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7976880B -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有片材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有片材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6880B
CN107976880B CN201710978041.1A CN201710978041A CN107976880B CN 107976880 B CN107976880 B CN 107976880B CN 201710978041 A CN201710978041 A CN 201710978041A CN 107976880 B CN107976880 B CN 1079768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roller
sheets
conveying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780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76880A (zh
Inventor
中野贵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Fine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064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7155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064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806567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064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8953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Finetech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Finetech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976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6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76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6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5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moving the surface supporting the lowermost article of the pile, e.g. by using belts or rollers
    • B65H31/3063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moving the surface supporting the lowermost article of the pile, e.g. by using belts or rollers by special supports like carriages, containers, trays, compartments, plates or bars, e.g. moved in a closed loo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00Collating or gathering sheets combined with processes f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or signatures or for interposing inserts
    • B42C1/12Machines for both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nd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the sheets or signatures
    • B42C1/125Sheet sorters combined with bin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B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OBJECTS THERETO
    • B42B4/00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by discontinuous stitching with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w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B65H29/14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and introducing into a pile
    • B65H29/145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and introducing into a pile the pile being formed between the two, or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2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the nip between moving belt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81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acting on edge of the pile for moving it along a surface, e.g. by pus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65H31/36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acting each article with a front stop as it is pi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8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blade fol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3Forming a pil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articles, e.g. buffering, forming bu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9Forming a pile forming a pile in which articles are offset from each other, e.g. forming stepped pile
    • B65H2301/42194Forming a pile forming a pile in which articles are offset from each other, e.g. forming stepped pile forming a pile in which articles are offset from each other in the delivery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6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 B65H2301/42262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by acting on surface of outermost articles of the pile, e.g. in nip between pair of belt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90Machine drive
    • B65H2403/94Other features of machine drive
    • B65H2403/942Bidirectional powered handl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7Roller pairs both nip rollers being dri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5Roller assembly, particular roller arrangement
    • B65H2404/152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 B65H2404/1521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rotating, pivoting or oscillating around an axis, e.g. parallel to the roller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5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 B65H2405/11151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with surface inclined upwardly in transpor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5Height, e.g. of st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2D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30Numbers, e.g. of windings or ro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1Edges leading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3Edges trailing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有片材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片材处理装置具有:将来自输送辊的片材作为片材束进行载置的载置托盘、在输送辊的上游侧使后续片材待命的待命路径、片材束的集聚托盘、将载置托盘的片材束和后续片材以偏移的状态夹持并排出到所述集聚托盘并且将多张后续片材折返输送到载置托盘的排出辊、以及在载置托盘输送后续片材的输送部件,根据由所述排出辊排出的载置托盘的片材束的厚度来变更与该片材束合在一起而夹持的多张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由此,根据在先已载置于载置托盘的片材束的厚度(张数)来变更后续片材彼此的偏移量,从而减少了由片材束的厚度引起的对齐的不良情况。

Description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有片材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片材实施处理的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提高将片材暂时载置于对片材进行处理的载置托盘时的对齐性。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及它们的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有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对形成有图像的片材进行装订等片材处理的片材处理装置。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利用片材处理装置对片材束进行装订的情况下,若载置于载置托盘的片材束不整齐,则会形成未对齐的片材束,为了对此进行修正,需要进行暂时装订了的片材的重新装订。因此,在片材处理装置中,使片材整齐地对齐是重要的要素。
另一方面,最近的装置逐渐要求大容量且高速的片材处理。为了响应该要求,提出有日本专利第4298360号(对应中国专利CN100335388C/对应美国专利US7192020B2,以下称为“专利文献”)所示的装置。该装置是图22所示的装置,成为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处理装置BO。该片材处理装置BO将较大容量的片材载置于载置托盘T并利用装订单元TSP进行装订,利用排出辊R将片材作为片材束排出到集聚托盘AT。另外,为了进行片材的骑马装订而在装置入口使输送路径分支,也具有骑马装订托盘NT以及在该托盘的中间在片材输送的中途进行装订的骑马装订单元NSP。
