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7254B - 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 - Google Patents
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77254B CN109477254B CN201780043524.0A CN201780043524A CN109477254B CN 109477254 B CN109477254 B CN 109477254B CN 201780043524 A CN201780043524 A CN 201780043524A CN 109477254 B CN109477254 B CN 1094772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ber
- false
- polyolefin
- yarn
- twisted ya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4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46—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olefi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06—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olefin as constituent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20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02G3/045—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all components being made from artificial or synthetic material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6—Cored or coated yarns or threads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44—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D02G3/448—Yarns or threads for use in medical appl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14—Dye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其特征在于,由3根以上聚合物合金纤维形成,所述聚合物合金纤维具有以聚烯烃(A)为海成分、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酯(B)为岛成分的海岛结构,且纤维横截面中的岛成分的分散直径为30~1000nm,上述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具有下述(1)、(2)的物性。(1)伸缩复原率(CR)为10~40%(2)热水尺寸变化率为0.0~7.0%。本发明提供虽然是轻量性优异的聚烯烃纤维但是具有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性的可染性聚烯烃假捻加工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更详细而言,涉及对轻量性优异的聚烯烃纤维赋予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性、和适于衣料原材料用途的膨松性,可适合采用作为纤维结构体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
背景技术
作为聚烯烃纤维的一种的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虽然轻量性、耐化学品性优异,但是不具有极性官能团,因此具有难以染色这样的缺陷。因此,不适于衣料用途,现状是在方块地毯、家庭用铺垫织物、汽车用垫等内饰用途、绳、防护网、滤布、窄幅带、编带、椅套等材料用途等有限的用途中被利用。
作为聚烯烃纤维的简便的染色方法,可举出颜料的添加。然而,颜料难以稳定地展现染料那样的鲜明的发色性、浅的色调,此外,在使用了颜料的情况下具有纤维变硬的倾向,具有柔软性受损这样的缺陷。
作为替代颜料的染色方法,提出了聚烯烃纤维的表面改性。例如,专利文献1中尝试通过臭氧处理、紫外线照射所致的乙烯基化合物的接枝共聚,来进行聚烯烃纤维的表面改性,改善染色性。
此外提出了对染色性低的聚烯烃,复合能够染色的聚合物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将作为能够染色的聚合物的聚酯或聚酰胺向聚烯烃掺混而得的可染性聚烯烃纤维。
进一步,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中尝试通过使向聚烯烃掺混的能够染色的聚合物为非晶性,来提高发色性。具体而言,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将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醇的聚酯作为能够染色的非晶性聚合物而向聚烯烃掺混而得的可染性聚烯烃纤维,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将共聚有间苯二甲酸和环己烷二甲醇的聚酯作为能够染色的非晶性聚合物而向聚烯烃掺混而得的可染性聚烯烃纤维。
此外,专利文献5中作为赋予了可染性和膨松性的聚烯烃纤维,提出了由饱和聚酯树脂、改性聚丙烯树脂、未改性聚丙烯树脂形成的可染性聚丙烯系卷曲纤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907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2098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8-53331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01-52294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636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由于臭氧处理、紫外线照射需要长时间,因此生产性低,对工业化的障碍高。
此外,专利文献2、5的方法虽然可以通过能够染色的聚合物对聚烯烃纤维赋予发色性,但是由于能够染色的聚合物为结晶性,因此发色性不充分,缺乏鲜艳、深度。专利文献3、4的方法虽然通过使能够染色的聚合物为非晶性从而发色性提高,但是鲜艳、深度仍然不充分。专利文献5的方法由于是假定为地毯的纤维,作为衣料用途而使用时缺乏柔软性,并且手感也不令人满意。
此外,如果将由聚烯烃、和与聚烯烃不相容的聚合物形成的聚合物合金纤维进行假捻加工,则两者的界面容易剥离,从而耐磨损性降低、泛白、发色性降低、强度降低、伸缩复原率降低,因此只能形成质量极差的丝。本发明的课题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对轻量性优异的聚烯烃纤维赋予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性和适于衣料用途的膨松性,可适合采用作为纤维结构体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上述的本发明的课题可以通过下述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和由其形成的纤维结构体来解决,上述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特征在于,由3根以上聚合物合金纤维形成,所述聚合物合金纤维具有以聚烯烃(A)为海成分、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酯(B)为岛成分的海岛结构,且纤维横截面中的岛成分的分散直径为30~1000nm,上述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具有下述(1)、(2)的物性。
(1)伸缩复原率(CR)为10~40%
(2)热水尺寸变化率为0.0~7.0%。
此外,优选聚酯(B)中,相对于全部二羧酸成分,共聚有10~50mol%的环己烷二甲酸。
优选进一步含有增容剂(C),并且相对于聚烯烃(A)、聚酯(B)、增容剂(C)的合计100重量份,含有3.0~20.0重量份的聚酯(B)。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由虽然是轻量性优异的聚烯烃纤维,但具有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性的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由3根以上聚合物合金纤维形成,所述聚合物合金纤维具有以聚烯烃(A)为海成分、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酯(B)为岛成分的海岛结构,且纤维横截面中的岛成分的分散直径为30~1000nm,上述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具有下述(1)、(2)的物性。
(1)伸缩复原率(CR)为10~40%
(2)热水尺寸变化率为0.0~7.0%。
通过在聚烯烃(A)中,将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酯(B)作为能够染色的聚合物而配置成岛成分,可以对由聚烯烃(A)形成的假捻加工丝赋予发色性。此外,与将能够染色的聚合物配置于芯鞘复合纤维的芯的情况、配置于海岛复合纤维的岛的情况不同,聚合物合金纤维中,由于岛成分的能够染色的聚合物露出到纤维表面,因此可以获得发色性更高的纤维。进一步由透过岛成分的光引起的发色效率提高,可以实现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
本发明中的所谓聚合物合金纤维,是岛成分不连续地分散存在的纤维。这里,所谓岛成分不连续,是指岛成分具有适度的长度,在同一单丝内的任意间隔中,相对于纤维轴垂直的截面即纤维横截面中的海岛结构的形状不同的状态。本发明中的岛成分的不连续性可以通过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来确认。在岛成分不连续地分散存在的情况下,岛成分为纺锤形,因此由透过岛成分的光引起的发色效率提高,鲜明性提高,可获得有深度的发色。根据以上记载,本发明中的聚合物合金纤维与1个岛沿纤维轴方向连续并且形成同一形状的芯鞘复合纤维、多个岛沿纤维轴方向连续并且形成同一形状的海岛复合纤维在本质上不同。这样的聚合物合金纤维例如可以通过在熔融纺丝结束以前的任意阶段,由将聚烯烃(A)、与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酯(B)混炼而形成的聚合物合金组合物成型来获得。
构成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聚合物合金纤维的纤维横截面中的岛成分的分散直径为30~1000nm。在本发明中,所谓纤维横截面中的岛成分的分散直径,是指通过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值。如果纤维横截面中的岛成分的分散直径为30nm以上,则染料被岛成分的聚酯(B)吸尽、固着,由透过岛成分的光引起的发色效率提高,可以实现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另一方面,如果纤维横截面中的岛成分的分散直径为1000nm以下,则可以使海岛界面的面积充分大,因此可以抑制界面剥离、起因于界面剥离的磨损,在染色的情况下摩擦牢度变得良好。此外,岛成分的分散直径越小,越可以抑制染料化合物的凝集而接近于单分散,发色效率提高,并且在染色的情况下耐光牢度、洗涤牢度变得良好。此外,将聚烯烃纤维熔融纺丝时的纺丝性变得良好。因此,纤维横截面中的岛成分的分散直径优选为700nm以下,更优选为500nm以下,特别优选为300nm以下。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以伸缩复原率(CR)为10~40%作为特征。本发明中的所谓伸缩复原率(CR),是通过JIS L1013(2010)8.12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值。
通过提高伸缩复原率(CR),在将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制成衣料用的针织物等而使用时,膨松性变得良好,因此优选。因此,伸缩复原率(CR)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一方面,有时工业上稳定地制造伸缩复原率(CR)超过40%的假捻加工丝变得困难。此外,伸缩复原率(CR)的实质上的下限为0%。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以热水尺寸变化率为0.0~7.0%作为特征。本发明中的所谓热水尺寸变化率,是通过JIS L1013(2010)8.18.1(热水尺寸变化率:绞丝尺寸变化率(A法))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值。
