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TWI580411B - Absorben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Absorben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0411B
TWI580411B TW100147562A TW100147562A TWI580411B TW I580411 B TWI580411 B TW I580411B TW 100147562 A TW100147562 A TW 100147562A TW 100147562 A TW100147562 A TW 100147562A TW I580411 B TWI580411 B TW I5804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basis weight
absorbent body
concave portion
conca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7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1026A (en
Inventor
Tomoyuki Motegi
Hiroshi Maruyama
Akio Morita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31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1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0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04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617Making absorbent pads from fibres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reatment of the fibres
    • A61F13/15626Making fibrous pads without outer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617Making absorbent pads from fibres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reatment of the fib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吸收體之製造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吸收體之製造裝置。
於拋棄式尿片或經期衛生棉、失禁護墊等之吸收性物品之製造中,進行如下處理:將隨著氣流而供給之吸收體之原料(解纖紙漿等之纖維材料、高吸收性聚合物之粒子等)吸引至形成於旋轉筒之外周面之吸引堆積部並使其堆積,且使堆積於該吸引堆積部內之堆積物脫模後,將其直接或以透水性之片材等被覆而用作吸收體。
又,自提高吸收力或穿著感之觀點而言,亦已知一種技術,其係以產生使原料堆積成高基重之部分、及使原料堆積成比高基重低之低基重之部分的方式,使吸收體原料堆積於與各個吸收體對應之吸引堆積部上。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如下技術:於各個集聚用凹部(吸引堆積部)中相互獨立地設置有可吸引之複數個單位集聚部,針對每個該單位集聚部而使所堆積之原料之種類、數量不同。
又,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如下技術:於集聚用凹部(吸引堆積部)之底面部上設置有開口面積率(吸引部開孔面積率)不同之複數個吸引區域,製造基重局部不同之吸收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0-17886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4-65930號公報
然而,於專利文獻1之技術中,為變更所製造之吸收體之形狀而需要進行變更旋轉筒內之吸引腔室之隔壁之配置等大規模的作業,從而無法靈活地應對吸收體之規格變更。又,如專利文獻2之技術般,在未將吸引堆積部區分為複數個凹部而於底面部上設置有開口面積率(吸引部開孔面積率)不同之區域之情形時,難以高精度地調整各個區域之基重。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精度良好地調整吸收體各部分之基重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一種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包含隨著氣流而供給吸收體原料之導管、及吸引自該導管供給之吸收體原料並使其堆積之吸引堆積部,且一面使上述吸引堆積部朝一方向行進一面使吸收體原料堆積於該吸引堆積部之後,使堆積物自該吸引堆積部脫模。上述吸引堆積部被劃分為於底部具有包含多孔性材料之吸引部之複數個凹部,並且該吸引堆積部具有使上述吸收體原料堆積成高基重之高基重堆積區域、及使上述吸收體原料堆積成基重低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低基重堆積區域。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中吸引部之面積相對於開口部之面積的比率,小於位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中吸引部之面積相對於開口部之面積的比率。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係使用上述吸收體之製造裝置而製造吸收體者,其製造如下吸收體,該吸收體包含:自位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上述凹部脫模之高基重之堆積物;及自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上述凹部脫模之低基重之堆積物。
以下,根據較佳之一實施形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圖1表示本發明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之一實施形態。
圖1所示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1包含:旋轉筒2,其沿箭頭R2方向旋轉驅動;導管4,其對旋轉筒2之外周面供給作為吸收體原料之纖維材料;轉移輥5,其配置於旋轉筒2之斜下方,沿箭頭R5方向旋轉驅動;真空輸送機6,其配置於轉移輥5之下方;壓製裝置7;及切斷裝置8。
於製造裝置1中,進而於旋轉筒2之圓周方向上之導管4與轉移輥5之間配置有真空箱11,以通過真空箱11與旋轉筒2之間及轉移輥5與旋轉筒2之間之方式配置有網帶13,及與轉移輥5之外周面接近而設置有擋風板15。
旋轉筒2如圖1所示形成圓筒狀,接受來自馬達等原動機之動力而繞水平軸旋轉。如圖3所示,旋轉筒2於其外周面21上具有複數個吸引作為吸收體之原料之纖維材料並使其堆積之吸引堆積部22。旋轉筒2之吸引堆積部22於旋轉筒2之圓周方向(2X方向)上以特定之分隔形成有複數個,並且伴隨旋轉筒2之旋轉而朝圖中R2所示之一方向行進。圖3中,2X方向為旋轉筒2之圓周方向,2Y方向為旋轉筒2之寬度方向(與旋轉筒2之旋轉軸平行之方向)。
如圖2及圖5所示,旋轉筒2包含:圓筒狀之框體25,其包含金屬製之剛體;多孔性板26,其與框體25之外表面側疊合而固定,且包含多孔性材料;及圖案形成板27,其與多孔性板26之外表面側疊合而固定。多孔性板26及圖案形成板27係藉由螺栓等周知之固定機構而可裝卸地設置於框體25上。
框體25具有使梯形物成為環狀而將上下端連結之形狀,且在與吸引堆積部22對應之各個部位具有貫通內外表面之連通孔25a。
多孔性板26係包含具有多個細孔之多孔性材料且不使隨著氣流而供給之作為吸收體之原料之纖維材料透過而可僅使空氣透過者。作為多孔性板26,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於此種積纖裝置中所使用者,例如,金屬或樹脂製之網板、或於金屬或樹脂製之板上經蝕刻或穿孔而形成有多個細孔者等。
圖案形成板27包含:形成旋轉筒2之外周面21之外表面27a;及朝向旋轉筒2之旋轉軸側之內表面27b。
旋轉筒2之各個吸引堆積部22分別與相當於1片經期衛生棉或拋棄式尿片等吸收性物品之吸收體3對應。
而且,如圖3所示,各個吸引堆積部22被劃分為於底部具有包含多孔性材料之吸引部之複數個凹部221、222、223、224等。
