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2254B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82254B CN102082254B CN201010560122.8A CN201010560122A CN102082254B CN 102082254 B CN102082254 B CN 102082254B CN 201010560122 A CN201010560122 A CN 201010560122A CN 102082254 B CN102082254 B CN 1020822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tabs
- electrode tabs
- assemblie
- wi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9—Processes for forming or storing electrodes in the battery contain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一电极的一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二电极的一侧的第二电极接线片;分隔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彼此绝缘。电极组件为卷绕的凝胶卷形状。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在由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和短轴形成的四个象限的一个象限内。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在四个象限的不同的另一象限内。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2009年11月2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09-0115962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主张其效力,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最近,随着电子工业、通讯工业和计算机工业的迅速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变得得以广泛使用。可充电二次电池典型地用作这些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
通常,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正极、负极及设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分隔件。电极组件放置在保护构件中并受到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二次电池包括从正极和负极中的每个延伸的多个电极接线片,以将正极和负极连接到外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面涉及一种包括由卷绕的电极形成的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在电极组件中,可以控制从卷绕的电极伸出的多个接线片的位置。
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一电极的一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二电极的一侧的第二电极接线片;分隔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彼此绝缘。电极组件为卷绕的凝胶卷形状。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在由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和短轴形成的四个象限的一个象限内。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在四个象限的不同的另一象限内。
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在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不同的非相邻象限内。也就是说,当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在四个象限的第一象限内时,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在四个象限的第三象限内,当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在四个象限的第二象限内时,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在四个象限的第四象限内。
由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和短轴形成的四个象限相对于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和短轴的交点,从右上象限开始逆时针行进而从右上象限到右下象限被定义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第一象限与第三象限不相邻,第二象限与第四象限不相邻。
电极组件可满足式1,
式1
A=2C-TJ,且B<C/3
其中,A是未卷绕的第一电极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相邻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或者是未卷绕的第二电极上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中相邻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是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C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长度,TJ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短轴长度。
电极组件可满足式2,
式2
((C-5)/2-(B+TP+TN+TS)×N×1.05)>0
其中,B是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C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长度,TP是第一电极的厚度,TN是第二电极的厚度,TS是分隔件的厚度,N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卷绕次数。
二次电池还可包括连接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的第一电极引线和连接到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的第二电极引线。连接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的第一电极引线的端部的宽度小于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的长度的一半。连接到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的第二电极引线的端部的宽度小于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的长度的一半。
二次电池的实施例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一电极的一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二电极的一侧的第二电极接线片;分隔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彼此绝缘,其中,电极组件为卷绕的凝胶卷形状,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在由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和短轴形成的四个象限的第一或第二象限内,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在四个象限的第三或第四象限内。
由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和短轴形成的四个象限相对于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和短轴的交点,从右上象限开始逆时针行进而从右上象限到右下象限被定义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第一象限与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相邻,第二象限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相邻,第三象限与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相邻,第四象限与第三象限和第一象限相邻。
电极组件可满足式3,
式3
A=2C-TJ,且5mm<B<C/2
其中,A是未卷绕的第一电极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相邻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或者未卷绕的第二电极上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中相邻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是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C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长度,TJ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短轴长度。
