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3434B - 攝像裝置及程式儲存記憶媒體 - Google Patents
攝像裝置及程式儲存記憶媒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93434B TWI393434B TW098102703A TW98102703A TWI393434B TW I393434 B TWI393434 B TW I393434B TW 098102703 A TW098102703 A TW 098102703A TW 98102703 A TW98102703 A TW 98102703A TW I393434 B TWI393434 B TW I39343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ject
- face
- predetermined
- area
- detect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375 photomet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6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82326 Felis c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09 eyebro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36 working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28—Circuitry to measure or to take account of the object contr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2—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pensation control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攝像裝置及程式儲存記憶媒體。
已知具備有依序檢測移動之被拍攝體的位置之功能的攝像裝置(特開2001-76156)。此文獻藉由將和從前圖框影像所切出之樣本(包含有要追蹤之被拍攝體的影像區域)類似的小影像區域從現圖框影像的檢索範圍探索,而檢測類似度最高的小影像區域,並判斷該被拍攝體移至此檢測之小影像區域內。藉由重複此處理,而依序檢測(追蹤)被拍攝體所移到的位置。
可是,若依據該專利文獻的技術,無法預測被拍攝體所移動的方向。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可從被拍攝體的方向預測被拍攝體的移動方向,並根據所預測之移動方向而進行拍攝控制的攝像裝置及程式儲存記憶媒體。
在一種形態,其特徵為具備有:攝像手段,係用以拍攝被拍攝體;被拍攝體檢測手段,係用以檢測藉該攝像手段所拍攝之影像資料中的被拍攝體;識別手段,係用以識別藉該被拍攝體檢測手段所檢測之被拍攝體的方向;以及控制手段,係根據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方向,而進行該裝置之既定的控制。
又,在另一種形態,提供資訊記憶媒體,係用以儲存藉攝像裝置之電腦所執行的程式之電腦可讀取的資訊記憶媒體,其記憶用以使電腦執行如下之功能的程式:檢測藉該攝像手段所拍攝之影像資料中的被拍攝體之功能;識別該所檢測之被拍攝體的方向之功能;以及根據該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方向,而進行攝像裝置之既定的控制之功能。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攝像裝置的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係示意作為本發明之攝像裝置的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1的電氣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數位相機1具備有:攝像透鏡2、透鏡驅動組件3、光圈4、CCD5、垂直驅動器6、TG(Timing Generator)7、單元電路8、DMA(Direct Memory Access)控制器(以下稱為DMA)9、CPU10、按鍵輸入部11、記憶體12、DRAM13、DMA14、影像產生部15、DMA16、DMA17、顯示部18、DMA19、壓縮解壓縮部20、DMA21、快閃記憶體22、臉檢測部23以及匯流排24。
攝像透鏡2由未圖示之複數組透鏡群所構成,至少具有對焦透鏡2A。於對焦透鏡2A連接透鏡驅動組件3。透鏡驅動組件3係由沿著光軸方向驅動對焦透鏡2A的對焦馬達(未圖示)、及根據從CPU10所送來的控制信號而驅動對焦馬達的對焦馬達驅動器(未圖示)所構成。
配置於攝像透鏡2和CCD5之間的光圈4包含有未圖示的驅動電路,驅動電路根據從CPU10所送來的控制信號而使光圈4進行動作。
光圈4意指控制射入CCD5之光量的機構。
曝光量係根據光圈4的光圈值和快門速度而定。
CCD5係由垂直驅動器6進行掃描驅動,並每隔固定週期將構成被拍攝體像之各像素的RGB值之各色的光強度進行光電轉換,並作為攝像信號向單元電路8輸出。垂直驅動器6、單元電路8之動作時序係經由TG7而由CPU10控制。CCD5具有作為電子快門之功能。此電子快門係經由垂直驅動器6、TG7而由CPU10控制。
於單元電路8,連接TG7,並由以下之元件所構成,CDS(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電路,係將從CCD5所輸出之攝像信號進行相關雙重取樣並保持;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電路,係進行該取樣後之攝像信號的自動增益調整;以及A/D轉換器,係將該自動增益調整後的類比信號轉換成數位信號;由CCD5所得之攝像信號經由單元電路8後,由DMA9以貝爾資料之形態記憶於緩衝記憶體(DRAM13)。
CPU10係具有進行AF處理、記錄處理以及顯示處理等之功能,而且控制數位相機1之各部的單晶微電腦。
CPU10具有:控制部101,係根據由臉檢測部23所識別之臉的方向,而限制由臉檢測部23所進行下次之臉檢測的區域;及AE處理部102,係根據影像資料而進行AE處理。
按鍵輸入部11包含有可半按操作、全按操作之快門按鈕、模式切換鍵、錄影按鈕、十字鍵、SET鍵等複數個操作鍵,並向CPU10輸出因應於使用者之按鍵操作的操作信號。
於記憶體12,記錄CPU10控制數位相機1之各部所需的控制程式及所需的資料,CPU10根據程式而進行動作。
DRAM13用作暫時記憶由CCD5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緩衝記憶體,同時亦用作CPU10的工作記憶體。
DMA14係讀出緩衝記憶體所記憶之貝爾資料的影像資料,並向影像產生部15輸出。
影像產生部15對從DMA14所送來的影像資料,施加像素內插處理、γ修正處理、白平衡處理等的處理,同時亦產生亮度色差信號(YUV資料)。即,係施加影像處理的部分。
DMA16使在影像產生部15已被施加影像處理之亮度色差信號的影像資料(YUV資料)記憶於緩衝記憶體。
DMA17將緩衝記憶體所記憶之YUV資料的影像資料向顯示部18輸出。
顯示部18包含有彩色LCD和其驅動電路,並顯示從DMA17所輸出之影像資料的影像。
DMA19將緩衝記憶體所記憶之YUV資料的影像資料或已壓縮的影像資料向壓縮解壓縮部20輸出,或使由壓縮解壓縮部20所壓縮的影像資料或所解壓縮的影像資料記憶於緩衝記憶體。
壓縮解壓縮部20進行影像資料之壓縮、解壓縮(例如,JPEG或MPEG形式的壓縮、解壓縮)的部分。
DMA21讀出緩衝記憶體所記憶之壓縮影像資料,並記錄於快閃記憶體22,或使快閃記憶體22所記錄之壓縮影像資料記憶於緩衝記憶體。
臉檢測部23進行檢測於所拍攝之影像資料中的臉之臉檢測處理。此臉檢測處理檢測臉的區域,同時識別所檢測之臉的方向。因為此臉檢測處理係周知技術,所以不詳細說明,例如藉由將從任何方向看到所預先記憶之一般的人臉時的特徵資料(從任何方向看時之眼、眉毛、鼻、口、耳、臉整體之輪廓等的特徵資料)和影像資料進行比較比對,而將和臉特徵資料一致之程度是既定值以上的區域檢測為臉,而且將一致之程度是既定值以上之臉特徵資料的方向識別為所檢測之臉的方向。
此外,亦可作成具有眼、鼻、口的特徵資料,並檢測眼、鼻、口,再從所檢測之眼、鼻、口的位置關係識別臉的方向。
根據第2圖之流程圖而說明數位相機1之動態影像之攝影記錄的動作。
