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TWI421204B - 用於磁力懸浮之傳送系統 - Google Patents

用於磁力懸浮之傳送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1204B
TWI421204B TW99130859A TW99130859A TWI421204B TW I421204 B TWI421204 B TW I421204B TW 99130859 A TW99130859 A TW 99130859A TW 99130859 A TW99130859 A TW 99130859A TW I421204 B TWI421204 B TW I4212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transfer unit
main body
track
magnetic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30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4670A (en
Inventor
Gyeong Nam Lee
Jun Wan Park
Sang Min Song
Jae Sig Jang
Original Assignee
Sfa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0904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118063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0904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11806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0904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11806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0904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11806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0904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11806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fa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fa Engineering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14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4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1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1204B/zh

Links

Landscapes

  • Non-Mechanical Conveyors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s With Linear Motors And Vehicles That Ar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AREA)

Description

用於磁力懸浮之傳送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更具體而言,係關於一種下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在傳送物體時採用磁力懸浮技術作為非接觸型技術其中之一,從而解决摩擦及磨損而損壞組件、造成噪聲之問題以及產生微粒之問題,並且在以高速傳送物體之同時穩定且安全地供電。
傳送系統是一種用於傳送物體之裝置。此處,物體可不僅包括用於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離子體顯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等之基板、用於半導體器件之晶片、用於容置和支撑基板或晶片之托盤、傳送盒或載具,而且還包括各種對象,例如常用之盒子。以下,將以傳送盒作為物體進行說明。
用於傳送盒之傳送系統分為接觸型傳送系統及非接觸型傳送系統。
接觸型傳送系統又分為傳送機型傳送系統、滾筒型傳送系統、軌道型傳送系統等。這種接觸型傳送系統可能會在傳送過程中在結構上產生許多微粒。因此,例如,如果使用接觸型傳送系統來傳送裝載有LCD基板之傳送盒,則基板及淨化室可能會被微粒污染。
此外,接觸型傳送系統會在傳送結構或輸電結構的接觸部件中產生磨損或摩擦,因此存在組件頻繁地損壞、造成可怕的噪聲、以及無法以高於預定水平的速度進行傳送等問題。
相反,非接觸型傳送系統具有以下優點:其解决了由於摩擦及磨損而損壞組件的問題及造成噪聲的問題並解决了產生微粒的問題,並且可以高速傳送物體。因此,近來,人們一直在積極地研究非接觸型傳送系統。
作為非接觸型傳送系統,可考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磁力懸浮技術是基於磁體(電磁體)的吸引及排斥。當前,已知一種應用磁力懸浮技術的磁懸浮列車。然而,磁懸浮列車的商業啟動一直因各種問題而被推遲。
這樣,磁力懸浮技術僅僅應用於載人的磁懸浮列車,而尚未應用於用於裝載和傳送物體(例如傳送盒)的傳送系統。因此,為將磁力懸浮技術應用到用於裝載和傳送物體(例如傳送盒)的傳送系統,需要在許多方面開發不同於磁懸浮列車技術的新技術。
儘管須在許多方面開發新技術,然而新技術的開發非常重要,因為在開發磁力懸浮傳送系統時,預期應解决由於摩擦及磨損而損壞組件的問題、造成噪聲的問題以及在傳送各種物體(例如傳送盒)時產生微粒的問題,並且預期應可高速地傳送物體。
同時,為開發磁力懸浮傳送系統來傳送例如裝載有LCD基板的傳送盒等物體,需要進行如下的技術開發。
第一,需要進行技術開發以穩定且安全地供電。
第二,由於與磁懸浮列車的軌道相反,傳送系統的軌道可能具有相對非常小的曲率半徑,因而需要進行技術開發以使裝載有物體並沿軌道路線傳送的主體傳送單元能在軌道的彎曲段以及直段中平穩地傳送。
第三,由於如果直接受到由懸浮單元或推進單元產生的震動或噪聲,裝載於裝載單元上的物體可能會被損壞,因而需要進行技術開發來防止在懸浮單元或推進單元中所產生的震動或噪聲傳遞至裝載有物體的裝載單元。
第四,沿軌道路線傳送的主體傳送單元須具有能長期地有效保持穩定結構的剛性結構,因而需要進行與此相關的技術開發。
第五,確信,如果沿軌道路線傳送的主體傳送單元的軌道能平穩地分出支路,則可更加提高傳送效率,因此需要進行與此相關的技術開發。
本發明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在傳送物體時採用磁力懸浮技術作為非接觸型技術其中之一,從而解决摩擦及磨損而損壞組件、造成噪聲以及產生微粒的問題,並且在以高速傳送物體之同時穩定且安全地供電。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在傳送物體時採用磁力懸浮技術作為非接觸型技術其中之一,從而解决摩擦及磨損而損壞組件、造成噪聲以及產生微粒的問題,尤其是使主體傳送單元能夠在軌道具有相對非常小曲率半徑的彎曲段以及直段中平穩地傳送。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在傳送物體時採用磁力懸浮技術作為非接觸型技術其中之一,從而解决摩擦及磨損而損壞組件、造成噪聲以及產生微粒的問題,尤其是防止懸浮單元或推進單元中所產生的震動或噪聲傳遞至裝載有物體的裝載單元。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在傳送物體時採用磁力懸浮技術作為非接觸型技術其中之一,從而解决摩擦及磨損而損壞組件、造成噪聲以及產生微粒的問題,尤其主體傳送單元具有剛性結構,因此能長期地保持穩定結構。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在傳送物體時採用磁力懸浮技術作為非接觸型技術其中之一,從而解决摩擦及磨損而損壞組件、造成噪聲以及產生微粒的問題,尤其是使沿軌道路線傳送的主體傳送單元的軌道分出支路。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該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包括:裝載單元,裝載有物體;主體傳送單元,裝載單元在一側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軌道,形成用於傳送主體傳送單元的路線;懸浮單元,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並使主體傳送單元相對於軌道懸浮至預設高度;推進單元,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並提供推進力,以用於沿軌道的路線傳送由懸浮單元懸浮的主體傳送單元;以及非接觸型電源,通過非接觸方法接收電力並向懸浮單元及推進單元中的至少一者供應電力。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該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包括:裝載單元,裝載有物體;主體傳送單元,裝載單元在一側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軌道,形成用於傳送主體傳送單元的路線;懸浮單元,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並使主體傳送單元相對於軌道懸浮至預設高度;以及推進單元,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並提供推進力,以用於沿軌道的路線傳送由懸浮單元懸浮的主體傳送單元,其中主體傳送單元包括:一對相互間隔開的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第一軸及第二軸,分別耦合至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並形成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的旋轉軸;以及耦合部件,耦合第一基本傳送單元與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以使第一基本傳送單元與第二基本傳送單元可相對轉動。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該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包括:裝載單元,裝載有物體;主體傳送單元,裝載單元在一側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軌道,形成用於傳送主體傳送單元的路線;懸浮單元,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並使主體傳送單元相對於軌道懸浮至預設高度;推進單元,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並提供推進力,以用於沿軌道的路線傳送由懸浮單元懸浮的主體傳送單元;以及阻尼單元,用於阻尼從懸浮單元及推進單元中的至少一者傳遞至裝載單元的震動或阻尼噪聲。
