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2583099B - 片材处理装置、片材处理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处理装置、片材处理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3099B
CN102583099B CN201110425311.9A CN201110425311A CN102583099B CN 102583099 B CN102583099 B CN 102583099B CN 201110425311 A CN201110425311 A CN 201110425311A CN 102583099 B CN102583099 B CN 102583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width
bookbinding
folding
c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253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83099A (zh
Inventor
赤司雅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583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3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83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3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4Buckling folders
    • B65H45/142Pocket-type f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L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MANIFOLDING, DUPLICATING OR PRINTING FOR OFFICE OR OTHER COMMERCIAL PURPOSES; ADDRESSING MACHINES OR LIKE SERIES-PRINTING MACHINES
    • B41L43/00Auxiliary folding, collecting, or depositing of sheets or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6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fo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6Rotary f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20Zig-zag f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28Fol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cu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片材处理方法以及控制装置。当与边缘裁切和装订一起进行折叠时,该片材处理装置能够完成包含适当Z形折叠的片材的装订文档。该片材处理装置控制针对片材的Z形折叠处理、裁切处理和装订处理。当执行Z形折叠处理、裁切处理和装订处理时,从片材的自由端开始的第一折叠位置,与对应于排除了片材的裁切宽度和装订白边的片材的宽度的一半的位置一致。

Description

片材处理装置、片材处理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和片材处理方法以及控制装置,该片材处理装置配备有对片材进行包括折叠、裁切和装订的片材处理的片材处理单元。
背景技术
近来的意在POD(按需打印)市场的打印系统等通过将打印机直接与各种片材处理装置连接(通过在线连接)而构成,其被适配为对已打印片材进行折叠、裁切和诸如订书或封面装订的装订。
如果这种打印系统等组合地进行折叠和裁切,则由折叠产生的折叠线周围的部分可能被切掉。此外,当组合地进行折叠和装订时,订书钉等可能装订由折叠产生的折叠线周围的部分。
因此,在打印系统等中,限制控制面板上的操作,以使折叠之后的裁切失效。此外,限制控制面板上的操作,以使特定折叠(例如Z形折叠)和特定裁切(例如边缘裁切)的组合使用失效。
因此,对于传统打印系统等,提出了一种技术,以防止折叠线被切掉。这种技术包含例如在Z形折叠期间,将两个折叠线放置在各个片材边缘的内侧,由此使折叠线偏移,以避免折叠线周围的部分被切掉。此外,对于传统片材处理装置等,提出了如下技术:确定片材是否包括任何最终要被切掉的部分,并且基于确定结果改变折叠线位置(例如参见日本公开专利公布(Kokai)第2001-163514号)。
此外,在传统片材处理装置等中,如果折叠影响片材的裁切位置,则中断要折叠的片材的打印。针对该传统片材处理装置等,提出了如下技术:通过提示用户再次输进用于折叠位置调整的输入来改变折叠线位置(例如参见日本公开专利公布(Kokai)第2010-002859号)。
此外,一些传统片材处理装置等被设计为能够提取不进行折叠的片材,随后仅裁切不进行折叠的片材。对于这些传统片材处理装置等,当存在需要进行折叠的片材和不需要进行折叠的片材的混合时,提出了将片材分拣为需要进行折叠的片材类型和不需要进行折叠的片材类型,然后分开输出两种类型的片材(例如参见日本公开专利公布(Kokai)第10-186959号)。