在攝像模式的實況觀景器(live view)顯示中,使用者全按按鍵輸入部11的錄影按鈕時(從按鍵輸入部11送來對應於錄影按鈕之按下操作的操作信號時),判斷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已開始,而CPU10判斷攝影時序是否已到逹(步驟S1)。在此,因為以30fps的圖框速率拍攝被拍攝體,以每隔1/30s(秒),攝像時序就到逹。
在步驟S1,當判斷攝影時序未到逹,停在步驟S1至攝影時序到逹為止。攝影時序到逹時,CPU10進行攝像信處理(步驟S2)。此攝像處理係根據藉步驟S6之AE處理(後述)而設定之快門速度、光圈值、增益值而進行。即,CCD5根據所設定之快門速度、光圈值而進行曝光動作,再讀出CCD5所儲存的影像資料。單元電路8的AGC根據所設定之增益值而將所讀出之圖框影像資料進行自動增益調整。將由影像產生部15所產生之自動增益調整後的亮度色差信號的圖框影像資料記憶於緩衝記憶體。
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開始後,最初之攝像(步驟S2),係因為在步驟S6未進行AE處理,所以根據作為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前的實況觀景器顯示用之最近所拍攝的圖框影像資料而進行AE處理,並根據藉此所設定之快門速度、光圈值、增益值等而進行攝像處理。
接著,CPU10從緩衝記憶體讀出在步驟S2所拍攝之圖框影像資料,並向臉檢測部23輸出,再對臉檢測部23進行臉檢測處理(步驟S3)。表示藉此臉檢測處理所檢測之臉的區域之資訊、及表示臉之方向的資訊被送至CPU10。此時,臉檢測處理係根據後述的步驟S4之藉CPU10的控制部101的控制而進行臉檢測處理。此外,動態影像攝像處理開始後之最初的臉檢測,係因為在後述之步驟S4未進行臉檢測的控制,所以對圖框影像資料之全區域或者既定之區域或任意指定的區域進行臉檢測。
接著,CPU10的控制部101控制臉檢測部23,以進行重視所檢測之臉的朝向方向的臉檢測處理(步驟S4)。此重視所檢測之臉的朝向方向之臉檢測處理係僅對根據臉所朝向方向之既定區域進行的臉檢測處理。因為一般認為人向臉所朝向的方向移動,所以藉由對沿著臉所朝向的方向擴張臉區域之既定區域進行臉檢測,可減輕臉檢測處理的處理負擔,同時迅速地檢測臉。即,藉此控制而可迅速地追蹤所檢測之臉,並可減輕追蹤的處理負擔。
接著,CPU10之AE處理部102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特定預測區域(步驟S5)。根據此臉的方向之預測區域意指將所檢測之臉區域朝向已識別之臉所朝向的方向挪移的既定區域。因為一般認為人向臉所朝向的方向移動。重視此已特定之預測區域而進行AE處理。
第3A圖係表示於所檢測之圖框影像資料中的臉、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之作為臉檢測處理對象的既定區域以及根據檢測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經特定之預測區域的狀況之一例的圖。
看第3A圖,於圖框影像資料30,有臉31,因為臉31的方向係右方向,所以得知作為臉檢測處理對象的既定區域32係朝向臉31所朝向的方向取長的區域。藉由將此作為臉檢測處理對象的區域設為既定區域32,而可減輕下次之臉檢測、追蹤的處理負擔。
又,看第3A圖,得知預測區域33係從有臉31之區域朝向臉31所朝向的方向挪移的既定區域,此預測區域33的大小亦可係和所檢測之臉的大小相同的大小,亦可係既定的大小。
回到第2圖的流程圖,經由步驟S5的動作,CPU10的AE處理部102進行重視所特定之預測區域33的AE處理(步驟S6)。
即,將緩衝記憶體所記憶之最近在步驟S2所拍攝的圖框影像資料中,將已特定的預測區域33作為測光區域,並根據測光區域之影像資料的亮度信號而進行AE處理。藉此AE處理,而設定快門速度、光圈值以及增益值。
然後,CPU10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對臉進行AF處理(步驟S7)。根據此所檢測之臉的AF處理,意指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改變對焦透鏡2A的搜尋移動方向。
第4A圖係表示對焦透鏡2A之移動的狀況。
如第4A圖所示,對焦透鏡2A可從最遠透鏡端36移至最近透鏡端38,AF處理為了檢測對焦透鏡位置而使對焦透鏡在最遠透鏡端36和最近透鏡端38之間進行搜尋移動,並根據在各透鏡位置之影像資料的高頻成分而檢測對焦透鏡位置,再使對焦透鏡2A移至所檢測之對焦透鏡位置。在此,一方的透鏡端38側係焦點對準近的被拍攝體之透鏡位置,另一方的透鏡端36側係焦點對準遠的被拍攝體之透鏡位置。
此時,因應於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改變對焦透鏡2A的搜尋移動方向。
第4B圖係表示所檢測之臉的方向之狀況的一例的圖。
如第4B圖所示,在所檢測之臉的方向朝向右前的情況,因為預料臉朝向數位相機1逐漸接近,所以使對焦透鏡2A向焦點對準近的被拍攝體之透鏡端側進行搜尋移動,並檢測對焦透鏡位置。
如第4C圖所示,在所檢測之臉的方向朝向右後側的情況,因為預料臉逐漸遠離數位相機1,所以使對焦透鏡2A向焦點對準遠的被拍攝體之透鏡端側進行搜尋移動,而檢測對焦透鏡位置。
即,在所檢測之臉的方向係朝向接近數位相機1之方向的情況,使對焦透鏡2A從現在的透鏡位置由焦點對準近的被拍攝體之透鏡端38側向前進行搜尋移動,而所檢測之臉的方向係朝向遠離數位相機1之方向的情況,使對焦透鏡2A從現在的透鏡位置由焦點對準遠的被拍攝體之透鏡端36側向前進行搜尋移動。
在所檢測之臉的方向既不是朝向遠離數位相機1的方向,也不是朝向接近數位相機1之方向的情況(例如臉朝向正橫向的情況),亦可作成使對焦透鏡2A不移動(亦可作成不進行AF處理),亦可作成使對焦透鏡2A從現在之透鏡位置在前後(焦點對準近的被拍攝體之透鏡端38側的方向和焦點對準遠的被拍攝體之透鏡端36側的方向)之窄的範圍移動,而檢測對焦透鏡位置。在從數位相機1至被拍攝體的距離不變的情況,係由於焦點未偏移或即使偏移亦微小之故。
如此,藉由因應於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改變對焦透鏡2A的搜尋移動方向,而可迅速地進行AF處理。
回到第2圖之流程圖的說明,當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對臉進行AF處理時,CPU10使壓縮解壓縮部20將緩衝記憶體所記錄之最近在步驟S2所拍攝之圖框影像資料進行壓縮,再將已壓縮之圖框影像資料經由DMA21而記錄於快閃記憶體22(步驟S8)。
接著,判斷是否要結束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步驟S9)。此判斷係根據從按鍵輸入部11是否再送來對應於快門按鈕之全按操作的操作信號而判斷。
在步驟S9,當判斷要結束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時,根據所記錄之圖框影像資料而產生動態影像檔案(步驟S10),而在步驟S9,判斷不結束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時,回到步驟S1,並重複進行上述的動作。即,在步驟S1判斷攝像時序已到達時,在步驟S2,以藉步驟S6之AE處理所設定之快門速度、光圈值而使CCD5曝光,並讀出儲存於CCD5的圖框影像資料,單元電路8的AGC根據所設定之增益值而將從CCD5所讀出之圖框影像資料進行自動增益調整,並使由影像產生部15所產生之自動增益調整後的亮度色差信號的圖框影像記憶於緩衝記憶體。
第3B圖係表示在步驟S6之AE處理後在步驟S2所拍攝之圖框影像的狀況,及成為步驟S6之AE處理的測光區域之對象的預測區域33之狀況的一例。
看第3B圖時,得知位於圖框影像資料30上的臉31位於成為AE處理之對象的預測區域33上。即,如第3A圖所示,因為不會將檢測到臉的區域作為測光區域,而朝向臉所朝向的方向挪移測光區域,所以在下一攝像時序時藉由將被認為臉所在之區域作為測光區域並預先進行AE處理,而可拍攝在拍攝時位於適當之位置的臉成為適當曝光量的影像資料。即,在以往,因為如第3A圖所示將所檢測之臉區域31作為測光區域並進行AE處理而進行攝像處理,所以實際所拍攝之臉(第3B圖的臉區域31)和成為AE處理的區域相異(第3A圖的臉區域31),而可更正實際所拍攝之臉不會得到適當曝光的不良。
如以上所示,在第1實施形態,可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適當地進行拍攝所需之既定的控制。例如,因為可進行重視所檢測之臉朝向的方向之臉檢測處理,所以可減輕追蹤的處理負擔,並可迅速地追蹤臉。又,因為特定重視所檢測之臉的方向之測光區域而進行AE處理,所以即使被拍攝體移動,亦可拍攝臉區域成為適當曝光量的影像資料。又,因為進行重視所檢測之臉的方向之對焦透鏡的搜尋移動,所以可進行迅速地追蹤臉之AF處理。