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大容量且高速的片材处理,在利用装订单元TSP对载置于载置托盘T的片材束进行装订处理时,使后续的片材暂时在载置托盘跟前在待命托盘BT待命。该待命托盘BT(通常也称为缓冲托盘)使一张到三张左右的片材待命,在该待命期间对载置托盘T的片材束进行装订处理。
并且,为了进行更高速的处理,该装置如图23(a)所示,利用排出辊R(上排出辊R1、下排出辊R2)将在载置托盘T进行了装订处理的片材束BP和在待命托盘BT待命的后续片材束以规定的偏移量夹持并向集聚托盘AT侧移动。由此,片材束BP先从排出辊R脱离并集聚到集聚托盘AT。
另一方面,后续片材(WP1~WP3)被排出辊R夹持。在该时机使该排出辊R暂时停止,这次使排出辊R向反方向旋转时,后续片材在载置托盘T上方被折返输送而载置于载置托盘T。该排出方法通常被称为同时片材束排出,后续片材从待命托盘BT的陆续送出也快,可以谋求装置的高速化。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的装置中,最后的后续片材WP3相比之前的后续片材WP1、WP2靠近片材束BP的前端侧。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后续片材有时因排出辊的转动动作而一前一后,设定有为了预先防止该情形而设置的偏移量wpl1(参照上述专利文献的图47)。
在上述专利文献的装置中,只有后续片材的第三张相比在先的后续片材向片材束的前端侧偏移。因此,如图23(b)所示若进行了装订处理的片材束BP从50张达到70张左右,则在利用排出辊R将片材束BP刚排出之后,上排出辊R1以辊臂RA的支点PR为中心朝向载置托盘T(上游侧)移动。此时,该上排出辊R1在以其上游侧为支点进行转动时,与其接触的后续片材WP3也因该转动而向图示箭头PM方向较大地移动。
借助该移动,与上排出辊R1接触的最上方的后续片材WP3也向图示右侧移动。并且,借助该移动,第二张后续片材WP2因后续片材WP3的移动而相比后续片材WP1向图示右侧偏移,有时即便利用载置托盘前端侧的扒拢辊子KR也不能进行修正。换句话说,虽然后续片材的最后的片材应处于最左侧,但并未成为上述顺序而成为相反的顺序,从而产生了混乱。若产生上述情形,则会导致由扒拢辊子KR输送的最上方的后续片材WP3先与前端基准KJ抵接,其下方的后续片材WP2、WP1不会到达前端基准KJ,从而在载置托盘T上产生对齐不良。
另外,在后续片材为两张的情况下,预先增大后续片材WP的偏移量即可,但这次在载置托盘的片材束厚度薄的情况下,移动量过大而产生了对齐费时或不能对齐的状态。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根据在先已载置于载置托盘的片材束的厚度(张数)来变更后续片材彼此的偏移量,从而减少了由片材束的厚度引起的对齐的不良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公开了以下的结构。
即,本发明的片材处理装置具有: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在规定的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载置托盘,所述载置托盘集聚从所述输送辊送出的片材,并将所述片材作为片材束载置于规定位置;待命路径,所述待命路径设置在所述输送辊的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使由所述输送辊输送的后续片材待命;第二输送辊,所述第二输送辊与所述输送辊协同地使所述后续片材在所述待命路径待命,将所述后续片材从所述待命路径送出;排出口,所述排出口用于将所述片材束从所述载置托盘向规定的排出方向排出;集聚托盘,所述集聚托盘集聚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片材束;排出辊,所述排出辊将所述载置托盘的所述片材束和包括来自所述待命路径的后续片材在内的多张后续片材以保持规定的偏移量的状态夹持,将所述片材束从所述排出口排出到所述集聚托盘,并且,对多张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而将多张所述后续片材留置于所述载置托盘;以及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朝向所述规定位置输送留置于所述载置托盘的多张所述后续片材,所述片材处理装置根据由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片材束的厚度,变更与所述片材束合在一起而夹持的多张所述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根据在先已载置于载置托盘的片材束的厚度(张数)来变更后续片材彼此的偏移量,从而减少了由片材束的厚度引起的对齐的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片材处理装置组合在一起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片材处理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图3是片材处理装置的载置托盘(第一处理托盘)周边的放大侧面说明图。
图4是输送辊、分支辊以及排出辊的驱动说明图。
图5是将比较薄的片材束(三张)收纳于载置托盘并使后续的片材(三张)待命的一系列的动作说明图,图5(a)是用输送辊正输送来自输送路径的片材的说明图,图5(b)是接着将排出的片材折返并收纳于载置托盘的状态说明图。
图6是接着图5的状态说明图,图6(a)是最初的三张片材载置于载置托盘的状态说明图,图6(b)是第一张后续片材wp1接着被送入的状态说明图。
图7是接着图6的状态说明图,图7(a)是用输送辊将第一张后续片材wp1折返并使其在分支路径(待命路径)待命的状态说明图,图7(b)是第一张后续片材wp1在分支路径待命、第二张后续片材wp2正在送入的状态说明图。
图8是接着图7的状态说明图,图8(a)是两张后续片材wp1wp2在分支路径待命、第三张后续片材wp3正在送入的状态说明图,图8(b)是载置托盘的片材束BP1被排出、在其中途将三张后续片材wp1~wp3和片材束BP1合在一起而夹持并同时排出的状态说明图。
图9是接着图8的状态说明图,图9(a)是片材束BP1从载置托盘排出、在载置托盘上留置的后续片材wp1~wp3开始折返的状态说明图,图9(b)是第一份片材束BP1载置于集聚托盘、第二份片材束PB2载置于载置托盘,接下来的第七张后续片材wp1正被送入的状态说明图。
图10是将比较厚的片材束(65张)收纳于载置托盘并使后续的片材(三张)待命的接着图5的一系列的动作说明图,图10(a)是第二份的第一张后续片材wp1正在送入的状态说明图,图10(b)是第二份的第一张后续片材wp1后端被检测到而开始折返的状态说明图。
图11是接着图10的状态说明图,图11(a)是第二份的第一张片材wp1作为进行待命的片材正被送入分支路径的状态说明图,图11(b)是第二张后续片材wp2正在送入的状态说明图。
图12是接着图11的状态说明图,图12(a)是两张后续片材wp1wp2在分支路径待命、第三张后续片材wp3正在送入的状态说明图,图12(b)是用排出辊排出载置托盘的片材束BP1、在其中途与三张后续片材wp1~wp3合在一起而夹持并同时排出的状态说明图。
图13是接着图12的状态说明图,图13(a)是片材束BP1从载置托盘排出、在载置托盘上留置的三张后续片材wp1~wp3开始折返的状态说明图,图13(b)是第一份片材束BP1载置于集聚托盘、后续片材wp1~wp3载置于载置托盘,接下来的第四张后续片材正被送入的状态说明图。
图14是说明图13(a)的厚片材束和后续片材的关系的图,图14(a)是说明片材束从载置托盘刚排出之后与后续片材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4(b)是后续片材彼此的偏移量相对于片材束的厚度成比例地增加的说明图,图14(c)是相对于片材束的厚度使后续片材的偏移量阶段性地增加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图13(a)以及图14(a)的厚片材束排出时的后续片材和接着该后续片材的后续片材的关系的图。
图16是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的设定和后续片材在载置托盘处的折返位置设定的流程图。
图17是图1的整体结构中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装置的片材束和后续片材的状态说明图,图19(a)是比较薄的片材束的情况下的状态说明图,图19(b)是比较厚的片材束的情况下的状态说明图。
图2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装置的片材束和后续片材的状态说明图,图21(a)是比较薄的片材束的情况下的状态说明图,图21(b)是比较厚的片材束的情况下的状态说明图。
图22是以往的片材处理装置的说明图。
图23是说明图22的片材处理装置的课题的图,图23(a)是比较薄的片材束的情况下的状态说明图,图23(b)是比较厚的片材束的状态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A 图像形成装置
B 片材处理装置
20 装置框架
24 第一集聚托盘(装载托盘)
26 第二集聚托盘
30 送入口
32 送入路径
36 分支位置
37 切换门
42 输送路径
42S 片材传感器
44 输送辊
48 排出辊
48a 排出上辊
48b 排出下辊
50 载置托盘出口
54 载置托盘(第一处理托盘)
57 基准面(移动部件)
58 对齐板
60 端面装订部
62 端面装订单元
70 分支路径(待命路径)
72 分支辊(第二输送辊)
84 堆积箱(第二载置托盘)
166 排出辊支承臂
167 支承臂旋转轴
170 待命辊
176 片材按压件
190 装置上部罩
192 排出辊臂
194 支承臂支点轴
196 上罩开放支点
204 片材处理控制部
210 片材输送控制部
230 片材束厚度传感器
wpl1 后续片材间偏移量
wpl2 后续片材间偏移量
Bpl1 后续片材和片材束的偏移量
Bpl2 后续片材和片材束的偏移量
82M 骑马装订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A和片材处理装置B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片材处理装置B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此外,在附图中,贯穿本说明书全文,对类似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图像形成系统]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由图像形成装置A和片材处理装置B构成。而且,构成为:在图像形成装置A的主体排出口3连结有片材处理装置B的送入口30,利用片材处理装置B对在图像形成装置A中形成有图像的片材进行订书钉装订并收纳在第一集聚托盘24或第二集聚托盘26中。另外,在第一集聚托盘24的上方,配设有不进行装订处理而直接收纳片材的脱离托盘22。
[图像形成装置A]
参照图1对图像形成装置A进行说明。该图像形成装置A构成为,将片材从供纸部1输送到图像形成部2,在图像形成部2对片材进行印刷后,从主体排出口3排出。供纸部1在供纸盒1a、1b中收纳有多种尺寸的片材,将被指定的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并输送到图像形成部2。
在图像形成部2配置有例如静电鼓4和在其周围配置的打印头(激光发光器)5、显影器6、转印充电器7及定影器8。图像形成部2利用激光发光器5在静电鼓4上形成静电潜像,并通过显影器6在其上附着调色剂,利用转印充电器7将图像转印到片材上,利用定影器8进行加热定影并形成图像。如上所述形成有图像的片材从主体排出口3依次被送出。图示9是循环路径,是如下的双面印刷的路径:从定影器8将在正面侧进行了印刷的片材经由折返路径10进行正反翻转后,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部2而在片材的背面侧进行印刷。这样进行了双面印刷的片材在折返路径10进行正反翻转后,从主体排出口3送出。
图示11是图像读取装置,利用扫描单元13对设定在压板12上的原稿片材进行扫描,并利用光电转换元件(例如CCD)14以电气方式读取。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例如进行数字处理后,传送到数据储存部17,并向所述激光发光器5发送图像信号。另外,图示15是原稿输送装置,将原稿堆积箱16所收容的原稿片材输送到压板12。
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A设置有图17所示的图像形成控制部200,从控制面板18经由输入部203设定图像形成条件、例如片材尺寸指定、彩色/单色印刷指定、打印份数指定、单面/双面印刷指定、放大/缩小印刷指定等印刷条件。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A中,由上述扫描单元13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外部的网络传送的图像数据存储在数据储存部17。构成为:图像数据从该数据储存部17传送到缓冲存储器19,从该缓冲存储器19依次向激光发光器5移送数据信号。
从上述控制面板18输入并指定上述的单面/双面印刷、放大/缩小印刷、彩色/单色印刷等图像形成条件的同时还输入并指定片材处理条件。该片材处理条件设定例如“打印输出模式”“端面装订模式”“区分(轻推(日文:ジョグ))模式”“骑马装订模式”等。此外,对于这些处理条件会在后面进行说明。
[片材处理装置B]
如图1及图2所示,片材处理装置B配置有设置于装置框架20的一方的片材的送入口30以及设置在与片材的送入口30相反的外侧的集聚一张片材、比较厚的片材的脱离托盘22。集聚经端面装订处理的片材、量较多的片材的能够升降的第一集聚托盘24位于该脱离托盘22的下方。并且,在该第一集聚托盘24的下方,设置有集聚经骑马装订或折叠处理的片材的第二集聚托盘26。此外,在本发明中,端面是指片材的端部周边的面,即片材缘部的正反面。因此,端面装订处理意味着对片材束的端部进行装订。
[片材的输送路径]
