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3860B -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the working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the working vehicl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83860B TWI483860B TW101124716A TW101124716A TWI483860B TW I483860 B TWI483860 B TW I483860B TW 101124716 A TW101124716 A TW 101124716A TW 101124716 A TW101124716 A TW 101124716A TW I483860 B TWI483860 B TW I48386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engine
- disposed
- continuously variable
- variable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18—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liquid-to-air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0—Guiding or ducting cooling-air, to, or from,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2—Filtering, cooling, or silencing cooling-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5/04—Pump-driving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67/04—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 F02B67/0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driven by means of chains, belts, or like endless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Combin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
為了節省聯合收割機的發動機室的空間,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原動部結構,其中,在發動機室中從機體外側朝內側並列地配置散熱器、風扇、液壓式無級變速器和發動機。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88823號公報
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述的發明的原動部中,在朝發動機送出由風扇吸入的外部空氣時,液壓式無級變速器有可能成為障礙而使發動機的冷卻效率降低。
此外,由於液壓式無級變速器配置在發動機與風扇之間,因此液壓式無級變速器的保養、檢查作業難以進行。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課題在於克服上述問題。
解決上述課題的本發明如下所述。
第一方面的發明是一種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其設置有容納發動機(20)的發動機室(8),在該發動機室(8)中的發動機(20)的機體外側的部位配置有散熱器(80),
在該散熱器(80)的機體外側的部位配置有過濾體(12),在上述發動機(20)與散熱器(80)之間的部位配置有風扇(40),上述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的特徵在於:上述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構成為:使上述發動機(20)的驅動力變速並輸出到風扇(40)側的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配置在上述發動機室(8)中的靠近機體內側的部位,被該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驅動的輸出軸(33)配置在發動機(20)的上方,該輸出軸(33)向外側延伸,從該輸出軸(33)的外側端部驅動風扇(40),借助於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的向正轉方向和反轉方向的變速動作,能夠自如切換到冷卻狀態和除塵狀態,上述冷卻狀態為正轉驅動上述風扇(40)從而從過濾體(12)的外側向內側吸入外部空氣的狀態;上述除塵狀態為反轉驅動上述風扇(40)從而從過濾體(12)的內側向外側吹出風的狀態。
關於第二方面的發明,根據第一方面所述的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其中,在從風扇(40)的旋轉軸心方向觀察時,上述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配置在該風扇(40)的旋轉軌跡的外側,上述輸出軸(33)的外側端部與風扇(40)通過傳動帶(35)而聯動。
關於第三方面的發明,根據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其中,在位於上述發動機(20)的上部內側的上側框架(15)支承上述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
關於第四方面的發明,根據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作
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其中,在上述發動機室(8)的上部設置有支承就座座位(6A)的能夠開閉的支承板(6B),使上述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面對該支承板(6B)的下方。