根據本發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該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包括:主體傳送單元,裝載有物體的裝載單元在一側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且該主體傳送單元包括一對相互間隔開的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軌道,形成用於傳送主體傳送單元的路線;懸浮單元,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並使主體傳送單元相對於軌道懸浮至預設高度;以及推進單元,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並提供推進力,以用於沿軌道的路線傳送由懸浮單元懸浮的主體傳送單元,其中主體傳送單元包括:第一軸及第二軸,分別耦合至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並形成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的旋轉軸;單元頂板,在主體傳送單元的頂部區域中耦合至第一軸及第二軸以覆蓋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的頂部,並用於加强主體傳送單元;以及單元底板,安裝有推進單元、位於單元頂板下方、與第一軸及第二軸相耦合,並用於和單元頂板一起加强主體傳送單元。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該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包括:裝載單元,裝載有物體;主體傳送單元,裝載單元在一側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且該主體傳送單元包括一對相互間隔開的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軌道,形成用於傳送主體傳送單元的路線;懸浮單元,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並使主體傳送單元相對於軌道懸浮至預設高度;以及推進單元,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並提供推進力,以用於沿軌道的路線傳送由懸浮單元懸浮的主體傳送單元,其中推進單元包括分別耦合至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的第一獨立推進單元及第二獨立推進單元。
以下將參照用於例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附圖,以充分地理解本發明及其優點。
在下文中,將通過參照附圖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各附圖中的相同標號表示相同元件。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的磁力懸浮傳送系統的立體圖;第2圖為第1圖的平面圖;第3圖為第1圖中的區域A的放大圖;第4圖為第3圖的除軌道外的局部分解立體圖;第5圖為主體傳送單元的局部剖視立體圖;第6圖至第8圖為主體傳送單元在不同角度的立體圖;第9圖為主體傳送單元的局部剖視立體圖;第10a圖及第10a圖為顯示主體傳送單元的運行的平面圖;第11圖為第3圖的沿綫B-B截取的剖面圖;第12圖為第3圖的沿綫C-C截取的剖面圖;以及第13圖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的磁力懸浮傳送系統的控制方塊圖。
如圖所示,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包括:裝載單元110,其中裝載有物體;主體傳送單元120,裝載單元110在一側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120;軌道101,形成用於傳送主體傳送單元120的路綫;懸浮單元140,與主體傳送單元120相連接並使主體傳送單元120相對於軌道101懸浮至預設高度H(參照第11圖及第12圖);推進單元150,與主體傳送單元120相連接並提供推進力,使得可沿軌道101的路綫傳送由懸浮單元140懸浮的主體傳送單元120;以及非接觸型電源160,以非接觸方式接收電力並向懸浮單元140及推進單元150供應該電力。
在依序說明這些元件之前,首先將對軌道101進行說明。軌道101形成用於傳送主體傳送單元120的路綫,裝載單元110在一側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120。如果將軌道101視為通常的火車軌道,則可更容易理解。
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以閉合回路的形式提供軌道101,使得主體傳送單元120可在以第2圖的逆時針方向沿軌道101回轉的同時傳送一傳送盒。然而,與附圖所示相反,也可以直綫形式提供軌道101。在此種情形中,主體傳送單元120可在直綫軌道上往復運動的同時傳送該傳送盒。
軌道101是由導體中具有高强度及耐腐蝕性的不銹鋼、非導體中的鋁(Al)、以及某些其它金屬的適當組合和排列製造而成的。換句話說,軌道101須與懸浮單元140及推進單元150相互作用以懸浮或推動(即驅動)主體傳送單元120,軌道101需要具有上述材料特徵。僅當軌道101具有上述材料特徵時,電場或磁場才可懸浮和推動主體傳送單元120。軌道101由多個軌道支撑脚103進行支撑。
裝載單元110是欲裝載物體的元件,如第3圖至第5圖所示。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物體是指裝載有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基板的傳送盒,但並不僅限於此。作為另外一種選擇,物體可不僅包括用於LCD、等離子體顯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等的基板、用於半導體器件的晶片、用於容置和支撑基板或晶片的托盤、傳送盒或載具,而且還包括各種對象,例如常用的盒子、電氣用品等。
欲裝載作為物體的傳送盒的裝載單元110包括:外部封蓋112,形成有其中裝載有傳送盒的裝載部111,並用於局部地覆蓋主體傳送單元120;以及保護網罩113,耦合至外部封蓋112的底部,並用於局部地保護主體傳送單元120的下部結構。
外部封蓋112包括固定封蓋部件112a以及可移動封蓋部件112c,可移動封蓋部件112c通過鉸鏈112b耦合至固定封蓋部件112a並通過相對於固定封蓋部件112a圍繞鉸鏈112b旋轉而打開及關閉。因此,必要時,可移動封蓋部件112c可通過相對於固定封蓋部件112a圍繞鉸鏈112b旋轉而打開,以便可維修和更換其內部元件。此外,監測器114耦合至外部封蓋112的外側,並且狹槽115形成於外部封蓋112的外側上。
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外部封蓋112在相對的側上沿向上的方向上升,使中間裝載部111位於相對側之間。此是用於在傳送裝載於裝載部111中的傳送盒時防止傳送盒從裝載部111掉落的其中一種方式。因此,無需將設置有裝載部111及外部封蓋112的裝載單元110的形狀限制成附圖所示。例如,裝載單元110可根據需要而具有簡單的方塊結構,並且在此種情形中,傳送盒是放置在具有方塊結構的裝載單元110的頂部上。
參照第5圖,裝載部111包括沿垂直方向相互間隔開且平行排列的裝載上板111a與裝載下板111b。裝載上板111a與裝載下板111b通過板耦合件111c連接。
如第3圖所示,保護網罩113延伸至軌道101的橫向側,並用以局部地保護放置在其中的下部結構。可有各種結構放置在保護網罩113的下方。尤其是,由於將非接觸型電源160設置在保護網罩113的下方,因而保護網罩113還用以保護非接觸型電源160。保護網罩113包括朝軌道101彎曲的下端,並在其表面上形成有多個貫穿孔113a。當然,保護網罩113不是必不可少的元件,而是可選元件。
耦合至裝載單元110的主體傳送單元120在軌道101上方實質懸浮至預設高度H(參照第11圖及第12圖),然後沿軌道101的路綫推進(即行進)。下文所要說明的大多數組件或元件均耦合至主體傳送單元120。因此,主體傳送單元120須具有優异的結構强度,這可通過其結構特徵來實現。
參照第4圖至第10b圖,主體傳送單元120包括:一對相互間隔開排列的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第一軸121a及第二軸122a,分別耦合至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並形成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旋轉軸;以及耦合部件123,耦合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與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以使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與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可相對轉動。
參照第2圖,主體傳送單元120可在軌道101的彎曲段以及直段中行進。如果主體傳送單元120僅在軌道101的直段中行進,則不需將主體傳送單元120設置為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形式。
另一方面,如果即時主體傳送單元120須在軌道101的彎曲段中行進也仍以單一本體來實現主體傳送單元120,則可能對在彎曲段中行進具有些許限制。為了能够在彎曲段中平穩地行進,將主體傳送單元120設置為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形式。
