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TWI272200B - Suspension system in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Suspension system in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2200B
TWI272200B TW094114127A TW94114127A TWI272200B TW I272200 B TWI272200 B TW I272200B TW 094114127 A TW094114127 A TW 094114127A TW 94114127 A TW94114127 A TW 94114127A TW I272200 B TWI272200 B TW I2722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shock absorber
vehicle body
rear shock
vehi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4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07666A (en
Inventor
Kanau Iwashita
Shinji Takayanagi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07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07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2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22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12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rocking arm pivoted on each fork leg
    • B62K25/1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rocking arm pivoted on each fork leg with single arm on each fork leg
    • B62K25/20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rocking arm pivoted on each fork leg with single arm on each fork leg for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1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the engine beside or within the driven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Fuel Cell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Description

1272200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_胃明’是關於在燃料電池車輛上改良了後避震器等 - 的配置方式的懸吊裝置。 【先前技術】 在習知的根據從燃料電池所供給的電力來驅動車輛驅 φ 動用馬達的燃料電池車輛,是具備有收容了上述馬達的馬 達單兀’該馬達單元的前端部是可自由擺動地被支承在車 體框架的樞支部,並且馬達單元的後端部,是經由後避震 器被支承在車體框架的後端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在該單元擺動式的燃料電池車輛,爲了使其構造的重心 變低’是將重量物也就是燃料電池搭載於車體的地板部附 ' 近。 w 〔專利文獻1〕 φ 日本特開2002 — 42843號公報 【發明內容】 %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 在上述燃料電池車輛,除了燃料電池之外,還需要氫 氣鋼瓶、馬達驅動器、二次電池、散熱水箱及稀釋裝置等 的各種裝備零件,除了需要考慮這些零件對車體的搭載位 置之外,還希望能有效率地佈置後避震器。 在該發明’是在車體的地板部附近搭載有燃料電池的 (2) 1272200 燃料電池車輛,提供一種懸吊裝置,能有效率地佈置後避 震器及各種裝備零件。 ^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作爲上述課題的解決手段,第1發明,是具備有:搭 載於車體的地板部(例如實施例的地板部3 )附近的燃料 電池(例如實施例的燃料電池5 1 )、根據從該燃料電池所 φ 供給的電力來產生車輛的驅動力的馬達(例如實施例的馬 達31)、收容該馬達而可自由擺動地被支承於車體框架( 例如實施例的車體框架4 )的馬達單元(例如實施例的馬 達單元20)、以及中介設置在該馬達單元與車體框架之間 的後避震器(例如實施例的後避震器33 )的燃料電池車輛 的懸吊裝置,上述後避震器,是配置在上述燃料電池的下 •方。 ^ 藉由該構造,即使爲了確保燃料電池的離地高度,而 φ 將其配置在離地某高度的位置的情況,藉由將該燃料電池 下方所產生的空間有效利用爲後避震器的配置空間,則可 提升燃料電池所需要的各種裝備零件的佈置自由度。而可 ‘藉由後避震器來保護燃料電池。 第2發明,是具備有:用來將在上述燃料電池所沒有 消耗的氫氣進行稀釋的稀釋裝置(例如實施例的稀釋裝置 56),該稀釋裝置,是配置在上述燃料電池的下方,並且 上述後避震器,是配置在上述燃料電池的下端部與上述稀 釋裝置的下端部之間。 -5- (3) 1272200 藉由該構造,即使在將稀釋裝置配置於燃料電池的下 方的情況,也能將燃料電池的下端部與稀釋裝置的下端部 之間所產生的空間有效利用爲後避震器的配置空間。也藉 由稀釋裝置來保護燃料電池。