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0212B - 將手扶梯或移動步道現代化之方法、用於此方法的裝置組合及新的橫樑 - Google Patents
將手扶梯或移動步道現代化之方法、用於此方法的裝置組合及新的橫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20212B TWI720212B TW106120585A TW106120585A TWI720212B TW I720212 B TWI720212 B TW I720212B TW 106120585 A TW106120585 A TW 106120585A TW 106120585 A TW106120585 A TW 106120585A TW I720212 B TWI720212 B TW I72021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xisting
- frame
- new
- beams
- jois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698 laser cu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8 reno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00—Kinds or typ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02—Escal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00—Kinds or typ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B66B19/007—Mining-hoist operation method for modernisation of elev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00—Kinds or typ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10—Moving walkw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14—Guiding means for carry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現存之手扶梯(1)或現存之移動步道(1)現代化之方法。本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步驟,‧由現存之結構框架(6)移除現存之手扶梯(1)或現存之移動步道(1)之所有電力及機械部分,而該現存之結構框架(6)具有二框架側部(31、32)及一將之聯結之底部結構(37),框架側部(31、32)藉由對底部結構(37)保持距離設置之橫樑互相連接,且‧以新的橫樑(40、90)取代現存之結構框架(6)之現存之橫樑(39),在橫樑(39、40、90)更換時,至少在一對底部結構(37)保持距離之位置上,現存之結構框架(6)之兩框架側部(31、32)以彼此穩定的方式互相連接。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手扶梯或移動步道現代化之方法。
手扶梯及移動步道廣為使用,且建置於多種建物中,包括商業使用之建物中,公共交通站台中及機場內。手扶梯及移動步道之作用在於,將人員快速及有效率地由一樓層運動至其他樓層。手扶梯及移動步道多半經年使用,維護良好時在許多情況下甚至使用幾十年。經常手扶梯或移動步道與建物屬同一時間之產品,且在建物建築期間即建置於其內。當中大多數手扶梯及移動步道並非僅作為預製之大量產品,而係個別適配業主與建物使用者以及建物造型需求。然而如同所有機械裝置,隨著運轉時間,特別是手扶梯或移動步道之活動部件磨耗,必須更換。此外官方規範亦會改變,例如歐洲標準EN 115。
需要時可藉由更換個別部件進行維修。但個別部件之更換或修理無法使手扶梯或移動步道整體提升至最新技術及安全標準。且修理後之手扶梯整體效率難
有改變。要在現存建物內保有一手扶梯或一移動步道,且其達到最新技術前緣,通常要將其完全拆除及移出,換上新的手扶梯或移動步道。此舉極其昂貴及耗時,因為完全更換多半需要在現存建物中打開大空間,讓新的手扶梯或新的移動步道進入。另一問題在於,對新的手扶梯而言,需遵守當前規範,例如有關地震安全之規範。這有時導致新的手扶梯無法用於舊的手扶梯留下之地基,舊地基必須以高成本擴大。
業經證明有非常利者是,將現存之手扶梯移除至只剩結構框架,然後將結構框架配上新引入之手扶梯部件。一種對現存之手扶梯現代化之方法見於WO 2004/035452 A1及EP 2 527 283 A1。根據該方法,現存之手扶梯盡可能剝除,只剩下結構框架。在此結構框架中將模組對準及固定在現存之橫樑上,俾便在現存之手扶梯中可安裝新的手扶梯組件。由於各製造商之現存之手扶梯差異甚大,要引入之模組及組件必須根據任務及現存之結構框架進行適配。此造成極高之工程成本,且昂貴工作成本降低此種現代化方法之吸引力。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簡化之方法,用於現存之手扶梯或現存之移動步道之現代化。
此目的經由一種將現存之手扶梯或現存之移動步道現代化之方法而達成。該方法具有以下步驟:‧從現存之結構框架移除現存之手扶梯或現存之移動步道之電力及機械部分,而該現存之結構框架具有二
框架側部及一將之聯結之底部結構,框架側部藉由對底部結構保持距離設置之橫樑互相連接,且‧移除所有現存之結構框架之現存之橫樑,且用新的橫樑取代至少一部分移除之現存之橫樑,新的橫樑已適配需安裝之手扶梯或移動步道之組件。在取代橫樑時,至少在對結構框架之底部結構保持距離之位置上,將現存之結構框架之兩框架側部做穩定性連接。
經由前述方法,消除了新引進之組件必需且廣泛之適配工作之主因。這些適配工作主要由現存之橫樑引起,這些橫樑通常設於環繞之輸送帶(手扶梯是階梯帶,移動步道是平台帶)之前向帶與回頭帶之間。現存之橫樑可能依各製造商而有極為不同之尺寸,並因而影響前向帶與回頭帶之運行軌道之間隔。然而需引入之新的橫樑在理想情況已適配需引進之組件,使新的組件如運行軌道、運行軌道承載器以及加強環、換向模組、夾緊機架或其他類似物,不再需要在現存之結構框架中適配現存之橫樑之尺寸與位置。
多數現存之結構框架之框架側部,除橫樑及前端側藉由彎角支架外,僅被一底部結構互相連接,且由此構成一在橫截面上成U形之、向上開放之容納結構,供容納手扶梯或移動步道其餘組件。
移除現存之橫樑之特別障礙在於,現存之橫樑無法簡單由現存之結構框架被切出,因為其與被承載於建物中現存之結構框架之兩框架側部相互支撐,並經由此相互支撐賦予現存之結構框架高剛性與穩定性。由
