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8122A - 记录媒体、记录设备、再现设备、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媒体、记录设备、再现设备、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98122A CN1698122A CNA2004800002923A CN200480000292A CN1698122A CN 1698122 A CN1698122 A CN 1698122A CN A2004800002923 A CNA2004800002923 A CN A2004800002923A CN 200480000292 A CN200480000292 A CN 200480000292A CN 1698122 A CN1698122 A CN 16981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rite
- address
- data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 re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30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 G11B20/10398—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jitter, timing deviations or phase and frequency errors
- G11B20/1042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jitter, timing deviations or phase and frequency errors by counting out-of-lock events of a PLL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09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0/00115—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record carrier stores a unique medium identifi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G11B7/00375—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on of physical defects, e.g. of recording lay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75—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the usage of the buffer being restricted to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0759—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the usage of the buffer being restricted to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content data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20/10898—Overwriting or replacing recorded data
- G11B2020/10907—Overwriting or replacing recorded data using pseudo-overwriting, i.e. virtually or logically overwriting data on WORM media by remapping recorded blocks to alternate area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88—Formatting by padding empty spaces with dummy data, e.g. writing zeroes or random data when de-icing optical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20/1873—Temporary defect structures for write-once discs, e.g. TDDS, TDMA or TDFL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8—Write-once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3—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has a specific layer structure
- G11B2220/235—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1—Blu-ray discs; Blue laser DVR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可以提高含有数个记录层的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的实用性。在含有数个记录层的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中,提供了正常记录/再现区、替用区、第一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和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TDMA),并且,记录已写入/未写入标记信息(空间位图)。例如,将已写入/未写入标记信息记录在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是通过附加写入与替用地址处理有关的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实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更新的区域。并且,根据已写入/未写入标记信息,能够判断在该记录媒体上的每个记录层的每一数据单元(簇)是否写入或未写入。每层的第二替用管理信息区(TDMA)被连续用于更新替用管理信息和写入/未写入标记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特别用作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的光记录媒体之类的记录媒体,以及涉及为记录媒体提供的记录设备、记录方法、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记录和再现数字数据的技术,将包括磁光盘在内的光盘用作记录媒体的数据记录技术是众所周知的。光盘的例子有CD(激光唱盘)、MD(小型盘)和DVD(数字多功能盘)。光盘是记录媒体的一种属名,这是一种用塑料保护着的金属薄板。当将激光束照射在光盘上时,光盘发出反射信号,从反射光中可以读出变化,作为表示记录在盘上的信息的变化。
光盘可以分类成用户已经熟悉的、包括CD、CD-ROM和DVD-ROM的只读类型、和像一般知道的那样允许将数据写入其中的可写类型。可写类型包括MD、CD-R、CD-RW、DVD-R、DVD-RW、DVD+RW和DVD-RAW。通过对可写类型采用磁光记录方法、相变记录方法或有色涂层变化记录方法,可以将数据记录到这种类型的盘上。有色涂层变化记录方法也被称为一次性写入记录方法。由于这种有色涂层变化记录方法使数据一次性记录和禁止更新盘上的数据,这种盘适合于数据保存应用等。另一方面,在允许更新数据的各种各样应用中都采用磁光记录方法和相变记录方法。允许更新数据的应用主要包括记录包括音乐数据、游戏和应用程序在内的各种内容数据的应用。
另外,近年来,在致力于大规模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开发出了称为蓝光盘的高密光盘。
通常,在要求将波长为405nm(毫微米)的激光器和NA为0.85的物镜组合在一起以便加以再现的条件下,将数据记录到高密光盘上和从盘中读出数据。在这种条件下所要求的激光器就是所谓的蓝光激光器。对于轨道间距为0.32μm(微米)、线密度为0.12μm/bit(微米/位)、格式化效率为大约82%和直径为12cm(厘米)的光盘,可以以每一个具有64KB(千字节)的数据块的记录/再现单位将多达23.3GB(千兆字节)的数据量记录到盘上和从盘中再现。
此外,也存在两种具有这样高密度的光盘,即,一次性写入型的光盘和可写型的光盘。
在采用磁光记录方法、有色涂层变化记录方法或相变记录方法将数据记录到允许数据记录在其中的光盘上的操作中,需要跟踪数据轨道的导向装置。因此,预先创建凹槽以用作预制凹槽。凹槽或平台用作数据轨道。平台是形状像两个相邻凹槽之间的断面坪的部分。
另外,还有必要记录地址,以便可以将数据记录在作为数据轨道上的位置、地址所指的预定位置上。在一些情况下,通过使凹槽摆动,将这样的地址记录在凹槽上。
也就是说,通常像预制凹槽那样,预先创建记录数据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预制凹槽的侧壁摆动来记录地址。
通过以这种方式记录地址,可以从反射光束所传达的摆动信息中取出地址。因此,无需在轨道上预先创建,例如,表示地址的坑数据等,就可以将数据记录在预定位置上和从预定位置中再现它。
通过像摆动凹槽那样加入地址,没有必要在轨道上离散地提供地址区等,作为通常记录表示地址的坑数据的区域。由于不需要这样的地址区,使存储实际数据的容量增加了与所取消地址区相当的数量。
应该注意到,通过像上述那样摆动的凹槽实现的绝对时间(地址)被称为ATIP(预制凹槽中的绝对时间)或ADIP(预制凹槽中的地址)。
另外,在记录媒体可用作记录这些类型的数据的媒体或不用作只再现媒体的情况下,通过提供替用区改变盘上的数据记录位置的技术是已知的。也就是说,这种技术是一种缺陷管理技术,借此提供替用记录区,以便,如果由于盘上诸如损伤之类的缺陷,在盘上存在不适合记录数据的位置,可以使用替用记录区,作为用作缺陷位置的替代,使适当的记录和再现操作得以适当进行的区域。
这些缺陷管理技术公开在包括日本待审专利公布NO.2002-521786和已公开日本专利昭60-74020及平11-39801的文件中。
顺便提一下,理所当然,不可能将数据记录在一次性写入光记录媒体中的已记录区,即,以前已经记录了数据的区域中。一次性写入光记录媒体的例子有起一次性写入盘作用的CD-R、DVD-R和高密记录媒体。
要记录在光记录媒体上的大多数文件系统的规范通过假设将光记录媒体用作ROM(只读存储器)型盘或RAM(随机访问存储器)型盘来定义。ROM型盘是只再现媒体和RAM型盘是可写光盘。用于只允许数据一次性存储在其中的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的文件系统的规范限制了普通文件系统的功能,并且包括一些特殊功能。
用于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的文件系统的规范是文件系统不能广泛流行的原因。另一方面,能够不落后于信息处理设备的各种操作系统的FAT(文件分配表)文件系统和其它文件系统不能按原样应用于一次性写入媒体。
一次性写入媒体通常广泛用在保存数据的应用中。如果按原样保持文件系统的一般规范,也可以将FAT文件系统用于一次性写入媒体,那么,可以进一步提高一次性写入媒体的可使用性。
但是,为了使诸如FAT文件系统和用于RAM或硬盘的文件系统之类的广泛使用文件系统可按原样应用于一次性写入媒体,需要将数据写入与现有数据的地址相同的地址中的功能。也就是说,需要更新数据的能力。当然,一次性写入媒体的特性之一是不能第二次将数据输入媒体中。因此,首先不可能按原样将文件系统用于这样的可写记录媒体。
另外,当将光盘安装在盘驱动器上或从上面卸下时,依赖于将盘保持在驱动器中的状态和使用盘的方式,盘的记录面可能受到损伤。为此,人们提出了上述管理缺陷的技术。当然,即使一次性写入媒体也必须能够妥善处理由损伤引起的缺陷。
另外,在传统一次性写入光盘的情况下,在压紧的状态下依次将数据记录在从内侧开始的区域中。详细地说,在已经包括记录数据的区域和下一次记录数据的区域之间没有留下空隙。这是因为传统盘是将ROM型盘用作基片开发的,使得如果存在未记录区,不能进行再现操作。这样的状况限制了在一次性写入媒体上进行随机访问操作的自由。
另外,对于盘驱动器或记录/再现设备,主计算机将数据写在作为一次性写入光盘中的在操作过程中指定的地址上所需的操作,或从这样的地址中读出数据的操作是重负荷的处理。
从上面所述的内容可以看出,要求流行的一次性写入媒体或尤其通过像上述蓝光盘那样记录容量为至少20GB的高密光盘实现的一次性写入媒体满足如下要求。一次性写入媒体通过适当管理的执行将能够更新数据和管理缺陷,提高可随机访问性,减轻记录/再现设备所承担的处理负荷,通过更新数据和保持与可写光盘以及只再现盘的兼容性的能力不落后于通用文件系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处理这样的状况,以便通过使存储在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中的数据得到更新和通过进行缺陷的适当管理,提高存在数个记录层的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的可使用性。
本发明提供的记录媒体含有数个记录层,每一个记录层包括只允许数据被一次性记录在其中的一次性写入记录区,作为包括如下区域的区域:将数据记录在其中/从中再现数据的常规记录/再现区、在由于存在于常规记录/再现区之中的缺陷进行的或为了更新现有数据进行的替用地址处理中记录数据的替用区、为了管理每一个利用替用区的替用地址处理而记录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第一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和在最后定下来之前,在更新处理中,在可更新状态下记录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另外,对于一次性写入记录区的每个数据单元,将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记录在预定区域中,作为指示数据是否已被写入数据单元中的信息。
并且,每一个作为记录用作更新版本的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区域,一个接一个地依次使用每一个配备在记录层之一上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
另外,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被记录在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和每一个作为记录用作更新版本的替用地址管理信息,以及作为更新版本、每个记录层的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区域,一个接一个地依次使用每一个配备在记录层之一上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
本发明提供的记录设备是为如上所述的记录媒体设计的记录设备。记录设备包括将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写入装置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当驱动写入装置,按照将数据写入与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更新部分相联系的数据单元中的操作,进行更新一部分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写入操作,和按照替用地址处理,进行更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写入操作时,每一个作为记录更新版本的区域,一个接一个地依次使用每一个配备在记录层之一上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
另外,当驱动写入装置,按照写入数据的操作,进行更新一部分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写入操作,和按照替用地址处理,进行更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写入操作时,控制装置进行包括如下的控制,将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中的信息写入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以指示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是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的有效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和将替用地址管理信息中的信息写入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以指示替用地址管理信息是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的有效替用地址管理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再现设备是为如上所述的记录媒体设计的再现设备。再现设备包括从记录媒体中再现数据的读取装置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一个接一个地依次使用每一个配备在记录层之一上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从数段记录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数段记录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当中分别搜索有效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有效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和控制读取装置在数据读取请求下,根据有效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有效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从记录媒体中读出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记录方法是为如上所述的记录媒体设计的记录方法。在记录方法中,进行控制,在按照将数据写入与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更新部分相联系的数据单元中的操作,更新一部分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写入操作、和按照替用地址处理,更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写入操作中,每一个作为记录更新版本的区域,一个接一个地依次使用每一个配备在记录层之一上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
另外,在按照将数据写入与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更新部分相联系的数据单元中的操作,更新一部分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写入操作、和按照替用地址处理,更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写入操作中,根据记录方法,进行包括如下的控制,将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中的信息写入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以指示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是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的有效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和将替用地址管理信息中的信息写入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以指示替用地址管理信息是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的有效替用地址管理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再现方法是为如上所述的记录媒体设计的再现方法。按照再现方法,进行控制,一个接一个地依次使用每一个配备在记录层之一上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从数段记录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数段记录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当中分别搜索有效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有效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和在数据读取请求下,根据有效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有效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从记录媒体中读出数据。
