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7421A -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及它们所用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及它们所用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47421A CN1647421A CNA038075598A CN03807559A CN1647421A CN 1647421 A CN1647421 A CN 1647421A CN A038075598 A CNA038075598 A CN A038075598A CN 03807559 A CN03807559 A CN 03807559A CN 1647421 A CN1647421 A CN 16474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path
- path quality
- base station
- data
- travelling carri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0000010415 trop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108010003272 Hyaluronate lyas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NAWXUBYGYWOOIX-SFHVURJKSA-N (2s)-2-[[4-[2-(2,4-diaminoquinazolin-6-yl)ethyl]benzoyl]amino]-4-methylidenepentanedi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1=CC2=NC(N)=NC(N)=C2C=C1CCC1=CC=C(C(=O)N[C@@H](CC(=C)C(O)=O)C(O)=O)C=C1 NAWXUBYGYWOOIX-SFHVURJK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5 computa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15 proofre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measured or perceived resources with higher communication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系统吞吐量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1)将一个小区分割为三个扇区,通过用自适应天线对各扇区进行过方向性控制的波束(101~103)将公共导频信道发送到扇区内的多个移动台。另一方面,在移动台(2)与基站(1)进行数据通信的情况下,基站(1)用单独进行过方向性控制的波束(201)将数据信道和专用控制信道传输到移动台(2)。移动台(2)切换来自基站(1)的公共导频信道和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及它们所用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特别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估算通信路径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数据通信需求的提高,正在积极研究高速、大容量的下行分组方式。例如,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伙伴项目)正在讨论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中使用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的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在HSDPA中,从基站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的传输使用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High Speed-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HS-PDSCH用于发送分组数据,通过在多个移动台进行分时共享,可使其共用1个HS-PDSCH。
在HSPDA方式中,为了控制从基站到移动台的数据发送,在基站和多个移动台之间设定上行控制信道(HS-DPCCH:High Speed-DedicatedPhysical Control Channel,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被移动台用来向基站发送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的ACK/NACK信息和通信路径质量信息。
通信路径质量是指公共导频信号(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的信干比(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这里,在时间上复用所有信道来进行发送,所以移动台能够利用发送已知数据码元的公共导频信道来测定接收质量。
在HSDPA方式中应用了按照通知的通信路径质量来自适应地变更调制和编码率的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式)。如果应用AMCS,则能够进行与通信路径的质量相应的传输。即,在通信路径质量好的情况下,应用多值数大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大的纠错码来提高吞吐量,而在通信路径质量差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多值数和编码率来抑制分组的差错率,所以能够增加系统容量。
此外,在HSDPA这样的分组传输中,基站从多个移动台收到数据发送请求后,确定移动台间的发送顺序(进行调度)并进行数据发送。该调度使用移动台所通知的通信路径质量。将对通信路径质量高的移动台优先进行分组传输的调度称为Maximum C/I调度器。
如果使用Maximum C/I调度器,则在通信路径质量高的瞬间进行传输,在应用了AMCS的情况下,选择更高的、MCS等级的概率增加,所以能够增加传输速率,提高系统吞吐量。
再者,与通信方式无关,自适应天线能够利用方向性来分离信号,如果应用于下行通信,则能够降低干扰。因此,通过将自适应天线应用于传输分组数据的下行共享信道,能够将功率只集中到移动台的方向来进行发送,能够降低对其他用户的干扰。