[第2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第2實施形態。
第2實施形態亦藉由使用具有和第1圖所示相同之構造的數位相機1而實現本發明的攝像裝置。
以下,根據第5圖之流程圖而說明在第2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1的動作。
在攝像模式的實況觀景器顯示中,當使用者全按按鍵輸入部11的錄影按鈕時(從按鍵輸入部11送來對應於錄影按鈕之按下操作的操作信號時),CPU10判斷攝影時序是否已到逹(步驟S21)。在此,因為以30fps的圖框速率拍攝被拍攝體,所以每隔1/30s(秒),攝像時序就到逹。
在步驟S21,判斷攝影時序未到逹時,停在步驟S21至攝影時序到逹為止。攝影時序到逹時,CPU10進行攝像處理(步驟S22)。此攝像處理係根據在步驟S28或步驟S30最近所設定之曝光條件(快門速度、光圈值、增益值)而進行。即,CCD5根據所設定之快門速度、光圈值而進行曝光動作,再讀出CCD5所儲存的影像資料。單元電路8的AGC根據所設定之增益值而將所讀出之圖框影像資料進行自動增益調整。使由影像產生部15所產生之自動增益調整後的亮度色差信號的圖框影像資料記憶於緩衝記憶體。
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開始後最初之攝像(步驟S22),因為在步驟S28或步驟S30未設定曝光條件,所以根據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前的實況觀景器顯示用之最近所拍攝的圖框影像資料而進行AE處理,並根據藉此所設定之快門速度、光圈值、增益值等而進行攝像處理。
接著,CPU10將緩衝記憶體所記憶之最近在步驟S22所拍攝之圖框影像資料向臉檢測部23輸出,並使臉檢測部23對最近所拍攝之圖框影像資料進行臉檢測處理(步驟S23)。表示藉此臉檢測處理所檢測之臉的區域之資訊、及表示臉之方向的資訊被送至CPU10。此時,臉檢測處理係根據後述的步驟S24之藉CPU10的控制部101的控制而進行臉檢測處理。此外,動態影像攝像處理開始後最初的臉檢測,因為在後述之步驟S24未進行臉檢測的控制,所以對圖框影像資料之全區域或者既定之區域或任意指定的區域進行臉檢測。
接著,CPU10的控制部101控制臉檢測部23,以進行重視所檢測之臉的朝向方向的臉檢測處理(步驟S24)。此控制係和在上述的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第2圖的步驟S4一樣。
然後,CPU10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對臉進行AF處理(步驟S25)。根據該檢測之臉的方向的AF處理係和上述的第1實施形態之第2圖的步驟S7一樣,意指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改變對焦透鏡2A的搜尋移動方向。
接著,CPU10使壓縮解壓縮部20將緩衝記憶體所記錄之最近在步驟S22所拍攝之圖框影像資料進行壓縮,再使已被壓縮的圖框影像資料經由DMA21而記錄於快閃記憶體22(步驟S26)。
然後,CPU10判斷所檢測之臉是否已進入在後述之步驟S31最近所特定的預測區域33(步驟S27)。在此,說明臉是否已進入所特定之預測區域33的判斷基準。在本實施形態,在所檢測之臉的1/2以上已進入預測區域33的情況,判斷臉已進入所特定之預測區域33。又,未限定如此,亦可作成在所檢測之臉只要有少許已進入預測區域33的情況,判斷臉已進入所特定之預測區域33;亦可作成在所檢測之臉全部已進入預測區域33的情況,判斷臉已進入所特定之預測區域33。
此外,在未進行後述的步驟S32之預測區域的特定的情況,在步驟S27向N分支。例如,在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開始後,在最初之步驟S22的拍攝後,因為尚未特定預測區域33,所以在步驟S27向N分支。
在步驟S27,判斷所檢測之臉已進入最近所特定的預測區域33時,CPU10的AE處理部102設定為將在後述之步驟S33最近所算出的預測區域作為測光區域的曝光條件(步驟S28),並移至步驟S32。因而,在下一步驟S22的動作,就以根據所設定之預測區域33的曝光條件拍攝。
另一方面,在步驟S27,判斷所檢測之臉未進入最近所特定的預測區域33時,CPU10判斷上次之步驟S30的動作是否已結束(步驟S29)。
在步驟S29,判斷上次之步驟S30的動作未結束時,移至步驟S31,而判斷上次之步驟S30的動作已結束時,CPU10的AE處理部102將所檢測之臉區域作為測光區域並算出曝光條件後進行設定(步驟S30)。即,根據最近所拍攝之圖框影像資料之已檢測的臉區域之影像資料的亮度信號而算出並設定曝光條件(快門速度、光圈值以及增益值)。因而,在下一步驟S22的動作,就以根據所設定之臉區域的曝光條件拍攝。而設定曝光條件後,移至步驟S31。
移至步驟S31時,CPU10判斷所檢測之臉的方向是否改變。這係根據最近所檢測之臉的方向和之前已識別之臉的方向是否是一致的程度達到既定值以上而判斷,而在一致的程度達到既定值以上的情況,判斷臉的方向未變。
但是,如最初識別臉之方向的情況般,在最近進行之臉的方向的識別之前,未識別臉之方向的情況,判斷所檢測之臉的方向已變。
在步驟S31,判斷臉的方向未變時,直接移至步驟S34,而若在步驟S31,判斷臉的方向已變時,無法保持已特定之預測區域33,即因為認為臉不會朝向所設定之預測區域33的方向移動,所以移至步驟S32。此外,在最近進行之臉的方向的識別之前,未識別臉之方向,並判斷臉的方向有變化的情況,亦因為未特定預測區域,所以移至步驟S32。
移至步驟S32時,CPU10的AE處理部102根據在步驟S23最近所識別之臉的方向而特定預測區域。此根據臉的方向之預測區域意指將所檢測之臉區域31朝向臉的方向挪移之既定區域。這是因為認為人一般向臉所朝向的方向逐漸移動。重視此特定之預測區域,並算出曝光條件。
接著,CPU10的AE處理部102重視已特定之預測區域33,並算出曝光條件(步驟S33),再移至步驟S34。即,將最近所拍攝之圖框影像資料之已特定的預測區域33作為測光區域,並根據測光區域之影像資料的亮度信號而算出曝光條件(快門速度、光圈值以及增益值)。
移至步驟S34時,CPU10判斷是否要結束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這是根據從按鍵輸入部11是否再送來對應於快門按鈕之全按操作的操作信號而判斷。
在步驟S34,當判斷要結束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時,根據所記錄之圖框影像資料而產生動態影像檔案(步驟S35),而在步驟S34,判斷不結束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時,回到步驟S21,並重複進行上述的動作。即,在步驟S21判斷攝像時序已到逹時,在步驟S22,根據在步驟S28或步驟S30所設定之快門速度、光圈值而使CCD5進行曝光動作,並讀出儲存於CCD5的圖框影像資料。單元電路8的AGC根據所設定之增益值而將從CCD5所讀出之圖框影像資料進行自動增益調整,並使由影像產生部15所產生之自動增益調整後的亮度色差信號的圖框影像記憶於緩衝記憶體。
第6A圖、第6B圖以及第6C圖係用以說明在第2實施形態之曝光控制的圖。
第6A圖係在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開始後,最初所拍攝之圖框影像資料30。
第6A圖的臉31表示所檢測的臉,區域34表示所檢測之臉的區域,區域33表示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特定的預測區域。
首先,在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開始後,最初拍攝圖框影像資料時,在步驟S27向N分支,再算出並設定根據所檢測之臉區域34(第6A圖所示的臉區域34)的曝光條件(步驟S30)。然後,在步驟S31判斷臉的方向已變。接著,根據所檢測之臉31的方向而特定如第6A圖所示的預測區域33(步驟S32),再算出將所特定的預測區域作為測光區域的曝光條件(步驟S33)。
然後,在步驟S34,當判斷不結束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時,在步驟S22,以根據第6A圖的臉區域而算出的曝光條件拍攝。
第6B圖係表示此時所拍攝之圖框影像資料的狀況之一例的圖。第6B圖的預測區域33係最近所特定的預測區域,即,係和第6A圖所示之預測區域33相同的區域。
看第6B圖時,因為所檢測之臉31的一半以上已進入預測區域33,所以在步驟S27,判斷臉已進入預測區域33,而設定為根據已算出之預測區域的曝光條件,即根據第6A圖之預測區域33的影像資料而算出的曝光條件(步驟S28)。
以根據所設定之預測區域33的曝光條件拍攝下一圖框影像資料。