通过使热水尺寸变化率为上述范围,在将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制成织物时,染色时的热收缩被抑制,尺寸稳定性变得良好,此外柔软性不会受损。因此,热水尺寸变化率更优选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虽然热水尺寸变化率越小越好,但在小于0.0的情况下(值变为负的情况下),在将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制成织物时,在染色时发生加热伸长,因此从尺寸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不优选。
构成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海岛结构的海成分为聚烯烃(A)。由于聚烯烃为低比重,因此可以获得轻量性优异的纤维。作为聚烯烃(A),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1、聚甲基戊烯等,但不限定于此。其中,聚丙烯的成型加工性良好,机械特性优异,因此优选,聚甲基戊烯的熔点高,耐热性优异,并且在聚烯烃中比重最低,轻量性优异,因此优选。从强度、膨松性的观点考虑,可以特别适合采用聚丙烯。
在本发明中聚烯烃(A)可以为均聚物,也可以为与其它α-烯烃的共聚物。其它α-烯烃(以下,也有时简称为α-烯烃)可以共聚1种或2种以上。
α-烯烃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20,α-烯烃的分子链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作为α-烯烃的具体例,可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1-二十碳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3-乙基-1-己烯等,但不限定于此。
α-烯烃的共聚率优选为20mol%以下。如果α-烯烃的共聚率为20mol%以下,则可获得机械特性、耐热性良好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因此优选。α-烯烃的共聚率更优选为15mo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ol%以下。
构成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海岛结构的岛成分为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酯(B)。
作为使纤维的发色性提高的方法,可举出使构成纤维的聚合物的结晶性低、使聚合物的折射率低这2点,但使聚合物的折射率低可以获得更高的效果。
染料不易被结晶部分吸尽,易于被非晶部分吸尽,因此为了提高发色性,聚合物的结晶性越低越优选,更优选为非晶性。例如,专利文献3、4记载的方法中,尝试通过将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醇的非晶性的共聚聚酯与聚烯烃复合,而对聚烯烃纤维赋予发色性。
此外,在使构成纤维的聚合物的折射率低的情况下,从纤维表面反射的反射光变少,光充分渗透直到纤维内部,可以赋予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性。为了使聚合物的折射率低,使聚合物的芳香环浓度低是有效的。所谓聚合物的芳香环浓度,是使用具有芳香环的共聚成分的共聚率(mol%)和重复单元的分子量(g/mol),通过下述式算出的值。
芳香环浓度(mol/kg)=具有芳香环的共聚成分的共聚率(mol%)×10÷重复单元的分子量(g/mol)。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情况下,是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共聚物,对苯二甲酸为具有芳香环的共聚成分。专利文献3、4中提出了将环己烷二甲醇共聚到PET的聚酯,具有芳香环的共聚成分的共聚率与PET相同,重复单元的分子量高于PET。其结果,通过上述式算出的芳香环浓度变为比PET略微低的值,折射率变得比PET略微低。专利文献3、4记载的方法具有缺乏鲜艳、深度,发色性不充分这样的课题,因此本发明人等对该课题的克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想到,通过将环己烷二甲酸共聚到PET,而获得折射率更低的共聚聚酯。即,通过将环己烷二甲酸共聚到PET,具有芳香环的共聚成分的共聚率变得比PET低,并且,重复单元的分子量变得比PET高。其结果,通过上述式算出的芳香环浓度变为比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醇的情况低的值,折射率也变得更低,发色性更高,可以实现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以长丝数(该聚合物合金纤维)为3(根)以上作为特征。通过使长丝数为3以上,在假捻加工时充分加捻,可以使伸缩复原率为本发明的范围。长丝数可以根据作为目的的用途、要求特性来适当选择,但从假捻加工性、柔软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以上。关于长丝数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长丝数越多则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匀染性越降低,因此优选为250以下,更优选为2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以下。
在本发明中,优选聚酯(B)中,相对于全部二羧酸成分,共聚有10~50mol%的环己烷二甲酸。本发明中的所谓聚酯(B),定义为由选自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中的至少3种以上成分形成的缩聚物。然而,在本发明中,在全部二羧酸成分仅由环己烷二甲酸构成的情况下,即,环己烷二甲酸为100mol%的情况下,即使二醇成分为1种或2种以上,也定义为共聚聚酯(B)。环己烷二甲酸的共聚率越高,则聚酯(B)的折射率越低,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发色性越提高,因此优选。如果环己烷二甲酸的共聚率为10mol%以上,则聚合物的折射率低,可以实现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因此优选。环己烷二甲酸的共聚率更优选为15mol%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mol%以上。此外,如果环己烷二甲酸的共聚率为30mol%以上,则聚合物变为非晶性,更多的染料被聚合物吸尽,从而可以获得更高的发色性,因此可以特别适合采用。
另一方面,如果环己烷二甲酸的共聚率为50mol%以下,则在高次加工工序中,工序通过性变得良好,此外所得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纤度变动值U%(hi)也变低。进一步,染色时的匀染性、耐光牢度、洗涤牢度良好。因此,环己烷二甲酸的共聚率优选为50mol%以下,更优选为45mo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mol%以下。本发明中的环己烷二甲酸可以为1,2-环己烷二甲酸、1,3-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酸中的任一种,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其中,从耐热性和机械特性的观点考虑,可以适合采用1,4-环己烷二甲酸。
在本发明中,聚酯(B)中可以共聚其它共聚成分,作为具体例,可举出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2,2’-联苯二甲酸、3,3’-联苯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蒽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丙二酸、富马酸、马来酸、琥珀酸、衣康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11-十一烷二甲酸、1,12-十二烷二甲酸、1,14-十四烷二甲酸、1,18-十八烷二甲酸、1,2-环己烷二甲酸、1,3-环己烷二甲酸、二聚酸等脂肪族二羧酸、儿茶酚、萘二酚、双酚等芳香族二醇、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二甘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脂肪族二醇等,但不限定于此。这些共聚成分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本发明中,可以以假捻加工丝的发色性提高作为目的而含有增容剂(C)。通过添加增容剂(C),不仅作为岛成分的聚酯(B)的分散性提高,而且海成分与岛成分的界面接着性提高,因此假捻加工丝的发色性变得良好。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优选含有增容剂(C),并且相对于聚烯烃(A)、聚酯(B)、增容剂(C)的合计100重量份,含有3.0~20.0重量份的聚酯(B)。
如果聚酯(B)的含量为3.0重量份以上,则折射率低,发色性高的聚酯(B)散布于折射率低的聚烯烃(A),因而可以实现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因此优选。聚酯(B)的含量更优选为4.0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上。另一方面,如果聚酯(B)的含量为20.0重量份以下,则通过将相对于海成分多数存在的岛成分染色,从而由透过岛成分的光引起的发色效率提高,可获得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因此优选。此外,耐光牢度、洗涤牢度、摩擦牢度变得良好。进一步,不会损害聚烯烃(A)的轻量性、伸缩复原率、热水尺寸变化率,因此优选。聚酯(B)的含量更优选为17.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重量份以下。
在本发明中,增容剂(C)可以根据聚酯(B)的环己烷二甲酸的共聚率、海成分的聚烯烃(A)与岛成分的聚酯(B)的复合比率等来适当选择。需要说明的是,增容剂(C)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在本发明中,增容剂(C)优选为与疏水性高的海成分的聚烯烃(A)亲和性高的疏水性成分、和与岛成分的聚酯(B)亲和性高的官能团这两者都包含在单一分子内的化合物。或者,可以适合采用与疏水性高的海成分的聚烯烃(A)亲和性高的疏水性成分、和能够与岛成分的聚酯(B)反应的官能团这两者都包含在单一分子内的化合物作为增容剂(C)。
作为构成增容剂(C)的疏水性成分的具体例,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等苯乙烯系树脂、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等共轭二烯系树脂等,但不限定于此。
作为构成增容剂(C)的、与聚酯(B)亲和性高的官能团或能够与聚酯(B)反应的官能团的具体例,可举出酸酐基、羧基、羟基、环氧基、氨基和亚氨基等,但不限定于此。其中,氨基、亚氨基与聚酯(B)的反应性高,因此优选。
作为增容剂(C)的具体例,可举出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马来酸酐改性聚甲基戊烯、环氧改性聚丙烯、环氧改性聚苯乙烯、马来酸酐改性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胺改性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亚胺改性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等,但不限定于此。
优选为选自含有选自酸酐基、羧基、羟基、环氧基、氨基和亚氨基中的至少1种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和共轭二烯系树脂中的1种以上化合物。其中,含有选自氨基和亚氨基中的至少1种官能团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与聚酯(B)的反应性高,此外,使聚酯(B)在聚烯烃(A)中的分散性提高的效果高,因此通过将岛成分的聚酯(B)进行染色,从而透过岛成分的光引起的发色效率提高,可以获得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因此优选。
在添加增容剂(C)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优选相对于聚烯烃(A)、聚酯(B)、增容剂(C)的合计100重量份,含有0.1~10.0重量份的增容剂(C)。如果增容剂(C)的含量为0.1重量份以上,则可获得聚烯烃(A)与聚酯(B)的相容化效果,因此岛成分的分散直径变小,可以抑制染料化合物的凝集而接近于单分散,发色效率提高,可获得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因此优选。此外,断丝的抑制等制丝操作性被改善,并且可以获得纤度不匀小,纤维长度方向的均匀性优异,匀染性优异的假捻加工丝,因此优选。增容剂(C)的含量更优选为0.3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重量份以上。另一方面,如果增容剂(C)的含量为10.0重量份以下,则可以维持来源于构成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聚烯烃(A)、聚酯(B)的纤维特性、外观、手感,因此优选。此外,可以抑制由过度的增容剂引起的制丝操作性的不稳定化,因此优选。增容剂(C)的含量更优选为7.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优选含有抗氧化剂。通过含有抗氧化剂,不仅抑制由长期保存、转筒干燥引起的聚烯烃的氧化分解,而且机械特性等纤维特性的耐久性提高,因此优选。