此時,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與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由於不須分離而通過耦合部件123耦合。
換句話說,由於與磁懸浮列車的軌道不同,根據本實例性實施例的傳送系統中的軌道101可具有相對非常小的曲率半徑(參照第2圖),因而將裝載有傳送盒並沿軌道101的路綫傳送的主體傳送單元120設置為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以在軌道101的彎曲段以及直段中平穩地傳送,並且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與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通過耦合部件123相耦合。
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耦合部件123是通過第一耦合齒輪123a及第二耦合齒輪123b來實現,第一耦合齒輪123a及第二耦合齒輪123b的接觸面為有齒的。通過此種結構,主體傳送單元120可在軌道101的彎曲段以及直段中平穩地傳送。
第一耦合齒輪123a及第二耦合齒輪123b的無齒表面分別扣緊到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頂部,而有齒表面則相互嚙合。此時,有齒表面的形狀類似於弧形,使得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可相對於彼此平穩地轉動。
當然,耦合部件123的結構只是實例性實施例,並且本發明的範圍並不僅限於此。作為另外一種選擇,耦合部件123可通過以銷型或鏈型代替齒輪型來實現。
同時,當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與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在借助第一耦合齒輪123a及第二耦合齒輪123b而相對旋轉的同時在軌道101的彎曲段中行進、並接著再次進入直段時,相對旋轉的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與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須返回至其初始狀態。為此,主體傳送單元120包括彈性構件124。
換句話說,當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通過第一耦合齒輪123a及第二耦合齒輪123b而相對地轉動以在彎曲段中行進時,彈性構件124會彈性地推動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以使其返回至初始狀態。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將彈性構件124設置為拉伸螺旋彈簧124,拉伸螺旋彈簧124的兩端耦合至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參照第10a圖及第10b圖,相對於第一耦合齒輪123a及第二耦合齒輪123b,僅在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頂部上的一側提供拉伸螺旋彈簧124。這是因為主體傳送單元的行進路綫僅限於第2圖的逆時針方向。
因此,如果主體傳送單元120的傳送路綫除逆時針方向外還涉及順時針方向,則可相對於第一耦合齒輪123a及第二耦合齒輪123b,在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頂部上的兩側對稱地提供拉伸螺旋彈簧124(參照顯示替代實例性實施例的第14圖)。
構成主體傳送單元120的所述一對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具有相同的結構。換句話說,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中的每一者均包括:單元上板120a,耦合部件123耦合至單元上板120a;單元側板120b,在單元上板120a的橫交方向上在單元上板120a的橫向側處耦合至單元上板120a;以及單元下板120c,在與單元上板120a平行的方向上在單元側板120b的一端耦合至單元側板120b,其中單元上板120a、單元側板120b以及單元下板120c相互焊接在一起。
因此,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中的每一者均具有近似矩形的盒形狀,以使其可具有優异的結構强度。因此,可長期地使用主體傳送單元120而不會發生變形。
同時,主體傳送單元120包括:單元頂板130,在水平方向上耦合至主體傳送單元120的頂部區域以覆蓋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頂部,並用於加强主體傳送單元120;以及單元底板131,位於單元頂板130下方,與第一軸121a及第二軸122a相耦合,並安裝有推進單元150。
單元頂板130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於主體傳送單元120的頂部區域中,並與第一軸121a及第二軸122a相耦合。為此,如第4圖所示,單元頂板130形成有軸耦合孔130c,第一軸121a及第二軸122a局部地穿過並耦合軸耦合孔130c。可提供多個軸耦合孔130c,以對應於第一軸121a與第二軸122a之間的距離。
單元頂板130的尺寸類似於或稍大於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頂部尺寸。在此種情形中,可類似於本實例性實施例而將單元頂板130設置為同時覆蓋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頂部的單一板,或可將單元頂板130設置為分別對應於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分開的板。
單元底板131是安裝推進單元150的位置。單元底板131設置於單元頂板130的下方,並與單元頂板130一起耦合至第一軸121a與第二軸122a。可將單元底板131設置為單一共享單元底板、或設置為分別耦合至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單獨單元底板。
由於單元頂板130及單元底板131在上側及下側處耦合至第一軸121a與第二軸122a的區域,因而主體傳送單元120可基於單元頂板130及單元底板131的結構而具有有效的剛性結構,從而長期地保持穩定結構。
單元頂板130與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的一對垂直加强桿132相耦合。作為非接觸型電源160的一個元件,拾取單元162耦合至垂直加强桿132其中一者的一端。
懸浮單元140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120,並用以使主體傳送單元120在軌道101上懸浮至預設高度H(參照第11圖及第12圖)。
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懸浮單元140可通過多個電磁塊140實現,這些電磁塊140從非接觸型電源160接收電力並與軌道101相互作用,以使主體傳送單元120懸浮至預定高度H(參照第11圖及第12圖)。在此種情形中,可將懸浮單元140設置為主體傳送單元120的單元下板120c中的電磁塊140(參照第7圖及第12圖)。
如果主體傳送單元120被懸浮單元140懸浮超過預設高度H(參照第11圖及第12圖),則預期主體傳送單元120可與軌道101碰撞並消耗電力而造成浪費。
因此,調整主體傳送單元120被懸浮單元140懸浮的高度H可能較為重要,因此懸浮單元140還包括間隙傳感器141,以用於根據主體傳送單元120在軌道上101懸浮的預設高度H來感測間隙。例如,間隙傳感器141所感測的間隙可具有對應於主體傳送單元120的懸浮高度H的範圍。
同時,一種通過軌道101與懸浮單元140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使主體傳送單元120懸浮的方法可廣義地分為利用排斥力的排斥方法和利用吸引力的吸引方法。
排斥方法分別向軌道101和懸浮單元140提供相同極性(例如N極和N極或S極和S極),以使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120的懸浮單元140可相對於軌道101懸浮。吸引方法則通過與排斥方法的結構相反的結構而使主體傳送單元120懸浮。任何吸引方法均是可能的,然而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采用電子的排斥。
推進單元150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120並提供推進力,以使由懸浮單元140懸浮的主體傳送單元120可沿軌道101的路綫傳送。
如上所述,在軌道101與懸浮單元140之間的相互作用(即N極與N極之間的排斥)使主體傳送單元120懸浮的狀態中,如果在主體傳送單元120前面的軌道101的磁極變為具有S極,則懸浮的主體傳送單元120便沿軌道101傳送。為應用此種方法,須對整個軌道101應用電磁體,並且需要實質複雜且精確的控制來即刻地改變電磁體的磁極。
因此,本實例性實施例采用磁力綫性電動機150作為推進單元150來代替上述複雜的控制裝置或結構,磁力綫性電動機150用於使用基於與軌道101的相互作用的電磁力進行綫性驅動。
在使用磁力綫性電動機150作為推進單元150的情形中,當磁力綫性電動機150使用從非接觸型電源160接收到的電力而運行時,磁力綫性電動機150與軌道101之間會產生電場或磁場,並且因此基於與電場或磁場的關係而產生排斥力。因此,不需要複雜結構便可在軌道101上方傳送主體傳送單元120。
推進單元150可為布置成在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與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之間共享的獨立單一推進單元150。然而,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推進單元150可包括分別耦合至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及第二獨立推進單元152。
如果像這樣應用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及第二獨立推進單元152,則其不僅有助於在軌道101上的彎曲段中的行進,而且有利於實現在主體傳送單元120的軌道101中分出支路的可能性(參照第10a圖及第10b圖)。換句話說,如果以與本發明相反的方式提供單一推進單元(圖未示出),則該單一推進單元的結構難以通過軌道101的分支區域。相反,如果像本實例性實施例一樣分別在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中提供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及第二獨立推進單元152,則當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到達分支區域中時,通過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及第二獨立推進單元152的開/關控制,在所有情形中均可實現軌道101的分支。