第6C圖係表示此時所拍攝之圖框影像資料的狀況之一例的圖。
看第6C圖時,得知於圖框影像資料30上的臉31位於預測區域33。即,當判斷臉31已進入預測區域33時,因為以預先所算出之根據預測區域33的曝光條件拍攝,所以可拍攝在拍攝時位於適當之位置的臉成為適當曝光量的影像資料。
如此,臉31已進入所特定之預測區域33時,因為根據所特定之預測區域33而預先所算出的曝光條件拍攝,所以可更迅速地進行適當的曝光追蹤。萬一如第6A圖所示將所檢測之臉區域作為測光區域並進行AE處理後進行攝像處理時,AE處理將費時,而在下次拍攝時,因為臉已移動而實際所拍攝之臉不會得到適當曝光。在本實施形態可更正這種不良。
又,因為在被拍攝體已進入預測區域33後根據所預先算出的曝光條件拍攝,所以即使係被拍攝體的臉朝向橫向但是未移動的情況,亦可進行適當的攝像處理。此外,即使係被拍攝體從停止之狀態開始移動的情況,亦因為可從被拍攝體之臉的方向預測開始移動的方向,所以可對被拍攝體的臉迅速地進行適當的曝光追蹤。
如以上所示,在第2實施形態,可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適當地進行拍攝所需之既定的控制。即,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特定預測區域33,再將所特定之預測區域33作為測光區域而預先算出曝光條件,至臉進入所特定之預測區域33為止,根據所檢測之臉區域而進行曝光控制。又,當臉進入所特定之預測區域時,以所算出之根據預測區域33的曝光條件拍攝。藉此,由於可拍攝臉區域具適當曝光量的影像資料,不管被拍攝體停止或是移動,都可總是進行適當的攝像處理。又,在被拍攝體從停止之狀態開始移動的情況,具有可一面迅速地追蹤被拍攝體,一面進行適當之攝像處理的效果。
又,因為進行重視所檢測之臉的方向之對焦透鏡的搜尋移動,所以可進行迅速地追蹤臉之AF處理。
[第1變形例]
該第1及第2實施形態,亦可進行如以下所示的變形例。
(1)在該第1、第2實施形態,雖然作成特定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的預測區域33,並將所特定之預測區域33作為測光區域而進行AE處理或曝光條件的算出,但是亦可作成不管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將測光區域作為影像資料的全區域,並以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朝向方向之預測區域33為重點而進行AE處理或曝光條件的算出。即,將朝向所檢測之臉的朝向方向挪移的區域之影像資料的亮度成分進行加權,並進行AE處理或曝光條件的算出。
使用第3A圖說明時,將影像資料30的全區域作為測光區域,同時將預測區域33進行加權而進行AE處理。又,使用第6A圖說明時,將影像資料30的全區域作為測光區域,而且將既定區域33進行加權,並算出曝光條件。
總之,只要係進行重視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之既定區域的AE處理或曝光條件的算出者即可。
(2)在該第1、第2實施形態,亦可作成檢測所檢測之臉的移動量,再根據所檢測之移動量,而改變作為臉檢測處理之對象的既定區域32之臉所朝向之方向的長度或既定區域32的大小。
在此情況,使用第3A圖說明時,因應於所檢測之臉31的移動量,而改變既定區域32之所檢測之臉的方向的長度。
在臉31之移動量小的情況,就算使作為臉檢測處理的對象之既定區域32之所檢測之臉的方向的長度變長,或將臉區域31取稍大,無益的處理亦增加。又反之,在臉31之移動量大的情況,使作為臉檢測處理的對象之既定區域32之所檢測之臉的方向的長度縮短,或將既定區域32取稍小時,有檢測不到臉31的問題。因而,藉由考慮臉31的移動量而改變既定區域32之長度或大小,而可迅速地檢測臉,同時可使臉檢測處理的負擔變小。
關於此臉之移動量的檢測,亦可作成根據藉臉檢測所檢測之臉的位置而檢測移動量,亦可作成藉由使用方塊比對法等檢測臉的移動向量,而檢測移動量。
又,亦可作成考慮所檢測之臉31的方向和移動量之雙方,而改變既定區域32之所檢測之臉的朝向方向之長度、既定區域的大小。
此外,亦可作成如預測區域33所示,將既定區域32朝向所檢測之臉的朝向方向從臉區域挪移。在此情況,根據所檢測之移動量,而改變從既定區域32之被檢測的臉區域向臉的朝向方向挪移的量。
(3)在該第1、第2實施形態,亦可作成使檢測所檢測之臉的移動量,再根據所檢測之移動量,而改變要特定之預測區域33之從被檢測的臉區域向臉的朝向方向挪移的量。
使用第3A圖說明時,因應於所檢測之臉31的移動量,而改變要特定之預測區域33的挪移量。即,在移動量大的情況,因應於之而使挪移量變大,而在移動量小的情況,因應於之而使挪移量變小。
因而,可根據所檢測之臉31的移動量,而將在攝像時序時被認為臉31所在的區域特定為預測區域33,並可拍攝在拍攝時位於適當之位置的臉區域具有適當曝光量的影像資料。
關於此臉之移動量的檢測,亦可作成根據藉臉檢測在過去所檢測之臉的位置而檢測移動量,亦可作成藉由使用方塊比對法等檢測臉的移動向量,而檢測移動量。
此外,亦可作成根據所檢測之移動量,而改變要特定之預測區域33的大小。因而,亦可根據所檢測之臉31的移動量,而對在攝像時序時被認為臉31所在的區域特定為預測區域33,並可拍攝在拍攝時位於適當之位置的臉區域具有適當曝光量的影像資料。
(4)在該第1、第2實施形態之臉檢測部23的控制,雖然作成使進行臉檢測處理,以對在所檢測之臉的朝向方向取長之既定區域32將和既定之被拍攝體的特徵資料之一致達到既定值以上的區域檢測為被拍攝體,但是亦可作成對全部的區域進行臉檢測,而且在所檢測之臉的朝向方向取長之既定區域32以外的區域之臉檢測的既定值變成比在既定區域32之既定值更高。
又,亦可使在既定區域要檢索之既定的被拍攝體之特徵資料的個數比在既定區域以外之區域的個數更多。
又,亦可作成先在既定區域進行特徵資料的檢索,而在既定區域未檢測到和特徵資料之一致達到既定值以上的區域的情況,在既定區域以外之區域進行特徵資料的檢索。
因而,易檢測位於在所檢測之臉的朝向方向取長之既定範圍的區域內的臉。
(5)在該第1、第2實施形態,雖然說明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的情況,但是亦可作成在動態影像攝像模式或靜態影像攝像模式的實況觀景時亦適用。
即,在第1實施形態的情況,經過第2圖之步驟S7的動作後,不進行步驟S8的動作,而直接移至步驟S9,在步驟S9判斷是否進行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或靜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若判斷不進行,則回到步驟S1。而,在步驟S9判斷進行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或靜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時,移至攝像記錄處理。又,在第2實施形態的情況,經過第5圖之步驟S25的動作後,不進行步驟S26的動作,而直接移至步驟S27,在步驟S34判斷是否進行動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或靜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若判斷不進行,則回到步驟S21。
此時,在進行靜態影像攝像記錄處理的情況,亦可作成將根據在第2圖之步驟S5或在第5圖之步驟S28最近所特定之預測區域33,或在第5圖之步驟S30所檢測之臉區域而算出的曝光條件置換成靜態影像攝像用的曝光條件。
又,亦可作成對在進行靜態影像攝像之前最近所檢測的臉進行自動對焦。
(6)在該第1、第2實施形態,亦可作成因應於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改變作為臉檢測處理的對象之既定區域32的臉所朝向方向之長度或既定區域32的大小。
又,亦可作成因應於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改變從所檢測之臉區域向臉的朝向方向挪移的量。
即,因為在臉朝向正橫向的情況,所拍攝之影像資料間上之臉的移動距離變成最長;而在臉的方向為斜前方方向、斜後方方向的情況,和正橫向相比,所拍攝之影像資料間上之臉的移動距離變短;而在臉的方向朝向正面、正後方的情況,影像資料間上之移動距離變成最短。
因而,可拍攝在拍攝時位於適當之位置的臉區域具有適當曝光量的影像資料,又,可迅速地檢測臉,同時可使臉檢測處理的負擔變小。
此外,亦可作成如預測區域33所示,將既定區域32朝向所檢測之臉的朝向方向從臉區域挪移。在此情況,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改變從既定區域32之被檢測的臉區域向臉的朝向方向挪移的量。又,亦可作成根據所檢測之移動量,而改變要特定之預測區域33的大小。藉此,亦可得到上述之效果。