对于一些传统片材处理装置等,提出了针对包括Z形折叠的多个折叠方式的折叠位置调整技术(例如参见日本公开专利公布(Kokai)第2006-193288号)。
然而,上述传统技术的使用包含下面描述的问题。
例如,当组合诸如Z形折叠的特定折叠和诸如边缘裁切的特定裁切时,容易想到使用在日本公开专利公布(Kokai)第2001-163514号和日本公开专利公布(Kokai)第2010-002859号中描述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动调整从片材的基部端开始的第一折叠位置,则仅能够自动调整单个折叠位置。因此,当使用这些措施时,从片材的基部端开始的第一折叠位置和第二折叠位置之间的距离变得固定。这导致从片材的基部端开始的第二折叠位置的距离比片材的一半长的不理想样式的Z形折叠。
如果除了折叠和边缘裁切之外还进行装订,则与在日本公开专利公布(Kokai)第2001-163514号和日本公开专利公布(Kokai)第2010-002859号中描述的技术中的情况相同,仅能够自动调整从片材的基部端开始的第一折叠位置。因此,如果标记的用于折叠的片材很宽,需要大的裁切宽度,则从片材的基部端开始的第二折叠位置将与装订位置重叠,导致不希望的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方法以及控制装置,其能够在与边缘裁切和装订一起进行折叠时,完成包含适当地Z形折叠的片材的装订文档。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控制针对片材的Z形折叠处理、裁切处理和装订处理,所述片材处理装置包括:裁切宽度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用于所述裁切处理的所述片材的裁切宽度;装订白边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用于所述裁切处理的装订白边;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使得当执行所述Z形折叠处理、所述裁切处理和所述装订处理时,从所述片材的自由端开始的第一折叠位置,与对应于排除了由所述裁切宽度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裁切宽度和由所述装订白边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装订白边的所述片材的宽度的一半的位置一致。
使用这种配置,在与边缘裁切和装订一起进行折叠时,通过调整Z形折叠片材的第一折叠位置和第二折叠位置,能够完成包含适当地Z形折叠的片材的装订文档。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片材处理装置的打印系统的构造的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打印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中的打印装置的内部构造的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中的后处理装置的内部构造的视图。
图5A是示意性地示出图4中的折叠机的内部构造的视图,图5B是用来说明由图5A的折叠机折叠的片材的Z形折叠部分的视图。
图6A至6C是用来说明由图1的打印系统进行的打印作业的视图,其中,图6A示出了从图2中的打印机单元输出的片材,图6B示出了对片材进行双订书处理的方式,图6C示出了双订书处理之后的一束片材。
图7是用来说明图1的打印系统的触摸面板单元上的画面的视图。
图8A至8D是用来说明由图1中的打印系统进行的打印作业的视图,其中,图8A示出了从打印机单元输出的片材,图8B示出了对片材进行Z形折叠处理和双订书处理的方式,图8C示出了对片材进行裁切处理的方式,图8D示出了一束裁切的片材。
图9A和9B是用来说明由图4的后处理装置进行的折叠处理中的片材的折叠位置的视图。
图10A和10B是用来说明在指定了折叠白边(margin)的情况下由图4的后处理装置进行的折叠处理中的片材的折叠位置的视图。
图11是示出由图2的打印装置进行的打印作业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片材处理装置的打印系统的构造的视图。
在图1中,客户计算机(PC)102和打印系统3经由网络101互连。客户计算机(PC)102将图像数据以及指定后处理的命令经由网络101发送给打印系统103。打印系统103包括打印装置104和后处理装置105。
接下来,参照图2的框图,对图1中的打印装置104的内部构造进行描述。
在图2中,打印系统103的打印装置104是具有包括复印机功能和打印机功能的多个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MFP)。
打印装置104可以由仅设置有例如复印机功能或者打印机功能的单功能打印装置(打印机)构成。
打印装置104包括后处理装置105之外的各种单元。此外,打印装置104被适配为与由任意数量的单元构成的后处理装置105可连接。
连接到打印装置104的后处理装置105被配置为对由打印装置104打印的片材进行后处理。注意,在后处理装置105没有连接到打印装置104的情况下,打印系统103可以仅由打印装置104构成。
后处理装置105被适配为与打印装置104进行通信,由此根据来自打印装置104的指令进行后处理(稍后描述)。
现在,参照图2的框图,对打印装置104的各个部件进行描述。
打印装置104包括输入图像处理单元201、NIC单元/RIP单元202、操作单元203、存储器单元207、输出图像处理单元205以及与它们连接的控制单元204。此外,打印装置104包括连接到输出图像处理单元205的打印机单元206。后处理装置105连接到打印机单元206。