關於第五方面的發明,根據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其中,在上述散熱器(80)的內側具備遮蔽罩(61、81),利用支承於該遮蔽罩(61、81)的框架(64)軸支承風扇(40)。
關於第六方面的發明,根據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其中,在上述散熱器(80)與過濾體(12)之間的部位配置有油冷卻器(85A、85B),該油冷卻器(85A、85B)用於對設置於車體的液壓設備的工作油進行冷卻,在該油冷卻器(85A、85B)與過濾體(12)之間的部位,在上下方向上錯開地配置有對被吸入到發動機(20)中的空氣進行冷卻的中間冷卻器(90)和對空調設備的製冷劑進行冷卻的冷凝器(91)。
根據第一方面所述的發明,能夠利用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正轉驅動風扇(40),冷卻散熱器(80)和發動機(20),並且,能夠使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向反轉方向進行變速動作來反轉驅動風扇(40),從過濾體(12)的內側向外側吹出風,從而除去附著於過濾體(12)的塵埃。
此外,由於構成為如下結構:使發動機(20)的驅動
力變速並輸出到風扇(40)側的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配置在發動機室(8)中的內側的部位,被該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驅動的輸出軸(33)配置在發動機(20)的上方,該輸出軸(33)向外側延伸,從該輸出軸(33)的外側端部驅動風扇(40),因此,在發動機室(8)中的與風扇(40)相反側的部位配置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不會妨礙風扇(40)的送風,能夠高效率地冷卻發動機(20)。
此外,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不配置在發動機(20)與散熱器(80)之間的部位,因此能夠將風扇(40)配置在接近發動機(20)與散熱器(80)的部位。由此,能夠緊湊地構成原動部的左右寬度,並且能夠使風扇(40)的冷卻風有效地作用於散熱器(80)和發動機(20),能夠提高發動機(20)的冷卻效率。
根據第二方面所述的發明,除了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發明效果以外,在風扇(40)的旋轉軌跡的外側配置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因此風扇(40)的送風容易到達發動機(20),能夠高效率地冷卻發動機(20)。
根據第三方面所述的發明,除了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發明的效果以外,由於將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支承於位於發動機(20)上部內側的上側框架(15),因此發動機(20)的振動不會直接傳遞到該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能夠減少振動引起的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的動作不良。
根據第四方面所述的發明,除了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發明的效果以外,使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面對支承就座座位(6A)的能夠開閉的支承板(6B)的下方,因此能夠打開該支承板(6B)來保養、檢查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
根據第五方面所述的發明,除了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發明的效果以外,能夠將風扇(40)支承於遮蔽罩(61、81)。
根據第六方面所述的發明,除了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發明的效果以外,油冷卻器(85A、85B)配置在散熱器(80)與過濾體(12)之間的部位,在油冷卻器(85A、85B)與過濾體(12)之間的部位,在上下方向上錯開地配置對被吸入到發動機(20)中的空氣進行冷卻的中間冷卻器(90)和對空調設備的製冷劑進行冷卻的冷凝器(91),因此能夠抑制冷凝器(91)和中間冷卻器(90)造成的風扇(40)的吸氣阻力的增加,能夠高效地冷卻散熱器(60),能夠防止發動機(20)的輸出的降低。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為了容易理解而方便起見地示出方向來進行說明,但並不由於這些而限定結構。
如圖1至圖3所示,在聯合收割機中,在機體框架1的下方設有由在土壤面上行走的左右一對履帶構成的行走
裝置2,在機體框架1的上方左側設有進行脫粒和篩選的脫粒裝置3,在脫粒裝置3的前方設有收穫田地中的穀物杆的收割裝置4。利用脫粒裝置3脫粒和篩選出來的穀粒積存在設置於脫粒裝置3的右側的穀粒箱5中,利用排出筒7將積存的穀粒排出到外部。此外,在機體框架1的上方右側設有駕駛室6,該駕駛室6具備供操作者搭乘的操作部,在駕駛室6的下方設有發動機室8。
在發動機室8的發動機蓋11設有由穿孔鐵板等構成的過濾體12(12A、12B、12C)。此外,還能夠使過濾體12A、12B、12C的孔眼尺寸相同,但優選使未與風扇40對置地設置的過濾體12A的孔眼尺寸大,使與風扇40對置地設置的過濾體12B、12C的孔眼尺寸小。
如圖4至圖8所示,在發動機蓋11的內側,從外側依次配置有中間冷卻器90、油冷卻器85、散熱器80、風扇40和發動機20,在發動機20的內側(與風扇40相反的一側)的上方,以偏向風扇40的旋轉軌跡的外側的方式配置有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
中間冷卻器90是為了提高發動機20的燃燒效率而冷卻燃燒用的混合氣的設備,其能夠自如拆裝地安裝於在散熱器80的外側設置的支承部件。
