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6376A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36376A TW201436376A TW103104629A TW103104629A TW201436376A TW 201436376 A TW201436376 A TW 201436376A TW 103104629 A TW103104629 A TW 103104629A TW 103104629 A TW103104629 A TW 103104629A TW 201436376 A TW201436376 A TW 20143637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cement
- connector
- substrate
- contact
- plu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插頭5包括佈置於一列中之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及一插頭外殼40。該等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各自包括第一彎曲部分50及其類似部分。該等第一彎曲部分50及其類似部分在佈置該等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之一方向上對齊。插座3包括第二金屬部件及一插座外殼6。當該插頭5與該插座3經配合時,使該插頭5之該等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與該插座3之該等複數個各別第二金屬部件接觸。當使該等插頭接觸件41與該等各別第二金屬部件接觸時,該等第二金屬部件中每一者施加一阻力抵抗該插頭5自該插座3拉出。一輔助金屬配件8施加具有與該插座接觸件7之大小不同大小的一阻力。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連接器。
如此類型之技術,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第2003-163054號揭示連接器裝置102,其包括連接器100及配套連接器101,如本發明之圖17中所示。連接器100包括佈置於兩列中之複數個接觸件103,及固持該等複數個接觸件103之絕緣體104。配套連接器101包括佈置於兩列中之複數個配套接觸件105,及固持該等複數個配套接觸件105之配套絕緣體106。當連接器100及配套連接器101經配合時,使該等複數個接觸件103與該等複數個各別配套接觸件105彈性接觸。
鎖定工具形成為每一接觸件103及對應的配套接觸件105,從而在連接器100與配套連接器101處於配合狀態時以防止配套連接器101自連接器100拉出。
就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第2003-163054號揭示之構造而言,作為抵抗配套連接器101自連接器100拉出之阻力的鎖定力係根據接觸件103及配套接觸件105之數目來決
定。然而,因為接觸件103及配套接觸件105之數目根據連接器裝置102之使用而不同地增加或減少,所以鎖定力對於具有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第2003-163054號中揭示之構造的每一裝置相應地增加或減少。亦即,就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第2003-163054號揭示之構造而言,難以獨立調整鎖定力。
為解決此問題,可進一步將專門用於鎖定力之金屬部件提供至配套連接器101,然而此舉將增加配套連接器101之製造成本。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標在於提供一種技術以實現容易地調整鎖定力,同時降低配套連機器之製造成本。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為一種連接器,其包括:一第一連接器部件,其包括: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其經佈置於一列中;以及一第一外殼,其藉由插入成型固持該等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該等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各自具有至少一彎曲部分,且該等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之該等彎曲部分在佈置該等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之一方向上對齊;以及一第二連接器部件,其包括:複數個第二金屬部件及固持該等複數個第二金屬部件之一第二外殼。當該第一連接器部件及該第二連接器部件經配合時,使該第一連接器部件之該等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與該第二連接器部件之該等複數個各別第二金屬部件接觸。當使該等第一金屬部件與該等各別第二金屬部件接觸時,該等第二金屬部件中每一者施加一阻力抵抗該第一連接器部件自該第二連接器部件拉
出。另外,作為該第二連接器部件之該等複數個第二金屬部件之一的一特殊金屬部件之該阻力的一大小設定成不同於除該特殊金屬部件之外的作為該第二金屬部件之一標準金屬部件之該阻力的一大小。
該第一連接器部件之該等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具有一相同的形狀。
該特殊金屬部件施加該阻力的一部分之厚度不同於該標準金屬部件施加該阻力的一部分之厚度。
該特殊金屬部件施加該阻力的一部分之寬度不同於該標準金屬部件施加該阻力的一部分之寬度。
該特殊金屬部件施加該阻力的一部分之材料不同於該標準金屬部件施加該阻力的一部分之材料。
該第二連接器部件係安裝於一基板上。該特殊金屬部件包括:一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一干涉部分,其經形成以自該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延伸;一鎖定隆凸部,其經形成至該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且鉤掛於該第一連接器部件上以施加該阻力;以及一位移限制部分,其自該干涉部分觀察時係安置成與該基板相對,且亦固定至該基板。
該第二連接器部件係安裝於一基板上。該特殊金屬部件包括:一位移禁止部分,其固定至該基板以禁止在該基板上移位;一易於變形部分,其係形成為一橫樑形狀(beam shape),其自該位移禁止部分延伸以能輕易變形;以及一位移允許部分,其係由該位移禁止部分支撐,其中該易於變形部分置於該位移允許部分與該位移禁止部分之間。該
位移允許部分包括:一接觸部分,其可與該第一金屬部件接觸;一固持部分,其固持該接觸部分;以及一干涉部分,其可在一拉出方向上與該位移禁止部分接觸,該拉出方向為自該第二連接器部件拉出該第一連接器部件之一方向。
當使該位移允許部分之該接觸部分與該第一金屬部件接觸時,該特殊金屬部件施加該阻力,且當使該干涉部分與該位移禁止部分在該拉出方向上接觸時,限制該位移允許部分在該拉出方向上之位移。
該干涉部分之一厚度方向為實質上正交於該拉出方向之一方向。
該位移禁止部分包括在該拉出方向上與該干涉部分接觸之一位移限制部分。該位移限制部分之一厚度方向為實質上正交於該拉出方向之一方向。
該干涉部分之該厚度方向與該位移限制部分之該厚度方向在該拉出方向觀察時係不同的。
該干涉部分之該厚度方向實質上平行於該拉出方向。
根據本發明,該第一連接器部件與該第二連接器部件之間必要的阻力可由該特殊金屬部件來調整。另外,該等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彼此連接且可由一載體同時傳送。因此,可以低成本製造該第一連接器部件。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以及優點可根據下文給出的詳細描述及隨附圖式而更完全地得到理解,該等隨附圖式僅以圖解說明方式給出,因此不被視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A‧‧‧部分
B‧‧‧部分
F‧‧‧鎖定機構
K‧‧‧載體
P‧‧‧粗箭頭
Q‧‧‧粗箭頭
R‧‧‧粗箭頭
S‧‧‧插頭適應空間
1‧‧‧板對板連接器
2‧‧‧插座側基板
2a‧‧‧連接器安裝表面
3‧‧‧插座
4‧‧‧插頭側基板
4a‧‧‧連接器安裝表面
5‧‧‧插頭
6‧‧‧插座外殼
7‧‧‧插座接觸件
8‧‧‧輔助金屬配件
9‧‧‧底板
10‧‧‧周邊壁
11‧‧‧中央隆凸部
12‧‧‧輔助側壁
13‧‧‧接觸側壁
15‧‧‧基板固定部分
16‧‧‧固持部分
17‧‧‧外接觸點部分
17a‧‧‧外接觸點
17b‧‧‧掛鉤部分
18‧‧‧接觸點連接部分
19‧‧‧內接觸點部分
19a‧‧‧內接觸點
20‧‧‧輔助金屬配件主體
21‧‧‧導件
21a‧‧‧直傾斜部分
21b‧‧‧直垂直部分
21c‧‧‧導向表面
22‧‧‧固定部分
30‧‧‧基底
31‧‧‧鎖定彈簧件
32‧‧‧鎖定隆凸部
33‧‧‧位移限制部分
34‧‧‧彈簧件主體
35‧‧‧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
36‧‧‧干涉部分
40‧‧‧插頭外殼
41‧‧‧複數個插頭接觸件
42‧‧‧底板
43‧‧‧周邊壁
44‧‧‧輔助側壁
45‧‧‧接觸側壁
46‧‧‧基板固定部分