於現存之結構框架等於一橋樑,在現代化方法實施中其僅在其兩端側被承載於建物中,因此必需防止發生危險情況。兩前端側係設置彎角支架作為結構框架/建物介面之區域。此外在該處設置接觸區,使用者由該接觸區進入及離開手扶梯或移動步道。在特別長之手扶梯及步道上,雖可在兩前端側藉由中間承載額外支撐結構框架,但此不足以在失去橫樑情況下以足夠剛性及穩定性支撐結構框架。
結構框架之靜力學著眼於其垂直豎立之框架側部之剛性及承載力。由於結構框架之自重及作用在結構框架上之力,如點負荷、晃動、震動及更多類似者,框架側部由於缺乏橫樑有側傾危險,可能造成結構框架崩塌,或至少塑性變形。崩塌或塑性變形之結構框架完全不再可用,亦不能修復或矯正。
此外,不可低估形狀穩定且具剛性之結構框架在實施現代化方法時之優點。淨空之結構框架僅可當作組裝平台使用,才能保障組裝人員之安全。當此形狀穩定性獲得確保,就可毫無危險地在現存結構框架上將材料運送至構建位置。
在本方法之一變化例中,為穩定兩框架側部,橫樑以依序方式更換。經由依序更換,框架側部隨工作步驟之進展,逐漸減少由現存之橫樑,但逐漸增加由新的橫樑相互做穩定性連接,因而新的橫樑對底部結構保持距離,且以連接兩框架側部之方式設於結構框架中。
在依序更換時最好逐一更換橫樑。可視框架
側部之自身穩定性亦可二或甚至更多橫樑同時更換。另一可行性在於,首先每二根現存橫樑移除一根,移除後其空位各以一新的橫樑替補之。接著移除剩餘之現存之橫樑,且其空位以新的橫樑替補之。
在本方法另一變化例中,在移除現存之橫樑前在結構框架上至少先固定一穩定裝置,用以穩定兩框架側部。此穩定裝置在對現存之結構框架之底部結構保持距離之一位置上穩定連接框架側部。在該至少一穩定裝置固定後,可移除現存之橫樑,且之後引入新的橫樑。在引入新的橫樑後,移除該至少一穩定裝置。
作為穩定裝置,例如可將一穩定架固定在結構框架上。其以藉由可鬆脫式連接元件,如夾顎、螺絲、插栓(Steckbolzen)、夾鉤栓(Splintbolzen)及其他類似物固定於框架側部為佳。只要將框架側部互相支撐起來即可,穩定架無需傳遞巨大力量。但穩定架必須能耐拉力及壓力,亦即,其在固定點上必須能支撐最大拉力及壓力,不可被扯斷或撓曲。
較佳地,需權衡引入之新的橫樑在現存之結構框架中之位置所需空間及對框架側部高度關係。經由此可確保對需引入之新的構件,特別是階梯帶或平台帶之回頭帶,在新的橫樑與底部結構間有足夠空間。但新的橫樑在框架側部之間安裝時,不應距離底部結構太遠,以免對新的欄杆座需要太多調適,其位置同樣係根據階梯帶或平板帶在結構框架中之位置。
為了減輕承接現代化任務之組裝人員之工作
負擔,較佳地,新的橫樑之位置以由現存之框架側部之上桿朝現存之框架側部下桿方向之距離作為定位指示。在引入橫樑時,例如在框架側部之框架直立部上簡單測量距離與劃線即已足夠。此框架直立部連接其上桿與其下桿。之後,新的橫樑可藉由螺旋夾夾固在框架直立部上,且接著焊接,或鉚接,或螺接於其上。橫樑應盡可能水平指向。非常準確之橫樑對準,例如藉由一水平儀,並非絕對需要,這是由於精確對準係在引入所謂之托樑時為之。
通常現存之橫樑係焊接在框架側部之框架直立部之第一側面上。現存之橫樑可快速且簡單移除,其方式為,將其兩邊及靠近框架直立部鋸開即可。之後,在各框架側部上及在框架直立部上各殘存支撐現存之橫樑之一小段。不必花功夫移除此小段,將新的橫樑固定於框架直立部第二側面即可。
在另一步驟中,可在該已裝設新的橫樑之結構框架中,在結構框架之第一端部安裝具有軌道接口之第一換向模組,且在結構框架之第二端部安裝具有軌道接口之第二換向模組。所謂「結構框架之端部」係指結構框架之兩前端部,其通常各具有一彎角支架(Auflagewinkel),結構框架靠此彎角支架支撐在建物上。兩換向模組之正確位置取決於一接著在結構框架上之平面,例如建物一樓層之足部地板,及取決於新的橫樑固定於現存之結構框架之位置。
換向模組往往亦稱為軌道塊體,包含使一階
梯帶或平板帶由其前向帶換向至回頭帶之所有相關構件。其為例如具有軌道接口之換向導軌。此外第一換向模組具有一夾緊機架,其具有一換向軸,配有換向鏈輪。第二換向模組除軌道接口外尚具有一帶有驅動鏈輪之驅動軸,必要時亦具有一帶傳動器之驅動馬達,用於驅動該驅動軸。
在兩換向模組間有所謂之托樑固定於結構框架中,其具有供運行軌道或運行道之固定點。為確保階梯帶或平台帶運行安靜且順暢,運行軌道必須嚴格對準軌道接口。達到特別精準之作法為,在第一換向模組之軌道接口設一對準裝置,且在第二換向模組之軌道接口設一目標裝置。對準裝置具有一對準工具(Ausrichtungsmittel),最好是一雷射光。當然亦可為其他對準工具,例如使用一夾緊纜、一夾緊串或一夾緊線,在使用時必須考慮這些裝置本身重量造成之懸垂。對準工具對準目標裝置。在換向模組間引入結構框架之其他構件,如引入之托樑,亦容許對準此對準工具。
在托樑組裝上最好使用一托樑組裝裝置或托樑組裝尺規。一右方的托樑及一左方的托樑首先被裝入此托樑組裝裝置中預設之容納器。之後,將托樑組裝裝置坐設在一新的橫樑上,接著托樑組裝裝置藉由自身具備之校準裝置對準對準裝置之對準工具。因而被托樑組裝裝置保持對準之托樑固定於新的橫樑上。最後托樑組裝裝置從具有托樑之新的橫樑移除。
新的橫樑可設計成其主要產生穩定作用。在
此情況,托樑可額外或亦可僅固定在框架側部上,例如藉由被焊接在框架直立部與托樑之間之連接襟部。此種主要作用在於穩定之橫樑之截面可甚小,產生狹窄結構,可配入任何現存之結構框架中。
配有新的橫樑、托樑及換向模組之結構框架現在可加上新運行軌道、驅動組件控制組件、階梯帶或平台帶、包裝部件、欄杆(Balustraden)及扶手,製作成一現代化之手扶梯或現代化之移動步道。
為在現存之手扶梯或現存之移動步道上實施上述現代化方法,以製備一裝置組合為佳。其包括:‧至少一對準裝置,其具有可對準換向模組之軌道接口之可調支撐位置,‧至少一目標裝置,其具有可對準換向模組之軌道接口之可調支撐位置,而在安裝狀態對準裝置可校正對準目標裝置,及‧至少一適配新的橫樑之托樑組裝裝置,其包含一校準裝置及至少一可容納至少一托樑之容納器。
托樑組裝裝置之校準裝置可具有二互相保持距離設置之調整裝置,其被支持在新的橫樑上,用以校準組裝裝置。校準裝置另外包括一具有腔孔之對準光圈(Blende),或一具有一槽之瞄準器(Kimme)。腔孔直徑或槽截面配合對準工具。當使用例如對準裝置之雷射作為對準工具時,最好使用一具有腔孔之對準光圈,其具有雷射光束之雷射光截面。若使用絲線作為對準工具時,則多半採用具有一槽之瞄準器,其截面配合絲線直徑。
前述已說明,首先安裝新的橫樑,接著安裝托樑。在本發明之方法中,當然橫樑與托樑亦可共同引入。在此情況下,在現存之結構框架中取代現存之橫樑之新的橫樑已經先裝好托樑。最好在新的橫樑上形成類似托樑之凹口。特別偏好新的橫樑由金屬板一體切割而成,而新的橫樑具有一由折彎形成之C形中間段,及至少二在中間段形成之托樑段。在此托樑段上至少形成固定點,俾便固定手扶梯或移動步道之運行軌道。
然而此處新的橫樑不可僅是粗略對準並焊接在框架直立部上,這是由於在新的橫樑上之托樑業已形成,托樑不再可能對軌道接口對準。若使用如此構造之新的橫樑,首先應將換向模組安裝在結構框架中。如前業已說明,對準裝置及目標裝置設於軌道接口。前述類型之新的橫樑現今則對準對準工具。為此可暫時在新的橫樑上固定一對準光圈或一有槽之瞄準器。
特別有利者是,前述新橫樑至少形成一具有一腔孔之對準光圈或一有槽之瞄準器。毫無問題,因為這些偏好以藉由雷射切割或CNC沖壓法由板金製成,而對準光圈或瞄準器可一併切割出來。腔孔直徑或槽截面配合對準裝置之對準工具。
1:手扶梯、移動步道
2:欄杆