油冷卻器85是冷卻升降用氣缸和變速箱的驅動用油的設備,其安裝於設置在散熱器80的外側的支承部件。再者,還可以按每個用途來設置多個油冷卻器85。
散熱器80是對被發動機20加熱了的冷卻水進行冷卻
的設備,其與發動機20的冷卻水路徑即歧管連接。
散熱器80配置在油冷卻器85與風扇40之間,在散熱器80的外側設有安裝中間冷卻器90和油冷卻器85的支承部件,在散熱器80的內側設有圍繞風扇40的遮蔽罩81以提高後述的風扇40的吸入效率。
優選的是:遮蔽罩81的形狀為沿著風扇40的外周而形成為圓形或多邊形,並為了減小風扇40的吸入外部空氣的阻力,利用薄板狀的鋼板來進行成型加工遮蔽罩81。
風扇40是這樣的設備:在正轉驅動狀態下,經發動機蓋11的過濾體12A~12C吸入外部空氣,冷卻散熱器80和發動機20,在反轉驅動狀態下,經過濾體12A~12C排出機體內側的內部空氣,同時除去附著於過濾體12A~12C的秸稈屑、塵埃等。
風扇40由葉片40A和支承葉片40A的基部的中心部40B構成,向內側(發動機20側)延伸的輸入軸41安裝於風扇40的中心部40B,帶輪42被軸支承於輸入軸41的內側端部。
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是進行風扇40的正轉和反轉驅動狀態的切換、以及傳遞到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輸入軸31的發動機20的旋轉(驅動力)的增減速的設備。
關於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為了高效地進行風扇40的吸氣和排氣,減少發動機20的振動所產生的影響,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經由托架(安裝金屬件)
而安裝在上側框架15上,該上側框架15架設於從機體框架1豎立設置的發動機室8的前側框架13和後側框架14。此外,為了防止產生於發動機20的振動的傳遞,發動機20經由發動機支架(engine mount)24而安裝於機體框架1,為了減少部件數量,在托架安裝有耳軸和控制齒輪等,上述耳軸用於進行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正轉和反轉驅動狀態的切換,上述控制齒輪用於進行旋轉(驅動力)的增減速。再者,利用耳軸將從後述的行走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0傳遞來的旋轉變更為逆旋轉。即,在從行走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0傳遞來的旋轉為正轉的情況下,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旋轉為反轉,在傳遞來的旋轉為反轉的情況下,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旋轉變更為正轉。
如圖4所示,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配置在發動機20的內側(風扇40的相反側)的上方,如圖5所示,為了對發動機20的進氣進行增壓,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配置在比發動機20的排出氣體所流入的渦輪機25靠前方的位置,而且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配置在比行走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0靠後方的發動機20的曲軸21的上方附近,如圖6所示,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與駕駛室6內的座位(就座座位)6A一同配置在能夠自如開閉的支承板6B的下方,如圖7所示,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配置成偏向風扇40的旋轉軌跡的外側。
再者,輸送壓縮空氣的壓縮機45並列地配置在風扇用
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大致後方,在發動機20的後方,為了除去從發動機20中排出的排出氣體中所含的不純物質而設有柴油微粒捕集篩檢程式26,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設置成比座部6A的正下方偏向內側。
帶輪22被軸支承於發動機20的內側(風扇40的相反側)的曲軸21的末端部,帶輪152被軸支承於在發動機20的前方配置的行走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0的輸入軸151的末端部,在帶輪22和帶輪152捲繞有傳動帶23,發動機20的旋轉被傳遞到行走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0。再者,關於傳動帶23,為了提高傳動帶23的耐久性,在圖6的箭頭所示的發動機20的帶輪22的反轉驅動狀態時(風扇40的正轉驅動狀態時),利用張力臂23A的輥23B推壓傳動帶23的鬆弛側。
在被軸支承於行走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0的輸入軸151的末端部的帶輪152、和被軸支承於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內側(風扇40的相反側)的輸入軸31的末端部的帶輪32,捲繞有傳動帶153,傳遞到行走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0的旋轉被傳遞到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再者,關於傳動帶153,為了提高傳動帶153的耐久性,在圖6的箭頭所示的行走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0的帶輪152的反轉驅動狀態時(風扇40的正轉驅動狀態時),利用張力臂153A的輥153B推壓傳動帶153的鬆弛側。
在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外側(風扇40側)
設有:為長軸的第一輸出軸(輸出軸)33,其將發動機20的旋轉傳遞到風扇40並且橫穿發動機20的上方;和為短軸的第二輸出軸36,其將發動機20的旋轉傳遞到壓縮機45。