以往,在不将自适应天线应用于下行发送的情况下,移动台观测的通信路径质量不依赖于通信的状态。然而,如果应用自适应天线,则将数据信道只发送到以方向性来控制的方向,所以在进行分组传输期间受到数据信道的多径干扰,而在未进行分组传输期间不受数据信道的多径干扰。这是因为,其他移动台的数据信道由方向性分离,干扰功率减小。即,移动台观测的通信路径质量依赖于通信的状态。
在上述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估算从移动台通知给基站的通信路径质量的信道使用公共导频信道,但由于公共导频信道不具有方向性,不会向特定的移动台进行传输,所以会产生下述问题:实际传输分组的信道和通信路径不同,在估算的通信路径质量和接收时的通信路径质量之间会产生差异。
再者,也可以用提供给进行分组通信的每个用户的、进行了方向性控制的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但是如果向通信中或等待中的所有用户分配控制信道来测定通信路径质量,则本来不需要的必须向等待中的用户分配的信号功率增大,也干扰正在接收分组的用户,所以应用自适应天线的优点没有了。或者,如果像以往那样用只提供给正在接收分组的用户的进行过方向性控制的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则有下述问题:在等待分组的过程中不能估算通信路径质量。
此外,在上述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通信路径质量来选择MCS,但是在使用自适应天线的情况下,在待机状态下其他移动台的数据信道由自适应天线的方向性分离,所以无法知道通信状态下的数据信道的多径干扰造成的通信路径质量的恶化。
因此,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待机状态下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高于通信状态下的通信路径质量,如果根据待机状态下测定出的通信质量来选择MCS,则会产生下述问题:分组的接收差错发生的概率很高,传输效率降低。
此外,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进行调度的情况下,使用由所有移动台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很重要,但是在使用了自适应天线的情况下,通信路径质量因移动台的通信状态而异。
以往,估算通信路径质量时所用的干扰功率不是瞬时测定的,而是在规定的时间上求平均值,但在规定的时间中进行分组传输的时间的比率越高的移动台,其通信路径质量就越差。即,通信路径质量因通信状态(进行分组传输的时间的比率)而异。因此,在现有的方法中产生下述问题:不能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比较。
再者,在待机状态下方向性使来自其他移动台的数据信道的干扰很少,所以比通信状态下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好。如果在同一时刻存在待机状态的移动台和通信状态的移动台,则待机状态的移动台通知的通信路径质量高,而通信状态的移动台通知的通信路径质量低。
此时,Maximum C/I调度器向通信路径质量高的移动台发送数据而使其变为通信状态,停止向通信路径质量低的移动台发送数据而使其变为待机状态。在下一时刻,在该移动台间掉换状态。进而在掉换了状态的状态下,调度器用通知的通信路径质量来变更移动台的状态,所以发生了在移动台间交替掉换待机状态和通信状态的现象。
这里,根据待机状态的通信路径质量来确定变为通信状态的移动台的MCS等级,所以分组出错的概率变高,进而导致重发次数增加。因此,产生下述问题:使系统吞吐量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系统吞吐量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及它们所用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依赖于前一通信状态的恒定条件下估算通信路径质量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及它们所用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基站中用自适应天线向移动台传输下行数据,其中,
所述移动台包括切换以第一方向性传输的下行公共导频信道和以第二方向性传输的下行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的装置,和将其估算结果通知给上述基站的装置;
所述基站包括根据该通信路径质量来进行通信控制的装置。
本发明的移动台从使用自适应天线的基站传输下行数据,其中,包括切换以第一方向性传输的下行公共导频信道和以第二方向性传输的下行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的装置。
本发明的基站用自适应天线向移动台传输下行数据,其中,包括根据来自上述移动台的、切换以第一方向性传输的下行公共导频信道和以第二方向性传输的下行专用控制信道而得到的通信路径质量的估算结果来进行通信控制的装置。
本发明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用于基站用自适应天线向移动台传输下行数据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移动台包括切换以第一方向性传输的下行公共导频信道和以第二方向性传输的下行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的步骤,和将其估算结果通知给基站的步骤。
即,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基站中应用自适应天线来进行高速下行分组传输,其特征在于,移动台切换公共导频信道和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
由此,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即使基站在传输分组数据时进行了与公共导频信道不同的方向性控制,移动台也能够估算通信路径质量并通知给基站,从而使得与进行分组数据传输的信道的通信路径质量相适合的控制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多个移动台,和向上述多个移动台分别发送数据的基站;所述移动台分别接收所述数据,并且分别测定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和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将与其测定结果相应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所述基站按照该通知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其中,包括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及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这两者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的装置。