从该片材处理装置B的上述送入口30起,配置有从送入路径32朝向载置托盘出口(排出口)50呈大致直线地延伸的输送路径42。在送入路径32中设置有打孔单元31,在片材的端面或根据需要在输送方向的中间进行打孔处理。在该打孔单元31的隔着送入路径32的下方,对打孔处理时产生的打孔屑进行集聚的打孔屑箱31b装卸自如地设置于装置框架20。
在上述打孔单元31的下游侧,配置有输送片材的送入辊34并以较高的速度输送片材。在该送入辊34的下游侧的输送路径42中设置有能够正反转的输送辊44,该输送辊44将片材引导到作为第一处理托盘的载置托盘54、其下游侧的第一集聚托盘24。该输送辊44的后方成为片材的输送路径出口46。
在该输送路径出口46的下游侧设置有能够正反转的排出辊48。该排出辊48对片材进行折返而将片材送入到载置托盘54、或直接排出到第一集聚托盘24、或将在载置托盘54上进行了端面装订处理的片材束从载置托盘54排出到第一集聚托盘24。另外,也能够以在载置托盘54不进行装订地按照各片材束使位置移动而能够在第一集聚托盘24进行区分的方式进行排出(轻推排出)。
[脱离路径、分支路径]
另外,输送路径42在分支位置36分支为:将片材引导到脱离托盘22的脱离路径38;以及为了对较长的片材进行骑马装订处理、折叠处理而将其引导到成为第二处理托盘(第二载置托盘)的堆积箱84的分支路径70。在该分支位置36设置有路径的切换门37,该路径的切换门37用于选择是将片材直接输送到输送路径42、或输送到脱离路径38、或使其在输送路径42上折返而引导到分支路径70。
如图2及图3所示,上述分支路径70是在载置托盘54的侧方以包围该载置托盘54的方式向下侧弯曲的路径,如后述那样兼用作供折返的后续片材待命的待命路径。另外,在脱离路径38设置有输送片材的脱离辊39以及将片材排出到脱离托盘22的脱离排出辊40。
[端面装订部]
另外,在输送路径42的输送路径出口46的下方设置有载置托盘54(第一处理托盘),对暂时集聚在该载置托盘54上的片材的端面进行装订的端面装订部60位于该载置托盘54的下端侧。对于该端面装订部60,随后会利用图3和图5进行说明。
[骑马装订部]
另一方面,在上述输送路径42将较长的片材向载置托盘54方向暂时输送,并输送到切换门37的下游侧之后,这次进行折返输送而输送到分支路径70并从分支出口76集聚到作为第二载置托盘的堆积箱84。配置有对集聚到该堆积箱84的片材的中间进行装订的骑马装订部80。如图2所示,在分支出口76设置有变更挡板78,该变更挡板78每当从分支排出辊74向堆积箱84送入片材时将片材向图示左侧施力来防止在先片材后端与下一片材前端的碰撞。
[堆积箱(第二载置托盘)]
对片材的送入位置进行限定的止动件85位于堆积箱84。该止动件85通过止动件移动电机85M对在堆积箱84的侧方张设于上带轮86和下带轮87的移动带88进行驱动而沿图示箭头方向移动。止动件85的位置分别停止在:在片材送入堆积箱84时能够由上述变更挡板78变更片材的后端的位置;通过骑马装订单元82对片材的输送方向的大致中央进行骑马装订的位置;以及通过往复移动的折叠刀94将经骑马装订的位置推入到折叠辊92对而将片材束对折的位置。另外,在折叠辊92的上下设置有骑马装订对齐板81,该骑马装订对齐板81每当片材送入堆积箱84时从片材宽度方向推压片材的两侧缘来进行对齐动作。
[骑马装订单元]
在骑马装订部80,通过骑马装订单元82内的打钉器(日文:ドライバ)将例如订书钉钉入片材束,并设置有在与打钉器相向的位置设置并将订书钉的脚部弯折的砧座83。该骑马装订单元82已广为公知,因此省略此处的说明,但作为装订机构也可以是如下的机构:并非仅将订书钉穿过片材束来进行装订,也在片材的输送方向中央涂敷粘接剂来将片材粘合而形成束。
[第二集聚托盘]
由上述骑马装订单元82进行了装订的片材束通过折叠辊92和将片材束推入折叠辊92的折叠刀94而对折,同时通过该折叠辊92和位于该折叠辊92下游侧的束排出辊96而排出到第二集聚托盘26。在该第二集聚托盘26安装有压辊102以及压杆104,该压辊102在前端设有旋转自如的辊子并摆动自如,用于使经折叠处理并以其背侧为前端侧而排出的折叠片材束下落到第二集聚托盘26,该压杆104用于从上方进行按压,以避免集聚的折叠片材束展开。通过该压辊102和压杆104,减少了折叠片材束打开而导致集聚性降低的情况。
[分支位置和端面装订部]
在此,利用图3,进一步对分支位置36、端面装订部60继续进行说明。如已说明的那样,在此,示出了从送入口30起配置有送入辊34的送入路径32、从送入路径32向载置托盘54方向呈直线地延伸的输送路径42、从该输送路径42向图示上方延伸的脱离路径38以及向下方弯曲并将片材引导到堆积箱84的分支路径(待命路径)70。在分支位置36配置有选择性地将送入路径32的片材引导到脱离路径38或输送路径42、或将在输送路径42折返输送来的片材引导到分支路径70的切换门37。
在该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3所示,示出了在实线位置,挡住脱离路径38,将片材从送入路径32引导到输送路径42,在虚线位置,从送入路径32输送的片材被向脱离路径38引导,在输送路径42折返输送的片材被引导到分支路径70。
在上述输送路径42中,在作为最末端的输送路径出口46的正前方配置有进行正反转并且相互接触和分离的输送辊44。即,该输送辊44能够通过压接状态下的一方向旋转向载置托盘54侧输送片材,并通过另一方向旋转向相反方向的分支路径(待命路径)70侧折返输送。
[关于折返输送]
该折返输送是通过在配置于输送路径42的切换门37的正后方的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片材后端的通过之后使输送辊44向另一方向旋转而进行的。在该另一方向旋转时,切换门37移动到挡住送入路径32的位置(图3虚线位置),由此,片材被输送到分支路径70,由分支辊72(第二输送辊)接着输送。当片材后端到达规定位置时使该分支辊72停止,从而在分支路径70使片材作为后续片材而处于待命状态。
这样,分支辊72与输送辊44协同而使一张到多张后续片材在分支路径70待命。
另外,在输送辊44的下游侧且载置托盘出口50(载置托盘54的排出口)配置有进行正反转并且相互接触和分离的排出辊48。该排出辊48由排出上辊48a和排出下辊48b构成,它们通过相互压接状态下的一方向旋转,与上述输送辊44协作地将片材输送到第一集聚托盘24。另外,排出辊48也在将利用也作为将集聚到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推出到第一集聚托盘24的移动部件的基准面57推出的片材束排出时使用。
[向载置托盘54的送入]
在此,对片材向载置托盘54的送入进行说明。向该载置托盘54的送入为通过位于下游侧的排出辊48的另一方向旋转将从输送辊44送出的片材在载置托盘54的倾斜面上向图3右侧输送。使扒拢辊子56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来进一步移送该被输送的片材。通过该移送,片材的输送方向前端与成为端面的装订基准的基准面57抵接而停止。此时扒拢辊子56在片材上滑动,尽量防止片材前端与基准面抵接后弯曲。这样,排出辊48具有将从输送辊44排出的片材在载置托盘54上方折返输送而输送到载置托盘54的基准面57的功能。
[端面装订单元移动和装订处理]
每次片材从输送辊44排出时,通过排出辊48和扒拢辊子56的旋转而将片材输送到基准面57并堆积到载置托盘54上。另外,与该堆积动作相匹配地使对齐板58从片材宽度方向的两侧抵接而将片材在载置托盘54的宽度方向中央对齐。反复进行这样的堆积和对齐,直至达到形成束的指定的张数。若达到指定张数,则这次在移动台63上使在片材的端面沿片材宽度方向移动的端面装订单元62移动到所希望的装订位置。该移动是通过端面装订单元62的移动销62b与沿片材宽度方向设置于移动台63的图示的槽形轨嵌合地被引导而进行的。
进行本申请的第一处理的端面装订单元62的装订处理已为公知,因此省略说明,但当端面装订单元62在指定的装订位置停止时,端面装订电机62M旋转驱动,从而移动未图示的打钉器而将订书钉钉入片材束,并通过砧座将钉入的订书钉弯折而进行钉装订处理。该装订处理在片材的角的端面、宽度方向的端面的多个位置进行。
[端面装订片材的排出]
对于由端面装订单元62进行了装订处理的片材束,通过架设于载置托盘54下的右带轮65和左带轮66的基准面移动带64的图示逆时针方向的移动,与该基准面移动带64连结的基准面57向图示左方移动,从而作为移动部件将片材束的装订端面侧以朝向第一集聚托盘24移动的方式推出。在该推出的同时,通过配置于载置托盘54的出口的排出辊48(排出上辊48a和排出下辊48b)从正反推压进行了装订的片材束,并通过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而将进行了装订的片材束排出到第一集聚托盘24。
[第一集聚托盘的升降]
对集聚片材束的第一集聚托盘24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该第一集聚托盘24以倾斜角度与载置托盘54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也集聚从载置托盘54排出的装订片材束、从输送路径42由输送辊44、排出辊48排出的每一张片材。
在该第一集聚托盘24的底面侧设置有对第一集聚托盘24进行升降的升降电机24M,其驱动传递到升降小齿轮109。升降小齿轮109与沿上下固定地设置在装置框架20的竖立面28的两侧的升降齿条107卡合。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通过第一集聚托盘24的设置于竖立面28的升降导轨在上下进行引导。
该第一集聚托盘24的位置或集聚到该第一集聚托盘24的片材的位置由设置于竖立面28的纸面传感器24S进行检测。而且,若该纸面传感器24S检测到上述位置,则驱动升降电机24M,使升降小齿轮109旋转而下降。图3的状态为由纸面传感器24S检测到第一集聚托盘24的上表面的状态,将从此处起稍微下降来接收片材束。因此,从载置托盘54排出的出口位置的上表面与第一集聚托盘24的上表面具有高度差。
接着,利用图4,对输送辊44和排出辊48的旋转驱动以及接触和分离的结构进行说明。
[输送上辊的旋转驱动]
首先,由输送上辊44a和输送下辊44b构成的输送辊44的驱动通过输送辊电机44M来进行。该输送辊电机44M由混合动力式的步进电机构成,配置有对电机轴的转速进行检测的速度检测传感器44S。该输送辊电机44M的驱动经由传递齿轮120、122、传动带124而传递到臂齿轮126。驱动自该臂齿轮126通过传动带128传递到支承于输送辊支承臂136的输送上辊44a的上辊轴44uj。
[输送上辊的接触和分离]
另外,输送上辊44a为了相对于被固定的输送下辊44b接触和分离而安装成以臂齿轮126的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该接触和分离通过输送辊移动臂130来进行,该输送辊移动臂130具有安装在臂齿轮126的轴上的后方扇形齿轮,并在前端侧的移动臂前端安装有对输送上辊44a施力的弹簧134。即,对与上述后方扇形齿轮卡合的输送辊移动臂电机130M进行正反转驱动,从而通过一方向旋转沿箭头O的释放方向移动,通过另一方向旋转沿与箭头C的输送下辊44b压接的箭头C的压接方向移动。此外,输送辊移动臂电机130M也由步进电机构成,并且,通过输送辊移动臂传感器130S对输送辊移动臂130的位置进行检测。
[输送下辊等的旋转驱动]
输送下辊44b的旋转驱动是通过将输送辊电机44M的驱动经由传递齿轮120、传动带138而传递到固定设置于输送下辊轴44sj的承接齿轮142来进行的。
另外,来自该承接齿轮142的驱动通过带单向离合器的齿轮144、也发挥传动带的作用的带有突起的带146而使扒拢辊子56旋转。由于经由带单向离合器的齿轮144进行传递,因此,如已说明的那样,无论承接齿轮142正反旋转,该扒拢辊子56都仅沿图4的实线箭头方向旋转,以仅向载置托盘54的基准面57的方向移送片材的方式旋转。
此外,上述带有突起的带146在前端使扒拢辊子56旋转,但也可以仅使省略了该扒拢辊子56的圆形的扒拢带旋转。
另外,输送辊电机44M的驱动经由传递齿轮120、传动带148,也传递到在分支路径70中输送片材的分支辊72的分支下辊72b的分支下辊轴72sj。
通过以上的结构,根据输送辊电机44M的正反旋转,输送辊44、分支辊72向图示实线箭头方向的一方向和虚线箭头方向的另一方向(折返方向)旋转,扒拢辊向实线箭头方向的基准面57方向旋转。另外,该输送辊电机44M可以设定为能够在将片材向载置托盘54侧输送时、向分支路径70侧折返输送时以规定的速度输送片材。
[排出上辊的旋转驱动]
接着,由排出上辊48a和排出下辊48b构成的排出辊48的驱动通过排出辊电机48M来进行。该排出辊电机48M也由混合动力式的步进电机构成,也同样配置有对电机轴的转速进行检测的速度检测传感器48S。该排出辊电机48M的驱动经由传递齿轮150、152、传动带154而传递到臂齿轮156。驱动自臂齿轮156通过传动带158传递到支承于排出辊支承臂166的排出上辊48a的排出上辊轴48uj。
[排出上辊的接触和分离等]
排出上辊48a为了相对于被固定的排出下辊48b接触和分离而安装成以臂齿轮156的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该接触和分离通过排出辊移动臂160来进行,该排出辊移动臂160具有安装在臂齿轮156的轴上的后方扇形齿轮,并在前端侧的移动臂前端安装有对排出上辊48a施力的弹簧164。对与上述后方扇形齿轮卡合的排出辊移动臂电机160M进行正反转驱动,从而通过一方向旋转沿箭头O的释放方向移动,通过另一方向旋转沿与箭头C的排出下辊48b压接的箭头C的压接方向移动。
此外,排出辊移动臂电机160M也由步进电机构成,并且,通过排出辊移动臂传感器160S对排出辊移动臂160的位置进行检测。另外,排出下辊48b的旋转驱动是通过将排出辊电机48M的驱动经由传递齿轮150、传动带168而传递到固定设置于排出下辊轴48sj的承接齿轮169来进行的。
[排出辊电机的速度设定]
通过以上的结构,根据排出辊电机48M的正反旋转,排出辊48向图示实线箭头方向的一方向和虚线箭头方向的另一方向(后续片材从输送辊44排出后在载置托盘54上向基准面57侧折返的方向)旋转。另外,该排出辊电机48M能够变更速度设定,以便以规定的速度驱动输送辊44。
[待命输送、第二托盘输送]
在此,回到图3,对为了进行上述端面装订而折返输送并在分支路径70待命的后续片材的待命输送进行论述。在通过载置托盘54的端面装订单元62进行装订处理的情况下,由于图像形成装置A的形成有图像的片材的送入速度快,另外片材间隔短,因此,需要防止还没完成在先的片材束的端面装订处理就送入后续片材的情况。因此,将经由送入路径32输送到输送路径42的后续片材的第一张至第二张暂时在输送路径42上折返输送,使该折返输送的片材留置于分支路径70进行待命。然后以与接下来的第二张或第三张后续片材重叠地输送的方式将在分支路径70待命的片材陆续送出,从而确保片材束之间的间隔时间(这在例如日本专利5248785号的图10中公开。)。
