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4426A - 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44426A CN109844426A CN201780063914.4A CN201780063914A CN109844426A CN 109844426 A CN109844426 A CN 109844426A CN 201780063914 A CN201780063914 A CN 201780063914A CN 109844426 A CN109844426 A CN 1098444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controller
- leakage
- refrigerating plant
- object sp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25B2500/221—Preventing leaks from develop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25B2500/222—Detecting refrigerant leak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5—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 F25B2600/0251—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with on-off oper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11—Fan speed contro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11—Fan speed control
- F25B2600/112—Fan speed control of evaporator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5—Flow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3/00—Stationary devices, e.g. cold-roo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抑制成本增加并且确保安全性的制冷装置。制冷装置(100)是在包括压缩机(11)、热源侧热交换器(12)以及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制冷剂回路(RC)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100),包括生成空气流的利用侧风扇(37)和控制器(50)。利用侧风扇(37)配置于要进行库内空气的冷却的对象空间(SP)。控制器(50)执行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根据制冷剂回路(RC)中的制冷剂的状态来判定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当通过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控制器(50)执行泄漏制冷剂搅拌控制,使利用侧风扇(37)运转以抑制在对象空间(SP)内局部产生泄漏制冷剂的浓度大的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制冷装置,在包括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中进行制冷循环。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274065号公报)所公开的设置于船舶运输用集装箱的制冷装置中,配置于库内的利用侧热交换器与配置于库外的热源侧热交换器和压缩机通过制冷剂连通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并且进行蒸汽压缩制冷循环,从而进行集装箱内部空间的冷却运转。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此处,在制冷装置中,存在采用具有燃烧性的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情况。特别地,最近,按照提高节能性和降低环境负荷的观点,采用例如R32这样的微燃性制冷剂(该制冷剂具有下述特性:虽然燃烧性不大,但浓度达到规定值以上时会燃烧)。关于上述这点,在制冷装置中,由于配管或设备的损伤或者设置不良等原因而导致制冷剂可能从制冷剂回路泄漏,因此,需要用于在上述情况下确保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的安全性的手段。
特别地,在制冷装置中,存在利用侧热交换器设置于不具有换气口等的气密性较高的空间(对象空间)的情况。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制冷装置中,设置有利用侧热交换器的集装箱的内部空间通常是不具有换气口的气密性较高的空间。可以认为,当在设置于上述气密性较高的对象空间的利用侧热交换器和制冷剂配管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在对象空间内会局部地产生泄漏的制冷剂的浓度较高而达到基准值以上的区域。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需要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立即进行检测,但在设置直接检测泄漏的制冷剂的制冷剂泄漏传感器的情况下,制造成本将增加。此外,考虑到制冷剂泄漏传感器由于动作不良以及历时劣化等而无法正常工作这一情况,因此,还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从而使得上述作业所需的成本也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成本增加并确保安全性的制冷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观点的制冷装置是在制冷剂回路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包括送风机和控制器。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以及利用侧热交换器。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利用侧热交换器配置于对象空间。对象空间是要进行冷却或加热的空间。送风机配置于对象空间。送风机生成空气流。控制器对各致动器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器执行制冷剂泄漏判定。在制冷剂泄漏判定中,控制器根据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状态来判定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当通过制冷剂泄漏判定而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控制器执行第一控制。在第一控制中,控制器使送风机运转以抑制在对象空间内局部产生泄漏制冷剂的浓度大的区域。
在本发明第一观点的制冷装置中,控制器执行制冷剂泄漏判定,在该制冷剂泄漏判定中,控制器根据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状态来判定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由此,不需要使用制冷剂泄漏传感器也能够对制冷剂泄漏进行检测。其结果是,能够削减使用制冷剂泄漏传感器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成本。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加。
此外,控制器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执行第一控制。由此,当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在对象空间内使送风机运转。其结果是,在对象空间内,通过由送风机生成的空气流对泄漏制冷剂进行搅拌,从而抑制局部产生泄漏制冷剂的浓度大的可燃区域。由此,确保安全性。
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加并且确保安全性。
另外,此处的“制冷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假定是R32这样具有微燃性的制冷剂。
此外,关于此处的“制冷剂的状态”,只要是能够确定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这一事实的变量,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假定是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等。
在本发明第一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第二观点的制冷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对制冷剂回路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检测。在制冷剂泄漏判定中,在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为规定的第一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器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
由此,在制冷剂泄漏判定中,基于制冷剂回路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的压力来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其结果是,能够高精度地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
另外,此处的“第一基准值”根据制冷剂回路的构成形态(例如,制冷剂回路的设备的设计规格和设置环境)进行设定。
在本发明第二观点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第三观点的制冷装置中,第一基准值是与大气压相当的值。此处的“与大气压相当的值”不仅包括大气压本身的值,还包括与大气压近似的值。也就是说,“与大气压相当的值”包括以规定的比例(例如,大气压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比例)近似于大气压的值。由此,当制冷剂回路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的压力为大气压以下或大气压的近似值的情况下,控制器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其结果是,能够高精度地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
在本发明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第四观点的制冷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对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在制冷剂泄漏判定中,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为规定的第二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由此,在制冷剂泄漏判定中,基于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来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其结果是,在制冷剂泄漏判定中,能够高精度地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
另外,此处的“第二基准值”根据制冷剂回路的构成形态(例如,制冷剂回路的设备的设计规格和设置环境)进行设定。
在本发明第一观点至第四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第五观点的制冷装置还包括断流阀。断流阀通过切换成关闭状态来阻断制冷剂的从对象空间的外侧流入内侧的流动。当在制冷剂泄漏判定中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控制器执行第二控制。在第二控制中,控制器将断流阀控制成关闭状态以进行将制冷剂回收至配置于对象空间外的设备的抽空。控制器在执行第二控制而完成抽空后使压缩机停止。
