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60668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60668B TWI360668B TW097117285A TW97117285A TWI360668B TW I360668 B TWI360668 B TW I360668B TW 097117285 A TW097117285 A TW 097117285A TW 97117285 A TW97117285 A TW 97117285A TW I360668 B TWI360668 B TW I36066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ine particles
- glare
- layer
- particle diameter
- average partic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10T428/24372—Particulate matt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521—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with component conforming to contour of nonplanar surfa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595—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and varying densit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1360668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防眩性膜、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其之 顯示裝置。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晶顯示器、電 聚顯示器、背面投射型顯示器、電致發光顯示号 . (eleCtr〇luminescence display)、CRT(Cath〇de ㈣ 丁_,陰 極射線管)顯示器等各種顯示裝置之砉而讲枯田^ « |衣直 < 衣面所使用之防眩性 膜、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 【先前技術】 先前,對於液晶顯示器或電衆顯示器、CRT顯示器等各 種顯示裝置’若螢光燈等之外光映入到表面,則會顯著損 及視認性,因而採用以下方法:於顯示裝置表面設置光學 多層膜或低折射率臈,以降低反射率,或者設置表面具= 微細凹凸之防眩性膜,以使外光擴散反射’從而減淡映入 像。 鲁然而存在以下問題:使用光學多層膜時,製造成本會上 升,且防眩性不夠充分,而使用低折射率膜時,雖可抑制 製造成本,但由於反射率相對較高,故而擔心映入的情 況。 另一方面,使用表面具有微細凹凸之防眩性膜,以擴散 反射而減淡映入像之方法較為廉價,且生產性較好,故而 得以廣泛採用。 圖10表示先前之防眩性膜1〇1之構成。該防眩性膜1〇1具 有基材111以及設於該基材U1上之防眩層112。防眩層 128527.doc 1360668 由包含微粒子113之樹脂構成,該微粒子113包含不定形之 一氧化石夕或樹脂珠粒,使該微粒子丨丨3自防眩層u 2之表面 大出’藉此於表面形成微細凹凸形狀。該防眩性膜101係 經下述方式而形成:將含有微粒子113、樹脂以及溶劑等 之塗料塗佈於基材111上,並使該塗料乾燥。對於具有上 述構成之防眩性膜〗〇1而言,藉由自防眩層112突出之微粒 子113而使入射至防眩層112之光散射,因此可減少因表面 反射而產生之映入。 然而,該防眩性膜101雖可獲得防眩性,但由於其係藉 由一個一個微粒子113之突起形狀而於表面形成凹凸,因 此存在下述問題:因該等微粒子113之突起而導致霧度 (Haze)上升,圖像變白,尤其於外光較強之情形時,會導 致對比度降低,視認性下降,又’圖像鮮明度亦會降低。 因此,如圖11所示,提出以下方案:減少防眩層112中 之微粒子113之填充率,延長防眩層112表面之凹凸之週 期,藉此提高對比度。然而,如此延長防眩層112表面之 凹凸之週期而欲形成平緩的凹凸形狀時,會於微粒子ιΐ3 之突起與突起之間形成平坦之部分,從而會導致防眩性下 降。 因此,近年來,尋求-種既具有防眩性又能夠抑制白濁 感之對比度高的表面處理’並對該方法進行了各種研究。 例如,於曰本專利特開2007_41533號公報中揭示有一種防 眩性膜’該防眩性膜藉由對微粒子之平均粒#、微粒子所 形成之平均傾斜角、以及顯示對比度特性進行控制,來一 128527.doc 1360668 方面維持防眩性,一方面抑制對比度下降。 【發明内容】 然而,由於防眩性與對比度該兩特性為相反之關係,故 而難以6f使該等兩特性併存之防眩性膜,較理想的是進 一步改善該等兩特性。例如’如上述日本專利特開細7_ 3號A報了知,僅藉由控制微粒子之平均粒徑、平均 傾斜角及顯示對比度特性,是難以獲得充分之防眩性與對 比度的。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S於提供一種可使防眩性與對比度 兩者併存之防眩性膜、盆制+ 、/、製4方法以及使用其之顯示裝 置。 本發明者等為解決上述問題進行了專心研究,結果發 現,並非由自防眩層表面突出之一個一個微粒子之突起而 引起光散射,而是利用塗料中所含的溶劑揮發時所產生之 表面張力之不均句分布(表面張力不均)所引起的馬蘭哥尼 (Marangoni)對流,藉由塗料内產生之對流而使微粒子適度 地凝聚’從而於表面形成貝納得穴流(Benard Cell)構造, 並且藉由貝納得穴流内產生之液狀樹脂之彎液面 (meniscus)而於防眩層表面形成平、緩、婉_之微細凹凸形 狀’由此獲得可使防眩性與對比度兩者併存之防眩性膜。 又發現,為了形成上述防眩性與對比度兩者併存之平 滑、婉蜒之凹凸形狀,極為重要的是連續地形成藉由包含 微粒子、溶劑及樹脂之塗料之對流而形成的微粒子㈣ 間之棱線部,故較好的是使用具有較廣粒度分布二粒 128527.doc 1360668 子ο 然而’於包含具有較廣粒度分布之微粒子 中,存在自防眩層表面較大地突出之大徑粒子 = 率較少,故而會產生下述問題:該大徑粒子於防眩㈠頻 被視作異物缺陷(顆粒缺陷),尤其是於表面反射外:時面 看上去並不光滑。
因此’本發明者等經更加專心的研究後,結果發現 眩性膜,該防眩性膜藉由控制微粒子之粒度分布:大心 子之存在概率、以及防眩層之膜厚,來—方面使防眩性與 對比度兩者併存’―方面減少由粒子引起之不光滑缺 本發明係根據以上研究而提出。 為解決上述問題,第1發明係一種防眩性膜,其包含: 基材;以及 設於上述基材上且包含微粒子之防眩層;
上述防眩層於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 上述防眩層之微細凹凸形狀係經下述方式而形成:將包 含微粒子之塗料塗佈於基材上,藉由該塗料之對流而使微 粒子凝聚; 上述防眩層之厚度為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以上 '微粒子之 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微粒子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防眩層厚度之2倍之微粒 子。 第2發明係一種防眩性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 128527.doc 1360668 驟: 將微粒子分級去除; 將至 >、包3分級去除後之微粒子、樹脂及溶劑之塗料塗 佈於基材上; 使塗佈於基材上之塗料乾燥,並於所塗佈之塗料之表面 形成貝納得穴流;以及 使形成有貝納得穴流之塗料中所含的樹脂硬化,形成表 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之層; 具有微細凹凸形狀之層之厚度為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以 上、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分級去除後之微粒子,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表面具有微 細凹凸形狀之層之厚度之2倍的微粒子。 第3發明係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 使圖像顯示之顯示部;以及 »又於上述顯示部之顯示面側之防眩性膜; 上述防眩性膜包含: 基材;以及 設於上述基材上且包含微粒子之防眩層; 上述防眩層於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 上述防眩層之微細凹凸形狀係經下述方式而形成:將包 含微粒子之塗料塗佈於基材上,藉由該塗料之對流而使微 粒子凝聚; 上述防眩層之厚度為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以上、微粒子之 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128527.doc 1360668 微粒子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防眩層厚度之2倍之微粒 子。 第4發明係一種防眩性膜,其包含: 基材;以及 設於上述基材上且包含微粒子之防眩層; 上述防眩層於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 ' 上述防眩層之微細凹凸形狀係經下述方式而形成:將包 φ 3微粒子之塗料塗佈於基材上,藉由該塗料之對流而使微 粒子凝聚; 上述防眩層之厚度為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以上、微粒子之 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微粒子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平均粒徑之2倍之微粒子。 第5發明係一種防眩性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 驟: 將微粒子分級去除; • 將至少包含上述分級去除後之微粒子、樹脂及溶劑之塗 料塗佈於基材上; 使塗佈於基材上之上述塗料乾燥,並於所塗佈之塗料之 表面形成貝納得穴流;以及 .使形成有貝納得穴流之塗料中所含的樹脂硬化,形成表 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之層; 上述具有微細凹凸形狀之層之厚度為微粒子之平均粒徑 以上、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上述刀級去除後之微粒子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平均粒徑 128527.doc 1360668 之2倍之微粒子。 第6發明係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 使圖像顯示之顯示部;以及 設於上述顯示部之顯示面側之防眩性膜 上述防眩性膜包含: 基材;以及
設於上述基材上且包含微粒子之防眩層 上述防眩層於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 而形成 <對流 :將包 而使微 上述防眩層之微細凹凸形狀係經下述方式 含微粒子之塗料塗佈於基材上,藉由該塗料 粒子凝聚; 上述防眩層之厚度為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以上、㈣子之 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上述微粒子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平均粒徑之2倍之微粒 子。
第7發明係一種防眩性膜,其包含: 基材;以及 δ史於上述基材上且包含微粒子之防眩層; 上述防眩層於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 上述防眩層之微細凹凸形狀係經下述方式而形成:將包 含微粒子之塗料塗佈於基材上,藉由該塗料之對流而使微 粒子凝聚; 上述防眩層之厚度為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以上、微粒子之 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128527.doc -12· 1360668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小於中位_。 第8發明係一種防眩性膜之製造方法 驟: 將微粒子分級去除; 將至少包含上述分級去除後之微粒子樹脂及溶劑之塗 料塗佈於基材上;
使塗佈於基材上之塗料乾燥 形成貝納得穴流;以及 使形成有貝納得穴流之塗料中所含的樹脂硬化,形成表 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之詹; 上述具有微細凹凸形狀之層之厚度為微粒子之平均粒徑 以上、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小於中位粒徑。 第9發明係—種顧示裝置,其包括: 使圖像顯示之顯示部;以及
