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853367A - 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3367A
CN1853367A CNA2004800271582A CN200480027158A CN1853367A CN 1853367 A CN1853367 A CN 1853367A CN A2004800271582 A CNA2004800271582 A CN A2004800271582A CN 200480027158 A CN200480027158 A CN 200480027158A CN 1853367 A CN1853367 A CN 1853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ubcarrier
threshold value
transmiss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271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3367B (zh
Inventor
西尾昭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421357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853367(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53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3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53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3367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公开了通过按照数据类型选择用于调度的数据能够提高传输效率,和能够实现低的功率消耗以及高速信号处理的无线通信装置。借助于这个装置,控制部分(108)通过基于从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CQI,和用于每个通信终端装置需要的传输速率信息,对于该传输数据序列1执行调度,将传输数据序列1分配给优质的副载波,并且将传输数据序列2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信道分配部分(115)将用于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分配给由控制部分(108)指定的副载波。信道分配部分(116)将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分配给由控制部分(108)指定的副载波。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例如使用OFDM将数据分配给多个副载波的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诸如OFDM和MC-CDMA等等的多载波传输已经被作为满足高速分组传输需求的系统采用的超第3代系统来研究。通过执行自适应调制和调度每个副载波,并且通过使用频率调度将传送给每个移动站的数据分配给在通信频带宽度内出众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有可能改善在多载波传输过程中的频率利用效率。在基站装置上,为了实现通过将传送给每个移动站的数据分配给出众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的频率调度,该移动站通知该基站装置CQI(信道质量指标),该CQI构成对于所有副载波的每个副载波的独立信道质量信息。然后,该基站装置按照预定的调度算法加以考虑该CQI,确定在每个移动站上使用的副载波、调制方案和编码速率。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公布号No.2002-252619中公开了该技术,这里如果基站同时传送给多个移动站,频率调度被使用来自所有的用户的所有的副载波CQI来实现。
具体地,基于该CQI,该基站装置以适当的方式(频分多路复用)给每个用户分配许多的副载波,并且选择一个用于每个副载波的MCS(调制和编码方案)。即,基于信道质量,该基站装置满足每个用户想要的通信质量(例如,最低的传输速率、最低的误码率),分配副载波以便实现最大频率利用效率,并且选择用于每个副载波的高速MCS。这能够对于许多用户实现高吞吐量。
一个被预先判定的MCS选择表在MCS选择的过程中使用。该MCS选择表示出对于每个MCS在接收质量(诸如CIR载波对干扰比)等等)和误码率(诸如PER(分组误码率)或者比特误差率(BER))等等之间的对应关系。在MCS选择期间,一个能够满足想要的误码率的MCS被基于该测量的接收质量来选择。
图1是示出在该基站装置上将每个数据项分配给副载波模块的情况下,在频率和时间之间关系的图。从图1中,该基站装置使用调度将所有的数据分配给副载波模块#10至#14。
但是,在对于每个副载波模块执行调度和自适应调制的情况下,通信终端装置有必要将每个副载波的CQI报告给该基站装置。这指的是从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给该基站装置的控制信息量是巨大的,并且该传输速率因此降低。此外,通信终端装置执行测量接收质量和产生该CQI的处理过程,以及该基站装置使用该接收的CQI对于每个副载波执行调度和自适应调制以及诸如此类的处理过程也是必需的。这指的是在该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上出现的信号处理量是非常巨大的,这使得其难以实现较低的功率消耗和高的信号处理速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该装置和方法通过按照数据类型选择用于调度的数据,能够改善传输效率、实现低的功率消耗和实现高速信号处理。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无线通信装置由副载波分配部分和传输部分组成,该副载波分配部分基于接收质量信息和需要的传输速率信息,将满足预定条件的第一数据分配给通过调度选择的副载波,并且将不同于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该接收质量信息表示每个通信方的接收质量,该需要的传输速率信息表示每个通信方需要的传输速率,该传输部分通过该副载波分配部分将分配给副载波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传送。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个基站装置提供有本发明的该无线通信装置。
按照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面,一种副载波分配方法包括步骤:基于接收质量信息和需要的传输速率信息将满足预定条件的第一数据分配给通过调度选择的副载波,并且将不同于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该接收质量信息表示每个通信方的接收质量,该需要的传输速率信息表示每个通信方需要的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相关技术将数据分配给副载波的图。
图2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的模块图。
图3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结构的模块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将数据分配给副载波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将数据分配给副载波的另一个图。
图6A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将数据分配给副载波的另一个图。
图6B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将数据分配给副载波的图。
图7A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将数据分配给副载波的另一个图。
图7B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将数据分配给副载波的另一个图。
图8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的模块图。
图9是一个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的模块图。
图11是一个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的模块图。
图13是一个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操作的流程图。
图14是一个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操作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的模块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将数据分配给副载波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将数据分配给副载波的另一个图。
图18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的模块图。
图19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的模块图。
图20是一个示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操作的另一个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参考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的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2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结构的方框图。
传输数据处理部分120-1至120-n每个是由控制信息提取部分105、解调部分106、解码部分107、编码部分109、编码部分110、传输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部分111、传输HARQ部分112、调制部分113和调制部分114组成的。传输数据处理部分120-1至120-n是对于用户的数目提供的,并且传输数据处理部分120-1至120-n的每个对于传送给一个用户的传输数据执行处理。
接收无线电处理部分102将在天线101接收的信号从射频下变换到基带频率,以输出给保护间隔(以下简称为“GI”)除去部分103。
该GI除去部分103从接收无线电处理部分102输入的接收信号中除去一个GI,以输出给快速傅里叶变换(以下简称为“FFT”)部分104。
在由GI除去部分103输入的接收信号被从串行数据格式变换为并行数据格式之后,FFT部分104执行FFT处理,并且将该结果作为用于每个用户的接收信号输出给每个控制信息提取部分105。
控制信息提取部分105然后从由FFT部分104输入的该接收信号中提取控制信息以输出给解调部分106。
解调部分106承受由控制信息提取部分105输入的控制信息去解调以输出给解码部分107。
解码部分107解码由解调部分106输入的该接收信号,并且在解调之后将包含在该接收数据中用于每个副载波的CQI输出给控制部分108。此外,解码部分107解码由解调部分106输入的接收信号,在解码之后,将一个包含在该接收数据中用于传输数据序列1的NACK信号或者ACK信号输出给传输HARQ部分111,并且在解码之后,将一个包含在该接收数据中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NACK信号或者ACK信号输出给传输HARQ部分112。
构成副载波和MCS分配方法的控制部分108知道可用的副载波的数目和由每个通信终端装置需要的传输速率,因此,按照构成用于由解码部分107输入的每个用户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接收质量信息的该CQI,选择传输数据序列1被使用频率调度分配给其的副载波,并且以满足每个通信终端装置需要的传输速率这样的方式选择无需执行频率调度,传输数据序列2被分配给其的预先指定的副载波。在这里,被分配的副载波传输数据序列1是在该通信频带宽度内围绕特定的频率的局限的副载波,并且被分配的副载波传输数据序列2是分布在整个该通信频带宽度上的多个副载波。此外,用于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例如是分别地传送给每个用户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专用数据,并且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例如是共同地传送给多个用户的该通信终端装置的公用数据(例如,广播数据或者多路传送数据)。传输数据序列1不局限于专用数据,并且有可能去使用任意的数据,从其中可以获得频率调度和自适应调制的结果,诸如高速传送高速数据需要,或者在低速度移动以及诸如此类的期间数据传送给通信终端。该传输数据序列2也不局限于公用数据,并且可以使用任意的数据,诸如需要以相同的传输速率连续传输的数据,诸如该需要的传输速度是低的数据,或者在高速移动期间被传送给通信终端装置的数据,或者频率调度的结果是低的数据,并且使用频率分集结果误码率可以被改善。
此外,控制部分108使用由该解码部分107对于经历频率调度的传输数据序列1输入的每个用户的通信终端装置的CQI,适当地选择用于M元的数字和编码速率等等的MCS。即,控制部分108保持一个存储与CQI和调制方案,以及CQI和编码速率相关的MCS选择信息的表,并且使用从每个用户的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用于每个副载波的CQI,通过参考MCS选择信息选择每个副载波的该调制方案和编码速率。对于该传输数据序列1,控制部分108将对于每个副载波(该传输数据序列1被分配给其)选择的编码速率信息输出给该编码部分109,并且将对于每个副载波(该传输数据序列1被分配给其)选择的调制方案信息输出给调制部分113。
此外,如果该通信终端装置没有对于传输数据序列2报告每个副载波的CQI没有经历频率调度,控制部分108使用该需要的传输速率等等来使用预定的编码速率和预定的调制方案。控制部分108将构成该预定的编码速率的编码速率信息输出给编码部分110,和将构成该预定的调制方案的调制方案信息输出给调制部分114。另一方面,如果表示通信频带中的所有副载波的平均接收质量的CQI的一个项被输入,控制部分108引用来自该输入的CQI的该MCS选择信息,并且选择一个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将该选择的编码速率信息输出给编码部分110,和将该选择的调制方案信息输出给调制部分114。
此外控制部分108将用于该传输数据序列1被通过频率调度分配给其的副载波的信息输出给该信道分配部分115,并且对于没有经历频率调度的该传输数据序列2分配预先指定的副载波,而且将副载波信息输出给信道分配部分116。在这里,需要的传输速率例如是由一个用户的通信终端装置需要的每单位时间数据量,相对于由所有通信终端装置需要的每单位时间数据量之比的信息。在下文中描述将传输数据序列1和传输数据序列2分配给副载波的方法。
编码部分109编码输入的传输数据序列1(第一数据),并且基于由控制部分108输入的编码速率信息将其输出给传输HARQ部分111。
编码部分110编码输入的传输数据序列2(第二数据),并且基于由控制部分108输入的编码速率信息将其输出给传输HARQ部分112。
传输HARQ部分111将由编码部分109输入的传输数据序列1输出给调制部分113,并且临时地保持输出给调制部分113的传输数据序列1。如果一个NACK信号是由解码部分107输入,由于作为通信终端装置重复传输请求,传输HARQ部分111将临时地存储的传输数据序列1(其输出是全部的)再次输出给调制部分113。另一方面,如果一个ACK信号被通过解码部分107输入,传输HARQ部分111将新的传输数据输出给调制部分113。
传输HARQ部分112将由编码部分110输入的传输数据序列2输出给调制部分114,并且临时地保持输出给调制部分114的传输数据序列1。如果一个NACK信号是由解码部分107输入,由于作为通信终端装置重复传输请求,传输HARQ部分112将临时地存储的传输数据序列2(其输出是全部的)再次输出给调制部分114。另一方面,如果一个ACK信号被通过解码部分107输入,传输HARQ部分112将新的传输数据输出给调制部分114。
调制部分113基于由控制部分108输入的调制方案信息来调制由传输HARQ部分111输入的传输数据序列1,并且将其输出给信道分配部分115。
调制部分114基于由控制部分108输入的调制方案信息来调制由传输HARQ部分112输入的传输数据序列2,并且将其输出给信道分配部分116。
信道分配部分115基于由控制部分108输入的副载波信息将由调制部分113输入的传输数据序列1分配给副载波,并且将其输出给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在下文中缩写成“IFFT”)部分117。
信道分配部分116基于由控制部分108输入的副载波信息将由调制部分114输入的传输数据序列2分配给副载波,并且将其输出给IFFT部分117。
IFFT部分117将由信道分配部分115输入的传输数据序列1和由信道分配部分116输入的传输数据序列2经受反相快速傅里叶变换,并且将其输出给GI插入部分118。
GI插入部分118将GI插入进由IFFT部分117输入的传输数据序列1和传输数据序列2中,并且将其输出给传输无线处理部分119。
传输无线处理部分119将从GI插入部分118输入的传输数据序列1和传输数据序列2从基带频率上变换(等等)为射频用于从天线101发射。无线通信装置100通过使用编码部分(未示出)编码控制数据和使用调制部分(未示出)调制控制信息来传送控制信息给通信终端装置。在这里,控制信息是由调制方案信息、编码速率信息和通过分配的副载波信息构成的调度信息等等构成的。此外,控制信息可以在连续数据传输之前被传送,或者在数据传输的同时可以被作为该传输数据序列2的一个传送。
接下来,使用图3给出对于通信终端装置200结构的描述。图3是示出通信终端装置200结构的方框图。
接收无线电处理部分202将在天线201接收的信号从射频下变换为基带频率等等用于输出给GI除去部分203。