由此,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被回收至配置于对象空间外的设备,随后,停止循环。其结果是,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对象空间内进一步的制冷剂泄漏。此外,还能够根据抽空完成后的制冷剂回路内的状态(例如,压力或温度)来确定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部位是否是对象空间内。
另外,配置于对象空间外的设备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是热源侧热交换器或储罐等容器。
在本发明第五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第六观点的制冷装置中,在制冷剂泄漏判定中,控制器对在对象空间内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进行判定。当在制冷剂泄漏判定中判定为在对象空间内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控制器执行第一控制。
由此,当在对象空间内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执行第一控制。也就是说,由于在对象空间外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不太需要使送风机运转,因此,就安全性而言,仅在需要的情况下(即当在对象空间内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使送风机运转。因此,能够确保安全性并且提高节能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不使用制冷剂泄漏传感器也能对制冷剂泄漏进行检测。因此,能够削减使用制冷剂泄漏传感器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成本。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加。此外,当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在对象空间内使送风机运转。其结果是,在对象空间内,通过由送风机生成的空气流对泄漏制冷剂进行搅拌,从而抑制局部产生泄漏制冷剂的浓度大的可燃区域。由此,确保安全性。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加并且确保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第二观点至第四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能够高精度地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
根据本发明第五观点的制冷装置,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对象空间内进一步的制冷剂泄漏。此外,还能够确定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部位是否是对象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第六观点的制冷装置,能够确保安全性并且提高节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各部分的框图。
图3是表示控制器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00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具体示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适当地进行变更。
(1)制冷装置100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00的示意结构图。制冷装置100是通过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来进行低温仓库内、运输集装箱内或店铺的展示柜的库内等对象空间SP的冷却的装置。制冷装置100主要具有热源单元10、利用单元30、作为输入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多个遥控器40、控制制冷装置100的动作的控制器50。
在制冷装置100中,热源单元10与利用单元30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管L1和气体侧制冷剂连通管G1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RC。在制冷装置100中,进行下述制冷循环:在制冷剂回路RC内,制冷剂被压缩,冷却或冷凝,接着被减压,加热或蒸发,然后再次被压缩。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剂回路RC填充有作为用于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的、具有微燃性的R32。
(1-1)热源单元10
热源单元10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L1和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G1与利用单元30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RC的一部分。热源单元10作为构成制冷剂回路RC的回路元件具有压缩机11、热源侧热交换器12、储罐13、过冷却器14、热源侧膨胀阀15、注射阀16、液体侧截止阀17、气体侧截止阀18、止回阀19。
此外,热源单元10具有:第一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1,该第一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1连接压缩机11的排出侧与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气体侧出入口;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该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连接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液体侧出入口与液体侧截止阀17;第二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3,该第二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3连接压缩机11的吸入侧与气体侧截止阀18。
此外,热源单元10具有注射管P4,该注射管P4使在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岔并使上述制冷剂的一部分返回至压缩机11。注射管P4从液体侧液体制冷剂配管P2的过冷却器14的下游侧的部分分岔,并且经过过冷却器14后连接至压缩机11的压缩行程的中途。
压缩机11是将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制冷剂压缩成高压的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1具有旋转式或涡旋式等容积式的压缩元件(未图示)通过压缩机马达(省略图示)驱动而旋转的密闭式结构。此外,此处,压缩机马达能够通过逆变器控制运转频率,由此,能够对压缩机11的容量进行控制。
热源侧热交换器12是作为制冷循环中高压的制冷剂的冷凝器(或散热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12包括多个导热管和导热翅片(省略图示)。热源侧热交换器12构成为热交换在导热管内的制冷剂与流过导热管或导热翅片的周围的空气之间进行。
储罐13是暂时积存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冷凝的制冷剂的容器,并且配置于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
过冷却器14是对暂时积存于储罐13的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冷却的热交换器,并且该过冷却器14配置于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的储罐13的下游侧的部分。在过冷却器14构成有供在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中流动的制冷剂流过的第一流路141以及供在注射管P4中流动的制冷剂流过的第二流路142,并且该过冷却器14构成为在第一流路141以及第二流路142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热源侧膨胀阀15是能够进行开度控制的电动膨胀阀,该热源侧膨胀阀15配置于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的过冷却器14的下游侧的部分。
注射阀16配置于注射管P4中的、直到过冷却器14的入口的部分。注射阀16是能够进行开度控制的电动膨胀阀。注射阀16根据开度对流动于注射管P4中的、过冷却器14(第二流路142)的出入口上游侧的制冷剂进行减压。这样,过冷却器14构成为将经由注射管P4从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分岔的制冷剂作为冷却源对暂时积存于储罐13的制冷剂进行冷却。
液体侧截止阀17是配置于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管L1的连接部分的手动阀。液体侧截止阀17的一端与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连接,另一端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管L1连接。
气体侧截止阀18是配置于第二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3与气体侧制冷剂连通管G1的连接部分的手动阀。气体侧截止阀18的一端与第二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3连接,另一端与气体侧制冷剂连通管G1连接。
止回阀19配置于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更详细而言,止回阀19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出口侧配置于储罐13的入口侧。止回阀19允许来自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的流动,并且阻断来自储罐13的入口侧的制冷剂的流动。
此外,热源单元10具有热源侧风扇20,该热源侧风扇20用于吸入对象空间SP外的空气(库外空气),并在使上述空气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后,将其排出至外部。热源侧风扇20生成在对象空间SP外(库外)流过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空气流。也就是说,热源侧风扇20是用于将作为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冷却源的库外空气供给至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送风机。热源侧风扇20包括作为驱动源的热源侧风扇马达(省略图示)。
此外,在热源单元10配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例如,在热源单元10的压缩机11周边配置有:吸入压力传感器21,该吸入压力传感器21对作为压缩机1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吸入压力LP进行检测;以及排出压力传感器22,该排出压力传感器22对作为压缩机11的排出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排出压力HP进行检测。吸入压力传感器21连接于作为压缩机11的吸入配管起作用的第二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3。排出压力传感器22连接于作为压缩机11的排出配管起作用的第一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1。
此外,在热源单元10配置有热敏电阻和热电偶等多个温度传感器。例如,在压缩机11的排出配管(第一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1)配置有排出温度传感器23,该排出温度传感器23对作为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排出温度HT进行检测。此外,例如,在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中的、储罐13的出口与过冷却器14(第一流路141)的入口之间的部分配置有储罐出口温度传感器24,该储罐出口温度传感器24对作为储罐13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储罐出口温度LT进行检测。此外,例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或热源侧风扇20的周边配置有对吸入至热源单元10内的空气流的库外温度OT进行检测的库外温度传感器25。