输入图像处理单元201从源文档中读取图像,将图像转换为图像数据,并且将图像数据传送给其它单元。
NIC单元/RIP单元202与连接到网络101的其它单元交换数据,解释接收到的PDL(页面描述语言)数据,将PDL数据转换为光栅数据,并且将光栅数据传送给其它单元。
输出图像处理单元205对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适合于打印机单元206的图像处理。打印机单元206基于经过输出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在片材上打印图像。
操作单元203包括硬键输入单元(键输入单元)302和触摸面板单元301,操作单元203通过其接受来自用户的命令。此外,操作单元203在触摸面板单元301上生成各种显示。
控制单元204对打印系统103中的各种单元的处理和操作施加总体控制。也就是说,控制单元204还控制打印装置104和连接到打印装置104的后处理装置105的操作。
连接到控制单元204的存储器单元207存储控制单元204要执行的各种计算机程序、由输入图像处理单元201经过处理的图像数据以及由NIC单元/RIP单元202经过处理的图像数据。具体来说,存储器单元207存储例如使控制单元204进行流程图(稍后描述)所示的各种处理的程序和显示各种设置画面(稍后描述)所需的显示控制程序。
此外,存储器单元207存储NIC单元/RIP单元202用来将从客户计算机(PC)102接收到的PDL(页面描述语言)数据翻译成光栅图像数据的程序。此外,存储器单元207存储引导序列、字体信息等。
现在,参照图3对图1中的打印装置104的内部构造进一步进行描述。
在图3中,打印装置104主要包括读取源图像数据的输入图像处理单元201和向记录片材输出源图像的打印机单元206。
打印装置104被适配为根据用户对操作单元203的输进复印模式命令等的操作进行操作。此外,打印装置104被适配为响应于用户动作,在操作单元203的触摸面板单元301上显示打印装置的各种设置和当前作业状态。打印装置104被适配为在打印装置中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在触摸面板单元301上显示“呼叫服务人员”消息,并且在卡纸的情况下在触摸面板单元301上显示记录片材在装置中卡住的位置。
打印装置104在打印机单元206中具有给纸盘34、35、36和37,用于存储按照用户希望根据纸尺寸和纸类型分拣记录片材的记录片材。此外,打印机单元206可以在外部与大容量纸仓15连接。
在打印装置104中,通过由电机(未示出)驱动的给纸/输送辊38、39、40、41和42将存储在给纸盘34、35、36和37以及纸仓15中的记录片材输送到图像形成单元。
打印装置104具有安装在其顶部的输入图像处理单元201。在输入图像处理单元201中,图3中被适配为左右移动的光源21向放置在输入图像处理单元201的顶面上的稿台玻璃上的源文档发射光,并且由从源文档反射的光生成的光学图像通过镜22、23和24以及透镜25聚焦到CCD26上。CCD 26将聚焦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作为经过诸如用户请求的缩放的图像转换处理的数字图像数据,并且将通过图像转换处理获得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07中。
在打印装置104中,在进行图像输出时,打印机单元206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07中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数字信号重新转换为模拟信号。打印机单元206使用光学照射单元27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激光束的光学信号,并且经由扫描器28、透镜29和镜30照射感光鼓31,由此扫描感光鼓31。
在复印作业期间以固定的速度旋转地驱动在其表面上具有由有机光导材料构成的光导层的感光鼓31,这使得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从填充有调色剂(未示出)的显影设备33转印的调色剂,附着到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31的表面上,由此使得能够形成可视图像。
另一方面,与可视图像同步,将记录片材从给纸盘34、35、36或37通过纸输送路径和辊接触输送到感光鼓31底部。然后,由转印带电器48将感光鼓31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上。
将承载可视调色剂图像(还未定影的图像)的记录片材引入定影设备的定影辊32和压力辊43之间,并且在那里在压力下进行加热,因此将可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片材上。将定影了调色剂的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排出到打印装置104外部的后处理装置105。
接下来,参照图4对图1中的后处理装置105的内部构造进行描述。
在图4中,后处理装置105被适配为链接任意数量的任意类型的单元,只要可以将由打印装置104在其上形成了图像的片材从上游单元输送到下游单元即可。
在图4的后处理装置105中,根据与打印装置104的距离,按照纸折叠机器400、骑马钉装订机器410和裁切机器420的顺序将这些机器链接。后处理装置105的各种单元被设计为在打印系统103中自由地进行选择和使用。此外,后处理装置105的各个单元配备有排出单元,这使得用户能够将经过后处理的片材从排出单元取出。
