1之製備·
化合物Μ -1係以與在製備例1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1 -1中,係使用6-溴-2-萘甲醛,而非 4-溴苯甲醛。 MS〔 Μ + Η〕+ = 424。 44 1343410 1 3 - 2 .化合物Μ之製備
化合物Μ係以與在製備例1 - 3中相同的方式所 例外的是在製備例1 -3中,係使用在1 3 -1步驟所製 合物Μ -1,而非化合物A - 2。 MS〔 M + H〕+ = 472。 《實施例1》 化合物1 -2_24之製備
)、在製備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A ( 5.06克、1 2毫 、及碳酸鈉(2.7 6克、2 0毫莫耳)懸浮於四氫呋η 毫升)和水(5 0毫升)之混合物中。將肆(三笨基 (0.0 6克、0 · 0 5毫莫耳)添加至懸浮液中。將混合 流下攪拌歷時約2 4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將有 離,且水性層係以四氫呋喃加以萃取。將合併之有 物在硫酸鎂加以乾燥,且在真空下加以濃縮。將殘 THF/EtOH力σ以純化,以製備化合物1-2-24 ( 4.0克 67 %)。 MS〔 Μ + Η〕+ = 598。 <實施例2》 化合物1 -2-25之製備 製得, 得之化 毫莫耳 莫耳) ^ ( 120 膦)鈀 物在回 機層分 機萃取 留物以 、產率
S 45 1343410
化合物 1 - 2 - 2 5 ( 1 · 9克、產率 6 1 % )係以與在實施例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法 中,係使用9-溴-1 0- ( 2-萘基)蒽化合物(3 · 83克、1 0毫 莫耳)、及在製備例2所製得之化合物Β(4·2克、10毫 莫耳),而非在製備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Α。 MS〔 M + H〕+ = 5 9 8。 《實施例3 化合物1 -2-62之製備
耳)、在製備例7所製得之化合物G ( 3 · 3克、5.9毫莫耳 )、及碳酸鈉(1 · 5克、10 · 8毫莫耳)懸浮於四氫呋喃( 70毫升)和水(3 0毫升)之混合物中。將肆(三笨基膦 )鈀(0.03克、0.025毫莫耳)添加至懸浮液中。將混合 物在回流下攪拌歷時約 2 4小時,然後將經回流之混合物 冷卻至室溫。將有機層分離,且水性層係以四氫呋喃加以 萃取。將有機萃取物在硫酸鎂加以乾燥,在真空下加以濃 縮,且以THF/EtOH加以純化,以製備化合物1-2-62 ( 2.4 克、產率49 % )。 46 1343410 MS〔 M + H〕+ = 900。 《實施例4》 化合物1 -1 -4 1之製備
3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3之製備方法 中,係使用在製備例 5所製得之化合物 E ( 3.0 0克、5 · 4 毫莫耳)、及在製備例8所製得之化合物Η(1·8克、8.1 毫莫耳),而非在製備例7所製得之化合物G。 MS〔 Μ + Η〕+ = 650。 《實施例5》 化合物1 -2-68之製備
化合物1 -2-68 ( 1 .8克、產率47 % )係以與在實施例 3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3之製備方法 中,係使用在製備例 5所製得之化合物 E ( 3.0 0克、5.4 毫莫耳)、及在製備例9所製得之化合物I ( 2.3克、8. 1 毫莫耳),而非在製備例7所製得之化合物G。 MS〔 M + H〕+ = 7 1 2。 (實施例6> 化合物1-1-2之製備
S 47 1343410
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法中 ,係使用在製備例]所製得之化合物A ( 4.2克、1 0.0毫 莫耳)、及在製備例11所製得之化合物K ( 4 · 5克、1 0.0 毫莫耳)。
MS〔 M + H〕+ = 664。 《實施例7》 化合物1 -1 -1 5之製備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法 中,係使用在製備例 1所製得之化合物 A ( 4.2克、1 0.0 毫莫耳)、及在製備例12所製得之化合物L(5.7克、 1 〇·〇毫莫耳)。 MS〔 M + H〕+ = 790。 {實施例8》 化合物1 -2-3 5之製備
48 1343410 製備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A ( 9 · 9 2克' 2 3 . 5 6毫莫耳)、 及碳酸鈉(5.4克、39.28毫莫耳)懸浮於四氫呋喃(120 毫升)和水(5 0毫升)之混合物中。將肆(三笨基膦)鈀 (0.0 6克、0.0 5毫莫耳)添加至懸浮液中。將混合物在回 流下攪拌歷時約1 8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將所形成的 固體加以過遽和乾燥,然後藉由管柱式層析法加以純化, 以製備化合物1-2-35 ( 3.9克、產率5 1% )。
MS〔 M + H〕+ = 765。 《實施例9》 化合物1-2-36之製備
化合物1 - 2 - 3 6 ( 4.3克、產率5 6 % )係以與在實施例 8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8之製備方法 中,係使用在製備例 2所製得之化合物 B ( 4.2克、1 0.0 毫莫耳),而非在製備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A。 MS〔 M + H〕+ = 765。 《實施例1 0》化合物1 -2-3 7之製備