帶輪34被軸支承於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第一輸出軸33的末端部,帶輪42被軸支承於風扇40的輸入軸41的末端部,在帶輪34與帶輪42捲繞有傳動帶35,傳遞到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旋轉被傳遞到風扇40。再者,關於傳動帶35,為了提高傳動帶35的耐久性,在圖7的箭頭所示的風扇40的正轉驅動狀態時,利用張力臂35A的輥35B推壓傳動帶35的鬆弛側。
帶輪37被軸支承於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第二輸出軸36的末端部,帶輪47被軸支承於壓縮機45的輸入軸46的末端部,在帶輪37和帶輪47捲繞有傳動帶38,傳遞到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旋轉被傳遞到壓縮機45。再者,還能夠將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旋轉從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輸入軸31的帶輪32傳遞到壓縮機45。
如圖9所示,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流入管110和流出管111分別連接於液壓閥裝置200與油冷卻器85之間的液壓回路。利用油冷卻器85冷卻從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流出的驅動油,因此無需在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設置專用的製冷劑用供給泵。
驅動用油從油箱201經由除去浮游物等的篩檢程式
202而流入到行走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0,流入到行走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0的一部分的驅動用油從行走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0流入到液壓閥裝置200,然後,從液壓閥裝置200經由油冷卻器85而再次流入到油箱201中,該液壓閥裝置200具有驅動升降用氣缸和變速箱的作業閥。
此外,流入到行走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0的一部分的驅動用油從行走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0經由篩檢程式203和分流閥204而流入到收割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5,然後,從收割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155流入到油箱201中。
如圖10所示,在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中,為了迅速地進行風扇40的中立狀態(不進行正轉和反轉驅動的狀態)並加快風扇40的反轉驅動狀態下的旋轉速度,在正轉側設置有孔(orifice)114。具有與輸入軸31連接的穩定式液壓泵112以及與輸出軸33連接的可變式液壓馬達113。為了將傳遞到輸入軸31的旋轉增減速並輸出到輸出軸33、36,利用設置在駕駛室6的操作杆改變進行遠端操作的可變式液壓泵112的斜板115的傾斜角度。
下面,對本發明的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的第二實施例進行說明。再者,對同一部件標注相同標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如圖11、圖12所示,在第二實施例中,在發動機室8的發動機蓋11的內側,從外側起依次地配置有中間冷卻器
90、油冷卻器85、散熱器80、風扇40和發動機20,在發動機20的內側的上方,以偏向風扇40的旋轉軌跡的外側的方式配置有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在與軸支承於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第一輸出軸33的帶輪34相鄰的內側,配置有上側風扇50。
上側風扇50的外徑形成得比帶輪34的外徑大一些,上側風扇50的中心部被支承於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的第一輸出軸33。此外,上側風扇50的正轉和反轉驅動狀態與風扇40的正轉和反轉驅動狀態一致。
是這樣的設備:在上側風扇50的正轉驅動狀態時,經由發動機蓋11的過濾體12A而吸入外部空氣,特別是,冷卻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和駕駛室6內的座部6A的前方部,在反轉驅動狀態時,除去特別是附著於過濾體12A的秸稈屑、塵埃等。再者,為了使第二風扇50抽吸的外部空氣流向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駕駛室6內的座位6A的前方部,優選設置與發動機22相鄰的隔板51。
下面,對本發明的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的第三實施例進行說明。再者,對同一部件標注相同標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如圖13~16所示,在發動機室8的內側配置發動機20,在發動機20的外側(吸入外部空氣的上游側)隔開一定的間隔地配置散熱器80,在發動機20與散熱器80之間配置進行正轉和反轉驅動的風扇40。此外,在散熱器80的外側上下地配置油冷卻器85A、85B,在配置於下側的油
冷卻器85B的外側配置中間冷卻器90,在配置於上側的油冷卻器85A的外側隔開一定的間隔地配置冷凝器91。
為了防止在發動機20所產生的振動的傳遞,將發動機20經由發動機支架24安裝於機體框架1,發動機20的輸出軸即曲軸(省略圖示)朝左右方向上的內側延伸設置。此外,曲軸的旋轉(驅動力)經由傳動帶而傳遞到驅動風扇40並設置在發動機20的上側的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