並且,藉由使後避震裝置位 於較稀釋裝置的下端部更上方處,也不會減少後避震器所 造成的最低離地高度。 第3發明,是具備有:其中一端側被連結於上述馬達 p 單元,並且另一端側朝向車輛前方延伸的避震桿(例如實 施例的避震桿3 5 )、以及連結於該避震桿的另一端側,其 上側可自由擺動地被支承於上述車體框架,並且下側連結 於上述後避震器的前端部的避震臂(例如實施例的避震臂 36),且上述後避震器的後端部是被連結於上述車體框架 〇 藉由該構造,當馬達單元相對於車體框架朝上下方向 擺動時,其動作會經由避震桿被傳達到避震臂,讓該避震 Φ 臂朝前後方向擺動,藉由其動作讓後避震器朝前後方向進 行行程(往復)動作。也就是說,馬達單元的上下方向的 動作會轉換成後避震器的前後方向的動作,結果會限制後 避震器的上下動作。 第4發明,上述後避震器的前端部,是位在較上述燃 料電池更前方處。 藉由該構造,可使後避震器的長度也就是行程長度延 伸。 第5發明,是具備有連結於上述稀釋裝置的排出用配 -6 - (4) 1272200 管(例如實施例的排水管8 1 ),該排出用配管,是配置在 上述後避震器的側邊,並且配置成:當在側面觀察時,是 重疊於上述後避震器。 藉由該構造,藉由將排出用配管配置在後避震器的側 邊,則可使配置空間效率化。藉由將排出用配管配置成: 當側面觀察時,重疊於後避震器,則可保護排出用配管。 _ 〔發明效果〕 藉由第1發明,能夠有效利用燃料電池下方的空間, 有效率地佈置後避震器及各種裝備零件。而可更提升燃料 電池的保護性。 藉由第2發明,可提升後避震器及各種裝備零件的佈 置性及燃料電池的保護性,並且能確保車輛的最低離地高 度。 藉由第3發明,藉由限制後避震器的上下動作,則可 φ 確保該後避震器的離地高度。 藉由第4發明,使後避震器的行程長度延長,則可確 保較大的馬達單元的擺動範圍。 藉由第5發明,可增進後避震器周邊的空間配置的效 率,可確保較大的馬達單元的擺動範圍。 藉由第5發明,可增進後避震器周邊的配置效率,並 且可提升排出用配管的保護性。 【實施方式】 (5) 1272200 以下,參照圖面來說明該發明的實施例。在以下的說 明的前後左右的方向,如果沒有特別記載的話,則是與車 輛的方向相同。圖中箭頭FR代表車輛前方,箭頭LH代 > 表車輛左方,箭頭UP代表車輛上方。 第1圖〜第3圖所示的機車1,是根據從車體略中央 處所搭載的燃料電池5 1所供給的電力,來驅動用來驅動 車輛的馬達31來使其行駛的燃料電池車輛。機車1,是在 φ 其車體具有低式地板部(以下僅稱作地板部)3的速克達 型車輛,在該地板部3附近,配置了構成長方體狀的上述 燃料電池5 1,且在機車1的驅動輪也就是後輪32的輪胎 內,配置了所謂的胎內式馬達的上述馬達3 1。該馬達3 1 ,是在其殼體31a內具有馬達主體及減速機構而構成爲一 體的單元,在其輸出軸被配置成與後輪車軸3 2a同軸狀的 > 狀態下,例如從左側被安裝在輪胎內。 ' 機車1的前輪11,是被軸支承在左右的一對前叉12 φ 的下端部,各前叉12的上部,是經由轉向桿13可轉向地 被樞支在車體框架4前端部的頭管5。在轉向桿13的上端 部安裝著車把14,在該車把14的右把手部,配設著油門 ‘ 把手15,並且在左右的把手部前方,分別配設著後、及前 煞車柄16、17。 在車體框架4的後部,是設置有朝車體上下方向延伸 的樞支板8,在較該樞支板8的中間部較稍下方的部位, 後搖臂21的前端部,是以使其後端側可朝車體上下方向 擺動的方式,經由樞支軸9而被樞支著。後搖臂21,其左 (6) 1272200 臂體23是延伸到馬達31的前端部,而支承著該馬達31 的殼體31a,另一方面,右臂體24是延伸到後輪32的中 心位置而軸支承著後輪車軸3 2a。以這種後搖臂2 1與馬達 31爲主,構成了機車丨的作爲擺動單元的馬達單元2〇。 在車體框架4的下部且爲燃料電池51的下方的部位 ’是配置有:朝車體前後方向延伸的後避震器3 3。該後避 震器33的後端部,是被連結在車體框架4的下部,並且 φ 後避震器33的前端部,是經由連桿機構34,而被連結在 馬達單元20 (後搖臂21 )的下部。連桿機構34,是伴隨 著馬達單元20的上下方向的擺動,使後避震器33朝前後 方向進行行程(往復)動作,藉由該後避震器33的行程 (往復)動作,來吸收輸入到馬達單元20的衝擊或震動 〇 * 車體框架4,是具有:從頭管5的上部分歧爲左右部 • ,朝斜後下方延伸,在車體上下方向的略中間處的高度彎 Φ 曲,然後朝後方延伸的上管6、以及從頭管5的下部分歧 爲左右部,朝向斜後下方延伸,在車體下端部彎曲之後, 朝向後方延伸的下管7;各上管6的後端部及下管7的後 端部,是分別結合在位於燃料電池51更後方處的上述樞 支板8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以下,對於下管7,將從頭管 5到車體下端部的彎曲部7c的部位作爲前邊部7a,將從 上述彎曲部7c到樞支板8的部位作爲下邊部7b,來進行 說明。 各上管6,爲了到達車體後端部,是從樞支板8進一 -9- (7) 1272200 步向後方延伸,該各上管6的後半部分,是用作爲用來支 承乘坐者用的座墊41的座墊框架。 機車1,其車體主要是藉由以合成樹脂所構成的車體 外殻42所覆蓋。其車體外殻42是作爲擋風部的機能,且 其一部分是與車體框架4 一起構成上述地板部3。在車體 框架4的下部中央處,是安裝著:以直立狀態支承車體的 主腳架37,並且在車體框架4的下部左側,是安裝著:以 φ 朝左側傾斜的立起狀態來支承車體的側腳架3 8。 這裡參照第4圖針對機車1的燃料電池系統的槪要情 形來加以說明。 燃料電池51,是積疊了多數的單位電池而成的習知的 固體高分子膜型燃料電池(PEMFC ),在其陽極側供給作 爲燃料氣體的氫氣,藉由在陰極側供給了包含作爲氧化劑 氣體的氧氣的空氣,藉由電化學反應來產生電力,並且生 • 成水。 Φ 作爲上述燃料氣體的氫氣,是從氫氣鋼瓶52經由阻 斷閥5 3以預定壓力供給到燃料電池5 1,且在供應於發電 之後,被導入到氫氣循環流路54內。在該氫氣循環流路 54,未反應的氫氣,是與來自於氫氣鋼瓶52的新鮮氫氣 一起反覆被供給到燃料電池5 1。循環於氫氣循環流路54 內的氫氣,是經由純化閥55而可導入到稀釋裝置56內。 另一方面,作爲上述氧化劑氣體的空氣,在經由空氣 濾淸器裝置5 7被導入到加給機5 8內之後,在加壓至預定 壓力的狀態下,被供給到燃料電池5 1,且在供應發電之後 -10- 1272200