也就是说,按照本发明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含有数个记录层,每一个记录层包括常规记录/再现区、替用区、第一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和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另外,将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记录在其中。通常,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被记录在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
通过在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附加记录与替用地址处理有关的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可以用作实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更新的区域。
另外,对于一次性写入记录区上每个记录层上的每个数据单元(每个簇),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用作指示数据是否已被写入数据单元中的信息。因此,在一次性写入媒体中,可以管理缺陷和可以更新数据。
除此之外,每一个作为更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区域,一个接一个地依次使用每一个配备在记录层之一上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假设这是一个,例如,两层的盘。最初,第一记录层的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用作记录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第一记录层的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和第二记录层的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区域。然后,当以后进行写入操作时,不时地更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第一记录层的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和第二记录层的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此时,通过将数据写入第一记录层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更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第一记录层的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和第二记录层的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随着第一记录层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全部用于更新更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第一记录层的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和第二记录层的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将数据写入第二记录层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以更新这数段信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盘的区域结构的说明图;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单层盘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层盘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盘的DMA的说明图;
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盘的DDS的内容的说明图;
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盘的DFL的内容的图形;
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盘的DFL和TDFL的缺陷表管理信息的图形;
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盘的DFL和TDFL的替用地址信息的图形;
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盘的TDMA的说明图;
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盘的空间位图的说明图;
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盘的TDFL的说明图;
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盘的TDDS的说明图;
图1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盘的ISA和OSA的说明图;
图1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盘的TDMA中的数据记录次序的说明图;
图1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层盘的TDMA的使用阶段的说明图;
图16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盘驱动器的方块图;
图17示出了表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写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18示出了表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数据写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19示出了表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盖写功能处理的流程图;
图20示出了表示按照本实施例生成替用地址信息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1示出了表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取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22示出了表示本实施例提供的TDFL/空间位图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23示出了表示按照本实施例重构替用地址信息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4A、24B和24C每一个示出了按照本实施例重构替用地址信息的处理的说明图;和
图25显示了表示按照本实施例将本实施例提供的盘转换成兼容盘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作为实现光盘和作为为光盘设计的盘驱动器,应用在记录设备和/或再现设备中的盘驱动器的实施例。该描述包括按如下次序排列的章节:
1:盘结构
2:DMA
3:TDMA方法
3-1:TDMA
3-2:ISA和OSA
3-3:使用TDMA的方法
4:盘驱动器
5:用于这个实施例的TDMA方法的操作
5-1:数据写入
5-2:数据取出
5-3:TDFL/空间位图的更新
5-4:转换成兼容盘
6:这个实施例的TDMA方法的效果
1:盘结构
首先,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盘。该光盘可以通过称为所谓的蓝光盘的一次性写入光盘来实现。蓝光盘属于高密光盘的类型。
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密光盘的典型物理参数说明如下。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盘的盘尺寸用120mm(毫米)的直径和1.2mm的盘厚表示。也就是说,从外表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盘与CD(激光唱盘)系统的盘和DVD(数字多功能盘)系统的盘相似。
所谓的蓝色激光器用作记录/再现激光器。通过使用具有通常为0.85的高NA的光学系统,将轨道间距设置在通常为0.32微米的小值上,和将线密度设置成通常为0.12微米/位的高值上,对于直径为12cm的光盘,可以实现大约23Gb(千兆字节)到25Gb的用户数据存储容量。
另外,还开发出了双层盘。双层盘是存在两个记录层的光盘。在双层盘的情况下,可以取得大约50G的用户数据容量。
图1示出了整个盘的布局(或区域结构)的说明图。
盘的记录区包括最内圆周上的导入区、在中间圆周上的数据区、和在最外圆周上的导出区。
导入区、数据区和导出区按如下所述用作记录和再现区。导入区的最内侧上的预记录信息区PIC是只再现区。从导入区的管理/控制信息区开始到导出区结束的区域用作只允许数据一次性写入其中的一次性写入区。
在只再现区和一次性写入区中,像摆动凹槽那样创建螺旋形记录轨道。摆动凹槽在利用激光斑点的跟踪操作中用作跟踪导轨。因此,摆动凹槽是将数据记录在上面或从上面读出数据的记录轨道。
应该注意到,本实施例采用允许数据记录在凹槽上的光盘。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具有这样记录轨道的光盘。例如,本发明也可应用于采取将数据记录在两个相邻凹槽之间的平台上的平台记录技术的光盘。另外,本发明也可应用于采取将数据记录在平台和凹槽的平台/凹槽记录技术的光盘。
另外,光盘中用作记录轨道的凹槽具有按摆动信号摆动的形状。因此,用于这样光盘的盘驱动器从照射在凹槽上的激光斑点的反射光束中检测凹槽的两个边缘位置。然后,通过在使激光斑点沿着记录轨道的操作中,提取沿着盘的径向波动的成分,作为两个边缘位置的波动,可以再现摆动信号。
这个摆动信号通过有关记录轨道上记录位置的地址的信息来调制。有关地址的信息包括物理地址和其它附加信息。因此,通过解调返回信号,生成有关地址的信息,盘驱动器能够控制要在上面记录或再现数据的地址。
如图1所示的导入区是典型半径为24mm的圆周的内侧上的区域。
导入区中半径为22.2mm的圆周和半径为23.1mm的圆周之间的区域是预记录信息区PIC。
预记录信息区PIC用于存储作为凹槽的摆动状态的只再现信息。只再现信息包括诸如记录/再现功率条件之类的盘信息、有关盘上的区域的信息、和用于复制保护的信息。应该注意到,这数段信息也可以像凹凸坑等那样被记录在盘上。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在预记录信息区PIC内侧的圆周上配备图中未示出的BCA(成组切割区)。BCA用于在不能更新ID的状态下,存储盘记录媒体特有的唯一ID。唯一ID是以同心圆形状创建的记录标记,以便以条形码格式形成记录数据。
导入区中半径为23.1mm的圆周和半径为24.0mm的圆周之间的区域是管理/控制信息区。
管理/控制信息区具有包括数据区、DMA(缺陷管理区)、TDMA(临时缺陷管理区)、尝试写入区(OPC)和缓冲区的预定区域格式。
包括在管理/控制信息区中的控制数据区用于记录诸如盘类型、盘尺寸、盘版本、层结构、信道位长度、BCA信息、传输速率、数据区位置信息、记录线速度和记录/再现激光功率信息之类的管理/控制信息。
包括在管理/控制信息区中的尝试写入区(OPC)用于在设置诸如激光功率之类要用在记录/再现操作中的数据记录/再现条件中进行的试探写入处理。也就是说,尝试写入区是调整记录/再现条件的区域。
在普通光盘的情况下,包括在管理/控制信息区中的DMA用于记录管理缺陷的替用地址管理信息。但是,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的情况下,DMA用于不仅将缺陷的替用地址管理信息记录在光盘中,而且将实现数据更新的管理/控制信息记录在光盘中。特别地,在这种情况下,DMA用于记录如后所述的ISA管理信息和OSA管理信息。
为了利用替用地址处理使数据的更新成为可能,当更新数据时,也必须更新DMA的内容。为了更新DMA的内容,配备了TDMA。
在TDMA中加入和/或记录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并不时地更新。最后将记录在TDMA中的最新(最近)替用地址管理信息传送到DMA。
以后将详细描述DMA和TDMA。
在导入区之外半径在24.0mm到58.0mm范围内的圆周上的区域用作数据区。数据区是实际将用户数据记录到上面和从上面再现用户数据的区域。数据区的开始地址ADdts和结束地址ADdte包括在记录在如前所述的控制数据区中的数据区位置信息中。
在数据区的最内圆周上配备了ISA(内备用区)。另一方面,在数据区的最外圆周上配备了OSA(外备用区)。正如后面所述的那样,ISA和OSA每一个都用作为缺陷配备和实现数据更新(盖写)的替用区。
ISA从数据区的开始位置开始和包括每一个具有65,536个字节大小的预定个簇。
另一方面,OSA也包括预定数簇,它终止于数据区的结束位置。ISA和OSA的大小描述在DMA中。
数据区中的用户数据区是夹在ISA和OSA之间的区域。这个用户数据区一般说来是将用户数据记录到上面和从上面再现用户数据的普通记录/再现区。
用户数据区的开始位置ADus和结束地址ADue定义用户数据区的位置和记录在DMA中。
在数据区之外半径在58.0mm到58.5mm范围内的圆周上的区域是导出区。导出区是具有包括控制数据区、DMA、和缓冲区的预定格式的管理/控制信息区。与包括在导入区中的控制数据区非常相似,导出区的控制数据区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管理/控制信息。同样,与包括在导入区中的DMA非常相似,导出区的DMA用作记录ISA的管理信息和OSA的管理信息的区域。
图2示出了只有一个记录层的单层盘上管理/控制信息的典型结构的图形。
如图所示,除了未定义段(保留段)之外,导入区包括诸如DMA 2、OPC(尝试写入区)、TDMA和DMA 1之类各种各样的区域。另一方面,除了未定义段(保留段)之外,导出区包括诸如DMA 3和DMA 4之类各种各样的区域。
应该注意到,在图中未示出如上所述的控制数据区。这是因为,实际上,一部分控制数据区用作,例如,DMA。由于DMA的结构是本发明的要点,所以在图中未示出控制数据区。
如上所述,导入区和导出区包括4个DMA,即,DMA 1到DMA 4。DMA 1到DMA 4每一个都用作记录相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区域。
但是,TDMA被配备成临时记录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区域,并且,每当由于数据更新或缺陷,进行替用地址处理时,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被附加地记录在TDMA中,以更新已经记录在其中的信息。
因此,在盘最后定下来之前,不使用,例如,DMA。而是,进行替用地址管理和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加入TDMA中和/或记录在TDMA中。当盘最后定下来时,将最近记录在TDMA上的替用地址管理信息传送到DMA,以便可以进行基于DMA的替用地址处理。
图3示出了具有两个记录层的双层盘的图形。第一记录层被称为层0和第二记录层被称为层1。与单层盘的情况一样,沿着从盘的内侧到它的外侧的方向将数据记录到层0和从层0中再现数据。另一方面,沿着从盘的外侧到它的内侧的方向将数据记录到层1和从层1中再现数据。
物理地址的值沿着这两个方向增加。也就是说,层0上物理地址的值沿着从盘的内侧到它的外侧的方向增加,和层1上物理地址的值沿着从盘的外侧到它的内侧的方向增加。
与单层盘非常相似,层0上的导入区包括诸如DMA 2、OPC(尝试写入区)、TDMA 0和DMA 1之类各种各样的区域。由于层0上的最外圆周不是导出区,将它简称为外区0,它包括DMA 3和DMA 4。
层1上的最外圆周被简称为外区1,它包括DMA 3和DMA 4。层1的最内圆周是导出区,它包括诸如DMA 2、OPC(尝试写入区)、TDMA 1和DMA 1之类各种各样的区域。
如上所述,导入区、外区0和1、和导出区包括8个DMA。另外,每个记录层包括一个TDMA。
层0上导入区的大小和层1上导出区的大小等于单层盘上导入区的大小。另一方面,外区0和1的大小等于单层盘上导出区的大小。
2:DMA
下面说明记录在导入区和导出区中的每个DMA的数据结构。在双层盘的情况下,DMA也包括外层0和1中的DMA。
图4示出了DMA的结构的图形。
如图所示的DMA的大小是32个簇(=32×65,536个字节)。应该注意到,簇是最小数据记录单元。当然,DMA的大小不局限于32个簇。在图4中,32个簇用簇号1到32来标识,每一个表示DMA的每个内容的数据位置。每个内容的大小被表达成簇计数。
在DMA中,簇号1到4标识形成记录DDS(盘定义结构)的一个段的4个簇,DDS对盘加以详细描述。
DDS的内容以后参照图5加以描述。实际上,由于DDS的大小是一个簇,所以在这个段中记录着4个相同的DDS。
簇号5到8标识形成记录DFL#1的一个段的4个簇,DFL#1是DFL(缺陷表)的第1记录区。缺陷表的数据结构以后参照图6加以描述。存储在缺陷表中的数据的大小是形成有关替用地址的信息的列表的4个簇。
簇号9到12标识形成记录DFL#2的一个段的4个簇,DFL#2是缺陷表的第2记录区。第2记录区后面接着第3和随后的记录区DFL#3到DFL#6,它们每一个都具有4个簇的大小。用作缺陷表的第7记录区的4-簇段DFL#7用簇号29到32标识。
从上面的描述可明显看出,大小为32个簇的DMA包括缺陷表的7个记录区,即,DFL#1到DFL#7。
像本实施例提供的盘的情况那样,在允许数据一次性写入其中的一次性写入光盘中,为了记录DMA的内容,有必要进行称为“最后定下来”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将相同的内容记录在7个记录区DFL#1到DFL#7中。
图5示出了记录在如图4所示的DMA的开头的DDS的内容的数据结构的图形。如上所述,DDS具有一个簇(=65,536个字节)的大小。
在图中,字节0是大小为65,536个字节的DDS的开头位置。字节计数列示出包括在每个数据内容中的字节的个数。
字节位置0到1所指的2个字节用作记录“DS”的字节,“DS”是指示这个簇是DDS的标识符。
字节位置2所指的1个字节用作记录DDS格式的版本的DDS格式号的字节。
字节位置4到7所指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DDS已更新过的次数的字节。应该注意到,在本实施例中,在最后定下来处理中,替用地址管理信息被附加地写入DMA本身中,取代用于更新DMA。在最后定下来处理中被写入DMA中之前,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存储在TDMA中。因此,当最后进行最后定下来处理时,TDMA的TDDS(临时DDS)包含TDDS已更新过的次数。上述DDS已更新过的次数就是TDDS已更新过的次数。
字节位置16到19所指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AD_DRV的字节,AD_DRV是DMA中驱动区的开始物理扇区地址。
字节位置24到27所指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AD_DFL的字节,AD_DFL是DMA中缺陷表DFL的开始物理扇区地址。
字节位置32到35所指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数据区中用户数据区的开始位置的PSN(物理扇区号或物理扇区地址)的字节。也就是说,4个字节用作记录指示LSN(逻辑扇区号)为0的位置的PSN。
字节位置36到39所指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数据区中用户数据区的结束位置的LSN(逻辑扇区号)的字节。
字节位置40到43所指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数据区中ISA的大小的字节。ISA是单层盘的ISA或双层盘的层0上的ISA。
字节位置44到47所指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数据区中每个OSA的大小的字节。
字节位置48到51所指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数据区中ISA的大小的字节。ISA是双层盘的层1上的ISA。
字节位置52所指的1个字节用作记录示出是否可以利用ISA或OSA更新数据的备用区充满标志的字节。也就是说,备用区充满标志的字节用于指示ISA和OSA正完全得到使用。
除了如上所述的字节位置之外的其它字节位置都是保留的(或未定义的),全部用00h的代码填充。
如上所述,DDS用作存储用户数据区的地址、每个ISA和每个OSA的大小、和备用区充满标志的区域。也就是说,DDS用于存储管理和控制数据区中每个ISA和每个OSA的区域的信息。
接着,参照图6说明缺陷表DFL的数据结构。正如前面参照图4所说明的那样,缺陷表DFL被记录在大小为4个簇的区域中。
在如图6所示的缺陷表DFL中,字节位置列示出大小为4个簇的缺陷表的每个数据内容的数据位置。应该注意到,一个簇是占据65,536个字节的32个扇区。因此,一个扇区具有2,048个字节的大小。
字节计数列示出构成每个数据内容的字节数。
缺陷表DFL的前面64个字节用作记录缺陷表DFL的管理信息的字节。缺陷表DFL的管理信息包括指示这个簇是缺陷表DFL的信息、版本、缺陷表DFL已更新过的次数、和形成缺陷表DFL的项目数。
接在第64字节之后的字节用作记录缺陷表DFL的每个项目的内容的字节。每个项目是长度为8个字节的替用地址信息ati。
长度为8个字节的终止符用作正好接在ati#N之后的替用地址末端,ati#N是数段有效替用地址信息的最后一段。
在这个DEL中,接在替用地址末端之后的区域用00h代码填充,直到簇的末端。
长度为64个字节的缺陷表管理信息显示在图7中。
从字节位置0上的字节开始的2个字节用作记录表示缺陷表DFL的标识符的字符串DF的字节。
