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906445A - 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6445A
CN1906445A CNA2004800409963A CN200480040996A CN1906445A CN 1906445 A CN1906445 A CN 1906445A CN A2004800409963 A CNA2004800409963 A CN A2004800409963A CN 200480040996 A CN200480040996 A CN 200480040996A CN 1906445 A CN1906445 A CN 1906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temperature
indoor
wind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409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5027C (zh
Inventor
大塚雅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06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6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50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502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2013/0616Outlets that have intake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60Energy consump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54Heating and cooling,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安装在壁面(W1)的上部,在室内机(1)的前面及下部分别设有吸入口(4)及吹出口(5)。在吹出口(5)中,设有可从前方水平方向到后方下方改变吹出方向的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在制热开始升温时,将调节空气向壁面(W1)朝斜下方送出。调节空气借助于附壁效果,沿着壁面(W1)下降,经过地面(F)流动循环,并在室内循环。在制热运转的稳定状态下,借助于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缩小气体流路,使风量下降,送出调节空气。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吸入到机箱内的空气进行调节并将该空气送出到室内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空气调节机,揭示于特愿2002-266437号等公报中。图28示出了这类空气调节机制热运转时室内气流的行迹。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安装在侧壁W1的上部。在室内机1的下部设置有送出调节空气的吹出口(图中未示)。
在制热运转开始之后的室温迅速上升的开始升温状态下,必须使室内空气快速地循环。因而,从吹出口(图中未示)按照箭头B所示方式,以例如“强”风速(约5~6m/sec)并沿着大致正下方猛力地送出。而且,图中如箭头所示,经过居室R内流动循环后,返回到设置在室内机1上部或前部的吸入口4。
当检测到从吸入口4吸引的空气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变小时,慢慢地降低送风量,以例如“弱”风速(大约3~4m/sec)送出调节空气。图29示出了该室温相对设定温度稳定在给定温度以内的稳定状态的室内气流的行迹。按照箭头B′所示方式从吹出口朝向大致正下方以“弱”风速送出的调节空气经过居室R内流动循环后,返回吸入口4。当居室R内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再次增加风速。因此,将室内温度维持在设定温度。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风向板方向可变,从吹出口朝向大致正下方送出调节空气的空气调节机。
专利文献1:特许第3311932号
图30、图31分别示出了在开始升温状态以“强”风速(图28)、在稳定状态下以“弱”风速(图29)进行制热运转时室内的温度分布。室内温度的设定温度为28℃,居室R的大小为6个榻榻米(高度2400mm、宽度3600mm、深度2400mm)。计测点是沿着图28、图29中的单点划线D所示的房间R中央断面并以600mm的间隔,分别在高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上的6点、8点的共计48点测量的。
在风速“强”的情况下,如图28所示,从室内机1向正下方乃至前下方送出的暖气,其比重变小,受到强的浮力。因而,在到达地面前,风向朝前方有大的弯曲。因此,居住空间中暖气直接地倾盆而降。因而,暖气在使用者头部连续地倾盆而降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给使用者带来了不快感的问题。
在风速“弱”的情况下,如图29所示,从室内机1向正下方送出的调节空气,不仅其风速变弱,而且比重变小,受到强的浮力。因而,如箭头B′所示那样上升。结果,如图31所示,仅能使居室R上部变热,而地面附近不热。即、带来了脚下冷,暖气直接接触头部,使用者明显有不快感的问题。
另外,依据图28、图29,从室内机1送出的调节空气的一部分如箭头B″所示那样上升,不在居室R内循环,产生直接由室内机1吸取的所谓的短路现象。因而,如图30、图31所示,室内机1周围的空气被过分地加热,吸入口4附近的温度相对设定温度28℃高出3℃以上,产生所谓暖气集中E。这样,也带来了空气调节效率降低的问题。
此外,在以“强”风速(图28)进行制热运转时,如果因短路产生暖气集中E的场合,检测得知,因通过吸入口4吸取的空气温度高而接近设定温度。因而,在居室R全体充分变暖之前,就有可能切换到“弱”风速下。然而,由于暖气集中引起室内机1周围的温度变高而不能切换到“强”风速下,所以,脚下冷,暖气直接对着头部,继续给使用者带来不快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舒适感及空气调节效率的空气调节机和空气调节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对于从安装在室内壁面上的吸入口吸取的空气进行调节,并从吹出口将调节空气风向可变地送出,从而进行制热运转,其中,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情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可将调节空气的风向改变为朝向大致水平方向或前方上方、以及改变为朝向大致正下方或后方下方的方向。
通过这种结构,当空气调节机的制热运转开始时,从吸入口吸取的空气升温,从吹出口向例如前方上方送出。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变化时,从吹出口向例如后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作为可改变风向的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包括从空气调节机送出的空气温度;配置在室内机中的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从空气调节机送出的空气风量;冷冻循环与运转的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空气调节机的消耗电流或消耗功率;以及吸入到室外机的空气的风量等。另外,作为可改变风向的室内的空气调节状况,包括室内的温度、室内的湿度、基于臭气成分或灰尘量的室内空气的净化度、室内离子浓度等。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的空气调节状况,能进一步将调节空气的风向变为大致正下方和后方下方的方向。通过这种结构,当制热运转开始时,从吹出口向例如前方上方送出调节空气。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变化时,从吹出口向例如后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变化时,从吹出口向例如大致正下方送出调节空气。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能进一步使调节空气的风向变为朝向大致正下方和前方下方的方向。通过这种结构,当制热运转开始时,从吹出口向例如前方上方送出调节空气。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变化时,从吹出口向例如大致正下方送出调节空气。进一步,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变化时,从吹出口向例如前方上方送出调节空气。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当居室比给定大小窄时,将调节空气的风向改变为朝向大致水平方向或前方上方的方向;以及改变为朝向大致正下方或后方下方的方向,同时,当居室比给定大小宽大时,将调节空气的风向改变为朝向大致水平方向或前方上方的方向;以及改变为朝向前方下方的方向。
通过这种结构,在居室变小的情况下,从吹出口向例如前方上方送出调节空气。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变化时,从吹出口向例如后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在居室大的时候,从吹出口向例如前方上方送出调节空气。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变化时,从吹出口向例如前下方送出调节空气。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可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改变调节空气的风速。通过这种结构,当制热运转开始时,从吹出口向例如前方上方送出调节空气。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变化时,从吹出口向例如后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进一步,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变化时,从吹出口例如提高风速地向后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可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改变调节空气的风量。通过这种结构,当制热运转开始时,从吹出口向例如前方上方送出调节空气。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变化时,从吹出口向例如后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进一步,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变化时,从吹出口例如以降低风量的方式,向后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为第1条件的情况下,使调节空气的风向变为大致水平方向或朝前方上方的方向;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为第2条件的情况下,使调节空气的风向变为大致正下方或后方下方;在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为第3条件的情况下,使调节空气的风向比第2条件时更向前方。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第1条件由吹出温度低于给定值的情况构成;第2条件由吹出温度高于该给定值、室温上升的开始升温状态的情况构成;第3条件由室温稳定的稳定状态的情况构成。
通过这种结构,当吹出温度低时,将调节空气向大致水平方向或前方上方送出。吹出温度到达即使例如直接吹也不感到寒冷的给定温度,并且在快速上升成室温的开始升温状态时,朝向大致正下方或后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室温相对设定温度在给定温度以内的稳定状态时,将调节空气朝向例如稍稍前下方送出。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其特征是,设置有禁止朝向后下方或大致正下方的空气送出的禁止装置。
采用本发明时,由于可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改变调节空气的风量,所以,暖风不会直接吹向使用者,通过预防给使用者带来的不快感,可实现舒适性能的提高。另外,在室温上升的开始升温的状态下,将高温空气从吹出口向后下方送出并迅速进行空气调节的同时,在室温处于稳定的稳定状态,改变风向、风速、风量,容易提高舒适感。