換句話說,在即將進入分支區域之前,關閉前面的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的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以使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可僅在來自後面的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第二獨立推進單元152的推進力作用下穿過分支區域。接著,在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穿過分支區域並進入新軌道101之後,立即接通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的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並關閉後面的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第二獨立推進單元152,以使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可僅在來自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的推進力作用下穿過分支區域。通過此種控制,即使軌道101具有極性,也可使軌道101分出支路。
此外,隔板155設置於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與第二獨立推進單元152之間並使其相互分離。隔板155不僅用以使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與第二獨立推進單元152相互隔離,而且用以支撑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及第二獨立推進單元152。
同時,主體傳送單元120在鄰近懸浮單元140的位置中還包括多個輪子126a至126c。
如第11圖及第12圖所示,所述多個輪子126a至126c包括:多個垂直輪子126a及126b,分別排列在軌道101的上側及下側而使軌道101位於其之間;以及水平輪子126c,沿橫穿垂直輪子126a及126b的方向排列在軌道101的橫向側上。此處,可將垂直輪子126a及126b以及水平輪子126c設置為自由輪子(freewheel)。
水平輪子126c用以在主體傳送單元120沿軌道101行進時保持 主體傳送單元120不會左右地搖動。尤其是,當主體傳送單元120在軌道101的彎曲段中行進時,在一側的水平輪子126c由於與軌道的橫向側相接觸而轉向。
相反,當主體傳送單元120由於懸浮而行進時,垂直輪子126a及126b不與軌道101接觸。然而,當主體傳送單元120由於异常原因、在設定點處停止等而從懸浮狀態釋放時,會出現滾動接觸。
當主體傳送單元120通過軌道101與懸浮單元140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懸浮至預設高度H(參照第11圖及第12圖)、並且接著基於軌道101與推進單元150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推進力使主體傳送單元120沿軌道101傳送(如上所述)時,如果有震動或噪聲(尤其是過大的震動)傳遞至裝載單元110,則會難以應付。
震動可由機械結構的結構特性產生,但也可由在懸浮單元140及推進單元150運行時所產生的高頻產生。
如果不减小(即不阻尼)這種震動,則震動可通過裝載單元110直接傳遞至傳送盒,並且因此LCD基板可在傳送盒中受到損壞。為解决此問題,本實例性實施例提供阻尼單元170,以用於阻尼傳遞至裝載單元110的震動或阻尼噪聲。
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阻尼單元170包括設置於懸浮單元140的一側的第一阻尼襯墊171以及設置於推進單元150的一側的第二阻尼襯墊172。如上所述,由於震動可主要地產生於懸浮單元140及推進單元150的側部,因而較佳在這些區域中安裝第一阻尼襯墊171及第二阻尼襯墊172。
具體而言,第一阻尼襯墊171放置於懸浮單元140與主體傳送單元120的單元下板120c之間,並相對於主體傳送單元120阻尼懸浮單元140。
此外,第二阻尼襯墊172放置於推進單元150與主體傳送單元120的單元底板131之間,並相對於主體傳送單元120阻尼推進單元150。第一阻尼襯墊171及第二阻尼襯墊172二者可包括具有預定厚度或考慮到震動而設計為更大厚度的橡膠襯墊、矽襯墊及聚氨酯襯墊中的一者。
如上所述,第一阻尼襯墊171及第二阻尼襯墊172的位置及作用可非常重要。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除第一阻尼襯墊171及第二阻尼襯墊172外,還提供額外的阻尼裝置。其中之一是空氣彈簧173,另一個為阻尼减震器175。
空氣彈簧173放置於裝載單元110與主體傳送單元120之間,並阻尼垂直震動。空氣彈簧173可局部地容置在形成於單元頂板130上的貫穿孔130a中。
作為將橡膠的粘性阻尼和空氣的粘性阻尼相結合的高效空氣彈簧173,本實例性實施例中所用的空氣彈簧173具有2.8 Hz至5.5 Hz的固有頻率,從而提供優异的阻尼效率,即優异的减震效率。當然,本發明並不僅限於此值。空氣彈簧173經一次空氣注射後可供長期使用。即使空氣完全排出,內部支撑體(圖未示出)(即內部結構)也可支撑裝載單元110的一側的重量,並因此足以提供期望的阻尼效果。
如第5圖所示,阻尼减震器175包括耦合至主體傳送單元120的一側(即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120的垂直加强桿132)的第一端以及連接至裝載單元110的一側的第二端,從而阻尼傳遞至裝載單元110的震動。在此種情形中,托架176連接至阻尼减震器175的第二端。托架176在穿過形成於單元頂板130上的托架孔130b的同時直接連接至裝載部111的裝載下板111b。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在主體傳送單元120的每一側處均提供兩個阻尼减震器175,其中所述兩個阻尼减震器175以字母“V”的形式相對於彼此傾斜。
接著,如第11圖至第13圖所示,非接觸型電源160包括沿軌道101較長地設置的感應軌道161以及拾取單元162,拾取單元162連接至主體傳送單元120以在不接觸感應軌道161的情况下鄰近感應軌道161放置、並通過基於電磁感應在非接觸狀態中接收恒定電流來向懸浮單元140及推進單元150供電。
感應軌道161包括一對相互間隔開且相互平行的軌道突出部161a。對應於感應軌道161,拾取單元162具有類似字母“E”的形狀並包括分別位於所述一對軌道突出部161a之間及所述一對軌道突出部161a外側的電動勢產生指狀物(electromotive-force generating finger)162a。
因此,當將高頻交流(AC)電力應用於感應軌道161時,可通過電磁感應在鄰近感應軌道161的拾取單元162中產生電動勢,可使用此種電動勢作為用於操作懸浮單元140及推進單元150的原動力。
根據實例性實施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的非接觸型電源160包括調節器163以及電源164,調節器163從拾取單元162接收電壓(電動勢),電源164則連接至調節器163並將電壓分配給懸浮單元140及推進單元150(參照第13圖)。
通過此種結構,例如,如果從鄰近感應軌道161的拾取單元162接收到電壓(電動勢)的調節器163向電源164供應300 V的直流(DC)電壓,則電源164的分配電路165將該電壓以DC 12 V、DC 24 V、DC 48 V等形式分配給懸浮單元140及推進單元150,以使懸浮單元140及推進單元150可發揮其各自的功能。如果如第13圖所示,電源164被配置成與分配電路165整合在一起並從調節器163接收電壓,則可有利地使實現方式變得簡單、使維護簡便易行、使控制相對容易、以及通過非接觸方法穩定且安全地供電。
同時,如第5圖至第9圖所示,根據實例性實施例的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包括緊急制動單元180。緊急制動單元180用於在未供電時限制主體傳送單元120的移動。
換句話說,緊急制動單元180連接至垂直輪子126a及126b中放置於軌道101上的上部垂直輪子126a,並强制地使上部垂直輪子126a的轉動停止,從而限制主體傳送單元120的移動。換句話說,如果未向正在移動的主體傳送單元120供電,則正被懸浮的主體傳送單元120會向下移動,並且因此上部垂直輪子126a與軌道101的頂部相接觸。然後,慣性使上部垂直輪子126a繼續在軌道101上轉動,從而使得主體傳送單元120可移動。此時,如果緊急制動單元180强制地限制上部垂直輪子126a的移動,則上部垂直輪子126a會在軌道101上滑動預定距離後停止,從而使得主體傳送單元120可在此位置停止。
可在四個上部垂直輪子126a中的每一者中提供緊急制動單元180。然而,根據實例性實施例,緊急制動單元180連接至所述四個上部垂直輪子126a中的兩個前輪子或兩個後輪子。此外,緊急制動單元180可通過電子緊急制動單元(圖未示出)來實現。然而,根據實例性實施例,為可靠地操作,緊急制動單元180是通過設置有離合器(圖未示出)或制動襯墊(圖未示出)的機械緊急制動單元180來實現。
對於此種配置,將對磁力懸浮傳送系統的運行簡要說明如下。
將上述單元組裝並放置在軌道101上,並在軌道101的某一位置處將傳送盒裝載到裝載單元110的裝載部111中。
然後,當對軌道161施加高頻AC電源時,通過電磁感應在鄰近軌道161的拾取單元162中產生電動勢,並且所述電磁感應被提供作為用於操作懸浮單元140及推進單元150的原動力。由此,可穩定且安全地供電。
當懸浮單元140及推進單元150運行時,首先通過軌道101與懸浮單元140之間的相互作用,使主體傳送單元120懸浮至預設高度H(參照第11圖及第12圖)。
然後,通過軌道101與推進單元150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推進力,並且因此在沿軌道101傳送主體傳送單元120的同時將傳送盒傳送至另一個期望位置。
此時,由於將根據實例性實施例的推進單元150設置為分別耦合至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及第二獨立推進單元152,因而沿軌道101傳送的主體傳送單元120的軌道101可在需要時平穩地分出支路。