其包括下述步 並於所塗佈之塗料之表面 叹於上述顯示部之顯示面側之防眩性膜; 上述防眩層於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 上述防眩層之微細凹凸形狀係經下述方式而形成:將包 含微粒子之塗料塗佈於基材上,藉由該塗料之對流而使微 粒子凝聚; 上述防眩層之厚度為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以上、微粒子之 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小於中位粒徑。 本發明中,使用具有較廣粒度分布之微粒子,於防眩層 128527.doc -13 - 1360668 表面形成連續、平緩的婉挺之微細凹凸形狀,藉此可一方 面使光擴散,一方面抑制白濁感。 又’本發明中,藉由控制防眩層中所含的微粒子之大徑 粒子之存在概率以及防眩層之膜厚,而可減少大徑粒子自 防眩層表面突出。 根據本發明,使用具有較廣粒度分布之微粒子,於防眩 =表面形成連續、平緩㈣蜒之微細凹凸形狀,藉此可獲 得既具有防眩性,又具有優異對比度之防眩性膜。又,控 制防眩層中所含的微粒子之大徑粒子之存在概率以及防: 層之膜厚,藉此可改善不光滑感,而不會於防眩層表面將 大徑粒子視作顆粒缺陷。 因此,使用有上述防眩性膜之顯示裝置可實現優異之視 認性。 【實施方式】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再 者,於以下實施形態之所有圖中,對於相同或者對應之部 分,標註相同之符號。 (1)第1實施形態 (1-1)液晶顯示裝置之構成 圖1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構成之 一例。如圖1所示,該液晶顯示裝置具備液晶面板2、以及 設於該液晶面板2正下方之光源3,液晶面板2之顯示面側 具備防眩性膜1。 光源3係用以對液晶面板4供給光者,其包括例如營光燈 128527.doc -14· 1360668 (Flu〇rescent lamp,fl)、EL(EleCtr〇 LumineScence,電致 發光)或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液晶 面板2係用以對自光源3供給之光進行時間空間性的調變來 顯示資訊者。於該液晶面板2之兩面上,設有偏光板2&、 2b。偏光板2a及偏光板孔僅使入射的光令正交的偏光成分 之一者通過,另—者以吸收的方式遮蔽。偏光板2a與偏光 板2b例如係以透過軸彼此正交之方式而設置。
(1-2)防眩性膜之構成 圖2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丨之構成之一 例。如圖2所示’該防眩性膜!包含基糾、以及設於該基 材η上之防眩層12。防眩層12包含微粒子13,該防眩層η 之表面被設置成微細凹凸形狀,其係經下述方式而形成: 在塗料乾燥過程中’於塗料内產生對流,由此形成貝納得 穴流’從而導致微粒子13適度凝聚等,藉此形成微細凹凸 形狀。 录面霧度較好的是5%以 文好的是3 %以下。若 > 而 霧度為5%以下,則白濁感會、 Μ 右衣面霧度為3°/〇以 下,則4乎感覺不到白濁感。再者 I« 考表面霧度係檢測出矣 面散射時之值,表面霧度越高, j出表 務度越同則白濁現象越會增加。 白濁度較好的是2.0以下’更 尺野的疋〇.5〜15。若 為2.0以下,則可抑制對比度之下降, ,蜀度 下’則可實現優異之對比度。 ,&為1.5以 (基材) 作為基材11之材料,可使用 /、有透明性之塑膠膜。 128527.doc 15 1360668 作為透明塑膠膜,可使用例如眾所周知之高分子膜。作為 眾所周知之高分子膜,具體而言,可列舉例如三乙醯纖維 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 ' 聚醋(Polyester,TPEE)、 I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卩叫灿咖⑽, PET) ' 聚酿亞胺(P〇丨yimide ’ PI)、聚醯胺(p〇lyamide, PA)、芳族聚醯胺、聚乙烯(P〇lyethylene,pE)、聚丙烯酸 酯(Polyacrylate ’ PAR)、聚醚砜 '聚砜、二乙醯纖維素、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氯乙烯、丙烯酸樹脂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脂 (Polycarbonate,PC)、環氧樹脂、脲樹脂、聚氨脂樹脂、 三聚氰胺樹脂等,T自該等眾所周知之高分子膜中適當地 選擇使用。從生產性之角度而言,基材}1之厚度較好的是 38 μηι〜1〇〇 μηι,但並不特別限定於該範圍。 (防眩層) 防眩層12之平均膜厚較好的是3〜30㈣,更好的是4〜15 Mm。其原因在於’當膜厚薄於3㈣時,難以獲得所需之 硬度,當膜厚厚於3〇㈣,於製造時在使樹脂硬化之過 釭中有時會產生捲縮。防眩層12之臈厚可根據所使用之微 粒子13之平均粒徑而進行調整,較好的是使膜厚為微粒子 13之平均粒徑以上、微粒扣之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好的是使膜厚為平均粒徑之15倍以上、微粒子以 粒徑之⑽下。切微好此 在白濁度上升並且於表面產生顆粒缺陷之傾向。當膜厂二 128527.doc ^〇U668 過微粒子13之平均粒徑之3倍時,於製造時在使樹脂硬化 之過程中有時會產生捲縮。 再者,於本發明巾,㈣層12之膜厚係指防 均膜厚。
防眩層12之膜厚可藉由下述方式而求出:用聰(掃猫 型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〇n -⑽㈨觀察將防眩性 ❿切斷後之剖面,測量防眩層12之黏合劑部之厚度。另 方面’防眩層12之膜厚可藉由下述方法而求出:使用厚 度測ϊ ll(TESA股份有限公司製)測量出包含微粒子13之防 眩層12整體之厚度,並以此厚度減去防眩層12之算術平均 粗度Ra’以此方法求出之厚度與藉由上述㈣觀察而求出 之黏合劑部之厚度大致—致,因而亦可使用該方法。 再者’於本發明中’防眩層12之膜厚之數值範圍係藉由 上述測量方法中之後者之測量方法而求出。 於防眩層12之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形狀。較好的是,該 微細凹凸形狀與先前藉由各個微粒子13自防眩層12突出而 形成之凹凸形狀不同,例如將微粒子13於面内方向上適度 地凝聚而成之微粒子13之集合體作為—個凸部,以形成$ 眩層12表面之微細凹凸形狀。藉此,防眩心表面成為週 期較長之平緩的微細凹凸形狀,從而可使對比度與防 兩者併存。 又,較好的是,微粒子13自防眩層12極度突出而微粒子 13之表面並不極度露出。其原因在於,若微粒子η之表面 極度露出,則會因微粒子13之急峻的傾斜部而形成包含急 128527.doc 1360668 峻的角度成分之微細凹凸形狀,導致光的大角度地擴散, 從而會導致顯示畫面白濁化。又,更好的是,微粒子u之 表面不露出。藉由抑制微粒子13之露出而不形成包含急峻 的角度成分之微細凹凸形狀,故可減少大角度散射,從而 進一步抑制白濁現象。 作為微粒子13,可使㈣如球形或扁平的無機微粒子或 有機微粒子等。微粒子〗3之平均粒徑較好 —右,更好的是—_,進而好=
〜7.5㈣。其原因在於,若微粒子"之平均粒徑小於$ nm則防眩層12之表面粗度會變得過細而使防眩性劣化, 若微粒子13之平均粒徑大於15㈣,則防眩層以膜厚會 變厚’故而於製造時在使樹脂硬化之過程中有時會產生捲 縮。再者’微粒子13之平均粒徑可藉由以下方法而測量: 例如動態光散射法、雷射繞射法、離心沈降法、卿⑺心 Flow Fractionation,場流分離)法、微孔電阻法等。 再者,於該發明中,微粒子13之平均粒徑之數㈣圍係 藉由上述測量方法中之微孔電阻法而求出。 作為有機微粒子,例如可使用包含丙烯酸樹脂 (PMMA)、苯乙烯(PS)、丙烯酸_苯乙烯聚合物、三聚氰胺 樹脂、聚碳酸醋㈣等之微粒子。有機微粒子並不特別限 定於交聯或未交聯等,只要是包含塑”者便可使用。為 了使製造時在塗料内產生之對流及與如m T爪及微板子13之凝聚適度地 產生,以於防眩層12表面形成所需之微細凹凸形狀,較好 的是使用極性低的珠粒。更詳細而言,於使用例如丙稀酸 12S527.doc •18- U60668 樹脂等具有稍許極性之微粒子13來作為微粒子13時,製造 時所產生之塗料内之對流及微粒子13之凝聚會稱微變小, 故更好的是使用例如苯乙烯等非極性之微粒子13 ,亦可使 用如丙婦Sx ^:乙稀之聚合物之類的其極性經調整的微粒 子13。其原因在於,藉此可進一步提高防眩層“之防眩 * 性。 • 作為無機微粒子,可使用例如定形之二氧切、氧化銘 φ # °較好的[#由有機物處理而使該等無機微粒子之表 成為非極性其係因為由此可適度產生微粒子13之對 流、凝聚,從而形成所需之貝納得穴流。 作為上述微粒子13,使用粒度分布較廣之微粒子Η,藉 此可於防眩層12之表面形成連續、平緩的蜿蜒之微細凹凸 形狀,故而可一方面維持防眩性,一方面降低白濁化。其 原因在於’可連續地形成藉由微粒子13之適度凝聚而形成 之凸間之棱線部。尤其在為了形成平滑之婉挺开)狀時, • 較好的是將粒度分布之變動係數(標準偏差/平均粒徑)設為 25〜4〇°/〇。其係因為,若上述變動係數小於25%,則容易於 凸部間出現平坦部,從而導致防眩性缺乏。又,若上述變 -動係數大於40。/。,則藉由下述分級處理而應去除之大徑粒 子會牦加,故從成本角度而言不佳。再者,該粒度分布之 ‘系數表示進行分級處理後之微粒子13之粒度分布之變 動係數的值❶ 於如此般使用較廣粒度分布之微粒子13時,存在下述問 題 3里)的大徑粒子會自防眩層12突出而形成較大之突 128527.doc •19· 丄J0U005 起缺陷’該較大之突起缺陷被視作顆粒缺陷,從而表面感 ^不光/月《。因此’為了消除由大徑粒子所形成之突起缺 A '、、須切割大徑粒子。尤其是在使用粒度分布之變動係 ^為Μ〜AW之具有較廣粒度分布之微粒B3時,由於大 量含有粒徑較大之微粒子,故而該分級處理變得非常重 當粒度分布之變動係數較小,且微粒子Η之平均粒徑盘 經分級處理而切割之大徑粒子之粒徑具有較大差異時,可 使用過滤器對大徑粒子進行分級去除,但當上述差異較小 夺者在過濾态中之大徑粒子會變多’從而導致網眼堵 ^而j k粒子之分布自身亦會發生變化。因此,必項 根據所求得之分級精度而選擇分級處理之方法及次數。^
級處理之具體之方法可列集办丨L 歹J舉例如:重力分級機、慣性分級 機、離心分級機、旋風分離器、空氣分離器、微米分離 器、MiCr〇plex分級機、MulUpiex分級機、錯齒分級機、 AccuCut、錐形分離器、精密空氣分級機、超速分離器、 分散分離 (dispersion ςρη。*、 P rator)、慣性分級機、流動層 級機、虛擬衝擊器(virt】· lrtual卿_)、〇却選粉機、振 币(如1118 W)、偏移器(shifter)(粉狀體工學會 編:"粉狀體工學便覽,'曰刊工業新聞社,1>514〇986))等。 對於分級之粒徑,椒 ^ 根據防眩性膜1之膜厚、目標表面杈 度形狀而不同。為了減少 \ /防眩層12表面因大徑粒子 之顆粒缺陷,重要的是抖 ^ ^ 疋微粒子13之粒徑與防眩層12之 之關係’必須適當地控制該等之關係。…將防眩層:2 128527.doc -20. 1360668 之厚度之2倍以上的大徑粒子分級去除,使微粒子η中實 1 質3上不包含粒徑為防眩層以厚度之2倍以上的微粒子 13,’更好的是不包含粒徑為防眩層12之厚度之16倍以上 ’,粒子1 3由此可減少顆粒缺陷,從而可獲得具有平滑 之表面之防眩性膜1。 即,作為微粒子13,使用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防眩層Η , =厚度之2倍的微粒子13者,更好的是❹實質上包含粒 • 仅小於防眩層12之厚度之h6倍的微粒子13者,由此可減 少顆粒缺陷,從而可獲得具有平滑之表面之防眩性膜卜 再者’所謂實質上不包含大徑粒子,不僅係指完全不包 含大徑粒子,而且亦指在並未因大徑粒子所形成之顆粒缺 陷而導致於防眩層12表面特別感覺到不光滑感之範圍内, 含有少量不會損及品質之大徑粒子,較好的是,於微粒子 13中,將大徑粒子之比例設為例如〇1%以下。 又,於微粒子13中,將具有平均粒徑之2倍以上之粒徑 • 的微粒子數設為2°/〇以下,更好的是設為1%以下,進而好 的是設為0.5。/〇以了,且將防眩層12之厚度設為平均粒徑以 上’更好的是設為平均粒徑之h5倍以上,藉此,可減少 顆粒缺陷,從而可獲得具有平滑之表面之防眩性膜i。 即,使用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平均粒徑2倍之微粒子作 為微粒子13,且將防眩層12之厚度設為平均粒徑以上,更 好的是設為平均粒徑之1>5倍以上。具體而言,作為微粒 子13,實質上包含超過98%之粒徑小於平均粒徑2倍之微 粒子,更好的是超過99%,進而好的是99 5%,且將防眩 128527.doc -21 · 層12之厚度設為平均粒徑以上,更好的是設為平均粒徑之 1典5倍以上。藉此’可減少顆粒缺陷,從而可獲得具有平 滑之表面之防眩性膜1。 同樣地,分級去除Α辣子,直至微粒子13之平均粒徑 】於中位粒徑為止,且將防眩層12之厚度S為平均粒徑以 上更好的是設為平均粒徑之15倍以上藉此可獲得且 • 有不會視認出顆粒之平滑表面之防眩性膜i。 八 Φ 、於本I明中,中位粒徑係指於粉狀體之粒度分布中大 ^子彳二之個數或質量占所有粉狀體之個數或質量之 50%時的粒子徑。 進而4抑制製造之參差不齊,較好的是,即便防眩層 12之膜厚有稍許變動,防眩層12之表面粗度亦不會有較大 I S1此’較好的是’使用以較廣粒度分布將具有各不 =同=粒度分布的2種以上之微粒子組合而成之微粒子 13其原因在於,如此將複數個微粒子組合而成之微粒子 • 13可於粒度分布之最高峰具有平坦之區域。圖3係表示具 有各不相同之粒度分布之微粒子dl、微粒子d2、微粒子d3 的粒度分布與該等之總分布之示圖。於圖3所示之例中, - 將平均粒徑為dlave之第!微粒子、平均粒·徑為心瞻之第2 微粒子及平均粒徑為d3ave之第3微粒子加以組合,藉此可 使該等之總分布之最高峰平坦。 ; 形夺以實質上不包含粒徑為平均粒徑最大之微 粒子13之平均粒捏之16倍以上的微粒子之方式進行分級 去除,且將防眩層12之厚度設為平均粒徑最大之微粒子13 128527.doc -22- 1360668 之0.8倍以上、平均粒徑最大之微粒子 祖于之千均粒徑之3倍以 下,藉此可獲得具有無顆粒之平滑表面之防眩性膜卜 該第1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i並無局部之微粒子13之突 出,且於防眩層12之表面具有連續、平緩的塊埏之微細凹 凸形狀,因此可一方面維持防眩性,一 1 方面抑制光的大角 度擴散,從而可降低顯示畫面白濁化 w /司化,從而可實現因顆粒 缺陷而引起之不光滑感較少的防眩性膜i。 (1 ·2)防眩性膜之製造方法 其次’對具有上述構成之防眩性膜i之製造方法之一例 進行說明。該防眩性膜1之製造方法為,於基材u上,塗 佈包含微粒子13、樹脂及溶劑之塗料,在使溶劑乾燥之過 私中產生對流’由此使微粒子13於面时向上適度地凝 聚,從而於塗佈膜表面形成貝納得六流,然後使其硬化。 (塗料製備) 首先例如將树月曰、上述微粒子13及溶劑於分散器等授 拌機或珠磨機等分散機中混合,獲得分散有微粒子13之塗 料。此時,亦可根據需要而再添加光穩定劑、紫外線吸收 劑、抗靜電劑、難燃劑、抗氧化劑等。又,亦可進一步添 加二氧化矽微粒子等作為黏度調整劑。 t為&劑彳使用例如使所使用之樹脂原科溶解、與微 粒子13之㈣性良好、不會使基材u白化的有機溶劑等。 較好的是,使用溶劑之表面張力於塗佈溫度下為23 以下者。其原因在於, 、、塗料乾燥時可良好地形成貝納得 穴流’從而於防眩層12表面可獲得平滑之蜿蜒。若表面張 128527.doc -23· 1360668 力超過上述範圍,則微粒子13之凝聚劇烈,形成於防眩層 12表面之凹凸會變大,故而雖防眩性優異,但會導致白濁 而形成閃耀之表面。作為如此之有機溶劑,可列舉例如於 環境溫度2(TC下表面張力為2〇〇 mN/m之第三丁醇於η c之%境條件下為221 mN/mi醋酸異丙醇等,只要滿足 上述要件,則並不限定於該等材料。 . 溶劑之表面張力例如可藉由下述方式而計算:藉由 • Wllhelmy法,使wilhelmy板與液體試料接觸以賦予形變, 測量於液體中欲拉伸之力。測量裝置例如可使 用Ubm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動態表面張力測量裝置 Rheosurf 〇 作為樹脂’從製造容易性之角度而言,較好的是,例如 藉由紫外線或電子束而硬化之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或者 因熱而硬化之熱硬化型樹脂,最好的是,可利用紫外線而 硬化之感光性樹脂。作為上述感光性樹脂,可使用例如丙 •賴胺基曱酸酯、環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醇丙 稀酸醋、聚謎丙烯酸醋、三聚氮胺丙稀酸醋等丙稀酸醋系 樹脂。作為硬化後之特性,從圖像透過性之角度而言,較 好的疋透光性優異者,X ’從耐傷性之角度而言,尤其好 的是具有高硬度者,可進行適當選擇。再者,電離放射線 硬化型樹脂並不特別限定於紫外線硬化型樹脂只要具有 透光性便可使用,但較好的是透過光之色調、透過光量不 會因著色、霧度而發生顯著變化者。 128527.doc •24· 1360668 上述感光性樹脂可藉由在可形成樹脂之單體、寡聚物、 聚合物等有機材料中調配光聚合起始劑而獲得。例如,丙 烯酸胺基甲酸酯樹脂可藉由下述方式而獲得:於聚酷聚醇 中使異氰酸酯單體或者預聚物反應,於所獲得之生成物 中’使具有氫氧基之丙稀酸醋或甲基丙稀酸脂系之單體反 應。
