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TWI482769B - 化合物、光學膜片及光學膜片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化合物、光學膜片及光學膜片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2769B
TWI482769B TW099107213A TW99107213A TWI482769B TW I482769 B TWI482769 B TW I482769B TW 099107213 A TW099107213 A TW 099107213A TW 99107213 A TW99107213 A TW 99107213A TW I482769 B TWI482769 B TW I4827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mpound
carbon atoms
added
formul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7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0410A (en
Inventor
Haruki Okawa
Mia Bravo Piao
Tadahiro Kobayashi
Koshiro Ochiai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100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0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2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27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7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 C07D277/6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77/62Benzothiazoles
    • C07D277/64Benzothiazoles with only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 C07D277/66Benzothiazoles with only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with aromat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6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oxazole or hydrogenated 1,3-oxazole rings
    • C07D263/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oxazole or hydrogenated 1,3-oxazol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63/54Benzoxazoles; Hydrogenated benzoxazoles
    • C07D263/56Benzoxazoles; Hydrogenated benzoxazole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9/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61/00 - C08L77/00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化合物、光學膜片及光學膜片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化合物、光學膜片及光學膜片之製造方法。
於平板顯示裝置(FPD)係包含使用偏光板或相位差板等光學膜片的構件。光學膜片係可舉例如將使聚合性化合物溶於溶劑所得到之溶液塗佈於支撐基材後進行聚合所得到之光學膜片。如此之聚合性化合物於SID Symposium 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s,2006年,37卷,P. 1673係已揭示以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LC242)。
本發明係提供如下述者。
[1]一種化合物,其係具有以式(1-1)或式(1-2)所示之2價基:
(式中,Z1 及Z2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碳數1至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至6之烷基亞磺醯基(sulfinyl)、碳數1至6的烷基磺醯基、碳數1至6之氟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碳數1至6之烷硫基(sulfanyl)、碳數1至6之N-烷基胺基、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基、碳數1至6之N-烷基胺磺醯基、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磺醯基或-COOH;Q1 及Q2 分別獨立表示-CR1 R2 -、-S-、-NR2 -、-CO-或O-,R1 及R2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4的烷基;Y1 表示取代或非取代之多環式芳香族烴基或是取代或非取代之多環式芳香族雜環基;D1 及D2 分別獨立表示單鍵或2價連結基;G1 及G2 分別獨立表示2價脂環式烴基,該脂環式烴基亦可具有鹵原子、碳數1至4的烷基、碳數1至4之氟烷基、碳數1至4之烷氧基、氰基或硝基,該脂環式烴基之-CH2 -亦可經-O-、-S-或-NH-取代)。
[2]如[1]項之化合物,其中,具有以式(2-1)或式(2-2)所示之2價基:
(式中,Z1 、Z2 、Q1 、Q2 、Y1 、D1 、D2 、G1 及G2 分別表示與[1]項中之定義相同的意義;E1 及E2 分別獨立表示單鍵或2價連結基;B1 及B2 分別獨立表示單鍵或2價連結基;A1 及A2 分別獨立表示2價脂環式烴基或2價芳香族烴基,該脂環式烴基及該芳香族烴基亦可具有鹵原子、碳數1至4的烷基、碳數1至4之氟烷基、碳數1至4之烷氧基、碳數1至4之氟烷氧基、氰基或硝基;k及l分別獨立表示0至3之整數)。
[3]如[1]項之化合物,其係以式(3-1)或式(3-2)所示: (式中,Z1 、Z2 、Q1 、Q2 、Y1 、D1 、D2 、G1 、G2 、E1 、E2 、B1 、B2 、A1 、A2 、k及l分別表示與[1]及[2]項中之定義相同的意義;F1 及F2 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至12的烷二基;該烷二基係亦可具有碳數1至5之烷基、碳數1至5之烷氧基或鹵原子,該烷二基之-CH2 -亦可經-O-、-CO-取代;P1 及P2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聚合性基)。
[4]如[1]至[3]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Y1 為以式(Y1 -1)或式(Y1 -4)所示之基:
(式中,Z3 分別獨立表示鹵原子、碳數1至6的烷基、氰基、硝基、亞硝基、碳數1至6的烷基磺醯基、碳數1至6之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至6之氟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碳數1至6之烷硫基、碳數2至8之N,N-二烷基胺基、碳數1至4之N-烷基胺基、胺磺醯基、碳數1至6之N-烷基胺磺醯基、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磺醯基或-COOH;V1 表示-CO-、-S-、-NR3 -、-O-、-Se-或-SO2 -;W1 、W2 、W3 、W4 及W5 分別獨立表示-CR3 =或-N=,R3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4的烷基;惟,V1 、W1 、W2 、W3 、W4 及W5 之中的至少一個係含有S、N、O或Se;a分別獨立表示0至3之整數)。
[5]如[4]項之化合物,其中,以式(Y1 -1)所示之基為以式(Y3 -1)所示之基,以式(Y1 -4)所示之基為以式(Y3 -3)所示之基:
(式中,Z3 、a、V1 及W2 分別表示與[4]項中之定義相同的意義)。
[6]如[4]或[5]項之化合物,其中,V1 為-S-、-NR3 -、或-O-。
[7]如[1]至[6]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G1 及G2 為反式-1,4-環己烷二基。
[8]如[2]至[7]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A1 及A2 分別獨立表示為1,4-伸苯基或1,4-環己烷二基,該1,4-伸苯基及1,4-環己烷二基係亦可具有鹵原子、碳數1至4的烷基、三氟甲基、氰基或硝基。
[9]如[3]至[8]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只結合於A1 之B1 及只結合於A2 之B2 分別獨立表示-CH2 -CH2 -、-CO-O-、-O-CO-、-CO-NH-、-NH-CO-、-O-CH2 -、-CH2 -O-或單鍵,結合於F1 之B1 及結合於F2 之B2 分別獨立表示-O-、-CO-O-、-O-CO-、-O-CO-O-、-CO-NH-、-NH-CO-或單鍵。
[10]如[3]至[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項,其中,P1 及P2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丙烯醯氧基或甲基丙烯醯氧基,且,P1 及P2 不同時為氫原子。
[11]一種組成物,其係包含[1]至[10]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與液晶化合物(惟,與前述化合物相異)。
[12]如[11]項之組成物,其中,液晶化合物為以式(20)所示之液晶化合物:
(式中,A11 係分別獨立表示2價芳香族烴基、2價脂環式烴基或2價雜環基,該芳香族烴基、該脂環式烴基及該雜環基係可具有鹵原子、碳數1至6之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碳數1至6之N-烷基胺基、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基、硝基、氰基或硫基;B11 及B12 分別獨立表示-CR14 R15 -、-C≡C-、-CH=CH-、-CH2 -CH2 -、-O-、-S-、-C(=O)-、-C(=O)-O-、-O-C(=O)-、-O-C(=O)-O-、-C(=S)-、-C(=S)-O-、-O-C(=S)-、-CH=N-、-N=CH-、-N=N-、-C(=O)-NR16 -、-NR16 -C(=O)-、-OCH2 -、-OCF2 -、-NR16 -、-CH2 O-、-CF2 O-、-CH=CH-C(=O)-O-、-O-C(=O)-CH=CH-或單鍵,R14 及R1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或碳數1至4之烷基、亦或R14 及R15 結合在一起表示碳數4至7之烷二基;R16 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4之烷基;E11 表示碳數1至12的烷二基;該烷二基係亦可具有碳數1至6之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或鹵原子;P11 表示聚合性基;G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碳數1至13之烷基、碳數1至13之烷氧基、碳數1至13之氟烷基、碳數1至13之N-烷基胺基、碳數2至26之N,N-二烷基胺基、氰基或硝基,亦或表示具有聚合性基之碳數1至18的烷基,該烷基亦可具有碳數1至6之烷氧基或鹵原子;t表示1至5之整數)。
[13]如[11]或[12]項之組成物,其中,進一步包含聚合起始劑。
[14]如[13]項之組成物,其中,聚合起始劑含有乙醯苯系化合物。
[15]一種光學膜片,係藉由使[1]至[10]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聚合來得到。
[16]一種光學膜片,係藉由使[11]至[14]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聚合來得到。
[17]如[15]或[16]項之光學膜片,其係波長550nm中之相位差值(Re(550))為113至163nm之λ/4板用。
[18]如[15]或[16]項之光學膜片,其係波長550nm中之相位差值(Re(550))為250至300nm之λ/2板用。
[19]一種偏光板,其係包含[15]至[18]項中任一項之光學膜片及偏光膜。
[20]一種彩色濾光片,其係於塗佈於彩色濾光片基板上之定向膜上形成[15]至[18]項中任一項之光學膜片。
[21]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包含[20]項之彩色濾光片。
[22]一種平板顯示裝置,其係具備包含[19]項之偏光板的液晶面板。
[23]一種有機EL顯示裝置,其係具備包含[19]項之偏光板的有機電致發光面板。
[24]一種未聚合膜片之製造方法,其係將包含[1]至[10]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的溶液塗佈於支撐基材上或形成於支撐基材上之定向膜上再乾燥。
[25]一種光學膜片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使依[24]項之製造方法所得到的未聚合膜片硬化。
本發明之化合物係包含以下述式(1-1)或式(1-2)所示之2價基。
式(1-1)及式(1-2)中,Z1 及Z2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碳數1至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至6之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至6的烷基磺醯基、碳數1至6之氟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碳數1至6之烷硫基、碳數1至6之N-烷基胺基、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基、碳數1至6之N-烷基胺磺醯基、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磺醯基或-COOH。
鹵原子可舉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宜為氟原子、氯原子及溴原子。
碳數1至6之烷基可舉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及己基,宜為碳數1至4之烷基,更宜為碳數1至2之烷基,尤宜為甲基。
碳數1至6之烷基亞磺醯基係可舉例如甲基亞磺醯基、乙基亞磺醯基、丙基亞磺醯基、異丙基亞磺醯基、丁基亞磺醯基、異丁基亞磺醯基、第二丁基亞磺醯基、第三丁基亞磺醯基、戊基亞磺醯基及己基亞磺醯基,宜為碳數1至4之烷基亞磺醯基,更宜為碳數1至2之烷基亞磺醯基,尤宜為甲基亞磺醯基。
碳數1至6之烷基磺醯基係可舉例如甲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丙基磺醯基、異丙基磺醯基、丁基磺醯基、異丁基磺醯基、第二丁基磺醯基、第三丁基磺醯基、戊基磺醯基及己基磺醯基,宜為碳數1至4之烷基磺醯基,更宜為碳數1至2之烷基磺醯基,尤宜為甲基磺醯基。
碳數1至6之氟烷基係可舉例如氟甲基、三氟甲基、氟乙基、五氟乙基、七氟丙基及九氟丁基,宜為碳數1至4之氟烷基,更宜為碳數1至2之氟烷基,尤宜為三氟甲基。
碳數1至6之烷氧基係可舉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氧基及己氧基,宜為碳數1至4之烷氧基,更宜為碳數1至2之烷氧基,尤宜為甲氧基。
碳數1至6之烷硫基係可舉例如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異丙硫基、丁硫基、異丁硫基、第二丁硫基、第三丁硫基、戊硫基及己硫基,宜為碳數1至4之烷硫基,更宜為碳數1至2之烷硫基,尤宜為甲硫基。
碳數1至6之N-烷基胺基係可舉例如N-甲基胺基、N-乙基胺基、N-丙基胺基、N-異丙基胺基、N-丁基胺基、N-異丁基胺基、N-第二丁基胺基、N-第三丁基胺基、N-戊基胺基及N-己基胺基,宜為碳數1至4之N-烷基胺基,更宜為碳數1至2之N-烷基胺基,尤宜為N-甲基胺基。
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基係可舉例如N,N-二甲基胺基、N-甲基-N-乙基胺基、N,N-二乙基胺基、N,N-二丙基胺基、N,N-二異丙基胺基、N,N-二丁基胺基、N,N-二異丁基胺基、N,N-二戊基胺基、N,N-二己基胺基,宜為碳數2至8之N,N-二烷基胺基,更宜為碳數2至4之N,N-二烷基胺基,尤宜為N,N-二甲基胺基。
碳數1至6之N-烷基胺磺醯基係可舉例如N-甲基胺磺醯基、N-乙基胺磺醯基、N-丙基胺磺醯基、N-異丙基胺磺醯基、N-丁基胺磺醯基、N-異丁基胺磺醯基、N-第二丁基胺磺醯基、N-第三丁基胺磺醯基、N-戊基胺磺醯基及N-己基胺磺醯基,宜為碳數1至4之N-烷基胺磺醯基,更宜為碳數1至2之N-烷基胺磺醯基,尤宜為N-甲基胺磺醯基。
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磺醯基係可舉例如N,N-二甲基胺磺醯基、N-甲基-N-乙基胺磺醯基、N,N-二乙基胺磺醯基、N,N-二丙基胺磺醯基、N,N-二異丙基胺磺醯基、N,N-二丁基胺磺醯基、N,N-二異丁基胺磺醯基、N,N-二戊基胺磺醯基及N,N-二己基胺磺醯基,宜為碳數2至8之N,N-二烷基胺磺醯基,更宜為碳數2至4之N,N-二烷基胺磺醯基,尤宜為N,N-二甲基胺磺醯基。
Z1 及Z2 係宜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甲基、氰基、硝基、甲基磺醯基、三氟甲基、甲氧基、甲硫基、N-甲基胺基、N,N’-二甲基胺基、N-甲基胺磺醯基、N,N’-二甲基胺磺醯基或-COOH。
在式(1-1)及式(1-2)中,Q1 及Q2 分別獨立表示-CR1 R2 -、-S-、-NR2 -、-CO-或O-,R1 及R2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4的烷基。R1 及R2 中之碳數1至4的烷基,可舉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及第三丁基,宜為碳數1至2之烷基,更宜為甲基。
Q1 及Q2 宜分別獨立表示-S-、-CO-、-NH-、-N(CH3 )-,更宜為-S-或-CO-。
以式(1-1)所示之2價基中的式(1-1-A)所示之基,可舉例如以下述式(1-1-1)至式(1-1-18)所示之基。
以式(1-2)所示之2價基中之式(1-2-A)所示之基,係可舉例如以下述式(1-2-1)至式(1-2-5)所示之基。
式(1-1)及式(1-2)中,Y1 表示取代或非取代之多環式芳香族烴基或是取代或非取代之多環式芳香族雜環基。“多環式芳香族烴基”意指具有至少2個芳香環的芳香族烴基,可舉例如2個以上之芳香環縮合所形成的縮合芳香族烴基及2個以上之芳香環結合所形成的芳香族烴基。“多環式芳香族雜環基”意指具有至少1個雜環芳香環且具有由芳香環及雜芳香環所構成之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一個環的芳香族雜環基,可舉例如1個以上之芳香族雜環與由芳香環及雜芳香環所構成之群組中所選出之1個以上的環縮合所形成之芳香族雜環基、以及至少1個雜芳香環與由芳香環及雜芳香環所構成之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1個環結合所形成之芳香族雜環基。
多環式芳香族烴基及多環式芳香族雜環基係可為無取代,亦可具有取代基。取代基係可舉例如鹵原子、碳數1至6的烷基、氰基、硝基、亞硝基、碳數1至6之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至6的烷基磺醯基、碳數1至6之氟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碳數1至6之烷硫基、碳數1至6之N-烷基胺基、碳數2至8之N,N-二烷基胺基、胺磺醯基、碳數1至6之N-烷基胺磺醯基、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磺醯基或-COOH。
Y1  宜為以式(Y1 -1)至式(Y1 -7)所示之基,更宜為以式(Y1 -1)至式(Y1 -4)所示之基。
(式中,Z3 分別獨立表示鹵原子、碳數1至6的烷基、氰基、硝基、亞硝基、碳數1至6之烷基磺醯基、碳數1至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至6之氟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碳數1至6之烷硫基、碳數2至8之N,N-二烷基胺基、碳數1至4之N-烷基胺基、胺磺醯基、碳數1至6之N-烷基胺磺醯基、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磺醯基或-COOH;V1 及V2 分別獨立表示-CO-、-S-、-NR2 -、-O-、-Se-或-SO2 -;W1 、W2 、W3 、W4 及W5 分別獨立表示-CR3 =或-N=,R3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4的烷基;惟,V1 、V2 、W1 、W2 、W3 、W4 及W5 之中的至少一個係含有S、N、O或Se;a分別獨立表示O至3之整數,b分別獨立表示O至2之整數)。
以式(Y1 -1)所示之基宜為以式(Y2 -1)至式(Y2 -6)所示之基的任一者。
以式(Y1 -2)所示之基宜為以式(Y2 -7)或式(Y2 -9)所示之基,以式(Y1 -3)所示之基宜為以式(Y2 -8)或式(Y2 -10)所示之基。
以式(Y1 -4)所示之基宜為以式(Y2 -11)至式(Y2 -13)所示之基的任一者。
以式(Y1 -5)所示之基宜為以式(Y2 -14)至式(Y2 -16)所示之基的任一者。
其中更宜為以式(Y3 -1)至式(Y3 -6)所示之基的任一者。
(式中,Z3 、V1 、V2 、W1 、W2 、W3 、W4 、W5 、a及b表示與上述相同的意義)Z3 中之鹵原子、碳數1至6的烷基、碳數1至6的烷基磺醯基、碳數1至6之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至6之氟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碳數1至6之烷硫基、碳數2至8之N,N-二烷基胺基、碳數1至4之N-烷基胺基、碳數1至6之N-烷基胺磺醯基及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磺醯基係分別可舉例如與上述同樣者。
其中,Z3 宜為鹵原子、甲基、乙基、異丙基、第二丁基、戊基、己基、氰基、硝基、甲基磺醯基、亞硝基、三氟甲基、甲氧基、甲基磺醯基、N,N-二甲基胺基、N-甲基胺基或-COOH,更宜為鹵原子、甲基、乙基、異丙基、第二丁基、戊基、己基、氰基、硝基、三氟甲基,尤宜為甲基、乙基、異丙基、第二丁基、戊基或己基。
V1 及V2 宜分別獨立為-S-、-NR3 -或-O-。
W1 至W5 係宜分別獨立為-CR3 =或-N=。
V1 、V2 及W1 至W5 之中的至少一個宜含有S、N或O。
a宜為0或1,b宜為0。
Y1 之具體例可舉例如以式(ar-1)至式(ar-840)所示之基。又,在以下之基中,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表示結合部位。
式(1-1)及式(1-2)中,D1 及D2 係分別獨立表示單鍵或2價連結基。2價連結基可舉例如-CO-O-、-O-CO-、-C(=S)-O-、-O-C(=S)-、-CR4 R5 -、-CR4 R5 -CR6 R7 -、-O-CR4 R5 -、-CR4 R5 -O-、-CR4 R5 -O-CR6 R7 -、-CR4 R5 -O-CO-、-O-CO-CR4 R5 -、-CR4 R5 -O-CO-CR6 R7 -、-CR4 R5 -CO-O-CR6 R7 -、-NR8 -CR4 R5 -、-CR4 R5 -NR8 -、-CO-NR8 -、-NR8 -CO-、-O-、-S-、-NR8 -、及-CR4 =CR5 -。前述R4 、R5 、R6 及R7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或碳數1至4之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等),R8 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4之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等)。
D1 及D2 宜為*-O-CO-、*-O-C(=S)-、*-O-CR4 R5 -、*-NR8 -CR4 R5 -或*-NR8 -CO,更宜為*-O-CO-、*-O-C(=S)-或*-NR8 -CO。此處,*表示以式(1-1-A)所示之基或以式(1-2-A)所示之基的結合部位。R4 、R5 、R6 及R7 宜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4之烷基,更宜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R8 宜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
式(1-1)及式(1-2)中,G1 及G2 分別獨立表示2價脂環式烴基,該脂環式烴基之氫原子係亦可經鹵原子、碳數1至4的烷基、碳數1至4之氟烷基、碳數1至4之烷氧基、氰基或硝基取代,該脂環式烴基之-CH2 亦可經-O-、-S-或-NH-取代。
2價脂環式烴基係構成環之碳原子及雜原子的數目分別可舉例如3至10及0至2之2價脂環式烴基,宜為以式(g-1)至式(g-10)所示之基,更宜為5員環或6員環。
上述式(g-1)至式(g-10)所示之基的氫原子係亦可經甲基、乙基、異丙基、第三丁基等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乙氧基等碳數1至4的烷氧基;三氟甲基等碳數1至4的氟烷基;三氟甲氧基等碳數1至4的氟烷氧基;氰基;硝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鹵原子取代。G1 及G2 宜為以式(g-1)所示之基,更宜為1,4-環己烷二基,尤宜為反式-1,4-環己烷二基。
本發明之化合物宜為包含以式(2-1)或式(2-2)所示之2價基之化合物:
(式中,Z1 、Z2 、Q1 、Q2 、Y1 、D1 、D2 、G1 及G2 分別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E1 及E2 分別獨立表示單鍵或2價連結基;B1 及B2 分別獨立表示單鍵或2價連結基;A1 及A2 分別獨立表示2價脂環式烴基或2價芳香族烴基,該脂環式烴基及該芳香族烴基亦可具有鹵原子、碳數1至4的烷基、碳數1至4之氟烷基、碳數1至4之烷氧基、碳數1至4之氟烷氧基、氰基或硝基;k及1分別獨立表示0至3之整數)。
E1 及E2 中之2價連結基可舉例如-CR9 R10 -、-CH2 -CH2 -、-O-、-S-、-CO-O-、-O-CO-、-O-CO-O-、-C(=S)-O-、-O-C(=S)-、-O-C(=S)-O-、-CO-NR11 -、-NR11 -CO-、-O-CH2 -、-CH2 -O-、-S-CH2 -、-CH2 -S-、-NR11 -、及-CR9 =CR10 -。R9 及R10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或碳數1至4之烷基,R11 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4的烷基。
E1 及E2 宜分別獨立為-CO-O-、-O-CO-、-O-CO-O-、-CO-NR11 -、-NR11 -CO-、-CH2 -O-、-CH2 -S-或單鍵,更宜為-CO-O-。
B1 及B2 中之2價連結基可舉例如-CR9 R10 -、-CH2 -CH2 -、-O-、-S-、-CO-O-、-O-CO-、-O-CO-O-、-C(=S)-O-、-O-C(=S)-、-O-C(=S)-O-、-CO-NR11 -、-NR11 -CO-、-O-CH2 -、-CH2 -O-、-S-CH2 -、-CH2 -S-、-NR11 -、及-CR9 =CR10 -。就容易製造本發明之化合物而言,宜只結合於A1 之B1 及只結合於A2 之B2 分別獨立表示-CH2 -CH2 -、-CO-O-、-O-CO-、-CO-NH-、-NH-CO-、-O-CH2 -、-CH2 -O-或單鍵,就本發明之化合物顯示高的液晶性而言,宜為-CO-O-或-O-CO-。
就更容易製造本發明之化合物而言,宜B1 與B2 為相同。A1 及A2 中之2價脂環式烴基或2價芳香族烴基,可舉例如以上述式(g-1)至式(g-10)所示之基、以下述式(a-1)至式(a-8)所示之碳數6至20的2價芳香族烴基。
以上述式(a-1)至式(a-8)所示之基的氫原子亦可經甲基、乙基、異丙基、第三丁基等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乙氧基等碳數1至4的烷氧基;三氟甲基等碳數1至4的氟烷基;三氟甲氧基等碳數1至4的氟烷氧基;氰基;硝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鹵原子取代。
其中,A1 及A2 宜分別獨立為1,4-伸苯基或1,4-環己烷二基,就更容易製造本發明之化合物而言,更宜為1,4-伸苯基。
就更容易製造本發明之化合物而言,宜A1 與A2 為同一。從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液晶性之觀點,k及1為0至2。宜k與1之和為5以下,更宜為4以下。
本發明之化合物係更宜為以式(3-1)或式(3-2)所示之化合物:
(式中,Z1 、Z2 、Q1 、Q2 、Y1 、D1 、D2 、G1 、G2 、E1 、E2 、B1 、B2 、A1 、A2 、k及1分別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F1 及F2 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至12的烷二基;該烷二基係亦可具有碳數1至5之烷基、碳數1至5之烷氧基或鹵原子,該烷二基之-CH2 -亦可經-O-、-CO-取代;P1 及P2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聚合性基)。
F1 及F2 中之碳數1至12的烷二基宜為-(CH2 )3 -、-(CH2 )4 -、-(CH2 )5 -、-(CH2 )6 -、-(CH2 )7 -、-(CH2 )8 -、-(CH2 )9 -、-(CH2 )10 -、-(CF2 )4 -、-(CF2 )6 -、及-(CF2 )8 -,更宜為-(CH2 )4 -、及-(CH2 )6 -。
宜結合於F1 之B1 及結合於F2 之B2 分別獨立為-O-、-CO-O-、-O-CO-、-O-CO-O-、-CO-NH-、-NH-CO-或單鍵。
宜P1 及P2 之中的至少一個為聚合性基,就從本發明之化合物所得到之光學膜片的膜硬度優異之傾向而言,更宜P1 及P2 為聚合性基。
聚合性基只要為可參與本發明之化合物的聚合反應之基即可,具體上可舉例如乙烯基、乙烯基氧基、苯乙烯基、對(2-苯基乙烯基)苯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羧基、乙醯基、羥基、胺基甲醯基、碳數1至4之N-烷基胺基、胺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甲醯基、異氰酸基及異硫氰酸基。其中,就適於光聚合之點,宜為自由基聚合性基或陽離子聚合性基,就很容易處理且本發明之化合物的製造亦容易之點,更宜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尤宜為丙烯醯氧基。
聚合性基係亦可直接結合於F1 及F2 ,但宜經由一個以上之2價連結基(例如在前述B1 及B2 中之2價連結基等)而結合。
-D1 -G1 -E1 -(A1 -B1 )k -F1 -P1 及-D2 -G2 -E2 -(A2 -B2 )1 -F2 -P2 之具體例可舉例如以式(R-1)至式(R-134)所示之基。又,下述式中,*表示與式(1-1-A)或式(1-2-A)所示之基的結合部位,n表示2至12之整數。
本發明之化合物係可舉例如以式(A1-1)至式(A73-8)所示之化合物。又,下述之式中,*表示結合部位,例如以式(A1-1)所示之化合物係下述之化合物。
繼而,說明有關本發明之化合物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化合物藉由將Methoden der OrganischenChemie、Organic Reactions、Organic Syntheses、Comprehensive Organic Synthesis、新實驗化學講座等所記載之公知的有機合成反應(例如,縮合反應、酯化反應、WilliamSon反應、Ullmann反應、Wittig反應、Schiff鹼生成反應、苯甲基化反應、薗頭反應、鈴木-宮浦反應、根岸反應、熊田反應、檜山反應、Buchwald-Hartwig反應、Friedel-Crafts反應、Heck反應、羥醛(aldol)反應等)依其構造而適當組合來製造。
例如,D1 及D2 為*-O-CO-之式(3-1)或式(3-2)所示之化合物係可藉由使以式(11-1)所示之化合物與以式(11-2)所示之化合物反應,得到以式(11-3)所示之化合物後,藉由使所得到之以式(11-3)所示之化合物與以式(11-4)所示之化合物反應來製造:HO-Ar-OH (11-1)(式中,Ar表示前述式(1-1)或前述式(1-2)所示之2價基)
(式中,G1 、E1 、A1 、B1 、F1 、P1 及k係表示與上述相同的意義)
(式中,Ar、G1 、E1 、A1 、B1 、F1 、P1 及k係表示與上述相同的意義)
(式中,G2 、E2 、A2 、B2 、F2 、P2 及l係表示與上述相同的意義)。
又,G1 與G2 、E1 與E2 、A1 與A2 、B1 與B2 、F1 與F、P1 與P2 及k與l分別全部相同時,可藉由使以式(11-1)所示之化合物與2當量以上之式(11-2)化合物反應,以一階段製造目的之化合物。
以式(11-1)所示之化合物與以式(11-2)所示之化合物之反應及、以式(11-3)所示之化合物與以式(11-4)所示之化合物之反應係宜在縮合劑的存在下實施。
縮合劑可舉例如1-環己基-3-(2-嗎啉基乙基)羰二醯亞胺對甲苯磺酸鹽、二環己基羰二醯亞胺、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羰二醯亞胺、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羰二醯亞胺鹽酸鹽、雙(2,6-二異丙基苯基)羰二醯亞胺、雙(三甲基矽烷基)羰二醯亞胺、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等羰二醯亞胺化合物;2-甲基-6-硝基安息香酸酐、2,2’-羰基雙-1H-咪唑、1,1’-草醯基二咪唑、疊氮基磷酸二苯酯、1(4-硝基苯磺醯基)-1H-1、2、4-三唑、六氟磷酸1H-苯並三唑-1-基氧基三吡咯啶基磷鎓鹽、六氟磷酸1H-苯並三唑-1-基氧基三(二甲基胺基)磷鎓鹽、四氟硼酸N,N,N’,N’-四甲基-O-(N-琥珀醯亞胺基)脲鎓鹽、N-(1,2,2,2-四氯乙氧基羰基氧基)琥珀醯亞胺、N-苯甲氧碳醯琥珀醯亞胺(N-carbobenzoxysuccinimide)、四氟硼酸O-(6-氯苯並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鎓鹽、六氟磷酸O-(6-氯苯並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鎓鹽、四氟硼酸2-溴-1-乙基吡啶鎓鹽、氯化2-氯-1,3-二甲基咪唑啉鎓鹽、六氟磷酸2-氯-1,3-二甲基咪唑啉鎓鹽、碘化2-氯-1-甲基吡啶鎓鹽、對甲苯磺酸2-氯-1-甲基吡啶鎓鹽、對甲苯磺酸2-氟-1-甲基吡啶鎓鹽、三氯乙酸五氯苯酯等。從反應性、成本及可使用之溶劑的選擇性很多之觀點,宜為二環己基羰二醯亞胺、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羰二醯亞胺、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羰二醯亞胺鹽酸鹽、雙(2,6-二異丙基苯基)羰二醯亞胺、雙(三甲基矽烷基)羰二醯亞胺、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及2,2’-羰基雙-1H-咪唑。
繼而,說明有關本發明之組成物。本發明之組成物包含本發明之化合物、與本發明之化合物相異之液晶化合物。
液晶化合物之具體例可舉例如在「液晶手冊(液晶手冊編集委員會編,丸善(股)平成12年10月30日發行),第3章 分子構造與液晶性,3.2 非對掌性棒狀液晶分子,3.3 對掌性棒狀液晶分子」所記載之化合物中具有聚合性基之化合物。
可使用一種類之液晶化合物,亦可使用二種類以上之液晶化合物。
藉由使用包含本發明之化合物與液晶化合物的組成物,可將使該組成物聚合所得到之光學膜片的波長色散值或相位差值等光學特性、熱物性調節成所希望的值。
液晶化合物係可舉例如以式(20)所示之液晶化合物(以下,有時稱為化合物(20))等:
(式中,A11 係分別獨立表示2價芳香族烴基、2價脂環式烴基或2價雜環基,該芳香族烴基、該脂環式烴基及該雜環基係可具有鹵原子、碳數1至6之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碳數1至6之N-烷基胺基、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基、硝基、氰基或硫基;B11 及B12 分別獨立表示-CR14 R15 -、-C≡ C-、-CH=CH-、-CH2 -CH2 -、-O-、-S-、-C(=O)-、-C(=O)-O-、-O-C(=O)-、-O-C(=O)-O-、-C(=S)-、-C(=S)-O-、-O-C(=S)-、-CH=N-、-N=CH-、-N=N-、-C(=O)-NR16 -、-NR16 -C(=O)-、-OCH2 -、-OCF2 -、-NR16 -、-CH2 O-、-CF2 O-、-CH=CH-C(=O)-O-、-O-C(=O)-CH=CH-或單鍵,R14 及R1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或碳數1至4之烷基、亦或R14 及R15 結合在一起表示碳數4至7之烷二基;R16 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4之烷基;E11 表示碳數1至12的烷二基;該烷二基係亦可具有碳數1至6之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或鹵原子;P11 表示聚合性基;G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碳數1至13之烷基、碳數1至13之烷氧基、碳數1至13之氟烷基、碳數1至13之N-烷基胺基、碳數2至26之N,N-二烷基胺基、氰基或硝基,亦或具有聚合性基之碳數1至18的烷基,該烷基亦可具有碳數1至6之烷氧基或鹵原子;t表示1至5之整數)。
尤其,P11 及G中之聚合性基係只要為可與本發明之化合物聚合之基即可,可舉例如乙烯基、乙烯基氧基,苯乙烯基、對(2-苯基乙烯基)苯基、丙烯醯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羧基、乙醯基、羥基、胺基甲醯基、胺基、碳數1至4之N-烷基胺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甲醯基、-N=C=O或-N=C=S等。其中,就光聚合之反應性高而言,宜為自由基聚合性基或陽離子聚合性基,就處理容易性而言,液晶化合物之製造亦容易之點,宜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或乙烯基氧基。
又,A11 之芳香族烴基、脂環式烴基及雜環基之碳數宜分別為3至18,更宜為5至12,尤宜為5或6。
化合物(20)可舉例如以式(20-1)及式(20-2)所示之化合物:P11 -E11 -(B11 -A11 )t1 - B12 -E12 -P12  (20-1)P11 -E11 -(B11 -A11 )t2 -B12 -F11  (20-2)(式中,P11 、E11 、B11 、A11 、B12 表示與上述相同的意義;F11 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碳數1至13之烷基、碳數1至13之烷氧基、碳數1至13之氟烷基、碳數1至13之N-烷基胺基、碳數2至26之N,N-二烷基胺基、氰基或硝基;E12 表示碳數1至12的烷二基,該烷二基亦可具有碳數1至6之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或鹵原子;P12 表示聚合性基;t1 及t2 表示1至5之整數)。
以式(20-1)及(20-2)所示之化合物,係可舉例如式(I)、式(II)、式(III)、式(IV)及式(V)所示之化合物:P11 -E11 -B11 -A11 -B12 -A12 -B13 -A13 -B14 -A14 -B15 -A15 -B16 -E12 -P12  (I)P11 -E11 -B11 -A11 -B12 -A12 -B13 -A13 -B14 -A14 -B15 -E12 -P12  (II)P11 -E11 -B11 -A11 -B12 -A12 -B13 -A13 -B14 -E12 -P12  (III)P11 -E11 -B11 -A11 -B12 -A12 -B13 -A13 -B14 -F11  (IV)P11 -E11 -B11 -A11 -B12 -A12 -B13 -F11  (V)(式中,A12 至A15 表示與A11 相同的意義,B13 至B16 表示與B11 相同的意義)。
在以式(20-1)、(20-2)、式(I)、式(II)、式(III)、式(IV)及式(V)所示之化合物中宜P11 與E11 之鍵結為醚鍵或酯鍵,宜P12 與E12 之鍵結為醚鍵或酯鍵。
液晶化合物之具體例可舉例如以式(I-1)至式(I-5)、式(B1-1)至式(B20-8)及式(C1-1)至式(C4-8)所示之化合物等以式(I)所示之化合物;以式(II-1)至式(II-6)所示之化合物等以式(II)所示之化合物;以式(III-1)至式(III-19)所示之化合物等以式(III)所示之化合物;以式(IV-1)至式(IV-14)所示之化合物等以式(IV)所示之化合物;以式(V-1)至式(V-5)所示之化合物等以式(V)所示之化合物等。又,以下之式中,k表示1至11之整數,*表示結合部位。此等液晶化合物係其合成很容易或已市售而容易取得,故為較佳之液晶化合物。
為了控制所得到之光學膜片的熱物性之目的而使用包含液晶化合物之組成物時,就所得到之光學膜片的信賴性優異而言,宜為以式(I-1)至式(I-5)、式(B1-1)至式(B20-8)、(C1-1)至式(C4-8)、式(II-1)至式(II-6)及式(III-1)至式(III-19)所示之液晶化合物,就對於本發明之化合物的相溶性優異而言,宜為以式(I-1)至式(I-5)、式(B1-1)至式(B20-8)、(C1-1)至式(C4-8)及式(III-1)至式(III-19)所示之液晶化合物。就可得到顯示逆波長色散之光學膜片而言,宜為以式(B1-1)至式(B20-8)及(C1-1)至式(C4-8)所示之液晶化合物。
液晶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液晶化合物與本發明之化合物的合計100重量份,一般為90重量份以下。本發明之組成物較佳係進一步包含聚合起始劑。聚合起始劑宜含有光聚合起始劑,光聚合起始劑宜為藉光照射產生自由基之光聚合起始劑。
光聚合起始劑可舉例如苯偶因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乙醯苯化合物、醯基氧化膦化合物、三化合物、碘鎓鹽及硫鎓鹽。
苯偶因化合物可舉例如苯偶因、苯偶因甲基醚、苯偶因乙基醚、苯偶因異丙基醚及苯偶因異丁基醚。
二苯甲酮化合物可舉例如二苯甲酮、鄰苯甲醯基安息香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4-苯甲醯基-4’-甲基二苯基硫醚、3,3’,4,4’-四(第三丁基過氧羰基)二苯甲酮及2,4,6-三甲基二苯甲酮。
乙醯苯化合物可舉例如α,α-二乙氧基乙醯苯、2-甲基-2-嗎啉基-1-(4-甲基硫苯基)丙烷-1-酮、2-苯甲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烷-1-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2-二苯基-2,2-二甲氧基-1-乙酮、2-羥基-2-甲基-1-[4-(2-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1-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及2-羥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烷-1-酮之寡聚物。
醯基氧化膦化合物可舉例如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及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
化合物可舉例如2,4-雙(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基)-1,3,5-三、2,4-雙(三氯甲基)-6-(4-甲氧基萘基)-1,3,5-三、2,4-雙(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乙烯基)-1,3,5-三、2,4-雙(三氯甲基)-6-[2-(5-甲基呋喃-2-基)乙烯基]-1,3,5-三、2,4-雙(三氯甲基)-6-[2-(呋喃-2-基)乙烯基]-1,3,5-三、2,4-雙(三氯甲基)-6-[2-(4-二乙基胺基-2-甲基苯基)乙烯基]-1,3,5-三及2,4-雙(三氯甲基)-6-[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1,3,5-三
光聚合起始劑亦可使用Irgacure 907(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Irgacure184(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Irgacure 651(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Irgacure 819(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Irgacure 250(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Irgacure 369(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SEIKUOL BZ(精工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SEIKUOLZ(精工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SEIKUOL BEE(精工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KAYACURE BP100(日本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KAYACURE UVI-6992(DOW公司製)、ADEKA OPTOMER SP-152(股份有限公司ADEKA製)、ADEKA OPTOMER SP-170(股份有限公司ADEKA製)、TAZ-A(日本SiberHegner公司製)、TAZ-PP(日本SiberHegner公司製)、TAZ-104(三和化學公司製)等市售者。
就所得到之光學膜片的耐熱性及耐濕熱性有變高之傾向而言,光聚合起始劑宜使用乙醯苯,更宜為2-苯甲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1-丁酮。本發明之組成物中的聚合起始劑之含量,相對於液晶化合物與本發明之化合物的合計100重量份,一般為0.1至30重量份,宜為0.5至10重量份。若為上述範圍內,則可在不使液晶化合物之定向混亂之情形下使本發明之化合物聚合。
本發明之組成物亦可包含光敏化劑。光敏化劑可舉例如氧雜蒽酮(xanthone)、硫雜蒽酮(thioxanthone)等氧雜蒽酮化合物(例如,2,4-二乙基硫雜蒽酮、2-異丙基硫雜蒽酮等)、蒽、具有烷氧基等取代基之蒽化合物(例如二丁氧基蒽等)、啡噻(phenothiazine)及紅螢烯(rubrene)。
藉由使用光敏化劑,可使本發明之化合物的聚合反應以高感度實施,又,亦可提昇所得到之光學膜片的經時安定性。光敏化劑之含量係相對於液晶化合物與本發明之化合物的合計100重量份,一般為0.1至30重量份,宜為0.5至10重量份。若在上述範圍內,則可在不使液晶化合物之定向性混亂之情形下使本發明之化合物聚合。
本發明之組成物係亦可包含聚合抑制劑。聚合抑制劑可舉例如氫醌、具有烷氧基等取代基的氫醌化合物、丁基兒茶酚等具有烷基等取代基的兒茶酚化合物、鄰苯三酚化合物、2,2,6,6-四甲基-1-哌啶基氧基自由基等自由基捕捉劑、硫苯酚化合物、β-萘基胺化合物、β-萘酚化合物等。
藉由使用聚合抑制劑,可容易控制液晶化合物或本發明之化合物的聚合反應,提昇所得到之光學膜片的安定性。聚合抑制劑之含量係相對於液晶化合物與本發明之化合物的合計100重量份,為0.1至30重量份,宜為0.5至10重量份。若在上述範圍內,則可在不使液晶化合物之定向混亂之情形下使本發明之化合物聚合。
本發明之組成物係亦可含有塗平(leveling)劑。塗平劑可舉例如輻射線硬化塗料用添加劑(BYK Japan製:BYK-352、BYK-353、BYK-361N)、塗料添加劑(Toray Dow Corning股份有限公司製:SH28PA、DC11PA、ST80PA)、塗料添加劑(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KP321、KP323、X22-161A、KF6001)、氟系添加劑(DIC股份有限公司製:F-445、F-470、F-479)等。
藉由使用塗平劑,可得到更平滑的光學膜片。又,在光學膜片之製造過程中,亦可控制本發明之組成物的流動性、或調整所得到之光學膜片中的交聯密度。塗平劑之含量係相對於液晶化合物與本發明之化合物的合計100重量份,一般為0.01至30重量份,宜為0.05至10重量份。若在上述範圍內,則可在不使液晶化合物之定向混亂之情形下使本發明之化合物聚合。
本發明之組成物就其流動性而言,宜包含有機溶劑。有機溶劑只要為可溶解本發明之化合物、液晶化合物等之有機溶劑且為對聚合反應為惰性之溶劑即可,具體上,可舉例如甲醇、乙醇、乙二醇、異丙醇、丙二醇、乙二醇甲基醚、乙二醇丁基醚等醇類溶劑;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γ-丁內酯、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乳酸乙酯等酯類溶劑;丙酮、甲基乙基酮、環戊酮、環己酮、2-庚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類溶劑;戊烷、己烷、庚烷等非氯化脂肪族烴溶劑;甲苯、二甲苯、苯酚等非氯化芳香族烴溶劑;乙腈等腈類溶劑;丙二醇單甲基醚、四氫呋喃、二甲氧基乙烷等醚類溶劑;氯仿、氯苯等氯化烴溶劑;苯酚等。此等有機溶劑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二種類以上而使用。尤其,本發明之化合物及本發明之組成物係相溶性優異,可溶解於醇類溶劑、酯類溶劑、酮類溶劑、非氯化脂肪族烴溶劑及非氯化芳香族烴溶劑,故可在不使用氯仿等氯化烴溶劑之情形下成膜。
有機溶劑之含量相對於本發明之化合物100重量份,一般為10至10000重量份,宜為100至5000重量份。
本發明之組成物包含有機溶劑時,其黏度有不易產生光學膜片之膜厚不均之傾向,一般為0.1至10Pa‧s,宜為0.1至7Pa‧s。
本發明之組成物中的固形分之濃度一般為2至50重量%,宜為5至50重量%。固形分之濃度若為2重量%以上,則光學膜片不會太薄,有易得到具有液晶面板之光學補償所需之雙折射率的光學膜片之傾向。又,若固形分之濃度為50重量%以下,則組成物之黏度不會太小,有不易產生光學膜片之膜厚不均的傾向。此處,所謂“固形分”意指從本發明之組成物除去有機溶劑後餘留的成分。
繼而,說明有關本發明之光學膜片。
在本發明中,所謂“光學膜片”意指可使光穿透之膜片且具有光學功能之膜片。光學功能意指折射、雙折射等。光學膜片之一種的相位差膜係用於使直線偏光轉換成圓偏光或橢圓偏光,或反之使圓偏光或橢圓偏光轉換成直線偏光。
本發明之光學膜片係具有源自於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構造單元,但藉由調整其構造單元的含量,可調整光學膜片之波長色散特性。光學膜片中之源自於本發明的化合物之構造單元含量若變多,則顯示更平坦的波長色散特性、進一步係逆波長色散特性。
具體上,只要調製如可得到含有依以下之(a)至(e)所示的操作來決定之源自於本發明的化合物之構造單元之含量之光學膜片的本發明之組成物並使該組成物聚合即可:(a)調製本發明之化合物的含量相異之本發明的組成物2至5種類左右;(b)對於所調製之各個組成物,製造相同的膜厚且源自於本發明的化合物之構造單元含量相異之光學膜片;(c)求出於(b)所得到的光學膜片之相位差值;(d)依據(c)所得到的相位差值,而求出源自於本發明的化合物之構造單元的含量與光學膜片之相位差值的相關;(e)從(d)所得到之相關關係,決定對上述膜厚之光學膜片賦予所希望的相位差值所需之源自於本發明的化合物之構造單元的含量。
一般,在某波長λ中之相位差值Re(λ)除以550nm中之相位差值Re(550)的值(Re(λ)/Re(550))接近1之寬頻帶區、或在顯示[Re(450)/Re(550)]<1且[Re(650)/Re(550)]>1之逆波長色散性的寬頻帶區中,可進行一樣的偏光轉換。
在本發明之光學膜片係可藉由聚合本發明之化合物來得到。亦可使一種類的本發明之化合物聚合,亦可使二種類的本發明之化合物聚合。又,藉由使本發明之化合物聚合,皆可製造本發明之光學膜片。
就易成膜之點,宜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溶解於有機溶劑之溶液,藉由將該溶液塗佈於支撐基材上,乾燥,聚合,俾可得到光學膜片。如此之溶液中的固形分濃度一般為2至50重量%,宜為5至50重量%。