采用本发明时,由于基于从吹出口送出的空气温度;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空气调节机的消耗电流或消耗功率;或从室外机吸入口吸引的空气的风量等的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改变风向,因此,例如,能将吹出温度高的调节空气进一步向后方送出,并且减少了吹向使用者的高温空气。因此,进一步降低了使用者的不快感。
另外,采用本发明时,由于可基于从吹出口送出的风量使风向改变,所以,例如在风量大时,能向后方下方送出,同时防止给使用者带来的不快感,提高了制热的效率。另外,在风量变小,向前方送出调节空气,防止了到达距离的变短,能使室内各角落变暖。
另外,采用本发明时,由于根据室内的温度、室内的湿度、室内离子浓度、室内净化度等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改变风向、风速、风量,所以,例如当室内调节度与使用者设定的调节度之差太大时,则将调节空气送出到后方,大幅度地搅拌房间内的所有空气,能快速提高到达室内角落的空气的调节度。借此,能在短时间内调节室内所有的空气。另一方面,当室内空气的调节度与使用者设定的调节度之差变小时,向大致正下方的方向送出,减少不需要的向后方的送出,可以高效率进行空气调节。
另外,采用本发明时,由于设置有禁止朝向后下方或大致正下方的空气送出的禁止装置,所以,在室内机下方有壁或障碍物的情况下,向下方送出的空气返回,能防止从吸入口吸取的短路的增加,进行对应于使用状况的风向控制。
另外,采用本发明时,在室温快速上升的开始升温状态下,将调节空气的风向变为大致正下方或后方下方,在稳定状态下使调节空气的风向比开始升温状态更靠前方,所以,在风量少的稳定状态下,也能使调节空气到达远端。
另外,采用本发明时,在吹出温度低于给定值的情况下,由于将调节空气的风向变为朝向大致水平方向或前方上方的方向,所以,能得到不会把温度低的空气直接吹向使用者、可消除使用者感到寒冷的空气调节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2气流控制时的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冷冻循环的回路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控制部构成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1气流控制时的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1气流控制时另一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后方下方吹出状态时的吹出口附近的静压分布的等高线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后方下方吹出的状态时的居室内气流行迹的透视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后方下方吹出的状态时的居室中央部断面温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3气流控制时的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2气流控制时另一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2气流控制时再一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3气流控制时再一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2气流控制时再一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3气流控制时再一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2气流控制时的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1气流控制时的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1气流控制时再一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3气流控制时的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2气流控制时再一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3气流控制时再一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2气流控制时的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1气流控制时的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1气流控制时再一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3气流控制时的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第3气流控制时再一状态的侧面断面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第13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后方下方吹出状态时的居室内气流行迹的透视立体图。
图28是表示以往空气调节机的居室内的风量“强”时的气流的透视图。
图29是表示以往空气调节机的居室内的风量“弱”时的气流的透视图。
图30是表示以往空气调节机的居室中央部断面的风量“强”时的温度分布图。
图31是表示以往空气调节机的居室中央部断面的风量“弱”时的温度分布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是室内机;2是机壳,3是正面面板,4是吸入口,5是吹出口,6是送风路径,7是送风风扇,8是空气过滤器,9是室内热交换器,10是排水盘,12是纵百叶窗,25是漩涡,60是控制部,61是温度传感器,62是压缩机,63是四通切换阀,64是室外热交换器,65是送风风扇,66是节流机构,67是制冷剂配管,68是冷冻循环,71是CPU,72是输入回路,73是输出回路,74是存储器,90是高静压部,98是假想面,113a、113b、113c、114a、114b、115a、115b是风向可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了便于说明,在下面各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图28、图29所示以往例子相同的部分用同一符号表示。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侧面断面图(示出了后述图8的D断面)。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由机壳2保持着本体部,在机壳2上,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面侧与前面侧设置有吸入口4的正面面板3。
机壳2在后方侧面设置有爪部(图中未示),该爪部与安装在居室侧壁W1上的安装板(图中未示)配合,支持机壳2。在正面面板3下端部与机壳2下端部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吹出口5。吹出口5形成为在室内机1宽度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面临前方下方设置。
在室内机1的内部,形成从吸入口4连通到吹出口5的送风路径6。在送风路径6内部配设有送出空气用的送风风扇7。作为送风风扇7,可以用例如横流风扇等。送风路径6具有前方导向部6a,将送风风扇7送出的空气向前方下方导引。在前方导向部6a上设置有可改变左右方向吹出角度的纵百叶窗12。另外,送风路径6的上壁作成从前方导向部6a的终端开始越向前方越朝上方倾斜的倾斜面。
在吹出口5内设置有可转动地支持着的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风向可变部113c使前方导向部6a的下壁延长,并借助于驱动马达(图中未示)驱动而转动的旋转轴113f,枢支在机壳2上。风向可变部113a配置在吹出口5上部,并通过驱动马达(图中未示)旋转驱动的旋转轴113d可旋转地支持着。
风向可变部113b配置在吹出口5下部,并通过驱动马达(图中未示)旋转驱动的旋转轴113e可旋转地支持着。将风向可变部113a、113b通过各驱动马达的驱动独立地旋转,通过切换方向使风向改变。
另外,风向可变部113b、113c断面形状是弯曲的,在一个面形成凸状曲面的同时,另一面形成凹状曲面。风向可变部113a一面(图中左侧)为大致的平面,而另一面(图中右侧)形成缓缓的凸状曲面,用旋转轴113d轴支撑着其大致中央部的附近。此外,该图的状态如下文详述,示出了从吹出口5朝向后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的情况。
在与正面面板3相面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捕获·除去包含在从吸入口4吸入的空气中的灰尘的空气过滤器8。在送风路径6中的送风风扇7与空气过滤器8之间,配设有室内热交换器9。室内热交换器9与配设在室外的压缩机62(参照图2)相连,由压缩机62的驱动进行冷冻循环运转。
冷冻循环的运转处于制冷时,室内热交换器9冷却至低于周围温度的低温。另外,在用于制热时,室内热交换器9加热到高于周围温度的高温。此外,在室内热交换器9与空气过滤器8之间设置有检测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1。在室内机1的侧部设置有控制空气调节机驱动的控制部60(参照图3)。在室内热交换器9前后的下部设置有排水盘10,用于收集制冷或除湿时从室内热交换器9落下的结露。
在前方排水盘10上,设置有离子发生装置30,该离子发生装置30的放电面30a面向送风路径6。由离子发生装置30的放电面30a产生的离子放出到送风路径6内,从吹出口5吹出到室内。离子发生装置30具有放电电极,通过电晕放电使施加电压为正电压的情况下,主要生成由H+(H2O)n组成的正离子,在负电压情况下,主要生成由O2 -(H2O)m组成的负离子(n、m为整数)。
H+(H2O)n及O2 -(H2O)m凝集在微生物的表面,包围空气中的微生物等浮游细菌。而且,如式(1)~(3)所示,通过冲突在浮游细菌的表面上生成活性种类的[·OH](羟基根)或H2O2(过氧化氢)(n′,m′为整数)。这样,破坏浮游细菌并进行杀菌。
……(1)
……(2)
……(3)
离子发生装置30根据使用目的,可以在负离子多于正离子的发生模式;正离子多于负离子的发生模式;以及负离子与正离子双方以大致相同比例发生的模式下相互切换。
图2是表示空气调节机冷冻循环的回路图。在与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相连的室外机(图中未示)上,设有压缩机62、四通切换阀63、室外热交换器64、送风风扇65及节流机构66。压缩机62一端通过制冷剂配管67并经由四通切换阀63连接到室外热交换器64上。压缩机62另一端通过制冷剂配管67并经由四通切换阀63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9上。室外热交换器64与室内热交换器9通过制冷剂配管67并经由节流机构66连接在一起。
制冷运转开始时,驱动压缩机62,同时,使送风风扇7旋转。这样,制冷剂经过压缩机62、四通切换阀63、室外热交换器64、节流机构66、室内热交换器9及四通切换阀63,返回压缩机62,形成冷冻循环68。
通过冷冻循环68的运转,在制冷时,室内热交换器9冷却到低于周围温度的低温。另外,在制热运转时,切换四通切换阀63,使送风风扇65旋转,按照与上述相反的方向使制冷剂流动循环。即、经过压缩机62、四通切换阀63、室内热交换器9、节流机构66、室外热交换器64及四通切换阀63,返回压缩机62,形成冷冻循环68。这样,室内热交换器9被加热到高于周围温度的高温。
图3是表示空气调节机构成的方框图。控制部60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基于使用者的操作或检测吸入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1的输入,进行送风风扇7、压缩机62、送风风扇65、纵百叶窗12、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及离子发生装置30的驱动控制。
图4是表示控制部60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控制部60具有进行各种演算处理的CPU71,在CPU71上,连接有接受输入信号的输入回路72和输出CPU71的演算结果的输出回路73。另外,设置有存储器74,用来进行CPU71的演算程序的储存及演算结果的临时记忆。
将温度传感器61的输出输入给输入回路72。在输出回路73上,连接有用于驱动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的旋转轴113d、113e、113f(参照图1)的驱动马达(图中未示)。