49 1343410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法 中,係使用在製備例 1所製得之化合物 A ( 4.2克、1 0.0 毫莫耳)、及在製備例5所製得之化合物E ( 5.5克、1 0.0 毫莫耳)。 MS ( M + H ] + = 765。 《實施例1 1》化合物1 -2 - 3 4之製備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法 中,係分別使用在製備例6所製得之化合物F ( 4.7克、 ]〇.〇毫莫耳)、及在製備例2所製得之化合物Β(4·2克 、1 0.0毫莫耳),而非9 -溴-1 0 - ( 2 -萘基)蒽化合物及在 製備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Α。
MS〔 M + H〕+ = 689。 《實施例1 2 >化合物1 -3-26之製備
將2-溴-9,10-二(2-萘基)蒽化合物(5.00克、9.82 毫莫耳)、在製備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A ( 4 · 9 6克、I 1 .7 8 毫莫耳)' 及碳酸鈉(2.7克、19.64毫莫耳)懸浮於四氫 50 1343410 呋喃(1 2 0毫升)和水(5 0毫升)之混合物中。將肆(三 苯基膦)鈀(0.06克、0.05毫莫耳)添加至懸浮液中。將 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歷時約 24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 將有機層分離,且水性層係以四氫呋喃加以萃取。將合併 之有機萃取物在硫酸鎂上加以乾燥,且在真空下加以濃縮 。將殘留物以 T H F/E t Ο Η加以純化,以製備化合物1 - 3 - 2 6 (4.9 克、產率 68.9 % )。
MS〔 Μ + Η〕+ = 724。 《實施例1 3》化合物1 -3 -27之製備
化合物1 - 3 -2 7 ( 5.2克、產率7 2 % )係以與在實施例 12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2中,係使 用在製備例2所製得之化合物B ( 4,2克、1 0.0毫莫耳) ,而非化合物A。 MS〔 M + H〕+ = 724。 《實施例1 4》化合物I - 3 - 3 2之製備
化合物1-3-32 ( 3.6克、產率46 % )係分別使用以與 51 1343410 在實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 製備方法中,係分別使用 2-溴-9,1 0-二(2-萘基)蒽化 物(5 · 1克、1 0.0毫莫耳) '及在製備例1 3所製得之化 物M(4.7克、10.0毫莫耳),而非9-溴-10-(2 -萘基 蒽化合物及在製備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A。 MS〔 M + H〕+ = 774。 {實施例1 5》化合物1 - 3 -1 2之製備 之 合 合 )
化合物1 - 3 -1 2 ( 3.9克、產率5 6 % )係以與在實施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 中,係分別使用在製備例1 3 -1所製得之化合物Μ -1 ( “ 克、1 0.0毫莫耳)、及在製備例1 3 -2所製得之化合物 (4 · 7克、1 0 _ 0毫莫耳),而非 9 -溴-1 0 - ( 2 -萘基)蒽 合物及在製備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Α。 MS〔 M + H〕+ = 689。 《實施例1 6 > 化合物1 - 2 - 3 9之製備 例 法 -.2 Μ 化
化合物1 - 2 - 3 9 ( 4.7克、產率5 4 % )係以與在實施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 中,係分別使用9,1 0 -二溴蒽化合物(3 · 4克、1 0 . 〇毫莫 例 法 耳 52 1343410 )、及在製備例1 3所製得之化合物Μ ( 4.7克、1 0.0毫莫 耳),而非9 -溴-1 0 - ( 2 -萘基)蒽化合物及在製備例1所 製得之化合物Α。 MS〔 M + H〕+ = 865。 《實施例1 7 > 化合物1 -1 - 5 1之製備
化合物1 -1 - 5 1 ( 4.4克、產率6 7 % )係以與在實施例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法 中,係分別使用在製備例1 2所製得之化合物L -1 ( 4.0克 、1 0 · 0毫莫耳)、及在製備例1 3所製得之化合物Μ ( 4.7 克、1 0.0毫莫耳),而非9-溴-1 0- ( 2-萘基)蒽化合物及 在製備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Α。 MS〔 M + H〕+ = 664。
《實施例1 8》化合物1 -2-8之製備
〔化合物18-1〕 化合物1 - 2 - 8 ( 5 · 3克、產率8 8 % )係以與在實施例1 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法中 ,係分別使用在如上所示反應機構中之化合物 18-1(4.0 克、1 0 · 0毫莫耳)、及在製備例1 3所製得之化合物Μ ( 53 1343410 4 · 7克、1 0.0毫莫耳),而非9-溴-1 0- ( 2 -萘基)蒽化合 物及在製備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A。 MS〔 M + H〕+ = 598。 《實施例1 9 >化合物1 -2-48之製備