本发明的移动台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多个移动台,和向所述多个移动台分别发送数据的基站;所述移动台分别接收所述数据,并且分别测定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和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将与其测定结果相应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所述基站按照该通知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其中,包括将与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及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这两者相应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的装置。
本发明的基站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多个移动台,和向所述多个移动台分别发送数据的基站;所述移动台分别接收所述数据,并且分别测定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和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将与其测定结果相应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所述基站按照该通知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其中,包括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及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这两者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的装置。
本发明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多个移动台,和向所述多个移动台分别发送数据的基站;所述移动台分别接收所述数据,并且分别测定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和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将与其测定结果相应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所述基站按照该通知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其中,在所述数据的发送控制中使用了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及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这两者。
即,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基站中用自适应天线来进行高速下行分组传输,其特征在于,移动台同时使用待机状态的通信路径质量和接收状态的通信路径质量来进行通信控制。由此,在本发明中,通信开始时的通信路径质量的估算精度提高,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通信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移动台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质量估算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图2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图2的移动台的工作流程图;
图7是图2的基站的工作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台的工作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图9的基站的工作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图11的基站的工作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信道间的时刻的时序图;
图14是表示图2的移动台的结构的框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图2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移动台的结构的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移动台的结构的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21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基站的通信路径质量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移动台的通信路径质量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中,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由基站1和多个移动台2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接入方式使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方式。基站1用称为HS-PDSCH(High Speed-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高速下行共享信道向移动台2发送大量的分组过的数据。向移动台2发送的数据从通信网络(图中未示出)经由基站1上连接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而到达。
在基站1需要向多个移动台2发送大量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调度来确定向各移动台2发送数据的顺序,向各移动台2依次发送数据。这样,在移动台之间分时使用1个HS-PDSCH。