在本发明中,抗氧化剂优选为酚系化合物、磷系化合物、受阻胺系化合物中的任一种。这些抗氧化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在本发明中,酚系化合物为具有酚结构的自由基链反应抑制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其中,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酚)丙酸酯)(例如,BASF制Irganox1010)、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均三甲苯(例如,ADEKA制アデカスタブAO-330)、3,9-双[1,1-二甲基-2-[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例如,住友化学制スミライザーGA-80)、1,3,5-三[[4-(1,1-二甲基乙基)-3-羟基-2,6-二甲基苯基]甲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例如,东京化成工业制THANOX1790、CYTEC制CYANOX1790)由于氧化分解抑制效果高,因此可以适合采用。
在本发明中,磷系化合物为不产生自由基而将过氧化物还原,本身被氧化的磷系抗氧化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其中,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例如,BASF制Irgafos168),3,9-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5,5]十一烷(例如,ADEKA制アデカスタブPEP-36)由于氧化分解抑制效果高,因此可以适合采用。
在本发明中,受阻胺系化合物为具有捕捉由紫外线、热而生成的自由基、将作为抗氧化剂起作用而失活的酚系抗氧化剂进行再生的效果的受阻胺系抗氧化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其中,可以适合采用氨基醚型受阻胺系化合物、或分子量1000以上的高分子量型受阻胺系化合物。作为氨基醚型受阻胺系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双(1-十一烷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碳酸酯(例如,ADEKA制アデカスタブLA-81)、癸二酸双[2,2,6,6-四甲基-1-(辛基氧基)哌啶-4-基]酯(例如,BASF制TinuvinPA123)等,但不限定于此。此外,分子量1000以上的高分子量型受阻胺系化合物可以抑制由洗涤、使用了有机溶剂的清洗引起的从纤维内部的溶出,因此优选。作为分子量1000以上的高分子量型受阻胺系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N-N’-N”-N”’-四(4,6-双(丁基-(N-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氨基)三嗪-2-基)-4,7-二氮杂癸烷-1,10-二胺)(SABO制SABOSTAB UV119)、聚((6-((1,1,3,3-四甲基丁基)氨基)-1,3,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1,6-己烷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例如,BASF制CHIMASSORB944)、二丁基胺-1,3,5-三嗪-N,N’-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1,6-己二胺与N-(2,2,6,6-四甲基-4-哌啶基)丁基胺的缩聚物(例如,BASF制CHIMASSORB2020)等,但不限定于此。
在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中,抗氧化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烯烃(A)、聚酯(B)、增容剂(C)的合计100重量份为0.1~5.0重量份。如果抗氧化剂的含量为0.1重量份以上,则可以对纤维赋予氧化分解抑制效果,因此优选。抗氧化剂的含量更优选为0.3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重量份以上。另一方面,如果抗氧化剂的含量为5.0重量份以下,则纤维的色调不恶化,也不会损害机械特性,因此优选。抗氧化剂的含量更优选为4.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下。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根据目的、用途而赋予纺丝用油剂、假捻加工用油剂。作为构成油剂的成分,作为提高工序通过性的平滑剂,优选为脂肪族酯系化合物、聚醚系化合物。作为水和各种油剂构成成分的乳化剂,优选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此外,聚烯烃纤维与聚酯纤维等相比几乎不吸湿,因此易于发生摩擦带电。因此,从提高工序通过性的观点考虑,作为抗静电剂,可以适合采用脂肪酸盐(皂)、磷酸酯系化合物、磺酸盐系化合物等。在由假捻加工丝本身对附着于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油剂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的情况下,只要将假捻加工丝用甲醇进行洗涤后,使甲醇从洗涤后的甲醇中挥发而获得浓缩物后,通过红外分光法(IR)进行分析,与成为标准品的油剂、或油剂构成成分进行红外吸收光谱比较即可。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可以加入次要的添加物进行各种改性。作为次要的添加剂的具体例,可举出酚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受阻胺系抗氧化剂、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荧光增白剂、脱模剂、抗菌剂、成核剂、热稳定剂、抗静电剂、着色防止剂、调节剂、消光剂、消泡剂、防腐剂、凝胶化剂、胶乳、填料、油墨、着色剂、染料、颜料、香料等,但不限定于此。这些次要的添加物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纤度可以根据用途、要求特性来适当选择,但优选为10~500dtex。本发明中的所谓纤度,是指通过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值。如果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纤度为10dtex以上,则断丝少,工序通过性良好,且使用时绒毛的产生少,耐久性优异,因此优选。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纤度更优选为30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dtex以上。另一方面,如果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纤度为500dtex以下,则不会损害纤维以及纤维结构体的柔软性,因此优选。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纤度更优选为300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dtex以下。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单丝纤度可以根据用途、要求特性来适当选择,但优选为0.5~20dtex。本发明中的所谓单丝纤度,是指将通过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的纤度除以单丝数而得的值。如果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单丝纤度为0.5dtex以上,则断丝少,工序通过性良好,而且在使用时绒毛的产生少,耐久性优异,因此优选。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单丝纤度更优选为0.6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dtex以上。另一方面,如果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单丝纤度为20dtex以下,则不会损害纤维以及纤维结构体的柔软性,因此优选。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单丝纤度更优选为10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dtex以下。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强度可以根据用途、要求特性来适当选择,但从机械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6.0cN/dtex。本发明中的所谓强度,是指通过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值。如果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强度为1.0cN/dtex以上,则在使用时绒毛的产生少,耐久性优异,因此优选。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强度更优选为1.5cN/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cN/dtex以上。另一方面,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强度越高越好,但工业上稳定获得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强度为6.0cN/dtex。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伸长率可以根据用途、要求特性来适当选择,但从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60%。本发明中的所谓伸长率,是指通过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值。如果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伸长率为10%以上,则纤维以及纤维结构体的耐磨损性变得良好,在使用时绒毛的产生少,耐久性变得良好,因此优选。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伸长率更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另一方面,如果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伸长率为60%以下,则纤维以及纤维结构体的尺寸稳定性变得良好,因此优选。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伸长率更优选为5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纤度变动值U%(hi)优选为0.1~1.5%。本发明中的所谓纤度变动值U%(hi),是指通过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值。纤度变动值U%(hi)为纤维长度方向上的粗细不均的指标,纤度变动值U%(hi)越小,则表示纤维的长度方向上的粗细不均越小。从工序通过性、匀染性的观点考虑,纤度变动值U%(hi)越小越优选,但作为能够制造的范围,0.1%为下限。另一方面,如果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纤度变动值U%(hi)为1.5%以下,则纤维长度方向的均匀性优异,绒毛、断丝不易发生,此外,在染色时染色不匀、染色条痕等缺陷不易发生,可以获得匀染性优异的纤维结构体,因此优选。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纤度变动值U%(hi)更优选为1.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特别优选为0.9%以下。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比重优选为0.83~1.0。本发明中的所谓比重,是指通过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值,是真比重。需要说明的是,在纤维具有中空部的情况下,即使真比重同等,表观比重也变小,表观比重的值根据中空率而变化。聚烯烃为低比重,作为一例,聚甲基戊烯的比重为0.83,聚丙烯的比重为0.91。在将聚烯烃单独纤维化的情况下,虽然可以获得轻量性优异的纤维,但是具有不能染色这样的缺陷。本发明中,通过制成由低比重的聚烯烃、与能够染色的共聚聚酯形成的聚合物合金纤维,可以对轻量性优异的聚烯烃纤维赋予发色性。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比重根据向聚烯烃(A)复合的聚酯(B)的比重、聚烯烃(A)与聚酯(B)的复合比率等而变化。从轻量性的观点考虑,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比重越小越优选,优选为1.0以下。如果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比重为1.0以下,则可以兼有由聚烯烃(A)带来的轻量性、和由聚酯(B)带来的发色性,因此优选。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比重更优选为0.9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5以下。