此外,在热源单元10中,在储罐13处配置有液面检测传感器26。液面检测传感器26对作为收容于储罐13的液态制冷剂的液面的高度的液面高度HL进行检测。
此外,热源单元10具有热源单元控制部27,该热源单元控制部27对包含于热源单元10的各致动器以及各设备的动作、状态进行控制。热源单元控制部27具有包括CPU和存储器等的微型计算机。热源单元控制部27与包含于热源单元10的各致动器(11、15、16、20)和各种传感器(21-26)电连接,彼此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此外,热源单元控制部27经由通信线cb1与各利用单元30的利用单元控制部39(后述)连接,从而进行控制信号等的发送、接收。
(1-2)利用单元30
利用单元30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管L1和气体侧制冷剂连通管G1与热源单元10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RC的一部分。
利用单元30具有加热配管31、利用侧膨胀阀32、利用侧热交换器33、排水盘34、开闭阀35(断流阀)、止回阀36。此外,利用单元30具有:第一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5,该第一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5连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管L1与利用侧膨胀阀32;第二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6,该第二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6连接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液体侧出入口与利用侧膨胀阀32;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7,该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7连接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气体侧出入口与气体侧制冷剂连通管G1。
加热配管31是供从热源单元10送来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配管。加热配管31是用于使在排水盘34中由于排泄水冻结而产生的冰块融化的配管,并且与排水盘34热连接。加热配管31包含于第一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5。
利用侧膨胀阀32是作为从热源单元10送来的高压制冷剂的减压元件(膨胀元件)起作用的节流机构。利用侧膨胀阀32是能够通过供给规定的驱动电压而进行开度变化的开度调节的电动阀。利用侧膨胀阀32的一端与第一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6连接。利用侧膨胀阀32在被设定成最低开度(关闭状态)的情况下阻断第一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5与第二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6之间的制冷剂的流动。
利用侧热交换器33是作为制冷循环中低压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33是配置于对象空间SP内(库内)的、用于对对象空间SP内的库内空气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33包括多个导热管和导热翅片(省略图示)。利用侧热交换器33构成为热交换在导热管内的制冷剂与流过导热管或导热翅片的周围的空气之间进行。
排水盘34接收并回收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3中生成的排泄水。排水盘34配置于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下方。
开闭阀35(断流阀)切换使制冷剂流过的打开状态和阻断制冷剂的关闭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阀35是通过通电来切换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的电磁阀。开闭阀35配置于利用单元30的液体侧的制冷剂出口附近(即,比利用侧热交换器33和利用侧膨胀阀32靠液体侧制冷剂连通管L1侧的位置)。更详细而言,开闭阀35配置于包含于利用单元30的制冷剂流路中的、对象空间SP内的部分与对象空间SP外的部分的边界部分。开闭阀35通过控制成关闭状态来阻断制冷剂从对象空间SP的外侧流入内侧的流动。开闭阀35通常被控制成打开状态。
止回阀36是一端和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制冷剂配管、允许制冷剂从一端流向另一端且阻断制冷剂从另一端向一端的流动的阀。止回阀36配置于利用单元30的气体侧的制冷剂出入口(即,比利用侧热交换器33靠气体侧制冷剂连通管G1侧的位置)。止回阀36允许制冷剂从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7流向气体侧制冷剂连通管G1,并且阻断制冷剂从气体侧制冷剂连通管G1向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7的流动。
此外,利用单元30具有利用侧风扇37(送风机),该利用侧风扇37吸入对象空间SP内的空气(库内空气),并且在使上述空气经过利用侧热交换器33并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将上述空气再次送往对象空间SP。利用侧风扇37配置于对象空间SP内。利用侧风扇37包括作为驱动源的利用侧风扇马达(省略图示)。利用侧风扇37在驱动时生成作为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3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加热源的空气流。
此外,在利用单元30配置有热敏电阻和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例如,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3或利用侧风扇37的周边配置有库内温度传感器38,该库内温度传感器38对吸入至利用侧风扇37内的库内空气的温度(库内温度IT)进行检测。
此外,利用单元30具有利用单元控制部39,该利用单元控制部39对包含于利用单元30的各致动器以及各设备的动作、状态进行控制。利用单元控制部39具有包括CPU和存储器等的微型计算机。利用单元控制部39与包含于利用单元30的各致动器(32、35、37)和各种传感器(38)电连接,彼此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此外,利用单元控制部39通过通信线cb1与热源单元控制部27连接,从而进行控制信号等的发送、接收。
(1-3)遥控器40
遥控器40是用于用户输入用于切换制冷装置100的运转状态的各种指令的输入装置。例如,遥控器40通过用户输入对制冷装置100的启动、停止以及设定温度等进行切换的指令。
此外,遥控器40也作为用于向用户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装置起作用。例如,遥控器40显示制冷装置100的运转状态(设定温度等)。此外,例如,在制冷剂泄漏时,遥控器40显示制冷剂正在泄漏这一事实并且通知管理者采取必要的措施的信息(以下称为制冷剂泄漏通知信息)。
遥控器40经由通信线cb2与利用单元控制部39连接,并且相互发送、接收信号。遥控器40将由用户输入的指令经由通信线cb2向利用单元控制部39发送。此外,遥控器40根据经由通信线cb2接收到的指示显示信息。
(1-4)控制器50
控制器50是控制制冷装置100的动作的计算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0构成为热源单元控制部27与利用单元控制部39经由通信线cb1连接。关于控制器50的细节,将在后述的“(3)控制器50的细节”中进行说明。
(2)冷却运转时制冷剂回路RC中的制冷剂的流动
以下,对各运转模式下的制冷剂回路RC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制冷装置100中,在运转时,进行填充于制冷剂回路RC的制冷剂主要以压缩机11、热源侧热交换器12、储罐13、过冷却器14、热源侧膨胀阀15、利用侧膨胀阀32、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顺序循环的冷却运转(制冷循环运转)。在该冷却运转中,在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注射管P4分岔,并且在流过注射阀16和过冷却器14(第二流路142)后返回压缩机11。
若开始冷却运转,那么,在制冷剂回路RC内,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1并且被压缩后排出。此处,制冷循环中的低压是通过吸入压力传感器21检测到的吸入压力LP,制冷循环中的高压是通过排出压力传感器22检测到的排出压力HP。
在压缩机11中,进行与利用单元30所要求的冷却负载对应的容量控制。具体而言,吸入压力LP的目标值根据利用单元30所要求的冷却负载进行设定,并且控制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以使吸入压力LP成为目标值。从压缩机11排出的气态制冷剂经由第一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1流入至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气体侧出入口。
流入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气体侧出入口的气态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与通过热源侧风扇20送来的库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散热并冷凝,随后从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液体侧出入口流出。
从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液体侧出入口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的从热源侧热交换器12到储罐13之间的部分而流入储罐13的入口。流入储罐13的制冷剂作为饱和状态的液态制冷剂暂时地积存于储罐13后,从储罐13的出口流出。此处,储罐13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温度是通过储罐出口温度传感器24检测到的储罐出口温度LT。
从储罐13的出口流出的液态制冷剂经由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的从储罐13到过冷却器14之间的部分流入过冷却器14(第一流路141)的入口。
流入过冷却器14的第一流路141的液态制冷剂在过冷却器14中与在第二流路142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器而进一步冷却成为过冷却状态的液态制冷剂,随后从第一流路141的出口流出。
从过冷却器14的第一流路141的出口流出的液态制冷剂经由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的、过冷却器14与热源侧膨胀阀15之间的部分流入热源侧膨胀阀15。此时,从过冷却器14的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侧的出口流出的液态制冷剂的一部分从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的、过冷却器14与热源侧膨胀阀15之间的部分分岔至注射管P4。
在注射管P4中流动的制冷剂通过注射阀16减压至制冷循环中的中间压。通过注射阀16减压后的、在注射管P4中流动的制冷剂流入过冷却器14的第二流路142的入口。流入过冷却器14的第二流路142的入口的制冷剂在过冷却器14中与在第一流路141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加热成为气态制冷剂。此外,在过冷却器14中加热后的制冷剂从过冷却器14的第二流路142的出口流出并返回至压缩机11的压缩行程的中途。
从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流入热源侧膨胀阀15的液态制冷剂根据热源侧膨胀阀15的开度减压/调节流量后,经由液体侧截止阀17和液体侧制冷剂连通管L1到达利用单元30。
到达利用单元30的制冷剂流过开闭阀35而流入对象空间SP内,并且在第一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5(加热配管31)中流动而流入利用侧膨胀阀32。流入利用侧膨胀阀32的制冷剂根据利用侧膨胀阀32的开度减压至制冷循环中的低压,随后经由第二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6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液体侧出入口。