基站1为了交换用于控制向移动台2发送数据的信息,设定上行专用控制信道(UL-DPCH:Up Link-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及下行专用控制信道(DL-DPCH:Down Link-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此外,基站1以规定的功率来发送公共导频信道(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如图2所示,基站1对用自适应天线进行过方向性控制的每个波束101~103发送不同的公共导频信道。在基站1向移动台2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基站1用单独进行过方向性控制的波束201来传输数据信道(HS-PDSCH)和下行专用控制信道(DL-DPCH)。移动台切换来自基站1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和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
图3是表示图2的移动台2的结构的框图。在图3中,移动台2由天线21、双工部(DUP:duplexer)22、接收部(Rx)23、信道(CH)选择部24、通信路径估算部25、用户数据检测部26、质量估算部27、信号合成部28、以及发送部(Tx)29构成。
图4是表示图3的质量估算部27的结构的框图。在图4中,质量估算部27由延迟器271-1~271-(K-1)、解扩器272-1~272-K、Rake合并部273、乘法器274、复共轭装置275、导频码元再生部276、平均处理部277、均方处理部278、平方处理部279、加法器280、以及SIR(Signal toInterference Ratio,信干比)计算部281构成。
参照该图3及图4来说明移动台2的结构。天线21接收到的信号由双工部22输入到接收部23中,被变换为基带信号。接收部23的输出被分别输入到用于估算通信路径质量的信道选择部24、质量估算部27、进行用户数据信道的通信路径估算的通信路径估算部25、以及用户数据检测部26中。
通信路径估算部25求出用户数据信道的通信路径系数后,通知给用户数据检测部26。用户数据检测部26对从接收部23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解扩,用通信路径估算部25的结果对用户数据进行解调,输出用户数据。信道选择部24按照通信状态来选择应该利用公共导频信道还是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将利用哪一个信道的选择信息通知给质量估算部27。
在质量估算部27中利用信道选择部24的通知结果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估算信道的通信路径质量。质量估算部27的结构如图4所示。
在质量估算部27中,接收信号按照路径时刻由延迟器271-1~271-(K-1)延迟,输入到解扩器272-1~272-K中。这里,K是多径数。
解扩器272-1~272-K根据信道选择部24通知的信息(信道选择信息)来选择解扩所用的代码。解扩出的信号由Rake合并部273合并来得到解调结果。公共导频信道和专用控制信道的导频码元都是已知的,所以能够按照时刻由导频码元再生部276来再生码元。
复共轭装置275形成导频码元再生部276再生出的码元的复共轭,乘法器274将来自Rake合并部273的解调信号和来自复共轭装置275的复共轭相乘。每个码元乘得的信号中的有用信号分量的相位都变为同相。
平均处理部277及均方处理部278进行时隙间的平均及均方。平均处理部277的输出表示有用信号分量的平均振幅,而均方处理部278的输出表示包含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整个接收信号的功率。
通过平方处理部279求出有用信号功率,通过加法器280从均方处理部278的结果中减去有用信号功率,由此求出干扰分量。SIR计算部281求出来自平方处理部279的有用信号功率和来自加法器280的干扰分量之比,将其结果作为控制信息而输出到信号合成部28。
质量估算部27的结果作为控制信息与上行用户数据一起被输入到信号合成部28中并被送至发送部29。发送部29对要发送的信号进行调制处理,从双工部21发送到基站1。
图5是表示图2的基站1的结构的框图。在图5中,基站1由天线11~13、双工部(DUP)14、接收部(Rx)15、信息分离部16、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式)等级控制部17、信号合成部18、以及发送部(Tx)19构成。
天线11~13接收到的信号经双工部14被输入到接收部15中。接收部15将解调处理结果送至信息分离部16。信息分离部16分离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
MCS等级控制部17根据信息分离部16分离出的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质量信息来确定下行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形成其结果和控制信息并送至信号合成部18。信号合成部18合成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来生成发送信息。发送信息由发送部19实施调制处理,经双工部14被发送到移动台2。
图6是图2中的移动台2的工作流程图,图7是图2中的基站1的工作流程图。参照该图2~图7来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工作。首先,说明移动台2的工作。图6示出了选择装置使用时间的情况下的工作。
移动台2接收到数据后(图6步骤S1),在有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对用户数据进行解调(图6步骤S3)。此外,移动台2在选择估算通信路径质量时所用的信道时,检查从最后接收到用户数据的时刻起经过的时间(图6步骤S2)。
移动台2在经过了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利用公共导频信道来估算质量(图6步骤S4),如果正在接收用户数据,则利用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质量(图6步骤S5),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则使用最后估算出的值。
移动台2重复进行上述工作,直至用户数据结束(图6步骤S6)。这里,所谓规定的时间,例如可以按照移动台2的移动速度来确定。
接着,参照图7来说明基站1的工作。基站1在开始发送用户数据前,判断来自移动台2的质量信息是否已变化(图7步骤S11)。如果与上次的报告相同,则基站1不变更MCS等级,以原来的MCS等级进行调制并进行发送(图7步骤S13)。