GI除去部分203从由接收无线电处理部分202输入的该接收信号中除去GI用于输出给FFT部分204。
在由GI除去部分203输入的接收信号被从串行数据格式变换为并行数据格式之后,FFT部分204使用一个解扩码解扩变换为并行数据格式的每个数据项,将其经受快速傅里叶变换,并且将其输出给解调部分205和接收质量测量部分206。
解调部分205解调由FFT部分204输入的该接收信号,并且将其输出给接收HARQ部分207。
接收质量测量部分206使用由FFT部分204输入的该接收信号测量接收质量,并且将测量的接收质量信息输出给CQI产生部分213。即,接收质量测量部分206获得一个表示任意的接收质量的测量值,诸如CIR(载波对干扰比)或者SIR(信号干扰比)等等,并且将该获得的测量值作为接收质量信息输出给CQI产生部分213。
如果由解调部分205输入的该接收信号是新的数据,接收HARQ部分207存储该接收信号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并且将该接收信号输出给解码部分208。如果该接收信号是重复传输的数据,在与预先地存储的接收信号结合之后举行该存储,并且该合成的接收信号被输出给解码部分208。
解码部分208解码由接收HARQ部分207输入的该接收信号,并且将其作为用户数据输出。此外,解码部分208执行错误检测和解码,并且将其输出给控制信息确定部分209和ACK/NACK产生部分210。该错误检测可以使用CRC(循环冗余校验)。这个错误检测不局限于CRC,并且还可以适用适宜的错误检测方法。
控制信息确定部分209从由解码部分208输入的该接收信号中提取控制信息,并且使用该提取的控制信息确定是否用于其自己的地址的用户数据已经经历频率调度。如果已经进行频率调度,控制信息确定部分209控制CQI产生部分213,以便产生用于每个副载波的CQI。如果没有进行频率调度,控制信息确定部分209控制CQI产生部分213,使得不产生CQI,或者以这样的方式控制CQI产生部分213,即,表示用于在通信频带内所有的该副载波平均的接收质量的CQI的一个项被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进行频率调度指的是,预先指定的副载波已经由无线通信装置100分配。
如果重复传输是必需的,ACK/NACK产生部分210使用由解码部分208输入的错误检测结果信息产生一个构成错误确定信号的NACK信号,如果重复传输不是必需的,产生一个构成错误确定信号的ACK信号,并且将该产生的NACK信号和ACK信号输出给编码部分211。
编码部分211把由ACK/NACK产生部分210输入的NACK信号或者ACK信号编码以输出给调制部分212。
调制部分212调制由编码部分211输入的NACK信号或者ACK信号用于输出给多路复用器216。
如果已经进行频率调度,并且在CQI产生部分213已经被控制使得CQI被通过控制信息确定部分209产生的情况下,CQI产生部分213比较通过接收质量测量部分206输入的接收质量信息和多个按照接收质量设置的CQI选择阈值,并且选择和产生用于每个副载波的CQI。即,CQI产生部分具有一个存储用于CQI选择使用信息的参考表,用于测量值的每个预定的部位被分配不同的CQI,该测量值表示由多个CQI选择阈值分离的接收质量,并且采用通过接收质量测量部分206输入的接收质量信息,通过参考用于CQI选择使用的信息来选择CQI。CQI产生部分213产生一个用于一个副载波的CQI。CQI产生部分213将该产生的CQI输出给编码部分214。如果没有进行频率调度,并且在CQI产生部分213已经被控制,以便由控制信息确定部分209产生表示用于在通信频带内所有的副载波的平均接收质量的CQI的情况下,CQI产生部分213从用于由接收质量测量部分206输入的每个载波的接收质量信息中获得平均接收质量,并且将表示该获得的平均接收质量的CQI的一个项输出给编码部分214。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进行频率调度,并且在CQI产生部分213已经被控制,使得CQI不由控制信息确定部分209产生的情况下,CQI产生部分213不产生CQI。
编码部分214把CQI产生部分213输入的CQI编码,并且将其输出给调制部分215。
调制部分215调制由编码部分214输入的CQI用于输出给多路复用器216。
多路复用器216多路复用由调制部分215输入的CQI和由调制部分212输入的NACK信号或者ACK信号,并且将产生的传输数据输出给I FFT部分217。如果CQI不是由调制部分215输入的,多路复用器216仅仅输出一个ACK信号或者NACK信号给IFFT部分217。
IFFT部分217将由多路复用器216输入的传输数据经受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并且将其输出给GI插入部分218。
GI插入部分218GI插入进从IFFT部分217输入的传输数据中,用于输出给传输无线电处理部分219。
传输无线电处理部分219将从GI插入部分218输入的传输数据从基带频率上变换(等等)为射频用于传输到天线201。
给出对于无线通信装置100和通信终端装置200的描述,这里副载波被作为分配单元采用,但是采用副载波模块或者多个副载波被聚集在一起的资源模块也是可能的。
接下来,给出使用图4和图5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上分配副载波的方法的描述。如果传输数据序列1和传输数据序列2每个帧是频率多路复用的,图4是示出在频率和时间之间关系的图,和如果传输数据序列1和传输数据序列2每个帧是时间多路复用的,图5是示出在频率和时间之间关系的图。
在这里,当频率调度和自适应调制被对每个副载波执行的时候,控制信息量是庞大的,并且在无线通信装置100和通信终端装置200上进行的信号处理量是巨大的。典型地,副载波模块被采用(这里衰落波动的相关是高的多个顺序的副载波被聚集在一起),并且然后在副载波模块单元中进行频率调度和自适应调制。首先给出传输数据序列1和传输数据序列2是频率多路复用的情况的描述。从图4中,在预定的通信频带上,传送给用户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301,传送给用户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305,并且传送给用户n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306。另一方面,用于共同地传送给任意地从用户1至n中被选择出来的多个用户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被分配给时间多路复用的信道#302、#303、#304,并且信道#302、#303、#304被分配给在副载波模块#301、#305、#306之间的副载波。信道#302、#303、#304被分配给分布在整个通信频带上的多个副载波。因此,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的频率分集结果被获得。在这种结果下,该频率分集结果对于大数目的分配副载波和副载波频率的更大的扩展是更大的。
接下来,给出传输数据序列1和传输数据序列2是时间多路复用的情况的描述。在时间多路复用传输数据序列1和传输数据序列2的第一个方法中,从图5中,在预定的通信频带中,用于传送给用户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404,用于传送给用户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405,并且用于传送给用户n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406。另一方面,用于共同地传送给任意地从用户1至n中被选择出来的多个用户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被分配给频率多路复用的信道#401、#402、#403。信道#401、#402、#403被分配给分布在整个通信频带上的多个副载波。因此,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的频率分集结果被获得。在这种结果下,该频率分集结果对于大数目的分配副载波和副载波频率的更大的扩展是更大的。
此外,在用于时间多路复用传输数据序列1和传输数据序列2的第二个方法中,信道结构被以时隙单位设置。已经经历频率调度的用于传送传输数据序列1的时隙,和没有经历频率调度的用于传送传输数据序列2的时隙被预先判定。分配给传输数据序列1数据的时隙数目和分配给传输数据序列2数据的时隙数目然后被按照业务量、该传输数据序列的性能和传播路径环境来改变。例如,当其需要借助于在图4和图5中示出的信道结构,减少分配给传输数据序列1的资源和增加分配给传输数据序列2的资源的时候,有可能随着一个用于相应的MCS的信道(例如,副载波模块#301)传送的比特的数目被减少,并且有必要改变对于诸如控制站等等的上层传送的数据量。这指的是对其他功能的影响是相当可观的,并且复杂的控制变为是必需的。但是,如同第二个方法的情况一样,如果信道结构被使用时隙单位预先设置,有可能简单地改变时隙的数目。由一个信道传送的比特的数目因此不改变,并且其可以确保借助于直接了当的控制不对其他的功能有影响。
接下来,给出用于将传输数据序列1和传输数据序列2分配给每个副载波的方法,和如果使用图6A、图6B、图7A和图7B传送分配给副载波的传输数据序列1和传输数据序列2的每个,在SIR中波动影响的描述。将传输数据序列1和传输数据序列2分配给副载波的方法可以被认为是图6A、B和图7A、B的这两种方法。图6A、B示出使用频率调度将数据序列1分配给副载波,和将传输数据序列2仅仅分配给特定频率的局部副载波的情况。此外,图7A、B示出使用频率调度将传输数据序列1分配给副载波,和将传输数据序列2分配给分布在整个通信频带上的多个副载波的情况。在图6A、图6B、图7A和图7B中,该纵轴接收SIR,并且由于频率选择性衰落在该频率方向出现波动。
首先,在图6A、B中给出该情况的描述,这里传输数据序列1被使用调度分配给副载波,并且传输数据序列2仅仅被分配给围绕特定频率的局部的副载波。如图6A所示,在时间T1上,用于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501通过调度仅仅被分配给用于通信频带的一部分的副载波,并且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502仅仅被分配给围绕预先判定的特定频率的局部的副载波。
如图6B所示,在时间T2上,用于该传输数据序列2被分配给的数据#502的副载波频率的SIR由于衰落波动比在时间T1上下降更远,并且用于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501被使用调度分配给不同于在时间T1上的副载波的出众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另一方面,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502被分配给预先确定的副载波。因此,即使SIR下降,保持该情况分配给相同的副载波。以这种方法,如果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502被仅仅分配给围绕特定频率的局部的副载波,当该SI R长时间下降的时候,纠错编码的效率也被降低,并且在通信终端装置上,不能没有错误地解码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502的可能性是高的。
接下来,图7A、B给出该情况的描述,这里传输数据序列1被使用频率调度分配给副载波,并且传输数据序列2被分配给分布在整个通信频带上的多个副载波。如图7A所示,在时间T1上,用于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602通过调度仅仅被分配给用于通信频带的一部分的副载波,并且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601a至#601e被分配给分布在预先决定的整个通信频带上的多个副载波。在时间T1上,由于衰落波动,用于该副载波数据#601e频率的S I R被分配下降,但是用于构成其数据的该副载波数据#601a至#601d频率的SIR被分配不下降。因此,该通信终端装置能够使用纠错编码的结果没有错误地接收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601a至#601e。此外,用于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602被分配给由于调度该SIR不下降的频率的副载波。
如图7B所示,在时间T2上,如果该传播环境改变,由于衰落波动,用于副载波数据#601e和数据#601b的频率的SIR被分配下降,但是用于构成其数据的副载波数据#601a、#601c、#601d的频率的SIR被分配不下降。因此,当在通信终端装置上执行信号接收处理时,有可能使用纠错编码的结果没有错误地解码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其也包括用于数据#601e和数据#601b的数据。此外,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502被分配给SIR不下降的频率的副载波(不同于在时间T1上使用调度分配的频率的副载波)。
按照这里的第一实施例,传输数据序列1被使用调度分配给副载波,并且传输数据序列2被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因此,对于从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CQI来说每个副载波发送传输数据序列2是没有必要的。这指的是传输速率可以被改善,因为控制信息量可以被相对于传输数据量降低。
此外,按照这里的第一实施例,在发送传输数据序列2的通信终端装置上每个副载波产生CQI不是必需的,并且在基站装置上对于传输数据序列2执行调度和副载波分配不是必需的。这指的是有可能在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上实现高速信号处理。
此外,按照第一实施例,通过在整个通信频带上分布多个副载波并且分配传输数据序列2获得频率分集效果。因此,对于由于衰落波动等等的结果不施加任何影响而改善误码率性能来说是可能的,并且重复传输的数目可以被降低。因此,对改善整个的信息通过量来说是可能的。
此外,如果用于发送传输数据序列1的时隙的数目,并且用于发送传输数据序列2的时隙的数目被按照业务量等等而改变,这可以通过提高或者降低用于传送数据的每个项的时隙的数目被简单地实现,并且因此处理过程可以被简化。
(第二实施例)
图8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700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8所示,这个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700是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增加以数据量测量部分701和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702。在图8中,具有与用于图2相同结构的部分给出相同的数字,并且不描述。
传输数据处理部分703-1至703-n每个是由控制信息提取部分105、解调部分106、解码部分107、编码部分109、编码部分110、传输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部分111、传输HARQ部分112、调制部分113、调制部分114、数据量测量部分701和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702构成的。传输数据处理部分703-1至703-n仅仅是对于用户的数目提供的,并且该传输数据处理部分703-1至703-n的每个对于传送给一个用户的传输数据执行处理。
数据量测量部分701测量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并且将测量结果输出给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702。在开始数据传输之前,数据量测量部分701测量数据量以便简化控制。然后,在传输结束之前,数据被使用相同的使用信道传送。在开始传输之前,数据量测量部分701通知通信终端装置测量结果。
然后,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702比较由数据量测量部分701输入的测量结果和一个阈值,并且选择一个供使用的信道。即,如果该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该阈值,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702使用频率调度选择一个分配给良好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的数据信道,并且将其作为用于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09。如果该测量结果小于该阈值,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702选择一个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的数据信道,并且将其作为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10。
接下来使用图9给出该无线通信装置700操作的描述。图9是一个示出无线通信装置700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数据量测量部分701测量数据量(步骤ST801)。
其次,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702比较该测量的数据量和一个阈值,并且确定是否该数据量大于或等于该阈值(步骤ST802)。
如果该数据量大于或等于一个阈值,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702确定分配数据给出众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步骤ST803)。