另外,将接受遥控装置(图中未示)的操作信号的受光部(图中未示)的输出输入给控制部60。这样,根据遥控装置的给定操作,不管温度传感器61的检测结果如何,都可驱动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即、基于温度传感器61禁止控制部60的控制,可在任意方向布置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
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当制热运转开始时,冷冻循环也运转,同时,旋转驱动室外机(图中未示)的送风风扇65。这样,由室外机(图中未示)吸入外部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64吸热的制冷剂流向室内热交换器9,对室内热交换器9加热。
在开始制热运转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或在把室内热交换器9加热到给定温度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60旋转驱动室内机1的送风风扇7,进行第1气流控制。这样,在室内机1内,从吸入口4吸入空气,经过空气过滤器8除去空气中所含的灰尘。吸入到室内机1内的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热交换并被加热,借助于纵百叶窗12及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限制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朝向,送到室内。
第1气流控制是在图5或图6的状态下,布置有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以例如约3~4m/sec的风速向前上方或大致水平方向送出调节空气。即、如图5所示,风向可变部113a沿着经过前方导向部6a流动循环的气流,以使其平面侧面对后上方的方式布置着。风向可变部113b布置成这样的形式,将与经由前方导向部6a流动循环的气流平行的气流分成两部分,并使该气流向下凸出。风向可变部113c避开从吹出口5送出的气流,布置在机壳2的下方。
借此,经由前方导向部6a流动循环的调节空气产生弯曲,以箭头E所示方式,从吹出口5向前上方送出。另外,如图6所示,当风向可变部113a的方向变为水平时,如箭头D所示的方式,从吹出口5以大致水平方向送出调节空气。
从吹出口5沿前上方或大致水平方向送出的调节空气到达居室的天花板。之后,通过附壁效果,从天花板壁S开始,顺次经过与室内机1对峙的壁面W2(参照图8)、地面F(参照图8)、室内机1侧的壁面W1传播而流动循环。因此,通过第1气流控制,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升温时未充分升温的调节空气不会直接吹向使用者,能防止使用者感到寒冷的事情发生。
还有,在开始制热运转时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或将室内热交换器9充分加热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60进行第2气流控制。第2气流控制,按照上述图1所示的方式,布置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从吹出口5向后方下方以例如大约6~7m/se的风速送出调节空气。
即、风向可变部113a,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布置成使其平面一侧朝向前面、使其一端部与送风路径6的上壁接触的形式,且位于使送风路径6的上壁延长的位置。风向可变部113a的另一端部以与旋转轴113e接触的方式,朝向下方地布置着。风向可变部113b以使送风路径6一侧变成凹结构的方式,布置成使其前端朝向后方下方的形式。风向可变部113c以使送风路径6一侧变成凸结构的方式,布置成使其前端朝向后方下方的形式。
借此,经由前方导向部6a流动循环的气流的前进方向的前方被风向可变部113a、113b封闭,气流弯曲后被引导到后方下方。图7示出了此时的送风路径6的静压分布。在风向可变部113a、113b的内侧面,通过与风向可变部113a、113b相接,形成静压高于前方导向部6a的高压的高静压部90。
根据检测送风路径6静压的静压检测传感器(图中未示)的检测结果,对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的位置进行调整,沿着面对风向可变部113a、113b流动循环的气流,形成高静压部90的等压线90a。即、以大致平行于前方导向部6a的终端与风向可变部113b的终端连线的方式,形成高静压部90的等压线90a,在高静压部90附近,气流大致平行于等压线90a。
因而,高静压部90作为流体力学的壁面发挥作用,借助于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能平滑地改变调节空气的送出方向,使气流弯曲。而且,与风向可变部113a、113b相接的高静压部90的等压线90a只使送风路径6弯曲,而不与流动循环的气流主流的流线相交。因而,能大幅度地降低该气流的压力损失。
其结果是,尽管有大的风向变更,还能将大风量的调节空气送出到后方下方。此外,通过高静压部90,从主流分出的低速且低能量的气流沿着风向可变部113a、113b流动循环。因而,对压力损失的影响变小。
此外,利用静压检测传感器,以使风向可变部113a、113b附近的静压成为给定值的方式,改变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的布置,也可以将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的位置作为数据库记忆。这样,从数据库中取出对应于运转条件的数据,可将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布置在给定位置,可以省略静压检测传感器。
另外,面对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流动循环的调节空气的主流,在由高静压部90与送风路径6的下壁面围成的空间内流动循环。即、通过高静压部90形成流路的壁面。因此,气流与风向可变部113a、113b不接触,所以,降低了因粘性引起的损失,能进一步增加风量。
另外,高静压部90成为流路的壁面,通过高静压部90缩小调节空气的流路,形成喷嘴状,因此,流路面积比前方导向部6a窄。因而,在喷嘴作用下,将高能流体从吹出口5送出。其结果是,邻接高静压部90的气流风速没有大的变化,抑制了气流的静压变动,气流进一步顺利流动,进一步降低了压力损失。因此,能更进一步地增加从空气调节机送出的调节空气的风量。
另外,因高静压部90缩小而一端变狭窄的流路面积在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下游侧再次扩大。这样,流路随着向下游,又一次断面面积减少,形成最小断面面积部(下面称作“喉部”)。因而,由扩大的流路构成所谓的扩散器,辅助送风风扇7的静压上升,能进一步增加风量。另外,如图7所示,在流路的喉部,由于既不产生高静压部90,也不产生压力损失,所以,在该位置处,借助于流路的弯曲,可形成不产生压力损失的弯曲部。
此外,由于前方导向部6a的上壁与风向可变部113a的接触部分不是由平滑的曲面形成,因此,在高静压部90处产生漩涡25,送风效率会稍稍低一些。但是,与以往相比,能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加,提高送风效率。
此外,风向可变部113b布置成与使前方导向部6a的下壁从吹出口5更向外侧延长的假想面98交错的形式。这样,风向可变部113a的下端部配置在假想面98的更下方,能可靠地将气流向后方下方导引。因此,空气不会向不希望的方向送出,可以获得高可靠性的空气调节机。
图8示出了向后方下方吹出时的居室R内的气流的行迹。调节空气沿着侧壁W1下降,如箭头C所示,顺次经过地面F、与侧壁W1对峙的侧壁W2、天花板壁S传播,返回到吸入口4。这样,既能防止送出的暖气的扬起,也能防止因短路引起的制热效率的降低,同时,能充分温暖居室R的下部,改善舒适感。因此,居室R内室温快速上升,很快成为温度向上升起的开始升温状态。
此外,在第1气流控制中,变成从室内机1送出的空气直接吹的时使用者感到寒冷的程度的低温温度。因而,在进行第1气流控制之际,虽然室温也上升,但是,上升速度较慢。在开始升温状态,即使从室内机1送出的空气直接地吹,也能到达使用者不感到寒冷的温度,室温从低于设定温度的状态快速上升。
图9表示第2气流控制时的室内温度分布。室内温度的设定温度为28℃,居室R的大小为6个榻榻米(高度2400mm、宽度3600mm、深度2400mm)。与以上的图30、图31同样地,计测点是沿着单点虚线D所示的居室R中央断面并以600mm的间隔,分别在高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上的6点、8点的共计48点上进行测量的。
如该图所示,由于将温度高的调节空气经过地面F传播到脚下,所以,使居室R地面中央部的温度变成33℃~35℃。在与以上图30、图31所示的以往例子中的相同的位置,由于温度是31℃~32℃(图30)及23℃(图31)的程度,所以,能大幅度地提高脚下温度,减少使用者的不快感,提高舒适感。
另外,由于从室内机1送出的调节空气借助于附壁效果,不会沿着壁面扬起,所以,不会产生短路。因而,也不会在室内机1的周围产生过剩的暖气集中(参照图30),吸入口4附近的温度变成与设定温度的28℃相同的程度。因此,在提高空气调节效率的同时,容易判断室内是否充分变暖。
接着,在进行第2气流控制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下,或者在借助于温度传感器61检测从吸入口4吸取的空气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变小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60进行第3气流控制。在第3气流控制中,降低压缩机62的运转频率,同时按照图10所示的方式,布置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以例如约6~7m/sec的风速,按照箭头C′所示方式将调节空气向后方下方送出。
即、沿图10K方向转动风向可变部113c,在减小吹出口5面积的同时,调节送风风扇7的转速,维持风速。这样,相对第2气流的控制,以相同的风速,慢慢地将送风量降低到约70%。此时,即使送风量降低,从室内机1送出到后方下方的调节空气(暖气)因附壁效果不会扬起,而是沿侧壁W1继续下降,不会直接倾盆而降到居住空间,而是经过地面F传播到达脚下。
因此,消除了因将风直接吹向使用者而引起的不快感,提高了舒适性。此外,即使送风量降低,也能维持风速,因此,暖气能可靠地到达侧壁W2与地面F的边界区域等的居室R的角落。这样,居室R内室温相对设定温度,处于给定温度以内的稳定的稳定状态。
此外,在第3气流控制中,在降低风量的同时降低风速的情况下,由于担心暖气不能到达侧壁W2与地面F的边界区域等居室R的角落,所以,更希望维持风速。
在第3气流控制中,因居室R窗的打开、室外机的除霜引起制热运转的暂时中断、其他理由下的居室R的室温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空气调节机切换到开始升温状态,进行第2气流控制。而且,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或检测到室温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变小的情况下,进行第3气流控制。反复这种循环,进行制热的运行。
此外,也有通过使用者在制热运转开始后或居室R的室内温度没有到达所希望温度时,就想直接接受暖气的情况。另外,还存在着在居室R的室内温度到达所希望的温度之后,在直接接受暖气时因感到不快感而又不想直接接受暖气,希望将室内温度保持在所希望的温度下的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上述图28的以往例子所示方式,将调节空气向前方下方送出之后,再按照图1、图10所示的方式,向后方下方送出。即、在开始升温状态下,如图28所示,向前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这样,能直接让使用者沐浴暖气。然后,在稳定状态下,将调节空气向后方下方送出。这样,不仅用户能直接沐浴暖气,也能将房间温度保持在所希望的温度上。因此,大幅度地改善了使用者的便利性。
另外,借助于使用者对遥控装置的操作(图中未示),可改变纵百叶窗12及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的布置。这样,使用者可任意地选择调节空气的风向。
在第2气流控制中,代替上述图1的状态,如图11所示,还可布置成使风向可变部113a的平面侧面对送风路径6的形式。借此,沿着正面面板3配置风向可变部113a、113b,可改善室内机1的美观。此时,由于高静压部90通过向前上方倾斜的送风路径6的上壁与风向可变部113a、113b包围所形成,因此,产生了扩展到高静压部90内的大的漩涡25。
因而,与图1的情况相比,送风效率稍稍低一些,但是,与以往技术相比,依然能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加。同样地,在第3气流控制中,代替上述图10的状态,还可以将风向可变部113a沿正面面板3配置。
另外,在第2、第3气流控制中,在设置有室内机1的居室R宽敞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60进行不同的控制。控制切换由设置在室内机1或遥控装置上的切换开关等执行。