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液体侧出入口的制冷剂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3中与通过利用侧风扇37送来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气态制冷剂,随后从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气体侧出入口流出。从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气体侧出入口流出的气态制冷剂流过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7和止回阀36,并且从对象空间SP和利用单元30流出。
从利用单元30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气体侧制冷剂连通管G1和气体侧截止阀18流入热源单元10。流入热源单元10的制冷剂在第二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3中流动并再次被吸入压缩机11。
(3)控制器50的细节
在制冷装置100中,热源单元控制部27与利用单元控制部39通过通信线cb1连接,从而构成控制器50。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控制器50以及与控制器50连接的各部分的框图。
控制器50具有多个控制模式,并且根据所转变的控制模式来控制各致动器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控制模式,控制器50具有在运转时(没有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转变的通常运转模式以及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转变的制冷剂泄漏模式。
控制器50与包含于热源单元10的各致动器(具体而言是压缩机11、热源侧膨胀阀15、注射阀16以及热源侧风扇20)电连接。此外,控制器50与包含于利用单元30的各致动器(具体而言是利用侧膨胀阀32、开闭阀35以及利用侧风扇37)电连接。此外,控制器50与包含于制冷装置100的各种传感器(吸入压力传感器21、排出压力传感器22、排出温度传感器23、储罐出口温度传感器24、库外温度传感器25、液面检测传感器26以及库内温度传感器38等)电连接。此外,控制器50与遥控器40电连接。
控制器50主要具有存储部51、输入控制部52、模式控制部53、致动器控制部54、驱动信号输出部55、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以及显示控制部57。另外,控制器50内的上述各功能部通过包含于热源单元控制部27以及/或者利用单元控制部39的CPU、存储器以及各种电气、电子部件一体地作用来实现。
(3-1)存储部51
存储部51由例如ROM、RAM以及闪存等构成,并且包括易失性的存储区域和非易失性的存储区域。在存储部51保存有对控制器50的各部分的处理进行了定义的控制程序。
此外,存储部51包括存储各传感器的检测值的检测值存储区域510。在检测值存储区域510例如存储有吸入压力传感器21的检测值(吸入压力LP)、排出压力传感器22的检测值(排出压力HP)、排出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值(排出温度HT)、储罐出口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储罐出口温度LT)、库外温度传感器25的检测值(库外温度OT)、液面检测传感器26的检测值(液面高度HL)以及库内温度传感器38的检测值(库内温度IT)等。
此外,存储部51包括基准值存储区域511,该基准值存储区域511存储基准值表(省略图示),该基准值表对用于后述的制冷剂泄漏判定的第一基准值SV1、第二基准值SV2以及第三基准值SV3进行了定义。
此外,在存储部51设置有多个标志。
例如,在存储部51设置有控制模式辨别标志512,该控制模式辨别标志512能够对控制器50所转变的控制模式进行辨别。控制模式辨别标志512包括规定的字节数,并且根据所转变的控制模式确立规定的字节。
此外,在存储部51设置有制冷剂回收完成标志513,该制冷剂回收完成标志513对在制冷剂泄漏模式下执行的抽空运转(后述)是否完成进行辨别。在制冷剂泄漏模式下执行的抽空运转完成的情况下,制冷剂回收完成标志513被建立。
此外,在存储部51设置有制冷剂泄漏标志514,该制冷剂泄漏标志514用于对在制冷剂回路RC中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进行辨别。在填充于制冷剂回路RC的制冷剂量不足(即,将制冷剂填充至制冷剂回路RC时的填充制冷剂量不合适,或者在制冷剂回路RC中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制冷剂泄漏标志514被建立。
此外,在存储部51设置有库内制冷剂泄漏标志515,该库内制冷剂泄漏标志515对在对象空间SP内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进行辨别。库内制冷剂泄漏标志515包括规定的字节数,并且在判定为在对象空间SP内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确立规定的字节。
此外,在存储部51设置有指令辨别标志516,该指令辨别标志516用于对是否经由遥控器40输入了规定的指令(后述)进行辨别。指令辨别标志516包括规定的字节数,并且在根据情况输入有规定的指令的情况下,确立对应的字节。
(3-2)输入控制部52
输入控制部52是作为接口起作用的功能部,该接口用于接收从与控制器50连接的各设备输出的信号。例如,输入控制部52接收从各种传感器(21~26)和遥控器40输出的信号,并且将该信号保存至存储部51的对应的存储区域或者建立规定的标志。
(3-3)模式控制部53
模式控制部53是切换控制模式的功能部。模式控制部53在通常时将控制模式切换至通常运转模式。若制冷剂泄漏标志514被建立,则模式控制部53将控制模式切换至制冷剂泄漏模式。模式控制部53根据所转变的控制模式来建立控制模式辨别标志512。
(3-4)致动器控制部54
致动器控制部54按照控制程序并根据情况对包含于制冷装置100的各致动器(例如,压缩机11、热源侧膨胀阀15、注射阀16以及利用侧膨胀阀32等)的动作进行控制。致动器控制部54通过参照控制模式辨别标志512来辨别所转变的控制模式,从而基于辨别出的控制模式来控制各致动器的动作。
例如,在通常运转模式时,致动器控制部54对压缩机11的运转容量、热源风扇20以及利用侧风扇37的转速以及热源侧膨胀阀15、注射阀16、利用侧膨胀阀32的开度等进行实时控制以根据设定温度和各种传感器的检测值等进行冷却运转。
此外,致动器控制部54在制冷剂泄漏时(具体而言,当制冷剂泄漏标志514被建立时)执行制冷剂回收控制(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二控制”)。在制冷剂回收控制中,致动器控制部54控制各致动器的动作以进行将制冷剂回路RC内的制冷剂回收至热源单元10内的设备(例如,热源侧热交换器12和储罐13)的抽空运转。具体而言,在制冷剂回收控制中,致动器控制部54将注射阀16和开闭阀35控制成阻断制冷剂的流动的完全关闭状态,并且使压缩机11以抽空运转用的转速运转。由此,制冷剂回路RC内的制冷剂被回收至热源单元10内。另外,上述抽空运转用的转速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最大转速。
致动器控制部54以执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后(抽空运转开始)经过规定时间t1为契机完成制冷剂回收控制。此外,致动器控制部54在将开闭阀35控制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停止压缩机11,并且建立制冷剂回收完成标志513。另外,规定时间t1根据制冷剂回路RC的构成形态和设计规格(例如,封入制冷剂回路RC的制冷剂量以及压缩机11的转速)预先算出,并且定义在控制程序中。
此外,致动器控制部54在对象空间SP内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具体而言,当库内制冷剂泄漏标志515被建立时)执行泄漏制冷剂搅拌控制(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一控制”)。泄漏制冷剂搅拌控制是使利用侧风扇37以规定的转速运转以防止在对象空间SP内局部产生泄漏制冷剂的浓度大的可燃区域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泄漏制冷剂搅拌控制中,致动器控制部54使利用侧风扇37以泄漏制冷剂搅拌控制用的转速(风量)运转。另外,上述泄漏制冷剂搅拌控制用的转速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最大转速(即最大风量)。通过上述泄漏制冷剂搅拌控制,即使在对象空间SP内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通过由利用侧风扇37生成的空气流在对象空间SP内对泄漏制冷剂进行搅拌,也能够防止在对象空间SP内产生泄漏制冷剂的浓度大到相当于可燃区域的程度的区域。
(3-5)驱动信号输出部55
驱动信号输出部55根据致动器控制部54的控制内容向各致动器(11、15、16、20、32、35、37等)输出对应的驱动信号(驱动电压)。在驱动信号输出部55包括多个逆变器(省略图示),并且针对特定的设备(例如,压缩机11、热源侧风扇20或各利用侧风扇37),从对应的逆变器输出驱动信号。
(3-6)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
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执行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制冷剂泄漏判定”)。在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中包括第一判定处理和第二判定处理,其中,上述第一判定处理对在制冷剂回路RC中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制冷剂填充量是否不足)进行判定,上述第二判定处理对在对象空间SP内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进行判定。
无论在运转过程中还是运转停止过程中,当制冷剂泄漏标志514未建立时,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执行第一判定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每隔规定时间t2执行第一判定处理。规定时间t2根据制冷剂回路RC的构成形态和设计规格预先设定,并且定义在控制程序中。规定时间t2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设定成30秒。
在第一判定处理中,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监视各传感器的检测值并且根据检测值的状态来判定在制冷剂回路RC中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也就是说,在第一判定处理中,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根据制冷剂回路RC内的制冷剂的状态来判定在制冷剂回路RC内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
例如,在吸入压力LP为规定的第一基准值SV1以下的情况下,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此外,例如,在排出温度HT为规定的第二基准值SV2以上的情况下,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此外,例如,在液面高度HL为规定的第三基准值SV3以下的情况下,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
在第一判定处理中,在判定为在制冷剂回路RC内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建立制冷剂泄漏标志514。接着,当制冷剂回收完成标志513被建立时(即抽空运转完成时),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执行第二判定处理。在第二判定处理中,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参照各传感器的检测值并且根据检测值的状态来判定在对象空间SP内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也就是说,在第二判定处理中,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根据制冷剂回路RC内的制冷剂的状态来判定在对象空间SP内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例如,在完成抽空运转后吸入压力LP为规定的第一基准值SV1以下的情况下,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判定为在对象空间SP内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