另一方面,如果该数据量小于该阈值,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702确定分配数据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固定的分配)(步骤ST804)。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700传送分配给副载波的数据(步骤ST805)。除了数据量大于或等于一个阈值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和数据量小于一个阈值的数据被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以外,分配数据给每个副载波的方法与图4和图5是相同的,并且因此不描述。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除了第一实施例的结果之外,有可能使用频率调度分配数据量是非常巨大的数据给优质的副载波,并且使用具有巨大的M元数目的调制方案执行调制。因此,以高速传送大量的数据是可能的,并且接收该数据的通信终端装置可以没有错误解码该数据。
此外,按照这个第二实施例,数据量是很小的数据被在整个通信频带上分配给预先决定的多个副载波。因此,从通信终端装置每个副载波传送CQI不是必需的,并且控制信息量可以相对于传输数据量被降低。因此,对于提高传输效率来说是可能的。此外,接收数据的通信终端装置能够使用该频率分集结果没有错误地解码数据。
(第三实施例)
图10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900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10所示,这个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900是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增加以导频信号提取部分901、移动速度估计部分902和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903。在图10中,具有与用于图2相同结构的部分给出相同的数字,并且不描述。
传输数据处理部分904-1至904-n每个是由控制信息提取部分105、解调部分106、编码部分109、编码部分110、传输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部分111、传输HARQ部分112、调制部分113、调制部分114、导频信号提取部分901、移动速度估计部分902和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903组成的。传输数据处理部分904-1至904-n仅仅是对于用户的数目提供的,并且该传输数据处理部分904-1至904-n的每个对于传送给一个用户的传输数据执行处理。
导频信号提取部分901从由FFT部分104输入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接收信号中提取一个导频信号,并且将其输出给移动速度估计部分902。
移动速度估计部分902使用由导频信号提取部分901输入的该导频信号获得该导频信号的衰落波动量,并且使用该获得的波动量估计通信终端装置的移动速度。然后,移动速度估计部分902将用于通信终端装置的移动速度信息作为估计结果输出给使用信道确定部分903。
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903然后由移动速度估计部分902输入的移动速度信息与一个阈值比较以选择一个供使用的信道。即,如果该估计的通信伙伴的移动速度小于该阈值,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903使用频率调度选择一个分配给良好接收质量的副载波的数据信道,并且将其作为用于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09。如果该估计的通信伙伴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该阈值,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903选择一个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的数据信道,并且将其作为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10。
接下来使用图11给出该无线通信装置900操作的描述。图11是一个示出无线通信装置900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导频信号提取部分901从接收信号中提取一个导频信号,并且移动速度估计部分902从提取的导频信号的衰落波动量中估计通信终端装置移动速度(步骤ST1001)。
其次,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903比较该估计的移动速度和一个阈值,并且确定是否该移动速度小于该阈值(步骤ST1002)。
如果该移动速度小于该阈值,控制部分108确定使用频率调度分配数据给出众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步骤ST1003)。在移动速度小于该阈值的情况下使用频率调度的理由是,在控制部分108上自适应分配副载波的期间,CQI的精确度是良好的,如果由于该通信终端装置的移动,衰落波动的速度与CQI报告是由通信终端装置给出的时间相比是充分地小的,并且频率调度因此是行之有效的。
另一方面,如果该移动速度不小于该阈值,控制部分108确定分配数据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固定的分配)(步骤ST1004)。在移动速度不小于该阈值(如果该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一个阈值)的情况下不使用频率调度的理由是,在控制部分108上自适应分配副载波的期间,CQI的精确度是差的,如果由于该通信终端装置的移动,衰落波动的速度与CQI报告是由通信终端装置给出的时间相比是巨大的,并且因此由于频率调度出现恶化。在这种情形下,通过使用以固定的方式分配的,诸如以频率分集获得的信道,更多的有效传输是可能的,这里CQI不是每个副载波必需的。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900传送分配给副载波的数据(步骤ST1005)。除了被传送给移动速度小于一个阈值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和被传送给移动速度超过一个阈值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数据被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以外,分配数据给每个副载波的方法与图4和图5是相同的,并且因此不描述。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除了第一实施例的结果之外,有可能使用频率调度分配被传送给低移动速度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数据给优质的副载波,并且使用具有巨大的M元数目的调制方案执行调制。因此,以有效的方式高速传送数据是可能的,并且接收该数据的通信终端装置可以没有错误解调该数据。
此外,按照第三实施例,传送给高速移动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数据被在整个通信频带上分配给多个预先指定的副载波。因此,接收该数据的通信终端装置能够使用该频率分集结果没有错误地解调该数据。
在第三实施例中,通信终端装置的移动速度被估计和与一个阈值相比较,但是这决不是在可以被估计和与一个阈值相比较的时间方向中限制和衰落速度。此外,其对于从通信终端装置报告移动速度信息来说也是可能的。
(第四实施例)
图12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100结构的模块图。
如图12所示,这个第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100是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增加以导频信号提取部分1101、延迟传播测量部分1102和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在图12中,具有与用于图2相同结构的部分给出相同的数字,并且不描述。
传输数据处理部分1104-1至1104-n每个是由控制信息提取部分105、解调部分106、解码部分107、编码部分109、编码部分110、传输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部分111、传输HARQ部分112、调制部分113、调制部分114、导频信号提取部分1101、延迟传播测量部分1102和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组成的。传输数据处理部分1104-1至1104-n仅仅是对于用户的数目提供的,并且该传输数据处理部分1104-1至1104-n的每个对于传送给一个用户的传输数据执行处理。
导频信号提取部分1101从由FFT部分104输入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接收信号中提取一个导频信号,并且将其输出给延迟传播测量部分1102。
延迟传播测量部分1102使用由导频信号提取部分1101输入的导频信号测量延迟传播。延迟传播测量部分1102将测量延迟传播的结果输出给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
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将通过测量由延迟传播测量部分1102的传播路径的延迟传播的结果给出的延迟传播与一个上阈值比较,并且将延迟传播与一个下阈值比较。如果延迟传播大于或等于该下阈值并且小于该上阈值,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将输入的传输数据作为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09。如果延迟传播小于该下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该上阈值,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将输入的传输数据作为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10。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将传播路径的延迟传播与一个阈值,而不是与一个上阈值和一个下阈值比较也是可能的。即,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可以比较通过测量延迟传播的结果给出的延迟传播和一个阈值,该延迟传播是由延迟传播测量部分1102输入的传播路径的延迟传播,并且如果延迟传播大于或等于一个阈值,可以将输入的传输数据作为用于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09,并且如果延迟传播小于一个阈值,将输入的传输数据作为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10。接下来给出在基于比较延迟传播、高阶的阈值和低阶的阈值的结果来分配传输数据给副载波的情况下,使用图13的无线通信装置1100操作的描述。图13是一个示出无线通信装置1100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导频信号提取部分1101使用接收信号提取一个导频信号,并且延迟传播测量部分1102使用提取的导频信号测量延迟传播(步骤ST1201)。
其次,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将该测量的延迟传播与一个下阈值比较,然后确定是否延迟传播大于或等于一个下阈值(步骤ST1202)。
如果该延迟传播小于该下阈值,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将传输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10,并且控制部分108确定分配数据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固定分配)(步骤ST1203)。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T1202中延迟传播大于或等于该下阈值,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确定是否该延迟传播小于该上阈值(步骤ST1204)。
如果该延迟传播小于该上阈值,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将该传输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10,并且控制部分108使用频率调度确定分配数据给出众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步骤ST1205)。
如果在步骤ST1204中延迟传播不小于该上阈值,控制部分108确定分配数据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固定的分配)(步骤ST1203)。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100传送分配给副载波的数据(步骤ST1206)。
接下来给出在基于比较延迟传播和一个阈值的结果来分配传输数据给副载波的情况下,使用图14的无线通信装置1100操作的描述。图14是一个示出无线通信装置1100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导频信号提取部分1101使用接收信号提取一个导频信号,并且延迟传播测量部分1102使用提取的导频信号测量延迟传播(步骤ST1301)。
接下来,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确定是否测量的延迟传播大于或等于一个阈值(步骤ST1 302)。
如果该延迟传播大于或等于该阈值,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将该传输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09,并且控制部分108使用频率调度确定分配数据给出众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步骤ST1 303)。
另一方面,如果该延迟传播不大于或等于该阈值,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103将传输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10,并且控制部分108确定分配数据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固定的分配)(步骤ST1 304)。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100传送分配给副载波的数据(步骤ST1 305)。
现在将给出如果传播路径延迟传播小于该阈值,或者在传播路径延迟传播小于下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上阈值的情况下,不使用频率调度理由的描述。和传播路径的性能有关,如果延迟传播是很小的,在该频率方向中衰落的波动变得平滑,并且对于很大的延迟传播波动变得更加严重。如果传播路径延迟传播是很小的,并且在图6和图7中用于传输数据序列1的副载波模块内的频率方向中衰落波动是很小的(在平滑波动的情况下),从在副载波模块内平均的接收质量的观点来看,在出众的副载波模块和较差的副载波模块之间的差别是相当可观的,并且该频率调度效果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当传播路径延迟传播也是很小的时候,在整个使用的频带内的频率方向中几乎不存在衰落波动,并且对于所有的副载波模块获得相同的接收质量,并且因此该频率调度效果消失。因此当该传播路径延迟传播是在如上所述的范围中的时候采用频率调度。此外,如果该传播路径延迟传播是很大的,在图6A、图6B、图7A和图7B的该副载波模块内的衰落波动是很大的,从在副载波模块内平均的接收质量的观点来看,对于所有的副载波模块接收质量大体上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不存在频率调度效果,并且通过对于每个副载波给出CQI报告传输效率下降。类似地,当传播路径延迟传播是很小的时候,不存在频率调度效果,因为在该副载波模块的接收质量方面不存在差别。
除了该延迟传播大于或等于一个阈值的数据,或者延迟传播大于或等于一个低阶的阈值,并且小于一个高阶的阈值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以外,并且该延迟传播小于一个阈值的数据,或者该延迟传播小于一个低阶的阈值,并且大于或等于一个高阶的阈值的数据被分配给预先确定的副载波,分配数据给每个副载波的方法与图4和图5是相同的,并且因此不描述。
按照第四实施例,除了第一实施例的结果之外,如果延迟传播大于或等于一个阈值,或者如果延迟传播大于或等于一个下阈值并且小于一个上阈值,传输数据被使用调度分配给优质的副载波。因此,如果在每个副载波模块的接收质量方面的差别是很大的,为了使在衰落中的波动平滑,并且因此,作为使用被分配给出众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模块的大量数据来分配传送给用户的传输数据的结果,频率调度的结果是很大的。
此外,按照第四实施例,在使用一个上阈值和一个下阈值的情况下,如果延迟传播(这里在每个副载波模块的接收质量之间的差别是很小的)小于一个下阈值,不执行调度。因此,其对于作为不是为通信终端装置传送CQI所必需的结果来说使控制信息量很小和提高传输效率是可能的。
(第五实施例)
图15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400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15所示,这个第五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400是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增加以信道配置控制部分1401。在图15中,具有与用于图2相同结构的部分给出相同的数字,并且不描述。
传输数据处理部分1402-1至1402-n每个是由控制信息提取部分105、解调部分106、解码部分107、编码部分109、编码部分110、传输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部分111、传输HARQ部分112、调制部分113和调制部分114组成的。传输数据处理部分1402-1至1402-n仅仅是对于用户的数目提供的,并且该传输数据处理部分1402-1至1402-n的每个对于传送给一个用户的传输数据执行处理。