Η I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 1之製備方法 中,係使用4,4、二溴-9,9’-二笨基苐化合物(4.8克、10.0 毫莫耳),而非9 -溴-1 0 - ( 2 -萘基)蒽化合物,且係使用 在製備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A ( 4.2克、1 0 · 0毫莫耳)。 MS〔 M + H〕+ = 905。 《實施例20》化合物1-2-69之製備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法 中,係使用1,3,5-三溴苯化合物(3.1克、10.0毫莫耳) 、及在製備例2所製得之化合物Β(16·9克'40.0毫莫耳 ),而非9 -溴-1 0 - ( 2 -萘基)蒽化合物。 54 1343410 MS〔 M + H〕+ = 95 8。 《實施例2 1》化合物1 -3 -64之製備
將 60毫升之N -甲基吡咯啶(NMP)添加至 I,3,5-三 幾基三氣化笨(l,3,5-benzenetricarbonyltrichloride )( 1.3克、4.9毫莫耳)中,且加以攪拌。將2-(2 -胺基笨基 )笨并咪唑(6.0克、1 6 · 2毫莫耳)添加入其中。將混合 物在1 80°C下攪拌歷時1 8小時,且NMP係在真空下蒸餾 出。所獲得之產物溶解於 CHC13,且將溶液通過矽凝膠層 以移除溶劑。所獲得之產物以乙醇加以攪拌,以製備白色 固體化合物1-3-64 (0.45克、產率12.6%)。 MS〔 M + H〕+ = 730。
《實施例2 2》化合物1 - 3 -1之製備
化合物1-3-1 ( 3.5克、產率84%)係以與在實施例1 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法中 ,係使用1 -甲醯基芘(2 · 3克、1 0毫莫耳),而非4-溴苯
S 55 1343410 甲醛。 MS〔 M + H〕+ = 420。 《實施例2 3》化合物1 - 3 - 2之製備
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法中 ,係使用1 -溴芘化合物(2.8克、1 0 · 0毫莫耳)、及在製 備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A ( 4 · 2克、1 0 · 0毫莫耳),而非 9-溴-10- ( 2-萘基)蒽化合物。 MS〔 M + H〕+ = 496。
〔化合物24-1〕 化合物1 - 3 - 5 ( 4.5克 '產率6 7 % )係以與在實施例1 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法中 ,係分別使用化合物24-1 ( 4.1克、1 0 · 0毫莫耳)、及在 製備例1 3所製得之化合物Μ ( 4 · 7克、1 0.0毫莫耳)’而 非9-溴-1 0- ( 2-萘基)蒽化合物及在製備例1所製得之化 合物。 MS〔 Μ + Η〕+ = 672。 56 1343410 《實施例25》化合物1 -2-44之製備
〔化合物2 5 - 1〕
化合物 1-2-44 ( 3.3克、產率 88% )係以與在實施例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法 中,係使用如上所示反應機構中之化合物 2 5 -1 ( 3.0克、 5.2毫莫耳),而非 9 -溴-1 0 - ( 2 -萘基)蒽化合物,且係 使用在製備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A ( 2 · 2克、5 · 2毫莫耳)
〔化合物26-1〕 化合物1 -3-65 ( 2.6克、產率62 % )係以與在實施例 1中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例外的是在實施例1之製備方法 中,係分別使用在如上所示反應機構中之化合物 2 6 -1 ( 2.5克、5.0毫莫耳)、及在製備例4所製得之化合物D ( 2.7克、4.9毫莫耳),而非9-溴-10- ( 2-萘基)蒽化合物 及在製備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A。
S 57 1343410 MS〔 M + H〕+ = 8 5 0。 《實驗例1》
將具有厚度為1,500 A之ITO (氧化銦錫)薄膜塗佈 於其上之玻璃基板浸潰於具有清潔劑溶解於其中之蒸餾水 中,以超音波清洗基板。此時,該清潔劑係市售商品級 產品可獲自Fisher公司,且該蒸餾水係已藉由使用市售商 品級可獲自 Millipore公司之渡網加以過渡兩次之蒸飽水 。將ITO加以清洗歷時30分鐘,然後重複兩次藉由使用 蒸餾水以超音波進行清洗歷時1 0分鐘。在以蒸餾水清洗 完成後,以超音波清洗係藉由依序使用例如異丙醇、丙酮 和甲醇作為溶劑來實施。將基板加以乾燥,然後輸送至電 漿清洗機(plasma washing machine)。使用氧電漿( ο X y g e η p 1 a s m a ),將基板加以清洗歷時5分鐘,然後輸送 至真空沉積機(vacuum depositing machine )。
藉由熱真空沉積法,將六腈六氮三伸苯塗佈在藉此所 製得之IΤ Ο透明電極上成厚度為5 0 0 A,以形成電洞注入 層。作為電洞傳輸材料之NPB ( 400 A )係加以真空沉積 ,然後將Alq3化合物加以真空沉積成厚度為300 A用作為 發光層。 〔六腈六氣三伸苯(Hexanitrile hexaazatriphenylene)〕
58 1343410 〔NPB〕 (Alq3)