在第二判定处理中,在判定为在对象空间SP内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建立库内制冷剂泄漏标志515。
另外,用于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的第一基准值SV1、第二基准值SV2以及第三基准值SV3预先根据设计规格和运转状况(例如,压缩机11的转速、热源侧风扇20的转速、利用侧风扇37的转速、热源侧膨胀阀15的开度、注射阀16的开度、利用侧膨胀阀32的开度、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容量、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容量、储罐13的容量以及各制冷剂配管的尺寸等中的任意一者/全部)算出,并且定义在存储于基准值存储区域511的基准值表内。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准值SV1是与大气压相当的值。此处的“与大气压相当的值”不仅包括大气压本身的值,还包括与大气压近似的值。也就是说,“与大气压相当的值”包括以规定的比例(例如,大气压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比例)近似于大气压的值。另外,上述规定的比例(例如90%以上且110%以下这样的数值范围)根据设计规格和设置环境适当选择即可。
(3-7)显示控制部57
显示控制部57是对作为显示装置的遥控器4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功能部。为了向用户显示运转状态和状况的信息,显示控制部57将规定的信息输出至遥控器40。例如,在通常运转模式下的冷却运转中,显示控制部57使设定温度等各种信息显示于遥控器40。此外,在制冷剂泄漏标志514被建立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57使制冷剂泄漏通知信息显示于遥控器40。
(4)控制器50的处理流程
以下,参照图3对控制器50的处理流程的一例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控制器50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若接通电源,则控制器50以从图3的步骤S101至S112所示的流程进行处理。图3中,在步骤S103至S105中示出了转变至通常运转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并且在步骤S106至S112中示出了制冷剂泄漏模式下的处理流程。另外,图3所示的处理流程是一个示例,能够适当改变。例如,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改变步骤的顺序,也可并行地执行一部分的步骤与其它的步骤。还可新追加其它的步骤。
在步骤S101中,控制器50每隔规定时间t2执行第一判定处理(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以辨别在制冷剂回路RC中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具体而言,在第一判定处理中,控制器50参照各传感器的检测值并且根据检测值的状态(即根据制冷剂回路RC内的制冷剂的状态)来判定在制冷剂回路RC内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随后,前进至步骤S102。
在步骤S102中,在控制器50判定为在制冷剂回路RC中没有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即,否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3。在控制器50判定为在制冷剂回路RC中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即,在是的情况下:例如,吸入压力LP为规定的第一基准值SV1以下的情况、排出温度HT为规定的第二基准值SV2以上的情况、或者液面高度HL为规定的第三基准值SV3以下的情况),进入步骤S106。
在步骤S103中,在控制器50未输入有运转开始指令的情况(即,否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1。另一方面,在输入有运转开始指令的情况(即,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控制器50转变至通常运转模式。随后,进入步骤S105。
在步骤S105中,控制器50根据所输入的指令、设定温度以及各种传感器(20~26)的检测值等而实时地控制各致动器的状态,从而使冷却运转进行。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控制器50使设定温度等各种信息显示于遥控器40。然后,返回步骤S101。
在步骤S106中,控制器50转变至制冷剂泄漏模式。随后,进入步骤S107。
在步骤S107中,控制器50使制冷剂泄漏通知信息显示于遥控器40以向管理者通知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这一事实而敦促管理者采取措施。之后,进入步骤S108。
在步骤S108中,控制器50执行制冷剂回收控制以进行抽空运转。在制冷剂回收控制中,控制器50控制各致动器的动作以进行将制冷剂回路RC内的制冷剂回收至热源单元10内的抽空运转。具体而言,在制冷剂回路控制中,控制器50将注射阀16和开闭阀35控制成完全关闭状态,并且使压缩机11以最大转速运转。由此,进行抽空运转。然后,控制器50进入步骤S109。
在步骤S109中,在抽空运转未完成的情况(即,否的情况)下,控制器50停留在步骤S109。另一方面,在抽空运转完成的情况(即,是的情况)下,控制器50进入步骤S110。
在步骤S110中,控制器50执行第二判定处理(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在第二判定处理中,控制器50例如参照吸入压力传感器21的检测值(吸入压力LP)并根据该检测值是否为第一基准值SV1以下(即根据制冷剂回路RC内的制冷剂的状态)来判定在对象空间SP内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随后,进入步骤S111。
在步骤S111中,在判定为在对象空间SP内没有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即,否的情况)下,控制器50以将制冷剂泄漏通知信息显示于遥控器40的状态待机直到管理者解除该状态。另外,此时,热源侧膨胀阀15、注射阀16、利用侧膨胀阀32以及开闭阀35处于被控制成完全关闭状态的状态,从而抑制进一步的制冷剂泄漏。另一方面,在控制器50判定为在对象空间SP内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即,是的情况:例如,吸入压力LP为第一基准值SV1以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2。
在步骤S112中,控制器50执行泄漏制冷剂搅拌控制。具体而言,在泄漏制冷剂搅拌控制中,控制器50使利用侧风扇37以规定的转速(此处为最大转速)运转以防止在对象空间SP内局部产生泄漏制冷剂的浓度大的可燃区域这一情况。然后,该控制器50待机(即,持续进行泄漏制冷剂搅拌控制)直到管理员解除该状态。另外,此时,热源侧膨胀阀15、注射阀16、利用侧膨胀阀32以及开闭阀35处于被控制成完全关闭状态的状态,从而抑制进一步的制冷剂泄漏。
(5)制冷装置100的特征
(5-1)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00,能够抑制成本增加并且确保安全性。
也就是说,在制冷装置中,存在采用具有燃烧性的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情况。特别地,最近,按照提高节能性和降低环境负荷的观点,采用例如R32这样的微燃性制冷剂(该制冷剂具有下述特性:虽然燃烧性不大,但浓度达到规定值以上时会燃烧)。关于上述这点,在制冷装置中,由于配管或设备的损伤或者设置不良等原因而导致制冷剂可能从制冷剂回路泄漏,因此,需要用于在上述情况下确保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的安全性的手段。
特别地,在制冷装置中,存在利用侧热交换器设置于不具有换气口等的气密性较高的对象空间的情况。例如,在设置于船舶运输用集装箱的制冷装置中,供利用侧热交换器设置的集装箱的内部空间通常是不具有换气口的气密性较高的空间。可以认为,当在设置于上述气密性较高的对象空间的利用侧热交换器和配管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在对象空间内会局部地产生泄漏的微燃性制冷剂的浓度较高而达到基准值以上的区域。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需要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立即进行检测,但在设置直接检测泄漏的制冷剂的制冷剂泄漏传感器的情况下,制造成本将增加。此外,考虑到制冷剂泄漏传感器由于动作不良以及历时劣化等而无法正常工作这一情况,因此,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从而使得上述作业所需的成本也增加。
关于上述这点,在制冷装置100中,控制器50执行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该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基于制冷剂回路RC内的制冷剂的状态(吸入压力LP、排出温度HT或者液面高度HL等)判定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由此,不需要使用制冷剂泄漏传感器也能够对制冷剂泄漏进行检测。其结果是,能够削减使用制冷剂泄漏传感器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成本。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加。
此外,控制器50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执行泄漏制冷剂搅拌控制。由此,当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利用侧风扇37在对象空间SP内运转。其结果是,在对象空间SP内,通过由利用侧风扇37生成的空气流对泄漏制冷剂进行搅拌,从而抑制局部产生泄漏制冷剂的浓度较大的可燃区域这一情况。由此,确保安全性。
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加并且确保安全性。
(5-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00中,在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中,在吸入压力传感器21的检测值(吸入压力LP)为规定的第一基准值SV1以下的情况下,控制器50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由此,在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中,基于制冷剂回路RC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吸入压力LP)来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其结果是,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在制冷剂回路RC中有无制冷剂泄漏。
(5-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00中,第一基准值SV1是与大气压相当的值。由此,当制冷剂回路RC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吸入压力LP)为大气压以下或大气压的近似值的情况下,控制器50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其结果是,能够高精度地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
(5-4)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00中,在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中,在排出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值为规定的第二基准值SV2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50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由此,在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中,基于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排出温度HT)来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其结果是,在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中,能够高精度地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