信道配置控制部分1401测量用于传送给每个通信终端装置的用户数据的数据量和需要的传输速度,并且计算对于低速数据的数目和高速数据的数目的比(数据流数目比)。信道配置控制部分1401然后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信道配置,即,高速数据信道和低速数据信道的比与计算的数目比是相同的,并且将该信道配置信息输出给信道分配部分115和信道分配部分116。
信道分配部分115基于由信道配置控制部分1401输入的信道配置信息和由控制部分108输入的副载波信息,将由通过调制部分113输入的高速数据构成的传输数据序列1分配给副载波用于输出给IFFT部分117。
信道分配部分116基于由信道配置控制部分1401输入的信道配置信息和由控制部分108输入的副载波信息,将由通过调制部分114输入的低速的数据构成的传输数据序列2分配给副载波用于输出给IFFT部分117。
接下来,给出使用图4、图5、图16和图17在无线通信装置1400上分配副载波的方法的描述。如果传输数据序列1(高速数据)和传输数据序列2(低速数据)是每个帧频率多路复用的,图16是示出在频率和时间之间关系的图,和如果传输数据序列1(高速数据)和传输数据序列2(低速数据)是每个帧时间多路复用的,图17是示出在频率和时间之间关系的图。
首先给出传输数据序列1和传输数据序列2是频率多路复用的情况的描述。图16示出在用于低速数据的数目比中低速数据和高速数据的比大于用于图4的情况,并且图16示出六个低速的数据信道给图4的三个低速的数据信道。
从图16中,在预定的通信频带宽度上,传送给用户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1501,传送给用户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1508,并且传送给用户n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1509。另一方面,用于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被分配给时间多路复用的信道#1502、#1503、#1504、#1505、#1506、#1507,该数据被共同地传送给任意地从用户1至n中选择出来的多个用户的通信终端装置,并且信道#1502、#1503、#1504、#1505、#1506、#1507在每个副载波模块#1501、#1508、#1509上被分配给副载波。信道#1502、#1503、#1504、#1505、#1506、#1507被分配给分布在整个通信频带宽度上的多个副载波。因此,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的频率分集结果被获得。在这种结果下,该频率分集结果对于大数目的分配副载波和副载波频率的更大的扩展是更大的。
接下来,给出传输数据序列1和传输数据序列2是时间多路复用的情况的描述。图17示出在用于低速数据的数目比中低速数据和高速数据的比大于用于图5的情况,并且图17示出六个低速的数据信道给图5的三个低速的数据信道。从图17中,在预定的通信频带宽度上,传送给用户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1607,传送给用户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1608,并且传送给用户n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1609。另一方面,用于共同地传送给任意地从用户1至n中被选择出来的多个用户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被分配给频率多路复用的信道#1601、#1602、#1603、#1604、#1605、#1606。信道#1601、#1602、#1603、#1604、#1605、#1606被分配给分布在整个通信频带宽度上的多个副载波。因此,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的频率分集结果被获得。在这种结果下,该频率分集结果对于大数目的分配副载波和副载波频率的更大的扩展是更大的。
按照第五实施例,除了第一实施例的结果之外,高速数据信道的数目和低速数据信道的数目被按照不同的通信量而改变。因此,传输效率可以被进一步改善。
在这个第五实施例中,低速数据信道的数目和高速数据信道的数目被按照低速数据量和高速数据量而改变,但是这不意味着限制,并且其对按照每个数据类型的数据量来改变每个数据类型的信道的数目,或者按照用于预定范围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每个移动速度的数据量来改变每个移动速度的信道的数目来说也是可能的。
(第六实施例)
图18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700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18所示,这个第六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700是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增加以数据量测量部分1701、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702和信道配置控制部分1703。在图18中,具有与用于图2相同结构的部分给出相同的数字,并且不描述。
传输数据处理部分1704-1至1704-n每个是由控制信息提取部分105、解调部分106、解码部分107、编码部分109、编码部分110、传输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部分111、传输HARQ部分112、调制部分113、调制部分114、数据量测量部分1701和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702构成的。传输数据处理部分1704-1至1704-n仅仅是对于用户的数目提供的,并且该传输数据处理部分1704-1至1704-n的每个对于传送给一个用户的传输数据执行处理。
数据量测量部分1701测量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并且将测量结果输出给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702和信道配置控制部分1703。在开始数据传输之前,数据量测量部分1701测量该数据量以便简化控制。然后,在传输结束之前,数据被使用相同的信道传送。在开始传输之前,数据量测量部分1701通知通信终端装置测量结果。
然后,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702比较由数据量测量部分1701输入的测量结果和一个阈值,并且选择一个供使用阈值的信道,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702使用频率调度选择一个分配给良好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的数据信道,并且将其作为用于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09。如果该测量结果小于该阈值,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702选择一个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的数据信道,并且将其作为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10。
信道配置控制部分1703测量用于传送给每个通信终端装置的用户数据的数据量和需要的传输速度,并且计算对于低速数据的数目和高速数据的数目的比(数据流数目比)。信道配置控制部分1703然后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信道配置,即,高速数据信道和低速数据信道的比与计算的数目比是相同的,并且将该信道配置信息输出给信道分配部分115和信道分配部分116。
信道分配部分115基于由信道配置控制部分1703输入的信道配置信息和由控制部分108输入的副载波信息,将由通过调制部分113输入的高速的数据构成的传输数据序列1分配给副载波用于输出给IFFT部分117。
信道分配部分116基于由信道配置控制部分1703输入的信道配置信息和由控制部分108输入的副载波信息,将由通过调制部分114输入的低速的数据构成的传输数据序列2分配给副载波用于输出给IFFT部分117。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分配给副载波的数据是频率多路复用的,如图16所示,其量大于或等于一个阈值的高速数据被分配给信道#1501、#1508、#1509,并且其量小于一个阈值的低速数据被分配给信道#1502、#1503、#1504、#1505、#1506、#1507。此外,其量大于或等于该阈值的低速数据被分配给信道#1501、#1508、#1509,并且其量小于该阈值的高速数据被分配给信道#1502、#1503、#1504、#1505、#1506、#1507。这不意味着限制,并且其量大于或等于该阈值的低速数据也可以被分配给信道#1502、#1503、#1504、#1505、#1506、#1507,并且其量小于该阈值的高速数据可以被分配给信道#1501、#1508、#1509。
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在时分多路复用的情况下,其量大于或等于该阈值的高速数据被分配给信道#1607、#1608、#1609,并且其量小于该阈值的低速数据被分配给信道#1601、#1602、#1603、#1604、#1605、#1606。此外,其量大于或等于该阈值的低速数据被分配给信道#1607、#1608、#1609,并且其量小于该阈值的高速数据被分配给信道#1601、#1602、#1603、#1604、#1605、#1606。这不意味着限制,并且其量大于或等于该阈值的低速数据也可以被分配给信道#1601、#1602、#1603、#1604、#1605、#1606,并且其量小于该阈值的高速数据可以被分配给信道#1607、#1608、#1609。
按照第六实施例,除了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五实施例的结果之外,如果高速数据量是很大的,但是高速数据的总数小于该低速数据的总数,通过将高速数据分配给出众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有可能改善高速数据的传输效率,并且作为提高用于低速数据的信道的数目的结果,也了改善低速数据的传输效率。因此,通过按照低速数据和高速数据的数据量来设置最佳数目的信道,可以改善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整个传输效率。
(第七实施例)
图19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800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19所示,这个第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800是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增加以数据量测量部分1801、新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2和重复传输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3。在图19中,具有与用于图2相同结构的部分给出相同的数字,并且不描述。
控制信息提取部分105、解调部分106、解码部分107、编码部分109、编码部分110、传输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部分111、传输HARQ部分112、调制部分113、调制部分114、数据量测量部分1801和新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2。
传输数据处理部分1804-1至1804-n仅仅是对于用户的数目提供的,并且该传输数据处理部分1804-1至1804-n的每个对于传送给一个用户的传输数据执行处理。
数据量测量部分1801测量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并且将测量结果输出给新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2。在开始数据传输之前,数据量测量部分1801测量数据量以便简化控制。然后,在传输结束之前,数据被使用相同的信道传送。在开始传输之前,数据量测量部分1801通知通信终端装置测量结果。
然后,新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2比较由数据量测量部分1801输入的测量结果和一个阈值,并且选择一个供使用的信道。即,如果该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该阈值,新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2使用频率调度选择一个分配给良好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的数据信道,并且将其作为用于传输数据序列1的数据输出给编码部分109。如果该测量结果小于该阈值,新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2选择一个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的数据信道,并且将其作为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输出到编码部分110。
重复传输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3确定是否由调制部分113和调制部分114输入的传输数据是新的数据或者重复传输的数据。在新的数据的情况下,该数据被照现在的样子发送给信道分配部分115和信道分配部分116。在重复传输的数据的情况下,作为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的结果,这个数据仅仅被作为用于传输数据序列2的数据输出给信道分配部分116。
信道分配部分115基于由控制部分108输入的副载波信息将由重复传输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3输入的新的数据分配给副载波,并且将其输出给IFFT部分117。信道分配部分115将该新的数据分配给出众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
信道分配部分116基于由控制部分108输入的副载波信息将由重复传输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3输入的新的数据或者重复传输的数据分配给副载波,并且将其输出给IFFT部分117。信道分配部分116将该新的数据或者重复传输的数据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
接下来使用图20给出该无线通信装置1800操作的描述。图20是一个示出无线通信装置1800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数据量测量部分1801测量数据量(步骤ST1901)。
其次,新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2比较该测量的新的数据量和一个阈值,并且确定是否用于该新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该阈值(步骤ST1902)。
如果该新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一个阈值,新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2确定分配新的数据给出众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步骤ST1903)。
另一方面,如果该新的数据量小于该阈值,新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2确定分配新的数据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固定的分配)(步骤ST1904)。
接下来,重复传输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3确定是否输入的数据是重复传输的数据(步骤ST1905)。
如果重复传输的数据没有被输入,重复传输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3照现在的样子输出该数据(步骤ST1906)。因此,在信道分配部分115和信道分配部分116上,该新的数据被分配给在新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2上确定的信道。
另一方面,如果重复传输的数据被输入,重复传输的数据使用的信道确定部分1803确定分配该重复传输的数据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固定的分配)(步骤ST1907)。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800传送分配给副载波的该新的数据或者重复传输的数据(步骤ST1908)。除了数据量大于或等于一个阈值的新的数据被分配给副载波模块,和数据量小于一个阈值的数据被分配给预先确定的副载波以外,分配新的数据或者重复传输的数据给每个副载波的方法与图4和图5是相同的,并且因此不描述。
按照第七实施例,除了第一个和第二实施例的结果之外,重复传输的数据始终被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并且一个能够解码重复传输的数据被没有错误地分配给副载波的固定的速率被施加。因此,对于防止重复传输的数据避免使用错误的调制方案经受自适应调制来说是可能的,从而导致由于反复的重复传输而使传输效率恶化。