將在實施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1 -2-24真空沉積在發 光層上成厚度為200 A,以形成電子注入和傳輸層。氟化 裡(LiF: Lithium Fluoride)和|g係依序沉積在電子注入 和傳輸層上成厚度分別為12人和2,000A,以形成陰極。
在如上所述之製程中,有機材料之沉積速率係維持在 1人/秒鐘,氟化鋰之沉積速率係維持在 0.2 A/秒鐘,且鋁 之沉積速率係維持在3至7 A/秒鐘。 藉由使用各自用於如在實驗例1中之電子注入和傳輸 層的化合物所製得之有機發光元件的測試結果係展示於表 2 °
S 59 1343410 表2 化合物 電壓 (V@ 100mA/cm2) 亮度 (cd/A @ 100 mA/cm2) 比較例1 Alq3 8.7 4.7 實驗例1 1-2-24'~~~ 7.9 5.2 實驗例2 ^2^25"~~~ 7.6 6.2 實驗例3 1-2-62 8.6 5.3 實驗例4 7.1 5.5 實驗例5 6.9 5.7 實驗例6 7.1 4.2 實驗例7 8.3 6.2 實驗例8 l-2-4F~~~ 7.4 5.8 實驗例9 1-3-1 9.8 4.9 實驗例10 1-3-2~ 9.0 6.0 實驗例11 1-3-5 ~~ 9.4 6.4 實驗例12 7.2 5.4
The following下列實驗例1 3係揭述一實例,其中該 有機發光元件係作為發光層來加以測試。 《實驗例1 3 > 將六腈六氮三伸笨(5〇〇 A) 、4,4,-雙〔\-(1-萘基 )-N-苯基胺基〕聯笨(npb ) ( 400入)、在實施例2所
製得之化合物1-2-25 (200 A)、及Alq3 (300 A)藉由熱 真空沉積法依序塗佈在實驗例i所製得之ITO電極上,以 下列順序分別形成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 子傳輸層和電子注入層。將氟化鋰(Li F ) (12 A ) and 鋁(2,000 A )沉積在其上,以形成陰極,然後製備有機發 光元件。 當將5.2 V之正向電場(f〇rwar(j electric field)施加 到如上所述所製得之有機發光元件時,在電流密度為5 〇 mA/cm2係觀測到具有X = 〇 21和y = 0.32之藍色發光, 60 1343410 以 1931 CIE 色彩座標(color coordinate)為基準。當施 加7.3 V之正向電場時,在電流密度為1 〇〇 mA/cm2係觀測 到4.3 cd/A之藍色發光。 【圖式簡單說明】 第1至4圖係用於例示可應用到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 件的結構圖。
第5圖是實施例1 2之1 - 3 · 2 6化合物的質譜儀分析光 譜。 第6圖是實施例3之1 -2-62化合物(2 X 1 0·5 Μ,曱 笨作為溶劑)的紫外線(UV )光譜。 第7圖是實施例12之1 -3-26化合物(2 X 1 0_5 Μ, 甲苯作為溶劑)的紫外線(UV )光譜。 第8圖是實施例1 8之1 - 2 - 8化合物(2 X 1 0 —5 Μ,甲 笨作為溶劑)的紫外線(UV )光譜。
第9圖是實施例2 4之1 - 3 - 5化合物(2 X 1 0 ·5 Μ,甲 笨作為溶劑)的紫外線(UV )光譜。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1 基板 102 陽極 103 電洞注入層 104 電洞傳輸層 105 發光層(第1圖)
S 61 1343410
電洞注入/傳輸和發光層(第2圖); 電洞傳輸和發光層(第3圖); 電子傳輸和發光層(第4圖) 106 電子傳輸層 107 陰極 ' y 62

Claims (1)

1343410 t •、申請專利範圍: 月彳 1 · 一種咪嗤啥唑嘴衍生物,係以下式1所代表 〔式1〕 R3 R4
R5 其中該R1和R2係彼此各自獨立地可為相同或不同,且 係各自可為:氫原子;(^至C30炫基,其係未經取代、或 以至少一選自由鹵素原子、胺基、腈基 '硝基、Cl至C3〇 烷基、C2至C3D烯基、(^至c3G烷氧基' c3至c3D環烷基 、C3至C30雜環烷基、c5至C30芳基、及C2至c30雜芳基 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C3至C3〇環燒基,其係未 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自由鹵素原子、胺基、腈基、硝基 、Cl至C3Q烷基、c2至c3〇烯基、Cl至C3Q烷氧基、c3至 C30環烧基、C3至C3G雜環烧基、C5至C3〇芳基、及(^2至 c30雜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C5至c3()芳基 ,其係未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自由南素原子、胺基、腈 基、硝基、Cl至C3G烷基、c2至C3G烯基、Ci至c3〇烷氧 基、C3炱C30環炫基' C3至C3。雜環炫基、C5至C30芳基 及C2炱Cw雜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或 雜芳基,其係未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自由鹵素 原子 、Cl I 、胺 基、腈基、硝基、Cl至C3。炫基、C2至C3。烯基 C3〇烷氧基、C3至C3〇環烷基、G至Cm雜環烷基 S 63 1343410 *