若更具體地進行說明,則於吸引堆積部22內,自其行進方向(R2)之前端側朝後端側依序形成有第1凹部221、第2凹部222、第3凹部223、第4凹部224及第5凹部225。進而,於第3凹部223之兩側形成有第6凹部226及第7凹部227。第1凹部~第7凹部中整個底部成為包含上述多孔性板26之吸引部。再者,圖3所示之吸引堆積部22具有相對於沿行進方向(R2)延伸之縱中央線LX而線對稱之形狀,又具有相對於沿與該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2Y方向)延伸之橫中央線LY亦線對稱之形狀。又,本實施形態中使用之多孔性板26中,細孔均勻地分佈於吸引堆積部之整個區域上,各凹部之吸引部之開孔面積率等為相同。
若以第2凹部222為例對第1凹部221、第2凹部222及第4~第7凹部224~227之形狀進行說明,則如圖3至圖5所示,第2凹部222具有倒立平截頭稜錐體形狀,於整個區域成為包含多孔性材料之吸引部222e之底部周圍具有前壁222a、後壁222b及一對側壁222c、222c。於構成吸引堆積部22之各凹部221~227中,前壁係位於吸引堆積部22之行進方向(R2)之前方的壁面,後壁係位於吸引堆積部22之行進方向(R2)之後方的壁面,側壁係位於與吸引堆積部22之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之端部的壁面。又,於構成吸引堆積部22之各凹部221~227中,前壁、後壁及一對側壁均由非通氣性材料形成。
而且,第2凹部222中,與朝向供給吸收體原料之側(導管側)開口之開口部222d之面積(S1)相比,包含上述多孔性材料之上述吸引部222e之面積(S2)較小。
更具體而言,第2凹部222中,前壁222a及後壁222b分別如圖4所示傾斜。又,第2凹部222中,一對側壁222c、222c亦分別如圖5所示傾斜。
於本發明中,所謂前壁或後壁之傾斜係指如圖4所示,於沿吸引堆積部22之行進方向(R2)之剖面中,凹部之前壁222a或後壁222b相對於通過該壁之上端且與底部垂直之線L1以傾斜角度θ1為5°以上之方式傾斜,所謂側壁之傾斜係指如圖5所示,在與吸引堆積部22之行進方向(R2)正交之剖面中,凹部之側壁222c相對於通過該壁之上端且與底部垂直之線L2以傾斜角度θ2為5°以上之方式傾斜。於旋轉筒2設置有吸引堆積部之情形時,與上述底部垂直之線L1、L2係沿旋轉筒2之直徑方向延長之線。
第2凹部222中吸引部之面積S2小於開口部222d之面積S1,由此相較於開口部222d之面積S1與吸引部222e之面積S2相同之情形,流過該凹部222之風量受到抑制。又,於使紙漿纖維等之纖維材料或高吸收性聚合物(SAP)等作為吸收體原料而堆積於吸引堆積部22之積纖步驟中,纖維材料/SAP之基重依賴於流過凹部之吸引部的風量。
因此,將吸引堆積部22劃分為複數個凹部,並且將如第2凹部222般之凹部設置於吸引堆積部22內之使所堆積之吸收體原料之基重小於其他部位的部位,藉此可以簡易之設備而精度良好地製造使所需部位之基重降低之吸收體。又,例如,謀求使構成吸收體之紙漿纖維等之纖維材料 /SAP集中於要求較高吸收容量的部分,且使其他部分儘量低基重化,藉此可獲得吸收性能與降低穿著不適感.不快感之兩者均優異之吸收體。
又,藉由適當調整開口部222d之面積S1與吸引部222e之面積S2之比率而可容易地使自第2凹部222獲得之堆積物之平均基重等為所需之值。
尤其是,變更前壁222a及/或後壁222b等之傾斜程度而調整開口部222d之面積S1與吸引部222e之面積S2之比率,藉此可變更通過第2凹部222內之風量,且可更容易地使自第2凹部222獲得之堆積物之平均基重等為所需之值。
又,於加大前壁222a及/或後壁222b之傾斜角度θ1等或減少堆積量之情形時,亦容易使該部分之底部維持良好之通氣性,因此亦可防止於堆積物自各個凹部脫模時之脫模性之惡化。
上述效果於一對側壁222c、223c不傾斜之情形時亦奏效,但於一對側壁222c、223c之一方或雙方傾斜之情形時,較佳為該側壁之傾斜程度小於前壁222a及後壁222b之傾斜程度,即,側壁之上述傾斜角度θ2(參照圖5)小於前後壁之上述傾斜角度θ1(參照圖4)。再者,前後壁之傾斜角度亦可不必相同。
於使凹部之前後及左右之側壁全部傾斜較大之情形時,各個凹部內會生堆積量之不均。尤其是凹部內之旋轉筒之旋轉方向(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之前後部的堆積量易變多,另一方面,凹部內之與該旋轉筒之旋轉方向(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兩端部的堆積量易變得不充分。由於使側壁之上述傾斜角度θ2小於前後壁之上述傾斜角度θ1,故而可容易地防止凹部內產生堆積不充分之部位。藉此,作為具有包含堆積於複數個凹部內之複數個堆積物之集合體之層的吸收體,可獲得使與各凹部對應之堆積物之形狀具有所需之形狀的吸收體。
再者,第2凹部222之開口部222d係由第2凹部222之前壁222a、後壁222b及一對側壁222c各自之上緣包圍之部分,其面積S1係使該開口部222d通過該凹部之底部中央部並投影至與該底部垂直之方向(旋轉筒2之直徑方向)的面積。另一方面,第2凹部222之吸引部222e係設置於第2凹部222之底部之包含多孔性材料的部分,且係由前壁222a、後壁222b及一對側壁222c各自之下緣包圍之部分。其面積S2係使該部分通過該凹部之底部中央部並投影至與該底部垂直之方向(旋轉筒2之直徑方向)的面積。再者,開口部與吸引部及其面積之定義對於吸引堆積部22之其他凹部亦為相同。例如,於圖4、圖6、圖7中,以符號221d及221e表示第1凹部221之開口部及吸引部,以符號223d及223e表示第3凹部223之開口部及吸引部,以226d及吸引部226e表示第6凹部226之開口部及吸引部,以符號227d及227e表示第7凹部227之開口部及吸引部。
前壁及/或後壁之傾斜角度θ1(參照圖4)較佳為5°~85°,更佳為10°~45°,進而佳為15°~30°。
另一方面,於使側壁222c、222c傾斜之情形時,該傾斜之側壁222c之傾斜角度θ2(參照圖5)較佳為前壁222a及/或後壁222b之傾斜角度θ1之10~90%,更佳為50~80%。又,傾斜之側壁222c之傾斜角度θ2例如可為1°~60°,更佳為5°~15°。
又,第2凹部222之底部之吸引部222e之面積S2較佳為第2凹部222之開口部222d之面積S1的20%~80%,更佳為30%~60%。又,前壁222a及/或後壁222b傾斜之第2凹部222中,沿吸引堆積部22之行進方向之方向的開口部222d之尺寸L3與底部吸引部222e之尺寸L4之比(L3/L4)較佳為1.1~2.0,更佳為1.3~1.7。
又,鄰接之凹部間被分隔構件28A隔開。分隔構件28A之寬度(與該分隔構件28A延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尺寸)於其上端部成為最小,其最小之寬度較佳為10 mm以下,更佳為0.5~5.0 mm。
本實施形態中之第2凹部222於2Y方向上形成有複數個相同形狀者。又,第4凹部224具有與第2凹部222相同之形狀。又,第1凹部221及第5凹部225中除前壁或後壁於俯視時形成為圓弧狀以外,具有與第2凹部222相同之形狀。又,第6凹部226中,與行進方向(R2)正交之方向之尺寸較小而為第2凹部222之一半左右,除此以外具有與第2凹部222相同之形狀。如圖3及圖6所示,第6凹部226形成為沿吸引堆積部22之寬度方向(2Y方向)之兩端緣分別串聯有複數個。又,第7凹部227形成為於第3凹部223及第6凹部226之間串聯有複數個。對第7凹部227而言,第3凹部223側之側壁於俯視時形成為圓弧狀,並且與行進方向(R2)正交之方向之尺寸形成為小於第2凹部222,除此以外具有與第2凹部222相同之形狀。
第1凹部221、第4凹部224、第5凹部225、第6凹部226及第7凹部227之前後壁或側壁之傾斜角度、開口部之面積與底部吸引部之面積比等與第2凹部222為相同,適當使用關於第2凹部之說明。
又,第6凹部226之前後壁226a、226b之傾斜角度較佳為小於存在於靠近吸引堆積部22之前端或後端之第2及第4凹部等之前後壁的傾斜角度。同樣地,第7凹部227之前後壁之傾斜角度較佳為小於存在於靠近吸引堆積部22之前端或後端之第2及第4凹部等之前後壁的傾斜角度。
關於本實施形態中之第3凹部223,其兩側壁形成為俯視圓弧狀,且以隨著自中央朝向吸引堆積部22之前端及後端而使2Y方向之寬度變窄的方式形成。前壁及後壁形成為俯視直線狀。第3凹部223之前後壁及側壁之任一者均未傾斜,前後壁及兩側壁傾斜之第1凹部、第2凹部、第4~第7凹部中各吸引部之面積相對於各開口部之面積之比率,小於第3凹部223中吸引部223e之面積相對於開口部223d之面積的比率。自脫模性之觀點而言,亦可使第3凹部223之前後壁及/或側壁與其他凹部之前後壁及/或側壁相比以使上述傾斜角度θ1、θ2變小的方式稍微傾斜。
第1凹部221~第7凹部227自旋轉筒2之外周面21至底部之吸引部為止的深度彼此相等。
於本實施形態之吸引堆積部22中,配置有上述第3凹部223之區域係使吸收體原料堆積成高基重之高基重堆積區域,配置有上述第1凹部221、第2凹部222及第4~第7凹部224~227之區域係使吸收體原料堆積成基重低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低基重堆積區域。