(5-5)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00中,当在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第二判定处理)中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控制器50执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并且将开闭阀35控制成关闭状态以进行将制冷剂回收至配置于对象空间SP外的设备的抽空。此外,控制器50在执行制冷剂回收控制后而完成抽空后使压缩机11停止。
由此,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制冷回路RC中的制冷剂被回收至配置于对象空间SP外的设备(热源侧热交换器12和储罐13),随后,停止循环。其结果是,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对象空间SP内进一步的制冷剂泄漏。此外,还能够基于抽空完成后的制冷剂回路RC内的状态(例如,吸入压力LP、排出温度HT或者液面高度HL)来确定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部位是否为对象空间SP内。
(5-6)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00中,在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中,控制器50对在对象空间SP内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进行判定。在制冷泄漏判定处理(第二判定处理)中,当判定为在对象空间SP内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控制器50执行泄漏制冷剂搅拌控制。
由此,当在对象空间SP内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执行泄漏制冷剂搅拌控制。也就是说,由于在对象空间SP外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不太需要使利用侧风扇37运转,因此,就安全性而言,仅在需要的情况(即当在对象空间SP内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下使利用侧风扇37运转。因此,能够确保安全性并且提高节能性。
(6)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下述变形例所述那样进行适当变形。另外,各变形例也可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与其它的变形例组合应用。
(6-1)变形例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的第二判定处理中,在判定为在对象空间SP内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使利用侧风扇37运转,从而在对象空间SP内生成空气流。不过,未必限定于此,也可在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的第一判定处理中判定为在制冷剂回路RC内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无论第二判定处理的结果如何均使利用侧风扇37运转。对于上述情况而言,在未必需要第二判定处理的情况下,在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中可以省略第二判定处理。此外,对于上述情况而言,在未必需要制冷剂回收控制(抽空运转)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制冷剂回收控制。
(6-2)变形例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的第一判定处理中,控制器50基于制冷剂回路RC中的制冷剂的状态来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具体而言,针对下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在吸入压力传感器21的检测值(吸入压力LP)为第一基准值SV1以下的情况下、在排出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值(排出温度HT)为第二基准值SV2以上的情况下、或者在液面检测传感器26的检测值(液面高度HL)为第三基准值SV3以下的情况下,控制器50判定为在制冷剂回路RC中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不过,只要基于制冷剂回路RC中的制冷剂的状态来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则控制器50也可基于其它的变量来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
例如,控制器50也可在排出压力传感器22的检测值(排出压力HP)为规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在制冷剂回路RC中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此外,例如,控制器50还可在储罐出口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储罐出口温度LT)为规定的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在制冷剂回路RC中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此外,还可新配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未说明的传感器,并且控制器50变更为基于该传感器的检测值来判定在制冷剂回路RC中有无制冷剂泄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在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的第二判定处理中,在抽空运转完成后的吸入压力传感器21的检测值(吸入压力LP)为第一基准值SV1以下的情况下,控制器50判定为在对象空间SP内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不过,只要基于制冷剂回路RC中的制冷剂的状态来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则控制器50也可基于其它的变量来判定在对象空间SP内有无制冷剂泄漏。
例如,控制器50也可在抽空运转完成后的排出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值(排出温度HT)为第二基准值SV2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在对象空间SP内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此外,例如,还可新配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未说明的传感器,并且控制器50变更为基于该传感器的检测值来判定在对象空间SP内有无制冷剂泄漏。
(6-3)变形例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的第一基准值SV1是与大气压相当的值。不过,第一基准值SV1未必需要是与大气压相当的值,只要是能够对在制冷剂回路RC内或在对象空间SP内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这一情况进行辨别的值,则也可设定成其它的值。
(6-4)变形例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0(制冷剂泄漏辨别部56)构成为每隔规定时间t2(30秒)执行制冷剂泄漏判定处理的第一判定处理。不过,控制器50执行第一判定处理的契机没有特别限定,能够进行适当改变。例如,上述规定时间t2未必限定于30秒,能够进行适当改变,可设定为小于30秒(例如10秒),也可设定为30秒以上(例如1分钟)。此外,在没有特别影响的情况下,控制器50也可仅在运转过程中执行第一判定处理。
(6-5)变形例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0以制冷剂回收控制(抽空运转)开始后经过规定时间t1为契机判断为抽空运转完成,从而执行各种处理(第二判定处理和压缩机11的停止)。不过,作为判断抽空运转完成的契机的事项未必限定于此,能够根据设计规格和设置环境进行适当改变。例如,控制器50也可基于检测制冷剂回路RC内的制冷剂的状态的传感器(例如,21、22、23、24、26等)的检测值的状态来辨别抽空运转完成。
(6-6)变形例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制冷装置100中,通过热源单元控制部27与各利用单元控制部39经由通信线cb1连接,从而构成控制制冷装置100的动作的控制器50。不过,控制器50的构成形态未必限定于此,能够根据设计规格和设置环境进行适当改变。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实现包含于控制器50的要素(51-57),则控制器50的构成形态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也可通过热源单元控制部27以及各利用单元控制部39的一方或两方与遥控器40和集中管理设备等其它的装置共同构成控制器50,或者代替热源单元控制部27以及各利用单元控制部39的一方或两方,通过遥控器40和集中管理设备等其它的装置构成控制器50。在上述情况下,上述其它的装置可以配置于与热源单元10或利用单元30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的远程地。
(6-7)变形例G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0使制冷剂泄漏通知信息输出至遥控器40。关于上述这点,也可使制冷剂泄漏通知信息输出至遥控器40以外的单元。例如,也可配置能够输出声音的扬声器并使该扬声器输出规定的警告音或声音消息。此外,还可配置LED灯等光源并且通过使该光源闪烁或亮灯来输出制冷剂泄漏通知信息。此外,还可将能够输出制冷剂泄漏通知信息的单元配置于集中管理设备等装置而输出制冷剂泄漏通知信息,其中,上述集中管理设备等装置设置于远离制冷装置100所应用的设施和现场的远程地。此外,在即使不输出制冷剂泄漏通知信息的情况下管理者也能够掌握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未必需要输出制冷剂泄漏通知信息,能够适当省略。
(6-8)变形例H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R32作为在制冷剂回路RC中循环的制冷剂。不过,用于制冷剂回路RC中的制冷剂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其它的制冷剂。例如,在制冷剂回路RC中也可采用HFO1234yf、HFO1234ze(E)以及上述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等以替代R32。此外,在制冷剂回路RC中还可采用R407或R410A等HFC类制冷剂。在上述情况下,当在制冷剂回路RC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通过在对象空间SP内使利用侧风扇37运转而对泄漏制冷剂进行搅拌,从而抑制泄漏制冷剂的浓度局部变大这一情况。
(6-9)变形例I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应用于对低温仓库内、运输集装箱内或店铺的展示柜的库内等对象空间SP进行冷却的制冷装置100。不过,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也适用于具有制冷剂回路的其它制冷装置。例如,本发明也适用于通过进行建筑物内的制冷等来实现空气调和的空调系统(空调)。此外,本发明还适用于以下述方式构成的制冷装置:例如,在图1的制冷回路RC中,通过对四通换向阀进行配置或者对制冷剂配管进行重新配置而使利用侧热交换器33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或散热器)起作用,从而对设置利用单元30的空间进行加热运转或制热运转。