例如,从打印装置104的定影设备排出的片材进入后处理装置105。后处理装置105配备有作为纸输出目的地的纸输出盘413、415。根据作业的类型、排出的片材的数量和用户的希望,选择性地将排出的片材堆叠在纸输出盘413、415上。
此外,纸折叠机器400和骑马钉装订机器410被放置在导向纸输出盘413、415的传输路径上。纸折叠机器400包括功能包括Z形折叠功能(稍后描述)的多功能折叠单元。多功能折叠单元使用所谓的Z形折叠,将片材两次折叠为从片材的长边看为字母Z的形状。将纸折叠机器400折叠后的片材发送给骑马钉装订机器410。
骑马钉装订机器410配备有骑马订钉器418。骑马订钉器418在两个位置装订片材的中心部分,将片材的中间部分插入辊下,由此在中间折叠片材束,并且形成诸如杂志或小册子的书册。经过骑马订钉器418书册装订的片材被排出到书册盘419上,然后被输送到连接到书册盘419的裁切机器。
骑马钉装订机器410配备有打孔器414,其能够在片材中打孔。骑马钉装订机器410配备有双订书单元417,其能够对片材的端部应用双订书。骑马钉装订机器410配备有插入器411,其能够通过从插入盘412供给片材进行骑马钉装订、双订书和打孔。
在如此经过骑马订钉器418进行的骑马钉装订或者经过打孔和双订书之后,经由书册盘419将片材束传输到裁切机器420。
裁切机器420通过裁切器单元421切掉经过书册装订的片材束的边缘预定长度,来将边缘修剪整齐。在经过裁切之后,将片材束存储在书册保持单元422中。除了裁切器单元421之外,裁切机器420具有分别放置在片材束的输送方向上的近侧和远侧的裁切器单元(未示出),以使得能够进行三边裁切以及边缘裁切。
接下来,参照图5A对纸折叠机器400的具体操作进行描述。附带地,在日本公开专利公布(Kokai)第2006-193288号中,描述了纸折叠机器400的技术细节。
在图5A中,通过输送路径501将通过打印装置104的定影设备排出的片材运送到纸折叠机器400中。在输送路径502上输送运送到纸折叠机器400中的片材,并且使其命中第一停止器407。随后,继续输送片材,由此形成第一环。折叠辊402、403将片材成环的部分猛推到夹持部分405中,然后在压力下由折叠辊402、403输送片材,由此将片材对折。
纸折叠机器400调整停止器407的垂直位置,由此改变停止器407与夹持部分405之间的距离,并且由此调整图5B所示的Z形折叠部分的距离505。也就是说,调整停止器407的垂直位置使得纸折叠机器400形成作为从片材的自由端开始的第一折叠(从片材的基部端开始的第二折叠)的“Z形折叠的第一折叠”。
此外,纸折叠机器400继续向上输送对折的片材,使片材命中第二停止器401,在命中之后继续输送,由此使片材形成环。折叠辊403、404将如此形成的片材的第二环猛推到第二夹持部分406中,然后折叠辊403、404在压力下输送片材,由此形成第二折叠线。
纸折叠机器400垂直地移动第二停止器401,由此改变第二停止器401与第二夹持部分406之间的距离,并且由此调整图5B所示的Z形折叠宽度506。也就是说,调整第二停止器401的垂直位置使得纸折叠机器400形成作为从片材的自由端开始的第二折叠(从片材的基部端开始的第一折叠)的“Z形折叠的第二折叠”。
在纸折叠机器400中,将经过Z形折叠的片材经由片材输送路径503输送到输送路径504下游的后处理装置。
现在,对图1的打印系统的控制单元的控制细节和操作进行描述。
在打印系统中,控制单元204使打印机单元206基于包含在在用户的指引下发出的打印请求(打印作业)中的打印数据进行打印。同时,控制单元204分析类似地包含在打印请求(打印作业)中的打印控制信息,随后确定需要哪种类型的后处理。
然后,控制单元204将经过打印处理的片材输送到后处理装置105的单元,以便由后处理装置105进行指定的后处理。
现在,参照图6A至6C对打印系统的打印作业的示例进行描述,假设打印作业使用四个A4尺寸的片材用于打印数据,其包括在打印控制信息中指定双订书时进行的处理。
在打印系统中,当执行包括在指定了双订书的情况下进行的处理的打印作业时,控制单元204使打印机单元206基于打印数据进行打印。因此,打印机单元206输出如图6A所示的已打印片材601、602、603和604。
接下来,如图6B所示,控制单元204将已打印片材601至604经由纸折叠机器400传输到骑马钉装订机器410,并且使双订书单元417进行双订书处理。
最后,控制单元204进行控制,以使诸如图6C所示的经过订书的片材束(参照)排出到书册盘419上,并且经由裁切机器420加载到书册保持单元422上。这使包括在指定了双订书的情况下进行的处理的打印作业完成。
现在,参照图8A至8D对打印系统的打印作业的另一示例进行描述,假设该打印作业使用A4加片材和A3加片材的混合用于打印数据,其包括在指定了用于双订书的装订白边和裁切宽度的情况下进行的处理。注意,虽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与片材的端部的距离来指定裁切的位置,但是可以通过由裁切获得的整理后的尺寸来指定裁切的位置。
当开始打印作业时,作为示例,如图7所示,用户使用操作单元203或者客户PC 102上的驱动器(未示出)指定装订白边701和裁切宽度702。
作为示例,如图8A所示,假设第一片材801、第二片材802和第四片材804是A4加尺寸的片材,第三片材803是A3加尺寸的片材。
打印系统在控制单元204的控制下,对A3加尺寸的片材803进行Z形折叠。然后,打印系统按顺序堆叠第一片材801、第二片材802、第三片材803和第四片材804。
接下来,在控制单元204的控制下,如图8B所示,打印系统对由用户指定的片材的装订白边的外侧进行双订书处理。
接下来,在控制单元204的控制下,如图8C所示,打印系统进行裁切处理,并且输出通过裁切获得的诸如图8D所示的装订文档。
现在,以诸如上面描述的A4加片材和A3加片材的混合作为示例,参照图9A和9B,对打印系统进行的用于生成好看的装订文档的Z形折叠的细节,进行描述。
具体来说,如图9A和9B所示,“好看的装订文档”意为以第二折叠位置与对应于排除了任意裁切宽度和装订白边的片材宽度的大约一半的位置一致的方式折叠的装订文档。