电极组件可满足式4,
式4
((C-TJ)-(B+TP+TN+TS)×N)≥0
其中,B是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C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长度,TJ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短轴长度,TP是第一电极的厚度,TN是第二电极的厚度,TS是分隔件的厚度,N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卷绕次数。
二次电池还可包括:第一电极引线,连接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第二电极引线,连接到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其中,连接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的第一电极引线的端部的宽度小于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的长度,连接到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的第二电极引线的端部的宽度小于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的长度。
电极组件可包括在电极组件的中心部分的核心分隔件,并且所述核心分隔件可沿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延伸。
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可以是X轴。
附图说明
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的作用。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
图2A是示出组成图1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透视图。
图2B和图2C是示出图2A的电极组件的侧表面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
图4A是示出构成图3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透视图。
图4B和图4C是示出图4A的电极组件的侧表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仅通过说明的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且不应该解释为局限于在这里所提出的实施例。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
图2A是示出组成图1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透视图。
图2B和图2C是示出图2A的电极组件的侧表面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2C,二次电池100的实施例包括电极组件110、容纳电极组件110的保护构件120和保护电路模块130。
电极组件110包括第一电极111、第二电极112、两个分隔件113、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第一电极引线116和第二电极引线117。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1是正极,第二电极112是负极。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1是负极,第二电极112是正极。
第一电极111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一电极111的一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114。
当第一电极111未卷绕时,多个延伸到第一电极111的一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114均彼此隔开相同的距离A。
第二电极112可具有与第一电极111的形状相同的形状。第二电极112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二电极112的一侧的第二电极接线片115。当第二电极112未卷绕时,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均彼此隔开相同的距离A。当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被堆叠但未卷绕时,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中最近的第一电极接线片隔开相同的距离B。
分隔件113设置在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之间,以将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彼此电绝缘。在当前实施例中,为电极组件110设置的分隔件113的数量是两个,并且分隔件113将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绝缘。然而,分隔件113的数量可以是三个或者更多个,或者可仅提供单个分隔件113。
此外,尽管将电极组件110示出为包括至少一个分隔件113,但是可将分隔件113省略。也就是说,可用绝缘层代替分隔件113来设置在第一电极111或第二电极112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可使用适合的涂覆方法(例如,液体涂覆)来形成代替分隔件113的绝缘层。
根据当前实施例,电极组件110包括第一电极111、第二电极112和两个分隔件113,第一电极111具有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第二电极112具有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之间和第二电极接线片115之间具有相同的距离A,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与第二电极接线片115之间具有相同的距离B。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均延伸到电极组件110的一侧。两个分隔件113将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彼此绝缘。
如图2A所示,电极组件110具有通过顺序地堆叠第二电极112、第一个分隔件113、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二个分隔件113,然后从其一端到另一端卷绕该堆叠而形成的凝胶卷(jelly roll)形状。
由于电极组件110具有凝胶卷形状,所以电极组件具有相应的卷绕次数,该卷绕次数是第一电极111、第二电极112和分隔件113的卷起次数。随着卷绕次数增加,电极组件110的外部直径逐渐增大。因此,从凝胶卷形状的电极组件110的一侧突出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和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的位置发生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地调节未卷绕的第一电极111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中相邻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A、未卷绕的第二电极112上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中相邻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A以及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以将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与第二电极接线片115如图2C所示的彼此隔开。
在如图2C所示的电极组件110的侧表面内(也就是说,在电极组件110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和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延伸的侧表面上),将相对于电极组件110的侧表面的中心的长轴称作X轴,将相对于电极组件110的侧表面的中心的短轴称作Y轴。交点位于X轴和Y轴的交叉处。因此,如图2C所示,电极组件110被分成四个象限。相对于交点从右上象限开始逆时针行进而从右上象限到右下象限将象限定义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和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均设置在单一象限中。此外,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设置在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不同的非相邻象限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设置在第二象限内,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设置在第四象限内。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设置在第一象限内,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设置在第三象限内。相似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设置在第三象限内时,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设置在第一象限内;当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设置在第四象限内时,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设置在第二象限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未卷绕的第一电极111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中相邻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A、未卷绕的第二电极112上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中相邻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A以及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选择为满足式1。在一个实施例中,距离A和距离B满足式1,使得卷绕的电极组件中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和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设置在如上所述的不同的非相邻象限中。