(7)又,亦可作成自動切換,使在被拍攝體的移動速度比既定速度慢的情況,進行如該第2實施形態所示的曝光控制,而被拍攝體的移動速度變成既定速度以上時,進行如該第1實施形態所示的曝光控制。關於此被拍攝體的移動速度,亦可作成根據藉臉檢測而在過去所檢測之臉的位置而檢測移動速度,亦可作成藉由使用方塊比對法等檢測臉的移動向量,而檢測移動速度。
(8)在該第1、第2實施形態,雖然作成藉臉檢測部23的臉檢測而使追蹤臉,但是亦可作成利用方塊比對法等而追蹤臉檢測部23所檢測之臉。即,利用方塊比對法檢測所檢測之臉區域的影像資料位於之後所拍攝之圖框影像資料的位置,藉此,進行所檢測之臉的追蹤。
此時,亦進行重視藉臉檢測部23所檢測之臉的方向之臉追蹤。即,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改變所檢測之臉的檢索範圍。
例如,如第3A圖所示,已拍攝圖框影像資料的情況,因為被檢測的臉係臉31,所以將檢索範圍設為預測區域33,而不是圖框影像資料30的整個區域。即,藉由檢測所檢測之臉31的區域的影像資料位於以後所拍攝之圖框影像資料30之預測區域33內的位置,而進行所檢測之臉的追蹤。因而,可迅速地追蹤臉。
在此情況,雖然可追蹤臉,但是因為不知道所追蹤之臉的方向,所以臉區域31藉由對追蹤之臉區域進行臉檢測,而檢測追蹤之臉的方向。在此情況,因為對追蹤之臉區域進行臉檢測,所以可減輕臉檢測之處理負擔,並可迅速地檢測臉。
(9)在該第2實施形態,雖然作成特定被認為被拍攝體移動的預測區域,並在被拍攝體進入所特定之預測區域的情況,雖以預先所算出之在預測區域內之適當的條件而進行拍攝控制,但是亦可作成判斷被拍攝體是否移動,而在被拍攝體朝向所預測之方向移動的情況,根據預先所算出之條件而進行拍攝控制。即,從臉的方向進行移動方向之預測和被認為移動之預測區域的特定,在判斷臉朝向所預測之方向動的情況,以預先所算出之在預測區域內之適當的條件而進行拍攝控制。
在此情況,以在檢測到被拍攝體之移動的下次之拍攝所特定之預測區域之適當的條件而進行拍攝控制,因為被拍攝體的移動速度快,所以即使檢測到被拍攝體進入所特定的預測區域,亦可防止在下次之拍攝時被拍攝體未位於預測區域的問題之發生。
(10)在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雖然作成檢測人臉,但是亦可作成檢測猫或狗等動物的臉或人之身體整體(頭、身軀、腕、足等身體整體)等之既定的被拍攝體,而不是人臉。此時,亦檢測既定之被拍攝體的方向。
(11)在該第1、第2實施形態,雖然將成為臉檢測之對象的區域作為既定區域32、將成為曝光控制之對象的區域作為預測區域33,但是亦可成為臉檢測之對象的區域和成為曝光控制之對象的區域都相同。即,亦可作成對上述的既定區域32進行臉檢測及曝光控制,亦可作成對預測區域33進行臉檢測及曝光控制。
(12)亦可係在上述變形例(1)至(11)不會發生矛盾之範圍任意地組合之形態。
[第3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第3實施形態。
第3實施形態亦藉由使用具有和第1圖所示相同之構成的數位相機1而實現本發明的攝像裝置。此外,CPU10具有根據所檢測之各臉的方向而檢測注目區域的注目區域檢測部。
以下,根據第7圖之流程圖而說明在第3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1的動作。
藉由操作按鍵輸入部11之模式切換鍵而設定成靜態影像攝像模式時,CPU10使CCD5以既定之圖框速率開始拍攝被拍攝體,並將由影像產生部15依序所產生並記憶於緩衝記憶體(DRAM13)之亮度色差信號的圖框影像資料逐個顯示於顯示部18之所謂的實況觀景器顯示開始(步驟S51)。
接著,CPU10判斷使用者是否已半按快門按鈕(步驟S52)。這係根據從按鍵輸入部11是否送來對應於快門按鈕之半按操作的操作信號而判斷。
在步驟S52,判斷未半按快門按鈕時,停在步驟S52至判斷已半按為止,而判斷已半按快門按鈕時,CPU10將緩衝記憶體所記憶之最近拍攝的圖框影像資料向臉檢測部23輸出,並使臉檢測部23對最近所拍攝的圖框影像資料進行臉檢測處理(步驟S53)。表示藉此臉檢測處理所檢測之臉的區域之資訊、及表示臉之方向的資訊被送至CPU10。
接著,CPU10判斷藉臉檢測處理是否檢測到複數個臉(步驟S54)。
在步驟S54,判斷檢測到複數個臉時,CPU10的注目區域檢測部根據所檢測之各臉的方向而進行注目區域的檢測(步驟S55)。此注目區域意指所檢測之臉的人正在看(注目)的區域。
此注目區域的檢測係將所檢測之各臉的方向的延長線交叉的區域檢測為注目區域。
第8圖係表示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檢測之注目區域的狀況之一例的圖。
看第8圖時,得知臉41和臉42正在看被拍攝體43,而注目中的被拍攝體(注目被拍攝體)就成為被拍攝體43。
在此,檢測到臉41和臉42,使以所檢測之各臉的方向的延長線交叉的點為中心之既定的區域成為注目區域44。
回到第8圖的流程圖,進行注目區域的檢測時,CPU10判斷是否藉注目區域檢測部檢測到注目區域44(步驟S56)。
在步驟S56,判斷檢測到注目區域44時,CPU10的AE處理部102將所檢測到的注目區域44作為測光區域,並根據測光區域之影像資料的亮度成分進行靜態影像用的AE處理,同時CPU10對注目區域進行AF處理(步驟S57),再移至步驟S59。此AF處理使對焦透鏡2A移動,並使對焦透鏡2A移至根據注目區域之影像資料的高頻成分之對焦透鏡位置。此時,亦可作成將表示係注目區域的資訊(例如注目框)顯示於實況觀景器上。
另一方面,在步驟S54,判斷未檢測到複數個臉的情況,在步驟S56,判斷無法檢測注目區域44的情況,CPU10的AE處理部102將所檢測到之臉的區域作為測光區域,並根據測光區域之影像資料的亮度成分進行靜態影像用的AE處理,同時CPU10的AF處理都對所檢測到的臉進行AF處理(步驟S58),再移至步驟S59。此AF處理使對焦透鏡2A移動,並使對焦透鏡2A移至根據所檢測之臉區域之影像資料的高頻成分之對焦透鏡位置。
此外,此時在所檢測到之臉有複數個的情況,亦可作成根據全部之臉的區域而進行AE處理,亦可作成根據任一個臉的區域而進行AE處理。又,在所檢測到之臉有複數個的情況,亦可作成以使焦點對準所檢測到之臉的全部之方式進行AF處理,亦可作成對任一個臉進行AF處理。
移至步驟S59時,CPU10判斷使用者是否已全按快門按鈕。
在步驟S59,判斷未全按快門按鈕時,至被全按為止停在步驟S59,判斷已全按快門按鈕時,CPU10根據藉步驟S57或步驟S58之AE處理所設定的曝光條件而進行靜態影像攝像處理,將由影像產生部15所產生再藉壓縮解壓縮部20已壓縮之亮度色差信號的影像資料經由DMA21而記錄於快閃記憶體22(步驟S60)。
如以上所示,在第3實施形態,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可適當地進行拍攝所需之既定的控制。例如,在檢測到複數個臉的情況,因為將所檢測之各臉的方向的延長線交叉的區域檢測為被拍攝之人注目的注目區域44,並對所檢測之注目區域44進行AE處理、AF處理,所以可對被拍攝體所注目的被拍攝體適當地控制曝光,同時可將焦點對準。
[第2變形例]
該第3實施形態亦可進行如以下所示的變形例。
(3-1)在該第3實施形態,雖然作成在第7圖的步驟S59,當判斷未全按快門按鈕時,停在步驟S59至全按為止,但是亦可作成在步驟S59判斷未全按快門按鈕時回到步驟S53。即,亦可作成進行對注目區域追蹤、對臉追蹤之連續的AF處理至全按快門按鈕為止。
又,雖然說明靜態影像攝像的情況,但是亦可作成亦適用於動態影像攝像的情況。
(3-2)在該第3實施形態,雖然作成將所檢測之各臉的方向的延長線交叉的區域檢測為注目區域,但是亦可作成在所檢測之各臉的一部分(2個以上)之臉的方向,在有朝向方向之延長線的區域交叉的情況,將該區域檢測為注目區域。
(3-3)在該第3實施形態,雖然作成將所檢測之注目區域或所檢測之臉區域作為測光區域並進行AE處理,但是亦可作成將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全區域作為測光區域,至少將所檢測之注目區域進行加權並進行AE處理。
(3-4)在該第3實施形態,雖然作成檢測人臉,但是亦可作成檢測猫或狗等動物的臉或人之身體整體(頭、身軀、腕、足等身體整體)等之既定的被拍攝體,而不是人臉。此時,亦檢測既定之被拍攝體的方向。
(3-5)在該第3實施形態,雖然說明靜態影像攝像的情況,但是亦可在動態影像攝像中亦適用。即,亦可作成在動態影像攝像中,週期性地進行在所檢測之注目區域44的AE處理、AF處理。
(3-6)亦可係在使該變形例(3-1)至(3-5)不會發生矛盾之範圍任意地組合之形態。
又,在該各實施形態,雖然作成臉檢測部23檢測臉,同時亦檢測所檢測之臉的方向,但是亦可作成分開地設置臉檢測部23檢測臉、檢測所檢測之臉的方向的手段。
又,在實施形態,雖然說明將本發明的攝像裝置應用於數位相機的情況,但是未限定為上述的實施形態,總之,只要係可拍攝被拍攝體的機器都可應用。