、c5至c3〇芳基、及c2至c3〇雜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 以取代,且係與鄰接基鍵結以形成脂肪族、芳香族、 族雜-、或芳香族雜-縮合環 '或形成螺形鍵; R3至R6係彼此各自獨立地可為相同或不同,且係 可為氫原子;(^至C12烷氧基,其係未經取代、或以 一選自由鹵素原子、胺基、腈基、硝基、<^至C30烷 C2至C3G烯基、C,至C3G烷氧基、C3至C3Q環烷基、 C30雜環烷基' C5至C3〇芳基、及C2至C3〇雜芳基所 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至C12烷硫氧基,其係未 代、或以至少一選自由鹵素原子、胺基、腈基、硝基 至C3〇烷基、C2至C3Q烯基、(^至C3〇烷氧基' c35 環烷基、c3至C3〇雜環烷基、C5至C3〇芳基、及C2 5 雜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至C3〇烷胺 其係未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自由鹵素原子、胺基、 、硝基、C,至C3〇烷基、C2至C3〇烯基、C,至c30烷 、(:3至c30環烷基、c3至c3〇雜環烷基、c5至c30芳 及c2至c3〇雜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 c30芳胺基,其係未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自由鹵素 、胺基、腈基、硝基、C!至C3G烷基、c2至C3Q烯基 至c3〇烷氧基、c3至C3Q環烷基、c3至c3〇雜環烷基 至c3〇芳基、及c2至c3〇雜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 代者;c5至c3〇芳基,其係未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 鹵素原子、胺基、腈基、硝基、C,至c30烷基、c2至 烯基、C,至C3Q烷氧基、c3至c3〇環烷基、c3至c30 基加 脂肪 各自 至少 基、 c3至 組成 經取 ' C, -C30 -C 30 基, 猜基 氧基 基、 :5至 原子 ' C, 、c5 以取 自由 .C 3 0 雜環 S 64 1343410
烷基' Cs至c30芳基、及C2至C3〇雜芳基所組成之族群的 基加以取代者;C2至C3〇雜芳基,其係未經取代、或以至 少一選自由鹵素原子、胺基、猜基 '硝基、Ci至c30烷基 、c2至C30烯基、Cl至C30炫氧基、c3至c30環烷基、c3 至c3〇雜環烷基、c5至C3〇芳基、及C2至C30雜芳基所組 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聚石夕氡基,其係未經取代、或 以至少一選自由鹵素原子、胺基、腈基、硝基、Cl至c30 烷基、c2至C3〇烯基、Cl至C3Q炫*氧基、c3至C3Q環烷基 、c3至c30雜環烷基、C5至C3〇芳基、及c2至C3〇雜芳基 所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硼基’其係未經取代、或 以至少一選自由鹵素原子、胺基、腈基 '硝基、Ci至C3〇 炫•基、C2至C30稀基、Cl至C30炫氣基' C3至C30環炫》基 、c3至c3〇雜環炫基、C5至C30芳基、及c2至c3〇雜芳基 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胺基;腈基;硝基;鹵素 基;醯胺基;或酯基’且係與鄰接基鍵結以形成脂肪族、 芳香族、脂肪族雜-、或芳香族雜-縮合環、或形成螺形鍵 Aq是C5至C3〇芳基,其係未經取代、或以至少一選自 由鹵素、c5至c3〇芳基、苯并咪唑基、咪唑喹唑啉基、吡 咬基、吩基、二氣雜菲基(phenanthroline group)、叶〇圭 基、矽吡咯基(silole group)及二氡硼戊環(dioxaborolane) 所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或。比啶基,其係未經取代 、或以至少一選自由C5至C30芳基及C2至C30雜芳基所 组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或咔唑基,其係未經取代、 65 1343410 或以至少一選自由C5至C30芳基及C2至C30雜芳基所組 成之族群的基加以取代者; γ是雜芳基,其中至少一構成環之碳原子係又以氮原子 加以取代;且 z是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至少一構成環之碳原子係又 以氮原子加以取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咪唑喹唑啉衍生物,其 中在式1中,該化合物是選自由下列結構式之化合物所組 成之族群者:
R2
R3 R4
R5 R6 其中Rl、R2、R3、R4、R5、R6及Ar丨之定義與申請專利 範圍1項相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咪唑喹唑啉衍生物,其 中在式1中,該R1和R2係彼此各自獨立地可為相同 或不同,且係各自可為苯基、聯笨基、萘基、吡啶基 、或經曱基-或腈基-取代之苯基。 66 134341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咪唑喹唑啉衍生物,其 中在式1中,該R1和R2係與鄰接基鍵結以形成脂肪 族、芳香族、脂肪族雜-、或芳香族雜-縮合環、或形 成螺形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咪唑喹唑啉衍生物’其
其中該R3至R6、及Ar!係如式1所定義者,且R1 和R2’係與在式1中之R1和R2所定義者相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咪唑喹唑啉衍生物,其 67 1343410 中在式1中,該化合物是選自由下列結構式所組成之 族群者:
〔表1〕 No.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Ar!