藉由於支撐基材上塗佈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溶液,乾燥,可得到未聚合膜片。未聚合膜片顯示向列(nematic)相等之液晶相時,所得到之光學膜片係顯示由單域(monodomain)定向所產生之雙折射性。
藉由適當調整本發明之化合物溶液中的本發明之化合物含量或於支撐基材上之該溶液的塗佈量,俾可調整光學膜片之膜厚。由於本發明之化合物的量為一定時,所得到之光學膜片的相位差值(遲滯(retardation)值、Re(λ))為依式(7)來決定,故為了得到所希望之Re(λ),只要調整膜厚d及Δn(λ)即可。
Re(λ)=d×Δn(λ) (7)
(式中,Re(λ)表示波長λnm中之相位差值,d表示膜厚,Δn(λ)表示在波長λnm中之雙折射率)。
於支撐基材之本發明的化合物之溶液的塗佈方法,可舉例如擠壓塗佈法、直接凹版塗佈法、反式凹版塗佈法、CAP塗佈法及模具塗佈法。亦可舉例如使用浸漬塗佈器、棒塗佈器、旋塗器等塗佈器而進行塗佈之方法。
支撐基材係可舉例如玻璃、塑膠片、塑膠膜片及透光性膜片。透光性膜片可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降冰片烯系聚合物等聚烯烴膜片;聚乙烯醇膜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片;聚甲基丙烯酸酯膜片;聚丙烯酸酯膜片;纖維素酯膜片;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片;聚碳酸酯膜片;聚碸(polysulfone)膜片;聚醚碸膜片;聚醚酮膜片;聚苯硫醚膜片;聚苯氧膜片等。
在光學膜片之貼合步驟、搬運步驟、保管步驟等要求光學膜片的強度之步驟中,藉由使用支撐基材,皆可無光學膜片之破損等而容易處理。
宜於支撐基材上形成定向膜後,於該定向膜上塗佈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溶液。定向膜係宜具有塗佈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溶液時不溶解於該溶液的耐溶劑性。又,定向膜宜具有在用以除去溶劑或使液晶分子定向之加熱處理中之耐熱性。進一步,宜為擦摩(rubbing)時不發生因摩擦等所造成之剝離等的定向膜。如此之定向膜宜由定向性聚合物或含有定向性聚合物之組成物所構成。
上述定向性聚合物可舉例如於分子內具有醯胺鍵之聚醯胺或明膠化合物、於分子內具有醯亞胺鍵之聚醯亞胺及其水解物之聚醯胺酸、聚乙烯醇、烷基改性聚乙烯醇、聚丙烯醯胺、聚唑(polyoxazole)、聚乙亞胺(polyethyleneimine)、聚苯乙烯、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聚丙烯酸及聚丙烯酸酯。此等定向性聚合物係可單獨使用,亦可混合2種類以上使用。亦可為此等定向性聚合物之共聚物。此等定向性聚合物係可藉由脫水聚縮合、脫胺聚縮合等聚縮合、自由基聚合、陰離子聚合、陽離子聚合等連鎖聚合、配位聚合、開環聚合等而容易得到。
此等定向性聚合物一般係溶解於溶劑作為溶液使用。溶劑不受限制。具體上係可舉例如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異丙醇、丙二醇、乙二醇甲基醚、乙二醇丁基醚等醇類溶劑;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γ-丁內酯、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乳酸乙酯等酯類溶劑;丙酮、甲基乙基酮、環戊酮、環己酮、2-庚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類溶劑;戊烷、己烷、庚烷等非氯化脂肪族烴溶劑;甲苯、二甲苯等非氯化芳香族烴溶劑;乙腈等腈類溶劑;丙二醇單甲基醚、四氫呋喃、二甲氧基乙烷等醚類溶劑;氯仿、氯苯等氯化烴溶劑等。此等有機溶劑係可單獨使用,亦可混合2種類以上使用。
亦可直接使用市售之定向膜材料形成定向膜。市售之定向膜材料可舉例如Sunever(註冊商標;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Optmer(註冊商標;JSR股份有限公司製)等。
若使用如此之定向膜,因不須進行藉由延伸之折射率控制,故可提供雙折射之面內參差不齊小且於支撐基材上亦可對應於平板顯示裝置(FPD)的大型化之大的光學膜片。
於支撐基材上形成定向膜之方法,可舉例如於支撐基材上將市售之定向膜材料或作為定向膜的材料之化合物製作成溶液並進行塗佈,其後,進行退火之方法。
定向膜之厚度一般為10至10000nm,宜為10至1000nm。若為上述範圍,則可使本發明之化合物等於該定向膜上朝所希望的角度定向。可依需要而將定向膜擦摩處理,亦可於定向膜進行偏光UV照射,藉如此之處理,可使本發明之化合物等朝所希望的方向定向。亦即,可調整所製造之光學膜片的顯示雙折射狀態之折射率橢圓體的形狀或傾斜度。
將定向膜擦摩處理之方法係可舉例如捲繞擦摩布,使旋轉中之擦摩輥接觸載置於台架上搬送之定向膜之方法。
在層合於如此之支撐基材上的定向膜上層合未聚合膜片之方法,係相較於製作液晶胞並在該液晶胞注入液晶化合物之方法,可更降低生產成本,又,亦可以膠捲生產膜片。
溶劑之除去係亦可與聚合反應平行進行,但就成膜性而言,宜在進行聚合反應之前除去幾乎全部之溶劑。
溶劑之除去方法係可舉例如自然乾燥、通風乾燥、減壓乾燥等方法。加熱而除去溶劑時之溫度一般為0至250℃,宜為50至220℃,更宜為80至170℃。加熱時間宜為10秒至60分鐘,更宜為30秒至30分鐘。加熱溫度及加熱時間若在上述範圍內,可使用耐熱性未必充分之支撐基材作為支撐基材。
藉由使所得到之未聚合膜片聚合使其硬化,可得到本發明之化合物的定向性經固定之膜片,亦即聚合膜片。可得到不易受到因熱而對雙折射造成的影響之膜片。
使未聚合膜片聚合之方法,只要依照液晶化合物及本發明之化合物的種類而適當決定即可。若本發明之化合物及液晶化合物中的聚合性基為光聚合性基,則可使用光聚合法,若該聚合性基為熱聚合性基,則可使用熱聚合法。若藉由光聚合法,則就可以低溫使未聚合膜片聚合而支撐基材之耐熱性的選擇範圍變廣之點、及工業上可容易製造之點,宜使用具有光聚合性之聚合性基的本發明之化合物及液晶化合物。又,從成膜性之觀點,亦宜為光聚合法。光聚合反應係可對未聚合膜片照射可見光、紫外光或雷射光來進行。就處理性而言,尤宜為紫外光。光照射亦可以本發明之化合物採取液晶相之溫度進行。此時,亦可藉由遮蔽(masking)等而使聚合膜片圖案化。
雙折射率Δn(λ)係可藉由適當調整聚合時之曝光量、加熱溫度、加熱時間,俾賦予所希望之相位差以進行調製。
本發明之光學膜片係相較於藉使聚合物延伸而賦予相位差之延伸膜片,其膜厚更薄。
藉由將支撐基材剝離,可得到層合有定向膜與光學膜片之膜片。進一步,可將定向膜剝離而得到光學膜片。
如此所得到之光學膜片係透明性優,可使用來作為各種顯示器用膜片。光學膜片之厚度如上述般,依光學膜片之相位差值而異,但厚度宜為0.1至10μm,就減小光彈性而言,更宜為0.2至5μm,尤宜為0.5至3μm。
顯示雙折射性之光學膜片的相位差值一般為50至500nm,宜為100至300nm。
如此之薄膜且在更廣的寬頻帶區中可進行一樣的偏光轉換之光學膜片係在全部的液晶面板或有機EL等FPD中,可使用來作為光學補償膜片。
本發明之光學膜片係可使用來作為廣帶域λ/4板或λ/2板。可使用來作為廣帶域λ/4板或λ/2板時係只要適當選擇光學膜片中之源自於本發明的化合物之構造單元的含量及光學膜片之膜厚即可。使用來作為λ/4板時,只要以使所得到之光學膜片的Re(550)一般成為113至163nm,宜成為135至140nm,尤宜成為約137.5nm之方式調整膜厚即可。使用來作為λ/2板時,只要以使所得到之光學膜片的Re(550)一般成為250至300nm,宜成為273至277nm,尤宜成為約275nm之方式調整膜厚即可。
本發明之光學膜片係亦可使用來作為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定向)模式用光學膜片。使用來作為VA模式用光學膜片時係只要適當選擇光學膜片中之源自於本發明的化合物之構造單元的含量即可。只要以使所得到之光學膜片的Re(550)一般成為40至100nm,宜成為60至80nm之方式調整膜厚即可。
僅使用少量之本發明的化合物,可使光學膜片之波長色散特性朝接近1之值轉移,可以簡單的方法調製所希望之波長色散特性。
本發明之光學膜片係亦可使用於抗反射(AR)膜等抗反射膜、偏光膜、相位差膜、橢圓偏光膜、視角擴大膜或穿透型液晶顯示器之視角補償用光學補償膜片等。
本發明之光學膜片係即使1片亦可顯示優異的光學特性,亦可層合複數片使用。又,亦可與其他膜片組合而使用。與其他膜片組合的具體例係可舉例如於偏光膜貼合本發明之光學膜片的橢圓偏光板、於該橢圓偏光板進一步貼合本發明之光學膜片作為廣帶域λ/4板的廣帶域圓偏光板等。
本發明之光學膜片係可藉由塗佈於支撐基材或定向膜上並使其聚合而形成,故如第1圖所示般,較以往更簡單地於彩色濾光片上形成廣帶域,例如λ/4、λ/2之光學膜片。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1的概略圖。
彩色濾光片1係依序層合彩色濾光片層4、定向膜3及本發明之光學膜片2。
以下敘述如此之彩色濾光片1的製造方法之一例。首先,於彩色濾光片層4上層合定向性聚合物,實施擦摩處理,形成定向膜3。定向性聚合物係亦可使用噴墨法而層合。
繼而,於所得到之定向膜3上,以使所得到之光學膜片具有所希望的波長色散特性之方式調製經調整本發明之化合物的含量之本發明化合物的溶液,並塗佈該溶液成為所希望之相位差值之厚度,而形成光學膜片2。
藉由使用如此之彩色濾光片1,可製造更薄型之液晶顯示裝置。作為其一例,將表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5的概略圖表示於第2圖中。
第2圖所示之液晶顯示裝置5係於偏光板6上經由接著劑而固定玻璃基板等與背光相對向的基板7。於形成於基板7上之彩色濾光片層4’上隔著定向膜3’而形成光學膜片2’。進一步,於光學膜片2’上形成對向電極8,於對向電極8上形成液晶相9。背光側係於偏光板10經由接著劑而固定玻璃基板等基板11。進一步,於基板11係形成用以使液晶層主動驅動之薄膜電晶體(TFT)及絕緣層12。進一步,於TFT上形成由Ag、Al或ITO(Indium Tin Oxide)所構成之透明電極13及/或反射電極13’。第2圖所示之液晶顯示裝置5的構成係與習知之液晶顯示裝置比較,為光學膜片之片數更少的構成,可製造更薄型之液晶顯示裝置。
於以下記載彩色濾光片1’形成於一者的基板之液晶層側的液晶顯示裝置5之製造方法之一例。於背光側之基板上係可於硼矽酸玻璃上使由Mo或MoW等所構成之閘極電極、閘極絕緣膜、及非晶矽堆積並圖案化,繼而,將非晶矽以準分子雷射進行退火而形成結晶化之半導體膜片,其後,於閘極電極兩側之區域摻雜P、B等,形成n通道、p通道之TFT。進一步,藉由形成由SiO2 所構成之絕緣層12,可得到背光側之基板。進一步,於背光側基板11上濺鍍ITO,俾於背光側基板上層合全穿透型顯示裝置用的透明電極13。又,相同地,使用Ag、Al等取代ITO,可得到全反射型顯示裝置用之反射電極13’。進一步,藉由適當組合反射電極、透明電極,俾亦可得到半穿透型之液晶顯示裝置用的背光側之電極。
另外,於對向之基板7,形成彩色濾光片層4’。藉由併用R、G、B之彩色濾光片,亦可得到全彩之液晶顯示裝置。其次,於彩色濾光片層4’上塗佈定向性聚合物,藉由進行擦摩,形成定向膜3’。於此定向膜3’上塗佈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溶液,並加熱至採取液晶相之溫度範圍,同時並藉由紫外線照射而聚合,形成光學膜片2’。形成光學膜片後,藉由濺鍍ITO,俾可形成對向電極8。進一步,於該對向電極上形成定向膜,形成液晶相9,最後,藉由與上述背光側之基板合併組裝,俾可製作液晶顯示裝置5。
進一步,本發明之光學膜片係亦可使用於反射型液晶顯示器及有機EL顯示器的相位差板以及具備該相位差板或上述光學膜片之FPD。上述FPD係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液晶顯示裝置(LCD)或有機EL。
繼而,說明有關本發明之偏光板及具備偏光板之FPD。
本發明之偏光板係包含本發明之光學膜片及具有偏光功能之膜片(偏光膜),一般,可藉由層合本發明之光學膜片及偏光膜來得到。具體上,於偏光膜之單面或雙面直接或使用接著劑而貼合本發明之光學膜片來得到。在本說明書中,“接著劑”意指接著劑與黏著劑之兩者。以下,使用第3圖至第5圖,說明有關本發明之偏光板。
第3圖(a)至第3圖(e)係表示本發明之偏光板的概略圖。
第3圖(a)所示之偏光板30a係將層合體14與偏光膜15直接貼合,層合體14係由支撐基材16、定向膜17及光學膜片18所構成。偏光板30a係依序層合有支撐基材16、定向膜17、光學膜片18、偏光膜15。
第3圖(b)所示之偏光板30b係隔著接著劑層19而將層合體14與偏光膜15貼合。
第3圖(c)所示之偏光板30c係將層合體14與層合體14’直接貼合,進一步,將層合體14’與偏光膜15直接貼合。
第3圖(d)所示之偏光板30d係隔著接著劑層19而將層合體14與偏光膜14’貼合,進一步,將層合體14’與偏光膜15直接貼合。
第3圖(e)所示之偏光板30e係具有隔著接著劑層19而將層合體14與偏光膜14’貼合,進一步,隔著接著劑層19’而將層合體14’與偏光膜15貼合之構成。
亦可使用從層合體14將支撐基材16及定向膜17剝離之光學膜片18,亦可使用從層合體14將支撐基材16剝離之由定向膜17及光學膜片18所構成之膜片,以取代層合體14。亦可使用從層合體14’將支撐基材16’及定向膜17’剝離之光學膜片18’,亦可使用從層合體14’將支撐基材16’剝離之由定向膜17’及光學膜片18’所構成之膜片,以取代層合體14’。
本發明之偏光板係亦可層合複數個層合體,該複數個層合體可全部為相同,亦可相異。
偏光膜15係只要為具有偏光功能之膜片即可,具體上,可舉例如於聚乙烯醇系膜片使碘或二色性色素吸附後延伸之膜片、使聚乙烯醇系膜片延伸後使碘或二色性色素吸附之膜片等。
使用於接著劑層19及接著劑層19’之接著劑係宜為透明性高且耐熱性優之接著劑。如此之接著劑係可舉例如丙烯酸系接著劑、環氧系接著劑、胺基甲酸酯(urethane)系接著劑等。
本發明之平板顯示裝置係具備本發明之光學膜片者,具體上,可舉例如具備貼合有本發明之偏光板與液晶面板之貼合品的液晶顯示裝置、或具備貼合有本發明之偏光板與發光層的有機EL面板之有機EL顯示裝置。
取液晶顯示裝置與有機EL顯示裝置為例,作為本發明之平板顯示裝置的實施形態,說明於以下。
第4圖係表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面板20與偏光板30之貼合品21的概略圖。貼合品21係本發明之偏光板30與液晶面板20隔著接著層22所貼合而成者。使用未圖示之電極,而對液晶面板20施加電壓,俾可驅動液晶分子,顯示黑白。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之有機EL顯示裝置的有機EL顯示裝置之有機EL面板23的概略圖。有機EL面板23係使本發明之偏光膜30與發光層24隔著接著層25而貼合所成者。
在上述有機EL面板中,偏光膜30係發揮廣帶域圓偏光板之功能。又,上述發光層24係由導電性有機化合物所構成之至少1層之層。
(實施例)
以下,藉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係不限定於此等實施例。
(實施例1)〈化合物(A1-1)之合成例〉
(1) 化合物(1-a)之合成例
混合2,5-二甲氧基苯胺21.5g、苯並噻吩-2-羧酸25.0g及脫水氯仿125.3g,使之反應。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加入N,N-二甲基胺基吡啶1.71g。將所得到之混合物以冰浴進行冷卻,加入N,N’-二環己基羰二醯亞胺31.8g並使其反應1小時。其後,使混合物返至室溫,使所得到之混合物通過矽膠而進行過濾以除去沉澱後,減壓濃縮。於殘渣加入乙酸乙酯-庚烷之1/2(v/v)溶液使其結晶化。將所析出之結晶過濾,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淺黃色粉末之化合物(1-a)33.4g。收率就2,5-二甲氧基苯胺基準為76%。
(2) 化合物(1-b)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1-a)33.35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2,4-bis(4-methoxyphenyl)-1,3-dithia-2,4-diphosphetane-2,4-disulfide)(Lawesson’s試藥)22.4g及甲苯200g,昇溫至8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冷卻後濃縮,得到以化合物(1-b)與Lawesson’s試藥之分解物作為主成分之紅色黏稠固體。
(3) 化合物(1-c)之合成例
混合含有前項所得到之化合物(1-b)的混合物、氫氧化鈉25.5g及水580g,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反應。繼而,將含有鐵氰化鉀95.6g之水溶液在冰冷下加入混合物中,在室溫下反應12小時。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水、然後以己烷進行洗淨,以乙醇洗淨,進行真空乾燥,得到以化合物(1-c)作為主成分之淡黃色固體19.5g。收率就化合物(1-a)基準為56%。
(4) 化合物(1-d)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1-c)19.5g及氯化吡啶鎓97.5g,昇溫至180℃使其反應2小時。冷卻所得到之混合物後,加入水,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然後己烷進行洗淨,得到以化合物(1-d)作為主成分之固體18g。收率就化合物(1-c)基準為95%。
(5) 化合物(Al-1)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1-d)5.00g、化合物(A)14.68g、二甲基胺基吡啶0.20g及氯仿6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羰二醯亞胺鹽酸鹽7.68g。攪拌所得到之反應溶液,以矽膠過濾後,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甲醇使其結晶化。濾取結晶,再溶解於氯仿中。一邊攪拌所得到之溶液一邊加入甲醇,濾取所生成之白色沉澱,真空乾燥而得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1-1)10.9g。收率就化合物(1-d)基準為59%。化合物(A1-1)之1 H-NMR(CDCl3 ):δ(ppm) 1.45~1.85(m,24H)、2.35~2.83(m,12H)、3.92~3.97(t,4H)、4.15~4.20(t,4H)、5.79~5.84(dd,2H)、6.07~6.17(m,2H)、6.37~6.44(m,2H)、6.87~7.02(m,8H)、7.22(s,2H)、7.40~7.46(m,2H)、7.83~7.89(m,3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1-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1-1)在昇溫時從147℃至155℃呈現層列(smectic)相,從155℃至180℃以上呈現向列相,於降溫時,至93℃呈現向列相,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2)〈化合物(A5-1)之合成例)
(1) 化合物(5-a)之合成例
混合2,5-二甲氧基苯胺18.9g、苯並呋喃-2-羧酸20.0g及脫水氯仿125.0g,使之反應。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加入N,N-二甲基胺基吡啶1.51g。將所得到之混合物以冰浴進行冷卻,加入N,N’-二環己基羰二醯亞胺28.0g並使其反應1小時。其後,返回至室溫,反應一整晚。使所得到之混合物通過矽膠而進行過濾以除去白色沉澱及褐色成分後,減壓濃縮。於殘渣加入乙酸乙酯/庚烷溶液(v/v=1/2)使其結晶化。將所析出之結晶過濾,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淺黃色粉末之化合物(5-a)14.4g。收率就2,5-二甲氧基苯胺基準為39%。
(2) 化合物(5-b)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5-a)13.0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9.2g及甲苯100g,昇溫至8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5小時。冷卻後濃縮,得到以化合物(5-b)與Lawesson’s試藥之分解物作為主成分之紅色黏稠固體。
(3) 化合物(5-c)之合成例
混合含有前項所得到之化合物(5-b)的混合物、氫氧化鈉10.5g及水250g,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反應。繼而,將含有鐵氰化鉀39.3g之水溶液在冰冷下加入,使之反應。在室溫下反應12小時,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水、然後以己烷進行洗淨,以乙醇洗淨,進行真空乾燥,得到以化合物(5-c)作為主成分之淡黃色固體0.3g。收率就化合物(5-a)基準為69%。
(4) 化合物(5-d)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5-c)7.0g及氯化吡啶鎓35.0g,昇溫至180℃而反應2小時。冷卻所得到之混合物後,加入水,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然後己烷進行洗淨,得到以化合物(5-d)作為主成分之固體6.5g。收率就化合物(5-c)基準為100%。
(5) 化合物(A5-1)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5-d)1.60g、化合物(A)4.96g、二甲基胺基吡啶0.07g及氯仿3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1.71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以矽膠過濾後,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甲醇使其結晶化。濾取結晶,再溶解於氯仿中。一邊攪拌所得到之溶液一邊加入甲醇,濾取所生成之白色沉澱,以乙醇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5-1)4.73g。收率就化合物(5-d)基準為77%。化合物(A5-1)之1 H-NMR(CDCl3 ):δ(ppm)1.45~1.91(m,24H)、2.35~2.83(m,12H)、3.92~3.97(t,4H)、4.15~4.20(t,4H)、5.79~5.84(dd,2H)、6.07~6.17(m,2H)、6.37~6.44(m,2H)、6.87~7.01(m,8H)、7.25(s,2H)、7.31~7.34(t,1H)、7.40~7.42(t,1H)、7.55~7.60(m,2H)、7.68~7.71(d,1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5-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5-1)在昇溫時從139℃至180℃以上呈現向列相,於降溫時,至93℃呈現向列相,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3)〈化合物(A6-1)之合成例〉
(1) 5-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之合成例混合5-甲基水楊醛50g、碳酸鉀101.51g、溴化四丁基銨11.84g、碘化鉀30.48g及甲苯,加溫至80℃。於所得到之分散液中滴入溴丙二酸二乙酯114.1g,在110℃(在甲苯之沸點進行回流)反應24小時。於所得到之褐色溶液中加入溶解有氫氧化鉀3g之3ml並進一步反應24小時。將所得到之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以蒸發器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氫氧化鉀40g、乙醇400ml而在80℃下攪拌1小時。冷卻至室溫後,以蒸餾器餾去乙醇。使殘渣溶解於純水500ml、冰500g,以2N硫酸將pH調整至3。以過濾收集所析出之黃色沉澱,進一步以純水1000ml洗淨,真空乾燥而得到淡黃色粉末之5-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43.7g。收率就4-甲基水楊醛基準為68%。
(2) 化合物(6-a)之合成例混合2,5-二甲氧基苯胺30.4g、5-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35.0g、三乙胺20.1g、N,N’-二甲基胺基吡啶4.85g及脫水N,N’-二甲基乙醯胺175.0g。將所得到之溶液以冰浴冷卻後,加入六氟磷酸1H-苯並三唑-1-基氧基三(二甲基胺基)磷鎓鹽(以下稱為BOP試藥)92.28g並以室溫反應24小時。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加入水與甲醇之混合溶液(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使其晶析。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與甲醇之混合溶液(水1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淺黃色粉末之化合物(6-a)23.8g。收率就2,5-二甲氧基苯胺基準為39%。
(3) 化合物(6-b)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6-a)23.8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16.1g及甲苯80g,昇溫至8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8小時。冷卻後濃縮,得到以化合物(6-b)與Lawesson’s試藥之分解物作為主成分之紅色黏稠固體。
(4) 化合物(6-c)之合成例混合含有前項所得到之化合物(6-b)的混合物、氫氧化鈉18.4g及水400g,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攪拌。繼而,將含有鐵氰化鉀68.7g之水溶液在冰冷下加入,使之反應。在室溫下反應24小時,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水、然後以己烷進行洗淨,以乙醇洗淨,進行真空乾燥,得到以化合物(6-c)作為主成分之淡黃色固體14.8g。收率就化合物(6-a)基準為59%。
(5) 化合物(6-d)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6-c)14.8g及氯化吡啶鎓74.0g(5倍質量),昇溫至180℃使其反應2小時。冷卻所得到之混合物後,加入水,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然後己烷進行洗淨,得到以化合物(6-d)作為主成分之固體10.4g。收率就化合物(6-c)基準為77%。