3:扶手
4:階梯
5:階梯帶
6:結構框架
7、8:換向區
9:拉動裝置
11:運行軌道
12:換向軸
13:鏈輪
14:換向軸
15:鏈輪
16、17:接觸區
18:地板
19:驅動器
20:操控器
31、32:框架側部
33:上桿
34:下桿
35:框架直立部
36:對角樑
37:底部結構
38:金屬板
39:現存橫樑
39’:現存橫樑
39”:殘留件
40:新橫樑
41、42:前端面
43:第一側面
44:第二側面
51、52:換向模組
53:托樑
55:導軌段
56:軌道接口
57:導軌段
58:軌道接口
61、62、63:固定區
70:對準裝置
71:目標裝置
73:對準工具
74:校準裝置
75:容納器
76:對準光圈
77:托樑組裝裝置
78、79:調整裝置
80:腔孔
83:腔孔
85:欄杆座組裝裝置
86:座樑
90:新橫樑
91:托樑段
92:中間段
99:穩定裝置
E1、E2:樓層
H:高度
S:中間垂直面
X:通過高度
Y:新橫樑之位置
以下將根據實施例及參考圖式進一步說明現存之手扶梯或現存之移動步道現代化之本方法,在所有圖中相同構件一致使用相同參考數字。圖中顯示:第1圖:以示意之側視圖顯示一現存之手扶梯在現代
化前之情形,其具有欄杆、一結構框架及二換向區,而在結構框架中設有運行軌道以及在換向區之間設有一環繞之階梯帶;第2圖:第1圖中之現存之結構框架清空狀態,以三維顯示在本方法第一實施例之一步驟,其中現存之橫樑依序被新的橫樑取代;第3圖:局部剖視之側視圖,顯示第2圖中具有新的橫樑及換向模組之現存之結構框架在托樑安裝時之情形;第4圖:托樑組裝裝置之一實施例,顯示其在第3圖所示之托樑安裝時使用之情形;第5圖:欄杆座組裝裝置之一實施例,其被安裝成支持在第4圖中所示之安裝之托樑上;第6圖:第1圖中之現存之結構框架清空狀態,以三維顯示在本方法第二實施例之一步驟,其中現存之橫樑在一穩定裝置輔助下被具有成形之托樑段之新的橫樑取代之情形。
第1圖以示意方式顯示一現存之手扶梯1之側視圖,該手扶梯連接第一樓層E1與第二樓層E2。第1圖中之手扶梯1以不含側面包裝方式顯示,俾便揭露重要構件。手扶梯1具有一結構框架6,其具有二換向區7、8,兩者之間一僅部分顯示之階梯帶5循環運行。階梯帶5具有拉動裝置9,階梯4設於其上。在結構框架6中另外圖示運行軌道11,在二換向區7、8間延伸,並導引階梯帶5之前向帶與回頭帶。在第一樓層E1之換向區7以可轉動方式設
有一換向軸12,其具有換向鏈輪13(僅可見其中之一)。在第二樓層E2之換向區8設有一換向軸14,其具有驅動鏈輪15(僅可見其中之一),被一驅動器19驅動。階梯帶5在兩換向區7、8被導引環繞鏈輪13、15。驅動器19被一操控器20操控。
此外,一扶手3設於欄杆2上。欄杆2在底端部藉由欄杆座10與結構框架6連接。手扶梯1及其階梯帶5可由靠手扶梯1兩末端之接觸區16、17進出。接觸區16、17之可行走面係由地板遮蓋21,各封閉在地板下方之手扶梯1之換向區7、8,一直齊平或平面封閉到環繞之、可行走之樓層E1、E2之地板18。
當然亦可不是現存之手扶梯1,即非階梯帶5,而是一現存之移動步道1,環繞設置之平台帶。此外在換向區之間設置之移動步道之中間部並無升高,或僅輕微升高至12%。
手扶梯1及移動步道通常使用多年,直到一個時間點,其技術老化,且其零件取得昂貴,因為所需之零件僅小量新製。此外建物在以十年為期的間隔中會針對使用需求調適與改建。通常業主在此翻新工作中亦希望煥然一新且時髦之手扶梯1或移動步道之外觀。手扶梯1或移動步道唯一幾十年無大幅技術改變之部分,就是結構框架6。
結構框架6由於其尺寸與其巨大重量亦是手扶梯1或移動步道1產生最大耗費之構件部分。因而其運輸十分昂貴,必要時需在現存之建物中部分拆牆,在建
物重圍中打開通口,才能將新的手扶梯1搬進現存之建物。因而繼續利用現存之結構框架6,極具意義。
首先,現存之手扶梯1或移動步道,除現存之結構框架6外,必須拆除。現存之結構框架6,在手扶梯1或移動步道1現存構件之拆除中,可作為兩樓層E1與E2間理想之構造骨架。
第2圖以三維顯示第1圖中現存之結構框架6清空之情形。現存之結構框架6具有二互相平行之框架側部31、32,其基本由上桿33與下桿34以及將此二者連接之框架直立部35及對角樑36構成。框架側部31、32在其下桿34藉由一底部結構37互相連接。底部結構37由被焊接之金屬板38遮蔽。為使底部結構37可見,一區域顯示成無遮蔽金屬板38。此金屬板38亦稱為金屬油板,其作用為收集潤滑劑與污物。
在執行本方法之前,框架側部31、32在對底部結構37保持距離之位置上藉由現存之橫樑39互相連接。現存之橫樑39相對支撐現存之結構框架6之二框架側部31、32,該二框架側部被承載於樓層E1、E2之地板18內,經由此,賦予現存之結構框架6高剛性與穩定性。現存之橫樑39在結構框架6中之尺寸與位置係配合已經移除之現存手扶梯1之構件。由於現存之結構框架6如同一橋樑,始終在其兩前端面41、42被承載於建物中,當現存之橫樑39被移除,則現存之結構框架6產生高度不穩定性。
現存之結構框架6清空後,最好先清潔。接著現存之橫樑39被新的橫樑40取代,新的橫樑適配待引入
之現代化之手扶梯1之新部件。這可在所提出之現存之手扶梯1或現存之移動步道現代化方法例如第一實施例中實施,以新的橫樑40依序取代現存之橫樑39。此處需指出,並非所有現存之橫樑39皆須由新的橫樑40取代,因為可能需移除在換向區7、8之現存之橫樑39,在該處才有足夠空間給需引入之換向模組51、52(見第3圖),其在此區域穩定連接框架側部31、32。
在實施本發明之方法時,例如首先找出新的橫樑40在現存之結構框架6之位置。這取決於需引入之現代化組件所需之空間及對框架側部31、32高度H之關係。如此可確保,對需引入之新構件,特別是對階梯帶5或平台帶之回頭帶,在新的橫樑40與底部結構37之間有足夠之通過高度X。然而新的橫樑40設於框架側部31、32之間距離底部結構37不能太遠,以免有太多對新的欄杆座(見第5圖)之適配工作,其位置亦同樣取決於階梯帶5或平台帶在結構框架6中之位置。
一旦新的橫樑40之位置Y=H-X計算出來,即可開始橫樑更換工作。在依序更換時可如所示,將一現存之橫樑39分離取出。通常現存之橫樑39係焊在框架直立部35第一側面43上。現存之橫樑39可被快速且簡單移除,其方式為,把其兩側靠近框架直立部35處簡單鋸斷即可。之後在各框架側部31、32及在框架直立部35上各留下一被取走之現存之橫樑39’之殘留件39”。為了無需費功夫將此殘留件39”移除,可將新的橫樑40固定在先前選定之位置處框架直立部35之第二側面44上。
當然亦可完全移除現存之橫樑並將新的橫樑40固定於框架直立部35之該側面43上。新的橫樑40之固定可藉由鉚釘、螺絲、擠壓扣件(Clinchen)等形狀嵌合或藉由黏接、軟焊或焊接等材料接合方式為之。之後,以同樣方式以新的橫樑40取代下一現存之橫樑39。以此依序施作方式,現存之結構框架6可例如由第一樓層E1一直施工至第二樓層E2。
當然亦可採用另一種橫樑施作順序。只要現存之結構框架5之自身穩定性容許,可同時以多根新的橫樑40取代現存之橫樑39,例如每次兩根橫樑。
另一種依序更換之作法在於,首先在每兩根現存之橫樑39中取出一根,並以新的橫樑40替換之。接著取出第二組現存之橫樑39,並在其位置上以新的橫樑40替換之。或者在極強之現存之結構框架上,可同時取出更多現存之橫樑,並以新的橫樑替換之。依序更換之唯一條件為,在更換時,始終至少在一位置上現存之結構框架6之兩框架側部31、32被一現存之橫樑39或一新的橫樑40以彼此穩定的方式互相。
