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546061B - 背光单元 - Google Patents

背光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6061B
CN101546061B CN2009101295396A CN200910129539A CN101546061B CN 101546061 B CN101546061 B CN 101546061B CN 2009101295396 A CN2009101295396 A CN 2009101295396A CN 200910129539 A CN200910129539 A CN 200910129539A CN 101546061 B CN101546061 B CN 101546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conduction
optical sheet
retainer
pin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95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6061A (zh
Inventor
服部德文
带刀庆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46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6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6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60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液晶显示器件等中使用的、能够克服因光导板和光学片的膨胀和收缩而导致的干扰问题并且防止因咔哒响而导致的异样噪声的背光单元,背光单元包括:支撑板;光导板,其设置在支撑板的正面中,并且通过光导板的正面发射通过光导板的端面从光源引入的光;光学片,其设置在光导板的正面中;以及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其设置在光学片的正面中,其中,光导板和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在一点处保持并固定光学片。

Description

背光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液晶显示器件等中使用的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件的背光单元通常分为边缘光类型和直接照射类型。对于用于汽车导航仪、移动电话等的相对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件来说,边缘光类型是主流。在边缘光类型的背光单元中,经由光导体的端部引入光导体中的光从光导体的正面发出,并且借助光学片调节光通量以获得想要的表面光。光导板或光学片被固定(维持)在支撑板或外壳(在下文中称为“支撑板等”)上,但是在传统背光单元中采用了借助螺钉等、使用在光学片中提供的通孔将光学片联接到支撑板等的方法(专利文献1)等作为固定光学片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提出了将光导板等固定到支撑板等的方法,在支撑板等中形成预定形状的凹部、将光导板等成形为对应于该凹部的形状、并将光导板等装配并固定到该凹部的方法(专利文献2)等。
专利文献1:JP-A-2003-346536
专利文献2:JP-A-2000-30519
此外,在用于汽车导航系统等的相对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件中,为了提高观看方便性、增加可显示信息的量、扩展用途等而正在进行大尺寸化。当液晶显示器件的尺寸变大时,在该器件中使用的背光单元所需的光导板和光学片也相应地变大。然而,这种使用了大的光导板和光学片的背光单元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在车辆内等温度差变化大的环境下使用该背光单元时,由于光导板和光学片的膨胀和收缩,背光单元可能弯曲和变形。换句话说,当使用大的光导板和光学片时,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些构件膨胀从而相互干扰或者干扰支撑板等其它相邻构件,因此,需要采取足够的措施来防范这样的问题。目前,在用在车辆中的液晶显示器件中,用于电磁感应干扰防止措施的支撑板等需要由金属制成。然而,当使用这样的金属支撑板等时,由于光导板或光学片和支撑板之间热膨胀系数的不同,上述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可考虑将间隙做大,以克服这些构件之间干扰的问题,然而,当将间隙做大时,这些构件很可能咔哒响从而发出异样噪声。具体来说,在车辆内等振动环境下使用的背光单元中,因咔哒响而导致的这种异样噪声变得明显。更具体来说,在室内和室外隔音特性好的豪华汽车内,这种异样噪声不合希望地变得甚至更明显。
另外,当将间隙做大时,灰尘等外来物很可能渗入到间隙中。外来物的渗入是不合希望的,因为它对背光单元的光学特性有影响,这可能导致漫射光的产生和亮度的恶化。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克服因光导板和光学片的膨胀和收缩而导致的干扰问题,并防止在背光单元中产生异样噪声。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防止灰尘等外来物渗入到背光单元中。
为了实现至少一个上述目的,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单元,包括:
支撑板;
光导板,其设置在支撑板的正面中,并且通过光导板的正面发射通过光导板的端面从光源引入的光;
光学片,其设置在光导板的正面中;以及
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其设置在光学片的正面中,
其中,光导板和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在一点处保持并固定光学片(第一配置)。
对于第一配置来说,由于光学片被光导板和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在一点处保持并固定,所以防止了光学片的位置偏差。另外,由于光学片的其它部分是自由的,所以防止了光学片由于因温度变化导致的膨胀/收缩而弯曲。另外,可鉴于光学片等的膨胀/收缩而使间隙最小化。结果,防止了光学片的咔哒响,并因此避免了异样噪声的产生。具体来说,当在车辆内等温度变化大并且振动频繁的环境下使用该光学片时,这是非常有效的。
为了进行想要的光学控制,可堆叠多个光学片。在此情况下,光学片被堆叠在光导板上,以使得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并且被布置于基本相同的位置处。在该状态下,借助固定装置将多个光学片全部在一点处保持并固定。
在本发明的第二配置中,根据第一配置,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具有朝光导板凸出的第一凸出。第一凸出优选地与光导板一体化形成,但其形状没有具体限制。这是因为阻止了部件数量的增加。尽管第一凸出的形状没有具体限制,但是它可具有例如半球形状、圆锥形状、三角金字塔形状等。例如,朝光导板凸出的第一凸出可通过从正面在液晶面板维持构件的预定位置处按压冲头从而形成凹部来形成。由于可这样利用简单的冲击来提供第一凸出,所以可容易地将该配置应用于现有配置。
可鉴于光学片的厚度、所用光学片的数量、尺寸公差等适当地设定第一凸出的高度。例如,如果三个光学片具有约0.120mm的厚度,则第一凸出的高度可为约0.250mm至约0.400mm,优选为约0.275mm至约0.390mm,最优选为约0.385mm。
在本发明的第三配置中,第二配置中的第一凸出形成在液晶面板维持构件的上边缘的中心。也就是说,光学片被固定到液晶面板维持构件的上边缘的中心。这样,由于因光学片的膨胀/收缩而导致的水平方向的变化变得左右均匀,所以因膨胀/收缩而导致的位置偏差的影响得以减轻。此外,由于通过将光学片固定到上边缘的中心而使光学片围绕固定部分的旋转方向的转移量变小,所以整体上减小了光学片的位置偏差。
在本发明的第四配置中,根据第一至第三配置,光导板具有朝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凸出的第二凸出。光学片被第二凸出和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在一点处保持并固定。第二凸出与光导板一体化形成。尽管第二凸出的形状没有具体限制,但是它可具有例如半球形状、圆锥形状、三角金字塔形状等。可与第一凸出的高度类似地适当设定第二凸出的高度。另外,当背光单元具有第一凸出和第二凸出时,优选地,第一凸出与第二凸出相对。这是因为在一点处可靠地保持并固定了光学片。
在本发明的第五配置中,第四配置中的第二凸出形成在光导板的上边缘的中心。也就是说,光学片被固定到光导板的上边缘的中心。这表现出与第三配置相同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六配置中,根据第一配置,在光导板和光学片之间或者在光导体和光学片之间提供固定构件,并且光导板和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借助固定构件来保持并固定光学片。也就是说,在第二至第五配置中与液晶面板维持构件或光导板一体化形成的第一或第二凸出在第六配置中以固定构件单独形成。固定构件的形状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它能在一点处固定光学片即可,但是它可具有半球形状、球形状、圆锥形状、三角金字塔形状等。可与上述第一凸出类似地设定固定构件的高度。固定构件可对液晶面板维持构件或光导板具有粘合力。例如,可采用具有预定厚度的双面带作为固定构件。