堆積於各凹部之吸收體原料之基重係將堆積於各凹部內之吸收體原料之質量除以各凹部之開口部之面積而計算出。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各個吸引堆積部22中,劃分形成有複數個凹部221~227。藉此,成為各凹部難以受到來自其他凹部之影響之構造,根據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可於各凹部內使吸收體原料之基重精度良好地堆積。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之各個吸引堆積部22中,凹部221~227在吸引堆積部22之行進方向及與該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分別形成有複數個,故而亦可於通常難以堆積之寬度方向及長度方向上使吸收體原料之基重精度良好地堆積。
本實施形態中,將凹部間隔開之分隔構件28A構成圖案形成板27之一部分。更具體而言,以與合成樹脂製之圖案形成板27之內表面27b形成同一平面之方式,一體形成將凹部間隔開之分隔構件28A。再者,亦可將與圖案形成板27分開之分隔構件28A直接固定設置於多孔性板26上。
於旋轉筒2之內側(旋轉軸側),如圖1所示形成有相互間被隔開之空間B、C及D。於空間B中,連接有進氣扇等周知之排氣裝置(未圖示),藉由使該排氣裝置作動而可將該空間B內維持於負壓。於空間C中,藉由來自下述真空箱11側之吸引而流入有外部之空氣,於空間D中,藉由來自轉移輥5側之吸引而流入有外部之空氣。為了良好地進行空間C上之轉印,將空間C與成為轉印後之區域之空間D隔開。亦可自空間C朝真空箱11積極地進行鼓風。再者,對旋轉筒2而言,其旋轉軸之軸長方向之一端由與旋轉筒2一體旋轉之板而封鎖,另一端由未旋轉之板而氣密地封鎖。又,上述空間B~D彼此間藉由自旋轉筒2之旋轉軸側朝向旋轉筒2之內表面所設置之板而隔開。
導管4如圖1所示,其一端側覆蓋位於上述空間B上之旋轉筒2之外周面,於未圖示之另一端側具有纖維材料導入裝置。纖維材料導入裝置例如具有粉碎機,其將片材狀之木材紙漿粉碎而製成解纖紙漿,並將該解纖紙漿(纖維材料)送入至導管內。於導管4之中途亦可設置有導入吸水性聚合物之粒子的吸水性聚合物導入部。
旋轉筒2之各個吸引堆積部22在通過維持於負壓之空間B上之期間,進行來自上述第1~第7凹部221~227之包含多孔性材料之吸引部的吸引。藉由來自各凹部之包含多孔性材料之吸引部之細孔的吸引,而於導管4內產生將自纖維材料導入部或吸水性聚合物導入部導入之吸收體之原料搬送至旋轉筒2之外周面的氣流,且隨著該氣流而搬送之原料堆積於吸引堆積部22之各凹部221~227內。
轉移輥5包含具有通氣性之圓筒狀之外周部,接受來自馬達等原動機之動力而使其外周部繞水平軸旋轉。於轉移輥5之內側(旋轉軸側)之非旋轉部分形成有可使內部減壓之空間E。於空間E連接有進氣扇等周知之排氣裝置(未圖示),藉由使該排氣裝置作動而可將該空間E內維持於負壓。
於轉移輥5之外周面51上,形成有多個連通內外之吸引孔。該些吸引孔在通過維持於負壓之空間E上之期間,自外部將空氣吸入至內部,並藉由該吸引力而使吸引堆積部22內之堆積物32自旋轉筒2上順利地轉移至轉移輥5上。
真空輸送機6包含:架設於驅動輥61及從動輥62、62上之環狀之通氣性傳送帶63;及夾持通氣性傳送帶63而配置於與轉移輥5對向之位置之真空箱64。
真空箱11具有包含上下表面、左右之兩側面及背面之箱狀的形狀,且包含朝向旋轉筒2方向開口之開口部。真空箱11經由未圖示之排氣管等而連接有進氣扇等周知之排氣裝置(未圖示),並藉由該排氣裝置之作動而可將真空箱11內維持於負壓。網帶13係將具有網眼之帶狀之通氣性傳送帶以環狀連結而成者,其由複數個自由輥14及轉移輥5導引而於特定之路徑上連續地移動。網帶13藉由轉移輥5之旋轉而驅動。如圖1所示,網帶13以如下方式配置,即於導管4之下游側端部41附近被導入至旋轉筒2之外周面上之後,依序通過真空箱11與旋轉筒2之間及轉移輥5與旋轉筒2之間。網帶13在通過真空箱11之開口部之前方的期間,與旋轉筒2之外周面接觸,在轉移輥5與旋轉筒2之最接近部附近,自旋轉筒2之外周面離開而轉移至轉移輥5上。
網帶13具有小於轉移輥5之上述吸引孔之細孔,伴隨來自轉移輥5之吸引孔之吸引,亦進行來自與該吸引孔疊合之網帶13之細孔的吸引。擋風板15夾持轉移輥之外周面之寬度方向上之形成有上述吸引孔的區域而於其兩側設置有一對,防止或減輕來自側方之風之流入,從而防止自吸引堆積部22脫模之堆積物32之配置或形狀變形等。尤其可藉由與轉移輥5接近設置之擋風板15、15而防止或減輕自輥5之寬度方向之左右外方朝該輥之具有吸引孔之區域流入風,故而可有效地防止靠近輥之寬度方向兩端之堆積物倒向靠近中央之堆積物,或堆積物相互間之配置產生錯亂等之不良情形。擋風板15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制,但自具有可抵抗風之剛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金屬或合成樹脂製,且具有0.5~10mm左右之厚度。
壓製裝置7包含表面平滑之一對輥71、72,且對導入至輥71、72間之被加壓物自上下表面進行加壓而沿厚度方向可壓縮地構成。作為壓製裝置7,代替包含表面平滑之一對輥71、72者而使用包含於一方或雙方之輥之周面上形成有壓紋用之凸部之一對壓紋輥者,自可於吸收體上形成由壓紋實現之低密度部與高密度部而使吸收性能提高之方面亦較佳。又,亦可使用輸送帶式之壓製裝置等而並非一對輥。
作為切斷裝置8,於經期衛生棉或吸收性物品之製造中,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用於吸收體連續體之切斷者等。圖1所示之切斷裝置8包含於周面具有切斷刃81之切割輥82、及承接切斷刃之周面平滑之砧輥83。
其次,對使用上述吸收體之製造裝置1連續地製造吸收體3之方法、即本發明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之一實施態樣進行說明。
為使用吸收體之製造裝置1製造吸收體3,使連接於旋轉筒2內之空間B、轉移輥5內之空間E、及真空箱11之排氣裝置作動而使該些部分成為負壓。由於使空間B內為負壓,因此於導管4內產生將吸收體之原料搬送至旋轉筒2之外周面之氣流。又,使旋轉筒2及轉移輥5旋轉,並使真空輸送機6作動。
然後,若使纖維材料導入裝置作動而向導管4內供給纖維材料,則該纖維材料會隨著流過導管4內之氣流而成飛散狀態並朝旋轉筒2之外周面供給。
於搬送被導管4覆蓋之部分之期間,於旋轉筒2之吸引堆積部22之第1~第7凹部221~227內吸引並堆積有纖維材料31。圖8表示通過導管4之下游側端部41之時間點之吸引堆積部內之各凹部的剖面。
本實施態樣中,如圖8所示,堆積於第2凹部222內之堆積物32於俯視時之面積與第2凹部222之開口部222d之面積為大致相同,但因前後壁222a、222b等傾斜,故而作為該吸收體原料之纖維材料之量,與開口部222d具有相同面積但前壁及側壁未傾斜之情形相比變少。其原因在於,因第2凹部222之前後壁222a、222b等傾斜而使第2凹部222之吸引部222e之面積變小,其結果,與前壁及側壁未傾斜之情形相比通過第2凹部222內之風量減少。
再者,於各凹部內堆積有超過外周面21之位置之過剩量的纖維材料後,亦可由起毛輥等去除該過剩量之纖維材料。
以此方式,使纖維材料堆積於吸引堆積部22內之各凹部221~227內之後,進而使旋轉筒2旋轉。然後,若吸引堆積部22到達真空箱11之對向位置,則堆積於吸引堆積部22之各凹部221~227內之堆積物32藉由來自真空箱11之吸引而成為吸附於網帶13上之狀態,並於該狀態下被搬送至轉移輥5與旋轉筒2之最接近部分或其附近。然後,藉由來自轉移輥5側之吸引而與網帶13一併轉移至轉移輥5上,且亦自各凹部221~227內脫模。如本實施態樣般,於使堆積物32自旋轉筒2之各凹部221~227脫模之前,若將該堆積物32藉由真空箱11而自與旋轉筒2相反之側一面吸引一面搬送,其後自吸引堆積部22脫模,則於將堆積物轉移至轉移輥5或其他搬送機構上時,可有效地防止堆積物之形狀變形或堆積物之配置產生錯亂。
轉移至轉移輥5上之堆積物32一面受到來自轉移輥5側之吸引一面被搬送,並交付至真空輸送機6上。
本實施態樣中,如圖1所示,於載置堆積物32之前之真空輸送機6上,導入有包含衛生紙或透液性不織布等之芯包覆片材37,且於該芯包覆片材37上轉移有堆積物32。
然後,於其下游,芯包覆片材37之兩側部回折,包含複數個堆積物32之集合體之吸收體3之上下兩面由芯包覆片材37被覆。
然後,將由芯包覆片材37被覆之狀態之吸收體3導入至壓製裝置7之一對輥71、72之間並沿厚度方向壓縮。
本實施態樣中獲得之吸收體3係如圖9所示,包含自第1凹部221脫模之堆積物221'、自第2凹部222脫模之堆積物222'、自第3凹部223脫模之堆積物223'、自第4凹部224脫模之堆積物224'、自第5凹部225脫模之堆積物225'、自第6凹部226脫模之堆積物226'及自第7凹部227脫模之堆積物227'的集合體,鄰接之堆積物間接近或接觸。又,與自配置於低基重區域之第1凹部、第2凹部、第4~第7凹部脫模之堆積物221'、222'、224'、225'、226'、227'相比,自配置於高基重堆積區域之第3凹部脫模之堆積物223'成為高基重。
而且,自第1凹部、第2凹部、第4凹部~第7凹部之各凹部脫模之堆積物221'、222'、224'、225'、226'、227'於各自之與吸引堆積部22之行進方向對應之方向(圖中3X方向)的前後部,具有包含堆積於前後壁附近之吸收體原料之低基重部,於各自之同方向之中央部,具有包含堆積於各自之吸引部上之吸收體原料之高基重部。又,自第1凹部、第2凹部、第4凹部~第7凹部之各凹部脫模之堆積物221'、222'、224'、225'、226'、227'中,在與吸引堆積部22之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兩端部,亦具有基重低於上述高基重部之低基重部。