关于构成本发明的可染性假捻加工丝的聚烯烃纤维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用途、要求特性来适当选择,可以为正圆状的圆形截面,也可以为非圆形截面。作为非圆形截面的具体例,可举出多叶形、多边形、扁平形、椭圆形、C字形、H字形、S字形、T字形、W字形、X字形、Y字形、田字形、井字形、中空形等,但不限定于此。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与一般的纤维同样地能够进行捻线等加工,关于织制、编制,也可以与一般的纤维同样地操作。
接下来,以下显示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制造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熔融纺丝方法、拉伸方法、假捻加工方法。
本发明中,首先利用熔融纺丝获得由聚合物合金纤维形成的未拉伸丝或拉伸丝后,进行假捻加工,从而获得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
为了获得聚合物合金纤维,作为从喷丝头排出而制成纤维丝条的方法,可举出以下所示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作为第一例,可举出将用挤出机等将海成分和岛成分预先进行熔融混炼而复合化了的片料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后,向熔融纺丝机供给片料进行熔融,用计量泵计量。然后,在纺丝块中向加温了的纺丝组件导入,在纺丝组件内将熔融聚合物过滤后,从喷丝头排出而制成纤维丝条的方法。作为第二例,可举出根据需要将片料干燥,以片料的状态将海成分与岛成分混合后,向熔融纺丝机供给混合了的片料进行熔融,用计量泵进行计量。然后,在纺丝块中向加温了的纺丝组件导入,在纺丝组件内将熔融聚合物过滤后,从喷丝头排出而制成纤维丝条的方法。
本发明中,优选在进行熔融纺丝前预先使聚烯烃(A)、聚酯(B)、增容剂(C)干燥,使含水率为0.3重量%以下。如果含水率为0.3重量%以下,则在熔融纺丝时不会因为水分而发泡,能够稳定地进行纺丝,因此优选。此外,抑制由水解引起的机械特性的降低、色调的恶化,因此优选。含水率更优选为0.2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重量%以下。
为了使岛成分的分散直径为本发明的范围内,如果使海成分聚合物与岛成分聚合物在纺丝温度下的熔融粘度比为0.1~10的范围则好。本发明中的所谓熔融粘度比,是利用通过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海成分的熔融粘度A和岛成分的熔融粘度B,由下式算出的值。
熔融粘度比=海成分的熔融粘度A/岛成分的熔融粘度B。
在熔融粘度比低的情况下不仅岛成分的分散直径变大,而且在假捻加工时岛成分阻碍由聚烯烃形成的纤维的纤维结构形成,并且易于在界面产生应变,易于界面剥离,因此假捻加工丝的强度降低,伸缩复原率也降低,因此不优选。在熔融粘度比过高的情况下岛成分的分散直径也变大,因此制丝性恶化。因此,熔融粘度比优选为0.3~9的范围,更优选为0.5~8的范围。
为了提高伸缩复原率(CR),如已经描述的那样,如果使熔融粘度比高则好。由此可以抑制由岛成分聚合物引起的由聚烯烃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热定形性的降低。为了使热水尺寸变化率降低,如果使熔融粘度比高则好。由此可以抑制由岛成分聚合物引起的由聚烯烃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热定形性的降低,因此热水尺寸变化率降低。
在通过熔融纺丝而形成海岛结构时,在口模正下方发生被称为巴勒斯的隆起,有纤维的细化变形变得不稳定的倾向,但通过添加增容剂,可以改善由该巴勒斯引起的纺丝性的恶化。进一步,拉伸、假捻加工时的纤维的细化变形变得良好。作为结果,可以获得纤度不匀小,纤维长度方向的均匀性优异,匀染性优异的假捻加工丝。
从喷丝头排出的纤维丝条通过冷却装置而冷却固化,用第1导丝辊牵引,经由第2导丝辊而用卷绕机卷绕,制成卷绕丝。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制丝操作性、生产性、纤维的机械特性提高,可以根据需要在喷丝头下部设置2~20cm长的加热筒、保温筒。此外,也可以使用给油装置对纤维丝条给油,也可以使用交织装置对纤维丝条赋予交织。
熔融纺丝中的纺丝温度可以根据聚烯烃(A)、聚酯(B)、增容剂(C)的熔点、耐热性等来适当选择,但优选为220~320℃。如果纺丝温度为220℃以上,则从喷丝头排出的纤维丝条的伸长粘度充分降低,因此排出稳定,进一步,纺丝张力不会过度变高,可以抑制断丝,因此优选。纺丝温度更优选为2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40℃以上。另一方面,如果纺丝温度为320℃以下,则可以抑制纺丝时的热分解,并可以抑制所得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机械特性的降低、着色,因此优选。纺丝温度更优选为3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80℃以下。
熔融纺丝中的纺丝速度可以根据聚烯烃(A)与聚酯(B)的复合比率、纺丝温度等来适当选择,但优选为500~6000m/分钟。如果纺丝速度为500m/分钟以上,则移动丝条稳定,可以抑制断丝,因此优选。二工序法的情况下的纺丝速度更优选为1000m/分钟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0m/分钟以上。另一方面,如果纺丝速度为6000m/分钟以下,则通过纺丝张力的抑制,可以进行没有断丝、稳定的纺丝,因此优选。二工序法的情况下的纺丝速度更优选为4500m/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00m/分钟以下。此外,暂时不卷绕而同时进行纺丝和拉伸的一工序法的情况下的纺丝速度优选使低速辊为500~5000m/分钟,使高速辊为2500~6000m/分钟。如果低速辊和高速辊为上述范围内,则移动丝条稳定,并且可以抑制断丝,可以进行稳定的纺丝,因此优选。一工序法的情况下的纺丝速度更优选使低速辊为1000~4500m/分钟,使高速辊为3500~5500m/分钟,进一步优选使低速辊为1500~4000m/分钟,使高速辊为4000~5000m/分钟。
在通过一工序法或二工序法进行拉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段拉伸法或二段以上的多段拉伸法中的任一方法。作为拉伸中的加热方法,只要是可以将移动丝条直接或间接加热的装置,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加热方法的具体例,可举出加热辊、热棒、热板、温水、热水等液体浴、热空气、蒸汽等气体浴、激光等,但不限定于此。这些加热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种。作为加热方法,从加热温度的控制、对移动丝条的均匀加热、装置不变得复杂的观点考虑,可以适合采用与加热辊的接触、与热棒的接触、与热板的接触、在液体浴中的浸渍。
进行拉伸的情况下的拉伸温度可以根据聚烯烃(A)、聚酯(B)、增容剂(C)的熔点、拉伸后的纤维的强度、伸长率等来适当选择,但优选为20~150℃。如果拉伸温度为20℃以上,则供给于拉伸的丝条的预热充分进行,拉伸时的热变形变得均匀,可以抑制绒毛、纤度不匀的发生,可以获得纤维长度方向的均匀性优异,匀染性优异的纤维,因此优选。拉伸温度更优选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另一方面,如果拉伸温度为150℃以下,则可以抑制与加热辊的接触相伴随的纤维彼此的熔合、热分解,工序通过性、匀染性良好,因此优选。此外,纤维相对于牵引辊的滑动性变得良好,因此可以抑制断丝,进行稳定的拉伸,因此优选。拉伸温度更优选为14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0℃以下。此外,根据需要可以进行60~150℃的热定形。
进行拉伸的情况下的拉伸倍率可以根据拉伸前的纤维的伸长率、拉伸后的纤维的强度、伸长率等来适当选择,但优选为1.02~7.0倍。如果拉伸倍率为1.02倍以上,则可以通过拉伸使纤维的强度、伸长率等机械特性提高,因此优选。拉伸倍率更优选为1.2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倍以上。另一方面,如果拉伸倍率为7.0倍以下,则可以抑制拉伸时的断丝,进行稳定的拉伸,因此优选。拉伸倍率更优选为6.0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倍以下。
进行拉伸的情况下的拉伸速度可以根据拉伸方法为一工序法或是二工序法等来适当选择。在一工序法的情况下,上述纺丝速度的高速辊的速度相当于拉伸速度。在通过二工序法进行拉伸的情况下的拉伸速度优选为30~1000m/分钟。如果拉伸速度为30m/分钟以上,则移动丝条稳定,可以抑制断丝,因此优选。通过二工序法进行拉伸的情况下的拉伸速度更优选为50m/分钟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m/分钟以上。另一方面,如果拉伸速度为1000m/分钟以下,则拉伸时的断丝被抑制,可以进行稳定的拉伸,因此优选。通过二工序法进行拉伸的情况下的拉伸速度更优选为900m/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0m/分钟以下。
假捻加工所使用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未拉伸丝或拉伸丝的伸长率可以根据用途、要求特性来适当选择,但优选为30~200%的范围。如果伸长率为30%以上则可以抑制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绒毛、假捻加工时的断丝的发生,如果伸长率为200%以下,则可以稳定地进行假捻加工。从这些观点考虑,未拉伸丝或拉伸丝的伸长率更优选为35~150%,进一步优选为40~100%。
作为假捻加工所使用的装置,这里例示具备FR(进料辊)、1DR(1牵引辊)加热器、冷却板、假捻装置、2DR(2牵引辊)、3DR(3牵引辊)、交织喷嘴、4DR(4牵引辊)、卷绕机的假捻加工装置。
FR-1DR间的加工倍率可以根据加工所使用的纤维的伸长率、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伸长率来选择,但优选为1.0~2.0倍的范围。
加热器无论是接触式、非接触式均可。加热器的温度可以根据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伸缩复原率、热水尺寸变化率来适当选择,但从提高伸缩复原率的观点考虑,在接触式的情况下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10℃以上。在非接触式的情况下,优选为150℃以上,更优选为2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0℃以上。加热器的温度的上限只要是所使用的未拉伸丝或拉伸丝在加热器内不熔合的温度即可。
假捻装置优选为摩擦假捻型,可例示摩擦盘型、带夹型等。优选为摩擦盘型,通过盘的材质全部由陶瓷构成,从而即使长时间操作也可以稳定地进行假捻加工,是优选的。2DR-3DR间和3DR-4DR间的倍率可以根据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伸缩复原率、热水尺寸变化率来适当设定,但通常优选为0.9~1.0倍。在3DR-4DR间,为了提高假捻加工丝的高次通过性,可以通过交织喷嘴进行交织赋予、或通过给油引导件进行加油。
本发明中,根据需要,可以在纤维或纤维结构体的任一状态下进行染色。本发明中,作为染料,可以适合采用分散染料。构成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海成分的聚烯烃(A)几乎不被染色,但通过岛成分的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酯(B)被染色,能够获得具有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性的纤维以及纤维结构体。
本发明中的染色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按照公知的方法,适合采用筒子染色机、液流染色机、转筒染色机、经轴染色机、卷染机、高压卷染机等。
