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TWI461863B - 粉末容器和影像形成設備 - Google Patents

粉末容器和影像形成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1863B
TWI461863B TW101144271A TW101144271A TWI461863B TW I461863 B TWI461863 B TW I461863B TW 101144271 A TW101144271 A TW 101144271A TW 101144271 A TW101144271 A TW 101144271A TW I461863 B TWI461863 B TW I4618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powder
nozzle
ton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4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1726A (zh
Inventor
Hiroshi Hosokawa
Shunji Kato
Shinji Tamaki
Hiroshi Ikeguchi
Seiji Terazawa
Junji Yamabe
Kaori Mitsuishi
Toshihide Tomotaka
Tsunehiro Watanabe
Kenji Kikuchi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583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2212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583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2212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569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35380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31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1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1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18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3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an electronic memor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65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ing of said toner cartridge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03G2215/0668Toner discharging opening at one axial en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95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using identification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 G03G2215/0697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using identification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being an 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Landscapes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Control And Other Processes For Unpacking Of Material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hotographic Developing Apparatuses (AREA)
  • Supply Of Fluid Materials To The Packaging Location (AREA)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Description

粉末容器和影像形成設備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容納如碳粉等粉末的粉末容器,以及一種將粉末從粉末容器傳送到傳送目的地的影像形成設備。
在使用電子照像處理的影像形成設備中,如影印機、印表機或傳真機等,在光感受器上形成的潛像係由顯影裝置提供的碳粉所顯影。由於在整個潛像的顯影期間會消耗碳粉,因此有必要對顯影裝置再補給碳粉。因此,作為設置在設備主體中的粉末供應裝置的碳粉再補給裝置,將碳粉從作為粉末容器的碳粉容器傳送到顯影裝置,使得該顯影裝置可以進行碳粉的再補給。如上所述之可以再填充碳粉的顯影裝置能夠使顯影得已持續。此外,碳粉容器可拆卸地連接於碳粉再補給裝置。如果容納在碳粉容器中的碳粉被使用完,則該碳粉容器就由容納有新碳粉的一個碳粉容器所替換。
關於可拆卸地連接於碳粉再補給裝置的碳粉容器,其中一習知的碳粉容器具有在碳粉儲存構件的圓柱形內表面上形成的螺旋肋條,所述碳粉儲存構件係用於容納碳粉(請看專利文件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03-241496號;專利文件2: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05-221825號;專利文件3: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4342958號;專利文件4: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02-202656號;以及專利文件5: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03-233247號)。在這種碳粉容器中,碳粉容器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的同時,碳粉儲存構件也被旋轉,使得所儲存的碳粉從在旋轉軸方向上的第一端部被傳送到另外一個端部。其後,碳粉經由在碳粉儲存構件的另外一個端部上設置的開口被排放到碳粉再補給裝置的主體。
關於通過旋轉碳粉儲存構件將儲存在其中的碳粉從一個端部 傳送到另外一個端部的碳粉容器,專利文件6(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09-276659號)描述了一種碳粉容器,其中,被固定到碳粉再補給裝置的傳送噴嘴經由碳粉儲存構件的另外一個端部上的開口插入。具體而言,碳粉接收開口以插入方向形成在插入到碳粉容器中的傳送噴嘴的前端部的附近部分。傳送噴嘴經由碳粉接收開口接收來自碳粉儲存構件的碳粉,同時被插入到碳粉容器中,並將碳粉傳送到碳粉再補給裝置的主體。在碳粉容器中,設置有用於插入到傳送噴嘴的噴嘴接收開口的噴嘴插入構件被固定於碳粉儲存構件的另一個端部上的開口的內部。碳粉容器也包括開啟/關閉構件,所述開啟/關閉構件在插入傳送噴嘴之前關閉噴嘴接收開口,並利用傳送噴嘴的插入開啟噴嘴接收開口。
根據專利文件6中的碳粉容器,可以再傳送噴嘴插入前維持噴嘴接收開口的關閉狀態,使得碳粉容器在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之前可以防止出現碳粉洩露或分散的情形。當碳粉容器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時,儲存在碳粉儲存構件中的碳粉經由以插入方向形成在被插入的傳送噴嘴的前端部附近部分的碳粉接收開口部來接收,並通過傳送噴嘴被傳送到碳粉再補給裝置的主體,同時,噴嘴接收開口由傳送噴嘴關閉。因此,即使當碳粉容器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時,也可以防止碳粉洩漏或碳粉分散。
然而,在專利文件6中描述的配置中,當碳粉容器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時,插入到碳粉儲存構件中的傳送噴嘴的外表面與在碳粉儲存構件中的碳粉互相接觸。因此,當傳送噴嘴從碳粉容器中被移除時,與傳送噴嘴接觸的某些碳粉仍然維持連接於傳送噴嘴的狀態,並且可以沿著傳送噴嘴穿過噴嘴接收開口,使得碳粉自噴嘴接收開口洩露,因而導致碳粉分散。
在上文中,解釋了用於容納碳粉粉末的碳粉容器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然而,在包含碳粉外的粉末的任何粉末中,如果容器被配置成通過插入固定於粉末傳送裝置的傳送噴嘴將粉末從內部傳送並且排放到外部,則隨著傳送噴嘴的移除,洩露的粉末可能會呈現分散的狀況。
基於上述理由,本發明之一目的是提供通過插入傳送噴嘴將粉末從內部排放到外部且當傳送噴嘴被移除時可以防止洩露的粉末分散 的粉末容器,以及提供一種包括該粉末容器的影像形成設備。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可移除地連接於一影像形成設備的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包括:一容器主體,包括設於一第一端部的一容器開口,並且容納影像形成粉末;一傳送器,設置在該容器主體的內部,以將粉末沿著該容器主體的一縱向方向從該容器主體的一第二端部傳送到該第一端部;一噴嘴接收器,設置在該容器開口中並包括一噴嘴接收開口,以接收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粉末傳送噴嘴,從而將該粉末傳送噴嘴引導到該容器主體的內部;以及一抓取部分,隨著該抓取部分的旋轉抓取自該傳送器接收的粉末,以將粉末移動到該粉末傳送噴嘴的一粉末接收開口。該噴嘴接收開口係設置在該容器開口的內底部上。
根據本發明的另外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以可移除地連接於一影像形成設備的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包括:一容器主體,包括設於一第一端部中的一容器開口,並且容納影像形成粉末;一傳送器,設置在該容器主體的內部,以將粉末沿著該容器主體的一縱向方向從該容器主體的一第二端部傳送到該第一端部;一噴嘴接收器,設置在該容器開口中並包括一噴嘴接收開口,以接收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粉末傳送噴嘴,從而將該粉末傳送噴嘴引導到該容器主體的內部;以及一抓取部分,自該傳送器接收粉末並旋轉,以從該容器主體的底部到頂部抓取該接收的碳粉,以將該粉末移動到該粉末傳送噴嘴的一粉末接收開口。該噴嘴接收器包括:一擋門,以開啟和關閉該噴嘴接收開口;一支撐部分,以支撐該擋門並使其移動;一開口,鄰近地設於該支撐部分,以與插入到該噴嘴接收器中的該傳送噴嘴的該粉末接收開口連通。該支撐部分和鄰近於該支撐部分設置的開口被配置以交替地穿越粉末接收。
根據本發明的另外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移除地連接於一影像形成設備的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包括:一容器主體,包括設於一第一端部中的一容器開口,並且容納影像形成粉末;一傳送器,設置於該容器主體的內部,以將粉末沿著該容器主體的一縱向方向從該容器主體的一第二端部傳送到該第一端部;一噴嘴接收器,設置於容器開口中並包括一 噴嘴接收開口,以接收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粉末傳送噴嘴,從而將該粉末傳送噴嘴引導到該容器主體的內部;以及一抓取部分,分向該容器主體的內部突出且包括一背脊。該噴嘴接收器包括:一擋門,以開啟和關閉該噴嘴接收開口;一支撐部分,以支撐該擋門並使其移動;以及一開口,鄰近地設置於該支撐部分,以與插入到該噴嘴接收器中的該傳送噴嘴的該粉末接收開口連通。該抓取部分的該背脊面向該噴嘴接收器的該支撐部分。
在專利文件6中所公開的碳粉容器中,在縱向方向上的容器開口的背脊的位置和在其中噴嘴接收開口在縱向方向上形成在側面上的噴嘴插入構件的背脊的位置是相同的。在這種位置關係中,當傳送噴嘴從粉末容器中被移除時,沒有什麼可以防止自噴嘴接收開口洩漏的粉末分散。因此,很容易發生碳粉分散的狀況。
根據本發明,該噴嘴接收開口係設置在該容器開口的圓柱形內底部上。因此,該容器開口的邊緣相對於該噴嘴插入構件的邊緣在縱向方向上突出,其中,該噴嘴插入構件的邊緣係該噴嘴接收開口形成的位置。當該傳送噴嘴從該粉末容器中被移除時,該突出部分就可以防止自該噴嘴接收開口洩漏的粉末分散。因此,可以防止碳粉分散。
根據本發明,當從粉末容器中移除傳送噴嘴時,可以防止洩露的粉末分散。
26‧‧‧給料盤
27‧‧‧給料輥
28‧‧‧註冊輥對
29‧‧‧排放輥對
30‧‧‧堆疊區段
32‧‧‧碳粉容器(粉末容器)
33‧‧‧容器主體(粉末儲存裝置)
33a‧‧‧容器開口
34‧‧‧容器前端部蓋子
34a‧‧‧齒輪曝光孔
41‧‧‧光感受器
42a‧‧‧清潔葉片
42‧‧‧光感受器清潔裝置
44‧‧‧充電輥
46Y‧‧‧用於黃色的影像形成單元
46‧‧‧影像形成單元
47‧‧‧曝光裝置
48‧‧‧中間傳送帶
49‧‧‧主要轉移偏壓輥
50‧‧‧顯影裝置
51‧‧‧顯影輥
52‧‧‧校正器葉片
53‧‧‧第一顯影顆粒容納部分
54‧‧‧第二顯影顆粒容納部分
55‧‧‧顯影劑輸送螺桿
56‧‧‧碳粉密度感測器
60‧‧‧碳粉再補給裝置
64‧‧‧碳粉下降通道(粉末傳送裝置)
70‧‧‧容器固持區段
71‧‧‧插入孔部分
72‧‧‧容器接收區段
73‧‧‧容器蓋子接收區段
82‧‧‧第二轉移備用輥
85‧‧‧中間轉移單元
86‧‧‧固定裝置
89‧‧‧第二轉移輥
90‧‧‧控制器
91‧‧‧容器驅動區段
100‧‧‧印表機
200‧‧‧供紙器
301‧‧‧容器齒輪
302‧‧‧螺旋肋條
303‧‧‧握把
304‧‧‧抓取部分
304a‧‧‧抓取部分螺旋肋條
304f‧‧‧抓取壁表面
304g‧‧‧抓取肋條
304h‧‧‧凸面
305‧‧‧前端部開口(開口)
305f‧‧‧邊緣(周緣)
306‧‧‧蓋子掛鉤部分
309‧‧‧陽螺紋
330‧‧‧噴嘴接收器
330f‧‧‧邊緣
331‧‧‧接收開口(噴嘴插入構件)
332‧‧‧容器擋門
332a‧‧‧第一擋門鉤子
332b‧‧‧第二擋門鉤子
332c‧‧‧前端部圓柱形部分
332d‧‧‧滑動區段
332e‧‧‧滑動桿
332f‧‧‧懸臂
333‧‧‧容器密封件
335‧‧‧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
335a‧‧‧擋門側面支撐部分
335b‧‧‧在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
336‧‧‧容器擋門彈簧
337‧‧‧噴嘴接收器
337a‧‧‧噴嘴擋門定位肋條
337b‧‧‧密封件堵塞防止空間
337c‧‧‧陽螺紋
339‧‧‧容器接合部分
339a‧‧‧引導突出件
339b‧‧‧引導邊溝件
339c‧‧‧隆起件
339d‧‧‧接合孔
340‧‧‧容器擋門支持器
341‧‧‧蓋子鉤子
342‧‧‧固持器左側面部分
343‧‧‧固持部分
344‧‧‧ID標籤固持器
345‧‧‧固持結構
347‧‧‧固持器孔
348‧‧‧固持器下部分
349‧‧‧固持器左側面部分
350‧‧‧固持器上部分
351‧‧‧內壁突出件
352‧‧‧框架
353‧‧‧固持器突出件
354‧‧‧固持器下鉤子
355‧‧‧固持器上鉤子
356‧‧‧固持器右側面鉤子
357‧‧‧ID標籤連接表面
358‧‧‧固持底座
359a‧‧‧被連接上段部分
359b‧‧‧被連接下段部分
360‧‧‧側面被連接部分
360a‧‧‧傾斜表面
361‧‧‧滑動引導件
361a‧‧‧滑動邊溝件
370‧‧‧帽件
371‧‧‧帽件法蘭
372‧‧‧吸附材料
373‧‧‧圓柱形構件
374‧‧‧圓柱形部分
374a‧‧‧吸附孔
375‧‧‧前端部彈性構件
400‧‧‧掃描機
500‧‧‧影印機(影像形成設備)
601‧‧‧容器驅動齒輪
602‧‧‧框架
603‧‧‧驅動馬達
604‧‧‧驅動傳送齒輪
605‧‧‧輸送螺桿齒輪
607‧‧‧噴嘴固持器
608‧‧‧設定蓋子
609‧‧‧再補給裝置接合構件
610‧‧‧噴嘴開口
611‧‧‧傳送噴嘴
611a‧‧‧噴嘴的前端部
611s‧‧‧噴嘴開口周緣
612‧‧‧噴嘴擋門
612a‧‧‧噴嘴擋門法蘭
612b‧‧‧第一內肋條
612c‧‧‧第二內肋條
612d‧‧‧第三內肋條
612e‧‧‧噴嘴擋門管
612f‧‧‧噴嘴擋門彈簧接納表面
612g‧‧‧第一內肋條的前端部
613‧‧‧噴嘴擋門彈簧(偏置構件)
614‧‧‧輸送螺桿
615‧‧‧容器設定區段
615a‧‧‧容器設定區段的內表面
615a‧‧‧容器設定區段的端部表面
640‧‧‧振動彈簧
650‧‧‧碳粉容器驅動軸
651‧‧‧延遲生成彈簧
651a‧‧‧彈簧固定銷
652‧‧‧驅動梢
653‧‧‧空轉齒輪
653a‧‧‧齒輪表面孔
655‧‧‧彈簧引導圓形板
700‧‧‧ID標籤(ID晶片,資訊儲存裝置)
701‧‧‧ID標籤孔(孔,凹槽)
702‧‧‧基底
703‧‧‧接地端子
705‧‧‧接地端子突出件
710‧‧‧金屬墊片(容器的端子)
710a‧‧‧第一金屬墊片
710b‧‧‧第二金屬墊片
710c‧‧‧第三金屬墊片
720‧‧‧保護器
800‧‧‧連接器
801‧‧‧定位梢(突出件)
802‧‧‧主體的接地端子
803‧‧‧搖擺防止器
804‧‧‧主體的端子
805‧‧‧連接器主體
3051‧‧‧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
3051a‧‧‧接合孔的鉤子部分
3052‧‧‧前端部開口的定位肋條
3053‧‧‧接合突出件
3301‧‧‧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
3301a‧‧‧接合突出件的鉤子部分
3302‧‧‧接收器外密封件
3303‧‧‧接收器定位凹件
3304‧‧‧接納器接合孔
G‧‧‧顯影劑
L‧‧‧雷射
P‧‧‧紀錄媒介物
第1圖是碳粉容器連接之前碳粉再補給裝置和碳粉容器的解釋性剖視圖;第2圖是根據一實施例的影印機的整體配置圖;第3圖是影印機的影像形成單元的示意圖;第4圖是碳粉容器與影印機的碳粉再補給裝置之連接方式的示意圖;第5圖是碳粉容器與影印機的容器固持區段之連接方式的示意透視圖;第6圖是碳粉容器的解釋性立體圖;第7圖是碳粉容器連接之前碳粉再補給裝置和碳粉容器的解釋性立體圖;第8圖是與碳粉容器連接的碳粉再補給裝置和碳粉容器的解釋性立體圖; 第9圖是與碳粉容器連接的碳粉再補給裝置和碳粉容器的解釋性立體圖;第10圖是當容器前端部蓋子被拆卸時碳粉容器的解釋性立體圖;第11圖是當噴嘴接收器從容器主體被拆卸時碳粉容器的解釋性立體圖;第12圖是當噴嘴接收器從容器主體被拆卸時碳粉容器的解釋性剖視圖;第13圖是當噴嘴接收器在第12圖中所示之狀態下被連接至容器主體時碳粉容器的解釋性剖視圖;第14圖是從容器的前端部觀看的噴嘴接收器的解釋性立體圖;第15圖是從容器的後端部觀看的噴嘴接收器的解釋性立體圖;第16圖是在第13圖所示之狀態下的噴嘴接收器的頂部剖視圖;第17圖是在第13圖所示之狀態下的噴嘴接收器的橫向剖視圖;第18圖是噴嘴接收器的立體分解圖;第19圖是示例碳粉容器後端部朝下而掉落的狀態的解釋性示意圖;第20圖是示例在包括第二擋門鉤子的碳粉容器被設置在裝置主體中之前的狀態的解釋性示意圖;第21圖是示例其中包括第二擋門鉤子的碳粉容器被設置在主體中的狀態的解釋性示意圖;第22圖是噴嘴擋門的解釋性剖視圖;第23圖是從噴嘴的前端部觀看的噴嘴擋門的解釋性立體圖;第24圖是從噴嘴的底端部觀看的噴嘴擋門的解釋性立體圖;第25圖是碳粉再補給裝置的傳送噴嘴的附近部分的解釋性剖視圖;第26圖是傳送噴嘴的噴嘴開口的附近部分的解釋性透視剖視圖;第27圖是從噴嘴的前端部觀看,當噴嘴擋門被拆卸時傳送噴嘴的附近部分的解釋性立體圖;第28圖是當噴嘴擋門被拆卸時噴嘴開口的附近部分的解釋性立體圖;第29圖是用於首先旋轉碳粉容器接著旋轉輸送螺桿的結構的時序圖;第30A圖是藉由使用相同的驅動源區分碳粉容器和輸送螺桿的旋轉時序的驅動傳送機的解釋性前視圖;第30B圖是驅動傳送機的解釋性側面剖視圖;第31A圖是示例其中碳粉容器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使得前端部開口的邊緣(周緣)和噴嘴接收器的邊緣處在旋轉軸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處之狀態 的解釋性示意圖;第31B圖是示例其中碳粉容器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使得噴嘴接收器的邊緣相對於前端部開口的邊緣被定位在容器的後端部上的狀態的解釋性示意圖;第32圖是在被儲存狀態下碳粉容器的解釋性透視圖;第33圖是帽件連接至碳粉容器的前端部的附近部分的解釋性剖視圖;第34圖是當帽件具有吸附材料時碳粉容器之第一實施例的解釋性剖視圖;第35圖是當帽件具有吸附材料時碳粉容器之第二實施例的解釋性剖視圖;第36圖是當帽件具有吸附材料時碳粉容器之第三實施例的解釋性剖視圖;第37圖是當帽件設置有碳粉洩漏防止器時碳粉容器之第一實施例的解釋性剖視圖;第38圖是當帽件設置有碳粉洩漏防止器時碳粉容器之第二實施例的解釋性剖視圖;第39圖是當帽件設置有碳粉洩漏防止器時碳粉容器之第三實施例的解釋性剖視圖;第40圖是當帽件設置有碳粉洩漏防止器時碳粉容器之第四實施例的解釋性剖視圖;第41圖是當帽件設置有碳粉洩漏防止器時碳粉容器之第五實施例的解釋性剖視圖;第42圖是使用在透過螺紋接合方式固定至容器主體的噴嘴接收器中的容器擋門支撐器的解釋性立體圖;第43圖是示例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容器主體的解釋性前視圖;第44圖是為了解釋擋門側面支撐部分具有橋接功能的配置而沿著第9圖中E-E剖面線之剖視圖;第45A圖是為了解釋未提供橋接功能之配置而沿著在第9圖中E-E剖面線之剖視圖;第45B圖是為了解釋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具有橋接功能的配置而沿著 第9圖中E-E剖面線之示意剖視圖;第46圖是示出根據實施例和比較例在容器中的碳粉剩餘量和再補給速度之間的關係的曲線圖;第47A圖是以抓取肋條作為抓取部分之配置的解釋性示意圖,特別係噴嘴接收器的解釋性示意圖;第47B圖是示例第47A圖中所示的噴嘴接收器被安裝在容器主體上之狀態的解釋性剖視圖;第47C圖是在第47A圖中所示的噴嘴接收器被安裝在其上的整個碳粉容器的側視剖視圖;第47D圖是包括在第47C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中之容器擋門的立體圖;第48A圖是示例根據第十四實施例之噴嘴接收器從碳粉容器的容器主體拆下的狀態的解釋性立體圖;第48B圖是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的放大視圖;第49圖是根據第十四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前端部和容器設定區段的解釋性立體圖;第50A圖是根據第十四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前端部的附近部分的剖視圖;第50B圖是在第50A圖中所示區域η的解釋性放大視圖;第51A圖是根據第十六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噴嘴接收器的解釋性立體圖;第51B圖是根據第十六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容器主體解釋性立體圖;第52A圖是根據第十七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噴嘴接收器的解釋性立體圖;第52B圖是根據第十七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容器主體之解釋性立體圖;第53A圖是根據第十八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前端部開口的解釋性放大立體圖;第53B圖是根據第十八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的解釋性放大剖視圖;第53C圖是根據第十八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前端部附近部分的解釋性放大立體圖;第54A圖是根據第十九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前端部開口的解釋性放大立體圖;第54B圖是根據第十九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噴嘴接收器之固定部分的解釋 性放大剖視圖;第55圖是固定於碳粉再補給裝置的連接器和碳粉容器的前端部之解釋性立體圖;第56圖是當ID標籤(ID晶片)固持結構被拆卸時碳粉容器的前端部和連接器的解釋性立體圖;第57圖是當ID標籤(ID晶片)被暫時地連接至ID標籤固持器時碳粉容器的前端部和連接器的解釋性立體圖;第58A圖是ID標籤三視圖中的前視圖;第58B圖是ID標籤三視圖中的側視圖;第58C圖是ID標籤三視圖中的後視圖;第59圖是示例ID標籤、ID標籤固持器以及連接器的相互位置關係的立體圖;第60圖是示例ID標籤與連接器接合的狀態的立體圖;第61A圖和第61B圖是ID標籤的電路和連接器電路的電路圖;第62A圖是由連接器固持的ID標籤的前視圖;第62B圖是繞著定位ID標籤孔旋轉的ID標籤的前視圖;第63圖是示例與導電檢測裝置的探針接觸的ID標籤的示意圖;第64A圖是當在旋轉軸方向上的接收開口的位置與在容器的前端部上的前端部開口的位置相同時,碳粉容器的前端部的附近部分的解釋性立體圖;第64B圖是碳粉容器的前端部的附近部分的解釋性剖視圖;第65A圖是設置有圓柱形密封件的噴嘴擋門的解釋性立體圖;第65B圖是設置有圓柱形密封件的噴嘴擋門的解釋性剖視圖;以來第66圖是示例容器開口的外表面的直徑、噴嘴接收固定部分的內直徑以及包括碳粉再補給裝置的容器設定區段的部分的直徑的關係的解釋性示意圖。
以下配合圖式及元件符號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俾使熟習該項技藝者在研讀本說明書後能據以實施。
<第一實施例>
在下文中,將針對根據本發明的影像形成設備的影印機(以下被簡稱為影印機500)的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解釋。
第2圖是根據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之影印機500的整體配置圖。影印機500包括影印機主體(以下稱為印表機100)、供紙桌面(以下稱為供紙器200)以及安裝在印表機100上的掃描機(以下稱為掃描機400)。
作為相應於不同顏色(黃色,品紅色,青色,黑色)的四種粉末容器的碳粉容器32(Y,M,C,K),係可拆卸地連接至設置在印表機100的上部分中的容器固持區段70。中間轉移單元85則設置在容器固持區段70下方。
中間轉移單元85包括中間轉移帶48、四個主要轉移偏壓輥49(Y,M,C,K)、第二轉移備用輥82、複數個張力輥、中間轉移清潔器(未顯示)等。中間轉移帶48由多個輥拉伸和支撐,且隨著是所述棍中的一個輥的第二轉移備用輥82的旋轉在第2圖所示的箭頭方向上無限地移動。
在印表機100中,相應於各自顏色的四個影像形成單元46(Y,M,C,K)係以串聯的方式設置,以面朝向中間轉移帶48。四個碳粉再補給裝置60(Y,M,C,K)分別地設置在四個碳粉容器32(Y,M,C,K)的下方。碳粉再補給裝置60(Y,M,C,K)向相應於各自顏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Y,M,C,K)的顯影裝置(粉末使用單元)供應(再補給)容納在碳粉容器32(Y,M,C,K)中的碳粉。
如第2圖所示,印表機100包括作為在四個影像形成單元46下方的潛像形成裝置的曝光裝置47。曝光裝置47根據由掃描機400所讀取的原影像的影像資訊,或者根據自如個人電腦等外部設備輸入的影像資訊,將光感受器41(將在下文中詳細描述)的表面曝光在光線下,使得靜電潛像在曝光光感受器41上形成。印表機100的曝光裝置47使用具有雷射二極體之雷射掃描系統。然而,也可以使用具有其它配置(例如,具有LED陣列)的曝光器件。
第3圖是用於黃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Y的整體配置示意圖。
影像形成單元46Y包括作為潛像載體的鼓形光感受器41Y。影像形成單元46Y也包括作為充電工具的充電輥44Y、作為顯影工具的顯影裝置50Y、光感受器清潔裝置42Y以及中和裝置(未顯示),該等裝置皆設 置於光感受器41Y的周圍。影像形成步驟(充電步驟、曝光步驟、顯影步驟、轉移步驟以及清潔步驟)係在光感受器41Y上執行,使得黃色影像得以在光感受器41Y上形成。
除了使用的碳粉的顏色是不同的之外,其它三個影像形成單元46(M,C,K)與用於黃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Y具有幾乎相同的相同配置,相應於各自碳粉顏色的影像在影像形成單元46(M,C,K)上形成。在下文中,將適當地省略其它三個影像形成單元46(M,C,K)的解釋,並且僅針對用於黃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Y進行解釋。
在第3圖中,光感受器41Y被驅動馬達(未顯示)順時針地旋轉。光感受器41Y的表面在面朝充電輥44Y的位置處被均勻地充電(充電步驟)。接著,光感受器41Y的表面到達由曝光裝置47發射的雷射L的照射位置,其中,用於黃色的靜電潛像透過曝光掃描而形成(曝光步驟)。光感受器41Y的表面接著到達面朝顯影裝置50Y的位置,使得靜電潛像得以顯影且黃色碳粉影像得以形成(顯影步驟)。
中間轉移帶48夾在中間轉移單元85的四個主要轉移偏壓輥49(Y,M,C,K)以及光感受器41(Y,M,C,K)之間,以形成主要轉移輥隙。具有與碳粉的極性相反極性的轉移偏壓件被應用至主要轉移偏壓輥49(Y,M,C,K)上。
透過顯影步驟形成的碳粉影像係形成在光感受器41Y的表面上,光感受器41Y的表面到達面朝橫跨中間轉移帶48的主要轉移偏壓輥49Y的主要轉移輥隙,並且,在光感受器41Y上的碳粉影像轉移至位於主要轉移輥隙處的中間轉移帶48上(主要轉移步驟)。在此時,少量的未轉移碳粉停留在光感受器41Y上。碳粉影像從光感受器41Y的表面轉移到在主要轉移輥隙處的中間轉移帶48上後,光感受器41Y的表面到達面朝光感受器清潔裝置42Y的位置。在該位置處,殘留在光感受器41Y上的未轉移碳粉由清潔葉片42a機械式地收集(清潔步驟)。光感受器41Y的表面最後到達面朝中和裝置(未顯示)的位置,其中,在光感受器41Y上的殘餘電位被移除。透過這種方式,完成在光感受器41Y上所執行的一系列影像形成步驟。
以上影像形成步驟也以與用於黃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Y上的相 同的方式在其它影像形成單元46(M,C,K)上執行。具體而言,設置於影像形成單元46(M,C,K)下方的曝光裝置47根據影像資訊朝向影像形成單元46(M,C,K)的光感受器41(M,C,K)發射雷射L。更具體而言,曝光裝置47發射來自光源的雷射L,經由多個光學元件利用雷射L照射光感受器41(M,C,K),並且同時透過旋轉的多角鏡掃描雷射L。接著,透過顯影步驟形成在光感受器41(M,C,K)上的各個顏色的碳粉影像被轉移到中間轉移帶48上。
此時,中間轉移帶48在第2圖中的箭頭的方向上移動,並從而穿過主要轉移偏壓輥49(Y,M,C,K)的主要轉移輥隙。因此,形成在光感受器41(Y,M,C,K)上的各個顏色的碳粉影像被疊加到作為主要轉移件的中間轉移帶48上,使得彩色碳粉影像得以形成在中間轉移帶48上。
彩色碳粉影像透過疊加各個顏色的碳粉影像形成在中間轉移帶48上後,中間轉移帶48接著到達面朝第二轉移輥89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中間轉移帶48係夾入至第二轉移備用輥82和第二轉移輥89之間,形成第二轉移輥隙。形成在中間轉移帶48上的彩色碳粉影像被轉移到紙張等記錄媒介物P上,所述記錄媒介物P則被傳送到第二轉移輥隙的位置。在此,未轉移到紀錄媒介物P上的未轉移碳粉殘留在中間轉移帶48上。已經穿過第二轉移輥隙的中間轉移帶48到達中間轉移清潔器(未顯示)的位置,其中,在該表面上的未轉移碳粉被收集。透過上述方式,完成在中間轉移帶48上執行的一系列轉移步驟。
在下文中,將針對記錄媒介物P的移動進行解釋。
記錄媒介物P經由給料輥27、註冊輥對28等從設置於印表機100下方的供紙器200的給料盤26被傳送到第二轉移輥隙。具體而言,多個記錄媒介物P係堆積在給料盤26中。當第2圖中的給料輥27被逆時針方向旋轉時,最頂部的記錄媒介物P就被供應到在註冊輥對28的兩個輥之間的輥隙。
藉由停止註冊輥對28的旋轉,被傳送到註冊輥對28的紀錄媒介物P暫時停止在註冊輥對28的輥之間的輥隙的位置處。根據在中間轉移帶48上的彩色碳粉影像到達第二轉移輥隙所定的時間旋轉註冊輥對28,以朝向第二轉移輥隙傳送記錄媒介物P。如此一來,可將期望的彩色 影像形成在記錄媒介物P上。
記錄媒介物P上的彩色碳粉影像在第二轉移輥隙處被轉移後,記錄媒介物P被傳送到固定裝置86的位置。在固定裝置86中,在記錄媒介物P的表面上轉移的彩色碳粉影像透過固定帶和壓輥所產生的熱和所施加的壓力被固定到紀錄媒介物P。穿過固定裝置86的紀錄媒介物P經由在排放輥對29的輥之間的輥隙被排放到設備的外部。通過排放輥對29被排放到設備外部的記錄媒介物P作為輸出影像被連續地堆疊在堆疊區段30上。透過上述方式,完成在影印機500中的一系列影像形成步驟。
在下文中,將針對影像形成單元46中的顯影裝置50的配置和操作進行詳細地描述。在此,將使用黃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Y借助於實施例來解釋。然而,所述相同的敘述也可應用於用於其它顏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M,C,K)。
如第3圖所示,顯影裝置50Y包括顯影輥51Y、校正器葉片52Y、兩個顯影劑輸送螺桿55Y、碳粉密度感測器56Y等等。顯影輥51Y面向光感受器41Y。校正器葉片52Y面向顯影輥51Y。兩個顯影劑輸送螺桿55Y係設置於兩個顯影劑容納部分(53Y,54Y)的內部。顯影輥51Y包括固定在其內部的磁體以及繞著磁體輥旋轉的套筒。由載體和碳粉形成的兩構件型顯影劑G被儲存在第一顯影劑容納部分53Y和第二顯影劑容納部分54Y中。第二顯影劑容納部分54Y經由形成在其上部的開口與碳粉下降通道64Y連通。碳粉密度感測器56Y檢測被儲存在第二顯影劑容納部分54Y中的顯影劑G中的碳粉密度。
顯影裝置50中的顯影劑G在第一顯影劑容納部分53Y和第二顯影劑容納部分54Y之間循環,同時被兩個顯影劑輸送螺桿55Y所攪動。由於在顯影輥51Y中的磁輥所形成的磁場,在第一顯影劑容納部分53Y中的顯影劑G被供應到且被固持在顯影輥51Y的套管的表面上,同時,顯影劑G藉由其中一個顯影劑輸送螺桿55Y中被輸送。顯影輥51Y的套管如第3圖中的箭頭所指示的順時針旋轉,以及在顯影輥51Y上被固持的顯影劑G隨著套筒的旋轉在顯影輥51Y上移動。在這時候,由於對顯影劑G中的載體充電而產生的摩擦帶電,在顯影劑G中的碳粉通過向相對於載體的極性的電位充電而靜電地黏附到載體,並與被形成在顯影輥 51Y上的磁場所吸引的載體一起在顯影輥51Y上被運載。
固持在顯影輥51Y上的顯影劑G在第3圖中的箭頭方向上被傳送,並到達其中校正器葉片52Y和顯影輥51Y面向彼此的校正器部分。當在顯影輥51Y上的顯影劑G穿過校正器部分時,其被調節到合適的數量,然後被傳送到面朝光感受器41Y的顯影區域。在該顯影區域中,通過形成在顯影輥51Y和光感受器41Y之間的顯影電場,在顯影劑G中的碳粉黏附到形成在光感受器41Y上的潛像。殘留在已穿過顯影區域的顯影輥51Y的表面上的顯影劑G隨著套筒的旋轉到達第一顯影劑容納部分53Y的上部分,其中在該上部份處,顯影劑G與顯影輥51Y分離。
在顯影裝置50Y中的顯影劑G的碳粉密度被調節到一預定的範圍。具體而言,根據顯影過程在顯影裝置50Y中所消耗的顯影劑G之碳粉的量,碳粉再補給裝置60Y(在下文中會有詳細描述)將被容納在碳粉容器32Y中的碳粉供應到第二顯影劑容納部分54Y。
被供應到第二顯影劑容納部分54Y的碳粉在第一顯影劑容納部分53Y和第二顯影劑容納部分54Y之間循環,同時透過兩個顯影劑輸送螺桿55Y將碳粉與顯影劑G混合並攪動。
在下文中將針對碳粉再補給裝置60(Y,M,C,K)進行解釋。
第4圖是碳粉容器32Y與碳粉再補給裝置60Y之連接方式的示意圖。第5圖是四個碳粉容器32(Y,M,C,K)與容器固持區段70之間的連接方式的示意立體圖。
根據在各個顏色的顯影裝置50(Y,M,C,K)中的碳粉消耗量,透過各個顏色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Y,M,C,K),將連接至印表機100的容器固持區段70上的碳粉容器32(Y,M,C,K)中的碳粉適當地供應到顯影裝置50(Y,M,C,K)。在這個時候,在碳粉容器32(Y,M,C,K)中的碳粉被設置用於各自顏色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Y,M,C,K)再補給。四個碳粉再補給裝置60(Y,M,C,K)具有幾乎相同的配置,且除了使用於影像形成步驟的碳粉的顏色不同外,碳粉容器32(Y,M,C,K)也具有幾乎相同的配置。因此,僅針對碳粉再補給裝置60Y和用於黃色的碳粉容器32Y進行以下的解釋,並且,將適當地省略碳粉再補給裝置60(M,C,K)和用於其它三種顏色的碳粉容器的解釋。
碳粉再補給裝置60(Y,M,C,K)係由容器固持區段70、傳送噴嘴611(Y,M,C,K)、輸送螺桿614(Y,M,C,K)、碳粉下降通道64(Y,M,C,K)和容器驅動區段91(Y,M,C,K)所形成。
當碳粉容器32Y在第4圖中的箭頭Q的方向上移動且連接至印表機100的容器固持區段70時,碳粉再補給裝置60Y的傳送噴嘴611Y隨著連接步驟從碳粉容器32Y的前端部被插入。作為結果,碳粉容器32Y和傳送噴嘴611Y彼此互相連通。下文中,將針對能夠隨著連接操作而使兩者互相連通的配置進行詳細描述。
作為為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共有的碳粉容器,碳粉容器32Y適當地為圓柱形的碳粉瓶,並且主要包括非旋轉地由容器固持區段70固持的容器前端部蓋子34Y,且包括與容器齒輪301Y合併的容器主體33Y。容器主體33Y被固持,以相對於容器前端部蓋子34Y旋轉。
容器固持區段70主要包括容器蓋子接收區段73、容器接收區段72以及插入孔區段71。容器蓋子接收區段73是用於固持碳粉容器32Y的容器前端部的區段。容器蓋子接收區段72是用於固持碳粉容器32Y的容器主體33Y的區段。插入孔區段71形成使用於碳粉容器32Y的連接步驟中的插入孔。當設置於影印機500前側面(在垂直於第2圖的紙張方向上的前側面)上的主體蓋子(未顯示)被打開時,容器固持區段70的插入孔區段71被曝光。碳粉容器32(Y,M,C,K)(碳粉容器32在縱向方向中的連接/拆卸步驟被視為連接/拆卸方向)中的每一個的連接/拆卸操作從影印機500的前側面執行,同時,碳粉容器32(Y,M,C,K)的各個縱向方向皆平行於該水平方向。在第4圖中的設定蓋子608Y是容器固持區段70的容器蓋子接收區段73的一部分。
容器接收區段72以其縱向長度大約與容器主體33Y的縱向長度相同之配置來形成。容器蓋子接收區段73設置在縱向方向(連接/拆卸方向)上的容器接收區段72的容器前端部上,以及插入孔區段71設置在縱向方向上的容器接收區段72的一個端部上。因此,隨著碳粉容器32Y的連接步驟,容器前端部蓋子34Y首先穿過插入孔區段71,在容器接納區段72上滑動一段時間並最後被連接到容器蓋子接納區段73。
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Y連接至容器蓋子接納區段73的情形下, 當包括驅動馬達或驅動齒輪等容器驅動區段91Y經由容器驅動齒輪601Y向設置在容器主體33Y中的容器齒輪輸入旋轉驅動時,容器主體33Y在第4圖中的箭頭A的方向上旋轉。隨著容器主體33Y的旋轉,形成在容器主體33Y的內表面上的螺旋形的螺旋肋條302Y將在容器主體33Y中的碳粉沿著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在第4圖中從左向右傳送。藉此,將碳粉從容器前端部蓋子34Y側面供應到傳送噴嘴611Y的內部。
輸送螺桿614Y設置在傳送噴嘴611Y中。當容器驅動區段91Y將旋轉驅動輸入到輸送螺桿齒輪605Y時,輸送螺桿614Y旋轉,並將被供應到傳送噴嘴611Y中的碳粉傳送。在傳送方向上的傳送噴嘴611Y的下游端部連接到碳粉下降通道64Y,以及由輸送螺桿614Y傳送的碳粉通過重力沿著碳粉下降通道64Y掉落,並被供應到顯影裝置50Y(第二顯影劑容納部分54Y)。
當使用壽命結束時,碳粉容器32(Y,M,C,K)被新的碳粉容器所替換(當容器因為碳粉幾乎被消耗完而變空時)。握把303設置在相對於縱向方向上的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碳粉容器32的端部上。當碳粉容器32被替換時,操作人員可以握住握把303,以拖出並拆卸連接的碳粉容器32。
控制器90,在某些情況下,根據上述的曝光裝置47所使用的影像資訊來計算碳粉的消耗量,並判定是否有必要將碳粉供應到顯影裝置50Y。控制器90,在某些情況下,根據碳粉密度感測器56Y的檢測結果檢測在顯影裝置50Y中的碳粉密度的下降。在這些情況下,控制器90旋轉容器驅動區段91Y,以旋轉碳粉容器32Y的容器主體33Y和用於預定時間的輸送螺桿614Y,從而將碳粉供應給顯影裝置50Y。因為碳粉係透過設置在傳送噴嘴611Y中的輸送螺桿614Y之旋轉而被供應,因此,可以透過檢測輸送螺桿614Y的旋轉頻率精確地計算來自碳粉容器32Y的碳粉的供應量。如果從碳粉容器32Y連接後開始累積地計算的碳粉的供應量達到連接時碳粉容器32Y中所容納的碳粉量,則確定碳粉容器32Y缺少碳粉,並且,要求緊急替換碳粉容器32Y的通知就被顯示在影印機500的顯示器(未顯示)上。
在一些情況下,甚至當碳粉密度感測器56Y檢測到碳粉密度下 降且重複地再補給並確定碳粉密度是否恢復時,碳粉密度感測器56Y仍然無法檢測到碳粉密度的恢復。在這種情況下,碳粉容器32Y被判定為缺乏碳粉,並且,要求緊急替換碳粉容量32Y的通知就被顯示在影印機500的顯示器(未顯示)上。
作為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所共有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Y,碳粉再補給裝置60Y根據輸送螺桿614Y的旋轉頻率來控制供應到顯影裝置50Y的碳粉的量。因此,穿過傳送噴嘴611Y的碳粉經由碳粉下降通道64Y直接地被傳送到顯影裝置50Y,而不需要另外控制顯影裝置50Y的碳粉供應量。甚至在配置為將傳送噴嘴611Y插入到上述實施例所描述的碳粉容器32Y中的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Y中,可能可以提供如碳粉供給箱之類的臨時碳粉儲存裝置。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透過控制從臨時碳粉儲存裝置傳送到顯影裝置50Y的碳粉量來控制供應到顯影裝置50Y的碳粉量。
此外,當根據本實施例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Y利用輸送螺桿614Y傳送供應至傳送噴嘴611Y中的碳粉時,在傳送噴嘴611Y中傳送碳粉的配置就不僅限於螺桿。舉例來說,可能可以使用螺桿以外的裝置施加傳送力,例如,在專利文件6所描述之用於產生傳送噴嘴611Y開口處的負壓的粉末泵。
在包括臨時碳粉儲存裝置的配置中設置有碳粉端部感測器,其係用於檢測儲存在臨時碳粉儲存裝置中的碳粉的量是否變化為預定量或者比預定量更小。根據碳粉端部感測器的碳粉端部檢測,碳粉透過將容器主體33Y以及輸送螺桿614Y旋轉一預定時間而被供應到臨時碳粉儲存裝置。當上述控制重複後,若碳粉端部感測器的碳粉端部檢測仍然沒有被取消時,碳粉容器32Y即被判定為缺乏碳粉,且要求緊急替換碳粉容器32Y的通知就顯示在影印機500的顯示器(未顯示)上。透過這種方式,如果碳粉容器32Y是否缺少碳粉是根據碳粉端部感測器所進行的碳粉端部檢測所判定的,則不需要自連接碳粉容器32Y後起累計地計算的碳粉的供應量。然而,如果根據本實施例之臨時碳粉儲存裝置沒有被提供在碳粉再補給裝置60Y中,則可以減少碳粉再補給裝置60Y的尺寸,從而能夠減少影印機500的整體尺寸。
作為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所共有的碳粉容器32(Y,M,C,K)和碳粉再補給裝置60(Y,M,C,K),將在下文中被詳細地解釋。如上所述,除了其所使用的顏色不同外,碳粉容器32(Y,M,C,K)和碳粉再補給裝置60(Y,M,C,K)具有幾乎相同的配置。因此,在以下的解釋中,代表碳粉顏色的符號Y、M、C和K將被省略。