字节位置2上的1个字节用作记录缺陷表DFL的格式号的字节。
从字节位置4上的字节开始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缺陷表DFL已更新过的次数的字节。应该注意到,这个值实际上是如后所述的TDFL(临时缺陷表)已更新过的次数,因此,是从TDFL传送的值。
从字节位置12上的字节开始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缺陷表DFL中的项目数,即,替用地址信息ati的段数的字节。
从字节位置24上的字节开始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指示替用区ISA 0、ISA1、OSA 0和OSA 1中可用的自由区的大小的簇计数的字节。
除了上述字节位置之外的其它字节位置是保留的,全部用00h的代码填充。
图8示出了替用地址信息ati的数据结构的图形。该数据结构包括显示完成替用地址处理的项目的内容的信息。
在单层盘的情况中,替用地址信息ati的总段数最多可以达到32,759个。
每段替用地址信息ati包括8个字节(或64个位,即,位b63到b0)。位b63到b60用作记录状态1的位,状态1是项目的状态。在缺陷表DFL中,状态被设置在′0000′的值上,表示普通替用地址处理项目。以便在TDMA的TDFL中的替用地址的描述中说明状态的其它值。
位b59到b32用作记录替用源簇中第1扇区的PSN(物理扇区地址)的位。也就是说,在这种数据结构中,由于缺陷或数据的更新而经过替用地址处理的簇用该簇的第1扇区的物理扇区地址PSN来表示。
位b31到b28是保留的。应该注意到,这些位也可用作记录状态2的位,状态2是这个项目中的其它状态。
位b27到b0用作记录替用目标簇中第1扇区的物理扇区地址PSN的位。也就是说,在这种数据结构中,由于缺陷或数据的更新在替用地址处理中所需的目标簇用该簇的第1扇区的物理扇区地址PSN来表示。
如上所述,替用地址信息ati被当作示出替用源簇和替用目标簇的项目来对待。然后,在具有如图6所示的结构的缺陷表DFL中编目这样的项目。
在DMA中,有关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信息被记录在像如上所述的数据结构中。但是,正如上面所说明的那样,在最后将盘定下来的处理中记录这些类型的信息。在这个处理中,有关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最近信息从TDMA传送到DMA。
有关缺陷处理的信息和有关由于数据的更新而进行的替用地址管理的信息被记录在如下所述的TDMA中,并且不时地得到更新。
3:TDMA方法
3-1:TDMA
下面说明配备在如图2和3所示的管理/控制信息中的TDMA(临时DMA)。与DMA非常相似,TDMA是用作记录有关替用地址处理的信息的区域。每当进行替用地址处理,以便接着使数据得到更新或接着使缺陷得到检测时,将有关替用地址处理的信息加到TDMA中或记录在TDMA中,作为更新版本。
图9示出了TDMA的数据结构的图形。
TDMA的大小通常是2,048个簇。如图所示,簇号1所指的第1簇用作记录层0的空间位图的簇。空间位图包括每一个表示包括数据区的主数据区,以及包括导入区和导出区(和双层盘情况下的外区)的管理/控制区的簇的位。每个位的值是指示数据是否已经写入该位所表示的簇中的写入存在/不存在信息。范围从导入区到导出区(包括双层盘情况下的外区)的所有簇每一个都用如上所述的空间位图的一个位表示,并且,空间位图本身的大小是一个簇。
簇号2所指的簇是用作记录层1(或第二层)的空间位图的簇。应该注意到,在单层盘的情况下,层1的空间位图当然是毫无必要的。
如果在,例如,改变数据内容的操作中进行替用地址处理,TDFL(临时缺陷表)被附加地记录到TDMA中的未记录区的开头上的簇中。因此,在双层盘的情况下,如图所示,第一TDFL被记录在从簇号3所指的位置开始的区域中。在单层盘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层1的空间位图是没有必要的。因此,第一TDFL被记录在从簇号2所指的位置开始的区域中。然后,每当此后进行替用地址处理时,无需在随后的簇位置和前面的簇位置之间提供间隙,就可以将TDFL附加地记录在随后的簇位置中。
TDFL的大小在1个到多达4个簇的范围内。由于空间位图示出簇的记录状态,每当将数据写入任何一个簇中更新该簇时,位图也被更新。当空间位图得到更新时,与TDFL非常相似,将新空间位图附加地记录在从TDMA中的自由区的开头开始的TDMA区域中。
也就是说,空间位图和/或TDFL不时地被附加记录在TDMA中。
应该注意到,空间位图和TDFL的配置将在以后加以描述。无论如何,TDDS(临时盘定义结构)被记录在用于记录位图的簇的最后一个2,048-字节扇区和用于记录TDFL的1到4个簇的最后一个2,048-字节扇区中。TDDS是有关光盘的详细信息。
图10示出了空间位图的数据结构的图形。
如上所述,空间位图的每个位表示盘上每个簇的记录状态,就是说,每个位指示数据是否已经被记录在它所表示的簇中。例如,如果数据还没有被记录在簇中,表示该簇的位被设置成1。应该注意到,在双层盘的情况下,空间位图是为每个层提供的,并且,记录在空间位图之一中的信息与记录在其它空间位图中的信息无关。
对于1个扇区=2,048个字节,存储容量为25GB的层上的簇可以用大小为25个扇区的空间位图来表示。由于1个簇包括32个扇区,空间位图本身可以由一个簇形成。
在如图10所示的空间位图的数据结构中,作为位图分配的簇包括32个扇区,即扇区0到31。字节位置列示出每个扇区的字节位置。
空间位图开头上的扇区0用作记录位图的管理信息的扇区。
扇区0中字节位置0和1上的2个字节用作记录UB的字节,UB是未分配空间位图ID(标识符)。
字节位置2上的1个字节用作记录诸如版本00h之类的格式版本的字节。
从字节位置4开始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指示这个空间位图对应于层0还是层1的层号的字节。
从字节位置16开始的48个字节用作记录位图信息的字节。
位图信息包括三个区,即,内区、数据区和外区的数段区段信息。数段区段信息是内区的区段信息、数据区的区段信息和外区的区段信息。
每段区段信息的大小是16个字节。每段区段信息包括开始簇第1 PSN、位图数据的开始字节位置、位图数据的有效位长和保留区,它们每一个都具有4个字节的大小。
开始簇第1 PSN是指示盘上区段的开始位置的PSN(物理扇区地址)。也就是说,PSN是将区段映射到空间位图时使用的开始地址。
位图数据的开始字节位置是指示作为与位于空间位图开头上的未分配空间位图标识符有关的位置的区段的位图数据的开始位置的字节计数。
位图数据的有效位长也是表示区段的位图数据量的字节。
实际位图数据被记录在从扇区的字节位置0开始的区域中的扇区1上。扇区1是空间位图的第2扇区。在这个区域中,空间位图的一个扇区表示1GB数据。实际位图数据后面接着结束在正好在扇区31之前的区域上的保留区,扇区31是空间位图的最后扇区。保留区用00h的代码填充。
作为空间位图的最后扇区的扇区31用作记录TDDS的扇区。
如上所述的数段位图信息按如下管理。首先说明字节位置4上的层号指示层0的空间位图。也就是说,说明单层盘的空间位图或双层盘的层0的空间位图。
在这种情况下,内区的区段信息是有关层0的内区的信息,即,有关导入区的信息。
区段0的开始簇第1 PSN是如实线箭头所示的导入区的开始位置的PSN。
位图数据的开始字节位置用于记录指示如虚线箭头所示,空间位图中与导入区相对应的位图数据的位置的信息,即,指示扇区1的字节位置0的信息。
位图数据的有效位长的值是导入区的位图数据的大小。
数据区的区段信息是有关层0的数据区的信息。
区段的开始簇第1 PSN是如实线箭头所示的数据区的开始位置的PSN。
位图数据的开始字节位置是用于记录指示如虚线箭头所示的空间位图中与数据区相对应的位图数据的位置的信息,即,指示扇区2的字节位置0的信息。
位图数据的有效位长的值是数据区的位图数据的大小。
外区的区段信息是有关层0的外区的信息,即,有关单层盘上的导出区或双层盘的外区0的信息。
区段的开始簇第1 PSN是如实线箭头所示的导出区或外区0的开始位置的PSN。
位图数据的开始字节位置是用于记录指示如虚线箭头所示的空间位图中与导出区(或外区0)相对应的位图数据的位置的信息,即,指示扇区N的字节位置0的信息。
位图数据的有效位长的值是导出区或外区0的位图数据的大小。
接着,说明字节位置4上的层号指示层1的空间位图。也就是说,说明双层盘的层1的空间位图。
在这种情况下,内区的区段信息是有关层1的内区的信息,即,有关导出区的信息。
区段的开始簇第1 PSN是如点划线箭头所示的导出区的开始位置的PSN。由于层1上的地址方向是从外侧到内侧的方向,点划线箭头所指的位置是开始位置。
位图数据的开始字节位置用于记录指示如虚线箭头所示的空间位图中与导出区相对应的位图数据的位置的信息,即,指示扇区1的字节位置0的信息。
位图数据的有效位长的值是导出区的位图数据的大小。
数据区的区段信息是有关层1的数据区的信息。
区段的开始簇第1 PSN是如实线箭头所示的数据区的开始位置的PSN。
位图数据的开始字节位置用于记录指示如点划线箭头所示的空间位图中与数据区相对应的位图数据的位置的信息,即,指示扇区2的字节位置0的信息。
位图数据的有效位长的值是数据区的位图数据的大小
外区的区段信息是有关层1的外区1的信息。
区段的开始簇第1 PSN是如实线箭头所示,外区1的开始位置的PSN。
位图数据的开始字节位置用于记录指示如虚线箭头所示的空间位图中与外区1相对应的位图数据的位置的信息。该信息是指示扇区N的字节位置0的信息。
位图数据的有效位长的值是外区1的位图数据的大小。
接着,说明TDFL的数据结构。如上所述,TDFL被记录在TDMA中接在空间位图之后的自由区中。每当进行更新处理时,TDFL被记录在剩余自由区的开头上。
图11是显示TDFL的数据结构的图形。
TDFL包括1到4个簇。通过与如图6所示的DFL相比较,可明显看出,TDFL的内容与DFL的那些的相似之处在于,缺陷表的前面64个字节用作记录缺陷表的管理信息的字节,接在第64字节之后的字节用作记录每一段长度为8个字节的数段替用地址信息ati的内容的字节,和长度为8个字节的终止符用作正好接在ati#N之后的替用地址末端,ati#N是数段有效替用地址信息的最后一段。
但是,由1到4个簇组成的TDFL与DFL的不同之处在于,临时DDS(或TDDS)被记录在构成TDFL的最后一个扇区的2,048个字节中。
应该注意到,在TDFL的情况下,替用地址信息终止符所属的簇的最后一个扇区之前的区域用00h的代码填充。如上所述,最后一个扇区用作记录TDDS的扇区。如果替用地址信息终止符属于特定簇的最后一个扇区,特定簇和正好在特定簇之前的簇的最后一个扇区之间的区域用0的代码填充,和前一个簇的最后一个扇区用作记录TDDS的扇区。
大小为64个字节的缺陷表管理信息与前面参照图7说明的作为包括在缺陷表DFL中的信息的缺陷表管理信息相同。
但是,作为缺陷表已更新过的次数,从字节位置4上的字节开始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缺陷表的序号的字节。也就是说,包括在最近TDFL中的缺陷表管理信息中的序号是缺陷表已更新过的次数。
此外,从字节位置12上的字节开始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项目数的字节,即,替用地址信息ati的段数。另外,从字节位置24上的字节开始的4个字节用作在更新TDFL的时候记录簇计数的值的字节。这个簇计数表示在替用区ISA 0、ISA 1、OSA 0和OSA 1中可用的自由区的大小。
TDFL中替用地址信息ati的数据结构与作为DFL中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结构的如图8所示的数据结构相似。替用地址信息ati包括在TDFL中,作为示出在替用地址处理中涉及到的替用源簇和替用目标簇的项目。在具有如图11所示的数据结构的临时缺陷表TDFL中编目这样的项目。
但是,在TDFL的情况下,除了0000之外,包括在TDFL中的替用地址信息ati中的状态1的值还可以具有0101或1010的值。
具有0101或1010的值的状态1指示对数个物理连续簇进行的替用地址处理是集体管理簇的成组传送处理。
更具体地说,具有0101的值的状态1指示包括在替用地址信息ati中的替用源簇的开始扇区物理地址和替用目标簇的开始扇区物理地址分别是用作替用源的物理连续簇的第1簇中第1扇区的物理地址和用作替用目标的物理连续簇的第1簇中第1扇区的物理地址。
另一方面,具有1010的值的状态1指示包括在替用地址信息ati中的替用源簇的开始扇区物理地址和替用目标簇的开始扇区物理地址分别是用作替用源的物理连续簇的最后簇中第1扇区的物理地址和用作替用目标的物理连续簇的最后簇中第1扇区的物理地址。
因此,在集体对待数个物理连续簇的替用地址处理中,没有必要编目描述所有簇的每一个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项目。而是有必要只指定包括第1簇中第1扇区的两个物理地址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一个项目和包括如上所述的最后簇中第1扇区的两个物理地址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另一个项目。
如上所述,基本上,TDFL具有与DFL相同的数据结构。但是,TDFL的特征在于,TDFL的大小可以扩充成多达4个簇,最后扇区用作记录TDDS的扇区,和可以利用替用地址信息ati进行成组传送的管理。
如图9所示,TDMA用作记录空间位图和TDFL的区域。但是,如前所述,每个空间位图和每个TDFL的2,048-字节最后扇区用作记录TDDS(临时盘定义结构)的扇区。
图12示出了TDDS的结构的图形。
TDDS占据大小为2,048个字节的一个扇区。TDDS具有与DMA中的DDS相同的内容。应该注意到,正如前面参照图5所说明的那样,虽然DDS具有由65,536个字节组成的一个簇的大小,但只有没有超出字节位置52的部分实际上被定义成DDS的内容。也就是说,实际内容被记录在簇的第1扇区中。因此,尽管TDD只有一个扇区大小的事实,但TDDS覆盖DDS的所有内容。
从图12与图5的比较中可明显看出,字节位置0到53上TDDS的内容与DDS的那些相同。但是,应该注意到,从字节位置4开始的字节用作记录TDDS的序号的字节,从字节位置16开始的字节用作记录TDMA中驱动区中的第1扇区的物理地址的字节,和从字节位置24开始的字节用作记录TDMA中TDFL的第1扇区的物理地址AD_DFL的字节。
TDDS中字节位置1,024和随后字节位置上的字节用作记录没有存在于DDS中的信息的字节。
从字节位置1,024开始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作为用户数据已记录在上面的圆周的包括在用户数据区中的最外圆周上的扇区的物理地址LRA的字节。
从字节位置1,028开始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TDMA中层0的最近空间位图中第1扇区的物理地址AD_BP0的字节。
从字节位置1,032开始的4个字节用作记录TDMA中层1的最近空间位图中第1扇区的物理地址AD_BP1的字节。
字节位置1,036上的1个字节用作记录控制盖写功能的使用的标志的字节。
除了如上所述的字节位置之外的其它字节位置上的字节是保留的,用00h的代码来填充。
如上所述,TDDS包括用户数据区中的地址、ISA和OSA大小和备用区充满标志。也就是说,TDDS包括管理数据区中的ISA和OSA的管理/控制信息。在这一点上,TDDS与DDS相似。
此外,如上所述,TDDS还包括诸如层0的有效最近空间位图中第1扇区的物理地址AD_BP0、层1的有效最近空间位图中第1扇区的物理地址AD_BP1、和有效最近TDFL(临时DFL)中第1扇区的物理地址AD_DFL之类的数段信息。
由于每当加入空间位图或TDFL时,TDDS被记录在空间位图的第1扇区和TDFL的最后扇区中,记录的TDDS是新TDDS。因此,在如图9所示的TDMA中,包括在最后加入的空间位图中和TDDS或包括在最后加入的TDFL中的TDDS是最近TDDS。在最近TDDS中,示出了最近空间位图和最近TDFL。
3-2:ISA和OSA
图13示出了每个ISA和每个OSA的图形。
ISA(内空间区)和OSA(外空间区)每一个都是在数据区中分配的区域,作为用在对缺陷簇进行的替用地址处理中的替用区。
另外,ISA或OSA也用在将新数据写入以前已经记录了其它数据的所需地址中的操作中,作为实际记录应该写入所需地址中的新数据的替用区。因此,将新数据写入所需地址中的操作是用新数据更新其它数据的操作。
图13A示出了单层盘上ISA和OSA的位置的图形。如图所示,ISA位于数据区的最内侧圆周上,而OSA位于数据区的最外侧圆周上。
另一方面,图13B示出了双层盘上每个ISA和每个OSA的位置的图形。如图所示,ISA 0位于层0上数据区的最内侧圆周上,而OSA 0位于层0上数据区的最外侧圆周上。另一方面,ISA 1位于层1上数据区的最内侧圆周上,而OSA 1位于层1上数据区的最外侧圆周上。
在双层盘上,ISA 0的大小可以与ISA 1的大小不同。但是,OSA 0的大小等于OSA 1的大小。
ISA(或ISA 0和ISA 1)的大小和OSA(或OSA 0和OSA 1)的大小定义在前面已经描述过的DDS和TDDS中。
ISA的大小在初始化的时候确定,此后保持不变。但是,即使将数据记录在其中之后,OSA的大小也可能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更新TDDS的操作中可以改变记录在TDDS中的OSA大小,以增加OSA的大小。
利用ISA或OSA的替用地址处理按如下进行。将更新数据的操作取作一个例子。例如,将新数据写入用户数据区中。更具体地说,将数据写入以前已经写入现有数据的簇中。也就是说,使请求成为更新现有数据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盘被识别为一次性写入光盘,不能将新数据写入该簇中。因此,新数据被写入ISA或OSA中的簇中。这种操作被称为替用地址处理。
这种替用地址处理被当作如上所述的替用地址信息ati来管理。替用地址信息ati被当作包括作为替用源地址、一开始就记录了现有数据的簇的地址的TDFL项目来对待。替用地址信息ati的TDFL项目还包括作为替用目标地址、已经写入新数据作为替用地址数据的ISA或OSA簇的地址。
也就是说,在更新现有数据的情况下,将替用地址数据记录在ISA或OSA中,和为了更新现有数据而对数据位置进行的替用地址处理被当作在TDMA中的TDFL上编目的替用地址信息ati来控制。因此,虽然盘是一次性写入光盘,但实际上实现了数据的更新。换句话说,从主系统的OS(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或其它系统的角度来说,实现了数据的更新。
替用地址处理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缺陷的管理。详细地说,如果一个簇被确定为缺陷区,那么,通过进行替用地址处理,将应该写入该簇中的数据写入ISA或OSA的簇中。然后,对于这种替用地址处理的管理,将一个替用地址信息ati编目成TDFL上的一个项目。
3-3:使用TDMA的方法
如上所述,每当更新数据或进行替用地址处理时,就更新TDMA中的空间位图和TDFL。
图14示出了TDMA的更新内容的状态的图形。
图14A示出了层0的空间位图、层1的空间位图和TDFL已经被记录在TDMA中的状态。
如上所述,每一个空间位图的最后扇区和TDFL的最后扇区每一个都用于记录TDDS(临时DDS)。它们被称为TDDS 1、TDDS 2和TDDS 3。
在如图14A所示的情况下,TDFL与最近写入数据有关。因此,记录在TDFL的最后扇区中的TDDS 3是最近TDDS。
正如前面参照图12所说明的那样,这个TDDS包括AD BP0、AD BP1和AD DFL。AD BP0和AD BP1示出了有效最近空间位图的位置的信息。另一方面,AD DFL示出了有效最近TDFL的位置的信息。在TDDS 3的情况下,AD BP0、AD BP1和AD DFL是分别如实线箭头、虚线箭头和点划线箭头所示的那样,指向空间位图和TDFL的位置的数段有效信息。也就是说,TDDS 3中的AD DFL用作将包括TDDS 3本身的TDFL指定成有效TDFL的地址。另一方面,TDDS 3中的AD BP0和AD BP1用作分别将层0和层1的空间位图指定成有效空间位图的地址。
稍后,写入数据,并且,由于层0的空间位图得到更新,将层0的新空间位图加入TDMA中。如图14B所示,新空间位图被记录在自由区的开头。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在新空间位图的最后扇区中的TDDS 4变成最近TDDS。TDDS4中的AD BP0、AD BP1和AD DFL用作指定数段有效信息的地址。
更具体地说,TDDS 4中的AD BP0用作将层0的空间位图指定成包括TDDS4本身和用作有效信息的空间位图的地址。与如图14A所示的状态非常相似,TDDS 4中的AD BP1用作将层1的空间位图指定成有效信息的地址,和TDDS 4中的AD DFL用作将TDFL指定成有效TDFL的地址。
稍后,再次写入数据,并且,由于层0的空间位图得到更新,将层0的新空间位图加入TDMA中。如图14C所示,新空间位图被记录在自由区的开头。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在新空间位图的最后扇区中的TDDS 5变成最近TDDS。TDDS 5中的AD BP0、AD BP1和AD DFL用作指定数段有效信息的地址。
更具体地说,TDDS4中的AD BP0用作将层0的空间位图指定成包括TDDS4本身和用作有效信息的空间位图的地址。与如图14A和图14B所示的状态非常相似,AD BP1用作将层1的空间位图指定成有效信息的地址,和AD DFL用作将TDFL指定成有效TDFL的地址。
如上所述,当TDFL和/或空间位图得到更新时,记录在最近信息的最后扇区中的TDDS包括指示诸如包括在TDMA中的空间位图和TDFL之类的有效信息的地址。有效信息被定义成在最后定下来处理之前被编目在TDMA中的最近空间位图和最近TDFL。
因此,盘驱动器能够通过参考包括在记录在TDMA中的最后记录TDFL或最后记录空间位图中的TDDS,掌握有效TDFL和有效空间位图。
顺便提一下,图14示出了双层盘的TDMA的更新内容的状态的图形。也就是说,TDMA包括层0的空间位图和层1的空间位图。
两个空间位图和TDFL最初被编目在层1的TDMA中。也就是说,只使用了层0的TDMA。并且,每当TDFL和/或空间位图得到更新时,将新TDFL和/或新空间位图加入如图14所示的TDMA中。
在层0的TDMA全部用完之后,使用作为第二层的层1的TDMA。
然后,层1的TDMA也用作从TDMA的开头开始,一个接一个地编目TDFL和/或空间位图。
图15示出了在记录TDFL或空间位图N次之后,层0的TDMA全部用完的状态的图形。然后,在为层1提供的TDMA中连续地编目TDFL或空间位图,用作如图14C所示,为层0提供的TDMA的延续部分。
在如图15所示的状态下,在层0的TDMA用完之后,在层1的TDMA中进一步编目层1的两个空间位图。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在层1的最近空间位图的最后扇区中的TDDS N+2是最近TDDS。与如图14所示的状态非常相似,在最近TDDS中,AD BP0、AD BP1和AD DFL指向分别如实线箭头、虚线箭头和点划线箭头所示的数段有效信息。也就是说,TDDS N+2中的AD BP1用作将层1的空间位图指定成包括TDDS N+2本身和用作有效信息的空间位图的地址。另一方面,TDDS N+2中的AD BP0用作指定层1的空间位图,即,与如图14C所示的空间位图相同的空间位图的地址,和TDDS N+2中的AD DFL用作将TDFL指定成有效信息或最近更新信息的地址。