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可形成樹脂之單體、寡聚 物及聚合物較好的是,使用經乾燥後仍為液體之單體、寡 聚物及聚合物_之至少1種。所謂經乾燥後仍為液體之單 體、寡聚物及聚合物,係指乾燥後亦可於塗料之表面維持 貝納得穴流構造,且可於貝納得穴流内形成由樹脂之液體 構成之彎液面,且黏度性質較高者。其原因在於,即便在 使塗佈膜乾無後,亦可保持表面平緩的凹占形狀。 作為感光性樹脂中所含的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單獨使 用或者併用二苯曱酮衍生物、苯乙酮衍生物、葱醌衍生物 等。於該感光性樹脂中,亦可進一步適當地選擇調配可更 好地形成皮膜之成分,例如丙烯酸系樹脂等。 (塗佈) 其次,將以上述方式獲得之塗料塗佈於基材〗丨上。塗料 係以乾燥後之平均膜厚較好的是成為3〜3〇 μηι、更好的是 成為4〜15 μπΐ2方式進行塗佈,並根據微粒子^之粒徑2 行適當調整。當臈厚薄於該數值範㈣,難以獲得所需之 硬度,當臈厚厚於該數值範圍時,於樹脂硬化時有時會產 生較大捲縮。塗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眾所周知之 12S527.doc -25- 1360668 塗佈方法。眾所周知之塗佈方法可列舉例如凹版塗佈機、 棒塗機、模塗機、刀塗機、到刀塗佈機、喷塗機、簾幕式 塗佈機等。再者,塗佈方法並不限定於該等,只要可均句 地塗佈特定量之厚度之方法即可。 (乾燥.貝納得穴流之形成) 於塗料塗佈後,經乾燥而使溶劑揮發。本發明之第!實 施形態中,利用因溶劑揮發時產生之表面張力之不均勾分 布而引起之馬蘭哥尼對流’ #由塗料内之對流而使微粒子 13適度地產生碰撞及凝聚,從而於塗佈層表面形成貝納得 穴流構造。此時,由於微粒子13具有較廣之粒度分布,故 而例如隨著塗料内之對流之進行,首先粒徑較大之微粒子 13之運動變小,而粒徑較小之微粒子13於面内方向上適度 地凝聚於粒徑較大之微粒子13上而形成凸部,從而表面成 為週期較長之平緩的微細凹凸形狀。χ,粒徑較小之微粒 子13以埋入至粒徑較大之微粒子13之間的方式而存在,故 而連續地形成凸部間之稜線部。 於使塗料内適度地產生對流以形成貝納得穴流構造時, 考慮到微粒子13之極性與溶劑表面張力之關係會造成影 響。因此,為了控制貝納得穴流構造,較好的是根據微粒 子13之極性來調整溶劑之表面張力。例如,當表面添加有 適當量之非極性微粒子13時,較好的是將溶劑之表面張力 調整為23 mN/m以下。其原因在於,若表面張力大於23 mN/m,則微粒子13之凝聚變得劇烈,從而會於防眩層12 128527.doc •26- 1360668 之表面形成較大之凹凸’由此導致白濁而形成閃耀之表 面。 不· 又’藉由形成於貝納得穴流内之液狀樹脂之彎液面而 於塗佈膜表面形成平緩的婉誕之微細凹凸。為了 亦能維持形成於該男納得穴流内之彎液面,較好的是= . ㈣❹魅至硬化為止仍為液狀之樹脂^原因在於用 • 4此’即便使其乾燥,仍可保持表面平緩的婉挺。當包a φ #燥後成為固體之乾燥硬化樹脂時,由於基材U平坦,二 一形成於基材11上之防眩層12之表面會因初期乾燥而變得 平坦,即便經過乾燥步驟直至内部亦完全乾燥之後,仍會 具有與基材11相仿之平坦。 乾燥條件並無特別限定,可為自㈣燥,亦可調整乾燥 溫度及乾燥時間等而進行人 >、 連仃人工乾燥。其中,例如於乾燥時 人風的If況下’必須注意不要於塗佈層表面產生風紋。其 原因在於’否則無法於防眩層12之表面獲得所需的平緩的 • 婉蜒之凹凸形狀’從而無法使防眩性與對比度兩者併存。 乾=溫度及乾燥時間可根據塗料中所含溶劑之濟點而適當 決疋。於此情形時’乾燥溫度及乾燥時間較好的是,考慮 到基材11之耐熱性,力;^m & 在不會因熱收縮而引起基材變形之範 圍内選定。再者,於太却日日舍 本說明書中,所謂乾燥時產生之貝納 付穴流,不僅是指在以齡條半趣一 土 , 、 乾知步驟有意識地進行乾燥時所形 成者亦包括於塗佈後,例如在為了使塗膜平坦化而放置 之狀態下因溶劑揮發而形成者。 (硬化) 128527.doc -27- 1360668 乾燥後,使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硬化而形成防眩層 12。作為硬化能量源,例如有電子束、紫外線、可見光 線、伽瑪線等,但從生產設備之角度而言,較好的是紫外 線。進而’作為紫外線源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使用高壓 水銀燈、金屬鹵素燈等。累積照射量可適當選擇不會引起 所使用的樹脂之硬化以及樹脂與基板丨丨之黃變之程度的累 積照射量。作為照射環境,可根據樹脂硬化之情形而適當 選擇,可於二氣中或亂、氬等非活性環境中進行。 藉由該硬化步驟,於形成有貝納得穴流之狀態下樹脂成 為固體,從而形成表面具有平緩凹凸形狀之防眩層12。 由上所述,獲得作為目標的防眩性膜。 根據該第1實施形態,於塗料中所含的溶劑揮發時,藉 由具有較廣粒度分布之微粒子13之對流與凝聚而形成貝納 得穴流’從而防眩層12之表面成為平緩的蜿蜒之微細凹凸 形狀。又,藉由去除微粒子13中所含的粗大粒子,可減少 顆粒缺陷。由此,可實現具有高對比度且優異之防眩性、 進而不光滑感較少之防眩性膜1。將該防眩性膜1用於液晶 顯示裝置,藉此可提高液晶顯示裝置上所顯示之圖像之視 認性。 (2)第2實施形態 (2-1)防眩性膜之構成 圖4係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丨〇之構成之一 例。該防眩性膜10係設置有防眩層12及透明樹脂層14者, 其中’上述防眩層12具有設於基板11上之微粒子13,上述 128527.doc • 28· 1360668 透明樹脂層14於上述防眩層12上具有透光性。基材丨丨、防 眩層12及微粒子13係與上述第丨實施形態相同者,於防眩 層12之表面形成有藉由微粒子13之對流與凝聚而形成之微 細凹凸形狀。 透明樹脂層Η係積層於防眩層12上,且具有例如低於防 眩層U之折射率之層,可降低表面之反射率。透明樹脂層 14例如以沿著防眩層12之方式而形成,其覆蓋自防眩層12 表面露出之微粒子13之表面,故而包含急峻之角度成分之 凸部消失。又’下層之防眩層12表面之微細凹凸形狀維持 原樣,僅防眩層12中所含的微粒子13附近之傾斜變得平 緩,故而於透明樹脂層14之表面形成與形成在防眩層郎 面之微細凹凸形狀同等平緩或者更加平緩的婉挺之微細凹 凸形狀。表示該透明樹脂層14之表面粗度之參數即粗度曲 線之平方平均平方根粗度RAq較好的是0.003〜0 05 ^在平 方平均平方根傾斜心滿足上述範圍時,可使對比度與防 眩性兩者併存。 再者,粗度曲線之平方平均平方根粗度RAq係將微小範 圍内之傾斜平均化而求出的參數。圖5係用以說明平方平 均平方根傾斜之概略圖,RAq藉由以下數式而表示。 (或Rdq):粗度曲線之平方平均平方根傾斜 基準長度之局部傾斜dz/dx之平方平均平方根 (數1) 】28527.doc -29- 1360668 該第2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10可一方面維持防眩性,一 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1同等地或更好地抑制白濁 感,從而實現優異之對比度。又,於防眩層12表面設置透 明樹脂層14,由此’例如可降低防眩層12之表面之反射, 並且可對防眩層12之表面賦予防汙性。 (2-2)防眩性膜之製造方法 其次’對第2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1〇之製造方法之一例 進行說明。該防眩性膜10之製造方法為,於第1實施形態 之防眩性膜1之防眩層12上,塗佈包含樹脂及溶劑之塗 料’使其乾燥、硬化而形成透明樹脂層14。以下,對透明 樹脂層14之形成方法進行具體說明。 (塗料製備) 首先,獲得例如樹脂與溶劑混合而成之塗料。此時,亦 可根據需要,再添加光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 劑、難燃劑、抗氧化劑等。 作為溶劑,只要可將所使用之樹脂原料溶解,且不會將 作為基底之防眩層12溶解,則不作特別限定地使用。作為 上述溶劑,例如可使用第三丁醇、曱苯、曱基乙基酮 (Methyl ethyl ket〇ne,MEK)、異丙醇(1—1 alcohol, )曱基異 丁基綱(Methyl iso butyl ketone, MIBK)等有 機溶劑。 作為樹月曰’較好的是至少使用例如經乾燥而成為固體之 樹月曰所明乾燥後成為固體之樹脂,較好的是經乾燥而硬 化之樹脂(以下,將經乾燥而成為固體之樹脂適當地稱作 128527.doc 1360668 乾燥硬化樹脂),且至少包含例如分子量為3萬以上之單 體、寡聚物、聚合物中之至少丨種。其原因在於,使塗料 中包含乾燥硬化樹脂,藉此可在對防眩層12表面塗佈塗料 時,抑制因塗料流入至防眩層12表面之凹部並填埋該凹部 而導致的表面平坦化。作為上述乾燥硬化樹脂,可列舉例 如聚氨酯樹脂、丙烯酸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苯乙烯樹 脂、二聚氰胺樹脂,纖維素系樹脂。又,可使用形成電離 放射線硬化型或熱硬化型之樹脂之單體、寡聚物及聚合 物,但並不限定於此。作為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例如 較好的是使用具有如丙烯酸雙鍵之官能基者。又,作為熱 硬化型樹脂,較好的是使用具有氫氧基等熱硬化性基者。 其原因在於,在進行電離放射線硬化處理或熱硬化處理 時’可提高反應性。 於上述樹脂材料中,可將第丨實施形態中所用之電離放 射線硬化型或熱硬化型之單體、寡聚物、聚合物中之至少 1種添加至上述乾燥硬化樹脂中而混合使用。較好的是, 使用與用作乾燥硬化樹脂之材料產生硬化反應者。 又,作為樹脂材料,例如使用含有氟之樹脂材料 等,藉此可對防眩層12表面賦予防汙性,進而可形成耐擦 傷性或斥水性優異者。 (塗佈) 其次,將以上述方式獲得之塗料塗佈於防眩層12上。塗 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與第丨實施形態相同之眾所 周知之塗佈方法。於防眩層丨2上均勻地塗佈特定量之厚 128527.doc •31 · 1360668 '藉此可於塗佈層之表面形成與防眩層】2表面之微細凹 >同等平緩或者更加平緩的蜿蜒之微細凹凸形狀。 (乾燥•硬化)
☆;塗料塗佈後’進行乾燥及硬化,藉此獲得表面具有平 緩的微細凹凸形狀之透明樹脂層14。4 了於透明樹脂層14 之表面形成爭缓的婉挺之微細凹凸,如上所述,較好的是 於塗料中至少包含乾燥硬化樹脂。若將完全不含有乾燥硬 之樹月曰材料、即僅由乾燥後仍為液體狀態之單體、寡聚 物、聚合物等樹脂材料構成之塗料塗佈於防眩層W,則 塗佈後直至乾燥、硬化為止的期間,該等樹脂材料會產生 均化’以將防眩層12表面之凹部填埋而使其平坦化,從而 導致防眩性下降。又’由於防眩層12表面之凸部作為突出 之突起而殘留’由此成為不光滑之表面。因此,使塗料中 包含乾燥硬化樹脂,藉此於初期乾燥時所形成之乾燥表面 會覆蓋防眩層U表面平緩的婉蜒,從而抑制均化,形成更 平緩的婉蜒成分。 於包含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作為樹脂之情形日夺,藉由 電離放射線之照射而使樹脂硬化,形成低折射率層。又, 於包含熱硬化型樹脂之情形時’經加熱而使樹脂:化,形 成透明樹脂層14。 由上所述,獲得目標防眩性膜1 〇。 可於透明樹脂層14表面,形成與 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 之微細凹凸同等平緩 °因此’將該防眩性 形成在防眩層12表面上之平緩的婉蜒 或者更加平緩的婉蜒之微細凹凸形狀 128527.doc -32- 膜10用於例如液晶顯示H、電聚顯示器、電致發光顯示 器、CRTXCathode Ray Tube)顯示器等各種顯示裝置等中, 由此’可一方面維持防眩性,一方面實現較第】實施形態 更優異之對比度’且可進一步提高視認性。 (實施例) 乂下藉由實施例來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 僅限定於該等實施例。再者,實施例1〜實施例3係對應於 第1 Λ施形態者,實施例4係對應於第2實施形態者。 <實施例1 > 首先,作為微粒子,將中心粒徑約6 μπι之交聯性苯乙烯 珠粒SBX6(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微米分級法 進仃分級處理,去除10 μηι以上之微粒子。分級處理後之 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6 3 μιη,中位粒徑為5 5 pm,變動係 數為3 1 %。 其次,使用分級處理後之微粒子來調製以下所示之塗料 組成之原料,並利用電磁攪拌器攪拌丨小時,通過具有平 均粒桎之3倍以上之粗度的2〇 μπι之篩網進行過濾之後,利 用棒塗機將該塗料塗佈於厚度8〇 μιη之三乙醯纖維素(TAC) 膜(富士膠片公司製)之單面上。 (塗料組成) 多官能單體 1〇〇重量份 聚合物 5重量份 光聚合起始劑(Ciba-geigy製IRGACURE 3重量份 溶劑(第三丁醇) 153重量份 128527.doc -33- 1360668 分級處理後之交聯性苯乙烯珠粒SBX6(積水化成品工業股 份有限公司製) 3重量份 塗佈後’於80 °C之乾燥爐中乾燥2分鐘後,以3〇〇 mJ/cm2照射紫外線以進行硬化處理,形成乾燥膜厚u 〇 μηι之防眩層。由上所述,獲得作為目標之防眩性膜。 <實施例2> 分級去除12 μιη以上之微粒子’將防眩層之乾燥膜厚設 為11.1 μηι ’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工式獲得防 眩性膜。再者,分級處理後之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59 μm,中位粒徑為6.0μm,變動係數為33o/o。 <實施例3> 使用中心粒徑約8 μιη之交聯性苯乙烯珠粒SBX8作為微 粒子’分級去除14 μιη以上之微粒子。又,將防眩層之乾 燥膜厚設為13.9 μιη。其他與實施例1相同,以此獲得防眩 性膜。再者’分級處理後之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7.3 μ m , 中位粒徑為7.4 μιη,變動係數為34%。 <實施例4> 於實施例1中,調配已將10 μηι以上之粒子分級去除之交 聯性本乙稀珠粒SBX6(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ι〇重 量份 '溶劑(第三丁醇)163重量份之塗料組成之原料,形成 乾燥膜厚10.2 μιη之防眩層。 其後’於該防眩層上’塗佈將包含下述塗料組成之原料 調配而製作的塗料。於80°C之乾燥爐中乾燥2分鐘後,以 300 mJ/cm2照射紫外線以使之硬化,形成乾燥後之平均膜 128527.doc •34- 1360668 厚3.5 μπι之透明樹脂層。由上所述’獲得包含兩層之防眩 性膜。 (塗料組成) 多官能單體 100重量份 聚合物 5重量份 光聚合起始劑(ciba-geigy製IRGACURE 1 84) 3重量份 溶劑(第三丁醇) 149重量份 <比較例1 >