可配置成在光学片的一部分中形成切口部分,光导板在与切口部分对应的位置处具有肋(rib),在肋和液晶面板维持构件之间提供缓冲材料。对于该配置来说,光导板和液晶面板维持构件之间的缝隙可由光导板的肋紧闭。结果,甚至当光导板或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因膨胀/收缩而弯曲时,光导板和液晶面板维持构件之间的干扰也得以减轻,从而防止咔哒响并因此防止产生异样噪声。优选地,在远离光导板的光入射部分的位置处提供光学片的切口部分和光导板的肋。光学片的切口部分和光导板的肋中入射光的泄漏、亮线和漫射光等的产生得以减小。结果,光的使用效率提高,这有助于背光的高亮度。
在光导板中提供的肋的长度(光导板的纵向上的长度)可以是光导板正面的下边缘的长度的约0.4至0.9倍。当这样将肋在纵向上做长时,光导板和液晶面板维持构件之间(经由缓冲材料)的接触面积被扩展以便于稳定,从而进一步防止异样噪声的产生。
优选地,提供缓冲材料以与光导板的肋的正面(即,液晶面板维持构件侧的面)的整个面积接触。这是因为光导板和液晶面板维持构件被更稳定地固定并且加强了光学片的维持。
作为其它配置,根据第一至第五配置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单元,包括:光导板,其包括在与光学片的固定点(光学片被光导板和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固定于的一点)在竖直方向上基本相同的位置处在正面上端的左边缘中形成的第一小凸出、在与光学片的固定点在竖直方向上基本相同的位置处在正面上端的右边缘中形成的第二小凸出、以及在与光学片的固定点在水平方向上基本相同的位置处在光学片的下端中形成的第三小凸出;以及光学片,其包括第一小凸出被插入的第一孔、第二小凸出被插入的第二孔以及第三小凸出被插入的第一切口部分,其中第一孔形成于对应于第一小凸出的位置处,第二孔形成于对应于第二小凸出的位置处,第一切口部分形成于对应于第三小凸出的位置处,其中第一孔和第二孔在水平方向上是长的,而第一切口部分在竖直方向上是长的。
对于上述配置来说,通过将在光导板的正面中提供的小凸出插入在光学片中形成的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一切口部分中来将光学片维持在光导板中。从所述孔受到光导板和光学片在水平方向上的膨胀/收缩的影响以及所述孔在与光学片的固定点在竖直方向上基本相同的位置处形成这一方面来看,通过将处于几乎不受竖直方向上的膨胀/收缩的影响的位置处的第一和第二孔在水平方向上做长,可以跟随因光导板和光学片的膨胀/收缩而导致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变化,同时防止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偏差。另外,从切口部分大大受到竖直方向上的膨胀/收缩的影响以及切口部分在与光学片的固定点在水平方向上基本相同的位置处形成这一方面来看,通过将处于几乎不受水平方向上的膨胀/收缩的影响的位置处的第一切口部分在竖直方向上做长,可以跟随因光导板和光学片的膨胀/收缩而导致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同时防止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偏差。因此,当光导板和光学片之间的位置关系因光导板和光学片的膨胀/收缩而变化时,小凸出在水平方向上向第一孔和第二孔中相对移动,同时小凸出在竖直方向上向第一切口部分中相对移动。作为小凸出的这种移动的结果,无应力施加到光学片,从而防止了光学片弯曲或变形。因此,避免了光学片和其它相邻构件(特别是光导板)之间的干扰。
在本发明的第七配置中,第二配置中的第一凸出形成在液晶面板维持构件的下边缘的中心。也就是说,光学片固定到液晶面板维持构件的下边缘的中心。因此,由于因光学片的膨胀/收缩而导致的水平方向的变化变得左右均匀,所以因膨胀/收缩而导致的位置偏差的影响得以减轻。另外,由于通过将光学片固定到下边缘的中心而使光学片围绕固定部分的旋转方向的改变量变小,所以整体上减小了光学片的位置偏差。另外,当在光导板上方提供光源时,固定部分被定位在远离光源的区域中。因此,在固定部分附近,因来自光源的热导致的光学片和光导板的膨胀/收缩的影响得以减小,从而进一步防止了光学片的位置偏差。
在本发明的第八配置中,在第四配置中朝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凸出的第二凸出形成在光导板的下边缘的中心。也就是说,由液晶面板维持构件的第一凸出和光导板的第二凸出在一点处保持并固定光学片。第二凸出与光导板一体化形成。尽管第二凸出的形状没有具体限制,但是它可具有例如半球形状、圆锥形状、三角金字塔形状等。可与第一凸出的高度类似地适当设定第二凸出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背光单元1的前视图。
图3是背光单元1的后视图。
图4是背光单元1的左视图。
图5是背光单元1的右视图。
图6是背光单元1的平面图。
图7是背光单元1的底视图。
图8是屏蔽罩10的前视图。
图9是屏蔽罩10的后视图。
图10是屏蔽罩10的左视图。
图11是屏蔽罩10的右视图。
图12是屏蔽罩10的平面图。
图13是沿着图8中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
图14是沿着图8中的线B-B所取的截面图。
图15是光导30的前视图。
图16是光导30的左视图。
图17是光导30的顶视图。
图18是图15中部分A的放大图。
图19是图16中部分A的放大图。
图20是图16中部分B的放大图。
图21是示出了背光单元1组装之后的状态的图。
图22是漫射片40的平面图。
图23是示出了漫射片40维持在光导30中这一状态的平面图和局部放大图。
图24是上保持器60的前视图。
图25是上保持器60的后视图。
图26是上保持器60的左视图。
图27是上保持器60的平面图。
图28是上保持器60的底视图。
图29是沿着图24中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
图30是图24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31是图28中的部分C的放大图。
图32是沿着图31中的线D-D所取的截面图。
图33是沿着图31中的线E-E所取的截面图。
图34是示出了当从底部斜视时上保持器60的左边缘的透视图。
图35是印刷电路板组件70的平面图。
图36A、36B、36C和36D分别是TFT保持器90的前视图、TFT保持器90的底视图、TFT保持器90的后视图以及沿着图36A中的线R-R所取的截面图。
图37是示出了光导30放置在屏蔽罩10上这一状态的透视图。
图38是示出了光导30安装在上保持器60上这一状态的透视图。
图39是示出了光导30安装在上保持器60上这一状态的透视图。
图40A、40B和40C分别是沿着图2中的线P-P所取的示出了上保持器60和印刷电路板组件70安装在光导30上这一状态的截面图、沿着图2中的线P-P所取的示出了TFT保持器90安装在光导30上这一状态的截面图、以及沿着图2中的线Q-Q所取的示出了TFT保持器90安装在光导30上这一状态的截面图。
图41A、41B和41C分别是示出了光学片维持在光导30上这一状态的平面图、部分A的放大图和沿着线B-B所取的截面图。
图42是示出了漫射片40、竖直眼棱镜片50和水平眼棱镜片51的堆叠顺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3是在漫射片40、竖直眼棱镜片50和水平眼棱镜片51被堆叠这一状态下的底面和左面附近的前视图。
图44是光导300的前视图。
图45A和图45B分别是背光单元500的前视图和沿着图45A中的线S-S所取的截面图。
图46是光导350的前视图。
图47是漫射片400的前视图。
图48是示出了光学片400、500和510堆叠在光导350上这一状态的前视图。
图49是TFT保持器950的前视图。
图50是在光学片400、500和510放置在光导350上并且TFT保持器950安装在光导350上这一状态下沿着图49中的线T-T所取的截面图。
图51是光导350a的前视图。
图52是在光学片400、500和510放置在光导350上并且TFT保持器950安装在光导350上这一状态下的沿着图51中的线U-U所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的分解透视图。图2至图7分别是背光单元1的前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平面图和底视图。背光单元1包括屏蔽罩(支撑板)10、反射片20、光导(光导板)30、漫射片40、竖直眼棱镜片50、水平眼棱镜片51、上保持器(维持构件)60、印刷电路板组件70、左保持器80、右保持器85和TFT保持器(液晶面板维持构件)90。在背光单元1中,反射片20、光导30、漫射片40、竖直眼棱镜片50和水平眼棱镜片51如该图中所示依次堆叠在屏蔽罩10的正面中。另外,上保持器60和印刷电路板组件70安装在屏蔽罩10的顶面上。
首先,参照图1和图8至图14说明屏蔽罩10的配置。图8至图12分别是屏蔽罩10的前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和平面图。图13是沿着图8中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图14是沿着图8中的线B-B所取的截面图。