(6-10)变形例J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制冷装置100中,热源单元10以及利用单元30的台数仅为一台。不过,关于热源单元10以及/或者利用单元30的台数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多台。例如,也可相对于利用单元30串联或并联地配置多台热源单元10,还可相对于热源单元10串联或并联地配置多台利用单元3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制冷剂回路RC中的压缩机11的台数仅为一台。不过,压缩机11的台数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多台。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回路RC的构成形态能够根据设置环境和设计规格进行适当改变。具体而言,制冷剂回路RC中的回路元件的一部分可置换成其它的设备,并且在未必需要的情况下可适当省略。
例如,对于利用侧膨胀阀32采用了电动阀,但也可采用根据感温筒的温度变化而动作的感温式膨胀阀,还可置换成毛细管。此外,例如,在热源单元10中的储罐13、过冷却器14、注射阀16、止回阀19或者注射管P4不是特别需要的情况下,也可适当省略。此外,例如,在利用单元30中的加热配管31和排水盘34不是特别需要的情况下,也可适当省略。
此外,例如,在气体侧制冷剂连通管G1或液体侧制冷剂连通管L1不是特别需要的情况下,也可适当省略。在上述情况下,只要将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2与第一液体侧制冷剂配管P5、或者第二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3与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7经由接头或阀等连接即可。此外,在上述情况下,在液体侧截止阀17或气体侧截止阀18不是特别需要的情况下,也可适当省略。
此外,也可添加新的构成元件而构成制冷剂回路RC。例如,可以将储液器和油分离器等新配置于热源单元10,其中,上述储液器对在第二气体侧制冷剂配管P3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进行暂时积存并且抑制液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1,上述油分离器用于使冷冻机油返回压缩机11。此外,在制冷剂回路RC中也可包括构成在图1中未图示的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配管。
(6-11)变形例K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遥控器40经由通信线cb2与利用单元控制部39连接。不过,遥控器40也可经由通信线cb1与热源单元控制部27连接。此外,在未必需要的情况下,也可适当省略遥控器40。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包括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
符号说明
10:热源单元;
11:压缩机(致动器);
12:热源侧热交换器;
13:储罐;
14:过冷却器;
15:热源侧膨胀阀(致动器);
16:注射阀(致动器);
17:液体侧截止阀;
18:气体侧截止阀;
19:止回阀;
20:热源侧风扇(致动器);
21:吸入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22:排出压力传感器;
23:排出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24:储罐出口温度传感器;
25:库外温度传感器;
26:液面检测传感器;
27:热源单元控制部;
30:利用单元;
31:加热配管;
32:利用侧膨胀阀(致动器);
33:利用侧热交换器;
34:排水盘;
35:开闭阀(断流阀、致动器);
36:止回阀;
37:利用侧风扇(送风机、致动器);
38:库内温度传感器;
39:利用单元控制部;
40:遥控器;
50:控制器;
100:制冷装置;
G1:气体侧制冷剂连通管;
HT:排出温度;
L1:液体侧制冷剂连通管;
LP:吸入压力;
P1:第一气体侧制冷剂配管;
P2:液体侧制冷剂配管;
P3:第二气体侧制冷剂配管;
P4:注射管;
P5:第一液体侧制冷剂配管;
P6:第二液体侧制冷剂配管;
P7:气体侧制冷剂配管;
RC:制冷剂回路;
SP:对象空间;
SV1:第一基准值;
SV2:第二基准值;
SV3:第三基准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274065号公报。
Claims (6)
1.一种制冷装置(100),所述制冷装置(100)在制冷剂回路(RC)中进行制冷循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11)、热源侧热交换器(12)以及利用侧热交换器(33),所述制冷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配置于要进行冷却或加热的对象空间(SP),
所述制冷装置包括:
送风机(37),所述送风机配置于所述对象空间并生成空气流;以及
控制器(50),所述控制器对各致动器(11、15、16、20、32、35、37)的动作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器执行制冷剂泄漏判定,在所述制冷剂泄漏判定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状态来判定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
当通过所述制冷剂泄漏判定而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所述控制器执行第一控制,在所述第一控制中,所述控制器使所述送风机运转以抑制在所述对象空间内局部产生泄漏制冷剂的浓度大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21),所述压力传感器对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低压侧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检测,
在所述制冷剂泄漏判定中,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为规定的第一基准值(SV1)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准值是与大气压相当的值。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3),所述温度传感器对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在所述制冷剂泄漏判定中,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为规定的第二基准值(SV2)以上时,所述控制器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断流阀(35),所述断流阀通过切换成关闭状态而阻断制冷剂的从所述对象空间的外侧流入内侧的流动,
当在所述制冷剂泄漏判定中判定为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所述控制器执行第二控制,在所述第二控制中,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断流阀控制成所述关闭状态以进行将制冷剂回收至配置于所述对象空间外的设备的抽空,并且,所述控制器在执行所述第二控制而完成所述抽空之后使所述压缩机停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泄漏判定中,所述控制器对在所述对象空间内是否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进行判定,当在所述制冷剂泄漏判定中判定为在所述对象空间内正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所述控制器执行所述第一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03937A JP6380500B2 (ja) | 2016-10-17 | 2016-10-17 | 冷凍装置 |
JP2016-203937 | 2016-10-17 | ||
PCT/JP2017/037478 WO2018074452A1 (ja) | 2016-10-17 | 2017-10-17 | 冷凍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44426A true CN109844426A (zh) | 2019-06-04 |
CN109844426B CN109844426B (zh) | 2021-04-06 |
Family
ID=62019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63914.4A Active CN109844426B (zh) | 2016-10-17 | 2017-10-17 | 制冷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41666B2 (zh) |
EP (1) | EP3527915A4 (zh) |
JP (1) | JP6380500B2 (zh) |
CN (1) | CN109844426B (zh) |
WO (1) | WO201807445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03911A (zh) * | 2020-04-29 | 2020-08-07 | 四川虹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中冷媒泄漏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19738B2 (en) | 2014-09-26 | 2018-11-06 |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vapor injection compressor |
CN110382966B (zh) * | 2017-03-10 | 2021-04-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剂检测装置 |
US10684052B2 (en) | 2017-12-01 | 2020-06-16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Diagnostic mode of operation to detect refrigerant leaks in a refrigeration circuit |
DE102018114450A1 (de) * | 2018-06-15 | 2019-12-19 | Eppendorf Ag | Temperierte Zentrifuge mit Crashschutz |
US11592215B2 (en) | 2018-08-29 | 2023-02-28 |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 Integrated demand water heating using a capacity modulated heat pump with desuperheater |
JP2020051738A (ja) * | 2018-09-28 | 2020-04-0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熱負荷処理システム |
US10731884B2 (en) * | 2018-10-29 | 2020-08-04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Refrigerant leak management systems |
JP7295386B2 (ja) * | 2019-02-27 | 2023-06-2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検査実行方法、管理サーバ |
US11231198B2 (en) | 2019-09-05 | 2022-01-25 |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nt leak detection in a climate control system |
US20210207831A1 (en) * | 2019-09-12 | 2021-07-08 | Carrier Corporation | Refrigerant leak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
US11131471B1 (en) | 2020-06-08 | 2021-09-28 |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 Refrigeration leak detection |
US11359846B2 (en) | 2020-07-06 | 2022-06-14 |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 Refrigeration system leak detection |
JP7522960B2 (ja) | 2020-07-15 | 2024-07-2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US11885516B2 (en) | 2020-08-07 | 2024-01-30 | Copeland Lp | Refrigeration leak detection |