1...數位相機
2...攝像透鏡
2A...對焦透鏡
3...透鏡驅動組件
4...光圈
5...CCD
6...垂直驅動器
7...TG
8...單元電路
9、14、16、17、19、21...DMA
10...CPU
11...按鍵輸入部
12...記憶體
13...DRAM
15...影像產生部
18...顯示部
20...壓縮解壓縮部
22...快閃記憶體
23...臉檢測部
24...匯流排
101...控制部
102...AE處理部
第1圖係作為本發明之攝像裝置的一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的方塊圖。
第2圖係表示第1圖之數位相機1的動作的流程圖。
第3A圖係表示位於所檢測之圖框影像資料中的臉、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之成為臉檢測處理對象的固定區域以及根據檢測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特定之預測區域的狀況之一例的圖。
第3B圖係表示在步驟S6之AE處理後在步驟S2所拍攝之圖框影像的狀況,及成為步驟S6之AE處理的測光區域之對象的預測區域33之狀況的一例的圖。
第4A圖係表示對焦透鏡2A之移動的狀況圖。
第4B圖、第4C圖係表示所檢測之臉的方向之狀況的一例的圖。
第5圖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1的動作的流程圖。
第6A圖、第6B圖以及第6C圖係用以說在第2實施形態之曝光控制的圖。
第7圖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1的動作的流程圖。
第8圖係表示根據所檢測之臉的方向而檢測之注目區域44的狀況之一例的圖。
Claims (19)
- 一種攝像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拍攝被拍攝體之攝像手段;被拍攝體檢測手段,其係檢測出在藉該攝像手段所拍攝之影像資料內的被拍攝體;識別手段,其係識別藉被拍攝體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被拍攝體的朝向;及控制手段,其係根據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而進行該裝置之既定控制;其中,該控制手段係以重視根據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所得之既定區域的方式進行既定控制,並將該既定區域作為測光區域並算出曝光條件,再根據該算出的曝光條件而進行曝光控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既定區域係將該被拍攝體朝向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挪移的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既定區域係將該被拍攝體朝向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僅挪移因應於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的量之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攝像裝置,其中又具備檢測出被拍攝體的移動量之移動量檢測手段;該既定區域係將該被拍攝體朝向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僅挪移因應於藉該移動量檢測手段段所檢測出之移動量的量之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既定區域之大小因應於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而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又具備檢測出被拍攝體的移動量之移動量檢測手段;該既定區域之大小因應於藉該移動量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被拍攝體的朝向而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控制手段係在該被拍攝體存在於該既定區域內的情況下,根據該算出的曝光條件而進行曝光控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控制手段係以重視該既定區域的方式控制藉該被拍攝體檢測手段所進行之下次的既定的被拍攝體之檢測。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控制手段係控制該被拍攝體檢測手段,以使其檢測出在該既定區域內之該既定的被拍攝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被拍攝體檢測手段係檢測出和既定之被拍攝體的特徵資料一致的程 度達到既定值以上的區域作為既定的被拍攝體;該控制手段係根據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之方向而控制成:在該被拍攝體檢測手段之下次的檢測時之在該既定區域以外之區域的被拍攝體所檢測出的既定值成為比在該既定區域之被拍攝體所檢測出的既定值更高的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被拍攝體檢測手段係檢測出在藉該攝像手段所拍攝之影像資料中的臉;該識別手段係識別藉該被拍攝體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臉的朝向。
- 一種攝像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拍攝被拍攝體之攝像手段;被拍攝體檢測手段,其係檢測出在藉該攝像手段所拍攝之影像資料內的被拍攝體;識別手段,其係識別藉被拍攝體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被拍攝體的朝向;及控制手段,其係根據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而進行該裝置之既定控制;其中,該控制手段係以重視根據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所得之既定區域的方式進行既定控制, 並將藉該攝像手段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全區域作為測光區域而算出曝光條件,並對該既定區域進行加權(weighing)而進行曝光控制。
- 一種攝像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拍攝被拍攝體之攝像手段;被拍攝體檢測手段,其係檢測出在藉該攝像手段所拍攝之影像資料內的被拍攝體;識別手段,其係識別藉被拍攝體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被拍攝體的朝向;及控制手段,其係根據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而進行該裝置之既定控制;其中,該控制手段係利用以下方式進行對焦控制:因應於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而改變對焦透鏡的搜尋移動範圍或移動方向,並檢測出焦點對準被拍攝體之對焦透鏡位置。
- 一種攝像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拍攝被拍攝體之攝像手段;被拍攝體檢測手段,其係檢測出在藉該攝像手段所拍攝之影像資料內的被拍攝體;識別手段,其係識別藉被拍攝體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被拍攝體的朝向;及 控制手段,其係根據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而進行該裝置之既定控制;其中,該控制手段係以重視根據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被拍攝體之朝向所得之既定區域的方式進行既定控制,並根據藉該識別手段所識別之複數個既定的被拍攝體之各朝向而特定該既定區域,以重視該特定之既定區域的方式進行既定控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攝像裝置,其中該既定控制包含曝光控制或對焦控制中之至少一種。