又,自第1凹部~第7凹部之各凹部脫模之堆積物221'~227'之厚度為大致相同。
如圖9所示,本發明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中之吸收體係自吸引堆積部22脫模之複數個堆積物221'~227'之集合體,其可係未由壓製裝置7等加壓者,或者亦可係將該集合體由芯包覆片材37被覆而未由壓製裝置7等加壓者。
本實施態樣中,積極地減少將包含複數個堆積物221'~227'之吸收體3藉由壓製裝置7加壓並自第1凹部~第7凹部之各凹部脫模後之堆積物221'~227'的厚度。
藉此,獲得如圖10所示之厚度差較少之吸收體3B。該吸收體3B包含將自第1~第7凹部脫模之堆積物221'~227'沿厚度方向壓縮而成之壓縮物221"~227"。又,與自配置於低基重區域之第1凹部、第2凹部、第4~第7凹部脫模之堆積物221'、222'、224'、225'、226'、227'相比,自配置於高基重堆積區域之第3凹部脫模之堆積物223'成為高基重。
而且,自第1凹部、第2凹部、第4凹部~第7凹部之各凹部脫模之堆積物之壓縮物221"、222"、224"、225"、226"、227"均包含壓縮物,該壓縮物在與吸引堆積部22之行進方向對應之方向(圖中3X方向)之前後部,具有包含堆積於前後壁附近之吸收體原料之低密度部L,且於各自之同方向之中央部,具有包含堆積於各凹部之含有多孔性材料之底部上之吸收體原料的高密度部H。又,該吸收體3B中之自第1凹部、第2凹部、第4凹部~第7凹部之各凹部脫模之堆積物之壓縮物221"、222"、224"、225"、226"、227"均在與吸引堆積部22之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兩端部,亦具有密度低於上述高密度部H之低密度部,於高密度部H之整個周圍具有低密度部。
壓製裝置7之加壓壓縮中,可對輥71、72之一方或雙方進行加熱,亦可不進行加熱。當吸收體材料中包含熱可塑性者之情形時,較佳為進行加熱。又,當吸收體材料中包含熱可塑性者之情形時,壓製步驟亦可使用超音波裝置。與自配置於低基重區域之第1凹部、第2凹部、第4~第7凹部脫模之堆積物之壓縮物221"、222"、224"、225"、226"、227"相比,將自配置於高基重堆積區域之第3凹部脫模之堆積物223'壓縮後之壓縮物223"成為高基重。
根據本實施態樣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藉由圖案形成板之更換等而變更形成於吸引堆積部內之凹部之形狀或配置,以此可靈活地應對吸收體之形狀等之規格變更。又,根據本實施態樣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於吸引堆積部中,將欲使吸收體原料堆積成高基重之部位設為高基重堆積區域,將欲使吸收體原料堆積成基重低於高基重堆積區域之低基重之部位設為低基重堆積區域,且使配置於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中吸引部之面積相對於開口部之面積的比率,小於位於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中吸引部之面積相對於開口部之面積的比率。藉此,可使通過配置於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之風量少於通過位於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之風量。於吸收體原料之吸引堆積步驟中,吸收體原料在與空氣混合之狀態下於導管內向吸引堆積部供給,因此堆積於吸引堆積部之吸收體原料之基重依賴於通過吸引堆積部之風量。亦即,吸引堆積部內之位於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較位於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而言,通過凹部內之風量少,因此與高基重堆積區域相比,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吸收體原料堆積成低基重。又,由於高基重堆積區域與低基重堆積區域中通過凹部內之風量不同,故而位於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較位於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而言,施加於凹部內之風壓變低。藉此,如圖8(a)所示,較堆積在位於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223內之吸收體原料而言,堆積在位於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222內之吸收體原料堆積成低密度。因此,根據本實施樣態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可容易且精度良好地降低吸收體之所需之部位的基重。尤其藉由使位於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之前壁及/或後壁較位於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之前壁及/或後壁有更大傾斜而可使凹部內難以產生堆積不充分之部位,從而可進一步精度良好地調整吸收體原料之基重。進而,藉由使側壁之上述傾斜角度θ2小於前後壁之上述傾斜角度θ1而可進一步防止於凹部內產生堆積不充分之部位,從而可進一步精度良好地調整吸收體原料之基重,且可穩定而效率良好地製造將所需形狀之堆積物配置成所需狀態之吸收體。又,以此方式使前壁、後壁及一對側壁傾斜,因此對於堆積物之脫模性易降低之低基重部,亦可提高堆積物之脫模性。
又,可於自凹部內脫模之堆積物內形成低基重部與高基重部。又,可於自凹部內脫模之堆積物之壓縮物內形成低密度部與高密度部。
於全體或一部分堆積物內形成有基重不同之低基重部與高基重部、尤其於高基重部之前後或周圍形成有低基重部,具有例如可形成柔軟且穿著感提昇之吸收體等優點。
於全體或一部分堆積物之壓縮物內形成有密度不同之低密度部與高密度部、尤其於高密度部之前後或周圍形成有低密度部,具有例如藉由於低密度部使體液快速透過、於高密度部吸收‧固定體液而可提高堆積物之壓縮物自身之吸收性能等優點。
於圖1所示之實施態樣中,以芯包覆片材37被覆包含自吸引堆積部22脫模之複數個堆積物32之吸收體3的上下表面後,以壓製裝置7進行壓縮及以切斷裝置8進行切斷。切斷裝置8將於流動方向上間歇地配置有堆積物32之帶狀體30於不存在堆積物32之部位切斷而作為一個吸收性物品之長度。因此,藉由切斷裝置8切斷後之吸收體3B之上下表面由一片芯包覆片材37被覆。然而,本發明中製造之吸收體並不限於由一片芯包覆片材37被覆上下表面者,亦可係由2片不同之芯包覆片材被覆上下表面者,亦可係上下表面之任一者均未由芯包覆片材被覆者。
又,於將本發明中製造之較佳之吸收體插入經期衛生棉或拋棄式尿片等之吸收性物品中時,亦可使與吸引堆積部22之行進方向對應之方向和穿戴者之前後方向或寬度方向之任一者一致,但較佳為與前後方向一致。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裝置及方法之第2實施形態的圖,圖11(a)係與圖4相當之圖,圖11(b)係與圖5相當之圖。對於第2實施形態以後之實施形態,主要說明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點,而對於相同之點省略其說明。尤其未說明之點,可當作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第2實施形態之吸引堆積部22B之第2凹部222含有前後壁222a、222b,該前後壁222a、222b包含非傾斜或傾斜角度較小之上部壁面2U、及較上部壁面2U之傾斜角度大之下部傾斜壁面2D。
又,於第1實施形態之第2凹部222中,當吸收體原料未滿滿地堆積至該凹部之開口部222d為止之情形時,堆積於該凹部222內之堆積物之俯視形狀恐有與該凹部222之開口部之形狀產生較大不同之虞。又,亦成為使自鄰接之凹部脫模後之堆積物間之間隙之寬度產生變化的原因。
相對於此,於靠近底部之部分設置有傾斜較大之下部傾斜壁面2D,由此可使第2凹部222之底部之吸引部222e之面積有效地小於第2凹部222之開口部222d之面積,且可有效地降低通過第2凹部222之風量及堆積於該凹部222內之吸收體原料之基重,並且將靠近開口部222d之部分設為非傾斜或傾斜較小之上部壁面2U,藉此,即便產生有吸收體原料未堆積至該凹部之開口部222d為止之部分之情形時,亦可使堆積於該開口部222d內之堆積物之俯視形狀成為與該開口部222d較為接近之形狀,又,亦可防止鄰接之堆積物間形成有過分大於設計值之間隙等。