A4加尺寸是稍微大于A4尺寸(210mm宽乘以297mm长)的尺寸。虽然没有固定值,但是这里假设A4加尺寸量度为220mm宽乘以307mm长。此外,A3加尺寸是稍微大于A3尺寸(420mm宽乘以297mm长)的尺寸。虽然没有固定值,但是这里假设A3加尺寸量度为450mm宽乘以307mm长。另一方面,假设如用户所指定的,裁切宽度为10mm。
此外,如图7所示,由用户输进并指定的并且由被适配为获取装订白边的装订白边获取单元获取的装订白边701为10mm。此外,由被适配为获取裁切宽度的裁切宽度获取单元获取的裁切宽度702是10mm。
在图9A和9B所示的示例中,为了针对好看的装订文档进行理想的1/4Z形折叠,需要在与通过从A4加尺寸中减去装订白边和裁切宽度而获得的大小的一半相对应的位置折叠片材。
具体来说,由等于通过从A4加尺寸220mm中减去裁切宽度10mm和装订白边10mm而获得的值的一半的(220-10-10)/2=100mm,给出与折叠宽度相对应的距离506。
接下来,为了确定与图9A和9B所示的端部的距离505,将裁切宽度702与Z形折叠宽度506相加。也就是说,由100mm+10mm=110mm给出与端部的距离505。
控制单元204进行控制,以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确定的与端部的距离505调整图5所示的纸折叠机器400中的第二停止器401和第一停止器407的位置来进行Z形折叠。
以这种方式,图2中的打印系统能够在裁切工作期间不对折叠进行裁切,或者在装订工作期间不对折叠周围的部分进行装订的情况下,并且不用指定复杂的折叠位置的情况下,进行理想的Z形折叠。
注意,虽然针对包括在指定了双订书的情况下进行的处理的打印作业,描述了使用A4加尺寸和A3加尺寸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1中的打印系统可以将本方法应用于任意尺寸,只要打印系统支持该尺寸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在基于用户指定的裁切宽度和装订白边以及纸尺寸确定折叠位置时,打印系统103的控制单元204使用下面描述的通用计算公式。所使用的距离或宽度如图9A和9B所示。
计算公式(1)
Z形折叠宽度506=(片材宽度901-裁切宽度702-装订白边701)/2
计算公式(2)
与端部的距离505=Z形折叠宽度506+裁切宽度702
片材宽度表示纸尺寸。
简而言之,控制单元204以如下方式进行Z形折叠:距离片材的自由端的第一折叠线,落在与通过从片材宽度901中减去用户指定的裁切宽度702和装订白边701而获得的值的一半的大小相对应的位置上。因此,将通过将裁切宽度与通过从片材宽度901中减去用户指定的裁切宽度702和装订白边701而获得的值的一半的大小相加而获得的大小,设置为与裁切之前的距离片材的自由端的第一折叠线的距离相对应。
也就是说,从上面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一旦确定了裁切宽度702和装订白边701,则可以基于表示纸尺寸的片材宽度901,自动确定理想的折叠位置。
现在,参照图11的流程图,对图2所示的打印装置104进行的打印作业处理进行描述。
用来控制该打印作业处理的处理程序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07中,并由控制单元204执行。
在图11中,获取指定打印的打印作业的第一打印控制信息(步骤S1102)。
接下来,扫描在步骤S1102中获取的打印控制信息,以确定是否对打印作业指定了折叠(步骤S1103)。
作为步骤S1103的确定结果,当存在指定要折叠的片材时,程序进行到步骤S1104。
接下来,扫描在步骤S1102中获取的打印控制信息,以确定是否对打印作业指定了裁切,即是否对打印作业进行了裁切(步骤S1104)。
作为步骤S1104的确定结果,当对打印作业指定了裁切(步骤S1104中的“是”)时,程序进行到步骤S1105。
接下来,扫描在步骤S1102中获取的打印控制信息,以确定是否对打印作业指定了装订或装订白边(步骤S1105)。
此外,上面的步骤S1103、S1104和S1105的顺序是任意的。
作为步骤S1105的确定结果,当不存在指定了装订白边的片材时,将装订白边设置“0”(步骤S1108),随后计算折叠位置(步骤S1106),以进行普通打印处理。
随后,基于包含在打印作业中的打印数据和打印控制信息,进行打印处理,之后程序终止(步骤S1110)。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105中确定指定了装订白边(步骤S1105中的“是”),则控制单元204使用上述计算公式计算折叠位置(步骤S1106)。
接下来,基于在步骤S1106中计算的折叠位置以及装订白边和裁切宽度,进行打印处理(步骤S1110),之后程序终止。
如果在步骤S1104中确定不对打印作业进行裁切(步骤S1104中的“否”),则设置标准折叠位置(步骤S1109),随后基于标准折叠位置进行打印处理(步骤S1110),之后程序终止。
如上所述,根据图1的打印系统,能够避免无意地对包含折叠的片材的片材束进行裁切或装订。此外,根据图1的打印系统,能够在不指定复杂的折叠位置的情况下进行理想的1/4Z形折叠,并且通过防止错误能够容易地提供好看的装订文档形式的高品质产品。此外,根据图1的打印系统,即使片材已经经过了装订、裁切和折叠,也能够针对整理后的尺寸进行1/4Z形折叠。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能够避免如下情形:即使调整了折叠位置以避免被裁切,经过Z形折叠的片材被无意地装订。
此外,根据图1的打印系统,通过使用上述计算公式计算折叠位置,能够获得以第二折叠位置与对应于排除了任意裁切宽度和装订白边的片材宽度的一半的位置一致的方式折叠的装订文档。