不進行微粒子之分級處理,直接使用平均粒徑63 pm' 中位粒徑6·1 μπι且具有變動係數36%之粒度分布之微粒 子,將防眩層之乾燥膜厚設為11:1 μιη,除此以外,以與 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比較例2> 將15 μηι以上之微粒子分級去除,將防眩層之乾燥膜厚 設為U.2 μηι,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i相同之方式獲得防
眩性膜。再者,分級處理後之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6·2 ㈣’中位粒徑為6.1㈣,變動係數為35%。 <比較例3 > 使用不同數量 ,除此以外, (分級處理) 之棒塗機,將防眩層之乾燥膜厚設為4.9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比較例1〜3中,分級處理係使用微米 於上述實施例1〜4 分離器而進行。 (平均粒徑) 128527.doc -35- 1360668 於上述實抱例1〜4、比較例1〜3中,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係 藉由Coulter Multisizer而測量粒子徑,再對所獲得之資料 進行平均而求出。 再者,實施例1〜3、比較例1〜3之防眩層之乾燥膜厚、以 及實施例4之防眩層與透明樹脂層之乾燥膜厚之測量,亦 可藉由SEM來觀察樣品經切斷而成之剖面,並測量黏合劑 ' 部之厚度,但本評價中採用以下方法進行了測量。 (膜厚之測量) 對於膜厚之測量,首先藉由厚度測量器(TESA股份有限 公司製)測量包括粒子之整體膜厚。其次,遵循JIS B6〇1 : 2001而測1該等膜之表面粗度,由二維剖面曲線獲取粗度 曲線,並汁算其算術平均粗度Ra作為粗度參數。以下表示 測量裝置及測量條件。 測里裝置.全自動微細形狀測量機Surfc〇der eT4〇〇〇a (小阪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 Xc=〇_8 mm ’評價長度4 mm,截斷x5倍 資料取樣間隔0.5 μηι 最後’將厚度測量器所測量之總厚減去算術平均粗度 ' Ra,藉此計算防眩層之膜厚。 於"下述表1 Φ,主- - 取Y 表不上述實施例1〜4及比較例1〜3中所使 用之微粒子之粒度分布特性。 128527.doc • 36 - 1360668 (表i) 微粒子種類 分級處理 [μιη】 平均粒徑 [㈣ 中位粒徑 變動係數 [%] 實施例1 SBX6 10 5.4 5.5 31 實施例2 SBX6 12 5.9 6.0 33 實施例3 SBX8 14 7.3 7.4 34 實施例4 SBX6 10 5.4 5.5 31 比較例1 SBX6 無 6.3 6.1 36 比較例2 SBX6 15 6.2 6.1 35 比較例3 SBX6 10 5.4 5.5 31 此處,藉由Coulter Multisizer對實施例1中所使用之微粒 子之分級前與分級後之粒度分布進行測量,並將其結果示 於圖6。再者,所謂分級前之微粒子,係與尚未進行分級 處理之比較例1之微粒子相對應者。根據圖6可知,分級後 之微粒子之中位粒徑低於分級前之微粒子之中位粒徑。 又,雖因分級而使平均粒徑下降1 μ m左右,但分級前存在 6%的1 0 μηι以上之粗大粒子,而分級後可減少至0.4%左 右。 [評價] 作為對實施例1〜4及比較例1〜3之光學特性評價,藉由以 下所述之方法分別評價表面霧度、防眩性、白濁度、不光 滑感及顆粒缺陷。 (表面霧度之評價) 根據遵循JIS Κ7136之測量條件,使用霧度計ΗΜ-150(村 128527.doc -37- 1360668 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製)進行霧度測量。對實施例1〜4及比較 例1〜3之各防眩性臈單體、以及在該等防眩性膜之防眩層 表面貼合有務度值1%以下之黏著劑之防眩性膜該2種情況 進行霧度測量,求出其差分作為表面霧度❶ (防眩性之評價)
對於貝施例1〜4及比較例^3之各防眩性膜,為了對抑制 背面反射之影響的防眩性膜自身的防眩性進行評價,將所 製作之各防眩性膜之背面經由黏著劑而貼合於黑色玻璃 上,其後,將以裸露之狀態而平行配置有2根螢光燈之螢 光燈作為光源,自正反射方向目測觀察映入到各防眩性膜 中之像,並以下述基準來評價有無螢光燈映入。 A:無法分辨螢光燈之輪廟(將2根螢光燈看成丨根) B.可一定程度地辨識出螢光燈,但輪廓模糊 C :螢光燈維持原樣映入 (白濁度之評價) 白濁感係以下述方式而感覺:作為光源之螢光燈等之擴 散光於防眩層表面擴散後檢測出反射光。因此,使用市售 之分光測色計,模擬再現上述現象,將定量化之值作為白 濁度。白濁度之具體測量法如下所示。首先,為了對抑制 背面反射之影響的防眩性膜自身的擴散反射進行評價,將 所製作之實施例1〜4及比較例1〜3之各防眩性膜之背面細由 黏者劑而貼合於黑 色計SP64(X-Rhe公司製),將擴散光照射至各防眩性瞑表 面,並採用d/8 °光學參統,該d/8。光學系統係利夂 曰合防 128527.doc -38· 1360668 眩性膜之法線方向傾斜成8。方向之位置上存在的檢測器來 測量反射光。測量值係採用去除正反射成分而僅檢測擴散 反射成分之SPEX模式,以2。之檢測視角來測量。再者, 利用該方法而測量之白濁度與視覺上感到的白濁感之相互 關係經實驗而確認。 (不光滑感及顆粒缺陷之評價) 對於實施例1〜4及比較例1〜3之各防眩性膜,為了對抑制 背面反射之影響的防眩性膜之不光滑感、及顆粒缺陷數進 行評價,將所製作之防眩性膜之背面經由黏著劑而貼合於 黑色玻璃上。其後,由自防眩性膜之法線方向傾斜約%。 之方向將燈箱(Hakuba製)作為平面光源進行照射,自向正 反射方向偏離50 cm左右之距離處目測觀察映入到各防眩 性膜中之像,並以下述基準來評價不光滑感。 ◎:感覺不到顆粒所造成之不光滑感,看上去光滑 〇·整體看上去是白的,故而感覺不到顆粒所造成之不 光滑感 △.散布有顆粒,僅該部分之反射光強度不同,故而看 上去有缺陷 X :顆粒較多,故而整體看上去不光滑 又,使用切割成10 cm見方之樣品,對明顯視認出之顆 粒缺陷之數量亦進行計數。 表2令顯不以上述方式進行評價之實施例丨〜4及比較例 1〜3之膜厚、以及光學特性之評價結果。再者,於實施例4 眩層之獏厚之一攔中,記載有滿足防眩層與透明樹脂 I28527.doc -39- 丄湖668 層之厚度之值。關於不光滑,將1〇 em見方内明顯視認出 之顆粒缺陷之數量亦示於括弧内。又,當霧度值為1%以 下時,會文到所貼合之黏著劑或測量精度之影響,故而於 表2中霧度值記載為$ 1.〇〇/。。 (表2)
作為微粒子’使用平均粒徑6.3 μπι之SBX6填充料,將 以10 μηι進仃分級處理後之實施例丨及以12 進行分級處 理後之實施例2與未經分級處理之比較例1進行比較發現, 表面霧度為2.0〜2,1%幾乎未變化,但以平均粒徑之2倍以 下之粒徑進行分級處理後之實施例!及實施例2可獲料不 到顆粒缺陷而光滑之表自,與此相對,比較存"中 的顆粒缺陷之數量較多’不光滑感較大。X,以平均粒徑 之2倍以上之粒徑進行分級處理後之比較例2中,與未經分 ^處理之比較例i相比’不光滑感得到了改善,但仍不充 於1 〇 cm見方之狹窄區域内仍可視認出顆粒缺陷。 I28527.doc D〇« 比較例3 _,微粒子自塗 而加洛 表面突出,利用其較大之表 面粗度而呈現出防眩性, 從w卜 庄故而表面霧度較大,為27%,可 獲付亦無法分辨所映入的罄氺 八的螢光燈輪廓之程度的防眩性。如 此,對於表面霧度型之防眩性 f膜而έ,表面粗糙,故而除
了極大之微粒子以外,並I …、顯眼之缺陷,10 cm見方内可 視認出之缺陷數量感覺亦較 夕 為7個。然而,如此之表 面霧度型之防眩性膜存在下述問題:白濁感較強,且對比 度下降。較理想的是’藉由本評價方法而測量之白濁度為 2 %以下,因此必須开名忐 典 、〆成先π之表面形狀,將表面霧度抑 制為5 %以下。 又如實施例4所不,於去除大徑粒子而形成之防眩層 上再形成透明樹脂層’藉此可獲得表面之婉埏變得更光滑 且白濁度降低之防眩性臈。 如上所述可知,使用粒度分布較廣之微粒子,調整粒徑 以去除大徑粒子,使防眩層成為與微粒子之粒徑相對應的 適當之膜厚,#而形成表面具有微細凹凸之防眩層,藉此 可實現如下之防眩性膜:沒有因顆粒缺陷而引起之不光滑 感’具有光滑之表面形狀,$而具有高對比度及防眩性。 •實施例1〜3與比較例1之對比 實施例1〜3係對粒徑1〇〜14 μιη以上之微粒子進行分級處 理,故微粒子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防眩層2倍之微粒子。 /、此相對比較例1中未進行分級處理,故微粒子實質上 包含粒徑為防眩層之2倍以上之微粒子。 根據上述不同,與比較例1相比,實施例1~3可大幅降低 128527.doc 41 1360668 顆粒所引起之不光滑感β •實施例1、3與比較例2之對比 :施例卜3係以小於微粒子平均粒徑2倍之粒 、·及處理,故所有微粒子中,具有小於平均粒徑2倍之鄉 的微粒子之含量為2%以下。與此相對,比較例2係以微: =均=之2倍以上之粒徑進行分級處理,故所有微粒
:中’,、有平均粒徑2倍以上之粒徑的微粒子之含量超過 2 %。 根據上述不同,與比較例2相比,實施m、3可降低顆 粒所引起之不光滑感。 •實施例1〜3與比較例3之對比 實施例1〜3中,防眩層之厚度為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以 上,因此微粒子會被防眩層之樹脂(黏合劑)覆I。與此相 對,比較例3中,肖眩層之厚度小於微粒子之平均粒徑, 因此微粒子會自防眩層表面突出。 根據上述不同,才目對於比較例3,實施例卜3可降低顆粒 所引起之不光滑感’且可使防眩性與對比度兩者併存。 <參考例1> 利用下述方式,以凹版塗佈機進行連續塗佈,以製作 100 m之長條狀之防眩性膜。 首先將粒仫5〜7 Pm且平均粒徑6 μπΐ2笨乙烯微粒子 200 g '作為樹脂材料的紫外線硬化型之液狀之4官能聚氨 酿丙稀酸寡聚物4000 g、作為光反應起始劑的irgacure 184(Ciba-geigy製)200 g,添加至作為溶劑之表面張力為 128527.doc •42 1360668 20.0 mN/m之第三丁醇6000 g,並進行攪拌而製備塗料, 之後利用10 μπι篩網之過濾器進行過濾。 其次,利用凹版塗佈機,以2〇 m/分之塗佈速度,將已 過濾之塗料塗佈於厚度8()㈣之三乙I纖維素(tac)膜上。 使塗佈後之膜於設定為乾燥溫度8〇t23〇 m長之乾燥爐内 . 進订乾燥。此時,利用溶劑揮發時產生之表面張力之不均 ‘ 自分布所引起之馬蘭哥尼對流,藉由塗料内之對流而使微 7粒子適度地產生碰撞及凝聚,從而於塗佈層表面形成貝納 得穴流構造。 、 繼而’藉由形成於貝納得穴流内之液狀樹脂之彎液面, 而於塗佈膜表面形成平緩的蜿蜒之微細凹凸。其後,將臈 冑續地送入紫外線硬化爐,以160 W、累積光量3〇〇 mJ/cm2之條件照射紫外線’形成乾燥後之平均膜厚6叫之 防眩層’獲得捲繞防眩性膜。 <參考例2> • 冑乾燥後之膜厚設為8 Pm,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 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3 > 將乾燥後之膜厚設為12 μιη,除此以外,以 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j相 <參考例4 > 將乾燥後之膜厚設為15 μιη ’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u <參考例5 > 128527.doc -43- 將乾操後之膜厚設為18 μηι,除此以外以 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川相 <參考例6> 使用表面張力為22.!碰〜之醋酸異丙醇作為溶劑,除 此从外,以與參考例】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7> 將作為樹脂材料的分子量5萬之乾燥硬化之丙烯酸聚合 g ,奋解於作為溶劑之表面張力為25.4 mN/m之甲 =丁基綱⑽BK)5000 §中,並對由此所得之塗料進行調 正< ’利用凹版塗佈機塗佈於參考例】之防眩性膜之防眩 1上’並利用啊之乾燥爐進行乾燥而使其硬化,形成乾 二後之平均膜厚6 _之透明樹脂層。由上所述,獲得防眩 性膜。 <參考例8 > 將微粒子變更為丙烯酸·苯乙烯聚合物(丙稀酸⑺質量 %’苯乙烯90質量將溶劑變更為甲苯除此以外,以 與參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臈。 <參考例9 > 。將㈣子變更為丙稀酸·苯乙稀聚合物(丙稀酸3〇質量 。。笨乙烯70貝! %),將溶劑變更為甲基乙基酮(懸尺), ’ Μ參考例1㈣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1 〇> 。•笨乙稀聚合物(丙稀酸30質量 本乙烯70質量%) ’將溶劑變更為乙酸丁酯,除此以 128527.doc -44- 136〇668 外,以與參考例l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11> 將微粒子變更為丙烯酸·苯乙烯聚合物(丙烯酸30質量 %,苯乙烯70質量%),將溶劑變更為MIBK,除此以外, 以與參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12>