於前壁222a及/或後壁222b設置有上部壁面2U及較其傾斜角度大之下部傾斜壁面2D之情形時,下部傾斜壁面2D相對於通過該下部傾斜壁面之上端且與凹部之底部垂直之線L5的傾斜角度θ3較佳為10~85°,更佳為50~80°。上部壁面2U相對於通過該上部壁面之上端且與凹部之底部垂直之線L6的傾斜角度θ4較佳為0~40°,更佳為0~10°。上部壁面2U之傾斜角度θ4較佳為下部傾斜壁面2D之傾斜角度θ3之0~50%,更佳為5~20%。
亦可代替第2凹部222或與第2凹部222一併,對於第1凹部221、第4凹部224、第5凹部225及第6凹部226之全部或一部分,同樣地使前壁及/或後壁係包含上部壁面2U及較該上部壁面2U之傾斜角度大之下部傾斜壁面2D者。又,各凹部如圖11(b)所示之第2凹部222般,亦可使其側壁222c係包含上部壁面2U及較該上部壁面2U之傾斜角度大之下部傾斜壁面2D者。
其次,根據圖12、圖13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如圖12所示,第3實施形態之吸引堆積部22C係具有包含沿2X方向及2Y方向分割而成之複數個凹部221~227之下層229、及跨及複數個凹部221~227而形成之上層230者。亦即,第3實施形態之吸引堆積部22C中,各凹部221~227之深度(將凹部間隔開之分隔構件28A之高度)形成為低於自旋轉筒2之外周面21至各凹部之底部(吸引部)為止的高度。
再者,如此於吸引堆積部形成有跨及複數個凹部之上層230之情形時,除上層部分外,將周圍被前壁、後壁及一對側壁包圍之部分設為凹部,將該凹部之位於上層230與下層229之邊界面上之開口部設為凹部之開口部。
圖13中圖示有使用圖12所示之吸引堆積部22C而製造之吸收體之一例即吸收體3C。圖13(a)係吸收體3C之立體圖,圖13(b)係將吸收體3C沿圖13(a)之VII-VII線切斷後之剖面圖。如圖13般,吸收體3C包含:含有將凹部221~227之堆積物壓縮後之壓縮物221"~227"的分割層229";及含有將堆積於吸引堆積部22C之上層230部分之堆積物壓縮後之壓縮物的連續層230",分割層229"中之各壓縮物221"~227"藉由連續層230"而連接其下端部。
第3實施形態中,除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之效果外,由於藉由連續層230"而連接各壓縮物221"~227",因此吸收體3C之形態更穩定。
再者,於圖13(b)中,低密度部L僅形成於分割層229"中,但於連續層230"中,亦可以接連於分割層229"中之低密度部L之下方之方式而形成低密度部L。
如此,本發明之吸引堆積部亦可為含有被劃分為複數個凹部之下層、及位於該下層上且未被劃分為複數個區域之上層者。
繼而,根據圖14說明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圖14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中使吸收體原料堆積後之吸引堆積部22D之剖面圖。第4實施形態亦與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將各凹部221~227隔開之分隔構件28A之至底部(吸引部)為止的高度形成為低於自旋轉筒2之外周面21至底部為止的高度。
如圖14般,多孔性板26中,與第6凹部226及第7凹部227之孔徑相比,第3凹部223之孔徑較大。雖未圖示,但與第1凹部221、第2凹部222、第4凹部224、第5凹部225之孔徑相比,第3凹部223之孔徑亦較大。即,根據部位而變更構成第4實施形態中各凹部221~227之吸引部(底部)之多孔性板26的孔徑,且變更各凹部之吸引部之開孔面積率。
以此方式,第4實施形態之吸引堆積部22D中,位於高基重堆積區域之第3凹部223之吸引部開孔面積率高於位於低基重堆積區域之第1凹部221、第2凹部222、第4~第7凹部224~227之吸引部開孔面積率。藉此,可進一步精度良好地獲得高基重部與低基重部之差較大的吸收體。
再者,根據孔徑之大小而調整圖14中吸引部開孔面積率之高低,但本說明書中之吸引部開孔面積率亦可根據孔徑、孔數之任一者而調整。
作為吸收體之原料之纖維材料,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用於經期衛生棉或衛生護墊、拋棄式尿片等吸收性物品之吸收體的各種材料。例如,可使用解纖紙漿等之紙漿纖維、嫘縈纖維、棉纖維等之纖維素系纖維之短纖維或聚乙烯等之合成纖維之短纖維等。該些纖維可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又,作為吸收體3之原料,既可向導管4內一併導入纖維材料與吸水性聚合物,進而亦可視需要而與纖維材料等一併供給除臭劑或抗菌劑等。又,作為纖維狀之原料,亦可將纖維狀之吸水性聚合物單獨使用或者與纖維材料混合使用。
以上,對本發明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之若干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可分別進行適當變更。
例如,於圖1所示之實施態樣中,使凹部內之堆積物32轉移至供給至轉移輥5上之網帶13上,但亦可代替此而使堆積物32轉移至未供給網帶13之轉移輥5之外周面上。除網帶13外,亦可省略真空箱11、擋風板15等。
又,亦可使凹部內之堆積物32不經由轉移輥5而直接轉移至供給至真空輸送機6之芯包覆片材37上。堆積物32於以轉移輥5搬送之後,可轉移至不包含吸引機構之輸送帶上,亦可轉移至其他搬送機構上。
又,亦可代替於旋轉筒2之外周面上設置吸引堆積部,而於架設於複數個輥上並於特定之環繞軌道上移動之傳送帶狀構件等上設置吸引堆積部。
又,亦可代替第3凹部223而為開口部之形狀與第2凹部222大致相同之凹部,且將該前後及左右之側壁未傾斜之複數個凹部配置於吸引堆積部22之中央。又,亦可擴大第3凹部223之寬度而省略第6凹部226及第7凹部227。又,於吸引堆積部22之寬度方向(2Y方向)上排列之複數個第2凹部222或第4凹部中,亦可將位於中央者代替前後壁及一對側壁未傾斜、且開口部之面積與吸引部之面積實質相同者。
又,較佳為構成吸引堆積部22之凹部之至少任一個凹部之前後壁傾斜,但例如亦可將上述實施形態之吸引堆積部22中之第1凹部、第2凹部、第4~第7凹部之任一個以上(例如第6凹部及第7凹部)之凹部形成為前後壁未傾斜之凹部。另一方面,亦可將所有凹部形成為前後壁傾斜之凹部。又,於各凹部中,亦可使前壁及後壁之僅任一方傾斜。又,於各凹部中,可使一對側壁之僅任一方傾斜,亦可使一對側壁之雙方傾斜。於一對之側壁各自傾斜之情形時,前壁及後壁分別可僅在與一方之側壁之關係中傾斜角度較大,亦可較傾斜之雙方側壁之任一方之傾斜角度大。
又,構成吸引堆積部22之凹部之數量可根據所要製造之吸收體之尺寸等而適當決定,例如亦可為2個。但是較佳為10~150個,更佳為20~60個。
又,傾斜之前後壁之剖面形狀亦可代替如圖4所示之直線狀而為圓弧狀或階梯狀者等。圖15(a)中,圖示有包含具有複數個階梯部之前後壁之凹部。又,作為將位於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形成為吸引部之面積小於開口部之面積之凹部的另一構成,亦可舉出如下形態:如圖15(b)所示,於凹部之底部配設固定有構件29,於其中央部具有貫通孔,且該貫通孔以外之部分為非通氣性,於該凹部之底部,形成有與貫通孔相同形狀之吸引部。構件29之貫通孔及吸引部之俯視形狀例如可為圓形、橢圓形、矩形等。又,亦可使各凹部之深度視需要而變化。
又,構成圖9所示之吸收體3之各堆積物221'~227'之厚度為大致相同,但亦可藉由加大各堆積物之基重差而製造使自配置於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脫模之堆積物之厚度薄於自配置於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脫模之堆積物之厚度的吸收體3。
本發明中製造之吸收體較佳地用作吸收性物品之吸收體。吸收性物品係主要用以吸收保持尿或經血等自身體排泄之體液者。於吸收性物品中,包含例如拋棄式尿片、經期衛生棉、失禁護墊、衛生護墊等,但並不限定於該些,其廣泛地包含用於吸收自人體排出之液體之物品。
典型而言,吸收性物品中包含表面片材、背面片材、及插於兩片材間而配置之液體保持性之吸收體。吸收體之上下表面可由一片或複數片之芯包覆片材被覆。背面片材可具有水蒸氣透過性,亦可不具有水蒸氣透過性。吸收性物品進而亦可包含與該吸收性物品之具體用途對應之各種構件,此種構件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周知。例如於將吸收性物品適用於拋棄式尿片或經期衛生棉之情形時,可於吸收體之立起之兩側部之更外側配置一對或二對以上之立體護罩。
上述一個實施態樣中之說明省略部分及僅一個實施形態具有之必要條件可分別適當用於其他實施形態,又,各實施形態中之必要條件可於實施形態間適當地相互置換。例如,亦可使第1實施形態中之凹部與第2實施形態中之凹部混合存在於一個吸引堆積部內。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本發明進而揭示有以下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或吸收體之製造方法。
