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4940B - Polycarbonate resi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molded body - Google Patents
Polycarbonate resi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molded body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44940B TWI644940B TW102140286A TW102140286A TWI644940B TW I644940 B TWI644940 B TW I644940B TW 102140286 A TW102140286 A TW 102140286A TW 102140286 A TW102140286 A TW 102140286A TW I644940 B TWI644940 B TW I64494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carbonate resin
- carbon atoms
- general formula
- resin according
- formula
- Prior art date
Links
- 0 COCCOc1ccc(C2(c3ccccc3-c3ccccc23)C(C=C2)=C*(*)C=C2OCCO*)cc1 Chemical compound COCCOc1ccc(C2(c3ccccc3-c3ccccc23)C(C=C2)=C*(*)C=C2OCCO*)cc1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6—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08G64/307—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and pheno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10—Transparent films; Clear coatings; Transparent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係具有一般式(A)所示之構成單位。
(式(A)中,X為碳數1~4之伸烷基)。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聚碳酸酯樹脂及其製造方法。又,本發明亦關於一種包含聚碳酸酯樹脂之光學成形體。
相機、薄膜一體型相機、攝影機等之各種相機之光學系中所使用的光學透鏡之材料方面,可使用光學玻璃或是光學用樹脂。光學玻璃雖在耐熱性、透明性、尺寸安定性、耐藥品性等方面表現優異,但卻有材料成本高、成形加工性差、生產性低等問題點。
此外,由光學用樹脂所成的光學透鏡則具有以射出成形而得以大量生產的可能優點。例如,相機用透鏡中,係使用有聚碳酸酯樹脂等。但是,近年來,因製品之輕薄短小化,而要求高折射率之樹脂的開發。一般而言,光學材料之折射率若高,則具有同一折射率之透鏡元件係可以曲率更小的面來實現,故可使於此面產生的收差
量變小。其結果,可以減少透鏡的片數、減低透鏡的偏心感度、使透鏡厚度變薄來予以輕量化。
又,使用光學用樹脂作為光學透鏡時,除了折射率或阿貝數以外,尚要求耐熱性、透明性、低吸水性、耐藥品性、耐光性、低複折射性、耐濕熱性等。因此,會有因樹脂的物性平衡而用途受限的弱點。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提昇像素數所致解像度的提高,乃要求要結像性能更高、複折射更低之相機用透鏡。又,為了放映出鮮明的影像,有必要於可見光領域之全波長中維持高透過率。
因此,不斷地進行折射率高、複折射低、且物性平衡優異的光學透鏡用樹脂的開發。例如,提案有由含茀之二羥基化合物與萘二羧酸所成之聚酯(專利文獻1)。但是,該聚酯雖為高折射率者,卻有複折射大等問題。
又,提案有由具有萘構造之(1,1’-聯萘)-2,2’-二醇所衍生之聚碳酸酯共聚物(專利文獻2及3)。此樹脂被記載為複折射低者。但是,(1,1’-聯萘)-2,2’-二醇的反應性差,其含量最大僅限於共聚組成之40莫耳%,並無法實現具有良好物性值之均聚物的生成。
其他亦提案有具1,1’-聯萘構造之聚碳酸酯共聚物(專利文獻4及5)。但是,專利文獻4中記載的共聚物,最大係使具1,1’-聯萘構造之單體含有共聚組成之40莫耳%,且可觀察到共聚物之折射率相較於均聚物之折
射率為大又差。又,有關於共聚物之折射率及複折射並沒有顯示出具體的數值。專利文獻5也同樣地,有關聚合物之折射率並未揭示出具體的數值。
又,提案有具聯萘構造,且表現出高折射率之4,4’-二烷氧基-2,2’-聯萘-1,1’-二(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專利文獻6)。但是,引用文獻6中,僅提及單體,並未敘述有關樹脂化後之物性等等。又,此單體係因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之聚合性基,聚合的情況下不會為熱可塑性樹脂。
光學單元之光學設計中,已知藉由組合阿貝數相異之複數的透鏡來使用以修正色收差。例如,實施有組合阿貝數ν=45~60之脂環式聚烯烴樹脂製透鏡與由低阿貝數之雙酚A所成聚碳酸酯(nD=1.586、ν=30)樹脂製透鏡來修正色收差。
透鏡材料方面,係有光學玻璃或光學用透明樹脂廣受使用。光學用透明樹脂除了因射出成形而可實現非球面透鏡的製造之外,亦具有可大量生產之優點。射出成形係使樹脂加熱予以軟化,施予射出壓來押入模具中,填充至型內而成形,將樹脂冷卻後取出成形體之方法。
使樹脂軟化之溫度愈高,樹脂的流動性雖會向上提昇,但也容易產生樹脂的分解或著色,故在使其軟化的溫度方面有其限制。
現今,多數是以成形機來保持模具溫度為一定,而終於得以製造面精度高的製品。其中,熱媒方面,在使用加壓水之模具溫調機的情況下,模具溫度的上限為150℃左右。因此,欲以此裝置製造面精度高的製品時,會產生可使用之樹脂的玻璃轉移點溫度上限為160℃左右的限制。
光學透鏡用透明樹脂方面,廣泛地使用由雙酚A所成的聚碳酸酯樹脂。此係如前述,因具有高折射率及低阿貝數(nD=1.586、ν=30),且具有優異的耐熱性及優異的機械特性所致。
由雙酚A所成的聚碳酸酯樹脂,雖廣泛地使用於光學透鏡用途上,但因光學透鏡的用途擴大,被要求要更加提昇折射率。又,由雙酚A所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因具有複折射大之弱點,在用途上會有所限制。因此,廣泛地進行著兼具高折射率與低複折射之光學透鏡用樹脂的開發。
例如,已知具有由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所衍生之下述重複單位(B2)之聚碳酸酯樹脂(專利文獻7)。專利文獻7之實施例中,揭示有達成折射率1.646~1.653者。但是也揭示了所得之透鏡雖折射率變高,但玻璃轉移點卻超過160℃。
又,已知具有由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所衍生之下述重複單位(B1)的聚碳酸酯樹脂(專利文獻8)。專利文獻8之實施例中雖揭示了在玻璃轉移點160℃以下達成折射率1.649,但並沒有關於折射率1.650以上之實用的組成被提出。
再者,在專利文獻9中乃揭示有雙酚A型之聚碳酸酯構成單位與下述式(E)所示之構成單位的共聚物,其折射率會提昇。專利文獻9之實施例中,記載著達成折射率1.62~1.64、阿貝數23~26。如此折射率的提昇可考量是
因式(E)所示之構成單位所致。
又,含有具茀構造之構成單位的聚碳酸酯樹脂與雙酚A之共聚物,係如專利文獻10中所揭示。此文獻之實施例中,記載了達成折射率1.616~1.636。此外,此文獻中所揭示之構成單位,係與式(E)不同。
接著,就複折射進行說明。由雙酚A所成的聚碳酸酯樹脂,雖廣泛地使用於光學透鏡用途,但因具複折射大之弱點而在用途上有所限制。因此,特別是在近年來之行動電話用相機或數位相機用途中,伴隨著像素數之提昇所致解像度提高,乃要求要結像性能高、複折射低之相機用透鏡。
在實現樹脂材料之低複折射化的方法方面,可舉出以具有符號不同之正負複折射的樹脂彼此,來打消彼此的複折射之手法(專利文獻9)。複折射之正負係以高分子主鏈方向之分極率與高分子側鏈方向之分極率之差所決定。例如,由高分子主鏈方向之分極率大於高分子側鏈方向之分極率的雙酚A所成的聚碳酸酯樹脂,係為正之
複折射,由高分子側鏈方向之分極率較大之具茀構造的雙酚所成聚碳酸酯樹脂,則為負之複折射。因此,此等具有不同符號之複折射的材料之構成比率變得非常重要。
此外,具1,1’-聯萘構造之聚合物,乃記載於專利文獻2~4及11。但是,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並未揭示具有下述式(A)中所示之構成單位的樹脂。專利文獻4及專利文獻11中,雖記載了包含下述式(A)所示之構成單位的聚合物,但並非為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
(式(A)中,X為碳數1~4之伸烷基)。
如上述所言,具高折射率及適合成形之流動性,且難以因低複折射產生光學扭曲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及光學成形體,並未被提出。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33597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0-30285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0-302858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1-72872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5-263778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11-256119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10-132782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2011-246583號公報
[專利文獻9]國際公開第2007/142149號
[專利文獻10]日本特開平6-25398號公報
[專利文獻11]日本特開2002-332345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高折射率、低阿貝數、高透明性、適合射出成形之玻璃轉移溫度、低複折射等之物性的聚碳酸酯樹脂。又以藉由使用此樹脂,可實質地提供一種無光學扭曲之優異的光學透鏡為目的。
本發明者們為應解決上述課題而專致於重複檢討的結果,發現藉由下述聚碳酸酯樹脂及光學成形體而得以解決上述課題,遂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例如以下所述。
[1]一種具一般式(A)所示之構成單位的聚碳酸酯
樹脂。
(式(A)中,X為碳數1~4之伸烷基)。
[2]如[1]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係僅由一般式(A)所示之構成單位所成。
[3]一種如[1]或[2]中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係使用一般式(I)所示之化合物作為原料之製造方法。
(式(I)中,X為碳數1~4之伸烷基)。
[4]如[3]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使一般式(I)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反應,並餾去單羥基化合物。
[5]如[4]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中,前
述一般式(I)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之反應,係於將一般式(I)所示之化合物及碳酸二酯熔融後,以使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滯留的狀態下至少反應30分鐘來進行。
[6]如[1]中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其係進一步含有一般式(B)所示之構成單位。
(式(B)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氧基)。
[7]如[6]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構成單位(A)與構成單位(B)之莫耳比(A/B)為20/80以上99/1以下之範圍。
[8]如[6]或[7]中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其中,構成單位(A)為下述式
所示之構成單位(A1)。
[9]如[6]~[8]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其中,構成單位(B)為下述式
所示之構成單位(B1)。
[10]如[6]~[8]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其中,構成單位(B)為下述式
所示之構成單位(B2)。
[11]一種如[6]~[10]之任一項中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係使用一般式(C)所示之化合物作為原料之製造方法。
(式(C)中,X為碳數1~4之伸烷基)。
[12]如[11]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使一般式(C)及一般式(D)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反應,並餾去單羥基化合物。
(式(D)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氧基)。
[13]如[1]中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其係進一步含有一般式(B’)所示之構成單位。
(式(B’)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氧基)。
[14]如[13]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一般式(A)所示之構成單位為全構成單位中1~99mol%。
[15]一種僅由前述一般式(B’)所示之構成單位所成之聚碳酸酯樹脂。
[16]如[13]~[15]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其中,折射率nD為1.640~1.680,且阿貝數ν為24以下。
[17]如[13]~[16]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其中,配向複折射△n為1.0×10-3以下。
[18]如[13]~[17]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其中,昇溫速度10℃/min時測定之5%重量減少溫度為350℃以上。
[19]一種[13]~[18]之任一項中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係使用一般式(C)所示之化合物作為原料之製造方法。
(式(C)中,X為碳數1~4之伸烷基)。
[20]如[19]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中包含使一般式(C)及一般式(D’)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反應,並餾去單羥基化合物。
(式(D’)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氧基)。
[21]如[20]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一般式(C)及一般式(D’)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
酯之反應,係於將一般式(C)及一般式(D’)所示之化合物及碳酸二酯熔融後,以不餾去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而使其滯留的狀態下至少反應30分鐘來進行。
[22]一種光學成形體,其係包含如[1]、[2]、[6]~[10]及[13]~[18]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
[23]一種光學透鏡,其係包含如[1]、[2]、[6]~[10]及[13]~[18]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
[24]一種光學薄膜,其係包含如[1]、[2]、[6]~[10]及[13]~[18]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係顯示出高折射率、低阿貝數、高透明性、適於射出成形之玻璃轉移溫度、低複折射等之物性。又,藉由使用樹脂而得以獲得實質上無光學扭曲之優異的光學透鏡。
以下乃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詳細說明。
第1樣態,例如包含以下之發明。
[1]一種具有一般式(A)所示之構成單位的聚碳酸酯樹脂。
(式(A)中,X為碳數1~4之伸烷基)。
[2]如[1]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係僅由一般式(A)所示之構成單位所成。
[3]如[1]或[2]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係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0000~200000。
[4]一種包含如[1]~[3]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之光學成形體。
[5]一種包含如[1]~[3]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之光學透鏡。
[6]一種包含如[1]~[3]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之光學薄膜。
[7]一種如[1]~[3]之任一項中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係使用一般式(I)所示之化合物作為原料之製造方法。
(式(I)中,X為碳數1~4之伸烷基)。
[8]如[7]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使一般式(I)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反應,並餾去單羥基化合物。
[9]如[8]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一般式(I)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之反應,係於將一般式(I)所示之化合物及碳酸二酯熔融後,以使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滯留的狀態下至少反應30分鐘來進行。
以下,就上述發明詳細說明。
(1)聚碳酸酯樹脂
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乃具有式(A)所示之構成單位(以下稱為「構成單位(A)」)的聚碳酸酯樹脂。此聚碳酸酯樹脂係如後述所言,乃使用一般式(I)所示之化合物作為二羥基成分,且與碳酸二酯等之碳酸酯前驅物質反應而生成之化合物。
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係基本上在主鏈中不具有酯鍵結之聚碳酸酯樹脂,不含聚酯碳酸酯。
二羥基成分方面,除了一般式(I)之化合物,可併用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或脂肪族二羥基化合物。
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方面,可例示如雙酚A、雙酚AP、雙酚AF、雙酚B、雙酚BP、雙酚C、雙酚E、雙酚F、雙酚G、雙酚M、雙酚S、雙酚P、雙酚PH、雙酚TMC、雙酚Z、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tert-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等。
其中,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係以僅由式(A)所示之構成單位所成的聚碳酸酯樹脂為宜。
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較佳的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0000~200000。