將微粒子變更為丙烯酸·苯乙烯聚合物(丙烯酸3〇質量 % ’苯乙烯70質量%) ’將溶劑變更為表面張力27 9 mN/m 之甲苯,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 膜。 <參考例13> 將微粒子變更為丙烯酸·笨乙烯聚合物(丙烯酸3〇質量 %,苯乙烯70質量%),將溶劑變更為碳酸二甲醋,除此以 外,以與參考例丨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
。將微粒子變更為丙烯酸1乙烯聚合物(丙烯酸30質量 %’苯乙烯70質量%)’將溶劑變更為甲苯4〇重量份與碳酸 _ 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1相 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15> 將微粒子變更為丙烯酸•笨 0 本乙烯聚合物(丙烯酸30質量 。,笨乙烯70質量。/〇),將溶劑變 -® Λ 更更為甲本60重里份與碳酸 一甲S曰40重量份之混合溶劑, 同之方★獾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1相 方式獲传'防眩性膜。 128527.doc -45· 1360668 <參考例16 > 將微粒子變更為丙烯酸·苯乙烯聚合物(丙烯酸30質量 0/〇,苯乙烯70質量。/〇) ’將溶劑變更為甲苯8〇重量份與mEk 2 0重1份之昆合溶劑’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1相同之方 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17> 將微粒子變更為丙烯酸·苯乙烯聚合物(丙烯酸3〇質量 %,笨乙烯70質量%),將溶劑變更為乙酸丁酯6〇重量份與 碳酸二甲酯40重量份之混合溶劑,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 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18> 將微粒子變更為丙烯酸·苯乙烯聚合物(丙烯酸3〇質量 % ’苯乙烯70質量°/〇) ’將溶劑變更為MIBK 60重量份與碳 酸二甲酯40重量份之混合溶劑,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 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19 > 將微粒子變更為丙烯酸·苯乙烯聚合物(丙烯酸4〇質量 %,笨乙烯60質量%),將溶劑變更為MIBK,除此以外, 以與參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20> 將微粒子變更為丙烯酸·苯乙烯聚合物(丙歸酸4〇質量 % ’苯乙烯60質量%),將溶劑變更為表面張力27 9 之曱苯’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1相同之方式雜 C侍防眩性 膜。 128527.doc -46 ·* <參考例21> 將苯乙烯微粒子之添力旦槪 >加里變更為160 g,除此以外,以 與參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22> 將苯乙烯微粒子之添知旦找* A , 添加里變更為400 g,除此以外,以 與參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23> 將笨乙烯微粒子之添加量變更為600 g,除此以外,以 與參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24> 使用平均粒徑4 μιη之苯乙烯微粒子,以使乾燥後之平均 臈厚為4 μπι之方式進行塗佈,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1相 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25> 使用平均粒徑8 μιη2苯乙烯微粒子,以使乾燥後之平均 膜厚為8 μιη之方式進行塗佈,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1相 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26> 使用平均粒徑μπι之苯乙烯微粒子,以使乾燥後之平 均膜厚為10 μιη之方式進行塗佈,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i 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2 7 > 將乾燥後之膜厚設為4 μιη,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1相 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128527.doc -47· 1360668 <參考例28> 將苯乙烯微粒子之添加量變更為120 與參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29> g,除此以外,以 將乾燥後之臈厚設為5 μιη,除此以外,以與 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 考例1相 <參考例30>
使用ΜΙΒΚ作為溶劑,除此以外, 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31> 以與參考例丨相同之方 使用甲苯作為溶劑 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32> 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1相 同之方
使用平均粒徑6 μηι之丙烯酸微粒子作為微粒子,除此以 外,以與參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臈。 , <參考例3 3 > 將微粒子變更為丙烯酸,將溶劑變更為甲苯,除此以 外’以與參考例丨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 <參考例34> 。'微粒子變更為丙烯酸·苯乙烯聚合物(丙烯酸”質量 %,苯乙烯25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6相同之方 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3 5 > 將微粒子變更為丙烯酸·苯乙烯聚合物(丙烯酸“質量 128527.doc. -48- 以與參考例6相同之方 以與參考例31相同之方 °/o ’苯乙烯45質量%),除此以外 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36> 將膜厚變更為4 μιη,除此以外, 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37> 將微粒子之添加量變更為800 g,將膜厚變更為4 除此以外,以與參考例31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38> 使用分子量5萬之乾燥硬化之丙烯酸聚合物作為樹脂材 料’以80。。進行乾燥,除此以夕卜以肖參考例㈠目同之方 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39> 將作為樹脂材料之液狀之4官能聚氨酯丙烯酸募聚物 10〇〇 g,溶解於作為溶劑之甲基異丁基酮(MIBK)5〇〇〇 g 中並對由此所得之塗料進行調整後,利用凹版塗佈機塗 佈於參考例1之防眩性膜之防眩層上,利用8(TC之乾燥爐 使〉谷劑揮發後,利用紫外線硬化爐以1 60 W、累積光量300 mJ/cm之條件照射紫外線’形成乾燥後之平均膜厚為6 之透明樹脂層。由上所述,獲得防眩性膜。 (粗度評價) 對於以上述方式所獲得之參考例卜3 9之防眩性膜,測量 其表面粗度’並由2維剖面曲線而獲取粗度曲線,計算該 粗度曲線之平方平均平方根粗度RAq作為粗度參數。將其 128527.doc -49· 1360668 、,Ό果不於表3。再者’測量條件遵循JIS B0601 : 2001。以 下表示測量裝置及測量條件。 、、J里裝置.全自動微細形狀測量機Surfc〇der ΕΤ4000Α (小阪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 : 0·8 mm,評價長度4 mm,截斷以倍 (防眩性) 對於參考例1〜39之防眩性膜進行防眩性之評價。具體而
°將裸路之螢光燈映在防眩性膜上,以下述基準來評價 反射像之模糊狀況。將其結果示於表3。 ◎.無法分辨螢光燈之輪廓(將2根螢光燈看成丨根) 〇可元程度地辨識出螢光燈,但輪廓模糊 x :螢光燈維持原樣映入 (白濁度) 入
对於麥考例1〜39之防眩性膜進行白濁度之測量。白 濁度之具體測量法如下所示。首先,4 了對抑制背面反射 之影響的防眩性膜自身之擴散反射進行評價,將所獲得之 防眩性膜之背面經由黏著劑而貼合於黑色玻璃上。其次, 使用x-Rite公司製之積分球型分光測色計sp64,將擴散光 照射至試料表面,㈣d/8。光學系統進行測量,細。光 學系統係利用自試料法線方向傾斜成8。方向之位置上存在 ::測器來測量反射光。測量值係採用去除正反射成分而 錄^擴散反射成分之SPEX模式,以之檢測視角來測 P再者,本測量之白濁度與視覺上感到的白濁感之相互 關係經實驗而確認。將其結果示於表3。 128527.doc -50- 1360668 又’利用下式(2)來計算於參考例丨〜3^)之各防眩性膜之 背面上’經由黏著劑而貼合有黑色丙烯酸板(Mhsubishi Rayon股伤有限公司製Acryme L 5〇2)時的白濁度。將其結 果不於表3。再者,在未貼合防眩性膜之狀態下,對黑色 丙烯酸板測量所得之白濁度之值為〇2。 y=1.1039x-〇.4735-.(2)
如上所述可確遇,本測量之白濁度與視覺上感到的白濁 感相關,右以上述方式計算之值(γ值)超過丨,則會感 覺到白濁’當上述值在1-7%以下時’值越小,則白濁感越 弱’若為0篇以下,則幾乎感覺不到白濁感。再者,上式 (2)之導出方法將於以下敍述。 (面内方向之凝聚) 藉由光學顯微鏡而觀察有機.料如工七 带’微微粒子之凝聚狀態。將於面 内方向上凝聚之情形標註為「。 马〇」’將未凝聚或立體凝聚 之情形標註為「X」。又,來老你丨〗^ η丄 麥亏例1〜39中,以參考例1、參 考例31之防眩性膜表面之照片為代表 (彎液面之形成) 而示於圖7、圖8中 利用光學顯微鏡實施微分干涉迤 丁πU觀察表面形狀,觀察穴 流間是平坦還是傾斜。或者,利 φ 每射顯微鏡(Lasertec公 司製)’取入共焦圖像進行表面觀 規察’觀察穴流間是平坦 還是傾斜。 (表3) 128527.doc 1360668
(8省 « ΰ _ V 〇 O Ο 〇 ο 0 〇 ο o 〇 ο 〇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〇 o 〇 〇 o ο X ο o o 〇 Ο ο ο ο o X X ^ 9t 〇 〇 ο o ο 0 〇 〇 o 〇 Ο o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〇 〇 〇 〇 o ο o ο X X X X X X X X 〇 ο <s « r»· «c <c r- 〇 9< 5 r>j <e 卜. 9k y> w 卜 e V) in •π 二 »»> <e r*· 5 »> 5 r4 Μ Γ4 η 5 Z a K < <0 - o ο - - Μ cc r* r - e - f>4 -: ο e -: - 9> Ο 9> e ό 臂 v〇 o - - 9\ ri ee e **> r4 «*ί «η «»> <c o <β e >e e « e 卜 e •n ri w e Ό e fi JS 〇 o 〇 o ο 0 〇 o o o Ο o Ο ο Ο Ο 0 ο ο Ο ο @ © 〇 o o|@ X ◎ @ X X X X X @ X X e. 芬Ϊ ac ^ pj e JS e i to I •η e η e 2 e jn O CO o ce e «η e ce e g e |〇 e 男 e 2 氏 e rj e « e Os e tf) 1 e e |β e s o 1 e 1 g e g e in e g e> μ 9 d ϊ g e g e 1 e 7 祐 % 5 « • 〇 • X β JS W ¢- _ «HE * ^ >〇 oe r« «〇 βο <〇 <〇 Ό « <〇 « >e « Ό « w >e « « <« CO ΰ ό m « « <c <c <c Ό 'C + «·— « 5? «濬~ m in in *n V) V5 m «η m «η m o in V) ν> *〇 «η v> «η e «η m m m V) ·*> «η m m tn «η •n m in e •n v> « m 5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〇 X 块 -β蝴 4ί 5 ♦/ e f»> e e e ο e • • • - ' e e e e e e e o e 卜’ v{ e Ό • o o s 2 S| Si o o o e e e e e ο e e o 9t « s ee s «η 9v • • ΙΠ 9\ r* e e e ο e o o o e e o o ο e o e e e vj 9\ e ν| rj rj e e o e e e e e m * e h »<| K ΰ h »1 «t « h ,_l K S' h Ml K ΰ Η «1 κ « & 卜 "1 Mr J4 ft- £ s fl h « o m I >4 a »- »1 « 55 m tK s β -1 Φ4 «κ 1 Β- 5! m Ικ e a »- • 1 ? m K e t- J! f¥ η ο u ? J! m • s »· •H «Κ e i »1 « _ e 9 h « 〇 | M丨 BK60ff 量·/·/破 at 二▼SAOff 量·/·] 宝 I »- ΰ h «Ί ΰ h ι«Ι K 金 h »1 ΰ h ,_1 铨 h »1 9k o h ”1 K ΰ h K o h »1 K ΰ h «1 连 s *4 B- « h »1 m % »- 14 »- & h Hi K » h »1 K ΰ h Ml « ΰ h »1 K 屮 u St SL 牛— \C \〇 Ό «C « « <e <« >〇 NO <c >c « <e <e Ό «〇 to e <e <c Ό «e w <β <e <e « Ό <e ϊ| Si s s rt rt R • s R s S S s R S o e • e e s •M i * tK s £ 〇 t· s i 0 >4 m «Κ S i o H m S 0 1« 1 ο Η « tK 8 Ϊ 0 m S £ 〇 蚪 m • i 'ί m w s 爱 o >4 5 « * o e s * « gc Ϊ 〇 >4 m « * c * o I· « * « S o »4 g: δ 龙 m • Ϊ o »4 « « « Ο »4 •M «Κ § « H S o « m »( * 0 »4 m »K s * m O * 〇 m ο s * « m βκ e Ϊ 〇 鰣 *( tK I « C • S * 0 H m 6k o « St m «Κ e « 〇 'ί m 取 8 i 费 « m tK S i * Φ( tK S i 爱 « Φ* Ik 8 i 费 m «Κ S 2 ft « _ t· s i « 6k δ Ϊ * tK s Ϊ * φ( _ s i * e Φ( 靼 S i * • s Ϊ 金 Φ « s i 费 m »κ S 2 费 c m S δ « « 55 m 5 5 0 5¾ M 取 « m tK i O 轉 >N »K s i « m »K S i t m Ik 8 Ϊ 0 <¥ S i 0 H i 1*4 ? 命 i 4r 妹 i »η <e 會 4 Ρ» 5 % e〇 军 % ©» 苯 4r 4· O ¥ ¥ ¥ 4> 苯 % !··> ¥ 妹 4ρ 妹 «η 4r <« 卜 兮 4 A βν $ e 实 % %» s s £ 4r *r IQ Ϊ %· NO £ £ ♦ eo £ 妹 s £ 砵 O £ 4r r4 »n 蛉 4 £ 砵 V) i \c i i 命 4 « £ 妹 σ« £ 128527.doc -52- 於表3中 度。 白濁度A 濁度 白濁度B 之白濁度 又,於圭 白/蜀度A、B分別表示以下述方式測量之白濁 於防眩性臈之背面貼合黑色玻璃而測量之白 於防眩性獏之背面貼合黑色丙烯酸板而測量 後塗佈膜未硬化 硬化者,「-」表 Μ脂之乾燥硬化之rx」係表示乾燥步驟 之液狀者,「〇」表示乾燥步驟後塗佈膜 表示不具有透明樹脂層者。 又,於表3中, 填充率係微粒子之含量Β相對於防眩性膜 中所含的樹脂之含量Α的比例(Β/Αχΐ〇〇ρ 再者’參考例1〜39中之各數值係以下述方式而求出。