屏蔽罩10当从顶部看时是具有矩形形状(高度约100mm,宽度约300mm)的经表面处理的钢片(SECC)。如稍后所述,屏蔽罩10不仅起到光导30的支撑构件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对电磁感应的屏蔽的作用。
在屏蔽罩10的上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提供由向背面弯曲的平面构成的肋容纳座11。肋容纳座11内侧的上端在比肋容纳座11高一个台阶的位置处向背面弯曲,并形成用于上保持器的座面12和比座面12高一个台阶的用于印刷电路板组件的座面13。在用于印刷电路板组件的座面13中形成用于定位和保持印刷电路板组件70的螺孔13a和凸出13b。在屏蔽罩10的上端的背面处,以预定间隔布置竖直朝下延伸的四个舌片14。舌片14用于维持上保持器60。
屏蔽罩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都弯曲成U形,由此形成左保持器80的容纳部分15和右保持器85的容纳部分16。在构成左保持器容纳部分15的相对面的内面15a中形成用于固定上保持器的一个孔15b和用于固定TFT保持器的四个啮合爪15c。另外,面15a的下端向外弯曲成L形,并且在弯曲部分中形成用于固定TFT保持器的螺孔15d。类似地,右保持器容纳部分16具有用于固定上保持器的孔16b、用于固定TFT保持器的啮合爪16c和用于固定TFT保持器的螺孔16d。
参考标号17、18和19分别表示为了辐射热和减轻重量而形成的孔、用于固定背光单元的螺孔和用于加固的肋。
反射片20当从顶部看时是由白色聚酯制成的矩形树脂片,并且向前反射从光导30的背面泄漏的光。这提高了光的使用效率。另外,通过反射板20的漫射作用,从光导30发出的光的亮斑得以减小。代替反射片20,通过使光导30的背面经受反射处理也可获得相同的效果。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15至图17详细说明光导30的配置。图15至图17分别是光导30的前视图、左视图和顶视图。图18是图15中的部分A的放大图,图19和图20是图16中的部分A和B的放大图。光导30当从顶部看时是矩形光导板,并且其材料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acrylate,PMMA)。光导30可由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resin)、环氧树脂、玻璃等材料制成。
在光导30中,除了上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外的区域成为光入射区域31,除了正面32的边缘以外的区域成为光发射区域32a。在光导30的上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中形成朝背面凸出的维持凸出(维持肋34)。每个维持肋34具有基本上方柱的形状,并且其高度(从背面33到维持肋34的前端34a的距离)约为3mm。除了具有维持肋34的部分以外的光导30的其它部分的厚度是恒定的(约3.0mm)。
维持肋34的形成区域(即,光导30的上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被成形为具有切口部分。这产生了成对的左和右上端台阶面35。上端台阶面35起到灰尘屏障的作用。也就是说,从示出了背光单元1的组装后的状态的图21可以看出,上端台阶面35防止灰尘渗入到光入射区域31中。这防止了漫射光的产生、亮度恶化等质量恶化。这样,通过提供上端台阶面35,可获得对灰尘体抗力强的结构。另外,侧端台阶面36a被用作上保持器60的容纳座。在光导30的正面中,沿着左和右边缘以相等的间隔形成四个肋形状的小凸出101。在稍后说明的光学片40、50和51中的每一个中,形成切口部分106以对应于肋形状的小凸出101。
光导30具有10个销(小凸出)。每个销的布置如下。如图15所示,在正面32的上端中,销(小凸出)分别形成于以下位置处:左边缘和右边缘(第一销37a和第二销37b)、中心(第六销37f)、第一销37a和第六销37f的中间(第七销37g)以及第二销37b和第六销37f的中间(第八销37h)。另一方面,在光导30的正面32的下端中,销分别形成于以下位置处:左边缘和右边缘(第四销37d和第五销37e)、中心(第三销37c)、第四销37d和第三销37c的中间(第九销37i)以及第五销37e和第三销37c的中间(第十销37j)。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在上端和顶部上的销(第一销37a、第二销37b、第六销37f、第七销37g和第八销37h)之间的距离约为3.7mm,形成在下端和底部上的销(第四销37d、第五销37e和第三销37c)之间的距离约为0.5mm。这些销与形成在光学片(漫射片40、竖直眼棱镜片50和水平眼棱镜片51)中的孔和切口部分协作而表现出比如定位和维持光学片、防止光学片弯曲等功能。销37a至37j都具有高度约0.7mm的圆柱形状,它们的直径如下。即,销37a至37c具有约1.2mm的直径,销37d和37e具有约2.0mm的直径,销37f至37h具有约1.0mm的直径,销37i和销37j具有约1.5mm的直径。销37a至37j的形状不局限于本例子,而可以是可容易地插入稍后说明的在光学片中形成的孔中并且在插入期间和插入之后不对光学片施加过多负荷(这很可能使孔变形)的形状,如椭圆柱形状等,以代替圆柱形状。
销37a至37j的尺寸没有具体限制。销37a至37j的直径例如是0.5mm至3.0mm,它们的高度例如是0.3mm至1.0mm。
另外,销37a至37j的形成位置在可表现出上述功能并且形成位置对背光单元1的发射特性没有影响的条件下可随机地设定。然而,如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以对称关系形成第一销37a和第二销37b。这同样适用于第四销37d和第五销37e、第七销37g和第八销37h以及第九销37i和第十销37j。
肋38a至38d形成在光导30的下端中。肋38a至38d的宽度约为1.0mm,长度约为45mm。在距光导30的底面约0.3mm的位置处、平行于该底面而形成肋38a,并且形成与该底面的中心之间有约7mm的缝隙的一个台阶(端部在中心面)。此外,在距光导30的底面约0.3mm的位置处、平行于该底面而形成肋38b,并且将肋38b布置成与肋38a之间有约3mm的缝隙。肋38c和38d分别与肋38a和38b左右对称地布置。由此,肋38a至38d沿着光导30的底面形成为线形状。
另外,在光导的背面(与32a相对的面)中形成微透镜图案。该微透镜图案具有点矩阵形状,其中直径约150μm且高度约50μm的微透镜以约200μm的节距布置。
堆叠在光导30的正面中的漫射片40是含有漫射材料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片。竖直眼棱镜片50是在由聚酯树脂制成的基底上形成有压克力(acryl)层(棱镜层)的片。水平眼棱镜片51具有相同的配置。这3个片具有在与销37a至37j和同一朝向上的肋38a至38d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孔或切口部分。另外,切口部分106在光学片40、50和51中形成以对应于光导30的肋形状的小凸出101。下面,参照图22和图23以漫射片40为例子说明孔的详细配置。图22是漫射片40的平面图,图23是示出了漫射片40维持在光导30中这一状态的平面图和局部放大图。
如图22所示,从纸的左边依次在漫射片40的上端中形成五个孔41a、41g、41f、41h和41b,并且从纸的左边依次在下端中形成五个切口部分41d、42a、41c、42b和41e。上端中所有的孔41a、41g、41f、41h和41b都具有3个功能,即,相对于光导30而定位并维持漫射片40、对伴随着光导30和漫射片40的膨胀和收缩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变化进行跟踪(调节水平方向的位置)以及防止竖直方向的位置偏差。将所有的孔41a、41g、41f、41h和41b都在水平方向上做长,以表现出这些功能(参见图23中的部分A和B的局部放大图)。特定地,孔的直径在竖直方向上约为1.5mm,在水平方向上约为3.0mm。
下端的中心位置处的切口部分(第一切口部分41c)具有三个功能,即,相对于光导30而定位和维持漫射片40、对伴随着光导30和漫射片40的膨胀和收缩的竖直方向的位置变化进行跟踪(调节竖直方向的位置)以及防止水平方向的位置偏差。将第一切口部分41c在竖直方向上做长,以表现出这些功能(参见图23中的部分C的放大图)。特定地,该切口部分具有这样的形状:其在水平方向上(宽度)约为1.5mm,而在竖直方向上从底面凹进约4.5mm。
在下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中形成的切口部分(第二切口部分41d和第三切口部分41e)用于支撑漫射片40。也就是说,这些切口部分的提供确保了:当漫射片40放置在光导上时,漫射片40的下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被布置于想要的位置处。另外,当光导30和漫射片40膨胀/收缩时,可以防止漫射片40的下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干扰其它相邻构件。另外,这些切口部分具有宽度约为5.0mm且高度约为4.5mm的矩形形状,以便对伴随着光导30和漫射片40的膨胀和收缩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变化进行跟踪。
在第一切口部分41c和第二切口部分41d之间提供第四切口部分42a。第四切口部分42a是矩形长凹槽,其宽度约为100mm,高度约为4.5mm。与第四切口部分42a左右对称地形成与其形状相同的第五切口部分42b。