,被導入至稀釋裝置56內。圖號58a是 料電池5 1的空氣(氧化劑氣體)予以冷 號5 9是用來將水分供給到氧化劑氣體的力| 是當燃料電池51處於低溫時,不經由中; 器59來供給空氣的旁通閥,圖號58c是 池5 1的氧化劑氣體的壓力的背壓閥。 藉由讓氫氣循環流路54所設置的純 p ,將反應後的氫氣導入到稀釋裝置56內 56將其與來自於燃料電池51的排出空氣 處理之後,經由滅音器6 1排出到大氣中 燃料電池51的生成水,當與排出空氣一 器59內時會被聚集,會將其再利用作爲 體的水分。而在加濕器59沒有被聚集的 氣),會在經過稀釋裝置56之後與反應 排出、或在稀釋裝置56內凝結之後,經 φ 用配管)81被排出。而排水管81,是設 時機將其水路進行開閉的控制閥82。 燃料電池51的運轉,是藉由ECU ( 62所控制。具體來說,在ECU62,是輸 及氧化劑氣體的壓力及溫度的訊號、關於: 的轉數的訊號、以及關於燃料電池51及 號,因應這些各種訊號,來控制:加給機 、背壓閥58c、純化閥55、以及阻斷閥53 在ECU62,輸入了來自於油門把手1 用來將供給到燃 卻的中冷器,圖 ]濕器,圖號58b 令器58a及加濕 用來調整燃料電 ύ閥5 5開啓作動 ,在該稀釋裝置 進行混合、稀釋 。這裡的來自於 起被導入到加濕 供給到氧化劑氣 水分(例如水蒸 完成的氣體一起 由排水管(排出 置有=在預定的 電子控制單元) 入了:關於氫氣 車速及加給機5 8 其冷卻水溫的訊 58、旁通閥58b 的作動。 5的加速要求訊 -11 - (9) 1272200 號,因應該訊號來將後輪3 2驅動用的馬達3 1進行驅動控 制。馬達3 1,是將來自於燃料電池5 1或作爲二次電池的 電池63的直流電流,在作爲變頻器單元的馬達驅動器64 ' 轉換成三相的交流電流之後,進行供給而予以驅動的三相 交流馬達。 上述燃料電池系統的冷卻系統,是形成了冷卻水路66 ,該冷卻水路66,是使燃料電池5 1及馬達3 1的冷卻水套 φ 、中冷器58a內、以及馬達驅動器64所鄰接的冷卻板( 冷卻器)65內的各水路連通在一起;在該冷卻水路66是 設置有:冷卻水泵浦67、及散熱水箱68。 在這種冷卻系統,是藉由冷卻水泵浦67的作動,使 冷卻水流通、循環於冷卻水路66內,從燃料電池51、馬 達3 1、氧化劑氣體、及馬達驅動器64進行吸熱,並且以 * 散熱水箱68將其熱量進行放熱。而圖號69,是當燃料電 ’ 池5 1處於低溫時,不經由散熱水箱68而使冷卻水進行循 φ 環的恆溫器。 合倂參照第1圖〜第3圖來說明,氫氣鋼瓶52,是一 般具有圓筒狀的外觀的高壓氣體鋼瓶,是作成由金屬與纖 維強化塑膠所構成的一般的複合容器,在車體後部右側, 是配置成:讓其軸線C沿著前後方向,更詳細來看,上述 軸線C是稍微朝向前下方。此時的氫氣鋼瓶52,是配置 成··其右側端(外側端)是位於較車體右側的上管6的外 側端更稍外側處,且左側端(內側端)是位在較後輪32 的外側端更稍外側處。 -12- (10) 1272200 氫氣鋼瓶52的前後端部是形成爲球狀(換言之是前 端較細),是配置成:其前端部位於樞支板8的前方,並 且後端部位於車體後端部。在該氫氣鋼瓶5 2的後端部, 是配設有:該氫氣鋼瓶52的主栓部71及氫氣充塡口 72。 車體左側的上管6,是稍微朝後上方傾斜然後大致直 線地朝後方延伸,另一方面,車體右側的上管6,是設置 成:相對於車體左側的上管6,在樞支板8附近和緩地朝 p 向下方變化。 車體右側的上管6,其下側端是設置成:從車體的側 面觀察,是與氫氣鋼瓶52的下側端大致重疊,並且在車 體後端部朝向上方彎曲,是以避開氫氣鋼瓶52的主栓部 7 1及氫氣充塡口 72的方式,朝向車體左側延伸,之後朝 向下方彎曲,而被結合在車體左側的上管6的後端部。 燃料電池51,是作成朝車寬方向寬度較寬且上下方向 是扁平的,在其前壁部,是分別設置有:氧化劑氣體及氫 φ 氣的供給口及排出口、以及冷卻水的導入口及導出口。在 燃料電池51的上部後方,是接近配置有:具有車寬方向 較長的筐體的加濕器5 9。在該加濕器5 9左側部的斜後上 方,是接近配置著加給機5 8,在該加給機5 8的斜後下部 ,是連接著朝車寬方向延伸的導入導管57b的左側部。而 在加濕器59左側部的上方是接近配置著背壓閥58c。 導入導管57b的右側部,是設置成位於氫氣鋼瓶52 的下方,在該右側部,是連接著:同樣位於氫氣鋼瓶52 的下方的空氣濾淸器殻體57a的前端部。在空氣濾淸器殻 -13- (11) 1272200 體5 7a的後端部,是連接著沒有圖示的進氣導管,是以 些進氣導管、空氣濾淸器殼體5 7a、及導入導管57b爲 構成了上述空氣濾淸器裝置57。 在加濕器59右側部的後方接近配置著旁通閥58b, 該旁通閥58b的斜後下方接近配置著中冷器58a。該旁 閥58b及中冷器58a,是配置成:在車體前後方向位於 濕器59的右側部與導入導管57b的右側部之間。加給 p 5 8的下流側,是經由沒有圖示的導出導管,被連接在中 器 58a 〇 在車體後部左側,是將在車寬方向扁平的滅音器61 配置成:位於較車體左側的上管6更靠向車寬方向外側 該滅音器6 1,從車體側面觀察是構成大致方形,是在後 3 2的斜左上側配置成朝斜後上方傾斜的狀態。滅音器 ,是設置在朝斜後上方傾斜的排出管77的後半部分, 該滅音器61(排出管77)的後端部,是朝向後方突設 φ 尾管75,在該尾管75的後端形成有反應完成氣體的排 □ 76 〇 散熱水箱68,是分割構成爲:位在頭管5前方的較 型的上段散熱水箱68a、與位於各下管7的前邊部7a的 方的較大型的下段散熱水箱68b。在下段散熱水箱68b 右側後方是配置有冷卻水泵浦67,在該冷卻水泵浦67 斜後下方配置有恆溫器69。而在位於下段散熱水箱68b 兩側邊的車體外殼42的內側,是分別配置有其車寬方 爲扁平狀的電池63。 這 主 在 通 加 機 冷 輪 6 1 在 出 出 小 刖 的 的 的 向 -14- (12) 1272200 在各下管7的彎曲部7c間,是以較下邊部7b的下側 端更朝下方突出的方式,配置有稀釋裝置56。從稀釋裝置 56導出有排出短管78,該排出短管78是連接在車體左側 的下管7的下邊部7b前側,並且從該下邊部7b後側導出 上述排出管77。也就是說,車體左側的下管7構成了反應 完成氣體的排出路線的一部分,於是來自於稀釋裝置56 的排出氣體,是經由:排出短管78、下管7的下邊部7b p 、及排出管77,被排出到大氣中。 從排氣短管78的中間部分經由控制閥82而分歧的排 水管8 1,是沿著車體左側的下管7的下邊部7b,朝向後 方延伸。該排水管8 1,是配置在後避震器33的左側,且 從車體側面觀察,是配置成與後避震器33重疊(參照第5 圖)。