第3圖以局部剖視方式之側視圖,顯示第2圖中被賦予新的橫樑40及換向模組51、52之現存之結構框架6,在托樑53安裝時之情形。
換向模組51、52係預組之構件群組,依其功能建成。例如設於第一樓層E1之換向模組51具有帶一階梯帶夾緊裝置之換向鏈輪(無法看見)。此外在第一換向模組51中設置具軌道接口56之導軌段55。設於第二樓層
E2之第二換向模組52可包含驅動鏈輪及另外之驅動組件(無法看見),如一驅動馬達及一傳動器。在第二換向模組52中亦設有具軌道接口58之導軌段57。
托樑53係與現存之結構框架6固定連接之構件,其上形成運行軌道11(見第4圖)之固定區61、62、63。
為使運行軌道11之安裝盡可能簡單,托樑53及其對運行軌道11之固定區61、62、63嚴格對準換向模組51、52之軌道接口56、58。
安裝托樑53最好擁有一裝置組合,其包括:‧至少一對準裝置70,其具有可對準換向模組51、52之軌道接口56、58之支持點(見第3圖),‧至少一目標裝置71,其具有可對準換向模組51、52之軌道接口56、58之支持點,而在安裝狀態對準裝置70可校正對準目標裝置71,及‧至少一適配新的橫樑40之托樑組裝裝置77,其具有一校準裝置74及至少一可容納至少一托樑53之容納器75(見第4圖)。
如在第3圖中所示,目標裝置71設於第一換向模組51之軌道接口56。對準裝置70設於第二換向模組52之軌道接口58。在目標裝置71與對準裝置70之間有一條點直線,代表對準工具73。根據在第3圖中所示之對準工具73之走勢,對準裝置70業已對準目標裝置71。此對準工具73可為一拉直之線或一鉛垂線,但最好以一雷射光作為對準工具73。
在第3圖中已安裝若干托樑53。一組托樑53係被支持在一新橫樑40上之托樑組裝裝置77而保持在正確安裝位置。
由第4圖中可知正確安裝位置之調整。其顯示例如一托樑組裝裝置77在第3圖所示之托樑53安裝時使用之情形。托樑組裝裝置77具有四個容納器75,其形式為容納銷75。在此四個容納銷75中每二個上可插置一托樑53。兩托樑53對托樑組裝裝置77一中間垂直面S成鏡像對稱。
此外,托樑組裝裝置具有一校準裝置74。該校準裝置包括一左調整裝置78、一右調整裝置79及一對準光圈76。調整裝置78、79及對準光圈76在托樑組裝裝置77上之組合構成三角形,該三角形之底邊由新的橫樑40給定,在其上支持調整裝置78、79。作為簡單之調整裝置78、79例如可使用調整螺絲78、79。
在將托樑53對準在現存之結構框架6中時,觸動調整裝置78、79,並在新的橫樑上滑動托樑組裝裝置77,直至對準工具73,例如一雷射光73穿入對準光圈76之一腔孔80。如此,托樑組裝裝置77之一水平段81應可精確水平對準。當然對準裝置70亦可具有二互相平行設置之對準工具73,且托樑組裝裝置77可具有二對準光圈76。經由此,托樑組裝裝置77之水平對準更加容易。
托樑53在現存之結構框架6中之安排必須非常精密。運行軌道11之軌道造型可顯示此點,其直接接著在托樑53之固定區61。在第4圖所示之實施例中,托樑
53固定在新的橫樑40上。托樑53當然亦可固定在框架直立部35上,如在第5圖中藉由襟部82所實施者。若將托樑53既與新的橫樑40亦與框架直立部35固定連接,則產生極妥善、極穩定之固定。托樑53之固定可藉由螺絲、鉚釘、插銷、螺栓,或經由焊接、軟焊、黏接及更多類似手段為之。
此外,由第4及5圖可見結構框架6之截面,特別是直立部35、上桿33、下桿34、新的橫樑40之底部結構37以及金屬油板38之配置。
在第5圖中,運行軌道11業已安裝於托樑53上,且在第4圖中所示之托樑組裝裝置77亦已經移除。因而在托樑53上之腔孔83開放。藉由該腔孔托樑53被裝設於托樑組裝裝置77之容納器75上。此腔孔83現在可作為欄杆座組裝裝置85之容納位置使用,如第5圖所示。欄杆座組裝裝置85將座樑86保持在正確之、對運行軌道11精確對準之位置,使其焊接襟板87可在現存之結構框架6上對準及焊接。
第6圖以三維顯示第1圖中現存之結構框架6清空之情形。如在第2圖中業已說明,結構框架6具有二互相平行之框架側部31、32,其基本由上桿33、下桿34及連接此二者之框架直立部35,以及對角肋36構成。框架側部31、32在其下桿34藉由一底部結構37互相連接。底部結構37被焊接之金屬板38遮蔽。
結構框架6清空後,最好先清潔。接著現存之橫樑39被新的橫樑90取代,此新的橫樑適配現代化之手
扶梯需引入之構件部分。
此取代例如亦可在本發明之使現存之手扶梯1或現存之移動步道現代化之方法第二實施例中實施,其中現存之橫樑39藉一穩定裝置99之助被新的橫樑90取代。基本上此方法亦可以第2至第5圖中所示之橫樑40實施。在第6圖所示之橫樑90具有額外成形之托樑段91。
在第6圖所示之實施例中,為穩定兩框架側部31、32,一穩定裝置99藉由可鬆脫之連接元件(未圖示)固定於現存之結構框架6中間地方。穩定裝置99之固定係在現存之橫樑39移除前進行。穩定裝置99在對現存之結構框架6底部結構37保持距離之一位置上連接框架側部31、32,而使之穩定。在穩定裝置99固定後,可移除所有現存之橫樑39。之後,引入新的橫樑90至結構框架6。接著移除穩定裝置99。若單一穩定裝置99不足,可使用多個穩定裝置99,以預定間隔固定於例如上桿33之間。
例如可在框架側部31、32之間引入簡單之穩定架99作為穩定裝置99。首先可藉由可鬆脫之連接元件如夾顎、螺絲、插栓(Steckbolzen)、夾鉤栓(Splintbolzen)及其他類似物固定在框架側部31、32上。框架側部31、32之間互相支持即可,穩定裝置99無需傳遞巨大力量。
如第6圖所示,新的橫樑90係安裝現存之結構框架6內作為現存之橫樑39之更新,業已被賦予托樑或托樑段91。類似托樑之形狀成形於新的橫樑90上。此新的橫樑90例如可藉由一雷射切割法或水刀切割法由一平的金屬板切出。接著可在新的橫樑90上經由折彎形成C形中
間段92。經此製造產生一新的橫樑,其具有由中間段92一體連接之托樑段91。在托樑段91上至少形成手扶梯1或移動步道之運行軌道11之固定點61、62、63。
在安裝前述之具有托樑段91之新的橫樑90或具有托樑53之新的橫樑40時,將其簡單粗略對準並焊接在框架直立部35上並不足夠,這是由於托樑在新的橫樑90上業已成形或固定,固定點61、62、63對軌道接口56、58(亦見第3圖)之對準可能性不再存在。在使用此類設計之新的橫樑90時,最好首先將換向模組51安裝現存之結構框架6。如先前說明,對準裝置70及目標裝置71設在軌道接口56、58上。前述類型之新的橫樑90可對準對準工具73。為此可暫時將一對準光圈76或一帶槽之瞄準器固定在新的橫樑90上。
特別有利者是,在前述之、一體之新的橫樑90上至少形成一具一腔孔80之對準光圈76或一具有一槽之瞄準器。這不是問題,因為其係優先以雷射切割由一金屬板加工而成,而對準光圈76或瞄準器可同時切出。腔孔80之直徑或槽之截面配合以第3圖總體說明之對準裝置70之對準工具73。
綜合第3至5圖說明,首先安裝新的橫樑40,接著是托樑53。當然以本發明之方法亦可將橫樑40與托樑53共同引入。如是則在新的橫樑40安裝現存結構框架6之前托樑53必須先裝設於新的橫樑40上。因應前述實施例,此處必須暫時將一對準光圈76或一具有一槽之瞄準器固定在配備托樑53之新的橫樑40上。