47‧‧‧內接觸點部分
48‧‧‧接觸點連接部分
49‧‧‧外接觸點部分
49a‧‧‧掛鉤部分
50‧‧‧第一彎曲部分
51‧‧‧第二彎曲部分
52‧‧‧第三彎曲部分
60‧‧‧輔助金屬配件主體
61‧‧‧導件
61a‧‧‧直傾斜部分
61b‧‧‧直垂直部分
61c‧‧‧導向表面
62‧‧‧鎖定單元
63‧‧‧位移禁止部分
64‧‧‧易於變形部分
65‧‧‧位移允許部分
66‧‧‧位移禁止部分主體
67‧‧‧固定部分
68‧‧‧位移限制部分
68a‧‧‧下表面
69‧‧‧鎖定隆凸部
70‧‧‧固持部分
71‧‧‧干涉部分
72‧‧‧輔助金屬配件主體
73‧‧‧導件
73a‧‧‧直傾斜部分
73b‧‧‧直垂直部分
73c‧‧‧導向表面
74‧‧‧鎖定單元
75‧‧‧位移禁止部分
76‧‧‧易於變形部分
77‧‧‧位移允許部分
78‧‧‧位移禁止部分主體
79‧‧‧固定部分
80‧‧‧位移限制部分
80b‧‧‧下表面
81‧‧‧鎖定棘爪
82‧‧‧固持部分
83‧‧‧干涉部分
83a‧‧‧尖端
100‧‧‧連接器
101‧‧‧配套連接器
102‧‧‧連接器裝置
103‧‧‧接觸件
104‧‧‧絕緣體
105‧‧‧配套接觸件
106‧‧‧配套絕緣體
圖1為展示板對板連接器配合之前的狀態之透視圖(第一實施例);圖2為展示自另一角度觀察之板對板連接器配合之前的狀態的透視圖(第一實施例);圖3為插座之透視圖(第一實施例);圖4為插座之分解透視圖(第一實施例);圖5為插座外殼之透視圖(第一實施例);圖6為插座接觸件之透視圖(第一實施例);圖7為插座接觸件之側視圖(第一實施例);圖8為輔助金屬配件之透視圖(第一實施例);圖9為自另一角度觀察之輔助金屬配件的透視圖(第一實施例);圖10為輔助金屬配件之局部透視圖(第一實施例);圖11為插頭之透視圖(第一實施例);圖12為插頭接觸件之透視圖(第一實施例);圖13為插頭接觸件之側視圖(第一實施例);圖14為展示製造過程中之插頭的圖式(第一實施例);圖15為用於解釋插頭與插座之配合的圖式(第一實施例);圖16為用於解釋插頭與插座之配合的圖式(第一實施例);圖17為對應於圖1之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第2003-163054號的圖式;
圖18為輔助金屬配件之透視圖(第一實施例);圖19為圖18中之部分A的放大視圖(第一實施例);圖20為圖18中之部分B的放大視圖(第一實施例);圖21為輔助金屬配件之透視圖(第二實施例);圖22為輔助金屬配件之透視圖(第二實施例);圖23為圖21中之部分A的放大視圖(第二實施例);圖24為圖21中之部分B的放大視圖(第二實施例);以及圖25為圖22中之部分A的放大圖(第二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如圖1及圖2中所示,板對板連接器1包括插座3(第二連接器部件),其將要被安裝於插座側基板2(第二基板,基板)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上;以及插頭5(第一連接器部件),其將要被安裝於插頭側基板4(第一基板)之連接器安裝表面4a上。板對板連接器1電氣連接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與插頭側基板4之連接器安裝表面4a。具體而言,當插頭5與插座3配合時,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電氣連接至插頭側基板4之連接器安裝表面4a。
(插座3)
如圖3及圖4中所示,插座3包括插座外殼6(第二外殼)、複數個插座接觸件7(第二金屬部件;標準金屬部件;第二接觸件)及一對輔助金屬配件8(第二金屬部
件;特殊金屬部件)。插座外殼6固持複數個插座接觸件7及該對輔助金屬配件8。如圖1中所示,複數個插座接觸件7係佈置成兩列。兩列中每一列中之複數個插座接觸件7係以固定間隔佈置在平行於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之方向上。
現在參閱圖1,定義術語「間隔(pitch)方向」、「間隔正交方向」及「基板正交方向」。術語「間隔方向」代表平行於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且複數個插座接觸件7佈置成兩列的方向。在「間隔方向」上,接近插座3之中心的方向被定義為「間隔中心方向」且遠離插座3之中心的方向被定義為「間隔反中心方向」。術語「間隔正交方向」代表平行於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且正交於間隔方向的方向。在「間隔正交方向」上,接近插座3之中心的方向被定義為「間隔正交中心方向」且遠離插座3之中心的方向被定義為「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術語「基板正交方向」為正交於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的方向。在「基板正交方向」上,接近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的方向被定義為「接近基板方向」且遠離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的方向被定義為「遠離基板方向」。遠離基板方向對應於拉出方向,該拉出方向為自插座3拉出插頭5之方向。間隔方向、間隔正交方向及基板正交方向彼此正交。當間隔方向、間隔正交方向及基板正交方向亦在插頭5之解釋中時,應使用如以上圖1中所定義之間隔方向、間隔正交方向及基板
正交方向。具體而言,在解釋插頭5時,請牢記接近基板方向及遠離基板方向係基於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而非基於插頭側基板4之連接器安裝表面4a來定義。
如圖5中所示,插座外殼6具有底板9,周邊壁10及中央隆凸部11。
底板9平行於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
周邊壁10係形成為自底板9朝向遠離基板方向突出。周邊壁10係形成為矩形環形狀。周邊壁10具有一對輔助側壁12及一對接觸側壁13。該對輔助側壁12固持該對輔助金屬配件8。該對輔助側壁12佈置成在間隔方向上彼此面對。該對接觸側壁13固持複數個插座接觸件7。該對接觸側壁13經佈置成在間隔正交方向上彼此面對。
中央隆凸部11係形成為自底板9朝向遠離基板方向突出。中央隆凸部11係安置於底板9之中心處。
就以上構造而言,在周邊壁10與中央隆凸部11之間形成矩形環插頭適應空間S。
如圖6及圖7中所示,插座接觸件7具有基板固定部分15、固持部分16、外接觸點部分17、接觸點連接部分18及內接觸點部分19。基板固定部分15、固持部分、外接觸點部分17、接觸點連接部分18及內接觸點部分19係以此次序連續的。
基板固定部分15係藉由焊接至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來機械且電氣地固定至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基板固定部分15經形成以朝向間隔正交方
向延伸。
固持部分16係藉由壓入裝配至插座外殼6中來獲固持。固持部分16經形成以自基板固定部分15在間隔正交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遠離基板方向延伸。
外接觸點部分17充當與插頭5的接觸點。外接觸點部分17經形成以自固持部分16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正交中心方向延伸,且亦經形成以在朝向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稍微傾斜的情況下朝向接近基板方向延伸。外接觸點部分17經形成彎曲以朝向間隔正交中心方向突出。外接觸點部分17具有外接觸點17a及掛鉤部分17b。外接觸點17a係定位於外接觸點部分17之間隔正交中心方向側末端處。掛鉤部分17b在接近基板方向上定位於比外接觸點17a更遠的地方。掛鉤部分17b係形成為階梯形狀。
接觸點連接部分18在外接觸點部分17與內接觸點部分19之間連接。接觸點連接部分18經形成以自外接觸點部分17在接近基板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正交中心方向延伸。
內接觸點部分19充當與插頭5的接觸點。內接觸點部分19經形成以在朝向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稍微傾斜的情況下自接觸點連接部分18在間隔正交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遠離基板方向延伸,且亦經形成以朝向接近基板方向延伸,從而朝向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突出。內接觸點部分19具有內接觸點19a。內接觸點19a係定位於內接觸點部分19之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側末端處。
如圖7中所示,外接觸點部分17之外接觸點17a與內接觸點部分19之內接觸點19a在間隔正交方向上彼此面對,其中插頭適應空間S置於該外接觸點與該內接觸點之間。
如圖8至圖10中所示,輔助金屬配件8具有輔助金屬配件主體20、導件21、一對鎖定機構F及一對固定部件22。
輔助金屬配件主體20經形成以朝向間隔正交方向延伸。
當插頭5與插座3配合時,導件21使插頭5與插座3在間隔方向上對齊。導件21具有直傾斜部分21a及直垂直部分21b。在輔助金屬配件主體20在間隔正交方向上的中心處,直傾斜部分21a經形成以在朝向接近基板方向稍微傾斜的情況下自輔助金屬配件主體20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中心方向延伸。直傾斜部分21a具有平坦的導向表面21c。直垂直部分21b經形成以自直傾斜部分21a在間隔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接近基板方向延伸。