排水管8 1,其後部是朝向斜後左側彎曲,使其後端 開口也就是排水口 79朝向斜後左側開口。 合倂參照第5圖來說明,馬達驅動器64,是構成爲從 φ 車體側面觀察爲略方形,是經由冷卻板65,而被安裝在後 搖臂21的左臂體23的車寬方向外側。在馬達驅動器64 的前端部,是連接著:用來供給來自於燃料電池5 1及電 池63的電力的高壓配線64a。而在冷卻板65的前端下部 及上部,是分別連接著:構成上述冷卻水路66的一部分 的供水管6 5 a及排水管6 5 b。 從馬達驅動器64的後端部導引出三相位的高壓配線 64b,各相位的高壓配線64b,是被連接在:位於馬達驅動 器64的正後方的馬達3 1前端部的供電端子。也就是說, -15- (13) 1272200 馬達驅動器6 4,是被配置成從車體側面觀察沒有與馬達 31重疊的程度。而圖中的圖號64c,是設置在各相位的高 壓配線6 4 b而用來檢測對於馬達31的供電量的電流感應 器64c,圖中的圖號64d,是作爲馬達驅動器64的一部分 的電壓穩定用電容器。 在馬達單元20,是安裝有作爲後搖臂21的一部分的 搖臂外殻21a。該搖臂外殼21a,是與後搖臂21及馬達31 p ,一起覆蓋:馬達驅動器64、冷卻板65、電壓穩定用電 容器64d、各高壓配線64a、64b、供水管65a及排水管 65b、以及電流感應器64c,來適當保護這些構造◊而在搖 臂外殼2 1 a,是分別設置有:可讓外氣流通到其內部的沒 有圖示的外氣導入口及導出口。 如第5圖、第6圖所示,連桿機構34,是具有:朝車 體前後方向延伸的避震桿35、以及設置在避震桿35的前 端側的較短的避震臂36。避震桿35,是使用橫架構件35b φ ,將配置在位於車寬方向略中央的後避震器33的兩側的 一對避震桿主體35a在其後部將其結合成一體,避震桿35 的後端部,是經由第一連結軸28a,被連結在:後搖臂21 的下部也就是樞軸附近所設置的低位安裝構件25。 避震桿35的前端部,是在燃料電池51的前方,經由 第二連結軸28b被連結在避震臂36的中間部,避震臂36 的上端部,同樣在燃料電池51的前方,經由第三連結軸 2 8c,被連結在橫跨於各下管7之間的前橫架構件26的安 裝部。避震臂36的下端部,是經由第四連結軸28d,被連 -16 - (14) 1272200 結在位於燃料電池5 1前方的後避震器3 3的前端部,該後 避震器33的後端部,是經由第五連結軸28e,被連結在涵 蓋各樞支板8的下端部之間的後橫架構件27的安裝部。 各連結軸28a〜28e,是與樞支軸9平行的軸部。 在該構造中,如第7圖所述,當馬達單元2 0相對於 車體框架4,以樞支軸9爲中心,以使後輪3 2及馬達3 1 朝上下方向移動的方式擺動時,其動作會經由避震桿35, φ 被傳達到:可擺動地被支承於車體框架4側的避震臂3 6, 該避震臂3 6,會以第三連結軸2 8 c爲中心,以使其下端側 朝向前後方向移動的方式擺動,而使該避震臂36的下端 部所連結的後避震器3 3的前端部朝前後方向移動。 由於後避震器33的後端部,是被軸支承在車體框架4 ,所以如果避震臂3 6朝前後方向擺動的話,結果會讓後 避震器3 3朝前後方向進行行程(往復)動作。後避震器 ' 33 ’是組合了彈簧與阻尼器的習知的構造,藉由使其前後 φ端部以接近分離的方式進行行程(往復)動作,則來自於 路面的衝擊或震動會轉換成彈簧的伸縮且藉由阻尼器使其 衰減而加以吸收。 如第5圖所示,在上述機車1,爲了使其重心變低, 是將較重的物件也就是燃料電池51搭載於車體下部的上 述地板部3附近,另一方面,爲了確保該燃料電池51的 離地高度,是配置成讓燃料電池51的下端位於較下管7 的下邊部7b的稍上方處,在利用這種配置方式所產生的 燃料電池5 1下方的空間,配置著後避震器3 3及連桿機構 -17- (15) 1272200 34 ° 後避震器3 3,雖然是配置成較下管7的下邊部7b更 朝下方突出,而其下側端部,是設定成:位於較後避震器 3 3前方的稀釋裝置5 6的下側端、及後避震器3 3後方的主 腳架37的下側端更稍上方處。稀釋裝置56及主腳架37 的下側端,是位於前後輪32之間的機車1的最低離地高 度(以圖中線T所示),於是後避震器3 3,並不會減少 其上述最低離地高度,而被配置在燃料電池51下方的空 間內。 如以上說明,上述實施例的燃料電池車輛(機車1 ) 的懸吊裝置,是具備有:搭載於車體的地板部3附近的燃 料電池5 1、根據從該燃料電池5 1所供給的電力來產生車 輛的驅動力的馬達31、收容該馬達31而可自由擺動地被 支承於車體框架4的馬達單元20、以及被中介設置在該馬 達單元20與車體框架4之間的後避震器33,後避震器33 ,是配置在燃料電池5 1的下方。 藉由該構造,即使在爲了確保燃料電池5 1的離地高 度而將其配置在距離地面某高度的位置的情況,藉由將該 燃料電池5 1的下方所產生的空間有效利用作爲後避震器 3 3的配置空間,則可將燃料電池51所需要的各種裝備零 件(氫氣鋼瓶52等)配置在馬達單元20的上方,而可提 升裝備佈置的自由度。因此,能夠將後避震器33及燃料 電池5 1用的各種裝備零件有效率地進行佈置。 由於能藉由後避震器3 3來保護燃料電池5 1的下部, -18- (16) 1272200 所以可更提昇燃料電池5 1的保護性。 上述懸吊裝置,是具備有:用來稀釋沒有被燃料電池 51所消耗的氫氣的稀釋裝置56,該稀釋裝置56的下端部 ,是位於較燃料電池51的下端部更下方處,並且後避震 器33是配置在燃料電池51的下端部與稀釋裝置56的下 端部之間。 藉由該構造,即使在稀釋裝置56位於較燃料電池51 _ 更下方的情況,也能將在燃料電池5 1的下端部與稀釋裝 置5 6的下端部之間所產生的空間有效利用爲後避震器3 3 的配置空間。而也藉由稀釋裝置56來保護燃料電池51。 並且,後避震器33是位於較稀釋裝置56及主腳架37的 下端部更上方處,則不會由於後避震器33而使機車1的 最低離地高度減少。 也就是說,能夠提昇:後避震器33及各種裝備零件 的佈置性及燃料電池51的保護性,並且能夠確保機車1 φ 的最低離地高度。 上述懸吊裝置,是具備有:其中一端側被連結於馬達 單元20,並且另一端側朝向車輛前方延伸的避震桿35、 以及連結於該避震桿3 5的另一端側,其上側可自由擺動 地被支承於車體框架4,並且下側連結於後避震器3 3的前 端部的避震臂36,且後避震器33的後端部是被連結於車 體框架4。 藉由該構造,當馬達單元20相對於車體框架4朝上 下方向擺動時,其動作會經由避震桿3 5被傳達到避震臂 -19- (17) 1272200 3 6,讓該避震臂3 6朝前後方向擺動,藉由其動作讓後 震器3 3朝前後方向進行行程(往復)動作。