不用说,如果TDFL、层0的空间位图或层1的空间位图此后得到更新,那么,在层1的TDMA中的自由区的开头编目更新的TDFL或空间位图。
如上所述,为了编目更新的TDFL和空间位图,一个接一个地使用记录层0和1的TDMA。因此,这些记录层的TDMA可以共同用作大的单个TDMA。结果,可以高效率地利用数个DMA。
另外,不考虑TDMA是为层0提供的还是为层1提供的,只搜索最后记录的TDDS,就可以掌握有效TDFL和/或空间位图。
在这个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采用了单层盘和双层盘。但是,应该注意到,存在三个或更多个记录层的盘也是可能的。此外,在存在三个或更多个记录层的盘的情况下,可以以相同的方式一个接一个地使用这些层的TDMA。
4:盘驱动器
下面说明用作如上所述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的盘驱动器的记录/再现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盘驱动器能够通过在通常只创建了如图1所示的预记录信息区PIC,但还没有形成一次性写入区的状态下,格式化该盘,在前面参照图1所说明的状态下,形成一次性写入光盘的布局。另外,盘驱动器将数据写入以这种方式格式化的盘的用户数据区,和从用户数据区中再现数据。如有必要,盘驱动器还通过将信息记录在其中更新TDMA,和将数据记录在ISA或OSA中。
图16示出了盘驱动器的配置的图形。
盘1是如上所述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盘1被安放在图中未示出的转台上。在记录/再现设备中,转台受主轴电机52驱动,以CLV(恒定线速度)旋转。
光学拾取器(光学头)51读出作为凹槽轨道的摆动形状的嵌在盘1上的ADIP地址、和作为预记录在盘1上的信息的管理/控制信息。
在初始化/格式化的时候,或在将用户数据记录到盘1上的操作中,光学拾取器51将管理/控制信息和用户信息记录到在一次写入区域的一光道中。另一方面,在一再现操作中,光学拾取器51读出在该盘1中记录的数据。
光学拾取器51包括在图中未示出的激光二极管、光电检测器、物镜和光学系统。激光二极管是用作生成激光束的光源的器件。光电检测器是检测盘1反射的光束的部件。物镜是用作激光束的输出端的部件。光学系统是通过物镜将激光束照射在盘1的记录表面上和将反射光束引向光电检测器的部件。
在光学拾取器51中,物镜由双轴机构以这样的方式支承着,该机构能够使物镜沿着跟踪和聚焦方向移动。
另外,线程机构53可以使整个光学拾取器51沿着盘1的径向移动。
包括在光学拾取器51中的激光二极管受作为驱动信号的激光驱动器63生成的驱动电流驱动,发出激光束。
应用在光学拾取器51中的光电检测器检测通过盘1反射的光束传达的信息,将检测的信息转换成与反射光束的光强成比例的电信号,和将电信号供应给矩阵电路54。
矩阵电路54含有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将包括数个光敏器件的光电检测器输出的电流转换成电压;和矩阵处理/放大电路,用于进行矩阵处理以生成必要信号。必要信号包括表示再现数据的高频信号(或再现数据信号),以及用于伺服控制的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
另外,还生成推挽信号,作为与凹槽的摆动有关的信号。与凹槽的摆动有关的信号是检测凹槽的摆动的信号。
应该注意到,矩阵电路54实际上可以合并到光学拾取器51中。
将矩阵电路54输出的再现数据信号供应给阅读器/写入器电路55。将也由矩阵电路54生成的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供应给伺服电路61。将矩阵电路54生成的推挽信号供应给摆动电路58。
阅读器/写入器电路55是进行诸如对再现数据信号的二进制转换处理和采用PLL技术生成再现时钟信号以生成由光学拾取器51读出的数据的处理之类的处理的电路。然后,将生成的数据供应给调制/解调电路56。
调制/解调电路56包括在再现处理中用作解码器的功能部件和在记录处理中用作编码器的功能部件。
在再现处理中,调制/解调电路56根据再现时钟信号实现作为解码处理的对有限游程长度码的解调处理。
ECC编码器/解码器57是进行将纠错码加入要记录在盘1上的数据中的ECC编码处理和纠正包括在从盘1再现的数据中的错误的ECC解码处理的部件。
在再现的时候,将调制/解调电路56解调的数据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以便让其经受错误检测/纠正处理和诸如解交织处理之类的处理,生成最后再现数据。
按照系统控制器60给出的命令,从内部存储器中读出作为ECC编码器/解码器57进行的解码处理的结果获得的再现数据,和将其传送到与盘驱动器连接的设备。与盘驱动器连接的设备的例子有AV(视听)系统120。
如上所述,作为与凹槽的摆动状态有关的信号、由矩阵电路54输出的推挽信号在摆动电路58中得到处理。传送ADIP信息的推挽信号在摆动电路58中被解调成包括ADIP地址的数据流。然后,摆动电路58将数据流供应给地址解码器59。
地址解码器59解码如此接收的数据以生成地址,然后,将地址供应给系统控制器60。
地址解码器59还利用摆动电路58供应的摆动信号,通过进行PLL处理生成时钟信号,并且将时钟信号作为,例如,记录时编码时钟信号供应给其它部件。
作为与凹槽的摆动状态有关的信号、由矩阵电路54输出的推挽信号是来源于预记录信息PIC的信号。在摆动电路58中,在供应给进行二进制转换处理以生成数据位流的阅读器/写入器电路55之前,让推挽信号经受带通滤波处理。然后,将数据位流供应给ECC编码器/解码器57,ECC编码器/解码器57进行ECC解码和解交织处理以提取表示预记录信息的数据。然后,将提取的预记录信息供应给系统控制器60。
根据取出的预记录信息,系统控制器60能够进行诸如设置各种各样的操作的处理和复制保护处理之类的处理。
在记录的时候,从AV系统120接收要记录的数据。将要记录的数据缓存在应用在ECC编码器/解码器57中的存储器中。
在这种情况下,ECC编码器/解码器57对要记录的缓存数据进行处理。这些处理包括加入纠错码的处理、交织处理和加入子码的处理。
在供应给阅读器/写入器电路55之前,让完成ECC编码处理的数据在调制/解调电路56中经受诸如采用RLL(1-7)PP方法的调制之类的解调处理。
在记录时进行的这些编码处理中,从如上所述的摆动信号中生成的时钟信号用作编码时钟信号,这个编码时钟信号用作参考信号。
在完成了这些编码处理之后,将数据供应给阅读器/写入器电路55,让其经受诸如记录功率的细调,以生成最适合于包括记录层的特性、激光束的斑点形状和记录线速度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功率值,以及滤波器驱动脉冲的形状的调整之类的记录补偿处理。在完成了记录补偿处理之后,将要记录的数据作为滤波驱动脉冲供应给激光驱动器63。
激光驱动器63将滤波驱动脉冲传递给应用在光学拾取器51中的激光二极管,以驱动从二极管中生成激光束。这样,在盘1上创建适合记录数据的坑。
应该注意到,激光驱动器63包括所谓的APC(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用于通过监视激光输出功率,将激光输出控制在与诸如环境温度之类的环境条件无关的固定值上。检测器配备在光学拾取器51中,用作监视激光输出功率的监视器。系统控制器60为每个记录和再现处理给出激光输出功率的目标值。对于记录或再现处理,将激光输出的电平控制在目标值上。
伺服电路61从自矩阵电路54接收的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中生成各种各样的伺服信号,以进行伺服操作。伺服驱动信号包括聚焦、跟踪和线程伺服控制信号。
具体地说,分别按照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生成聚焦和跟踪驱动信号,以分别驱动应用在光学拾取器51中的双轴机构的聚焦和跟踪线圈。因此,创建了聚焦和跟踪伺服回路,作为包括光学拾取器51、矩阵电路54、伺服电路61和双轴机构的回路。
另外,按照从系统控制器60接收的轨道跳转命令,伺服电路61关闭跟踪伺服回路,和通过输出跳转驱动信号,进行轨道跳转操作。
除此之外,伺服电路61根据线程误差信号和从系统控制器60接收的访问执行控制信号,生成线程驱动信号,以驱动线程机构53。线程误差信号是作为跟踪误差信号的低频成分获得的。线程机构53是包括传动齿轮、线程电机和支承光学拾取器51的主轴的机构。线程机构53按照线程驱动信号驱动线程电机使光学拾取器51滑动所需距离。应该注意到,机构本身在图中未示出。
主轴伺服电路62控制主轴电机52以CLV旋转。
主轴伺服电路62获取在对摆动信号的PLL处理中生成的时钟信号,作为有关主轴电机52的当前旋转速度的信息,并且将当前旋转速度与预定CLV参考速度相比较,以生成主轴误差信号。
另外,由应用在阅读器/写入器电路55中的PLL电路在数据再现的时候生成的再现时钟信号用作解码处理的参考时钟信号,以及有关主轴电机52的当前旋转速度的信息。因此,通过将这个再现时钟信号与预定CLV参考速度相比较,可以生成主轴误差信号。
然后,主轴伺服电路62输出按照主轴误差信号生成的主轴驱动信号,使主轴电机52作CLV旋转。
另外,主轴伺服电路62还按照从系统控制器60接收的主轴急冲/急刹控制信号生成主轴驱动信号,以进行启动、停止、加速和减速主轴电机52的操作。
如上所述伺服系统和记录/再现系统进行的各种各样操作都由系统控制器60根据微型计算机来控制。
系统控制器60按照从AV系统120接收的命令,进行各种类型的处理。
例如,当从AV系统120接收到写入指令(或写入数据的命令)时,系统控制器60首先将光学拾取器51移动到要将数据写入其中的地址。然后,ECC编码器/解码器57和调制/解调电路56对从AV系统120接收的数据进行如上所述的编码处理。数据的例子有按照诸如MPEG2(运动图像专家组)之类的各种各样方法生成的视频和音频数据。随后,如上所述,阅读器/写入器电路55将表示数据的激光驱动脉冲供应给激光驱动器63,以便真正将数据记录在盘1上。
另一方面,例如,当从AV系统120接收到从盘1中读出诸如MPEG2视频数据之类的数据的读取命令时,系统控制器60首先进行将光学拾取器51移动到要从盘1上读出数据的目标地址的寻找操作。也就是说,系统控制器60将寻找命令输出到伺服电路61以驱动光学拾取器51,以便访问在寻找命令中指定的目标地址。
此后,对操作进行必要控制,以便将特定段的数据传送到AV系统120。也就是说,从盘1读出数据,在阅读器/写入器电路55、调制/解调电路56和ECC编码器/解码器57中进行诸如解码和缓存处理之类的处理,并且将请求的数据传送到AV系统120。
应该注意到,在将数据记录到盘1上和从盘1上再现数据的操作中,系统控制器60能够利用摆动电路58和地址解码器59检测的ADIP地址,控制对盘1的访问和记录/再现操作。
另外,在诸如将盘1安装在盘驱动器上的时间之类的预定时刻,系统控制器60在盘1上存在BCA的情况下,从盘1上的BCA中读出唯一ID,和从只再现区中读出记录在盘1上的预记录信息(PIC),作为摆动凹槽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设置成寻找操作的目标的BCA和预记录数据区PR进行寻找操作的控制。也就是说,向伺服电路61发出命令,以便利用光学拾取器51对盘1的最内侧圆周进行访问。
稍后,驱动光学拾取器51进行再现跟踪,以获取推挽信号,作为反射光束所传达的信息。然后,在摆动电路58、阅读器/写入器电路55和ECC编码器/解码器57中进行解码处理,生成BCA信息和作为再现数据的预记录信息。
根据如上所述从盘1中读出的BCA信息和预记录信息,系统控制器60进行诸如设置激光功率的处理和复制保护处理之类的处理。
在如图16所示的配置中,在系统控制器60中应用了高速缓冲存储器60a。高速缓冲存储器60a通常用于保存从记录在盘1上的TDMA中读出的TDFL和/或空间位图,以便无需访问盘1就可以更新TDFL和/或空间位图。
例如,当盘1被安装在盘驱动器上时,系统控制器60控制盘驱动器的部件从记录在盘1上的TDMA中读出TDFL和/或空间位图,并且将它们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
稍后,当进行替用地址处理以便更新数据,或由于缺陷进行替用地址处理时,更新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TDFL或空间位图。
例如,每当进行替用地址处理以便将数据写入盘1中或更新盘1上的数据,和更新TDFL或空间位图时,可以在记录在盘1上的TDMA中附加地编目更新的TDFL或空间位图。但是,这样的后果是,记录在盘1上的TDMA将很快用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盘1从盘驱动器弹出之前,只更新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TDFL或空间位图。例如,随着盘1从盘驱动器中弹出,将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最后(最近)TDFL或空间位图传送到记录在盘1上的TDMA。这样,只有在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TDFL或空间位图已经更新了许多次之后,才更新记录在盘1上的TDMA,从而可以降低TDMA的消耗量。
此后给出的说明基于在诸如如后所述的记录处理之类的处理中,利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降低记录在盘1上的TDMA的消耗量的方法。然后,不用说,没有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也可以实现本发明。但是,在没有高速缓冲存储器60a的情况下,每当TDFL或空间位图得到更新时,必须在记录在盘1上的TDMA中编目更新的TDFL或空间位图。
顺便提一下,如图16所示的盘驱动器的典型配置是与AV系统120连接的盘驱动器的配置。但是,本发明提供的盘驱动器可以与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设备连接。
另外,盘驱动器可以被设计成不能与设备连接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与如图16所示的配置不同,盘驱动器包括操作单元和显示单元或用于输入和输出数据的接口部件。也就是说,按照用户进行的操作将数据记录到盘上和从盘上再现数据,和要求终端成为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终端。
当然,其它典型配置也是可能的。例如,可以将盘驱动器设计成只记录设备或只再现设备。
5:用于第一TDMA方法的操作
5-1:数据写入
下面参照如图17到20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在将数据记录到安装在盘驱动器上的盘1上的处理中,系统控制器60执行的处理。
应该注意到,在进行如下所述的数据写入处理的时候,盘1已经安装在盘驱动器上,和TDFL以及空间位图已经从安装在盘驱动器上的盘1上的TDMA传送到高速缓冲存储器60a。
另外,当从诸如AV系统120之类的主设备接收对写入操作或读取操作的请求时,在该请求中指定目标地址,作为逻辑扇区地址。盘驱动器进行逻辑/物理地址转换处理,将逻辑扇区地址转换成物理扇区地址,但这里省略不时地为每个请求进行的转换处理的描述。
应该注意到,为了将主设备指定的逻辑扇区地址转换成物理扇区地址,有必要将记录在TDDS中的′用户数据区中第1扇区的物理地址′加入到逻辑扇区地址中。
假设系统控制器60已经从诸如AV系统120之类的主设备接收到将数据写入地址N中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器60开始如图17所示的流程图所表示的处理。首先,在步骤F101中,参考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空间位图,以便确定数据是否已记录在特定地址上的簇中。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空间位图是最近更新的空间位图。
如果在特定地址上没有记录数据,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102,进行像如图18所示的流程图所表示的将用户数据写入该地址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特定地址上已经记录了数据,使得不能实施此时写入数据的处理,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103,进行如图19所示的流程图所表示的盖写处理。
像如图18所示的流程图所表示的将用户数据写入该地址的处理是将数据写入没有数据记录在其中的地址的命令所请求的处理。因此,像如图18所示的流程图所表示的将用户数据写入该地址的处理是普通写入处理。但是,如果由于诸如盘1上的损伤之类的缺陷,在写入处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那么,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进行替用地址处理。
首先,在步骤F111中,系统控制器60进行将数据写入特定地址的控制。也就是说,驱动光学拾取器51访问特定地址和将写入请求的数据记录到该地址中。
如果将数据写入地址的操作正常完成,处理流程从步骤F112转到步骤F113,在步骤F113中更新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空间位图。详细地说,从空间位图中搜索与此时已经写入数据的簇相对应的位,并且将该位设置成指示数据已写入该簇中的值。然后,结束对写入请求的处理的执行。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F111中进行的将数据写入该地址中的操作不是正常完成和替用地址处理功能处在打开状态下,处理流程从步骤F113转到步骤F114。
应该注意到,执行步骤F112还能通过检验ISA和/或OSA是否已定义,确定替用地址处理功能是否处在打开状态下。如果至少ISA或OSA已定义,可以进行替用地址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替用地址处理功能被确定为处在打开状态下。
如果TDMA的TDDS中ISA或OSA的大小已经被设置成非零值,那么,ISA或OSA被确定为已经得到定义。也就是说,在格式化盘1的时候,通过在TDDS中将其大小指定在非零值上和将TDDS记录在第一TDMA中,至少ISA或OSA被定义成实际存在替用区。作为另一种选择,例如,通过在更新TDMA中的TDDS的操作中,将其大小设置成非零值,可以重新定义OSA。
最后,如果至少ISA或OSA存在,替用地址处理功能被确定为处在打开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114。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F112中获得的确定结果ISA和OSA没有一个存在,表明已使替用地址处理功能失效,那么,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113。应该注意到,在这个步骤,从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空间位图中搜索与指定地址上的簇相对应的位,并且将该位设置成指示数据已被记录在该簇中的值。然后,结束该处理的执行。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入请求以错误结束。
尽管已经出现写入错误的事实,但在空间位图中的位上,以与处理的正常终止相同的方式设置指示数据已被记录在与该位相对应的簇中的标志。标记的设置意味着通过将空间位图用作数据已记录在其中的簇来管理缺陷区。因此,即使一个请求被接收成将数据写入已经出现错误的缺陷区中的请求,通过参考空间位图,也可以高效率地进行请求的处理。
如上所述,如果替用地址处理功能在步骤F112中被确定为处在打开状态下,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114,首先,确定是否可以实际进行替用地址处理。
为了进行替用地址处理,备用区,即ISA或OSA必须存在至少记录在写入操作中请求的数据的自由区。另外,TDMA必须存在使管理这个替用地址处理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项目加入,即,使TDFL得到更新的余量。
通过检验包括在如图7所示的缺陷表管理信息中的未使用ISA/OSA簇的个数,可以确定ISA或OSA是否存在这样的自由区。如前所述,缺陷表管理信息包括在如图11所示的TDFL中。
如果至少ISA或OSA存在自由区和TDMA存在用于更新的余量,系统控制器6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从步骤F114转到步骤F115,在步骤F115中驱动光学拾取器51访问ISA或OSA和将在写入操作中请求的数据分别记录到ISA或OSA的自由区中。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F116中,在请求替用地址处理的写入操作之后,更新已经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TDFL和空间位图。
详细地说,通过将如图8所示,表示当前替用地址处理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项目新加入TDFL中,更新TDFL的内容。另外,根据这样项目的加入,如图7所示的缺陷表管理信息中编目DFL项目的个数增加,而如图7所示的缺陷表管理信息中未使用ISA/OSA簇的个数减少。如果对一个簇进行替用地址处理,将编目DFL项目的个数加1,而将未使用ISA/OSA簇的个数减1。应该注意到,生成用地址信息ati的处理将在以后描述。
另外,作为与已经出现所请求写入操作的错误的地址上的簇相对应的位、包括在空间位图中的位被设置成指示数据已记录在该簇中的值。同样,作为与实际已经记录了数据的ISA或OSA簇相对应的包括在空间位图中的位被设置成指示数据已记录在簇中的值。
然后,结束写入请求的处理的执行。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写入请求中指定的地址上已经出现了写入错误,通过进行替用地址处理,可以完成写入操作。从主设备的角度来看,写入处理是正常结束的。
如果在步骤F114中所获得的结果指示ISA或OSA均不具有自由区域或者TDMA不具有为了TDFL更新的余量,则由系统控制器执行的处理流程进行到步骤F117,在步骤F117中错误报告返回到主设备并且结束该处理的执行。