(6) 化合物(A6-1)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6-d)1.70g、化合物(A)5.02g、二甲基胺基吡啶0.07g及氯仿3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1.73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以矽膠過濾後,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甲醇使其結晶化。濾取結晶,再溶解於氯仿中。一邊攪拌所得到之溶液一邊加入甲醇,濾取所生成之白色沉澱,以庚烷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6-1)4.72g。收率就化合物(6-d)基準為75%。化合物(A6-1)之1 H-NMR(CDCl3 ):δ(ppm) 1.45~1.85(m,24H)、2.34~2.83(m,12H)、2.84(s,3H)、3.92~3.97(t,4H)、4.15~4.20(t,4H)、5.79~5.84(dd,2H)、6.07~6.17(m,2H)、6.37~6.44(m,2H)、6.87~7.01(m,8H)、7.22(m,3H)、7.44~7.47(m,3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6-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6-1)在昇溫時從146℃至190℃以上呈現向列相,於降溫時,至100℃呈現向列相,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4)〈化合物(A10-1)之合成例〉
(1) 5-異丁基苯並呋喃之合成例使4-異丁基苯酚40g溶解於N,N’-二甲基乙醯胺240.0g。將溶液藉冰浴冷卻後,將氫氧化鈉10.9g分成10次而加入。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氫氣之產生結束後,滴入氯乙醛二甲基縮醛33.17g。在80℃下攪拌5小時,確認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加入水1000ml、甲基異丁基酮400ml中進行分液。回收有機層,進一步,以800ml之純水洗淨有機層2次。回收有機層後,以無水硫酸鈉脫水,以蒸發器減壓濃縮,得到紅色黏稠液體。另外,混合400g之甲苯、正磷酸2.61g,加熱至110℃。於該溶液中滴入於甲苯100ml中溶解有紅色黏稠液體之溶液。以110℃攪拌3小時後,冷卻至室溫。將反應液以1N-碳酸氫鈉水溶液洗淨2次,最後以純水500ml洗淨。回收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減壓濃縮,真空乾燥,而得到淡紅色黏稠液體之5-異丁基苯並呋喃41.9g。收率就4-異丙基苯酚基準為90%。
(2) 2-甲醯基-5-異丁基苯並呋喃之合成例使5-異丁基苯並呋喃25.77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28.4g。將溶液藉水浴冷卻後,滴入磷醯氯25g。將粉紅色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後,以100℃攪拌10小時。將反應液放冷至室溫,加入純水100ml並攪拌1小時後,以1N碳酸氫鈉中和。調整pH至8後,與甲苯分液。回收有機層,加入活性碳2.6g後過濾。以蒸發器減壓濃縮,使殘渣溶解於氯仿中,加入矽膠管柱層析儀(溶離液:氯仿/庚烷=1/1(v/v)→氯仿100 vol%)。取出最初成分,以蒸發器濃縮,真空乾燥,而得到淡紅色黏稠液體之2-甲醯基-5-異丁基苯並呋喃8.5g。收率就5-異丁基苯並呋喃基準為28%。
(3) 5-異丁基苯並呋喃-2-羧酸之合成例將2-甲醯基-5-異丁基苯並呋喃16.40g、胺磺酸9.43g與60ml之純水混合。以冰浴冷卻,滴入亞氯酸鈉8.78g之水50ml溶液。於水浴中反應36小時。於反應溶液中滴入甲苯100ml、氫氧化鉀5g而調整pH至12。進行分液後,回收水層,將水層進一步以300ml之甲苯洗淨。回收水層,以2N-鹽酸使pH成為2後,加入甲苯300ml進行分液。回收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減壓濃縮,真空乾燥,而得到淡紅色黏稠液體之5-異丁基苯並呋喃-2-羧酸6.7g。收率就2-甲醯基-5-異丁基苯並呋喃基準為38%。
(4) 化合物(10-a)之合成例混合2,5-二甲氧基苯胺4.71g、5-異丁基苯並呋喃-2-羧酸8.71g、三乙胺3.11g、N,N’-二甲基胺基吡啶0.75g及脫水N,N’-二甲基乙醯胺35.0g。將所得到之溶液以冰浴冷卻後,加入BOP試藥14.28g並以室溫反應24小時。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加入水與甲醇之混合溶液(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使其晶析。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與甲醇之混合溶液(水1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淺黃色粉末之化合物(10-a)5.7g。收率就2,5-二甲氧基苯胺基準為53%。
(5) 化合物(10-b)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10-a)4.7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9.2g及甲苯100g,昇溫至8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5小時。冷卻後濃縮,得到以化合物(10-b)與LaweSson s試藥之分解物作為主成分之紅色黏稠固體。
(6) 化合物(10-c)之合成例混合含有前項所得到之化合物(10-b)的混合物、氫氧化鈉3.1g及水50g,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攪拌。繼而,將含有鐵氰化鉀11.94g之水溶液在冰冷下加入,使之反應。在室溫下反應24小時,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水、然後以己烷進行洗淨,以甲醇洗淨。將黃色粉末加入庚烷-乙酸乙酯1:1(體積比)之溶劑中,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後,於冰浴靜置一整晚。濾取所得到之淡黃色粉末,進行真空乾燥,得到以化合物(10-c)作為主成分之淡黃色固體2.5g。收率就化合物(10-a)基準為51%。
(7) 化合物(10-d)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10-c)2.5g及氯化吡啶鎓12.5g,昇溫至180℃使其反應2小時。冷卻所得到之混合物後,加入水,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甲苯然後己烷進行洗淨,得到以化合物(10-d)作為主成分之固體1.8g。收率就化合物(10-c)基準為77%。
(8) 化合物(A10-1)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10-d)1.80g、化合物(A)4.92g、二甲基胺基吡啶0.07g及氯仿3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1.70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以矽膠過濾後,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甲醇使其結晶化。濾取結晶,再溶解於氯仿中。一邊攪拌所得到之溶液一邊加入甲醇,濾取所生成之白色沉澱,以乙醇洗淨,以矽膠管柱層析儀回收以氯仿80vol%-丙酮20vol%進行溶出之第一成分,以蒸發器減壓濃縮後,以冷甲醇使之結晶化。濾取所生成之淡黃色粉末,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10-1)4.60g。收率就化合物(10-d)基準為72%。
化合物(A10-1)之1H-NMR(CDcl3 ):δ(ppm)0.81~0.87(t、3H)、1.29~1.31(d、3H)、1.48~1.79(m、26H)、2.35~2.47(m、8H)、2.63~2.83(m、5H)、3.93~3.97(m、4H)、4.15~4.20(t、4H)、5.79~5.84(dd、2H)、6.07~6.17(m、2H)、6.37~6.44(m、2H)、6.87~7.02(m、8H)、7.23(m、3H)、7.48~7.50(m、3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10-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10-1)在昇溫時從144℃顯示黏性高之相,在169℃顯示透明點。於降溫時,從167℃具有明確之向列相,至105℃呈現向列相,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5)〈化合物(A11-1)之合成例〉
(1) 4,6-二甲基苯並呋喃之合成例使3,5-二甲基苯酚25g溶解於N,N’-二甲基乙醯胺150.0g。將溶液藉冰浴冷卻後,加入氫氧化鈉9.82g。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滴入氯乙醛二甲基縮醛25.49g。在100℃下攪拌15小時,使反應液加入水1000ml、甲基異丁基酮400ml中進行分液。回收有機層,以500ml之1N-氫氧化鈉水溶液洗淨有機層2次,進一步以800ml之純水洗淨有機層2次。回收有機層後,以無水硫酸鈉脫水,以蒸發器減壓濃縮,得到淡紅色黏稠液體。另外,混合400g之甲苯、正磷酸3.01g,加熱至110℃。於該溶液中滴入於甲苯100ml中溶解有淡紅色黏稠液體之溶液。以110℃攪拌3小時後,冷卻至室溫。將反應液以1N-碳酸氫鈉水溶液洗淨2次,最後以純水500ml洗淨。回收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減壓濃縮,真空乾燥,而得到淡紅色黏稠液體之4,6-二甲基苯並呋喃16.5g。收率就3,5-二甲基苯酚基準為55%。
(2) 2-甲醯基-4,6-二甲基苯並呋喃之合成例使4,6-二甲基苯並呋喃21.62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28.4g。將溶液藉水浴冷卻後,滴入磷醯氯25g。將粉紅色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後,以100℃攪拌10小時。將反應液放冷至室溫,加入純水100ml並攪拌1小時後,以1N碳酸氫鈉中和。調整pH至8後,與甲苯分液。回收有機層,加入活性碳2.6g後過濾。以蒸發器減壓濃縮,使殘渣溶解於氯仿中,以庚烷結晶化。濾取結晶,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淡黃色粉末之2-甲醯基-4,6-二甲基苯並呋喃19.5g。收率就4,6-二甲基苯並呋喃基準為76%。
(3) 4,6-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之合成例將2-甲醯基-4,6-二甲基苯並呋喃19.50g、胺磺酸13.04g與100ml之純水混合。以冰浴冷卻,滴入亞氯酸鈉12.15g之水100ml溶液。於水浴中反應36小時。於反應溶液中加入甲苯100ml、氫氧化鉀25g而調整pH至12。進行分液後,回收水層,將水層進一步以200ml之甲苯洗淨。回收水層,以2N-鹽酸使pH成為2後,加入甲苯400ml進行分液。回收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減壓濃縮,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黃色粉末之4,6-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14.27g。收率就2-甲醯基-4,6-二甲基苯並呋喃基準為67%。
(4) 4,6-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之合成例
使3,5-二甲基苯酚150g、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 230.1g、無水氯化鎂175.4g分散於乙腈900ml中。於冰浴中攪拌30分鐘後,花二小時滴入三乙胺474g。使混合物於水浴中反應8小時,以室溫反應14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冷5N-鹽酸1500ml調整成酸性後,以400ml之乙酸乙酯分液,回收有機層。進一步使水層以400ml之乙酸乙酯分液。回收有機層,與先前之有機層混合,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減壓濃縮。使殘渣溶解於400ml甲苯中,加入活性碳3g、矽膠20g並以室溫攪拌30分鐘,過濾。回收濾液,以蒸發器減壓濃縮,真空乾燥後,得到橙色黏稠液體之4,6-二甲基水楊醛170g。收率就3,5-二甲基苯酚基準為92%。
使4,6-二甲基水楊醛45.0g、碳酸鉀101.0g分散於N,N’-二甲基乙醯胺360ml。加溫至80℃後,花1小時滴入溴乙酸乙酯50.0g。使混合物在80℃下反應4小時。冷卻反應液至室溫後,加入甲基異丁基酮400ml,以冷1N-鹽酸1000ml調整成酸性後,進行分液。以1000ml之純水洗淨有機層3次,回收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餾器餾去溶劑。於殘渣中加入氫氧化鉀40g、乙醇400ml,以80℃攪拌1小時。放冷至室溫後,以蒸餾器餾去溶劑,加入純水1000ml。確認pH為12以上後,以甲苯洗淨水層二次,以庚烷洗淨一次。回收水層,以4N-硫酸中和,調節pH至3。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以純水懸洗後,藉真空乾燥,得到黃色粉末之4,6-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48.1g。收率就4,6-二甲基水楊醛基準為83%。
(5) 化合物(11-a)之合成例混合2,5-二甲氧基苯胺11.49g、4,6-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14.27g、三乙胺7.59g、N,N’-二甲基胺基吡啶1.83g及脫水N,N’-二甲基乙醯胺100.0g。將所得到之溶液以冰浴冷卻後,加入BOP試藥34.85g並以室溫反應24小時。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加入水與甲醇之混合溶液(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使其晶析。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與甲醇之混合溶液(水3體積份、甲醇2體積份)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淺黃色粉末之化合物(11-a)16.2g。收率就2,5-二甲氧基苯胺基準為66%。
(6) 化合物(11-b)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11-a)16.0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9.2g及甲苯100g,昇溫至8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12小時。冷卻後濃縮,得到以化合物(11-b)與Lawesson’s試藥之分解物作為主成分之紅色黏稠固體。
(7) 化合物(11-c)之合成例混合含有前項所得到之化合物(11-b)的混合物、氫氧化鈉11.8g及水250g,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反應。繼而,將含有鐵氰化鉀44.17g之水溶液在冰冷下加入,使之反應。在60℃下反應12小時,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水、然後以己烷進行洗淨,以甲苯結晶化。真空乾燥所得到之黃色,得到以化合物(11-c)作為主成分之黃土色固體4.1g。收率就化合物(11-a)基準為25%。
(8) 化合物(11-d)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11-c)4.0g及氯化吡啶鎓40.0g,昇溫至180℃使其反應3小時。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加入於冰中,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懸洗後,以甲苯進行洗淨,使之真空乾燥,得到以化合物(11-d)作為主成分之黃土色固體3.4g。收率就化合物(11-c)基準為93%。
(9) 化合物(A11-1)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11-d)3.00g、化合物(A)8.47g、二甲基胺基吡啶0.12g及氯仿4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2.92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以矽膠過濾後,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甲醇使其結晶化。濾取結晶,再溶解於氯仿中,加入0.3g之活性碳,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過濾溶液使濾液以蒸發器減壓濃縮至1/3後,一邊攪拌一邊加入甲醇,濾取所生成之白色沉澱,以庚烷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11-1)7.60g。收率就化合物(11-d)基準為71%。化合物(A11-1)之1 H-NMR(CDCl3 ):δ(ppm) 1.45~1.85(m、24H)、2.36~2.87(m、18H)、3.93~3.97(t、4H)、4.15~4.20(t、4H)、5.79~5.84(d d、2H)、6.07~6.17(m、2H)、6.37~6.45(m、2H)、6.87~7.01(m、9H)、7.20(s,1H)、7.23(s、2H)、7.53(s,1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11-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11-1)在昇溫時從105℃至137℃顯示黏性高之中間相。液晶相之判別很困難,但在137℃以上呈現明確之向列相。向列液晶相至180℃以上為止,於降溫時,至61℃呈現向列相,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6)(化合物(A15-1)之合成例〉
(1) 5-氟苯並呋喃-2羧酸之合成例混合5-氟水楊醛25g、碳酸鉀49.32g、及2-丁酮200g,加溫至80℃。於所得到之分散液中滴入溴丙二酸二乙酯55.5g,在100℃反應24小時。將所得到之紅褐色溶液放冷至室溫後以純水、1mol/L碳酸鉀水溶液洗淨。回收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以蒸發器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氫氧化鉀25g、乙醇250ml而在80℃下攪拌2小時。冷卻至室溫後,以蒸餾器餾去乙醇。使殘渣溶解於純水500ml、冰500g中,以2N硫酸將pH調整至3。以過濾收集所析出之淡紫色沉澱,進一步以純水1000ml洗淨,真空乾燥而得到淡黃色粉末之5-氟苯並呋喃-2羧酸23.4g。收率就4-氟水楊醛基準為73%。
(2) 化合物(15-a)之合成例混合2,5-二甲氧基苯胺17.01g、5-氟苯並呋喃-2羧酸20.0g、三乙胺11.24g、N,N’-二甲基胺基吡啶2.71g及脫水N,N’-二甲基乙醯胺100.0g。將所得到之溶液以冰浴冷卻後,加入BOP試藥51.57g並以室溫反應24小時。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加入水與甲醇之混合溶液(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使其晶析。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與甲醇之混合溶液(水1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淡黃色粉末之化合物(15-a)32.1g。收率就2,5-二甲氧基苯胺基準為92%。
(3) 化合物(15-b)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15-a)32.0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24.6g及甲苯320g,昇溫至8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24小時。冷卻後濃縮,得到以化合物(15-b)與Lawesson’s試藥之分解物作為主成分之黃色固體。
(4) 化合物(15-c)之合成例混合含有前項所得到之化合物(15-b)的混合物、氫氧化鈉21.7g及水500g,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攪拌。繼而,加入鐵氰化鉀81.3g,使之反應。在室溫下反應2小時。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所濾取之沉澱以水、然後以己烷進行洗淨,以甲苯洗淨,進行真空乾燥,得到以化合物(15-c)作為主成分之土黃色固體27.1g。收率就化合物(15-a)基準為91%。
(5) 化合物(15-d)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15-c)10.0g及氯化吡啶鎓50.0g,昇溫至180℃使其反應2小時。冷卻所得到之混合物後,加入水,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己烷、甲苯進行洗淨,得到以化合物(15-d)作為主成分之固體6.0g。收率就化合物(15-c)基準為66%。
(6) 化合物(A15-1)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15-d)3.00g、化合物(A)8.75g、二甲基胺基吡啶0.12g及氯仿5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3.02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以矽膠過濾後,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甲醇使其結晶化。濾取結晶,再溶解於氯仿中。加入活性碳0.3g並攪拌1小時後,過濾。使濾液以蒸發器濃縮後,一邊攪拌一邊加入甲醇,濾取所生成之白色沉澱。以庚烷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15-1)8.20g。收率就化合物(15-d)基準為75%。化合物(A15-1)之1 H-NMR(CDCl3 ) :δ(ppm)1.46~1.90(m、24H)、2.36~2.84(m、12H)、3.93~3.98(t、4H)、4.15~4、20(t、4H)、5.80~5.84(dd、2H)、6.07~6.17(m、2H)、6.37~6.44(m、2H)、6.87~7.02(m、8H)、7.14~7.19(dt、1H)、7.28(s、2H)、7.33~7.37(dd、1H)、7.50~7.55(m、2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15-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15-1)在昇溫時從143℃至178℃顯示黏性高的相,液晶相之判別很困難。但在178℃以上呈現明確之向列相,至200℃以上呈現向列相。於降溫時,至110℃呈現向列相,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7)〈化合物(A57-1)之合成例〉
(1) 5-丙基苯並呋喃-2羧酸之合成例混合4-丙基水楊醛27.8g、碳酸鉀46.81g、溴化四丁基銨11.84g、碘化鉀30.48g及甲苯,加溫至80℃。於所得到之分散液中滴入溴丙二酸二乙酯52.6g、18-冠-6(18-crown-6)2.8g,在110℃(在甲苯之沸點進行回流)反應24小時。將所得到之紅褐色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以蒸發器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氫氧化鉀27.8g、乙醇278ml並在80℃下攪拌1小時。冷卻至室溫後,以蒸餾器餾去乙醇。使殘渣溶解於純水500ml、冰500g,以2N硫酸將pH調整至3。以過濾收集所析出之黃色沉澱,進一步以純水1000ml洗淨,真空乾燥而得到淡黃色粉末之5-丙基苯並呋喃-2羧酸5.8g。收率就4-丙基水楊醛基準為17%。
(2) 化合物(57-a)之合成例混合2,5-二甲氧基苯胺4.3g、5-丙基苯並呋喃-2-羧酸5.7g、三乙胺2.82g、N,N’-二甲基胺基吡啶0.68g及脫水N,N’-二甲基乙醯胺30.0g。將所得到之溶液以冰浴冷卻後,加入BOP試藥12.96g並以室溫反應24小時。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加入水與甲醇之混合溶液(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使其晶析。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與甲醇之混合溶液(水1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淡黃色粉末之化合物(57-a)6.33g,收率就2,5-二甲氧基苯胺基準為67%。
(3) 化合物(57-b)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57-a)6.0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9.2g及甲苯100g,昇溫至8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5小時。冷卻後濃縮,得到以化合物(57-b)與Lawesson’s試藥之分解物作為主成分之紅色黏稠固體。
(4) 化合物(57-c)之合成例混合含有前項所得到之化合物(57-b)的混合物、氫氧化鈉4.5g及水50g,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攪拌。繼而,將鐵氰化鉀16.8g在冰冷下加入,使之反應。在室溫下反應48小時,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水、然後以己烷進行洗淨,以乙醇洗淨,進行真空乾燥,得到以化合物(57-c)作為主成分之淡黃色固體2.8g。收率就化合物(57-a)基準為42%。