此外,在此,将“从该输送路径42折返输送到分支路径70,使一张以上的后续片材留置于该分支路径70进行待命,并与该待命的片材的接下来的片材一同陆续送出并输送”这种情况称为“待命输送”。进行该待命输送的端面装订用的片材多为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较短的片材,例如A4、B5、信件的各尺寸片材。因此,这些片材为了进行待命输送而进行的折返输送不会在载置托盘54的下游侧较大地伸出,在该输送时片材弯曲的情况较少。即使稍微弯曲,由于到载置托盘54的距离较短,因此也容易通过对齐板58的对齐动作来矫正弯曲。
另外,上述端面装订处理的完成不仅包括将片材束从载置托盘54排出到第一集聚托盘24的排出动作完成,还包括载置托盘54上的对齐板58的初始设定动作、基准面移动带64的初始位置恢复或者除此之外为了接收下一片材而对各机构进行初始位置设定。
接着,对为了通过骑马装订单元82进行骑马装订、并通过折叠辊92和折叠刀94对该片材进行折叠处理来形成折叠片材束而输送到作为第二载置托盘的堆积箱84的情况进行论述。向该堆积箱84的输送为如下的动作:将经由送入路径32输送到输送路径42的片材暂时在输送路径42上折返输送,将该折返输送的片材从分支路径70输送到堆积箱84。在此,将该折返输送的片材经由分支路径70输送到堆积箱84这种情况称为“第二托盘输送”。
[折返输送]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通过输送辊44对片材进行“待命输送”的情况下,当配置在输送路径42与分支路径70的分支位置的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片材后端时,将片材折返输送到分支路径70而使位于分支路径70的分支辊72进行夹持,之后停止该分支辊72的旋转。另外,在进行集聚到位于分支路径70的下游侧的堆积箱84并进行骑马装订处理的“第二托盘输送”的情况下,将同样由输送辊44进行了折返输送的片材输送到分支路径70的分支辊72,并且不停止地输送到堆积箱84。
另外,排出辊48也能够进行正反转,从而当由输送辊44输送来的后续片材(在分支路径70待命的片材、或来自送入路径的紧接着的片材或者将它们重叠的片材)的后端从输送辊44送出时,通过排出辊48夹持该片材,之后进行反转,则这些后续片材被折返输送,并收纳于载置托盘54。
在此,对在载置托盘54被折返了的后续片材的前端位置与基准面57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对于在载置托盘54上被折返的后续片材束而言,需要处于如下的关系:最初的后续片材前端最靠近基准面57,接下来第二张后续片材的前端远离基准面57,接着最上方的后续片材的前端最远离基准面57。这是因为:在通过扒拢辊子56移送时,若最上方的后续片材先到达基准面57,则其下方的后续片材在片材之间滑动而不会使其进一步移动,其结果是在前端位置偏移的状态下进行装订处理,生成对齐性差的片材束。为了防止该对齐性变差,上述片材顺序是用于前端对齐的重要的要素。
[片材束排出]
排出辊48如之前已说明的那样,排出上辊48a能够摆动,位于下降而与排出下辊48b压接的压接位置(图4的虚线位置)和从排出下辊48b上升的分离位置(图4的实线位置)。而且,在载置托盘54对片材束进行了装订等片材处理之后,为了将该片材束排出到第一集聚托盘24,首先,通过基准面移动带64使基准面57向载置托盘出口50侧移动而推起。接着,使排出上辊48a下降到压接位置,与排出下辊48b一同夹持片材束,将片材束向载置托盘出口50侧移送,从而将片材束排出到第一集聚托盘24。
[片材处理部]
通过排出辊48将要排出的片材束由载置托盘的片材处理部进行处理。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包括:利用端缘面装订单元62进行装订的装订处理、以及通过对齐板58使载置托盘54上的位置不同地将片材排出而在第一集聚托盘24不装订地进行区分的、所谓的轻推处理。另外,除此之外,通过涂胶进行的粘合、对片材进行穿孔的打孔处理等也包含在该片材处理中。
[片材束厚度信息(片材束厚度信息BPt)的取得]
另外,在该载置托盘54的上方框架设置有取得载置于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的厚度信息(片材束厚度信息BPt)的片材束厚度传感器230。在此,片材束厚度传感器230使用反射式的传感器,但也可以是将与片材接触的杆设成转动式并利用该杆将传感器之间遮蔽这种类型的传感器。
另外,也可以利用片材传感器42S对被送出到载置托盘54的片材的张数进行计数并将其用作厚度信息(片材束厚度信息BPt)。另外,也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得到这些束厚度信息。该厚度信息(片材束厚度信息BPt)用于对折返而待命的后续片材与后续片材、或在分支路径70待命的后续片材的片材之间进行设定。因此,在对载置于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进行装订处理等处理之前、更详细地说在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而在分支路径70待命之前,取得该厚度信息(片材束厚度信息BPt)。
[同时片材束排出]
从此处开始利用图5至图16对如下的动作依次进行说明:利用排出辊48将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和在分支路径70待命的片材以及紧接着的片材的多张后续片材同时排出,将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送入到第一集聚托盘24,将后续片材折返送入到载置托盘54。利用图5至图9以及图16对比较薄的(张数较少的)片材束和后续片材的同时片材束排出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后,利用图10至图13以及图16对比较厚的(张数较多的)片材束和后续片材的同时片材束排出进行说明,利用图14以及图15对该情况下的后续片材的位置和间隔的设定、以及后续片材在载置托盘54上折返的位置的设定以及它们的关系依次进行说明。
[与比较薄的(张数较少的)片材束的同时片材束排出的动作]
图5至图9是在载置托盘上收纳比较薄的片材束(三张)并使后续的片材(三张)待命的一系列的动作说明图。首先,在图5(a)中,第一张片材P1利用输送辊44从输送路径42向载置托盘54侧输送。在该状态下,在片材后端被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并利用未图示的计数器计数规定数时,从输送辊44被送出到载置托盘54。在该送出的同时,排出辊48的排出上辊48a进行从分离位置(图示虚线)向压接于排出下辊48b的压接位置(图示实线)的移动。此后,该排出辊48沿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并在载置托盘54上折返输送第一张片材P1,将其向基准面57侧移送。
接着,如图5(b)所示,借助排出辊48的图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而被折返输送的第一张片材P1,利用扒拢辊子56以及带有突起的带146进一步朝向基准面57输送,被收纳并载置于载置托盘54。与该收纳相匹配地,移动对齐板58,进行中心对齐。另外,接下来的第二张片材被送入,在片材的前端被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时,为了送入该片材,将排出上辊48a从压接位置向图示的分离位置(实线位置)移动。此后,第二张片材也重复进行与图5(a)相同的动作,在形成有三张片材束BP1(P1、P2、P3)时进入图6。另外,在图5的动作开始之前,开始图16的“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设定”和“后续片材载置托盘上折返位置设定”(S10)。
图6是接着图5的状态说明图,图6(a)示出最初的三张片材束BP1(P1、P2、P3)载置于载置托盘54的状态。将该状态在图16中作为“在载置托盘54上完成片材束的载置”(S20)。
在图6中,利用端面装订单元62进行装订处理,但在该处理之前利用图4中已说明的片材束厚度传感器230确认厚度,在此取得属于比较薄的片材束的片材束厚度BPt(S30)。另外,在图6(a)中,示出开始送入第四张片材即第一张后续片材(wp1)的状态。而且,载置托盘54上的片材束BP1完成对齐,端面装订单元62进行向装订位置移动等装订处理的准备。
在取得上述片材束厚度BPt时,装置(后述的片材输送控制部210)设定后续片材之间的偏移量wpl1。该片材之间的距离的设定在图16中作为“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wpl设定(片材束越厚,设定得越大)”(S40)示出。另外,将载置托盘54上的折返位置作为“后续片材在载置托盘54上的折返位置(SBl)设定(片材束越厚,设定为越远离片材传感器42S)”(S50)。
在图6(b)中,第四张片材P4(第一张待命片材wp1)的前端接着利用输送辊44超过排出辊48地被输送。该后续片材wp1在利用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后端时被折返输送。此时,位于输送路径42和分支路径70的分支位置的切换门37移动到将片材引导到进行待命的分支路径70的图示实线的位置。
接着,图7是接着图6的状态说明图。在图7(a)中,利用端面装订单元62对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BP1开始执行端面装订的片材处理。在此期间,第四张后续片材wp1不能送入载置托盘54,因此,输送辊44继续进行折返输送,利用进行与输送辊44的旋转同步的旋转的位于分支路径70的分支辊72移动到分支路径70的下游侧。在后续片材P3被分支辊72夹持时,使切换门37上升,将输送路径42开放。
在基于该分支辊72进行的分支路径70的输送中,在第四张后续片材wp1的(输送方向)后端被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时,利用未图示的计数器计测后端的移动量。通过该计测,在位于与片材传感器42S相距wpl1的距离时,使分支辊72的旋转停止,等待接下来的第五张后续片材wp2的送入。
在图7(b)中,继续对载置托盘的片材束BP1执行装订处理。另一方面,第五张后续片材wp2利用送入辊34朝向输送辊44输送。在该第五张后续片材wp2由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时,在其与预先在分支路径70待命的待命片材wp1(第四张后续片材P4)之间保持上述wpl1的差并一同朝向输送辊44被输送。
该后续片材之间的距离的设定在图16中作为“以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wpl进行片材待命(作为待命片材在分支路径70(待命路径)待命)”(S60)示出,在该薄的片材束BP1的情况下,设定为wpl1。而且,在后续片材有多张的情况下也保持相同的偏移量wpl1。另外,在此的待命片材的输送速度设为650mm/sec。在该阶段完成对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BP1的装订处理。
另外,在上述待命路径70待命的第四张(P4)后续片材wp1和从送入辊输送来的第五张(P5)后续片材wp2的片材端缘的间隔wpl1在如下方面是重要的要素,即在以后在被折返输送到载置托盘54时将后续片材呈屋顶板状载置以提高对齐性。
图8是接着图7的图,图8(a)说明如下状态:两张(P4、P5)后续片材wp1、wp2在分支路径待命、第三张(P6)后续片材wp3正在送入。在图7(b)中,第五张(P5)后续片材wp2和在分支路径70待命的第四张(P4)后续片材wp1将后续片材wp2的前端作为前头被输送到输送辊44。输送辊44将这两张(P4、P5)同时夹持并输送,在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后续片材P4的后端时,再次沿逆时针方向反转。
此时,处于分支位置36的切换门37以挡住送入路径32并将这两张(P4、P5)后续片材wp1、wp2输送到分支路径70的方式进行引导。而且,在第五张(P5)后续片材wp2的后端被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并以wpl1的量在分支路径70上输送后的部位处,使分支辊72停止,送入第六张(P6)后续片材wp3。接着,等待该后续片材wp3的前端被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图8(a)示出该状态,此时,针对各后续片材wp1~wp3分别设定有偏移量wpl1。
图8(b)是如下的图:将在后续片材wp1~wp3之间设定的偏移量wpl1保持,而且,保持与片材束前端的偏移量Bpl1地与片材束BP1同时利用排出辊48夹持并排出。在此,基准面57朝向载置托盘54的出口方向预先推出片材束BP1后使排出上辊48a下降来进行夹持。这是为了使后续片材的最上方的突出的后续片材wp3的前端和片材束BP1的前端保持距离Bpl1的偏移量。保持该偏移量Bpl1地利用排出辊48向第一集聚托盘24侧排出片材束。
此时,由于三张后续片材wp1~wp3是相同的片材长度,因此,在前端和后端分别保持wpl1的间隔,按照最上方的后续片材wp3、接下来的后续片材wp2、最下方的后续片材wp1的顺序向第一集聚托盘24侧伸出。换句话说,当在载置托盘54上折返时,与上述情况相反,最上方的后续片材wp3相距基准面57最远,接着是接下来的后续片材wp2,最下方的后续片材wp1相距基准面57最近。另外,该状态在图16中作为“执行载置托盘54上的片材束和多张后续片材同时片材束排出(对齐动作/端部装订处理/开孔处理等完成后)”(S70)示出。
在接着图8的图9中,示出片材束BP1向第一集聚托盘24的排出和后续片材wp1~wp3在载置托盘54处的折返输送。在图9(a)中,将载置于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BP1和由输送辊44输送的后续片材wp1~wp3同时利用排出辊48夹持并排出,将片材束BP1留置于第一集聚托盘24,将以Bpl1的偏移量与上述片材束BP1重叠的移送中途的后续片材wp1~wp3留置于载置托盘54。