例如,從第10a圖所示的筆直路綫至第10b圖所示的分支路綫的支路可為平滑的。這可通過單獨控制分別設置於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中的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及第二獨立推進單元152來實現。換句話說,如第10a圖至第10b圖所示,在即將進入分支區域之前,關閉前面的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的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以使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可僅通過來自後面的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第二獨立推進單元152的推進力而穿過分支區域。接著,在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穿過分支區域並進入新軌道101之後,立即接通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的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並關閉後面的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的第二獨立推進單元152,以使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可僅通過來自第一獨立推進單元151的推進力而穿過分支區域。通過此種控制,即使軌道101具有極性,也可使軌道101分出支路。
同時,可通過阻尼單元170阻尼在傳送主體傳送單元120的同時以機械方式所產生的震動以及因懸浮單元140及推進單元150運行所產生的震動。換句話說,通過第一阻尼襯墊171阻尼來自懸浮單元140的震動,並且通過第二阻尼襯墊172阻尼來自推進單元150的震動。另外,阻尼彈簧173及阻尼减震器175阻尼對應位置處的震動,從而防止震動傳遞至裝載有傳送盒的裝載單元110。
此外,在根據實例性實施例的傳送系統中,即使與磁懸浮列車的軌道不同,軌道101如第2圖所示具有相對非常小的曲率半徑,裝載有傳送盒並沿軌道101的路綫傳送的主體傳送單元120也可在軌道101的彎曲段以及直段中平穩地傳送,這是因為主體傳送單元120被設置為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及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並且第一基本傳送單元121與第二基本傳送單元122通過耦合部件123相連接。
當主體傳送單元120到達軌道101的期望位置且軌道161不被供以高頻AC電源時,正被懸浮的主體傳送單元120向下移動並放置在軌道101上。在此種狀態中,載送傳送盒,並且新的載送操作再次開始。
同時,如果通過主體傳送單元120的重複移動來進行傳送盒的傳送工作,則主體傳送單元120可存在剛性的問題。然而,本實例性實施例中的主體傳送單元120具有其中連接有單元頂板130、單元底板131等的有效剛性結構,因此可長期地保持穩定結構。
如上所述,在傳送物體(例如傳送盒)時采用磁力懸浮技術作為非接觸型技術其中之一,從而解决由於摩擦及磨損而損壞元件的問題及造成噪聲的問題以及解决產生微粒的問題,並且尤其是在以高速傳送物體的同時穩定且安全地供電。
第15圖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例性實施例的磁力懸浮傳送系統的局部分解立體圖。
如圖所示,可使用阻尼彈簧173a代替上述空氣彈簧173(參照第4圖)。阻尼彈簧173a也設置於裝載單元110與主體傳送單元120之間並用以阻尼垂直震動。
如果提供足够的空間,則阻尼彈簧173a可設置於任何位置,只要其設置於裝載單元110與主體傳送單元120之間即可。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阻尼彈簧173a設置於單元頂板130中。換句話說,貫穿孔130a形成於單元頂板130中,並且阻尼彈簧173a局部地容置在貫穿孔130a中。
阻尼彈簧173a與桿板173b相連接。桿板173b放置於裝載單元110的下方並支撑裝載單元110。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提供四個阻尼彈簧173a,這些阻尼彈簧173a在單元頂板130的拐角區域處相對於彼此傾斜。因此,可更穩定地阻尼傳遞至裝載單元110的震動。當然,排列方向並不僅限於附圖中的那些方向。
從以上說明顯而易見,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在傳送物體時采用磁力懸浮技術作為非接觸型技術其中之一,從而解决由於摩擦及磨損而損壞元件的問題及造成噪聲的問題以及解决產生微粒的問題,並且尤其是在以高速傳送物體的同時穩定且安全地供電。
此外,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在傳送物體時采用磁力懸浮技術作為非接觸型技術其中之一,從而解决由於摩擦及磨損而損壞元件的問題及造成噪聲的問題以及解决產生微粒的問題,並且尤其是能够在軌道的具有相對非常小曲率半徑的彎曲段中以及在直段中平穩地傳送主體傳送單元。
此外,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在傳送物體時采用磁力懸浮技術作為非接觸型技術其中之一,從而解决由於摩擦及磨損而損壞元件的問題及造成噪聲的問題以及解决產生微粒的問題,並且尤其是防止懸浮單元或推進單元中所產生的震動或噪聲傳遞至裝載有物體的裝載單元。
此外,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在傳送物體時采用磁力懸浮技術作為非接觸型技術其中之一,從而解决由於摩擦及磨損而損壞元件的問題及造成噪聲的問題以及解决產生微粒的問題,並且尤其是由於主體傳送單元具有剛性結構而能長期地保持穩定結構。
此外,提供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在傳送物體時采用磁力懸浮技術作為非接觸型技術其中之一,從而解决由於摩擦及磨損而損壞元件的問題及造成噪聲的問題以及解决產生微粒的問題,並且尤其是能使沿軌道路綫傳送的主體傳送單元的軌道分出支路。
儘管已參照本發明的實例性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具體顯示和說明,然而應理解,在不背離上述權利要求書的精神和範圍的情况下,可對其作出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
101...軌道
103...軌道支撐腳
110...裝載單元
111...裝載部
112...外部封蓋
112a...固定封蓋部件
112b...鉸鏈
112c...可移動封蓋部件
113...保護網罩
113a...貫穿孔
114...監測器
115...狹槽
120...主體傳送單元
120a...單元上板
120b...單元側板
120c...單元下板
121...第一基本傳送單元
121a...第一軸
122...第二基本傳送單元
122a...第二軸
123...耦合部件
123a...第一耦合齒輪
123b...第二耦合齒輪
124...彈性構件
126a...垂直輪子
126b...垂直輪子
130...單元頂板
130a...貫穿孔
130b...托架孔
130c...軸耦合孔
131...單元底板
132...垂直加强桿
140...懸浮單元
150...推進單元
151...第一獨立推進單元
152...第二獨立推進單元
155...隔板
161...感應軌道
161a...軌道突出部
162...拾取單元
162a...電動勢產生指狀物
163...調節器
164...電源
165...分配電路
170...阻尼單元
171...第一阻尼襯墊
172...第二阻尼襯墊
173...空氣彈簧
173a...阻尼彈簧
173b...桿板
175...阻尼減震器
176...托架
180...緊急制動單元
結合附圖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將會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實例性實施例,在附圖中:
第1圖係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之立體圖;
第2圖係第1圖之平面圖;
第3圖係第1圖中區域A之放大圖;
第4圖係第3圖之除軌道外之局部分解立體圖;
第5圖係主體傳送單元之局部剖視立體圖;
第6圖至第8圖係主體傳送單元在不同角度之立體圖;
第9圖為主體傳送單元之局部剖視立體圖;
第10a圖及第10b圖係顯示主體傳送單元運行之平面圖;
第11圖係第3圖沿線B-B截取之剖面圖;
第12圖係第3圖沿線C-C截取之剖面圖;
第13圖係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之控制方塊圖;
第14圖係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中之主體傳送單元之平面圖;以及
第15圖係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之局部分解立體圖。
101...軌道
103...軌道支撐腳
110...裝載單元
111...裝載部

Claims (62)

  1. 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包括:一裝載單元,裝載有一物體,並包含;一外部封蓋,形成有裝載該物體之裝載部,用於局部地覆蓋該主體傳送單元,並包含:一固定封蓋部件;以及一可移動封蓋部件,通過一鉸鏈耦合至該固定封蓋部件,並通過相對於該固定封蓋部件圍繞該鉸鏈旋轉而打開及關閉;一保護網罩,耦合至該外部封蓋之底部,並用於局部地保護該主體傳送單元之下部結構,其中,該保護網罩包括朝該軌道彎曲之下端,並在其表面上形成有複數貫穿孔;一主體傳送單元,該裝載單元在一側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一軌道,形成用於傳送該主體傳送單元之路線;一懸浮單元,連接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使該主體傳送單元相對於該軌道懸浮至一預設高度;一推進單元,連接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提供推進力,以用於沿該軌道之該路線傳送由該懸浮單元懸浮之該主體傳送單元;以及一非接觸型電源,通過非接觸方法接收電力並向該懸浮單元及該推進單元中之至少一者供應該電力。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非接觸型電源包括: 一感應軌道,沿該軌道設置;以及一拾取單元,在不與該感應軌道相接觸之情况下,於鄰近該感應軌道之位置連接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通過以電磁感應,在不進行接觸之情况下接收恒定電流而向該懸浮單元及該推進單元供電。