也就是說 馬達單元20的上下方向的動作會轉換成後避震器33的 後方向的動作,結果藉由限制後避震器3 3的上下動作 則可確保該後避震器3 3的離地高度。 在上述懸吊裝置,藉由讓後避震器33的前端部, 在較燃料電池5 1更前方處,則可使後避震器3 3的長度 p 就是行程長度延伸,所以能確保加大馬達單元20的擺 範圍。 上述懸吊裝置,是具備有連結於稀釋裝置56的排 管81,該排水管81,是配置在後避震器33的側邊,並 配置成··當在車體側面觀察時,是重疊於後避震器33。 藉由該構造,藉由將排水管81配置在後避震器33 側邊,則可使後避震器3 3周邊的配置空間效率化。藉 將排水管8 1配置成··當在車體側面觀察時’重疊於後 φ 震器3 3,則可提昇對排水管8 1的保護性。 上述實施例的連桿機構34的構造或稀釋裝置56的 置方式等,是該發明的一個例子,並且當然並不限定用 機車,在不脫離發明的主旨的範圍,當然可進行各種變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該發明的實施例的燃料電池車輛(機車) 左側面圖。 避 , 刖 位 也 壬 動 水 且 的 由 避 佈 於 更 的 -20- (18) 1272200 第2圖是上述燃料電池車輛的右側面圖。 第3圖是上述燃料電池車輛的下面圖。 第4圖是上述燃料電池車輛的燃料電池系統的主要構 ^ 造圖。 第5圖是第1圖的主要部分放大圖。 第6圖是第3圖的主要部分放大圖。 第7圖是顯示後搖臂周邊的動作的右側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3 :地板部 4 :車體框架 2 0 :馬達單元 3 1 :馬達 * 3 3 :後避震器 - 3 5 :避震桿 . 36 :避震臂 5 1 :燃料電池 5 6 :稀釋裝置 8 1 :排水管(排出用配管) -21 -

Claims (1)

1272200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第94 1 1 4 1 27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5曰修正 民國95.年1 月 1 · 一種燃料電池車輛上的懸吊裝置,是具備有··搭 載於車體的地板部附近的燃料電池、根據從該燃料電池所 供給的電力來產生車輛驅動力的馬達、收容該馬達而可自 由擺動地被支承於車體框架的馬達單元、以及中介設置在 該馬達單元與車體框架之間的後避震器的燃料電池車輛上 的懸吊裝置,其特徵爲: 上述後避震器,是配置在上述燃料電池的下方。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燃料電池車輛上的懸吊 裝置,其中是具備有:用來將在上述燃料電池沒有被消耗 的氫氣進行稀釋的稀釋裝置,該稀釋裝置,是配置在上述 燃料電池的下方,並且上述後避震器,是配置在上述燃料 電池的下端部與上述稀釋裝置的下端部之間。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燃料電池車輛上的 懸吊裝置,其中是具備有:其中一端側被連結於上述馬達 單元,並且另一端側朝向車輛前方延伸的避震桿、以及連 結於該避震桿的另一端側’其上側可自由擺動地被支承於 上述車體框架,並且下側連結於上述後避震器的前端部的 避震臂, 且上述後避震器的後端部是被連結於上述車體框架。 (2) 1272200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燃料電池車輛上的 懸吊裝置,其中上述後避震器的前端部,是位在較上述燃 料電池更前方處。 -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燃料電池車輛上的 . 懸吊裝置,其中是具備有連結於上述稀釋裝置的排出用配 管,該排出用配管,是配置在上述後避震器的側邊,並且 配置成:當在側面觀察時,是重疊於上述後避震器。
-2-
TW094114127A 2004-08-20 2005-05-02 Suspension system in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TWI27220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40698A JP4684598B2 (ja) 2004-08-20 2004-08-20 燃料電池車両における懸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7666A TW200607666A (en) 2006-03-01
TWI272200B true TWI272200B (en) 2007-02-01

Family

ID=34936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4127A TWI272200B (en) 2004-08-20 2005-05-02 Suspension system in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484582B2 (zh)
EP (1) EP1627805B1 (zh)
JP (1) JP4684598B2 (zh)
CN (1) CN100393574C (zh)
CA (1) CA2515994C (zh)
DE (1) DE602005013327D1 (zh)
ES (1) ES2323004T3 (zh)
TW (1) TWI2722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9430B2 (ja) * 2003-07-11 2008-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JP2008100609A (ja) * 2006-10-19 2008-05-01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
US7735590B2 (en) * 2007-03-30 2010-06-15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 ride, fuel cell powered vehicle