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是進行傳遞到輸入軸的旋轉的增減速、以及風扇40的正轉和反轉驅動狀態的切換的設備,為了高效率地進行風扇40的吸氣和排氣,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偏向風扇40的旋轉軌跡的外側地配置在的發動機20的上方左側。再者,能夠利用設置在駕駛室6內的操作開關等對旋轉的增減速、以及正轉和反轉驅動狀態的切換進行遠端操作。
利用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進行了增減速等的旋轉被傳遞到帶輪34,該帶輪34支承於從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向外側延伸設置的第一輸出軸33的端部。
為了防止從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0超過發動機20地延伸設置的第一輸出軸33的撓曲,軸支承第一輸出軸33的輸出管33A的左右方向的中間部經由支承部件6G而被支承於配置在駕駛室6的下部的框架6F。
圖17是從機體的右側觀察風扇40和散熱器80的周圍
的主要部分的圖。如該圖17所示,為了防止由於後述的傳動帶35的張力而造成的第一輸出軸33的末端部的撓曲,利用框架136、137支承對第一輸出軸33進行軸支承的輸出管33A的末端部。再者,框架136配置成從後述的框架64的中間部起平緩地前高後低地傾斜,框架137從框架64的中間部起朝上方垂直配置。
設置在框架136的基部的托架136A安裝在框架64的中間部,在設置於框架136的末端部的支承部件136B中,在與輸出管33A對置的部位形成有大致圓弧狀的切口部。同樣地,設置在框架137的基部的托架137A安裝在框架64的中間部,在設置於框架137的末端部的支承部件137B中,在與輸出管33A對置的部位形成有大致圓弧狀的切口部。
傳遞到帶輪34的旋轉經由傳動帶35而傳遞到帶輪42。此外,如圖17所示,為了良好地維持風扇40抽吸的外部空氣的流動,帶輪34配置成偏向風扇40的旋轉軌跡的外側,關於傳動帶35,為了提高傳動帶35的耐久性,在風扇40的正轉驅動狀態時,利用設置在張力臂35A的末端的輥35B推壓傳動帶35的鬆弛側。
再者,從聯結部件35D卸除與張力臂35A的基部連接的彈簧35C以放鬆傳動帶35的張力後,從帶輪42拆除傳動帶35,從而能夠對發動機20等進行保養檢查。
傳遞到帶輪42的旋轉經由輸入軸42而傳遞到風扇40。風扇40是這樣的設備:在正轉驅動狀態下,經由發動
機蓋11的過濾體12(12A~12D)而吸入外部空氣,冷卻散熱器80和發動機20,在反轉驅動狀態下,經由過濾體12A~12D來排出機體內側的內部空氣,同時除去附著於過濾體12A~12D的秸稈屑、塵埃等。
風扇40由葉片40A和支承該葉片40A的基部的中心部40B構成,在風扇40的中心部40B安裝有將帶輪42支承於一端的輸入軸41的另一端。此外,利用設置於框架64的軸承64A將輸入軸41軸支承為能夠自如旋轉,上述框架64的基部被支承於遮蔽罩61,上述框架64的末端部朝輸入軸41延伸設置。
在風扇40的外側配置有散熱器80。散熱器80是冷卻被發動機20加熱了的冷卻水的設備,散熱器80的下部經由框架66而安裝於機體框架1,散熱器80的上部與發動機20的冷卻水路徑即歧管連接。此外,為了提高風扇40的吸入效率,在散熱器80的內側設有圍繞風扇40的遮蔽罩61。優選的是:遮蔽罩61的形狀為沿著風扇40的外周而形成為圓形或多邊形,並為了減小風扇40的吸入外部空氣的阻力,利用薄板狀的鋼板來進行成型加工遮蔽罩61。
在散熱器80的上側後方配置有空氣濾清器52。空氣濾清器52是除去提供給發動機20的空氣中的不純物質的設備。
為了容易地對裝在空氣濾清器52內的篩檢程式等進行保養和檢查,將空氣濾清器52的進氣口52A配置在外側,將排氣口52B配置在內側,並接近發動機蓋11的內側
來配置空氣濾清器52的後端部。再者,在空氣濾清器52的外端部設有開閉蓋,能夠對裝在內部的篩檢程式等進行拆裝作業。
為了防止排出的稻秸等的粉塵侵入到內側,在散熱器80的外側配置有由鋼材等構成的分離板65。分離板65的下部安裝在框架66,分離板65的上部經由托架67、67而安裝於配置在發動機室8的上部的前後側框架。此外,如圖18所示,為了高效率地進行外部空氣的吸入,在分離板65的與空氣濾清器52、散熱器80的右表面對置的部位,分別形成有開口部65A、65B。
在分離板65的外側配置有油冷卻器85A、85B。油冷卻器85A是冷卻變速箱的驅動用油的設備,油冷卻器85B是冷卻升降用氣缸的驅動用油的設備,油冷卻器85A、85B分別利用螺栓等緊固部件能夠自如拆裝地安裝於配置在散熱器80的外側的分離板65。
為了高效率地進行外部空氣的吸入,如圖15所示,油冷卻器85A不覆蓋散熱器80的上側部的前後方向的兩端部,而是配置在散熱器80的上側部的前後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此外,同樣地,比油冷卻器85A小型的油冷卻器85B不覆蓋散熱器80的下側部的前後方向的兩端部,而是配置在散熱器80的下側部的前後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在油冷卻器85B的外側配置有中間冷卻器90。為了提高發動機20的燃燒效率,中間冷卻器90是冷卻燃燒用的混合氣的設備,中間冷卻器90的前端部被支承於前側框架
62A,後端部經由上下兩根聯結部件69C、69C而被支承於後側框架62B。再者,前側框架62A的上下部分別能夠自如拆裝地安裝於分離板65的前部,後側框架62B的上下部分別能夠自如拆裝地安裝於分離板65的後端部。
如圖15所示,為了高效率地進行外部空氣的吸入,中間冷卻器90不覆蓋散熱器80的下側部的前後方向的兩端部、並且不覆蓋油冷卻器85B的整體,而是配置成偏向散熱器80的下側部的前後方向的後側。此外,從風扇40的軸心方向觀察時,中間冷卻器90的下端部配置在該風扇40的旋轉軌跡的下端部附近。再者,中間冷卻器90是特性因溫度而大受影響的設備,中間冷卻器90優選配置在比受溫度影響小的油冷卻器85B靠外側的位置。
中間冷卻器90的進氣口80A利用橡膠制的軟管83而與發動機20的渦旋機側的歧管122連接,中間冷卻器90的排氣口80B利用橡膠制的軟管82而分別與發動機20的壓縮機側的歧管22連接。為了簡易地進行設置,優選軟管83、82構成為如下的分割結構:利用具有安裝於分離板65的連通口的凸緣83C、82C,將配置在比分離板65靠外側的位置的外側軟管和配置在內側的內側軟管連接起來。
為了提高油冷卻器85A的冷卻效率,在油冷卻器85A的外側,隔開一定的間隔(中間冷卻器90的左右方向的大致寬度尺寸)地配置有冷凝器91。冷凝器91是冷卻駕駛室6的空調設備使用的製冷劑的設備,冷凝器91的前端部被支承於超過中間冷卻器90地延伸的前側框架62A的末端