即,因为重复传输的数据被传送,当用于上次的传输数据是不正确的时候,如果请求重复传输,在考虑到先前的传输的时候,作为CQI计算误差等等的结果,不发生使用频率调度和自适应调制正确地传输的情况,并且存在在对于相同的理由重复传输的时候可能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因此,在重复传输的时候,与防止由于反复的重复传输的传输速率的下降无关,对此分配预先指定的副载波也是行之有效的。
按照第七实施例,通过将重复传输的数据分配给遍布在整个通信频带上的预先指定的副载波,有可能获得频率分集效果。因此,对于抑制相对于重复传输的数据的衰落波动的结果来说是可能的,以最小化和防止由于反复的重复传输的传输速率的恶化。
在第七实施例中,重复传输的数据被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但是这不意味着限制,并且以预定的数目或者更多的重复传输来分配重复传输的数据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也是可能的。
(第八实施例)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用于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终端装置的配置中,通信终端装置通过频率调度分配的副载波仅仅产生用于由通信终端装置的上层基站装置,诸如控制站装置等等指定的许多的副载波的CQI,并且将这些报告给基站装置。
按照这个实施例,由频率调度的通信终端装置传送的控制信息量可以被做成非常地小的。因而,该传输速率可以通过使得用于与该基站装置通信的整个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控制信息量很小来进一步改善。
在第一个至第七实施例和其他的实施例中,仅仅或者频率多路复用或者时分多路复用的一个被使用,但是这不意味着限制,并且作为用于多载波传输方法用户的多路复用方法的频率多路复用和时分复用的组合是可允许的。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用于传送已经经受频率调度的传输数据序列1的时隙和用于传送已经经受频率调度的传输数据序列2的时隙被预先决定。然后,该无线通信装置按照该传输数据序列的性能和传播路径环境将时隙分配给该传输数据。作为这么做的结果,其仅仅是为当自适应地改变相应的信道数和由相应的信道传送的数据量的时候改变时隙分配所必需的,并且因此可以实现直接了当的控制。此外,作为频率调度的结果分配给出众的接收质量的副载波的数据,和分配给预先确定的副载波的数据不局限于第一个至第七实施例和更多的实施例的数据,并且可以获得对提供频率调度和自适应调制结果的任意的数据来说是可能的应用。
第一个至第七实施例和其他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也可以被应用于基站装置。
(第九实施例)
这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是这样的,用于从接收的信号中估计通信方移动速度的移动速度估计部分是为第三实施例的配置提供的。然后,该副载波分配部分将第一数据分配给通过调度选择的副载波,该第一数据被传送给由该移动速度估计部分估计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预先指定的阈值的通信方,将第二数据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该第二数据被传送给由该移动速度估计部分估计的移动速度小于该预先指定的阈值的通信方。在这个实施例的副载波分配方法中,在第三实施例的方法中提供了从接收的信号中估计通信方移动速度的步骤。传送给估计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一个预定的阈值的通信方的第一数据然后被分配给通过调度选择的副载波,传送给估计的移动速度小于该预定的阈值的通信方的第二数据被分配给预先指定的副载波。因此,按照这个实施例,例如,传送给很大移动速度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数据通过调度被分配给优质的副载波。这指的是在接收质量方面由于衰落波动的恶化可以被保持在最小限度。此外,传送给很小移动速度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数据被分配给多个预先确定的副载波。因此,对于进行高速信号处理来说是可能的,因为调度不是必需的。
(第十实施例)
对于这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在第一实施例的配置中,该副载波分配部分将第二数据以在通信频带宽度内的预定的频率间隔分配给多个副载波。
此外,对于这个实施例的该副载波分配方法,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数据被以在该通信频带宽度内的预定的频率间隔分配被分配给多个副载波。按照这个实施例,第二数据被扩展分配在跨越整个通信频带宽度的多个副载波上。因此,甚至在由于衰落波动等等质量的恶化的情形继续很长时间的情况下,对于通过获得频率分集效果没有错误地解调第二数据来说是可能的。
(第十一实施例)
借助于这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在第一实施例的配置中,副载波分配部分持有一个存储与接收质量信息和调制方案相关的调制方案信息的参考表。然后,该调制方案被使用供该通信方的接收质量信息选择用于每个副载波,并且第一数据被使用调度以这样的方式分配给副载波,即,每个通信方需要的传输速率被使用需要的传输速率信息满足。此外,借助于本发明的分配副载波的方法,在第一实施例的方法中,用于通信方的接收质量信息被采用,并且通过参考与接收质量信息和调制方案有关的调制方案信息,用于每个副载波的调制方案被选择。然后,第一数据通过调度以这样的方式被分配给副载波,即,对于每个通信方需要的传输速率被使用该需要的传输速率信息满足。
因此,按照这个实施例,只是通过参考一个参考表可以执行对于调度直接了当地处理,并且以满足需要的传输速率这样的方式来执行调度。因此,对于在每个通信终端装置上接收优质的数据来说是可能的。
在前述的实施例的每个的描述中采用的每个功能模块典型地可以被作为由集成电路构成的LSI实现。这些可以是独立的芯片或者部分地或者全部地包含在单个芯片上。
在这里采用“LSI”,但是取决于集成化的不同程度,其还可以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或者“超大规模LSI”。
此外,电路集成的方法不局限于LSI,并且使用专用的电路或者通用的处理器实现也是可允许的。在LSI制造之后,FPGA(字段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重构的处理器的应用也是可允许的,这里在LSI内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置可以被重新设置。
此外,如果作为半导体技术进步的结果,集成电路技术出现替换LSI,或者衍生其他的技术,其自然地对使用这种技术实现功能模块集成来说也是可能的。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也是可允许的。
本说明书是以2003年8月20目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3-295971为基础的,其整个的内容被特意作为参考资料结合在此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通过按照数据类型选择经受频率调度的数据能够改善传输速率,其在实现高速信号处理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在分配副载波方面是有用的。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一个副载波分配部分,基于表示每个通信方的接收质量的接收质量信息,和表示每个通信方需要的传输速率的需要的传输速率信息,分配满足预定条件的第一数据给通过调度选择的副载波,同时分配构成不同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的第二数据给预先确定的副载波;和
一个传输部分,传送通过该副载波分配部分分配给副载波的该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该副载波分配部分将第一数据分配给使用调度选择的该副载波,该第一数据是通过每个通信方传送的专用数据构成的,并且将第二数据分配给该预先确定的副载波,该第二数据是通过传送给多个通信方的公用数据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用于确定传输数据的数据量的数据量确定部分,
其中该副载波分配部分将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第一数据分配给使用调度选择的该副载波,并且将数据量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二数据分配给预先确定的该副载波。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用于从接收信号估计通信方的移动速度的移动速度估计部分,
其中该副载波分配部分将第一数据分配给通过调度选择的该副载波,该第一数据被传送给由该移动速度估计部分估计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二阈值的通信方,并且将第二数据分配给预先确定的该副载波,该第二数据被传送给由该移动速度估计部分估计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通信方。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从接收信号测量传播路径的延迟传播的延迟传播测量部分,
其中该副载波分配部分将由该延迟传播测量部分测量的延迟传播大于或等于一个阈值的第一数据分配给通过调度选择的该副载波,并且将由该延迟传播测量部分测量的延迟传播小于该阈值的第二数据分配给通过预先确定的该副载波。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从接收信号测量传播路径的延迟传播的延迟传播测量部分,
其中该副载波分配部分将由该延迟传播测量部分测量的延迟传播的第一数据分配给通过调度选择的该副载波,该延迟传播的第一数据大于或等于在一个方向设置的低阶的阈值并且小于高阶的阈值,在该方向上延迟传播变为大于该低阶的阈值,并且将由该延迟传播测量部分测量的延迟传播的第二数据分配给预先确定的该副载波,该延迟传播的第二数据小于低阶的阈值并且大于或等于高阶的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该副载波分配部分将该第二数据以预定的频率间隔分配给在该通信频带内的多个副载波。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该副载波分配部分保持一个存储有关接收质量信息和调制方案的调制方案信息的参考表,使用用于该通信方的接收质量信息选择一个用于每个副载波的调制方案,并且将该第一数据使用调度以这样的方式分配给副载波,即,每个通信方需要的传输速率被使用需要的传输速率信息满足。
9.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
10.一种副载波分配方法,包括步骤:
基于接收质量信息和需要的传输速率信息将满足预定条件的第一数据分配给通过调度选择的副载波,该接收质量信息表示每个通信方的接收质量,该需要的传输速率信息表示每个通信方需要的传输速率;和
将构成不同于该第一数据的数据的第二数据分配给预先确定的副载波。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副载波分配方法,其中由每个通信方传送的专用数据构成的该第一数据被分配给使用调度选择的该副载波,并且由传送给多个通信方的公用数据构成的第二数据被分配给预先确定的该副载波。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副载波分配方法,进一步包括确定传输数据的数据量的步骤,
其中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第一数据被分配给使用调度选择的该副载波,并且数据量小于该第一阈值的第二数据被分配给预先确定的该副载波。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副载波分配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接收信号估计通信方的移动速度的步骤,
其中传送给通信方的估计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二阈值的该第一数据被分配给使用调度选择的该副载波,并且传送给通信方的估计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第二数据被分配给预先确定的该副载波。
14.根据权利要求10的副载波分配方法,其中该第二数据被以预定的频率间隔分配给在该通信频带内的多个副载波。
15.根据权利要求10的副载波分配方法,其中用于通信方的接收信息被采用,通过参考有关该接收质量信息和该调制方案的调制方案信息,一个调制方案被选择用于每个副载波,并且该第一数据通过以这样的方式调度被分配给副载波,即,使用该需要的传输速率信息,用于每个通信方需要的传输速率被满足。
CN2004800271582A 2003-08-20 2004-08-20 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8533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5971/2003 2003-08-20
JP2003295971 2003-08-20
PCT/JP2004/012309 WO2005020488A1 (ja) 2003-08-20 2004-08-20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サブキャリア割り当て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60799A Division CN101868031B (zh) 2003-08-20 2004-08-20 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3367A true CN1853367A (zh) 2006-10-25
CN1853367B CN1853367B (zh) 2010-05-12

Family

ID=342135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6079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868031B (zh) 2003-08-20 2004-08-20 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
CN2004800271582A Expired - Lifetime CN1853367B (zh) 2003-08-20 2004-08-20 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6079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868031B (zh) 2003-08-20 2004-08-20 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3) US8660567B2 (zh)
EP (1) EP1646170B1 (zh)
JP (4) JPWO2005020488A1 (zh)
KR (5) KR101160134B1 (zh)
CN (2) CN101868031B (zh)
BR (1) BRPI0413705B1 (zh)
MX (1) MXPA06001808A (zh)
RU (5) RU2340104C2 (zh)
WO (1) WO200502048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8531B2 (en) 2005-06-15 2013-07-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CN107359974A (zh) * 2009-04-28 2017-11-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0810B2 (en) 2000-09-13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OFDM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7295509B2 (en) 2000-09-13 2007-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method in an OFDM multiple access system
HUE043293T2 (hu) 2003-08-20 2019-08-28 Panasonic Corp Rádiós kommunikációs berendezés és segédvivõ-hozzárendelési eljárás
CN100355231C (zh) * 2003-12-19 2007-12-12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具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数据传输方法
US9148256B2 (en) 2004-07-21 2015-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formance based rank prediction for MIMO design
US9137822B2 (en) 2004-07-21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signaling over access channel