第6圖為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共有的碳粉容器32的解釋性立體圖;第7圖是碳粉容器32連接之前的碳粉再補給裝置和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的解釋性立體圖;第8圖是碳粉容器32連接到其上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和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的解釋性立體圖。
第1圖是碳粉容器32連接之前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和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的解釋性剖視圖;第9圖是碳粉容器32連接到其上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和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的解釋性剖視圖。
碳粉再補給裝置60包括內部設有輸送螺桿614的傳送噴嘴611。碳粉再補給裝置60還包括噴嘴擋門612。噴嘴擋門612在拆卸時關閉形成在傳送噴嘴611上的噴嘴開口610(所述拆卸時間係在碳粉容器32連接之前(在第1圖和第7圖的狀態下))並在連接時打開噴嘴開口610(所述連接時間係在碳粉容器32連接時(在第8圖和第9圖的狀態下))。同時,在連接時傳送噴嘴611所插入的接收開口331係形成在碳粉容器32的端部表面中心,並且具有一在拆卸時關閉接收開口331的容器擋門332。
下文將對碳粉容器32進行解釋。
如上所述,碳粉容器32主要包括容器主體33和容器前端部蓋子34。第10圖是當容器前端部蓋子34被拆卸時碳粉容器32的解釋性立體圖;如第10圖所示,容器前端部蓋子34所拆離的碳粉容器32包括容器主體33和形成接收開口331的噴嘴接收器330。
第11圖是當噴嘴接收器330從容器主體33拆卸時碳粉容器32的解釋性立體圖;第12圖是當噴嘴接收器330從容器主體33拆卸時碳粉容器32的解釋性剖視圖;第13圖是當噴嘴接收器330連接至在第12圖中所示的狀態下的容器主體33時碳粉容器32的解釋性剖視圖(容器前端部蓋子34從碳粉容器32拆卸,類似於第10圖)。
容器主體33大約為圓柱形的形狀並繞著作為旋轉軸的圓柱件的 中心軸旋轉。在下文中,平行於旋轉軸的方向被稱為“旋轉軸方向”,以及,其中接收開口331在旋轉軸方向所形成於碳粉容器32的一個側面(容器前端部蓋子34所設置的側面)可以被稱為“容器前端部”。容器前端部也被稱為第一端部。此外,其中握把302所設置的碳粉容器32的其他側面(相對於容器前端部的側面)可以被稱為“容器後端部”。容器後端部也被稱為第二端部。以上所描述的碳粉容器32的縱向方向是旋轉軸方向,以及當碳粉容器32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上時,旋轉軸方向變成水平方向。相對於容器齒輪301的容器主體33的容器後端部具有比容器前端部的外直徑更大的外直徑,且螺旋肋條302形成在容器後端部的內表面上。當容器主體33在第10圖中的箭頭A方向上旋轉時,由於螺旋肋條302的作用,用於將碳粉在旋轉軸方向上從一個端部(容器後端部)移動到另外一個端部(容器前端部)的傳送力被施加到在容器主體33中的碳粉。
抓取部分304係形成在容器主體33的前端部的內壁上。隨著容器主體33的旋轉,抓取部分304抓取碳粉,所述碳粉在第10圖中的箭頭A的方向上隨著容器主體33的旋轉透過螺旋肋條302被傳送到容器前端部。每個抓取部分304由凸面304h和抓取壁表面304f組成。凸面304h在容器主體33的內部豎立,以在以螺旋形式朝向容器主體33的旋轉中心形成背脊。抓取壁表面304f是內壁表面,所述內壁表面是從凸面304h(背脊)持續到容器主體33的內壁的豎立部分的壁表面的一部分,且是在容器的旋轉方向上的下游側面上。當抓取壁表面304f被定位在下部分時,抓取壁表面304f抓取碳粉,隨著傳送主體33的旋轉,所述碳粉藉由螺旋肋條302的傳送力進入到抓取部分304中。如此一來,碳粉可以被抓取並被定位在插入傳送噴嘴611上面。
如第1圖和第10圖所示,例如,為了傳送在類似於螺旋肋條302的抓取部分304內部的碳粉,具有螺旋形狀的抓取部分螺旋肋條304a形成在抓取部分304的內表面上。
容器齒輪301相對於容器主體33的抓取部分304形成在容器前端部上。齒輪曝光孔34a設置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上,使得容器前端部蓋子34連接到容器主體33時,一部分的容器齒輪301(第6圖中的遠側面)可以被曝光。當碳粉容器32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曝光自齒輪曝 光孔34a的容器齒輪301與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容器驅動齒輪601嚙合。
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相對於容器主體33的容器齒輪301形成在容器前端部上。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壓合到容器開口33a,使得噴嘴接收器330可以被固定到容器主體33。其中用於固定噴嘴接收器330的方法並不限於壓合。包括使用黏合劑固定之方法或使用螺釘固定之方法以及其它方法皆可以被應用。
配置碳粉容器32,使得碳粉經由前端部開口305的開口填充容器主體33後,噴嘴接收器330被固定到容器主體33的容器開口33a。
蓋子掛鉤部分306係形成在容器開口33a上,且係設置在容器主體33的容器齒輪301的旁邊。容器前端部蓋子34從容器前端部(從第10圖中的底部左側面)連接到在第10圖中所示例的狀態下的碳粉容器32(容器主體33)。作為結果,容器主體33穿過在旋轉軸方向中的容器前端部蓋子34,並且,設置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前端部部分中的蓋子鉤子341與蓋子掛鉤部分306接合。蓋子掛鉤部分306係形成為圍繞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以及,當蓋子鉤子341被接合時,容器主體33和容器前端部蓋子34連接以相對於彼此旋轉。
容器主體33透過雙軸拉伸吹模成型法來模製(參照專利文件1至3)。雙軸拉伸吹模成型法通常包括兩階製程,所述兩階段製程包括預先成形製程和拉伸吹模成型製程。在預先成形製程中,樹脂透過注射成型形成具有試管形狀的預成形件。透過注射成型,容器開口33a、蓋子掛鉤部分306以及容器齒輪301形成在試管形狀的開口處。在拉伸吹模成型製程中,在預先成形製程後被冷卻且從模製件中被拆卸的預成形件被加熱和軟化,然後承受吹模成型和拉伸。
關於容器主體33,相對於容器齒輪301的容器齒輪端部透過拉伸吹模成型製程來成形。具體而言,抓取部分304和螺旋肋條302所形成於的部分和握把303透過拉伸吹模成型製程來形成。
在容器主體33中,在相對於容器齒輪301的容器前端部上的各個部分,如容器齒輪301、容器開口33a和蓋子掛鉤部分306等,每個部分皆保持與注射成型所製成的預成形狀相同的形狀。因此,它們可以被高 精度地模製。相較下,抓取部分304和螺旋肋條302所形成於的部分和握把303在注射成型後透過拉伸吹模成型製程被拉伸模製,因此,膜製精度係低於預先成形模製部件的模製精度。
將在下文內詳細解釋固定於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
第14圖是從容器的前端部觀看的噴嘴接收器330的解釋性立體圖。第15圖是從容器的後端部觀看的噴嘴接收器330的解釋性立體圖。第16圖是在第13圖所示例的狀態下從上觀看的噴嘴接收器330的頂部剖視圖。第17圖是在第13圖中所示的狀態下從側面(從第13圖的後側面)觀看的噴嘴接收器330的橫向剖視圖。第18圖是噴嘴接收器330的分解立體圖。
噴嘴接收器330包括容器擋門支持器340、容器擋門332、容器密封件333、容器擋門彈簧336以及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容器擋門支援器340包括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以及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容器擋門彈簧336由螺旋彈簧組成。
容器擋門332包括前端部圓柱形部分332c、滑動區段332d、引導桿332e以及第一擋門鉤子332a。第一端部圓柱形部分332c是可以適配容器密封件333的圓柱形開口(接收開口331)的容器前端部部分。滑動區段332d是圓柱形部分,所述圓柱形部分相對於前端部圓柱形部分332c形成在容器後端部側面上。滑動區段332d具有比前端部圓柱形部分332c稍微更大的外直徑,且成對地在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內表面上滑動。引導桿332e是一桿部分,所述桿部分朝向容器後端部從前端部圓柱部分332c的內部豎立,且作為引導件的作用,透過插入到容器擋門彈簧336的線圈中以防止容器擋門彈簧336被扣住。第一擋門鉤子332a是一對鉤子,所述鉤子設置在相對於底座(引導桿332e豎立在其中)的端部上,且配置為防止容器擋門332從容器擋門支持器340中脫離。
如第16圖和第17圖所示,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前端部緊靠第一端部圓柱部分332c的內壁,以及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後端部與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的壁相接觸。這時,容器擋門彈簧336在被壓縮狀態下,使得容器擋門332在遠離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的方向上接納偏置力(在第16圖和第17圖中的容器前端部的右邊或在其所在方向上)。然 而,形成在容器擋門332的容器後端部上的第一擋門鉤子332a與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的外壁接合。因此,可防止容器擋門332在遠離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的方向上移動的比第16圖和第17圖中所示的更遠。藉由第一擋門鉤子332a和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4之間的接合狀態以及由容器擋門彈簧336所施加的偏壓力,可以判定防止碳粉洩露作用的相對於在軸方向上的容器擋門支援器340的前端部圓柱形部分332c和容器密封件333的位置。因此,可以判定當前端部圓柱形部分332c和容器密封件333被安裝時的位置,從而能夠防止碳粉洩露。
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係為管的形式,所述管的外直徑和內直徑以階梯的方式朝向容器後端部逐漸減小。直徑從容器前端部到容器後端部逐漸減小。兩個外直徑部分(來自容器端部的外表面AA和BB)係形成在外表面上,以及五個內直徑部分(來自容器前端部的內表面CC、DD、EE、FF和GG)係形成在內表面上。在外表面上的外表面AA和BB之間的邊界由錐形表面連接。類似地,在內表面上的第四內直徑部分FF和第五內直徑部分GG之間的邊界由錐形表面連接。在內表面上的內直徑部分GG和連續錐形表面相應於以下將被描述的密封件堵塞防止空間337b,並且,這些表面的背脊線係相應於以下將被描述的五角形件的剖面的側面。
如第16圖至第18圖所示,設置有面朝彼此且具有通過截取在軸方向上的圓柱體而獲得的薄片狀的一對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以朝向容器後端部從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突出。兩個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後端部連接到具有杯形狀的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所述杯形具有在底部的中心中的孔開口。在兩個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中,形成有圓柱形空間S1,並且藉由面朝彼此的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內圓柱表面和從該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延伸的虛擬圓柱形表面來識別所述圓柱形空間S1。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包括內直徑部分GG,所述內直徑部分GG是從前端部開始的第五部分,其作為具有與圓柱形空間S1的直徑相同的內直徑的圓柱形內表面。容器擋門332的滑動區段332d在圓柱形空間S1和圓柱形內表面GG上滑動。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第三內表面EE是穿過以45度被平等地分隔的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的縱向頂點的虛擬圓柱形表面,以及穿過具有四角圓柱形(圓柱形管狀)的橫截面(在第16 圖和第17圖的橫截面視圖中的橫截面)的容器密封件333被設置,以相應於內表面EE。經由黏合劑或雙面膠帶,容器密封件333可以被固定到連接第三內表面EE和第四內表面FF的垂直表面。相對於連接表面(第16圖和第17圖中的右側面)的容器密封件333的曝光表面係作為圓柱形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容器開口)的圓柱形開口的內底部。
如第16圖和第17圖所示,形成有密封件堵塞防止空間337b(防止抓取的空間),其係相應於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表面FF和連續錐形表面。該密封件堵塞防止空間337b是被三個不同部件包圍的環形密封空間。具體而言,密封件堵塞防止空間337b是由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表面(第四內表面FF和持續錐形表面)、在容器密封件333的連接側面上的垂直表面以及從前端部圓柱形部分332c延續到容器擋門332的滑動區段332d的外表面所包圍。環形空間的橫截面(在第16圖和第17圖中所示的橫截面)是五角形。在噴嘴接收固定部分337的內表面和容器密封件333的端部表面之間的角度和在容器擋門332的外表面和容器密封件333之間的角度都是90°。
將在以下描述密封件堵塞防止空間337b的功能。當容器擋門332移動向容器後端部同時關閉接收開口331時,容器密封件333的內表面抵靠前端部圓柱形部分332c滑動。因此,容器密封件333的內表面就由容器擋門332拖拉並且因而彈性地變形,以朝向容器後端部移動。
、在此,如果不提供密封件堵塞防止空間337b,且延續自第三內表面和第五內表面GG的垂直表面(容器密封件333的連接表面)垂直於彼此地互相連接,則可能會出現下述的情形。具體而言,容器密封件333的彈性變形部分可以產生於抵靠容器擋門332滑動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表面和容器擋門332的外表面之間,並且導致堵塞的結果。如果容器密封件333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和容器擋門332抵靠彼此滑動所在的部分中被堵塞,即,在前端部圓柱形部分332c和內表面GG之間被堵塞,則容器擋門332就牢固地被固定到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使其變得無法打開和關閉接收開口331。
相比之下,密封件堵塞防止空間337b係形成在本實施例的噴嘴接收器330的內區域上。密封件堵塞防止空間337b的內直徑(各個內表面 EE的內直徑和延續的錐形表面)小於容器密封333的外直徑。因此,整個容器密封件333可以幾乎不進入到密封件堵塞防止空間337b中。此外,透過由容器擋門332拖拉而彈性地變形的容器密封件333的一部分(區域)被限制,以及在容器密封件333被在內表面GG處堵塞之前,容器密封件333可以藉由其自身的彈性所修復。隨著這一動作,可以防止其中因為容器擋門332和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之間的固定狀態而無法開啟和關閉接收開口331的情況發生。
如第16圖和第18圖所示,形成有多個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以在與容器密封件333的外圓周相接觸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表面上放射狀地延伸。如第16圖和第17圖所示,當容器密封件333被固定到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時,在容器前端部上的容器密封件333的垂直表面相對於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的前端部稍微地突出。如第9圖所示,當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噴嘴擋門612的噴嘴擋門法蘭612a被噴嘴擋門彈簧613偏壓而下壓容器密封件333的突出部分。噴嘴擋門法蘭612a從緊靠於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的容器前端部的容器密封件333的接收開口331側面移動且覆蓋容器密封件333的前端部表面,從而從外部密封容器。因此,可以確保在連接時在接收開口331處的傳送噴嘴611的附近部分的密封性能,從而防止碳粉洩露。
由噴嘴擋門彈簧613所偏壓的噴嘴擋門法蘭612a的噴嘴擋門彈簧接納表面612f的後側面緊靠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使得相對於在旋轉軸方向上的碳粉容器32的噴嘴擋門612的位置可以被判定。
如第9圖所示,例如,當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主體時,作為接觸構件的噴嘴擋門612和作為偏壓構件的噴嘴擋門彈簧613係容納於圓柱形內空間的前端部開口305中。為了實現以上的配置,在下文中,將針對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的直徑、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直徑以及包括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容器設定區段615的部件的直徑的關係進行解釋。
第66圖是示例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的直徑、噴嘴接收固定部分337的內直徑以及包括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容器設定區段615的部件 的直徑之間關係的解釋性示意圖。
如下所述,容器設定區段615包括容器設定區段的內表面615a,當碳粉容器32被設定時,所述容器設定區段被安裝到碳粉容器32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內表面615a的內直徑由D1表示。碳粉容器32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的直徑由d1表示。
設置在傳送噴嘴611上的噴嘴擋門612包括噴嘴擋門法蘭612a,噴嘴擋門法蘭612a的外直徑由D2所表示。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直徑之間、在相對於在軸方向上的容器密封件333的外側面上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直徑(來自容器前端部的第二內表面的內直徑)由d2所表示,以及容器密封件333的外直徑由d3所表示。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與容器密封件333的外表面接觸,並設置在容器密封件333的外表面和來自前端部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第二內表面之間。噴嘴擋門612的外直徑(將在以下被描述的噴嘴擋門管612e的外直徑)由D3表示,以及,容器密封件333的內直徑由d2所表示。
當碳粉容器32連接時,傳送噴嘴擋門611進入到接收開口331,同時,噴嘴擋門612關閉噴嘴開口610。噴嘴擋門法蘭612a與容器密封件333接觸並隨後下壓容器密封件333。接著,噴嘴擋門法蘭612a緊靠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的前端部,使得噴嘴開口610被打開,以及碳粉容器32的內部和傳送噴嘴611的內部彼此互相連通。此時,碳粉容器32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和容器設定區段的內表面615a互相配合,以及,容器主體33可旋轉地被固持在配合位置處。
為了可旋轉地安裝碳粉容器32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和容器設定區段的內表面615a,碳粉容器32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的直徑d1和容器設定區段的內表面615a的內直徑D1設定為“d1<D1”。此外,d1和D1之間的配合公差設定在0.01 mm至0.1 mm之間。經由維持“d1<D1”之關係,可以旋轉容器主體33並且同時將其固持至容器設定區段615。
傳送噴嘴611和噴嘴擋門612被配置,使得它們進入到接收開口331,同時,傳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由噴嘴擋門612關閉。為了實現該配置,噴嘴擋門法蘭612a的外直徑D2和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 337的內直徑之間在相對於在軸方向上的外側面上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直徑d2(來自容器前端部的第二內表面DD的內直徑)被設定為“D2<d2”。
為了使噴嘴擋門法蘭612a與容器密封件333相接觸並對其下壓,接著緊靠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的前端部,噴嘴擋門法蘭612a的外直徑D2被設定為“D2>d3”。具體地,在噴嘴擋門法蘭612a的外直徑D2、在其內直徑之間的相對於軸線方向上的容器密封件333的外側面上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直徑d2以及容器密封件333的外直徑d3之間的關係被設定為“d3<D2<d2”。
根據以上的設定,可以將噴嘴擋門612容納於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開口305中(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內部)。當容器密封件333和噴嘴擋門法蘭612a隨著容器主體33的旋轉彼此抵靠滑動時,可以藉由該滑動來防止容器密封件333損壞。這是因為噴嘴擋門法蘭612a與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相接觸,以達到不過分地下壓容器密封件333並且可以抑制滑動負載之目的。此外,因為噴嘴擋門法蘭612a適當地配合容器密封件333,同時下壓容器密封件333,所以,可以減少可能出現在碳粉容器32連接時的碳粉分散。
此外,噴嘴擋門612的外直徑D3和噴嘴接收器330的容器密封件333的內直徑d4係設置為“d4<D3”。利用此設置,容器密封件333的內直徑隨著傳送噴嘴611的插入而被拉伸,使得容器密封件333可以適當地配合噴嘴擋門612。如此一來,可以在傳送噴嘴611插入時防止碳粉從碳粉容器32洩漏到外部。
為了整合以上所有關係,碳粉容器32的各部分被設定,使得直徑之間的關係為“d4<D3<d3<D2<d2<d1<D1”。利用此設定,可以實現用於防止碳粉從碳粉容器32分散或洩漏的密封能力和容納噴嘴擋門612和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容納能力。
如下所述,當碳粉容器32被連接時,在噴嘴擋門法蘭612a緊靠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後,噴嘴開口610被打開,以及相對於碳粉容器32的噴嘴擋門612的位置被固定。在另外一方面,當碳粉容器32被拆卸時,即使在傳送噴嘴611開始被從碳粉容器32中移除後,相對於碳粉 容器32的噴嘴擋門612的位置也不會因為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偏壓力而改變,同時,噴嘴開口610被打開。
當碳粉容器32被移除時,相對於傳送噴嘴611的碳粉容器32的位置改變,使得相對於傳送噴嘴611的噴嘴擋門612的位置也跟著改變。作為結果,噴嘴擋門612開始關閉噴嘴開口610。此時,在碳粉容器32和容器設定區段615之間的距離隨著碳粉容器32的移除步驟操作而變得更長。因此,由於其自身的修復力,噴嘴擋門彈簧613延伸到自然長度,使得施加到噴嘴擋門612上的偏壓力變小。
當碳粉容器32進一步地被向外拉出且噴嘴擋門612完全地關閉噴嘴開口610時,噴嘴擋門612的一部分(具體而言,係將在以下被描述的“第一內肋條612b”)緊靠於傳送噴嘴611的一部分。利用此緊靠接觸,固定相對於傳送噴嘴611的噴嘴擋門612的位置,並釋放噴嘴擋門612和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之間的緊靠接觸。
其後,碳粉容器32被進一步地拉出,使得噴嘴擋門612和傳送噴嘴611一起被從碳粉容器32中移除。
當噴嘴擋門法蘭612a與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處於緊靠接觸時,傳送噴嘴611上形成噴嘴開口610之所在的部分完全地在相對於接收開口331的入口的碳粉容器32的內部。具體而言,噴嘴開口係位於與抓取部分304所在的部分相反之位置,噴嘴開口331在該位置處橫跨旋轉軸方向的容器齒輪301。由於噴嘴開口610在被打開同時係完全地位於碳粉容器32內部,因此,可以防止碳粉從噴嘴開口610洩露到外部。
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和在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335b(所述空間作為鄰近於側面支撐部分所設置的開口)被形成,使得面朝彼此的兩個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形成圓柱形的一個部分,而圓柱形的另外一個部分在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335b的兩個部分處被切開。利用這一形狀,可以引導容器擋門332,以在旋轉軸方向上在形成於圓柱形件內部的圓柱形空間S1中移動。
當容器主體33旋轉時,被固定到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與容器主體33一起旋轉。此時,噴嘴接收器330的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繞著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傳送噴嘴611旋轉。因此,正被旋轉的擋 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穿過恰好在噴嘴開口610上方的空間,所述噴嘴開口610形成在傳送噴嘴611的上部分中。作為結果,即使當碳粉立即被積累在噴嘴開口610上方時,由於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橫穿過累積的碳粉並降低了其之累積,因此,可以防止其中累積的碳粉在靜止狀態下被聚集且當該裝置重新開機時出現碳粉傳送出現失敗的情況。在另外一方面,當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被定位在傳送噴嘴611的側面和噴嘴開口610上,且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335b面朝彼此時,在容器主體33中的碳粉被供應到如由第9圖的箭頭β所指示的傳送噴嘴611。
如第16圖和第17圖所示,形成有在第一外表面AA和第二外表面BB之間的階梯,使得在容器後端部上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直徑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的中間處被減小。如第13圖所示,形成了容器主體33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以跟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以及形成有一階梯,使得容器後端部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直徑被減小。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上的階梯緊靠在整個區中在周向上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上的階梯。如此一來,可以防止噴嘴接收器330的軸相對於容器主體33傾斜(在圓柱形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中心軸相對於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中心軸線傾斜的狀態)。
<第二實施例>
將在以下解釋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其中容器擋門332相對於第一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被改良。
碳粉容器32在第6圖中所示的狀態下可以從影印機500中拆卸。然而,當碳粉容器32單獨地被傳送或由使用者安裝到主體時,碳粉容器32有可能會掉落。
第19圖是示例碳粉容器32隨著面向下方的後端部而掉落的狀態的解釋性示意圖;第19圖中的箭頭δ1指示掉落的方向。
如果碳粉容器32掉落且碰撞到如第19圖所示的地板,則容器擋門332的慣性力在作為由第19圖中的箭頭δ2所指示的掉落方向的相同方向上起作用。由於在掉落時,慣性力隨著衝擊力的增加而增加,如果慣性力變得比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壓力大,則容器擋門332就在慣性力起作 用的方向上移動(在第19圖中的箭頭δ2方向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容器擋門332的移動距離變得比容器密封件333的厚度大,則此時在容器擋門332和容器密封件333之間就產生間隙,碳粉就可能被分散。此外,如果碳粉容器32的容器主體33是由吹模成型所形成的中空樹脂產品,則由於碰撞,衝擊力就可能被轉換成動量,以及慣性力可能被提高。
為了縮短由於掉落而由慣性力產生的容器擋門332的移動距離,可以使用帶有更大壓力的容器擋門彈簧336。然而,如果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壓力提升,則會產生如以下所描述的不良效應。
具體而言,如果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壓力被增加,則在容器擋門332和傳送噴嘴611之間的接觸壓力就會增加,同時,碳粉容器32就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如果接觸壓力提升,則用於旋轉碳粉容器32的驅動力矩就增加。因此,需要具有更大輸出的驅動馬達603,因而提升驅動馬達603的成本。此外,利用接觸壓力的提升,容器擋門332和傳送噴嘴611的接觸表面的磨損就變大,導致使用期限縮短。
另外,如果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壓力增加,則需要更大的力來設定在碳粉再補給裝置60中的碳粉容器32,導致可操作性下降。此外,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壓力在碳粉容器32從碳粉再補給裝置60中拖拉出來的方向上作用。因此,如果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壓力提高,則在接著用於接合具有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碳粉容器32的兩個結構(再補給裝置接合構件609和容器接合部分339)之間的被接合狀態被消除後,碳粉容器32可能會有從碳粉再補給裝置60彈跳出來的風險。
第20圖和第21圖是示例配置的示例性示意圖,在所述配置中,第二擋門鉤子332b相對於第一擋門鉤子332a的引導桿332e設置在稍微更靠近於容器擋門332的容器前端部的位置處。第20圖是在碳粉容器32連接前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和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的示例性剖視圖。第21圖是碳粉容器32連接到其上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和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的示例性剖視圖。
在第20圖和第21圖所示的配置中,碳粉容器32的容器擋門332在接收開口331被容器擋門彈簧336(在第20圖中的左邊)關閉的方向上被壓住。容器擋門332包括一對第一擋門鉤子332a和一對第二擋門鉤 子332b,該等擋門鉤子在相對於引導桿332e的容器後端部上被配置以防止容器擋門332脫離的兩對鉤子。
引導桿332e的容器後端部被分成兩部分,以形成一對懸臂332f。第一擋門鉤子332a和第二擋門鉤子332b係設置在懸臂各自的外表面上。如第20圖所示,當容器擋門332靠近於接收開口331時,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的垂直表面被定位在第一擋門鉤子332a和第二擋門鉤子332b之間。相較於在軸方向上的第一擋門鉤子332a的突出區域更小的孔係形成在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的垂直表面上。引導桿332e係插入在容器擋門彈簧336中,引導桿332e的一對懸臂332f朝向引導桿332e的軸線中心彎曲,以使第一擋門鉤子332a穿過在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的垂直表面中的孔。如此一來,引導桿332e安裝在如第20圖中所示的容器主體33上。引導桿332e由諸如聚苯乙烯等樹脂模製,以確保允許懸臂332f的彎曲彈性。
第20圖描繪例如當碳粉容器32被傳輸時在碳粉容器32被設定在碳粉再補給裝置60(未使用)的主體內之前的狀態。
當碳粉容器32設置在第20圖中所示的狀態下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主體中時,碳粉容器32被推進主體,傳送噴嘴611的前端部將容器擋門332朝向碳粉容器32內部推動。此時,在引導桿332e的端部處的第一擋門鉤子332a從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的容器後端部被推出。藉由上述配置,作為第二鉤子的第二擋門鉤子332b與在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的垂直表面中的孔接合。
在垂直表面中的孔小於第二擋門鉤子332b的突出區域,並因此,當其與垂直表面接觸時,第二擋門鉤子332b不脫離。然而,當使用者提高施加在碳粉容器32上的推力時,該推力作用在第二擋門鉤子332b的接觸部分和垂直表面上。由於推力的作用,設置在外表面上的第二擋門鉤子332b和一對懸臂皆朝向引導桿332e的軸線的中心彎曲,使得第二擋門鉤子332b穿過在垂直表面中的孔。因此,如第21圖所示,第二擋門鉤子332b相對於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被定位在碳粉容器32內部。
一旦容器擋門332被設置在碳粉容器32中,第二擋門鉤子332b就起了防止容器擋門332脫離的作用。
如上所述,當碳粉容器32單獨地被傳輸或被使用者設置在主體中時,碳粉容器32有可能掉落。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第19圖以及如上文中所解釋的,由於容器擋門332的慣性力,可以將開啟容器擋門332的方向上的力施加到容器擋門332。然而,如果第二擋門鉤子332b設置在第20圖和第21圖所示例的配置中,則當碳粉容器32因為以下所描述的原因掉落時,可以防止碳粉分散。具體而言,當外力導致容器擋門332在開啟方向上移動時,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壓力和被需要來使第二擋門鉤子332b穿過孔的力(即,用於彎曲一對懸臂332f的力)就防止容器擋門332在開啟方向移動。因為,由於掉落時的衝擊力,慣性力不提高,不像由使用者所施加的推力那樣,因此,第二擋門鉤子332b與在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的垂直表面中的孔接合,以及,容器擋門332可被防止打開。如此一來,當碳粉容器32掉落時,可以防止碳粉分散。
在如第20圖和第21圖所示之配置的碳粉容器32中,當碳粉容器掉落時,可以防止擋門移動,而不需要提高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壓力。如此一來,可以防止碳粉在掉落時分散,而不會導致如以上所描述的不良效應。此外,例如第1圖和第9圖,相較於如以上所解釋的配置,只有第二擋門鉤子332b被新增到容器擋門332,並且,沒有需要額外的部件。因此,可以在掉落時以低成本來防止碳粉分散。
作為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所共有的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配置,將參照第5圖至第8圖在下文中作解釋。
在連接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導致碳粉容器32的容器前端部蓋子34在如第5圖中所示的容器接納區段72上滑動和移動。在第5圖中,從插入孔區段71延續到容器蓋子接收區段73的邊溝件恰好分別地形成在四個碳粉容器32下方,使得縱向側面沿著容器主體33的軸線方向移動。作為一對的滑動引導件361,其係形成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兩個下側面上,以允許容器前端部蓋子34滑動和移動,同時接合滑動引導件361與邊溝件。更具體而言,作為一對的滑動軌道在容器接收區段72的邊溝件中的每個的兩個側面上突出。平行於容器主體33的旋轉軸線的滑動邊溝件361a形成在滑動引導件361上,以從上、下方夾住一對滑動軌道。此外,容器前端部蓋子34包括容器接合部分339,在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 置60時,所述容器接合部分339與設置在設定蓋子608上的再補給裝置接合構件609接合。
容器前端部蓋子34也包括用於記錄如碳粉容器32的使用情況等資料的ID標籤(ID晶片)700。容器前端部蓋子34還包括特定顏色的肋條34b,所述肋條防止容納特定顏色碳粉的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不同顏色的設定蓋子608。如上所述,由於滑動引導件361在連接時與容器接納區段72的滑動軌道接合,因此,可以判定在碳粉再補給裝置60上的容器前端部蓋子34之設置。因此,容器接合部分339和再補給裝置接合構件609之間的定位,以及ID標籤700和將在下文中描述的連接器800之間的定位就可以順利地執行。
將在下文中解釋作為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所共有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
如第7圖和第8圖所示,碳粉再補給裝置60包括將傳送噴嘴611固定到影印機500的主體的框架602上的噴嘴固持件607。設定蓋子608被固定到噴嘴固持件607。其係設置成從傳送噴嘴611的下部與傳送噴嘴611的內部互通的碳粉降落通道64被固定到噴嘴固持件607。
碳粉降落通道64可以包括設置於其內部的振動彈簧640,如第20圖和第21圖所示。
振動彈簧640的一個端部與輸送螺桿614的旋轉軸接合,並隨著輸送螺桿614的旋轉在垂直方向上移動。隨著垂直的移動,振動彈簧640擦掉作為管構件的碳粉降落通道64的內表面附近部分上的停滯或連接的碳粉,為了改進防止碳粉降落通道64堵塞的效果,可以將配置為可振動的振動彈簧640放置在更靠近於碳粉降落通道64的位置。在本實施例的配置中,由於碳粉降落通道64是圓柱形構件,因此,振動彈簧640(具有比碳粉降落通道64的內壁的直徑稍微小的直徑的彈簧)係作為振動刮刀使用。然而,較佳地,可以根據碳粉降落通道64的橫截面形狀來調節振動刮刀的形狀,使得碳粉降落通道64的X截面的形狀不是圓的,並根據實際形狀來調節振動刮刀的形狀。
此外,容器驅動區段91係固定於框架602上。
容器驅動區段91係固定於框架602上。容器驅動區段91包括 驅動馬達603、容器驅動齒輪601以及用於將驅動馬達603的旋轉驅動傳送到容器驅動齒輪601的旋轉軸的蝸輪603a。驅動傳送齒輪604被固定到容器驅動齒輪601的旋轉軸,以與固定到輸送螺桿614的旋轉軸的輸送螺桿齒輪605接合。利用上述配置,可以經由容器驅動齒輪601和容器齒輪301旋轉碳粉容器32。此外,可以和碳粉容器32的旋轉一起經由驅動傳送齒輪604和輸送螺桿齒輪605旋轉輸送螺桿614。
可能可以在從驅動馬達603到容器齒輪301的驅動傳送通道中,或者在從驅動馬達603到輸送螺桿齒輪605的驅動傳動通道中提供離合器。利用該離合器,隨著驅動馬達603的旋轉,可以達到只旋轉碳粉容器32和輸送螺桿614中的其中一個之目的。
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傳送噴嘴611將在下文中作解釋。
第22圖是噴嘴擋門612的解釋性剖視圖。第23圖是從碳粉容器32連接處(噴嘴的前端部)所在的側面觀看的噴嘴擋門612的解釋性立體圖。第24圖是從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側面(噴嘴的後端部)觀看的噴嘴擋門612的解釋性立體圖。第25圖是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傳送噴嘴611的附近部分的解釋性剖視圖。第26圖是傳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的附近部分的解釋性透視剖視圖。第27圖是從噴嘴的前端部觀看,當噴嘴擋門612被拆卸時傳送噴嘴611的附近部分的解釋性立體圖。第28圖是當噴嘴擋門612被拆卸時噴嘴開口610的附近部分的解釋性立體圖。在第25圖、第26圖和第28圖中,省略設置在傳送噴嘴611的內部的輸送螺桿614。
在傳送噴嘴611的底座端部處,形成容器設定區段615,其中,當碳粉容器32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安裝該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容器設定區段615是圓柱形的形狀,且安裝時備配置使得其內表面615a和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彼此抵靠地滑動。透過上述安裝,判定相對於在垂直於碳粉容器32的旋轉軸的平面方向上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碳粉容器32的位置。當碳粉容器32旋轉時,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起旋轉軸的作用,以及容器設定區段615起軸接收區段的作用。其中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和容器設定區段615可滑動地彼此接觸,以及所判定之相對於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碳粉容器32的位置係如第9圖 的α所示。