防眩層之平均膜厚係使用接觸式厚度測量器(TES Α股份 有限公司製)而測量。 (微粒子之平均粒徑) 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係藉由C〇Ulter Multisizer而測量粒子 徑’再將所獲得之資料平均而求出。 (溶劑之表面張力) 溶劑之表面張力藉由下述方式而計算,例如以wilhelmy 法,使wilhelmy板與液體試料接觸以賦予形變,測量 wilhelmy板於液體中欲拉伸之力。測量裝置例如可使用 Ubm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動態表面張力測量裝置Rhe〇surf。 再者,測量係使溶劑之液溫與室溫固定後進行。具體而 128527.doc -53- 1360668 言’將溶劑放置於室溫25t:之環境下,於溶劑之液溫成為 25°C之時刻,測量溶劑之液溫。 (微粒子之表面能量) 將微粒子以壓製機壓密而成板狀之後,使各種液體滴落 於其表面,計算臨界表面張力,並將該計算值作為微粒子 之表面此里。再者,該測量與上述溶劑之表面張力之測量 同樣地在2 5 °C之環境下進行。
由表3可知以下情況。 在使用I乙稀作為p方眩層《微粒子且使用表面張力為23 mN/m以下之溶劑的參考例丨〜參考例7、21〜26以及使用丙 2酸(1 〇質量。/〇 .苯乙稀(9〇質量%)或丙稀酸(3〇質量%) · 苯乙烯(70質量%)或丙烤酸(4〇質量%).苯乙稀⑽質量%) 聚合物的參考例8〜2Q之防眩性膜中,平方平均平方根傾斜 W為0.003〜0.05之範圍’防眩性及白濁度均良好。又,
=考例27及參考例29,在乾燥膜厚小於微粒子之平均粒 / %或者如參考例3 〇、3 j,在微粒子表面能量相對地小 於溶劑表面張力時’,之值變大,從而防眩性優異,但 白濁度較大,㈣比度降低。另—方面,如參考例Μ至參 考例36,在微粒子表面能量相對地大於溶劑表面張力時, W之值變小,從而白濁度較小,但防眩性差。又,如參 考例37中所不’若增加微粒子添加量,以使乾燥臈厚小於 微粒子之平均粒徑,則可呈現防眩性,但白濁較大,從而 ^為如同切之防眩H在使用乾燥硬化之樹脂的參 例38中’⑽之值變小,故白濁度較小,但防眩性差。 J2S527.doc -54· l36〇668 另外,根據參考例2 8,甚妈々a 、jl 右微粒子添加量為3質量%,則平 坦部變多,從而白濁較小,但無法呈現防眩性,因此較好 的是,如參考例21〜23所示,微粒子添加量為4質量%以 上0 在使用表面能量為33福/〇1之苯乙稀微粒子、表面能量 為40 mN/m之丙稀酸微粒子時,微粒子表面能量與溶劑表 面張力之差較小,如參考例3〇所示,若微粒子表面能量盘 溶劑表面張力之以、於8mN/m,則乾燥時微粒子會劇烈地 立體凝聚,形成凹凸較大之表面,從而成為有閃耀之高防 眩、低對比度之膜。 當其差變大時,如參考例1、6所示,若微粒子表面能量 …合劑表面張力之差為8〜13 mN/m之範圍内則乾燥後亦 會開始出現由排列成平面狀之微粒子所形成之貝納得穴 流。由此可製作形成有平緩的婉誕且低防眩、高對比度之 膜。 a 曰當其差更大時,如參考例32、36所示,若微粒子表面能 量與溶劑表©張力之差超過13 mN/m,則乾燥後之表面難 以形成貝納得穴流,從而成為平坦部分多而防眩性低的 膜。於該關係中’在呈現防眩性時,為了塗佈成厚度薄於 粒子徑、且平坦部消失,必須較多地添加微粒子,故而會 成為白濁較大而對比度低的膜。 根據以上結果,適當地選擇微粒子之表面能量與溶劑之 表面張力之關係,並且使用乾燥後不會硬化之樹脂,藉此 可控制防眩層表面之貝納得穴流之形成’以形成所需^粗 128527.doc •55· 1360668 一方面抑制白濁度之 度,從而可獲得一方面維持防眩性 防眩性膜。 、 根據參考例7可知’藉由設置包含乾燥硬化樹脂之 透月樹月日層,可使白濁度進—步降低。在對於透明樹脂層 使用不會乾燥硬化之樹脂的參考例中,心較小,防眩 f降低自此,使用乾燥硬化之樹脂而設置透明樹脂層,
°獲得#面維持防眩性、一方面較不具有透明樹脂層之 防眩性膜而言對比度更優異的防眩性臈。 <參考例4〇〜44〉 將笨乙烯微粒子之添加量變更為4〇〇 g,除此以外,以 與參考例1〜5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參考例45〜48> 將笨乙烯微粒子之添加量變更為480 g,除此以外以 與參考例1〜5相同之方式獲得防眩性膜。 (防眩性)
對於以上述方式獲得之參考例卜5、參考例4〇〜48之防眩 性膜,以下述方式評價其防眩性。 使2根螢光燈映入到防眩層表面,以下述5個等級來評價 螢光燈之視認性。 、 等級5 :無法看到分開的2根螢光燈,亦無法判別其形 狀。 、 等級4 :可視認出螢光燈有2根,但無法判別其形狀。 等級3 :可看到分開的2根螢光燈,可模糊地看到輪廊 且可判別螢光燈之形狀。 128527.doc •56- 1360668 等級2 :可清楚地看到分開的2根螢光燈,且可看到輪 廓。 等級1 :可清楚地看到分開的2根螢光燈,可明確視認出 輪廓為直線狀。 (表4) 粒子填充率 塗佈厚度 防眩性之等級值 參考例1 5% 6 μηι 5 參考例2 5% 8 μιη 4 參考例3 5% 12 μιη 3 參考例4 5% 15 μιη 3 參考例5 5% 18 μιη 2 參考例40 10% 6 μιη 5 參考例41 10% 8 μιη 4 參考例42 10% 12 μιη 4 參考例43 10% 15 μιη 3 參考例44 10% 18 μιη 3 參考例45 12% 6 μιη 5 參考例46 12% 8 μιη 4 參考例47 12% 12 μιη 4 參考例48 12% 15 μηι 5 根據表4可知,若填充率超過10%,則存在下述傾向: 防眩度對塗佈厚度之依存性減少,從而難以藉由調整塗佈 厚度而控制防眩性。 其次,參照表5及圖9,對貼合黑色玻璃進行測量時的白 濁度與貼合黑色丙烯酸板進行測量時的白濁度之相互關係 I28527.doc •57· 進行說明。 (表S) --- 玻壤扳上之白濁度 一(測量值) 2.6 丙烯酸板上之白濁度 (測量值) — ««一 2.3 丙烯暖板上之白濁度 (計算值) 2.3 3 1 列52 參考例53 參考例54 參考例55 參考例56 參考例57 參考例58 參考例59 ------ 參考例60 參考例61 — 參考例62 〜*-- 參考例63 2.0 ~~ ---- 1.8 1.7 0.9 0.5 0.5 0.9 0.6 0.5 1.0 ~~~----- 1.0 0.6 — 0.6 0.6 0.6 1.7 -—- 1.2 ----- 1.3 1.5 0.8 0.9 1.4 0.9 1.0 1.1 0.7 0.7 1.2 0.8 0,8 1.0 --- 0.6 0.6 1.0 0.6 0.6 參考例64 0.9 0.4 0.5 表5中顯示,S於在參考例i中藉由適當調整膜厚及粒徑 7制白濁度所獲得的參考例51〜參考例64之防眩性膜, 刀別貼合黑色玻璃及黑色丙烯酸板而進行測量的白濁度之 量” α果。又’表5表不使用由該等之相互關係、而獲得之 回歸直線,經計算而求出的丙稀酸板上之白濁度之值。根 據表5可知,經計算而求出與測量值相近之值。 如圖9所不’根據黑色玻璃及黑色丙烯酸板之相互關係 128527.doc •58· 1360668 而獲得之回歸直線,藉由將貼合有黑色玻璃板時之白濁度 繪製成杈軸,將貼合有黑色丙烯酸板時之白濁度繪製成縱 軸而獲得。根據圖9,將貼合有玻璃板時之白濁度設為χ, 將貼合有丙烯酸板時之白濁度設為7時,獲得回歸直線 y=l. 1039x-0.4735 ,且決定係數R2為G.99G9e根據以上可知,使用黑色玻璃 板而測量的白濁度與使用黑色丙烯酸板而測量的白濁度存 在較高之相互關係。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及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 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及實施例,可進行基於 本發明之技術性思想之各種變形。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中所列舉之數值僅為例 示’亦可根據需要而使用與之不同的數值。 又’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對將防眩性膜應用於液晶顯 示裝置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防眩性膜之應用例並不限定 於此。例如,可應用於電漿顯示器、電致發光顯示器、 CRT(Cathode Ray Tube)顯示器等各顯示裝置。 又’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對在包含與第1實施形態之防 眩層相同厚度之防眩層上設有透明樹脂層之防眩性膜進行 了說明’但亦可使例如防眩層與透明樹脂層之合計厚度成 為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之防眩層12之厚度》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構成之 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128527.doc •59- 1360668 圖2係表示本發明第丨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之構成之一例 的概略剖面圖。 圖3係表示將不同粒度分布之微粒子組合時的微粒子之 粒度分布之示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之構成之一例 的概略剖面圖。 圖5係用以說明平方平均平方根傾斜之概略圖。 圖6係表示實施例丨之微粒子於分級前及分级後的粒度分 布之示圖。 圖7係參考例1之防眩性膜之表面照片。 圖8係參考例3 1之防眩性膜之表面照片。 圖9係用以說明使用黑色玻璃進行測量時的白濁度、與 使用黑色丙烯酸板進行測量時的白濁度之相立關係之圖 表。 圖1 〇係表示先前之防眩性膜之構成之〆例的概略剖面 圖。 圖11係表示先前之防眩性膜之構成之〆例的概略剖面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防眩性膜 2 液晶面板 2a 偏光板 2b 偏光板 3 光源 128527.doc - . 1360668 10 防眩性膜 11 基材 12 防眩層 13 微粒子 14 透明樹脂層 101 防眩性膜 111 基材 112 防眩層 113 微粒子 128527.doc •61
Claims (1)
-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防眩性膜,其包含: 基材;以及 設於上述基材上且包含微粒子之防眩層; 上述防眩層於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 上述防眩層之微細凹凸形狀係經下述方式而形成:將 包含上述微粒子之塗料塗佈於上述基材上,藉由該塗料 之對流而使上述微粒子凝聚; 、上述防眩層之厚度為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以上、上 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上述微粒子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上述防眩層厚度之2 倍之微粒子。 2.如請求項1之防眩性膜,其令 上述微粒子之粒度分布之變動係數(標$偏差/平均粒 位)為25%以上、4〇%以下。 3 ·如請求項1之防眩性膜,其甲 於上述防眩層上,積層有至少丨層具有透光性之層。 4.如請求項1之防眩性膜,其令 上述微粒子包含具有不同粒度分布之2種以上之微粒 子,上述微粒子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平均粒徑最大之微 粒子之平均粒徑之丨6倍的微粒子且上述防眩層之厚度 為上述平均粒徑最大之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〇8倍以上、 上述平均粒徑最大之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5 ·如請求項1之防眩性膜,其中 128527.doc ^〇u〇〇« 上述微粒子包含聚苯乙烯、 之聚人物_ "基丙烯酸甲酯、其等 物、4减以及:氧切t之至少!種。 6. 如請求項1之防眩性臈,其令 該防眩性膜之表面霧度為5%以下。 7. 如請求項1之防眩性臈,其令 上述微粒子由上述樹脂所覆蓋,上述微粒子並未 述防眩層表面突出。 8. -種防眩性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 將微粒子分級去除; 將至少包含上述分級去除後之微粒+、樹脂及溶劑之 塗料塗佈於基材上; 使塗佈於上述基材上之上述塗料乾燥,並於所塗佈之 上述塗料之表面形成貝納得穴流;以及 使形成有上述貝納得穴流之上述塗料中所含的上述樹 脂硬化’形成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之層; 具有上述微細凹凸形狀之層之厚度為上述微粒子之平 均粒徑以上、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上述分級去除後之微粒子,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上述 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之層之厚度之2倍的微粒子。 