該對鎖定機構F經形成以自輔助金屬配件主體20在間隔正交方向上的兩個末端朝向間隔中心方向突出。因為該對鎖定機構F具有對稱形狀,所以僅解釋鎖定機構F之一且將不提供另一鎖定機構之解釋。
鎖定機構F具有基底30、鎖定彈簧件31、鎖定隆凸部32及位移限制部分33。
基底30經形成以自輔助金屬配件主體20在間隔正交
反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中心方向延伸。
鎖定彈簧件31彈性支撐鎖定隆凸部32以使鎖定隆凸部32在間隔正交方向上能彈性位移。鎖定彈簧件31經形成以自基底30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正交中心方向延伸。更具體而言,鎖定彈簧件31具有彈簧件主體34、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35及干涉部分36。彈簧件主體34經形成以在朝向接近基板方向稍微傾斜的情況下自基底30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正交中心方向延伸。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35經形成以自彈簧件主體34之末端朝向間隔中心方向延伸。干涉部分36經形成以自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35在接近基板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延伸。
鎖定隆凸部32鉤掛在插頭5上,進而施加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作為連接器鎖定力之一部分,該連接器鎖定力為抵抗插頭5自插座3拉出之阻力。如圖10中所示,鎖定隆凸部32經形成以自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35朝向間隔正交中心方向突出。
位移限制部分33限制鎖定隆凸部32朝向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及遠離基板方向之過度位移。如圖8中所示,位移限制部分33經形成以自基底30朝向間隔中心方向延伸,且亦經形成以朝向間隔正交中心方向延伸。位移限制部分33在自鎖定彈簧件31之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35觀察時係安置於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之側,且在間隔正交方向上面對鎖定彈簧件31之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35。就此構
造而言,位移限制部分33限制鎖定隆凸部32朝向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之過度位移。類似地,位移限制部分33在自鎖定彈簧件31之干涉部分36觀察時係安置於遠離基板方向之側,且在基板正交方向上面對鎖定彈簧件31之干涉部分36。就此構造而言,位移限制部分33限制鎖定隆凸部32朝向遠離基板方向之過度位移。
該對固定部分22將插座外殼6固定至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每一固定部分22經形成以自對應的基底30在接近基板方向上的末端朝向接近基板方向延伸。每一固定部分22經壓入裝配至插座外殼6中,且亦藉由焊接至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而固定至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
就以上構造而言,如圖3中所示,其中一個輔助金屬配件8之其中一個鎖定機構F的鎖定隆凸部32、另一個輔助金屬配件8之其中一個鎖定機構F的鎖定隆凸部32及佈置於該等列中之一者中的複數個插座接觸件7之掛鉤部分17b在間隔方向上以一特定間隔放置成一直線。其中一個輔助金屬配件8之其中一個鎖定機構F的鎖定隆凸部32及另一個輔助金屬配件8之其中一個鎖定機構F的鎖定隆凸部32經佈置成在間隔方向上夾緊佈置於該等列中之一者中的複數個插座接觸件7之掛鉤部分17b。另一鎖定機構F具有與以上相同的構造。
(插頭5)
如圖11中所示,插頭5包括插頭外殼40(第一外殼)
及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第一金屬部件;第一接觸件)。插頭外殼40藉由插入成型來固持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在間隔方向上佈置成兩列。所有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具有相同的形狀。
插頭外殼40具有底板42及周邊壁43。
底板42平行於插頭側基板4之連接器安裝表面4a。
周邊壁43經形成以自底板42朝向接近基板方向突出。周邊壁43係形成為矩形環形狀。周邊壁43具有一對輔助側壁44及一對接觸側壁45。該對輔助側壁44經佈置成在間隔方向上彼此面對。該對接觸側壁45固持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該對接觸側壁45經佈置成在間隔正交方向上彼此面對。
如圖12及圖13中所示,插頭接觸件41具有基板固定部分46、內接觸點部分47、接觸點連接部分48及外接觸點部分49。基板固定部分46、內接觸點部分47、接觸點連接部分48及外接觸點部分49係以此次序連續的。
基板固定部分46係藉由焊接至插頭側基板4之連接器安裝表面4a來機械且電氣地固定至插頭側基板4之連接器安裝表面4a。基板固定部分46經形成以在間隔正交方向上延伸。
內接觸點部分47充當與插座3的接觸點。內接觸點部分47經形成以自基板固定部分46在間隔正交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接近基板的方向延伸。
接觸點連接部分48將內接觸點部分47與外接觸點部
分49彼此連接。接觸點連接部分48經形成以自內接觸點部分47之末端朝向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延伸。
外接觸點部分49充當與插座3的接觸點。外接觸點部分49經形成以自接觸點連接部分48在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遠離基板方向延伸。外接觸點部分49具有掛鉤部分49a。掛鉤部分49a係定位於外接觸點部分49之接近基板方向側末端上。掛鉤部分49a係形成為階梯形狀。
就以上構造而言,插頭接觸件41具有第一彎曲部分50(彎曲部分)、第二彎曲部分51(彎曲部分)及第三彎曲部分52(彎曲部分)。第一彎曲部分50對應於介於基板固定部分46與內接觸點部分47之間的邊界,且在間隔方向上觀察時實質上彎曲90度。第二彎曲部分51對應於介於內接觸點部分47與接觸點連接部分48之間的邊界,且在間隔方向上觀察時實質上彎曲90度。第三彎曲部分52對應於介於接觸點連接部分48與外接觸點部分49之間的邊界,且在間隔方向上觀察時實質上彎曲90度。則,如圖11中所示,在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由插頭外殼40固持之狀態中,每一列中之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之第一彎曲部分50、第二彎曲部分51及第三彎曲部分52在間隔方向上分別與相同列中之其他插頭接觸件41之第一彎曲部分50、第二彎曲部分51及第三彎曲部分52對齊。因此,如圖14中所示,使每一列中之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互相連接及由單個載體K同時傳送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變得可能。當插頭5係藉由插入成型製造時,此對於製造成本係
有利的。對此存在兩個原因。第一,在此實施形態中,如圖14中所示,當插頭5係藉由插入成型製造時,載體K之數目總計僅為兩個,此意味僅需要少量部件。第二,如圖14中所示,載體K在藉由插入成型製造時實體上並不彼此干涉,且因而易於將載體K安置於模具中,進而簡化模具設計。
(用於使用板對板連接器1之指導)
接下來,解釋用於使用板對板連接器1之指導。首先,如圖1中所示,插座3係安裝於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上。如圖2中所示,插頭5係安裝於插頭側基板4之連接器安裝表面4a上。
隨後,如圖1及圖2中所示,插頭5在基板正交方向上面朝插座3,且使插頭側基板4接近插座側基板2。此時,插座3及插頭5兩者皆被夾緊於插座側基板2與插頭側基板4之間,且視覺上無法直接識別。當使插頭側基板4接近插座側基板2時,圖11中所示之插頭5之插頭外殼40的輔助側壁44碰撞抵靠圖8中所示之輔助金屬配件8之導件21之直傾斜部分21a的導向表面21c,且沿導向表面21c之傾角朝向間隔中心方向移動。隨後,使插座3與插頭5在間隔方向上對齊。注意,插座3與插頭5在間隔正交方向上之對齊係藉由例如圖8中所示之輔助金屬配件8之鎖定機構F的鎖定彈簧件31之彈簧件主體34來執行。
當插座3與插頭5在以上所述間隔方向及間隔正交方向上對齊時,使圖11中所示之插頭5之插頭外殼40的矩
形環周邊壁43插入圖5中所示之插座外殼6之矩形環插頭適應空間S中。