本发明中,关于染料浓度、染色温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合采用公知的方法。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在染色加工前进行精练,也可以在染色加工后进行还原洗涤。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和由其形成的纤维结构体为对轻量性优异的聚烯烃纤维赋予了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性的物质。因此,除了以往的聚烯烃纤维所使用的用途以外,还能够在衣料用途以及要求轻量性、发色性的用途中展开。作为以往的聚烯烃纤维所使用的用途,可举出方块地毯、家庭用铺垫织物、汽车用垫等内饰用途、被褥用絮棉、枕头的填充材料等寝具、绳、防护网、滤布、窄幅带、编带、椅套等材料用途等,但不限定于此。进一步,作为通过本发明被扩大的用途,可举出女装、男装、衬料、内衣、羽绒、背心、贴身衣物、外衣等一般衣料、防风衣、户外服、滑雪服、高尔夫服、泳衣等体育衣料、被褥用侧布、被罩、毛毯、毛毯用侧布、毛毯罩、枕头罩、床单等寝具、桌布、窗帘等内饰、皮带、包、缝纫线、睡袋、帐篷等材料等用途,但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各特性值通过以下方法求出。
A.熔融峰温度
以海成分(A)或岛成分(B)的聚合物作为试样,使用TAインスツルメント制差示扫描量热计(DSC)Q2000型,测定了熔融峰温度。首先,在氮气气氛下将试样约5mg以升温速度50℃/分钟从0℃升温到280℃后,在280℃保持5分钟而除去试样的热历程。然后,从280℃骤冷到0℃后,再次从0℃以升温速度3℃/分钟、温度调制振幅±1℃、温度调制周期60秒升温到280℃,进行了TMDSC测定。按照JIS K7121:1987(塑料的转变温度测定方法)9.1,由第2次升温过程中观测到的熔融峰算出熔融峰温度。测定对每1试样进行3次,将其平均值设为熔融峰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在观测到多个熔融峰的情况下,从最低温侧的熔融峰算出熔融峰温度。
B.芳香环浓度
对海成分(A)或岛成分(B)的聚合物,使用具有芳香环的共聚成分的共聚率(mol%)和重复单元的分子量(g/mol),通过下述式算出芳香环浓度(mol/kg)。
芳香环浓度(mol/kg)=具有芳香环的共聚成分的共聚率(mol%)×10÷重复单元的分子量(g/mol)。
C.折射率
将预先进行了真空干燥的海成分(A)或岛成分(B)的聚合物1g作为试样,使用ゴンノ油圧機制作所制15吨4根柱单动上升式加压机,制作压膜。将试样和厚度50μm的隔离物以被不熔性的聚酰亚胺膜(東レ·デュポン制“Kapton”(注册商标)200H)夹着的状态向加压机插入,在230℃下使其熔融2分钟后,以2MPa的压力压制1分钟,从加压机迅速取出在20℃的水中骤冷,获得了厚度50μm的压膜。接着,按照JIS K0062:1992(化学制品的折射率测定方法)6.所记载的膜试样的测定方法,测定了压膜的折射率。在温度20℃、湿度65%RH的环境下,使用エルマ制阿贝折射计ER-1型,作为中间液的单溴萘(nD=1.66),作为玻璃片的测试片(nD=1.74),对每1试样进行3次测定,将其平均值设为折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29的海成分(A)的聚合物和比较例2的岛成分(B)的聚合物,将熔融温度变更为270℃,对于实施例8、9、10、比较例6、7的岛成分(B)的聚合物,将熔融温度变更为250℃,制作出压膜。
D.复合比率
将作为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原料使用的海成分(A)、岛成分(B)、增容剂(C)的合计设为100重量份,作为复合比率算出海成分(A)/岛成分(B)/增容剂(C)[重量份]。
E.纤度
在温度20℃、湿度65%RH的环境下,使用INTEC制电动测长机,将通过实施例获得的假捻加工丝100m进行绞丝。测定所得的绞丝的重量,使用下述式算出纤度(dtex)。需要说明的是,测定对每1试样进行5次,将其平均值设为纤度。
纤度(dtex)=纤维100m的重量(g)×100。
F.强度、伸长率
关于强度和伸长率,以通过实施例获得的假捻加工丝作为试样,按照JIS L1013:2010(化学纤维长丝试验方法)8.5.1算出。在温度20℃、湿度65%RH的环境下,使用オリエンテック社制テンシロンUTM-III-100型,在初始试样长度20cm、拉伸速度20c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了拉伸试验。用显示最大荷重的点的应力(cN)除以纤度(dtex)而算出强度(cN/dtex),使用显示最大荷重的点的伸长(L1)和初始试样长度(L0)通过下述式算出伸长率(%)。需要说明的是,测定对每1试样进行10次,将其平均值设为强度和伸长率。
伸长率(%)={(L1-L0)/L0}×100。
G.纤度变动值U%(hi)
关于纤度变动值U%(hi),将通过实施例获得的假捻加工丝作为试样,使用ツェルベガーウースター制ウースターテスター4-CX,在测定速度200m/分钟、测定时间2.5分钟、测定纤维长度500m、捻数12000/m(S捻)的条件下,测定了U%(half inert)。需要说明的是,测定对每1试样进行5次,将其平均值设为纤度变动值U%(hi)。
H.岛成分的分散直径、岛成分的不连续性
将通过实施例获得的假捻加工丝用环氧树脂包埋后,使用LKB制超薄切片机LKB-2088连同环氧树脂一起沿相对于纤维轴垂直方向将纤维切断,获得了厚度约100nm的超薄切片。将所得的超薄切片在固体的四氧化钌的气相中在常温下保持约4小时进行了染色后,将进行了染色的面用超薄切片机切断,制作出用四氧化钌进行了染色的超薄切片。关于进行了染色的超薄切片,使用日立制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H-7100FA型,在加速电压100kV的条件下观察相对于纤维轴垂直的截面即纤维横截面,拍摄纤维横截面的显微镜照片。观察以300倍、500倍、1000倍、3000倍、5000倍、10000倍、30000倍、50000倍的各倍率进行,在拍摄显微镜照片时选择可以观察100个以上岛成分的最低倍率。关于拍摄的照片,将从同一照片随机选取的100个岛成分的直径用图像处理软件(三谷商事制WINROOF)测定,将其平均值设为岛成分的分散直径(nm)。存在于纤维横截面的岛成分未必一定为正圆,因此在不是正圆的情况下采用外接圆的直径作为岛成分的分散直径。
在存在于单丝的纤维横截面的岛成分小于100个的情况下,以在相同条件下制造的多条单丝作为试样而观察纤维横截面。在拍摄显微镜照片时选择可以观察单丝的整体图像的最高倍率。关于拍摄到的照片,测定存在于各单丝的纤维横截面的岛成分的分散直径,将合计100个岛成分的分散直径的平均值设为岛成分的分散直径。
关于岛成分的不连续性,在同一单丝内以单丝直径的至少10000倍以上的任意间隔,拍摄5张纤维横截面的显微镜照片,在各个纤维横截面中的岛成分的数和海岛结构的形状不同的情况下,设为岛成分不连续,将岛成分不连续的情况设为“Y”,将岛成分非不连续的情况设为“N”。
I.比重
关于比重,以通过实施例获得的假捻加工丝作为试样,按照JIS L1013:2010(化学纤维长丝试验方法)8.17的浮沉法算出。重液使用水,轻液使用乙醇而调制出比重测定液。在温度20±0.1℃的恒温槽中,将试样约0.1g在比重测定液中放置30分钟后,观察试样的浮沉状态。根据浮沉状态添加重液或轻液,进一步放置30分钟后确认试样变为浮沉平衡状态,测定比重测定液的比重,算出试样的比重。需要说明的是,测定对每1试样进行5次,将其平均值设为比重。
J.伸缩复原率(CR)
伸缩复原率(CR)的评价按照JIS L1013(2010)6(试样的采取和准备)、8.12(伸缩复原率)进行。一边对假捻加工丝施加0.176mN×纤度(dtex)×10的荷重,一边制成绞丝长度40cm、卷绕10圈的绞丝后,对该绞丝施加0.176mN×20×纤度(dtex)×10的初荷重,聚烯烃纤维用70℃(聚酯的情况下为90℃)的热水进行了20分钟热水处理后,用滤纸脱水后,进行了12小时以上自然干燥。然后,在施加了上述初荷重的状态下沉到20℃(18~22℃的范围)的水中,追加施加8.82mN×20×纤度(dtex)×10的标准荷重而放置2分钟后,测定放置后的绞丝的长度,设为绞丝长度a。然后,在水中卸下上述标准荷重,在仅施加初荷重的状态下放置2分钟。测定放置后的绞丝的长度,设为绞丝长度b。绞丝长度a、绞丝长度b变更样品进行5次测定,由下式算出伸缩复原率(CR),取平均值。
伸缩复原率(CR)(%)={(绞丝长度a-绞丝长度b}/绞丝长度a)×100。
K.热水尺寸变化率
热水尺寸变化率的评价按照JIS L1013(2010)8.18.1(热水尺寸变化率:绞丝尺寸变化率(A法))进行。对于假捻加工丝,使用周长1.0m的INTEC制电动测长机,使用8.82mN×纤度(dtex)×10的荷重,以120圈/分钟的速度进行了重卷。在制作了卷绕20圈的绞丝后,对该绞丝施加8.82mN×纤度(dtex)×10×20的荷重而测定绞丝的长度,设为初始长度L1。卸下荷重后,在90℃的热水中热处理30分钟,用滤纸脱水后,在水平状态下进行了8小时以上自然干燥后,施加8.82mN×纤度(dtex)×10×20的荷重而测定绞丝的长度,设为处理后长度L2。初始长度L1、处理后长度L2变更样品进行10次测定,由下式算出热水尺寸变化率,取平均值。
热水尺寸变化率(%)={(初始长度L1-处理后长度L2)/初始长度L1}×100。
L.L*值
以通过实施例获得的假捻加工丝作为试样,使用英光产业制圆型针织机NCR-BL(釜径3英寸半(8.9cm),27机号)制作出圆筒针织物约2g后,在包含碳酸钠1.5g/L、明成化学工业制表面活性剂グランアップUS-200.5g/L的水溶液中,在80℃下精练20分钟后,用流水水洗30分钟,在60℃的热风干燥机内干燥60分钟。将精练后的圆筒针织物在135℃下干热定形1分钟,对干热定形后的圆筒针织物,在加入日本化药制Kayalon Polyester Blue UT-YA1.3重量%作为分散染料,将pH调整到5.0的染色液中,以浴比1:100在130℃下染色45分钟后,用流水进行30分钟水洗,在60℃的热风干燥机内干燥60分钟。将染色后的圆筒针织物,在包含氢氧化钠2g/L、连二亚硫酸钠2g/L、明成化学工业制表面活性剂グランアップUS-200.5g/L的水溶液中,以浴比1:100在80℃下还原洗涤20分钟后,用流水进行30分钟水洗,在60℃的热风干燥机内干燥60分钟。将还原洗涤后的圆筒针织物在135℃下干热定形1分钟,进行了精加工定形。以精加工定形后的圆筒针织物作为试样,使用ミノルタ制分光测色计CM-3700d型,在D65光源,视野角度10°,使光学条件为SCE(正反射光除去法)的条件下,测定了L*值。需要说明的是,测定对每1试样进行3次,将其平均值设为L*值。
M.耐光牢度
耐光牢度的评价按照JIS L0843:2006(对氙弧灯光的染色坚牢度试验方法)A法进行。以通过上述L制作的精加工定形后的圆筒针织物作为试样,使用スガ試験機制キセノンウェザーメーターX25进行氙弧灯光照射,使用JIS L0804:2004所规定的变褪色用灰卡对试样的变褪色程度进行级别判定,从而评价了耐光牢度。
N.洗涤牢度
洗涤牢度的评价按照JIS L0844:2011(对洗涤的染色坚牢度试验方法)A-2号进行。将通过上述L制作的精加工定形后的圆筒针织物作为试样,使用大荣科学制作所制ラウンダメーター,与JIS L0803:2011所规定的添附白布(棉3-1号、尼龙7-1号)一起将试样进行了洗涤处理后,使用JIS L0804:2004所规定的变褪色用灰卡对试样的变褪色程度进行级别判定,从而评价了洗涤牢度。
O.摩擦牢度
摩擦牢度的评价按照JIS L0849:2013(对摩擦的染色牢固度试验方法)9.2摩擦试验机II形(学振形)法的干燥试验进行。以通过上述L制作的精加工定形后的圆筒针织物作为试样,使用大荣科学精机制学振型摩擦试验机RT-200,用JIS L0803:2011所规定的白棉布(棉3-1号)对试样实施了摩擦处理后,使用JIS L0805:2005所规定的污染用灰卡对白棉布的污染程度进行级别判定,从而评价了摩擦牢度。
P.轻量性
关于通过实施例获得的假捻加工丝,以通过上述I测定的纤维的比重作为轻量性的指标,用S、A、B、C的4个等级进行了评价。评价中,S表示最好,A、B依次变差,C表示最差。将纤维的比重“小于0.95”设为S,将“0.95以上且小于1.0”设为A,将“1.0以上且小于1.1”设为B,将“1.1以上”设为C,将“0.95以上且小于1.0”的A以上设为合格。
Q.发色性
以通过上述L测定的L*值作为发色性的指标,以S、A、B、C的4个等级进行了评价。L*值的数值越小,则发色性越优异。评价中,S表示最好,A、B依次变差,C表示最差。将L*值“小于35”设为S,将“35以上且小于40”设为A,将“40以上且小于60”设为B,将“60以上”设为C,将“35以上且小于40”的A以上设为合格。
R.匀染性、膨松性、柔软性
关于通过上述L制作的精加工定形后的圆筒针织物,假定为贴身衣物用途,通过具有5年以上判定经验的5名检查员的合议以S、A、B、C的4个等级进行了评价。评价中,S表示最好,A、B依次变差,C表示最差。
匀染性:以下述基准进行评价,将S、A设为合格。
S:“非常均匀地被染色,完全确认不到染色不匀”
A:“基本上均匀地被染色,几乎确认不到染色不匀”
B:“几乎未均匀地被染色,隐约确认到染色不匀”
C:“未均匀地被染色,清晰确认到染色不匀”。
膨松性:以下述基准进行评价,将S、A设为合格。
S:“圆筒针织物的厚度、丰盈感充分,膨松性极其优异”
A:“圆筒针织物的厚度、丰盈感大致充分,膨松性优异”
B:“圆筒针织物的厚度、丰盈感几乎没有,膨松性差”
C:“圆筒针织物的厚度、丰盈感没有,膨松性极其差”。
柔软性:以下述基准进行评价,将S、A设为合格。
S:“将圆筒针织物弯折时的柔性充分,柔软性极其优异”
A:“将圆筒针织物弯折时的柔性大致充分,柔软性优异”
B:“将圆筒针织物弯折时的柔性几乎没有,柔软性差”
C:“将圆筒针织物弯折时的柔性没有,柔软性极其差”。
S.熔融粘度