雖然本發明係根據特別實施例說明,但顯然可以本發明之知識產生無數其他實施例,例如在依序更換時額外置入一穩定裝置99。此外在順序上,是先以新的橫樑40、90更換現存之橫樑39,然後安裝換向模組51、52,還是反過來,並不重要。當然托樑組裝裝置77之校準裝置74亦可具有設計完全不同之調整裝置78、79,例如具有一楔部。此外對一體之新的橫樑90可設有一在新的橫樑上以可鬆脫方式裝設之校準裝置74,其例如支持在現存結構框架6上桿33上。
6:結構框架
7、8:換向區
18:地板
31、32:框架側部
33:上桿
34:下桿
35:框架直立部
36:對角樑
37:底部結構
38:板金
39:現存橫樑
39’:現存橫樑
39”:殘留件
40:新橫樑
41、42:前端面
43:第一側面
44:第二側面
E1、E2:樓層
H:高度
X:通過高度
Y:新橫樑之位置
Claims (15)
- 一種將現存之手扶梯(1)或現存之移動步道(1)現代化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從該現存之手扶梯(1)或現存之移動步道(1)之現存之結構框架(6)移除電力或機械部件,而該現存之結構框架(6)具有二個框架側部(31、32)及將該等框架側部(31、32)連接之一底部結構(37),且該等框架側部(31、32)藉由配置成與該底部結構(37)保持距離之橫樑相互連接,其特徵在於,其他步驟,移除該現存之結構框架(6)之所有現存之橫樑(39),且所移除的現存橫樑(39)中的至少一部分被新的橫樑(40、90)取代,在橫樑取代時,至少在與該結構框架(6)之底部結構(37)保持距離之位置上,該現存之結構框架(6)之二個框架側部(31、32)以彼此穩定的方式相互連接。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為穩定該二個框架側部(31、32),依序取代橫樑,由於依序取代,隨著作業進行,使該等框架側部(31、32)逐漸減少被該現存之橫樑(39),但逐漸增加被該新的橫樑(40、90)在與該底部結構(37)保持距離處以彼此穩定的方式相互連接。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移除該現存之橫樑(39)前,為穩定該二個框架側部(31、32),將至少一穩定裝置(99)固定於該現存之結構框架(6)上,其在與該現存之結構框架(6)之底部結構(37)保持距離之一位置,使該等框架側部(31、32)以彼此穩定的方式互相連接,而在該至少一穩定裝置(99)固定後,移除現存之橫樑 (39),並引入新的橫樑(40、90),且在新的橫樑(40、90)引入後移除該至少一穩定裝置(99)。
-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以可鬆脫之方式在該等框架側部(31、32)固定一穩定架,作為該穩定裝置(99)。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新的橫樑(40、90)在該現存之結構框架(6)中之位置由需引入之新的現代化組件所需之構造空間及對框架側部(31、32)高度之關係計算出來。
-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該位置係被確定成由該等框架側部(31、32)的上桿(33)朝向該等框架側部(31、32)的下桿(34)之距離(Y),作為新的橫樑(40、90)定位指示。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等現存之橫樑(39)焊在該等框架側部(31、32)的框架直立部(35)之第一側面(43)上,且首先各現存之橫樑(39)被從該框架直立部(35)移除,接著新的橫樑(40、90)被固定於該框架直立部(35)之第二側面(44)上。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配備新的橫樑(40、90)之該結構框架(6)中,具有軌道接口(56)之第一換向模組(51)被安裝在該結構框架(6)之第一端部,且具有軌道接口(58)之第二換向模組(52)被安裝在該結構框架(6)之第二端部。
-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換向模組(51)之軌道接口(56)上設一目標裝置(71),且在該第二換向模組(52)之軌道接口(58)上設一對準裝置(70),該對準裝置 (70)之一對準工具(73)調整至對準該目標裝置(71),而介於該等換向模組(51、52)間需裝入該結構框架(6)之其他構件(53)可對準該對準工具(73)。
-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存在一托樑組裝裝置(77),該托樑組裝裝置(77)首先在預設之容納器(75)上配裝一右方的托樑(53)及一左方的托樑(53),其次該托樑組裝裝置(77)放置在一新的橫樑上(40),接著該托樑組裝裝置(77)藉由一自身之校準裝置(74)對準該對準裝置(70)之對準工具(73),然後被該托樑組裝裝置(77)保持之托樑(53)固定在該新的橫樑(40)上,最後該托樑組裝裝置(77)從已經配備托樑之新的橫樑(40)移除。
-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已經配備新的橫樑(40、90)、托樑(53)及換向模組(51、52)之結構框架(6)加裝新的軌道(11)、驅動組件(19)、控制組件(20)、一階梯帶(5)或平台帶、包裝部件、欄杆(2)及扶手(3),成為現代化之手扶梯(1)或現代化之移動步道(1)。
- 一種裝置組合,用於在現存之手扶梯(1)或在現存之移動步道(1)上實施如請求項10或11之現代化方法,其特徵在,該裝置組合‧至少具有一對準裝置(70),其具有支持點,可對準換向模組(51、52)之軌道接口(56、58),‧具有至少一目標裝置(71),其具有支持位置點,可對準換向模組(51、52)之軌道接口(56、58),而在裝入狀態該對準裝置(70)可校正該對準目標裝置(71),‧具有至少一適配新的橫樑(40)之托樑組裝裝置(77), 其具有一校準裝置(74)及至少一可容納至少一托樑(53)之容納器(75)。
- 如請求項12之裝置組合,其中,該校準裝置(74)具有分開設置之二個調整裝置(78、79),以校準為目的支持在一新的橫樑(40)上,且該校準裝置(74)另外包括一具一腔孔(80)之對準光圈(76),或一具一槽之瞄準器,該腔孔(80)直徑或該槽之截面配合該對準裝置(70)的對準工具(73)。
- 一種新的橫樑(90),其在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方法中作為一現存之橫樑(39)之更換品裝入一現存之結構框架(6),其特徵在於,該新的橫樑(90)由一金屬板一體切割製成,且新的橫樑(90)具有一折彎成C形構造之中間段(92)及至少二成形在該中間段(92)之托樑段(91),在該等托樑段(91)上至少形成手扶梯(1)或移動步道(1)之運行軌道(11)之固定點(61、62、63)。