隨後,首先,插頭接觸件41之內接觸點部分47、接觸點連接部分48及外接觸點部分49插入插座接觸件7之外接觸點部分17與內接觸點部分19之間,同時如圖15中所示彈性變形。具體而言,外接觸點部分17在接近基板方向及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上彈性移位,如由粗箭頭P所指示。內接觸點部分19在間隔正交中心方向上彈性移位,如由粗箭頭Q所指示。隨後,外接觸點部分17及內接觸點部分19在間隔正交方向上稍微移動遠離彼此,從而允許插頭接觸件41之內接觸點部分47、接觸點連接部分48及外接觸點部分49插入插座接觸件7之外接觸點部分17與內接觸點部分19之間。隨後,適時地,當插頭接觸件41之外接觸點部分49之掛鉤部分49a在接近基板方向上定位於比插座接觸件7之外接觸點部分17之掛鉤部分17b更遠的地方時,使插頭接觸件41之外接觸點部分49與插座接觸件7之外接觸點部分17的外接觸點17a電氣接觸。類似地,使插頭接觸件41之內接觸點部分47與插座接觸件7之內接觸點部分19的內接觸點19a電氣接觸。在此狀態下,當試圖在遠離基板方向上自插座3拉出插頭5時,插頭接觸件41之外接觸點部分49之掛鉤部分49a鉤掛於插座接觸件7之外接觸點部分17之掛鉤部分17b上,進而施加接觸鎖定力,該接觸鎖定力為抵抗插頭5自插座3拉出之阻力。
另外,其次,如圖16中所示,插頭接觸件41之外接觸點部分49朝向接近基板方向移動且朝向輔助金屬配件8之鎖定機構F的間隔正交中心方向移動,同時輔助金屬配件8之鎖定機構F之鎖定彈簧件31的彈簧件主體34彈性變形。具體而言,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35在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上彈性移位,如由粗箭頭R所指示。此允許插頭接觸件41之外接觸點部分49在接近基板方向上的進一步移動。隨後,適時地,當插頭接觸件41之外接觸點部分49之掛鉤部分49a在接近基板方向上定位於比輔助金屬配件8之鎖定機構F之鎖定隆凸部32更遠的地方時,甚至當試圖在遠離基板方向上自插座3拉出插頭5時,插頭接觸件41之外接觸點部分49之掛鉤部分49a鉤掛於輔助金屬配件8之鎖定機構F的鎖定隆凸部32上,進而施加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作為連接器鎖定力之一部分,該連接器鎖定力為抵抗插頭5自插座3拉出之阻力。
如以上所述,在連接器鎖定力作為抵抗插頭5自插座3拉出之阻力時,存在接觸件鎖定力及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亦即,此實施形態中之連接器鎖定力為六個位置處之接觸件鎖定力及四個位置處之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之和。
此處,在圖15中,必須緊固插頭接觸件41與插座接觸件7之間的電氣接觸。為達彼目的,應最優先調整插頭接觸件41與插座接觸件7之接觸壓力。因此,完全不可自由調整以上提及之接觸件鎖定力。同時,在圖16中,插頭接觸件41與輔助金屬配件8之鎖定機構F無需處於緊固
電氣接觸中。因此,可自由調整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
因此,為將作為抵抗插頭5自插座3拉出之阻力的連接器鎖定力調整至所要的值,應調整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例如,可藉由適當地改變輔助金屬配件8之鎖定彈簧件31之彈簧件主體34的厚度及寬度以及材料來容易地調整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在此實施形態中,如圖15及圖16中所示,使輔助金屬配件8之鎖定彈簧件31之彈簧件主體34的厚度大於插座接觸件7之外接觸點部分17的厚度,以使輔助金屬配件8之鎖定隆凸部32難以在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上偏離,進而使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大於接觸件鎖定力。
此外,當接觸件鎖定力之和由於許多銷而變得過度時,可例如藉由使輔助金屬配件8之厚度減少為小於插座接觸件7之厚度來將作為抵抗插頭5自插座3拉出之阻力的連接器鎖定力維持為恆定。
目前已解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上述實施形態之特徵係解釋如下。
(1)板對板連接器1(連接器)包括插頭5(第一連接器部件)及插座3(第二連接器部件)。插頭5包括經佈置於一列中之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第一金屬部件)及藉由插入成型來固持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之插頭外殼40(第一外殼)。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分別具有第一彎曲部分50(彎曲部分)。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之該等第一彎曲部分50在自佈置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之方向觀察時係
對齊的。插座3包括第二金屬部件(對應於插座接觸件7及輔助金屬配件8)及固持複數個第二金屬部件之插座外殼6(第二外殼)。當插頭5與插座3配合時,使插頭5之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與插座3之複數個各別第二金屬部件接觸。當使每一插頭接觸件41與對應的第二金屬部件接觸時,第二金屬部件施加抵抗插頭5自插座3拉出之阻力(該阻力對應於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及接觸件鎖定力)。由作為插座3之複數個第二金屬部件之一的輔助金屬配件8(特殊金屬部件)施加之阻力的大小設定成不同於除輔助金屬配件8之外的作為第二金屬部件之插座接觸件7(標準金屬部件)之阻力的大小。換言之,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之大小不同於接觸件鎖定力之大小。就以上構造而言,可能藉由輔助金屬配件8來調整作為插頭5與插座3之間的必要阻力之連接器鎖定力。另外,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可彼此連接且由一載體K同時傳送。因此能以低成本製造插頭5。
注意,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施加於輔助金屬配件8上的部分為輔助金屬配件8之鎖定彈簧件31的彈簧件主體34。類似地,接觸件鎖定力施加於插座接觸件7上的部分為插座接觸件7之外接觸點部分17。
(2)另外,插頭5之複數個插頭接觸件41具有相同的形狀。因此能以低成本製造插頭5。
(3)此外,輔助金屬配件8之鎖定彈簧件31的彈簧件主體34具有與插座接觸件7之外接觸點部分17之厚度
不同的厚度。根據以上構造,可使用一簡單構造建立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之大小與接觸件鎖定力之大小之間的差異。
(4)另外,輔助金屬配件8之鎖定彈簧件31的彈簧件主體34之寬度可不同於插座接觸件7之外接觸點部分17之寬度。又,使用如以上提及之此類簡單構造,可建立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之大小與接觸件鎖定力之大小之間的差異。
(5)此外,輔助金屬配件8之鎖定彈簧件31的彈簧件主體34之材料可不同於插座接觸件7之外接觸點部分17之材料。進一步使用如以上提及之此類簡單構造,可建立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之大小與接觸件鎖定力之大小之間的差異。
(6)更進一步,插座3係安裝於插座側基板2(基板)上。輔助金屬配件8包括: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35;干涉部分36,其經形成以自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35延伸;鎖定隆凸部32,其經形成至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35且鉤掛於插頭5上,以進而施加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作為連接器鎖定力(阻力)之一部分;以及位移限制部分33,其自干涉部分36觀察時係安置成與插座側基板2相對,且亦固定至插座側基板2。根據以上構造,可能限制鎖定隆凸部32在遠離基板方向之過度位移。
接下來,參閱圖18至圖20再次解釋第一實施例之輔助金屬配件8。如圖18中所示,輔助金屬配件8包括輔助
金屬配件主體60、導件61及一對鎖定單元62。
輔助金屬配件主體60經形成以朝向間隔正交方向延伸。
導件61為用於在插頭5與插座3配合時使插頭5與插座3在間隔方向上對齊之部分。導件61具有直傾斜部分61a及直垂直部分61b。在輔助金屬配件主體60在間隔正交方向上的中心處,直傾斜部分61a經形成以在稍微朝向接近基板方向傾斜的情況下自輔助金屬配件主體60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中心方向延伸。直傾斜部分61a具有平坦的導向表面61c。直垂直部分61b經形成以自直傾斜部分61a在間隔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接近基板方向延伸。