(5) 化合物(57-d)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57-c)2.7g及氯化吡啶鎓13.5g,昇溫至180℃使其反應2小時。冷卻所得到之混合物後,加入水,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己烷進行洗淨,得到以化合物(57-d)作為主成分之固體2.4g。收率就化合物(57-c)基準為97%。
(6) 化合物(A57-1)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57-d)1.85g、化合物(A)5.00g、二甲基胺基吡啶0.07g及氯仿2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1.72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以矽膠過濾後,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甲醇使其結晶化。濾取結晶,再溶解於氯仿中。一邊攪拌所得到之溶液一邊加入甲醇,濾取所生成之白色沉澱,以乙烷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57-1)3.85g。收率就化合物(57-d)基準為77%。
化合物(A57-1)之1 H-NMR(CDCl3 ):δ(ppm)0.94~0.99(t、3H)、1.45~1.86(m、26H)、2.35~2.47(m、8H)、2.67~2.83(m、6H)、3.92~3.97(m、4H)、4.15~4.20(t、4H)、5.79~5.84(dd、2H)、6.07~6.17(m、2H)、6.37~6.44(m、2H)、6.87~7.01(m、8H)、7.25(s、2H)、7.46~7.49(m、4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57-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57-1)在昇溫時從131℃至143℃顯示黏性高的相,從143℃得到明確之向列相,進一步化合物(A57-1)至180℃以上呈現向列相。於降溫時,至100℃呈現向列相,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8)〈化合物(A25-1)之合成例〉
(1) 化合物(25-a)之合成例混合2,5-二甲氧基苯胺15.8g、噻吩並[3,2-b]噻吩-2-羧酸19.0g、三乙胺10.4g、N,N’-二甲基胺基吡啶4.85g及脫水N,N’-二甲基乙醯胺95.0g。將所得到之溶液以冰浴冷卻後,加入BOP試藥47.9g並以室溫反應24小時。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加入水與甲醇之混合溶液(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使其晶析。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與甲醇之混合溶液(水1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黃色粉末之化合物(25-a)21.0g。收率就2,5-二甲氧基苯胺基準為64%。
(2) 化合物(25-b)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25-a)27.0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17.8g及甲苯122g,昇溫至8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5小時。濾取冷卻後所析出之沉澱,得到以化合物(25-b)與Lawesson’s試藥之分解物作為主成分之褐色固體。
(3) 化合物(25-c)之合成例混合含有前項所得到之化合物(25-b)的混合物26.4、氫氧化鈉18.9g及水450g,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反應。繼而,將含有鐵氰化鉀70.7g之水溶液在冰冷下加入,使之反應。在室溫下反應12小時,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水、然後以己烷進行洗淨,以乙醇洗淨而進行真空乾燥,得到以化合物(25-c)作為主成分之黃色固體15g。收率就化合物(25-a)基準為58%。
(4) 化合物(25-d)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25-c)15.0g及氯化吡啶鎓75.0g,昇溫至180℃使其反應3小時。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冷卻後,加入水,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熱甲苯、己烷進行洗淨,得到以化合物(25-d)作為主成分之固體6.6g。收率就化合物(25-c)基準為45%。(5) 化合物(A25-1)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25-d)2.0g、化合物(A)5.76g、二甲基胺基吡啶0.08g及氯仿3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1.98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加入0.8g之活性碳,靜置一整晚後,以矽膠過濾後,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甲醇使其結晶化。濾取結晶,再溶解於氯仿中。一邊攪拌所得到之溶液一邊加入甲醇,濾取所生成之褐色沉澱,以乙醇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淡褐色粉末之化合物(A25-1)4.30g。收率就化合物(25-d)基準為60%。化合物(A25-1)之1 H-NMR(CDCl3 ):δ(ppm)1.26~1.87(m、24H)、2.33~2.81(m、12H)、3.92~3.96(t、4H)、4.15~4.20(t、4H)、5.79~5.84(dd、2H)、6.07~6.17(m、2H)、6.37~6.44(m、2H)、6.87~7.01(m、8H)、7.18(s、2H)、7.23~7.31(d、1H)、7.52~7.54(d、1H)、7.82(s、1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25-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25-1)在昇溫時從175℃至180℃呈現向列相,從180℃至238℃以上呈現向列相,於238℃顯示透明點。於降溫時,至168℃呈現向列相,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9)〈化合物(A41-1)之合成例〉
(1) 化合物(41-a)之合成例於容器中混合2,5-二甲氧基苯胺35.4g、三乙胺46.7g及脫水氯仿400g,一邊反應,一邊投入4-苯基苯甲醯基氯50.0g。使該混合溶液昇溫至60℃,熟成3小時後,冷卻至室溫,投入於水中。取出所分離之有機層。以水,然後以鹽酸洗淨。使所得到之有機層濃縮,得到化合物(41-a)之固體76.6g。收率就2.5-二甲氧基苯胺基準為98%。
(2) 化合物(41-b)之合成例與化合物(1-b)之合成例同樣做法而得到以化合物(41-b)與Lawesson’s試藥的分解物作為主成分之固體。
(3) 化合物(41-c)之合成例與化合物(1-c)之合成例同樣做法而得到以化合物(41-c)作為主成分之固體。
(4) 化合物(41-d)之合成例與化合物(1-d)之合成例同樣做法而得到以化合物(41-d)作為主成分之固體。
(5) 化合物(A41-1)之合成例與化合物(A1-1)之合成例同樣做法而得到化合物(A41-1)。收率就化合物(41-d)基準為68%。化合物(A41-1)之1 H-NMR(CDCl3 ):δ(ppm) 1.44~1.82(m、24H)、2.32~2.64(m、12H)、3.91~3.97(t、4H)、4.14~4.20(t、4H)、5.79~5.84(m、2H)、6.07~6.18(m、2H)、6.36~6.44(m、2H)、6.85~7.01(m、8H)、7.37~7.90(m、9H)、8.13~8.17(m、2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41-1)之相轉移溫度。若提昇溫度,則在214℃附近轉移至層列相。若進一步提昇溫度,則在234℃附近變化至向列相。若進一步提昇溫度,則在275℃附近變化成均向(isotropic)相。若從此處降低溫度,則在269℃附近變成向列相,在227℃附近成為層列相,在204℃附近返回至結晶。亦即,化合物(A41-1)在昇溫時,從214℃至234℃呈現層列相,從234℃至275℃呈現向列相。又,在降溫時,從269℃至227℃呈現向列相,從227℃至204℃呈現層列相。
(實施例10)〈化合物(A43-1)之合成例〉
(1) 化合物(43-d)之合成例
在化合物(41-d)之合成例中,除了使用4-(4-正丙基苯基)苯甲醯氯取代原料之4-苯基苯甲醯氯進行醯胺化以外,其餘係以同樣之方法,依據上述之反應機構,合成化合物(43-d)。
(2) 化合物(A43-1)之合成例在化合物(1-1)之合成例中,除了將原料之化合物(1-d)改成化合物(43-d)以外,其餘係以同樣之方法,得到化合物(A43-1)。收率就化合物(43-d)基準為65%。
化合物(A43-1)之1 H-NMR(CDCl3 ):δ(ppm) 0.95~1.01(t、3H) 1.44~1.87(m、26H)、2.34~2.83(m、14H)、3.92~3.98(t、4H)、4.14~4.21(t、4H)、5.79~5.84(m、2H)、6.07~6.18(m、2H)、6.36~6.44(m、2H)、6.86~7.02(m、8H)、7.20~7.31(m、4H)、7.56~7.60(d、2H)、7.69~7.73(d、2H)、8.07~8.11(d、2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43-1)之結晶的相轉移溫度。若提昇溫度,則在143℃附近變化成均向相。若從此處降低溫度,則在118℃附近返回成結晶。亦即可知化合物(A43-1)未顯示液晶相。
(實施例11)〈化合物(A66-1)之合成例
(1) 化合物(66-a)之合成例混合2,3-二氰基氫醌10.0g、氫氧化鉀35.0g及水70.0g,一邊攪拌混合物一邊以100℃加熱。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加入硫酸40.0g,進一步攪拌。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加入乙酸乙酯並攪拌,取出有機層。使所得到之有機層減壓濃縮,除去溶劑後,真空乾燥,得到化合物(66-a)8.5g。收率就2,3-二氰基氫醌基準為68%。
(2) 化合物(66-b)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66-a)10.0g、2-胺基-6-甲氧基苯並噻吩19.1g及四氫呋喃200.0g,一邊攪拌混合物一邊以70℃加熱。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使N,N’-二環己基碳二亞胺12.5g溶解於四氫呋喃37.5g中,在室溫滴入後,一邊攪拌一邊以80℃加熱攪拌36小時。將所得到之混合物放冷至室溫,以過濾除去白色沉澱後,使所得到之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溶劑後,以氯仿使殘渣結晶化。過濾所生成之淡綠色粉末,以氯仿洗淨。使所得到之淡綠色粉末再度溶解於四氫呋喃中,加入甲醇使其晶析。過濾所生成之綠色沉澱後,進行真空乾燥,得到化合物(66-b)2.8g。收率就化合物(66-a)基準為16%。
(3) 化合物(A66-1)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66-b)2.1g、4-二甲基胺基吡啶0.18g、化合物(A)6.16g、氯仿123g。繼而,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室溫下滴入使N,N’-二環己基羰二醯亞胺4.56g溶解於氯仿10.7g之溶液,經攪拌。過濾所得到之混合物後,置入2N鹽酸62g並攪拌,使液體分液,取出有機層。重複以上之分液操作二次後,回收分液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乾燥,以蒸發器餾去溶劑後,加入甲醇並攪拌。過濾所生成之沉澱後,進行真空乾燥,得到化合物(A66-1)4.1g。收率就化合物(66-b)基準為59%。
化合物(A66-1)之1 H-NMR(CDCl3 ):δ(ppm) 1.45~1.85(m、12H)、2.29~2.56(m、8H)、2.56~2.75(2tt、4H)、3.89(s、3H)、3.92~3.97(t、4H)、4.16~4.19(t、4H)、5.79~5.84(dd、2H)、6.07~6.17(m、2H)、6.37~6.44(m、2H)、6.86~7.01(m、8H)、7.08~7.13(dd、1H)、7.32(d、1H)、7.50~7.52(m、2H)、8.00(d、1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66-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66-1)在提昇溫度時,從125℃從140℃顯示黏性高之相,液晶相很難判別。然而在140℃以上顯示明確之液晶相。
(實施例12至24及比較例1)
〈光學膜片的製造例〉
於玻璃基板塗佈聚乙烯醇(聚乙烯醇1000完全皂化型、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2質量%水溶液,乾燥後,形成厚89nm之膜片。繼而,對所得到之膜片的表面實施擦摩處理,於已實施擦摩處理之面藉旋塗法塗佈表1之組成的組成物,以表2記載之乾燥溫度乾燥1分鐘。然後,一邊加溫至表2記載之光照射時之溫度,一邊照射表2記載之累計光量的紫外線,而形成表3記載之膜厚的光學膜片。
LC242:BASF公司所販售之下述式的液晶化合物
聚合起始劑:Irgacure 819(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醯基氧化膦化合物)塗平劑:BYK361N(BYK Japan製)溶劑:環戊酮
〈光學特性之測定〉
使用測定機(KOBRA-WR,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而測定光學膜片之正面相位差值。又,使用於基材之玻璃基板係無雙折射性,故以測定機量測附帶玻璃基板之膜片,俾可得到於玻璃基板上所製作之光學膜片的正面相位差值。所得到之光學測定正面相位差值係在波長447.3nm、546.9nm、及627.8nm中分別進行測定,算出[Re(447.3)/Re(546.9)](作為α)及[Re(627.8)/Re(546.9)](作為β)。又,使用雷射顯微鏡(LEXT,01ympus公司製)測定光學膜片之膜厚d(μm)。結果表示於表3中。Δn係使Re(546.9)之值除以膜厚而算出(Δn=Re(546.9)/d)。
(實施例25)〈化合物(A11-1)之合成例-2〉
(1) 4,6-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之合成例使4,6-二甲基水楊醛146.6g、碳酸鉀330.7g分散於N,N’-二甲基乙醯胺700ml中。加溫至80℃後,花30分鐘滴入溴乙酸第三丁酯190.5g。在130℃下使混合物反應2小時。冷卻反應液至室溫後,加入甲基異丁基酮600ml,以純水1200ml分液。進一步以1000ml之純水洗淨有機層2次,回收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餾去溶劑。使殘渣溶解於乙酸240g,加入氫溴酸水溶液72g,在40℃下攪拌1小時。放冷至室溫後,加入1N-鹽酸150g後濾取所析出之白色粉末。將所得到之白色粉末進一步以1N-鹽酸洗淨後,藉真空乾燥,得到黃色粉末之4,6-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81.7g。收率就4,6-二甲基水楊醛基準為44%。
(2) 化合物(11-a)之合成例混合2,5-二甲氧基苯胺96.6g、4,6-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80.0g及氯仿400.0g。以冰浴冷卻所得到之懸浮液後,花4小時加入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羰二醯亞胺鹽酸鹽88.7g與氯仿300g之混合物,以室溫反應48小時。濃縮所得到之混合物,加入1N-鹽酸、甲醇之混合溶液(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使其晶析。濾取所得到之沉澱,加入水與甲醇之混合溶液(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濾取所析出之淡黃色沉澱,以水-甲醇之混合溶液(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洗淨,真空乾燥而得到淡黃色粉末之化合物(11-a)124.2g。收率就4,6-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基準為91%。
(3) 化合物(11-b)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11-a)123.0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9.2g及甲苯1200g,昇溫至11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8小時。冷卻至室溫後,與1N-氫氧化鈉水溶液分液。回收有機層,加入庚烷800ml。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以庚烷洗淨,藉真空乾燥俾得到以化合物(11-b)作為主成分之鮮黃色粉末109.2g。收率就化合物(11-a)基準為85%。
(4) 化合物(11-c)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11-b)60.0、氫氧化鈉53.8g及水1000g,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攪拌。繼而,加入鐵氰化鉀133.0g、甲醇51g,使之反應。在室溫下反應36小時,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庚烷、甲苯之混合溶液(庚烷3體積份、甲苯1體積份)洗淨,真空乾燥所得到之黃色粉末,得到以化合物(11-c)作為主成分之黃色固體51.3g。收率就化合物(11-b)基準為86%。
(5) 化合物(11-d)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11-c)40.0g及氯化吡啶鎓400.0g,昇溫至180℃使其反應3小時。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加入冰中,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懸洗後,以甲苯洗淨,真空乾燥而得到以化合物(11-d)作為主成分之黃色固體36.6g。收率就化合物(11-c)基準為99%。
(6) 化合物(A11-1)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11-d)35.0g、化合物(A)98.8g、二甲基胺基吡啶1.37g及甲苯70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環己基羰二醯亞胺55.6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以矽膠過濾後,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甲醇使其結晶化。濾取結晶,再溶解於氯仿中,加入2.3g之活性碳,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過濾溶液並使濾液以蒸發器減壓濃縮至1/3後,一邊攪拌一邊加入甲醇,濾取所生成之白色沉澱,以庚烷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11-1)74.5g。收率就化合物(11-d)基準為60%。
(實施例26)〈化合物(A11-1)之合成例-3〉
除了使用氯乙酸乙酯取代溴乙酸第三丁酯以外,其餘係與化合物(A11-1)之合成例-2同樣做法而合成化合物(A-11)。
(實施例27)〈化合物(A61-1)之合成例〉
(1) 3,6-二甲基水楊醛之合成例使2,5-二甲基苯酚50g、聚甲醛30.7g、無水氯化鎂58.4g分散於四氫呋喃500ml中。於冰浴中攪拌30分鐘後,花二小時滴入三乙胺82.83g。使混合物於水浴中反應8小時,以室溫反應120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冷5N-鹽酸1500ml調整成酸性後,以400ml之乙酸乙酯萃取2次,收集有機層。使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矽藻土過濾,使濾液以蒸發器在40℃以下減壓濃縮。使殘渣溶解於100ml甲苯中,於溶液中加入600ml之庚烷。於溶液中加入矽膠30g並攪拌1小時後,過濾。使濾液減壓濃縮,進一步於殘渣中加入庚烷進行萃取後餾去庚烷,得到黃色液體之3,6-二甲基水楊醛10.5g。收率就2,5-二甲基苯酚基準為17%。
(2) 4,7-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之合成例使3,6-二甲基水楊醛10.48g、碳酸鉀23.63g分散於N,N’-二甲基乙醯胺70ml中。加溫至80℃後,花10分鐘滴入溴乙酸第三丁酯13.61g。在130℃下使混合物反應3小時。冷卻反應液至室溫後,加入甲基異丁基酮200ml,以純水1000ml進行分液。進一步以300ml之純水洗淨有機層2次,回收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餾去溶劑。使殘渣溶解於乙酸40g,加入氫溴酸水溶液8g,在40℃下攪拌1小時。放冷至室溫後,加入1N-鹽酸10g後濾取所析出之白色粉末。將所得到之白色粉末進一步以1N-鹽酸水洗淨,然後以庚烷洗淨後,藉真空乾燥,得到白色粉末之4,7-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7.31g。收率就3,6-二甲基水楊醛基準為55%。
(3) 化合物(61-a)之合成例混合2,5-二甲氧基苯胺8.82g、4,7-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7.30g及氯仿38g。以冰浴冷卻所得到之懸浮液後,花4小時加入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羰二醯亞胺鹽酸鹽8.09g與氯仿50g之混合物,以室溫反應24小時。於反應溶液中進一步加入2,5-二甲氧基苯胺1.18g並使其反應48小時。濃縮所得到之混合物,於殘渣中加入1N-鹽酸、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400g,加入庚烷150g使其結晶化。濾取所得到之沉澱,加入鹽酸水-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濾取所析出之淡黃綠色沉澱,以水-甲醇之混合溶液(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進一步洗淨後。將所得到之淡黃綠色沉澱以1N-KOH水溶液-甲醇之混合溶液(氫氧化鉀水溶液1體積份、甲醇2體積份)洗淨,然後以水150g洗淨後濾取。真空乾燥而得到淡黃色粉末之化合物(61-a)8.82g。收率就4,7-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基準為71%。
(4) 化合物(61-b)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61-a)8.82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6.58g及甲苯88g,昇溫至11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12小時。冷卻後,藉過濾除去所析出之橙色固體,於濾液中加入庚烷使其結晶化。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藉真空乾燥俾得到鮮黃色粉末之化合物(61-b)4.7g。收率就化合物(61-a)基準為51%。
(5) 化合物(61-c)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61-b)4.27、氫氧化鉀3.83g及水73g,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反應。繼而,在冰冷下加入鐵氰化鉀11.23g,然後加入甲醇15g,使之反應。在室溫下反應12小時,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水、甲醇、乙醇洗淨,濾取淡黃色沉澱。真空乾燥所得到之黃色粉末,得到以化合物(61-c)作為主成分之淡黃色固體3.08g。收率就化合物(61-a)基準為73%。
(6) 化合物(61-d)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61-c)3.08g及氯化吡啶鎓15.4g,昇溫至190℃使其反應7小時。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加入冰中,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懸洗後,以甲苯洗淨,真空乾燥而得到以化合物(61-d)作為主成分之土黃色固體2.41g。收率就化合物(61-c)基準為85%。
(7) 化合物(A61-1)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61-d)2.41g、化合物(A)6.80g、二甲基胺基吡啶0.09g及氯仿38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2.34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以矽膠過濾後,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甲醇使其結晶化。濾取結晶,再溶解於氯仿中,加入0.3g之活性碳,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過濾溶液並使濾液以蒸發器減壓濃縮至1/3後,一邊激烈攪拌一邊加入甲醇,濾取所生成之白色沉澱,以庚烷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61-1)4.52g。收率就化合物(61-d)基準為53%。化合物(A61-1)之1 H-NMR(CDCl3 ):δ(ppm) 1.45~1.82(m、24H)、2.34~2.85(m、18H)、3.92~3.97(t、4H)、4.15~4.20(t、4H)、5.80~5.84(dd、2H)、6.07~6.18(m、2H)、6.37~6.44(m、2H)、6.87~7.02(m、8H)、7.02~7.13(m、2H)、7.24(s、2H)、7.57(s、1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61-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61-1)在昇溫時從136℃至138℃顯示黏性高的相,從138℃得到明確之向列相。進一步化合物(A61-1)至150℃以上呈現向列相。於降溫時,至90℃呈現向列相,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28)〈化合物(A69-1)之合成例〉