如果像作为与该地址上的簇相对应的包括在空间位图中的位已被设置成指示数据已记录在该簇中的事实所表明的那样,在如图17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F107中获得的确定结果指示数据已经记录在在主设备作出的写入请求中指定的地址上,处理流程转到如前所述的步骤F103。在这个步骤中,进行如图19所示的流程图所表示的盖写功能处理。
该流程图从步骤F121开始,在步骤F121中,系统控制器60确定盖写功能或数据更新功能是否有效。系统控制器60通过参考作为指示盖写功能是否可用的标志、包括在如图12所示的TDDS中的标志,能够确定盖写功能是否有效。
如果指示盖写功能是否可用的标志被设置成指示盖写功能无效的0,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122,在步骤F122中,将指示地址的不正确指定的错误报告返回给主设备,并且结束该处理的执行。
另一方面,如果指示盖写功能是否可用的标志被设置成指示盖写功能有效的1,开始数据更新功能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123,首先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替用地址处理。如上所述,为了进行替用地址处理,备用区,即ISA或OSA必须存在至少记录在写入操作中请求的数据的自由区。另外,TDMA必须存在使管理这个替用地址处理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项目加入,即,使TDFL得到更新的余量。
如果至少ISA或OSA存在自由区和TDMA存在使管理这个替用地址处理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项目加入的余量,系统控制器6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从步骤F123转到步骤F124,在步骤F124中驱动光学拾取器51访问ISA或OSA和将在写入操作中请求的数据分别记录到ISA或OSA中的自由区中。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F125中,在请求进行替用地址处理的写入操作之后,更新已经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TDFL和空间位图。详细地说,通过将如图8所示,表示当前替用地址处理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项目新加入TDFL中,更新TDFL的内容。
然而,同一地址上的数据以前可能已更新过,因此,在TDFL上已经编目了用于更新的表示当前替用地址处理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项目。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从在TDFL中编目的所有替用地址信息段ati中搜索包括在作为替用源地址的地址中的项目。如果替用地址信息ati在TDFL中已经被编目成包括作为替用源地址的地址的项目,包括在替用地址信息ati中的替用目标地址被改变成ISA或OSA中的地址。由于包含像项目那样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TDFL在当前时刻已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可以容易地使替用地址信息ati的替用目标地址发生改变。应该注意到,在没有高速缓冲存储器60a的情况下,每当更新记录在盘1上的TDFL时,在将新项目加入TDFL中之前,必须从TDFL中删除已经编目的项目。
如果替用地址信息ati的新项目被加入TDFL中,如图7所示的缺陷表管理信息中的编目DFL的项目的个数增加,而如图7所示的缺陷表管理信息中的未使用ISA/OSA簇的个数减少。
另外,作为与实际已记录了数据的ISA或OSA簇相对应的包括在空间位图中的位被设置成指示数据已记录在该簇中的值。
然后,结束写入请求的处理的执行。通过进行如上所述利用ISA或OSA的处理,系统控制器60能够对付作为将数据写入数据已记录在其中的地址的请求的数据更新请求。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F123中获得的确定结果指示ISA和OSA都不存在自由区,或TDMA不存在使管理这个替用地址处理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项目加入的余量,系统控制器6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转到步骤F126,在步骤F126中,将指示没有自由写入区的错误报告返回给主设备,并且结束该处理的执行。
顺便提一下,在如图18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F116和如图19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25中,系统控制器60按如图20所示的流程图所表示的处理,为替用地址处理新生成替用地址信息ati。
如图20所示的流程图从确定替用地址处理是否是对数个物理连续簇进行的处理的步骤F151开始。
如果替用地址处理是对一个簇或数个物理不连续簇进行的处理,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154,在步骤F154中,为该簇或每个物理不连续簇生成替用地址信息ati。在这种情况下,与正常替用地址处理的情况一样,对于每个替用地址信息ati,将如图8所示的数据结构的状态1设置成0000。然后,在下一个步骤F155中,将以这种方式生成的替用地址信息ati加入TDFL中。
另一方面,如果替用地址处理是对数个物理连续替用源簇和替用目标簇进行的处理,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152,在步骤F152中,首先,为在替用源簇和替用目标簇开头的簇生成替用地址信息ati,并且,将替用地址信息ati的状态1设置成0101。然后,在下一个步骤F153中,为在替用源簇和替用目标簇末端的簇生成替用地址信息ati,并且,将替用地址信息ati的状态1设置成1010。然后,在下一个步骤F154中,将以这种方式生成的两段替用地址信息ati加入TDFL中。
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处理,只利用两段替用地址信息ati就可以管理甚至三个或更多个物理连续簇的替用地址处理。
5-2:数据取出
下面参照如图21所示的流程图,说明从安装在盘驱动器上的盘1中再现数据、系统控制器60执行的处理。
假设系统控制器60从诸如AV系统120之类的主设备接收到读出记录在在请求中指定的地址上的数据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表示处理的流程图从步骤F201开始,在步骤F201中,系统控制器60参考空间位图,以确定在在请求中指定的地址中是否已存储了数据。
如果没有数据存储在在请求中指定的地址中,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202,在步骤F202中,将指示指定地址是不正确地址的错误报告返回给主设备。
另一方面,如果在请求中指定的地址中已存储了数据,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203,在步骤F203中,从TDFL中搜索包括作为替用源地址的指定地址的替用地址信息ati,以便确定在TDFL上是否已编目了包括指定地址的项目。
如果在搜索过程中没有找到包括作为替用源地址的指定地址的替用地址信息ati,处理流程从步骤F203转到步骤F204,在步骤F204中,在结束该处理的执行之前,从指定地址开始的区域中再现数据,该处理是从用户数据区再现数据的正常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F203中获得的确定结果指示在搜索过程中已经找到包括作为替用源地址的指定地址的替用地址信息ati,处理流程从步骤F203转到步骤F205,在步骤F205中,从替用地址信息ati中获取替用目标地址。这个替用目标地址是ISA或OSA中的地址。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F206中,系统控制器60从在替用地址信息ati中已经被编目成替用目标地址的ISA或OSA地址中读出数据,并且,在结束该处理的执行之前,将再现数据传送到诸如AV系统120之类的主设备。
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处理,即使在数据被更新之后接收到再现数据的请求,也可以适当地再现最近数据和将其传送给主设备。
5-3:TDFL/空间位图的更新
在如上所述的处理中,在将数据写入簇中的处理伴随着替用地址处理的情况下,更新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TDFL,并且更新也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空间位图,以反映出数据写入处理。在某个时刻,需要将更新的TDFL和空间位图传送到记录在盘1上的TDMA。也就是说,有必要更新作为记录在盘1上的状态的基于替用地址处理的管理状态和记录状态。
尽管更新TDMA的时刻不局限于弹出盘1的时刻,但最好在盘1即将从盘驱动器弹出的时刻更新记录在盘1上的TDMA。除了弹出盘1的时刻之外,当关闭或定期更新盘驱动器的电源时,也可以更新TDMA。
图22示出了表示更新记录在盘1上的TDFL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弹出时刻等,系统控制器60确定是否有必要更新TDMA的内容,即,是否有必要编目TDMA中的更新TDFL或空间位图。如果有必要,进行更新TDMA中的信息的处理。
在弹出时刻等,系统控制器60进行更新TDFL和/或空间位图的处理。这个处理从如图22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F301开始。
该流程图实际上从确定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TDFL是否已被更新的步骤F302开始。如果TDFL已被更新,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303,在步骤F303中,将如图12所示的TDDS加入更新的TDFL中,TDDS被记录在TDFL的最后扇区中。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F304中,驱动光学拾取器51将TDFL记录在记录在盘1上的TDMA中自由区的开头上。应该注意到,那时,由于在TDMA中新记录了数据,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空间位图也被更新。
然后,在TDFL被记录在TDMA中之后,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305。处理流程还从步骤F302转到步骤F305,这是因为TDFL没有被更新。在每一种情况下,都检验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空间位图,以确定空间位图是否已得到更新。
如果像上面所述的那样,TDFL已得到更新,那么至少空间位图在那时也得到更新。这是因为,已经进行了替用地址处理,使得空间位图也按照替用地址处理得到更新。另外,即使没有进行替用地址处理,空间位图也按照将数据记录在簇中的操作得到更新。
如果在如上所述的状况之一下更新了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空间位图,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306,在步骤F306中,将如图12所示的TDDS加入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更新空间位图中,TDDS被记录在空间位图的最后扇区中。然后,在下一个步骤F307中,驱动光学拾取器51将空间位图记录在记录在盘1上的TDMA中自由区的开头上。最后,结束在弹出时刻等将更新TDFL和/或更新空间位图记录在TDMA中的处理的执行。
应该注意到,如果没有任何数据被写入盘1中,那么,由于盘1安装在盘驱动器上,如图22所示的流程图所表示的流程不用将更新TDFL和/或更新空间位图记录在TDMA中,通过步骤F305从步骤F302转到结束。
在步骤F304和F307中,正如前面参照图14和15所说明的那样,TDFL和空间位图被依次记录在记录在盘1上的TDMA中自由区的开头上。在双层盘的情况下,层0上的TDMA首先用作记录TDFL和空间位图的区域,并且,在层0上的TDMA中再也没有留下自由区之后,使用层1上的TDMA。
另外,在单层盘和双层盘的情况下,记录在最后TDFL的最后扇区或最后空间位图的最后扇区中、加入TDMA中的最后TDFL或空间位图中的TDDS是指向有效TDFL和有效空间位图的有效TDDS。
顺便提一下,当在步骤F303和F304中将TDFL附加地记录在TDMA中时,也可以采用一种技术,作为重构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数段替用地址信息ati的可能技术。
图23示出了表示典型替用地址信息处理的流程图。这个处理通常可以在如图22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F203之前执行。
在步骤F351中,搜索在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中的TDFL上编目的数段替用地址信息ati,以核实如下情况是否存在。特定段替用地址信息ati所表示的源簇和目标簇分别是其它特定段替用地址信息ati所表示的源簇和目标簇的物理延续。
如果在搜索过程中没有找到这样的特定段替用地址信息ati,那么,处理流程不用进行任何处理,从步骤F352返回到如图11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F303。
另一方面,如果在搜索过程中找到这样的特定段替用地址信息ati,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353,在步骤F353中,合成特定段替用地址信息ati,以便重构它们。
重复地执行步骤F352和F353,以便合成任意对这样的特定段替用地址信息ati。在处理了所有这样的特定段替用地址信息ati之后,处理流程从步骤F352返回到步骤F303。
图24A、24B和24C示出了替用地址信息重构处理的说明图。
例如,假设如图24A所示,分开接收将数据写入簇CL1、CL2、CL3和CL4中的请求,并且,通过替用地址处理将数据分别写入OSA中的CL11、CL12、CL13和CL14中。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数据写入簇中的4个请求是分开接收的,4段替用地址信息ati每一个被编目成如图24B所示,具有0000的状态1的项目。
但是,分别具有0101的状态1和1010的状态1的2段替用地址信息ati可以应用于用在本例中的4个替用地址连续目标簇CL1、CL2、CL3和CL4和4个替用地址连续源簇CL11、CL12、CL13和CL14。
因此,如图24C所示,可以将4个项目重构成具有指示开始源簇CL1以及开始目标簇CL11的0101的状态1的开始项目、和具有指示结束源簇CL4以及结束目标簇CL14的1010的状态1的结束项目。其结果,可以减少记录在盘1上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段数。
应该注意到,替用地址信息的这样重构当然可以应用于任意对具有如上所述指示数个连续源簇和数个连续目标簇的0101和1010的状态1的项目。例如,第1对项目表示数个第1连续源簇和数个第1连续目标簇。同样,第2对项目是为数个第2连续源簇和数个第2连续目标簇提供的对。如果第2连续源簇是第1连续源簇的延续和第2连续目标簇是第1连续目标簇的延续,那么,可以将第1对项目和第2对项目重构成新的一对项目。
另外,如果如上所述具有0101的状态1和1010的状态1的一对项目所表示的数个连续源簇和目标簇分别是具有0000的状态1的另一个项目所表示的源簇和目标簇的延续,可以将该对项目重构成包括其它项目的新对。
5-4:转换成兼容盘
顺便提一下,在可写光盘中,替用地址的管理是利用存储在记录在盘上的DMA中的替用地址管理信息进行的。也就是说,与本实施例提供的盘1不同,不提供TDMA,致使存储在DMA本身中的替用地址管理信息被更新,以便不落后于执行的替用地址处理。记录在可写光盘上的DMA的数据结构与记录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盘1上的DMA的数据结构相同。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写入光盘中,只可以一次性将数据写入包括TDMA的区域中,使得本实施例必须采用通过将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加入TDMA中更新TDMA的技术。
因此,为了使用于可写光盘的盘驱动器能够从本实施例提供的盘1上再现数据,有必要在DMA中反映出记录在TDMA中的最近替用地址管理信息。
另外,在可写光盘等的情况下,即使对位于连续区中的簇进行替用地址处理,替用地址信息ati也记录在每个簇的DMA中。但是,在像本发明提供的那样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的情况下,即,在记录容量因写入其中的数据而减小的盘的情况下,有效地利用TDMA的有限区域是特别重要的。因此,最好采用即使在对连续区的簇进行替用地址处理,也不增加TDFL的大小的方法。因此,取代在记录在TDMA中的临时缺陷管理信息TDFL中包括作为替用地址信息ati完成替用地址处理的所有簇地址,采用如上所述具有0101的状态1和1010的状态1的一对项目所表示的成组传输格式,以便减少记录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段数。也就是说,如果让三个或更多个连续簇的地址经受替用地址处理,那么,一个连续区被分配成这些地址的替用地址目的地,使得在TDFL上只需要编目两个项目的替用地址信息ati。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的情况下,每当进行替用地址处理时,在TDFL上编目替用地址信息ati。因此,在TDFL上编目的信息的大小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随着经受替用地址处理的簇的个数增加,在TDFL上编目的信息的大小也上升。但是,通过将经受替用地址处理的数个连续簇汇集成如上所述只进行一次替用地址处理就得到处理的一组簇,可以减少TDFL使用区的增大。
如果考虑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写入光盘与可写光盘的兼容性,最好提供DMA中DFL的格式与可写光盘中的相应格式相同的一次性写入光盘。DMA中的DFL是作为记录在TDMA中的TDFL的转换结果获得的。
具体地说,最好以状态1被设置成0000的格式记录所有替用地址信息段ati。利用这样的格式,没有必要让盘驱动器将与存储在DMA中的信息有关的处理从与一次性写入光盘兼容的一种切换成与可写光盘兼容的一种或反过来,从而可以减轻盘驱动器所承担的处理负荷。
由于如上所述的原因,当将记录在TDMA中的信息传送到记录在盘1上的DMA时,进行如图25所示的流程图所表示的处理。应该注意到,传送到DMA的信息是最后替用地址管理信息,从而可以不再利用TDMA来更新数据。因此,将记录在TDMA中的信息传送到记录在盘1上的DMA的处理通常当作最后定下来处理来执行。另外,将记录在TDMA中的信息传送到记录在盘1上的DMA的处理指的是将盘1转换成与可写光盘兼容的盘的处理。
当进行将记录在TDMA中的信息传送到DMA,以便将盘1转换成与可写光盘兼容的盘的处理时,首先,在如图25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F401中,系统控制器60进行将TDFL和/或空间位图从高速缓冲存储器60a传送到TDMA的处理。由于这个处理与作为在弹出时刻等进行的处理,如图22所示的流程图所表示的处理相似,因此不再重复它的详细描述。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F402中,读出记录在TDMA的最后扇区中的最近TDDS,以创建如图5所示的DDS的信息。
随后,处理流程转到确定TDFL包括一段还是多段替用地址信息ati的下一个步骤F403。因此,首先,从TDMA中读出最近TDFL。正如前面参照图14所说明的那样,可以从TDDS中获得有关有效TDFL的记录位置的信息。可以从TDFL的缺陷表管理信息中获得替用地址信息ati的编目段数,作为编目DFL项目的个数。
替用地址信息ati的编目段数被设置成0表明没有替用地址信息ati被编目。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404,在步骤F404中,从TDFL中删除TDDS,留下用于创建像如图6所示的那样的DFL的数据。这是因为,如图11所示,TDFL包括TDDS。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F408中,在结束该处理的执行之前,将创建的DDS和DFL记录在在盘1已经分配的DMA1、DMA2、DMA3和DMA4中。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F403中获得的确定结果指示替用地址信息ati的编目段数是1或更大,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405,以确定是否已经对连续替用地址源区和目标区进行了替用地址处理。
在步骤F405中,首先,取出在TDFL上被编目成项目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状态1。状态1为0101的替用地址信息ati指示已经对替用地址信息ati所表示的连续替用地址源区和目标区进行了替用地址处理。
另一方面,状态1为0000、在TDFL上编目的所有项目指示没有对连续替用地址源区和目标区进行替用地址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流程转到步骤F406,在步骤F406中,从TDFL中删除TDDS,留下用于创建DFL的数据。