如果质量信息有变化,则基站1按照质量来选择MCS等级(图7步骤S12),以新选择出的MCS等级来进行调制并进行发送。基站1重复进行上述处理,直至没有了要送至移动台2的数据(图7步骤S14)。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台2切换单独进行过方向性控制的导频信道和公共导频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根据其结果来选择MCS等级,从而能够改善系统吞吐量。
这是因为,能够在满足期望的差错率的范围内选择最高等级的MCS等级,所以能够改善系统吞吐量。
下面详细说明该理由。首先,专用导频信道以与分组数据相同的方向性被发送,所以沿同一通信路径来传播。因此,专用导频信道的通信路径质量正确地表示分组数据的信道,与只用公共导频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的现有方式相比,能够提高估算精度。
此外,在不存在专用导频信道、即等待分组数据时,通过利用公共导频信道来进行估算,能够近似地估算通信路径质量。这里,在再次传输分组的情况下,分配了专用导频信道,所以通过将利用的信道从估算精度差的公共导频信道切换到专用导频信道,能够改善通信路径质量的估算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从这些方面提高通信路径质量的估算精度,能够选择最佳的MCS等级。此外,即使未收到来自基站1的通知,移动台2也能够独立地设定移动台2估算质量时所用的切换基准,所以无需多余的从基站1到移动台2的控制,控制简单,这也是其优点。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台的工作流程图。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台除了将公共信道的接收质量用作信道选择装置以外,与上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外,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系统、基站、移动台的结构分别与图1~图5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参照该图1~图5及图8来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台的工作。
移动台2接收到数据后(图8步骤S21),在有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对用户数据进行解调(图8步骤S23)。此外,移动台2在选择估算通信路径质量时所用的信道时,为了检测环境的变化而检查公共信道的接收质量是否有变化(图8步骤S22)。
如果公共信道的接收质量有变化,则移动台2利用公共导频信道来估算质量(图8步骤S24),而如果公共信道的接收质量没有变化,则移动台2利用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质量(图8步骤S25)。
移动台2重复上述工作,直至用户数据结束(图8步骤S26)。这里,由于环境的变化与通信状态的变化一致,所以能够选择合适的信道。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系统的结构、移动台的结构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它们的说明。
在图9中,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基站由天线11~13、双工部(DUP)14、接收部(Rx)15、移动台对应单元31-1~31-3、调度控制部32、以及发送部(Tx)19构成。
此外,移动台对应单元31-1~31-3由信息分离部16-1~16-3(信息分离部16-2、16-3图中未示出)、MCS等级控制部17-1~17-3(MCS等级控制部17-2、17-3图中未示出)、以及信号合成部18-1~18-3(信号合成部18-2、18-3图中未示出)构成。
天线11~13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双工部14被输入到每个移动台的接收部15中,由接收部15进行解调处理。在接收部15中进行了解调处理的信号被输入到信号分离部16-1~16-3中而分离成用户数据和控制信号。
分离出的控制信号由MCS等级控制部17-1~17-3设定MCS等级。每个移动台的MCS等级和通信路径质量被输入到调度控制部32中。调度控制部32根据移动台通知的通信路径质量和确定的MCS等级来确定要发送到的移动台,MCS等级的信息和控制信息被输入到信号合成部18-1~18-3中。
确定要发送到的移动台的信号合成部18-1~18-3合成发送数据和控制信号并通知给发送部19。发送部19对每个移动台的信号合成部18-1~18-3的输出进行调制并进行复用,经双工部14进行发送。
图10是图9的基站的工作流程图。参照该图9及图10来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基站的工作。
基站根据移动台通知的通信路径质量来重新设定MCS等级。如果通信路径质量没有变化(图10步骤S31),则基站将质量信息通知给调度控制部32。如果通信路径质量有变化(图10步骤S31),则基站重新设定MCS等级(图10步骤S32),将通信路径质量和新的MCS等级通知给调度控制部32。
调度控制部32用按每个移动台通知的MCS等级和通信路径质量来调度分组发送,确定下一时刻向哪个移动台发送分组(图10步骤S33)。按每个移动台来通知调度控制部32的确定结果,对每个移动台按照MCS等级来合成发送数据和控制信息并进行发送(图10步骤S34)。
基站进行上述MCS等级的设定和分组发送的调度,直至没有了发送数据(图10步骤S35)。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台通知合适的通信路径质量,从而能够高效率地进行调度。另一方面,如图6和图8所示,移动台能够根据估算通信路径质量时所利用的判断基准将通信路径质量通知给基站。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台切换估算通信路径质量时所用的信道,基站根据该质量来进行调度,从而能够根据估算精度高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来选择MCS等级和根据该MCS等级来实现调度,能够改善系统吞吐量。
首先,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移动台能够将精度高的通信路径质量的估算值通知给基站。接着,基站用精度高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结果来调度分组。调度所用的MCS等级能够满足期望的差错率,所以分组的差错率也满足期望值,能够减少分组的重发次数,其结果是改善了系统吞吐量。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移动台的结构也与上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它们的说明。