部,冷凝器91的後端部經由形成為大致T形的聯結部件69A和形成為大致I形的聯結部件69B而被支承於超過中間冷卻器90地延伸的後側框架62B的末端部。
如圖15所示,為了高效率地進行外部空氣的吸入,冷凝器91不覆蓋散熱器80的上側部的前後方向的兩端部,而是配置在散熱器80的上側部的前後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並且,為了減少與油冷卻器85A重疊的部位,冷凝器91配置成偏向散熱器80的上側部和油冷卻器85A的上下方向的上側。再者,冷凝器91是特性因溫度而大受影響的設備,優選冷凝器91配置在比受溫度影響小的油冷卻器85A靠外側的位置,冷凝器91的上端部配置成比分離板65的開口部65A偏向上側。
為了容易地進行駕駛室6的門6D的開閉,並在門6D開閉時防止發動機蓋11的不慎開閉,如圖16所示,優選的是,在俯視時,設置在駕駛室6的及閘6D的外周對置的外側部位的密封部件6E配置成:比設置於分離板65的與發動機蓋11的外周對置的外周部位的密封部件65E靠外側。
此外,為了防止密封部件6E因露出而提前劣化並防止密封部件6E的脫落,優選將發動機蓋11B配置在沿發動機蓋11的開閉軸11A側的上下方向配置的密封部件6E的外側。
1‧‧‧機體框架
6A‧‧‧座位(就座座位)
6B‧‧‧支承板
8‧‧‧發動機室
12‧‧‧過濾體
15‧‧‧上側框架
20‧‧‧發動機
30‧‧‧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器(液壓式無級變速器)
35‧‧‧傳動帶
33‧‧‧第一輸出軸(輸出軸)
40‧‧‧風扇
61‧‧‧遮蔽罩
64‧‧‧框架
80‧‧‧散熱器
81‧‧‧遮蔽罩
85A‧‧‧油冷卻器
85B‧‧‧油冷卻器
90‧‧‧中間冷卻器
91‧‧‧冷凝器
圖1是聯合收割機的右側視圖。
圖2是聯合收割機的左側視圖。
圖3是聯合收割機的俯視圖。
圖4是原動部的主視圖。
圖5是原動部的俯視圖。
圖6是從圖5中的A-A方向觀察的視圖。
圖7是從圖5中的B-B方向觀察的視圖。
圖8是主要部分動力傳遞圖。
圖9是液壓式無級變速器的液壓回路圖。
圖10是液壓式無級變速器的說明圖。
圖11是第二實施例的原動部的俯視圖。
圖12是第二實施例的原動部的右側視圖。
圖13是第三實施例的圖,(a)是原動部的主要部分的俯視圖,(b)是原動部的主要部分的右側視圖,(c)是原動部的主要部分的主視圖。
圖14是第三實施例的原動部的主視圖。
圖15是第三實施例的原動部的右側視圖。
圖16是第三實施例的原動部的附視圖。
圖17是示出第三實施例的原動部的一部分的左側視圖。
圖18是示出第三實施例的原動部的一部分的右側視圖。
1‧‧‧機體框架
11‧‧‧發動機蓋
15‧‧‧上側框架
20‧‧‧發動機
21‧‧‧曲軸
22‧‧‧帶輪
24‧‧‧發動機支架
30‧‧‧風扇用液壓式無級變速器(液壓式無級變速器)
31‧‧‧輸入軸
32‧‧‧帶輪
33‧‧‧第一輸出軸(輸出軸)
34‧‧‧帶輪
35‧‧‧傳動帶
33‧‧‧第一輸出軸(輸出軸)
40‧‧‧風扇
40A‧‧‧葉片
40B‧‧‧中心部
41‧‧‧輸入軸
42‧‧‧帶輪
80‧‧‧散熱器
81‧‧‧遮蔽罩
85‧‧‧油冷卻器
90‧‧‧中間冷卻器
150‧‧‧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
151‧‧‧輸入軸
152‧‧‧帶輪
153‧‧‧傳動帶
Claims (5)
- 一種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其設置有容納發動機(20)的發動機室(8),在該發動機室(8)中的發動機(20)的機體外側的部位配置有散熱器(80),在該散熱器(80)的機體外側的部位配置有過濾體(12),在上述發動機(20)與散熱器(80)之間的部位配置有風扇(40),上述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的特徵在於:上述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構成為:使上述發動機(20)的驅動力變速並輸出到風扇(40)側的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配置在上述發動機室(8)中的靠近機體內側的部位,被該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驅動的輸出軸(33)配置在發動機(20)的上方,該輸出軸(33)向外側延伸,從該輸出軸(33)的外側端部驅動風扇(40),借助於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的向正轉方向和反轉方向的變速動作,能夠自如切換到冷卻狀態和除塵狀態,上述冷卻狀態為正轉驅動上述風扇(40)從而從過濾體(12)的外側向內側吸入外部空氣的狀態;上述除塵狀態為反轉驅動上述風扇(40)從而從過濾體(12)的內側向外側吹出風的狀態,在從風扇(40)的旋轉軸心方向觀察時,上述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配置在該風扇(40)的旋轉軌跡的外側,上述輸出軸(33)的外側端部與風扇(40)通過傳動帶(35)而聯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其中,在位於上述發動機(20)的上部內側的上側框架(15)支承上述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其中,在上述發動機室(8)的上部設置有支承就座座位(6A)的能夠開閉的支承板(6B),使上述液壓式無級變速器(30)面對該支承板(6B)的下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其中,在上述散熱器(80)的內側具備遮蔽罩(61、81),利用支承於該遮蔽罩(61、81)的框架(64)軸支承風扇(4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作業車輛的原動部結構,其中,在上述散熱器(80)與過濾體(12)之間的部位配置有油冷卻器(85A、85B),該油冷卻器(85A、85B)用於對設置於車體的液壓設備的工作油進行冷卻,在該油冷卻器(85A、85B)與過濾體(12)之間的部位,在上下方向上錯開地配置有對被吸入到發動機(20)中的空氣進行冷卻的中間冷卻器(90)和對空調設備的製冷劑進行冷卻的冷凝器(9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84968A JP5517077B2 (ja) | 2011-12-27 | 2011-12-27 |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