如果已经对连续替用地址源区和目标区进行了替用地址处理,那么,首先,在步骤F409中,将状态1为0000的项目复制到DFL。这些项目每一个都表示用于对由源簇和目标簇组成的正常一一对应对进行的替用地址处理的替用地址信息ati。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F410中,获取状态1为0101的替用地址信息ati,和将替用地址信息ati中的替用源地址保存成开始地址SA。然后,获取接在状态1为0101的替用地址信息ati之后的替用地址信息ati,并且将后面替用地址信息ati中的替用源地址保存成结束地址EA。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F411中,在DFL上编目状态1为0000的替用地址信息ati,作为包括作为替用源地址的开始地址SA的替用地址信息ati。随后,将开始地址SA加1(SA=SA+1)。然后,将在DFL上编目状态1为0000的替用地址信息ati,作为包括作为替用源地址的递增开始地址(SA+1)的替用地址信息ati。重复地进行这些处理,直到递增开始地址SA达到结束地址EA为止。通过如上所述重复地进行这些处理,表示连续替用地址源区和目标区的替用地址信息ati在DFL上被编目成每一个描述表示由源簇和目标簇组成的正常一一对应对的替用地址信息ati的数个项目。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F412中,从TDFL中搜索状态1为′0101′的其它替用地址信息项。如果在搜索过程中找到这样的项目,处理流程返回到步骤F410,重复如上所述的处理。也就是说,对TDFL上状态1为0101的所有替用地址信息段ati进行步骤410和F411的处理。
然后,处理流程从步骤F406或步骤F412转到步骤F407,在步骤F407上,以替用源地址递增的次序重新排列在创建的DFL上编目的数段替用地址信息段ati。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F408中,在结束该处理的执行之前,将创建的DDS和DFL记录在在盘1已经分配的DMA1、DMA2、DMA3和DMA4中。
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处理,通过将信息转换成每一个具有0000的状态1的项目,将记录在TDMA中的替用地址信息记录在DMA中。
为可写光盘设计的盘驱动器从DMA中读出信息,以核实替用地址处理的状态。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盘1被转换成含有如上所述创建的DMA的盘,可以以与普通可写光盘相同的方式,核实替用地址处理的状态,和按照该状态进行处理。
6:这个实施例的TDMA方法的效果
通过本实施例实现的盘1和盘驱动器具有如下效果。
按照本实施例,可以不止一次地作为将数据写在一次性写入光盘中的相同地址上的写入请求。因此,可以将过去常常不可用的文件系统应用于传统一次性写入光盘。例如,可以按原样应用用于各种操作系统(OS)的文件系统。这样文件系统的例子有FAT文件系统。另外,可以意识不到OS差异地交换数据。
除此之外,一次性写入光盘不仅使更新用户数据成为可能,而且,当然,使更新记录在用户数据区中的FAT等的目录信息成为可能。因此,一次性写入光盘为可以不时地更新诸如FAT等的目录信息之类的数据提供方便。
假设使用AV系统120,只要ISA或OSA的自由区仍然存在,就可以将视频和音乐数据用作可更新媒体。
另外,将数据记录到作为一次性写入光盘中的地址、由主计算机等指定的地址中,或从这样的地址中读出数据的操作对于盘驱动器来说,是繁重的处理负荷。如果接收到指定地址的写入指令和认为该地址是以前已经记录了数据的地址,不用实际访问一次性写入光盘就可以返回错误报告。为了实现这样的配置,有必要管理一次性写入光盘的记录状态,并且,在这个实施例中,空间位图用作实现记录状态管理的手段。
通过准备空间位图,不用将处理负荷强加在在盘驱动器上,就可以实现对具有大存储容量的一次性写入光盘的随机记录。另外,由于可以管理替用区的记录状态,不用实际访问一次性写入光盘,就可以获得用在缺陷的替用地址处理或逻辑盖写处理中的替用目标地址。
除此之外,通过将空间位图用于管理作为导入区和导出区在盘上分配的管理/控制信息区,还可以管理该管理/控制信息的记录状态。尤其是,对用作调整激光束的功率的区域的尝试区OPC的管理是有效的。对于传统技术,必须实际对盘加以访问,以便从盘中搜索作为应该写入数据的地址、包括在OPC中的地址。因此,完全有可能将利用小激光功率记录数据的区域理解为未记录区域。但是,通过将空间位图也用于管理OPC区域,可以避免这样的误解。
通过将如上所述的盖写功能与空间位图结合在一起,可以减轻盘驱动器所承担的处理负荷。也就是说,从如图17到21所示的流程图所表示的数个处理可明显看出,不用实际对盘加以访问,就可以确定是否要启用盖写功能。
另外,通过在空间位图中将在写入时检测的缺陷区和该区周围置于已记录状态下,可以省去将数据记录在由损伤引起的缺陷地址上的耗时处理。另外,通过将空间位图的这个特征与盖写功能结合在一起,可以进行在主设备看来好像是没有写入错误的处理的写入处理。
除此之外,用作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更新TDML和更新空间位图被附加地记录在TDMA中,同时,指示有效TDFL和/或有效空间位图的信息也得到了记录。因此,可以在每个时刻识别有效TDFL和/或有效空间位图。也就是说,盘驱动器能够正确地掌握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更新状态。
另外,空间位图被记录在TDMA中的事实意味着没有使用用作记录空间位图的主区的数据区。例如,没有使用ISA等。因此,可以进行有效利用数据区和每一个用作替用地址区的ISA和OSA的任何一个的替用地址处理。例如,通常根据与替用源地址较接近的区域的优先性,选择ISA或OSA,作为要用在替用地址处理中的替用地址区。通过以这种方式选择ISA或OSA,可以使访问完成替用地址处理的数据的操作更有效。
除此之外,在将数据写入盘1的操作中,由于在特定区域中检测到的缺陷,数据可能不被写入该区域中。并且,如果此后连续地接收到数据,通过进行替用地址处理,不用返回错误报告就可以继续进行写入操作。为了明了起见,请参考如图17和18所示的流程图。
另外,如果由于在特定区域中检测到的缺陷,不能进行将数据写入该区域中的操作,在许多情况下,缺陷区周围的区域最有可能也是不能记录数据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像假设接在缺陷区后面的预定区域也是实际不能访问的缺陷区的处理那样,进行写入处理。如果这些区域的数据已经被盘驱动器接收到,可以对这些区域进行替用地址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三个或更多个连续簇经受替用地址处理,也可以在TDFL上将替用地址信息ati只编目成两个项目,从而可以减小已用写入区的大小。
除此之外,通过对空间位图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区域当作以这种方式写入数据的区域来对待,可以避免非法访问。
另一方面,如果盘驱动器没有接收到接在不能写入数据的区域后面的区域的数据,在TDFL上将后面区域的预定几个编目成每一个拥有分配的替用目的地和在空间位图上被当作已经写入数据的区域来对待的缺陷簇。如果此后从主设备接收到将数据写入这样的区域中的指令,盘驱动器查询该空间位图,以查明该区域是已经写入数据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执行盖写功能,不会出现错误地记录数据。
另外,由于DMA具有与可写盘相同的数据结构,即使使用为可写盘设计的再现系统,该再现系统也可以从本实施例提供的盘中再现数据。
到此为止已经描述了这些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盘和为这些盘设计的盘驱动器。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这些优选实施例。也就是说,在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所作的各种修改都是可想像的。
例如,作为本发明的记录媒体,可以使用除了光盘媒体之外的其它记录媒体。除了光盘媒体之外的其它记录媒体的例子有磁光盘、磁盘和基于半导体存储器的媒体。
工业可应用性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明显看出,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按照本发明,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实际上可以用作使已经记录在上面的数据得到更新的记录媒体。因此,诸如用于可写记录媒体的FAT文件系统之类的文件系统可以用于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结果,本发明提供了可以显著提高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的实用性的效果。例如,作为用于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信息处理设备的标准文件系统的FAT文件系统使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OS)可以从可写记录媒体中再现数据和将数据只记录在可写记录媒体上。但是,借助于本发明,FAT文件系统也可以按原样应用于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和使数据得到交换,而不会意识到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从兼容性-维护的角度来看,这些特征也是好的。
另外,按照本发明,只要在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中保留替用区和用于更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区域,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就可以用作可写记录媒体。因此,可以有效地使用一次性写入记录媒体。结果,本发明提供了可以减少资源浪费的效果。
除此之外,空间位图可以被当作指示数据是否被记录在用作记录媒体的每个记录层上的数据单元的任何簇中的信息。一般说来,主计算机等作出将数据记录在作为安装在记录设备上的记录媒体中的地址、在请求中指定的地址上的请求,或从作为安装在记录设备上的记录媒体中的地址、在请求中指定的地址中再现数据的请求,这样的请求是记录和再现设备必须承担的繁重处理负荷。但是,通过参考这样的空间位图,可以确定数据是否已记录在,例如,在写入请求中指定的地址上。如果数据已记录在指定地址上,可以将错误报告返回给主计算机,不用实际访问记录媒体。作为另一种选择,可以进行替用地址处理来更新数据。尤其,不用实际访问记录媒体也可以确定更新数据的功能是否有效(被允许)。
另外,通过参考这样的空间位图,可以确定数据是否已记录在,例如,在读取请求中指定的地址上。如果没有数据记录在指定地址上,可以将错误报告返回给主计算机,不用实际访问记录媒体。
也就是说,通过随机访问记录媒体,分别将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和从记录媒体上再现数据,可以减轻记录和再现设备所承担的处理负荷。
另外,通过利用指示数据是否已记录在任何簇中的信息,可以管理替用区的记录状态。因此,不用实际访问记录媒体就可以获得要用在由于缺陷的存在而进行的或为了更新数据而进行的替用地址处理中的替用目标地址。
除此之外,利用指示数据是否已记录在任何簇中的信息也可以管理诸如导入区和导出区之类的管理/控制区。因此,指示数据是否已记录在任何簇中的信息通常适合于掌握用于调整激光功率等的OPC的已用范围的处理。也就是说,当从OPC中搜索调整激光功率的试探写入区时,没有必要实际访问记录媒体,并且,还可以避免有关数据是否已记录在一个簇中的不正确检测。
另外,如果指示数据是否已记录在任何簇中的信息披露,用作写入操作目标的区域由于损伤而存在缺陷和数据已被记录在目标区周围的区域中,可以省去作为否则的话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的将数据记录在缺陷目标区中的地址上的处理。除此之外,通过将这种功能与更新数据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可以进行在主设备看来好像是没有写入错误的处理的写入处理。
除此之外,每一个作为更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或为每个记录层提供的空间位图)的区域,一个接一个地依次使用每一个配备在记录层之一上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
以这种方式使用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的事实意味着数个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集体用作一个大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因此,可以高效率地使用数个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
另外,在按照写入数据的操作,进行更新一部分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写入操作,和按照替用地址处理,进行更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写入操作的时刻,进行包括如下的控制,将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中的信息写入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以指示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是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的有效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或将替用地址管理信息中的信息写入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以指示替用地址管理信息是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的有效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因此,在每个时刻,可以识别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的有效替用地址管理信息或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也就是说,记录设备和再现设备能够正确地掌握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更新状态和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更新状态。因此,利用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记录设备和再现设备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处理。
Claims (9)
1.一种含有数个记录层的记录媒体,每一记录层包括只允许数据被一次性记录在其中的一次性写入记录区,作为包括如下区域的区域:
将数据记录在其中和从中再现数据的常规记录/再现区;
在由于存在于所述常规记录/再现区之中的缺陷进行的或为了更新现有数据进行的替用地址处理中记录数据的替用区;
为了管理每一个利用所述替用区的替用地址处理而记录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第一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和
在可更新状态下记录所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
其中,对于所述一次性写入记录区的每个数据单元,将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记录在预定区域中,作为指示数据是否已被写入所述数据单元中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其中,每一个作为记录用作更新版本的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区域,一个接一个地依次使用每一个配备在所述记录层之一上的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其中,所述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被记录在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和每一个作为记录用作更新版本的替用地址管理信息,以及作为更新版本、每个所述记录层的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区域,一个接一个地依次使用每一个配备在所述记录层之一上的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
4.一种为含有数个记录层的记录媒体提供的记录设备,每一个记录层包括只允许数据被一次性记录在其中的一次性写入记录区,作为包括如下区域的区域:
将数据记录在其中和从中再现数据的常规记录再现区;
在由于存在于所述常规记录再现区之中的缺陷进行的或为了更新现有数据进行的替用地址处理中记录数据的替用区;
为了管理每一个利用所述替用区的替用地址处理而记录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第一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和
在可更新状态下,在所述一次性写入记录区中,记录所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指示数据是否已被写入所述数据单元中的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
所述记录设备包括:
将数据记录到所述记录媒体上的写入装置;和
控制装置,用于进行控制,当驱动所述写入装置,按照将数据写入数据单元中的操作,进行更新所述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写入操作,和按照所述替用地址处理,进行更新所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写入操作时,每一个作为记录更新版本的区域,一个接一个地依次使用每一个配备在所述记录层之一上的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当驱动所述写入装置,按照将数据写入数据单元的操作,进行更新所述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写入操作,和按照所述替用地址处理,进行更新所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写入操作时,所述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包括将所述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中的信息写入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以指示所述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的有效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和将所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中的信息写入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以指示所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是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的有效替用地址管理信息。
6.一种为含有数个记录层的记录媒体提供的再现设备,每一个记录层包括只允许数据被一次性记录在其中的一次性写入记录区,作为包括如下区域的区域:
将数据记录在其中和从中再现数据的常规记录再现区;
在由于存在于所述常规记录再现区之中的缺陷进行的或为了更新现有数据进行的替用地址处理中记录数据的替用区;
为了管理每一个利用所述替用区的替用地址处理而记录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第一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和
在可更新状态下,在所述一次性写入记录区中,记录所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指示数据是否已被写入所述数据单元中的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
所述再现设备包括:
从所述记录媒体中再现数据的读取装置;和
控制装置,用于进行控制一个接一个地依次使用每一个配备在所述记录层之一上的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从数段记录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数段记录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当中分别搜索所述有效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所述有效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和控制所述读取装置在数据读取请求下,根据所述有效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所述有效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从所述记录媒体中读出数据。
7.一种为含有数个记录层的记录媒体提供的记录方法,每一个记录层包括只允许数据被一次性记录在其中的一次性写入记录区,作为包括如下区域的区域:
将数据记录在其中和从中再现数据的常规记录再现区;
在由于存在于所述常规记录再现区之中的缺陷进行的或为了更新现有数据进行的替用地址处理中记录数据的替用区;