- 如請求項14之新的橫樑(90),其中,在該新的橫樑上形成一對準光圈(76)或一帶槽之瞄準器,且腔孔(80)直徑或槽之截面配合如請求項12或13之裝置組合之對準裝置(70)之對準工具(7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6175491.6 | 2016-06-21 | ||
EP16175491 | 2016-06-21 | ||
??16175491.6 | 2016-06-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03797A TW201803797A (zh) | 2018-02-01 |
TWI720212B true TWI720212B (zh) | 2021-03-01 |
Family
ID=56148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20585A TWI720212B (zh) | 2016-06-21 | 2017-06-20 | 將手扶梯或移動步道現代化之方法、用於此方法的裝置組合及新的橫樑 |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62741B2 (zh) |
EP (1) | EP3472084B1 (zh) |
JP (1) | JP6896775B2 (zh) |
KR (1) | KR102354189B1 (zh) |
CN (1) | CN109415188B (zh) |
AU (1) | AU2017281564B2 (zh) |
BR (1) | BR112018074984B1 (zh) |
CL (1) | CL2018003684A1 (zh) |
ES (1) | ES2864998T3 (zh) |
MX (1) | MX393261B (zh) |
PL (1) | PL3472084T3 (zh) |
RU (1) | RU2735750C2 (zh) |
SG (1) | SG11201809629TA (zh) |
TW (1) | TWI720212B (zh) |
WO (1) | WO201722065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PL3585719T3 (pl) | 2017-02-27 | 2021-07-26 | Inventio Ag |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generowania modelu 3d struktury nośnej schodów ruchomych lub chodnika ruchomego |
WO2019102542A1 (ja) * | 2017-11-22 | 2019-05-3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 |
US11977364B2 (en) | 2018-08-24 | 2024-05-07 | Inventio Ag | Modernization method of an existing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
CN114761347B (zh) * | 2019-12-05 | 2024-08-13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用于构建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的承载结构的方法 |
CN111532955A (zh) * | 2020-06-22 | 2020-08-14 | 苏州汉森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嵌入式更新型自动扶梯 |
JP7517882B2 (ja) * | 2020-07-14 | 2024-07-1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
CN111646351A (zh) * | 2020-07-20 | 2020-09-11 |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 桁架底板的接头组件和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步道桁架 |
CN111792502A (zh) * | 2020-07-30 | 2020-10-20 |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 自动扶梯的腹板组件及自动扶梯 |
EP3974369A1 (en) * | 2020-09-23 | 2022-03-30 | KONE Corporation | An escalator |
CN113148820B (zh) * | 2021-02-24 | 2024-06-07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单片式框架、整体式框架及自动扶梯旧梯中桁架改造结构 |
DE102022118001A1 (de) * | 2022-07-19 | 2024-01-25 |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 Tragkonstruktion für eine Fahrtreppe oder einen Fahrsteig |
WO2024223246A1 (de) | 2023-04-24 | 2024-10-31 | Inventio Ag | Stützstruktur, personentransportanlagen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einer personentransportanlagenanordnung |
WO2025002894A1 (de) * | 2023-06-30 | 2025-01-02 | Inventio Ag | Streckenmodul für die modernisierung einer fahrtreppe oder eines fahrsteiges |
JP7559993B1 (ja) | 2024-03-11 | 2024-10-02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マンコンベヤ及びマンコンベヤ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22068C (zh) * | 2002-10-15 | 2008-10-01 | 通力股份公司 | 自动扶梯的更新方法 |
CN102666352A (zh) * | 2009-10-19 | 2012-09-12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用于乘客传送机的桁架构造 |