式1
A=2C-TJ,且B<C/3
其中,A是未卷绕的第一电极111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中相邻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或者是未卷绕的第二电极112上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中相邻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是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C是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长轴长度,TJ是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短轴长度。
根据满足式1的一个实施例,在包括在二次电池100中的电极组件110的第一电极111中,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在未卷绕的第一电极111上彼此隔开一定的距离,该距离通过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长轴长度C的两倍减去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短轴长度TJ获得。相似地,在包括在二次电池100中的电极组件110的第二电极112中,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在未卷绕的第二电极112上彼此隔开一定的距离,该距离通过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长轴长度C的两倍减去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短轴长度TJ获得。在满足式1的一个实施例中,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小于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长轴长度C的三分之一。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构成电极组件110的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12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和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选择为满足式2。
式2
((C-5)/2-(B+TP+TN+TS)×N×1.05)>0
其中,B是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C是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长轴长度,TP是第一电极111的厚度,TN是第二电极112的厚度,TS是分隔件113的组合厚度,N是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卷绕次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式2限定了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长轴长度C、第一电极111的厚度TP、第二电极112的厚度TN、分隔件113的组合厚度TS以及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卷绕次数N之间的关系。当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长轴长度C、第一电极111的厚度TP、第二电极112的厚度TN、分隔件113的组合厚度TS以及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卷绕次数N满足式2时,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和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分别设置在如上所述的不同的非相邻象限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10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连接到第一电极引线116,电极组件110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连接到第二电极引线117。
第一电极引线116包括与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接触的端部116a,以及从该端部116a延伸并连接到外部装置(例如,保护电路模块130)的延伸部116b。
第一电极引线116的端部116a电连接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引线116的端部116a具有设定或预定的宽度L1。
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诸如电阻焊、激光焊、超声焊接和/或焊料焊接(soldering welding)之类的适当的方法将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彼此物理连接。然后将彼此物理连接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第一电极引线116的端部116a。假设端部116a的宽度L1小于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侧表面的长轴长度C的一半,则该端部116a的宽度L1可具有任意值。然而,端部116a的宽度L1可大于多个电极接线片114的每个的宽度。由于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并联连接到第一电极引线116,所以可改善(或降低)电阻。
在这样的一个实施例中,即,在不将第一电极接线片114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彼此的情况下使用诸如电阻焊、激光焊、超声焊接和/或焊料焊接之类的方法将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中的每个独立或同时地连接到端部116a的实施例中,端部116a的宽度L1小于卷绕的电极组件110的侧表面的长轴长度C的一半,并且大于卷绕的电极组件110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的最外的两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因此,由于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中的每个可在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的任一个沿长轴(即X轴)没有任何弯曲或伸长的情况下与第一电极引线116接触,所以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和第一电极引线116之间的连接在电学上和物理上稳定。
与第一电极引线116相似,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电极引线117包括端部117a和从端部117a延伸的延伸部117b。与第一电极引线116的端部116a一样,第二电极引线117的端部117a具有设定或预定的宽度L2。在一个实施例中,按照与第一电极引线116的宽度L1的确定方式相同的方式来确定端部117a的宽度L2,将不再提供对宽度L2的详细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构件120容纳并保护电极组件110。保护构件120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袋式保护构件,或者是棱柱型保护构件。在当前实施例中,保护构件120是袋式的,描述是相对袋式保护构件作出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构件120包括主体122、盖124和容纳部件126。
主体122包括底表面122a、多个从底表面122a延伸的侧表面122b以及从多个侧表面122b延伸的密封部件122c。
容纳部件126是由主体122的底表面122a和多个侧表面122b形成的空间,并且容纳电极组件110。
盖124从主体122的密封部件122c的边缘延伸。盖124被构造为完全覆盖容纳部件126并被构造为与主体122的密封部件122c一起形成密封,从而将二次电池100密封在保护构件120中。因此,盖124包括盖区域124a和与主体122的密封部件122c对应的密封部件124b。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电路模块130控制电极组件110的充放电以及电极组件110的操作。保护电路模块130包括控制装置132(例如IC装置),以防止或避免过电流流到二次电池100中。保护电路模块130还包括用于将二次电池100连接到外部装置的外部端子134。尽管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32和外部端子134设置在保护电路模块130的相同的表面上,但是控制装置132和外部端子134可以设置在不同的表面上。保护电路模块130电连接到第一电极引线116和第二电极引线117。