更佳的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5000~120000。
Mw若小於20000,成形體會變脆而不佳。Mw若大於200000,因熔融黏度會變高之故,製造後之樹脂難以取出,再者,流動性會變差,於熔融狀態下變得難以射出成形而不佳。
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其於23℃、波長589nm中之折射率(nD),較佳為1.635~1.695、更佳為1.640~1.690、再更佳為1.645~1.685。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其折射率(nD)高,適用於光學透鏡材料。折射率就厚度0.1mm薄膜,係可使用阿貝折射計,以JIS-K-
7142之方法進行測定。
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的阿貝數(ν)較佳為24以下,更佳為22以下,再更佳為20以下。阿貝數係可由23℃下之波長486nm、589nm及656nm之折射率,使用下述式來算出。
ν=(nD-1)/(nF-nC)
nD:波長589nm下之折射率
nC:波長656nm下之折射率
nF:波長486nm下之折射率
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中,可混合其他的樹脂,以供成形體之製造。其他的樹脂方面,可例示如聚醯胺、聚縮醛、聚碳酸酯、改性聚亞苯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
再者,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中,可添加抗氧化劑、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流動性改質劑、結晶核劑、強化劑、染料、防帶電劑或是抗菌劑等。
成形方法方面,除了射出成形之外,可例示出壓縮成形、澆鑄、輥加工、押出成形、延伸等,且不受限於此等。
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用於射出成形時,較佳的玻璃轉移溫度(Tg)為90~170℃、更佳為95~165℃、再更佳為100~160℃。Tg若低於90℃,則使用溫度範圍會變狹小而不佳。又若超過170℃,則樹脂的熔融溫度會變高,容易發生樹脂的分解或著色而不佳。樹脂的
玻璃轉移溫度若過高,則泛用的模具溫調機其模具溫度與樹脂玻璃轉移溫度之差會變大。因此,對製品要求嚴密的面精度之用途中,玻璃轉移溫度過高的樹脂因難以使用而不佳。
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用以耐射出成形時的加熱之熱安定性的指標方面,昇溫速度10℃/min下測定的5%重量減少溫度(Td)為350℃以上者較佳。5%重量減少溫度低於250℃時,成形之際的熱分解激烈,難以獲得良好的成形體而不佳。
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作為複折射量尺度之配向複折射(△n)較佳為1.0×10-3以下,更佳為0.4×10-3以下。
△n,係將厚度0.1mm之澆鑄薄膜切出為5.0cm平方之正方形後,將薄膜的兩端挾持於夾具中(夾具間3.0cm),於聚碳酸酯樹脂的Tg+5℃延伸至1.5倍,使用日本分光(股)製橢圓偏光計M-220,測定589nm中的位相差(Re)後,可由下述式求得。
△n=Re/d
△n:配向複折射
Re:位相差
d:厚度
使用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所得的光學成形體,全光線透過率為85%以上,且即使與雙酚A型聚碳酸酯樹脂比較也不遜色。
(2)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
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可使用上述一般式(I)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作為原料來製造。具體而言,乃將一般式(I)所示之化合物及碳酸二酯等之碳酸酯前驅物質,在鹼性化合物觸媒、酯交換觸媒或是由其雙方所成之混合觸媒的存在下,或無觸媒下中,可藉由熔融聚縮合法使其反應而製造。
式(I)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之例方面,可舉出2,2’-雙(1-羥基甲氧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2,2’-雙(3-羥基丙氧基)-1,1’-聯萘、2,2’-雙(4-羥基丁氧基)-1,1’-聯萘等。其中,係以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較佳。此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第1態樣中所用的碳酸二酯方面,可舉出二苯基碳酸酯、聯甲苯碳酸酯、雙(氯苯基)碳酸酯、m-甲苯酚基碳酸酯、二甲基碳酸酯、二乙基碳酸酯、二丁基碳酸酯、二環己基碳酸酯等。此等之中特別是以二苯基碳酸酯較佳。二苯基碳酸酯對二羥基化合物之合計1莫耳而言,係以0.97~1.20莫耳之比率來使用為佳,更佳為0.98~1.10莫耳之比率。
酯交換觸媒之中,鹼性化合物觸媒方面,特別可舉出鹼金屬化合物、鹼土類金屬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等。
本願發明中所使用的鹼金屬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鹼金屬之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或烷氧化物等。具體而言,可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銫、氫氧化鋰、碳酸氫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碳酸鋰、醋酸鈉、醋酸鉀、醋酸銫、醋酸鋰、硬脂酸鈉、硬脂酸鉀、硬脂酸銫、硬脂酸鋰、氫化硼鈉、苯基化硼鈉、安息香酸鈉、安息香酸鉀、安息香酸銫、安息香酸鋰、磷酸氫2鈉、磷酸氫2鉀、磷酸氫2鋰、苯基磷酸2鈉、雙酚A之2鈉鹽、2鉀鹽、2銫鹽或是2鋰鹽、苯酚之鈉鹽、鉀鹽、銫鹽或是鋰鹽等。
鹼土類金屬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鹼土類金屬化合物的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或烷氧化物等。具體而言,可使用氫氧化鎂、氫氧化鈣、氫氧化鍶、氫氧化鋇、碳酸氫鎂、碳酸氫鈣、碳酸氫鍶、碳酸氫鋇、碳酸鎂、碳酸鈣、碳酸鍶、碳酸鋇、醋酸鎂、醋酸鈣、醋酸鍶、醋酸鋇、硬脂酸鎂、硬脂酸鈣、安息香酸鈣、苯基磷酸鎂等。
含氮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4級銨氫氧化物及該等之鹽、胺類等。具體而言,可使用四甲基銨氫氧化物、四乙基銨氫氧化物、四丙基銨氫氧化物、四丁基銨氫氧化物、三甲基苯甲基銨氫氧化物等之具有烷基、芳基等的4級銨氫氧化物類;三乙基胺、二甲基苯甲基胺、三苯基胺等之3級胺類;二乙基胺、二丁基胺等之2級胺類;丙基胺、丁基胺等之1級胺類;2-甲基咪唑、2-苯基咪
唑、苯并咪唑等之咪唑類;或是氨、四甲基銨硼氫化物、四丁基銨硼氫化物、四丁基銨四苯基硼酸酯、四苯基銨四苯基硼酸酯等之鹼或是鹼性鹽等。
酯交換觸媒方面,較佳可用鋅、錫、鋯、鉛等之鹽,此等可單獨或組合使用。
酯交換觸媒方面,具體而言,可使用醋酸鋅、安息香酸鋅、2-乙基己酸鋅、氯化錫(II)、氯化錫(IV)、醋酸錫(II)、醋酸錫(IV)、二丁基錫二月桂酸酯、二丁基錫氧化物、二丁基錫二甲氧化物、鋯乙醯丙酮酸鹽、氧醋酸鋯、鋯四丁氧化物、醋酸鉛(II)、醋酸鉛(IV)等。
此等之觸媒對二羥基化合物之合計1莫耳而言,係以10-9~10-3莫耳之比率、較佳為10-7~10-4莫耳之比率來使用。
熔融聚縮合法,係使用前述之原料及觸媒,於加熱下,在於常壓或減壓下,藉由酯交換反應邊去除副生成物邊進行熔融聚縮合者。
本組成系中的熔融聚縮合,係以使一般式(I)所示之化合物及碳酸二酯於反應容器中熔融後,於使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滯留的狀態下進行反應為宜。為使其滯留,係可將反應裝置閉塞,或以減壓或加壓等來控制壓力。此步驟之反應時間係20分以上240分以下、較佳為40分以上180分以下、特別佳為60分以上150分以下。此時,若將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於生成後即刻餾去,
則最後所得的聚碳酸酯樹脂其高分子量體之含量少。但是,若使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於反應容器中滯留一定時間,則最後所得的聚碳酸酯樹脂可得高分子量體之含量多者。
熔融聚縮合反應,係可以連續式進行,亦可以批次式進行。進行反應時所用的反應裝置,可為裝備了錨型攪拌翼、Max混合攪拌翼、螺旋帶型攪拌翼等之縱型、裝備了槳式翼、格子翼、眼鏡形翼等之橫型、裝備了螺桿之押出機型。又,考量聚合物的黏度,係以使用適當地組合此等之反應裝置所成的反應裝置所實施者為佳。
第1態樣中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中,在聚合反應結束後,為了保持熱安定性及水解安定性,係可去除觸媒或使其失活。較佳係可實施公知的酸性物質之添加所致觸媒的失活之方法。酸性物質方面,具體而言,係以使用安息香酸丁基等之酯類、p-甲苯磺酸等之芳香族磺酸類;p-甲苯磺酸丁基酯、p-甲苯磺酸己基酯等之芳香族磺酸酯類;亞磷酸、磷酸、膦酸等之磷酸類;亞磷酸三苯基酯、亞磷酸單苯基酯、亞磷酸二苯基酯、亞磷酸二乙基酯、亞磷酸二n-丙基酯、亞磷酸二n-丁基酯、亞磷酸二n-己基酯、亞磷酸二辛基酯、亞磷酸單辛基酯等之亞磷酸酯類;磷酸三苯基酯、磷酸二苯基酯、磷酸單苯基酯、磷酸二丁基酯、磷酸二辛基酯、磷酸單辛基酯等之磷酸酯類;二苯基膦酸、二辛基膦酸、二丁基膦酸等之膦酸類;苯基膦酸二乙基酯等之膦酸酯類;三苯基膦、雙
(二苯基膦基)乙烷等之膦類;硼酸、苯基硼酸等之硼酸類;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鹽等之芳香族磺酸鹽類;硬脂酸氯化物、氯化苯甲醯基、p-甲苯磺酸氯化物等之有機鹵化物;二甲基硫酸等之烷基硫酸;氯化苯甲基等之有機鹵化物等為佳。此等之失活劑,對觸媒量而言可使用0.01~50倍莫耳、較佳為0.3~20倍莫耳。對觸媒量而言若少於0.01倍莫耳,則失活效果會不足而不佳。又,對觸媒量而言若多於50倍莫耳,則樹脂的耐熱性會降低且成形體容易著色而不佳。
觸媒失活後,亦可設計使聚合物中之低沸點化合物於0.1~1mmHg之壓力、200~350℃之溫度下揮發去除之步驟。此步驟中,係以使用具備有槳式翼、格子翼、眼鏡形翼等表面更新能優異的攪拌翼之橫型裝置或是薄膜蒸發器為佳。
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係以異物含量極少為佳,且熔融原料之過濾最好實施有觸媒液之過濾等。過濾器之網目係以5μm以下者為佳、更佳為1μm以下。再者,所生成之樹脂的聚合物最好實施有以過濾器之過濾。聚合物過濾器之網目係以100μm以下者為佳、更佳為30μm以下。又,採取樹脂團粒之步驟當然必須為低塵環境,以等級6以下者為佳、更佳為等級5以下。
(3)光學成形體
使用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係可製造光學成形體。
例如可藉由射出成形法、壓縮成形法、押出成形法、溶液澆鑄法等之任意方法予以成形。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因成形性及耐熱性優異,故在必須射出成形之光學透鏡中使用特別有利。成形時,可使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與其他的聚碳酸酯樹脂或聚酯樹脂等之其他的樹脂混合使用。又,亦可混合抗氧化劑、加工安定劑、光安定劑、聚合金屬不活性化劑、難燃劑、滑劑、防帶電劑、界面活性劑、抗菌劑、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可塑劑、相溶化劑等之添加劑。
抗氧化劑方面,可舉出三乙二醇-雙[3-(3-tert-丁基-5-甲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十八烷基-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2,4,6-參(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苯、N,N-六亞甲基雙(3,5-二-tert-丁基-4-羥基-氫化桂皮酸酯)、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膦酸酯-二乙基酯、參(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異三聚氰酸酯及3,9-雙{1,1-二甲基-2-[β-(3-tert-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等。聚碳酸酯樹脂中之抗氧化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以0.001~0.3重量份者較佳。
加工安定劑方面,可舉出磷系加工熱安定劑、硫系加工熱安定劑等。磷系加工熱安定劑方面,可舉
出亞磷酸、磷酸、亞膦酸、膦酸及此等之酯等。具體而言,係有三苯基亞磷酸酯、參(壬基苯基)亞磷酸酯、參(2,4-二-ter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參(2,6-二-ter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十三烷基亞磷酸酯、三辛基亞磷酸酯、三-十八烷基亞磷酸酯、二癸基單苯基亞磷酸酯、二辛基單苯基亞磷酸酯、二異丙基單苯基亞磷酸酯、單丁基二苯基亞磷酸酯、單癸基二苯基亞磷酸酯、單辛基二苯基亞磷酸酯、雙(2,6-二-tert-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2,2-亞甲基雙(4,6-二-tert-丁基苯基)辛基亞磷酸酯、雙(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異丙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tert-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硬脂醯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三丁基膦酸酯、三乙基膦酸酯、三甲基膦酸酯、三苯基膦酸酯、二苯基單鄰聯苯基膦酸酯、二丁基膦酸酯、二辛基膦酸酯、二異丙基膦酸酯、苯膦酸二甲基酯、苯膦酸二乙基酯、苯膦酸二丙基酯、肆(2,4-二-t-丁基苯基)-4,4’-亞聯苯二磷酸酯、肆(2,4-二-t-丁基苯基)-4,3’-亞聯苯二磷酸酯、肆(2,4-二-t-丁基苯基)-3,3’-亞聯苯二磷酸酯、雙(2,4-二-tert-丁基苯基)-4-苯基-苯基磷酸酯及雙(2,4-二-tert-丁基苯基)-3-苯基-苯基磷酸酯等。聚碳酸酯樹脂中之磷系加工熱安定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以0.001~0.2重量份較佳。
硫系加工熱安定劑方面,可舉出季戊四醇-肆(3-十一烷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肉豆蔻基硫
代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硬脂醯硫代丙酸酯)、二-十一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肉豆蔻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硬脂醯-3,3’-硫代二丙酸酯等。聚碳酸酯樹脂中之硫系加工熱安定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以0.001~0.2重量份較佳。
脫模劑方面,係以其90重量%以上為由醇與脂肪酸之酯所成者較佳。醇與脂肪酸之酯方面,具體而言,可舉出一元醇與脂肪酸所成的酯,或是多元醇與脂肪酸所成的部分酯或全酯。上述一元醇與脂肪酸之酯方面,係以碳原子數1~20之一元醇與碳原子數10~30之飽和脂肪酸所成的酯較佳。又,多元醇與脂肪酸所成的部分酯或是全酯方面,係以碳原子數1~25之多元醇與碳原子數10~30之飽和脂肪酸所成的部分酯或全酯較佳。
具體而言,一元醇與飽和脂肪酸所成的酯方面,可舉出硬脂醯硬脂酸酯、棕櫚基棕櫚酸酯、丁基硬脂酸酯、甲基月桂酸酯、異丙基棕櫚酸酯等。多元醇與飽和脂肪酸所成的部分酯或全酯方面,可舉出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二甘油酯、硬脂酸三甘油酯、硬脂酸單山梨糖醇酯、萮樹酸單甘油酯、羊脂酸單甘油酯、月桂酸單甘油酯、季戊四醇單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天竺葵酸酯、丙二醇單硬脂酸酯、聯苯基聯苯酸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2-乙基己基硬脂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硬脂酸酯等之二季戊四醇的全酯或部分酯等。此等脫模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
量份而言,以0.005~2.0重量份之範圍為佳、0.01~0.6重量份之範圍更佳、0.02~0.5重量份之範圍又更佳。
紫外線吸收劑方面,係以由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環狀亞胺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及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所成之群選出的至少1種紫外線吸收劑較佳。意即,以下列舉之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使用任一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tert-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異丙苯基苯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tert-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N-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羥基-3,5-二-tert-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ert-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ert-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tert-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tert-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異丙苯基-6-苯并三唑苯基)、2,2’-p-亞苯基雙(1,3-苯并噁嗪-4-酮)、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等。
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
辛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苯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硫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硫氧基三氫化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5-鈉硫氧基二苯甲酮、雙(5-苯甲醯基-4-羥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2-羥基-4-n-十二烷基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等。
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苯酚、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辛基)氧基]-苯酚等。