将聚合物20g真空干燥到含水率0.1%以下后,使用东洋精机制作所制キャピログラフ,使用孔长40mm、孔径1mm的单孔口模,在剪切速度243.2每秒的条件下测定了熔融粘度。キャピログラフ的料筒温度与实施例中的纺丝温度(250℃~290℃)设为相同温度,在被氮气气氛充满的料筒内将聚合物熔融储存5分钟后测定了熔融粘度。熔融粘度的测定改变样品进行5次,采用了平均值。海成分聚合物与岛成分聚合物的熔融粘度比率在分别测定海成分聚合物的熔融粘度A和岛成分聚合物的熔融粘度B后,通过下述式子算出。
熔融粘度比率=海成分的熔融粘度A/岛成分的熔融粘度B。
T.氧化发热试验中的试样的最高温度
按照日本化学纤维协会的聚丙烯纤维的氧化发热试验方法(加速法)进行。以通过实施例获得的假捻加工丝作为试样,使用英光产业制圆型针织机NCR-BL(釜径3英寸半(8.9cm),27机号)制作圆筒针织物,通过洗涤和转筒干燥进行了前处理。洗涤按照JISL0217:1995(与纤维制品的操作有关的表示符号及其表示方法)103法进行,加入作为洗涤剂的花王制アタック、作为漂白剂的花王制ハイター(2.3ml/L),洗涤10次后用60℃的转筒干燥机干燥了30分钟。将洗涤10次和转筒干燥1次设为1组,反复进行了共计10组前处理。
将前处理后的圆筒针织物切割为直径50mm的圆形,填充直到圆筒形容器的深度的一半(25mm)后,在其中央设置热电偶,进一步将前处理后的圆筒针织物无间隙地填充到圆筒形容器。需要说明的是,圆筒形容器使用了内径为51mm,深度为50mm,在盖和底开有25处直径5mm的孔,在侧壁开有140处直径5mm的孔的容器。
将填充了前处理后的圆筒针织物的圆筒形容器放入到设定为150℃的恒温干燥机中,将设置于圆筒形容器中央的热电偶的温度(相当于试样温度)达到150℃的时间设为0分钟,记录100小时的温度变化,测定了试样的最高温度。需要说明的是,测定对每1试样进行2次,将其平均值设为氧化发热试验中的试样的最高温度。
(实施例1)
添加聚丙烯(PP)(台湾プラスチックス制1352F,熔融峰温度159℃,熔融粘度1030泊)95.2重量份、共聚有1,4-环己烷二甲酸30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8重量份、作为抗氧化剂的、作为酚系化合物的1,3,5-三[[4-(1,1-二甲基乙基)-3-羟基-2,6-二甲基苯基]甲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CYTEC制Cyanox1790)0.05重量份、作为磷系化合物的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BASF制Irgafos168)0.05重量份、作为受阻胺系化合物的双(1-十一烷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碳酸酯(ADEKA制アデカスタブLA-81)0.6重量份,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在混炼温度230℃下进行了混炼。将由双螺杆挤出机排出的线料用水冷却后,利用造粒机切割为5mm长度左右,获得了颗粒。将所得的颗粒在95℃下真空干燥12小时后,向挤出型熔融纺丝机供给使其熔融,以纺丝温度250℃、排出量23.1g/分钟从喷丝头(排出孔径0.23mm、排出孔长0.30mm、孔数36、圆孔)排出而获得了纺出丝条。将该纺出丝条用风温20℃、风速25m/分钟的冷却风冷却,用给油装置赋予油剂使其收束,用以1250m/分钟进行旋转的第1导丝辊牵引,经由以与第1导丝辊相同速度进行旋转的第2导丝辊,用卷绕机卷绕而获得了185dtex-36f的未拉伸丝。将所得的未拉伸丝在第1热辊温度30℃、第2热辊温度30℃、第3热辊温度130℃的条件下进行2段拉伸,在总拉伸倍率2.7倍的条件下拉伸,获得了69dtex-36长丝、强度4.4cN/dtex、伸长率43%的拉伸丝。
接着将拉伸丝用具备FR(进料辊)、1DR(1牵引辊)、加热器、冷却板、假捻装置、2DR(2牵引辊)、3DR(3牵引辊)、交织喷嘴、4DR(4牵引辊)、卷绕机的拉伸假捻加工装置进行假捻加工,获得了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拉伸假捻加工的条件如下所述。
FR速度:350m/分钟,FR-1DR间的加工倍率1.05倍,热板型的接触式加热器(长度110mm):145℃,冷却板长度:65mm,摩擦盘型摩擦假捻装置,2DR-3DR间倍率:1.0倍,3DR-4DR间倍率:0.98倍,4DR-卷绕机倍率:0.94倍,在3DR-4DR间通过交织喷嘴赋予了交织。
将所得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中。关于抗氧化剂的制品名、添加量,也记载于表12。所得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比重为0.93,轻量性优异。此外,由于在由折射率低的聚丙烯形成的海成分中,折射率低、发色性高的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岛成分而微分散,因此可以获得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发色性为合格水平。进一步,耐光牢度、洗涤牢度、摩擦牢度的任一染色牢度都良好,并且布帛整体均匀染色,匀染性也良好。此外,伸缩复原率为30%,热水尺寸变化率为3.5%,因此膨松性、柔软性也良好,获得了手触光滑且手感良好的布帛。此外,氧化发热试验中的试样最高温度为150℃,氧化发热被抑制。
(实施例2~7)
使用了熔融粘度不同的聚酯(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将所得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2中。
(比较例1)
不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拉伸丝进行假捻加工而评价了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在比较例1中,表2所记载的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相当于拉伸丝的评价结果。
将所得的拉伸丝的纤维特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2中。染色牢度、轻量性、发色性、匀染性等良好,但因为不是假捻加工丝,所以得不到膨松性。此外,手触滑溜,得不到由假捻加工丝形成的布帛那样的光滑的触感。
(实施例8~14)
将环己烷二甲酸的共聚率如表3、4所示那样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
将所得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3、4中。
(比较例2)
使复合比率为作为海成分的聚丙烯(PP)95.2重量份、作为岛成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東レ制T701T,熔融峰温度257℃)4.8重量份,将混炼温度变更为280℃,将纺丝温度变更为28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
将所得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4中。虽然作为岛成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通过染料被染色,但是由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结晶性高,因此染料的吸尽不充分,得不到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发色性为不合格水平。此外,纤度变动值U%(hi)高,纤维长度方向的均匀性不充分,因此匀染性也差。
(比较例3)
使聚丙烯为100重量份,不使用共聚有1,4-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作出假捻加工丝。
将所得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5中。由于聚丙烯几乎不被分散染料染色,因此比较例3的假捻加工丝的发色性极其差。
(实施例15~20)、(比较例4)
将聚丙烯、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复合比率如表5、6所示那样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
将所得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5、6中。比较例4中,由于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复合比率高,因此海成分变为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岛成分变为聚丙烯,比重高,轻量性差。此外,虽然发色性良好,但是岛成分的聚丙烯几乎不被染色,因此缺乏匀染性。此外,由于海成分为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因此纤维的热定形困难,伸缩复原率低,热水尺寸变化率变高,作为结果,膨松性、柔软性差。
(实施例21~29)
作为增容剂,实施例21中使用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addivant制POLYBOND3200),实施例22中使用马来酸酐改性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旭化成ケミカルズ制タフテックM1913),实施例23中使用胺改性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JSR制ダイナロン8660P),此外实施例24~实施例29中使聚丙烯、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增容剂的复合比率如表7、8、9所示那样,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将所得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7、8、9中。
(实施例30)
添加聚甲基戊烯(PMP)(三井化学制DX820,熔融峰温度232℃,熔融粘度1010泊)95.2重量份、共聚有1,4-环己烷二甲酸30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8重量份,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在混炼温度260℃下进行了混炼。将由双螺杆挤出机排出的线料用水冷却后,利用造粒机切割成5mm长度左右,获得了颗粒。将所得的颗粒在95℃下真空干燥12小时后,向挤出型熔融纺丝机供给使其熔融,以纺丝温度290℃、排出量20.6g/分钟从喷丝头(排出孔径0.23mm、排出孔长0.30mm、孔数36、圆孔)排出而获得了纺出丝条。将该纺出丝条用风温20℃、风速20m/分钟的冷却风冷却,用给油装置赋予油剂使其收束,用以3000m/分钟进行旋转的第1导丝辊牵引,经由以与第1导丝辊相同速度进行旋转的第2导丝辊,用卷绕机卷绕而获得了69dtex-36长丝、强度2.0cN/dtex、伸长率43%的未拉伸丝。
接着将未拉伸丝用具备FR(进料辊)、1DR(1牵引辊)、加热器、冷却板、假捻装置、2DR(2牵引辊)、3DR(3牵引辊)、交织喷嘴、4DR(4牵引辊)、卷绕机的拉伸假捻加工装置进行假捻加工,获得了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拉伸假捻加工的条件如下所述。
FR速度:300m/分钟,FR-1DR间的加工倍率1.05倍,热板型的接触式加热器(长度110mm):180℃,冷却板长度:65mm,摩擦盘型摩擦假捻装置,2DR-3DR间倍率:1.0倍,3DR-4DR间倍率:0.98倍,4DR-卷绕机倍率:0.98倍,在3DR-4DR间通过交织喷嘴赋予了交织。将所得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9中。
(比较例5)
以日本特表2008-533315号公报所记载的实施例1作为参考,使用聚丙烯、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醇31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addivant制POLYBOND3200),使复合比率为95.0/4.8/0.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即,代替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而使用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醇31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点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大不相同。
将所得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0中。膨松性、柔软性、匀染性为合格水平,但由于不使用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因此岛成分的折射率变高,发色性为不合格水平。
(比较例6)