EP2527283A1 (en) * | 2011-05-25 | 2012-11-28 | ThyssenKrupp Norte, S.A. | Support, module, transport system for displacement of people/goods and modernization method of pepople/goods transport systems |
TW201420482A (zh) * | 2012-09-27 | 2014-06-01 | Inventio Ag | 用於手扶梯或自動走道的軌道系統 |
TW201515983A (zh) * | 2013-09-09 | 2015-05-01 | Inventio Ag | 用於自動走道的板件或用於手扶梯的階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78076A (ja) * | 1991-09-24 | 1993-03-30 | Hitachi Ltd | 乗客コンベアの更新方法 |
JPH0710450A (ja) * | 1993-06-25 | 1995-01-13 |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 並設エスカレータの改造方法 |
JP2000143135A (ja) * | 1998-11-11 | 2000-05-23 |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 乗客コンベアの改造方法 |
JP3585393B2 (ja) * | 1999-04-07 | 2004-11-04 |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 乗客コンベアの改造方法 |
JP2006036482A (ja) * | 2004-07-28 | 2006-02-09 |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 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工法 |
WO2006050626A1 (de) * | 2004-11-09 | 2006-05-18 | Inventio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wartung einer aufzugs- bzw. fahrtreppenanlage |
JP2006199434A (ja) * | 2005-01-20 | 2006-08-03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スカレータのモダニゼーション工法およびエスカレータ |
JP2007153619A (ja) * | 2005-12-07 | 2007-06-21 | Inventio Ag | 輸送システムの工場での事前組み立て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輸送システムを生産するための組立プラント |
US8950568B2 (en) | 2011-05-25 | 2015-02-10 | Thyssenkrupp Norte, S.A. | Support, module, transport system for displacement of people/goods and modernization method of people/goods transport systems |
US9481551B2 (en) * | 2012-12-18 | 2016-11-01 | Inventio Ag | Escalator or moving walkway with a transparent balustrade |
WO2015058909A1 (de) * | 2013-10-23 | 2015-04-30 | Inventio Ag |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einer stufe oder palette an einem zugmittel |
US9440820B2 (en) * | 2015-01-09 | 2016-09-13 | Kone Coporation | Escalator lifting fram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
WO2016165955A1 (de) * | 2015-04-16 | 2016-10-20 | Inventio Ag | Fahrtreppe mit gemeinsamen rücklaufschienen |
ES2900448T3 (es) * | 2015-06-25 | 2022-03-17 | Tk Elevator Innovation Center S A | Cercha modular para escaleras mecánicas/pasillos rodantes y procedimiento de ensamblaje de una cercha modular para escaleras mecánicas/pasillos rodantes |
US10150650B2 (en) * | 2015-09-29 | 2018-12-11 | Inventio Ag |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in a construction |
-
2017
- 2017-06-20 TW TW106120585A patent/TWI72021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7-06-21 ES ES17731881T patent/ES2864998T3/es active Active
- 2017-06-21 AU AU2017281564A patent/AU2017281564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6-21 CN CN201780038489.3A patent/CN109415188B/zh active Active
- 2017-06-21 RU RU2018144791A patent/RU2735750C2/ru active
- 2017-06-21 SG SG11201809629TA patent/SG11201809629TA/en unknown
- 2017-06-21 PL PL17731881T patent/PL3472084T3/pl unknown
- 2017-06-21 US US16/312,857 patent/US10562741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6-21 MX MX2018015940A patent/MX393261B/es unknown