如第22圖所示,舉例來說,噴嘴擋門612包括噴嘴擋門法蘭612a和噴嘴擋門管612e。第一內肋條612b係形成在接近於噴嘴的前端部的噴嘴擋門管612e的上內表面的一部分中。第二內肋條612c和第三內肋條612d係形成在接近於噴嘴的底座端部的噴嘴擋門管612e的內表面上,以包圍內表面。
在內表面上在周向上的第一內肋條612b的長度被設定,使得第一內肋條612b可以在周向上在噴嘴開口610的寬度方向上被安裝,並且同時將噴嘴擋門612連接到傳送噴嘴611。
如第1圖和第25圖所示,在噴嘴的底座端部上的噴嘴管標記彈簧613的端部緊靠容器設定區段615的端部表面615b。此外,在噴嘴的前端部上的噴嘴擋門彈簧613的端部緊靠噴嘴擋門法蘭612a的噴嘴擋門彈簧接收表面612f。此時,噴嘴擋門彈簧613在被壓縮狀態下,以及偏壓力在噴嘴擋門612從噴嘴的前端部脫離出來(在第25圖中的左邊)處被施加到噴嘴擋門612。然而,第一內肋條612b緊靠在噴嘴的前端部上的噴嘴開口610的邊緣,即,傳送噴嘴611的前端部611a的上內表面。因此,可以防止噴嘴擋門612在第25圖或第26圖中所示的狀態下自傳送噴嘴611脫離的方向上移動。由於第一內肋條612b的對接觸頭以及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偏壓力,可以判定在旋轉軸方向上的相對於傳送噴嘴611的噴嘴擋門612的位置。
作為在周向方向上的第一內肋條612b的一端部,第一內肋條的前端部612g被成形,使得其可以緊靠噴嘴開口周緣611s,所述噴嘴開口周緣611s是在橫向方向上的噴嘴開口610的周緣。具體而言,第一內肋條的前端部612g被成形,以當噴嘴擋門612在第26圖中的箭頭A的方向上旋轉時,緊靠噴嘴開口周緣611s。
當碳粉容器32旋轉時,導致在第26圖中的箭頭的方向上旋轉的力作用在噴嘴擋門612上,其中,噴嘴擋門管612e的外表面與固定到碳粉容器32的容器密封件333的內表面相接觸。此時,如果噴嘴擋門612相對於傳送噴嘴611旋轉,以及第一內肋條612b從噴嘴開口610分離,則可能會發生以下的情形。具體而言,當碳粉容器32從碳粉再補給裝置 60中拆卸時,由於基於噴嘴擋門彈簧613的修復作用所產生的偏壓力,噴嘴擋門612可以從傳送噴嘴611中脫離出來。
此外,取決於噴嘴擋門612的彈性,從噴嘴開口610中拆卸的第一內肋條612b可以牢固地拉緊傳送噴嘴611的外表面,以及,防止噴嘴擋門612相對於傳送噴嘴611移動。在各種情況下,當碳粉容器32從碳粉再補給裝置60中拆卸時,噴嘴開口610保持開啟,從而導致碳粉洩漏。
相比較之下,根據本實施例,在碳粉再補給裝置60中,當噴嘴擋門612在第26圖中的箭頭A方向上旋轉時,第一內肋條的前端部612g緊靠噴嘴開口周緣611s。因此,可以防止噴嘴擋門612相對於在第26圖中所示例的狀態下的傳送噴嘴611旋轉。
第二內肋條612c和第三內肋條612d的內直徑設定為比圓柱形傳送噴嘴611的外直徑稍小。由樹脂模製的第二內肋條612c和第三內肋條612d彈性地變形,使得噴嘴擋門612可以連接到傳送噴嘴611。由於具有比傳送噴嘴611的外直徑稍小的內直徑的兩個肋條(612c,612d)彈性地變形,並且與傳送噴嘴611的外表面相接觸,因此,可以改善在噴嘴擋門612的內表面和傳送噴嘴611的外表面之間的密封性能。如此一來,可以防止碳粉從在噴嘴擋門612和傳送噴嘴611之間的間隙洩漏。
根據本實施例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使用作為噴嘴擋門彈簧613的錐形彈簧。錐形彈簧允許至少部分的相鄰線圈在完全壓縮的狀態下彼此重疊,使得比較於具有相同彈性長度的圓柱形彈簧,在完全壓縮的狀態下可以縮短在捲繞軸線方向的長度。因此,可以減小在完全壓縮狀態下在載捲繞軸線方向上的噴嘴擋門彈簧613的空間。
將碳粉容器32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步驟將在下文中解釋。
當碳粉容器32朝向如第7圖或第1圖中的箭頭Q所指示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移動時,傳送噴嘴611的前端部611a與容器擋門332的前端部表面相接觸。當碳粉容器32朝向碳粉再補給裝置60進一步移動時,傳送噴嘴611下壓容器擋門332的前端部表面。由於容器擋門332的下壓,容器擋門彈簧336被壓縮。因此,隨著壓縮,容器擋門332被推進碳 粉容器32的內部(到容器後端部),並且傳送噴嘴611的前端部被插入到接收開口331中。此時,在相對於噴嘴擋門的噴嘴擋門法蘭612a的噴嘴的前端部上的部分噴嘴擋門管612e與傳送噴嘴611一起被插入到接收開口331中。
當碳粉容器32被進一步移向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相對於噴嘴擋門法蘭612a的噴嘴擋門彈簧接收表面的表面與容器密封件333的前端部表面相接觸。接著,該表面透過稍微下壓容器密封件333與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相接觸。作為結果,相對於在旋轉軸方向上的碳粉容器32的噴嘴擋門612的位置被固定。
當碳粉容器32朝向碳粉再補給裝置60進一步移動時,傳送噴嘴611進一步插入到碳粉容器32的內部。在這時候,緊靠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的噴嘴擋門612朝向傳送噴嘴611的底座端部向後被推進。因此,噴嘴擋門彈簧613被壓縮,以及噴嘴擋門612和傳送噴嘴611的相對位置朝向噴嘴的底座端部移動。由於相對位置的移動,由噴嘴擋門612覆蓋的噴嘴開口610被曝光在容器主體33的內部,以及容器主體33的內部和傳送噴嘴611的內部彼此互通。
當傳送噴嘴611被插入到接收開口331時,由於壓縮容器擋門彈簧336或噴嘴擋門彈簧613所產生的偏壓力,在碳粉容器32相對於碳粉再補給裝置60向後被推進所在的方向(相對於第7圖中箭頭Q的方向)上的一力起作用。然而,當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碳粉容器32被移動至一位置,在該位置處,抵靠上述的力,容器接合部分339與再補給裝置接合構件609在朝向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方向上接合。因此,在容器擋門彈簧336和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偏壓力以及在容器接合部分339和再補給裝置接合構件609之間的接合狀態變為有效。由於偏壓力和接合狀態的作用,在旋轉軸方向上相對於碳粉再補給裝置的碳粉容器32的位置被判定在第8圖和第9圖中所示的狀態下。
如第7圖所示,容器接合部分339的每個包括引導突出件339a、引導邊溝件339b、隆起件339c以及矩形件接合孔339d。兩套容器接合部分339,分別包括上述可作為一整套部件,相對於穿過接收開口331的垂直線以對稱的方式設置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兩個側面上。引導 突出件339a係設置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前部垂直表面上,以穿過接收開口331的中心的水平線上。引導突出件339a包括延續至引導邊溝件339b的傾斜表面。傾斜表面與再補給裝置接合構件609相接觸,並在連接碳粉容器32時朝向引導邊溝件339b引導再補給接合構件609。引導邊溝件339b是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側面表面上凹陷的邊溝件。
引導邊溝件339b的寬度係設定為稍微寬於再補給裝置接合構件609,以及被設定為適當地防止再補給裝置接合構件609從邊溝件中脫離出來。
引導邊溝件339b的後端部沒有直接地延續至接合孔339d,而是被中斷。引導邊溝件339b的高度與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側表面的高度相同。具體而言,寬度大約為1 mm的外表面出現在引導邊溝件339b和接合孔339d之間,並且相應於隆起件339c。再補給裝置接合構件609橫跨隆起件339c並掉落到接合孔339d中。作為結果,碳粉容器32和碳粉再填充裝置60彼此接合。
碳粉容器32配置以將容器擋門332定位在線段的中心,所述線段連接在垂直於旋轉軸線的虛擬平面上的兩個容器接合部分339。如果容器擋門332沒有被定位在連接兩個容器接合部分339的線段上,則可能會發生下述情形。具體而言,從線段到容器擋門332的距離變成了杠桿,以及,由於在容器擋門322的位置處的容器擋門彈簧336和噴嘴擋門彈簧613之間的偏壓力,產生碳粉容器32繞著線段旋轉的力矩。由於力矩的作用,碳粉容器32可以相對於碳粉再補給裝置60傾斜。在這種情況下,在碳粉容器32上的連接負荷,從而提高了在固持和引導容器擋門332的噴嘴接收器330上的負荷。
具體而言,如果碳粉容器32是新的且適當地被碳粉填充,以及當碳粉容器32從後端部被推進時使得突出傳送噴嘴611在水平方向上被插入,則力矩起作用,以基於含有碳粉重量的容器32的重量而旋轉碳粉容器32。因此,一負荷係施加到傳送噴嘴611所插入的噴嘴接收器330,並且,在更壞的情況下噴嘴接收器330可能會因此損壞或打破。相比之下,根據本實施例,在碳粉容器32中,由於容器擋門332被定位在連接兩個容器接合部分339的線段上,因此,由於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偏壓力 和作用在容器擋門332的位置處的噴嘴擋門彈簧613,可以防止碳粉容器32相對於碳粉再補給裝置60傾斜。
如第31B圖所示,當碳粉容器32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碳粉容器32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圓形端部表面沒有與容器設定區段615的端部表面615b相接觸。假設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圓形端部表面與容器設定區段615的端部表面615b相接觸。在這個配置中,在容器接合部分339的接合孔339d與再補給裝置接合構件609接合之前,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圓形端部表面可以緊靠容器設定區段615的端部表面615b。如果端部表面如以上所描述的彼此緊靠,則可以使碳粉容器32進一步地朝向碳粉再補給裝置60移動,使得其無法進行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定位。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當碳粉容器32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形成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圓形端部表面和容器設定區段615的端部表面615b之間的小間隙。
當在旋轉軸方向上的位置經由如上所描述的方式被確定時,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可旋轉地被安裝到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內表面615a。因此,如以上所描述的,可以確定相對於在垂直於旋轉軸的平面方向上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碳粉容器32的位置。作為結果,完成碳粉容器32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連接。
當碳粉容器32完全地連接時,如果驅動馬達603被旋轉,則碳粉容器32的容器主體33和在傳送噴嘴611內部的輸送螺桿614就隨之旋轉。
隨著容器主體33的旋轉,在容器主體33中的碳粉通過螺旋肋條302被傳送到容器主體33的容器前端部。抓取部分304抓取被傳送至抓取部分304的碳粉,以隨著容器主體33的旋轉被定位在噴嘴開口610上方。被抓取以被定位在噴嘴開口610上方的碳粉朝向噴嘴開口610掉落,使得碳粉被供應到傳送噴嘴611。被供應到傳送噴嘴611的碳粉通過輸送螺桿614被傳送且經由碳粉降落通道64被再補給至顯影裝置50中。此時碳粉從容器主體33的內部到碳粉下降通道64的流動係由第9圖中的箭頭β所示。
<第三實施例>
在下文中,將針對根據第三實施例的碳粉容器等的旋轉時序的改良進行解釋。
在根據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的上述配置中,碳粉容器32和輸送螺桿614同時被旋轉。然而,關於旋轉時序,可能可以在開始再補給碳粉時只旋轉碳粉容器32,以及隨後在經過一預定時間後旋轉輸送螺桿614。此外,可能可以在碳粉再補給結束後停止碳粉容器32,以及隨後在經過一預定時間後停止輸送螺桿614。以上旋轉時序的時序圖表係示例在第29圖中。
在根據第29圖所示的旋轉時序的配置中,當碳粉再補給被停止時,在傳送噴嘴611內部的輸送螺桿614的旋轉被停止之前,碳粉容器32的旋轉被停止。利用上述旋轉時序,輸送螺桿614在噴嘴開口610處繼續實施傳送,同時停止供應新碳粉,以及隨後在經過一預定時間後,停止輸送螺桿614的旋轉。因此,當碳粉容器32停止旋轉時,殘留在傳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附近部分的碳粉T可以透過輸送螺桿614朝向碳粉降落通道64被傳送。作為結果,可以減少殘留在接近噴嘴開口610的傳送噴嘴611上的碳粉T的量。當碳粉容器32從碳粉再補給裝置的主體被拆卸時,因為在傳送噴嘴611上的碳粉的量已經被減少,所以,設置於噴嘴接收器330上的容器密封件333可以容易地清潔傳送噴嘴611。因此,由於碳粉容器32到/從主體連接/拆卸,可以防止碳粉的分散和降落。
此外,在具有以上旋轉時序的配置中,當開始再補給碳粉時,在開始旋轉輸送螺桿614之前,開始旋轉碳粉容器32。因此,在傳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的附近部分被碳粉填充後,開始旋轉輸送螺桿614。結果,在開始旋轉輸送螺桿614時,輸送螺桿614一次旋轉所傳送的碳粉的量可以變得更穩定。作為結果,可以提高碳粉的再補給的量的穩定性。
以這種方式,可以容易地實現配置,其中,通過獨立地使用獨立地旋轉碳粉容器32和輸送螺桿614的驅動源,區分碳粉容器32和輸送螺桿614的旋轉時序。
<第四實施例>
第四實施例是使用與第三實施例之碳粉容器32等相同驅動源的改良,以與第三實施例之旋轉時序有所區別,其詳細內容將在下文中作解 釋。
可以透過使用離合器來實現使用相同的驅動源的配置。透過使用相同的驅動源,可以以低成本實現不同旋轉時序的配置。
透過使用相同的驅動源區分旋轉時序的驅動傳送機的實施例在第30A圖和第30B圖中示例。第30A圖是驅動傳送機的前視圖。第30B圖是沿著第30A圖的H-H剖面線取得的驅動傳送機的解釋性側面剖視圖。
在第30A圖和第30B圖中所示的驅動傳送機包括被固定到碳粉容器驅動軸650的容器驅動齒輪601以及配置為相對碳粉容器軸650旋轉的空轉齒輪653。齒輪表面孔653a沿著空轉齒輪653的旋轉方向跟隨空轉齒輪653的半周邊形成。驅動梢652係固定到容器驅動齒輪601,以與齒輪表面孔653a接合。如第30A圖所示,設置有延遲生成彈簧651,所述延遲生成彈簧的一個端部通過彈簧固定銷651a被固定到空轉齒輪653,以及所述延遲生成彈簧的另外一個端部被固定到驅動梢652。
在空轉齒輪653的前表面上設置彈簧引導圓形板655,其與空轉齒輪653是同軸的,以及其設置在齒輪表面孔653a的內側面上,使得延遲生成彈簧651沿著彈簧引導圓形板655的外表面延伸。
此外,提供輸送螺桿齒輪605,其固定至輸送螺桿614的旋轉軸、其與空轉齒輪653齒輪接合以及其將空轉齒輪653的旋轉傳送到輸送螺桿614。
在第30A圖和第30B圖中所示的驅動傳送機中,當驅動馬達(未顯示)在第30A圖中的箭頭I方向上旋轉碳粉容器驅動軸650時,容器驅動齒輪601旋轉。此外,與容器驅動齒輪601合併的驅動梢652沿著設置在空轉齒輪653上的齒輪表面孔653a旋轉。如果當驅動梢652被定位在由第30A圖中的實線所表示的位置處時,容器驅動齒輪601旋轉大約180°,則驅動梢652就緊靠由第30A圖中的虛線所指示的齒輪表面孔653a。
當在互相接觸狀態下的容器驅動齒輪601進一步地旋轉時,空轉齒輪653被旋轉。結果,輸送螺桿齒輪605經由空轉齒輪653旋轉,以及輸送螺桿614開始旋轉。
以這種方式,在碳粉容器驅動軸650已經開始旋轉後,所使用來沿著齒輪表面孔653a移動驅動梢652的時間在開始旋轉碳粉容器32和開始旋轉輸送螺桿614之間導致出現時間滯差。
在這時,延遲生成彈簧651沿著彈簧引導圓形板655的外表面被延長相當於半周邊的長度。
在另外一方面,當驅動馬達停止旋轉碳粉容器驅動軸650時,驅動梢652的旋轉被停止。在這個時候,延遲生成彈簧651的一個端部被固定到驅動梢652且其已經從固有長度被延伸,所述延遲生成彈簧651的力起作用,以便縮回到固有長度,使得空轉齒輪653旋轉,從而彈簧固定銷651a靠近驅動梢652。因此,空轉齒輪653旋轉了相當於齒輪表面孔653a的大小(大約相當於半周邊的長度)。因此,在碳粉容器32被停止旋轉後,輸送螺桿614可以被旋轉了相當於由延遲生成彈簧651所導致的空轉齒輪653的旋轉的大小。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適當地設定不同的參數來設定所期望的驅動時間。該參數的實施例包括空轉齒輪653的齒輪齒的數量或輸送螺桿齒輪605數量、驅動梢652(空轉齒輪的齒輪表面孔653a的開口的範圍)的可移動範圍、輸送螺桿614的齒距以及噴嘴開口610的寬度。
此外,在停止旋轉碳粉容器32後,在輸送螺桿614被旋轉至少相當於傳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的縱向寬度的傳送距離後,停止輸送螺桿614。結果,可以相對於面朝噴嘴開口610的位置將殘留在接近於傳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的碳粉T傳送到碳粉降落通道64的側面。利用該傳送,由於碳粉容器32到/從主體連接/拆卸,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碳粉的分散和降落。
此外,在碳粉容器32開始旋轉後,在碳粉容器32被旋轉了其中傳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被碳粉T填充所實施的至少傳送距離後,期望開始旋轉輸送螺桿614。結果,碳粉的再補給量的穩定性可以進一步地提高。
將提出作為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所共有碳粉容器32和容器設定區段615之間的接合部分以及有關配置的解釋。
如上所述,其中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和容器設定區段615可滑 動地彼此接觸,以及相對於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碳粉容器32的位置被確定所在的位置由第9圖的α所示。第9圖中的位置α不必要皆具有滑動區段和定位區段的作用,但是可以具有滑動區段和定位區段中其中之一的作用。
根據本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包括噴嘴接收器330,該噴嘴接收器330被設置在容器主體33的開口上,且包括接收開口331和在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335b。接收開口331是具有作為粉末接收開口的噴嘴開口610的傳送噴嘴611被插入的部分。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335b是用於將作為粉末的碳粉從容器主體33供應到噴嘴開口610的再補給開口。碳粉容器32也包括容器碳粉332,該容器碳粉332由噴嘴接收器330所支持,且往返於噴嘴接收器330隨著傳送噴嘴611的插入和移除通過在旋轉軸線方向上滑動,其起用於開啟和關閉接收開口331的開啟/關閉構件的作用。利用這配置,碳粉容器32可以維持接收開口331的關閉狀態,直到傳送噴嘴611被插入,以及該碳粉容器32可以在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之前防止碳粉的洩漏或分散。
當傳送噴嘴611被插入到接收開口331且被傳送噴嘴611所推動的容器擋門332滑動到導容器後側面時,推開接近於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335b的被累積的碳粉。因此,用於插入傳送噴嘴611的空間可以確保接近於在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335b,該側面支撐部分在接收開口331被形成所在的區域中。結果,可以可靠地將碳粉從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335b供應到接收開口331。
以這種方式,在碳粉容器32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之前,碳粉容器32可以防止被容納在容器主體33的碳粉洩漏或分散,以及當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碳粉容器32可以可靠地將碳粉排放到容器主體33的外部。
在碳粉容器32中,如第1圖和第7圖所示的,接收開口332相對於前端部開口305的容器前端部形成在容器後端部側面上,即,在由管形前端部開口305所形成的開口的後側面上的位置。
第64A圖和第64B圖是根據可比較的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的示例性示意圖,其中,在旋轉軸方向上的接收開口331的開口位置與前端 部開口305的容器前端部相同。第64A圖是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的附近部分的解釋性剖視圖。第64B圖是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的解釋性剖視圖。
參照第1圖至第21圖,類似於根據上述的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在第64A和64B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可以維持接收開口331的關閉狀態,直到在碳粉容器321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之前,傳送噴嘴611被插入且可以防止碳粉洩漏或分散。當傳送噴嘴611被插入到接收開口331且被傳送噴嘴611所推動的容器擋門332滑動到導容器後側面時,推開接近於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335b的被累積的碳粉。因此,當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上時,可以可靠地將碳粉排放到容器主體33的外部。
在第64A圖和第64B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被配置,使得在容器主體33中的碳粉被供應到噴嘴開口610,該噴嘴開口610被設置在被插入到容器主體33中的傳送噴嘴611的部分中。在這種設置中,接觸區段是在作為容器主體33的密封構件的容器密封件333和傳送噴嘴611之間,且在該接觸區段中,可能會出現碳粉洩漏之情形,該接觸區段從噴嘴開口610分離,碳粉通過噴嘴開口610被從容器主體33供應到傳送噴嘴611。因此,如果碳粉再補給操作被操作同時碳粉容器被完全地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則即使在第64A圖和第64B圖中所示之可比較性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可以防止在接觸區段處的碳粉洩漏,該接觸區段在容器密封件333和從噴嘴開口610分離的傳送噴嘴611之間。
然而,當傳送噴嘴611被插入到容器主體33時,傳送噴嘴611的外表面與容器主體33相接觸。當傳送噴嘴611從碳粉容器32被移除時(當從碳粉再補給裝置60被移除時),一部分的接觸碳粉維持被連接到傳送噴嘴611。當傳送噴嘴611穿過具有容器密封件333的接觸區段時,被連接到傳送噴嘴611的大多數碳粉被容器密封件333刮掉。然而,少量的碳粉與傳送噴嘴611一起穿過容器密封件333,結果導致碳粉洩漏。洩漏的碳粉可以來到碳粉容器32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或可以黏附到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內表面615a,使得當用於替換等的碳粉容器32被再次連接時或被連接的碳粉的聚合體可以被顯影,結果出現影像缺陷時,設 定失敗可能出現。
相比之下,在根據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中,如第1圖所示,例如,容器主體33的前邊緣相對於噴嘴接收器330的垂直表面在旋轉軸方向上突出,其中,接收開口331是開啟的。具體而言,在碳粉容器32中,接收開口331的開啟位置相對於前端部開口305的接納器前端部被定位在後端部側面上,前端部開口305的接納器前端部是容器主體33的開口位置。
以這種方式,由於接收開口331的開口位置相對於容器主體33的開啟位置被定位在後側面上,因此,可以防止碳粉黏附到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這是因為,即使當傳送噴嘴611被從碳粉容器32移除時碳粉洩漏,從接收開口331洩漏和分散的碳粉仍然不可能轉回到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容器前端部。此外,從接收開口331洩漏和落下的碳粉被懸掛在前端部開口305的下內表面上。因此,可以防止碳粉黏附到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內表面615a。以這種方式,可以保留從接收開口331洩漏的碳粉,所述接收開口331在由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圍繞的區域內。結果,可以防止碳粉分散到碳粉容器的外部。
如第1圖和第9圖所示,根據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容器設定區段615都具有碳粉容器32的定位區段和旋轉軸接收區段的功能,其與來自噴嘴開口610的空間分離,比較於根據如第64A圖和第64B圖中所示例的比較範例的碳粉容器32被連接的情況,在所述噴嘴開口610處可能發生碳粉洩漏。此外,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容器前端部都起定位區段和在碳粉容器32側面上的碳粉容器32的旋轉軸的作用,其從噴嘴開口610突出,在所述噴嘴開口610處碳粉可能出現洩漏。在容器設定區段615和接收開口331之間的空間中,噴嘴擋門法蘭612a和噴嘴擋門彈簧613被設置。因此,即使在連接/拆卸操作期間,也可以防止碳粉出現和黏附到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內端部表面615b或黏附到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容器前端部。
接收開口331是碳粉容器32的碳粉排出開口,密封接收開口331的容器擋門332相對於容器主體33的前端部開口305的容器前端部被設置在後側面上。利用這設置,可以確保從容器擋門332到前端部開口 305的容器前端部的特定距離。結果,可以防止碳粉從接收開口331經由容器主體33的開口位置到達前端部開口305的外表面,所述接收開口331相對於容器主體33的開口位置被定位在後側面上。結果,可以防止碳粉分散。
如上所述,基於在前端部開口305的外表面和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圓柱形內表面615a之間的安裝,可以確定相對於在垂直於旋轉軸線的方向上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碳粉容器32的位置。具體地,是粉末儲存裝置的容器主體33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相對於是粉末傳送裝置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用作定位區段。因此,如果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被碳粉弄髒,則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內表面可以被改變以及定位精度可以被降低。相比較之下,根據本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可以防止碳粉到達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相對於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碳粉容器32的定位精度可以被穩定。
此外,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和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內表面之間的接觸區段處,當碳粉容器32旋轉時,它們也可以抵靠彼此滑動。具體而言,作為粉末儲存裝置的容器主體33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相對於是粉末傳送裝置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用作滑動區段。如果碳粉進入到滑動區段,則滑動負荷提高,並且提高碳粉容器32的旋轉扭矩。相比較之下,根據本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可以防止碳粉到達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且防止碳粉進入到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內表面的接觸區段中。因此,可以防止滑動負載的增加並穩定滑動性能,從而能夠防止碳粉容器32的旋轉扭矩的提高。此外,可以防止碳粉進入到滑動區段,使得可以防止碳粉通過在滑動區段中被下壓而被聚合。
此外,如上所述,當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容器密封件333被噴嘴擋門法蘭612a下壓。因此,噴嘴擋門法蘭612a抵靠容器密封件333牢固地被下壓,使得期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碳粉的洩漏。透過相對於在垂直方向上的開口位置將容器擋門332設置在內側面上(容器後端部側面),在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和容器密封件333的前端部表面之間形成圓柱形空間。
以下將參照第31A圖和第31B圖的示意圖解釋如第1圖所示之 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共有的碳粉容器,。
第31A圖和第31B圖是用於將噴嘴接收器330的容器前端部的前表面330f的位置和在旋轉軸線的方向上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容器前端部的邊緣(周緣)305f的位置相同的情況以及前表面330f相對於邊緣305f被定位在容器後端部上的情況相比較的示例性示意圖。在噴嘴接收器330的容器前端部的前表面處,接收開口331是開啟的。第31A圖是噴嘴接收器330的前表面330f的位置和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邊緣305f的位置相同的情況的解釋性示意圖。第31B圖是示例了噴嘴接收器330的前表面330f的位置相對於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邊緣305f的位置被定位在容器後端部上的情況的解釋性示意圖。
在第31A圖和第31B圖所示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中,在傳送噴嘴611被插入到噴嘴接收器的噴嘴接收開口331之前,噴嘴擋門612在噴嘴插入方向上被噴嘴擋門613偏置。因此,噴嘴擋門612接近於傳送噴嘴611的前端部被定位,並關閉噴嘴開口610。在這時候,噴嘴擋門彈簧613的一個端部緊靠作為噴嘴擋門612的定位部分的噴嘴擋門法蘭612a的後側面,以及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另外一個端部緊靠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端部表面615b。
作為粉末容器的碳粉容器32在第31A圖和第31B圖中的箭頭Q方向(連接方向)上被滑動,以被連接到第31A圖和第31B圖中所示例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隨著連接,朝向相對於Q方向的方向被噴嘴擋門彈簧613偏置的噴嘴擋門612緊靠噴嘴接收器330的前端部的前表面330f,其中,噴嘴接收器330的接收開口331是開啟的。其後,當碳粉容器32進一步地在Q方向上滑動時,噴嘴擋門612相對於被插入到碳粉容器32的傳送噴嘴611在Q方向上移動。因此,噴嘴擋門612移動向傳送噴嘴611的底座端部,以及,傳送噴嘴611被打開。然後,如第31A圖和第31B圖所示,在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後,噴嘴開口610完全地被打開。
隨著噴嘴擋門612朝向傳送噴嘴611的底座端部移動,噴嘴擋門彈簧613被壓縮。如第31A圖和第31B圖所示,當碳粉容器32被連接 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在旋轉軸線方向上的噴嘴擋門613的長度變短。然而,甚至在這種狀態下,噴嘴擋門彈簧613在旋轉軸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長度。因此,在噴嘴接收器330的前表面330f和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端部表面615b之間需要容納空間(具有在旋轉軸方向上的長度W)。容納空間是用於相對於噴嘴擋門法蘭612a容納噴嘴擋門612的部分容器前端部側面以及用於容納噴嘴擋門613的空間。
此外,噴嘴開口610需要到達碳粉可以被接收所在的位置。噴嘴開口610的最優位置基於容器主體33的形狀被確定。因此,如果容器主體33的形狀在第31A圖和第31B圖情況下是一致的,則從容器主體33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邊緣305f到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噴嘴開口610的最優位置的距離是不變的。
在以上配置中,如果碳粉容器32為如第31A圖所示之配置,則以下問題可能發生。在第31A圖中所示的配置中,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容器前端部的邊緣305f的位置和其中接收開口331在旋轉軸方向上是打開的噴嘴接收器330的前表面330f的位置相同。
因此,從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端部表面615b到適配部分615s的距離(L1)變得比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容納空間的長度(W)長。因此,增加了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尺寸。
如果容器主體33的形狀是一致的,則從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邊緣305f到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噴嘴開口610的最優位置的距離是不變的。此外,作為用於確定在旋轉軸線方向上的噴嘴開口610的位置的開始點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邊緣305f的位置通過容納空間的長度(W)或比在旋轉軸方向上的更長的長度從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端部表面615b分離。因此,從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端部表面615b到傳送噴嘴611的距離(L2)增加,使得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尺寸被增加。
因此,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邊緣305f的位置是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所述位置通過在旋轉軸線方向上的容納空間的長度W從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端部表面615b分離。因此,從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端部表面615b到碳粉容器32的一個端部的距離(L3)增加,使得固持碳粉容器32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尺寸被增加。
在第31B圖所示的配置中,其中接收開口331是打開的噴嘴接收器330的前表面(在第31A圖和第31B圖中的330f)相對於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容器前端部被定位在容器後端部上。其中接收開口331是打開的,噴嘴接收器330的前表面由第31A圖和第31B圖的330f表示,並且相應於容器密封件333的前表面或噴嘴擋門定位肋條337a的前端部。因此,當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噴嘴擋門612的噴嘴擋門法蘭612a相對於在旋轉軸線方向上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容器前端部緊靠在容器後端部上的前表面330f。結果,至少一部分的容納空間被定位在形成在前端部開口305(容器前端部)的開口位置和容器密封件333的前表面之間的圓形空間中。因此,第31A圖和第31B圖中的距離L1、L2和L3可以被製成比第31A圖中所示例的距離(第31A圖中的La)短。
如果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尺寸不需要被減少,則容器主體33可以在旋轉軸方向上被製成長出La。因此,可以減少容納在碳粉容器32中的碳粉的量。
當碳粉容器32沒有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噴嘴擋門612關閉傳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當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噴嘴擋門612需要被打開,以接收碳粉。
在碳粉再補給裝置60中,圓柱形空間(前端部開口305)被形成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容器前端部以及容器擋門332和在容器前側面上的容器密封件333的端部表面之間。容納空間被配置,使得當噴嘴擋門612被打開時,全部或部分的噴嘴擋門612可以被容納。在容納空間中,用於關閉噴嘴擋門612的全部或部分的噴嘴擋門彈簧613也被容納。利用這種配置,可以減少用於設置噴嘴擋門612和噴嘴擋門彈簧613的空間的尺寸。
如第9圖所示,根據本實施例,當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相對於噴嘴擋門法蘭612a在噴嘴的前端部上的噴嘴擋門612的容納位置被定位在容器密封件333的內部。相對於噴嘴擋門法蘭612a的噴嘴的底座端部基本地被容納在圓柱形空間中,所述圓柱形空間在前端部開口305(容器前端部)的開口位置和容器密封件333的前表面330f之間。此外,在壓縮狀態下的噴嘴擋門彈簧613基本上被容納在圓柱形空 間中。
利用這配置,可以減少從作為碳粉容器32的末端的前端部開口305的卡口位置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碳粉下降區域(其中碳粉下降通道64被連接到傳送噴嘴611所在的位置)的距離。藉此,可以縮小主體尺寸。
如以上所解釋的,參照第22圖至第28圖,第一內肋條612b緊靠噴嘴開口610的前周緣,即,當噴嘴擋門612被關閉時傳送噴嘴611的前端部611a的上內表面。因此,可以實現防止噴嘴擋門612脫離的功能。此外,第一內肋條612b的前端部612g是在周向上的第一內肋條612b的端部,其緊靠是在橫向方向上的噴嘴開口610的周緣的噴嘴開口周緣611s。因此,可以實現防止噴嘴擋門612旋轉的功能。即使在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防止噴嘴擋門612旋轉的功能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獲得。
此外,如上所述,第二內肋條612c和第三內肋條612d的內直徑比傳送噴嘴611的外直徑稍微小。例如,當傳送噴嘴611的外直徑φ是15 mm時,較佳地,可將第二內肋條612c和第三內肋條612d的內直徑φ設定為大約14.8 mm至14.9 mm。以這種方式,採取圓柱體形狀的第二內肋條612c和第三內肋條612d係形成在噴嘴擋門612的內表面上,所述圓柱體的內直徑稍微小於傳送噴嘴611的外直徑。因此,可以填充在噴嘴擋門612的內表面和傳送噴嘴611的外表面之間的間隙。結果,可能可以不需要密封件而實現碳粉密封功能,如海綿體或橡膠件的密封件。由於從噴嘴擋門612中分離的密封件不被需要,所以,可以以更小的成本防止碳粉洩漏。
作為用於防止碳粉洩漏的配置,可能可以提供環形密封件,而不是提供第二內肋條612c和第三內肋條612d。然而,因為在噴嘴擋門612的內表面和傳送噴嘴611的外表面之間的間隙非常小,所以,環形密封件是不可以插入的。因此,如果設置環形密封件,則環形噴嘴擋門密封件612h需要以在第65A圖和第65B圖中所示例的方式設置。在這種情況下,噴嘴擋門密封接納器612j的外直徑被製成比噴嘴擋門彈簧613的直徑小,使得噴嘴擋門彈簧613可以緊靠噴嘴擋門彈簧接納表面612f。
為了在傳送噴嘴611上安裝噴嘴擋門612,噴嘴擋門612暫時地被變形。因此,噴嘴擋門612需要一定程度上是彈性地可變形的。這是因為如果使用硬的且不太彈性地可變形的材料,則噴嘴擋門612可能被折斷,就不會在安裝時發生彈性變形。噴嘴擋門612由具有適當彈性的材料製成。例如,當傳送噴嘴611的外形狀是圓柱形的時,噴嘴擋門612的噴嘴擋門612被形成為圓柱形,所述圓柱形所具有的內直徑稍微大於傳送噴嘴611的外直徑。此外,作為向內突出的突出件的第一內肋條612b被形成在噴嘴擋門612的內部上。第一內肋條612b被設置,以面朝傳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使其可以實現防止噴嘴擋門612脫離和旋轉的功能。將與噴嘴擋門612的突出件接合的傳送噴嘴611的部分不受限於噴嘴開口610。只要突出件可以起防止脫離和旋轉的作用,傳送噴嘴611的任何部分就可以被使用。
根據本發明的發明人所做的實驗,較佳地,可以選擇具有拉伸彈性模量為500 MPa至2000 MPa樹脂材料作為噴嘴擋門612的材料。當噴嘴擋門612被安裝在傳送噴嘴611上時,被形成在噴嘴擋門612的內表面上的三個肋條(612b至612d)起阻力的作用,同時,傳送噴嘴611被插入到噴嘴擋門612中。當第一內肋條612b進入到噴嘴的前端部611a上的噴嘴開口610時,該抵抗力提升。
在這時,如果噴嘴擋門612由具有特定彈性的材料製成,則噴嘴擋門612就變形,並可以被容易的地安裝。此外,步提高透過拉緊第二內肋條612c和第三內肋條612d由傳送噴嘴611所產生的滑動負載,這是一個優點。
順便地,如果噴嘴擋門612是非常可變形的,則防止第一內肋條612b脫離和旋轉的功能就被消弱。
作為具有可適用於噴嘴擋門612的特定彈性的材料,當聚乙烯或聚丙烯被選擇時,以上所描述的優點可穩定地獲得。此外,較佳地,將噴嘴擋門612的噴嘴擋門管612e的厚度設定為0.3 mm至0.5 mm。