- 一種資訊記憶媒體,其係儲存藉攝像裝置之電腦所執行的程式之電腦可讀取的資訊記憶媒體,電腦程式實施以下功能:拍攝被拍攝體;檢測出在所拍攝之影像資料中的該被拍攝體;識別該檢測出之被拍攝體的朝向;根據該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而進行該裝置之既定控制;以重視根據該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所得之既定區域的方式進行既定控制;將該既定區域作為測光區域而算出曝光條件,根據該算出之曝光條件而控制曝光。
- 一種資訊記憶媒體,其係儲存藉攝像裝置之電腦所執行 的程式之電腦可讀取的資訊記憶媒體,電腦程式實施以下功能:拍攝被拍攝體;檢測出在所拍攝之影像資料中的該被拍攝體;識別該檢測出之被拍攝體的朝向;根據該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而進行該裝置之既定控制;以重視根據該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所得之既定區域的方式進行既定控制;將所拍攝之影像資料中的全區域作為測光區域而算出曝光條件,同時對該既定區域進行加權(weighting)而進行曝光控制。
- 一種資訊記憶媒體,其係儲存藉攝像裝置之電腦所執行的程式之電腦可讀取的資訊記憶媒體,電腦程式實施以下功能:拍攝被拍攝體;檢測出在所拍攝之影像資料中的該被拍攝體;識別該檢測出之被拍攝體的朝向;根據該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而進行該裝置之既定控制;因應於該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而改變對焦透鏡的搜尋移動範圍或移動方向,並檢測出焦點對準被拍攝體之對焦透鏡位置。
- 一種資訊記憶媒體,其係儲存藉攝像裝置之電腦所執行的程式之電腦可讀取的資訊記憶媒體,電腦程式實施以下功能:拍攝被拍攝體;檢測出在所拍攝之影像資料中的該被拍攝體;識別該檢測出之被拍攝體的朝向;根據該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而進行該裝置之既定控制;以重視根據該識別之被拍攝體的朝向所得之既定區域的方式進行既定控制;根據該所識別之複數個既定的被拍攝體之各朝向而特定該既定區域,以重視該特定之既定區域的方式進行既定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22156A JP4518157B2 (ja) | 2008-01-31 | 2008-01-31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43932A TW200943932A (en) | 2009-10-16 |
TWI393434B true TWI393434B (zh) | 2013-04-11 |
Family
ID=40931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8102703A TWI393434B (zh) | 2008-01-31 | 2009-01-23 | 攝像裝置及程式儲存記憶媒體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11997B2 (zh) |
JP (1) | JP4518157B2 (zh) |
KR (1) | KR101044462B1 (zh) |
CN (1) | CN101582987B (zh) |
TW (1) | TWI39343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087257A (ja) * | 2009-10-19 | 2011-04-28 | Panasonic Corp | 半導体集積回路及び撮像装置 |
JP5400171B2 (ja) * | 2009-12-01 | 2014-01-2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認識用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KR101620502B1 (ko) * | 2010-01-04 | 2016-05-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JP5115763B2 (ja) * | 2010-03-02 | 2013-01-09 | Necソフト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KR101603212B1 (ko) * | 2010-03-09 | 2016-03-14 |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 감시 카메라의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한 감시 카메라 |
CN102196240B (zh) * | 2010-03-18 | 2014-08-2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摄像装置及利用其动态侦测监控对象的方法 |
JP5642410B2 (ja) * | 2010-03-30 | 2014-12-1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顔認識装置及び顔認識方法 |
JP2011244031A (ja) * | 2010-05-14 | 2011-12-01 | Fujifilm Corp | 画像データ伸張装置および画像データ圧縮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らの動作制御方法 |
US9360943B2 (en) | 2010-12-27 | 2016-06-07 | Lg Electronics Inc.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feedback for gestures thereof |
US9124800B2 (en) * | 2012-02-13 | 2015-09-01 | Htc Corporation | Auto burst image capture method applied to a mobile device, method for tracking an object applied to a mobile device, and related mobile device |
JP5963606B2 (ja) * | 2012-08-10 | 2016-08-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TWI512642B (zh) * | 2013-01-25 | 2015-12-1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快速圖形比對方法 |
KR102047703B1 (ko) * | 2013-08-09 | 2019-11-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
JP2016140030A (ja) * | 2015-01-29 | 2016-08-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CN107408290A (zh) * | 2015-07-09 | 2017-11-28 | 瑞穗情报综研株式会社 | 增龄化预测系统、增龄化预测方法以及增龄化预测程序 |
JP6725979B2 (ja) * | 2015-11-27 | 2020-07-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ブレ補正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記憶媒体 |
CN115136580A (zh) * | 2020-02-27 | 2022-09-3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图像捕捉的感兴趣区域的动态调整 |
JP6817590B1 (ja) * | 2020-07-27 | 2021-01-2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85750A1 (en) * | 2005-06-21 | 2006-12-21 | Sony Corporation | Imaging apparatus, processing method of the apparatus and program making computer execute the method |