環狀亞胺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2,2’-雙(3,1-苯并噁嗪-4-酮)、2,2’-p-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m-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6-萘)雙(3,1-苯并噁嗪-4-酮)、2,2’-(1,5-萘)雙(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p-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p-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及2,2’-(2-氯-p-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等。
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2,2-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及
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苯等。
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較佳為0.01~3.0重量份、更佳為0.02~1.0重量份、再更佳為0.05~0.8重量份。若為該摻合量之範圍,則可因應用途賦予聚碳酸酯樹脂充分的耐候性。
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乃顯示高折射率與優異的耐熱性,且具有適於成形的流動性。再者,因在低複折射下光學扭曲不易發生,故除了光學透鏡之外,可有利地使用作為適合液晶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太陽電池等中所使用的透明導電性基板、光碟、液晶面板、光卡、薄片、薄膜、光纖、連接器、蒸鍍塑膠反射鏡、顯示器等之光學零件之構造材料或機能材料用途之光學用成形體。
光學成形體之表面上,可視需要而設置抗反射層或是硬塗層之塗佈層。抗反射層可為單層或多層、可為有機物或無機物,以無機物者較佳。具體而言,可例示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鈦、氧化鈰、氧化鎂、氟化鎂等之氧化物或是氟化物。
(光學透鏡)
使用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所製造的光學透鏡,因高折射率、耐熱性優異之故,而可使用於望遠鏡、雙筒望遠鏡、電視投影機等以往必須使用高價的高折射率玻璃透鏡之領域,且極為有用。因應需要,以使用非球面透鏡之
形者佳。非球面透鏡因可以1片透鏡即可使球面收差實質上成為零之故,以複數的球面透鏡之組合而無須去掉球面收差,可輕量化及減低化生產成本。因此,非球面透鏡即使於光學透鏡之中,特別是用作為相機透鏡。
光學透鏡,例如可藉由射出成形法、壓縮成形法、射出壓縮成形法等任意的方法成形。藉由第1態樣之發明,以玻璃透鏡可更簡便地獲得技術上加工困難之高折射率低複折射非球面透鏡。
為了極力地避免異物混入光學透鏡內,成形環境當然必須為低塵環境,以等級6以下者為佳、更佳為等級5以下。
(光學薄膜)
使用第1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所製造的光學薄膜,因透明性及耐熱性優異,適合使用於液晶基板用薄膜、光記憶卡等。
為了極力地避免異物混入光學薄膜內,成形環境當然必須為低塵環境,以等級6以下者為佳、更佳為等級5以下。
以下藉由實施例來說明第1樣態,但本發明並不受任何此等之實施例所限制。此外,實施例中之測定值係使用
以下之方法或是裝置來測定。
1)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使用膠體浸透層析(GPC),且將四氫呋喃作為展開溶媒,並用既知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1)之標準聚苯乙烯作成檢量線。基於此檢量線,由GPC之滯留時間算出Mw。
2)折射率(nD):由實施例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所成厚度0.1mm薄膜,係使用阿貝折射計,並以JIS-K-7142之方法來測定。
3)阿貝數(ν):由實施例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所成厚度0.1mm薄膜,係使用阿貝折射計,並測定23℃下中的波長486nm、589nm及656nm之折射率,再用下述式算出阿貝數。
ν=(nD-1)/(nF-nC)
nD:波長589nm下之折射率
nC:波長656nm下之折射率
nF:波長486nm下之折射率
4)玻璃轉移溫度(Tg):以差示熱掃描熱量分析計(DSC)測定。
5)熱分解起始溫度(Td):使用差示熱天秤(TG-DTA),於空氣氣流下,測定重量減少了5%之溫度。昇溫速度為10℃/min。
6)配向複折射(△n):將厚度0.1mm之澆鑄薄膜切成5.0cm平方之正方形後,將薄膜的兩端挾於夾具(夾具間3.0cm),在聚碳酸酯樹脂的Tg+5℃延伸至1.5倍。用
日本分光(股)製橢圓偏光計M-220測定589nm中的位相差(Re),並由下述式求得配向複折射(△n)。
△n=Re/d
△n:配向複折射
Re:位相差
d:厚度
7)全光線透過率:由實施例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所成厚度0.1mm薄膜,使用日本電色工業(股)製濁度計NDH2000,並以JIS-K-7361-1之方法來測定。
(1)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
(實施例1)
將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以下簡寫為“BHEBN”)43.1g(0.115莫耳)、二苯基碳酸酯(以下簡寫為“DPC”)25.0g(0.117莫耳)、及碳酸氫鈉1.1×10-4g(1.3×10-6莫耳)置入附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四口燒瓶中,於氮氣氛圍760mmHg下,加熱至180℃。於加熱開始10分鐘後確認原料完全溶解,之後以相同條件攪拌110分鐘。之後,將減壓度調整至200mmHg,同時以60℃/hr之速度昇溫至200℃為止。此時,確認副生苯酚之餾出開始。之後,保持該溫度20分鐘之後進行反應。再者,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30℃為止,昇溫結束10分鐘後,邊保持該溫度,邊花費1小時使減壓度為1mmHg以下。之後,以60℃/hr之速度昇溫至240℃為止,再
者,在30分鐘攪拌下進行反應。反應結束後,於反應器內吹入氮氣而回到常壓,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比較例1)
將1,5-二(2-羥基乙氧基)萘(以下簡寫為“1,5-DHEN”)30.0g(0.121莫耳)、DPC 26.4g(0.123莫耳)及碳酸氫鈉6.1×10-5g(7.2×10-7莫耳)置入附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四口燒瓶中,於氮氣氛圍760mmHg下,加熱至180℃。於加熱開始10分鐘後確認原料完全溶解,之後以相同條件攪拌20分鐘。之後,將減壓度調整至200mmHg,同時以60℃/hr之速度昇溫至200℃為止。此時,確認副生苯酚之餾出開始。之後,保持該溫度20分鐘之後進行反應。再者,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30℃為止,昇溫結束10分鐘後,邊保持該溫度,邊花費1小時使減壓度為1mmHg以下。之後,以60℃/hr之速度昇溫至240℃為止,再者,在30分鐘攪拌下進行反應。反應結束後,於反應器內吹入氮氣而回到常壓,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比較例2)
除了將比較例1之1,5-DHEN變更為2,3-二(2-羥基乙氧基)萘(以下簡寫為“2,3-DHEN”),並使2,3-DHEN之使用量為31.2g(0.126莫耳)、使DPC之使用量為27.6g(0.129莫耳)及使碳酸氫鈉之使用量為6.3×10-5g
(7.5×10-7莫耳)以外,其餘係與比較例1同樣地實施,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分子量低,無法製造薄膜。
(比較例3)
除了將比較例1之1,5-DHEN變更為2,6-二(2-羥基乙氧基)萘(以下簡寫為“2,6-DHEN”),使2,6-DHEN之使用量為31.1g(0.125莫耳)、使DPC之使用量為27.4g(0.128莫耳)及使碳酸氫鈉之使用量為6.3×10-5g(7.5×10-7莫耳)以外,其餘係與比較例1同樣地實施,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因不成非晶性又不溶於溶劑之故,無法測定光學特性。
(比較例4)
除了將比較例1之1,5-DHEN變更為2,7-二(2-羥基乙氧基)萘(以下簡稱為“2,7-DHEN”)、將2,7-DHEN之使用量變更為30.1g(0.121莫耳)、將DPC之使用量變更為26.5g(0.124莫耳)及將碳酸氫鈉之使用量變更為6.1×10-5g(7.3×10-7莫耳)以外,其餘係與比較例1同樣地實施,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因不成非晶性又不溶於溶劑之故,無法測定光學特性。
(比較例5)
由雙酚A(以下簡寫為“BPA”)所成之聚碳酸酯樹脂方面,係使用商品名「lupilon H-4000」(三菱工程塑膠(股)製;Mw=33,000、Tg=148℃)。
(2)光學薄膜之製造
使實施例1及比較例1~5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溶解於氯化亞甲基,製作固形分濃度5.3重量%之樹脂溶液。由此樹脂溶液製作厚度0.1mm之澆鑄薄膜,評價折射率(nD)、阿貝數(ν)及全光線透過率。又,將所得之澆鑄薄膜於Tg+5℃延伸至1.5倍,評價配向複折射(△n)。
此外,除了實施例1及比較例1及5之聚碳酸酯樹脂以外,其餘並無法澆鑄薄膜化。
就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樹脂,測定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玻璃轉移溫度(Tg)、熱分解起始溫度(Td)、折射率(nD)、阿貝數(ν)、全光線透過率、配向複折射(△n),將其結果記載於表1-1。又,將配向複折射(△n)之評價基準顯示於表1-2。
第2樣態例如包含以下之發明。
[1]一種含有一般式(A)及一般式(B)所示之構成單位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
(式(A)中,X為碳數1~4之伸烷基)。
(式(B)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氧基)。
[2]如[1]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其中,構成單位(A)與構成單位(B)之莫耳比(A/B)為20/80以上99/1以下之範圍。
[3]如[1]或[2]中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其中,構成單位(A)為下述式
所示之構成單位(A1)。
[4]如[1]~[3]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
物,其中,構成單位(B)為下述式
所示之構成單位(B1)。
[5]如[1]~[3]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其中,構成單位(B)為下述式
所示之構成單位(B2)。
[6]如[1]~[5]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其係折射率nD為1.650以上1.670以下之範圍,且玻璃轉移溫度為120℃~200℃。
[7]一種包含如[1]~[6]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之光學成形體。
[8]一種包含如[1]~[6]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之光學透鏡。
[9]一種包含如[1]~[6]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之光學薄膜。
[10]一種包含如[1]~[6]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之製造方法,其係使用一般式(C)所示之化合物作為原料之製造方法。
(式(C)中,X為碳數1~4之伸烷基)。
[11]如[10]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使一般式(C)及一般式(D)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反應,並餾去單羥基化合物。
(式(D)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
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氧基)。
以下,就上述發明詳細說明。
(1)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
第2樣態之共聚物,係包含式(A)所示之構成單位(以下稱為「構成單位(A)」)與式(B)所示之構成單位(以下稱為「構成單位(B)」)的聚碳酸酯樹脂(以下亦稱為「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
上述構成單位(A)及(B)之合計比例,對構成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的碳酸酯構成單位全量而言,係以50mol%以上為佳、再以80mol%以上更佳、90mol%以上特別佳、100mol%最佳。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亦可包含上述構成單位(A)及(B)以外之構成單位。
構成單位(A)與構成單位(B)之莫耳比(A/B)以20/80~99/1為佳、再以30/70~95/5為佳、40/60~90/10更佳。
(B)為(B1)時,構成單位(A)與構成單位(B1)之莫耳比(A/B1)以20/80~99/1為佳、再以45/55~95/5為佳、75/25~90/10更佳。
(B)為(B2)時,構成單位(A)與構成單位(B2)之莫耳比(A/B2)以20/80~99/1為佳、再以40/60~95/5較佳。
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可包含無規、嵌段及交互共聚構造之任一。
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的23℃、波長589nm中之折射率(nD),較佳為1.640~1.680。
(B)為(B1)時,係以1.666以上為佳、1.668以上更佳、1.669以上極佳。
(B)為(B2)時,係以1.650以上為佳、1.660以上更佳。
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係折射率(nD)高且適用於光學透鏡材料。折射率乃就由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所成的厚度0.1mm之薄膜,使用阿貝折射計,以JIS-K-7142之方法即可測定。
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的阿貝數(ν),較佳為24以下。
(B)為(B1)時,係以22以下為佳、20以下更佳、19以下極佳。
(B)為(B2)時,係以23以下為佳、19以下極佳。
阿貝數係可由23℃下中的波長486nm、589nm及656nm之折射率,用下述式來算出。
ν=(nD-1)/(nF-nC)
nD:波長589nm下之折射率
nC:波長656nm下之折射率
nF:波長486nm下之折射率
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使用於射出成形時,較佳的玻璃轉移溫度(Tg)為120~190℃。
(B)為(B1)時,係以120~180℃為佳、130~170℃更佳、140~160℃極佳。
(B)為(B2)時,係以120~190℃為佳、130~170℃更佳、140~160℃極佳。
Tg若低於95℃,則使用溫度範圍會變狹窄而不佳。又若超過200℃,則樹脂的熔融溫度會變高,容易發生樹脂的分解或著色而不佳。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若過高,則在泛用的模具溫調機中模具溫度與樹脂玻璃轉移溫度之差會變大。因此,對製品要求嚴密的面精度之用途中,玻璃轉移溫度過高的樹脂因難以使用而不佳。
使用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所得的光學成形體,係以全光線透過率為85%以上者較佳。
再者,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中,係可添加抗氧化劑、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流動性改質劑、結晶核劑、強化劑、染料、防帶電劑或是抗菌劑等。
(2)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之製造方法
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係可使用化合物(C)作為原料來製造。具體而言,係可使化合物(C)、化合物(D)及碳酸二酯等之碳酸酯前驅物質於鹼性化合物觸媒、酯交換觸媒或是由該雙方所成之混合觸媒的存在下,或無觸媒下,藉由熔融聚縮合法使其反應而
製造。
(式(C)中,X為碳數1~4之伸烷基)。
(式(D)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氧基)。
式(C)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2,2’-雙(1-羥基甲氧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2,2’-雙(3-羥基丙氧基)-1,1’-聯萘、2,2’-雙(4-羥基丁氧基)-1,1’-聯萘等。其中,以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較佳。此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式(D)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由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n-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n-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sec-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tert-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羥基-2-苯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3-甲基苯基)苯基〕茀等所衍生之單位。其中,以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較佳。此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第2態樣中所用的碳酸二酯方面,可舉例如二苯基碳酸酯、聯甲苯碳酸酯、雙(氯苯基)碳酸酯、m-甲苯酚基碳酸酯、二甲基碳酸酯、二乙基碳酸酯、二丁基碳酸酯、二環己基碳酸酯等。此等之中特別是以二苯基碳酸酯較佳。二苯基碳酸酯對二羥基化合物之合計1莫耳而言,係以0.97~1.20莫耳之比率來使用為佳,更佳為0.98~1.10莫耳之比率。
鹼性化合物觸媒方面,特別可舉出鹼金屬化合物、鹼土類金屬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等。
第2態樣中所使用的鹼金屬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鹼金屬之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或烷氧化物等。具體而言,可使用氫氧化鈉、氫氧
化鉀、氫氧化銫、氫氧化鋰、碳酸氫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碳酸鋰、醋酸鈉、醋酸鉀、醋酸銫、醋酸鋰、硬脂酸鈉、硬脂酸鉀、硬脂酸銫、硬脂酸鋰、氫化硼鈉、苯基化硼鈉、安息香酸鈉、安息香酸鉀、安息香酸銫、安息香酸鋰、磷酸氫2鈉、磷酸氫2鉀、磷酸氫2鋰、苯基磷酸2鈉、雙酚A之2鈉鹽、2鉀鹽、2銫鹽或是2鋰鹽、苯酚之鈉鹽、鉀鹽、銫鹽或是鋰鹽等。
鹼土類金屬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鹼土類金屬化合物的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或烷氧化物等。具體而言,可使用氫氧化鎂、氫氧化鈣、氫氧化鍶、氫氧化鋇、碳酸氫鎂、碳酸氫鈣、碳酸氫鍶、碳酸氫鋇、碳酸鎂、碳酸鈣、碳酸鍶、碳酸鋇、醋酸鎂、醋酸鈣、醋酸鍶、醋酸鋇、硬脂酸鎂、硬脂酸鈣、安息香酸鈣、苯基磷酸鎂等。