No. 1-2-1 1-2-2 1-2-3 1-2-4 1-2-5 卜2-6 1-2-7 ΑΓ!
1-3-5
No. 1-3-1 1-3-2 1-3-3 1—3-4 1-3-6 1-3-7
68 1-1-8 1-2-9 1-1-9 1-2-10 i-2-n ^12 h 1-2-13 1-2-14 ^Q^yO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1Ί0 1-1-U
¥
1-2-8 1-1-12 -0^/¾ 1-1-13 l-i-w 1-1-15 1-1-16 1-1-17 1-1-18 -O§<b-Cb^〇 1-1-19 1-3-8 1-3-9 1-3-10 1-3^-2 U 1-3-13 1 令14 c5>^ 1-3-15 1-3-16 8¾ 1-3-1? 1-3-18 1-3-19 K>
69 1-1-20 1-2-20 1-3-20
1-1-21 1-1-22 1-1-23 1-1-24 1-2-21
1-2-22 1-2-23 1-2-24
1-3-21 1-3-22 1-3-23 1-3-24
1-1-25 1-1-26 1-1-27
i-i-30 1-1-31
70 1343410
1-1-32 1-1-33 1-1-34 1-1-35 1-1-36 1-1-37 1-1-38 1-1-39 1-1-40 1-1-41 1-1-42 12'32 1332 ^2'33 ^33
1-2-40 1-2-41 1-2-42
"%^cP-cP 1-3-40 1-3-41 1-3—42
1-1-43
1-2-43 1-2-44 1-2-45 1-3-43 1-3-44 1~3~45
S 71 1343410 1-1-46 '<^rC〇^ 1_2_46
1-2-47 1-2-48 1-2-49
1-1-50 1-1-51 1-1-52 1-1-53 1-1-54
1-1-55 1 -1-56 1-1-57 1-1-58 1-1-59
1-2-57 1-2-58 1-2-59 1-2-50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1-2-56
1-3-46 1-3-47 1-3-48 1-3-49 1-33-50 1-3-51 1-3-52 1-3-53 1-3-54 1-3-55 1-3-56 1-3-57 1-3-58 1-3-59
s 72 1343410
1-1-60 1-1-61 1-1-62 1-1-63 1-1-64 1-1-65 1-1-66 1-1-67 1-1-68 1-1-69
1-2-60 1-2-61 1-2-62 1-2-63 1-2-64 1-2-65 1'2_66 1-2-67 1-2-68 1-2-69
1-3-60 1-3-61 1-3-62 1-3-63 1-3-64 1-3-65 1_3-66 1-3-67 1-3-68 1-3-69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咪唑喹唑啉衍生物’其 中在式1中,該化合物是選自由下列結構式所組成之族群 者: 73 1343410 [化合物1_4-1] [化合物1_4-2] [化合物1-4_3] [化合物1-4-4]
[化合物1-4-7]
[化合物1-4-11] [化合物1-4-12]
[化合物1-4-13] [化合物1-4-14] [化合物1-4-15]
74 1343410 [化合物1-4-16] [化合物1-4-17] [化合物1-4-18]
[化合物1-4-19] [化合物1-4-20] [化合物1-4-21】
[化合物1-4-22] [化合物1-4-23] [化合物1-4-24]
[化合物1-4-25] [化合物1-4-26] [化合物1-4-27]
[化合物1-4-28] [化合物1-4-29] [化合物1-4-30]
S 75 1343410 [化合物1-4-31] [化合物1-4-32] [化合物1-4-33]
[化合物1-4-38]
[化合物1-4-37]
[化合物1-4-45]
76 1343410 [化合物A]
[化合物M-l]
[化合物F] [化合物B]
8. —種用於製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咪唑喹唑 啉衍生物之方法,係包括下列步驟: (1) 將 2 -硝基苯甲醛化合物(II)和 1,2 -二酮化合物 (111 )與醋酸銨鹽或曱醯胺反應,以製備2 - ( 2 -硝苯基) 咪唑衍生物(IV ), (2) 將在步驟(1)所製得之2-(2 -硝苯基)咪唑衍生 物(IV )使用鈀觸媒歷經反應,以製備2- ( 胺基苯基) 77 1343410 咪唑衍生物(v ),及 (3)將在步驟(2)所製得之2- ( 2-胺基苯基)咪唑衍 生物(V)與醛化合物(AnCHO)反應,以製備化合物( I ),該方法係以下列反應機構1所代表: 〔反應機構1〕
其中該R1至R6、An和Z係各自如在式1中所定義 者。
9. 一種用於製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咪唑喹唑 啉衍生物之方法,係包括將2 - ( 2 -胺基苯基)苯并咪唑化 合物(VI )和醛化合物(AnCHO )在有機溶劑中在攪拌 下加熱的步驟,以製備化合物(I-1 ),且該方法係以下列 反應機構2所代表: 〔反應機構2〕
S 78 1343410 其中該R3至R6、ΑΓι和Z係如在式1中所定義者, 且R1’係也如在式1中之R1所定義者相同。 10. —種有機電子元件,係包括一第一電極、一第二電 極、及一或一層以上插入於其間之有機材料層,其中該有 機材料層之至少一層係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 任一項所述之化合物。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述之有機電子元件,其 中該有機材料層係包括電洞注入層和電洞傳輸層,且該電 洞注入層和電洞傳輸層係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 中任一項所述之化合物。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有機電子元件,其 中該有機材料層係包括發光層,且該發光層係包含如申請 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化合物。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有機電子元件,其 中該有機材料層係包括電子傳輸層,且該電子傳輸層係包 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化合物》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有機電子元件,其 中該有機電子元件是選自由有機發光元件、有機光電池、 有機感光導體(OPC )和有機電晶體所組成之族群者。 79
TW095146745A 2005-12-13 2006-12-13 Novel imidazoquinazoline derivative,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34341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50122778 2005-12-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43410B true TWI343410B (en) 2011-06-11

Family

ID=38138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46745A TWI343410B (en) 2005-12-13 2006-12-13 Novel imidazoquinazoline derivative,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053762B2 (zh)
EP (1) EP1960402B1 (zh)
JP (1) JP5064407B2 (zh)
KR (1) KR100864364B1 (zh)
CN (1) CN101291935B (zh)
TW (1) TWI343410B (zh)
WO (1) WO20070698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86695A1 (en) * 2006-01-27 2007-08-02 Lg Chem. Ltd. New anthracene derivatives,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using the same
KR100872692B1 (ko) * 2006-03-06 2008-12-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자 소자
KR100852118B1 (ko) * 2007-03-13 2008-08-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미다조피리미딘계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막을구비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0857652B1 (ko) * 2007-04-16 2008-09-08 주식회사 두산 새로운 유기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0910134B1 (ko) * 2007-07-13 2009-08-03 (주)그라쎌 유기 발광재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JP5549051B2 (ja) * 2007-09-12 2014-07-1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アントラセン化合物、湿式成膜用電荷輸送材料、湿式成膜用電荷輸送材料組成物およ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11504493A (ja) * 2007-11-23 2011-02-10 グラセル・ディスプレイ・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有機電界発光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含む表示素子