US20060034244A1 (en) * 2004-08-11 2006-02-1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ink adaptation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6180374A (ja) * 2004-12-24 2006-07-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US9246560B2 (en) 2005-03-10 2016-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and rate control in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154211B2 (en) 2005-03-11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feedback in multi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46892B2 (en) 2005-03-16 2013-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ructures for a quasi-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61859B2 (en) 2005-03-17 2016-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20972B2 (en) 2005-03-17 2016-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43305B2 (en) 2005-03-17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6101013A1 (ja) * 2005-03-18 2006-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184870B2 (en) 2005-04-01 2015-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9036538B2 (en) 2005-04-19 2015-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hopping design for single carrier FDMA systems
US9408220B2 (en) 2005-04-19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for adaptive sectorization
KR20060115293A (ko) 2005-05-04 2006-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a 방식의 시스템에서 채널의 구성 및 운용 방법과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8634432B2 (en) * 2005-05-06 2014-0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JP4581107B2 (ja) * 2005-05-06 2010-11-17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固定無線アクセス網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固定基地局
JP4581108B2 (ja) * 2005-05-06 2010-11-17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超広帯域負荷分散型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8565194B2 (en) 2005-10-27 2013-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ncturing signaling channe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79511B2 (en) 2005-10-27 2014-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ignment acknowledgement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11284B2 (en) 2005-05-31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 of supplemental assignments to decrement resources
US8462859B2 (en) 2005-06-01 2013-06-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here decoding apparatus
US9179319B2 (en) 2005-06-16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sectorization in cellular systems
US8599945B2 (en) 2005-06-16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bust rank prediction for a MIMO system
US7944992B2 (en) * 2005-06-17 2011-05-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carrier CDMA system
AU2006259966B2 (en) * 2005-06-22 2009-10-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to transmit uplink packet data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EP1887723A1 (en) * 2005-06-24 2008-0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US8885628B2 (en) 2005-08-08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in a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7933287B2 (en) * 2005-08-19 2011-04-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QI report method
US20070041457A1 (en) 2005-08-22 2007-02-22 Tamer Kadou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tenna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09956B2 (en) 2005-08-22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gment sensitive scheduling
US8644292B2 (en) 2005-08-24 2014-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7060513A (ja) * 2005-08-26 2007-03-08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伝送路共有方法及び通信方法
JP5099004B2 (ja) * 2005-08-26 2012-12-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ル拡散システム内のチャネル予測支援用の適応型パイロット構造
JP2007067567A (ja) * 2005-08-29 2007-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装置、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US9136974B2 (en) 2005-08-30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coding and SDMA support
US9144060B2 (en) 2005-10-27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hared signaling channels
US8477684B2 (en) 2005-10-27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owledgement of control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25488B2 (en) 2005-10-27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ared signaling channel
US9172453B2 (en) 2005-10-27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US9088384B2 (en) 2005-10-27 2015-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ymbo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045512B2 (en) 2005-10-27 2011-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210651B2 (en) 2005-10-27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otstraping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82509B2 (en) 2005-10-27 2013-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225416B2 (en) 2005-10-27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ed signaling channels for a reverse 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93405B2 (en) 2005-10-27 2014-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DMA resource management
HUE039192T2 (hu) * 2005-11-04 2018-12-28 Panasonic Corp Eljárás al-hullámsávok beállítására többvivõs kommunikációban és drótnélküli kommunikációs bázisállomás berendezés
CN101300765A (zh) * 2005-11-04 2008-11-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US8582548B2 (en) 2005-11-18 2013-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983914B (zh) 2005-12-16 2011-04-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及系统
US20070149132A1 (en) 2005-12-22 2007-06-28 Junyl Li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selecting control channel reporting formats
WO2007074371A2 (en) * 2005-12-27 2007-07-05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xed multicast and unicast transmissions
WO2007077599A1 (ja) 2005-12-28 2007-07-12 Fujitsu Limited 受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4736800B2 (ja) * 2005-12-28 2011-07-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キャリア割当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基地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831607B2 (en) 2006-01-05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other sector communication
KR100938089B1 (ko) * 2006-01-26 2010-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트래픽 스케줄링 방법
WO2007123376A2 (en) * 2006-04-25 2007-11-01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by utilizing resources in hybrid automatic request operations
US8780936B2 (en) * 2006-05-22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 acquisi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70280280A1 (en) * 2006-06-02 2007-12-06 Nokia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grouped resource units
JP4986702B2 (ja) * 2006-06-02 2012-07-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割当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KR101285379B1 (ko) 2006-06-16 2013-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 링크에서의 부 반송파 배치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송신 장치
GB2439367A (en) 2006-06-20 2007-12-27 Nec Corp Separate ACK/NACK channel from a control channel
US8369424B2 (en) 2006-07-14 2013-0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selective and frequency diversity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27747B (zh) * 2006-08-14 2010-09-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GB0616472D0 (en) * 2006-08-18 2006-09-27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786467B2 (ja) * 2006-08-22 2011-10-0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
JP4800884B2 (ja) * 2006-09-08 2011-10-26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684194B2 (ja) * 2006-09-19 2011-05-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方式を用いる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4847537B2 (ja) * 2006-09-27 2011-12-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2008166936A (ja) * 2006-12-27 2008-07-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割当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JP4984880B2 (ja) * 2006-12-27 2012-07-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ならびに基地局
US7839831B2 (en) * 2007-01-08 2010-1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ime tracking using assistance from TDM pilot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314611B1 (ko) 2007-01-30 2013-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주파수 선택성에 따른 mcs 인덱스 선택 방법, 장치, 및이를 위한 통신 시스템
KR20090118072A (ko) * 2007-03-01 2009-11-17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기지국장치 및 통신제어방법
MX2009009279A (es) * 2007-03-01 2009-09-10 Ntt Docomo Inc Aparato de estacion base y metodo de control de comunicacion.