接下来,参照图10A和10B描述图1的打印系统的另一配置示例,其中,设置折叠白边,以避免由于折叠位置和裁切位置的机械精度的问题而对折叠进行裁切。
如图10A所示,当设置近似为5mm的折叠白边1001时,可以使用上述计算公式得到Z形折叠宽度1002和与端部的距离505。
在与端部的距离505计算为100mm+10mm=110mm时,装订的距离1002计算为(220mm-10mm-10mm)/2=100mm。
考虑到5mm的折叠白边1001,控制单元204施加控制,以通过调整图5所示的纸折叠机器400的第二停止器401和第一停止器407的位置,来进行Z形折叠。也就是说,通过将纸折叠机器400的第二停止器401与第二夹持部分406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00mm-5mm=95mm,控制单元204可以防止折叠周围的部分由于机械精度的问题而被切掉。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下面所示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3)
Z形折叠宽度506=(片材宽度901-裁切宽度702-装订白边701)/2-折叠白边1001
计算公式(4)
与端部的距离505=Z形折叠宽度506+裁切宽度702
也就是说,一旦确定了裁切宽度702、装订白边701和折叠白边1001,则打印系统可以根据片材宽度901(纸尺寸),自动确定理想的折叠位置。
图11的处理所示的处理功能还可以通过经由网络或各种存储介质中的任意一种获取并且在计算机的处理单元(CPU或处理器)上执行的软件(程序)来实现。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及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0年12月15日提交的日本申请第2010-279276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7)

1.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控制针对片材的Z形折叠处理、裁切处理和装订处理,所述片材处理装置包括:
裁切宽度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用于所述裁切处理的所述片材的裁切宽度;以及
装订白边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用于所述装订处理的装订白边,
其中,所述片材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处理装置还包括: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使得当执行所述Z形折叠处理、所述裁切处理和所述装订处理时,从所述片材的自由端开始的第一折叠位置,与对应于排除了由所述裁切宽度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裁切宽度和由所述装订白边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装订白边的所述片材的宽度的一半的位置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当所述控制单元计算从所述片材的自由端开始的所述第一折叠位置时,使用:
计算公式1
Z形折叠宽度=(片材宽度-裁切宽度-装订白边)/2,以及
计算公式2
与端部的距离=Z形折叠宽度+裁切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使用下述计算公式计算从所述片材的自由端开始的所述第一折叠位置:
计算公式3
Z形折叠宽度=(片材宽度-裁切宽度-装订白边)/2-折叠白边
计算公式4
与端部的距离=Z形折叠宽度+裁切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裁切宽度获取单元获取由用户输进的所述片材的裁切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装订白边获取单元获取由用户输进的装订白边。
6.一种片材处理方法,其控制针对片材的Z形折叠处理、裁切处理和装订处理,所述片材处理方法包括:
裁切宽度获取步骤,获取用于所述裁切处理的所述片材的裁切宽度;以及
装订白边获取步骤,获取用于所述装订处理的装订白边,
其中,所述片材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处理方法还包括:
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使得当执行所述Z形折叠处理、所述裁切处理和所述装订处理时,从所述片材的自由端开始的第一折叠位置,与对应于排除了在所述裁切宽度获取步骤中获取的所述裁切宽度和在所述装订白边获取步骤中获取的所述装订白边的所述片材的宽度的一半的位置一致。
7.一种控制装置,其包括:
尺寸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获取片材的尺寸;
裁切宽度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用于裁切处理的所述片材的裁切宽度;以及
装订白边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用于装订处理的装订白边,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所述尺寸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片材的尺寸、由所述裁切宽度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裁切宽度以及由所述装订白边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装订白边,确定用于Z形折叠处理的所述片材的第一折叠位置以及用于Z形折叠处理的所述片材的第二折叠位置。