US7913784B2 (en) * 2007-03-30 2011-03-29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 ride, fuel cell powered vehicle
JP5071708B2 (ja) * 2007-06-29 2012-11-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燃料電池車両
JP5071710B2 (ja) * 2007-07-20 2012-11-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燃料電池車両
JP5046384B2 (ja) * 2007-09-19 2012-10-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燃料電池三輪車
JP5387132B2 (ja) * 2009-05-20 2014-01-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燃料電池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WO2011033613A1 (ja) * 2009-09-15 2011-03-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配線構造
US9027694B2 (en) * 2010-11-18 2015-05-12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JP5352573B2 (ja) * 2010-12-22 2013-1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DE102011082391A1 (de) * 2011-09-09 2013-03-14 Zf Friedrichshafen Ag Antriebseinheit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m Festlegen einer Antriebseinheit in einem Elektrofahrzeug
ES2562304T3 (es) * 2011-10-06 2016-03-0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ículo de propulsión eléctrica de dos ruedas traseras
US9868490B2 (en) * 2012-12-25 2018-01-16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vehicle
JP6050699B2 (ja) * 2013-02-22 2016-12-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鞍乗型車両
JP6193304B2 (ja) * 2015-05-29 2017-09-0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2017081326A (ja) * 2015-10-27 2017-05-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二輪車の配管継手配置構造
JP6536351B2 (ja) * 2015-10-27 2019-07-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のスイングアーム
NL2020889B1 (en) * 2018-05-08 2019-05-22 Royalty Bugaboo Gmbh Improved tilting suspension for a vehicle
JP2020104603A (ja) * 2018-12-26 2020-07-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
JP2020108217A (ja) 2018-12-26 2020-07-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8543A (en) * 1975-01-24 1976-04-06 Macdonald John M Motorcycle suspension system
FR2306122A1 (fr) * 1975-04-03 1976-10-29 Doncque Pierre Dispositif de suspension de bras oscillant de roue arriere de motocyclette
US4415057A (en) * 1980-09-23 1983-11-1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ar wheel damper device for motorcycle
US4621706A (en) * 1981-06-01 1986-11-11 Performance Industries, Inc. Motorcycle drive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JPS5812875A (ja) * 1981-07-13 1983-0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緩衝装置
US4463964A (en) * 1982-03-26 1984-08-0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JPS58224876A (ja) * 1982-06-23 1983-1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フォーク構造