US11754324B2 (en) | 2020-09-14 | 2023-09-12 | Copeland Lp | Refrigerant isolation using a reversing valve |
US11609032B2 (en) | 2020-10-22 | 2023-03-21 |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 Refrigerant leak sensor measurement adjust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
US11940188B2 (en) | 2021-03-23 | 2024-03-26 | Copeland Lp | Hybrid heat-pump system |
US11578887B2 (en) * | 2021-06-18 | 2023-02-14 | Lennox Industries Inc. | HVAC system leak detection |
WO2023105731A1 (ja) * | 2021-12-10 | 2023-06-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WO2023248923A1 (ja) * | 2022-06-23 | 2023-12-2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US12117191B2 (en) | 2022-06-24 | 2024-10-15 |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 Climate control system with improved leak detector |
JP2024067389A (ja) * | 2022-11-04 | 2024-05-17 |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制御システム、移動体、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20122A (ja) * | 1993-10-29 | 1995-05-12 |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漏れ防止装置 |
JPH07294073A (ja) * | 1994-04-19 | 1995-11-10 |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 冷凍装置 |
JPH08327195A (ja) * | 1995-05-29 | 1996-12-1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冷凍装置 |
CN102971596A (zh) * | 2010-07-02 | 2013-03-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WO2013038704A1 (ja) * | 2011-09-16 | 2013-03-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2013072579A (ja) * | 2011-09-27 | 2013-04-22 | Science Kk | ヒートポンプの運転方法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 |
JP2014115011A (ja) * | 2012-12-10 | 2014-06-26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4833053A (zh) * | 2015-04-30 | 2015-08-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 |
CN205090563U (zh) * | 2015-10-29 | 2016-03-16 | 深圳市美可达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制冷剂泄漏安全报警装置的空调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40574A (ja) * | 1988-11-18 | 1990-05-3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JPH02247442A (ja) * | 1989-03-20 | 1990-10-03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故障診断方法 |
JPH06265246A (ja) * | 1993-03-15 | 1994-09-20 | Toshiba Corp | 冷媒漏れ検出装置 |
JP2005009857A (ja) * | 1998-07-01 | 2005-01-13 | Daikin Ind Ltd | 冷凍装置および冷媒漏洩検出方法 |
DE10130986A1 (de) * | 2001-06-27 | 2003-01-16 | Behr Gmbh & Co | Verfahren zur Erkennung eines Kältemittelverlusts in einem Kältemittelkreislauf und Kälte- oder Klimaanlage |
KR100432224B1 (ko) * | 2002-05-01 | 2004-05-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의 냉매 누설 검출 방법 |
JP2005274065A (ja) | 2004-03-25 | 2005-10-06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冷蔵・冷凍装置 |
JP5360723B2 (ja) * | 2010-07-05 | 2013-12-04 |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
EP2618079B1 (en) | 2011-04-21 | 2016-05-18 | Hoshizak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operating ice-making machine |
JP5538329B2 (ja) | 2011-08-18 | 2014-07-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JP6521571B2 (ja) * | 2014-04-18 | 2019-05-29 |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 冷温熱機器 |
WO2016088167A1 (ja) * | 2014-12-01 | 2016-06-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WO2016157538A1 (ja) * | 2015-04-03 | 2017-04-2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2016
- 2016-10-17 JP JP2016203937A patent/JP6380500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0-17 CN CN201780063914.4A patent/CN109844426B/zh active Active
- 2017-10-17 EP EP17862923.4A patent/EP3527915A4/en active Pending
- 2017-10-17 US US16/342,351 patent/US1104166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0-17 WO PCT/JP2017/037478 patent/WO201807445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20122A (ja) * | 1993-10-29 | 1995-05-12 |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漏れ防止装置 |
JPH07294073A (ja) * | 1994-04-19 | 1995-11-10 |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 冷凍装置 |
JPH08327195A (ja) * | 1995-05-29 | 1996-12-1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冷凍装置 |
CN102971596A (zh) * | 2010-07-02 | 2013-03-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WO2013038704A1 (ja) * | 2011-09-16 | 2013-03-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2013072579A (ja) * | 2011-09-27 | 2013-04-22 | Science Kk | ヒートポンプの運転方法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 |
JP2014115011A (ja) * | 2012-12-10 | 2014-06-26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4833053A (zh) * | 2015-04-30 | 2015-08-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 |
CN205090563U (zh) * | 2015-10-29 | 2016-03-16 | 深圳市美可达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制冷剂泄漏安全报警装置的空调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03911A (zh) * | 2020-04-29 | 2020-08-07 | 四川虹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中冷媒泄漏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27915A4 (en) | 2020-06-24 |
JP2018066491A (ja) | 2018-04-26 |
WO2018074452A1 (ja) | 2018-04-26 |
CN109844426B (zh) | 2021-04-06 |
US11041666B2 (en) | 2021-06-22 |
EP3527915A1 (en) | 2019-08-21 |
JP6380500B2 (ja) | 2018-08-29 |
US20190242632A1 (en) | 2019-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44426A (zh) | 制冷装置 | |
CN110291349B (zh) | 冷冻装置 | |
US11015828B2 (en) |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utilization unit leak detection | |
JP6269756B1 (ja) | 冷凍装置 | |
JP6156528B1 (ja) | 冷凍装置 | |
JP6274277B2 (ja) | 冷凍装置 | |
JP5971371B1 (ja) | 冷凍装置 | |
CN109642761A (zh) | 制冷装置 | |
JP6191671B2 (ja) | 冷媒漏洩箇所特定方法 | |
EP2257749B1 (en) | Refrig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 |
CN104819600B (zh) | 制冷循环装置 | |
US20190360725A1 (en)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CN103221764B (zh) | 制冷循环装置的部件更换方法 | |
WO2009103469A2 (en) | Refrig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 |
US10082325B2 (en) |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 |
US10465935B2 (e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JP2017067397A (ja) | 冷凍装置 | |
JP6621275B2 (ja) | 冷凍装置 | |
WO2023120448A1 (ja) | 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 |
JP2023092357A (ja) | 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