如图23所示,通过将对应的销37a、37g、37f、37h、37b和37c插入上述孔41a、41g、41f、41h和41b以及第一切口部分41c中,漫射片40被定位并维持在光导30上。可以看出,孔41a、41g、41f、41h和41b被定位成使得对应的销被定位于基本上中点处。另外,如图23所示,光导30的下端的肋38a至38d被定位于第二切口部分42a和第三切口部分42b处。也就是说,第二切口部分42a和第三切口部分42b起到肋38a至38d的退出区域的作用,从而防止漫射片40不必要地干扰肋38a至38d。
孔41a、41g、41f、41h和41b以及切口部分41c、42a和42b的尺寸鉴于销37a、37g、37f、37h、37b和37c的尺寸、肋38a至38d的光导30和漫射片40的热系数等来设定,并且仅以例子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作为孔和切口部分的尺寸的例子,孔41a、41g、41f、41h和41b具有这样的尺寸:其确保当插入销时在竖直方向上有例如0mm至0.45mm、优选为0mm至0.2mm的间隙,并且在水平方向上有例如0.4mm至1.03mm、优选为0.8mm至1.03mm的间隙。第一切口部分41c具有这样的尺寸:其确保当插入销时在竖直方向上有例如0.28mm至1.08mm、优选为0.85mm至1.08mm的间隙,并且在水平方向上有例如0mm至0.45mm、优选为0mm至0.2mm的间隙。第二切口部分42a具有这样的尺寸:其确保在肋38a和38b的上面中有例如1.0mm至5.0mm、优选为0.5mm至1.5mm的间隙,并且在水平方向上有1.0mm至5.0mm、优选为0.5mm至1.5mm的间隙。
孔的数量和形成位置取决于在光导中形成的销的数量和形成位置,而图22和图23中所示出的那些仅是作为例子示出。例如,可分别在孔41a和孔41g之间、孔41g和孔41f之间、孔41f和孔41h之间以及孔41h和孔41b之间提供与上述孔表现出相同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孔(用于定位和维持、跟踪水平方向的位置变化以及防止竖直方向的位置偏差的孔)。
随后,参照图1和图24至图34详细说明上保持器60的配置。图24至图28分别是上保持器60的前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平面图和底视图。图29是沿着图24中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图30是图24中的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图31是图28中的部分C的局部放大图,图32是沿着图31中的线D-D所取的截面图,图33是沿着图31中的线E-E所取的截面图。图34是示出了当从底部斜视时上保持器60的左边缘的视图。
上保持器60具有基本上线性左右对称的形状,并且其长度略短于光导30的宽度。上保持器60是由白色树脂(聚碳酸酯)制成的一体化形成的物品。
在上保持器60的前端中以特定间隔纵向形成多个矩形开口61。在每个开口61中容纳稍后说明的LED灯72。
在上保持器6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的下面中提供用于维持光导30的肋34的维持部分62。维持部分62具有盒状形状,其正面(背光单元1的正面)和底面(背光单元1的底面)是开放的(图30至图32)。另外,在端部的开口61附近的位置处提供形成为与光导30的顶台阶面35对应的形状的台阶面68(图31和图32)。当上保持器60安装在屏蔽罩10的上端上时,该台阶面68与光导30的顶台阶面35接触。
另一方面,遍及上保持器60的基本上整个宽度而在上保持器60的前端的下面中形成凹条纹部分63和凸条纹部分64(图31和图33)。如图所示,凹条纹部分63被定位在正面中。
在上保持器60的后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中形成第一窄延伸部分65,
并且在其中心部分中形成第二窄延伸部分66。另外,以左右对称的位置关系形成待插入第一窄延伸部分65和第二窄延伸部分66中的四个宽延伸部分67。
在第一窄延伸部分65的顶面中提供啮合腿65a,并且在第一窄延伸部分65的底面中提供啮合腿65b。另外,在第二窄延伸部分66的顶面中提供两个啮合腿66a。另一方面,以基本上中心的位置处在每个宽延伸部分67中提供朝下延伸的舌状啮合腿67a。另外,每个宽延伸部分67在其顶面处具有用于定位的凸出67b。另外,在上保持器60的顶面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中形成朝上凸出的、3.2mm高的支撑壁65c。
如图35所示,印刷电路板组件70被配置成使得LED灯72安装在其一面Al板71上。印刷电路板组件70经由连接器73连接到控制电路和电源。在背光单元1中使用具有相同配置的两个印刷电路板组件70。LED灯72以相等的间隔成直线地纵向安装在板71的前端的区域中。另一方面,其后端的区域用于安装和固定印刷电路板组件70,并且在其中形成用于定位并固定屏蔽罩10的孔71a和71b、用于定位并固定上保持器60的孔71c以及用于由上保持器60维持的切口部分71d。另外,还在后端的该区域中提供连接器73。参考标号71e表示板71的侧端。
LED灯72是表面安装类型(SMD型)LED灯,其发射白光并且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发蓝光的LED芯片被白色树脂制成的反射器围绕,并且由含有黄色荧光物质的树脂密封。参考标号72a和72b分别表示电极引线和热辐射引线。来自LED灯72的热经由热辐射引线72b高效地辐射到板71。
左保持器80和右保持器85都是由ABS树脂制成的一体化形成的物品,并且与屏蔽罩10具有相同的高度(纵向上的高度)(图1)。保持器的下端81和86以L形截面凸出。该凸出具有螺孔,并且用于将保持器固定到屏蔽罩10。在保持器的基本上中心形成用于固定的相同的螺孔。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36详细说明TFT保持器(液晶面板维持构件)90的配置。图36A、36B和36C分别是TFT保持器90的前视图、底视图和后视图。图36D是沿着图36A中的线R-R所取的截面图。TFT保持器(液晶面板维持构件)90是当以后构造液晶显示器件时将TFT面板放置在其上的框形构件(图1)。TFT保持器90还用于维持光学片。TFT保持器90的左边缘91和右边缘92向背面弯曲,并且以近似相等的间隔形成有孔91a和92a。这些孔用于固定到屏蔽罩10。在TFT保持器90的上边缘93的中心附近提供向背面(即光学片)凸出的第一凸出98。第一凸出98用于固定光学片。特定地,如图36A所示,TFT保持器90由宽度约为5.0mm的上端93、宽度约为4.0mm的左框和右框94以及宽度约为8.0mm的下端95构成。另外,沿着正面的内侧的每一面附着宽度约为3.0mm的双面带96。TFT面板(未示出)借助双面带96而被附着。如图36D所示,第一凸出98具有向光学片凸出的、直径约为1.0mm且高度约为0.38mm的半球形状,第一凸出98是在纸的右方向上距上边缘93的中心约2.0mm的位置处提供的。当从正面按压冲头时,形成第一凸出98。如图36C所示,宽度约为2.5mm且长度约为100.00mm的双面带97a和97b附着到下端95的光导30的表面。沿着TFT保持器90的底面距下端95的中心约6.0mm的位置处提供双面带97a。在与双面带97a左右对称的位置处提供双面带97b。在组装后的状态下,这些双面带97a和97b粘合到在所述光导30的下端中提供的肋38a至38d,以使得光导30与TFT保持器90接合。另外,这里使用的双面带是包括PET树脂作为基底材料、在其两面上施加有粘合剂并且厚度约为0.085mm的双面带。
可按照以下顺序组装由上述构件构成的背光单元1。首先,将反射片20放置在屏蔽罩10的正面上。接着,类似地将光导30放置在反射片20上。此时,光导30的维持肋34支撑在屏蔽罩10的肋容纳座11上(图37)。由此,相对于屏蔽罩10而定位了光导30。
随后,将上保持器60安装在屏蔽罩10的上端上(图38和图39)。在上保持器60中提供的啮合腿65a和67a被用于安装上保持器60。也就是说,以预定的位置关系将上保持器60放置在屏蔽罩10的上端上,啮合腿65b与在屏蔽罩10的槽15和16中形成的啮合孔15b和16b啮合(图38和图39),并且啮合腿67a与屏蔽罩10的舌片14的前端啮合。此时,上保持器60的延伸部分65至67的底面与屏蔽罩10的上保持器容纳座12接触。另一方面,光导30的维持肋34被容纳在上保持器60的维持部分62中,并且被屏蔽罩10的肋容纳座11和维持部分62的天花板62a竖直地保持。同时,维持肋34的外面34a与维持部分62的内壁62b接触(图34和图37至图39)。由此,光导30以其在水平方向上高精度的定位被维持在屏蔽罩10中。另外,在随后的组装期间或之后(在液晶面板的组装或背光单元的使用期间),可以防止光导3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这里,上述维持部分62具有正面和背面开放的盒状形状,当上保持器60安装在屏蔽罩10上时,维持肋34被维持部分62和肋容纳座11围绕(图39)。也就是说,由于上保持器60和屏蔽罩10将维持肋34维持于近似密封的状态,所以灰尘难以从维持肋34附近渗入。这样,上保持器60与屏蔽罩10和肋容纳座11协作而形成灰尘渗透防止结构,以防止灰尘渗入光导30的光入射区域31、光发射区域32a等。
图40A和40B是沿着图2中的线P-P所取的截面图,图40C是沿着图2中的线Q-Q所取的截面图。当安装上保持器60时,上保持器60的凹条纹部分64的背面64a与光导30的正面的上端区域32a接触(图40A)。这样,由于凹条纹部分64对背面的偏压力施加在光导30上,所以相对于屏蔽罩10而在正和反方向上维持了光导30。