<1> 一種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係包含隨著氣流而供給吸收體原料之導管、及吸引自該導管供給之吸收體原料並使其堆積之吸引堆積部,一面使上述吸引堆積部朝一方向行進一面使吸收體原料堆積於該吸引堆積部之後,使堆積物自該吸引堆積部脫模,上述吸引堆積部被劃分為於底部具有包含多孔性材料之吸引部之複數個凹部,並且該吸引堆積部具有使上述吸收體原料堆積成高基重之高基重堆積區域、及使上述吸收體原料堆積成基重低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低基重堆積區域,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中吸引部之面積相對於開口部之面積的比率,小於位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中吸引部之面積相對於開口部之面積的比率。
<2> 如上述<1>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凹部於各個上述吸引堆積部中,於該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及與該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分別形成有複數個。
<3> 如上述<1>或<2>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中,位於上述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之前方之前壁及/或位於後方之後壁傾斜。
<4> 如上述<3>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前壁及/或後壁傾斜之上述凹部中,位於與上述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之端部之一對側壁的至少一方傾斜,該側壁之傾斜角度θ2小於傾斜之上述前壁及/或後壁之傾斜角度θ1。
<5> 如上述<3>或<4>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位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中,位於上述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之前方之前壁及位於後方之後壁均未傾斜。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位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之吸引部開孔面積率高於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之吸引部開孔面積率。
<7> 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包含旋轉筒,其於外周面包含複數個上述吸引堆積部。
<8>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含有如下凹部作為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即位於上述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之前方之前壁及/或位於後方之後壁包含非傾斜或傾斜角度較小之上部壁面、及傾斜角度大於該上部壁面之下部傾斜壁面。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吸引堆積部具有下層及上層,該下層包含沿上述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及與該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分割而成之複數個凹部,該上層係跨及複數個凹部而形成。
<10> 如上述<9>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吸引堆積部形成為使各凹部之深度低於自旋轉筒之外周面至各凹部之底部為止的高度。
<11>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在與上述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之中央部具有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於夾持該正交之方向之該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兩側具有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
<12> 一種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係使用如上述<1>~<11>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而製造吸收體者,其製造如下吸收體,該吸收體包含自位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上述凹部脫模之高基重之堆積物、及自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上述凹部脫模之低基重之堆積物。
<13> 如上述<12>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使用如上述<3>至<5>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而獲得如下吸收體,該吸收體在與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對應之部分上,具有包含堆積於上述前壁及/或後壁之附近之吸收體原料之低基重部、及包含堆積於上述吸引部上之吸收體原料之高基重部。
<14> 如上述<12>或<13>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包含如下步驟:將自位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上述凹部脫模之高基重之堆積物、及自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上述凹部脫模之低基重之堆積物配置於芯包覆片材上,並以芯包覆片材被覆包含該些堆積物之集合體之吸收體之後,以壓製裝置沿厚度方向進行壓縮。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可精度良好地調整吸收體各部分之基重。
1...吸收體之製造裝置
2...旋轉筒
2D...下部傾斜壁面
2U...上部壁面
2X、2Y、R2、R5、3X...方向
3、3B、3C...吸收體
4...導管
5...轉移輥
6...真空輸送機
7...壓製裝置
8...切斷裝置
9、15...擋風板
11、64...真空箱
13...網帶
14...自由輥
21...旋轉筒之外周面
22、22B、22C、22D...吸引堆積部
25...框體
25a...連通孔
26...多孔性板
27...圖案形成板
27a...外表面
27b...內表面
28A...分隔構件
29...構件
30...帶狀體
31...纖維材料
32...堆積物
37...芯包覆片材
41...下游側端部
51...轉移輥之外周面
61...驅動輥
62...從動輥
63...通氣性傳送帶
71、72...輥
81...切斷刃
82...切割輥
83...砧輥
221~227...凹部
221'~227'...堆積物
221"~227"...壓縮物
221d、222d、223d、226d、227d...開口部
221e、222e、223e、226e、227e...吸引部
222a、226a...前壁
222b、226b...後壁
222c、223c...側壁
229...下層
229"...分割層
230...上層
230"...連續層
B~E...空間
H...高密度部
L...低密度部
L1、L2、L5、L6...線
L3、L4...尺寸
LX...縱中央線
LY...橫中央線
θ1、θ2、θ3、θ4...傾斜角度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概略立體圖。
圖2係圖1所示之裝置之旋轉筒之外周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3係表示將圖1所示之裝置之旋轉筒之外周部之一部分展開成平面狀的圖。
圖4係圖3之I-I線剖面圖。
圖5係圖3之II-II線剖面圖。
圖6係圖3之III-III線剖面圖。
圖7係圖3之IV-IV線剖面圖。
圖8係表示使吸收體原料堆積後之吸引堆積部之剖面的圖,圖8(a)係與圖4對應之圖,圖8(b)係與圖5對應之圖。
圖9(a)係表示自圖1所示之裝置之吸引堆積部脫模後之堆積物的立體圖,圖9(b)係該堆積物之V-V剖面圖,圖9(c)係該堆積物之VI-VI線剖面圖。