如果噴嘴擋門612具有如以上所描述的材料性能和形狀,則可以降低打開和關閉噴嘴開口610的擋門結構的成本。
關於在儲存狀態下的碳粉容器32,將在以下解釋第一到第四實 施例所共有的帽件370。
第32圖是在儲存狀態下碳粉容器32的解釋性立體圖,其中,帽件370係連接到碳粉容器32。帽件370具有密封構件的作用,該密封構件密封第6圖所示之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開口305的開口。第33圖是帽件370被連接到其上的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的附近部分的解釋性剖視圖。
在第32圖中示的碳粉容器32包括如以下所描述的發明。具體地,碳粉容器32是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容納作為粉末顯影劑的碳粉。作為密封接收開口331的密封構件作用的帽件370可連接到碳粉容器32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該接收開口331作為顯影劑排放開口。如上所述,圓柱形容器開口33a是容器主體33的一部分。如第1圖、第6圖和第7圖所示,例如,在容器主體33中,形成圓柱形容器開口33a,以穿透過需要用來將碳粉容器32設定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容器前端部蓋子34。因此,可以從容器前端部蓋子34曝光容器主體33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因為是容納碳粉的容器主體33的一部分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可以直接地被帽件370密封,所以,密封效果可以改進且碳粉洩漏的情形可以更可靠地被防止。
在為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所共有的碳粉容器32中,帽件法蘭371係設置於帽件370上。當帽件370被連接到碳粉容器32時,帽件法蘭371隱藏設置在如第32圖中所示的容器前端部蓋子34上的ID標籤700。如此一來,可以防止ID標籤700被接觸或承受當碳粉容器32被儲存時來自外界的衝擊力,從而能夠保護ID標籤700。
此外,在根據第一到第十四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中,帽件370的帽件法蘭371的外直徑被製成大於容器前端部蓋子34和容器主體33的直徑。因此,當其被下降時可以防止碳粉容器32損壞,從而能夠保護碳粉容器32。
此外,作為容器主體33的一部分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直接地由帽件370來密封。因此,相比較於容器開口33a經由從容器主體33分離的構件(例如,容器前端部蓋子34)被密封的配置,密封效果可以改進。因為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直接地被密封,所以可以緊密地密封容器主體 33。由於容器主體33可以緊密地被密封,所以可以防止空氣或水分進入到容器主體33中。結果,可以減少用於包裝碳粉容器32的包裝材料。
當碳粉容器32被使用時(當其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帽件370被拆卸。作為用於將帽件370連接到碳粉容器32的方法,只要帽件370可以被固定,諸如螺紋接合方法或接合方法等任何方法都可以使用。在這種情況下,碳粉容器32的固定部分(諸如,用於螺紋接合方法的陽螺紋或在接合方法中的接合部分)係形成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上,所述圓柱形容器開口33a被從容器前端部蓋子34曝光。在根據該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中,如第33圖所示,用於螺紋接合帽件的陽螺紋309係設置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上,以及使用螺紋接合方法作為用於固定密封構件的方法。
用於密封由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形成的開口的配置不受限於其中帽件370由螺紋接合方法所固定的配置。可能可以透過壓合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前端部上的膜構件密封開口。
<第五實施例>
將在以下解釋第五實施例,其中,帽件370設置有吸附劑(吸附材料)。
當碳粉容器儲存時,使用吸附劑的碳粉容器32(諸如乾燥劑)將在下方解釋。吸附劑不僅具有吸附水分,並且也具有吸附不同物質(氣體等)的作用。因此,吸附劑包括乾燥劑。吸附劑的實施例包括矽膠、氧化鋁和沸石。然而,具有吸附能力的任何物質都可以使用。
當容器主體33完全地被帽件370密封時,可以防止空氣或水分的進入。因此,不需要吸附劑,以及,也不再需要包裝材料。在這種方法中,可以減少用於包裝碳粉容器32的包裝材料(諸如,袋子,緩衝材料,或單個盒子等)以及縮小包裝件的尺寸。結果,可以減少待使用的材料,從而能夠降低環境負擔。
然而,本發明的發明人確定,作為粉末的碳粉具有由其自身所產生的氣體以及凝聚,因為雖然碳粉的凝聚或固化沒有發生,但是已經產生了小凝塊的碳粉。這種凝聚可以導致出現諸如白點或任意顏色的點的點,結果產生不正常的影像。因此,需要防止該凝聚的產生。如果使用了 自身沒沒有產生氣體的碳粉,則可以省略用於如第33圖所示的密封的吸附劑。然而,因為碳粉容器32容納自身產生氣體的碳粉,所以,較佳地,應提供吸附該氣體的吸附劑。
第34圖是當帽件370設置有吸附劑372時碳粉容器32的第一實施例的解釋性剖視圖。在第34圖中示的碳粉容器32包括如以下所描述的發明。具體而言,在第34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被配置,使得吸附劑372被設置在第33圖所示之碳粉容器32中的帽件370上。在第34圖所示的碳粉容器32中,當帽件370被拆卸以使用碳粉容器時,吸附劑372可以與帽件370一起被拆卸。如此一來,可以改善可操作性。
然而,在第34圖所示的配置中,吸附劑372曝光在碳粉容器32周圍的外部空氣。因此,需要包裝材料。
<第六實施例>
將在以下解釋設置有吸附劑的帽件370的第二實施例作為第六實施例。
第35圖是當帽件370設置有吸附劑372時碳粉容器32的第二範例的解釋性剖視圖。在第35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包括如以下所描述的發明。具體而言,在第35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容納在其內部作為粉末顯影劑的碳粉。碳粉容器32是粉末容器,其中,作為用於密封作為顯影劑排放開口的接收開口331的密封構件的帽件370可以被連接到形成前端部開口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以密封容器主體33的內部。在第35圖中所示例的碳粉容器32中,吸附劑372設置在帽件370內部,所述帽件370緊密地密封前端部開口。
在第35圖所示的碳粉容器32中,吸附劑372被設置在帽件370上。因此,類似於在第34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當為使用碳粉容器而拆卸帽件370時,可以將吸附劑372和帽件370一起拆卸,藉以改善可操作性。
此外,因為用於容納碳粉的空間(容器主體33的內空間)被帽件370緊密地密封,所以,可以防止空氣或水分進入到其中碳粉被儲存的空間。此外,由於吸附劑372係設置在緊密地被密封的空間內部,所以,可以吸取由碳粉自身所產生的氣體。因此,相較於在第34圖中所示的碳粉 容器32,可以改進其吸附性能。此外,因為用於容納碳粉的空間(容器主體33的內部空間)緊密地被密封,以及吸附劑372係設置在緊密地被密封的空間內部,所以,碳粉和吸附劑372兩者都不受到在碳粉容器32周圍的外部空氣的影響。因此,可以不需要包裝材料
<第七實施例>
將在以下解釋設置有吸附劑的帽件370的第三實施例作為第七實施例。
第36圖是當帽件370設置有吸附劑372時碳粉容器32的第三實施例的解釋性剖視圖。在第36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包括如以下所描述的發明。具體而言,在第36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內部容納有作為粉末顯影劑的碳粉。碳粉容器32是粉末容器,其中,作為用於密封作為顯影劑排放開口的接收開口331的密封構件的帽件370可以被連接到形成前端部開口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以將容器主體33的內部密封。在第36圖中所示例的碳粉容器32中,吸附劑372設置在帽件370內部,所述帽件370緊密地密封前端部開口。此外,將第36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進行配置,使得至少一部分的吸附劑372被容納在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上的凹件(前端部開口305)中。在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上的凹件是被形成在前端部開口305的側面端部和容器密封件333的前側面之間的圓柱形空間。
在第36圖所示的碳粉容器32中,吸附劑372被設置在帽件370上。因此,與第34圖和第35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類似,當為使用碳粉容器而拆卸帽件370時,可以與帽件370一起拆卸吸附劑372,藉以提高可操作性。
此外,類似於在第35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由於用於容納碳粉的空間(容器主體33的內空間)完全地被帽件370密封,所以,可以防止空氣或水分進入到容納碳粉的空間。此外,因為吸附劑372係設置在緊密地被密封的空間內部,所以,可以吸取由碳粉自身所產生的氣體。因此,相比較於在第34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可以改進吸附性能。此外,因為用於容納碳粉的空間(容器主體33的內部空間)緊密地被密封,以及吸附劑372被設置在緊密地被密封的空間中,所以,碳粉和吸附劑372兩者都 不受到在碳粉容器32周圍的外部空氣的影響。因此,不需要包裝材料。
將在第36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進行設置,使得至少一部分的吸附劑372被容納在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上的凹件。因此,除了與第35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相同的有利效果外,可以減少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帽件370的長度。結果,可以縮小在儲存狀態下的碳粉容器32的尺寸。
在其中碳粉容器32由帽件370所密封的配置中,透過使用包裝材料等,可能可以改進在碳粉容器32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和帽件370之間的密封性能。
在其中吸附劑372被設置在帽件370上的配置中,吸附劑372可以與帽件370合併(被固定到帽件370)或者可以與帽件370分離(沒有被固定到帽件370)。然而,當吸附劑372被固定且與帽件370合併時,因為可以與帽件370一起拆卸吸附劑372,所以,可以防止吸附劑停留在由錯誤導致的非拆卸狀態,並改進可操作性。
傳統的碳粉容器無法由密封構件直接地密封用於容納碳粉(容器主體)的空間,該問題將在以下解釋。
今年來,使用在影像形成設備中的碳粉具有進一步改進的低溫的可固定性和更小的直徑,使得熱抵抗性能趨向於變得更低。因此,例如,如果碳粉再運輸步驟中承受高溫的環境,則碳粉就凝聚,在更差的情況下固化。結果,碳粉無法從碳粉容器被供應到影像形成設備。在習知技術中,如果溫度環境相同,則碳粉凝聚和固化就非常容易地在更高的濕度下發生。由於從碳粉容器到使用者的配送路徑不同,因此不可能管理所有路徑的環境。例如,當可以用陸運、空運和海運時,管理在所有路徑下的溫度和濕度是困難的。
作為應付以上情況的措施,可能可以使用可以控制運輸環境的容器。然而,幾乎不可能在所有的運輸路徑中引進容器,因為存在成本提高的問題。關於以上問題,因為根據本實施例的碳粉32可以透過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直接地密封帽件370,該圓柱形容器開口33a是容納碳粉的容器主體33的一部分,所以,可以改進密封效果並且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碳粉洩漏。此外,因為密封效果被改進,所以當碳粉容器32被儲存時, 碳粉容器32被外部環境所影響的可能性更小。
此外,因為通過將帽件370從碳粉容器32中拆卸,將碳粉容器32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變得是可能的,所以,可以提供具有更好的可用性的粉末容器。
此外,因為帽件370具有可以保護ID標籤700和碳粉容器32的形狀,所以,可以減少用於包裝碳粉容器32的緩衝材料或單個盒子以及縮小包裝件的尺寸。藉此,可以減少待使用的材料和環境負擔。
<第八實施例>
將在以下解釋包括設置有碳粉洩漏防止器的帽件370的碳粉容器32的第一範例作為第八實施例。
在作為粉末容器的碳粉容器32被分配給使用者後,碳粉容器32通常由使用者處理。因此,碳粉容器32有可能被以較為粗暴的方式處理,因為不太可能具體地規定使用者處理碳粉容器的方式。因此,需要抵抗振動或掉落的適當措施,以甚至在碳粉容器32被粗暴地處理時,防止碳粉洩漏。
關於碳粉的洩漏,需要防止其從接收開口331洩漏。為了防止該洩漏,當在形成接收開口331的容器密封件333和關閉接收開口331的容器擋門332之間產生間隙時,必須防止可能發生的碳粉洩漏。
第37圖是根據第八實施例當帽件設置有碳粉洩漏防止器時碳粉容器32的第一範例的解釋性剖視圖。在第37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包括如以下所描述的發明。具體地,在第37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是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包括容器主體33、容器密封件333、容器擋門332和帽件370,以及其中圓柱形構件373被連接到帽件370。容器主體33是將作為粉末的碳粉容納在其中的粉末儲存裝置。容器密封件333形成具有噴嘴接收開口作用的接收開口331,該噴嘴接收開口設置在容器主體33的前端部上的開口上。容器擋門332是用於接收開口331的打開/關閉構件。帽件370是用於容器主體33的前端部開口(即粉末排除側面)的密封構件。圓柱形構件373是碳粉洩漏防止器。
在第37圖所示的碳粉容器32中,圓柱形構件373由與帽件370的材料不同的材料製成,以及圓柱形構件373通過黏合劑或其他類似物被 固定到帽件370。此外,如第37圖所示,當帽件370被連接時,在被固定到帽件370(第37圖中的右側面)的側面的相對側面上的圓柱形構件373的表面與容器擋門332的容器前端部表面相接觸。圓柱形構件373具有圓形形狀,所述圓形形狀具有的直徑比容器擋門332的直徑大,且比容器密封件333的環形外圓周小。
利用這配置,當帽件370被連接到碳粉容器32時,圓柱形構件373的表面同時與容器擋門332和容器密封件333的容器前側面端部表面相接觸。此時,圓柱形構件373的表面接觸,以橋接在容器擋門332和容器密封件333之間的邊界。因此,甚至當由於由振動或掉落造成的衝擊力在容器密封件333和容器擋門332之間產生間隙時,可以直接地密封接收開口331和防止碳粉洩漏。透過這種方法,在第37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可以防止碳粉洩漏,並更有效地抵抗振動或掉落。因此,即使當碳粉容器32在運輸等期間被粗暴地處理時,可以防止碳粉洩漏。
此外,如上所述,在第37圖所示的碳粉容器32中,圓柱形構件3723由與帽件370的材料不同的材料製成。因此,可以使用諸如聚苯乙烯樹脂等價格較低的材料形成帽件370,以及使用諸如橡膠或海綿等具有高彈性的材料形成圓柱形構件373。如果圓柱形構件373由具有高彈性的材料製成,則當圓柱形構件373與在容器擋門332的前端部和容器密封件333上的端部表面相接觸時,關於接觸構件的密封性能就可以改進。因此,圓柱形構件373可以變得更有效地防止由於振動或掉落產生的衝擊力下碳粉的洩漏。
此外,通過使用諸如聚苯乙烯樹脂等與圓柱形構件373的材料不同的價格較低的材料形成帽件370,可以降低成本,同時維持圓柱形構件373的防止碳粉洩漏的功能。
<第九實施例>
以下將解釋包括設置有碳粉洩漏防止器的帽件370的碳粉容器32的第二範例作為第九實施例。
第38圖是當帽件設置有碳粉洩漏防止器時碳粉容器32的第二範例的解釋性剖視圖。在第38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包括如以下所描述的發明。具體而言,在第38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為粉末容器,該粉末 容器包括容器主體33、容器密封件333、容器擋門332和帽件370,以及,其中,圓柱形部分374與帽件370合併。圓柱形部分374是碳粉洩漏防止器。
在第38圖所示的碳粉容器32中,當帽件370被連接時,圓柱形部分374與容器擋門332相接觸。此時,從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帽件370突出的圓柱形部分374的表面(第38圖中的右邊)與容器擋門332的容器前端部表面(第38圖中的左側)相接觸。圓柱形構件374的表面具有圓形形狀,所述圓形形狀具有的直徑比容器擋門332的大,且比容器密封件333的環形外圓周小。
利用上述配置,當帽件370被連接到碳粉容器32時,圓柱形部分374的表面同時與容器擋門332和容器密封件333的容器前側面端部表面相接觸。此時,圓柱形部分374的表面接觸,以橋接在容器擋門332和容器密封件333之間的邊界。因此,即使當由於由振動或掉落造成的衝擊力在容器密封件333和容器擋門332之間產生間隙時,可以直接地密封接收開口331和防止碳粉洩漏。透過上述方法,在第38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可以防止碳粉洩漏,並變得有效地抵抗振動或掉落。因此,即使當碳粉容器32在運輸等期間被粗暴地處理時,也可以防止碳粉洩漏。此外,因為圓柱形部分374可以合併成帽件370的一部分(完整地模製),所以,可以降低成本。
<第十實施例>
以下將解釋包括設置有碳粉洩漏防止器的帽件370的碳粉容器32的第三範例作為第十實施例。
第39圖是當帽件設置有碳粉洩漏防止器時碳粉容器32的第三範例的解釋性剖視圖。在第39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包括如以下所描述的發明。具體地,在第39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是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包括容器主體33、容器密封件333、容器擋門332和帽件370,以及,其中,圓柱形構件374與帽件370合併。此外,在粉末容器中,前端部彈性構件375係形成在與接收開口331相接觸的圓柱形部分374的端部表面上。前端部彈性構件375由如橡膠或海綿等具有高彈性的材料製成。
在第39圖所示的碳粉容器32中,當帽件370被連接時,在圓 柱形部分上的前端部彈性構件375與容器擋門332的容器前端部表面相接觸(第39圖中的左側)。圓柱形部分374被合併為帽件370的一部分,前端部彈性構件375被設置在圓柱形部分374的表面,所述圓柱形部分374從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帽件370突出(在第39圖中的右側)。圓柱形構件375的表面具有圓形形狀,所述圓形形狀具有比容器擋門332大的直徑,且其比容器密封件333的環形外圓周小。
利用這配置,當帽件370被連接到碳粉容器32時,前端部彈性構件375的圓形表面同時與容器擋門332和容器密封件333的容器前側面端部表面相接觸。在這時,前端部彈性構件375的表面接觸,以橋接在容器擋門332和容器密封件333之間的邊界。因此,即使當由於由振動或掉落造成的衝擊力在容器密封件333和容器擋門332之間產生間隙時,可以直接地密封接收開口331和防止碳粉洩漏。用這種方法,在第39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可以防止碳粉洩漏,並更有效地抵抗振動或掉落。因此,甚至當碳粉容器32在運輸等期間被大致地把持時,可以防止碳粉出現洩漏。特別地,在第39圖所示的配置中,前端部彈性構件375係設置在帽件370的圓柱形部分374上。因此,當前端部彈性構件375與容器擋門332和容器密封件333相接觸時,相比較於在第38圖中所示例的碳粉容器32,可以提高與這些部件相關的密封性能。因此,可以進一步地增強有利效果,以防止由於振動或掉落產生的衝擊力下碳粉的洩漏。
<第十一實施例>
以下將解釋包括設置有碳粉洩漏防止器的帽件370的碳粉容器32的第四範例作為第十一實施例。
第40圖是當帽件設置有碳粉洩漏防止器時碳粉容器32的第四實施例的解釋性剖視圖。在第40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包括如以下所描述的發明。具體地,在第40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是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包括容器主體33、容器密封件333、容器擋門332和帽件370,以及其中圓柱形部分374被設置在帽件370上。此外,吸附劑372係設置在圓柱形部分374的內部,以向外部敞開,即,以被暴露在外部空氣中。
在第40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透過將吸附劑372添加到第38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配置。因此,類似於第38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 32,可以獲得抵抗振動或掉落的有利效果。結果,即使當碳粉容器32在運輸等期間被粗暴地處理時,也可以防止碳粉洩漏。此外,因為圓柱形部分374可以合併成帽件370的一部分(完整地模製),所以,可以降低成本。
此外,因為第40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設置有吸附劑372,所以,可以防止空氣或水分進入到碳粉容器32中。此外,由於吸附劑372係設置在形成在帽件370上的圓柱形部分374中,所以,可以在帽件370被拆卸時以使用碳粉容器時將吸附劑372和帽件370一起拆卸。因此,可以改善可操作性。
然而,在第40圖所示的配置中,吸附劑372被曝光到在碳粉容器32周圍的外部空氣。因為吸附劑372係設置以吸收在碳粉容器32周圍的水分,所以,必須使用如儲存備份件的包裝材料。
在正常情況下,提供帽件370是足夠的。然而,如果帽件370不具有密封能力(如果被使用來降低衝擊力等),則提供圓柱形部分374和如第40圖中所示例的吸附材料372是有效的。
<第十二實施例>
以下將解釋包括設置有碳粉防洩漏件的帽件370的碳粉容器32的第五範例作為第十二實施例。
第41圖是當帽件設置有碳粉防洩漏件時碳粉容器32的第五實施例的解釋性剖視圖。在第41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包括如以下所描述的發明。具體地,在第41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為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包括容器主體33、容器密封件333、容器擋門332和帽件370,以及,其中,圓柱形部分374被設置在帽件370上。帽件371可以被連接到形成前端部開口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以密封容器主體33的內部。此外,吸附劑372被設置在圓柱形部分374的內部,以便吸附在被帽件370所封閉的空間中的吸附目標。
此外,在第41圖所示的碳粉容器32中,因為吸附劑372吸收由碳粉自身產生的氣體等,所以,作為開口的吸附孔374a被設置在圓柱形部分374的側面上。因此,由帽件370所密封的空間和吸附孔374a被設置在其中的空間可以彼此互通。
在第41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透過關閉在第38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的圓柱形部分374的容器前端部表面以及透過提供在端部表面上的吸附劑372來配置。因此,類似於第38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可以獲得抵抗振動或掉落的有利效果。結果,甚至當碳粉容器32在運輸等期間被大致地傳遞時,可以防止碳粉洩漏。
此外,因為第41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包括吸附劑372,所以,可以防止空氣或水分進入到碳粉容器32中。此外,因為吸附劑372係設置在形成在帽件370上的圓柱形部分374中,所以,可以在帽件370被拆卸以使用碳粉容器時將吸附劑372和帽件370一起拆卸。藉此,可以改進可操作性。
在第41圖所示的碳粉容器32中,因為用於容納碳粉的空間(容器主體33的內空間)完全地被帽件370密封,所以,可以防止空氣或水分進入到容納碳粉的空間。此外,因為由帽件370所密封的空間和其中吸附孔374a被設置成彼此互通所在的空間,所以,可以吸收由碳粉自身產生的氣體。因此,相對於第40圖中所示的配置,可以改進其吸收性能。此外,因為用於容納碳粉的空間(容器主體33的內部空間)被密封,以及,吸附劑372被設置在被密封的空間中,所以,碳粉和吸附劑372兩者都不受到在碳粉容器32周圍的外部空氣的影響。因此,可以不需要包裝材料。
在第40圖和第41圖所示的碳粉容器32中,解釋了吸附劑372被設置在與帽件370合併的圓柱形部分374上。然而,如第37圖所示,作為其中吸附劑372被設置所在的碳粉洩漏防止器,與帽件370分離的圓柱形構件373可以被使用。
在第37圖和第41圖所示的碳粉容器32中,使用了螺紋接合方法作為用於固定起密封構件作用的帽件的方法。然而,作為用於將帽件370連接到碳粉容器32的方法,如螺紋接合方法或接合方法等任何方法可以被使用,只要該連接可以被包裝,類似於參照第33圖在上文中所解釋的配置。
在第37圖至第41圖所示的碳粉容器32中(從第八到第十二實施例),圓柱形構件373、圓柱形部分374或前端部彈性構件375下壓容器擋門332和容器密封件333。因此,碳粉容器32可以更有效地抵抗由振動 或掉落產生的衝擊力。結果,即使當碳粉容器32在運輸等期間被粗暴地處理時,也可以防止碳粉洩漏。
此外,由於即使當碳粉32振動或掉落時,圓柱形構件373、圓柱形部分374或前端部彈性構件375下壓容器擋門332和容器密封件333,所以,可以規定容器擋門332的移動方式。此外,因為與容器密封件333的壓觸被維持,所以,不產生間隙。因此,幾乎不會出現碳粉的洩漏。
在第36圖至第41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從第七到第十二實施例)涉及一種用於使用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端部和接收開口331之間的空間的發明。該空間最初被設置,以在碳粉容器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在緊密地接觸的狀態下,實現一種用於容納噴嘴擋門612和噴嘴擋門彈簧613的發明,用於防止碳粉發射,以及用於縮小尺寸。因此,與第36圖至第41圖相關的本發明的良好特性,是為了在碳粉單獨地被儲存時,在碳粉容器32和帽件370之間在接合狀態下使用相同的空間。
<第十三實施例>
下文中將針對相對於容器主體33螺紋接合噴嘴接收器330進行解釋。
通過參考第11圖等所解釋之上述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來配置,使得碳粉經由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開口被填充在容器主體33中,且接著噴嘴接收器330被壓合到容器主體33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
因此,如果噴嘴接收器330通過釋放壓合件從容器主體33被拆卸,且容器主體33被碳粉再補給,則所有的構件都可以再次被使用。此外,透過從容器主體33中拆卸噴嘴接收器330,可以容易地拆卸和分類部件,這就能夠將材料再回收利用。
用於透過螺紋連接將噴嘴接收器330固定到容器主體33的配置範例將解釋在以下。
第42圖是使用在透過螺紋接合被固定到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中的容器擋門支持器340的解釋性立體圖。在第42圖所示的容器擋門支持器340中,陽螺紋337c係形成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 外表面上。透過使用第42圖中所示的容器擋門支援器340,用於螺紋接合陽螺紋337c的陽螺紋槽(未顯示)係形成在碳粉容器32的容器主體33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上。
在使用在第42圖所示的容器擋門支持器340的噴嘴接收器330中,到容器主體33的螺紋接合被實施,同時,容器密封件333和容器擋門332由容器擋門支持器340固持。包括在第四40中所示的容器擋門支援器340的碳粉容器32具有與第11圖等所解釋的以上碳粉容器32相同的配置,除了噴嘴接收器330通過螺紋接合被固定到容器主體33外。
在參考第11圖等所解釋的以上碳粉容器32中,用於填充碳粉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開口係透過壓合噴嘴接收器330來關閉。因此,在以下情況下,在使用和再回收利用可能變得艱難後,將噴嘴接收器330從容器主體33拆卸是困難的。這裡的再回收利用包括其中碳粉容器32被碳粉再填充以被再使用的再填充以及其中碳粉容器32被拆卸且材料被分類的材料再回收利用。
為了處理以上的事件,在使用在第42圖所示的容器擋門支持器340的碳粉容器32中,噴嘴接收器330在第42圖中的箭頭A的方向上被旋轉,同時,碳粉容器32被固定。可替換地,碳粉容器32在與第42圖中的箭頭A的方向相對的方向上被旋轉,同時,噴嘴接收器330被固定。透過該旋轉,在噴嘴接收器330和容器主體33之間的螺紋接合被釋放,以及,噴嘴接收器330可以容易地在使用後從容器主體33中被拆卸。因此,正在關閉作為碳粉填充開口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開口的噴嘴接收器330可以容易地從容器主體被拆卸。因此,利用使用在第42圖中所示的容器擋門支援器340的碳粉容器32,可以容易地進行再填充,使得碳粉容器32被碳粉再填充,以在使用後被再使用。
此外,噴嘴接收器330包括容器擋門支持器340、容器擋門332、容器密封件333以及容器擋門彈簧336等。容器擋門支持器340和容器擋門332由諸如ABS、PS或POM等樹脂材料製成。此外,容器密封件333由海綿等製成,以及容器擋門彈簧336由SW-C(硬鋼絲)、SWP-A(鋼琴絲)或SUS304(用於彈簧的不銹鋼)等製成。以這種方式,噴嘴接收器330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因此,由於噴嘴接收器330可以容易地從由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製成的容器主體33中拆卸,所以,可以容易地實施材料的再回收利用,其中,碳粉容器32被拆卸以及材料被分類出來。
此外,本發明包括以下所描述的一種發明。具體地,在根據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中,如第6圖所示,例如,螺旋肋條302被纏繞,使得在從容器前端部觀看的容器主體33的右側面上的螺旋肋條302被傾斜,以使上端部相對於下端部被定位在容器前端部上。因此,透過旋轉容器主體33使得從容器前端部觀看的容器主體33的右側面從頂部到底部移動(在第6圖中的箭頭A方向上旋轉),在容器主體33中的碳粉可以被傳送到容器前端部。
噴嘴接收器330與容器主體33一起在第6圖的A方向上旋轉。然而,因為容器密封件333抵靠傳送噴嘴611滑動,所以,在容器密封件333和傳送噴嘴611之間的摩擦力在停止旋轉的方向上起作用。將在以下解釋陽螺紋的繞線方向與第42圖中所示的方向不同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陽螺紋337c的繞線方向變得與螺旋肋條302的方向相同。即,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右側面上的陽螺紋337c被傾斜,使得上端部在相對於從容器前端部觀看的下端部的該側面上(右手螺釘方向)。以這種方式,如果陽螺紋337c的繞線方向與第42圖中示的方向不同,則容器主體33的旋轉方向(在第6圖中的箭頭A的方向)相應於將螺紋接合從容器主體中釋放的方向。
相比之下,在使用第42圖所示的容器擋門支援器340的碳粉容器32中,陽螺紋的繞線方向相對於螺旋肋條302的繞線方向。具體地,在根據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中,如第42圖所示,形成陽螺紋337c,使得噴嘴接收器330變成左手式的螺釘。因此,可以防止其中在箭頭A方向上的容器主體33的旋轉發生作用而釋放在容器主體33和噴嘴接收器330之間的螺紋接合的情況出現。
關於在抓取壁表面304f和容器主體33中的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335之間的位置關係的發明將在以下解釋。
首先,下文中將先針對問題進行解釋。例如,當恰好在碳粉容器32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後容器主體33被充分地填充碳粉時,碳 粉持續地被供應到傳送噴嘴的噴嘴開口610,直至碳粉溢出。因此,透過旋轉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以穿過在噴嘴開口610上方的區域從而減少碳粉的溢出,以及透過經由間歇式操作控制輸送螺桿614的旋轉幅度,可以再補給顯影裝置50,使其具有所期望的碳粉量。
順帶地,如果使用一段時間後,在容器主體33中的碳粉的量減少,則從在旋轉中心側面中的抓取部分304的端部和傳送噴嘴611之間的間隙中滑落的碳粉的量和從抓取部分304流動到噴嘴開口610的碳粉的量的比率就增加。因此,被再補給到顯影裝置50的碳粉的量就減少。如果再補給到顯影裝置50的碳粉的量減少,則在顯影裝置50中的顯影劑G的碳粉密度就變得不穩定。最後,影像形成設備可能會判斷碳粉已經使用完,雖然大量的碳粉保持在碳粉容器中,但是仍然需要替換碳粉容器32。在這種狀態下,在替換時在碳粉容器32中的碳粉剩餘量就增加成為一個問題。
第43圖是固定有噴嘴接收器330的容器主體33的解釋性前視圖,當在旋轉軸方向上的位置被定位在抓取部分304的位置處時,在垂直於旋轉軸的方向上獲得噴嘴接收器330。
本發明包括以下所描述的一種發明。具體而言,如第43圖中所示,在碳粉容器32中,當噴嘴接收器330被固定到容器主體33時,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外表面面朝在容器主體33a的旋轉方向A上的抓取部分304的上游側面上的容器主體33的內壁表面。更具體而言,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外表面面朝容器內壁表面的上游側面,所述容器內壁表面由凸面304h所劃分,所述凸面304h是朝向容器主體33的內部豎起的豎起部分的脊,所述脊進入到上游側面和下游側面。利用這設置,抓取壁表面304f是在由容器主體33的凸面304h所劃分的內壁表面之間在旋轉方向A上的下游側面上的內壁表面,所述抓取壁表面304f可以隨著容器主體33的旋轉被定位在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335b上方。因此,當抓取部分304隨著碳粉容器32的旋轉被定位在上側面中時,被抓取部分304抓取的碳粉可以穿過在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335b,並被供應到噴嘴開口610。
此外,如第43圖所示,下游小平面335c是在旋轉方向上的下 游側面上的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小平面,其被設置接近於凸面304h,該凸面304h朝向容器主體33的旋轉中心突出。因此,已經沿著抓取壁表面304f流動的碳粉降落到下游小平面335c上並彈起,因此被供應到噴嘴開口610。換句話說,下游小平面335c具有橋接功能,以將所接收的碳粉從抓取壁表面304f發送到噴嘴開口610。
作為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所共有的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橋接功能將解釋在以下。第9圖是示例抓取部分304與作為第一到第十二實施例所共有的碳粉容器32的接收開口331之間的關係的剖視圖。第44圖是沿著第9圖中的E-E剖面線獲得的、特別地在第9圖中的傳送噴嘴611的前端部上的輸送螺桿614的軸承的端部表面處獲得的容器主體33的解釋性剖視圖。第45A圖和第45B圖是沿著E-E剖面線獲得的功能示意剖視圖。具體而言,第45A圖是用於解釋其中擋門支撐部分335a沒有起橋接作用的配置的比較性範例的功能示意圖。第45B圖是在第44圖中所示的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起橋接作用的配置的功能示意圖。
首先,在下文中將針對所發生的問題進行解釋。如專利文件6中所描述的,當在傳送噴嘴中被傳送的碳粉的量是可以控制時,且如果足夠的碳粉出現在傳送噴嘴的開口附近部分,則可以穩定地傳送碳粉。然而,如果在碳粉容器中的碳粉的量被減少,則在一些情況下,被傳送的碳粉的量就可能被減少且碳粉不可以穩定地被傳送。這是因為,當可以通過設置在碳粉容器內部的螺旋肋條將碳粉移動向開口的附近部分時,碳粉在其到達被設置在傳送噴嘴上的開口之前滑落,使得進入到傳送噴嘴的碳粉的量就減少。如果被傳送的碳粉的量被減少且碳粉不可以穩定地被傳送,則在顯影裝置上的顯影劑的碳粉密度就變得不穩定。因此,透過參照第43圖在以上文中所作的解釋,變得有必要替換碳粉容器。在這種狀態下,大量的碳粉殘留在容器主體中,使得在碳粉容器中的碳粉剩餘量在替換時變大。
在第9圖中,傳送噴嘴(傳送管)611被插入到在容器主體33中的噴嘴接收器(噴嘴插入構件)330中。被插入到噴嘴接收器330中的傳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粉末接收開口)610是打開的,使得碳粉可以被傳送到碳粉再補給裝置。
抓取部分304的一部分在碳粉容器32的縱向方向上疊加噴嘴開口610,以及抓取部分304的某一其他部分的是相對於噴嘴開口610在容器後端部側面上的碳粉主體33的內壁表面。具體而言,抓取部分304由凸面304h和抓取壁表面304f組成,所述凸面304h相應於是朝向容器主體33的內部豎起的容器主體的內壁的豎起部分的背脊,所述抓取壁表面304f是在由背脊(請參照第44圖)劃分的內壁表面之間的容器旋轉方向上的下游側面上的壁表面。
如第44圖所示,凸面304h的背脊具有由被應用以形成容器主體33的吹模成型所影響的起伏不大的山的形狀。在第9圖等中,凸面304h由為了方便,以將其從抓取壁表面304f區分開的曲線所示例。抓取部分304是由圖中的格子指示的區域,以及由一對斜坡組成,所述斜坡相對於容器主體33的旋轉軸以點對稱的方式連接凸面304h和容器主體33的內圓柱形表面。在E-E剖面處,被定位在由背脊劃分的內壁表面之間的容器的旋轉方向上的上游的壁表面在大致地與E-E剖面的截切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壁表面在第44圖中看起來是厚的,第44圖示例了在容器主體33的圓柱形表面上的一對陰影區域。凸面304h被設置在看起來厚的相同部分中。
在第44圖中,管狀的傳送噴嘴611具有打開傳送噴嘴的上部分的噴嘴開口610。作為一對被固定到容器主體33的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被設置在傳送噴嘴611和凸面304h之間。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隨著容器主體33的旋轉與抓取壁表面304f一起旋轉。在E-E剖面處(在傳送噴嘴611的前端部上的輸送螺桿614的軸承的端部表面處),凸面304h和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面朝彼此。在這種狀態下,抓取壁表面304f、抓取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下游小平面335c和在旋轉方向上的下游側面上的噴嘴開口610的周緣611s以從在容器的旋轉方向上的的下游側面觀看的上述順序來設置。
類似於透過參照第43圖在上文中解釋的抓取功能,甚至在由在第44圖中的容器主體33的抓取壁表面304f組成的抓取部分304中,擋門部分335a和下游小平面335c的外表面起碳粉橋接的作用,當碳粉在箭頭T1方向上朝向噴嘴開口610移動時,所述碳粉橋接件將碳粉從抓取部分 304傳送到噴嘴開口610,該噴嘴開口610是傳送噴嘴611的開口,所述傳送噴嘴611是傳送管。
如第44圖所示,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內直徑大於傳送噴嘴611的外直徑。因此,可以防止穿過與容器密封件333相接觸的傳送噴嘴611與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內表面相接觸。結果,當傳送噴嘴611被插入到容器主體時,荷載較少可能被施加。因為所具有的內直徑小於傳送噴嘴611的外直徑的容器密封件333被形成在噴嘴接收器330上,所以,可以防止在容器主體33中的碳粉沿著傳送噴嘴611的外表面被洩漏到容器主體33的外部。因此,可以防止碳粉流出到不是經由傳送噴嘴611將容器主體33和顯影裝置50連接的碳粉傳送通道的區域。
通過參考第45A圖和第45B圖中的示意圖將在以下詳細解釋橋接的功能。
第45A圖示例了當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被設置為未提供橋接功能時容器主體33內部的碳粉的流量。由於容器主體33在第45A圖中的箭頭方向上旋轉,沿著容器主體的圓周方向由抓取部分304抓取的碳粉就在重力作用下在朝向噴嘴開口610的方向上流動(第45A圖中的箭頭T1)。然而,一些碳粉從傳送噴嘴611和凸面304h之間的間隙中流出(從抓取壁表面304f朝向旋轉中心突出的凸面)(在第45A圖的箭頭T2)。
具體而言,第45A圖示例了當抓取壁表面304f沒有被向上充分地提攜且凸面304h被定位在接近於時鐘表面上的9點鐘的位置處時的狀態。在這時候,在上游側面上的周緣611s、抓取壁表面304f的凸面304h和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下游小平面以當在容器主體33的旋轉方向上從下游側面被查看時的這種順序被設置。在這種狀態下,在中部的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小平面相對於抓取壁表面304f的凸面304h總是延遲,所述抓取壁表面304f企圖傳遞碳粉,使得碳粉橋接功能沒有被獲得。因此,再補給速度可能變得不穩定,或者,在碳粉容器32被替換時,在容器主體33中的碳粉的量可以被增加,這是缺點。
第45B圖示例了在容器主體33內部的碳粉流量,所述容器主體33包括起橋接作用的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
與第45A圖中所示例的相同的配置適用,由於容器主體33在第 45A圖中的箭頭方向上旋轉,在沿著容器主體的圓周方向由抓取部分304抓取的碳粉在重力的作用下朝向噴嘴開口610流動(第45A圖中的箭頭T1)。然而,在第45B圖中所示例的配置中,因為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被設置以填充在傳送噴嘴611和凸面304h之間的間隙(凸面從抓取壁表面304f朝向旋轉中心突出)。為了實現這配置,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下游小平面335c和抓取部分304的凸面304h以當在容器主體33的旋轉方向上的下游側面觀看時的這種順序來設置。