含氮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4級銨氫氧化物及該等之鹽、胺類等。具體而言,可使用四甲基銨氫氧化物、四乙基銨氫氧化物、四丙基銨氫氧化物、四丁基銨氫氧化物、三甲基苯甲基銨氫氧化物等之具有烷基、芳基等的4級銨氫氧化物類;三乙基胺、二甲基苯甲基胺、三苯基胺等之3級胺類;二乙基胺、二丁基胺等之2級胺類;丙基胺、丁基胺等之1級胺類;2-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苯并咪唑等之咪唑類;或是、氨、四甲基銨硼氫化物、四丁基銨硼氫化物、四丁基銨四苯基硼酸酯、四苯基銨四苯基硼酸酯等之鹼或是鹼性鹽等。
酯交換觸媒方面,係以使用鋅、錫、鋯、鉛等之鹽為佳,此等可單獨或組合使用。
酯交換觸媒方面,具體而言,可使用醋酸鋅、安息香酸鋅、2-乙基己酸鋅、氯化錫(II)、氯化錫(IV)、醋酸錫(II)、醋酸錫(IV)、二丁基錫二月桂酸酯、二丁基錫氧化物、二丁基錫二甲氧化物、鋯乙醯丙酮酸鹽、氧醋酸鋯、鋯四丁氧化物、醋酸鉛(II)、醋酸鉛(IV)等。
此等之觸媒對二羥基化合物之合計1莫耳而言,係以、10-9~10-3莫耳之比率、較佳為10-7~10-4莫耳之比率來使用。
熔融聚縮合法,係使用前述之原料及觸媒,以加熱下,再以常壓或減壓下,藉由酯交換反應以邊去除副生成物邊進行熔融聚縮合者。
熔融聚縮合反應可以連續式進行,亦可以批次式進行。進行反應時所用的反應裝置,可為裝備了錨型攪拌翼、Max混合攪拌翼、螺旋帶型攪拌翼等之縱型;裝備了槳式翼、格子翼、眼鏡形翼等之橫型;裝備了螺桿之押出機型。又,最好能考量聚合物的黏度,以適當地組合此等之反應裝置來使用實施為宜。
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之製造方法中,為了於聚合反應結束後保持熱安定性及水解安定性,亦可將觸媒去除或使其失活。較佳可實施公知的酸性物質之添加所致觸媒失活之方法。酸性物質方面,具體而言,
係以使用安息香酸丁基等之酯類;p-甲苯磺酸等之芳香族磺酸類;p-甲苯磺酸丁基酯、p-甲苯磺酸己基酯等之芳香族磺酸酯類;亞磷酸、磷酸、膦酸等之磷酸類;亞磷酸三苯基酯、亞磷酸單苯基酯、亞磷酸二苯基酯、亞磷酸二乙基酯、亞磷酸二n-丙基酯、亞磷酸二n-丁基酯、亞磷酸二n-己基酯、亞磷酸二辛基酯、亞磷酸單辛基酯等之亞磷酸酯類;磷酸三苯基酯、磷酸二苯基酯、磷酸單苯基酯、磷酸二丁基酯、磷酸二辛基酯、磷酸單辛基酯等之磷酸酯類;二苯基膦酸、二辛基膦酸、二丁基膦酸等之膦酸類;苯基膦酸二乙基酯等之膦酸酯類;三苯基膦、雙(二苯基膦基)乙烷等之膦類;硼酸、苯基硼酸等之硼酸類;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鹽等之芳香族磺酸鹽類;硬脂酸氯化物、氯化苯甲醯基、p-甲苯磺酸氯化物等之有機鹵化物;二甲基硫酸等之烷基硫酸;氯化苯甲基等之有機鹵化物等為佳。此等之失活劑,對觸媒量而言可使用0.01~50倍莫耳、較佳為0.3~20倍莫耳。對觸媒量而言若少於0.01倍莫耳,則失活效果會不足而不佳。又,對觸媒量而言若多於50倍莫耳,則樹脂的耐熱性會降低且成形體容易著色而不佳。
觸媒失活後,亦可設計使聚合物中之低沸點化合物於0.1~1mmHg之壓力、200~350℃之溫度下揮發去除之步驟。此步驟中,係以使用具備有槳式翼、格子翼、眼鏡形翼等表面更新能優異的攪拌翼之橫型裝置、或是薄膜蒸發器為佳。
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希望異物含量極少,以實施熔融原料之過濾、觸媒液之過濾等為佳。過濾器之網目,係以5μm以下者為佳、更佳為1μm以下。再者,生成之樹脂的聚合物係以實施過濾器過濾為佳。聚合物過濾器之網目,以100μm以下者為佳、更佳為30μm以下。又,採取樹脂團粒之步驟當然必須為低塵環境,係以等級6以下者為佳、更佳為等級5以下。
(3)光學成形體
使用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可製造光學成形體。可藉由例如射出成形法、壓縮成形法、押出成形法、溶液澆鑄法等任意方法來成形。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因成形性及耐熱性優異之故,特別有利於使用在必須射出成形之光學透鏡中。成形時,係可使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與其他的聚碳酸酯樹脂或聚酯樹脂等之其他的樹脂予以混合而使用。又,亦可混合抗氧化劑、加工安定劑、光安定劑、聚合金屬不活性化劑、難燃劑、滑劑、防帶電劑、界面活性劑、抗菌劑、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可塑劑、相溶化劑等之添加劑。
抗氧化劑方面,可舉出三乙二醇-雙[3-(3-tert-丁基-5-甲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十八烷基-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
2,4,6-參(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苯、N,N-六亞甲基雙(3,5-二-tert-丁基-4-羥基-氫化桂皮酸酯)、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膦酸酯-二乙基酯、參(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異三聚氰酸酯及3,9-雙{1,1-二甲基-2-[β-(3-tert-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等。聚碳酸酯樹脂中之抗氧化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以0.001~0.3重量份者較佳。
加工安定劑方面,可舉出磷系加工熱安定劑、硫系加工熱安定劑等。磷系加工熱安定劑方面,可舉出亞磷酸、磷酸、亞膦酸、膦酸及此等之酯等。具體而言,可舉出三苯基亞磷酸酯、參(壬基苯基)亞磷酸酯、參(2,4-二-ter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參(2,6-二-ter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十三烷基亞磷酸酯、三辛基亞磷酸酯、三-十八烷基亞磷酸酯、二癸基單苯基亞磷酸酯、二辛基單苯基亞磷酸酯、二異丙基單苯基亞磷酸酯、單丁基二苯基亞磷酸酯、單癸基二苯基亞磷酸酯、單辛基二苯基亞磷酸酯、雙(2,6-二-tert-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2,2-亞甲基雙(4,6-二-tert-丁基苯基)辛基亞磷酸酯、雙(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異丙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tert-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硬脂醯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三丁基膦酸酯、三乙基膦酸酯、三甲基膦酸酯、三苯基膦酸酯、二苯基單鄰聯苯基膦酸酯、二丁基膦酸
酯、二辛基膦酸酯、二異丙基膦酸酯、苯膦酸二甲基酯、苯膦酸二乙基酯、苯膦酸二丙基酯、肆(2,4-二-t-丁基苯基)-4,4’-亞聯苯二磷酸酯、肆(2,4-二-t-丁基苯基)-4,3’-亞聯苯二磷酸酯、肆(2,4-二-t-丁基苯基)-3,3’-亞聯苯二磷酸酯、雙(2,4-二-tert-丁基苯基)-4-苯基-苯基磷酸酯及雙(2,4-二-tert-丁基苯基)-3-苯基-苯基磷酸酯等。聚碳酸酯樹脂中之磷系加工熱安定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以0.001~0.2重量份較佳。
硫系加工熱安定劑方面,可舉出季戊四醇-肆(3-十一烷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肉豆蔻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硬脂醯硫代丙酸酯)、二-十一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肉豆蔻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硬脂醯-3,3’-硫代二丙酸酯等。聚碳酸酯樹脂中之硫系加工熱安定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以0.001~0.2重量份較佳。
脫模劑方面,係以其90重量%以上為由醇與脂肪酸之酯所成者較佳。醇與脂肪酸之酯方面,具體而言,可舉出一元醇與脂肪酸之酯,或者多元醇與脂肪酸所成的部分酯或全酯。上述一元醇與脂肪酸之酯方面,係以碳原子數1~20之一元醇與碳原子數10~30之飽和脂肪酸所成的酯為佳。又,多元醇與脂肪酸所成的部分酯或是全酯方面,係以碳原子數1~25之多元醇與碳原子數10~30之飽和脂肪酸所成的部分酯或全酯較佳。
具體而言,一元醇與飽和脂肪酸所成的酯方
面,可舉出硬脂醯硬脂酸酯、棕櫚基棕櫚酸酯、丁基硬脂酸酯、甲基月桂酸酯、異丙基棕櫚酸酯等。多元醇與飽和脂肪酸所成的部分酯或全酯方面,可舉出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二甘油酯、硬脂酸三甘油酯、硬脂酸單山梨糖醇酯、萮樹酸單甘油酯、羊脂酸單甘油酯、月桂酸單甘油酯、季戊四醇單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天竺葵酸酯、丙二醇單硬脂酸酯、聯苯基聯苯酸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2-乙基己基硬脂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硬脂酸酯等之二季戊四醇的全酯或部分酯等。此等脫模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以0.005~2.0重量份之範圍為佳、0.01~0.6重量份之範圍更佳、0.02~0.5重量份之範圍又更佳。
紫外線吸收劑方面,係以由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環狀亞胺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及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所成之群選出的至少1種紫外線吸收劑較佳。意即,以下列舉的紫外線吸收劑,係可單獨使用任一者,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tert-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異丙苯基苯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tert-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N-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羥基-3,5-二-tert-丁基
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ert-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ert-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tert-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tert-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異丙苯基-6-苯并三唑苯基)、2,2’-p-亞苯基雙(1,3-苯并噁嗪-4-酮)、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等。
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苯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硫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硫氧基三氫化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5-鈉硫氧基二苯甲酮、雙(5-苯甲醯基-4-羥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2-羥基-4-n-十二烷基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等。
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苯酚、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辛基)氧基]-苯酚等。
環狀亞胺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2,2’-雙(3,1-苯并噁嗪-4-酮)、2,2’-p-亞苯基雙(3,1-苯
并噁嗪-4-酮)、2,2’-m-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6-萘)雙(3,1-苯并噁嗪-4-酮)、2,2’-(1,5-萘)雙(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p-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p-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及2,2’-(2-氯-p-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等。
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2,2-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及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苯等。
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較佳為0.01~3.0重量份、更佳為0.02~1.0重量份、再更佳為0.05~0.8重量份。若為該摻合量之範圍,則可因應用途而賦予聚碳酸酯樹脂充分的耐候性。
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係顯示高折射率與優異的耐熱性,且具有適於成形之流動性。再者,因於低複折射下不易發生光學扭曲之故,除了光學透鏡之外,可有利地使用作為適合液晶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太陽電池等中所使用的透明導電性基板、光碟、液晶面板、光卡、薄片、薄膜、光纖、連接器、蒸鍍塑膠反射鏡、顯示器等之光學零件之構造材料或機能材料用途的光學用成形體。
光學成形體之表面上,亦可視需要而設置稱
為反射層或是硬塗層之塗佈層。抗反射層可為單層或多層、可為有機物或無機物,無機物者較佳。具體而言,可例示出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鈦、氧化鈰、氧化鎂、氟化鎂等之氧化物或是氟化物。
(光學透鏡)
使用第2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所製造的光學透鏡,因高折射率、耐熱性優異之故,而可使用於望遠鏡、雙筒望遠鏡、電視投影機等以往必須使用高價的高折射率玻璃透鏡之領域,且極為有用。因應需要,以使用非球面透鏡之形者佳。非球面透鏡因可以1片透鏡即可使球面收差實質上成為零之故,以複數的球面透鏡之組合而無須去掉球面收差,可輕量化及減低化生產成本。因此,非球面透鏡即使於光學透鏡之中,特別是用作為相機透鏡。
再者,光學透鏡,可藉由例如射出成形法、壓縮成形法、射出壓縮成形法等任意之方法來成形。藉由第2態樣之發明,係可更簡便地獲得玻璃透鏡中技術上加工困難的高折射率低複折射非球面透鏡。
為了極力地避免異物混入光學透鏡內,成形環境當然必須為低塵環境,以等級6以下者為佳、更佳為等級5以下。
(光學薄膜)
使用第2態樣之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所製造的
光學薄膜,因透明性及耐熱性優異之故,適用於液晶基板用薄膜、光記憶卡等。
為了極力地避免異物混入光學薄膜內,成形環境當然必須為低塵環境,以等級6以下者為佳、更佳為等級5以下。
以下雖藉由實施例來說明第2態樣之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此等之實施例任何的限制。此外,實施例中之測定值,係使用以下方法或是裝置來測定。
1)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使用膠體浸透層析(GPC),並以四氫呋喃作為展開溶媒,利用已知分子量(分子量分布=1)之標準聚苯乙烯作成檢量線。基於此檢量線,由GPC之滯留時間算出Mw。
2)折射率(nD):由實施例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所成厚度0.1mm薄膜,係使用阿貝折射計,並JIS-K-7142之方法來測定。
3)阿貝數(ν):由實施例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所成厚度0.1mm薄膜,係使用阿貝折射計,測定23℃下中的波長486nm、589nm及656nm之折射率,再用下述式算出阿貝數。
ν=(nD-1)/(nF-nC)
nD:波長589nm下之折射率
nC:波長656nm下之折射率
nF:波長486nm下之折射率
4)玻璃轉移溫度(Tg):以差示熱掃描熱量分析計(DSC)測定。
5)光學扭曲:將實施例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所成厚度3mm之成形片挾持於二片偏光板之間,以正交尼寇稜鏡法藉由從後面目視光漏來予以評價。更具體而言,使用實施例1~9、參考例及比較例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以FANUC(股)製ROBOSHOT S-2000i30A射出成形機射出成形為 50、厚度3.0mm之成形片。將此成形片挾持於二片偏光板之間,以正交尼寇稜鏡法藉由從後面目視光漏來予以評價。評價A:僅少許光漏、評價B:有光漏、評價C:光漏顯著。
6)全光線透過率:實施例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所成厚度0.1mm薄膜,係使用日本電色工業(股)製濁度計NDH2000予以測定。
(實施例1)
將式(E)所示之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以下簡寫為“BHEBN”)4.74kg(12.7莫耳)、式(F)所示之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以下簡寫為“BPPF”)14.9kg(29.6莫耳)、二苯基碳酸酯(以下簡寫為“DPC”)9.50kg(44.3莫耳)及碳酸氫鈉4.3×10-2g(5.1×10-4莫耳)置入附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50L反應器,於氮氣氛圍下加熱至180℃使其熔融。之後,花費20
分鐘將減壓度調整至20kPa。之後,以20.0℃/hr之速度昇溫至260℃為止,保持該溫度10分鐘之後,花費80分鐘減壓至0.13kPa以下為止。再於260℃、0.13kPa以下之條件下邊攪拌20分鐘邊進行聚合反應。反應結束後,於反應器內吹入氮氣予以加壓之後,邊將生成之聚碳酸酯樹脂團粒化邊取出。
(實施例2)
除了將BHEBN及BPPF之量變更為BHEBN 9.49kg(25.3莫耳)及BPPF 8.49kg(16.9莫耳)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進行同樣的操作,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3)
除了將BHEBN及BPPF之量變更為BHEBN 11.0kg(29.5莫耳)及BPPF 6.36kg(12.7莫耳)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進行同樣的操作,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4)
除了將BHEBN及BPPF之量變更為BHEBN 12.6kg(33.8莫耳)及BPPF 4.24kg(8.44莫耳)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進行同樣的操作,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5)