当居室R宽敞,安装室内机1的侧壁W1及与侧壁W1对峙的侧壁W2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时,从吹出口5向后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时,存在着暖气不能到达侧壁W2与地面F边界区域等的居室R的角落的情况。因而,在开始升温状态的第2气流控制中,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如图12所示那样布置。
即、风向可变部113b、113c布置成从上述图1状态开始更靠前方的形式。而且,如箭头B所示,来自吹出口5的调节空气以例如约7~8m/sec的风风速向大致正下方送出。
在稳定状态下的第3气流控制中,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如图13所示那样布置。即、从图12的状态向K方向转动风向可变部113c,缩小吹出口5的面积。与之相伴,调节送风风扇7的转速。借此,例如风量变为相对第2气流控制的约70%,在约7~8m/sec的风速下,从吹出口5按照箭头B′所示的方式,朝向正下方送出调节空气。借此,在居室R宽敞的情况下,暖气能达到居室R的角落。
另外,在第2、第3气流控制中,也可以分别如图14、图15所示那样地布置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即、在开始升温状态的第2气流控制中,在图14中,将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的下端相对图12朝前方地布置。而且,从吹出口5以例如约6~7m/sec的风速并按照箭头A2所示的方式,将调节空气相比正下方稍稍朝向前方的前下方方向送出。
在稳定状态的第3气流控制中,在图15中,从图14的状态沿J方向转动风向可变部113a,风向可变部113c沿K方向转动,缩小吹出口5的面积。与之相伴,调节送风风扇7的转速。借此,例如,使风量变成相对第2气流控制的约70%,在约7~8m/sec的风速下,从吹出口5按照箭头A2′所示的方式,朝向前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借此,在居室R宽敞的情况下,暖气也能达到居室R的角落。
此外,在第2、第3气流控制中,分别如上述图1、图10所示那样布置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将风速变大,也是可行的。即、在开始升温状态,如图1所示地设定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从吹出口5按照箭头C所示当时,向后方下方以例如大约9~10m/sec的风速送出调节空气。
在稳定状态下,如图10所示那样设定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从吹出口5按照箭头C所示方式,向后方下方以例如大约9~10m/sec的风速送出调节空气。借此,在居室R宽敞的情况下,暖气也能达到居室R的角落。因此,在居室R宽敞的情况下,通过将风向设定成朝向前方或加大风速,也能取得与居室狭小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室内机1的侧面断面图。与上述图1~图15所示第1实施方式相同部分标有同一符号。本实施方式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设置风向可变部114a、114b。其它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风向可变部114a、114b配置在吹出口5处,两面由平面的平板构成。旋转轴114c、114d可旋转地支持风向可变部114a、114b,由驱动马达(图中未示)旋转驱动。因此,风向可变部114a、114b由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改变方向的风向可改变的风向板构成。另外,旋转轴114c设置在风向可变部114a大致中央,旋转轴114d设置在风向可变部114b的端部。此外,该图表示将调节空气送出到后方下方时的配置。
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当制热运转开始时,冷冻循环也运转,同时,旋转驱动室外机(图中未示)的送风风扇65。借此,由室外机(图中未示)吸入外部空气。由室外热交换器64吸热的制冷剂流向室内热交换器9,对室内热交换器9加热。
在制热开始运转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下,或是在室内热交换器9加热到给定温度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60旋转驱动室内机1的送风风扇7,进行第1气流控制。借此,从吸入口4将空气吸入室内机1内,经过空气过滤器8除去周钪在空气中的灰尘。吸入到室内机1内的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热交换并被加热,借助于纵百叶窗12及风向可变部114a、114b,限制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方向,送到室内。
第1气流控制以图17或图18的状态布置风向可变部114a、114b,以例如约3~4m/sec的风速向前方上方或大致水平方向送出调节空气。即、如图17所示,将风向可变部114a布置成使其前端较后端处在更上方的位置,在吹出口5附近,大致平行于向上方倾斜的送风路径6的上壁。风向可变部114b布置成使其轴侧的端部比开放侧的端部更朝向前方下方的方式。
借此,经由前方导向部6a流动循环的调节空气产生弯曲,以箭头E所示方式,从吹出口5向前方上方送出。另外,如图18所示,当风向可变部114a的朝向变为水平时,如箭头D所示,以大致水平方向从吹出口5送出调节空气。
从吹出口5以前方上方或大致水平方向送出的调节空气到达居室的天花板。之后,通过附壁效果,从天花板面开始,顺次经由与室内机1对峙的壁面W2(参照图8)、地面F(参照图8)、室内机1侧的壁面W1传播并流动循环。因此,通过第1气流控制,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升温时,未充分升温的调节空气不会直接吹向使用者,能防止使用者感到寒冷的事情发生。
还有,在开始制热运转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或将室内热交换器9充分加热的情况下,由控制部60执行第2气流控制。第2气流控制如上述图16所示那样布置风向可变部114a、114b,从吹出口5向后方下方以例如大约6~7m/sec的风速送出调节空气。
即、风向可变部114a布置成,借助于驱动马达的驱动,其一端接近送风路径6的上壁,并且使上壁向下方延长。风向可变部113a的另一端部以接近旋转轴114e的方式朝向下方地布置。风向可变部114b布置成使其前端朝向后方下方的形式。
借此,经由前方导向部6a流动循环的气流的前进方向的前方被风向可变部114a、114b封闭,形成与风向可变部114a、114b相接的高静压部90。高静压部90的等压线90a(参照图7)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沿着面向风向可变部114a、114b的调节空气的流动循环方向形成。因而,高静压部90成为流体力学的壁面,使调节空气的送出方向平滑可变,从吹出口5送出到后方下方。
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开始升温状态下,能大幅度地提高脚下温度,减少使用者的不快感,提高舒适感。另外,在提高空气调节效率的同时,容易判断室内是否充分变暖。
另外,借助于高静压部90缩小流路,在下游侧再次扩大流路。此外,风向可变部114b布置成:与使前方导向部6a的下壁从吹出口5开始朝向外侧延长的假想面98交错的形式。因此,能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接着,在制热开始运转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下,或者在借助于温度传感器61检测出从吸入口4吸入的空气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变小的情况下,由控制部60进行第3气流控制。第3气流控制按照上述图19所示方式布置风向可变部114a、114b,降低送风风扇7的送风量,在约5~6m/sec的风速条件下,如箭头B所示那样,沿大致正下方送出调节空气。
即、风向可变部114b布置成使其前端与图16的情况相比更靠前方、并面向大致正下方的形式,降低了送风量及风速。借此,在稳定状态下,消除了风直接吹向使用者引起的不快感,提高了舒适性。即使送风量降低,由于与开始升温状态相比,可从室内机1以稍稍向前方(大致正下方)的方向送出调节空气,因此,暖气能到达远离室内机1的位置。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稳定状态下,在第3气流控制中缩小了气流流路,可维持风速,降低送风量,所以,有望得到暖气能到达的更大的距离。
在第3气流控制中,因居室R窗的打开、室外机的除霜引起制热运转的暂时中断、其他理由下的居室R的室温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空气调节机切换到室温开始升温的状态,进行第2气流控制。而且,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或检测到室温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变小的情况下,进行第3气流控制。反复这样,进行制热的运行。
另外,借助于使用者对遥控装置的操作(图中未示),改变纵百叶窗12及风向可变部113a、114b的布置。借此,使用者可任意地选择调节空气的风向。
在第2气流控制中,也可以代替上述图16的状态,如图20所示,将风向可变部114a沿正面面板3配置。借此,可改善室内机1的美观性。此时,由于通过向前上方倾斜的送风路径6的上壁与风向可变部114a、114b包围地形成高静压部90,所以,扩展到高静压部90内的漩涡25变大。
因而,与图16的情况相比,虽然送风效率稍稍有些降低,但是,与以往技术相比,仍然能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加。同样地,在第3气流控制中,还可以代替上述图19的状态,将风向可变部114a沿正面面板3配置。
另外,在第2、第3气流控制中,在设置有室内机1的居室R宽敞的情况下,由控制部60进行不同的控制。控制切换由设置在室内机1或遥控装置上的切换开关等执行。
当居室R宽敞,安装有室内机1的侧壁W1及与侧壁W1对峙的侧壁W2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时,从吹出口5向后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时,也有暖气不能到达侧壁W2与地面F边界区域等的居室R的角落的情况。因而,在开始升温状态的第2气流控制中,风向可变部114a、114b如图19所示那样第布置。
即、风向可变部114b配置在较上述图16状态更靠前方的位置。而且,调节空气如箭头B所示那样,从吹出口5以例如约7~8m/sec的风速向大致正下方送出。
在稳定状态下的第3气流控制中,风向可变部114a、114b如图21所示那样地配置。即、风向可变部114b配置在较上述图19的状态更靠前方的位置。而且,从吹出口5以例如约6~7m/sec的风速,按照箭头B所示的方式,以比正下稍稍朝向前方的前方下方的方向送出调节空气。借此,在居室R宽敞的情况下,暖气也能达到居室R的角落。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图2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室内机1的侧面断面图。与上述图16~图21所示第2实施方式相同部分标有相同的符号。本实施方式,代替第2实施方式的风向可变部114a、114b,设置有风向可变部115a、115b。
另外,为了检测室内机1内的送风风扇7的转速,设置有检测从吹出口5送出的调节空气风量的转速检测部(图中未示)。在以上的图4中,将转速检测部的输出输入给控制部60,基于转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驱动风向可变部115a、115b。其它部分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风向可变部115a、115b配置在吹出口5上,两面由平面的平板构成。旋转轴115c、115d可旋转地支持风向可变部115a、115b,由驱动马达(图中未示)旋转驱动。借此,风向可变部115a、115b由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切换方向的风向可改变的风向板构成。另外,旋转轴115c设置在风向可变部115a大致中央,旋转轴115d设置在风向可变部115b的大致中央的以给定量离开风向可变部115b的位置。此外,该图表示将调节空气向后方下方送出时的配置。
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当制热运转开始时,冷冻循环也运转,同时,旋转驱动室外机(图中未示)的送风风扇65。借此,由室外机(图中未示)吸入外部空气。由室外热交换器64吸热的制冷剂流向室内热交换器9,对室内热交换器9加热。