- 2017-06-21 JP JP2018566884A patent/JP689677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6-21 KR KR1020187036713A patent/KR102354189B1/ko active Active
- 2017-06-21 WO PCT/EP2017/065230 patent/WO2017220650A1/de unknown
- 2017-06-21 EP EP17731881.3A patent/EP3472084B1/de active Active
- 2017-06-21 BR BR112018074984-2A patent/BR112018074984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
- 2018-12-19 CL CL2018003684A patent/CL2018003684A1/es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22068C (zh) * | 2002-10-15 | 2008-10-01 | 通力股份公司 | 自动扶梯的更新方法 |
CN102666352A (zh) * | 2009-10-19 | 2012-09-12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用于乘客传送机的桁架构造 |
EP2527283A1 (en) * | 2011-05-25 | 2012-11-28 | ThyssenKrupp Norte, S.A. | Support, module, transport system for displacement of people/goods and modernization method of pepople/goods transport systems |
TW201420482A (zh) * | 2012-09-27 | 2014-06-01 | Inventio Ag | 用於手扶梯或自動走道的軌道系統 |
TW201515983A (zh) * | 2013-09-09 | 2015-05-01 | Inventio Ag | 用於自動走道的板件或用於手扶梯的階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322492A1 (en) | 2019-10-24 |
WO2017220650A1 (de) | 2017-12-28 |
KR102354189B1 (ko) | 2022-01-20 |
TW201803797A (zh) | 2018-02-01 |
BR112018074984A2 (pt) | 2019-03-12 |
KR20190018647A (ko) | 2019-02-25 |
JP6896775B2 (ja) | 2021-06-30 |
AU2017281564B2 (en) | 2020-04-09 |
CL2018003684A1 (es) | 2019-02-01 |
RU2018144791A (ru) | 2020-06-18 |
JP2019522604A (ja) | 2019-08-15 |
CN109415188A (zh) | 2019-03-01 |
CN109415188B (zh) | 2020-10-16 |
MX393261B (es) | 2025-03-24 |
AU2017281564A1 (en) | 2019-01-03 |
ES2864998T3 (es) | 2021-10-14 |
US10562741B2 (en) | 2020-02-18 |
PL3472084T3 (pl) | 2021-06-28 |
MX2018015940A (es) | 2019-05-02 |
BR112018074984B1 (pt) | 2023-02-23 |
RU2735750C2 (ru) | 2020-11-06 |
EP3472084B1 (de) | 2021-02-17 |
RU2018144791A3 (zh) | 2020-09-03 |
EP3472084A1 (de) | 2019-04-24 |
SG11201809629TA (en) | 2018-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20212B (zh) | 將手扶梯或移動步道現代化之方法、用於此方法的裝置組合及新的橫樑 | |
US8950568B2 (en) | Support, module, transport system for displacement of people/goods and modernization method of people/goods transport systems | |
EP3392190B1 (en) | Support, module, transport system for displacement of people/goods and modernization method of people/goods transport systems | |
US9988244B2 (en) | Track system for an escalator or moving walkway | |
TWI641547B (zh) | 電扶梯、自動走道、生產及組裝電扶梯或自動走道的支撐件之方法、現代化電扶梯或自動走道之方法 | |
CN103010912A (zh) | 乘客传送设备 | |
KR101867005B1 (ko) | 조립식 핸드 레일 | |
EP1647512B1 (en) | Working scaffold system of elevator | |
JP5587846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KR20180008169A (ko) | 조립식 핸드 레일 설치방법 | |
KR20100130319A (ko) | 갱폼의 낙하물 방지장치 | |
HK1262190A1 (zh) | 對自動扶梯或移動步道進行現代化改裝的方法 | |
HK1262190B (zh) | 對自動扶梯或移動步道進行現代化改裝的方法 | |
JP2006044843A (ja) | 昇降路用作業台足場 | |
JP2005154062A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芯出し冶具及びこの冶具を用いた芯出し方法 | |
JP2008037548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 |
HK1229778A1 (zh) | 用於安裝導軌的方法以及導軌 | |
HK1181736A (zh) | 乘客传送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