9·如請求項8之防眩性膜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分級去除後之微粒子之粒度分布之變動係數(標準 偏差/平均粒徑)為25%以上、40%以下。 10. —種顯示裝置,其包括: 使圖像顯示之顯示部;以及 128527.doc 1*360668 設於上述顯示部之顯示面側之防眩性膜; 上述防眩性膜包含: 基材;以及 設於上述基材上且包含微粒子之防眩層; 上述防眩層於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 上述防眩層之微細凹凸形狀係經下述方式而形成:將 包含上述微粒子之塗料塗佈於上述基材上,藉由該塗料 之對流而使上述微粒子凝聚; 上述防眩層之厚度為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以上、上 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上述微粒?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上述防眩層厚度之2 倍之微粒子》 11. 一種防眩性膜,其包含: 基材;以及 权於上述基材上且包含微粒子之防眩層; • 上述防眩層於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 上述防眩層之微細凹凸形狀係經下述方式而形成:將 包含上述微粒子之塗料塗佈於上述基材上,藉由該塗料 . 之對流而使上述微粒子凝聚; • 上述防眩層之厚度為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以上、上 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上述微粒子實質±包含粒徑小於平均粒徑t 2倍之微 粒子。 1 2.如凊求項11之防眩性膜,其中 128527.doc 1360668 上述微粒子之粒度分布之變動係數(標準 徑)為25%以上、40%以下。 如請求項11之防眩性膜,其_ 於上述防眩層上,積層有至少!層具有透光性之層。 14. 一種防眩性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曰 將微粒子分級去除,· 將至少包含上述分級去除後之微粒子、樹脂及溶 塗料塗佈於基材上;使塗佈於上述基材上之上述塗料乾燥,並於所塗佈之 上述塗料之表面形成貝納得穴流;以及 匕使形成有上述貝納得穴流之上述塗料中所含的上述樹 月曰硬化 A成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之層; 上述具有微細凹凸形狀之層之厚度為上述微粒子之平 均粒彳工以上、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倍以下,偏差/平均教 13. 上述分級去除後之微粒子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平均粒 徑之2倍之微粒子。 15. —種顯示裝置,其包括: 使圖像顯示之顯示部;以及 «又於上述顯示部之顯示面側之防眩性膜; 上述防眩性膜包含: 基材;以及 設於上述基材上且包含微粒子之防眩層; 上述防眩層於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 上述防眩層之微細凹凸形狀係經下述方式而形成:將 128527.doc 上 微 上述防眩層之厚度為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以上、 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上述微粒子實質上包含粒徑小於平均粒徑之2倍之 1 6.—種防眩性臈,其包含: 基材;以及 设於上述基材上且包含微粒子之防眩層; 上述防眩層於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 上述防眩層之微細凹凸形狀係經下述方式而形成:將 包含上述微粒子之塗料塗佈於上述基材上,藉由該塗料 之對流而使上述微粒子凝聚; 上述防眩層之厚度為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以上、上 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小於中位粒徑。 U· 一種防眩性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 將微粒子分級去除; 將至少包含上述分級去除後之微粒子、樹脂及溶劑之 塗料塗佈於基材上,· 使塗佈於上述基材上之上述塗料乾燥,並於所塗佈之 上述塗料之表面形成貝納得穴流;以及 使形成有上述貝納得穴流之上述塗料中所含的上述樹 脂硬化,形成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之層; 128527.doc 18 上述具有微細凹凸形狀之層之厚度為上述微粒子之平 均粒徑以上、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小於中位粒徑。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 使圖像顯示之顯示部;以及 又於上述顯示部之顯示面側之防眩性膜; 述防眩層於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 上述防眩層之微細凹凸形狀係經下述 包含上述微粒子之塗料塗佈於上述基材上:圯成:將 之對流而使上述微粒子凝$; 9由錄塗料 上 …遇防眩層之厚度為上述微粒子 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3倍以下; 上述微軚子之平均粒徑小於中位粒徑 128527.doc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24563 | 2007-05-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09871A TW200909871A (en) | 2009-03-01 |
TWI360668B true TWI360668B (zh) | 2012-03-21 |
Family
ID=40002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7117285A TW200909871A (en) | 2007-05-09 | 2008-05-09 | Antiglare film,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film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82899B2 (zh) |
EP (1) | EP2144094A4 (zh) |
JP (1) | JPWO2008140108A1 (zh) |
KR (1) | KR20100019407A (zh) |
CN (1) | CN101558333B (zh) |
TW (1) | TW200909871A (zh) |
WO (1) | WO200814010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62324B (zh) * | 2007-05-18 | 2014-11-2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發光二極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KR20100020906A (ko) * | 2008-08-13 | 2010-02-23 | 소니 가부시끼가이샤 | 광학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눈부심방지성 필름, 광학층이 부착된 편광자 및 표시 장치 |
KR20100058337A (ko) * | 2008-11-24 | 2010-06-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용 전자 기기의 도장 조성물 및 그의 도장방법 |
KR20110102897A (ko) * | 2008-12-23 | 2011-09-19 |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
EP2725393A4 (en) * | 2011-06-29 | 2015-03-18 | Nitto Denko Corp | GLOSSY FOIL, POLARIZATION PLAT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GLOSSY FOIL |
US20130045371A1 (en) | 2011-08-18 | 2013-02-21 | Dennis P. O'Donnell | Screen protector film |
CN103975258B (zh) * | 2011-10-12 | 2018-01-0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
JP5976334B2 (ja) * | 2012-02-17 | 2016-08-23 | 株式会社きもと | 目隠し用シート |
JP6078938B2 (ja) * | 2012-03-15 | 2017-02-1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6641323B2 (ja) * | 2012-06-28 | 2020-02-0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6105930B2 (ja) * | 2012-06-28 | 2017-03-29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塗工液、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6261858B2 (ja) * | 2012-06-28 | 2018-01-17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US9588263B2 (en) | 2012-08-17 | 2017-03-07 | Corning Incorporated | Display element having buried scattering anti-glare layer |
JP5660235B2 (ja) * | 2013-03-18 | 2015-01-28 |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表面微細凹凸体および表面微細凹凸体の製造方法 |
JP6656799B2 (ja) * | 2013-11-29 | 2020-03-04 |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アンチニュートンリング積層体およびそのアンチニュートンリング積層体を用いた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
US9880328B2 (en) | 2013-12-12 | 2018-01-30 | Corning Incorporated | Transparent diffusers for lightguides and luminaires |
US20170087586A1 (en) * | 2015-09-30 | 2017-03-30 | Toto Ltd. | Method for forming a coating film and a functional member comprising the same |
JP6832527B2 (ja) * | 2017-03-17 | 2021-02-2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フィルム構造体 |
CN106990602A (zh) * | 2017-06-08 | 2017-07-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207070595U (zh) * | 2017-08-16 | 2018-03-02 | 苏州城邦达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电磁屏蔽膜的导电层及电磁屏蔽膜 |
CN110247013B (zh) * | 2018-03-08 | 2022-06-03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正极极片及含有该极片的电化学装置 |
TWI765177B (zh) | 2018-09-21 | 2022-05-21 |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防眩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
WO2020060239A1 (ko) * | 2018-09-21 | 2020-03-26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JP7326734B2 (ja) * | 2018-12-10 | 2023-08-16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積層体、該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部材及び表示装置 |
KR102492778B1 (ko) * | 2019-11-26 | 2023-01-27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EP3923039B1 (en) * | 2019-11-26 | 2024-10-30 | Lg Chem, Ltd. |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CN112485853B (zh) * | 2020-12-11 | 2022-11-08 |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粉笔可书写防眩光膜 |