在制热开始运转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下,或是在将室内热交换器9加热到给定温度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60旋转驱动室内机1的送风风扇7,进行第1气流控制。借此,从吸入口4将空气吸入室内机1内,经过空气过滤器8除去包含在空气中的灰尘。吸入到室内机1内的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热交换并被加热,借助于纵百叶窗12及风向可变部115a、115b,限制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方向,送到室内。
第1气流控制是将送风风扇7的转速设定在例如600rpm下,通过转速检测部的检测,以图23或图24的状态,配置风向可变部115a、115b。而且,以约3~4m/sec的风速向前上方或大致水平方向送出调节空气。即、如图23所示,将风向可变部115a布置成使其前端较后端处于更上方、并在吹出口5附近与朝向上方倾斜的送风路径6的上壁大致平行的形式。风向可变部115b配置成使其外侧的端部较内侧端部变成前方下方的形式。
借此,经过前方导向部6a流动循环的调节空气产生弯曲,以箭头E所示方式,从吹出口5向前方上方送出。另外,如图24所示,当风向可变部115a的方向变为水平时,如箭头D所示,以大致水平方向从吹出口5送出调节空气。
从吹出口5朝前上方或大致水平方向送出的调节空气,到达居室的天花板。之后,通过附壁效果,从天花板面开始,顺次经过与室内机1对峙的壁面W2(参照图8)、地面F(参照图8)、室内机1侧的壁面W1传播而流动循环。因此,通过第1气流控制,制在热运转的运转开始升温时,未充分升温的调节空气不会直接吹向使用者,能防止使用者感到寒冷的事情发生。
还有,在开始制热运转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或将室内热交换器9充分加热的情况下,由控制部60执行第2气流控制。在第2气流控制中,将送风风扇7的转速设定成例如1200rpm时,通过转速检测部的检测,以图22的状态,配置风向可变部115a、115b。而且,以约6~7m/sec的风速向后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
即、风向可变部115a配置成,借助于驱动马达的驱动,其一端与送风路径6的上壁对接,并且使其上壁向下方延长。风向可变部115b配置成使其前端朝向大致正下方或后方下方的形式。
借此,经由前方导向部6a流动循环的气流的前进方向的前方,借助于风向可变部115a、115b封闭,形成与风向可变部115a、115b相接的高静压部90。高静压部90的等压线90a(参照图7)与第1、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沿着面向风向可变部115a、115b的调节空气的流动循环方向形成。因而,高静压部90成为流体力学的壁面,使调节空气的送出方向平滑可变,从吹出口5送出到后方下方。
因此,与第1、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开始升温状态下,能大幅度地提高脚下温度,减少使用者的不快感,提高舒适感。另外,在提高空气调节效率的同时,容易判断室内是否充分变暧。
另外,借助于高静压部90缩小流路,在下游侧再次扩大流路。此外,风向可变部115b,布置成与使前方导向部6a的下壁从吹出口5更向外侧延长的假想面98交错的形式。因此,能得到与第1、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接着,在制热开始运转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下,或者在借助于温度传感器61检测出从吸入口4吸取的空气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变小的情况下,由控制部60进行第3气流控制。在第3气流控制中,将送风风扇7的转速设定成例如900rpm时,通过转速检测部的检测,以图25的状态,配置风向可变部115a、115b。而且,以约5~6m/sec的风速,如箭头B所示那样,将调节空气大致正下方的方向送出。
即、通过降低送风风扇7的转速,将风向可变部115a布置成使其前端比图22的情况的更靠前方,并且,其前端朝向大致正下方或稍稍前方。借此,在稳定状态下,消除了风直接吹向使用者引起的不快感,提高了舒适性。
另外,即使送风量降低,由于与开始升温状态相比,从室内机1以稍稍朝向前方(大致正下方)的方向送出调节空气,因此,暖气能到达远离室内机1的位置。
在第3气流控制中,因居室R窗的打开、室外机的除霜引起制热运转的暂时中断、其他理由下的居室R的室温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空气调节机切换到室温开始升起的状态,进行第2气流控制。而且,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或检测到室温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变小的情况下,进行第3气流控制。反复这样,进行制热的运行。
另外,借助于使用者对遥控装置(图中未示)的操作,改变纵百叶窗12及风向可变部115a、115b的配置。借此,使用者可任意地选择调节空气的风向。
另外,在第2、第3气流控制中,在设置有室内机1的居室R宽敞的情况下,由控制部60进行不同的控制。控制切换由设置在室内机1或遥控装置上的切换开关等执行。
当居室R宽敞,安装有室内机1的侧壁W1及与侧壁W1对峙的侧壁W2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时,从吹出口5向后方下方送出调节空气时,存在着暖气不能到达侧壁W2与地面F边界区域等的居室R的角落的情况。因而,在开始升温状态的第2气流控制中,风向可变部113a、115b如图25所示那样地布置。
即、将送风风扇7的转速设定为1200rpm时,借助于转速检测部的检测,将风向可变部115b配置的比图22的状态更靠前方的形式。而且,将调节空气按照箭头B所示的方式,从吹出口5以例如约7~8m/sec的风速向大致正下方送出。
在稳定状态下,在第3气流控制中,将风向可变部115a、115b如图26所示那样地配置。即、送风风扇7的转速设定为900rpm时,借助于转速检测部的检测,将风向可变部115b配置成比图25的状态更靠前方的形式。而且,将调节空气从吹出口5以例如约6~7m/sec的风速,按照箭头B所示的方式,沿着比正下方向稍稍朝向前方的前方下方送出。借此,在居室R宽敞的情况下,暖气也能到达居室R的角落。
此外,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有同样的转速检测部,基于转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改变风向、风速、风量。
[第4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4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相对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代替转速检测部,设置频率检测部(图中未示)。频率检测部检测压缩机62(参照图2)的运转频率。在以上的图4中,将频率检测部的输出输入控制部60,基于频率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驱动风向可变部115a、115b。其它部分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
借此,对应于压缩机62的运转频率,改变风向可变部115a、115b的配置。在开始升温状态的第2气流控制中,提高运转频率,当运转频率变为例如70Hz以上时,借助于频率检测部的检测,将风向可变部115a、115b布置成例如上述图22所示的状态。另外,在稳定状态的第3气流控制中,降低运转频率,当运转频率变为例如40Hz~70Hz时,借助于频率检测部的检测,将风向可变部115a、115b布置成例如上述图25所示的状态。
在制热时,当压缩机62的运转频率变高时,制热能力提高,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变高。当压缩机62的运转频率降低时,制热能力降低,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也降低。因此,与上述同样地,进一步朝后方送出吹出温度高的调节空气的一部分。借此,能进一步减少吹向使用者的高温空气,减少使用者的不快感。此外,也可以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频率检测部。
[第5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5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相对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代替转速检测部,在送风路径6内设置检测调节空气吹出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构成的吹出温度检测部(图中未示)。另外,在以上的图4中,代替温度传感器61的输出,将吹出温度检测部的输出输入给控制部60,基于吹出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驱动风向可变部115a、115b。其它部分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
借此,对应于调节空气的吹出温度,可改变风向可变部115a、115b的设定。在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不上升,吹出温度不足36℃的条件下,执行第1气流控制。在开始升温状态的第2气流控制中,借助于压缩机运转频率的增加,提高吹出温度,当吹出温度变为45℃以上,借助于吹出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将风向可变部115a、115b配置成例如上述图22所示的状态。
在稳定状态的第3气流控制中,降低压缩机62的运转频率,当吹出温度变为36℃~45℃时,借助于吹出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将风向可变部115a、115b配置成例如上述图25所示的状态。因此,与上述同样地,进一步朝后方送出吹出温度高的调节空气的一部分。借此,能进一步减少吹向使用者的高温空气,减少使用者的不快感。此外,也可以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吹出温度检测部。
[第6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6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相对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代替转速检测部,设置检测室内热交换器9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构成的热交换器温度检测部(图中未示)。另外,在上述图4中,将热交换器温度检测部的输出输入给控制部60,基于热交换器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驱动风向可变部115a、115b。其它部分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
借此,可对应于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改变风向可变部115a、115b的设定。例如在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不足40℃时执行第1气流控制。在开始升温状态的第2气流控制下,借助于压缩机62运转频率的增加,使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升高,变成50℃以上时,借助于热交换器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将风向可变部115a、115b配置成例如上述图22所示的状态。
在稳定状态的第3气流控制中,降低压缩机62的运转频率,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变为40℃~50℃时,借助于热交换器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将风向可变部115a、115b配置成例如上述图25所示的状态。因此,与上述同样地,进一步朝后方送出吹出温度高的调节空气的一部分。借此,能进一步减少吹向使用者的高温空气,减少使用者的不快感。此外,也可以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热交换器温度检测部。
[第7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7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相对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代替转速检测部,设置有消耗电流检测部。消耗电流检测部,由产生与电流值成比例的二次电压的电流示踪器等构成,检测空气调节机运转时的消耗电流或消耗功率。在上述图4中,将消耗电流检测部的输出输入给控制部60,基于消耗电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驱动风向可变部115a、115b。其它部分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