以日本特表2001-522947号公报所记载的实施例1作为参考,将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醇31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变更为共聚有间苯二甲酸20mol%和环己烷二甲醇20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除此以外,与比较例5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即,代替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而使用共聚有间苯二甲酸20mol%和环己烷二甲醇20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点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大不相同。
将所得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0中。膨松性、柔软性、匀染性为合格水平,但由于不使用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因此岛成分的折射率变高,发色性为不合格水平。
(比较例7)
将混炼有作为抗氧化剂的、作为酚系化合物的1,3,5-三[[4-(1,1-二甲基乙基)-3-羟基-2,6-二甲基苯基]甲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CYTEC制CYANOX1790)0.05重量份、作为磷系化合物的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BASF制Irgafos168)0.05重量份、作为受阻胺系化合物的双(1-十一烷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碳酸酯(ADEKA制アデカスタブLA-81)0.6重量份的聚丙烯作为海成分,将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岛成分而向加压熔化型复合纺丝机供给分别使其熔融,从海岛型复合用喷丝头(排出孔径0.18mm、排出孔长0.23mm、岛数32、孔数36、圆孔)排出,使海成分与岛成分的复合比率如表11所示那样,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
将所得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1中。膨松性、柔软性为合格水平,虽然岛成分的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被染色,但被覆纤维表层的海成分的聚丙烯几乎未被染色,因此得不到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发色性为不合格水平。此外,布帛整体未被均匀地染色,匀染性也极其差。
(比较例8、9)
将混炼有作为抗氧化剂的、作为酚系化合物的1,3,5-三[[4-(1,1-二甲基乙基)-3-羟基-2,6-二甲基苯基]甲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CYTEC制CYANOX1790)0.05重量份、作为磷系化合物的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BASF制Irgafos168)0.05重量份、作为受阻胺系化合物的双(1-十一烷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碳酸酯(ADEKA制アデカスタブLA-81)0.6重量份的聚丙烯、和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向加压熔化型复合纺丝机供给分别使其熔融,从芯鞘型复合用喷丝头(排出孔径0.18mm、排出孔长0.23mm、孔数36、圆孔)排出,使鞘成分与芯成分的复合比率如表11所示那样,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例8、9中,海成分相当于鞘成分,岛成分相当于芯成分。
将所得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1中。比较例8中,轻量性、膨松性、柔软性为合格水平,虽然芯成分的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被染色,但被覆纤维表层的鞘成分的聚丙烯几乎未被染色,因此得不到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发色性极其差。此外,布帛整体未被均匀染色,匀染性也极其差。比较例9中,柔软性为合格水平,虽然被覆纤维表层的鞘成分的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被染色,但芯成分的聚丙烯几乎未被染色,因此得不到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发色性极其差。此外,在假捻加工时鞘成分的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部分地剥离,因此布帛整体未被均匀染色,匀染性也极其差。
(实施例31~38)
如表12、13所示那样变更了抗氧化剂的种类和添加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实施例31中,作为抗氧化剂,将酚系化合物变更为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酚)丙酸酯)(BASF制Irganox101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
实施例32中,作为抗氧化剂,将酚系化合物变更为3,9-双[1,1-二甲基-2-[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住友化学制スミライザーGA-8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
实施例33中,作为抗氧化剂,将磷系化合物变更为3,9-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5,5]十一烷(ADEKA制アデカスタブPEP-36),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
实施例34中,作为抗氧化剂,将受阻胺系化合物变更为N-N’-N”-N”’-四(4,6-双(丁基-(N-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氨基)三嗪-2-基)-4,7-二氮杂癸烷-1,10-二胺)(SABO制SABOSTAB UV119),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
实施例35中,作为抗氧化剂,将受阻胺系化合物变更为二丁基胺-1,3,5-三嗪-N,N’-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1,6-己二胺与N-(2,2,6,6-四甲基-4-哌啶基)丁基胺的缩聚物(BASF制CHIMASSORB202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
实施例36中,作为抗氧化剂,将受阻胺系化合物变更为癸二酸双[2,2,6,6-四甲基-1-(辛基氧基)哌啶-4-基]酯(BASF制TinuvinPA12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
实施例37中,作为抗氧化剂,将受阻胺系化合物变更为4-羟基-2,2,6,6-四甲基-1-哌啶乙醇与3,5,5-三甲基己酸的酯(例如,BASF制Tinuvin249),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
实施例38中,不添加抗氧化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假捻加工丝。
将所得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4、15中。实施例38中,由于不添加抗氧化剂,因此氧化发热试验中的试样最高温度达到167℃(表13)。
(实施例39~45)、(比较例10)
通过变更喷丝头和排出量,来变更假捻加工丝的长丝数和纤度,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作出假捻加工丝。
将所得的假捻加工丝的纤维特性和布帛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6、17中。比较例10中,长丝数为2根,因此伸缩复原率(CR)降低,缺乏膨松性。
[表1]
【表1】
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HDC:环己烷二甲酸、N.D.:未检测到
[表2]
【表2】
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HDC:环己烷二甲酸、N.D.:未检测到
[表3]
【表3】
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HDC:环己烷二甲酸、N.D.:未检测到
[表4]
【表4】
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HDC:环己烷二甲酸、N.D.:未检测到
[表5]
【表5】
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HDC:环己烷二甲酸、N.D.:未检测到
[表6]
【表6】
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HDC:环己烷二甲酸、N.D.:未检测到
[表7]
【表7】
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CHDC:环己烷二甲酸、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N.D.:未检测到
[表8]
【表8】
PP:聚丙烯、PMP:聚甲基戊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CHDC:环己烷二甲酸、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N.D.:未检测到
[表9]
【表9】
PP:聚丙烯、PMP:聚甲基戊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CHDC:环己烷二甲酸、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N.D.:未检测到
[表10]
【表10】
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HDC:环己烷二甲酸、N.D.:未检测到
[表11]
【表11】
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HDC:环己烷二甲酸、N.D.:未检测到
[表12]
[表13]
[表14]
【表14】
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HDC:环己烷二甲酸、N.D.:未检测到
[表15]
【表15】
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HDC:环己烷二甲酸、N.D.:未检测到
[表16]
【表16】
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HDC:环己烷二甲酸、N.D.:未检测到
[表17]
【表17】
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HDC:环己烷二甲酸、N.D.:未检测到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的轻量性优异,并且具有鲜艳且有深度的发色性,可适合采用作为纤维结构体。因此,除了以往的聚烯烃纤维所使用的用途以外,还能够在要求轻量性、发色性的用途特别是衣料用途中展开。
Claims (1)
1.一种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由3根以上聚合物合金纤维形成,所述聚合物合金纤维具有以聚烯烃(A)为海成分、共聚有环己烷二甲酸的聚酯(B)为岛成分的海岛结构,且纤维横截面中的岛成分的分散直径为30~1000nm,所述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具有下述(1)、(2)的物性,
(1)伸缩复原率CR为10~40%,伸缩复原率(CR)的评价按照JIS L1013(2010)6(试样的采取和准备)、8.12(伸缩复原率)进行,
(2)热水尺寸变化率为0.0~7.0%,热水尺寸变化率的评价按照JIS L1013(2010)8.18.1(热水尺寸变化率:绞丝尺寸变化率(A法))进行,
所谓聚合物合金纤维,是岛成分不连续地分散存在的纤维,这里,所谓岛成分不连续,是指岛成分具有适度的长度,在同一单丝内的任意间隔中,相对于纤维轴垂直的截面即纤维横截面中的海岛结构的形状不同的状态,
聚酯(B)中,相对于全部二羧酸成分,共聚有10~50mol%的环己烷二甲酸,
并且,所述假捻加工丝含有增容剂(C),并且相对于聚烯烃(A)、聚酯(B)、增容剂(C)的合计100重量份,含有3.0~20.0重量份的聚酯(B)。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60744 | 2016-08-18 | ||
JP2016-160744 | 2016-08-18 | ||
PCT/JP2017/028184 WO2018034160A1 (ja) | 2016-08-18 | 2017-08-03 | 可染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繊維からなる仮撚加工糸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77254A CN109477254A (zh) | 2019-03-15 |