接下来,使用上保持器60的啮合腿65a和65b以及宽延伸部分67的定位凸出67b将印刷电路板组件70安装在上保持器60上。也就是说,以预定的位置关系将印刷电路板组件70放置在上保持器60的顶面上,其中LED灯安装表面设定为朝下。另外,上保持器60的啮合腿65a和65b与印刷电路板组件70的切口部分71d啮合,并且上保持器60的宽延伸部分67的定位凸出67b插入印刷电路板组件70侧面的对应孔71c中。此时,将在屏蔽罩10的印刷电路板组件容纳座13中形成的定位凸出13b插入印刷电路板组件70侧面的对应孔71b中,同时,印刷电路板组件70的LED灯安装表面与印刷电路板组件容纳座13接触。由此,以预定的位置关系将印刷电路板组件70临时固定到屏蔽罩10。此后,用穿过螺孔71a的螺钉将它们固定在一起。这样,将印刷电路板组件70固定到屏蔽罩10。
如上所述,由于在三个构件(即屏蔽罩10、上保持器60和印刷电路板组件70)之间进行定位、维持部分和固定,所以可以防止组装之后的位置偏差,同时提高了定位精度。
如图40A所示,当安装印刷电路板组件70时,LED灯72被容纳在上保持器60的开口61中。开口61的高度约等于LED灯72的高度,并且LED灯72的光发射表面靠近光导30的上端(光入射区域31)。由此,来自LED灯72的光可高效地射入光导30中。
在这样安装上保持器60和印刷电路板组件70之后,在光导30的正面32上依次放置漫射片40、竖直眼棱镜片50和水平眼棱镜片51。此时,将在光学片中提供的孔41a、41g、41f、41h和41b以及第一切口部分41c插入光导30的对应销37a、37g、37f、37h、37b和37c中(见图22和图23)。此时,由销37c和第一切口部分41c来定义水平基准,并且在销37a和孔41a之间、销37g和孔41g之间、销37f和孔41f之间、销37h和孔41h之间以及销37b和孔41b之间进行竖直定位。由此,将光学片40、50和51定位在光导30上。
随后,通过将TFT保持器90的上端93以相对于光学片表面稍微倾斜的状态插入上保持器60的凹条纹部分63中(见图40B),然后对它施压,同时以上端93作为支轴朝光学片旋转它,在TFT保持器90的两个边缘中提供的孔91a和92a得以与屏蔽罩10的保持器容纳部分15和16的对应啮合爪15c和16c啮合。据此,光导30的下端的肋38a至38d与附着到TFT保持器90的下端95的内侧的双面带97a和97b接合,因此,TFT保持器90与光导30接合(见图40C)。另外,当顶边缘93的第一凸出98与光学片40接触时,光学片40、50和51压在光导30侧面上(见图40B)。由此,光学片40、50和51被TFT保持器90和光导30保持并固定,因为第一凸出98与光学片40接触。这样,每个光学片由每个销和每个切口部分定位在光导30上,并且在一点处保持并固定。也就是说,当每个光学片被固定时,每个端被安装于对于膨胀和收缩自由的状态。
最后,将左保持器80和右保持器85插入保持器容纳部分15中并用螺钉固定左保持器80和右保持器85。
如上面那样组装后的背光单元1的发射的方面如下。首先,从LED灯72发出的白光入射到光导30的光入射区域31中。被引入光导30中的光在光导30中传播,该光的大部分最后从光导30的正面32的光发射区域32a发出。在光导30中,通过背面和反射片20的反射和漫射作用,高效地产生、引导和漫射向前传播的光。结果,从光导30的光发射区域32a发出具有高亮度和较小亮斑的光。从光导30的光发射区域32a发出的光由漫射片40进一步均衡其亮度,然后通过使该光穿过每个棱镜片50和51来调节该光的方向性。由此,通过TFT保持器90的开口发射了作为光通量的组合的表面光。
在本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中,通过借助屏蔽罩10和上保持器60竖直地保持在光导30的上端上形成的维持肋34,光导30的上端被维持在屏蔽罩10中,而光导30的下端成为自由的(自由端)。由此,可实现允许在使用背光单元1时跟踪温度变化的配置。也就是说,由于在除了光导30的上端以外的光导30和屏蔽罩10之间确保了足够的间隙,所以即使光导30根据温度变化而膨胀,它也不干扰其它相邻构件。这样,在背光单元1中,通过使用特殊的维持手段,尽管屏蔽罩10和光导30之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大,也可避免它们之间的干扰。
另一方面,通过采用上述维持手段,可高精度地确定光导30相对于屏蔽罩10的位置。同时,可以可靠的且高的维持力将光导30维持在屏蔽罩10中,并且可获得对振动抵抗力强的结构。因此,可以防止光导30咔哒响,并因此防止在车辆内等振动环境下使用时产生异样噪声。具体来说,通过借助双面带97a和97b固定光导30的肋38a至38d和TFT保持器90,双面带97a和97b起到减轻光导30和TFT保持器90之间的干扰的缓冲材料的作用,从而防止咔哒响并因此防止产生异样噪声。具体来说,在结构方面易于咔哒响的光导30的底部中心处的销37c附近,通过在光导30的下边缘的两侧左右对称地布置肋38a至38d,可靠地防止了销37c和TFT保持器90之间的干扰,从而可靠地防止了异样噪声的产生。另外,由于在远离光导30的光入射区域31(上端)的下端中形成肋38a至38d,所以对从光入射区域31入射的光的影响(亮线、漫射光的产生、光泄漏等)得以减小。由此,防止了光使用效率的恶化。
另外,在背光单元1中,如上所述,由于甚至当光导30和光学片(漫射片40、竖直眼棱镜片50和水平眼棱镜片51)膨胀/收缩时也没有应力施加到光学片上,所以可以防止光学片因光导30和光学片的膨胀/收缩而变形和弯曲。
首先,在第一凸出98与光学片40接触的唯一一点处固定每个光学片。由此,光导不受竖直和水平这两个方向上的膨胀/收缩的影响,从而防止了因咔哒响而导致的异样噪声的产生以及位置偏差。特定地,从孔受到水平方向上的膨胀/收缩的影响(即,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明显)并且孔被定位于与光学片40的固定点(第一凸出98与光学片40接触的点)基本相同的高度处这一方面来看,通过将几乎不受竖直方向上的膨胀/收缩的影响的位置处的孔41a、41g、41f、41h和41b(见图22和图23)在水平方向上做长并且使竖直间隙最小化,可以跟随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变化,同时防止因膨胀/收缩而导致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偏差。同样地,从切口部分大大受到竖直方向上的膨胀/收缩的影响(即,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明显)并且切口部分被定位于就水平方向而言的中心(如光学片40的固定点)这一方面来看,通过将几乎不受水平方向上的膨胀/收缩的影响的位置处的切口部分41c在竖直方向上做长并且使水平间隙最小化,可以跟随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同时防止因膨胀/收缩而导致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通过以上针对孔41a、41g、41f、41h和41b以及切口部分41c的设计,当光导30和光学片之间的位置关系因光导30和/或光学片的膨胀/收缩而变化时,对于上端的孔41a、41g、41f、41h和41b来说,上端的第一孔41a和第二孔41b中的销37a、37g、37h、37f和36b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见图23),而下端中心的切口部分41c中的销37c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移动。作为这种销移动的结果,没有应力施加到光学片上。
如上所述,通过有技巧地计算每个位置处的膨胀/收缩的影响并设计每个孔,实现了防止位置偏差并且跟随因膨胀/收缩而导致的位置变化的配置。
另外,在背光单元1中,上保持器60的维持部分62和屏蔽罩10的肋容纳座11围绕光导30的维持肋34,以防止灰尘从光导30的上端附近渗入。利用这种有效防止灰尘渗入的结构,可以防止质量恶化,如漫射光的产生、亮度的恶化等。另外,由于双面带97a和97b的基底材料是PET树脂,所以防止了灰尘等外来物因任何恶化等而产生。由此,可以防止质量恶化,如漫射光的产生、亮度恶化等。
图41A是示出了光学片和光导30的修改例子的平面图。图41B是图41A中的部分A的放大图,图41C是沿着图41A中的线B-B所取的截面图。如图41A所示,光导30具有沿着正面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相等间隔布置的多个肋形状的小凸出101。对应地,在每个光学片40、41和50中形成切口部分106。根据该配置,TFT保持器90由肋形状的小凸出101支撑,从而防止光学片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因干扰TFT保持器90而损坏。
图42示意性示出了光导30、漫射片40、竖直眼棱镜片50和水平眼棱镜片51的堆叠顺序。在光导30的正面32上依次放置漫射片40、竖直眼棱镜片50和水平眼棱镜片51。图43是在三个光学片40、50和51依次堆叠这一状态下的底面和左面附近的前视图。在水平眼棱镜片51中,底面和左面附近的一部分被切除以形成窗口52。窗口52的形状具有基本上梯形的形状,其顶面与底面平行,其左面51a基本垂直于顶面和底面,并且其右面51b是斜面。从窗口52从左面51a开始依次暴露光导30、漫射片40和竖直眼棱镜片50。从窗口52暴露的光导30的一部分(光导暴露部分)30a是矩形的。另一方面,从窗口52暴露的漫射片40的一部分(第一暴露部分)40a具有波状下端40b。从窗口52暴露的竖直眼棱镜片51的一部分(第二暴露部分)50a是梯形的。这样,由于第一暴露部分40a的形状明确不同于第二暴露部分50a的形状,所以可容易地感知漫射片40和竖直眼棱镜片50。另外,由于第二暴露部分50a覆盖了漫射片40的一部分,所以当漫射片40堆叠在竖直眼棱镜片50上时,第二暴露部分50a覆盖漫射片40,以使得波状下端40b继续暴露,一直到右面51b。这样,由于可容易地识别错误顺序的堆叠,所以可以容易地确认堆叠顺序。