为了管理每一个利用所述替用区的替用地址处理而记录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第一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和
在可更新状态下,在所述一次性写入记录区中,记录所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指示数据是否已被写入所述数据单元中的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
借此,对在按照将数据写入数据单元中的操作更新所述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写入操作,和按照所述替用地址处理更新所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写入操作中,每一个作为记录更新版本的区域,一个接一个地依次使用每一个配备在所述记录层之一上的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方法,借此,在按照将数据写入数据单元中的操作更新所述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写入操作,和按照所述替用地址处理,更新所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写入操作中,进行的控制包括将所述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中的信息写入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以指示所述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的有效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和将所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中的信息写入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以指示所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是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中的有效替用地址管理信息。
9.一种为含有数个记录层的记录媒体提供的再现方法,每一个记录层包括只允许数据被一次性记录在其中的一次性写入记录区,作为包括如下区域的区域:
将数据记录在其中和从中再现数据的常规记录再现区;
在由于存在于所述常规记录再现区之中的缺陷进行的或为了更新现有数据进行的替用地址处理中记录数据的替用区;
为了管理每一个利用所述替用区的替用地址处理而记录替用地址管理信息的第一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和
在可更新状态下,在所述一次性写入记录区中,记录所述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指示数据是否已被写入所述数据单元中的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的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
借此,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使用每一个配备在所述记录层之一上的所述第二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区,从数段记录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数段记录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当中分别搜索所述有效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所述有效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和在数据读取请求下,根据所述有效替用地址管理信息和所述有效已写入未写入状态指示信息,从所述记录媒体中读出数据进行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66663/2003 | 2003-03-12 | ||
JP2003066663A JP4026519B2 (ja) | 2003-03-12 | 2003-03-12 |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98122A true CN1698122A (zh) | 2005-11-16 |
CN100446110C CN100446110C (zh) | 2008-12-24 |
Family
ID=32984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0029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6110C (zh) | 2003-03-12 | 2004-03-12 | 记录媒体、记录设备、再现设备、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203139B2 (zh) |
EP (1) | EP1612790B1 (zh) |
JP (1) | JP4026519B2 (zh) |
KR (1) | KR100971813B1 (zh) |
CN (1) | CN100446110C (zh) |
BR (1) | BRPI0403952A (zh) |
ES (1) | ES2394431T3 (zh) |
MX (1) | MXPA04010873A (zh) |
TW (1) | TWI251215B (zh) |
WO (1) | WO2004081938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73473B2 (en) | 2003-03-13 | 2010-08-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Write once disc allowing management of data area, method of managing the data area,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data from write once disc |
CN1870148B (zh) * | 2003-03-13 | 2012-04-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管理一次写入式盘数据区和再现其数据的设备 |
CN102598134A (zh) * | 2009-10-26 | 2012-07-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信息存储介质、记录和再现设备以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
CN108763099A (zh) * | 2018-04-18 | 2018-1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系统的启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27259A (ko) | 2002-09-26 | 2004-04-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1 회 기록 가능한 광디스크의 디펙트 영역 관리방법 |
KR20040028469A (ko) | 2002-09-30 | 2004-04-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1 회 기록 가능한 광디스크의 디펙트 영역 관리방법 |
US7233550B2 (en) | 2002-09-30 | 2007-06-19 | Lg Electronics Inc. |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write-once optical disc |
TWI260606B (en) * | 2002-10-05 | 2006-08-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ead-only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of reproducing data from the same |
JP4914610B2 (ja) | 2002-12-11 | 2012-04-11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追記型光ディスクにおける上書きの管理方法及び管理情報の記録方法 |
TWI334595B (en) | 2003-01-27 | 2010-12-11 | Lg Electronics Inc | Optical dis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defective area on an optical disc |
TWI314315B (en) | 2003-01-27 | 2009-09-01 | Lg Electronics Inc | Optical disc of write once typ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efect information on the optical disc |
US20040160799A1 (en) | 2003-02-17 | 2004-08-19 | Park Yong Cheol |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spare area on write-once optical disc |
US7499383B2 (en) | 2003-02-21 | 2009-03-03 | Lg Electronics Inc. |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pare area thereof |
TWI335587B (en) | 2003-02-21 | 2011-01-01 | Lg Electronics Inc | Write-onc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def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
US7675828B2 (en) | 2003-02-25 | 2010-03-09 | Lg Electronics Inc. |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at least a data area of the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
KR100677112B1 (ko) * | 2003-03-03 | 2007-02-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Drive & Disc Information 기록된임시 결함 관리 영역을 사용한 결함 관리 방법, 그 장치및 그 디스크 |
WO2004079740A1 (en) | 2003-03-04 | 2004-09-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ording 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JP4026517B2 (ja) * | 2003-03-12 | 2007-12-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
WO2004081926A1 (en) | 2003-03-13 | 2004-09-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Write once disc, method of managing data area of write once disc,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data therefor |
EP1814114A1 (en) | 2003-03-13 | 2007-08-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Write once disc, method of managing a data area of a write once disc,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data therefrom |
TWI328805B (en) | 2003-03-13 | 2010-08-11 | Lg Electronics Inc |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and defective are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
JP2004303381A (ja) * | 2003-04-01 | 2004-10-28 | Hitachi Ltd | 光ディスク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
CN101373625B (zh) | 2003-04-14 | 2012-12-19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记录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
TWI405191B (zh) | 2003-05-09 | 2013-08-11 | Lg Electronics Inc | 單寫型光碟及由單寫型光碟回復碟片管理資訊的方法與裝置 |
EP1826761A3 (en) * | 2003-05-09 | 2008-07-09 | LG Electronics Ltd. | Storing recording mode information in the defect management area of a BD-WO medium |
MXPA05012044A (es) | 2003-05-09 | 2006-02-03 | Lg Electronics Inc | Disco optico de una sola escritura, metodo y aparato par recuperacion de informacion de administracion de disco del disco optico de una sola escritura. |
KR101036476B1 (ko) | 2003-07-04 | 2011-05-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1 회 기록 가능한 광디스크의 중첩기록 방법 및 장치 |
KR20050009031A (ko) | 2003-07-15 | 2005-01-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1회 기록 가능한 광디스크 및 광디스크의 관리정보 기록방법 |
CA2534982C (en) | 2003-08-05 | 2012-10-16 | Lg Electronics Inc. |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from optical disc |
US7313065B2 (en) | 2003-08-05 | 2007-12-25 | Lg Electronics Inc. |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from optical disc |
CA2537888C (en) * | 2003-09-08 | 2015-03-03 | Lg Electronics Inc. |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hereon |
EP1665261B1 (en) | 2003-09-08 | 2013-11-27 | LG Electronics Inc. |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the write-once optical disc |
MXPA06002621A (es) | 2003-09-08 | 2006-06-05 | Lg Electronics Inc | Disco optico de una sola escritura, metodo y aparato para grabacion de informacion de administracion en el disco optico de una sola escritura. |
KR100964685B1 (ko) | 2003-10-20 | 2010-06-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1회 기록가능한 광디스크 및 광디스크의 기록재생방법과기록재생장치 |
WO2005066943A1 (en) * | 2004-01-05 | 2005-07-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n/from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n/from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US20050149483A1 (en) * | 2004-01-05 | 2005-07-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n/from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n/from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JP2005251242A (ja) * | 2004-03-01 | 2005-09-15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媒体用の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情報記録媒体用の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記録又は再生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制御信号を含むデータ構造 |
KR101024916B1 (ko) | 2004-03-19 | 2011-03-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1회 기록 가능한 고밀도 광디스크의 데이터 기록 방법 및장치 |
KR101113866B1 (ko) | 2004-03-19 | 2012-03-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기록매체내에 기록되는 데이터 구조 및 데이터 기록방법과기록장치 |
CN1860547B (zh) * | 2004-03-23 | 2011-06-1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再现方法和操作方法 |
US7663990B2 (en) | 2004-05-21 | 2010-02-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ccess control area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thereof |
KR101049117B1 (ko) | 2004-06-08 | 2011-07-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1회 기록 가능한 광디스크 및 광디스크의 관리정보 기록방법, 디스크 클로징 방법 및 기록재생 장치 |
KR101014727B1 (ko) | 2004-06-23 | 2011-02-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1회 기록 가능한 광디스크의 중첩 기록 방법 및 장치 |
CA2576259C (en) * | 2004-08-10 | 2013-12-10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Driv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ype of optical record carrier |
KR101012378B1 (ko) | 2004-08-16 | 2011-02-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광 저장매체의 기록 재생 방법 및 장치 |
WO2006031052A2 (en) | 2004-09-14 | 2006-03-23 | Lg Electronics Inc. |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ata on the same |
KR100667764B1 (ko) * | 2004-10-08 | 2007-01-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 기록 매체, 기록/재생 방법 및 기록/재생 장치 |
JP4713140B2 (ja) * | 2004-12-13 | 2011-06-2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デジタルデータ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