此时,如已说明的那样,后续片材wp1~wp3的后端分别保持偏移量wpl1而呈屋顶板状(参照作为图9(a)的虚线椭圆部的放大图的实线椭圆部)。即便排出上辊48a从该状态使比排出辊48靠上游的支承臂旋转轴167摆动地进行转动,由于排出的片材束BP1是三张比较薄的片材束,因此,将片材束排出后的排出上辊48a的转动量也较少。因此,后续片材wp1~wp3的后端分别使偏移量wpl1不怎么变化地留置于载置托盘54,并且,沿与排出辊48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该后续片材wp1~wp朝向基准面57被折返输送。
折返位置被设定成,在该情况下的后续片材wp1(最靠近基准面57的后续片材)的后端到达与片材传感器42S相距SBl1的位置时之前,排出片材束BP1,并开始后续片材wp1~wp3的折返输送。与该片材传感器42S相距SBl1的距离也不怎么受片材束BP1的排出的影响地留置于载置托盘54。该状态在图16中作为“在折返位置(SBl)执行后续片材的折返(将折返的待命片材利用扒拢辊子56输送到基准面)”示出,如图19(b)所示,利用扒拢辊子56以及带有突起的带146,后续片材wp1~wp3的前端有序地与基准面57抵接而对齐。
图9(b)示出后续片材wp1~wp3完成与基准面57抵接的状态,第二份片材束BP2(P4~P6)载置于载置托盘54。在此之前,排出上辊48a移动到从排出下辊48b离开的图示实线位置,允许成为第三份的第七张后续片材wp1在第一集聚托盘24上方的移动。该图9(b)的状态与图6(b)的状态大致相同,在达到所指定的份数之前,反复进行该动作,在最终的片材束时,仅将该片材束排出到第一集聚托盘24并结束全部的处理。该状态在图16中作为“在后续片材设定偏移量而完成输送/在后续片材载置托盘54上完成折返”示出。
[与比较厚的(张数较多的)片材束的同时片材束排出的动作]
从此处开始,利用图10至图13以及图16对与比较厚的(张数较多的)片材束的同时片材束排出进行说明。首先,图10是将比较厚的片材束(在此载置65张)收纳于载置托盘并使后续的片材(三张)待命的接着图5的一系列的动作说明图。如图5中已说明的那样,利用送入辊34输送的片材利用输送辊44送出到载置托盘54上。片材进而利用排出辊48折返输送,利用扒拢辊子56以及带有突起的带146将上述片材与基准面57抵接,将所指定的张数载置于载置托盘54。另外,在这些动作开始之前,与较薄的片材束的载置同样地,开始图16的“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设定”和“后续片材载置托盘上折返位置设定”(S10)。
图10(a)示出65张(P1~P65)片材载置于载置托盘54的状态。将该状态在图16中作为“在载置托盘54上完成片材束的载置”(S20),利用端面装订单元62进行装订处理。在此,利用图4中已说明的片材束厚度传感器230确认厚度,在此,取得属于比较厚的片材束的片材束厚度BPt(S30)。另外,在该图10(a)中,示出开始送入成为第六十六张的第一张后续片材(wp1)的状态。而且,载置托盘54上的片材束BP1完成对齐,端面装订单元62进行向装订位置移动等装订处理的准备。
图10(b)示出第二份片材束BP2的第一张后续片材wp1的后端被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并开始折返的状态。此时,位于输送路径42和分支路径70的分支位置的切换门37移动到将片材引导到进行待命的分支路径70的图示实线的位置。
接着,图11是接着图10的状态说明图。在图11(a)中,利用端面装订单元62对载置托盘54的65张片材束BP1开始执行端面装订的片材处理。在此期间,成为第六十六张的后续片材wp1不能送入载置托盘54,因此,输送辊44继续进行折返输送,利用位于输送辊44的分支路径70的分支辊72移动到分支路径70的下游侧。在后续片材P3被分支辊72夹持时,使切换门37上升,将输送路径42开放。
在基于该分支辊72进行的分支路径70的输送中,在第六十六张后续片材wp1的(输送方向)后端被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时,利用未图示的计数器计测后端的移动量。通过该计测,在位于与片材传感器42S相距wpl2的距离时,使分支辊72的旋转停止,等待接下来的第六十七张后续片材wp2的送入。
在图7(b)中的载置托盘54所载置的片材束薄时,在位于与片材传感器42S相距wpl1的距离时使分支辊72的旋转停止,但在该厚片材束时,设为比其大的wpl2的距离。作为实际的数值,wpl1为1~2毫米左右,wpl2设为将上述wpl1与4~6毫米左右相加而得到的距离。增大该距离的理由将在图14中随后说明,根据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由排出辊48排出后的排出上辊48a的移动量来设定。
在图11(b)中,继续对载置托盘的片材束BP1执行装订处理。另一方面,第六十七张后续片材wp2利用送入辊34朝向输送辊44输送。在该第六十七张后续片材wp2由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时,在其与预先在分支路径70待命的待命片材wp1(第六十六张后续片材P66)之间保持上述wpl2的差并一同朝向输送辊44输送。
该后续片材之间的距离的设定在图16中作为“以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wpl进行片材待命(作为待命片材在分支路径70(待命路径)待命)”(S60)示出,在厚片材束的情况下,比距离wpl1大的wpl2被设定。而且,在后续片材有多张的情况下也保持相同的偏移量wpl2。在此的待命片材的输送速度设为650mm/sec。在该阶段完成对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BP1(P1~P65)的装订处理。
另外,如图11(b)所图示的那样,对于在待命路径70待命的第六十六张(P66)后续片材wp1和从送入辊输送来的第六十七张(P67)后续片材wp2的片材端缘的间隔wpl2而言,在以后在被折返输送到载置托盘54时将后续片材呈屋顶板状载置。这在提高对齐性方面是重要的,与图7的情况相同。
图12是继续载置着比较厚的片材束的图,是接着图11的图。图12(a)说明如下状态:两张(P66、P67)后续片材wp1wp2在分支路径待命、第三张(P68)后续片材wp3正在送入。在图11(b)中,第六十七张(P67)后续片材wp2和在分支路径70待命的第六十六张(P66)后续片材wp1将后续片材wp2的前端作为前头被输送到输送辊44。输送辊44将这两张(P66、P67)同时夹持并输送,在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后续片材P57的后端时,再次沿逆时针方向反转。
此时,处于分支位置36的切换门37以挡住送入路径32并将这两张(P66、P67)后续片材wp1、wp2输送到分支路径70的方式进行引导。而且,在第六十七张(P67)后续片材wp2的后端被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并以wpl2的量在分支路径70上输送后的部位处,使分支辊72停止,送入第六十八张(P68)后续片材wp3。接着,等待该后续片材wp3的前端被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图12(a)示出该状态,此时,针对各后续片材wp1~wp3分别设定有偏移量wpl2。上述偏移量wpl2比载置薄的片材束时的偏移量wpl1大。
图12(b)是如下的图:在各后续片材wp1~wp3保持偏移量wpl2,保持与载置托盘54上的片材束BP1的前端的偏移量Bpl2地与片材束BP1同时利用排出辊48夹持并排出。在此,基准面57朝向载置托盘54的出口方向预先推出片材束BP1后使排出上辊48a下降来进行夹持。这是为了使后续片材的最上方的突出的后续片材wp3的前端和片材束BP1的前端保持距离Bpl2的偏移量。保持该偏移量Bpl2地利用排出辊48向第一集聚托盘24侧排出片材束。
由于这三张后续片材wp1~wp3是相同的片材长度,因此,在前端和后端分别保持wpl2的间隔,按照最上方的后续片材wp3、接下来的后续片材wp2、最下方的后续片材wp1的顺序向第一集聚托盘24侧伸出。换句话说,当在载置托盘54上折返时,与上述情况相反,最上方的后续片材wp3相距基准面57最远,接着是后续片材wp2,最下方的后续片材wp1相距基准面57最近。另外,该状态在图16中作为“执行载置托盘54上的片材束和多张后续片材同时片材束排出(对齐动作/端部装订处理/开孔处理等完成后)”(S70)示出。
在接着图12的图13中,示出片材束BP1(P1~P65)向第一集聚托盘24的排出和后续片材wp1~wp3在载置托盘54处的折返输送。在图13(a)中,将载置于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BP1和由输送辊44输送的后续片材wp1~wp3同时利用排出辊48夹持并排出,将片材束BP1留置于第一集聚托盘24,将以Bpl2的偏移量与上述片材束BP1重叠的移送中途的后续片材wp1~wp3留置于载置托盘54。
这些后续片材wp1~wp3的后端分别保持偏移量wpl2而呈屋顶板状(参照作为图13(a)的虚线椭圆部的放大图的实线椭圆部)。在排出上辊48a从该状态使比排出辊48靠上游的支承臂旋转轴167摆动地进行转动时,由于排出的片材束BP1是65张比较厚的片材束,因此,将片材束排出后的排出上辊48a的转动量大。因此,后续片材wp1~wp3的后端分别使偏移量wpl2较大地向基准面57侧偏移而留置于载置托盘54,并且,沿与排出辊48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该后续片材wp1~wp朝向基准面57被折返输送。
另外,折返位置被设定成,在后续片材wp1(最靠近基准面57的后续片材)的后端到达与片材传感器42S相距SBl2的位置时之前,排出片材束BP1,并开始后续片材wp1~wp3的折返输送。由于后续片材wp1~wp3通过片材束BP1的排出而向基准面57侧移动,因此,与该片材传感器42S相距SBl2的距离也预先包含该移动量地设定该后续片材wp1~wp3的折返位置(SBl)。即,在图9中已说明的片材束BP1薄的情况下,将从片材传感器42S移动了SBl1的量的位置作为折返位置,在片材束BP1厚的图13的情况下,设定为值比该SBl1大的SBl2。
该状态在图16中作为“在折返位置(SBl)执行后续片材的折返(将折返的待命片材利用扒拢辊子56输送到基准面)”示出,如图19(b)所示,利用扒拢辊子56以及带有突起的带146,后续片材wp1~wp3的前端有序地与基准面57抵接而对齐。
图13(b)示出后续片材wp1~wp3完成与基准面57抵接的状态,成为第二份的片材束BP2(P66~P68)载置于载置托盘54。在该情况下,排出上辊48a移动到从排出下辊48b离开的图示实线位置,允许接下来的第六十九张到130张片材向载置托盘54的送入。该图13(b)示出直至到达图10为止的状态,直至达到所指定的张数(在该情况下为130张/在载置托盘54上为65张)为止,反复进行该动作。而且,以后进行图10到图13的动作,在最终的片材束时,仅将该片材束排出到第一集聚托盘24并结束全部的处理。该状态在图16中作为“在后续片材设定偏移量而完成输送/在后续片材载置托盘54上完成折返”示出。
在此,在图8和图9中,在比较薄的片材束的情况下,设为后续片材wp1~wp3的片材相互之间的偏移量wpl1,使折返位置位于从片材传感器42S移送了SBl1的位置。另一方面,在比较厚的片材束的情况下,设为后续片材wp1~wp3的片材相互之间的偏移量wpl2,使折返位置位于从片材传感器42S移送了SBl2的位置。而且,偏移量wpl1<偏移量wpl2,将折返的移送位置设定为SBl1<SBl2。对于上述这些偏移量以及折返位置而言,根据利用排出辊48与后续片材合在一起而夹持的载置于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的厚度,改变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以及载置托盘54处的折返位置,针对这一点,利用图14进行确认。
图14(a)示出如下状态:载置于载置托盘54的比较厚的片材束BP(束厚Bpt)利用排出上辊48a和排出下辊48b与后续片材wp1~wp3一同被夹持并从载置托盘54即将排出之前的状态。另外,一并示出如下状态:片材束BP被排出,排出上辊48a使位于上游侧(载置托盘54的排出口上游侧)的支承臂旋转轴167摆动地进行转动,与排出下辊48b夹持后续片材wp1~wp3并即将开始折返输送之前的状态。
由该图可知,排出上辊48a从使片材束BP的束厚Bpt和后续片材wp1~wp3的片材合在一起的上压接位置Hp移动到仅夹持后续片材wp1~wp3的下压接位置Lp。该移动作为排出上辊48a的转动圆弧运动而成为与后续片材wp1的接触点实质上向载置托盘54的基准面57侧偏移的运动。因此,如图示那样,若不预先增大后续片材wp1~wp3的偏移量wpl,则后续片材wp1~wp3与基准面57抵接的顺序混乱,其结果是,会产生载置托盘54上的后续片材不能对齐的情况。为了防止上述情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BP1,使后续片材wp1~wp3的偏移量wpl变化。
图14(b)和图14(c)根据片材束BP的束厚Bpt示出后续片材wp1~wp3的偏移量wpl的关系。在图14(b)中,后续片材wp1~wp3的偏移量wpl也与片材束BP的束厚Bpt的增加成比例地增大。在图14(c)中,相对于片材束BP的束厚Bpt的增加,阶段性地增大后续片材wp1~wp3的偏移量wpl。若如上所述构成,则后续片材wp1~wp3容易在载置托盘54上的基准面57对齐,混乱减少。
图15是记述如下状态的图:将比较厚的片材束载置于载置托盘54的情况下的后续片材wp1~wp3以及折返位置从片材传感器42S输送了SBl2的量的状态。实际上,在片材束BP被排出的状态下,虽然不会出现后续片材待命的状态,但以对状态进行确认的意思示出。在比较厚的片材束从载置托盘54排出的情况下,在作为待命路径的分支路径70中,前端保持偏移量wpl2的后续片材wp1、wp2待命,来自送入路径的后续片材wp3送入上述路径并在由片材传感器42S检测到的位置处与后续片材wp2以偏移量wpl2偏移。
另一方面,在从该片材传感器42S向排出辊48侧移送了SBl2的量的位置设定有向载置托盘54折返的折返位置。另外,与排出上辊48a接触并与片材束BP同时被排出的后续片材wp1~wp3也具有偏移量wpl2。该偏移量wpl2被设定为比与片材束BP薄的片材束BP被夹持的后续片材wp1~wp3的偏移量wpl1大,折返位置也设为从片材传感器42S离开的位置。另外,上述折返位置也可以设置成,作为折返时机比片材束薄时延迟。
[控制结构的说明]