借此,可对应于空气调节机的消耗电流,改变风向可变部115a、115b的设定。在开始升温状态的第2气流控制中,提高压缩机62的运转频率,当空气调节机的消耗电流或消耗功率变为例如12A或1200W以上时,借助于消耗电流检测部的检测,将风向可变部115a、115b配置成例如上述图22所示的状态。
在稳定状态的第3气流控制中,降低压缩机62的运转频率,当空气调节机的消耗电流或消耗功率变为例如7A~12A或700W~1200W时,借助于消耗电流检测部的检测,将风向可变部115a、115b配置成例如上述图25所示的状态。
当空气调节机运转时的消耗电流或消耗功率变大时,认为压缩机62(参照图2)的频率变高,在制热时,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变高。当空气调节机运转时的消耗电流或消耗功率变小时,认为压缩机62的运转频率降低,在制热时,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变低。因此,与上述同样地,进一步朝后方送出吹出温度高的调节空气的一部分。借此,能进一步减少吹向使用者的高温空气,减少使用者的不快感。此外,也可以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消耗电流检测部。
[第8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8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相对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代替转速检测部,设置室外转速检测部。室外转速检测部,检测设置在室外机上的送风风扇65(参照图2)的转速以及从室外机的吸入口(图中未示)吸引的空气的风量。在上述图4中,将室外转速检测部的输出输入给控制部60,基于室外转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驱动风向可变部115a、115b。其它部分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
借此,可对应于室外送风风扇65的转速,改变风向可变部115a、115b的设定。在第2气流控制中,例如室外送风风扇65的转速变为1000rpm以上时,借助于室外转速检测部的检测,将风向可变部115a、115b配置成例如上述图22所示的状态。在第3气流控制中,例如室外送风风扇65的转速变为500~1000rpm时,借助于消耗电流检测部的检测,将风向可变部115a、115b配置成例如上述图25所示的状态。
在制热时,当压缩机62(参照图2)的运转频率增高时,将室外机送风风扇65的风量或转速也设定的大一些,不仅提高制热能力,也提高了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压缩机62的运转频率降低时,也将室外机送风风扇65的风量或转速设定的小一些,不仅降低了制热能力,也降低了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因此,与上述同样地,进一步朝后方送出吹出温度高的调节空气的一部分。借此,能进一步减少吹向使用者的高温空气,减少使用者的不快感。此外,也可以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室外转速检测部。
[第9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9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相对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代替转速检测部,设置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与空气过滤器8之间,检测吸入空气的湿度。在上述图4中,代替温度传感器61的输出,将湿度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给控制部60,基于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驱动风向可变部115a、115b。其它部分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
借此,可对应于吸入空气的湿度,改变风向可变部115a、115b的设定。例如当吸入空气的相对湿度与设定湿度之差为20%以上时,执行第2气流控制。当吸入空气的相对湿度与设定湿度之差不足20%时,执行第3气流控制。
因此,当吸入空气相对湿度与设定湿度之差变大时,则向更后方送出调节空气,大幅度地搅拌房间内的所有空气,快速调整到室内角落的湿度平衡。另一方面,当吸入空气湿度与设定湿度之差变小时,大致朝正下方送出,减少不需要的向后方的送出,可高效率地进行空气调节。此外,也可以在第1、第2实施方式设置湿度传感器。
[第10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10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相对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代替转速检测部,设置离子传感器(图中未示)。离子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与空气过滤器8之间,检测吸入空气的离子浓度。在以上的图4中,代替温度传感器61的输出,将离子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给控制部60,基于离子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驱动风向可变部115a、115b。其它部分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
借此,可对应于吸入空气的离子浓度,改变风向可变部115a、115b的设定。例如在吸入空气的离子浓度与设定离子浓度之差为2000个/cm3以上时,执行第2气流控制。在吸入空气的离子浓度与设定离子浓度之差不足2000个/cm3时,执行第3气流控制。
因此,在吸入空气的吸入空气离子浓度与设定离子浓度之差大时,将含大量离子的调节空气进一步向后方送出,将调节空气送出,大幅度地搅拌房间内的所有空气,快速调整到室内角落的离子平衡。另一方面,当吸入空气的吸入空气离子浓度与设定离子浓度之差变小时,向大致正下方的送出,减少不需要的向后方的送出,可以高效率进行空气调节。此外,也可以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离子传感器。
[第11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11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相对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代替转速检测部,设置灰尘传感器(净化度检测装置)。灰尘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与空气过滤器8之间,检测吸入空气的灰尘量及室内空气的净化度。在以上的图4中,代替温度传感器61的输出,将灰尘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给控制部60,基于灰尘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驱动风向可变部115a、115b。其它部分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
借此,可对应于吸入空气中的所含灰尘量,改变风向可变部115a、115b的设定。例如在吸入空气中灰尘量多于给定量的情况下,执行第2气流控制。在吸入空气中灰尘量小于给定量的情况下,执行第3气流控制。
因此,在吸入空气中含有的灰尘量多的情况下,朝更后方送出调节空气,大幅度地搅拌房间内的所有空气,将室内灰尘俘获在室内机中,由空气过滤器8快速进行空气净化,因此,能在短时间内净化房间内的所有空气。另一方面,当吸入空气中所含灰尘量少的情况下,向大致正下方的方向送出,减少不需要的向后方的送出,以高效率进行空气调节。此外,如果利用HEPA过滤器或电气集尘机代替空气过滤器8(参照图1),能得到更大的空气净化效果。此外,也可以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灰尘传感器。
[第1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1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相对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代替转速检测部,设置气味传感器(净化度检测装置)。气味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与空气过滤器8之间,检测吸入空气的臭气成分含量及室内空气的净化度。在以上的图4中,代替温度传感器61的输出,将气味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给控制部60,基于气味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驱动风向可变部115a、115b。其它部分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
借此,可对应于吸入空气中的臭气成分的含量,改变风向可变部115a、115b的设定。例如在吸入空气中臭气成分多于给定量的情况下,执行第2气流控制。在吸入空气中臭气成分小于给定量的情况下,执行第3气流控制。
因此,在吸入空气中的臭气成分的含量大的情况下,朝更后方送出调节空气,并大幅度地搅拌房间内的所有空气,将室内灰尘俘获在室内机中,由空气过滤器8快速进行空气净化,因此,能在短时间内净化房间内的所有空气。另一方面,当吸入空气中臭气成分的含量少的情况下,向大致正下方的方向送出,减少不需要的向后方的送出,以高效率进行空气调节。此外,也可以在第1、在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气味传感器。
[第13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7所示,将第1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安装到居室R的相邻2个侧壁W3、W4相交的拐角L的与天花板壁S相接的位置,构成所谓的墙角空气调节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此外,第2~第12实施方式的室内机可以是墙角空气调节机。
综上所述,虽然根据第1~第13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添加适当的变更进行实施。
工业应用的可能性
采用本发明时,可作为调节吸入到机箱内的空气并将该空气送出到室内的空气调节机,加以利用。

Claims (32)

1.一种空气调节机,安装在室内壁面上,对于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调节,并从吹出口将调节空气可改变风向地送出,从而进行制热运转,其特征是,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情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可将调节空气的风向改变为朝向大致水平方向或前方上方、以及改变为朝向大致正下方或后方下方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将调节空气的风向进一步改变为朝向大致正下方和后方下方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将调节空气的风向进一步改变为朝向大致正下方和前方下方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当居室比给定大小窄时,将调节空气的风向改变为朝向大致水平方向或前方上方的方向;以及改变为朝向大致正下方或后方下方的方向,同时,当居室比给定大小宽大时,将调节空气的风向改变为朝向大致水平方向或前方上方的方向;以及改变为朝向前方下方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改变调节空气的风速。