該對鎖定單元62經形成以自輔助金屬配件主體60在間隔正交方向上的兩個末端朝向間隔中心方向突出。因為該對鎖定單元62具有對稱形狀,所以僅解釋鎖定單元62之一且將不提供另一鎖定單元62之解釋。
如圖19及圖20中所示,鎖定單元62具有位移禁止部分63、易於變形部分64及位移允許部分65。
位移禁止部分63為固定至插座側基板2以進而禁止在插座側基板2上移位之部分。如圖20中所示,位移禁止部分63具有位移禁止部分主體66、固定部分67及位移限制部分68。位移禁止部分主體66經形成以自輔助金屬配件主體60在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中心方向延伸。固定部分67為用於將插座外殼6固定至插座側基
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之部分。固定部分67經形成以自位移禁止部分主體66在間隔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接近基板方向延伸。固定部分67經壓入裝配至插座外殼6中,且亦藉由焊接至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而固定至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位移限制部分68限制位移允許部分65在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及遠離基板方向上移位。位移限制部分68經形成以自位移禁止部分主體66在間隔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正交中心方向延伸。位移禁止部分主體66之厚度方向、固定部分67之厚度方向及位移限制部分68之厚度方向全部實質上正交於基板正交方向。因此,位移限制部分68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位移及位移限制部分68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彈塑性撓曲變形被強烈禁止。
易於變形部分64彈性地支撐位移允許部分65,以使位移允許部分65能在間隔正交方向及基板正交方向上移位。如圖20中所示,易於變形部分64係形成為橫樑形狀,其在稍微朝向接近基板方向傾斜的情況下自位移禁止部分63之位移禁止部分主體66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正交中心方向延伸,以能輕易變形。
位移允許部分65係由位移禁止部分63彈性支撐,其中易於變形部分64置於該位移允許部分與該位移禁止部分之間。如圖19中所示,位移允許部分65具有鎖定隆凸部69(接觸部分)、固持部分70及干涉部分71。鎖定隆凸部69為可與插頭5之插頭接觸件41接觸之部分。當使
鎖定隆凸部69與插頭5之插頭接觸件41接觸時,輔助金屬配件8施加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作為連接器鎖定力之一部分。固持部分70固持鎖定隆凸部69。固持部分70經形成以自易於變形部分64在間隔正交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中心方向延伸。鎖定隆凸部69係藉由使固持部分70之一部分在間隔正交中心方向上向外突出來形成。固持部分70在自位移限制部分68觀察時係安置成在間隔正交中心方向上稍微遠離位移限制部分68,且在間隔正交方向上面對位移限制部分68。此因此允許位移允許部分65在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上的預定量之位移,且亦禁止位移允許部分65在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上超過預定量之過度位移。干涉部分71為可在遠離基板方向上與位移禁止部分63之位移限制部分68接觸之部分。干涉部分71經形成以自固持部分70在間隔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延伸。干涉部分71在自位移限制部分68觀察時係安置成在接近基板方向上稍微遠離位移限制部分68,且在基板正交方向上面對位移限制部分68。此因此允許位移允許部分65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微小位移,且亦禁止位移允許部分65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過度位移。固持部分70之厚度方向實質上正交於基板正交方向,而干涉部分71之厚度方向實質上平行於基板正交方向。因為干涉部分71之厚度方向實質上平行於基板正交方向,所以有可能使干涉部分71與位移限制部分68之下表面68a穩固接觸。
已再次解釋第一實施例之輔助金屬配件8。以上提及
之第一實施例具有以下特徵。
(7)插座3(第二連接器部件)係安裝於插座側基板2(基板)上。輔助金屬配件8(特殊金屬部件)具有:位移禁止部分63,其固定至插座側基板2以進而禁止在插座側基板2上移位;易於變形部分64,其係形成為橫樑形狀,其自位移禁止部分63延伸以能輕易變形;以及位移允許部分65,其由位移禁止部分63支撐,其中易於變形部分64置於該位移允許部分與該位移禁止部分之間。位移允許部分65具有:鎖定隆凸部69(接觸部分),其可與插頭5之插頭接觸件41(第一金屬部件)接觸;固持部分70,其固持鎖定隆凸部69;以及干涉部分71,其可在遠離基板方向(拉出方向,其為自插座3拉出插頭5之方向)上與位移禁止部分63接觸。第一實施例構成為當位移允許部分65之鎖定隆凸部69與插頭5之插頭接觸件41接觸時,輔助金屬配件8施加作為連接器鎖定力(阻力)之一部分之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當干涉部分71與位移禁止部分63在遠離基板方向上接觸時,限制位移允許部分65在遠離基板方向上之位移。根據以上構造,當自插座3拉出插頭5時,限制位移允許部分65在遠離基板方向上之位移,進而抑制由位移允許部分65在遠離基板方向上之位移引起的易於變形部分64之塑性變形。因此,易於變形部分64並未因重複拉出而損壞,進而施加穩定的輔助金屬鎖定力。
(11)干涉部分71之厚度方向實質上平行於遠離基板方向。根據以上構造,有可能使干涉部分71與位移限制部
分68之接觸比在干涉部分71之厚度方向實質上正交於遠離基板方向的情況下更穩固。
(第二實施例)
接下來,參閱圖21至圖25解釋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輔助金屬配件8。如圖21及圖22中所示,輔助金屬配件8具有輔助金屬配件主體72、導件73及一對鎖定單元74。
輔助金屬配件主體72經形成以朝向間隔正交方向延伸。
導件73為用於在插頭5與插座3配合時使插頭5與插座3在間隔方向上對齊之部分。如圖21中所示,導件73具有直傾斜部分73a及直垂直部分73b。在輔助金屬配件主體72在間隔正交方向上的中心處,直傾斜部分73a經形成以在稍微朝向接近基板方向傾斜的情況下自輔助金屬配件主體72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中心方向延伸。直傾斜部分73a具有平坦的導向表面73c。直垂直部分73b經形成以自直傾斜部分73a在間隔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接近基板方向延伸。
該對鎖定單元74經形成以自輔助金屬配件主體72在間隔正交方向上的兩個末端朝向間隔中心方向突出。因為該對鎖定單元74具有對稱形狀,所以僅解釋其中一個鎖定單元74且將不提供另一個鎖定單元74之解釋。
如圖23及圖24中所示,鎖定單元74具有位移禁止部分75、易於變形部分76及位移允許部分77。
位移禁止部分75為固定至插座側基板2以進而禁止在
插座側基板2上移位之部分。如圖24中所示,位移禁止部分75具有位移禁止部分主體78、固定部分79及位移限制部分80。位移禁止部分主體78經形成以自輔助金屬配件主體72在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中心方向延伸。固定部分79為用於將插座外殼6固定至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之部分。固定部分79經形成以自位移禁止部分主體78在間隔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接近基板方向延伸。固定部分79經壓入裝配至插座外殼6中,且亦藉由焊接至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而固定至插座側基板2之連接器安裝表面2a。位移限制部分80限制位移允許部分77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移位。位移限制部分80自位移禁止部分主體78在間隔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正交中心方向及間隔中心方向斜向延伸。位移禁止部分主體78之厚度方向、固定部分79之厚度方向及位移限制部分80之厚度方向全部實質上正交於基板正交方向。因此,位移限制部分80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位移及位移限制部分80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彈塑性撓曲變形被強烈禁止。
易於變形部分76彈性地支撐位移允許部分77,以使位移允許部分77能在間隔正交方向及基板正交方向上移位。如圖23中所示,易於變形部分76係形成為橫樑形狀,其在稍微朝向接近基板方向傾斜的情況下自位移禁止部分75之位移禁止部分主體78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正交中心方向延伸,以能輕易變形。