参照图17的框图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控制结构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具有图像形成装置A的图像形成控制部200和片材处理装置B的片材处理控制部204(控制CPU)。图像形成控制部200具有供纸控制部202和输入部203。而且,从设置于该输入部203的控制面板18进行“打印模式”“片材处理模式”的设定这种情况如已论述的那样。
片材处理控制部204是根据上述所指定的片材处理模式使片材处理装置B动作的控制CPU。该片材处理控制部204具有:存储动作程序的ROM206、以及存储控制数据的RAM207。另外,来自对送入路径32的片材进行检测的送入传感器30S、对输送路径42的片材进行检测的片材传感器42S、对分支路径70的片材进行检测的分支传感器70S、进行第一集聚托盘24上的纸面检测的纸面传感器24S、空置传感器25或对载置于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的厚度进行检测的片材束厚度传感器230等各种传感器输入部的信号被输入到该片材处理控制部204。
该片材处理控制部204具有对片材的送入路径32的送入辊电机34M、输送路径42和分支路径的输送辊电机44M、载置托盘54出口的排出辊电机48M、进行排出上辊48a的升降的排出辊移动臂电机160M进行控制的片材输送控制部210。另外,该片材处理控制部204具有:对利用打孔单元31对片材进行穿孔处理的打孔电机31M进行控制的打孔驱动控制部211、以及对在载置托盘54进行片材的集聚动作的对齐板58等进行控制的载置托盘(处理托盘)控制部212。另外,也具有:对在载置托盘54上的片材束进行端面装订的端面装订单元62的端面装订电机62M进行控制的端面装订控制部213、以及对与第一集聚托盘24上的片材收纳量相应地进行升降的升降电机24M进行控制的第一集聚托盘24升降控制部214。
另外,片材处理控制部204具有:对为了进行骑马装订处理而集聚到第二载置托盘即堆积箱84的片材的骑马装订对齐板81和限制片材前端的止动件85进行控制的堆积箱控制部216、以及对在片材束的输送方向中间进行装订的骑马装订单元82进行控制的骑马装订控制部217。
并且,片材处理控制部204具有折叠/排出控制部218,该折叠/排出控制部218对折叠辊/折叠刀/排出电机92M进行控制,该折叠辊/折叠刀/排出电机92M对将进行了骑马装订的片材束对折地排出到第二集聚托盘26的折叠处理部和束排纸辊98进行驱动。上述各控制部、对被输送的片材进行检测的各传感器以及各驱动电机的连接、或片材的输送、排出等如在各动作的形态中已论述的那样。
[片材处理模式的说明]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控制部204使片材处理装置B执行例如“打印输出模式”“端面装订模式(第一处理)”“区分(轻推)模式”、“骑马装订模式”等。从控制面板18的输入部203利用模式设定机构201进行该处理模式的设定。以下,对该处理模式进行论述。
(1)“打印输出模式”
从图像形成装置A的主体排出口3接收形成有图像的片材,并通过输送辊44、排出辊48将该片材收容于第一集聚托盘24。
(2)“端面装订模式”
从主体排出口3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接收到载置托盘54并将片材按份对齐成束状,并通过端面装订单元62进行装订处理之后,收纳于第一集聚托盘24。此外,对于该端面装订处理,进行将后续片材折返输送并在分支路径70暂时待命的“待命输送”,以避免使后续片材从主体排出口3的排出停止。另外,也进行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wpl的设定、使折返位置从片材传感器42S移动SBl的量而进行设定。
(3)“区分(轻推)模式”
从主体排出口3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接收到载置托盘54并利用对齐板58将片材一张一张地向前侧后侧中的任意方向偏置移位而不经装订地收纳于第一集聚托盘24。
(4)“骑马装订模式”
从图像形成装置A的主体排出口3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接收到堆积箱84,将片材按份对齐成束状并通过骑马装订单元82对片材的接收输送方向的大致中央进行装订,折叠成册子状而收纳于第二集聚托盘26。对于该骑马装订处理,进行将来自主体排出口3的片材暂时向第一集聚托盘24上排出之后折返输送到分支路径70并输送到堆积箱84的“第二托盘输送”。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如下的装置:根据载置托盘54上的片材束的厚度来变更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防止载置托盘54处的片材整齐排列性变差。
从此处开始对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利用图18和图19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利用图20和图21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另外,在这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到此为止类似的结构要素,也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第二实施方式]
图18示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装置B,具有与图22相同的片材输送路径。该装置和图1~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装置B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具有将后续片材输送到为了供待命的待命路径进行骑马装订而收纳片材的堆积箱84的分支路径70和分支辊72,相比之下,第二实施方式的装置较长地构成送入来自送入路径32的片材的送入辊34和载置托盘54的输送路径42,将该路径作为待命路径。在该输送路径42的中途,设置有用于使为了进行待命而利用输送辊44折返输送的片材待命的待命辊170。
对待命辊170进行支承的待命辊臂172轴支承于待命辊摆动轴174,使得该待命辊170在从送入辊34送入的片材前端不会成为障碍。另外,紧接着送入辊34设置有对片材端部进行按压的片材按压件176,使得折返而待命的后续片材不会因新送入的后续片材而移动。该片材按压件176设置成将送入辊下轴180作为轴支点呈螺线SOL摆动。另外,折返的最初的后续片材端缘能够抵接的作为限制部件的片材止动件178位于送入辊34的正下方。
对于在上述输送路径42使后续片材待命而言,例如在两张的情况下,用片材按压件176按压后续片材wp1的送入辊34侧缘部,使第二张后续片材wp2位于待命辊170下方。另外,可以根据片材按压件176的对后续片材缘部进行按压的位置(wpn)来设定后续片材之间的偏移量wpl。可以在载置托盘54和其上方相距片材传感器42S以输送距离SBl(SBarea)设定折返位置,这与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相同。
[第二实施例中的后续片材之间的偏移量设定]
利用图19对使像这样构成的第二实施例的片材处理装置B中的载置托盘54上的片材束BP的厚度和多个后续片材相互的间隔变化这种情况进行说明。图19(a)示出如下状态:比较薄的片材束被载置于载置托盘54,利用排出辊48与后续片材wp1wp2一同开始同时排出。在该情况下,由于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比较薄,因此,将片材束BP排出后排出上辊48a下降的移动距离小,所以,不会给后续片材wp1wp2相互之间的移动距离带来影响。因此,后续片材wp1wp2相互设为偏移量wpl1,将折返位置设定成从片材传感器42S移动了SBl1的量的位置。
另一方面,图19(b)示出如下状态:比较厚的片材束被载置于载置托盘54,利用排出辊48与后续片材wp1wp2一同开始同时排出。在该情况下,由于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比较厚,因此,将片材束BP排出后排出上辊48a下降的移动距离变大,所以,会给后续片材wp1wp2相互之间的移动距离带来影响。因此,在与图19(a)同样地将后续片材wp1wp2相互设为偏移量wpl1并使折返位置为从片材传感器42S移动了SBl1的量的位置时,借助排出上辊48a的图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后续片材向排出辊48上游侧移动。由此,载置托盘54上的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消失或后续片材wp2向基准面57侧突出,导致该后续片材wp1wp2不能对齐或对齐变差。
因此,使后续片材wp1wp2相互的偏移量wpl1也为较大的偏移量wpl2,确定折返位置的输送量也为比SBl1的量大的SBl2。换句话说,在载置托盘54上的片材束厚的情况下,与薄的情况相比,在输送辊44和排出辊48之间位于排出辊48侧。由此,即便排出上辊48a将片材束BP排出后的下降移动量大,由于对后续片材wp1wp2的偏移量以及折返位置的输送量中的影响进行了预计,因此,也可以提供对齐不会变差的片材处理装置B。
[第三实施方式]
图20示出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装置B。该装置与图1~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图18和图19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装置B的差异在于: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装置中,排出辊48的排出上辊48a的支承臂旋转轴167位于排出辊48的上游侧,该排出辊48同时夹持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和后续片材并将片材束排出到第一集聚托盘24并且将后续片材折返到载置托盘54,相比之下,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装置中,排出上辊48a的支承臂支点轴194相比排出辊48位于下游侧。换句话说,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装置中,排出辊48的摆动支点处于载置托盘54上方,相比之下,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装置中,排出辊48的摆动支点位于第一集聚托盘24上方。
另外,如图20所示,在排出上辊48a的支承臂支点轴194的上方设置有能够开放装置框架20的上侧的装置上部罩190的上罩开放支点196。通过在该位置设置上罩开放支点196,装置上部罩190能够向图示箭头方向开放。由此,能够从载置托盘54上方全面开放输送路径42以及送入路径32,容易进行这些路径中的卡纸片材束的取出、装置的保养检修等。
另外,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装置B也与到此为止的装置同样地,在对被载置于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BP进行装订处理等的动作中,后续片材不能送入到载置托盘54,因此,在作为待命路径的分支路径70使后续片材待命,在装订处理等完成后可以执行利用排出辊48将片材束和后续片材同时夹持并排出的同时片材束排出。因此,后续片材wp1~wp3相互的偏移量wpl以及与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BP的偏移量Bpl也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述偏移量同样地设定。但是,由于排出上辊48a的摆动方向变为相反,因此,利用排出辊48将后续片材wp1~wp3折返并载置于载置托盘54时的状态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状态处于相反的关系。利用图21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例中的后续片材之间的偏移量设定]
如上所述,对根据使排出辊48的转动支点为排出辊48下游侧的第三实施例的片材处理装置B中的载置托盘54上的片材束BP的厚度使多个后续片材相互的间隔变化的关系进行说明。图21(a)示出如下状态:比较薄的片材束被载置于载置托盘54,利用排出辊48与后续片材wp1wp2一同开始同时排出。在该情况下,由于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比较薄,因此,将片材束BP排出后排出上辊48a下降的移动距离小,所以,不会给后续片材wp1wp2相互之间的移动距离带来影响。因此,如处于图示实线的椭圆内所示,后续片材wp1wp2相互设为偏移量wpl2,将折返位置设定成从片材传感器42S移动了SBl2的量的位置。
另一方面,图21(b)示出如下状态:比较厚的片材束被载置于载置托盘54,利用排出辊48与后续片材wp1wp2一同开始同时排出。在该情况下,由于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比较厚,因此,将片材束BP排出后排出上辊48a下降的移动距离变大,所以,会给后续片材wp1wp2相互之间的移动距离带来影响。因此,在与图21(a)同样地将后续片材wp1wp2相互设为偏移量wpl2并使折返位置为从片材传感器42S移动了SBl2的量的位置时,借助排出上辊48a的图示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后续片材向排出辊48下游侧移动。由此,载置托盘54上的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消失或后续片材wp2向基准面57侧突出,导致该后续片材wp1wp2不能对齐或对齐变差。