利用這設置,可以防止碳粉由第45A圖中的箭頭T2指示的方向流動,並允許抓取的碳粉有效地進入到噴嘴開口610中。因此,即使當在容器主體33中的碳粉的量被減少時也可以穩定再補給速度,以及,可以在碳粉容器32被替換時減少殘留在容器主體33中的碳粉的量。此外,由於在替換時殘留在容器主體33中的碳粉的量可以被減少,所以,運行成本就降低以便提高經濟效益,以及,待處理的殘餘碳粉的量可以被減少,從而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為了填充在以上所描述的傳送噴嘴611和凸面304h之間的間隙,可以將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和凸面304h彼此連接。然而,只要可以防止碳粉由T2所指示的方向流動,就可以接受在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和如在第45B圖中的下部分上的凸面304h處所示例的凸面304h之間的小間隙(大約0.3 mm至1 mm)。這是因為小間隙可以在開始再補給時透過對大量碳粉執行的操作由碳粉堵塞,且碳粉可以起密封件的作用。此為,因為凸面304h由吹模成型形成,其中尺寸精確度低於注射成型的尺寸精確度,所以,很難完全地連接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和凸面304h。考慮到生產能力,形成具有小間隙的結構是優選的。
第46圖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第44圖和第45B圖中所示例的配置)和比較範例(第45A圖中所示例的配置)在容器中的碳粉剩餘量和再補給速度(每單位時間的碳粉供應量)之間的關係的圖表。
可以從第46圖中發現,甚至當在本實施例中的容器中的碳粉剩餘量減少時,再補給速度也是穩定的,但是,當在容器中的碳粉剩餘量在比較範例中減少時,再補給速度也降低。在其中橋接構件沒有被提供的比較範例中,碳粉穿過在是容器主體33的一部分的旋轉中心側面上的抓取 壁表面304f的端部和傳送噴嘴611之間的間隙。因此,當剩餘碳粉的量減少時,足量的碳粉可以幾乎不被傳送到噴嘴開口610,使得到噴嘴開口610的供應量無法被維持並且造成再補給速度下降。
在第9圖、第43圖、第44圖和第45B圖中所示的實施例中的碳粉容器32包括一種以下被描述的發明。具體地,抓取壁表面304f係設置在容器主體中的兩個位置處,以及橋接構件(擋門側面支持部335a)係設置在相應於抓取壁表面304f的兩個位置處。提供作為橋接構件的相同數量的抓取壁表面304f是有效的,使得如果容器主體33的抓取壁表面304f被設置在三個位置處,則橋接構件也被設置在三個位置處。類似地,如果容器主體33的抓取壁表面被設置在四個或更多位置處,則提供作為抓取壁表面304f的相同數量的橋接構件是有效的。
當然,也可以將有限數量的多個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配置為相應於抓取壁表面304f的橋接構件。例如,兩個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中只有一個作為橋接構件被配置,以及只有一個抓取壁表面304f根據橋接構件被形成在容器主體33中。
以下將要描述容器主體33作為由樹脂製成的圓柱形構件(在以下,將其稱為容器主體1033以將其與其它實施例的容器主體作區別)被形成以及抓取部分被設置在容器主體內部的傳送器的一部分上的情況。
第47A圖是示例其中相應於抓取壁表面304f的抓取肋條304g與噴嘴接收器330(在下文中,將其稱為噴嘴接收器1330)合併的配置的立體圖。第47B圖是示例第47A圖中所示的噴嘴接收器1330如何相對於傳送噴嘴611被設置在容器主體1033中的剖視圖。第47C圖是第47A圖中所示的噴嘴接收器1330被安裝到其上的整個碳粉容器1032的解釋性側面剖視圖。第47D圖是作為碳粉容器1032一部分的容器擋門1332的立體圖。
在第47A圖至第47D圖中所示的噴嘴接收器1330包括以上所描述的抓取肋條304g,該抓取肋條304g與傳送葉片固持器1330b合併一起,由如樹脂膜等彈性材料製成的傳送葉片1302被固定到所述傳送葉片固持器1330b。
在第47A至第47D圖中所示的噴嘴接收器1330包括容器密封 件1333、接收開口1331、容器擋門1332和容器擋門彈簧1336。容器密封件1333是具有接觸表面的密封件,當碳粉容器1032被連接到影印機500的主體時,所述密封件面朝並接觸於由傳送噴嘴611所固持的噴嘴擋門612的噴嘴擋門法蘭612a。接收開口1331是傳送噴嘴611被插入到其中的開口。容器擋門1332是打開和關閉接收開口1331的擋門。容器擋門彈簧1336是偏壓構件,所述偏壓構件抵靠容器擋門1332關閉接收開口1331所在的位置偏壓容器擋門1332。
在第47A圖至第47D圖所示的配置中,噴嘴接收器1330包括噴嘴接收器的外表面1330a,所述噴嘴接收器可旋轉地被安裝到影印機500的主體的容器設定區段的內表面615a。如第47D圖中所示,容器擋門1332包括將與傳送噴嘴611相接觸的接觸區段1332a和包括擋門支撐部分1332b。擋門支撐部分1332b在容器主體1033的縱向上從接觸區段1332a延伸,以及包括掛鉤部分1332c,所述掛鉤部分1332c防止由於容器擋門彈簧1336所施加的偏壓力而使容器擋門1332從噴嘴接收器1330中脫離出來。碳粉容器1032設置有容器齒輪1301,所述容器齒輪1301單獨地由容器主體1033結構化並被固定到噴嘴接收器1330以便傳遞驅動力。
以這種方式,包括抓取內壁表面、邊緣以及在用於將碳粉流動到噴嘴開口610的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的流動結構可以被合併。
包括抓取肋條304g的碳粉容器1032將在以下詳細地描述。
如第47C圖所示,碳粉容器1032包括容器前端部蓋子1034、容器主體1033、底部帽件1035和噴嘴接收器1330。容器前端部蓋子1034相對於影印機500的主體被設置在連接方向上的碳粉容器1032的前端部上。容器主體1033具有大致為圓柱形的形狀。底部帽件1035被設置在連接方向上的碳粉容器1032的後端部上。噴嘴接收器1330由大致地圓柱形的容器主體1033可旋轉地固持。
作為類似於齒輪曝光孔34a的開口的齒輪曝光孔(未顯示)係設置在容器前端部蓋子1034上,使得被固定到噴嘴接收器1330的容器齒輪1301可以被曝光。圓柱形容器主體1033固持噴嘴接收器1330,使得噴嘴接收器1330可以旋轉。容器前端部蓋子1034和底部帽件1035被固定到容器主體1033(透過習知的方法,例如,熱焊接或黏結劑等)。底部帽件 1035包括支持傳送葉片固持器1330b的一個端部的後端部軸線軸承1035a和包括當使用者將碳粉容器1032連接到影印機500的主體/從影印機500的主體拆卸時使用者可以抓住的握把1303。
用於組裝容器前端部蓋子1034、底部帽件1035和在容器主體1033上的噴嘴接收器1330的方法將在以下被解釋。
噴嘴接收器1330從容器主體1033的後端部被插入並被定位,以由被設置在容器主體1033的前端部上的前端部軸承1036可旋轉地支持。隨後,執行定位,使得噴嘴接收器1330的傳送葉片固持器1330b的一個端部由後端部軸承1035a可旋轉地固持,以及,後端部軸承1035a被定位到容器主體1033。其後,容器齒輪1301從容器前端部側面被固定到噴嘴接收器1330。在容器齒輪1301被固定後,容器前端部蓋子1034被固定到容器主體1033,以從容器前端部側面覆蓋容器齒輪1301。
在容器主體1033和容器前端部蓋子1034之間的固定、在容器主體1033和底部帽件1035之間的固定以及在噴嘴接收器1330和容器齒輪1301之間的固定可以透過使用如熱焊接或黏結劑等習知的方法適當地執行。
用於將碳粉從碳粉容器1032傳送到噴嘴開口610的配置將在以下被解釋。
抓取肋條304g突出,以更靠近容器主體1033的內表面,使得肋條表面繼承擋門側面支撐部分1335a的下游小平面1335c,所述下游小平面1335c是在旋轉方向上的下游側面上。肋條表面在中部彎曲一次,以像彎曲的表面。然而,該配置不受限於取決於碳粉相容性的該實施例。例如,可以使用沒有彎曲的簡單平面肋條。此外,因為抓取肋條304g與在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1335b整體地豎立在一起,所以,可以所獲得的橋接功能和效果與通過將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和凸面304h牢固地彼此接合所獲得的那些相同。即,當碳粉容器1032被連接到影像形成設備的主體時,傳送葉片隨著噴嘴接收器1330的旋轉而旋轉,使得被容納在碳粉容器1032中的碳粉被從後端部傳送到前端部,其中,噴嘴接收器1330被設置。接著,抓取肋條304g接收由傳送葉片1302傳送的碳粉、從底部到頂部隨著旋轉抓取碳粉並透過使用作為滑動件的肋條表面將碳粉流動到 噴嘴開口610。
用於將噴嘴接收器330固定到在碳粉容器32中的容器主體33的配置作為第十四到第十九實施例將在下文中被解釋。在第48A圖、第49圖、第51B圖以及第52B圖中,透過省略齒輪的齒,容器齒輪301被示例為輥形。
<第十四實施例>
第48A圖至第50B圖是根據第十四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的解釋性示例圖。第48A圖和第48B圖是示例其中噴嘴接收器330被從碳粉容器32的容器主體拆卸所在的狀態的解釋性立體圖。第49圖是根據第十四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和容器設定區段615的解釋性立體圖。第50A圖是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附近部分的剖視圖。第50B圖是第50A圖中所示例的區域η的解釋性放大視圖。在第48A圖至第50B圖中,容器前端部蓋子34被省略。在第48A圖至第49圖中,容器擋門332被省略。在第50圖中,噴嘴擋門612被省略。
根據第十四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的容器主體33透過在其它實施例中的如上文中所解釋的吹模成型方法模製。然而,在吹模成型中的精度趨向於比在一般樹脂模製中所使用的注射成型的精度低。因此,在一些情況下,是由吹模成型形成的容器主體33的一部分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圓柱形剖面的圓度可以是小的。
如上所述,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在前端部開口305的徑向上的容器的外表面)可滑動地被安裝到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內表面615a。因此,相對於在垂直於旋轉軸的平面方向上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碳粉容器32的位置被確定。在這時候,如果有利於定位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的圓度是小的,則當碳粉容器旋轉時,相對於碳粉再補給裝置60碳粉容器32的位置可以被偏離。
同時,噴嘴接收器330是由注射成型形成的一般樹脂模製產品。因此,噴嘴接收器330可以被模製成具有比容器主體33更高的精度,是噴嘴容器330的一部分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可以被模製成圓柱形,並具有好的圓度。
在第十四實施例中,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 的外直徑大於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直徑。利用這配置,規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當噴嘴接收器330被連接到容器主體33時使其跟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使得圓度可以提高。
利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的圓度的改進,相對於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碳粉容器32的定位精度可以提高。
如果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的圓度是低的,則有必要透過將形狀的變數考慮進去而將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內表面615a設定成更大的尺寸。然而,如果內表面615a被設定為更大的尺寸,則在垂直於旋轉軸的平面方向上相對於容器設定區段6152的內表面615a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的位移自由度就增加,結果產生反向間隙。相比之下,在第十四實施例中,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的圓度可以被提高,以及,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內表面615a不需要被設定為更大的尺寸,使得反向間隙可以被縮小。隨著反向間隙的減少,相對於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碳粉容器32的定位精度可以被提高。
如第48A圖、第50A圖、第50B圖所示,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被設置在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上的兩個位置處。兩個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在外表面的周向方向上被設置在彼此分離180°的位置處,即,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表面上彼此相對的位置處。當從具有圓柱形形狀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徑向方向查看時,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具有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狀。如第48B圖所示,當從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軸向方向觀看時,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具有梯形形狀。從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表面突出的大小(高度)大約是0.5 mm。梯形的斜坡被定位在容器主體33的旋轉方向上的下游側面上。相對於斜坡的表面豎立在容器主體33的旋轉方向上的上游側面上的徑向。
同時,前端部開口的兩個接合孔3051被設置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上。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的周向上被設置在彼此分離180°的位置處,即,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上的彼此相對的位置處,使得內表面和外表面彼此互通。當從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徑向方向上查看時,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是在周向 方向上延伸的橢圓孔。
利用這配置,當噴嘴接收器330被連接到容器主體33時,兩個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分別與前端部開口的兩個接合孔3051接合。由於該接合,可以防止噴嘴接收器330從噴嘴主體33中脫離出來和並防止其相對於容器主體33旋轉。
為了使碳粉能夠具有橋接的功能,如以上所描述的這種旋轉防止器有效地維持了抓取壁表面304f、凸面304h以及是橋接構件的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相對位置關係。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在軸向方向上被形成為梯形的原因將在以下描述。
以下將參照第48B圖進行詳細地解釋。通過朝向斜坡旋轉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噴嘴接收器330可以容易地從容器主體33拆卸。這使其可以容易地將碳粉從容器主體33排放出來或將碳粉再補給至容器主體33。順帶地,當容器主體33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用於操作時,因為相對於斜坡的徑向豎立的表面被定位在容器主體33的旋轉方向上的上游,因此,該豎立表面經由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的接觸區段接納由容器齒輪301所傳遞的旋轉力。具體地,相對於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的斜坡的豎立表面旋轉,以持續地與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接合。因此,噴嘴接收器330在再補給期間沒有相對於容器主體33旋轉,使得位置偏離之情形可以幾乎不發生。如果梯形斜坡被定位在旋轉方向上的下游,則該斜坡接納旋轉力,這可能導致出現位置偏離。
環形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被設置在其中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直徑被減少所在的階梯處。該階梯相對於其中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圓周被減少所在的階梯被定位,使得當噴嘴接收器330被連接到容器主體33時,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被夾進兩個階梯之間。因此,經由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和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之間的間隙,可以防止容納於容納主體33中的碳粉洩漏。
此外,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被兩個階梯壓縮。因此,當噴嘴接收器330被連接到容器主體33時,一回復力係施加到被壓縮的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使得噴嘴接收器330抵靠容器主體33推擠。該回復力通過在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的豎立表面和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的 內表面之間的接觸(接合)被接收。
如以上所描述,在第十四實施例中,規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以使其跟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結果提高了圓度。
包括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容器主體33由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製成,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厚度W1被設定為1.1 mm。包括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噴嘴接收器330由PS(聚苯乙烯)製成,以及,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厚度W2被設定為2 mm。在這種情況下,當配合公差(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直徑和圓柱容器開口33a的直徑之間的差值)被設定為0.01 mm至0.1 mm時,獲得關於相對於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碳粉容器32的定位精度和關於碳粉防止洩露性能的較佳結果。
一般來說,透過壓合來固定元件。相比之下,在根據第十四實施例的結構中,在元件之間的公差可以被提高。因此,可以確保生產能力。此外,通過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的接合,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的回復力被接收,使得包括最小值為0.01 mm的特別小的值的配合公差可以被允許。此外,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起旋轉防止器的作用。此外,在適配部分處,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形狀被調節。因此,用於固定在周向方向的組件的位置的功能和用於調整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形狀的功能是獨立的。在第十四實施例中,通過使用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噴嘴接收器330被固定到容器主體33。如果容器主體33和噴嘴接收器330只通過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的接合被固定,則相對於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的位置可以在垂直於碳粉容器32的旋轉軸線的平面方向上發生偏離。相比之下,在第十四實施例中,由於圓柱形容器開口33a通過規範其形狀而被壓合,因此可以防止噴嘴接收器相對於容器主體33在垂直於碳粉容器32的旋轉軸線的平面方向上出現偏離。
以這種方式,在第十四實施例中,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的接合和壓配都使用來固定容器主體33和噴嘴接收器330。通過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的接合,由橡皮填料等組成的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的壓縮量可以被確定。這就有利於將碳粉容器32定位在旋轉軸方向上。順帶地,如果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形狀進一步地由壓合調整以跟隨噴嘴接納固定部分337的形狀,則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和圓柱形容器 內表面就更加緊密地被連接。該壓合有利於將碳粉容器32定位在垂直於旋轉軸的平面方向上。
<第十五實施例>
第十五實施例與第十四實施例相同,在於第48A圖至第50B圖中所示的配置基本上是可適用的,但是,第十五實施例與第十四實施例不同在於噴嘴接收器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直徑小於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直徑。
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和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由硬質材料製成,因為它們的尺寸精度需要被確認能用於與碳粉再補給裝置60接合。用於具有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噴嘴接收器330的材料的實施例包括PS(聚苯乙烯)。用於具有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容器主體33的材料的實施例包括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當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和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通過壓配彼此固定時,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緊密地由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所密封。為了改進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和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之間的密封性能,可以增加相對於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直徑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直徑。然而,如果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直徑增加,則雖然可以調整作為第十四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形狀,但是當連接時還是需要更大的配合力。如果配合力增加,則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和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可能變形或折斷。因此,有必要減小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和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之間的第一部分處的尺寸公差,並有必要嚴格地管理該步驟。
另外一方面,如果固定部分337的外直徑相對於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直徑被減小,則以下所描述的缺點可能會出現。具體而言,甚至當被接合部分被設定為防止拆卸器件且在旋轉軸方向上的位置被確定時,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在元件之間的公差內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中上下移動。因此,密封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和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之間的間隙變得是困難的。
因此,在第十五實施例中,作為由彈性材料製成的密封構件的環形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被使用來密封在圓柱形容器33a的內表面和噴 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直徑之間的間隙。具體地,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被夾進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和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之間,使得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被壓縮且彈性變形,以密封該間隙。因為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發生彈性變形,所以回復力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從圓柱形容器開口33a脫離所在的方向上起作用。然而,在第十五實施例中,在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和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之間的接合部分防止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在脫離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方向上移動。因此,可以判定相對於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的位置。
此外,因為發生彈性變形的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密封了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和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之間的間隙,所以,由於變形所產生的回復力就作用在在周向方向上的內表面和外表面的整個區域上。由於回復力的作用,在垂直於旋轉軸的平面方向上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內部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被確定。因此,相對於在垂直於旋轉軸的平面方向上的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的位置可以被確定。為了使碳粉能夠具有橋接的功能,該定位有效地維持了抓取壁表面304f、凸面304h以及是橋接構件的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相對位置關係。
在第十五實施例中,密封狀態並沒有經由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和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獲得。因此,在元件之間的尺寸公差就可能變大。通過增加尺寸公差,可以提高生產能力。此外,甚至當噴嘴容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在圓柱容器開口33a內部上下移動時,因為密封狀態由彈性變形的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確定,所以,可以防止碳粉洩漏。
在第十五實施例中,是密封構件的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由是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密封接納表面的內表面和是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密封接納表面的外表面所壓縮,使得該密封狀態得以獲得。此外,是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上的被接合部分的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與是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接合部分的前段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接合,使得接合狀態被獲得。由壓縮接納器密封件3302所施加的排斥力 (回復力)由接合所接收,以防止噴嘴接收器從容器主體脫離。由於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的排斥力以及由該接合所實現的防止拆卸器件,在軸線方向上的碳粉容器32的位置可以被確定。因此,可以由於外力的衝擊力,可以阻止噴嘴接收器330從容器主體33中脫離出來。
此外,因為由於與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的接合,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的回復力作用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上,所以,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需要具有特定的強度。因此,期望使用用於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厚度部分的強度。在第十五實施例中,如第50A圖和第50B圖所示,用於螺紋接合帽件的陽螺紋309係設置在相對於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的容器前端部上(在第50A圖和第50B圖的上部中),以及用於螺紋接合帽件的陽螺紋309比其他部分都更厚。透過使用這種部分的強度,可以防止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由於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的回復力而被折斷。
在第十五實施例中,其中作為密封構件的接收器外密封件係設置在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上的配置被解釋。然而,密封構件可以被設置在容器主體33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上。
<第十六實施例>
該配置的第一修改將在以下如第十六實施例來解釋,其中,相對於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的位置透過使用密封構件的彈性變形被確定,所述密封構件以與第十五實施例的相同的方式密封在容器主體33和噴嘴接收器330之間的間隙。
第51A圖和第51B圖是根據第十六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的解釋性示意圖。具體而言,第51A圖是噴嘴接收器330的解釋性立體圖,以及第51B圖是容器主體33的解釋性立體圖。
根據在第51A圖和第51B圖所示的第十六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包括一種以下所描述的發明。具體地,當噴嘴容器330被插入到容器主體中時,插入部分調節器調節在旋轉方向上的插入部分,所述插入部分調節器被設置在作為接合部分的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和作為接合部分的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中的每個的容器後端部上。
應用在第51A圖和第51B圖中所示的第十六實施例中的形狀將在以下作解釋。當在噴嘴容器330的徑向方向上觀看時,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具有五角形的形狀。從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表面突出的大小(高度)大約是0.5 mm。接合突出件的鉤子部分3301a係形成在作為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的插入位置調節器的容器後端部上。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是通孔,在所述通孔中,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橢圓孔和以上所描述的五角孔彼此重疊。作為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的插入位置防止器,接合孔的鉤子部分3051a(五角孔的鉤子部分)被形成在容器後端部。
作為接合部分的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被定位在相對於管狀前端部開口305(開口的端部)的前端部的內側面中(其中碳粉被儲存的側面)。因此,當隨著噴嘴接收器330被連接到容器主體33,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被插入到圓柱形容器開口33a時,噴嘴接合突出件3301被圓柱形容器開口33a隱藏且因此不在視線內。因此,在其中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與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接合所在的預定位置處進行連接是困難的。
為了處理這一問題,如果提供作為插入維持調整器的前端部形狀如在第十六實施例中所述,則即使當在旋轉方向上的插入位置在小範圍內變化時,也可以將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引導到預定插入位置。利用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橢圓形孔,可以容易地看到在偏離位置處的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
此外,如以下所描述的有利效果可以經由提供插入位置調節器獲得。具體而言,當旋轉驅動被輸入且容器主體33旋轉時,接合部分和被接合部分的插入位置調節器中的一個與另外一個接合,使得噴嘴接收器330和容器主體33可以整體地被旋轉。因此,隨著碳粉容器32的旋轉,可以防止噴嘴接收器330旋轉和相對於容器主體33偏移。
<第十七實施例>
該配置的第二改良將在以下如第十七實施例中來解釋,其中,相對於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的位置經由使用密封構件的彈性變形而確定,所述密封構件以與第十五實施例的相同的方式密封在容器主體 33和噴嘴接收器330之間的間隙。
第52A圖和第52B圖是根據第十七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的解釋性示意圖。具體而言,第52A圖是噴嘴接收器330的解釋性立體圖,以及第52B圖是容器主體33的解釋性立體圖。
根據在第52A圖和第52B圖中所示的第十七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包括一種以下所描述的發明。具體地,當噴嘴接收器330被插入到容器主體33中時,用於確定在旋轉方向上的插入部分的一對定位區段重疊接合部分和被接合部分中的至少一個。
在第52A圖和第52B圖所示的第十七實施例中,是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突出件的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作為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接合部分被提供。接收器定位凹件3303重疊在周向方向上的中心處的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且在容器主體33的旋轉軸方向上延伸,所述接收器定位凹件3303作為用於調節接合部分的插入位置的一對定位區段中的一個被提供到被接合部分。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是在前端部開口305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橢圓孔,所述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作為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被接合部分被提供。前端部開口的定位肋條3052重疊在周向方向上的中心處的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且在容器主體33的旋轉軸方向上延伸,所述前端部開口的定位肋條3052作為用於調節接合部分的插入位置的一對定位區段中的另外一個被提供到被接合部分。
當隨著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的連接,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被插入到圓柱形容器開口33a時,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在從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突出的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的附近部分擴大。因此,如果如肋條和凹件等定位區段被設置在接近於接合部分或被接合部分的位置處,以不重疊接合部分或被接合部分,則圓柱容器開口33a需要都在接合部分和定位區段處被擴大,結果導致配和負載提高。
相比之下,根據第十七實施例,由作為一對的肋條和凹件形成的定位肋條3303和3052係設置在與旋轉軸線方向上的接合突出件3301和接合孔3051的位置重疊處。透過形成如以上所描述的定位區段,前端部開口的定位肋條3052和接收器定位凹件3303在接合部分(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上彼此接合,所述接合部分在連接時緊密地黏附到圓柱形 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因此,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中擴大的部分可以減小到接合部分,在旋轉方向上的被接合位置可以被確定,以及,噴嘴接收器330可以被防止隨著碳粉容器32的旋轉相對於容器主體33旋轉。
<第十八實施例>
該配置的第三修改將在以下如第十八實施例作解釋,其中,相對於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的位置通過使用密封構件的彈性變形被確定,所述密封構件以與第十五實施例的相同的方式密封在容器主體33和噴嘴接收器330之間的間隙。
第53A圖至第53C圖是根據第十八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的解釋性示意圖。具體而言,第53A圖是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放大立體圖,第53B圖是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放大立體圖,以及第53C圖是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的附近部分的放大剖視圖。
在第十八實施例中,作為密封構件的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被設置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上。然而,密封構件可以被設置在容器主體33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上。
類似於第十五實施例,根據第十八實施例的碳粉容器被配置,使得接合部分被設置在噴嘴接收器330上,以及待與接合部分接合的被接合部分被設置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上。為了可靠地防止噴嘴接收器330從碳粉容器中脫離出來,可以增加接合部分的尺寸,使得相對於接合孔的被接合區域可以被擴大。然而,如果被設置在噴嘴接收器330上的接合部分的尺寸增加,則插入荷載變得太大,以及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可能發生變形或折斷。相比較之下,根據第十八實施例,除了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外,前端部開口的接合突出件3053還被設置在容器主體33上,以及除了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外,接納器接合孔3304還被設置在噴嘴接收器330上。因此,即使當在各個部分處的接合的量是小的時,接合的整體量仍然可以增加。