除了將BHEBN及BPPF之量變更為BHEBN 14.2kg(38.0莫耳)及BPPF 2.12kg(4.22莫耳)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進行同樣的操作,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6)
將BHEBN 4.74kg(12.7莫耳)、式(G)所示之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以下簡寫為“BMPF”)11.2kg(29.6莫耳)、DPC 9.50kg(44.3莫耳)及碳酸氫鈉4.3×10-2g(5.1×10-4莫耳)置入附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
50L反應器,於氮氣氛圍下加熱至180℃使其熔融。之後,花費20分鐘將減壓度調整至20kPa。之後,以20.0℃/hr之速度昇溫至260℃為止,保持該溫度10分鐘之後,花費80分鐘減壓至0.13kPa以下為止。再於260℃、0.13kPa以下之條件下,邊攪拌20分鐘邊進行聚合反應。反應結束後,於反應器內吹入氮氣予以加壓之後,邊將生成之聚碳酸酯樹脂團粒化邊取出。
(實施例7)
除了將BHEBN及BMPF之量變更為BHEBN 7.91kg(21.2莫耳)及BMPF 8.00kg(21.2莫耳)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6進行同樣的操作,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8)
除了將BHEBN及BMPF之量變更為BHEBN 9.49kg(25.3莫耳)及BMPF 6.39kg(16.9莫耳)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6進行同樣的操作,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
出。
(實施例9)
除了將BHEBN及BMPF之量變更為BHEBN 14.2kg(38.0莫耳)及BMPF 1.60kg(4.22莫耳)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6進行同樣的操作,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參考例)
將BHEBN 15.8kg(42.2莫耳)、DPC 9.37kg(43.7莫耳)及碳酸氫鈉5.3×10-2g(6.3×10-4莫耳)置入附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50L反應器,於氮氣氛圍下加熱至180℃使其熔融。原料熔融後,於攪拌110分鐘之後,花費20分鐘將減壓度調整至20kPa。之後,以20.0℃/hr之速度昇溫至260℃為止,保持該溫度10分鐘之後,花費80分鐘減壓至0.13kPa以下為止。再於260℃、0.13kPa以下之條件下邊攪拌20分鐘邊進行聚合反應。反應結束後,於反應器內吹入氮氣予以加壓之後,邊將生成之聚碳酸酯樹脂團粒化邊取出。
(比較例)
由雙酚A(以下簡寫為“BPA”)所成的聚碳酸酯樹脂方面,係使用商品名「lupilon H-4000」(三菱工程塑膠(股)製;Mw=33,000、Tg=148℃)。
由實施例1~9、參考例及比較例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製作厚度0.1mm之薄膜,並評價折射率(nD)、阿貝數(ν)及全光線透過率。
就上述實施例、參考例及比較例所得之樹脂,測定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玻璃轉移溫度(Tg)、折射率(nD)、阿貝數(ν)及全光線透過率,並將其結果記載於表2-1。
第3之樣態例如包含以下之發明。
[1]一種含有一般式(A)及一般式(B’)所示之構成單位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
(式(A)中,X為碳數1~4之伸烷基)。
(式(B’)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氧基)。
[2]如[1]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其中,一般式
(A)所示之構成單位為全構成單位中1~99mol%。
[3]如[1]或[2]中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其係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0000~200000者。
[4]如[1]~[3]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其係折射率nD為1.640~1.680,且阿貝數ν為24以下者。
[5]如[1]~[4]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其係配向複折射△n為1.0×10-3以下者。
[6]如[1]~[5]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其係玻璃轉移點為110~160℃者。
[7]如[1]~[6]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其係昇溫速度10℃/min下測定的5%重量減少溫度為350℃以上。
[8]如[1]~[7]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其係全光線透過率為88%以上者。
[9]一種包含如[1]~[8]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之光學成形體。
[10]一種包含如[1]~[8]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之光學透鏡。
[11]一種包含如[1]~[8]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之光學薄膜。
[12]一種如[1]~[8]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之製造方法,其係使用一般式(C)所示之化合物作為原料之製造方法。
(式(C)中,X為碳數1~4之伸烷基)。
[13]如[12]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使一般式(C)及一般式(D’)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反應,並餾去單羥基化合物者。
(式(D’)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氧基)。
[14]如[13]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一般式(C)及一般式(D’)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之反應,係藉由將一般式(C)及一般式(D’)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熔融後,在不餾去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而使其滯留的狀態下至少使其反應30分鐘來予以
實施。
[15]一種僅由前述一般式(B’)所示之構成單位所成的聚碳酸酯樹脂。
[16]如[15]中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其係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0000~200000者。
[17]如[15]或[16]中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其係折射率nD為1.640~1.680,且阿貝數ν為24以下者。
[18]如[15]~[17]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其係配向複折射△n為1.0×10-3以下者。
[19]如[15]~[18]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其係玻璃轉移點為110~180℃。
[20]如[15]~[19]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其係昇溫速度10℃/min下測定的5%重量減少溫度為350℃以上者。
[21]如[15]~[20]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其係全光線透過率為85%以上者。
[22]一種包含如[15]~[21]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之光學成形體。
[23]一種包含如[15]~[21]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之光學透鏡。
[24]一種包含如[15]~[21]中任一項記載的聚碳酸酯樹脂之光學薄膜。
[25]一種如[15]~[21]之任一項中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使上述一般式(D’)所示之化合
物與碳酸二酯反應,並餾去單羥基化合物者。
(式(D’)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6~20之芳基氧基)。
[26]如[25]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一般式(D’)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之反應係藉由將一般式(D’)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熔融後,在不餾去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而使其滯留的狀態下至少反應30分鐘來予以實施。
以下,就上述發明詳細說明。
(1)聚碳酸酯樹脂
第3樣態之共聚物係包含式(A)所示之構成單位(以下稱為「構成單位(A)」)與式(B’)所示之構成單位(以下稱為「構成單位(B’)」)的聚碳酸酯樹脂(以下,當樹脂為共聚物時,亦稱為「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
上述構成單位(A)之比例,對構成第3樣態
之聚碳酸酯樹脂的碳酸酯單位全量而言,係以1~99mol%較佳。
更佳的上述構成單位(A)之比例,對構成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的碳酸酯單位全量而言,係30~90mol%、再更佳為40~80mol%。
或第3樣態之樹脂亦可為僅由上述一般式(B’)所示之構成單位所成的聚碳酸酯樹脂。
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較佳的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0000~200000。
更佳的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5000~120000。
Mw若小於20000,成形體會變脆而不佳。Mw若大於200000,因熔融黏度變高導致製造後樹脂的取出困難,又流動性差變差,故熔融狀態下變得難以射出成形而不佳。
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係包含無規、嵌段及交互共聚構造之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
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的23℃、波長589nm中之折射率(nD),較佳為1.640~1.680、更佳為1.645~1.675、再更佳為1.650~1.670。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折射率(nD)高,適用於光學透鏡材料。折射率乃就厚度0.1mm薄膜,使用阿貝折射計,以JIS-K-7142之方法即可測定。
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的阿貝數(ν),較
佳為24以下,更佳為23以下,再更佳為22以下。阿貝數係可由23℃下中的波長486nm、589nm及656nm之折射率,用下述式來算出。
ν=(nD-1)/(nF-nC)
nD:波長589nm下之折射率
nC:波長656nm下之折射率
nF:波長486nm下之折射率
將第3樣態之樹脂使用於射出成形時,較佳的玻璃轉移點(Tg)為95~180℃、更佳為110~170℃、再更佳為115~160℃。Tg若低於95℃,則使用溫度範圍會變狹窄而不佳。且若超過180℃,則樹脂的熔融溫度會變高,容易發生樹脂的分解或著色而不佳。又,樹脂的玻璃轉移點過高時,泛用的模具溫調機中,模具溫度與樹脂玻璃轉移溫度之差會變大。因此,對製品要求嚴密的面精度之用途中,玻璃轉移溫度過高的樹脂因難以使用而不佳。
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其用以耐射出成形時的加熱之熱安定性的指標方面,係以昇溫速度10℃/min下測定的5%重量減少溫度(Td)為350℃以上者較佳。5%重量減少溫度低於350℃時,成形之際的熱分解激烈,難以獲得良好的成形體而不佳。
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作為複折射量尺度之配向複折射(△n)較佳為1.0×10-3以下,更佳為0.8×10-3以下,再更佳為0.3×10-3以下、特別佳為0.2×
10-3以下。
△n係將厚度0.1mm之澆鑄薄膜切出成5.0cm平方之正方形之後,將薄膜的兩端挾持於夾具(夾具間3.0cm),在聚碳酸酯樹脂的Tg+5℃延伸至1.5倍,藉由使用日本分光(股)製橢圓偏光計M-220來測定589nm中的位相差(Re),而由下述式求得。
△n=Re/d
△n:配向複折射
Re:位相差
d:厚度
複折射(△n)之符號,係使用薄膜延伸方向中的折射率(n//)與垂直於延伸方向之方向中的折射率(n⊥)而以下述式所示,且稱△n為正的情況是「正之複折射」、為負的情況是「負之複折射」。
[數1]△n=n//-n⊥
使用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所得的光學成形體,其全光線透過率較佳為85%以上、更佳為88%以上,即使相較於雙酚A型聚碳酸酯樹脂等也不遜色。
再者,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中,係以添加抗氧化劑、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流動性改質劑、結晶核劑、強化劑、染料、防帶電劑或是抗菌劑等來實施者為佳。
(2)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
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係可使用化合物(C)作為原料來製造。具體而言,化合物(C)、化合物(D’)及碳酸二酯等之碳酸酯前驅物質係可於鹼性化合物觸媒、酯交換觸媒或是由該雙方所成之混合觸媒的存在下,或無觸媒下,藉由熔融聚縮合法使其反應而製造。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僅為由一般式(B’)所示之構成單位所成的聚碳酸酯樹脂時,除了不使用化合物(C)之外,係可以與上述同樣地來製造。
式(C)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方面,可舉出2,2’-雙(1-羥基甲氧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2,2’-雙(3-羥基丙氧基)-1,1’-聯萘、2,2’-雙(4-羥基丁氧基)-1,1’-聯萘。其中,係以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較佳。此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式(D’)所示之二羥基化合物方面,可舉出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tert-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等。其中,係以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較佳。此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第3態樣中所用的碳酸二酯方面,可舉出二
苯基碳酸酯、聯甲苯碳酸酯、雙(氯苯基)碳酸酯、m-甲苯酚基碳酸酯、二甲基碳酸酯、二乙基碳酸酯、二丁基碳酸酯、二環己基碳酸酯等。此等之中特別是以二苯基碳酸酯較佳。二苯基碳酸酯對二羥基化合物之合計1莫耳而言,係以0.97~1.20莫耳之比率來使用為佳,更佳為0.98~1.10莫耳之比率。
鹼性化合物觸媒方面,特別可舉出鹼金屬化合物、鹼土類金屬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等。
本願發明中所使用的鹼金屬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鹼金屬之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或烷氧化物等。具體而言,可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銫、氫氧化鋰、碳酸氫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碳酸鋰、醋酸鈉、醋酸鉀、醋酸銫、醋酸鋰、硬脂酸鈉、硬脂酸鉀、硬脂酸銫、硬脂酸鋰、氫化硼鈉、苯基化硼鈉、安息香酸鈉、安息香酸鉀、安息香酸銫、安息香酸鋰、磷酸氫2鈉、磷酸氫2鉀、磷酸氫2鋰、苯基磷酸2鈉、雙酚A之2鈉鹽、2鉀鹽、2銫鹽或是2鋰鹽、苯酚之鈉鹽、鉀鹽、銫鹽或是鋰鹽等。
鹼土類金屬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鹼土類金屬化合物的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或烷氧化物等。具體而言,可使用氫氧化鎂、氫氧化鈣、氫氧化鍶、氫氧化鋇、碳酸氫鎂、碳酸氫鈣、碳酸氫鍶、碳酸氫鋇、碳酸鎂、碳酸鈣、碳酸鍶、碳酸鋇、醋酸鎂、醋酸鈣、醋酸鍶、醋酸鋇、硬脂酸鎂、硬脂酸鈣、安
息香酸鈣、苯基磷酸鎂等。
含氮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4級銨氫氧化物及該等之鹽、胺類等。具體而言,可使用四甲基銨氫氧化物、四乙基銨氫氧化物、四丙基銨氫氧化物、四丁基銨氫氧化物、三甲基苯甲基銨氫氧化物等之具有烷基、芳基等的4級銨氫氧化物類;三乙基胺、二甲基苯甲基胺、三苯基胺等之3級胺類;二乙基胺、二丁基胺等之2級胺類;丙基胺、丁基胺等之1級胺類;2-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苯并咪唑等之咪唑類;或是、氨、四甲基銨硼氫化物、四丁基銨硼氫化物、四丁基銨四苯基硼酸酯、四苯基銨四苯基硼酸酯等之鹼或是鹼性鹽等。
酯交換觸媒方面,係以使用鋅、錫、鋯、鉛等之鹽為佳,此等可單獨或組合使用。
酯交換觸媒方面,具體而言,可使用醋酸鋅、安息香酸鋅、2-乙基己酸鋅、氯化錫(II)、氯化錫(IV)、醋酸錫(II)、醋酸錫(IV)、二丁基錫二月桂酸酯、二丁基錫氧化物、二丁基錫二甲氧化物、鋯乙醯丙酮酸鹽、氧醋酸鋯、鋯四丁氧化物、醋酸鉛(II)、醋酸鉛(IV)等。
此等之觸媒對二羥基化合物之合計1莫耳而言,係以10-9~10-3莫耳之比率、較佳為10-7~10-4莫耳之比率來使用。
熔融聚縮合法,係使用前述之原料及觸媒,以加熱下,再以常壓或減壓下,藉由酯交換反應以邊去除
副生成物邊進行熔融聚縮合者。
本組成系中的熔融聚縮合,亦可使一般式(C)及一般式(D’)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於反應容器中熔融後,在不餾去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而使其滯留的狀態下進行反應。反應時間為20分以上240分以下、較佳為40分以上180分以下、特別佳為60分以上150分以下。此時,若將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於生成後即刻餾去,最後所得的聚碳酸酯樹脂其高分子量體之含量會變少。
熔融聚縮合反應可以連續式進行,亦可以批次式進行。進行反應時所用的反應裝置,可為裝備了錨型攪拌翼、Max混合攪拌翼、螺旋帶型攪拌翼等之縱型;裝備了槳式翼、格子翼、眼鏡形翼等之橫型;裝備了螺桿之押出機型。又,最好能考量聚合物的黏度,以適當地組合此等之反應裝置來使用實施為宜。