因此,使后续片材wp1wp2相互的偏移量wpl2也为较小的偏移量wpl1,确定折返位置的输送量也为比SBl2的量小的SBl1(偏移量为wpl1<wpl2、将折返位置自片材传感器42S移送的移送量为SBl1<SBl2的关系)。换句话说,在载置托盘54上的片材束厚的情况下,与薄的情况相比,在输送辊44和排出辊48之间位于输送辊44侧。由此,即便排出上辊48a将片材束BP排出后的下降移动量大,由于对后续片材wp1wp2的偏移量以及折返位置的输送量中的影响进行了预计,因此,也可以提供对齐不会变差的片材处理装置B。
如上所述,在在此公开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实施方式中,都根据载置托盘54的片材束的厚度,使与上述片材束一同利用排出辊48夹持并移送的后续片材wp1~wp3的片材相互的间隔变化,因此,可以抑制后续片材wp1~wp3被折返送入载置托盘54时对齐状态变差或混乱。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技术思想所包含的全部技术事项都是本发明的对象。到此为止的实施方式表示优选的例子,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实现各种代替例、修正例、变形例或改良例,这些都包含在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技术范围内。
本申请要求通过参照而在此援引的2016年10月21日在日本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206436号、同样地同日在日本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206437号、以及同样地同日在日本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206438号的优先权。

Claims (28)

1.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中,具有:
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在规定的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
载置托盘,所述载置托盘集聚从所述输送辊送出的片材,并将所述片材作为片材束载置于规定位置;
待命路径,所述待命路径设置在所述输送辊的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使由所述输送辊输送的后续片材待命;
第二输送辊,所述第二输送辊与所述输送辊协同地使所述后续片材在所述待命路径待命,将所述后续片材从所述待命路径送出;
排出口,所述排出口用于将所述片材束从所述载置托盘向规定的排出方向排出;
集聚托盘,所述集聚托盘集聚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片材束;
排出辊,所述排出辊将所述载置托盘的所述片材束和包括来自所述待命路径的后续片材在内的多张后续片材以保持规定的偏移量的状态夹持,将所述片材束从所述排出口排出到所述集聚托盘,并且,对多张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而将多张所述后续片材留置于所述载置托盘;以及
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朝向所述规定位置输送留置于所述载置托盘的多张所述后续片材,
所述片材处理装置根据由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片材束的厚度,变更与所述片材束合在一起而夹持的多张所述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辊被支承为能够以比所述排出口靠所述排出方向上游侧的部位为支点进行摆动,所述片材束越厚,则越增大多张所述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是在先的后续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和紧接着的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的偏移量,根据所述第二输送辊的动作来变更该偏移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辊和所述第二输送辊使多张所述后续片材以偏移的状态在所述待命路径待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在利用设置于所述输送辊的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片材传感器检测到由所述输送辊向规定方向折返输送而被输送到所述第二输送辊的后续片材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的后端之后,使所述第二输送辊停止以使所述后续片材在所述待命路径的待命位置待命,在所述片材传感器检测到紧接着的由所述输送辊输送的后续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之后,使所述第二输送辊向将在所述待命路径待命的后续片材输送到所述输送辊的方向进行动作,并且,通过改变所述待命位置来变更所述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辊为了将多张所述后续片材留置于所述载置托盘,根据所述片材束的厚度来变更对多张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的折返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折返位置是所述排出辊对多张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时的多张所述后续片材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后端位置,所述片材束越厚,则所述排出辊使所述折返位置为在所述输送辊和所述排出辊之间越接近所述排出辊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辊为了将多张所述后续片材留置于所述载置托盘,根据所述片材束的厚度来变更对多张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的时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辊在多张所述后续片材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后端位于所述输送辊和所述排出辊之间这期间对多张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并且,所述片材束越厚,则使对多张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的时机越延迟。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载置托盘的所述片材束越厚,则所述排出辊越减小所述片材束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后端和从所述待命路径送出的多张所述后续片材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后端的偏移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待命路径兼用作分支路径,所述分支路径将片材输送到第二载置托盘,所述第二载置托盘配置在所述第二输送辊的下游侧,所述第二载置托盘集聚利用所述第二输送辊向从所述输送方向分支的分支方向输送的片材而形成片材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片材处理装置具有:端部装订单元,所述端部装订单元配置在所述载置托盘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上游侧,对所述载置托盘的所述片材束的端部进行装订;以及骑马装订单元,所述骑马装订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二载置托盘,对所述第二载置托盘的所述片材束在所述分支方向上的中间进行装订。
13.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中,具有:
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在规定的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
载置托盘,所述载置托盘集聚从所述输送辊送出的片材,并将所述片材作为片材束载置于规定位置;
排出口,所述排出口用于将所述片材束从所述载置托盘向规定的排出方向排出;
集聚托盘,所述集聚托盘集聚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片材束;
排出辊,所述排出辊将所述载置托盘的所述片材束和由所述输送辊送出的后续片材以偏移的状态夹持,将所述片材束从所述排出口排出到所述集聚托盘,并且,将所述后续片材折返输送到所述载置托盘并留置于所述载置托盘;以及
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朝向所述规定位置输送留置于所述载置托盘的后续片材,
所述片材处理装置根据由所述排出辊从所述载置托盘排出的所述片材束的厚度,变更由所述排出辊折返输送到所述载置托盘的所述后续片材的折返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辊被支承为能够以比所述排出口靠所述排出方向上游侧的部位为支点进行摆动,在所述后续片材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后端位于所述输送辊和所述排出辊之间的所述折返位置这期间,所述排出辊对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并且,所述载置托盘所载置的所述片材束越厚,则使所述折返位置为越接近所述排出辊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辊为了将所述后续片材留置于所述载置托盘,根据所述片材束的厚度来变更对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的时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辊在多张所述后续片材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后端位于所述输送辊和所述排出辊之间这期间对多张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并且,所述片材束越厚,则使对多张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的时机越延迟。
17.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中,具有:
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在规定的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
载置托盘,所述载置托盘集聚从所述输送辊送出的片材,并将所述片材作为片材束载置于规定位置;
待命路径,所述待命路径设置在所述输送辊的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使由所述输送辊输送的多张后续片材待命;
第二输送辊,所述第二输送辊与所述输送辊协同地使多张所述后续片材在所述待命路径待命,将多张所述后续片材从所述待命路径送出;
排出口,所述排出口用于将所述片材束从所述载置托盘向规定的排出方向排出;
集聚托盘,所述集聚托盘集聚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片材束;
排出辊,所述排出辊将所述载置托盘的所述片材束和从所述待命路径送出的多张所述后续片材以保持规定的偏移量的状态夹持,将所述片材束从所述排出口排出到所述集聚托盘,并且,对多张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而将多张所述后续片材留置于所述载置托盘,所述排出辊能够以比所述排出口靠所述排出方向上游侧的部位为支点进行摆动;
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朝向所述规定位置输送留置于所述载置托盘的多张所述后续片材;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排出辊从所述载置托盘排出的所述片材束的厚度,变更与所述片材束合在一起而夹持的多张所述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还变更由所述排出辊折返输送到所述载置托盘的所述后续片材的折返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后续片材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后端位于所述输送辊和所述排出辊之间的所述折返位置这期间对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并且,所述载置托盘所载置的所述片材束越厚,则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折返位置为越接近所述排出辊的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辊为了将多张所述后续片材留置于所述载置托盘,根据所述片材束的厚度来变更对多张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的时机。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辊在多张所述后续片材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后端位于所述输送辊和所述排出辊之间这期间对多张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并且,所述片材束越厚,则使对多张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的时机越延迟。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载置托盘的所述片材束越厚,则所述排出辊越减小所述片材束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后端和从所述待命路径送出的多张所述后续片材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后端的偏移量。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片材处理装置还具有对由所述第二输送辊折返输送的多张所述后续片材的前端进行限制的限制部件,