圖10(a)係表示對圖9所示之堆積物進行加壓壓縮後獲得之吸收體之一例的立體圖,圖10(b)係該吸收體之VII-VII線剖面圖,圖10(c)係該吸收體之VIII-VIII線剖面圖。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圖,圖11(a)係與圖4相當之圖,圖11(b)係與圖5相當之圖。
圖1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圖,其係與圖7相當之圖。
圖13係表示使用圖12所示之吸引堆積部而製造之吸收體之圖,圖13(a)係與圖10(a)相當之圖,圖13(b)係與圖10(b)相當之圖。
圖14係表示將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中使吸收體原料堆積後之吸引堆積部在與圖3之IV-IV線相同之位置處切斷後的剖面圖。
圖15(a)及(b)係表示本發明之進而其他實施形態之圖,其係表示位於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之沿著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之剖面的圖。
21...旋轉筒之外周面
22...吸引堆積部
26...多孔性板
28A...分隔構件
221~223...凹部
221e、222e、223e...吸引部
222a...前壁
222b...後壁
221d、222d、223d...開口部
L1...線
L3、L4...尺寸
R2...方向
θ1...傾斜角度

Claims (14)

  1. 一種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係包含隨著氣流而供給吸收體原料之導管、及吸引自該導管供給之吸收體原料並使其堆積之吸引堆積部,且一面使上述吸引堆積部朝一方向行進一面使吸收體原料堆積於該吸引堆積部之後,使堆積物自該吸引堆積部脫模者,上述吸引堆積部被劃分為於底部具有包含多孔性材料之吸引部之複數個凹部,並且該吸引堆積部具有使上述吸收體原料堆積成高基重之高基重堆積區域、及使上述吸收體原料堆積成基重低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低基重堆積區域,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中吸引部之面積相對於開口部之面積的比率,小於位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中吸引部之面積相對於開口部之面積的比率。
  2. 如請求項1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凹部於各個上述吸引堆積部中,於該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及與該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分別形成有複數個。
  3. 如請求項1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中,位於上述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之前方之前壁及/或位於後方之後壁傾斜。
  4. 如請求項3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前壁及/或後壁傾斜之上述凹部中,位於與上述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之端部之一對側壁的至少一方傾斜,該側壁之傾斜角度θ2小於傾斜之上述前壁及/或後壁之傾斜角度θ1。
  5. 如請求項3或4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位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中,位於上述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之前方之前壁及位於後方之後壁均未傾斜。
  6. 如請求項1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位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之吸引部開孔面積率高於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之吸引部開孔面積率。
  7. 如請求項1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包含旋轉筒,該旋轉筒於外周面上具有複數個上述吸引堆積部。
  8. 如請求項1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具有如下凹部作為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即位於上述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之前方之前壁及/或位於後方之後壁包含非傾斜或傾斜角度較小之上部壁面、及傾斜角度大於該上部壁面之下部傾斜壁面。
  9. 如請求項1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吸引堆積部具有下層及上層,該下層包含沿上述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及與該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分割而成之複數個凹部,該上層係跨及複數個凹部而形成。
  10. 如請求項9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吸引堆積部形成為使各凹部之深度低於自旋轉筒之外周面至各凹部之底部為止的高度。
  11. 如請求項1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其中在與上述吸引堆積部之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之中央部具有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於夾持該正交之方向之該高基重堆積區域之兩側具有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
  12. 一種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係使用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而製造吸收體者,其製造如下吸收體,該吸收體包含自位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上述凹部脫模之高基重之堆積物、及自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上述凹部脫模之低基重之堆積物。
  13. 如請求項12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使用如請求項3至5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而獲得如下吸收體:在與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凹部對應之部分上,具有包含堆積於上述前壁及/或後壁之附近之吸收體原料之低基重部、及包含堆積於上述吸引部上之吸收體原料之高基重部。
  14. 如請求項12或13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包含如下步驟:將自位於上述高基重堆積區域之上述凹部脫模之高基重之堆積物、及自位於上述低基重堆積區域之上述凹部脫模之低基重之堆積物配置於芯包覆片材上,並以芯包覆片材被覆包含該些堆積物之集合體之吸收體之後,以壓製裝置沿厚度方向進行壓縮。
TW100147562A 2010-12-20 2011-12-20 Absorben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WI5804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3339A JP5291080B2 (ja) 2010-12-20 2010-12-20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1026A TW201231026A (en) 2012-08-01
TWI580411B true TWI580411B (zh) 2017-05-01

Family