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中,為了在聚合反應結束後保持熱安定性及水解安定性之故,係使觸媒去除或是失活。較佳可實施公知的酸性物質之添加所致觸媒失活之方法。酸性物質方面,具體而言,係以使用安息香酸丁基等之酯類;p-甲苯磺酸等之芳香族磺酸類;p-甲苯磺酸丁基酯、p-甲苯磺酸己基酯等之芳香族磺酸酯類;亞磷酸、磷酸、膦酸等之磷酸類;亞磷酸三苯基酯、亞磷酸單苯基酯、亞磷酸二苯基酯、亞磷酸二乙基酯、亞磷酸二n-丙基酯、亞磷酸二n-丁基酯、亞磷酸二n-己基酯、亞磷酸二辛基酯、亞磷酸單辛基酯等之亞磷酸
酯類;磷酸三苯基酯、磷酸二苯基酯、磷酸單苯基酯、磷酸二丁基酯、磷酸二辛基酯、磷酸單辛基酯等之磷酸酯類;二苯基膦酸、二辛基膦酸、二丁基膦酸等之膦酸類;苯基膦酸二乙基酯等之膦酸酯類;三苯基膦、雙(二苯基膦基)乙烷等之膦類;硼酸、苯基硼酸等之硼酸類;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鹽等之芳香族磺酸鹽類;硬脂酸氯化物、氯化苯甲醯基、p-甲苯磺酸氯化物等之有機鹵化物;二甲基硫酸等之烷基硫酸;氯化苯甲基等之有機鹵化物等為佳。此等之失活劑,對觸媒量而言可使用0.01~50倍莫耳、較佳為0.3~20倍莫耳。對觸媒量而言若少於0.01倍莫耳,則失活效果會不足而不佳。又,對觸媒量而言若多於50倍莫耳,則樹脂的耐熱性會降低且成形體容易著色而不佳。
觸媒失活後,亦可設計使聚合物中之低沸點化合物於0.1~1mmHg之壓力、200~350℃之溫度下揮發去除之步驟。此步驟中,係以使用具備有槳式翼、格子翼、眼鏡形翼等表面更新能優異的攪拌翼之橫型裝置、或是薄膜蒸發器為佳。
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希望異物含量極少,以實施熔融原料之過濾、觸媒液之過濾等為佳。過濾器之網目,係以5μm以下者為佳、更佳為1μm以下。再者,生成之樹脂的聚合物係以實施過濾器過濾為佳。聚合物過濾器之網目,以100μm以下者為佳、更佳為30μm以下。又,採取樹脂團粒之步驟當然必須為低塵環境,以等
級6以下者為佳、更佳為等級5以下。
(3)光學成形體
使用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可製造光學成形體。可藉由例如射出成形法、壓縮成形法、押出成形法、溶液澆鑄法等任意方法來成形。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因成形性及耐熱性優異之故,特別利於使用在必須射出成形之光學透鏡中。成形時,係可使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與其他的聚碳酸酯樹脂或聚酯樹脂等之其他的樹脂予以混合而使用。又,亦可混合抗氧化劑、加工安定劑、光安定劑、聚合金屬不活性化劑、難燃劑、滑劑、防帶電劑、界面活性劑、抗菌劑、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可塑劑、相溶化劑等之添加劑。
抗氧化劑方面,可舉出三乙二醇-雙[3-(3-tert-丁基-5-甲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十八烷基-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2,4,6-參(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苯、N,N-六亞甲基雙(3,5-二-tert-丁基-4-羥基-氫化桂皮酸酯)、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膦酸酯-二乙基酯、參(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異三聚氰酸酯及3,9-雙{1,1-二甲基-2-[β-(3-tert-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等。聚碳酸酯樹脂
中之抗氧化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以0.001~0.3重量份者較佳。
加工安定劑方面,可舉出磷系加工熱安定劑、硫系加工熱安定劑等。磷系加工熱安定劑方面,可舉出亞磷酸、磷酸、亞膦酸、膦酸及此等之酯等。具體而言,可舉出三苯基亞磷酸酯、參(壬基苯基)亞磷酸酯、參(2,4-二-ter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參(2,6-二-ter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十三烷基亞磷酸酯、三辛基亞磷酸酯、三-十八烷基亞磷酸酯、二癸基單苯基亞磷酸酯、二辛基單苯基亞磷酸酯、二異丙基單苯基亞磷酸酯、單丁基二苯基亞磷酸酯、單癸基二苯基亞磷酸酯、單辛基二苯基亞磷酸酯、雙(2,6-二-tert-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2,2-亞甲基雙(4,6-二-tert-丁基苯基)辛基亞磷酸酯、雙(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異丙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tert-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硬脂醯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三丁基膦酸酯、三乙基膦酸酯、三甲基膦酸酯、三苯基膦酸酯、二苯基單鄰聯苯基膦酸酯、二丁基膦酸酯、二辛基膦酸酯、二異丙基膦酸酯、苯膦酸二甲基酯、苯膦酸二乙基酯、苯膦酸二丙基酯、肆(2,4-二-t-丁基苯基)-4,4’-亞聯苯二磷酸酯、肆(2,4-二-t-丁基苯基)-4,3’-亞聯苯二磷酸酯、肆(2,4-二-t-丁基苯基)-3,3’-亞聯苯二磷酸酯、雙(2,4-二-tert-丁基苯基)-4-苯基-苯基磷酸酯及雙(2,4-二-tert-丁基苯基)-3-苯基-苯基磷酸酯
等。聚碳酸酯樹脂中之磷系加工熱安定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以0.001~0.2重量份較佳。
硫系加工熱安定劑方面,可舉出季戊四醇-肆(3-十一烷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肉豆蔻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硬脂醯硫代丙酸酯)、二-十一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肉豆蔻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硬脂醯-3,3’-硫代二丙酸酯等。聚碳酸酯樹脂中之硫系加工熱安定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以0.001~0.2重量份較佳。
脫模劑方面,係以其90重量%以上為由醇與脂肪酸之酯所成者較佳。醇與脂肪酸之酯方面,具體而言,可舉出一元醇與脂肪酸之酯,或者多元醇與脂肪酸所成的部分酯或全酯。上述一元醇與脂肪酸之酯方面,係以碳原子數1~20之一元醇與碳原子數10~30之飽和脂肪酸所成的酯為佳。又,多元醇與脂肪酸所成的部分酯或是全酯方面,係以碳原子數1~25之多元醇與碳原子數10~30之飽和脂肪酸所成的部分酯或全酯較佳。
具體而言,一元醇與飽和脂肪酸所成的酯方面,可舉出硬脂醯硬脂酸酯、棕櫚基棕櫚酸酯、丁基硬脂酸酯、甲基月桂酸酯、異丙基棕櫚酸酯等。多元醇與飽和脂肪酸所成的部分酯或全酯方面,可舉出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二甘油酯、硬脂酸三甘油酯、硬脂酸單山梨糖醇酯、萮樹酸單甘油酯、羊脂酸單甘油酯、月桂酸單甘油酯、季戊四醇單硬脂酸酯、季戊四醇
四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天竺葵酸酯、丙二醇單硬脂酸酯、聯苯基聯苯酸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2-乙基己基硬脂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硬脂酸酯等之二季戊四醇的全酯或部分酯等。此等脫模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以0.005~2.0重量份之範圍為佳、0.01~0.6重量份之範圍更佳、0.02~0.5重量份之範圍又更佳。
紫外線吸收劑方面,係以由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環狀亞胺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及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所成之群選出的至少1種紫外線吸收劑較佳。意即,以下列舉的紫外線吸收劑,係可單獨使用任一者,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tert-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異丙苯基苯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tert-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N-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羥基-3,5-二-tert-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ert-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ert-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tert-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tert-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異丙苯基-6-苯并三唑苯基)、2,2’-p-亞苯基雙(1,3-苯并噁嗪-4-酮)、2-[2-羥
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等。
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苯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硫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硫氧基三氫化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5-鈉硫氧基二苯甲酮、雙(5-苯甲醯基-4-羥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2-羥基-4-n-十二烷基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等。
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苯酚、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辛基)氧基]-苯酚等。
環狀亞胺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2,2’-雙(3,1-苯并噁嗪-4-酮)、2,2’-p-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m-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6-萘)雙(3,1-苯并噁嗪-4-酮)、2,2’-(1,5-萘)雙(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p-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p-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及2,2’-(2-氯-p-亞苯基)雙(3,1-
苯并噁嗪-4-酮)等。
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方面,可舉出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2,2-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及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苯等。
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對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較佳為0.01~3.0重量份、更佳為0.02~1.0重量份、再更佳為0.05~0.8重量份。若為該摻合量之範圍,則可因應用途而賦予聚碳酸酯樹脂充分的耐候性。
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係顯示高折射率與優異的耐熱性,且具有適於成形之流動性。再者,因於低複折射下不易發生光學扭曲之故,除了光學透鏡之外,可有利地使用作為適合液晶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太陽電池等中所使用的透明導電性基板、光碟、液晶面板、光卡、薄片、薄膜、光纖、連接器、蒸鍍塑膠反射鏡、顯示器等之光學零件之構造材料或機能材料用途的光學用成形體。
光學成形體之表面上,亦可視需要而設置稱為反射層或是硬塗層之塗佈層。抗反射層可為單層或多層、可為有機物或無機物,無機物者較佳。具體而言,可例示出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鈦、氧化鈰、氧化鎂、氟化鎂等之氧化物或是氟化物。
(光學透鏡)
使用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所製造的光學透鏡,因高折射率、耐熱性優異之故,而可使用於望遠鏡、雙筒望遠鏡、電視投影機等以往必須使用高價的高折射率玻璃透鏡之領域,且極為有用。因應需要,係以非球面透鏡之形來使用者佳。非球面透鏡因以1片透鏡即可使球面收差實質上成為零之故,以複數的球面透鏡之組合即可無須去掉球面收差且達到輕量化及減低化生產成本。因此,非球面透鏡即使於光學透鏡之中,特別是用作為相機透鏡。
再者,光學透鏡,可藉由例如射出成形法、壓縮成形法、射出壓縮成形法等任意之方法來成形。藉由第3態樣之發明,係可更簡便地獲得玻璃透鏡中技術上加工困難的高折射率低複折射非球面透鏡。
為了極力地避免異物混入光學透鏡內,成形環境當然必須為低塵環境,以等級6以下者為佳、更佳為等級5以下。
(光學薄膜)
使用第3樣態之聚碳酸酯樹脂所製造的光學薄膜,因透明性及耐熱性優異之故,適用於液晶基板用薄膜、光記憶卡等。
為了極力地避免異物混入光學薄膜內,成形環境當然必須為低塵環境,以等級6以下者為佳、更佳為等級5以下。
此外,在上述光學成形體以外的用途方面,亦可舉出
光纖、光碟、汽車的尾燈或計數表上蓋,或者是使用二氧化矽等適當的充填劑所成的人工大理石等。
以下藉由實施例來說明第3態樣之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此等之實施例任何的限制。此外,實施例中之測定值,係使用以下方法或是裝置來測定。
1)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使用GPC,以四氫呋喃作為展開溶媒,利用已知分子量(分子量分布=1)之標準聚苯乙烯作成檢量線。基於此檢量線,由GPC之滯留時間算出Mw。
2)折射率(nD):由實施例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所成厚度0.1mm薄膜,係使用阿貝折射計,並JIS-K-7142之方法來測定。
3)阿貝數(ν):由實施例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所成厚度0.1mm薄膜,係使用阿貝折射計,測定23℃下中的波長486nm、589nm及656nm之折射率,再用下述式算出阿貝數。
ν=(nD-1)/(nF-nC)
nD:波長589nm下之折射率
nC:波長656nm下之折射率
nF:波長486nm下之折射率
4)玻璃轉移溫度(Tg):以差示熱掃描熱量分析計(DSC)測定。
5)熱分解起始溫度(Td):使用差示熱天秤(TG-DTA),於空氣氣流下,測定重量減少了5%之溫度。昇溫速度為10℃/min。
6)配向複折射(△n):將厚度0.1mm之澆鑄薄膜切出成5.0cm平方之正方形後,將薄膜的兩端挾持於夾具(夾具間3.0cm),在聚碳酸酯樹脂的Tg+5℃延伸至1.5倍。用日本分光(股)製橢圓偏光計M-220測定589nm中的位相差(Re),並由下述式求得配向複折射(△n)。
△n=Re/d
△n:配向複折射
Re:位相差
d:厚度
又複折射符號,係使用日本分光(股)製橢圓偏光計M-220,求得在上述延伸薄膜之面內折射率成為最大之方向,由該方向與延伸方向之關係來判断。
複折射符號為正的情況:延伸方向在薄膜面內使折射率成為最大之方向。
複折射符號為負的情況:延伸方向垂直於在薄膜面內使折射率成為最大之方向的方向。
7)全光線透過率:就實施例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所成厚度0.1mm薄膜,使用日本電色工業(股)製濁度計NDH2000,並JIS-K-7361-1之方法來測定。
(1-1)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
(實施例1)
將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以下簡寫為“BHEBN”)13.4g(0.035莫耳)、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以下簡寫為“BPEF”)35.6g(0.081莫耳)、二苯基碳酸酯(以下簡寫為“DPC”)25.0g(0.117莫耳)及碳酸氫鈉8.8×10-5g(1.0×10-6莫耳)置入附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四口燒瓶中,於氮氣氛圍760mmHg下,加熱至180℃。於加熱開始10分鐘後確認原料完全溶解,之後以相同條件攪拌110分鐘。之後,將減壓度調整至200mmHg,同時以60℃/hr之速度昇溫至200℃為止。此時,確認副生苯酚之餾出開始。之後,保持該溫度20分鐘之後進行反應。再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30℃為止,昇溫結束10分鐘後,邊保持該溫度,邊花費1小時使減壓度為1mmHg以下。之後,以60℃/hr之速度昇溫至240℃為止,再者,在30分鐘攪拌下進行反應。反應結束後,於反應器內吹入氮氣而回到常壓,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2)
除了將BHEBN、BPEF、DPC及碳酸氫鈉之量變更為BHEBN 17.1g(0.046莫耳)、BPEF 30.1g(0.069莫耳)、DPC 17.1g(0.046莫耳)及碳酸氫鈉8.7×10-5g(1.0×10-6莫耳)以外,其餘乃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3)
除了將BHEBN、BPEF、DPC及碳酸氫鈉之量變更為BHEBN 30.0g(0.080莫耳)、BPEF 15.1g(0.034莫耳)、DPC 25.0g(0.117莫耳)及碳酸氫鈉8.7×10-5g(1.0×10-6莫耳)以外,其餘乃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4)
除了將BHEBN、BPEF、DPC及碳酸氫鈉之量變更為BHEBN 38.9g(0.104莫耳)、BPEF 5.07g(0.012莫耳)、DPC 25.0g(0.117莫耳)及碳酸氫鈉1.1×10-4g(1.3×10-6莫耳)以外,其餘乃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5)
於氮氣氛圍760mmHg下加熱至180℃,確認原料完全溶解後,除了以相同條件將所進行的110分鐘攪拌操作縮短至30分鐘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6)
將BPEF 49.7g(0.113莫耳)、二苯基碳酸酯25.0g(0.117莫耳)及碳酸氫鈉8.7×10-5g(1.0×10-6莫耳)置
入附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四口燒瓶中,於氮氣氛圍760mmHg下加熱至180℃。於加熱開始10分鐘後確認原料完全溶解,之後以相同條件攪拌20分鐘。之後,將減壓度調整至200mmHg,同時以60℃/hr之速度昇溫至200℃為止。此時,確認副生苯酚之餾出開始。之後,保持該溫度20分鐘並進行反應。再者,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30℃為止,昇溫結束10分鐘後,邊保持該溫度,邊花費1小時使減壓度為1mmHg以下。之後,以60℃/hr之速度昇溫至240℃為止,再者,在30分鐘攪拌下進行反應。反應結束後,於反應器內吹入氮氣而回到常壓,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比較例1)