图3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
图4A是示出构成图3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透视图。
图4B和图4C是示出图4A的电极组件的侧表面的示意图。
参照图3至图4C,二次电池200包括电极组件210、容纳电极组件210的保护构件220和保护电路模块230。
电极组件210包括第一电极211、第二电极212、两个分隔件213、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第一电极引线216、第二电极引线217和核心分隔件218。
由于电极组件210与二次电池100的电极组件110相似,所以将对前述实施例与当前实施例之间的差别进行描述。在当前实施例中没有进行描述的部件与参照图1至图2C描述的二次电池100的部件基本相同。
电极组件210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一电极211的一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214,以及多个延伸到第二电极212的一侧的第二电极接线片215。
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和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具有与参照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和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相同的分隔距离A和B。
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相对于X轴和Y轴,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设置在两个上面的象限中,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设置在两个下面的象限中。在另一实施例中,相对于X轴和Y轴,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设置在两个下面的象限中,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设置在两个上面的象限中。这些构造与占据单个的、不同的且非相邻的象限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14和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15不同。
也就是说,如所示出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设置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中,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设置在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10包括沿X轴(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长轴)具有设定或预定的长度的核心分隔件218。
核心分隔件218将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绝缘。在没有核心分隔件218的情况下,由于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和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分别在卷绕的电极组件210中沿第一和第二象限以及第三和第四象限分布,所以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接触的可能性大。第一象限与第四象限相邻,第二象限与第三象限相邻。在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设置在不同的非相邻的象限内的实施例中,核心分隔件可不是必须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核心分隔件218的宽度大于第一电极引线216的端部216a的宽度L3、第二电极引线217的端部217a的宽度L4。在一个实施例中,核心分隔件218的宽度既大于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的最外面的两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的最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又大于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的最外面的两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的最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核心分隔件218既具有足够大的宽度,又定位为防止或避免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的任一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的任一个接触,和定位为防止卷绕的电极组件210上的第一电极引线216与第二电极引线217接触。
在电极组件210的一个实施例中,将未卷绕的第一电极211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中相邻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A、未卷绕的第二电极212上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中相邻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A、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选择为满足式3。在A和B满足式3的一个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象限内,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设置在第三和第四象限内。
式3
A=2C-TJ,且5mm<B<C/2
其中,A是未卷绕的第一电极211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中相邻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或者未卷绕的第二电极212上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中相邻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是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C是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长轴长度,TJ是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短轴长度。
在满足式3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包括在二次电池200中的电极组件210的第一电极211中,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在未卷绕的第一电极211上彼此隔开一定的距离,该距离通过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长轴长度C的两倍减去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短轴长度TJ获得。相似地,在包括在二次电池200中的电极组件210的第二电极212中,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在未卷绕的第二电极212上彼此隔开一定的距离,该距离通过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长轴长度C的两倍减去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短轴长度TJ获得。在满足式3的一个实施例中,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大于5mm,并且小于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长轴长度C的一半。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包括在电极组件210中的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和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定位为满足式4。
式4
((C-TJ)-(B+TP+TN+TS)×N)≥0