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感應軌道包括一對相互間隔且相互平行之軌道突出部,以及該拾取單元之形狀類似於字母“E”,並包括分別位於該一對軌道突出部之間及該一對軌道突出部外側之電動勢產生指狀物。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主體傳送單元包括:相互間隔之一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一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一第一軸及一第二軸,分別耦合至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並形成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之旋轉軸;以及一耦合部件,耦合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以使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可相對轉動。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耦合部件包括一第一耦合齒輪及一第二耦合齒輪,該第一耦合齒輪及該第二耦合齒輪之接觸面為齒狀。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主體傳送單元還包括一彈性構件,以便若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 本傳送單元通過該第一耦合齒輪及該第二耦合齒輪相對轉動,則將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返回至初始狀態。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彈性構件包括一拉伸螺旋彈簧,該拉伸螺旋彈簧支兩端耦合至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中之每一者均包括:一單元上板,耦合至該耦合部件;一單元側板,以該單元上板之橫交方向,在該單元上板之橫向側上耦合至該單元上板;以及一單元下板,以該單元上板之平行方向,在該單元側板的一端耦合至該單元側板。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懸浮單元包括複數電磁塊並位於該單元下板中,該複數電磁塊從該非接觸型電源接收電力並與該軌道相互作用以使該主體傳送單元懸浮,且該懸浮單元包括間隙傳感器,用於根據該主體傳送單元在該軌道上懸浮之高度來感測間隙。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推進單元包括磁力線性電動機,以用於使用基於與該軌道之相互作用之電磁力進行線性驅動。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鄰近該懸浮單元之該主體傳送單元還包括複數輪子。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複數輪子包括: 複數垂直輪子,其分別排列在該軌道之上側及下側,使該軌道位於其間,並在該主體傳送單元從懸浮狀態釋放時與該軌道進行滾動接觸;以及一水平輪子,在交叉該垂直輪子之方向上排列在該軌道之橫向側上。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等垂直輪子及該水平輪子包括自由輪子。
  14. 如請求項4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主體傳送單元包括:一單元頂板,在水平方向上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之頂部區域以覆蓋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之頂部,並用於加强該主體傳送單元;以及一單元底板,位於該單元頂板下方,與該第一軸及該第二軸耦合,並安裝有該推進單元。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主體傳送單元還包括一垂直加强桿,該垂直加强桿與該單元頂板相連接、排列於垂直方向上並局部地與該非接觸型電源耦合。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還包括一阻尼單元,以用於阻尼傳遞至該裝載單元之震動或噪聲。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阻尼單元包括:一第一阻尼襯墊,設置於該懸浮單元與該主體傳送單元之間,並用於相對於該主體傳送單元阻尼該懸浮單元;以及一第二阻尼襯墊,設置於該推進單元與該主體傳送單元之間,並用於相對於該主體傳送單元阻尼該推進單元。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阻尼單元還包括複數空氣彈簧,該複數空氣彈簧位於該裝載單元與該主體傳送單元之間並用於阻尼垂直震動。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阻尼單元包括:複數阻尼彈簧,容置於形成於該單元頂板中之複數貫穿孔中,並設置於該裝載單元與該主體傳送單元之間,以用於阻尼垂直震動;以及一桿板,設置於該複數阻尼彈簧之每一者中並位於該裝載單元下方。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複數阻尼彈簧在該單元頂板的拐角區域處相對於彼此傾斜。
  21.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阻尼單元還包括複數阻尼减震器,該複數阻尼减震器中之每一者均具有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之一側之一第一端以及連接至該裝載單元的一側之一第二端。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複數阻尼减震器兩兩地設置於該主體傳送單元之橫向側處,且相對於彼此傾斜。
  2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裝載部件包括:一裝載上板及一裝載下板,沿垂直方向相互間隔並平行地排列;以及一板耦合件,連接該裝載上板與該裝載下板。
  24. 如請求項4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推進單元包括分別耦合至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之一 第一獨立推進單元及一第二獨立推進單元。
  2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還包括一緊急制動單元,用於在未供電時以機械方式限制該主體傳送單元之移動,該物體包括裝載有一液晶顯示器基板之一傳送盒。
  26. 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包括:一裝載單元,裝載有一物體;一主體傳送單元,該裝載單元在一側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一軌道,形成用於傳送該主體傳送單元之路線;一懸浮單元,連接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使該主體傳送單元相對於該軌道懸浮至一預設高度;以及一推進單元,連接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提供推進力,以用於沿該軌道之該路線傳送由該懸浮單元懸浮之該主體傳送單元;該主體傳送單元包括:相互間隔開之一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一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一第一軸及一第二軸,分別耦合至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並形成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之旋轉軸;以及一耦合部件,耦合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使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可相對轉動。
  27. 如請求項26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耦合部件包括 一第一耦合齒輪及一第二耦合齒輪,該第一耦合齒輪及該第二耦合齒輪之接觸面為齒狀。
  28. 如請求項27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主體傳送單元還包括一彈性構件,以便若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通過該第一耦合齒輪及該第二耦合齒輪相對轉動,則將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返回至初始狀態。
  29. 如請求項28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彈性構件包括一拉伸螺旋彈簧,該拉伸螺旋彈簧支兩端耦合至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
  30. 如請求項26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中之每一者均包括:一單元上板,耦合至該耦合部件;一單元側板,以該單元上板之橫交方向,在該單元上板之橫向側上耦合至該單元上板;以及一單元下板,以與該單元上板平行之方向,在該單元側板的一端耦合至該單元側板。
  31. 如請求項26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主體傳送單元包括一單元頂板,該單元頂板在水平方向上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之頂部區域以覆蓋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之頂部,且該單元頂板用於加强該主體傳送單元。
  32. 如請求項31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主體傳送單元包括一單元底板,該單元底板位於該單元頂板下方、與該第一軸及該第二軸耦合並安裝有該推進單元。
  33. 如請求項31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主體傳送單元還包括一垂直加强桿,該垂直加强桿與該單元頂板相連接、排列於垂直方向上並局部地與非接觸型電源耦合。