CN109477254B true CN109477254B (zh) | 2022-05-10 |
Family
ID=61196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43524.0A Active CN109477254B (zh) | 2016-08-18 | 2017-08-03 | 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59310B2 (zh) |
EP (1) | EP3502326B1 (zh) |
JP (1) | JP7081153B2 (zh) |
KR (1) | KR102335576B1 (zh) |
CN (1) | CN109477254B (zh) |
PH (1) | PH12019500318A1 (zh) |
SG (1) | SG11201901339WA (zh) |
TW (1) | TWI744375B (zh) |
WO (1) | WO201803416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66266B (zh) * | 2018-01-18 | 2023-07-11 | 东丽株式会社 | 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及包含其的纤维结构体 |
CN110295411A (zh) * | 2018-03-23 | 2019-10-01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可染聚烯烃海岛复合纤维 |
CN109680353B (zh) * | 2018-12-27 | 2020-07-03 |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阳离子可染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WO2020217482A1 (ja) * | 2019-04-26 | 2020-10-29 | 株式会社ユ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シート |
CN114616365B (zh) * | 2019-11-04 | 2024-08-20 | 埃万特防护材料有限公司 | 经聚合物填充的聚烯烃纤维 |
KR20230018401A (ko) * | 2020-05-29 | 2023-02-07 |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축열 조성물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538391A (ja) * | 2005-03-22 | 2008-10-23 | アクアダイ・ファイバ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染色されたポリオレフィン糸及び前記糸を使用した繊維布地 |
CN103502518A (zh) * | 2011-02-21 | 2014-01-08 |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 阳离子可染聚酯纤维和复合纤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09824A (ja) | 1990-12-07 | 1992-07-31 | Daiwabo Create Kk | 可染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790783A (ja) | 1993-09-18 | 1995-04-04 | Hitoshi Kanazawa | 高分子材料の表面改質方法および染色方法 |
JPH07189036A (ja) * | 1993-12-24 | 1995-07-25 | Kuraray Co Ltd | ポリエステル系複合繊維 |
EP1029120B1 (en) | 1997-11-06 | 2003-08-13 |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 Copolyester binder fibers |
CN1147629C (zh) * | 1999-09-28 | 2004-04-28 | 东丽株式会社 |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假捻丝及其制造方法 |
US7601656B2 (en) * | 2004-02-13 | 2009-10-13 | Toray Industries, Inc. | Leather-like shee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reof |
JP4581725B2 (ja) * | 2004-02-13 | 2010-11-17 | 東レ株式会社 | 皮革様シート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1175774B (zh) | 2005-03-11 | 2012-03-21 | 艾奎达纤维公司 | 染色的烯烃纱线及使用这种纱线的织物 |
JP2008063671A (ja) | 2006-09-04 | 2008-03-21 |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 可染性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捲縮繊維及び繊維製品 |
JP2009041124A (ja) * | 2007-08-07 | 2009-02-26 |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 可染性ポリプロピレン繊維 |
JP5070991B2 (ja) * | 2007-08-22 | 2012-11-14 | 東レ株式会社 | 捲縮を有する導電糸 |
JP4935695B2 (ja) * | 2008-01-30 | 2012-05-23 | 東レ株式会社 | ポリアミド56からなる捲縮糸、およびそれを含んでなるカーペット |
TWI454601B (zh) * | 2011-04-15 | 2014-10-01 | Shinkong Synthetic Fibers Corp | A dyed-core type composite fiber,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garment made using the same |
US9212433B2 (en) * | 2012-03-23 | 2015-12-15 | Toray Industries, Inc. | Polymethylpentene conjugate fiber or porous polymethylpentene fiber and fiber structure comprising same |
CN105556010B (zh) * | 2014-04-18 | 2018-03-02 | Kb世联株式会社 | 复合纤维、由其形成的假捻加工丝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布帛 |
SG11201807585YA (en) * | 2016-03-11 | 2018-10-30 | Toray Industries | Dyeable polyolefin fiber and fibrous structure comprising same |
US10927482B2 (en) * | 2016-04-20 | 2021-02-23 | Teijin Frontier Co., Ltd. | Yarn, fabric, and fiber product |
-
2017
- 2017-08-03 SG SG11201901339WA patent/SG11201901339WA/en unknown
- 2017-08-03 EP EP17841387.8A patent/EP3502326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8-03 CN CN201780043524.0A patent/CN109477254B/zh active Active
- 2017-08-03 KR KR1020187035123A patent/KR10233557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08-03 JP JP2017549535A patent/JP7081153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8-03 US US16/325,118 patent/US11359310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8-03 WO PCT/JP2017/028184 patent/WO201803416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8-15 TW TW106127625A patent/TWI744375B/zh active
-
2019
- 2019-02-14 PH PH12019500318A patent/PH12019500318A1/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538391A (ja) * | 2005-03-22 | 2008-10-23 | アクアダイ・ファイバ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染色されたポリオレフィン糸及び前記糸を使用した繊維布地 |
CN103502518A (zh) * | 2011-02-21 | 2014-01-08 |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 阳离子可染聚酯纤维和复合纤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44375B (zh) | 2021-11-01 |
PH12019500318A1 (en) | 2019-08-05 |
EP3502326A1 (en) | 2019-06-26 |
KR20190038759A (ko) | 2019-04-09 |
KR102335576B1 (ko) | 2021-12-06 |
WO2018034160A1 (ja) | 2018-02-22 |
CN109477254A (zh) | 2019-03-15 |
US11359310B2 (en) | 2022-06-14 |
TW201812137A (zh) | 2018-04-01 |
EP3502326A4 (en) | 2020-04-15 |
EP3502326B1 (en) | 2023-11-15 |
US20210172094A1 (en) | 2021-06-10 |
SG11201901339WA (en) | 2019-03-28 |
JPWO2018034160A1 (ja) | 2019-06-13 |
JP7081153B2 (ja) | 2022-06-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77254B (zh) | 由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形成的假捻加工丝 | |
CN108779583B (zh) | 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及包含其的纤维结构体 | |
JP6299222B2 (ja) | ポリメチルペンテン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構造体 | |
JP7056153B2 (ja) | ポリマーアロイ繊維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構造体 | |
CN111566266B (zh) | 可染性聚烯烃纤维及包含其的纤维结构体 | |
JP7290025B2 (ja) | 可染性ポリオレフィン芯鞘型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構造体 | |
JP2019183374A (ja) | 可染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繊維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構造体 | |
TW201443303A (zh) | 含有聚甲基戊烯纖維而成之紡織紗及包含彼等之纖維構造體 | |
JP7172258B2 (ja) | 編地 | |
JP2022092736A (ja) | 可染性ポリプロピレン繊維 | |
JP2022042110A (ja) | 可染性ポリプロピレン繊維 | |
JP2020084369A (ja) | ポリマーアロイ繊維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構造体 | |
JP2019099986A (ja) | 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構造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46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