CN201110425311.9A 2010-12-15 2011-12-15 片材处理装置、片材处理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Active CN102583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9276 2010-12-15
JP2010279276A JP5677071B2 (ja) 2010-12-15 2010-12-15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3099A CN102583099A (zh) 2012-07-18
CN102583099B true CN102583099B (zh) 2014-10-15

Family

ID=45440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25311.9A Active CN102583099B (zh) 2010-12-15 2011-12-15 片材处理装置、片材处理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31774B2 (zh)
EP (1) EP2465798B1 (zh)
JP (1) JP5677071B2 (zh)
KR (1) KR101499282B1 (zh)
CN (1) CN1025830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1862B2 (ja) * 2012-08-10 2015-07-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JP5884749B2 (ja) * 2013-03-06 2016-03-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処理装置、記録媒体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346946B (zh) * 2016-08-29 2019-01-04 安徽奥斯博医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喷墨打印制版设备
CN112385354B (zh) * 2020-11-16 2022-02-0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一种智能种子带编织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0252A (zh) * 2006-07-03 2008-01-09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处理设备、片材处理方法和成像系统
CN101639641A (zh) * 2008-07-30 2010-02-0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5913A (en) * 1994-07-06 2000-07-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shifting sheets on bins
JPH10186959A (ja) * 1996-12-27 1998-07-14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873426B1 (en) * 1999-11-19 2005-03-29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alternate or abstract finishing to a print job
JP3864653B2 (ja) * 1999-12-15 2007-01-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3160274A (ja) * 2001-11-28 2003-06-03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683722A4 (en) 2003-11-12 2010-09-08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PACKAGING FILLING MACHINE
JP2006193288A (ja) * 2005-01-14 2006-07-27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199144B2 (en) * 2005-04-26 2012-06-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lated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4964646B2 (ja) * 2007-03-29 2012-07-04 ニスカ株式会社 製本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946565B2 (en) * 2007-03-29 2011-05-24 Nisca Corporation Bookbinding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system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5328236B2 (ja) * 2008-06-23 2013-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0252A (zh) * 2006-07-03 2008-01-09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处理设备、片材处理方法和成像系统
CN101639641A (zh) * 2008-07-30 2010-02-0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067299A (ko) 2012-06-25
EP2465798B1 (en) 2014-05-14
JP2012126502A (ja) 2012-07-05
CN102583099A (zh) 2012-07-18
US20120153555A1 (en) 2012-06-21
KR101499282B1 (ko) 2015-03-05
US8931774B2 (en) 2015-01-13
JP5677071B2 (ja) 2015-02-25
EP2465798A1 (en) 2012-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3087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листов, способ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так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и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US786973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27630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EP2101255A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inting apparatus
US10647145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controlling order of image formation on a plurality of pages to be post-processe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8434751B2 (en) Z-folder for sheets of various sizes
US20060238811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US7590380B2 (en) Bookbinding apparatus and bookbinding method
CN102583099B (zh) 片材处理装置、片材处理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JP2008013275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KR101410188B1 (ko) 인쇄 시스템, 인쇄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JP2005271296A (ja) 印刷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12223973A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256756B2 (en) Print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for printing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7269419A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8867057B2 (en)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thereof, and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that control a print processing based on number of sheets required by a print job
JP20081199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65227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1472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6154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994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01110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