6.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改变调节空气的风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在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为第1条件的情况下,使调节空气的风向变为大致水平方向或前方上方的方向;在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为第2条件的情况下,使调节空气的风向变为大致正下方或后方下方的方向;在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为第3条件的情况下,使调节空气的风向变为比第2条件时更向前方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第1条件由吹出温度低于给定值的情况构成;第2条件由吹出温度高于该给定值的室温上升的开始升温状态的情况构成;第3条件由室温稳定的稳定状态的情况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备有产生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从所述吹出口将离子与调节空气一起送到室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备有检测室内离子浓度的离子传感器,可改变风向的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由所述离子传感器所检测的离子浓度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可改变风向的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由从所述吹出口送出的风量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还设置转速检测部,用于检测从所述吸入口吸取室内空气并将该室内空气从所述吹出口送出的送风机的转速,可改变风向的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由所述转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还设置有热交换器温度检测部,用于检测与吸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调节空气温度的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可改变风向的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由所述热交换器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还设置有检测从所述吹出口送出的空气温度的吹出温度检测部,可改变风向的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由所述吹出口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还设置有检测使冷冻循环进行运转的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频率检测部,可改变风向的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由所述频率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还设置有检测空气调节机消耗功率或消耗电流的消耗电流检测部,可改变风向的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由所述消耗电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还设置有吸取外部空气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机,可改变风向的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由所述室外机吸取的空气的风量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所述室外机具有吸取外部空气的室外送风机,同时,设置有检测所述室外送风机的转速的室外转速检测部,可改变风向的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由所述室外转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还备有检测从所述吸入口吸取的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可变风向的室内的空气调节状况由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还备有检测从所述吸入口吸取的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可改变风向的室内的空气调节状况由所述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与设定温度之差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可改变风向的室内的空气调节状况由所述制热运转开始后的时间构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还备有检测室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可改变风向的室内的空气调节状况由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还备有检测室内空气净化度的净化度检测装置,可改变风向的室内的空气调节状况由所述净化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3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所述净化度检测装置由检测包含在室内空气中的臭气成分的气味传感器或检测包含在室内空气中的灰尘量的灰尘传感器构成。
25.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还设置有禁止朝向后方下方或大致正下方的空气送出的禁止装置。
26.一种空气调节机,安装在室内壁面上。对于从吸入口吸取的空气进行调节,并从吹出口将调节空气可改变风向地送出,从而进行制热运转,其特征是,在吹出温度高于给定值的室温上升开始升温状态的情况下,使调节空气的风向为大致正下方或后方下方的方向;在室温稳定的稳定状态的情况下,使调节空气的风向为比所述开始升温状态更朝向前方的方向。
27.根据权利要求26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在吹出温度低于所述给定值的情况下,使调节空气的风向为朝向大致水平方向或前方上方的方向。
28.根据权利要求26记载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是,在室温从所述稳定状态相对设定温度远离给定温度的情况下,使风向为与所述开始升温的状态相同的风向。
29.一种空气调节方法,对于从设置在室内壁面上的吸入口吸取的空气进行调节,将调节空气从吹出口可改变风向地送出,从而进行制热运转,其特征是,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情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可将调节空气的风向改变为朝向大致水平方向或前方上方的方向;以及改变为朝向大致正下方或后方下方的方向。
30.根据权利要求29记载的空气调节方法,其特征是,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进一步将调节空气的风向改变为朝向大致正下方和后方下方的方向。
31.根据权利要求29记载的空气调节方法,其特征是,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况或室内空气的调节状况,进一步将调节空气的风向改变为朝向大致正下方和前方下方的方向。
32.根据权利要求29记载的空气调节方法,其特征是,当居室比给定大小窄时,将调节空气的风向改变为朝向大致水平方向或前方上方的方向;以及改变为朝向大致正下方或后方下方的方向,同时,当居室比给定大小宽大时,将调节空气的风向改变为朝向大致水平方向或前方上方的方向;以及改变为朝向前方下方的方向。
CNB2004800409963A 2003-11-28 2004-11-26 空气调节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50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00474/2003 2003-11-28
JP2003400474A JP3686963B2 (ja) 2003-11-28 2003-11-28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6445A true CN1906445A (zh) 2007-01-31
CN100565027C CN100565027C (zh) 2009-12-02

Family

ID=34631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4099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5027C (zh) 2003-11-28 2004-11-26 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707892B1 (zh)
JP (1) JP3686963B2 (zh)
KR (1) KR100803112B1 (zh)
CN (1) CN100565027C (zh)
AU (1) AU2004292624B2 (zh)
HK (1) HK1103788A1 (zh)
WO (1) WO2005052462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323A (zh) * 2009-06-08 2010-12-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3196181A (zh) * 2012-01-06 2013-07-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683666A (zh) * 2013-10-29 2016-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06287963A (zh) * 2016-08-23 2017-01-0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106322520A (zh) * 2016-08-23 2017-01-1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107278256A (zh) * 2016-02-01 2017-10-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机
CN109891159A (zh) * 2016-10-28 2019-06-1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111279136A (zh) * 2017-10-30 2020-06-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12944622A (zh) * 2021-02-26 2021-06-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113405236A (zh) * 2021-06-25 2021-09-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自清洁杀菌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4235450A (zh) * 2021-11-12 2022-03-25 东风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 车用空调风量分配测量系统及车用空调风量分配测量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75522B1 (en) * 2006-01-20 2013-02-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er
JP4014617B2 (ja) * 2006-01-20 2007-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EP1950503A1 (en) 2007-01-26 2008-07-30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with air inlet via movable front panel and air outlet via bottom/top towards rearside
KR100979820B1 (ko) * 2008-04-29 2010-09-02 신성델타테크 주식회사 센서네트워크를 이용한 공기청정 시스템
JP4813573B2 (ja) * 2009-01-19 2011-1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13240B2 (ja) * 2009-05-15 2011-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