ID=46313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7562A TWI580411B (zh) 2010-12-20 2011-12-20 Absorben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291080B2 (zh)
CN (1) CN103260565B (zh)
BR (1) BR112013015360A2 (zh)
TW (1) TWI580411B (zh)
WO (1) WO20120864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8126B2 (ja) * 2012-12-18 2017-01-2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CN104758124A (zh) * 2014-01-07 2015-07-08 杨培钦 一种防侧漏吸收物品的制作方法
JP6219435B2 (ja) * 2016-03-30 2017-10-2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CN106109106A (zh) * 2016-07-29 2016-11-16 杭州珂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全包超薄无胶强力吸液芯体及制作方法
CN106109108A (zh) * 2016-07-29 2016-11-16 杭州珂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半包超薄无胶强力吸液芯体及制作方法
EP3508183A4 (en) * 2016-08-31 2019-09-04 Unicharm Corporation DEVICE FOR PREPARING A SUCTIONABLE BODY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SUCTIONABLE BODY
CN107041812A (zh) * 2017-01-09 2017-08-15 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成型装置
CN108592986B (zh) * 2018-05-10 2024-07-09 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微孔针管畅通检验装置及敷料止血性能体外评价系统和方法
CN110575313B (zh) * 2019-09-02 2022-08-26 黄山富田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CN110575314B (zh) * 2019-09-02 2022-06-17 黄山富田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成型方法
CN112603657A (zh) * 2020-12-28 2021-04-06 广州市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成型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75573B (zh) * 1993-06-30 1996-05-11 Procter & Gamble
JP2006141615A (ja) * 2004-11-18 2006-06-08 Uni Charm Corp 吸液性芯材成型ドラム
JP2009232959A (ja) * 2008-03-26 2009-10-15 Uni Charm Corp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及び吸収体
TW200948342A (en) * 2008-03-17 2009-12-01 Uni Charm Corp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bsorbent
JP2010136899A (ja) * 2008-12-11 2010-06-24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用の吸収体
JP2010273810A (ja) * 2009-05-27 2010-12-09 Kao Corp 吸収体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75573B (zh) * 1993-06-30 1996-05-11 Procter & Gamble
JP2006141615A (ja) * 2004-11-18 2006-06-08 Uni Charm Corp 吸液性芯材成型ドラム
TW200948342A (en) * 2008-03-17 2009-12-01 Uni Charm Corp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bsorbent
JP2009232959A (ja) * 2008-03-26 2009-10-15 Uni Charm Corp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及び吸収体
JP2010136899A (ja) * 2008-12-11 2010-06-24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用の吸収体
JP2010273810A (ja) * 2009-05-27 2010-12-09 Kao Corp 吸収体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1026A (en) 2012-08-01
CN103260565A (zh) 2013-08-21
JP5291080B2 (ja) 2013-09-18
JP2012130420A (ja) 2012-07-12
BR112013015360A2 (pt) 2016-09-20
WO2012086491A1 (ja) 2012-06-28
CN103260565B (zh)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0411B (zh) Absorben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WI543756B (zh)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absorber
TWI566760B (zh) Fiber stacking device
JP3719819B2 (ja) 吸収性物品用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JP4104832B2 (ja)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
JP5810141B2 (ja) 積繊装置
TW201922608A (zh) 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及吸收體之製造裝置
TWI753927B (zh) 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及吸收體之製造方法
JP5457506B2 (ja) 積繊装置
JP6386350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5759701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6982453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5457507B2 (ja) 積繊装置
JP2007089826A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6699980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2007089826A5 (zh)
JP6683795B1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7428497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6255232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2013043029A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6421016B2 (ja) 積繊装置
JP2014117421A (ja) 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吸収体の製造装置並びに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