位移允許部分77係由位移禁止部分75彈性支撐,其中易於變形部分76置於該位移允許部分與該位移禁止部分之間。如圖23中所示,位移允許部分77具有鎖定棘爪81(接觸部分)、固持部分82及干涉部分83。鎖定棘爪81為可與插頭5之插頭接觸件41接觸之部分。當使鎖定棘爪81與插頭5之插頭接觸件41接觸時,輔助金屬配件8施加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作為連接器鎖定力之一部分。固持部分82固持鎖定棘爪81。固持部分82經形成以自易於變形部分76在間隔正交中心方向上的末端朝向間隔中心方向延伸。鎖定棘爪81係藉由使固持部分82在間隔中心方向上的尖端在間隔正交中心方向方向上以90度彎曲來形成。干涉部分83為可在遠離基板方向上與位移禁止部分75之位移限制部分80接觸之部分。干涉部分83經形成以自固持部分82朝向間隔正交反中心方向及間隔中心方向斜向延伸。干涉部分83在自位移限制部分80觀察時係安置成在接近基板方向上稍微遠離位移限制部分80,且在基板正交方向上面對位移限制部分80。此因此允許位移允許部分77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微小位移,且亦禁止位移允許部分77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過度位移。另外,如圖25之平面圖中所示,干涉部分83之尖端83a在基板正交方向上面對位移限制部分80之尖端80a。此外,如圖25之平面圖中所示,干涉部分83之縱向方向與位移限制部分80之縱向方向係不同的。換言之,如圖25之平面圖中所示,干涉部分83之厚度方向與位移限制部分80之厚度方向係
不同的。簡而言之,如圖25之平面圖中所示,干涉部分83與位移限制部分80彼此相交。此因此有可能使干涉部分83與位移限制部分80之下表面80b穩固接觸(亦參見圖23)。另外,鎖定棘爪81之厚度方向、固持部分82之厚度方向及干涉部分83之厚度方向全部實質上正交於基板正交方向。因此,當在遠離基板方向上將外力施加於鎖定棘爪81同時自插座3拉出插頭5,且使干涉部分83與位移限制部分80接觸時,鎖定棘爪81、固持部分82及干涉部分83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位移與鎖定棘爪81、固持部分82及干涉部分83在遠離基板方向上的彈塑性撓曲變形被強烈禁止。
以上已解釋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第二實施例具有以下特徵。
(7)插座3係安裝於插座側基板2上。輔助金屬配件8具有:位移禁止部分75,其固定至插座側基板2以進而禁止在插座側基板2上移位;易於變形部分76,其係形成為橫樑形狀,其自位移禁止部分75延伸以能輕易變形;以及位移允許部分77,其由位移禁止部分75支撐,其中易於變形部分76置於該位移允許部分與該位移禁止部分之間。位移允許部分77具有:鎖定棘爪81(接觸部分),其可與插頭5之插頭接觸件41接觸;固持部分82,其固持鎖定棘爪81;以及干涉部分83,其可在遠離基板方向上與位移禁止部分75接觸。當使位移允許部分77之鎖定棘爪81與插頭5之插頭接觸件41接觸時,輔助金屬配件8
施加輔助金屬配件鎖定力(阻力)作為連接器鎖定力之一部分。當使干涉部分83與位移禁止部分75在遠離基板方向上接觸時,限制位移允許部分77在遠離基板方向上之位移。根據以上構造,當自插座3拉出插頭5時,限制位移允許部分77在遠離基板方向上之位移,進而抑制由位移允許部分77在遠離基板方向上之位移引起的易於變形部分76之塑性變形。因此,易於變形部分76並未因重複拉出而損壞,進而施加穩定的輔助金屬鎖定力。
(8)干涉部分83之厚度方向為實質上正交於遠離基板方向之方向。根據以上構造,有可能改良干涉部分83在遠離基板方向上之剛性,進而確保在自插座3拉出插頭5時,對位移允許部分77在遠離基板方向上之位移的限制。
(9)位移禁止部分75具有在遠離基板方向上與干涉部分83接觸之位移限制部分80。位移限制部分80之厚度方向實質上正交於遠離基板方向。根據以上構造,有可能改良位移限制部分80在遠離基板方向上之剛性,進而確保在自插座3拉出插頭5時,對位移允許部分77在遠離基板方向上之位移的限制。
(10)干涉部分83之厚度方向與位移限制部分80之厚度方向在基板正交方向(遠離基板方向)觀察時係不同的。根據以上構造,有可能使干涉部分83與位移限制部分80之接觸比在干涉部分83之厚度方向與位移限制部分80之厚度方向在基板正交方向(遠離基板方向)觀察時係相同的情況下更穩固。
目前已解釋本發明之較佳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例如,可如下修改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
如圖19中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使干涉部分71與位移限制部分68在遠離基板方向上接觸,以便限制位移允許部分65在遠離基板方向上之位移。或者,可使干涉部分71與插座外殼6在遠離基板方向上接觸,以便限制位移允許部分65在遠離基板方向上之位移。類似地,如圖23中所示,在第二實施例中,使干涉部分83與位移限制部分80在遠離基板方向上接觸,以便限制位移允許部分77在遠離基板方向上之位移。或者,可使位移允許部分77與插座外殼6在遠離基板方向上接觸,以便限制位移允許部分77在遠離基板方向上之位移。
自如此描述之本發明,將明顯的是,可以許多方式改變本發明之實施例。此等變化並不被視為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且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之所有此等修改意欲包括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
1‧‧‧板對板連接器
2‧‧‧插座側基板
2a‧‧‧連接器安裝表面
3‧‧‧插座
5‧‧‧插頭
7‧‧‧插座接觸件
Claims (11)
- 一種連接器,其包含:一第一連接器部件,其包括: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其經佈置於一列中;以及一第一外殼,其藉由插入成型固持該等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該等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各自具有彎曲的至少一彎曲部分,且該等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之該等彎曲部分在佈置該等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之一方向上對齊;以及一第二連接器部件,其包括:複數個第二金屬部件及固持該等複數個第二金屬部件之一第二外殼,其中當該第一連接器部件及該第二連接器部件經配合時,使該第一連接器部件之該等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與該第二連接器部件之該等複數個各別第二金屬部件接觸;當使該等第一金屬部件與該等各別第二金屬部件接觸時,該等第二金屬部件中每一者施加一阻力抵抗自該第二連接器部件拉出該第一連接器部件;且作為該第二連接器部件之該等複數個第二金屬部件之一的一特殊金屬部件之該阻力的一大小設定成不同於除該特殊金屬部件之外的作為該第二金屬部件之一標準金屬部件之該阻力的一大小。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連接器部件之該等複數個第一金屬部件具有一相同的形狀。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該特殊金屬部件施加該阻力的一部分之一厚度不同於該標準金屬部件施加該阻力的一部分之一厚度。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該特殊金屬部件施加該阻力的一部分之一寬度不同於該標準金屬部件施加該阻力的一部分之一寬度。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該特殊金屬部件施加該阻力的一部分之一材料不同於該標準金屬部件施加該阻力的一部分之一材料。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連接器部件係安裝於一基板上,且該特殊金屬部件包括:一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一干涉部分,其經形成以自該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延伸;一鎖定隆凸部,其經形成至該鎖定隆凸部固持部分且鉤掛於該第一連接器部件上以施加該阻力;以及一位移限制部分,其自該干涉部分觀察時係安置成與該基板相對,且亦固定至該基板。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連接器部件係安裝於一基板上;該特殊金屬部件包括:一位移禁止部分,其固定至該基板以禁止在該基板上移位;一易於變形部分,其係形成為一橫樑形狀,其自該位移禁止部分延伸以能 輕易變形;以及一位移允許部分,其係由該位移禁止部分支撐,其中該易於變形部分置於該位移允許部分與該位移禁止部分之間;該位移允許部分包括:一接觸部分,其可與該第一金屬部件接觸;一固持部分,其固持該接觸部分;以及一干涉部分,其可在一拉出方向上與該位移禁止部分接觸,該拉出方向為自該第二連接器部件拉出該第一連接器部件之一方向;當使該位移允許部分之該接觸部分與該第一金屬部件接觸時,該特殊金屬部件施加該阻力;且當使該干涉部分與該位移禁止部分在該拉出方向上接觸時,限制該位移允許部分在該拉出方向上之位移。