EP0104426B1 (en) * 1982-08-27 1989-03-15 Diafil International S.A. Elastic suspension system provided with a shock absorber for the rear wheel of a motorcycle
JPS60244689A (ja) * 1984-05-19 1985-12-0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懸架装置
FR2565529B1 (fr) * 1984-06-08 1987-03-20 Elf France Dispositif de suspension et/ou d'amortissement pour un bras support de roue de vehicule
US4781264A (en) * 1984-10-12 1988-11-0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 vehicle with riding saddle and horizontally disposed cushioning unit
US4724920A (en) * 1985-12-06 1988-02-1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ar suspension systems for automatic two-wheeled vehicles
FR2596352B1 (fr) * 1986-04-01 1990-11-23 Elf France Structure de support pour un ensemble moteur
JP2524999B2 (ja) * 1987-04-21 1996-08-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後輪支持装置
US5495913A (en) * 1994-11-08 1996-03-05 Salisbury; Frederick R. Motor vehicle and suspension linkage
JP3342254B2 (ja) * 1995-09-07 2002-11-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JP3303020B2 (ja) * 1995-11-22 2002-07-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ノーモービル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JP3660046B2 (ja) * 1996-03-26 2005-06-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の後輪懸架装置
US5816357A (en) * 1996-12-06 1998-10-06 Slick Suspension, Inc. Rear wheel suspension device for motorcycles
WO1999029562A1 (en) * 1997-12-05 1999-06-17 All American Racers, Inc. Motorcycle
JP3422244B2 (ja) * 1998-01-13 2003-06-30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スイング式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支持構造
US6550796B2 (en) * 1999-01-05 2003-04-22 Stephen V. Behr Vehicle suspension
JP2001095107A (ja) * 1999-09-21 2001-04-06 Yamaha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式移動体の電源制御方法
US6581711B1 (en) * 2000-02-07 2003-06-24 Robin Tuluie Suspension assembly with compact design with low center of gravity application
JP2001351653A (ja) * 2000-06-02 2001-12-21 Yamah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1354179A (ja) * 2000-06-14 2001-12-25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搭載自動二輪車
JP2002042843A (ja) 2000-07-24 2002-02-08 Yamah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自動二輪車
JP2002037167A (ja) * 2000-07-24 2002-02-06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3901954B2 (ja) * 2001-04-04 2007-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取付構造
JP2003002277A (ja) * 2001-06-27 2003-01-08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式動力ユニット、電動車両および電動二輪車
JP3984139B2 (ja) * 2001-10-19 2007-10-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の動力伝達装置
US6568496B1 (en) * 2001-11-20 2003-05-27 Yung Ho Huang Electromotive motorcycle arranged with power system using fuel cell