(1) 3-環己基-6-甲基水楊醛之合成例使2-環己基-5-甲基苯酚100g、聚甲醛39.5g、無水氯化鎂75.0g分散於四氫呋喃900ml中。於冰浴中攪拌30分鐘後,花二小時滴入三乙胺106.4g。使混合物於水浴中反應8小時,以室溫反應96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冷5N-鹽酸1500ml調整成酸性後,以400ml之乙酸乙酯萃取2次,收集有機層。使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在40℃以下減壓濃縮。使殘渣溶解於100ml甲苯中,於溶液中加入600ml之庚烷。於溶液中加入矽膠38g後以蒸發器除去溶劑。於殘渣中加入庚烷進行萃取後餾去庚烷,俾得到徐緩結晶化之黃色結晶的4,6-二甲基水楊醛35.2g。收率就2-環己基-5-甲基苯酚基準為31%。
(2) 4-甲基-7-環己基苯並呋喃-2-羧酸之合成例使3-環己基-6-甲基水楊醛35.0g、碳酸鉀72.2g分散於N,N’-二甲基乙醯胺300ml中。加溫至80℃後,花30分鐘滴入溴乙酸第三丁酯41.6g。在130℃下使混合物反應3小時。冷卻反應液至室溫後,加入甲基異丁基酮200ml,以純水1000ml進行分液。進一步以500ml之純水洗淨有機層2次,回收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餾去溶劑。使殘渣溶解於乙酸240g,加入氫溴酸水溶液72g,在40℃下攪拌1小時。放冷至室溫後,加入1N-鹽酸150g後濾取所析出之白色粉末。將所得到之白色粉末進一步以1N-鹽酸洗淨,然後以庚烷洗淨後,藉真空乾燥,得到白色粉末之4-甲基-7-環己基苯並呋喃-2-羧酸25.8g。收率就3-環己基-6-甲基水楊醛基準為59%。
(3) 化合物(69-a)之合成例使2,5-二甲氧基苯胺22.2g、4-甲基-7-環己基苯並呋喃-2-羧酸25.00g、三乙胺9.79g分散於氯仿125g。以冰浴冷卻所得到之懸浮液後,花4小時加入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羰二醯亞胺鹽酸鹽20.4g與氯仿100g之混合物,以室溫反應72小時。濃縮所得到之混合物,於殘渣中加入1N-鹽酸、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400g,加入庚烷150g使其結晶化。濾取所得到之沉澱,加入鹽酸水-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濾取所析出之淡黃綠色沉澱,以水-甲醇之混合溶液(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進一步洗淨後。將所得到之淡黃綠色沉澱以1N-KOH水溶液-甲醇之混合溶液(氫氧化鉀水溶液1體積份、甲醇2體積份)洗淨,然後以甲醇150g洗淨後濾取。真空乾燥而得到淡黃色粉末之化合物(69-a)12.3g。收率就4-甲基-7-環己基苯並呋喃-2-羧酸基準為32%。
(4) 化合物(69-b)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69-a)12.3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7.6g及甲苯120g,昇溫至11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6小時。冷卻後,以2N-氫氧化鈉水溶液500ml洗淨甲苯溶液3次後,回收有機層後再濃縮,加入庚烷並進一步以蒸發器餾去溶劑。於殘渣中加入甲醇50g使其結晶化。濾取所得到之鮮黃色結晶,藉真空乾燥俾得到鮮黃色粉末之化合物(69-b)11.5g。收率就化合物(69-a)基準為90%。
(5) 化合物(69-c)之合成例混合於前項所得到之化合物(69-b)11.5g、氫氧化鉀9.58g及水182g,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反應。繼而,加入鐵氰化鉀28.09g,調製含有化合物(69-b)之分散液。於分散液中加入甲醇40g並以40℃反應2小時,在室溫下反應24小時,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水、然後以己烷洗淨。進一步分散於甲苯-庚烷之混合溶液(甲苯1體積份、庚烷2體積份)400ml,回收淡黃色之不溶成分。真空乾燥所得到之淡黃色,得到以化合物(69-c)作為主成分之淡黃色固體4.5g。收率就化合物(69-a)基準為36%。
(6) 化合物(69-d)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69-c)4.54g及氯化吡啶鎓45.4g,昇溫至180℃使其反應3小時。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加入冰中,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懸洗後,以甲苯洗淨,真空乾燥而得到以化合物(69-d)作為主成分之土黃色固體3.4g。收率就化合物(69-c)基準為80%。
(7) 化合物(A69-1)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69-d)3.40g、化合物(A)7.87g、二甲基胺基吡啶0.11g及氯仿4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2.71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以矽膠過濾後,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甲醇使其結晶化。濾取結晶,再溶解於氯仿中,加入0.3g之活性碳,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過濾溶液並使濾液以蒸發器減壓濃縮至1/3後,一邊攪拌一邊加入甲醇,濾取所生成之白色沉澱,以庚烷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69-1)4.84g。收率就化合物(69-d)基準為45%。化合物(A69-1)之1 H-NMR(CDCl3 ):δ(ppm) 1.45~1.87(m、34H)、2.34~2.54(m、11H)、2.65~2.85(m、4H)、3.10~3.14(tt、1H)、3.92~3.97(t、4H)、4.15~4.20(t、4H)、5.79~5.84(dd、2H)、6.07~6.17(m、2H)、6.37~6.44(m、2H)、6.86~7.14(m、10H)、7.25(s、2H)、7.56(s、1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69-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69-1)在昇溫時從207℃顯示黏性高的相,以220℃進行熱聚合。
(實施例29)〈化合物(A70-1)之合成例〉
(1) 3-丙基水楊醛之合成例使2-丙基苯酚75g、聚甲醛41.3g、無水氯化鎂78.7g分散於四氫呋喃900ml中。於冰浴中攪拌30分鐘後,花二小時滴入三乙胺111.5g。使混合物於水浴中反應8小時,以室溫反應96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冷5N-鹽酸1500ml調整成酸性後,以400ml之乙酸乙酯萃取2次,收集有機層。使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在40℃以下減壓濃縮。使殘渣溶解於100ml甲苯中,於溶液中加入600ml之庚烷。於溶液中加入矽膠90g後以蒸發器除去溶劑。於殘渣中加入庚烷進行萃取後餾去庚烷,得到黃色液體之3-丙基水楊醛28.8g。收率就2-丙基苯酚基準為32%。
(2) 7-丙基苯並呋喃-2-羧酸之合成例使3-丙基水楊醛28.8g、碳酸鉀59.3g分散於N,N’-二甲基乙醯胺200ml中。加溫至80℃後,花30分鐘滴入溴乙酸第三丁酯34.2g。在130℃下使混合物反應2小時。冷卻反應液至室溫後,加入甲基異丁基酮200ml,以純水1000ml進行分液。進一步以500ml之純水洗淨有機層2次,回收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餾去溶劑。使殘渣溶解於乙酸150g,加入氫溴酸水溶液45g,在40℃下攪拌1小時。放冷至室溫後,加入1N-鹽酸150g後濾取所析出之白色粉末。將所得到之白色粉末進一步以1N-鹽酸水洗淨,然後以庚烷洗淨後,藉真空乾燥,得到白色粉末之7-丙基苯並呋喃-2-羧酸28.1g。收率就3-丙基水楊醛基準為78%。
(3) 化合物(70-a)之合成例使2,5-二甲氧基苯胺20.25g、7-丙基苯並呋喃-2-羧酸18.0g、三乙胺8.92g分散於氯仿90g。以冰浴冷卻所得到之懸浮液後,花4小時加入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羰二醯亞胺鹽酸鹽18.6g與氯仿100g之混合物,以室溫反應72小時。濃縮所得到之混合物,於殘渣中加入1N-鹽酸、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400g、庚烷150g使其結晶化。濾取所得到之沉澱,加入鹽酸水-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濾取淡黃綠色沉澱,以1N-KOH水溶液-甲醇之混合溶液(氫氧化鉀水溶液1體積份、甲醇2體積份)進行洗淨後濾取。真空乾燥而得到淡黃色粉末之化合物(70-a)19.8g。收率就7-丙基苯並呋喃-2-羧酸基準為66%。
(4)化合物(70-b)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70-a)19.8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14.2g及甲苯198g,昇溫至11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6小時。冷卻後,使甲苯溶液以2N-氫氧化鈉水溶液500ml洗淨三次後,回收有機層,再進行濃縮,加入庚烷使其結晶化。濾取所得到之鮮黃色結晶,藉真空乾燥俾得到鮮黃色粉末之化合物(70-b)18.6g。收率就化合物(70-a)基準為90%。
(5)化合物(70-c)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70-b)18.6g、氫氧化鉀17.86g及水320g,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反應。繼而,加入鐵氰化鉀52.41g,調製含有化合物(70-b)之分散液。於分散液中加入甲醇70g並以40℃反應2小時,在室溫下反應24小時,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水、然後以甲醇洗淨。進一步以熱乙醇洗淨黃色粉末,濾取。真空乾燥所得到之黃色粉末,得到以化合物(70-c)作為主成分之淡黃色固體15.8g。收率就化合物(70-a)基準為76%。
(6) 化合物(70-d)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70-c)15.8g及氯化吡啶鎓158g,昇溫至180℃使其反應3小時。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加入冰中,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懸洗後,以甲苯洗淨,真空乾燥而得到以化合物(70-d)作為主成分之土黃色固體13.6g。收率就化合物(70-c)基準為94%。
(7) 化合物(A70-1)之合成例混合化合物(70-d)5.00g、化合物(A)13.5g、二甲基胺基吡啶0.19g及氯仿6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4.65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以矽膠過濾後,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甲醇使其結晶化。濾取結晶,再溶解於氯仿中,加入0.3g之活性碳,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過濾溶液並使濾液以蒸發器減壓濃縮至1/3後,一邊攪拌一邊加入甲醇,濾取所生成之白色沉澱,以庚烷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70-1)8.38g。收率就化合物(70-d)基準為48%。
化合物(A70-1)之1 H-NMR(CDCl3 ):δ(ppm) 1.01~1.06(t、3H)、1.45~1.84(m、26H)、2.34~2.48(m、8H)、2.63~2.71(m、4H)、2.94~3.00(t、2H)、3.92~3.97(t、4H)、4.15~4.20(t、4H)、5.79~5.84(dd、2H)、6.07~6.17(m、2H)、6.36~6.44(m、2H)、6.87~6.98(m、8H)、7.22~7.24(m、4H)、7.52~7.53(m、2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70-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70-1)在昇溫時從137℃至142℃顯示黏性高的相,從142℃得到明確之向列相。進一步化合物(A70-1)係至220℃以上呈現向列相,於降溫時,至125℃呈現向列相,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30至33及比較例1)
〈光學膜片的製造例〉
於玻璃基板塗佈聚乙烯醇(聚乙烯醇1000完全皂化型、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2質量%水溶液,乾燥後,形成厚89nm之膜片。繼而,對所得到之膜片的表面實施擦摩處理,於已實施擦摩處理之面藉旋塗法塗佈表4之組成的組成物,以表5記載之乾燥溫度乾燥1分鐘。然後,一邊加溫至表5記載之光照射時之溫度,一邊照射表5記載之累計光量的紫外線,而形成表6記載之膜厚的光學膜片。
B1-1:以式(B1-1)所示之液晶化合物
LC242:與上述相同聚合起始劑:Irgacure 819(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醯基氧化膦化合物)塗平劑:BYK361N(BYK Japan製)溶劑:環戊酮
〈光學特性之測定〉
使用測定機(KOBRA-WR,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而測定光學膜片之正面相位差值。又,使用於基材之玻璃基板係無雙折射性,故以測定機量測附帶玻璃基板之膜片,俾可得到於玻璃基板上所製作之光學膜片的正面相位差值。所得到之光學測定正面相位差值係在波長447.3nm、546.9nm、及627.8nm中分別進行測定,算出[Re(447.3)/Re(546.9)](作為α)及[Re(627.8)/Re(546.9)](作為β)。又,使用雷射顯微鏡(LEXT,Olympus公司製)測定光學膜片之膜厚d(μm)。結果表示於表6中。Δn係Re(546.9)之值除以膜厚而算出(Δn=Re(546.9)/d)。
(實施例34至39及比較例2至7)〈組成物之熱物性〉
〈組成物之調製〉
調製表7之組成的組成物。
聚合起始劑:Irgacure 819(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醯基氧化膦化合物)塗平劑:BYK361N(BYK Japan製)溶劑:環戊酮
〈熱物性觀察〉
於玻璃基板塗佈聚乙烯醇(聚乙烯醇1000完全皂化型、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2質量%水溶液,加熱乾燥後,形成厚89nm之膜片。對膜片的表面實施擦摩處理,形成定向膜。於已實施擦摩處理之面,藉旋塗法塗佈表8之組成的組成物。將所塗佈之基板,使用附帶加熱台之偏光顯微鏡(加熱台:LTS 350、Linkam公司製、偏光顯微鏡:BX-51、Olympus公司製),昇溫時以昇溫速度30℃/分加熱,一邊觀察組成物之行為。降溫時以自然冷卻而觀察行為。結果表示於表8中。
Ta :從結晶相轉移至向列相而開始形成單區域構造之溫度;
Tb :以高溫保持向列相之溫度;
Tc :結晶化之溫度
〈膜片之製造例〉
於玻璃基板塗佈聚乙烯醇(聚乙烯醇1000完全皂化型、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2質量%水溶液,加熱乾燥後,形成厚89nm之膜片。對膜片的表面實施擦摩處理,形成定向膜。於已實施擦摩處理之面藉旋塗法塗佈表7記載之組成物,以表9記載之溫度(Td )乾燥1分鐘。以表9記載之溫度(Te )放置1分鐘後,照射累計光量2400mJ/cm2 的紫外線而製成膜。此處Te 係在液晶不結晶化之情形下在單域再現性佳地製造均一的膜片所需的溫度,Te 愈低,表示愈可以低溫製造光學膜片。
(實施例40)〈化合物(A71-1)之合成例〉
(1) 5-氯-4,6-二甲基水楊醛之合成例
使4-氯-3,5-二甲基基酚100g、聚甲醛47.94g、無水氯化鎂91.19g分散於乙腈800ml中。於冰浴中攪拌30分鐘後,花二小時滴入三乙胺129.23g。使混合物於水浴中反應3小時,以50℃反應18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冷5N-鹽酸調整成酸性後,以600ml之乙酸乙酯萃取2次,收集有機層。使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加入活性碳3g並攪拌後,以矽藻土過濾,使濾液以蒸發器在40℃以下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庚烷1000ml後以過濾除去不溶物。回收濾液,藉再結晶,得到淡黃色粉末之5-氯-4,6-二甲基水楊醛20.00g。收率就4-氯-3,5-二甲基苯酚基準為17%。
(2) 5-氯-4,6-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之合成例
使5-氯-4,6-二甲基水楊醛20.00g、碳酸鉀36.68g分散於N,N’-二甲基乙醯胺150ml中。加溫至80℃後,花10分鐘滴入溴乙酸第三丁酯21.13g。在130℃下使混合物反應3小時。冷卻反應液至室溫後,加入甲基異丁基酮200ml,以純水1000ml進行分液。進一步以300ml之純水洗淨有機層2次,回收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餾去溶劑。使殘渣溶解於乙酸60g,加入三氟乙酸20g,在60℃下攪拌1小時。放冷至室溫後,加入1N-鹽酸水10g後濾取所析出之白色粉末。將所得到之白色粉末進一步以1N-鹽酸水洗淨,然後以庚烷洗淨後,藉真空乾燥,得到白色粉末之5-氯-4,6-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19.37g。收率就5-氯-4,6-二甲基水楊醛基準為80%。
(3) 化合物(71-a)之合成例
使2,5-二甲氧基苯胺19.43g、5-氯-4,6-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19.00g分散於氯仿200g。以冰浴冷卻所得到之懸浮液後,花6小時加入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羰二醯亞胺鹽酸鹽17.64g與氯仿80g之混合物,以室溫反應24小時。於反應溶液中進一步加入2,5-二甲氧基苯胺0.2g並使其反應48小時。濃縮所得到之混合物,於殘渣中加入1N-鹽酸、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400g使其結晶化。以甲醇洗淨所得到之淡黃色粉末,然後以甲苯洗淨後濾取。真空乾燥而得到淡黃色粉末之化合物(71-a)13.63g。收率就5-氯-4,6-二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基準為45%。
(4) 化合物(71-b)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71-a)13.63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9.19g及甲苯150g,昇溫至11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6小時。冷卻後,加入1N-氫氧化鈉水溶液。回收有機層,加入庚烷100ml使其結晶化。濾取紅色結晶,進行乾燥而得到橙色粉末之化合物(71-b)14.24g。雖有源自Lawesson’s試藥之雜質混入,但仍直接使用於下個階段。
(5) 化合物(71-c)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71-b)14.24、氫氧化鉀11.60g及水220g,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反應。繼而,在冰冷下加入鐵氰化鉀34.03g,然後加入甲醇44g,使之反應。在室溫下反應12小時,在80℃下反應8小時。濾取所析出之淡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水、甲醇、乙醇洗淨,濾取淡黃色沉澱。真空乾燥所得到之淡黃色粉末,得到以化合物(71-c)作為主成分之淡黃色固體10.3g。收率就化合物(71-a)基準、二階段共73%。
(6) 化合物(71-d)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71-c)10.00g及氯化吡啶鎓100g,昇溫至190℃使其反應2小時。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加入冰中,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懸洗後,以甲苯、氯仿洗淨,真空乾燥而得到以化合物(71-d)作為主成分之黃色固體7.20g。收率就化合物(71-c)基準為78%。
(7) 化合物(A71-1)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71-d)1.00g、化合物(A)2.54g、二甲基胺基吡啶0.04g及氯仿4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0.88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以矽藻土過濾後,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乙醇使其結晶化。濾取結晶,再溶解於氯仿中,加入0.3g之活性碳,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過濾溶液使濾液以蒸發器減壓濃縮至1/3後,一邊激烈攪拌一邊加入甲醇,濾取所生成之白色沉澱,以庚烷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71-1)2.58g。收率就化合物(71-d)基準為78%。
化合物(A71-1)之1 H-NMR(CDCl3 ) :δ(ppm) 1.45~1.83(m、24H)、2.35~2.85(m、18H)、3.93~3.98(t、4H)、4.15~4.20(t、4H)、5.80~5.84(dd、2H)、6.07~6.18(m、2H)、6.37~6.44(m、2H)、6.87~7.01(m、8H)、7.25(s,1H)、7.32(s、1H)、7.52(d,1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71-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71-1)在昇溫時從148℃至154℃顯示黏性高的相,從154℃得到明確之向列相。進一步化合物(A71-1)係至160℃以上呈現向列相,於降溫時,至127℃呈現向列相,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41)〈化合物(A21-1)之合成例〉
(1) 化合物(21-a)之合成例
使2,5-二甲氧基苯胺12.82g、苯並噻唑-2-羧酸10.00g分散於氯仿100g中。以冰浴冷卻所得到之懸浮液後,花4小時加入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羰二醯亞胺鹽酸鹽11.77g與氯仿70g之混合物,以室溫反應24小時。於反應溶液中進一步加入2,5-二甲氧基苯胺0.5g並使其反應48小時。濃縮所得到之混合物,於殘渣中加入1N-鹽酸、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400g,加入庚烷150g使其結晶化。濾取所得到之沉澱,加入鹽酸水-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濾取所析出之鮮黃色沉澱,以水-甲醇之混合溶液(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進一步洗淨後。將所得到之鮮黃色沉澱以1N-KOH水溶液/甲醇之混合溶液(氫氧化鉀水溶液1體積份、甲醇2體積份)進行洗淨然後以水150g洗淨後濾取。真空乾燥而得到黃色粉末之化合物(21-a)8.47g。收率就苯並噻唑-2-羧酸基準為48%。
(2) 化合物(21-b)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21-a)8.47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6.54g及甲苯85g,昇溫至11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6小時。冷卻後,加入1N-氫氧化鈉水溶液。回收有機層,加入庚烷100ml使其結晶化。濾取橙色結晶,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鮮黃色粉末之化合物(21-b)。雖有源自Lawesson’s試藥之雜質混入,但仍直接使用於下個階段。
(3) 化合物(21-c)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21-b)8.90g、氫氧化鉀8.25g及水156g,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反應。繼而,在冰冷下加入鐵氰化鉀24.19g,然後加入甲醇30g,使之反應。在室溫下反應12小時,在50℃下反應12小時,濾取所析出之淡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水、甲醇、乙醇洗淨,濾取淡黃色沉澱。真空乾燥所得到之淡黃色粉末,得到以化合物(21-c)作為主成分之淡黃色固體7.40g。收率就化合物(21-a)基準為84%。