JP7347627B2 (ja) * | 2021-10-28 | 2023-09-20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WO2024038397A1 (ko) * | 2022-08-18 | 2024-02-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수지막, 수지막의 제작 방법, 표시 장치, 광학 부재 및 편광 부재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5731A (en) * | 1894-09-11 | walther | ||
US5847795A (en) * | 1995-07-27 | 1998-12-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applicable thereto |
JPH1020103A (ja) * | 1996-07-05 | 1998-01-23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防眩フィルム |
JP4652527B2 (ja) * | 2000-05-16 | 2011-03-16 | 株式会社きもと | 光拡散性シート |
US6502943B2 (en) * | 2000-07-19 | 2003-01-07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Antiglare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JP4174344B2 (ja) * | 2002-03-15 | 2008-10-29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4361754B2 (ja) * | 2003-04-24 | 2009-11-11 |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 防眩フィルム |
WO2005077651A1 (ja) * | 2004-02-18 | 2005-08-25 | Kimoto Co., Ltd. | ニュートンリング防止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
JP4641829B2 (ja) * | 2004-03-29 | 2011-03-0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性積層体 |
JP4641846B2 (ja) * | 2004-03-29 | 2011-03-0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性積層体 |
US7294405B2 (en) * | 2004-08-26 | 2007-11-13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Antiglare coating and articles |
JP4739720B2 (ja) * | 2004-10-01 | 2011-08-03 |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防眩性膜の製造方法 |
US20060153979A1 (en) * | 2004-11-30 | 2006-07-1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Anti-glare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anti-glare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polarizing plate |
US7390099B2 (en) * | 2004-12-22 | 2008-06-24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TWI417564B (zh) | 2005-02-21 | 2013-12-01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laminate |
JP4116045B2 (ja) | 2005-06-28 | 2008-07-09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
JP2007108724A (ja) | 2005-09-16 | 2007-04-26 | Fujifilm Corp |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MX2008009589A (es) * | 2006-01-24 | 2008-09-11 | Kimoto Kk | Pelicula optica y unidad de retroalimentacion que la utiliza. |
JP5011877B2 (ja) * | 2006-08-04 | 2012-08-29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性光拡散部材及び防眩性光拡散部材を有するディスプレイ |
JP2008040063A (ja) * | 2006-08-04 | 2008-02-21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防眩性光拡散部材 |
JP2008122832A (ja) * | 2006-11-15 | 2008-05-29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防眩性光拡散部材 |
JP4155337B1 (ja) * | 2007-02-21 | 2008-09-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
JP2008216429A (ja) * | 2007-03-01 | 2008-09-18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防眩フィルム |
US8163393B2 (en) * | 2007-03-19 | 2012-04-24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Anti-dazzling optical laminate |
US8778489B2 (en) * | 2007-03-31 | 2014-07-15 | Tomoegawa Co., Ltd. | Optical layered product |
EP2161596A4 (en) * | 2007-06-28 | 2011-10-12 | Sony Corp | OPTICAL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FOR, AND BLURRY-FREE POLARIZER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
KR20100020906A (ko) * | 2008-08-13 | 2010-02-23 | 소니 가부시끼가이샤 | 광학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눈부심방지성 필름, 광학층이 부착된 편광자 및 표시 장치 |
-
2008
- 2008-05-08 EP EP08752753A patent/EP214409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5-08 US US12/513,646 patent/US818289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5-08 CN CN2008800010896A patent/CN10155833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5-08 WO PCT/JP2008/058892 patent/WO200814010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5-08 JP JP2009514174A patent/JPWO2008140108A1/ja active Pending
- 2008-05-08 KR KR1020097009362A patent/KR2010001940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8-05-09 TW TW097117285A patent/TW200909871A/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182899B2 (en) | 2012-05-22 |
WO2008140108A1 (ja) | 2008-11-20 |
CN101558333B (zh) | 2012-02-22 |
EP2144094A1 (en) | 2010-01-13 |
CN101558333A (zh) | 2009-10-14 |
JPWO2008140108A1 (ja) | 2010-08-05 |
KR20100019407A (ko) | 2010-02-18 |
US20100027124A1 (en) | 2010-02-04 |
TW200909871A (en) | 2009-03-01 |
EP2144094A4 (en) | 2011-04-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60668B (zh) | ||
TWI360661B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nti-glare film | |
TWI545338B (zh) |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
TWI380050B (zh) | ||
JP5476948B2 (ja) | 光学積層体及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
CN103975258B (zh) |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 |
KR101898833B1 (ko) |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 |
KR101471692B1 (ko) |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그리고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 |
JP4238936B2 (ja) | 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 |
TW201002523A (en) |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element with optical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 |
TW201013229A (en) |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element with optical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 |
TWI605266B (zh) | 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防眩性薄膜、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 |
JP6414173B2 (ja) | 防眩性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防眩性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KR101530215B1 (ko) | 광학 시트 | |
CN103439761A (zh) | 光学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
TW200848792A (en) | Anti-glare fil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JP5991322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用防眩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動画像と静止画像との共用に適した画像表示装置の黒彩感及び画像の切れの改善方法 | |
TW201219849A (en) | Light-diffusing element, polarizer having light-diffusing elemen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same | |
TW201027135A (en) | Optical sheet | |
WO2014167666A1 (ja) | 光拡散素子 | |
JP2020122926A (ja) | 防眩性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防眩性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WO2014167663A1 (ja) | 光拡散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拡散素子 | |
TWI491931B (zh) |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
WO2024038397A1 (ko) | 수지막, 수지막의 제작 방법, 표시 장치, 광학 부재 및 편광 부재 | |
TWI500973B (zh) |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