JP3899006B2 (ja) * 2001-12-14 2007-03-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US6691813B2 (en) * 2002-05-16 2004-02-17 The Electric Cycle Company Frames for electric motor driven cycles
ATE251068T1 (de) * 2002-05-24 2003-10-15 Ducati Motor Holding Spa Hinterradfederung für ein motorrad
US6722460B2 (en) * 2002-09-16 2004-04-20 Asia Pacific Fuel Cell Technologies, Ltd. Electric scooter with fuel cell engine assembly
JP4130377B2 (ja) * 2003-04-04 2008-08-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JP4093929B2 (ja) * 2003-07-11 2008-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JP4079430B2 (ja) * 2003-07-11 2008-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JP2005125840A (ja) * 2003-10-21 2005-05-19 Yamah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搭載鞍乗型車両
US7255191B2 (en) * 2003-10-31 2007-08-14 Vectrix Corporation Composite construction vehicle frame
US7131511B2 (en) * 2004-06-24 2006-11-07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cycle with a rear suspension having a pull shock track system
JP2006032209A (ja) * 2004-07-20 2006-02-02 Yamaha Motor Co Ltd 直接メタノール型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輸送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27805A1 (en) 2006-02-22
CA2515994C (en) 2008-06-10
JP4684598B2 (ja) 2011-05-18
JP2006056402A (ja) 2006-03-02
US20060060400A1 (en) 2006-03-23
TW200607666A (en) 2006-03-01
CN1736794A (zh) 2006-02-22
CN100393574C (zh) 2008-06-11
US7484582B2 (en) 2009-02-03
DE602005013327D1 (de) 2009-04-30
ES2323004T3 (es) 2009-07-03
EP1627805B1 (en) 2009-03-18
CA2515994A1 (en) 2006-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72200B (en) Suspension system in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TWI249479B (en) Drainage structure in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TWI270481B (en) High-voltage wire protecting constitution in electric vehicle
JP4583836B2 (ja) 燃料電池車両
JP5071708B2 (ja) 鞍乗型燃料電池車両
TWI328309B (en) Intake structure in fuel cell powered vehicle, and motorcycle with fuel cell mounted thereon
TWI331818B (en) Arrangement of intake and exhaust system components in a fuel cell powered vehicle
TWI276557B (en) Controller cooling structure in electric vehicle
JP4498856B2 (ja) 燃料電池車両における水素充填口配置構造
TWI276556B (en) Exhaust structure for fuel cell vehicles
US7389840B2 (en) Two-wheeled fuel-cell vehicle with hydrogen sensor
JP4455222B2 (ja) 燃料電池車両における吸排気系部材配置構造
JP2007030688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リアクッション配置構造
JP4588543B2 (ja) 燃料電池車両における吸気系部材の配置構造
EP1627760A1 (en)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JP2006056432A (ja) 燃料電池車両
JP4547297B2 (ja) 自動二輪車
JP6232952B2 (ja) 自動二輪車の電動アシスト式ターボ装置、これを備えたエンジン、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2009011130A (ja) 鞍乗型燃料電池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