其中,B是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215之间的距离,C是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长轴长度,TJ是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短轴的长度,TP是第一电极211的厚度,TN是第二电极212的厚度,TS是分隔件213的组合厚度,N是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卷绕次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式4限定了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215之间的距离B、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长轴长度C、第一电极211的厚度TP、第二电极212的厚度TN、分隔件213的组合厚度TS以及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卷绕次数N之间的关系。在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长轴长度C、第一电极211的厚度TP、第二电极212的厚度TN、分隔件213的组合厚度TS以及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卷绕次数N满足式4的一个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设置第一和第二象限内,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设置在第三和第四象限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10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连接到第一电极引线216,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215连接到第二电极引线217。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引线216包括与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接触的端部216a,以及从该端部216a延伸并连接到外部装置(例如,保护电路模块230)的延伸部216b。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引线216具有设定或预定的比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侧表面的长轴长度C小的宽度L3。在另一实施例中,宽度L3比卷绕的电极组件210的侧表面的长轴长度C小且比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214的最外面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与第一电极引线216相似,第二电极引线217包括端部217a和从该端部217a延伸的延伸部217b。与第一电极引线216的端部216a相似,第二电极引线217的端部217a具有设定或预定的宽度L4。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端部217a的宽度L4是按照与第一电极引线216的端部216a的宽度L3的方式相同的方式确定的,所以将省略对宽度L4的详细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引线216和第二电极引线217具有延伸部216b和217b,所述延伸部216b和217b具有与二次电池100的第一电极引线116的延伸部116b和第二电极引线117的延伸部117b的构造不同的构造。
如图4B所示,延伸部216b可从端部216a的左侧部分延伸,延伸部217b可从端部217a的右侧部分延伸,而不是延伸部从第一电极引线116和第二电极引线117的中心部分延伸。因此,将延伸部216b和延伸部217b偏置防止了当电极组件210放置在保护构件220中时与延伸部216b和延伸部217b的叠置。
参照图3,将描述与图1至图2C的保护构件120和保护电路模块130基本相同的保护构件220和保护电路模块230。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构件220包括主体222、盖224和容纳部件226。
主体222包括底表面222a、从底表面222a延伸的多个侧表面222b以及从多个侧表面222b延伸的密封部件222c。
保护构件220的容纳部件226是由底表面222a和多个侧表面222b形成的空间,并容纳电极组件210。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224从主体222的密封部件222c的边缘延伸并包括盖区域224a和密封部件224b。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电路模块230包括控制装置232和外部端子234。此外,保护电路模块230电连接到第一电极引线216和第二电极引线21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并考虑到前述内容,可以控制构成卷绕的电极组件的电极的接线片的位置。
虽然已经结合特定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与此相反,本发明意图覆盖包括在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Claims (8)
1.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
第一电极,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一电极的一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
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二电极的一侧的第二电极接线片;
分隔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彼此绝缘;
第一电极引线,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第一电极引线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接触且将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电连接的端部和从所述端部延伸并连接到外部装置的延伸部;
第二电极引线,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第二电极引线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接触且将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电连接的端部和从所述端部延伸并连接到所述外部装置的延伸部,
其中,电极组件为卷绕的凝胶卷形状,
其中,由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和短轴形成的四个象限相对于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和短轴的交点,从右上象限开始逆时针行进而从右上象限到右下象限被定义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在由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和短轴形成的四个象限中的一个象限内,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在四个象限的不同的另一象限内,
其中,第一电极引线的所述端部的宽度大于每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的宽度并且小于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的长度的一半,
第二电极引线的所述端部的宽度大于每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的宽度并且小于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的长度的一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当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在四个象限的第一象限内时,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在四个象限的第三象限内,
当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在四个象限的第二象限内时,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在四个象限的第四象限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电极组件满足式1,
式1
A=2C-TJ,且B<C/3
其中,A是未卷绕的第一电极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相邻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或者是未卷绕的第二电极上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中相邻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是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C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长度,TJ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短轴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电极组件满足式2,
式2
((C-5)/2-(B+TP+TN+TS)×N×1.05)>0
其中,B是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C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长度,TP是第一电极的厚度,TN是第二电极的厚度,TS是分隔件的厚度,N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卷绕次数。
5.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
第一电极,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一电极的一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
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延伸到第二电极的一侧的第二电极接线片;
分隔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彼此绝缘;