<第十九實施例>
該配置的第四改良將在以下如第十九實施例作解釋,其中,相對於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的位置通過使用密封構件的彈性變形被確定,所述密封構件以與第十五實施例的相同的方式密封在容器主體33 和噴嘴接收器330之間的間隙。
第54A圖和第54B圖是根據第十九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的解釋性圖解。具體而言,第54A圖是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放大立體圖,以及第54B圖是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放大立體圖。
根據在第54圖所示的第十九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包括一種以下所描述的發明。具體地,當噴嘴接收器330被插入到容器主體33時,用於確定在旋轉方向上的插入位置的定位區段被提供,以便根據第十八實施例,重疊在碳粉容器32中的接合部分和被接合部分中的至少一個。
當隨著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的連接,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被插入到圓柱形容器開口33a時,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上突出的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的附近部分擴大。因此,如果如肋條和凹件等定位區段被設置在接近於接合部分或被接合部分的位置處,以不重疊接合部分或被接合部分,則圓柱容器開口33a需要都在接合部分和定位區段處被擴大,結果導致配和負載提高。
相比之下,根據第十九實施例,由作為一對的肋條和凹件形成的定位肋條3303和3052皆設置在與旋轉軸線方向上的接合突出件3053和接納器接合孔3051所在的位置重疊處。經由形成如以上所描述的定位區段,前端部開口的定位肋條3052和接收器定位凹件3303在接合部分(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上彼此接合,所述接合部分在連接時緊密地黏附到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因此,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中擴大的部分可以減小到接合部分,在旋轉方向上的被接合位置可以被確定,以及,噴嘴接收器330可以被防止隨著碳粉容器32的旋轉相對於容器主體33旋轉。
根據在第十四實施例至第十九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都包括一種以下所描述的發明。具體地,碳粉容器32包括作為粉末儲存裝置的容器主體33,所述粉末儲存裝置將作為粉末的碳粉容納在其中,所述粉末將被供應到作為粉末傳送裝置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容器主體33通過被旋轉在旋轉方向上將容納在其中的碳粉從容器後端部傳送到其中開口被形成的容器前端部。碳粉容器32還包括作為噴嘴插入構件的噴嘴接收器330,所述噴嘴插入構件具有作為噴嘴接收構件的接收開口331,在所述噴嘴接收 器構件中,作為被固定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傳送管的傳送噴嘴611被插入,以及所述噴嘴插入構件被連接在容器主體33的開口中。在如以上所配置的碳粉容器32中,噴嘴接收器330包括噴嘴接收器集合突出件3301,所述噴嘴接收器集合突出件3301是待與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接合的接合部分,所述前端部開口是被設置在具有開口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中的被接合部分。此外,碳粉容器32包括作為密封構件的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當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與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接合時,該密封構件被設置在噴嘴接收器330和容器主體33之間,該密封構件密封在噴嘴接收器330和容器主體33之間的間隙。
<第二十實施例>
根據第二十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將在以下作解釋。根據第二十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的特點在於其中噴嘴接收器330被壓配到容器主體33所在的部分。
第13圖為參照了上文內之解釋的實施例,但是其還可以參照用於解釋到容器主體33的接收開口331的壓合部分;因此,其參照以下的解釋。在第13圖中的區域γ1和區域γ2中的一個變成了壓合部分。區域γ1是其中容器齒輪301被設置的容器主體33的內表面。區域γ2是其中蓋子掛鉤部分306被設置的容器主體33的內表面。
在第13圖中所示的碳粉容器32包括一種如以下所描述的發明。具體而言,碳粉容器32是粉末容器,所述粉末容器容納作為粉末顯影劑的碳粉以及包括容器擋門332和噴嘴接收器330。容器擋門332作為接收開口打開/關閉構件,所述構件打開和關閉作為粉末排放開口的接收開口331,排放自容器主體33的碳粉穿過所述粉末排放開口。噴嘴接收器330作為用於把持容器擋門332的打開/關閉構件固持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被形成在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上,以及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可滑動地被安裝到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圓柱形內表面615a(軸承)。噴嘴接收器330通過壓配被固定到容器主體33的內表面,以及在旋轉軸方向上的壓固部分的位置相對於其中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和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圓柱形內表面抵靠彼此滑動所在的位置被定位在容器後端部。
如第13圖所示,例如,噴嘴接收器330的前端部的位置和在旋 轉軸方向上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前端部的位置是相同的。因此,噴嘴接收器330可以被壓配到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前端部的附近部分的內表面。然而,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前端部的附近部分被適配到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圓柱形內表面615a。因此,如果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壓合部分擴大,以及由於噴嘴接收器330的壓合,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直徑增加,則圓柱形容器開口33a不可以被壓配到容器設定區段615,結果導致在碳粉容器32和碳粉再補給裝置60之間的連接失敗。即使碳粉容器可以被連接,碳粉容器32的旋轉扭矩也會被提高。
為了防止以上情況的出現,可以預估由於該壓合而導致圓柱形容器開口33a擴大的尺寸,並基於該估測在碳粉容器32形成時設定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直徑。然而,如果透過將由於壓合而導致擴大的量考慮進去而設定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直徑,則以下的缺點可能會出現。類似地,有必要設定大公差。如果在公差範圍內的擴大的量是小的,則在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直徑和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圓柱形內表面615a的內直徑之間的差別就增加,結果導致不適當的定位。
作為防止以上情況出現的配置,在根據第二十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中,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前端部的附近部分的外直徑被設定成為稍微更小的尺寸,使得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可以放鬆地適配到而不是壓配到前端部開口305的內表面。此外,作為壓合部分,在與在容器後端部上而不是容器前端部上的容器設定區段615和容器主體33之間的連接無關的位置(其中該連接不受到影響所在的位置)處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直徑的尺寸被設定為足夠大,從而能夠相對於容器的內直徑具有適當的壓配。無關的位置可以是相應於容器齒輪301的厚度部分的位置(在第13圖中的區域γ1),或者可以是其中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內直徑被減小以便形成階梯所在的位置,以及,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厚度可以增加(第13圖中的區域γ2)。在其中內直徑被減少以便形成階梯所在的位置處(在第13圖中的區域γ2),由環形肋條形成的蓋子掛鉤部分306也被設置在外表面上。
經由形成具有大的外直徑且相對於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前端部作為在容器後端部上的壓合部分的部分,可以防 止在容器設定區段615的壓配部分中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直徑增加。因此,可以防止在碳粉容器32和碳粉再補給裝置60之間的連接失敗,或者防止由於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直徑的增加而導致碳粉容器32的旋轉扭矩的增加。
此外,因為圓柱形容器開口33a保持與由注射成型形成的預先成形為相同的形狀,所以,圓柱形容器開口33a可以被模製成具有高的精度。在該位置處的部分沒有由於噴嘴接收器330的壓合而擴大,且可以作為定位區段和滑動區段被使用。因此,可以維持注射成型的良好的精度,從而能夠實現具有更高精度的定位和良好滑動性能。
由在區域γ1中的壓合形成的碳粉容器32包括一種以下描述的發明。具體而言,由樹脂製成的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壓合部分被定位成相應於其中容器齒輪301被設置的容器主體33的內表面的位置。其中容器齒輪301設置所在的部分的強度大於容器主體33的其他部分,因為齒輪結構被形成以便在垂直於旋轉軸的方向上圍繞外軸線製成一個圓形件。因此,該部分由於壓合而導致變形的可能性比較小。此外,因為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可以牢固地拉緊,所以,噴嘴接收器330在一段時間後脫離的可能性比較小。因此,較佳地,將該部分作為壓合部分。
此外,由在區域γ2中的壓配形成的碳粉容器32包括一種以下描述的發明。具體而言,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壓合部分被定位成相應於其中設置蓋子掛鉤部分306的容器主體33的內表面的位置。其中設置蓋子掛鉤部分306所在的部分的強度大於容器主體33的其他部分,因為齒輪結構被形成在垂直於旋轉軸的方向上的整個圓周上。因此,該部分由於壓合而導致變形的可能性比較小。此外,因為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可以牢固地拉緊,所以,噴嘴接收器330在一段時間後脫離的可能性比較小。因此,較佳地,將該部分作為壓合部分。
以下將解釋用於包括在為第一到第二十實施例共有的碳粉容器32中的ID標籤700的固持結構。
第55圖是被固定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連接器800和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的解釋性透視圖。如第55圖所示,碳粉容器32包括容器 主體33和容器前端部蓋子34,所述容器前端部蓋子34被連接到容器主體33,以便曝光設置有接收開口331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所述接收開口331作為被形成容器主體33上的碳粉排放開口。碳粉容器32固持結構也包括作為被連接到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前端部的資訊儲存裝置的ID標籤700以及用於固持ID標籤700的固持結構345。
根據本實施例的ID標籤700是基於接觸互通系統的。因此,連接器800被設置在碳粉再補給裝置600的主體上,以面朝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前端部表面。
第56圖是當固持結構345被拆卸時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和連接器的解釋性立體圖。如第56圖中所示例的,用於定位的ID標籤孔701被形成在ID標籤700上。當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連接器800的定位銷801被插入到ID標籤孔701中。
固持結構345包括設置有用於固持ID標籤700的固持底座358的把持部分343以及包括標籤固持器344,所述標籤固持器344作為用於把持ID標籤700的固持器使得該ID標籤700可以在第56圖中的X-Z方向上移動,以及作為可拆卸地被連接到把持部分343的蓋子構件。當碳粉容器32沿著旋轉軸線從容器前端部被查看時,ID標籤700和固持結構345被設置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傾斜的上右空間中。通過利用該傾斜的上右空間,固持結構345被設置在容器前端部蓋子上,當碳粉容器32被設置成與其他顏色的碳粉容器32串聯時,所述傾斜的上右空間變成無效區。這使其可以提供允許圓柱形碳粉容器32相鄰於彼此被設置的尺寸緊湊的碳粉再補給裝置。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傾斜的上左空間中,主體的容器齒輪301和容器驅動齒輪601被設置。為了防止相鄰的碳粉再補給系統之間的干擾,碳粉容器被設置以便防止在ID標籤700、固持結構345、主體的端子804以及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主體的容器驅動齒輪601之間的干擾。
第57圖是碳粉容器32的前端部和連接器800的解釋性立體圖,其中ID標籤700暫時地被連接到ID標籤固持器344。如第57圖所示,固持部分343包括固持底座358,所述固持底座358包括四個矩形柱。固持底座358被形成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前端部上的ID標籤連接 表面357上,且固持其中未設置線路的ID標籤700的後板表面。ID標籤固持器344包括框架352和固持器突出件353。框架352被形成,以圍繞固持底座358的外側面,從而當框架與固持部分343接合時,防止ID標籤700脫落。固持器突出件353從框架352的內壁表面突出,以覆蓋其中沒有端子設置在ID標籤700的表面上所在的區域。ID標籤固持器344的框架352具有的外形足夠大以容納矩形ID標籤700和把持ID標籤700,使得當ID標籤700在框架352中時,ID標籤700可以在X-Z方向上移動一定距離。
在以下將詳細解釋固持結構2345。
ID標籤固持器344的框架352被形成以長於第57圖中的在Y軸方向上的固持底座358的長度(從ID標籤連接表面357以上的高度)。因此,當ID標籤700被連接到固持底座358時,ID標籤700沒有被固定到容器前端部蓋子34。此外,ID標籤700被連接,以相對於在X-Z方向上圍繞ID標籤700的外側面的框架352保持間隙。此外,ID標籤700被連接,以相對於ID標籤固持器344的固持器突出件353保持小間隙。因此,ID標籤700沒有從容器前端部蓋子34拆卸,雖然ID標籤700沒有被固定到容器前端部蓋子34。ID標籤700被固持,使得當碳粉容器32被稍微地搖動時,ID標籤700就在ID標籤固持器344中移動並發出咯咯響聲。
當ID標籤700被連接時,如第57圖所示,ID標籤700與ID標籤固持器344的內壁突出件351接合(請看第56圖),以及,其後,就被連接到處於暫時連接狀態下的固持部分343的固持底座358。在這時,固持底座358的外部分起用於ID標籤固持器344的引導件的作用。在ID標籤700被安裝在固持底座358上之後,連接的ID標籤700從內壁突出件351中分離並被放置在固持底座358的前端部表面上。
將在以下詳細解釋ID標籤固持器344的安裝。
在根據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中,不是透過諸如熱填縫或使用緊扣件的緊扣等處理而是通過使用鉤子進行接合,將ID標籤固持器344固定到容器前端部蓋子34。
如第56圖所示,ID標籤固持器344包括分別在固持器上部件 350、固持器下部件348和固持器右側邊部件349上的固持器上鉤子355、固持器下鉤子354和固持器右側面鉤子356。
圍繞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上的ID標籤連接表面,三個被連接部份被形成在相對於三個鉤子的位置處,即,固持器上鉤子355、固持器下鉤子354和固持器右側面鉤子356。具體地,被連接上段部份359a被形成在相對於圍繞ID標籤連接表面357的固持器上鉤子355的位置處。被連接下段部份359b被形成在相對於圍繞ID標籤連接表面357的固持器下鉤子354的位置處。側面被連接部份360被形成在相對於固持器右側面鉤子356的位置處。
當ID標籤固持器344被設定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上時,在ID標籤固持器上的三個鉤子(355,354,356)被接合和被固定到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上的三個被接合部件(359a,359b,360)。三個被連接部份中的兩個(特別地,上被連接部份359a和下被連接部份359b)具有孔的形狀,剩餘的那個(特別地,側面被連接部份360)具有鉤子的形狀。
採用孔形狀的上被連接部份359a和下被連接部份359b通過使用在兩個鉤子(固持器上鉤子355和固持器下鉤子354)的前端部上的斜坡和通過使用該兩個鉤子的彈性被設定。具有鉤子形狀的側面被連接部份360通過使用在固持器右側面鉤子356的前端部上的斜坡和通過使用側面被連接部份360的傾斜表面360a被設定。
利用這配置,如第57圖所示,ID標籤700暫時性地被設定在ID標籤固持器344的框架352內部,以及,ID標籤固持器344沿著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上的固持底座358被移動。因此,被形成在ID標籤固持器344上的鉤子(355,354,356)可以與被形成在容器前端部蓋子34上的被連接部份(359a,359b,360)接合,使得ID標籤固持器344可以通過在鉤子和連接部件之間的接合被固定到容器前端部蓋子34。
在通過參考第55圖至第57圖在以上所描述的實施例中,在鉤子(355,354,356)和被連接部份(359a,359b,360)之間的被接合部分被設置在上側面、下側面以及ID標籤固持器344的右側面上。然而,在ID標籤固持器344上的被接合部分的位置不受限於上側面、下側面和右側面的組合。被接合部分可以被設置在僅僅上側面和下側面上、僅僅在左側面和 右側面上、或在ID標籤固持器344的所有上側面、下側面、左側面和右側面上。被接合部分的位置和數量不受限於實施例。
如上所述,在實施例中,解釋了使用鉤子的接合方法。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透過如熱填縫或使用緊扣件的扣緊等處理將ID標籤固持器344固定到容器前端部蓋子34。對於其他實施例,ID標籤固持器344可能需要更牢固地被安裝,或者,用於改寫(改寫)ID標籤而不將其從容器前端部蓋子34中拆卸的工具可以獲得。
通過參考第58A圖至第63圖,根據實施例作為被包括在碳粉容器32中的資訊儲存裝置的ID標籤700將被解釋。
在以下的解釋中,“大致矩形的金屬板”包括矩形板和大致矩形的板。因此,“大致矩形的金屬板”包括通過斜切矩形金屬板和形成為R形狀的板等的所有的或一些的角所獲得的板。
第58A圖至第58C圖是ID標籤700的三視圖附圖。第58A圖是從連接器800側面觀看的ID標籤700的前視圖。第58B圖是在垂直於連接方向上的方向觀看的ID標籤700的側視圖(在第55圖中的傾斜上右方向)。第58C圖是從接收器前端部蓋子34側面查看的ID標籤700的後視圖。
第59圖是ID標籤700、ID標籤固持器344和連接器800的立體圖,特別地,示例了該三個構件(700,344,800)的相對位置關係。在第59圖中,在第56圖和第57圖中所示例的固持器上鉤子355和固持器下鉤子354被省略。
第60圖是示例其中ID標籤與連接器800接合的狀態的立體圖。第61A圖和第61B圖是ID標籤的電路和連接器800電路的電路圖解;第62A圖是由連接器800固持的ID標籤700的前視圖。第62B圖是繞著被使用來定位的ID標籤孔701旋轉的ID標籤700的前視圖。第63圖是示例與在工廠製造期間在測試步驟中的傳導檢測裝置900相接觸的ID標籤700的圖解。
在根據實施例的ID標籤700中,只有一個ID標籤孔701被形成在基底702上,以及ID標籤孔701被設置在由矩形金屬板形成的多個金屬墊片710(710a,710b,710c)中的兩個之間。
如第55圖所示,在根據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中,矩形ID標籤700被設置,使得長的側面傾斜而不是平行於垂直方向。因此,被設置在碳粉容器32上的ID標籤700的垂直方向不相配於ID標籤700的縱向方向。然而,在下文中,為了方便解釋,平行於ID標籤700的長側面的方向(在第58A圖中的Z'軸線方向)指的是標籤垂直方向,平行於ID標籤700的短側面的方向(在第58A圖中的X'軸線方向)被描述為標籤的水平方向。所述相同的適合於相對於碳粉再補給裝置60傾斜的連接器800。
如第58A圖至第58C圖所示,在根據實施例的之為資訊儲存裝置的ID標籤700中,ID標籤孔701被形成在標籤垂直方向上的基底702的中心垂直上方的位置處。由金屬端子形成的用於接地(地面)的接地端子703被安裝在ID標籤孔701的內表面上和ID標籤孔701周圍。如第58A圖至第58C圖中所示,在實施例的前表面上的接地端子703被形成,使得兩個接地端子突出件705在相對於圓環形部部分的標籤水平方向上延伸。
一個矩形金屬墊片710(第一金屬墊片710a)被設置在標籤垂直方向上的ID標籤孔701上面。此外,兩個金屬墊片710(第二金屬墊片710b和第三金屬墊片710c)被設置在標籤垂直方向上的ID標籤孔701下方。
此外,如第58C圖所示,由如半球狀環氧基樹脂等樹脂材料製成的且覆蓋和保護資訊儲存區段(未顯示)的保護器720被形成在基底702的後表面上。在ID標籤700中,ID標籤孔701被設置在保護器720上方,該保護器720是被設置在後表面上的最大和最重的元件,因為其在標籤方向上容納了諸如IC(積體電路)等的資訊儲存區段。因此,如以上所描述的,可以實現該位置關係,其中,ID標籤孔701被垂直地定位在標籤垂直方向上的ID標籤700的重心的上方。ID標籤孔701的設置取決於基底702的形狀或諸如保護器720的後表面的配置或設置。
具體而言,如第62A圖所示,根據實施例的ID標籤700被形成,使得ID標籤孔701的中心位置被定位在標籤垂直方向上的ID標籤700的重心上方的距離Za處。
如第59圖所示,連接器800包括是由樹脂製成的中空盒子的連接主體805和是具有錐形尖端的中空圓柱體的定位銷801(定位突出件),所述錐形尖端被設置在連接器主體805上,以便豎立在水平方向上。該主 體的接地端子802被設置在定位銷801上。主體的接地端子802是板形(或線形)金屬構件,所述金屬構件的一部分被容納在與連接器主體805合併的定位銷801的中空區段中。接地端子802的彎曲部分從被形成在中空圓柱體的週邊的一部分上的裂縫形狀開口中被曝光,以便從定位銷801的圓柱形外表面中突出。主體的端子804中的一個被垂直地安裝在標籤垂直方向上的定位銷801(主體的接地端子802)上方,以及主體的端子804中的兩個被垂直地安裝在標籤垂直方向上的定位銷801下方。主體的端子804是板形狀(線形)的金屬構件。
一對肋條被設置在連接器主體805的下部中的標籤水平方向上的定位銷801的右側面和左側面上,使得肋條的內部錐形表面面朝彼此。此外,搖擺防止器803作為一對調節器來設置,以便面朝在標籤垂直方向上的ID標籤孔701的中心下方的ID標籤700的兩個側面的下部。
當ID標籤固持器344被固定到碳粉容器32的容器前端部蓋子34且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時,ID標籤固持器344被定位在連接器800和ID標籤700之間。在這種狀態下,ID標籤固持器344把持ID標籤700,使得ID標籤700可以移動(使得一定的反向間隙可以被允許)。
如第59圖所示,在ID標籤固持器344中,固持器突出件353被分別地設置在固持器下部348、固持器左側面部分342和固持器右側面部分349。被設置在固持器下部分348、固持器左側面部分342和固持器右側面部分349上的三個固持器突出件353可以防止ID標籤700朝向連接器800從ID標籤固持器344中脫離出來。
固持器孔347被形成在連接器側面(包括固持器突出就愛你353的壁表面)上的ID標籤固持器344的端部上。固持器孔347被成形,使得在包括面朝連接器800的四個端子(主體的三個端子804和主體的一個接地端子802)的區域的連接器800側面上的ID標籤固持器344的端部的大部分被打開。此外,ID標籤固持器344的固持器孔347被成形,使得甚至相應於被設置在連接器800上的搖擺防止器803的區域被打開。當碳粉容器32被連接時,定位梢801穿過固持器孔347的開口位置以及搖擺防止器803隨後穿過固持器孔347的開口位置並進入到ID標籤固持器344的內 部。
面朝ID標籤700(在保護器720側面上)的後表面的固持底座358是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一部分。固持底座358的四個柱子才從把持部分343延伸到連接器800側面。固持底座358下壓矩形基底702的四個角的附近部分,以防止對被固定到ID標籤700的保護器720的干擾以及防止對搖擺防止器803的干擾,當連接器800被連接時,所述搖擺防止器被插入。
同時,當定位銷801被插入到ID標籤700的ID標籤孔701中時,通過接地端子802或定位銷801的端子804,ID標籤700被下壓到容器後端部,。在這時,四個固持底座358支持基底702的後表面,使得在端子之間的接觸狀態可以被維持。
第60圖是示例其中當碳粉容器34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影印機的主體500)時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連接器800和ID標籤700的定位被完成所在的狀態的示意立體圖。具體地,第60圖示例了其中在主體側面的端子(主體的端子804和主體的接地端子802)以及在ID標籤700側面上的端子(金屬墊片710和接地端子703)彼此連接的狀態。在第60圖中,為了簡化理解,ID標籤固持器344和在連接器800和ID標籤700之間的三個金屬墊片710被省略。
在根據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中,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相對於容器前端部蓋子34突出。當非連接碳粉容器32在第60圖中的箭頭Q方向上移動以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時,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和容器設定區段615彼此接合。結果,相對於在旋轉軸方向上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碳粉容器32的位置被確定。其後,當碳粉容器32在第60圖中的箭頭Q方向上被進一步移動時,在ID標籤700和連接器800之間的連接被開始。
當在垂直於旋轉軸方向的方向上的碳粉容器32的位置被確定且在垂直於旋轉軸方向的方向上的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位置被確定時,在垂直於旋轉軸方向的方向上的ID標籤700的位置被確定。具體地,在垂直於旋轉軸方向的方向上的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位置被確定後,ID標籤700的ID標籤孔701與定位銷801接合,以便被連接器800的定位銷的圓 錐形尖端拾起。利用這一接合,在標籤垂直方向上和標籤水平方向上的ID標籤700的位置被同時確定。具體地,在垂直於旋轉軸方向的方向上的ID標籤700的位置被確定。
此外,如在第62A圖中,連接器800的搖擺防止器803進入到下邊緣部分,所述下邊緣部分是在標籤水平方向上的基底702的兩個水準側面且被定位在標籤垂直方向上的ID標籤孔701下方。在這時,甚至當ID標籤700的位置如第62B圖中所示例未對齊時,當在肋條形搖擺防止器803的端部處的圓錐形表面中的一個與邊緣中的一個接觸時,在ID標籤孔701下方的部分在相對於接觸錐形表面的方向上旋轉。然後,在其中ID標籤700與兩個錐形表面同樣相接觸所在的位置處停止旋轉,以及,在旋轉方向(在第62B圖中的雙箭頭中的旋轉)上的位置不對齊可以被校正(被校正到第62A圖中所示例的狀態)。結果,完成ID標籤700的定位。
在這時候,ID標籤700的接地端子703的一部分(相應於ID標籤孔701的內表面的區段)與在第60圖中所示例的定位銷801的接地端子802相接觸,使得ID標籤700接地(傳導)。在接地後,如第61A圖中所示例的,ID標籤700的三個金屬墊片710(710a,710b,710c)被分別地連接到連接器800的三個端子804。結果,資訊可以在ID標籤700和在包括連接器800的碳粉再補給裝置60上的控制器之間傳遞(影印機500的控制器90)。
以這種方式,根據本實施例,基於如以下(1)至(5)所描述的不同的觀點,具有更高精度和更低成本的定位結構可以被實現。
(1)只有一個ID標籤孔701被提供。因此,用於處理基底702的成本可以被降低。
(2)主體的接地端子802被整體地安裝在定位銷801的側面圓周表面上。因此在定位銷801和主體的接地端子802之間的距離可以變成基本是零,以及,相對於主體的接地端子802的接地端子703的定位精度可以被改進。
(3)在如第60圖中所示的完全地連接狀態下,在ID標籤孔701和主體的端子804的彎曲區段之間的定位關係被調節,使得ID標籤孔701的中心與在連接器800上的三個端子804的彎曲區段(接觸區段)的線連接 頂點相符。因此,可以將從作為定位區段的ID標籤孔701到在標籤水平方向上的端子(主體的端子804和金屬墊片710)的接觸區段的距離減少到接近於0 mm。結果,當三個金屬墊片710(710a,710b,710c)與主體的三個端子804相互接觸時,可以改進位置精度。
(4)多個金屬墊片710(710a,710b,710c)成線狀地被設置,以及,ID標籤孔701被設置在被形成在三個墊片中的兩個之間的兩個空間中的任何一個空間處。因此,相比較於其中定位孔(或凹槽)被設置在標籤垂直方向上的一排金屬墊片710(710a,710b,710c)外部的上側面或下側面上的配置,可以縮短從ID標籤孔701的中心到最遠的金屬墊片710c(相應於擺動件的臂長度)的距離。具體地,當定位孔(或凹槽)被設置在該排的三個金屬墊片710(710a,710b,710c)外側面時,最長的臂長度就是相應於從中心(或凹槽的中心)到三個金屬墊片710的距離。然而,在根據本實施例的ID標籤700中,最長的臂長度可以被縮短到相應於兩個金屬墊片710的距離。通過縮短擺動件的臂長度,甚至當相對於主體的端子804的最長的金屬墊片710c的平行度由於例如大規模生產而出現偏差時,可以減少該偏差。
(5)當碳粉容器32單獨地被儲存在某一空間中時,外來雜質可能進入到ID標籤固持器344中並被卡在ID標籤700和固持器突出件353或固持底座358之間,使得位置偏移之情形可以被避免。為了解決該問題,根據本實施例,位置關係有效地被確定,使得ID標籤700的ID標籤孔701被定位在標籤垂直方向上的重心上方。因此,當由一對肋條形成的搖擺防止器803被插入到是標籤垂直方向上的旋轉中心的ID標籤孔701下方時,ID標籤700可以被旋轉。具體地,ID標籤700與搖擺防止器803(肋條)的錐形表面相接觸並被定位,以與兩個錐形表面同樣地相互接觸。因此,可以調節位置偏差和校正位置。結果,甚至當只有一個ID標籤孔701被提供時,相對於主體的多個端子804的多個金屬墊片710(710a,710b,710c)的位置精度可以同時被提高。
如以上(1)至(5)所描述的,五個觀點中的每個都可以提供各功能和有利效果。即使其中金屬墊片710的區域尺寸變成最小所在的不昂貴的配置被應用,也可以極度地提高在包括接地端子703的ID標籤700上 的多個端子(703,710)和主體的多個端子(802,804)的位置精度。
將在以下解釋根據本實施例的其他觀點和有利效果。
將在以下詳細地描述三個金屬墊片710(710a、710b、710c)中的每一個。在最高水準處的金屬墊片710a接收用於控制通信的時序信號。第一金屬墊片710a使用了由於序列資料傳送而獲得低速但低成本的串列通信方法以及使用作為串列匯流排的I2C(內置積體電路)。第一金屬墊片710a形成信號線,當該信號線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連接器800時,串列時鐘(SCL)被輸入到信號線。第一進行墊片710a相應於被時序信號輸入其中的端子。然而,因為時序信號在一個方向上流動,所以,比較於其它端子,如果在其自身和以下將要描述的Vcc(電源供應,第三個金屬墊片710)之間發生短路,則第一金屬墊片710a極有可能導致ID標籤700的崩潰。因此,為了防止ID標籤700的崩潰,第一金屬墊片710a被定位在距離Vcc更遠處。這是因為即使在第一金屬墊片710a和GND(接地端子703)之間發生短路,崩潰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第二金屬墊片710b還使用了串列通信方法從而使用作為串列匯流排的I2C以及形成信號線,當該信號線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90的連接器800時,串列資料(SDA)被輸入/輸出到信號線。第二金屬墊片710b具有雙向輸入/輸出機構,以及,因此,ID標籤700由於短路崩潰的可能性就低於使用單向輸入機構的第一金屬墊片710a。
第三個金屬墊片710c是功率輸入部分(Vcc),當其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連接器時,5V或3.3V的電壓輸入到該功率輸入部分(Vcc)。為了降低由於在電源和GND之間的短路造成的整個裝置崩潰的風險,串列資料登錄端子(第二金屬墊片710b)被設置在GND(接地端子703)和串列時鐘輸入端子(第一金屬墊片710a)之間。如第58A圖至第58C圖所示,作為Vcc的第三金屬墊片710c經由基底702重疊ID晶片的後側面上的保護器720,並靠近於在保護器720中的IC驅動電路(未示例出)被定位。因此,短厚的線可以作為電源線被獲得,所述電源線能夠穩定電源操作(即降低由於噪音引起的失敗)。
將在以下描述關於接地的觀點。在碳粉容器32的連接操作期間,ID標籤700的接地端子與定位銷801(連接器)的接地端子802相互接 觸。其後,ID標籤700的三個金屬墊片710(710a,710b,710c)開始與連接器800的三個端子804相互接觸。換句話說,在碳粉容器32的拆卸操作期間,在ID標籤700的三個金屬墊片710(710a,710b,710c)和連接器800的三個端子804之間的接觸被釋放。其後,在ID標籤700的接地端子703和定位銷801(連接器800)的接地端子802之間的接觸被釋放(分離)。
具體地,如第61A圖所示,在連接器800中,比較於該端子的三個端子804,主體的接地端子802的接觸開始位置更接近於ID標籤700被定位。
利於這一配置,在碳粉容器32的連接操作期間,當金屬墊片710和主體的端子804之間的連接開始時,ID標籤700總是接地。在碳粉容器32的連接操作期間,當金屬墊片710和主體的端子804之間的連接開始被釋放時,ID標籤700總是接地。因此,可以防止由於沒有接地而使ID標籤700上的電路出現電浮動。結果,ID標籤700電損壞的可能性較小。
具體地,當在ID標籤700上的電路沒有接地且出現電浮情況時,電路就處在接地的狀態,具有極大的阻抗。因此,即使由接觸或在三個金屬墊片710和主體的三個端子804之間的分離產生的只是小的靜電流進電路,等同於電流和阻抗的乘積的高電壓也會產生。高電壓導致在ID標籤700內部產生絕緣擊穿,使得IC中斷。
如第61B圖所示,當三個端子804和在連接器800中的接地端子802的接觸開始位置相對於ID標籤700被形成在相同的位置處時,這種缺點就容易出現。
相比之下,根據本實施例,從定位梢801的裂縫形狀開口被曝光的主體的接地端子802的彎曲區段被設置,以相對於彎曲區段更靠近於ID標籤,所述彎曲區段是朝向ID標籤700突出的主體的端子804的最突出部分。因此,接觸時,首先是連接地,分離時最後與地斷開,使得阻抗在理論上總是為零。結果,即使靜電流入到電路,也可以防止在IC內部發生絕緣擊穿。
此外,根據本實施例的ID標籤700包括兩個接地端子突出件705,所述接地端子突出件706被設置在通過參考第58A圖至第58C圖如 以上所解釋的接地端子703的一部分外圓周上。
透過將接地端子突出件705設置在如以上所描述的ID標籤700的基底702的前表面上,可以在工廠製造時的傳導檢測流程(檢測ID標籤700是否有缺陷的流程)期間容易地執行對傳導檢測探針的接觸操作。具體地,如第63圖中所示的,傳導檢測裝置900的多個探針901的前端抵靠金屬墊片710或在檢測桌面上的ID標籤700的接地端子703向下擠壓。在這時候,因為接地端子703的接地端子突出件705具有的區域可以充分地與探針901的前端相互接觸,所以,可以防止由探針901的接觸失敗造成的傳導檢測的失敗。此外,通過抵靠接地終端703(接地端子突出件705)向下壓探針901的前端部來執行傳導檢測。因此,可以改進探針的耐久性,與探針901在傳導檢測期間被插入到ID標籤孔701中的情況相比較,所述探針901重複地被使用於檢測。此外,可以防止由於傳導檢測而對ID標籤700的ID標籤孔701的磨損。
在擴大環形接地端子703和矩形金屬墊片710之間的楔形件的剩餘空間中,元件如以下被設置。具體地,接地端子突出件705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邊界(邊界線)。邊界與環形接地端子703的環形外周邊相互接觸。接地端子突出件705被設置成平行於金屬墊片710(710a,710b,710c)的縱向方向。因此,接地端子705不在標籤垂直方向上突出,並可以防止突出向基底702的右滑動區域和左滑動區域,所述基底抵靠固持器突出件353(在標籤水平方向上的突出件)滑動。結果,不可以增加基底702的尺寸,以及,可以在製造期間從具有額定尺寸的標準材料獲得盡可能多的具有標準尺寸的基底702。因此,可以減少ID標籤700的最初成本的增加。
此外,連接器800的三個端子804是板形狀(線形)的金屬構件。三個端子804由連接器主體805固定地支持,使得每個端子的一個端部作為固定端,每個端子的其他端部(前端部)作為自由端部。朝向ID標籤700(碳粉容器32)彎曲的彎曲區段被形成在三個端子804的每個的前端部上。具體地,端子804朝向ID標籤700像膝蓋(或回力桿)一樣被彎曲。端子804的被彎曲區段作為具有金屬墊片710的接觸區段。
隨著碳粉容器32被連接到碳粉供應裝置60的操作,端子804的被彎曲區段與在縱向方向(標籤水平方向)上的金屬墊片710的大致中心 相互接觸。當進一步繼續對碳粉容器32的連接操作時,ID標籤700更靠近於連接器800,以及端子804被替換,同時在金屬墊片410的作用下被擠壓和發生彈性變形(使得彎曲膝蓋伸直),使得端子804的被彎曲區段更靠近自由端部側。具體地,隨著碳粉容器32的連接操作,端子804的被彎曲區段從中心滑動到在縱向方向上(標籤水平方向)的自由端部側,同時逐漸地增加被施加到金屬墊片710的接觸壓力。
利用這配置,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在主體的端子804和金屬墊片710之間的接觸失敗。具體地,在某些情況下,相對於在縱向方向(標籤水平方向)上的連接器800(主體的端部804)的容器前端部蓋子34(金屬墊片710)的位置可以因為有關元件的尺寸精度發生變化或配件精度發生變(尺寸變化)而偏離。然而,因為以上的配置,甚至當相對於連接器800的容器前端部蓋子34的縱向位置發生偏移時,也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在主體的端子804和金屬墊片710之間的接觸失敗。
如上所述,在根據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中,接觸型ID標籤700(資訊儲存裝置)由ID標籤固持器344的固持結構345所把持。具體地,ID標籤700由ID標籤固持器344的固持結構345所把持,使得ID標籤700可以在大致地垂直於移動方向(箭頭Q方向上)的虛擬平面上移動,沿著該移動方向,金屬墊片710(容器的端子)更靠近於(或接觸於)主體的端子804。因此,甚至在以上所描述的情況下,由在ID標籤700的金屬墊片710和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連接器800的端子804之間的定位失敗造成的接觸失敗可能幾乎不會發生。具體地,甚至在接觸型ID標籤700被安裝在可拆卸地被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影印機500的主體)的碳粉容器32上時,接觸失敗可能也幾乎不會發生。
此外,根據實施例,甚至當接觸型ID標籤700被安裝在可拆卸地連接到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碳粉容器上時,ID標籤700可能幾乎不發生電損壞。這是因為將要與在連接器800的定位銷801上的接地端子802接合的接地端子703被形成在ID標籤700的基底702上的ID標籤孔701上。
如果碳粉流動性高,則由於碳粉再補給容器的連接/拆卸,碳粉分散易於發生。這個問題再本實施例下得到了解決。
作為指示碳粉流動性的指示器,加速凝聚度(%)和充氣松密度(g/cm3 )是已知的。根據本實施例將要被容納在碳粉容器32中的碳粉可以如以下:碳粉具有的體積平均顆粒直徑大約是5.5 μm、加速凝聚度大約是13%以及充氣松密度是0.36 g/cm3 ,此外,3.3的矽土(重量份)以及0.6的鈦(重量份)。這種碳粉可以在120℃下加熱固定,並具有優良的低溫固定性。
可替換地,可以使用的碳粉具有的體積平均顆粒直徑大約是4.5 μm、加速凝聚度大約是18%以及充氣松密度是0.38 g/cm3 ,此外,2.3的矽土(重量份)以及0.7的鈦(重量份)。當然可以使用其它的碳粉,而不是由實施例所示例的以上的那些碳粉。
碳粉可以通過使用已知的聚合作用或研磨法製造。
作為用於測量碳粉顆粒的顆粒直徑分佈情況的方法,庫爾特計數法可以被使用。作為基於這種方法的測量裝置,庫爾特計數儀TA-II或庫爾特細微性分析儀II(各都由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Beckman Coulter,Inc.)製造)可以被使用。
在溫度為24℃和濕度為72%的測試環境下,通過粉末性能測試儀(由細川密克朗公司(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製造)測量碳粉的加速凝聚度。表1列出了其他情況。
在測量後,碳粉凝聚度根據以下方程式獲得。
殘餘在上層篩中的粉末的重量%×1 (a)
殘餘在中層篩中的粉末的重量%×0.6 (b)
殘餘在下層篩中的粉末的重量%×0.2 (c)
凝聚度(%)=(a)+(b)+(c)
測量結果在表2中示出(單位:%)。
根據表2中所示的結果,碳粉D和E的流動性被確定為低的。
充氣鬆密度是藉由鬆散地用碳粉填充容器、使碳粉均勻並通過容器的體積劃分內重量來計算的值。
如果碳粉流動性是高的,則碳粉分散就可能會發生。然而,在根據本發明的碳粉容器和碳粉再補給裝置中,碳粉可以再補給到在碳粉容器內部的碳粉再補給裝置。因此,雖然這種配置對於具有相對低的流動性 的碳粉是非常有用的,但是,該配置對具有高流動性的碳粉更有用,因為其可以防止碳粉分散。