JP5317470B2 (ja) * 2007-12-27 2013-10-1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5220433B2 (ja) * 2008-02-18 2013-06-26 ケミプロ化成株式会社 チオフェン誘導体、それよりなる蛍光材料、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用発光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09104733A1 (ja) * 2008-02-22 2009-08-27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ならびに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10010924A1 (ja) * 2008-07-25 2010-01-28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アントラセ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TWI530493B (zh) * 2008-10-14 2016-04-21 第一毛織股份有限公司 苯并咪唑化合物及具有該化合物之有機光電裝置
KR101326668B1 (ko) * 2008-12-16 2013-11-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수송-주입 물질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20110008784A (ko) * 2009-07-21 2011-01-27 다우어드밴스드디스플레이머티리얼 유한회사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DE102009053644B4 (de) 2009-11-17 2019-07-04 Merck Patent Gmbh Materialien für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en
KR20120102649A (ko) 2009-10-30 2012-09-18 막스-플랑크-게젤샤프트 츄어 푀르더룽 데어 비쎈샤프텐 에.파우. 질소 함유 방향족 화합물 및 금속 착체
KR20120104245A (ko) * 2009-12-14 2012-09-20 칸토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발광 소자
DE102010048074A1 (de) 2010-10-09 2012-04-12 Merck Patent Gmbh Materialien für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US9349964B2 (en) * 2010-12-24 2016-05-24 Lg Chem,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807601B2 (ja) * 2011-04-01 2015-11-10 Jnc株式会社 アントラセン誘導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6092195B2 (ja) * 2011-06-03 2017-03-08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EP2719742B1 (en) * 2011-06-13 2016-04-27 LG Chem, Ltd. Novel compounds an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WO2013009013A2 (ko) 2011-07-08 2013-01-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새로운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자 소자
WO2013038944A1 (ja) * 2011-09-16 2013-03-21 東レ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材料および発光素子
WO2013051875A2 (ko) * 2011-10-05 2013-04-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136311B2 (ja) * 2012-02-06 2017-05-31 Jnc株式会社 電子輸送材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6189090B2 (ja) * 2012-06-01 2017-08-3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有機材料の製造方法、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488563B1 (ko) 2012-08-23 2015-02-02 주식회사 두산 퀴나졸린계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WO2015008908A1 (ko) * 2013-07-17 2015-01-22 희성소재(주) 질소함유 다환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발광소자
CN103484105B (zh) * 2013-08-24 2015-04-15 四川大学 红光有机电致荧光材料及器件
KR102235598B1 (ko) * 2014-03-11 2021-04-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축합환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KR102373435B1 (ko) 2015-03-16 2022-03-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축합환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1778446B1 (ko) * 2015-06-05 2017-09-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자 소자
JP6750783B2 (ja) * 2016-03-30 2020-09-02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有機発光素子
KR102065817B1 (ko) * 2016-06-02 2020-01-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8264487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颖的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9037446B (zh) * 2017-11-23 2020-02-21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CN109824672A (zh) * 2017-11-23 2019-05-31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喹唑啉并三氮唑衍生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CN109020975B (zh) * 2017-11-23 2019-11-08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WO2019100911A1 (zh) * 2017-11-23 2019-05-31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化合物及使用了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7935936A (zh) * 2017-11-29 2018-04-20 华南理工大学 苯并咪唑化合物及衍生物、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0256439B (zh) * 2018-11-22 2020-03-06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CN110407838B (zh) * 2018-04-27 2021-12-10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KR20210002670A (ko) * 2018-04-27 2021-01-08 베이징 이터널 머터리얼 테크놀로지 씨오., 엘티디 유기 전계 발광 재료 및 소자