JP2012101387A JP5672561B2 (ja) | 2012-04-26 | 2012-04-26 |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
JP2012124740A JP5678922B2 (ja) | 2012-05-31 | 2012-05-31 |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5941A TW201325941A (zh) | 2013-07-01 |
TWI483860B true TWI483860B (zh) | 2015-05-11 |
Family
ID=48321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24716A TWI483860B (zh) | 2011-12-27 | 2012-07-10 |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the working vehicle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1347129B1 (zh) |
CN (2) | CN202937341U (zh) |
TW (1) | TWI48386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69715B (zh) * | 2013-08-26 | 2017-02-11 | 井關農機股份有限公司 | 作業車輛的原動部構造 |
KR102403512B1 (ko) | 2015-04-30 | 2022-05-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이에 적용되는 컨트롤 장치 |
JP2017132381A (ja) * | 2016-01-28 | 2017-08-03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作業車両 |
JP6142946B1 (ja) * | 2016-05-25 | 2017-06-07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作業車両 |
CN107167032B (zh) * | 2017-05-03 | 2019-04-16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吸入式空气冷却器及过滤装置的除尘方法、系统 |
CN113293816A (zh) * | 2021-05-20 | 2021-08-24 | 山东锐凯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破碎锤打锤专用挖掘机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3765A (ja) * | 1992-07-13 | 1994-02-08 | Kubota Corp | 農作業機のエンジン冷却構造 |
JPH1191366A (ja) * | 1997-09-22 | 1999-04-06 | Kubota Corp | 作業機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
WO2001094706A1 (fr) * | 2000-06-02 | 2001-12-13 |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 Engin de travaux publics |
JP2008088823A (ja) * | 2006-09-29 | 2008-04-17 |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 コンバイン |
JP2009092046A (ja) * | 2007-10-12 | 2009-04-30 | Caterpillar Japan Ltd |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冷却ファンの正逆転切換え機構 |
TW201019846A (en) * | 2008-11-27 | 2010-06-01 | Iseki Agricult Mach | Combine harves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10723B2 (ja) * | 1991-07-11 | 1997-05-14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農作業機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
JPH08189357A (ja) * | 1995-01-09 | 1996-07-23 | Kubota Corp | 作業機の冷却風供給ファンの逆転駆動機構 |
JPH10169439A (ja) * | 1996-12-09 | 1998-06-23 |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及び建設機械 |
JP4559663B2 (ja) * | 2001-05-25 | 2010-10-13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冷却用ファンの駆動制御装置 |
JP2008247153A (ja) * | 2007-03-30 | 2008-10-16 |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 移動農機の制御装置 |
JP2010280324A (ja) * | 2009-06-05 | 2010-12-16 |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 コンバインのエンジンカバー除塵構造 |
-
2012