由雙酚A(以下簡寫為“BPA”)所成的聚碳酸酯樹脂方面,係使用商品名「lupilon H-4000」(三菱工程塑膠(股)製;Mw=33,000、Tg=148℃)。
(1-2)光學薄膜之製造
使實施例1~6及比較例1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溶解於氯化亞甲基,製作固形分濃度5.3重量%之樹脂溶液。將此樹脂溶液流入澆鑄薄膜作成之型,於氯化亞甲基揮發後進行剝離、乾燥,製作厚度0.1mm之澆鑄薄膜。就該澆鑄薄膜,評價折射率(nD)、阿貝數(ν)及全光線透過率。又,將所得之澆鑄薄膜於Tg+5℃延伸至1.5倍,評
價配向複折射(△n)。
此外,實施例5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因分子量低而脆,無法澆鑄薄膜化。
測定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樹脂的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玻璃轉移溫度(Tg)及熱分解起始溫度(Td),記載於表3-1及表3-2。又,將表3-2中之配向複折射(△n)的評價基準顯示於表3-3。
(2-1)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
(實施例7)
將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以下簡寫為“BHEBN”)3.44g(0.009莫耳)、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以下簡稱為“BEPF”)48.9g(0.083莫耳)、二苯基碳酸酯(以下簡寫為“DPC”)20.3g(0.095莫耳)及碳酸氫鈉1.5×10-4g(1.8×10-6莫耳)置入附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四口燒瓶中,於氮
氣氛圍760mmHg下,加熱至180℃。於加熱開始10分鐘後確認原料完全溶解,之後以相同條件攪拌110分鐘。之後,將減壓度調整至200mmHg,同時以60℃/hr之速度昇溫至200℃為止。此時,確認副生苯酚之餾出開始。之後,保持該溫度20分鐘之後進行反應。再者,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30℃為止,昇溫結束10分鐘後,邊保持該溫度,邊花費1小時使減壓度為1mmHg以下。之後,以60℃/hr之速度昇溫至240℃為止,再者,在30分鐘攪拌下進行反應。反應結束後,於反應器內吹入氮氣而回到常壓,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8)
除了將BHEBN、BEPF、DPC及碳酸氫鈉之量變更為BHEBN 5.17g(0.014莫耳)、BEPF 19.0g(0.032莫耳)、DPC 10.0g(0.047莫耳)、碳酸氫鈉9.7×10-5g(1.2×10-6莫耳)以外,其餘乃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9)
除了將BHEBN、BEPF、DPC及碳酸氫鈉之量變更為BHEBN 13.8g(0.037莫耳)、BEPF 32.6g(0.055莫耳)、DPC 20.0g(0.093莫耳)、碳酸氫鈉1.5×10-4g(1.8×10-6莫耳)以外,其餘乃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10)
除了將BHEBN、BEPF、DPC及碳酸氫鈉之量變更為BHEBN 24.4g(0.065莫耳)、BEPF 16.5g(0.028莫耳)、DPC 20.2g(0.094莫耳)、碳酸氫鈉1.6×10-4g(1.9×10-6莫耳)以外,其餘乃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11)
除了將BHEBN、BEPF、DPC及碳酸氫鈉之量變更為BHEBN 31.0g(0.083莫耳)、BEPF 5.4g(0.009莫耳)、DPC 20.0g(0.093莫耳)、碳酸氫鈉1.5×10-4g(1.8×10-6莫耳)以外,其餘乃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實施例12)
將BEPF 54.3g(0.092莫耳)、DPC 20.2g(0.094莫耳)及碳酸氫鈉1.5×10-4g(1.8×10-6莫耳)置入附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四口燒瓶中,於氮氣氛圍760mmHg下,加熱至180℃。於加熱開始10分鐘後確認原料完全溶解,之後以相同條件攪拌20分鐘。之後,將減壓度調整至200mmHg,同時以60℃/hr之速度昇溫至200℃為止。此時,確認副生苯酚之餾出開始。之後,保持該溫度20分鐘之後進行反應。再者,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
230℃為止,昇溫結束10分鐘後,邊保持該溫度,邊花費1小時使減壓度為1mmHg以下。之後,以60℃/hr之速度昇溫至240℃為止,再者,在30分鐘攪拌下進行反應。反應結束後,於反應器內吹入氮氣而回到常壓,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比較例1)
由雙酚A(以下簡寫為“BPA”)所成的聚碳酸酯樹脂方面,係使用商品名「lupilon H-4000」(三菱工程塑膠(股)製;Mw=33,000、Tg=148℃)。
(比較例2)
將BHEBN 24.4g(0.065莫耳)、BPEF 16.5g(0.028莫耳)、DPC 20.2g(0.094莫耳)及碳酸氫鈉1.6×10-4g(1.9×10-6莫耳)置入附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四口燒瓶中,於氮氣氛圍760mmHg下,加熱至180℃。於加熱開始10分鐘後確認原料完全溶解,之後以相同條件攪拌20分鐘。之後,將減壓度調整至200mmHg,同時以60℃/hr之速度昇溫至200℃為止。此時,確認副生苯酚之餾出開始。之後,保持該溫度20分鐘之後進行反應。再以75℃/hr之速度昇溫至230℃為止,昇溫結束10分鐘後,邊保持該溫度,邊花費1小時使減壓度為1mmHg以下。之後,以60℃/hr之速度昇溫至240℃為止,再者,在30分鐘攪拌下進行反應。反應結束後,於反應器內吹
入氮氣而回到常壓,將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取出。
(2-2)光學薄膜之製造
使實施例7~12、比較例1及2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溶解於氯化亞甲基,製作固形分濃度5.3重量%之樹脂溶液。將此樹脂溶液流入澆鑄薄膜作成之型,於氯化亞甲基揮發後進行剝離、乾燥,製作厚度0.1mm之澆鑄薄膜。就該澆鑄薄膜,評價折射率(nD)、阿貝數(ν)及全光線透過率。又,將所得之澆鑄薄膜於Tg+5℃延伸至1.5倍,評價配向複折射(△n)。
此外,比較例2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因分子量低而脆,無法澆鑄薄膜化。
測定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樹脂的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玻璃轉移溫度(Tg)、熱分解起始溫度(Td),記載於表3-4及表3-5。又,將表3-5中配向複折射(△n)之評價基準顯示於表3-6。
Claims (23)
- 如請求項1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係僅由一般式(A)所示之構成單位所成者。
- 如請求項3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使一般式(I)所示之化合物及碳酸二酯反應,並餾去單羥基化合物者。
- 如請求項4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一般式(I)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之反應,係於將一般式(I)所示之化合物及碳酸二酯熔融後,以使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滯留的狀態下至少反應30分鐘來進行。
- 如請求項6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構成單位(A)與構成單位(B)之莫耳比(A/B)為20/80以上99/1以下之範圍者。
- 如請求項13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一般式(A)所示之構成單位為全構成單位中1~99mol%。
- 如請求項13或14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係折射率nD為1.640~1.680,且阿貝數ν為24以下者。
- 如請求項13或14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係配向複折射Δn為1.0×10-3以下者。
- 如請求項13或14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係昇溫速度10℃/min下測定的5%重量減少溫度為350℃以上者。
- 如請求項19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一般式(C)及一般式(D’)所示之化合物與碳酸二酯之反應,係於將一般式(C)及一般式(D’)所示之化合物及碳酸二酯熔融後,以不餾去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而使其滯留的狀態下至少反應30分鐘來進行。
- 一種光學成形體,其係包含如請求項1、2、6~10、及13~17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
- 一種光學透鏡,其係包含如請求項1、2、6~10、及13~17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
- 一種光學薄膜,其係包含如請求項1、2、6~10、及13~17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45124 | 2012-11-07 | ||
JP2012245124 | 2012-11-07 | ||
JP2013109936 | 2013-05-24 | ||
JP2013-109936 | 2013-05-24 | ||
JP2013-113966 | 2013-05-30 | ||
JP2013113966 | 2013-05-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31903A TW201431903A (zh) | 2014-08-16 |
TWI644940B true TWI644940B (zh) | 2018-12-21 |
Family
ID=506846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40286A TWI644940B (zh) | 2012-11-07 | 2013-11-06 | Polycarbonate resi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molded body |
TW107109481A TWI642691B (zh) | 2012-11-07 | 2013-11-06 | Polycarbonate resi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molded body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09481A TWI642691B (zh) | 2012-11-07 | 2013-11-06 | Polycarbonate resi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molded body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60593B2 (zh) |
EP (3) | EP2918621B1 (zh) |
JP (3) | JP6327151B2 (zh) |
KR (3) | KR102365797B1 (zh) |
CN (2) | CN108329464B (zh) |
HK (2) | HK1211970A1 (zh) |
TW (2) | TWI644940B (zh) |
WO (1) | WO201407349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54337B2 (ja) * | 2013-02-20 | 2017-06-28 | 帝人株式会社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 |
KR102321239B1 (ko) | 2014-02-28 | 2021-11-02 |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그들을 함유하는 광학 부재 |
KR102255780B1 (ko) | 2014-05-02 | 2021-05-24 |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그리고 그것을 사용한 광학 재료 및 광학 렌즈 |
CN109593196B (zh) * | 2014-05-07 | 2021-08-13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利用缩聚制造的树脂和树脂组合物 |
WO2016052370A1 (ja) | 2014-09-30 | 2016-04-07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レンズ |
TWI814646B (zh) * | 2015-11-04 | 2023-09-01 |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減低熔接線長度之方法 |
US11002883B2 (en) | 2015-11-04 | 2021-05-11 |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thereof |
TWI769142B (zh) * | 2015-11-04 | 2022-07-01 |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
CN108350163B (zh) | 2015-11-04 | 2021-07-06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热塑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US10556987B2 (en) | 2015-11-04 | 2020-02-11 |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 Polycarbonate resin |
JP7211694B2 (ja) * | 2015-11-04 | 2023-01-24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光学レンズ、シートおよびフィルム |
EP4198072A1 (en) | 2016-07-21 | 2023-06-21 |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 Polycarbonate resin,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optical lens |
EP3296351B1 (en) * | 2016-09-20 | 2022-06-29 | Essilor International |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s with consistent color and stable blue-cut performance |
JP7082872B2 (ja) * | 2016-12-26 | 2022-06-09 |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高耐熱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成形体 |
CN110461942B (zh) * | 2017-03-31 | 2021-05-11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使用其的光学透镜 |
KR102511651B1 (ko) | 2017-08-30 | 2023-03-17 |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그 제조 방법, 및, 광학 렌즈 |
CN111094223B (zh) * | 2017-08-30 | 2023-10-27 | 罗伊特化学仪器制造公司 | 联萘化合物 |
WO2019044214A1 (ja) | 2017-08-30 | 2019-03-07 | 帝人株式会社 | 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光学部材 |
TWI850210B (zh) * | 2017-12-28 | 2024-08-01 | 日商帝人股份有限公司 | 聚(酯)碳酸酯之製造方法 |
CN111630109B (zh) * | 2018-01-23 | 2023-03-28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制造方法和光学透镜 |
KR20200119241A (ko) * | 2018-02-09 | 2020-10-19 | 미쓰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트리아릴메탄 화합물 |
CN111655754B (zh) | 2018-03-12 | 2022-08-19 | 帝人株式会社 | 聚酯树脂或聚酯碳酸酯树脂和使用该树脂的光学部件 |
CN111902455B (zh) | 2018-03-28 | 2022-04-26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聚碳酸酯和成型体 |
WO2019188702A1 (ja) | 2018-03-30 | 2019-10-03 | 帝人株式会社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それを含む光学部材 |
TWI819114B (zh) | 2018-10-16 | 2023-10-21 |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使用其之光學透鏡或薄膜 |
JP7342878B2 (ja) * | 2018-10-16 | 2023-09-12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レンズ |
CN112955422B (zh) * | 2018-10-19 | 2023-08-22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多环化合物 |
US20210340317A1 (en) | 2018-10-19 | 2021-11-04 | Reuter Chemische Apparatebau E.K. | Polycyclic compounds |
KR20210110564A (ko) * | 2018-12-27 | 2021-09-08 |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광학 부재 |
WO2020137926A1 (ja) | 2018-12-27 | 2020-07-02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成形体、光学レンズ、及び光学レンズユニット |
JP7221706B2 (ja) * | 2019-01-23 | 2023-02-14 | 帝人株式会社 | 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光学部材 |
JP6615398B1 (ja) * | 2019-01-31 | 2019-12-04 |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 2,2’−ビス(2−ヒドロキシエトキシ)−1,1’−ビナフタレン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7270718B2 (ja) * | 2019-02-27 | 2023-05-10 | 帝人株式会社 | 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光学部材 |