所述第二输送辊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对多张所述后续片材进行折返输送以使多张所述后续片材在所述待命路径待命。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是在先的后续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和紧接着的后续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的偏移量,所述片材处理装置包括根据所述第二输送辊的动作来变更该偏移量的控制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片材处理装置包括所述片材束越厚则越增大在所述待命路径待命的多张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的所述控制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是在先的后续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和紧接着的后续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的偏移量,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二输送辊的动作来变更该偏移量。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在利用设置于所述输送辊的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片材传感器检测到由所述输送辊向规定方向折返输送而被输送到所述第二输送辊的后续片材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的后端之后,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输送辊停止以使所述后续片材在所述待命路径的待命位置待命,在所述片材传感器检测到紧接着的由所述输送辊输送的后续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之后,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输送辊向将在所述待命路径待命的后续片材输送到所述输送辊的方向进行动作,并且通过改变所述待命位置来变更所述后续片材相互的偏移量。
2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有:
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在片材上进行图像形成;以及
片材处理装置,所述片材处理装置对从该图像形成部输送的片材进行处理,所述片材处理装置是权利要求1~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
CN201710978041.1A 2016-10-21 2017-10-18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有片材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79768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6437A JP6971556B2 (ja) 2016-10-21 2016-10-21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06437 2016-10-21
JP2016206438A JP2018065670A (ja) 2016-10-21 2016-10-21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06436A JP6889536B2 (ja) 2016-10-21 2016-10-21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06436 2016-10-21
JP2016-206438 2016-10-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6880A CN107976880A (zh) 2018-05-01
CN107976880B true CN107976880B (zh) 2021-12-14

Family

ID=61971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8041.1A Active CN107976880B (zh) 2016-10-21 2017-10-18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有片材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2902B2 (zh)
CN (1) CN1079768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02485A (ja) * 2020-12-25 2022-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22170302A (ja) * 2021-04-28 2022-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1926A (zh) * 2003-03-07 2004-11-03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876537A (zh) * 2005-06-10 2006-12-13 佳能株式会社 薄片堆叠装置、薄片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21696A (zh) * 2006-02-15 2007-08-2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纸张供应装置及控制方法、成像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1055441A (zh) * 2006-04-10 2007-10-17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厚度检测装置、纸张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9070B2 (ja) * 1987-11-10 1994-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取扱い装置
JP4746943B2 (ja) * 2005-08-31 2011-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後処理システム
US7946563B2 (en) * 2007-01-31 2011-05-24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US7975999B2 (en) * 2007-01-31 2011-07-12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JP4823347B2 (ja) * 2009-10-02 2011-11-24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5061B2 (ja) * 2011-12-07 2017-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264080B2 (ja) * 2013-09-09 2018-0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22801B2 (ja) * 2015-03-12 2018-11-14 株式会社東芝 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1926A (zh) * 2003-03-07 2004-11-03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876537A (zh) * 2005-06-10 2006-12-13 佳能株式会社 薄片堆叠装置、薄片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21696A (zh) * 2006-02-15 2007-08-2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纸张供应装置及控制方法、成像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1055441A (zh) * 2006-04-10 2007-10-17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厚度检测装置、纸张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6880A (zh) 2018-05-01
US20180111785A1 (en) 2018-04-26
US10322902B2 (en) 201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0180B (zh) 片材处理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片材排出方法
CN111392483B (zh)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9139395B2 (en) Rotatable tray for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US10479636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12121707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シート処理方法
US8774702B2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7976880B (zh)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有片材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8240659B2 (en)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JP691401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シート排出方法
JP2017043476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929237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シート積載方法
US9897962B2 (e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6889536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55233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914631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シート排出方法
JP6971556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47964A5 (zh)
JP2017043474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65670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47965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シート搬送方法
JP2022071337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とシート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5041661A (ja) 後処理装置
JP4881679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78933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5059517A (ja)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用紙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