-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該干涉部分之一厚度方向為實質上正交於該拉出方向之一方向。
-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該位移禁止部分包括在該拉出方向上與該干涉部分接觸之一位移限制部分;且該位移限制部分之一厚度方向為實質上正交於該拉出方向之一方向。
-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該干涉部分之該厚度方向與該位移限制部分之該厚度方向在該拉出方向上觀察時係不同的。
-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連接器,其中該干涉部分之該厚度方向實質上平行於該拉出方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51976 | 2013-03-14 | ||
JP2013200128A JP6148952B2 (ja) | 2013-03-14 | 2013-09-26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36376A true TW201436376A (zh) | 2014-09-16 |
TWI549375B TWI549375B (zh) | 2016-09-11 |
Family
ID=51504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04629A TWI549375B (zh) | 2013-03-14 | 2014-02-12 | 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47969B2 (zh) |
JP (1) | JP6148952B2 (zh) |
KR (1) | KR101622979B1 (zh) |
CN (1) | CN104051882B (zh) |
TW (1) | TWI549375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09531B (zh) * | 2015-07-01 | 2017-12-21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及連接器 |
TWI644483B (zh) * | 2016-11-11 | 2018-12-11 | 日商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 |
TWI711226B (zh) * | 2016-04-28 | 2020-11-21 |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 裝配件、連接器以及連接系統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35040B2 (ja) * | 2011-08-31 | 2016-06-1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ソケットならびに当該ソケッ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JP6144122B2 (ja) * | 2013-06-14 | 2017-06-07 |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887326B2 (ja) | 2013-12-12 | 2016-03-16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CN104795654B (zh) * | 2014-01-17 | 2017-09-05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
CN105098413B (zh) * | 2014-04-17 | 2017-09-29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
JP6537890B2 (ja) * | 2014-09-26 | 2019-07-0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9614334B2 (en) * | 2014-10-31 | 2017-04-04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ermaphrodi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6635583B2 (ja) * | 2015-10-30 | 2020-01-29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KR102395645B1 (ko) * | 2015-11-03 | 2022-05-06 |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 기판 커넥터용 컨택트 및 기판 커넥터 |
JP6404248B2 (ja) * | 2016-02-15 | 2018-10-10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WO2018025875A1 (ja) | 2016-08-04 | 2018-02-0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ンタクト |
CN208522114U (zh) * | 2017-04-24 | 2019-02-19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板对板电连接器之微机电(mems)端子结构 |
JP6942074B2 (ja) * | 2018-03-05 | 2021-09-29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6937400B2 (ja) * | 2018-08-21 | 2021-09-22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6660432B2 (ja) * | 2018-08-21 | 2020-03-11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6714056B2 (ja) * | 2018-09-12 | 2020-06-24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6816747B2 (ja) * | 2018-10-01 | 2021-01-20 | Smk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
JP1645828S (zh) * | 2019-03-29 | 2019-11-18 | ||
JP1645829S (zh) * | 2019-03-29 | 2019-11-18 | ||
JP7282464B2 (ja) * | 2019-05-31 | 2023-05-29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7196028B2 (ja) * | 2019-07-04 | 2022-12-2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1659118S (zh) * | 2019-09-27 | 2020-05-11 | ||
USD941246S1 (en) * | 2019-12-18 | 2022-01-18 | Ls Mtron Ltd. | Connector |
USD941245S1 (en) * | 2019-12-18 | 2022-01-18 | Ls Mtron Ltd. | Connector |
CN111613920B (zh) * | 2020-04-13 | 2021-08-31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插座 |
CN111613922B (zh) * | 2020-04-13 | 2021-08-31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插座 |
CN111509430B (zh) * | 2020-04-13 | 2021-06-08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插座 |
CN111613921B (zh) * | 2020-04-13 | 2021-11-30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插座 |
WO2021208518A1 (zh) * | 2020-04-13 | 2021-10-21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插座 |
CN214849145U (zh) * | 2020-05-13 | 2021-11-23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KR102494901B1 (ko) * | 2020-05-13 | 2023-02-06 |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