图44是具有第二凸出的光导300的前视图。图45A是具有光导300的背光单元500的前视图,图45b是沿着图45A中的线S-S所取的截面图。与背光单元1相同的构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且将省略对这些构件的说明。光导300在纸的右方向上距顶边缘中心的销37f约2.0mm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凸出39。第二凸出39是朝光学片凸出的、直径约为1.0mm且高度约为0.38mm的半球形凸出。如背光单元1那样,光学片40、50和51放置在光导300上,且TFT保持器900安装在其上。除了没有提供第一凸出98以外,TFT保持器900与TFT保持器90具有相同的形状。如图45B所示,光导300的第二凸出39与漫射片40接触,且光学片40、50和51压在TFT保持器900侧面上。由此,光学片40、50和51被TFT保持器900和光导300保持并固定,因为第二凸出39与光学片40接触。这与背光单元1表现出相同的效果。
尽管在背光单元1中第一凸出98与TFT保持器90一体化形成,并且在背光单元500中第二凸出39与光导300一体化形成,但是这些凸出可单独地由小片等提供。
接下来,说明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光导和光学片的一种修改的光导350和光学片(漫射片400、竖直眼棱镜片500和水平眼棱镜片510)。图46是光导350的前视图,图47是漫射片400的前视图,图48是示出了光学片400、500和510堆叠在光导350上这一状态的前视图。
光导350与光导30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如图46所示,在正面320的上端中,销(小凸出)分别形成于以下位置处:左边缘和右边缘(第一销370a和第二销370b)、中心(第六销370f)、第一销370a和第六销370f的中间(第七销370g)以及第二销370b和第六销370f的中间(第八销370h)。另一方面,在光导350的正面的下端中提供左边缘和右边缘(第四销370d和第五销370e)以及中心(第三销370c)。另外,在第四销370d和第三销370c之间提供沿着光导350的下端的第一肋380a和第二肋380b,并且在第五销370e和第三销370c之间提供沿着光导350的下端的第三肋380c和第四肋380d。
漫射片400、竖直眼棱镜片500和水平眼棱镜片510依次堆叠在光导350的正面中。光学片400、500和510与上述光学片40、50和51具有相同的材料。这些光学片400、500和510具有在与销370a至370h和同一朝向上的肋380a至380d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孔或切口部分。光学片400、500和510依次堆叠在光导300的正面中,以使得销370a至370h和肋380a至380d被定位在对应的孔或切口部分中。
将参照图47以漫射片400为例说明孔的详细配置。如图47所示,在漫射片400的上端中从纸的左边开始依次形成五个切口部分410a、410g、410f、410h和410b。另一方面,在下端的纸的左边的一角中形成孔410d,在下端的纸的右边的一角中形成孔410e,并且在下端的中心形成孔410c。另外,在孔410d和孔410c之间形成切口部分420a,并且在孔410e和孔410c之间形成切口部分420b。下端中所有的孔410d、410c和410e都具有3个功能,即,相对于光导350而定位和维持漫射片400、对伴随着光导350和漫射片400的膨胀和收缩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变化进行跟踪(调节水平方向的位置)以及防止竖直方向的位置偏差。将所有的孔410d、410e和410c都在水平方向上做长,以表现出这些功能。特定地,孔的直径在竖直方向上约为1.5mm,在水平方向上约为3.0mm。另一方面,上端的中心位置处的切口部分410f具有3个功能,即,相对于光导350而定位和维持漫射片400、对伴随着光导350和漫射片400的膨胀和收缩的竖直方向的位置变化进行跟踪(调节竖直方向的位置)以及防止水平方向的位置偏差。将切口部分410f在竖直方向上做长,以表现出这些功能。特定地,该切口部分具有这样的形状:其在水平方向上(宽度)约为1.5mm,而在竖直方向上从底面凹进约4.5mm。
在上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中形成的切口部分410a和410b用于支撑漫射片400。也就是说,这些切口部分的提供确保了当漫射片400放置在光导上时,漫射片400的上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被布置于想要的位置处。另外,当光导350和漫射片400膨胀/收缩时,可以防止漫射片400的上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干扰其它相邻构件。另外,切口部分410a和410b具有宽度约为5.0mm且高度约为4.5mm的矩形形状,以便对伴随着光导350和漫射片400的膨胀和收缩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变化进行跟踪。另一方面,切口部分420a和切口部分420b是宽度约为100mm且高度约为4.5mm的矩形长凹槽,并且基于孔410c左右对称地形成。
如图48所示,通过将对应的销370a、370g、370f、370h、370b、370d、370c和370e分别插入切口部分410a、410g、410f、410h和410b以及孔410d、410c和410e中,漫射片400被定位并维持在光导350上。可以看出,孔410d、410c和410e被定位成使得对应的销被定位于基本上中间处。另外,如图48所示,光导350的下端的肋380a至380d被定位于切口部分420a和420b处。也就是说,切口部分420a和420b起到肋380a至380d的退出区域的作用,从而防止漫射片400不必要地干扰肋380a至380d。
切口部分410a、410g、410f、410h和410b以及孔410c、410d和410e的尺寸鉴于销370a、370g、370f、370h、370b和370c的尺寸、肋380a至380d的光导350和漫射片400的热系数等来设定,并且仅以例子在第二实施例中示出。作为孔和切口部分的尺寸的例子,切口部分410a、410g、410f、410h和410b具有这样的尺寸:其确保当插入销时在竖直方向上有例如0mm至0.45mm、优选为0mm至0.2mm的间隙,并且在水平方向上有例如0.4mm至1.03mm、优选为0.8mm至1.03mm的间隙。切口部分410c具有这样的尺寸:其确保当插入销时在竖直方向上有例如0.28mm至1.08mm、优选为0.85mm至1.08mm的间隙,并且在水平方向上有例如0mm至0.45mm、优选为0mm至0.2mm的间隙。切口部分420a具有这样的尺寸:其确保在肋380a和380b的上面中有例如1.0mm至5.0mm、优选为0.5mm至1.5mm的间隙,并且在水平方向上有1.0mm至5.0mm、优选为0.5mm至1.5mm的间隙。
孔的数量和位置取决于在光导中形成的销的数量和位置,而图47和图48中示出的那些仅是作为例子示出。例如,可分别在切口部分410a和切口部分410g之间、切口部分410g和切口部分410f之间、切口部分410f和切口部分410h之间以及切口部分410h和切口部分410b之间提供与上述孔表现出相同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孔(用于定位和维持、跟踪水平方向的位置变化以及防止竖直方向的位置偏差的孔)。
光导350和TFT保持器950维持光学片400、500和510。图49是TFT保持器950的前视图。如图49所示,除了没有提供第一凸出98以外,TFT保持器950与TFT保持器90具有相同的形状。代替第一凸出98,TFT保持器950在其下边缘955的中心具有第一凸出980。第一凸出980是半球形凸出,其朝光学片400凸出,直径约为1.0mm,高度约为0.36mm。图50是沿着图49中的线T-T所取的截面图,示出了光学片400、500和510放置在光导350上并且TFT保持器950安装在光导350上这一状态。如图50所示,光导350的第一凸出980与水平眼棱镜片510接触,且光学片400、500和510压在光导350侧面上。因此,光学片400、500和510被TFT保持器950和光导350保持并固定,因为第一凸出980与水平眼棱镜片510接触。这与背光单元1表现出相同的效果。另外,将光学片400、500和510的固定位置定位在TFT保持器950的下边缘中,另一方面,在TFT保持器950的上边缘中提供光源。由此,由于光学片400、500和510被定位并固定于远离产生热的光源的位置处,所以难以在该固定位置处发生光导350和光学片400、500和510的热膨胀。结果,进一步防止了光导350和光学片400、500和510的位置偏差。
图51是作为一种修改的光导350a的前视图。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且将省略对这些构件的说明。光导350a在纸的右方向上距顶边缘中心的销370c约2.0mm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凸出390。第二凸出390是朝光学片凸出的、直径约为1.0mm且高度约为0.38mm的半球形凸出。如背光单元1那样,光学片400、500和510放置在光导350a上,且TFT保持器900安装在其上。图52是在光学片400、500和510放置在光导350a上并且TFT保持器900安装在其上这一状态下的沿着图51中的线U-U所取的截面图。如图52所示,光导350a的第二凸出390与漫射片400接触,且光学片400、500和510压在TFT保持器900侧面上。由此,光学片400、500和510被TFT保持器900和光导350a保持并固定,因为第二凸出390与光学片400接触。这与背光单元1表现出相同的效果。另外,由于光学片400、500和510被定位并固定于远离产生热的光源的位置处,所以难以在该固定位置处发生光导350a和光学片400、500和510的热膨胀,结果,进一步防止了光导350a和光学片400、500和510的位置偏差。另外,第二凸出390可单独地由小片等提供。