(4) 化合物(21-d)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21-c)7.00g及氯化吡啶鎓105g,昇溫至190℃使其反應3小時。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加入冰中,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懸洗後,以甲苯洗淨,真空乾燥而得到以化合物(21-d)作為主成分之黃色固體6.00g。收率就化合物(21-c)基準為94%。
(5) 化合物(A21-1)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21-d)1.00g、化合物(A)2.93g、二甲基胺基吡啶0.04g及氯仿5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1.01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以矽藻土過濾後,減壓濃縮。於殘渣中加入甲醇使其結晶化。濾取結晶,再溶解於氯仿中,加入0.3g之活性碳,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過濾溶液使濾液以蒸發器減壓濃縮至1/3後,一邊激烈攪拌一邊加入甲醇,濾取所生成之白色沉澱,以庚烷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21-1)2.70g。收率就化合物(21-d)基準為74%。
化合物(A21-1)之1 H-NMR(CDCl3 ) :δ(ppm) 1.45~1.83(m、24H)、2.32~2.50(m、8H)、2.62~2.84(m、4H)、3.93~3.98(t、4H)、4.15~4.20(t、4H)、5.80~5.84(dd、2H)、6.07~6.18(m、2H)、6.37~6.44(m、2H)、6.87~7.03(m、8H)、7.25~7.32(2d、2H)、7.50~7.59(m、2H)、7.97~8.00(dd、1H)、8.14~8.17(dd、1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21-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21-1)在昇溫時從137℃至155℃顯示黏性高的相,從155℃得到明確之向列相。進一步化合物(A21-1)係至170℃以上呈現向列相,於降溫時,至121℃呈現向列相,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42至43、比較例1)
〈光學膜片的製造例〉
於玻璃基板塗佈聚乙烯醇(聚乙烯醇1000完全皂化型、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2質量%水溶液,乾燥後,形成厚89nm之膜片。繼而,對所得到之膜片的表面實施擦摩處理,於已實施擦摩處理之面,藉旋塗法塗佈表10之組成的組成物,以表11記載之乾燥溫度乾燥1分鐘。然後,一邊加溫至表11記載之光照射時之溫度,一邊照射表11記載之累計光量的紫外線,而形成表12記載之膜厚的光學膜片。
LC242:與上述相同
聚合起始劑:Irgacure 819(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
醯基氧化膦化合物)
塗平劑:BYK361N(BYK Japan製)
溶劑:環戊酮
〈光學特性之測定〉
使用測定機(KOBRA-WR,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而測定光學膜片之正面相位差值。又,使用於基材之玻璃基板係無雙折射性,故以測定機量測附帶玻璃基板之膜片,俾可得到於玻璃基板上所製作之光學膜片的正面相位差值。所得到之光學測定正面相位差值係在波長450.9nm、549.4nm、及627.8nm中分別進行測定,算出[Re(450.9)/Re(549.4)](作為α)及[Re(627.8)/Re(549.4)](作為β)。又,使用雷射顯微鏡(LEXT,Olympus公司製)測定光學膜片之膜厚d(μm)。結果表示於表12中。Δn係Re(549.4)之值除以膜厚而算出(Δn=Re(549.4)/d)。
實施例12至24、實施例30至33、及實施例42至43之光學膜片係[Re(447.3)/Re(546.9)](表中α)之值為1以下。又,[Re(627.8)/Re(546.9)](表中β)之值為1以上。亦即,折射率之波長依存性表示所謂之逆波長色散性,故在廣的寬頻帶區中可進行一樣的偏光轉換。
若將實施例之膜片利用於液晶面板,則具有光學補償優異之特性。進一步從實施例20至24及實施例32至33,可知僅將本發明之化合物與液晶化合物混合,可從正波長色散至逆波長色散自由地控制波長色散性。
又,若比較實施例34至39與比較例2至7,可知藉由將本發明之化合物與液晶化合物混合,俾顯示單域構造之溫度偏移至低溫側,可以更低溫製造光學膜片。
(實施例44至45)
〈光學膜片之製造例〉
與實施例42至43、比較例1同樣地,藉旋塗法塗佈表13記載之組成的組成物,以140℃乾燥1分鐘後,一邊以80℃加熱一邊照射累計光量2400 mJ/cm2 之紫外線,形成光學膜片。結果表示於表14中。
聚合起始劑:Irgacure 369(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乙醯苯化合物)
Irgacure 819(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醯基氧化膦化合物)
塗平劑:BYK361N(BYK Japan製)
溶劑:環戊酮
〈光學膜片之耐熱性試驗〉
將實施例44及實施例45所得到之光學膜片保持在溫度85℃濕度0%之烘箱中1000小時,進行耐熱性試驗。測定試驗前後之光學特性,進一步,試驗後之α值減去初期值之α值的值作為變化量Δα。若Δα為-0.2以上+0.2以下,可判斷光學特性之變化小。結果表示於表15。
〈光學膜片之耐濕熱性試驗〉
將實施例44及實施例45所得到之光學膜片保持在溫度60℃濕度90%之烘箱中1000小時,進行耐濕熱性試驗。測定試驗前後之光學特性,進一步,試驗後之α值減去初期值之α值的值作為變化量Δα。若Δα為-0.2以上+0.2以下,可判斷光學特性之變化小。結果表示於表16。
如表15及表16所示般,得知因本發明之光學膜片係在耐熱性試驗及耐濕熱性試驗中Δα為-0.2以上+0.2以下,因此均顯示良好的耐熱性及耐濕熱性。又,如表16所示般,得知因實施例44之光學膜片在耐濕熱性顯示更小之Δα,因此若使用乙醯苯化合物作為聚合起始劑,則進一步顯示良好的耐濕熱性、亦即良好的耐久性。
(實施例46)〈化合物(A72-1)之合成例〉
(1) 4,5,6-三甲基水楊醛之合成例
使3,4,5-三甲基苯酚10.00g、聚甲醛5.51g、無水氯化鎂10.49g分散於乙腈60ml中。以冰浴攪拌30分鐘後,花二小時滴入三乙胺14.86g。使混合物以50℃反應8小時,以室溫反應24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400ml之乙酸乙酯、純水100ml後,加入1N-鹽酸調整成酸性後,收集有機層。使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在40℃以下減壓濃縮。殘渣使用乙酸乙酯、庚烷(1:3體積比)作為溶離液之管柱層析儀進行精製,得到黃色粉末之4,5,6-三甲基水楊醛8.10g。收率就3,4,5-三甲基苯酚基準為67%。
(2) 4,5,6-三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之合成例
使4,5,6-三甲基水楊醛8.10g、碳酸鉀16.36g分散於N,N’-二甲基乙醯胺50ml中。加溫至80℃後,花30分鐘滴入溴乙酸第三丁酯9.62g。在135℃下使混合物反應2小時。冷卻反應液至室溫後,加入甲基異丁基酮200ml後過濾。回收濾液,與純水1000ml分液。進一步以500ml之純水洗淨有機層2次,回收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餾去溶劑。使殘渣溶解於乙酸150g,加入氫溴酸水溶液45g,在40℃下攪拌1小時。放冷至室溫後,加入1N-鹽酸水150g後濾取所析出之淡紅色粉末。將所得到之淡紅色粉末進一步以1N-鹽酸水洗淨,然後以甲苯洗淨後,藉真空乾燥,得到淡紅色粉末之4,5,6-三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6.34g。收率就4,5,6-三甲基水楊醛基準為63%。
(3) 化合物(72-a)之合成例
使2,5-二甲氧基苯胺7.13g、4,5,6-三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6.34g分散於氯仿30g中。以冰浴冷卻所得到之懸浮液後,花4小時加入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羰二醯亞胺鹽酸鹽6.55g與氯仿100g之混合物,以室溫反應48小時。減壓濃縮所得到之混合物,於殘渣中加入1N-鹽酸、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400g使其結晶化。濾取所得到之沉澱,加入鹽酸水-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濾取淡橙色沉澱,以1N-KOH水溶液-甲醇之混合溶液(氫氧化鉀水溶液1體積份、甲醇2體積份)進行洗淨後濾取。真空乾燥而得到淡黃色粉末之化合物(72-a)9.39g。收率就4,5,6-三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基準為89%。
(4) 化合物(72-b)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72-a)9.39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6.71g及甲苯95g,昇溫至11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4小時。冷卻後,於甲苯溶液中加入2N-氫氧化鈉水溶液500ml、庚烷100g後濾取所析出之黃色結晶。將所得到之沉澱進一步以庚烷、2N-氫氧化鈉水溶液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鮮黃色粉末之化合物(72-b)9.83g。雖化合物(72-b)係含有3%之Lawesson’s試藥的分解物,但仍直接使用於下個階段中。
(5) 化合物(72-c)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72-b)9.83g、氫氧化鉀8.47g及水400g,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在冰冷下反應。繼而,在冰冷下加入鐵氰化鉀24.84g,調製含有化合物(72-b)之分散液。於分散液中加入甲醇70g,在60℃下反應48小時,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水洗淨,然後以甲醇洗淨。
進一步將黃色粉末以熱甲苯再結晶。濾取所生成之淡黃色結晶,真空乾燥而得到以化合物(72-c)作為主成分之淡黃色固體4.60g。收率就化合物(72-a)基準為47%。
(6) 化合物(72-d)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72-c)4.60g及氯化吡啶鎓64.4g,昇溫至180℃使其反應3小時。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加入冰中,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懸洗後,以甲苯洗淨,真空乾燥而得到以化合物(72-d)作為主成分之黃綠色固體4.10g。收率就化合物(72-c)基準為97%。
(7) 化合物(A72-1)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72-d)1.10g、化合物(A)2.97g、二甲基胺基吡啶0.04g及氯仿20ml、甲苯2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1.02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於反應液中加入矽膠4g、活性碳200mg,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後,以矽藻土過濾,減壓濃縮濾液。除去氯仿後,於溶液中加入甲醇使其晶析。濾取灰白色粉末,進一步以乙醇洗淨2次後,以庚烷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72-1)2.95g。收率就化合物(72-d)基準為78%。
化合物(A72-1)之1 H-NMR(cDCl3 ) :δ(ppm)1.45~1.84(m、24H)、2.27~2.50(m、17H)、2.62~2.84(m、4H)、3.93~3.97(t、4H)、4.16~4.20(t、4H)、5.79~5.84(dd、2H)、6.07~6.17(m、2H)、6.37~6.45(m、2H)、6.87~7.02(m、8H)、7.22~7.23(2s、3H)、7.54(s、1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72-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72-1)在昇溫時從136℃至148℃顯示黏性高的相,從148℃得到明確之向列相。進一步化合物(A72-1)係至170℃以上呈現向列相,於降溫時,至120℃呈現向列相,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47)〈化合物(A73-1)之合成例〉
(1) 6-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之合成例
使4-甲基水楊醛20.0g、碳酸鉀48.73g分散於N,N’-二甲基乙醯胺100ml中。加溫至70℃後,花30分鐘滴入溴乙酸第三丁酯28.65g。在135℃下使混合物反應2小時。冷卻反應液至室溫後,加入甲基異丁基酮200ml,以純水1000ml分液。進一步以500ml之純水洗淨有機層2次,回收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餾去溶劑。使殘渣溶解於乙酸150g,加入氫溴酸水溶液45g,在40℃下攪拌1小時。放冷至室溫後,加入1N-鹽酸150g後濾取所析出之白色粉末。將所得到之白色粉末進一步以1N-鹽酸洗淨,然後以庚烷、甲苯洗淨後,藉真空乾燥,得到白色粉末之6-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20.58g。收率就4-甲基水楊醛基準為80%。
(2) 化合物(73-a)之合成例
混合2,5-二甲氧基苯胺26.09g、6-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20.00g及氯仿100g。以冰浴冷卻所得到之懸浮液後,花4小時加入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羰二醯亞胺鹽酸鹽23.94g與氯仿120g之混合物,以室溫反應48小時。濃縮所得到之混合物,於殘渣中加入1N-鹽酸、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400g使其結晶化。濾取所得到之沉澱,加入鹽酸水-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濾取淡黃綠色沉澱,以1N-KOH水溶液-甲醇之混合溶液(氫氧化鉀水溶液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洗淨並濾取。真空乾燥而得到淡黃色粉末之化合物(73-a)31.26g。收率就6-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基準為89%。
(3) 化合物(73-b)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73-a)31.26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24.73g及甲苯300g,昇溫至11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6小時。冷卻後,以2N-氫氧化鈉水溶液500ml洗淨甲苯溶液三次後,回收有機層,加入正庚烷使其結晶化。濾取所得到之鮮黃色結晶,藉真空乾燥俾得到鮮黃色粉末之化合物(73-b)。所得到之化合物(73-b)全量直接於如下個階段使用。
(4) 化合物(73-c)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73-b)35.69、氫氧化鉀33.37g及水630g。繼而,加入鐵氰化鉀97.91g,調製含有化合物(73-b)之分散液。於分散液中加入甲醇126g,於40℃反應2小時,在室溫下反應24小時,濾取所析出之淡黃色沉澱。將所濾取之沉澱以水洗淨、然後以甲醇洗淨。進一步以熱甲醇洗淨黃色粉末,濾取。真空乾燥所得到之淡黃色,得到以化合物(73-c)作為主成分之淡黃色固體23.31g。收率就化合物(73-a)基準為66%。
(5) 化合物(73-d)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73-c)23.31g、及氯化吡啶鎓233.1g,昇溫至180℃使其反應3小時。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加入冰中,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懸洗後,以甲苯洗淨後,分散於飽和連二亞硫酸鈉(sodium dithionite)水溶液、氯仿並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過濾分散液,進一步以純水洗淨沉澱後,真空乾燥而得到以化合物(73-d)作為主成分之黃色固體21.2g。收率就化合物(73-c)基準為100%。
(6) 化合物(A73-1)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73-d)1.00g、化合物(A)2.96g、二甲基胺基吡啶0.04g及氯仿20ml、甲苯2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1.02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於反應液中加入矽膠4g、活性碳200mg,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後,以矽藻土過濾,減壓濃縮濾液,除去氯仿後,於溶液中加入甲醇使其晶析。濾取灰白色粉末,進一步以乙醇洗淨2次後,以庚烷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73-1)2.11g。收率就化合物(73-d)基準為57%。
化合物(A73-1)之1 H-NMR(CDCl3 ) :δ(ppm) 1.45~1.85(m、24H)、2.36~2.87(m、15H)、3.93~3.97(t、4H)、4.15~4.2O(t、4H)、5.79~5.84(dd、2H)、6.07~6.17(m、2H)、6.37~6.45(m、2H)、6.87~6.99(m、8H)、7.13~7.16(d、1H)、7.23(s、2H)、7.38(s、1H)、7.51(s,1H)、7.57(d、1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73-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73-1)在昇溫時從82℃至141℃顯示黏性高的相,從141℃得到明確之向列相。進一步化合物(A73-1)係至180℃以上呈現向列相,於降溫時,至84℃呈現向列相,徐緩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48)〈化合物(A63-1)之合成例〉
(1) 3,4,6-三甲基水楊醛之合成例
使2,3,5-三甲基苯酚20.00g、聚甲醛11.03g、無水氯化鎂20.97g分散於乙腈120g中。於室溫攪拌30分鐘後,花二小時滴入三乙胺29.72g。將混合物於水浴中反應8小時,以室溫反應96小時。使反應液加入由200ml之乙酸乙酯及400ml之庚烷所構成之混合溶劑中,加入純水400ml。加入冷2N-鹽酸調整成酸性後,回收有機層。使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加入矽膠20g、活性碳2g,穩定地攪拌30分鐘,將分散液進行矽藻土過濾。使濾液以蒸發器在40℃以下減壓濃縮。得到淡黃色黏稠液體之3,4,6-三甲基水楊醛24.69g。收率就2,3,5-三甲基苯酚基準為102%。
(2) 4,6,7-三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之合成例
使3,4,6-三甲基水楊醛24.11g、碳酸鉀48.71g分散於N,N’-二甲基乙醯胺130ml中。加溫至80℃後,花30分鐘滴入溴乙酸第三丁酯28.64g。在140℃下使混合物反應2小時。冷卻反應液至室溫後,加入甲基異丁基酮200ml,以純水1000ml分液。進一步以1N-鹽酸水500ml洗淨有機層2次,回收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脫水後,以蒸發器餾去溶劑。使殘渣溶解於乙酸150g,加入氫溴酸水溶液45g,在40℃下攪拌1小時。放冷至室溫後,加入1N-鹽酸150g後濾取所析出之白色粉末。將所得到之白色粉末進一步以1N-鹽酸洗淨,然後以庚烷、甲苯洗淨後,藉真空乾燥,得到白色粉末之4,6,7-三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14.89g。收率就3,4,6-三甲基水楊醛基準為50%。
(3) 化合物(63-a)之合成例
使2,5-二甲氧基苯胺16.75g、4,6,7-三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14.89g分散於氯仿75ml中。以冰浴冷卻所得到之懸浮液後,花4小時加入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羰二醯亞胺鹽酸鹽15.37g與氯仿100g之混合液,以室溫反應72小時。減壓濃縮所得到之混合液,於殘渣中加入1N-鹽酸、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400g、加入庚烷150g使其結晶化。濾取所得到之沉澱,加入鹽酸水-甲醇之混合溶液(鹽酸水2體積份、甲醇1體積份)。濾取淡黃色沉澱,以1N-KOH水溶液-甲醇之混合溶液(氫氧化鉀水溶液1體積份、甲醇2體積份)進行洗淨並濾取。真空乾燥而得到淡黃色粉末之化合物(63-a)22.71g。收率就6-甲基苯並呋喃-2-羧酸基準為92%。
(4) 化合物(63-b)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63-a)22.71g、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Lawesson’s試藥)16.24g及甲苯228g,昇溫至110℃使所得到之混合物反應6小時。冷卻後,於甲苯溶液中以2-N氫氧化鈉水溶液500ml洗淨三次後,回收有機層後,濃縮此,加入庚烷使其結晶化。濾取所得到之淡橙色結晶,真空乾燥而得到鮮黃色粉末之化合物(63-b)23.78g。雖化合物(63-b)係含有Lawesson’s試藥的分解物,但仍將全量直接使用於下個階段中。
(5) 化合物(63-c)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63-b)23.78g、氫氧化鉀20.48g及水389g。繼而,加入鐵氰化鉀60.09g,調製含有化合物(63-b)之分散液。於分散液中加入甲醇77.83g,在50℃下反應4小時,在室溫下反應24小時,濾取所析出之黃色沉澱。所濾取之沉澱以水洗淨,然後以甲醇洗淨。進一步將黃色粉末以熱乙醇洗淨,濾取。真空乾燥所得到之黃色,而得到以化合物(63-c)作為主成分之淡黃色固體20.14g。收率就化合物(63-a)基準為86%。
(6) 化合物(63-d)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63-c)20.14g及氯化吡啶鎓200.1g,昇溫至180℃使其反應3小時。將所得到之混合物加入冰中,濾取所得到之沉澱。以水懸洗後,以甲苯洗淨後,分散於飽和連二亞硫酸鈉水溶液、氯仿並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過濾分散液,進一步以純水洗淨沉澱後,真空乾燥而得到以化合物(73-d)作為主成分之橙色固體18.9g。收率就化合物(63-c)基準為102%。
(7) 化合物(A63-1)之合成例
混合化合物(63-d)1.10g、化合物(A)2.97g、二甲基胺基吡啶0.04g及氯仿20ml、甲苯20ml。於所得到之混合物中在冰冷下加入N,N’-二異丙基羰二醯亞胺1.02g。使得到之反應溶液在室溫下反應一整晚。於反應液中加入矽膠4g、活性碳200mg,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後,以矽藻土過濾,減壓濃縮濾液,除去氯仿後,於溶液中加入甲醇使其晶析。濾取灰白色粉末,進一步以乙醇洗淨2次後,以庚烷洗淨,進行真空乾燥而得到灰白色粉末之化合物(A63-1)2.65g。收率就化合物(63-d)基準為70%。
化合物(A63-1)之1 H-NMR(CDCl3 ) :δ(ppm) 1.47~1.82(m、24H)、2.36~2.52(m、17H)、2.52~2.85(m、4H)、3.93~3.97(t、4H)、4.16~4.20(t、4H)、5.79~5.84(dd、2H)、6.07~6.17(m、2H)、6.37~6.45(m、2H)、6.87~7.05(m、9H)、7.23(s、2H)、7.53(s、1H)。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進行紋路觀察而確認所得到之化合物(A63-1)之相轉移溫度。化合物(A63-1)在昇溫時從136℃至139℃顯示黏性高的相,從139℃得到明確之向列相。進一步化合物(A63-1)係至180℃以上呈現向列相,於降溫時,至125℃呈現向列相,進行結晶化。
(實施例49至51、比較例1)
〈光學膜片的製造例〉
於玻璃基板塗佈聚乙烯醇(聚乙烯醇1000完全皂化型、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2質量%水溶液,乾燥後,形成厚89nm之膜片。繼而,對所得到之膜片的表面實施擦摩處理,於已實施擦摩處理之面,藉旋塗法塗佈表17之組成的組成物,以表18記載之乾燥溫度乾燥1分鐘,然後,一邊加溫至表18記載之光照射時之溫度,一邊照射表18記載之累計光量的紫外線,而形成表19記載之膜厚的光學膜片。
LC242:與上述相同
聚合起始劑:Irgacure 819(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醯基氧化膦化合物)
塗平劑:BYK361N(BYK Japan製)
溶劑:環戊酮
〈光學特性之測定〉
使用測定機(KOBRA-WR,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而測定光學膜片之正面相位差值。又,使用於基材之玻璃基板係無雙折射性,故以測定機量測附帶玻璃基板之膜片,俾可得到於玻璃基板上所製作之光學膜片的正面相位差值。所得到之光學測定正面相位差值係在波長447.3nm、546.9nm及627.8nm中分別進行測定,算出[Re(447.3)/Re(546.9)](作為α)及[Re(627.8)/Re(546.9)](作為β)。又,使用雷射顯微鏡(LEXT,Olympus公司製)測定光學膜片之膜厚d(μm)。結果表示於表19中。Δn係Re(546.9)之值除以膜厚而算出(Δn=Re(546.9)/d)。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光學膜片係在廣寬頻帶區可進行一樣之偏光轉換。