上述的實施例僅為示例性效果。本發明可以針對以下描述的每個實施例獲得各種效果。
(實施例A)
諸如碳粉容器32的一種粉末容器可移除地連接到諸如影印機500的影像形成設備,該粉末容器包括:如容器主體33的容器主體,該容器主體包括諸如容器開口33a的在第一端部中的容器開口且容納諸如碳粉的影像形成粉末;諸如螺旋肋條302的傳送器,該傳送器被設置在容器主體中,以將粉末沿著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從容器主體的第二端部傳送到第一端部;如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該接收器被設置在容器開口中且包括如接收開口331的噴嘴接收開口,以接收如傳送噴嘴611的影像形成設備的粉末傳送噴嘴,該噴嘴接收器用於將粉末傳送噴嘴引導到容器主體的內部;以及諸如抓取部分304的抓取部分,該抓取部分隨著抓取部分的旋轉抓取接收自傳送器的粉末,以將該粉末移動到諸如噴嘴開口610的粉末傳送噴嘴的粉末接收開口。噴嘴接收開口被設置在諸如前端部開口305的容器開口的內底部上。
因此,如在以上的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因為噴嘴接收開口被設置在容器開口的圓柱形內底部上,所以,在容器前端部側面上的容器開口的一部分邊緣相對於噴嘴插入構件的邊緣突出,其中,噴嘴接收開口被形成。當傳送噴嘴從粉末容器被移除時,突出件防止從噴嘴接收開口洩漏的碳粉分散。此外,當粉末容器被連接到粉末傳送裝置時,接觸構件和偏置構件被容納在圓柱形容器開口的內空間中。因此,當粉末容器被連接時,可以防止粉末傳送裝置的縱向尺寸增加。
(實施例B)
在根據實施例A的粉末容器中,容器主體的容器開口的外表面是與影像形成設備有關的定位區段。
因此,如在以上配置中所解釋的,可以防止諸如碳粉的粉末到達容器開口的外表面,從而能夠相對於粉末傳送裝置提高粉末容器的定位精度。
(實施例C)
在根據實施例A的粉末容器中,容器主體的旋轉軸線相應於縱向方向,以及容器主體的容器開口的圓柱形外表面包括旋轉軸區段,以被插入到影像形成設備的旋轉軸接收區段中。
因此,如以上實施例中所解釋的,當粉末進入到在旋轉軸接納區段和形成滑動區段的旋轉軸區段之間的間隙中時,旋轉時產生的滑動負載可以提高,且容器主體的旋轉扭矩可以提高。然而,本實施例能夠防止粉末到達容器開口的外表面。因此,可以防止粉末進入到滑動區段且防止滑動負載增加。結果,可以穩定滑動性能並防止容器主體的旋轉扭矩增加。
(實施例D)
在根據實施例C的粉末容器中,容器主體的容器開口的外表面是與影像形成設備有關的定位區段。
因此,如在以上的實施例所解釋的,可以相對於粉末傳送裝置穩定粉末容器的定位精度。
(實施例E)
在根據實施例C或D的粉末容器中,噴嘴接收器包括具有諸如陽螺紋337c的螺釘在器外周邊上的固定部分,以便將噴嘴接收器固定到容器開口,其中,螺釘的螺旋方向與粉末容器的旋轉方向一致。
因此,如在以上第十三實施例所解釋的,可以防止其中容器主體的旋轉導致將噴嘴插入構件從容器主體中釋放出螺絲接合的情況出現。
(實施例F)
在根據實施例C或D的粉末容器中,噴嘴接收器包括諸如噴嘴固定部分337的固定部分,以便將噴嘴接收器固定到容器開口,固定部分的外直徑大於容器開口的內直徑,諸如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的突出件被形成在固定部分的外表面和容器開口的內表面的其中之一上,同時,諸如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的將要與突出件接合的接合孔被形成在固定部分的外表面和容器開口的內表面中的另外一個上,以及固定部分被壓合到在突出件和接合孔接合的位置處的容器開口。
因此,如在第十四實施例中所解釋的,在突出件和接合孔之間 的接合可以防止噴嘴插入構件從容器主體中脫離且相對於容器主體旋轉。此外,因為固定部分的外直徑大於容器開口的內直徑,所以,容器開口可以被調節,以當噴嘴插入構件被連接到容器主體時跟隨該固定部分,從而提高容器開口的圓度。利於容器開口圓度的提高,可以相對於諸如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粉末傳送裝置提高諸如碳粉容器32的粉末容器的定位精度。
(實施例G)
在根據實施例C或D的粉末容器中,噴嘴接收器包括諸如噴嘴固定部分337的固定部分,以便將噴嘴接收器固定到容器開口,固定部分的外直徑小於容器開口的內直徑,諸如噴嘴接收器接合突出件3301的突出件被形成在固定部分的外表面和容器開口的內表面的其中之一上,同時,諸如前端部開口的接合孔3051的將要與突出件接合的接合孔被形成在固定部分的外表面和容器開口的內表面中的另外一個上,諸如接收器外密封件3302的密封件被設置在固定部分和容器主體之間的間隙中,以及噴嘴接收器被適配到容器開口,使得該密封件被夾在和壓縮到固定部分與容器主體之間於突出件和接合孔接合的位置處。
因此,如在第十五實施例中所解釋的,在突出件和接合孔之間的接合可以防止噴嘴插入構件從容器主體中脫離且相對於容器主體旋轉。此外,由密封件施加的排斥力和由接合實現的防止拆卸器件使其可以確定在旋轉軸方向上的諸如碳粉容器32的粉末容器的位置,並防止噴嘴插入構件由於外力的作用從容器主體脫離。此外,因為密封件被壓縮用於密封,所以,可以防止諸如碳粉的粉末洩漏。
(實施例H)
在根據實施例C和D的粉末容器中,噴嘴接收器包括諸如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固定部分,以將噴嘴接收器固定到容器開口,所述固定部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外直徑小於容器開口的內直徑,相應於旋轉軸區段,第二部分的第二外直徑大於容器開口的內直徑,以及固定部分被壓合到容器開口。
因此,如第二十實施例中所解釋的,作為容器開口的旋轉軸區段的區段不會由於固定部分的壓配而擴張,使得該區段可以被使用為定位 區段或滑動區段。因此,可以維持容器開口良好的模製精度,從而能夠實現具有更高精度的定位和良好滑動性能。
(實施例I)
在根據實施例H的粉末容器中,固定部分的壓配部分被定位,以便相應於將旋轉力傳遞到容器主體的容器齒輪的位置。
因此,如第二十實施例中所解釋的,該部分的強度大於容器主體的其它部分,使得該部分由於壓配而發生變形的可能性較小。此外,因為容器主體牢固地拉緊固定部分,所以,諸如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插入構件甚至在一段時間後脫離的可能性較小。
(實施例J)
在根據實施例H的粉末容器中,固定部分的壓配部分被定位,以便相應於容器開口厚於旋轉軸區段所在的位置。
因此,如第二十實施例中所解釋的,該部分的強度大於其它部分的,使得該部分由於壓合而發生變形的可能性較小。此外,因為容器主體牢固地拉緊固定部分,所以,諸如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插入構件甚至在一段時間後脫離的可能性較小。
(實施例K)
在根據實施例A至J的粉末容器中,噴嘴接收開口是環形密封件的通孔,以及封閉空間繞著傳送噴嘴和在環形密封件和噴嘴接收器之間來形成。
因此,如以上實施例所解釋的,可以防止環形密封件被堵塞在噴嘴插入構件和諸如容器擋門332的開啟/關閉構件之間。結果,可以防止其中噴嘴接收開口不可以由於堵塞的環形密封件而被打開和關閉的情況出現。
(實施例L)
諸如碳粉容器32的一種粉末容器可移除地連接到諸如影印機500的影像形成設備,該粉末容器包括:諸如容器主體33的容器主體,該容器主體包括諸如容器開口33a的在第一端部中的容器開口且容納諸如碳粉的影像形成粉末;諸如螺旋肋條302的傳送器,該傳送器被設置在容器主體中,以便將粉末沿著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從容器主體的第二端部傳送 到第一端部;諸如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該接收器被設置在容器開口中且包括諸如接收開口331的噴嘴接收開口,以便接納諸如傳送噴嘴611的影像形成設備的粉末傳送噴嘴,該噴嘴接收器用於將粉末傳送噴嘴引導到容器主體的內部;以及諸如抓取部分304的抓取部分,該抓取部分接收來自傳送器的粉末並旋轉,以便在容器主體中從頂部到底部抓取所接收的粉末,從而將粉末移動到諸如噴嘴開口610的粉末傳送噴嘴的粉末接收開口。噴嘴接收器包括:諸如容器擋門332的擋門,以便打開和關閉噴嘴接收開口;諸如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支撐部分,以便支援擋門從而移動;以及諸如在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335b的開口,該開口相鄰於支撐部分來設置,以便與插入到噴嘴接收器中的傳送噴嘴的粉末接收開口互通。支撐部分和相鄰於支撐部分設置的開口來配置,以便交替地橫跨粉末接收。
因此,如以上的實施例中所解釋的,甚至當粉末即刻被積累在粉末接納口上方時,因為支撐部分橫跨累積粉末並緩解該累積,所以,可以防止其中累積的碳粉在靜止狀態下被黏結以及當該裝置被恢復時發生碳粉傳送失敗的情況出現。
(實施例M)
在根據實施例L的粉末容器中,諸如在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335b的開口的內周緣的其中之一鄰近於諸如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支撐部分來設置,該內周緣和支撐部分的外表面的組合作為允許粉末從抓取部分移動到粉末接收開口的粉末橋接。
因此,如以上實施例所解釋的,可以防止粉末穿過在諸如傳送噴嘴611的傳送噴嘴和諸如凸面304h的容器主體的內壁之間的間隙,該容器主體諸如形成抓取部分的容器主體33。因此,抓取的粉末可以有效地進入到粉末接收開口。結果,甚至當在容器主體中的粉末的數量減少時,還可以維持再補給速度。還可以在替換諸如碳粉容器32的粉末容器時,減少保留在容器主體中的碳粉的數量。此外,因為在替換時保留在容器主體中的粉末的量,所以,運行成本就降低以便提高經濟效益,以及,待處理的殘餘碳粉的量可以被減少,從而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實施例N)
在根據實施例M的粉末容器中,抓取部分和粉末橋接件在相同的方向上旋轉並靠近彼此來設置,使得鄰近於支撐部分設置的開口的內周緣和諸如凸面304h的凸面以在旋轉方向上從下游到上游的這種順序被定位,該凸面朝向在抓取部分中的容器主體的內部提升。
因此,如以上實施例所解釋的,可以防止粉末穿過在諸如傳送噴嘴611的傳送噴嘴和諸如凸面304h的容器主體的內壁之間的間隙,該容器主體諸如形成抓取部分的容器主體33。
(實施例O)
在個根據實施例L的粉末容器中,容器主體由粉末傳送裝置把持,以便當粉末被傳送時作為旋轉軸繞著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相對於粉末傳送噴嘴旋轉,噴嘴接收器被固定到容器主體,以及抓取部分包括諸如凸面304h的凸面,該凸面是朝向容器主體的內部提升的容器主體的內壁表面,並且包括從凸面提升到容器主體的內壁表面的內壁。
因此,如以上實施例所解釋的,可以通過旋轉容器主體來抓取粉末。
(實施例P)
在個根據實施例L或M的粉末容器中,其中,容器主體由粉末傳送裝置把持,以便當粉末被傳送時作為旋轉軸繞著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相對於粉末傳送噴嘴旋轉,噴嘴接收器被固定到容器主體,以及抓取部分包括諸如凸面304h的凸面,該凸面是朝向容器主體的內部提升的容器主體的內壁表面,並且包括從凸面提升到容器主體的內壁表面的內壁,以及該凸面和粉末橋接件在接觸狀態下被設置或利用被插入其間的小間隙來設置。
因此,如以上實施例所解釋的,可以通過旋轉容器主體抓取粉末。因此,可以防止粉末穿過在諸如傳送噴嘴611的傳送噴嘴和諸如凸面304h的容器主體的內壁之間的間隙,該容器主體諸如形成抓取部分的容器主體33。
(實施例Q)
在根據實施例L的粉末容器中,容器主體由粉末傳送裝置把持,以便當粉末被傳送時作為旋轉軸繞著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相對於傳送 噴嘴旋轉,噴嘴接收器被固定到容器主體,抓取部分包括諸如抓取肋條304g的肋條,該肋條從噴嘴接收器突出到容器主體的內壁的附近。
因此,如修改件中所解釋的,可以使諸如螺旋肋條302的肋條接收由傳送器傳送的粉末,可以隨著旋轉從底部到頂部抓取粉末,並可以使粉末在肋條表面上滑動且進入到諸如噴嘴開口610的粉末接收開口中。
(實施例R)
諸如碳粉容器32的一種粉末容器可移除地連接到諸如影印機500的影像形成設備,該粉末容器包括:諸如容器主體33的容器主體,該容器主體包括在第一端部中的諸如容器開口33a的容器開口且容納諸如碳粉的影像形成粉末;諸如螺旋肋條302的傳送器,該傳送器被設置在容器主體中,以便將粉末沿著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從容器主體的第二端部傳送到第一端部;諸如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該接收器被設置在容器開口中且包括諸如接收開口331的噴嘴接收開口,以便接納諸如傳送噴嘴611的影像形成設備的粉末傳送噴嘴,所述噴嘴接收器用於將粉末傳送噴嘴引導到容器主體的內部;以及諸如抓取部分304的抓取部分,該抓取部分突出向容器主體的內部並包括諸如凸面304h的背脊。噴嘴接收器包括:諸如容器擋門332的擋門,以打開和關閉噴嘴接收開口;諸如擋門側面支撐部分335a的支撐部分,以支援擋門從而移動;以及諸如在側面支撐部分之間的空間335b的開口,該開口相鄰於支撐部分來設置,以便與插入到噴嘴接收器中的傳送噴嘴的粉末接收開口互通。抓取部分的背脊面朝向噴嘴接收器的支撐部分。
因此,如以上實施例所解釋的,可以通過旋轉容器主體抓取粉末。因此,可以防止粉末穿過在諸如傳送噴嘴611的傳送噴嘴和諸如凸面304h的容器主體的內壁之間的間隙,該容器主體諸如形成抓取部分的容器主體33。
(實施例S)
諸如影印機500的影像形成設備包括:諸如印表機100的影像形成單元,該影像形成單元藉由使用諸如碳粉的影像形成粉末在諸如光感受器41的影像載體上形成影像;諸如碳粉再補給裝置60的粉末傳送器,該粉末傳送器將粉末傳送到影像形成單元;以及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至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諸如碳粉容器32的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被配置成可拆卸地被連接到影像形成設備。
因此,如以上實施例中所解釋的,可以防止碳粉分散,可以防止由於分散的碳粉導致粉末容器的定位精度降低,以及可以防止粉末容器的旋轉扭矩的增加。結果,可以穩定地將粉末傳送到傳送的目的地。影像形成粉末的穩定傳送可以獲得被傳送到影像形成單元的粉末的穩定的量。因此,影像密度可以被穩定,結果獲得優良的影像形成。
雖然本發明係根據以上實施例作為其敘述,惟以上之敘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說明,凡精於此項技藝者可依據上述之說明而作其它種種之改良,惟這些改變仍屬於本創作之精神及以下所界定之專利範圍中。
32‧‧‧碳粉容器(粉末容器)
33‧‧‧容器主體(粉末儲存裝置)
33a‧‧‧容器開口
34‧‧‧容器前端部蓋子
60‧‧‧碳粉再補給裝置
64‧‧‧碳粉下降通道(粉末傳送裝置)
91‧‧‧容器驅動區段
301‧‧‧容器齒輪
302‧‧‧螺旋肋條
304‧‧‧抓取部分
304a‧‧‧抓取部分螺旋肋條
304f‧‧‧抓取壁表面
304h‧‧‧凸面
305‧‧‧前端部開口(開口)
306‧‧‧蓋子掛鉤部分
330‧‧‧噴嘴接收器
331‧‧‧接收開口(噴嘴插入構件)
332‧‧‧容器擋門
332a‧‧‧第一擋門鉤子
333‧‧‧容器密封件
335‧‧‧擋門後端部支撐部分
336‧‧‧容器擋門彈簧
341‧‧‧蓋子鉤子
601‧‧‧容器驅動齒輪
602‧‧‧框架
603‧‧‧驅動馬達
604‧‧‧驅動傳送齒輪
605‧‧‧輸送螺桿齒輪
607‧‧‧噴嘴固持器
608‧‧‧設定蓋子
610‧‧‧噴嘴開口
611‧‧‧傳送噴嘴
611a‧‧‧噴嘴的前端部
612‧‧‧噴嘴擋門
612a‧‧‧噴嘴擋門法蘭
613‧‧‧噴嘴擋門彈簧(偏置構件)
614‧‧‧輸送螺桿
615‧‧‧容器設定區段

Claims (18)

  1. 一種粉末容器,其可移除地連接於一影像形成設備並且用於容納影像形成粉末,該粉末容器包括:一容器開口,設於一第一端部;一傳送器,設置在該粉末容器的內部,以將粉末沿著該粉末容器的一縱向方向從該粉末容器的一第二端部傳送到該第一端部;一噴嘴接收器,設置在該容器開口中且包括一噴嘴接收開口,以接受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粉末傳送噴嘴,從而將該粉末傳送噴嘴引導至該粉末容器的內部,該噴嘴接收器包括一固定部分,以將該噴嘴接收器固定到該容器開口;一抓取部分,隨著該抓取部分的旋轉抓取自該傳送器所接收的粉末,以將該粉末移動到該粉末傳送噴嘴的一粉末接收開口;以及一容器主體,用於容納粉末,該容器主體的一旋轉軸線係相應於該縱向方向,且該粉末容器的該容器開口的一圓柱形外表面包含一旋轉軸區段,該旋轉軸區段係插入至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旋轉軸接收區段中;其中,該噴嘴接收開口設置在該容器開口的內底部上;其中,該粉末容器的該容器開口的該外表面是相對於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定位區段;其中,該噴嘴接收器的該固定部分在其外圓周上具有一螺紋,且該螺紋的一螺旋方向與該粉末容器的一旋轉方向相同。
  2. 一種粉末容器,其可移除地連接於一影像形成設備並且用於容納影像形成粉末,該粉末容器包括:一容器開口,設於一第一端部;一傳送器,設置在該粉末容器的內部,以將粉末沿著該粉末容器的一縱向方向從該粉末容器的一第二端部傳送到該第一端部;一噴嘴接收器,設置在該容器開口中且包括一噴嘴接收開口,以接受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粉末傳送噴嘴,從而將該粉末傳送噴嘴引導至該粉末容器的內部,該噴嘴接收器包括一固定部分,以將該噴嘴接收 器固定到該容器開口;一抓取部分,隨著該抓取部分的旋轉抓取自該傳送器所接收的粉末,以將該粉末移動到該粉末傳送噴嘴的一粉末接收開口;以及一容器主體,用於容納粉末,該容器主體的一旋轉軸線係相應於該縱向方向,且該粉末容器的該容器開口的一圓柱形外表面包含一旋轉軸區段,該旋轉軸區段係插入至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旋轉軸接收區段中;其中,該噴嘴接收開口設置在該容器開口的內底部上;其中,該粉末容器的該容器開口的該外表面是相對於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定位區段;其中,該噴嘴接收器的該固定部分的一外直徑係大於該容器開口的一內直徑,一突出件係形成在該固定部分的一外表面和該容器開口的一內表面的其中之一上,同時,與該突出件接合的一接合孔形成在該固定部分的該外表面和該容器開口的該內表面中的另一個上,該固定部分在該突出件和該接合孔互相接合的位置處被壓合於該容器開口。
  3. 一種粉末容器,其可移除地連接於一影像形成設備並且用於容納影像形成粉末,該粉末容器包括:一容器開口,設於一第一端部;一傳送器,設置在該粉末容器的內部,以將粉末沿著該粉末容器的一縱向方向從該粉末容器的一第二端部傳送到該第一端部;一噴嘴接收器,設置在該容器開口中且包括一噴嘴接收開口,以接受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粉末傳送噴嘴,從而將該粉末傳送噴嘴引導至該粉末容器的內部,該噴嘴接收器包括一固定部分,以將該噴嘴接收器固定到該容器開口;一抓取部分,隨著該抓取部分的旋轉抓取自該傳送器所接收的粉末,以將該粉末移動到該粉末傳送噴嘴的一粉末接收開口;以及一容器主體,用於容納粉末,該容器主體的一旋轉軸線係相應於該縱向方向,且該粉末容器的該容器開口的一圓柱形外表面包含一旋轉軸區段,該旋轉軸區段係插入至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旋轉軸接收區段 中;其中,該噴嘴接收開口設置在該容器開口的內底部上;其中,該粉末容器的該容器開口的該外表面是相對於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定位區段;其中,該固定部分的一外直徑小於該容器開口的一內直徑,一突出件形成在該固定部分的一外表面和該容器開口的一內表面的其中之一上,同時,與該突出件接合的一接合孔形成在該固定部分的該外表面和該容器開口的該內表面中的另一個上,一密封件設置在該固定部分和該容器主體之間的一間隙中,該噴嘴接收器容置於該容器開口中,使得該密封件被夾在並壓縮在該固定部分與該容器主體之間於該突出件與該接合孔互相接合的位置處。
  4. 一種粉末容器,其可移除地連接於一影像形成設備並且用於容納影像形成粉末,該粉末容器包括:一容器開口,設於一第一端部;一傳送器,設置在該粉末容器的內部,以將粉末沿著該粉末容器的一縱向方向從該粉末容器的一第二端部傳送到該第一端部;一噴嘴接收器,設置在該容器開口中且包括一噴嘴接收開口,以接受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粉末傳送噴嘴,從而將該粉末傳送噴嘴引導至該粉末容器的內部,該噴嘴接收器包括一固定部分,以將該噴嘴接收器固定到該容器開口;一抓取部分,隨著該抓取部分的旋轉抓取自該傳送器所接收的粉末,以將該粉末移動到該粉末傳送噴嘴的一粉末接收開口;以及一容器主體,用於容納粉末,該容器主體的一旋轉軸線係相應於該縱向方向,且該粉末容器的該容器開口的一圓柱形外表面包含一旋轉軸區段,該旋轉軸區段係插入至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旋轉軸接收區段中;其中,該噴嘴接收開口設置在該容器開口的內底部上;其中,該粉末容器的該容器開口的該外表面是相對於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定位區段; 其中,該固定部分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的一第一外直徑小於該容器開口的一內直徑,並且相應於該旋轉軸區段,該第二部分的一第二外直徑大於該容器開口的該內直徑,該固定部分係壓合至該容器開口。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粉末容器的該容器開口的一外表面是相對於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定位區段。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固定部分的一壓合部分被定位,以相應於一容器齒輪將一旋轉力傳遞到該粉末容器的位置。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固定部分的一壓合部分被定位,以相應於該容器開口比該旋轉軸區段更厚的位置。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及第6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噴嘴接收開口是一環形密封件的一通孔;以及一封閉空間形成在該傳送噴嘴的周圍,且形成在該環形密封件和該噴嘴接收器之間。
  9. 一種粉末容器,其可移除地連接於一影像形成設備並且用於容納影像形成粉末,該粉末容器包括:一容器開口,設於一第一端部;一傳送器,設置在該粉末容器的內部,以將粉末沿著該粉末容器的一縱向方向從該粉末容器的一第二端部傳送到該第一端部;一噴嘴接收器,設置在所述容器開口中且包括一噴嘴接收開口,以接收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粉末傳送噴嘴,從而將該粉末傳送噴嘴引導到 該粉末容器的內部;以及一抓取部分,自該傳送器接收粉末並旋轉,以從該粉末容器中抓取該接收的粉末,以將該粉末移動到該粉末傳送噴嘴的一粉末接收開口,其中該噴嘴接收器包括:一擋門,以打開和關閉該噴嘴接收開口;一支撐部分,用於支撐該擋門並使其移動;一開口,鄰近地設置於該支撐部分,以與插入到該噴嘴接收器中的該傳送噴嘴的該粉末接收開口連通,其中該支撐部分和鄰近於該支撐部分而設置的該開口係配置以交替地穿越該粉末接收開口。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鄰近於該支撐部分而設置的該開口的內周緣的其中之一以及該支撐部分的一外表面與該內周緣的組合作為一粉末橋接,該粉末橋接允許粉末從該抓取部分移動到該粉末接收開口。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抓取部分和該粉末橋接以相同的旋轉方向旋轉,並以彼此靠近的方式設置,使得鄰近於該支撐部分的該開口的該內周緣以及在該抓取部分中朝向該粉末容器的內部豎立的一凸面在旋轉方向上以從下游到上游的順序被定位。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粉末容器,進一步包括用於容納粉末的一容器主體,其中該容器主體由該粉末傳送裝置支持,以當粉末被傳送時,將該容器主體繞著作為一旋轉軸線的該容器主體的一縱向方向相對於該粉末傳送噴嘴旋轉;該噴嘴接收器被固定至該容器主體;以及該抓取部分包括一凸面,該凸面是在該容器主體中向內豎立的該容器主體的一內壁表面,以及包括從該凸面豎立到該容器主體的一內壁表 面的一內壁。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粉末容器,進一步包括用於容納粉末的一容器主體,其中該容器主體由該粉末傳送裝置支持,以當粉末被傳送時,將該容器主體繞著作為一旋轉軸的該容器主體的一縱向方向相對於該粉末傳送噴嘴旋轉;該噴嘴接收器被固定到該容器主體;該抓取部分包括一凸面,該凸面是在該容器主體中向內豎立的該容器主體的一內壁表面,以及包括從該凸面豎立到該容器主體一的內壁表面的一內壁;以及該凸面和該粉末橋接係設置為接觸狀態,或設置為兩者之間具有一小縫隙。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粉末容器,進一步包括用於容納粉末的一容器主體,其中該容器主體由該粉末傳送裝置支持,以當粉末被傳送時,將該容器主體繞著作為一旋轉軸的該容器主體的一縱向方向相對於該傳送噴嘴旋轉;該噴嘴接收器被固定到該容器主體;以及該抓取部分包括從該噴嘴接收器突出到該容器主體的該內壁的附近部分的一肋條。
  15. 一種粉末容器,其可移除地連接於一影像形成設備並且用於容納影像形成粉末,該粉末容器包括:一容器開口,設於一第一端部;一傳送器,設置在該容器主體的內部,以將粉末沿著該粉末容器的一縱向方向從該粉末容器的一第二端部傳送到該第一端部;一噴嘴接收器,設置在該容器開口中且包括一噴嘴接收開口,以接收該影像形成設備的一粉末傳送噴嘴,從而將該粉末傳送噴嘴引導到該 粉末容器的內部;以及一抓取部分,突出到該粉末容器的內部並且包括一背脊,其中該噴嘴接收器包括:一擋門,以打開和關閉該噴嘴接收開口;一支撐部分,以支撐該擋門並使其移動;一開口,鄰近地設置於該支撐部分,從而與插入到該噴嘴接收器中的該傳送噴嘴的該粉末接收開口連通;其中,該抓取部分的該背脊面向該噴嘴接收器的該支撐部分;其中,該支撐部分和鄰近於該支撐部分而設置的該開口係配置以交替地穿越該粉末接收開口。
  16. 一種影像形成設備,包括:一影像形成單元,其藉由使用影像形成粉末在一影像載體上形成一影像;一粉末傳送器,其將該粉末傳送到該影像形成單元;以及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粉末容器被配置以可拆卸地連接於該影像形成設備。
  17. 一種影像形成設備,包括:一影像形成單元,其藉由使用影像形成粉末在一影像載體上形成一影像;一粉末傳送器,其將該粉末傳送到該影像形成單元;以及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粉末容器被配置以可拆卸地連接於該影像形成設備。
  18. 一種影像形成設備,包括:一影像形成單元,藉由使用影像形成粉末在一影像載體上形成一影像;一粉末傳送器,其將該粉末傳送到該影像形成單元;以及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 該粉末容器被配置以可拆卸地連接於該影像形成設備。
TW101144271A 2011-11-25 2012-11-26 粉末容器和影像形成設備 TWI4618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8358 2011-11-25
JP2011258355A JP5822128B2 (ja) 2011-11-25 2011-11-25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58356A JP5822129B2 (ja) 2011-11-25 2011-11-25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37077 2012-06-18
JP2012248855 2012-11-12
JP2012256921A JP5435380B1 (ja) 2011-11-25 2012-11-22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1726A TW201331726A (zh) 2013-08-01
TWI461863B true TWI461863B (zh) 2014-11-21

Family

ID=50972952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1395A TWI598708B (zh) 2011-11-25 2012-11-26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TW106125965A TWI639902B (zh) 2011-11-25 2012-11-26 噴嘴接收器、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TW107132686A TWI661282B (zh) 2011-11-25 2012-11-26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TW110111206A TWI779537B (zh) 2011-11-25 2012-11-26 一種容納粉末的粉末容器
TW103131631A TWI559104B (zh) 2011-11-25 2012-11-26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TW110111208A TWI779538B (zh) 2011-11-25 2012-11-26 一種容納粉末的粉末容器
TW108111569A TWI726297B (zh) 2011-11-25 2012-11-26 附接至粉末容器的開口的帽件及粉末容器
TW101144271A TWI461863B (zh) 2011-11-25 2012-11-26 粉末容器和影像形成設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1395A TWI598708B (zh) 2011-11-25 2012-11-26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TW106125965A TWI639902B (zh) 2011-11-25 2012-11-26 噴嘴接收器、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TW107132686A TWI661282B (zh) 2011-11-25 2012-11-26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TW110111206A TWI779537B (zh) 2011-11-25 2012-11-26 一種容納粉末的粉末容器
TW103131631A TWI559104B (zh) 2011-11-25 2012-11-26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TW110111208A TWI779538B (zh) 2011-11-25 2012-11-26 一種容納粉末的粉末容器
TW108111569A TWI726297B (zh) 2011-11-25 2012-11-26 附接至粉末容器的開口的帽件及粉末容器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2) US9482988B2 (zh)
EP (3) EP4095621A1 (zh)
KR (9) KR102148999B1 (zh)
CN (3) CN108051988B (zh)
AU (1) AU2012341396B2 (zh)
BR (3) BR122020001896B1 (zh)
CA (3) CA3039367C (zh)
ES (1) ES2772277T3 (zh)
HK (2) HK1198487A1 (zh)
IN (1) IN2014KN01150A (zh)
MX (2) MX368873B (zh)
RU (5) RU2640104C1 (zh)
SG (3) SG11201402470PA (zh)
TW (8) TWI598708B (zh)
WO (1) WO2013077474A1 (zh)
ZA (1) ZA2014037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73610C (en) 2010-12-03 2023-01-10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G11201402470PA (en) 2011-11-25 2014-06-27 Ricoh Co Lt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I715931B (zh) 2012-06-03 2021-01-1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US9465317B2 (en) 2013-02-25 2016-10-11 Ricoh Company, Ltd. Nozzle insertion memb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2416116B1 (ko) * 2013-03-15 2022-07-05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ITMI20130495A1 (it) * 2013-03-29 2014-09-30 Atlas Copco Blm Srl Dispositivo elettronico di controllo e comando per sensori
USD753216S1 (en) * 2013-05-17 2016-04-05 Ricoh Company, Ltd. Portion of a powder container
JP6007941B2 (ja) 2013-05-21 2016-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75896B2 (ja) 2013-05-21 2017-08-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補給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52699B2 (ja) 2013-05-21 2017-06-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3674B2 (ja) 2013-05-21 2016-09-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49509B2 (ja) 2013-05-21 2017-06-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48346B2 (ja) * 2013-08-29 2016-1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
SG11201602353WA (en) * 2014-03-17 2016-04-28 Ricoh Co Lt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94351B2 (ja) * 2014-03-17 2018-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557685B2 (en) 2014-03-17 2017-01-31 Ricoh Company, Limited Nozzle receiv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48752B2 (ja) 2014-03-28 2017-12-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79753B2 (ja) * 2014-07-04 2018-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1972B2 (ja) 2014-08-08 2018-07-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81883B2 (ja) 2014-08-08 2019-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48507B2 (en) 2014-09-10 2016-09-20 Ricoh Company, Ltd. Nozzle receiv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549357B (zh) 2014-10-23 2020-02-14 株式会社理光 粉体检测装置、显色剂剩余量检测装置以及粉体检测方法
US10133209B2 (en) 2015-01-14 2018-11-20 Ricoh Company, Limite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594331B2 (en) 2015-02-27 2017-03-14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1537179S (zh) * 2015-03-17 2015-11-09
JP1537177S (zh) * 2015-03-17 2015-11-09
JP2016184043A (ja) * 2015-03-25 2016-10-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03890B2 (ja) * 2015-05-27 2019-04-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検知装置、顕色剤残量検知装置及び粉体検知方法
JP6665431B2 (ja) * 2015-06-24 2020-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68075A (ja) 2015-09-30 2017-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75148B2 (ja) * 2015-11-27 2019-02-27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の誤装着防止装置、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628070B (zh) * 2016-04-21 2018-07-01 東台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鋪粉機的供粉裝置
JP6561929B2 (ja) * 2016-07-07 2019-08-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308662B2 (en) 2016-08-02 2022-04-19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e reconstruction
JP6930078B2 (ja) * 2016-09-15 2021-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45015B2 (ja) 2016-11-15 2020-08-26 東台精機股▲ふん▼有限公司Tongtai Machine & Tool Co.,Ltd. 粉末敷設機の粉末供給装置
US10095159B2 (en) * 2017-01-19 2018-10-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information of toner container
JP6919831B2 (ja) * 2017-05-18 2021-08-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64871B2 (ja) 2017-05-30 2021-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629577B (zh) * 2017-06-07 2018-07-1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oner cartridge
CN107168025B (zh) * 2017-06-16 2020-02-14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墨粉盒
JP7000091B2 (ja) * 2017-09-21 2022-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BR112020005000A2 (pt) * 2017-10-05 2020-09-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orção de guia para recipiente de material de impressão
KR102298812B1 (ko) * 2017-10-05 2021-09-06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빌드 재료를 저장하기 위한 챔버
WO2019070259A1 (en) * 2017-10-05 2019-04-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AINER OF BUILDING MATERIAL HAVING HIGHLY RELEASED PARTS
WO2020046312A1 (en) 2018-08-30 2020-03-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aled print particle transfer interface
JP1633452S (zh) * 2018-09-21 2019-06-10
US11048189B2 (en) * 2019-03-13 2021-06-29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sheet member with two portions to move toner
CN110104337B (zh) * 2019-06-06 2021-09-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密封式包装设备
CN110592586A (zh) * 2019-10-29 2019-12-20 岗春激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送粉装置
US11048190B1 (en) * 2020-03-23 2021-06-29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Leak-prohibiting device of toner cartridge
JP2021173778A (ja) * 2020-04-20 2021-11-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514426B2 (ja) 2020-06-05 2024-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563073B2 (ja) 2020-09-17 2024-10-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ャッタ機構、トナー収容容器、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4248276A1 (en) * 2020-11-17 2023-09-2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utter unit