JP5059848B2 (ja) * 2007-03-01 2012-10-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JP5186481B2 (ja) * 2007-03-01 2013-04-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AU2008222128A1 (en) 2007-03-01 2008-09-12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2573086A (zh) * 2007-03-01 2012-07-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WO2008108224A1 (ja) 2007-03-01 2008-09-12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KR101300854B1 (ko) * 2007-03-05 2013-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다중 접속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장치 및 방법
US8086242B2 (en) * 2007-03-21 2011-12-2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allocation of feedback resources for CQI and transmit pre-coding
WO2008129639A1 (ja) * 2007-04-12 2008-10-30 Fujitsu Limited 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JP4642041B2 (ja) * 2007-04-23 2011-03-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信号受信機
US20080267168A1 (en) * 2007-04-27 2008-10-30 Zhijun Cai Slow Adaptation of Modulation and Coding for Packet Transmission
JP2008301308A (ja) * 2007-06-01 2008-12-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割当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CA2690430A1 (en) * 2007-06-15 2008-12-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overhead reduction
EP2163056A4 (en) * 2007-06-15 2011-12-14 Research In Motion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LARGE PACKAGES DURING A SEMIPERSISTENT MEETING
EP2479933B1 (en) 2007-06-15 2013-08-2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emi-persistent and dynamic scheduling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trol
US20090046639A1 (en) * 2007-08-14 2009-02-19 Zhijun Cai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Large IP Packets During VoIP Session
GB0720725D0 (en) * 2007-08-17 2007-12-05 Icera Inc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EP2184931A4 (en) 2007-08-20 2014-11-12 Nec Corp BASIC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ASSISTANCE PROCEDURE
EP2413637B1 (en) * 2007-09-14 2013-01-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trol Start Time
AU2008330673B2 (en) * 2007-11-26 2012-10-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U2012227366B2 (en) * 2007-11-26 2014-02-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018447B2 (ja) * 2007-12-14 2012-09-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
CN101911753B (zh) * 2008-01-08 2013-09-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过上行链路报告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以及适合该方法的基站和用户装置
US8401581B2 (en) * 2008-03-26 2013-03-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apparatus using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077080B2 (ja) * 2008-06-02 2012-11-21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8411625B2 (en) * 2008-07-04 2013-04-0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Variable coding length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JP2010098525A (ja) * 2008-10-16 2010-04-30 Sharp Corp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4857330B2 (ja) * 2008-12-19 2012-01-1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方法
JP4881939B2 (ja) * 2008-12-19 2012-02-2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方法
JP2010245809A (ja) * 2009-04-06 2010-10-28 Kddi Corp 省電力光送受信装置
US10721269B1 (en) 2009-11-06 2020-07-21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and system for returning requests with javascript for clients before passing a request to a server
US9420049B1 (en) 2010-06-30 2016-08-16 F5 Networks, Inc. Client side human user indicator
US9503375B1 (en) 2010-06-30 2016-11-22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managing traffic in a multi-service environment and devices thereof
KR20130141666A (ko) * 2011-03-22 2013-12-26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이동국, 기지국 및 통신 방법
JP5283726B2 (ja) * 2011-04-14 2013-09-04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通信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5880548B2 (ja) * 2011-04-28 2016-03-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割り当て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割り当てシステム
US8879431B2 (en) 2011-05-16 2014-11-04 F5 Networks, Inc. Method for load balancing of requests' processing of diameter servers
JP5523393B2 (ja) * 2011-05-24 2014-06-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3052079A1 (en) 2011-10-07 2013-04-1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communications in low power wireless networks
US8954492B1 (en) 2011-11-30 2015-02-10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inlining content externally referenced in a web page prior to providing the web page to a requestor and devices thereof
US10230566B1 (en) 2012-02-17 2019-03-12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constructing a service principal name and devices thereof
US9244843B1 (en) 2012-02-20 2016-01-26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improving flow cache bandwidth utilization and devices thereof
US9020912B1 (en) 2012-02-20 2015-04-28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accessing data in a compressed file system and devices thereof
US10097616B2 (en) 2012-04-27 2018-10-09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optimizing service of content requests and devices thereof
CN103582137B (zh) * 2012-07-19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Wlan的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无线局域网通信系统
US10033837B1 (en) 2012-09-29 2018-07-24 F5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a data reducing module for dictionary compression of encoded data
US9578090B1 (en) 2012-11-07 2017-02-21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provisioning application delivery service and devices thereof
US10375155B1 (en) 2013-02-19 2019-08-06 F5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hieving hardware acceleration for asymmetric flow connections
US9497614B1 (en) * 2013-02-28 2016-11-15 F5 Networks, Inc. National traffic steering device for a better control of a specific wireless/LTE network
JP6221405B2 (ja) 2013-06-26 2017-11-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体端末、速度推定方法、速度推定プログラム
US10187317B1 (en) 2013-11-15 2019-01-22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traffic rate control and devices thereof
US9936502B2 (en) 2013-12-18 2018-04-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DMA resource management in WLAN
US9755795B2 (en) 2013-12-18 2017-09-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LAN OFDMA design of subcarrier groups and frame format
US11838851B1 (en) 2014-07-15 2023-12-05 F5, Inc. Methods for managing L7 traffic classification and devices thereof
US10182013B1 (en) 2014-12-01 2019-01-15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managing progressive image delivery and devices thereof
US11895138B1 (en) 2015-02-02 2024-02-06 F5, Inc. Methods for improving web scanner accuracy and devices thereof
US10834065B1 (en) 2015-03-31 2020-11-10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SSL protected NTLM re-authentication and devices thereof
US10505818B1 (en) 2015-05-05 2019-12-10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analyzing and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server health and devices thereof
US11350254B1 (en) 2015-05-05 2022-05-31 F5, Inc. Methods for enforcing compliance policies and devices thereof
JP6755298B2 (ja) * 2015-07-06 2020-09-16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ワイヤレス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送信のためのリソース割り当て
US10080000B2 (en) 2015-08-06 2018-09-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tercom system
JP5958784B1 (ja) * 2015-08-06 2016-08-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レビドアホン装置
JP6811437B2 (ja) * 2016-06-07 2021-01-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レビドアホン装置
WO2017056796A1 (ja) * 2015-10-01 2017-04-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757946B1 (en) 2015-12-22 2023-09-12 F5, Inc. Methods for analyzing network traffic and enforcing network policies and devices thereof
US10404698B1 (en) 2016-01-15 2019-09-03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adaptive organization of web application access points in webtops and devices thereof
US11178150B1 (en) 2016-01-20 2021-11-16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enforcing access control list based on managed application and devices thereof
US11063758B1 (en) 2016-11-01 2021-07-13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cipher selection and devices thereof
US10505792B1 (en) 2016-11-02 2019-12-10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network traffic analytics and devices thereof