JP5414466B2 (ja) * 2009-11-06 2014-02-12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イオン送風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天吊カセット形空気調和器
JP5365675B2 (ja) * 2011-09-30 2013-12-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5408227B2 (ja) * 2011-10-31 2014-02-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2013096639A (ja) * 2011-10-31 2013-05-20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調室内機
JP5403125B2 (ja) 2011-10-31 2014-01-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5338895B2 (ja) 2011-12-28 2013-11-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GB2500672B (en) 2012-03-29 2016-08-24 Howorth Air Tech Ltd Clean air apparatus
JP5408318B1 (ja) * 2012-09-13 2014-02-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5980637B2 (ja) * 2012-09-26 2016-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4697056B (zh) * 2015-02-13 2017-06-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JP6137254B2 (ja) * 2015-09-10 2017-05-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CN108496045B (zh) * 2016-02-02 2020-10-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JP6225225B2 (ja) * 2016-07-26 2017-11-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782618B2 (ja) * 2016-11-30 2020-11-11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コアンダ気流空調システム
JP6428804B2 (ja) * 2017-02-06 2018-11-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8489026B (zh) * 2018-03-09 2020-06-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549804B1 (ko) * 2018-08-21 2023-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2021085553A (ja) * 2019-11-25 2021-06-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WO2022162942A1 (ja) * 2021-02-01 2022-08-04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93412B2 (ja) * 1995-11-20 1999-12-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吹出口及び該吹出口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JP3356257B2 (ja) * 1996-06-06 2002-12-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3392644B2 (ja) * 1996-06-26 2003-03-31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MY114632A (en) * 1998-06-30 2002-1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ir conditioner.
JP2001038122A (ja) * 1999-07-30 2001-02-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清浄機
JP2002286243A (ja) * 2001-03-27 2002-10-03 Coron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03185225A (ja) * 2001-12-20 2003-07-0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3960812B2 (ja) * 2002-02-06 2007-08-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534739B2 (ja) * 2002-05-21 2004-06-07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WO2005052463A1 (ja) * 2003-11-28 2005-06-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323B (zh) * 2009-06-08 2013-07-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1907323A (zh) * 2009-06-08 2010-12-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3196181A (zh) * 2012-01-06 2013-07-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96181B (zh) * 2012-01-06 2016-06-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683666B (zh) * 2013-10-29 2018-10-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05683666A (zh) * 2013-10-29 2016-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07278256B (zh) * 2016-02-01 2020-03-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机
CN107278256A (zh) * 2016-02-01 2017-10-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机
CN106322520B (zh) * 2016-08-23 2019-06-28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106322520A (zh) * 2016-08-23 2017-01-1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106287963B (zh) * 2016-08-23 2019-06-28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106287963A (zh) * 2016-08-23 2017-01-0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109891159A (zh) * 2016-10-28 2019-06-1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109891159B (zh) * 2016-10-28 2020-04-1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111279136A (zh) * 2017-10-30 2020-06-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12944622A (zh) * 2021-02-26 2021-06-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112944622B (zh) * 2021-02-26 2022-07-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113405236A (zh) * 2021-06-25 2021-09-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自清洁杀菌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3405236B (zh) * 2021-06-25 2022-03-08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自清洁杀菌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4235450A (zh) * 2021-11-12 2022-03-25 东风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 车用空调风量分配测量系统及车用空调风量分配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03112B1 (ko) 2008-02-13
EP1707892A1 (en) 2006-10-04
AU2004292624B2 (en) 2009-08-13
EP1707892B1 (en) 2012-01-25
JP3686963B2 (ja) 2005-08-24
HK1103788A1 (en) 2007-12-28
JP2005164068A (ja) 2005-06-23
KR20060097134A (ko) 2006-09-13
AU2004292624A1 (en) 2005-06-09
WO2005052462A1 (ja) 2005-06-09
CN100565027C (zh) 2009-12-02
EP1707892A4 (en) 201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6445A (zh) 空气调节机
CN1675504A (zh) 空气调节机
CN1196894C (zh) 空调器
CN1232766C (zh) 分体式空调器
CN1095974C (zh) 空调机的运转控制装置与方法
CN100338401C (zh) 具备除湿和换气功能的空调机
CN1147615A (zh) 空调机
JP5754429B2 (ja) 空調室内機
CN1176366A (zh) 空调器的排气气流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934393A (zh) 调湿装置
CN100335849C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282853C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906447A (zh) 空气调节机
JP4285959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849491A (zh) 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冰箱
CN1796892A (zh) 空调系统的室内单元
CN2788064Y (zh) 柜式空调机
CN1955578A (zh)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849490A (zh) 离子扩散装置
CN1755256A (zh) 分离型空调机的运作方法
CN2723880Y (zh) 柜式空调机
CN1171047C (zh) 空调机
CN1109860C (zh) 空调器的排气气流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4108652A (ja) 空気調和機
CN1727765A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37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037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