WO2021253801A1 (zh) * | 2020-06-16 | 2021-12-23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插座 |
JP7536659B2 (ja) * | 2021-01-05 | 2024-08-2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82649B2 (ja) | 2001-11-27 | 2005-08-1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2004055306A (ja) * | 2002-07-18 | 2004-02-19 |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
JP3969303B2 (ja) * | 2002-12-24 | 2007-09-05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コンセントの刃受構造 |
JP4287825B2 (ja) * | 2005-01-28 | 2009-07-01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
JP5041412B2 (ja) * | 2007-07-20 | 2012-10-03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
JP5203029B2 (ja) * | 2008-04-25 | 2013-06-05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623694B2 (ja) | 2008-05-12 | 2014-11-12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250450B2 (ja) * | 2009-02-27 | 2013-07-31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4784673B2 (ja) * | 2009-03-24 | 2011-10-05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005822B2 (ja) * | 2010-03-31 | 2012-08-22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5498883B2 (ja) * | 2010-04-27 | 2014-05-21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881333B2 (ja) | 2010-09-08 | 2016-03-09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JP5945766B2 (ja) * | 2011-03-08 | 2016-07-0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ならびに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ソケットおよびヘッダ |
US8292635B2 (en) * | 2011-03-12 | 2012-10-23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obust latching means |
JP5815277B2 (ja) * | 2011-05-13 | 2015-11-17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908225B2 (ja) * | 2011-07-06 | 2016-04-26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890117B2 (ja) * | 2011-07-07 | 2016-03-22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13
- 2013-09-26 JP JP2013200128A patent/JP6148952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1-24 US US14/163,549 patent/US9147969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2-10 KR KR1020140015021A patent/KR10162297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2-12 TW TW103104629A patent/TWI549375B/zh active
- 2014-02-25 CN CN201410064941.1A patent/CN104051882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09531B (zh) * | 2015-07-01 | 2017-12-21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及連接器 |
TWI711226B (zh) * | 2016-04-28 | 2020-11-21 |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 裝配件、連接器以及連接系統 |
TWI644483B (zh) * | 2016-11-11 | 2018-12-11 | 日商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51882B (zh) | 2016-06-15 |
JP6148952B2 (ja) | 2017-06-14 |
KR20140113327A (ko) | 2014-09-24 |
TWI549375B (zh) | 2016-09-11 |
US20140273587A1 (en) | 2014-09-18 |
KR101622979B1 (ko) | 2016-05-20 |
JP2014199799A (ja) | 2014-10-23 |
US9147969B2 (en) | 2015-09-29 |
CN104051882A (zh) | 2014-09-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49375B (zh) | 連接器 | |
US10333239B2 (en) | Connector | |
US9190758B2 (en) | Connector terminal | |
US10128614B2 (en) | Movable connector | |
KR20180086235A (ko) | 플로팅 커넥터 장치 | |
JP2015035352A (ja) | コネクタ | |
KR101636616B1 (ko) | 배선 기판 연결 장치 | |
JP2014067550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5823815A (en) | Structure of interconnecting units with respective connectors | |
US20070275609A1 (en) | Contact housing for a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ion | |
JP2007324029A (ja) | 電気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
CN111987521B (zh) | 用于插头的包括显示单元的壳体 | |
US10096929B2 (en) | Safety socket device | |
JP2017117734A (ja) | コネクタ | |
JP5587807B2 (ja) |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 |
JP5505471B2 (ja) | コネクタ端子 | |
TW201535887A (zh) | 連接器組合 | |
EP3217486B1 (e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tructure | |
US20190372272A1 (en) | Connector | |
US9553405B2 (en) | Positioning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JP2007157503A (ja) | コネクタ構造 | |
JP2022188391A (ja) | コネクタ | |
US12126108B2 (en) | Connector having first housing and second housing connectable to each other | |
JP2016225241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2014096286A (ja) | コネク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