第一电极引线,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第一电极引线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接触且将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电连接的端部和从所述端部延伸并连接到外部装置的延伸部;
第二电极引线,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第二电极引线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接触且将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电连接的端部和从所述端部延伸并连接到所述外部装置的延伸部,
其中,电极组件为卷绕的凝胶卷形状,
其中,由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和短轴形成的四个象限相对于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和短轴的交点,从右上象限开始逆时针行进而从右上象限到右下象限被定义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在由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和短轴形成的四个象限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内,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在四个象限的第三和第四象限内,
其中,第一电极引线的所述端部的宽度大于每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的宽度并且小于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的长度,
第二电极引线的所述端部的宽度大于每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的宽度并且小于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电极组件满足式3,
式3
A=2C-TJ,且5mm<B<C/2
其中,A是未卷绕的第一电极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相邻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或者未卷绕的第二电极上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中相邻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是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C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长度,TJ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短轴长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电极组件满足式4,
式4
((C-TJ)-(B+TP+TN+TS)×N)≥0
其中,B是堆叠且未卷绕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的每个与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的最近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C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长度,TJ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短轴长度,TP是第一电极的厚度,TN是第二电极的厚度,TS是分隔件的厚度,N是卷绕的电极组件的卷绕次数。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电极组件包括在电极组件的中心部分的核心分隔件,并且所述核心分隔件沿卷绕的电极组件的长轴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90115962A KR101165507B1 (ko) | 2009-11-27 | 2009-11-27 | 이차전지 |
KR10-2009-0115962 | 2009-11-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82254A CN102082254A (zh) | 2011-06-01 |
CN102082254B true CN102082254B (zh) | 2015-06-03 |
Family
ID=44022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60122.8A Active CN102082254B (zh) | 2009-11-27 | 2010-11-24 | 二次电池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77239B2 (zh) |
EP (1) | EP2341575B1 (zh) |
JP (1) | JP5193236B2 (zh) |
KR (1) | KR101165507B1 (zh) |
CN (1) | CN1020822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20392B1 (ko) * | 2011-09-02 | 2013-10-2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리튬 폴리머 전지 |
US9583781B2 (en) * | 2013-04-24 | 2017-02-28 | Apple Inc. | Multiple conductive tabs for facilitating current flow in batteries |
KR20150007741A (ko) | 2013-07-12 | 2015-01-2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
KR101784743B1 (ko) * | 2015-01-23 | 2017-11-0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JP6582489B2 (ja) | 2015-03-30 | 2019-10-02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 |
KR102448295B1 (ko) * | 2015-07-16 | 2022-09-28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
WO2017047353A1 (ja) * | 2015-09-14 | 2017-03-23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
KR102504791B1 (ko) * | 2015-10-23 | 2023-02-2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전극 탭을 갖는 이차 전지 |
KR102018849B1 (ko) | 2015-11-11 | 2019-09-05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돌출 연장부와 탭 연결부를 구비한 전극 리드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셀 |
WO2017141613A1 (ja) * | 2016-02-15 | 2017-08-24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角形二次電池 |
JP2018060599A (ja) * | 2016-09-30 | 2018-04-12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角形二次電池 |
JP7264161B2 (ja) * | 2018-06-07 | 2023-04-25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蓄電素子 |
JP7455032B2 (ja) * | 2020-09-08 | 2024-03-25 |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電池 |
CN112018453B (zh) * | 2020-09-08 | 2022-02-01 |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复合叠片电芯和锂电池 |
CN113330631B (zh) * | 2020-09-08 | 2022-12-20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JP7400671B2 (ja) * | 2020-09-11 | 2023-12-1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 |
JP7347384B2 (ja) * | 2020-09-24 | 2023-09-2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 |
CN113437443B (zh) * | 2021-06-21 | 2023-06-20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
US20240162451A1 (en) * | 2021-11-19 | 2024-05-16 | Lg Energy Solution, Ltd. |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same |
US20230207985A1 (en) * | 2021-12-24 | 2023-06-29 | Intel Corporation | Low profile battery cell |