  34. 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包括:一裝載單元,裝載有一物體;一主體傳送單元,該裝載單元在一側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一軌道,形成用於傳送該主體傳送單元之一路線;一懸浮單元,連接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使該主體傳送單元相對於該軌道懸浮至一預設高度;一推進單元,連接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提供推進力,以用於沿該軌道之該路線傳送由該懸浮單元懸浮之該主體傳送單元;以及一阻尼單元,用於阻尼從該懸浮單元及該推進單元中之至少一者傳遞至該裝載單元之震動或噪聲。
  35. 如請求項34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阻尼單元包括:一第一阻尼襯墊,設置於該懸浮單元與該主體傳送單元之間,並用於相對於該主體傳送單元阻尼該懸浮單元;以及一第二阻尼襯墊,設置於該推進單元與該主體傳送單元之間,並用於相對於該主體傳送單元阻尼該推進單元。
  36. 如請求項35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主體傳送單元包括:一單元頂板,在水平方向上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之頂部區域,並用於加强該主體傳送單元;以及 一單元底板,位於該單元頂板下方,並安裝有該推進單元,以及該懸浮單元包括複數電磁塊並位於該單元下板中,該複數電磁塊接收電力並與該軌道相互作用以使該主體傳送單元懸浮。
  37. 如請求項36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第一阻尼襯墊設置於該懸浮單元與該主體傳送單元之該單元底板之間,以及該第二阻尼襯墊設置於該推進單元與該主體傳送單元之該單元底板之間。
  38. 如請求項36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阻尼單元還包括複數空氣彈簧,該複數空氣彈簧位於該裝載單元與該主體傳送單元之間並用於阻尼垂直震動。
  39. 如請求項38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複數空氣彈簧局部地容置於形成於該單元頂板上之複數貫穿孔中。
  40. 如請求項36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阻尼單元包括:複數阻尼彈簧,容置於形成於該單元頂板中之複數貫穿孔中,並設置於該裝載單元與該主體傳送單元之間,以用於阻尼垂直震動;以及一桿板,設置於該複數阻尼彈簧中之每一者中並位於該裝載單元下方。
  41. 如請求項40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複數阻尼彈簧在該單元頂板之拐角區域處相對於彼此傾斜。
  42. 如請求項34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阻尼單元還包括複數阻尼减震器,該複數阻尼减震器中之每一者均具有耦 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之一側之一第一端以及連接至該裝載單元的一側之一第二端。
  43. 如請求項42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複數阻尼减震器兩兩地設置於該主體傳送單元的橫向側處,且相對於彼此傾斜。
  44. 如請求項34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懸浮單元還包括一間隙傳感器,以用於根據該主體傳送單元在該軌道上懸浮之高度來感測間隙。
  45. 如請求項34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推進單元包括磁力線性電動機,以用於使用基於與該軌道之相互作用之電磁力進行線性驅動。
  46. 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包括:一主體傳送單元,裝載有一物體之一裝載單元在一側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且該主體傳送單元包括一對相互間隔開之一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一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一軌道,形成用於傳送該主體傳送單元之路線;一懸浮單元,連接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使該主體傳送單元相對於該軌道懸浮至一預設高度;以及一推進單元,連接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提供推進力,以用於沿該軌道之該路線傳送由該懸浮單元懸浮之該主體傳送單元,以及該主體傳送單元包括:一第一軸及一第二軸,分別耦合至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並形成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 二基本傳送單元之旋轉軸;一單元頂板,在該主體傳送單元之頂部區域中耦合至該第一軸及該第二軸以覆蓋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之頂部,並用於加强該主體傳送單元;以及一單元底板,安裝有該推進單元,位於該單元頂板下方,與該第一軸及該第二軸耦合,並和該單元頂板一起用於加强該主體傳送單元。
  47. 如請求項46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單元底板包括應用於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以供共同使用之一共享單元底板。
  48. 如請求項46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主體傳送單元還包括耦合部件,該耦合部件耦合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與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以使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與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可相對轉動。
  49. 如請求項48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耦合部件包括一第一耦合齒輪及一第二耦合齒輪,該第一耦合齒輪及該第二耦合齒輪之接觸面為齒狀。
  50. 如請求項49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主體傳送單元還包括一彈性構件,以便如果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通過該第一耦合齒輪及該第二耦合齒輪相對轉動,則將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返回至初始狀態。
  51. 如請求項50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彈性構件包括一拉伸螺旋彈簧,該拉伸螺旋彈簧之兩端耦合至該第一基本 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
  52. 如請求項46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中之每一者均包括:一單元上板,耦合至該耦合部件;一單元側板,以該單元上板之橫交方向,在該單元上板的橫向側上耦合至該單元上板;以及一單元下板,以與該單元上板平行之方向,在該單元側板之一端耦合至該單元側板。
  53. 如請求項46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主體傳送單元還包括一垂直加强桿,該垂直加强桿與該單元頂板相連接、排列於垂直方向上並局部地與非接觸型電源耦合。
  54. 一種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包括:一裝載單元,裝載有一物體;一主體傳送單元,該裝載單元在一側耦合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且該主體傳送單元包括一對相互間隔開之一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一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一軌道,形成用於傳送該主體傳送單元之路線;一懸浮單元,連接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使該主體傳送單元相對於該軌道懸浮至預設高度;以及一推進單元,連接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提供推進力,以用於沿該軌道之該路線傳送由該懸浮單元懸浮之該主體傳送單元,該推進單元包括分別耦合至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之一第一獨立推進單元及一第二獨立推進單元。
  55. 如請求項54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還包括該第一獨立推進單元與該第二獨立推進單元之間之一隔板。
  56. 如請求項54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主體傳送單元包括:一第一軸及一第二軸,分別耦合至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並形成該第一基本傳送單元及該第二基本傳送單元之旋轉軸;以及一單元底板,與該第一軸及該第二軸耦合並安裝有該推進單元。
  57. 如請求項56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還包括一阻尼襯墊,該阻尼襯墊設置於該推進單元與該主體傳送單元之該單元底板之間,並用於相對於該主體傳送單元阻尼該推進單元。
  58. 如請求項54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推進單元包括一磁力線性電動機,以用於使用基於與該軌道之相互作用之電磁力進行線性驅動。
  59. 如請求項58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還包括非接觸型電源,以用於通過非接觸方法向該懸浮單元及該推進單元供電。