JP4917888B2 (ja) * | 2005-01-14 | 2012-04-1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読出装置、記録方法、読出方法 |
KR20060131471A (ko) * | 2005-06-16 | 2006-12-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고밀도 광디스크의 리드인 영역 내 오.피.씨 데이터관리방법 |
JP2006059525A (ja) * | 2005-09-09 | 2006-03-02 | Hitachi Ltd | 光ディスク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
KR101227485B1 (ko) | 2005-11-25 | 2013-01-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기록매체 및 기록매체의 결함관리 정보 기록방법과기록장치 |
KR20070058292A (ko) | 2005-12-02 | 2007-06-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기록매체, 기록매체 기록재생 방법 및 장치와 기록매체클로징 방법 |
JP4812531B2 (ja) * | 2006-06-16 | 2011-11-0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デジタルデータ記録方法 |
WO2008007898A1 (en) | 2006-07-11 | 2008-01-17 | Lg Electronics Inc. |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n/from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
KR101301649B1 (ko) * | 2006-11-10 | 2013-08-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록/재생 방법,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정보 저장 매체 |
JP5038115B2 (ja) * | 2007-12-11 | 2012-10-03 |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 ディスクアクセス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アクセス方法 |
KR101453296B1 (ko) * | 2008-01-10 | 2014-10-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정보 저장 매체,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기록/재생 방법 |
US8145794B2 (en) | 2008-03-14 | 2012-03-27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Encoding/decoding while allowing varying message formats per message |
KR101683790B1 (ko) * | 2009-02-25 | 2016-12-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정보 저장 매체, 기록 재생 장치 및 기록 재생 방법 |
US8995243B2 (en) | 2010-01-15 | 2015-03-31 | Laufer Teknik,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ressing jitter in digital data signals including image, video and audio data signals |
WO2011088389A1 (en) * | 2010-01-15 | 2011-07-21 | Laufer Teknik,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ressing jitter |
US9361938B1 (en) * | 2015-04-16 | 2016-06-07 |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 Disk defect management for a data storage device |
US20240289211A1 (en) * | 2023-02-27 | 2024-08-29 |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 UECC Block Mapping Update To A Bad Bloc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46280U (zh) | 1987-09-18 | 1989-03-22 | ||
JPH0223417A (ja) | 1988-07-13 | 1990-01-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情報記録方式と情報記録媒体 |
JPH02183472A (ja) * | 1989-01-06 | 1990-07-18 | Fujitsu Ltd | 追記型光ディスク書込み制御方式 |
JPH0428061A (ja) * | 1990-05-24 | 1992-01-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情報記録媒体と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2776006B2 (ja) * | 1990-07-06 | 1998-07-1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US5235585A (en) * | 1991-09-11 | 1993-08-1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 Reassigning defective sectors on a disk |
JP2763080B2 (ja) * | 1992-03-18 | 1998-06-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JPH09102173A (ja) * | 1995-10-03 | 1997-04-15 | Ricoh Co Ltd | Cdーrドライブ装置 |
CN1098524C (zh) * | 1996-03-18 | 2003-01-0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圆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缺损替代方法及记录再生装置 |
CN1126102C (zh) * | 1996-11-18 | 2003-10-29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写入装置、写入信息块的方法以及用于读出信息块的读出装置 |
JP3855390B2 (ja) * | 1997-09-16 | 2006-12-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 |
JP2001351334A (ja) | 2000-06-08 | 2001-12-21 | Sony Corp | 光学的記録媒体及びこの光学的記録媒体に対してデータの記録/再生を行なう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
US7023775B2 (en) * | 2001-03-22 | 2006-04-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data to or reproducing data from a write once typ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write once typ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
JP2002352522A (ja) | 2001-03-22 | 2002-12-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記録方法、再生方法、記録装置、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
JP4046951B2 (ja) * | 2001-04-12 | 2008-02-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装置 |
JP2002329321A (ja) | 2001-04-27 | 2002-11-15 | Sony Corp | 記録装置および再生装置 |
KR20040029041A (ko) * | 2001-08-28 | 2004-04-03 |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 다층 상변화 광 디스크에 기록하는 방법 |
DE10244513A1 (de) | 2002-09-25 | 2004-04-08 | Mahle Gmbh | Mehrteiliger gekühlter Kolben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US7233550B2 (en) * | 2002-09-30 | 2007-06-19 | Lg Electronics Inc. |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write-once optical disc |
WO2004079740A1 (en) * | 2003-03-04 | 2004-09-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ording 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JP4026517B2 (ja) * | 2003-03-12 | 2007-12-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
JP3861856B2 (ja) * | 2003-06-13 | 2006-12-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 |
JP4379276B2 (ja) * | 2004-08-16 | 2009-12-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再生方法、再生装置、記録媒体 |
-
2003
- 2003-03-12 JP JP2003066663A patent/JP402651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
- 2004-03-11 TW TW093106513A patent/TWI25121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3-12 MX MXPA04010873A patent/MXPA04010873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4-03-12 CN CNB2004800002923A patent/CN10044611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12 ES ES04720258T patent/ES2394431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3-12 KR KR1020047018214A patent/KR10097181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3-12 EP EP04720258A patent/EP161279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3-12 WO PCT/JP2004/003358 patent/WO200408193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3-12 BR BR0403952-1A patent/BRPI0403952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3-12 US US10/513,971 patent/US720313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11-15 US US11/560,249 patent/US744037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73473B2 (en) | 2003-03-13 | 2010-08-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Write once disc allowing management of data area, method of managing the data area,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data from write once disc |
US7787338B2 (en) | 2003-03-13 | 2010-08-3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Write once disc allowing management of data area, method of managing the data area,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data from write once disc |
US7813242B2 (en) | 2003-03-13 | 2010-10-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Write once disc allowing management of data area, method of managing the data area,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data from write once disc |
US7961573B2 (en) | 2003-03-13 | 2011-06-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Write once disc allowing management of data area, method of managing the data area,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data from write once disc |
US7969843B2 (en) * | 2003-03-13 | 2011-06-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Write once disc allowing management of data area, method of managing the data area,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data from write once disc |
CN1870148B (zh) * | 2003-03-13 | 2012-04-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管理一次写入式盘数据区和再现其数据的设备 |
CN102598134A (zh) * | 2009-10-26 | 2012-07-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信息存储介质、记录和再现设备以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
CN108763099A (zh) * | 2018-04-18 | 2018-1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系统的启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08763099B (zh) * | 2018-04-18 | 2020-05-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系统的启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US11360696B2 (en) | 2018-04-18 | 2022-06-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startup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426793A (en) | 2004-12-01 |
ES2394431T3 (es) | 2013-01-31 |
US20070086281A1 (en) | 2007-04-19 |
JP2004280866A (ja) | 2004-10-07 |
JP4026519B2 (ja) | 2007-12-26 |
TWI251215B (en) | 2006-03-11 |
KR100971813B1 (ko) | 2010-07-22 |
US7440374B2 (en) | 2008-10-21 |
MXPA04010873A (es) | 2005-07-14 |
CN100446110C (zh) | 2008-12-24 |
EP1612790B1 (en) | 2012-10-24 |
US7203139B2 (en) | 2007-04-10 |
KR20050109894A (ko) | 2005-11-22 |
EP1612790A4 (en) | 2008-07-23 |
WO2004081938A1 (ja) | 2004-09-23 |
US20050219979A1 (en) | 2005-10-06 |
EP1612790A1 (en) | 2006-01-04 |
BRPI0403952A (pt) | 2005-0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98122A (zh) | 记录媒体、记录设备、再现设备、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 |
CN1698124A (zh) | 记录媒体、记录设备、再现设备、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 |
CN1698123A (zh) |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再现装置、记录方法以及再现方法 | |
CN1701376A (zh) | 记录和/或重现方法和装置 | |
CN1293554C (zh) | 盘记录介质、盘驱动设备和再现方法 | |
CN1310243C (zh) | 记录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79353C (zh) | 盘驱动装置以及盘格式化方法 | |
CN1157732C (zh) | 记录媒体、记录设备和读出设备 | |
CN1253884C (zh) | 微型盘存储介质的记录方法 | |
CN1941142A (zh) | 光学记录介质、记录/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和记录/再现方法 | |
CN1754220A (zh) | 一次写入多次读取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再现装置 | |
CN1554092A (zh) | 盘形记录介质、记录方法和盘片驱动设备 | |
CN1666268A (zh) | 盘形记录介质、盘驱动设备和盘生产方法 | |
CN1685426A (zh) |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重放装置、记录方法和重放方法 | |
CN1643600A (zh) | 允许更新缺陷列表的信息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 |
CN1539144A (zh)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
CN1846268A (zh) | 单次写入记录媒介、记录方法、记录装置、再现方法和再现装置 | |
CN1779837A (zh) | 替换处理方法、记录装置和记录系统 | |
CN1574053A (zh) |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 |
CN101069229A (zh) | 再现装置、图像合成方法、图像合成程序及集成电路 | |
CN1913007A (zh)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记录方法 | |
CN1465069A (zh) | 再生装置和编辑装置 | |
CN1627427A (zh) |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 |
CN1627425A (zh) |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 |
CN1256731C (zh) | 再现装置、记录装置、再现方法和记录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