KR20220117285A (ko) | 2020-01-16 | 2022-08-23 | 아사히 가세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이들을 포함하는 광학용 성형체 및 환상 카보네이트 |
CN111484609A (zh) * | 2020-06-15 | 2020-08-04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
WO2022077450A1 (zh) * | 2020-10-16 | 2022-04-21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WO2022245079A1 (ko) * | 2021-05-17 | 2022-11-24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KR20240022455A (ko) | 2021-06-22 | 2024-02-20 |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열가소성 수지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광학 렌즈 |
JP2024533305A (ja) | 2021-09-10 | 2024-09-12 | ロイター ヒェミッシャー アパラ―テバウ エー.カー. | アリール(ヘタリール)置換ビスフェノール化合物及び熱可塑性樹脂 |
TW202328276A (zh) | 2021-11-12 | 2023-07-16 |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熱塑性樹脂及包含此之光學透鏡 |
TW202328275A (zh) | 2021-11-12 | 2023-07-16 |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聚酯碳酸酯樹脂,以及使用其之光學透鏡及光學薄膜 |
WO2023100778A1 (ja) | 2021-11-30 | 2023-06-08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熱可塑性樹脂を含む光学レンズ |
WO2023208837A1 (en) | 2022-04-26 | 2023-11-02 | Reuter Chemische Apparatebau E.K. | Oligomeric binaphthyl compounds and thermoplastic resins |
WO2024068860A1 (en) | 2022-09-30 | 2024-04-04 | Reuter Chemische Apparatebau E.K. | Oligomeric binaphtyl compounds and thermoplastic resins |
WO2024115460A1 (en) | 2022-11-30 | 2024-06-06 | Reuter Chemische Apparatebau E.K. | Binaphthyl compounds and thermoplastic resins |
WO2024184503A1 (en) | 2023-03-09 | 2024-09-12 | Reuter Chemische Apparatebau E.K. | Sulfur-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nd thermoplastic resins |
WO2024184504A1 (en) | 2023-03-09 | 2024-09-12 | Reuter Chemische Apparatebau E.K. | Dibenzothiophene-substituted aromatic compounds and thermoplastic resins prepared therefrom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5398A (ja) * | 1992-07-07 | 1994-02-01 | Teijin Chem Ltd | 高屈折率低複屈折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
JPH07109342A (ja) * | 1993-09-22 | 1995-04-25 | Bayer Ag | 光学製品の製造に対する特殊な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使用法 |
JPH07198901A (ja) * | 1993-12-27 | 1995-08-01 | Kanebo Ltd |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
JPH08109249A (ja) * | 1994-10-11 | 1996-04-30 | Kanebo Ltd | 高分子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9302077A (ja) * | 1996-05-17 | 1997-11-25 | Kanebo Ltd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体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
JPH10101787A (ja) * | 1996-09-30 | 1998-04-21 | Teijin Ltd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1072872A (ja) * | 1999-07-02 | 2001-03-21 | Konica Corp |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光学用レンズ |
JP2008111047A (ja) * | 2006-10-30 | 2008-05-15 |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
JP2008163194A (ja) * | 2006-12-28 | 2008-07-17 |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 光学フィルム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
WO2010101265A1 (ja) * | 2009-03-06 | 2010-09-10 |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光学レンズ |
WO2011010741A1 (ja) * | 2009-07-24 | 2011-01-27 |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 光学レンズ用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および光学レン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5398B2 (ja) | 1985-02-08 | 1994-04-06 | 新技術事業団 | アモルファス磁気作動材料 |
JPH0625395A (ja) * | 1992-07-09 | 1994-02-01 |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 変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塗料、プレコ−ト鋼板および変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の製法 |
JP3603921B2 (ja) * | 1996-06-21 | 2004-12-22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11269259A (ja) | 1998-03-24 | 1999-10-05 |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 光記録媒体用成形材料 |
JP2000302857A (ja) | 1999-04-21 | 2000-10-31 |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 光記録媒体用成形材料 |
JP2000302858A (ja) | 1999-04-21 | 2000-10-31 |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 光記録媒体用成形材料 |
JP4739571B2 (ja) * | 2001-04-18 | 2011-08-03 |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 延伸フィルム |
JP2002332345A (ja) | 2001-05-08 | 2002-11-22 | Konica Corp | 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用レンズ |
JP4802479B2 (ja) | 2004-02-18 | 2011-10-26 | Jnc株式会社 | 重合性ビナフタレン誘導体 |
JP2005292184A (ja) * | 2004-03-31 | 2005-10-20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光学ユニット |
JP4908781B2 (ja) | 2005-06-06 | 2012-04-04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光学部品 |
CN101467073A (zh) | 2006-06-05 | 2009-06-24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透镜 |
JP2010132782A (ja) | 2008-12-05 | 2010-06-17 |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
CN104017198A (zh) * | 2009-11-17 | 2014-09-03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聚碳酸酯树脂及由该聚碳酸酯树脂形成的透明膜 |
JP5722554B2 (ja) | 2010-05-26 | 2015-05-20 | 帝人株式会社 | 高屈折率かつ耐熱性に優れた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成形体 |
JP5581823B2 (ja) | 2010-06-07 | 2014-09-03 | 川崎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4,4’−ジアルコキシ−2,2’−ビナフタレン−1,1’−ジ(メタ)アクリレート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法。 |
-
2013
- 2013-11-01 KR KR1020207028204A patent/KR10236579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1-01 JP JP2014545696A patent/JP6327151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EP EP13852903.7A patent/EP2918621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KR KR1020157014418A patent/KR10210116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1-01 CN CN201810165983.2A patent/CN108329464B/zh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US US14/439,440 patent/US9360593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EP EP20188370.9A patent/EP3750939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KR KR1020207005885A patent/KR10219107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1-01 CN CN201380057423.0A patent/CN104769007B/zh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WO PCT/JP2013/079762 patent/WO201407349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1-01 EP EP23167299.9A patent/EP4219588A1/en active Pending
- 2013-11-06 TW TW102140286A patent/TWI644940B/zh active
- 2013-11-06 TW TW107109481A patent/TWI642691B/zh active
-
2015
- 2015-12-24 HK HK15112697.4A patent/HK1211970A1/zh unknown
-
2016
- 2016-02-16 HK HK16101636.0A patent/HK1213587A1/zh unknown
-
2017
- 2017-10-31 JP JP2017209892A patent/JP6885852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0-31 JP JP2017209891A patent/JP6680286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5398A (ja) * | 1992-07-07 | 1994-02-01 | Teijin Chem Ltd | 高屈折率低複屈折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
JPH07109342A (ja) * | 1993-09-22 | 1995-04-25 | Bayer Ag | 光学製品の製造に対する特殊な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使用法 |
JPH07198901A (ja) * | 1993-12-27 | 1995-08-01 | Kanebo Ltd |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
JPH08109249A (ja) * | 1994-10-11 | 1996-04-30 | Kanebo Ltd | 高分子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9302077A (ja) * | 1996-05-17 | 1997-11-25 | Kanebo Ltd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体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
JPH10101787A (ja) * | 1996-09-30 | 1998-04-21 | Teijin Ltd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1072872A (ja) * | 1999-07-02 | 2001-03-21 | Konica Corp |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光学用レンズ |
JP2008111047A (ja) * | 2006-10-30 | 2008-05-15 |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
JP2008163194A (ja) * | 2006-12-28 | 2008-07-17 |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 光学フィルム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
WO2010101265A1 (ja) * | 2009-03-06 | 2010-09-10 |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光学レンズ |
WO2011010741A1 (ja) * | 2009-07-24 | 2011-01-27 |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 光学レンズ用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および光学レン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31903A (zh) | 2014-08-16 |
JP6885852B2 (ja) | 2021-06-16 |
KR102365797B1 (ko) | 2022-02-23 |
JP2018059107A (ja) | 2018-04-12 |
KR20150082410A (ko) | 2015-07-15 |
EP3750939A1 (en) | 2020-12-16 |
EP4219588A1 (en) | 2023-08-02 |
KR20200118899A (ko) | 2020-10-16 |
CN108329464A (zh) | 2018-07-27 |
EP2918621B1 (en) | 2020-09-09 |
CN108329464B (zh) | 2021-05-11 |
WO2014073496A1 (ja) | 2014-05-15 |
CN104769007B (zh) | 2018-04-06 |
KR20200023556A (ko) | 2020-03-04 |
JPWO2014073496A1 (ja) | 2016-09-08 |
JP2018059108A (ja) | 2018-04-12 |
US9360593B2 (en) | 2016-06-07 |
HK1211970A1 (zh) | 2016-06-03 |
TW201825551A (zh) | 2018-07-16 |
EP2918621A4 (en) | 2016-06-15 |
HK1213587A1 (zh) | 2016-07-08 |
JP6680286B2 (ja) | 2020-04-15 |
CN104769007A (zh) | 2015-07-08 |
KR102101161B1 (ko) | 2020-04-16 |
EP2918621A1 (en) | 2015-09-16 |
US20150285954A1 (en) | 2015-10-08 |
EP3750939B1 (en) | 2023-05-24 |
JP6327151B2 (ja) | 2018-05-23 |
KR102191076B1 (ko) | 2020-12-15 |
TWI642691B (zh) | 2018-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44940B (zh) | Polycarbonate resi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molded body | |
US11370882B2 (en) | Resin produced by polycondensation, and resin composition | |
TWI802438B (zh) | 單體組成物、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 | |
TWI761484B (zh) |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使用其之光學透鏡 | |
TWI641651B (zh) |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利用此組成物之光學材料與光學透鏡 | |
TWI787497B (zh) | 熱可塑性樹脂之原料、熱可塑性樹脂、光學元件、光學透鏡及光學薄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