US10812266B1 (en) 2017-03-17 2020-10-20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managing security tokens based on security violations and devices thereof
US11122042B1 (en) 2017-05-12 2021-09-14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managing user access control and devices thereof
US11343237B1 (en) 2017-05-12 2022-05-24 F5, Inc. Methods for managing a federated identity environment using security and access control data and devices thereof
CN114342289B (zh) * 2019-09-20 2024-03-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基于载波聚合的喷泉码的低延时通信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15172C1 (ru) * 1993-03-10 1998-07-10 Сергей Сергеевич Кукушкин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RU2123763C1 (ru) * 1996-01-29 1998-12-2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код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азделения каналов в подвижных системах радиосвязи
US5933421A (en) * 1997-02-06 1999-08-03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Method for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s
US6049561A (en) 1997-04-30 2000-04-11 Raytheon Company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535344B2 (ja) * 1997-05-30 2004-06-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装置並びに移動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FI103235B (fi) 1997-06-26 1999-05-14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Häiriönpoistomenetelmä OFDM-radiovastaanottimessa
JPH11178050A (ja) * 1997-12-10 1999-07-02 Sony Corp 制御情報伝送方法及び送信装置並びに送受信装置
JP3109504B2 (ja) * 1998-03-27 2000-11-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セル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セルラシステムの隣接周波数干渉回避方法と移動局
JP2000102065A (ja) * 1998-09-24 2000-04-07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
US7106689B1 (en) 1999-03-02 2006-09-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FDM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JP2001036499A (ja) 1999-07-23 2001-02-09 Fujitsu Ltd 通信帯域設定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2001069115A (ja) * 1999-08-27 2001-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fdm通信装置
US7512409B1 (en) * 2000-01-13 2009-03-31 Zion Hadad Communications Ltd. Cellular network system
AU2001230424A1 (en) * 2000-01-20 2001-07-3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Frame structure for variable rate wireless channels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data
EP1128592A3 (en) * 2000-02-23 2003-09-17 NTT DoCoMo, Inc. Multi-carrier CDMA and channel estimation
JP3826653B2 (ja) * 2000-02-25 2006-09-27 Kddi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サブキャリア割当方法
JP2002009733A (ja) 2000-06-27 2002-01-11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変調方式の伝送装置
JP2002186014A (ja) * 2000-12-12 2002-06-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US6947748B2 (en) * 2000-12-15 2005-09-20 Adaptix, Inc. OFDMA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clust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ve loading
CN100456758C (zh) 2000-12-15 2009-01-28 昂达博思公司 具有基于组的副载波分配的多载波通信方法
RU2192094C1 (ru) 2001-02-05 2002-10-27 Гармон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Способ когерентной разнесенной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JP3543323B2 (ja) 2001-02-14 2004-07-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送信制御方法、セルラ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JP2002252619A (ja) 2001-02-26 2002-09-06 Yrp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Key Tech Res Lab Co Ltd 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US7027523B2 (en) 2001-06-22 2006-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637965B2 (ja) * 2001-11-22 2005-04-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3198443A (ja) 2001-12-26 2003-07-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3198651A (ja) 2001-12-27 2003-07-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最大ドップラー周波数推定装置および適応変調無線通信装置
US7126996B2 (en) * 2001-12-28 2006-10-24 Motorola, Inc. Adaptive transmission method
US7020110B2 (en) 2002-01-08 2006-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IM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3793463B2 (ja) 2002-01-18 2006-07-05 株式会社メガチップス Ofdm用サンプリング誤差検出装置、検出方法、および、ofdm用受信装置
JP2003229829A (ja) * 2002-01-31 2003-08-15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CN100514895C (zh) * 2002-03-29 2009-07-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在多载波发送中的数据重发方法
JP4115784B2 (ja) * 2002-09-11 2008-07-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再送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JP3657948B2 (ja) * 2002-09-12 2005-06-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送信キャンセルサブキャリアの選択方法
JP3732830B2 (ja) * 2002-10-10 2006-01-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方法
US7746762B2 (en) * 2002-11-18 2010-06-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US7640373B2 (en) * 2003-04-25 2009-12-2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482293B2 (ja) * 2003-07-03 2010-06-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JP4157506B2 (ja) * 2003-07-29 2008-10-0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KR100640461B1 (ko) * 2003-07-30 2006-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서브 채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8531B2 (en) 2005-06-15 2013-07-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8811330B2 (en) 2005-06-15 2014-08-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9838167B2 (en) 2005-06-15 2017-12-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CN107359974A (zh) * 2009-04-28 2017-11-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37000B2 (en) 2015-09-15
JP2010233260A (ja) 2010-10-14
KR101109924B1 (ko) 2012-03-02
MXPA06001808A (es) 2006-05-04
KR101225172B1 (ko) 2013-01-22
BRPI0413705A (pt) 2006-10-17
KR20110045044A (ko) 2011-05-03
RU2008132535A (ru) 2010-02-20
BRPI0413705B1 (pt) 2020-12-01
KR101160134B1 (ko) 2012-06-27
KR20110098828A (ko) 2011-09-01
KR20110135420A (ko) 2011-12-16
RU2006105020A (ru) 2006-08-10
EP1646170B1 (en) 2019-10-09
RU2488224C1 (ru) 2013-07-20
EP1646170A4 (en) 2013-01-02
US20060209669A1 (en) 2006-09-21
KR101109936B1 (ko) 2012-02-27
RU2449478C1 (ru) 2012-04-27
RU2340104C2 (ru) 2008-11-27
US9853796B2 (en) 2017-12-26
RU2633522C2 (ru) 2017-10-13
US8660567B2 (en) 2014-02-25
EP1646170A1 (en) 2006-04-12
KR20120061971A (ko) 2012-06-13
CN101868031A (zh) 2010-10-20
JP5025805B2 (ja) 2012-09-12
JP2010022041A (ja) 2010-01-28
RU2011154100A (ru) 2013-07-10
JP2011135602A (ja) 2011-07-07
RU2408986C2 (ru) 2011-01-10
US20150318971A1 (en) 2015-11-05
CN101868031B (zh) 2012-09-26
US20140126521A1 (en) 2014-05-08
KR101083120B1 (ko) 2011-11-11
WO2005020488A1 (ja) 2005-03-03
RU2013115312A (ru) 2014-10-10
KR20060132787A (ko) 2006-12-22
CN1853367B (zh) 2010-05-12
JPWO2005020488A1 (ja) 200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3367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
CN1816993A (zh) 关于多载波通信装置及反馈信息通信方法
CN1302675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调度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72472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处理方法以及接收装置
CN101064577A (zh) 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833387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导频符号传输方法
CN1233125C (zh) 基站装置、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243422C (zh) 正交频分复用发送接收装置及正交频分复用发送接收方法
CN1941682A (zh) 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830161A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976489A (zh) 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692579A (zh) 基站装置和发射分配控制方法
CN1675940A (zh) 多信道通信系统的速率控制
CN1826745A (zh) 无线发送装置和调制方式的选择方法
CN101053269A (zh) 通信网络中的资源分配
CN1714525A (zh)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控制程序
CN1386389A (zh) 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CN1522512A (zh) 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内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701537A (zh) 通信终端装置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N1734983A (zh) 时隙分配装置和时隙分配方法
CN1535508A (zh) 多信道通信系统内使用选择性信道传输处理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809982A (zh) 无线通信链路质量确定
CN1376000A (zh) 利用自动重复请求通过反向链路重发数据的方法
CN1941671A (zh) 传输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站
CN1666444A (zh) 分组通信系统、分组通信方法、基站、移动站、控制装置与分组通信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TELLECTUAL PROPERTY BRIDGE NO. 1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6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6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