ES2971458T3 (es) 2020-12-07 2024-06-05 Canon Kk Recipiente de tóner y sistema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7819A (ja) * 1996-01-11 1997-07-31 Xerox Corp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用内側プラグ
WO2006132259A1 (ja) * 2005-06-07 2006-12-14 Ricoh Company, Limited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76659A (ja) * 2008-05-16 2009-11-26 Ricoh Co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58325A (zh) 1972-10-09 1974-06-06
JPS61162071A (ja) 1985-01-11 1986-07-22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カラ−複写機
JPS63178271A (ja) 1987-01-20 1988-07-22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のトナ−補給機構
JPH01130159A (ja) 1987-11-17 1989-05-23 Konica Corp 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H0720679Y2 (ja) 1988-03-01 1995-05-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そ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SE8903563D0 (sv) 1989-10-26 1989-10-26 Haessle Ab A novel dissolution system
JPH049061A (ja) 1990-04-26 1992-01-13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高光線透過性防塵体
JPH04168459A (ja) 1990-11-01 1992-06-16 Mita Ind Co Ltd 現像装置
JPH04342958A (ja) 1991-05-21 1992-11-30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非水電解液電池用負極
JPH04368965A (ja) 1991-06-18 1992-12-21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3061307B2 (ja) 1991-09-17 2000-07-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デジタル複合機
JPH05249825A (ja) 1992-03-09 1993-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トナー容器及び現像装置
JPH0659572A (ja) 1992-08-11 1994-03-04 Ricoh Co Ltd トナー容器及び該トナー容器を装着するトナー補給装置
JP3692366B2 (ja) 1992-12-30 2005-09-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
JP3347201B2 (ja) 1992-12-30 2002-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68514B2 (ja) * 1992-12-30 2003-1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補給装置
TW240299B (zh) 1992-12-30 1995-02-11 Ricoh Kk
JP3132215B2 (ja) * 1993-01-14 2001-02-05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DE69434930T2 (de) 1993-07-14 2007-06-28 Canon K.K. Dichtung, Wiederaufbereitungsverfahren einer Prozesseinheit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NL9302145A (nl) * 1993-12-09 1995-07-03 Oce Nederland Bv Transportinrichting voor ontwikkelpoeder.
JP3245288B2 (ja) 1993-12-24 2002-0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納容器
JP3299618B2 (ja) 1993-12-31 2002-07-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充填済みの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現像装置
US5495323A (en) 1994-02-28 1996-02-27 Xerox Corporation Clean spiral toner cartridge
US5528349A (en) * 1994-09-28 1996-06-18 Minolta Co., Ltd. Developer container for stably replenishing developer to developing device
US5648840A (en) 1994-11-14 1997-07-15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oner conveyance apparatus
JPH08220857A (ja) 1995-02-16 1996-08-30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ボトル
SE504659C2 (sv) * 1995-07-03 1997-03-24 Althin Medical Ab Skruvkapsyl med ventil för pulverpatron till dialysmaskin
JP3353194B2 (ja) 1995-12-08 2002-12-03 コニカ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11977A (ja) 1996-01-30 1997-08-15 Ricoh Co Ltd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3120723B2 (ja) 1996-03-13 2000-12-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複写機
JP3492856B2 (ja) 1996-07-08 2004-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416485B2 (ja) 1996-09-30 2003-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71230A (ja) 1996-12-13 1998-06-26 Ricoh Co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H10198147A (ja) 1997-01-13 1998-07-31 Ricoh Co Ltd トナー補給装置
US6118951A (en) 1997-01-13 2000-09-1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therefor
US5890040A (en) * 1997-01-14 1999-03-30 Konica Corporation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er replenishing apparatus
JP3861428B2 (ja) 1997-01-14 2006-12-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JP3861429B2 (ja) * 1997-01-14 2006-12-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H10254229A (ja) 1997-03-06 1998-09-25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複写機におけるトナー補給装置
JP3881429B2 (ja) 1997-07-30 2007-02-14 ローム株式会社 波長分離型受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光通信用モジュール
EP1006415A1 (en) 1997-08-19 2000-06-07 Showa Marutsutsu Co., Ltd. Toner cartridge and mechanism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communication port of the same
JP3825939B2 (ja) * 1998-10-22 2006-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104902A (en) 1998-11-20 2000-08-15 Katun Cor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assembly
JP2000187382A (ja) 1998-12-22 2000-07-04 Canon Inc トナー補給装置
TWI243292B (en) 1998-12-22 2005-11-11 Ricoh Kk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028944B2 (ja) 1999-01-11 2008-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二成分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42626A (ja) 1999-05-25 2001-02-16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これを装着する電子写真装置並びにトナーボトルの成形方法
US6169864B1 (en) * 1999-07-06 2001-01-02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ntainer including a movably mounted sealing member
JP3205547B2 (ja) 1999-07-22 2001-09-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又は液体の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83785A (ja) 1999-09-10 2001-03-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にトナーを供給するためのトナーボトル
JP4737839B2 (ja) 2000-01-19 2011-08-03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歯車及び歯車装置
CN1900837B (zh) 2000-02-17 2012-10-03 株式会社理光 墨粉收纳容器、补给墨粉的方法及墨粉补给装置
JP3967078B2 (ja) * 2000-02-29 2007-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および該容器の組み立て方法
JP4014786B2 (ja) 2000-04-28 2007-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
JP4185672B2 (ja) 2000-05-08 2008-1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13676B1 (ko) * 2000-07-20 2003-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기의 잉크공급용기
JP2002196629A (ja) 2000-12-26 2002-07-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907408B2 (ja) 2000-12-28 2007-04-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710383B2 (ja) * 2001-01-09 2005-10-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容器の清掃方法及び再生方法
JP3926569B2 (ja) 2001-02-13 2007-06-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48051B2 (ja) * 2001-01-31 2008-0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剤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626315A3 (en) * 2001-01-31 2006-08-02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P1233311B1 (en) 2001-02-19 2012-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supply container
ES2433741T3 (es) 2001-02-19 2013-1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enedor para suministro de tóner y sistema de suministro de tóner
JP2002357946A (ja) 2001-05-31 2002-12-13 Canon Inc トナー補給容器、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封止部材
JP4419345B2 (ja) 2001-06-27 2010-02-24 富士電機リテイ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紙幣識別装置
JP2003066704A (ja) 2001-08-29 2003-03-05 Canon Inc 封止部材及びトナー補給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JP3848111B2 (ja) 2001-08-29 2006-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容器
JP4124992B2 (ja) * 2001-10-25 2008-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容器
US6505006B1 (en) 2001-11-15 2003-01-07 Xerox Corporation Supply cartridge for a printing apparatus
US6665505B2 (en) 2001-12-20 2003-12-16 Xerox Corporation Dry ink replenishment bottle with internal plug agitation device
DE60324197D1 (de) 2002-01-31 2008-11-27 Ricoh Kk Tonernachfüllvorrichtung und damit versehene Entwick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Bilderzeugungsgerät
JP2003233247A (ja) 2002-02-08 2003-08-22 Canon Inc トナー補給容器
JP2003241496A (ja) 2002-02-20 2003-08-27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ボトル
JP4011930B2 (ja) 2002-02-20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84212B2 (ja) 2002-06-05 2005-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納容器の減容方法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EP1542088B1 (en) * 2002-09-20 2016-12-14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powder storage container
JP2004205797A (ja) * 2002-12-25 2004-07-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3898B2 (ja) 2003-02-28 2009-1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172B2 (ja) 2003-05-06 2009-03-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43625B2 (ja) * 2003-08-29 2009-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2005099434A (ja) 2003-09-25 2005-04-14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コ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673795B2 (ja) * 2003-10-24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42958B2 (ja) 2004-01-08 2009-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再生材料を用いたトナー/現像剤用ボトル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トナー/現像剤用ボトル
JP2005221825A (ja) 2004-02-06 2005-08-18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トナー容器、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468014B2 (ja) 2004-02-27 2010-05-2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装着物のロック機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JP4483349B2 (ja) * 2004-03-08 2010-06-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4368702B2 (ja) 2004-03-11 2009-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31622A (ja) 2004-05-18 2005-12-02 Ricoh Co Ltd トナー容器のリサイクル方法及び生産方法
JP4589045B2 (ja) 2004-07-15 2010-12-01 株式会社東芝 トナー容器
JP4456957B2 (ja) 2004-08-06 2010-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20416B2 (en) 2004-08-16 2010-05-18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toner bottl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upplying toner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778417A4 (en) * 2004-08-20 2013-06-19 Ricoh Co Ltd POWDER CONTAINER, CLEANING METHOD AND CLEANING APPARATUS FOR CLEANING POWDER CONTAINER
JP2006072166A (ja) 2004-09-06 2006-03-16 Ricoh Co Ltd 現像材収容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84624B2 (ja) 2004-11-12 2011-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9060A (ja) 2004-12-28 2006-08-10 Ricoh Co Ltd 容器収納装置、該容器収納装置を備えた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96946B2 (ja) 2005-01-26 2010-0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T3081991T (lt) 2005-03-04 2018-09-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ažų miltelių tiekimo talpyklė
JP4794892B2 (ja) 2005-04-11 2011-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371318B2 (ja) 2005-06-21 2009-1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525404B (zh) 2005-04-27 2016-03-11 Ricoh Co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371317B2 (ja) 2005-06-20 2009-1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梱包箱
JP4380639B2 (ja) 2005-06-30 2009-1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容器の製造方法
JP4651011B2 (ja) 2005-04-28 2011-03-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07858B1 (ko) * 2005-06-07 2008-02-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토너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4557296B2 (ja) 2005-06-07 2010-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49860C (zh) * 2005-06-07 2009-10-14 株式会社理光 墨粉容器和成像装置
JP4723317B2 (ja) 2005-08-31 2011-07-13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483659B2 (en) 2005-08-31 2009-01-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mounting the same
US7480746B2 (en) 2005-09-06 2009-01-20 Home Xperience, Inc. Extensible universal home automation integration framework and user interface
US7424245B2 (en) * 2005-10-19 2008-09-09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JP5043337B2 (ja) * 2006-01-12 2012-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68356B2 (ja) 2006-03-27 2009-1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トナー容器離脱方法
CN200938809Y (zh) 2006-08-14 2007-08-29 郑启文 可手摇发电的灭蚊装置
WO2008026605A1 (en) * 2006-08-30 2008-03-06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adaptor for toner cartridge, toner cartridge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50597B2 (en) 2006-11-09 2011-11-01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container having a gear por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03828B2 (ja) 2006-11-09 2011-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03826B2 (ja) 2007-05-30 2011-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13912B2 (ja) 2006-11-29 2010-02-1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粉体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96748B2 (ja) 2007-01-16 2012-03-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992937A1 (de) 2007-05-14 2008-11-19 Uhlmann VisioTec GmbH Verfahren zum Verifizieren des Füllvolumes von Blisterhöfen
JP2009069417A (ja) 2007-09-12 2009-04-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16120A (ja) 2007-11-07 2009-05-28 Ricoh Co Ltd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11160B2 (ja) 2008-02-29 2012-08-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カートリッジ
JP4604114B2 (ja) 2008-07-01 2010-1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789982B2 (ja) * 2008-07-14 2011-10-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41761B (zh) 2008-09-09 2015-06-03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US8295742B2 (en) * 2008-11-10 2012-10-23 Ricoh Company, Limited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06372B2 (ja) 2008-12-17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4862911B2 (ja) 2009-03-26 2012-01-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取付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62108A (ja) 2009-05-01 2010-11-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充填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12421B1 (ja) * 2009-06-11 2010-0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41581B2 (ja) 2009-07-10 2010-03-31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トナー収納容器
JP5353524B2 (ja) * 2009-07-23 2013-1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1027604A1 (ja) 2009-09-04 2011-03-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58325B2 (ja) 2009-09-04 2012-06-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20185B1 (ko) * 2009-10-15 2017-03-28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5515673B2 (ja) 2009-11-20 2014-06-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容器
JP2011107536A (ja) 2009-11-19 2011-06-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容器
JP2011150121A (ja) 2010-01-21 2011-08-04 Ricoh Co Ltd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2385B2 (ja) 2010-03-01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器、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収容器製造方法、及びトナー収容器再生方法。
JP5772004B2 (ja) 2010-03-10 2015-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0412B2 (ja) 2010-03-17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封止部材、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548082A1 (en) 2010-03-17 2013-01-23 Ricoh Company, Limited Cap, developer container, develop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37430B2 (ja) 2010-04-01 2014-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378374B1 (en) * 2010-04-01 2019-09-25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O2011136129A1 (ja) * 2010-04-27 2011-11-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器、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4431B2 (ja) 2010-06-14 2014-07-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9241B2 (ja) 2010-08-09 2014-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61426B2 (en) 2010-08-20 2012-09-11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toner dispensing unit
JP2012093460A (ja) 2010-10-25 2012-05-1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488571B2 (ja) 2010-12-03 2014-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A2973610C (en) 2010-12-03 2023-01-10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11452B2 (ja) 2010-12-06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0647B2 (ja) 2011-02-17 2016-03-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706959B1 (en) 2011-07-13 2019-02-27 Zimmer GmbH Femoral knee prosthesis with diverging lateral condyle
JP5822128B2 (ja) 2011-11-25 2015-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SG11201402470PA (en) * 2011-11-25 2014-06-27 Ricoh Co Lt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I715931B (zh) 2012-06-03 2021-01-1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US10328800B2 (en) 2012-06-18 2019-06-25 Alcohol Countermeasure Systems (International) Inc. Vehicle interlock with location detection
KR102416116B1 (ko) 2013-03-15 2022-07-05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7819A (ja) * 1996-01-11 1997-07-31 Xerox Corp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用内側プラグ
WO2006132259A1 (ja) * 2005-06-07 2006-12-14 Ricoh Company, Limited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76659A (ja) * 2008-05-16 2009-11-26 Ricoh Co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61885A1 (en) 2016-06-09
ZA201403790B (en) 2015-11-25
KR101677816B1 (ko) 2016-11-29
US11874613B2 (en) 2024-01-16
RU2593823C2 (ru) 2016-08-10
KR20150138432A (ko) 2015-12-09
EP3582026B1 (en) 2022-08-03
HK1198487A1 (zh) 2015-05-08
CA3039367A1 (en) 2013-05-30
KR20200103854A (ko) 2020-09-02
KR20190026968A (ko) 2019-03-13
HK1255032A1 (zh) 2019-08-02
CN104067180B (zh) 2018-02-02
KR20220025282A (ko) 2022-03-03
EP2783259A4 (en) 2015-04-29
RU2640104C1 (ru) 2017-12-26
AU2012341396A1 (en) 2014-06-12
US20220244661A1 (en) 2022-08-04
KR20140100941A (ko) 2014-08-18
BR112014012693B8 (pt) 2021-09-28
KR102409601B1 (ko) 2022-06-22
ES2772277T3 (es) 2020-07-07
BR122020001895B1 (pt) 2021-10-19
US20170108799A1 (en) 2017-04-20
KR101828735B1 (ko) 2018-02-12
US20200142331A1 (en) 2020-05-07
KR20220082939A (ko) 2022-06-17
TW201701087A (zh) 2017-01-01
CA2856903A1 (en) 2013-05-30
RU2670209C1 (ru) 2018-10-19
US9482988B2 (en) 2016-11-01
KR102445073B1 (ko) 2022-09-19
US20140270859A1 (en) 2014-09-18
SG10201700823XA (en) 2017-03-30
EP3582026A1 (en) 2019-12-18
US9581937B2 (en) 2017-02-28
AU2012341396B2 (en) 2015-08-13
TWI598708B (zh) 2017-09-11
BR122020001896B1 (pt) 2021-12-21
MX368873B (es) 2019-10-21
BR112014012693A2 (pt) 2017-06-27
KR20210021135A (ko) 2021-02-24
CN108051988A (zh) 2018-05-18
EP2783259B1 (en) 2020-01-15
CN108062016B (zh) 2021-10-15
TWI661282B (zh) 2019-06-01
RU2690227C1 (ru) 2019-05-31
WO2013077474A1 (en) 2013-05-30
TWI639902B (zh) 2018-11-01
TW201741785A (zh) 2017-12-01
TW201447516A (zh) 2014-12-16
KR101956851B1 (ko) 2019-03-12
SG11201402470PA (en) 2014-06-27
TW202129441A (zh) 2021-08-01
US10156810B2 (en) 2018-12-18
TW201901316A (zh) 2019-01-01
SG10201502306RA (en) 2015-05-28
CA2928597A1 (en) 2013-05-30
US11209748B2 (en) 2021-12-28
TWI779538B (zh) 2022-10-01
IN2014KN01150A (zh) 2015-09-04
TW202127154A (zh) 2021-07-16
US20210116839A1 (en) 2021-04-22
BR112014012693B1 (pt) 2021-04-20
US20210116840A1 (en) 2021-04-22
TWI726297B (zh) 2021-05-01
KR102148999B1 (ko) 2020-08-28
KR102367636B1 (ko) 2022-02-28
CN108062016A (zh) 2018-05-22
TWI559104B (zh) 2016-11-21
US20210364947A1 (en) 2021-11-25
US20210349411A1 (en) 2021-11-11
RU2019116011A3 (zh) 2021-12-09
US10564573B2 (en) 2020-02-18
CA2856903C (en) 2017-03-21
CN104067180A (zh) 2014-09-24
EP4095621A1 (en) 2022-11-30
CA3039367C (en) 2023-01-31
RU2014125562A (ru) 2015-12-27
US20190079432A1 (en) 2019-03-14
MX349424B (es) 2017-07-28
US10915039B2 (en) 2021-02-09
EP2783259A1 (en) 2014-10-01
US11662672B2 (en) 2023-05-30
KR101679162B1 (ko) 2016-12-06
US11231661B2 (en) 2022-01-25
RU2019116011A (ru) 2020-11-24
TW201925931A (zh) 2019-07-01
RU2765888C2 (ru) 2022-02-04
US20210405553A1 (en) 2021-12-30
US20230375959A1 (en) 2023-11-23
KR102219465B1 (ko) 2021-02-25
MX2014006193A (es) 2014-06-23
KR20180017221A (ko) 2018-02-20
US11347163B2 (en) 2022-05-31
US11397391B2 (en) 2022-07-26
CN108051988B (zh) 2021-08-10
KR20160134877A (ko) 2016-11-23
CA2928597C (en) 2020-11-24
TWI779537B (zh) 2022-10-01
TW201331726A (zh) 201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1863B (zh) 粉末容器和影像形成設備
JP6917015B2 (ja)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RU2807026C2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порошк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