CN111285877B (zh) * 2018-12-07 2023-05-23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CN110818687B (zh) * 2018-08-08 2022-05-03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0698486A (zh) * 2019-10-25 2020-01-17 重庆工商大学 一种六氮杂苯并菲三蒽醌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11635415B (zh) * 2020-06-09 2023-07-25 烟台显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电子传输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7466A (en) * 1975-02-07 1977-04-12 Whittaker Corporation Polybenzimida zoquinazolines and prepolymers for making same
JPS5323997A (en) 1976-08-16 1978-03-06 Sumitomo Chem Co Ltd Imidazoquinazoli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FI70036C (fi) * 1980-01-31 1986-09-12 Ciba Geigy Ag Kromogena kinazolinfoereningar
DE3612440A1 (de) * 1986-04-12 1987-10-22 Bayer Ag Benzimidazolo-chianzoline
FR2659329B1 (fr) * 1990-03-09 1994-06-03 Adir Nouveaux derives d'imidazo [1,2-c] quinazoline, leur procede de preparation et les compositions pharmaceutiques les renfermant.
DK204291D0 (da) 1991-12-20 1991-12-20 Novo Nordisk As Heterocykliske forbindelser deres fremstilling og anvendelse
WO1997042192A1 (de) 1996-05-07 1997-11-13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Imidazo-chinazoline, sie enthaltende mittel und deren verwendung zur bekämpfung von schadpilzen und tierischen schädlingen
JP3907142B2 (ja) 1998-08-18 2007-04-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ツセンス素子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ツセンス素子
US6803124B2 (en) * 2001-04-03 2004-10-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olymer a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using the same
US6998487B2 (en) * 2001-04-27 2006-02-14 Lg Chem, Ltd. Double-spiro organic compound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ing the same
JP4646494B2 (ja) 2002-04-11 2011-03-0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新規含窒素複素環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6861162B2 (en) * 2002-08-28 2005-03-01 Cityu Research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s using pyrazolo[3,4b]quinoxaline derivatives
JP4693336B2 (ja) 2003-01-14 2011-06-0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含窒素複素環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1064077B1 (ko) 2003-01-10 2011-09-08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질소-함유 헤테로환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기발광소자
JP2005078941A (ja) * 2003-08-29 2005-03-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69847A9 (en) 2010-12-16
JP5064407B2 (ja) 2012-10-31
JP2009516652A (ja) 2009-04-23
KR100864364B1 (ko) 2008-10-17
KR20070062920A (ko) 2007-06-18
US20070131929A1 (en) 2007-06-14
WO2007069847A1 (en) 2007-06-21
CN101291935B (zh) 2013-03-27
EP1960402A1 (en) 2008-08-27
CN101291935A (zh) 2008-10-22
US8053762B2 (en) 2011-11-08
EP1960402A4 (en) 2011-07-27
EP1960402B1 (en) 201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43410B (en) Novel imidazoquinazoline derivative,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154569B2 (ja) 新規なフルオレン誘導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電子素子
KR101964435B1 (ko) 헤테로 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0872692B1 (ko)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자 소자
JP5902655B2 (ja) 有機電子素子及びその化合物、端末
KR100877876B1 (ko) 신규한 디아민 유도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유기전자소자
JP4791483B2 (ja) 新規イミダゾール誘導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電子素子
KR100961821B1 (ko)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KR101317501B1 (ko) 신규한 화합물, 그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KR100813385B1 (ko) 이미다졸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KR101672074B1 (ko) 헤테로환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자 소자
KR100864154B1 (ko)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유기전자소자
KR20090114008A (ko) 신규한 이미다졸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JPWO2010035723A1 (ja) 置換されたアントラセン環構造とピリドインドール環構造を有する化合物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1262420B1 (ko)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KR20130100948A (ko)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KR20080016007A (ko)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KR101405736B1 (ko)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KR20130133732A (ko) 질소 함유 복소환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CN114957253A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oled器件及其应用
KR101251655B1 (ko) 신규한 바이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KR20130098260A (ko)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자 소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