1、1’...彩色濾光片
2、2’...光學膜片
3、3’...定向膜
4、4’...彩色濾光片層
5...液晶顯示裝置
6、10...偏光板
7、11...基板
8...對向電極
9...液晶層
12...TFT、絕緣層
13...透明電極
13’...反射電極
30、30a、30b、30c、30d、30e...偏光板
14、14’...層合體
15...偏光膜
16、16’...支撐基材
17、17’...定向膜
18、18’...光學膜片
19、19’、22、25...接著劑層
20...液晶面板
21...貼合品
23...有機EL面板
24...發光層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1的概略圖。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5的概略圖。
第3圖(a)至(e)係表示本發明之偏光板30的概略圖。
第4圖係表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面板20與偏光板30的貼合品21之概略圖。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之有機EL顯示裝置的有機EL面板23的概略圖。
由於本案附圖僅用於說明,並非本案的代表圖。
故本案無指定代表圖。

Claims (23)

  1. 一種化合物,其係具有以式(1-1)所示之2價基: (式中,Z1 及Z2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碳數1至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至6之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至6的烷基磺醯基、碳數1至6之氟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碳數1至6之烷硫基、碳數1至6之N-烷基胺基、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基、碳數1至6之N-烷基胺磺醯基、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磺醯基或-COOH;Q1 表示-S-;D1 及D2 分別獨立表示單鍵或2價連結基;G1 及G2 分別獨立表示2價脂環式烴基,該脂環式烴基亦可具有鹵原子、碳數1至4的烷基、碳數1至4之氟烷基、碳數1至4之烷氧基、氰基或硝基,該脂環式烴基之-CH2 -亦可經-O-、-S-或-NH-取代;Y1 為以式(Y1 -1)所示之基: 式中,Z3 分別獨立表示鹵原子、碳數1至6的烷基、氰 基、硝基、亞硝基、碳數1至6的烷基磺醯基、碳數1至6之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至6之氟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碳數1至6之烷硫基、碳數2至8之N,N-二烷基胺基、碳數1至4之N-烷基胺基、胺磺醯基、碳數1至6之N-烷基胺磺醯基、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磺醯基或-COOH;V1 表示-CO-、-S-、-NR3 -、-O-、-Se-或-SO2 -;W1 、W2 、W3 、W4 及W5 分別獨立表示-CR3 =或-N=,R3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4的烷基;惟,V1 、W1 、W2 、W3 、W4 及W5 之中的至少一個係含有S、N、O或Se;a分別獨立表示0至3之整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具有以式(2-1)所示之2價基: 式中,Z1 、Z2 、Q1 、Q2 、Y1 、D1 、D2 、G1 及G2 分別表示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之定義相同的意義;E1 及E2 分別獨立表示單鍵或2價連結基;B1 及B2 分別獨立表示單鍵或2價連結基;A1 及A2 分別獨立表示2價脂環式烴基或2價芳香族烴基,該脂環式烴基及該芳香族烴基亦可具有鹵原子、碳數1至4的烷基、碳數1至4之氟烷基、碳數1至4 之烷氧基、碳數1至4之氟烷氧基、氰基或硝基;k及l分別獨立表示0至3之整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係以式(3-1)所示: 式中,Z1 、Z2 、Q1 、Q2 、Y1 、D1 、D2 、G1 、G2 、E1 、E2 、B1 、B2 、A1 、A2 、k及l分別表示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及2項中之定義相同的意義;F1 及F2 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至12的烷二基;該烷二基係亦可具有碳數1至5之烷基、碳數1至5之烷氧基或鹵原子,該烷二基之-CH2 -亦可經-O-、-CO-取代;P1 及P2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聚合性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以式(Y1 -1)所示之基為以式(Y3 -1)所示之基: 式中,Z3 、a、V1 及W2 分別表示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之定義相同的意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V1 為-S-、-NR3 -、或-O-。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G1 及G2 為反式-1,4-環己烷二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化合物,其中,A1 及A2 分別獨立表示為1,4-伸苯基或1,4-環己烷二基,該1,4-伸苯基及1,4-環己烷二基係亦可具有鹵原子、碳數1至4的烷基、三氟甲基、氰基或硝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化合物,其中,只結合於A1 之B1 及只結合於A2 之B2 分別獨立表示-CH2 -CH2 -、-CO-O-、-O-CO-、-CO-NH-、-NH-CO-、-O-CH2 -、-CH2 -O-或單鍵,結合於F1 之B1 及結合於F2 之B2 分別獨立表示-O-、-CO-O-、-O-CO-、-O-CO-O-、-CO-NH-、-NH-CO-或單鍵。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化合物,其中,P1 及P2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丙烯醯氧基或甲基丙烯醯氧基,且,P1 及P2 不同時為氫原子。
  10. 一種組成物,其係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與式(20)所示之液晶化合物,惟,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相異: 式中,A11 係分別獨立表示2價芳香族烴基、2價脂環式烴基或2價雜環基,該芳香族烴基、該脂環式烴基及該雜環基係可具有鹵原子、碳數1至6之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碳數1至6之N-烷基胺基、碳數2至12之N,N-二烷基胺基、硝基、氰基或硫基; B11 及B12 分別獨立表示-CR14 R15 -、-C≡C-、-CH=CH-、-CH2 -CH2 -、-O-、-S-、-C(=O)-、-C(=O)-O-、-O-C(=O)-、-O-C(=O)-O-、-C(=S)-、-C(=S)-O-、-O-C(=S)-、-CH=N-、-N=CH-、-N=N-、-C(=O)-NR16 -、-NR16 -C(=O)-、-OCH2 -、-OCF2 -、-NR16 -、-CH2 O-、-CF2 O-、-CH=CH-C(=O)-O-、-O-C(=O)-CH=CH-或單鍵,R14 及R1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或碳數1至4之烷基、亦或R14 及R15 結合在一起表示碳數4至7之烷二基;R16 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4之烷基;E11 表示碳數1至12的烷二基;該烷二基係亦可具有碳數1至6之烷基、碳數1至6之烷氧基或鹵原子;P11 表示聚合性基;G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碳數1至13之烷基、碳數1至13之烷氧基、碳數1至13之氟烷基、碳數1至13之N-烷基胺基、碳數2至26之N,N-二烷基胺基、氰基或硝基,亦或表示具有聚合性基之碳數1至18的烷基,該烷基亦可具有碳數1至6之烷氧基或鹵原子;t表示1至5之整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組成物,其中,進一步包含聚合起始劑。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組成物,其中,聚合起始劑含有乙醯苯化合物。
  13. 一種光學膜片,係藉由使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聚合來得到。
  14. 一種光學膜片,係藉由使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2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聚合來得到。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光學膜片,其係波長550nm中之相位差值(Re(550))為113至163nm之λ/4板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光學膜片,其係波長550nm中之相位差值(Re(550))為250至300nm之λ/2板用。
  17. 一種偏光板,其係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6項中任一項之光學膜片及偏光膜。
  18. 一種彩色濾光片,其係於塗佈於彩色濾光片基板上之定向膜上形成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6項中任一項之光學膜片。
  19.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彩色濾光片。
  20. 一種平板顯示裝置,其係具備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偏光板的液晶面板。
  21. 一種有機EL顯示裝置,其係具備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偏光板的有機電致發光面板。
  22. 一種未聚合膜片之製造方法,其係將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的溶液塗佈於支撐基材上或形成於支撐基材上之定向膜上再乾燥。
  23. 一種光學膜片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使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製造方法所得到的未聚合膜片硬化。
TW099107213A 2009-03-16 2010-03-12 化合物、光學膜片及光學膜片之製造方法 TWI4827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62522 2009-03-16
JP2009152032 2009-06-26
JP2009250297 2009-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0410A TW201100410A (en) 2011-01-01
TWI482769B true TWI482769B (zh) 2015-05-01

Family

ID=42741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7213A TWI482769B (zh) 2009-03-16 2010-03-12 化合物、光學膜片及光學膜片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41385B1 (zh)
CN (2) CN104592219B (zh)
TW (1) TWI4827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97078A (ja) * 2010-10-06 2012-05-2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ジヒドロキシベンゼ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TW201311743A (zh) * 2011-07-07 2013-03-16 Sumitomo Chemical Co 光反應性液晶配向劑、與液晶配向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JP2013071956A (ja) * 2011-09-27 2013-04-2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組成物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KR101989195B1 (ko) * 2012-01-23 2019-06-13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조성물 및 광학 필름
JP6146100B2 (ja) * 2012-06-21 2017-06-14 Jsr株式会社 液晶配向剤、液晶配向膜、位相差フィルム、液晶表示素子及び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6006130A (ja) * 2012-10-19 2016-01-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組成物、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PE20161035A1 (es) 2013-03-15 2016-11-13 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 Inc Compuestos y usos de estos para la modulacion de la hemoglobina
CN104345371A (zh) * 2013-08-09 2015-02-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
JP6427340B2 (ja) * 2013-09-11 2018-11-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異方性層とその製造方法、積層体と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AU2014334554B2 (en) 2013-10-14 2018-12-06 Eisai R&D Management Co., Ltd. Selectively substituted quinoline compounds
EP3057948B1 (en) 2013-10-14 2018-03-14 Eisai R&D Management Co., Ltd. Selectively substituted quinoline derivatives
EA201992707A1 (ru) 2013-11-18 2020-06-30 Глобал Блад Терапьютикс, Инк. Соединения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я для модуляции гемоглобина
WO2015080220A1 (ja) * 2013-11-29 2015-06-04 Dic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組成物、重合体、光学異方体、液晶表示素子及び有機el素子
JP2015143786A (ja) * 2014-01-31 2015-08-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液晶硬化膜
WO2016104317A1 (ja) * 2014-12-25 2016-06-30 Dic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及び光学異方体
CN107207676B (zh) * 2015-01-16 2020-10-09 Dic株式会社 聚合性组合物和光学各向异性体
KR102626269B1 (ko) * 2015-03-19 2024-01-16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성 조성물, 위상차층의 제조 방법 및 원편광판
JP6729106B2 (ja) * 2015-08-21 2020-07-22 Jnc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化合物、組成物およびその重合体
US20170145312A1 (en) * 2015-11-25 2017-05-25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KR20180125144A (ko) * 2016-03-10 2018-11-22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에스테르기를 가지는 화합물의 제조 방법
TWI695877B (zh) * 2016-03-29 2020-06-11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組成物
JP2017197602A (ja) * 2016-04-25 2017-11-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液晶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液晶組成物から構成される位相差フィルム
JP6718735B2 (ja) * 2016-04-26 2020-07-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JP2018077465A (ja) * 2016-11-01 2018-05-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液晶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光学ディスプレイ
CN106518890B (zh) * 2016-11-01 2018-07-31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一种并噻吩类高双折射率液晶化合物及其组合物
KR20200026987A (ko) 2017-07-11 2020-03-11 버텍스 파마슈티칼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나트륨 채널의 조절제로서의 카복스아미드
CN111108105B (zh) 2017-09-22 2023-03-31 朱比兰特埃皮帕德有限公司 作为pad抑制剂的杂环化合物
US11247987B2 (en) 2017-10-06 2022-02-15 Forma Therapeutics, Inc. Inhibiting 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 30
JP7307723B2 (ja) 2017-10-18 2023-07-12 ジュビラント エピパッド エルエルシー Pad阻害剤としてのイミダゾ-ピリジン化合物
KR20200085836A (ko) 2017-11-06 2020-07-15 주빌런트 프로델 엘엘씨 Pd1/pd-l1 활성화 억제제로서의 피리미딘 유도체
PL3704120T3 (pl) 2017-11-24 2024-09-16 Jubilant Episcribe Llc Związki heterocykliczne jako inhibitory prmt5
AU2019234185B2 (en) 2018-03-13 2024-08-01 Jubilant Prodel LLC. Bicyclic compounds as inhibitors of PD1/PD-L1 interaction/activation
BR112020021921A2 (pt) 2018-05-17 2021-01-26 Forma Therapeutics, Inc. compostos bicíclicos fundidos úteis como inibidores de peptidase 30 específica de ubiquitina
SG11202102815SA (en) 2018-10-05 2021-04-29 Forma Therapeutics Inc Fused pyrrolines which act as 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30 (usp30) inhibitors
CN115286594B (zh) * 2022-07-24 2023-07-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以s8为原料合成醌并噻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6857A (ja) * 2001-01-30 2002-08-14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及び光学素子
CN101189539A (zh) * 2005-03-31 2008-05-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各向异性膜、增亮膜、层合光学膜和使用它们的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07801A1 (de) * 1988-03-10 1989-09-21 Merck Patent Gmbh Derivate des 2,3-difluorhydrochinons
ITSV20000053A1 (it) * 2000-11-14 2002-05-14 Allaix Roberto C O Ferrania S P A Uff Brevetti Film ottico comprendente poliarilati contenenti bisfenoli bis(idrossifenil) fluoren-orto-bisostituiti.
ITSV20030019A1 (it) * 2003-04-11 2004-10-12 Allaix Roberto C O Ferrania S P A Uff Brevetti Film ottici comprendenti uno o piu' poliarilati ottenuti
JP2007031709A (ja) * 2005-06-24 2007-02-08 Fujifilm Corp 液晶組成物及び位相差板
KR20090004595A (ko) * 2007-06-29 2009-01-12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끼가이샤 화합물 및 광학 필름
JP2009031369A (ja) * 2007-07-24 2009-02-1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6857A (ja) * 2001-01-30 2002-08-14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及び光学素子
CN101189539A (zh) * 2005-03-31 2008-05-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各向异性膜、增亮膜、层合光学膜和使用它们的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8264B (zh) 2014-12-03
TW201100410A (en) 2011-01-01
CN101838264A (zh) 2010-09-22
KR20100105411A (ko) 2010-09-29
KR101641385B1 (ko) 2016-07-20
CN104592219B (zh) 2017-04-12
CN104592219A (zh) 2015-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2769B (zh) 化合物、光學膜片及光學膜片之製造方法
JP7047028B2 (ja) 化合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899607B2 (ja) 化合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375644B2 (ja) 組成物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JP5453956B2 (ja) 化合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453798B2 (ja) 化合物、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534183B (zh) An optical film and a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613992B2 (ja) 組成物、フィルム及び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703594B2 (ja) 化合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1042606A (ja) 化合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2077055A (ja) 化合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