- 2012-07-10 CN CN2012203339038U patent/CN20293734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2-07-10 TW TW101124716A patent/TWI483860B/zh active
- 2012-07-10 CN CN201210238885.XA patent/CN103184922B/zh active Active
- 2012-07-10 KR KR1020120075224A patent/KR10134712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3765A (ja) * | 1992-07-13 | 1994-02-08 | Kubota Corp | 農作業機のエンジン冷却構造 |
JPH1191366A (ja) * | 1997-09-22 | 1999-04-06 | Kubota Corp | 作業機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
WO2001094706A1 (fr) * | 2000-06-02 | 2001-12-13 |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 Engin de travaux publics |
JP2008088823A (ja) * | 2006-09-29 | 2008-04-17 |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 コンバイン |
JP2009092046A (ja) * | 2007-10-12 | 2009-04-30 | Caterpillar Japan Ltd |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冷却ファンの正逆転切換え機構 |
TW201019846A (en) * | 2008-11-27 | 2010-06-01 | Iseki Agricult Mach | Combine harvest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937341U (zh) | 2013-05-15 |
KR20130075634A (ko) | 2013-07-05 |
KR101347129B1 (ko) | 2014-01-02 |
CN103184922B (zh) | 2015-04-22 |
CN103184922A (zh) | 2013-07-03 |
TW201325941A (zh) | 2013-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83860B (zh) |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the working vehicle | |
EA025849B1 (ru) | Трактор виндроуэра с параллельными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ми для охлажд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я и связанных с ним текучих сред | |
JP2014167286A (ja) | 作業車両 | |
TWI424807B (zh) | The original part of the working vehicle | |
JP2013154778A (ja) |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 |
JP5288290B2 (ja) |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 |
JP5252319B2 (ja) |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 |
JP6226299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WO2016013386A1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5817563B2 (ja) | 作業車輌及びこの作業車輌としてのコンバイン | |
JP5672561B2 (ja) |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 |
JP4024515B2 (ja) |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エンジン関係構造 | |
JP5517077B2 (ja) |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 |
JP6032569B2 (ja) |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 |
KR102603418B1 (ko) | 콤바인의 원동부 구조 | |
JP6226298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160758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WO2013146475A1 (ja) | 田植機 | |
JP2004237953A (ja) | 草刈機の冷却構造 | |
JP5263687B2 (ja) |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 |
JP2014008839A (ja) |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 |
JP6150169B2 (ja) |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 |
JP6209137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14134104A (ja) | 作業車輌 | |
JP7164414B2 (ja) | 作業車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