本发明的背光单元可用作移动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汽车导航系统、膝上(笔记本)PC、液晶电视等的背光。
本发明并非意图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方面和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权利要求中阐明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修改,并且这样的修改包含在本发明内。

Claims (8)

1.一种背光单元,包括:
支撑板;
光导板,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正面中,并且通过所述光导板的正面发射通过所述光导板的端面从光源引入的光;
光学片,其设置在所述光导板的正面中;以及
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光学片的正面中,
其中,所述光导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在一点处保持并固定所述光学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具有朝所述光导板凸出的第一凸出,并且所述光学片被所述第一凸出和所述光导板在所述一点处保持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凸出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维持构件的上边缘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光导板具有朝所述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凸出的第二凸出,并且所述光学片被所述第二凸出和所述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在所述一点处保持并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凸出形成在所述光导板的上边缘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光导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借助在所述光导板和所述光学片之间或者在所述液晶面板维持构件和所述光学片之间提供的固定构件在所述一点处保持并固定所述光学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凸出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维持构件的下边缘的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凸出形成在所述光导板的下边缘的中心。
CN2009101295396A 2008-03-28 2009-03-26 背光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60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5661 2008-03-28
JP2008-085661 2008-03-28
JP2008085661 2008-03-28
JP2009018482 2009-01-29
JP2009-018482 2009-01-29
JP2009018482A JP5104770B2 (ja) 2008-03-28 2009-01-29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6061A CN101546061A (zh) 2009-09-30
CN101546061B true CN101546061B (zh) 2011-09-28

Family

ID=41116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953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6061B (zh) 2008-03-28 2009-03-26 背光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55095B2 (zh)
JP (1) JP5104770B2 (zh)
CN (1) CN1015460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65409B1 (ko) * 2009-06-02 2015-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Led 백라이트 유닛
US20120250292A1 (en) * 2009-12-17 2012-10-04 Atsushi Michimori Display panel unit, display pane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5426456B2 (ja) * 2010-04-05 2014-02-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5226148B1 (ja) * 2011-12-13 2013-07-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テレビ
JP5519758B2 (ja) * 2012-11-09 2014-06-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9810832B2 (en) 2013-07-01 2017-11-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device
CN104678630A (zh) * 2013-11-28 2015-06-03 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侧入式背光模组
KR20180051749A (ko) 2016-11-08 2018-05-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BR112021014334A2 (pt) 2019-02-06 2021-09-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atriz para um cabeçote de impressão
BR112021014534A2 (pt) 2019-02-06 2021-10-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atriz para um cabeçote de impressão
WO2021243569A1 (zh) * 2020-06-02 2021-1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
CN113890908B (zh) * 2020-07-01 2024-04-05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8028A (ja) * 1998-11-13 2000-05-26 Toshiba Corp 平面表示装置
JP2002279820A (ja) * 2001-03-19 2002-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133098A (ja) * 2002-10-09 2004-04-30 Sharp Corp 液晶パネル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601338A (zh) * 2003-09-26 2005-03-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5121758A (ja) * 2003-10-15 2005-05-12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646854A (zh) * 2002-03-29 2005-07-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明单元和使用该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645208A (zh) * 2004-01-23 2005-07-27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直下式背光和显示设备
JP2006066127A (ja) * 2004-08-25 2006-03-09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235438A (ja) * 2005-02-28 2006-09-07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866107A (zh) * 2005-05-18 2006-11-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01055369A (zh) * 2006-04-12 2007-10-17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直下式背光组件