  60. 如請求項59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非接觸型電源包括:一感應軌道,沿該軌道設置;以及一拾取單元,在不與該感應軌道相接觸之情况下,於鄰近該感應軌道之位置連接至該主體傳送單元,並通過以電磁感應在不進行接觸之情况下接收恒定電流而向該懸浮單元及 該推進單元供電。
  61. 如請求項60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感應軌道包括一對相互間隔且相互平行之軌道突出部,且該拾取單元之形狀類似於字母“E”並包括分別位於該一對軌道突出部之間及該一對軌道突出部外側之電動勢產生指狀物。
  62. 如請求項59所述之磁力懸浮傳送系統,其中該懸浮單元包括複數電磁塊,該複數電磁塊從該非接觸型電源接收電力並與該軌道相互作用以使該主體傳送單元懸浮,以及該懸浮單元包括間隙傳感器,以用於根據該主體傳送單元在該軌道上懸浮的高度來感測間隙。
TW99130859A 2009-09-24 2010-09-13 用於磁力懸浮之傳送系統 TWI4212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90455A KR101118063B1 (ko) 2009-09-24 2009-09-24 자기부상식 이송시스템
KR1020090090453A KR101118061B1 (ko) 2009-09-24 2009-09-24 자기부상식 이송시스템
KR1020090090452A KR101118060B1 (ko) 2009-09-24 2009-09-24 자기부상식 이송시스템
KR1020090090456A KR101118064B1 (ko) 2009-09-24 2009-09-24 자기부상식 이송시스템
KR1020090090454A KR101118062B1 (ko) 2009-09-24 2009-09-24 자기부상식 이송시스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4670A TW201114670A (en) 2011-05-01
TWI421204B true TWI421204B (zh) 2014-01-01

Family

ID=43883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30859A TWI421204B (zh) 2009-09-24 2010-09-13 用於磁力懸浮之傳送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30192B (zh)
TW (1) TWI4212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2370B (zh) * 2009-10-28 2014-04-01 Sfa Engineering Corp 磁力懸浮傳送系統
CN103171900A (zh) * 2013-04-01 2013-06-26 徐建华 磁悬浮输送装置
CN104935212B (zh) * 2015-06-16 2017-05-24 江珑婧 磁悬浮回转式食品进给装置
CN106395392B (zh) * 2015-07-13 2018-08-10 南通大学 结构合理的自驱式磁悬浮曲直复合循环型传送单元
KR101741637B1 (ko) * 2016-03-24 2017-05-30 한국해양과학기술원 컨테이너 검색 시스템
MX2019002777A (es) 2016-09-09 2019-08-29 Procter & Gamble Sistema y método para producir productos en base a solicitud.
WO2018049143A1 (en) 2016-09-09 2018-03-1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ependently routing vehicles and delivering containers and closures to unit operation stations
CN106516759A (zh) * 2016-12-02 2017-03-22 广州市三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式有轨送餐装置以及系统
CN106494895A (zh) * 2016-12-05 2017-03-15 深圳市克洛诺斯科技有限公司 磁性直线导轨模组及磁性直线导轨装置
CN108216735A (zh) * 2016-12-14 2018-06-29 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封装输送设备
FR3083532B1 (fr) * 2018-07-03 2021-10-22 Prodel Tech Dispositif de transfert perfectionne
CN115159131B (zh) * 2021-04-01 2024-06-25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输送系统及其运载组件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2804A (ja) * 1989-04-03 1990-10-25 Toshiba Corp 滋気浮上式搬送車の制御装置
JPH0332307A (ja) * 1989-06-28 1991-02-1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磁気浮上搬送車
JPH0576105A (ja) * 1991-06-19 1993-03-2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磁気浮上搬送車
JPH05199615A (ja) * 1992-09-28 1993-08-06 Toshiba Corp 浮上式搬送装置
JPH0898438A (ja) * 1994-09-16 1996-04-12 Hitachi Kiden Kogyo Ltd 磁気浮上搬送装置における非接触給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8163712A (ja) * 1994-12-06 1996-06-21 Hitachi Kiden Kogyo Ltd 磁気浮上式搬送装置
JPH0993723A (ja) * 1995-09-28 1997-04-04 Daifuku Co Ltd リニアモータ利用の搬送設備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0601A (ja) * 1984-12-22 1986-07-09 Daifuku Co Ltd 荷搬送設備
JP2535276B2 (ja) * 1991-12-17 1996-09-18 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磁気浮上車両用脚装置
CN1569511B (zh) * 2004-05-12 2010-10-06 清华大学 高温超导磁悬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2804A (ja) * 1989-04-03 1990-10-25 Toshiba Corp 滋気浮上式搬送車の制御装置
JPH0332307A (ja) * 1989-06-28 1991-02-1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磁気浮上搬送車
JPH0576105A (ja) * 1991-06-19 1993-03-2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磁気浮上搬送車
JPH05199615A (ja) * 1992-09-28 1993-08-06 Toshiba Corp 浮上式搬送装置
JPH0898438A (ja) * 1994-09-16 1996-04-12 Hitachi Kiden Kogyo Ltd 磁気浮上搬送装置における非接触給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8163712A (ja) * 1994-12-06 1996-06-21 Hitachi Kiden Kogyo Ltd 磁気浮上式搬送装置
JPH0993723A (ja) * 1995-09-28 1997-04-04 Daifuku Co Ltd リニアモータ利用の搬送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0192A (zh) 2011-04-27
CN102030192B (zh) 2013-06-05
TW201114670A (en) 2011-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1204B (zh) 用於磁力懸浮之傳送系統
TWI432370B (zh) 磁力懸浮傳送系統
KR101049222B1 (ko) 수직형 리니어모터를 이용한 자기부상 반송장치
KR101854034B1 (ko) 비접촉 주행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송 장치
WO2012147838A1 (ja) 物品分別搬送装置
KR101335643B1 (ko) 무동력 트레이를 갖는 자기부상 반송장치
KR101197257B1 (ko) 정지 성능이 향상된 자기부상 이송 시스템
KR101049221B1 (ko) 리니어 인덕션 모터를 이용한 자기부상 반송장치
KR101101917B1 (ko) 자기부상 반송 장치
KR20110049936A (ko) 자기부상 및 자기베어링을 이용한 직선이송장치
TW202017823A (zh) 物品搬送體
KR101256189B1 (ko) 자기부상식 이송시스템
KR101118063B1 (ko) 자기부상식 이송시스템
KR101118060B1 (ko) 자기부상식 이송시스템
KR102697054B1 (ko) 자기 부상 리니어 모터 시스템
TW202100431A (zh) 物品搬送體
KR101489928B1 (ko) 전자기식 선형 추진 및 안내 시스템
KR20120004865A (ko) 스프링을 갖는 자기부상 이송 시스템
KR101118064B1 (ko) 자기부상식 이송시스템
KR101118061B1 (ko) 자기부상식 이송시스템
KR101118062B1 (ko) 자기부상식 이송시스템
KR102232179B1 (ko) 자기 부상이송 장치
KR20110045957A (ko) 자기부상식 이송시스템
KR101471092B1 (ko) 분할 인버터를 갖는 자기부상 시스템
KR102213655B1 (ko) 자기 부상이송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