US20070013791A1 (en) * | 2005-07-05 | 2007-01-18 | Koichi Kinoshita | Tracking apparatus |
US20070122010A1 (en) * | 2005-11-01 | 2007-05-31 | Fujifilm Corporation | Face det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71371B2 (ja) | 1998-01-12 | 2009-06-03 | マサチューセッツ 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オブ テクノロジー | 微量分析方法及び装置 |
JP4227257B2 (ja) | 1999-08-12 | 2009-02-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メラ |
JP3644668B2 (ja) | 1999-09-03 | 2005-05-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画像監視装置 |
US7440593B1 (en) * | 2003-06-26 | 2008-10-21 | Fotonation Vision Limited | Method of improving orientation and color balance of digital images using face detection information |
JP2005164669A (ja) | 2003-11-28 | 2005-06-23 |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4609076B2 (ja) | 2005-01-20 | 2011-01-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移動物体検出装置及び移動物体検出方法 |
CN101116106B (zh) * | 2005-02-23 | 2011-11-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系统 |
ATE546800T1 (de) * | 2005-07-05 | 2012-03-15 |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 Tracking-vorrichtung |
JP2007235399A (ja) | 2006-02-28 | 2007-09-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自動撮影装置 |
-
2008
- 2008-01-31 JP JP2008022156A patent/JP451815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1-23 CN CN2009101387862A patent/CN10158298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1-23 TW TW098102703A patent/TWI39343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1-29 US US12/361,701 patent/US8411997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1-30 KR KR1020090007234A patent/KR10104446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85750A1 (en) * | 2005-06-21 | 2006-12-21 | Sony Corporation | Imaging apparatus, processing method of the apparatus and program making computer execute the method |
US20070013791A1 (en) * | 2005-07-05 | 2007-01-18 | Koichi Kinoshita | Tracking apparatus |
US20070122010A1 (en) * | 2005-11-01 | 2007-05-31 | Fujifilm Corporation | Face det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518157B2 (ja) | 2010-08-04 |
US20090196461A1 (en) | 2009-08-06 |
CN101582987A (zh) | 2009-11-18 |
CN101582987B (zh) | 2011-06-08 |
KR101044462B1 (ko) | 2011-06-27 |
TW200943932A (en) | 2009-10-16 |
US8411997B2 (en) | 2013-04-02 |
KR20090084727A (ko) | 2009-08-05 |
JP2009182905A (ja) | 2009-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93434B (zh) | 攝像裝置及程式儲存記憶媒體 | |
JP4674471B2 (ja)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
KR100821801B1 (ko) | 촬상장치 및 오토포커스 제어방법 | |
JP5394296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
JP3867687B2 (ja) | 撮像装置 | |
JP4127491B2 (ja) |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機能付きカメラ | |
US20080181460A1 (en) |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 |
JP2009060379A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
KR101728042B1 (ko) |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 |
JP5030022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
KR20150078275A (ko) | 움직이는 피사체 촬영 장치 및 방법 | |
JP2003307669A (ja) | カメラ | |
JP4853707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
JP4614143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
JP4506779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182253B2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3244520A (ja) | 撮影装置 | |
JP4492273B2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5407373B2 (ja) | 撮影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KR101630304B1 (ko) |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 |
JP4998122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
JPWO2006121037A1 (ja) | カメラ | |
JP5126285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
JP5182308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
JP4871664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