JP2008027736A (ja) * 2006-07-21 2008-02-07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58839B1 (ko) * 1998-01-24 2000-06-15 윤종용 엘씨디모듈
JP2000030519A (ja) 1998-07-10 2000-01-28 Enplas Corp 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196312A (ja) * 2000-12-25 2002-07-12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7173677B2 (en) * 2001-04-12 2007-02-06 Rohm Co., Ltd. Back light uni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unit
KR100840715B1 (ko) 2002-05-28 2008-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4121437B2 (ja) * 2003-09-22 2008-07-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158707A (ja) * 2003-11-07 2005-06-16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32020A (ja) * 2004-07-13 2006-02-02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60089434A (ko) * 2005-02-04 2006-08-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US7103259B1 (en) * 2005-03-21 2006-09-05 Hannstar Display Corporation Structure for affixing an optical plate on a frame in a panel display
KR101253057B1 (ko) * 2005-07-07 2013-04-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4664757B2 (ja) * 2005-07-08 2011-04-06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照明装置
JP2007193238A (ja) * 2006-01-20 2007-08-02 Sharp Corp 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KR20070113838A (ko) * 2006-05-26 2007-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평판표시장치용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평판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8028A (ja) * 1998-11-13 2000-05-26 Toshiba Corp 平面表示装置
JP2002279820A (ja) * 2001-03-19 2002-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646854A (zh) * 2002-03-29 2005-07-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明单元和使用该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04133098A (ja) * 2002-10-09 2004-04-30 Sharp Corp 液晶パネル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601338A (zh) * 2003-09-26 2005-03-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5121758A (ja) * 2003-10-15 2005-05-12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645208A (zh) * 2004-01-23 2005-07-27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直下式背光和显示设备
JP2006066127A (ja) * 2004-08-25 2006-03-09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235438A (ja) * 2005-02-28 2006-09-07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866107A (zh) * 2005-05-18 2006-11-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01055369A (zh) * 2006-04-12 2007-10-17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直下式背光组件
JP2008027736A (ja) * 2006-07-21 2008-02-07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6061A (zh) 2009-09-30
US8355095B2 (en) 2013-01-15
JP2009259781A (ja) 2009-11-05
JP5104770B2 (ja) 2012-12-19
US20090244432A1 (en)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6061B (zh) 背光单元
CN100422812C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100966588B1 (ko) 면상광원장치
US8659720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740445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 backlight assembly
US9897748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2287682B (zh) 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CN104424854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367068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439552B2 (en) Backlight unit of display apparatus
KR20080087411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2297362A (zh)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KR101631106B1 (ko) 양면수광형 태양전지를 이용한 도로안내판
CN104732888A (zh) 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4456310A (zh)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JP4872696B2 (ja) 曲面型面状光源装置と曲面型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2345817A (zh) 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JP2012208239A (ja)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92301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EP3767383B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5029413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460540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462662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8257954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8257952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