JP7510404B2 (ja) * | 2021-12-28 | 2024-07-03 |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電池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59253A (en) * | 1998-01-07 | 2000-12-12 | Medtronic, Inc. | Thermally formed tab slots in a separator for a spirally-wound electrochemical cel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39760A (en) * | 1993-11-19 | 1995-08-08 | Medtronic, Inc. | High reliability electrochemical cell and electrode assembly therefor |
JP4714952B2 (ja) | 1998-10-30 | 2011-07-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リチウムイオンポリマ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装置並びに製造方法 |
KR100846579B1 (ko) * | 2002-07-13 | 2008-07-1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온 전지의 극판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온전지 |
KR100614390B1 (ko) * | 2004-09-06 | 2006-08-2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권취형 전극 조립체와 이를 구비하는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100624953B1 (ko) * | 2004-11-29 | 2006-09-18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차 전지 |
CN1787271A (zh) | 2004-12-09 | 2006-06-14 | 英赛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锂电池电芯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US20060166088A1 (en) * | 2005-01-26 | 2006-07-27 | Hokanson Karl E | Electrode connector tabs |
KR100772305B1 (ko) | 2005-03-02 | 2007-11-02 |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법 |
JP2006286404A (ja) * | 2005-03-31 | 2006-10-19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電極板の正極板と負極板の組み合わせ、その正極板と負極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
KR100696844B1 (ko) * | 2005-12-28 | 2007-03-1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
JP5114036B2 (ja) * | 2006-09-08 | 2013-01-09 |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 積層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
JP5127271B2 (ja) * | 2007-03-12 | 2013-01-23 | 株式会社東芝 | 捲回型電極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0876268B1 (ko) * | 2007-10-09 | 2008-12-2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차전지 |
KR100966604B1 (ko) * | 2007-11-19 | 2010-06-2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차 전지 |
US8142928B2 (en) * | 2008-06-04 | 2012-03-27 | Basvah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y collector tab configurations and foil thickness |
JP5225002B2 (ja) * | 2008-09-30 | 2013-07-03 | 株式会社東芝 | 二次電池 |
JP2010118315A (ja) * | 2008-11-14 | 2010-05-27 | Toshiba Corp | 非水電解質電池 |
-
2009
- 2009-11-27 KR KR1020090115962A patent/KR10116550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
- 2010-01-21 JP JP2010010975A patent/JP5193236B2/ja active Active
- 2010-10-22 US US12/910,749 patent/US9577239B2/en active Active
- 2010-11-24 EP EP10192403A patent/EP2341575B1/en active Active
- 2010-11-24 CN CN201010560122.8A patent/CN1020822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59253A (en) * | 1998-01-07 | 2000-12-12 | Medtronic, Inc. | Thermally formed tab slots in a separator for a spirally-wound electrochemical cel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10059283A (ko) | 2011-06-02 |
CN102082254A (zh) | 2011-06-01 |
EP2341575B1 (en) | 2013-04-03 |
EP2341575A2 (en) | 2011-07-06 |
US9577239B2 (en) | 2017-02-21 |
US20110129707A1 (en) | 2011-06-02 |
KR101165507B1 (ko) | 2012-07-13 |
JP5193236B2 (ja) | 2013-05-08 |
JP2011113960A (ja) | 2011-06-09 |
EP2341575A3 (en) | 2011-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82254B (zh) | 二次电池 | |
EP2581967B1 (en) | Battery pack and lead plate for a battery pack | |
US7585589B2 (en) | Pouch-type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 |
CN113330631B (zh) |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
US10741820B2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KR101440890B1 (ko) | 전지 팩 | |
KR101526457B1 (ko) | 라운드 코너를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 |
US9300014B2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 |
JP2009245943A (ja) |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 |
US20110104572A1 (en) | Electrode assembly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electrode assembly | |
KR20150098445A (ko) | 절연물질이 코팅되어 있는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전지셀 | |
US8936863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09417151B (zh) | 应用汇流条的电池单元 | |
CN109983598B (zh) | 电池组 | |
JP2013214464A (ja) | 電池 | |
US20090029246A1 (en) |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 |
US9012070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US10069174B2 (en) | Battery pack including unit cells, temperature detection device, and protection circuit module connected to substrate | |
US9099727B2 (en) | Lead plate, battery pack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battery pack | |
KR20160059165A (ko) | 절연 및 열용융성 수지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 |
JP2014143180A (ja) | 二次電池パック | |
KR101189621B1 (ko) |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 | |
KR102234289B1 (ko) | 배터리 팩 | |
KR100502353B1 (ko) | 전지 | |
JP6953897B2 (ja) | 積層型電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