在图11中,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基站由天线11~13、双工部(DUP)14、接收部(Rx)15、信息分离部16、扩频因子控制部33、信号合成部18、以及发送部(Tx)19构成。
天线11~13接收到的信号经双工部14被输入到接收部15中,由接收部15进行解调处理,其结果被送至信号分离部16。信号分离部16分离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
扩频因子控制部33根据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质量信息来确定下行扩频因子,形成其结果和控制信息并送至信号合成部18。在信号合成部18中合成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生成发送信息。发送信息由发送部19实施调制处理后,经双工部14被发送到移动台。
图12是图11中的基站的工作流程图。参照该图10及图12来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基站的工作。
基站在开始发送用户数据前,判断来自移动台的质量信息是否已变化(图12步骤S41)。如果与上次的报告相同,则基站不变更扩频因子,以原来的扩频因子进行调制并进行发送(图12步骤S43)。
如果质量信息有变化,则基站按照质量来选择扩频因子(图12步骤S42),以新选择出的扩频因子进行调制并进行发送(图12步骤S43)。基站重复进行上述工作,直至没有了要送至该移动台的数据(图12步骤S44)。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台切换估算通信路径质量时所用的信道,基站根据该质量来变更扩频因子,从而移动台能够将精度高的通信路径质量的估算值通知给基站,能够在满足期望的差错率的范围内选择周期最短的扩频因子,即实现高传输速率,所以能够改善系统吞吐量。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发明,在基站用自适应天线向移动台传输下行数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切换以第一方向性传输的下行公共导频信道和以第二方向性传输的下行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将其估算结果通知给基站,从而得到能够改善系统吞吐量这一效果。
接着,参照图1、图2及图13来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首先,移动台2为了接收数据,能够设定下行专用控制信道(DL-DPCH)和上行专用控制信道(UL-DPCH)来向基站1通知控制信息。移动台2通过以规定的间隔接收公共导频信道(CPICH)来测定通信路径质量,用上行专用控制信道(UL-DPCH)将其结果通知给基站1,基站1从多个移动台2接收通信路径质量的通知。
基站1在要向移动台2发送的数据到达后,将该移动台2添加到数据待发队列中。用后述规定的方法来校正数据待发队列的各个移动台2的通信路径质量。基站1根据校正过的通信路径质量来确定各个移动台2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等级,调度器根据移动台2的MCS等级来选择在下一发送时刻将数据发送到的移动台2。
基站1用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向选择出的移动台2通知先前确定的MCS等级,进而用与该通知具有规定的时差而设定的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的时隙,以先前确定的MCS等级将数据发送到移动台2。移动台2接收到下行专用控制信道的通知后,以通知的MCS等级来接收数据。
基站1将要发送的、数据发送已全部结束的移动台2从数据待发队列中去除。不管是在数据接收状态下,还是在数据等待状态下,移动台2中的通信路径质量的测定都是按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的每个时隙的时间来进行的。移动台2用进行了测定的时隙之后开始的第一个上行专用控制信道的时隙将测定结果发送到基站1。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信道间的时刻的时序图。下面,参照图13来说明移动台2和基站1的时刻。
基站1在时刻T1(通知数据发送控制信息)通知数据发送后,在规定的延时后的时刻T2(发送数据及测定数据接收状态的通信路径质量)发送数据。移动台2在时刻T2测定通信路径质量,并且在D1(发送数据和通知通信路径质量测定结果之间的发送时间差)的延时后的时刻T4(通知数据接收状态的通信路径质量)通知数据接收状态的通信路径质量。
然而,在时刻T3(测定数据等待状态的通信路径质量)未发送数据,所以在时刻T5(通知数据等待状态的通信路径质量)通知数据等待状态的通信路径质量。
图14是表示图2中的移动台2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4中,移动台2由天线51、双工部(DUP:duplexer)52、接收部(Rx)53、用户数据解调部54、通信路径质量估算部55、信号合成部56、以及发送部(Tx)57构成。
天线51接收到的信号由双工部52输入到接收部53中,被转换为基带信号。接收部53的输出被输入到用户数据解调部54及估算通信路径质量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部55中。用户数据解调部54对用户数据进行解调,输出用户数据。通信路径质量估算部55将估算结果输入到信号合成部56中作为控制信息。
信号合成部56将上行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送至发送部57,发送部57进行调制处理。调制过的用户信号经双工部52及天线51被发送到基站1。
图15是表示图14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部25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5中,通信路径质量估算部25由延迟器251-1~251-(K-1)、解扩器252-1~252-K、Rake合并部253、乘法器254、262、复共轭装置255、导频码元再生部256、平均处理部257、均方处理部258、平方处理部259、加法器260、以及倒数运算器261构成。
接收部23输出的基带信号按照路径时刻由延迟器251-1~251-(K-1)延迟并输入到解扩器252-1~252-K中。这里,K是多径数。解扩器252-1~252-K对延迟过的信号进行解扩。解扩前的接收信号x(t)用第k个路径的信号xk(t)由下式(1)来表示。这里,τk表示路径延时。
第k个路径由下式(2)来表示。这里,p和u分别表示导频信道、用户专用数据信道。用户由i来区别。A表示包含通信路径失真的复振幅,d表示数据,c表示扩频码。
导频信道中的第k个路径的解扩输出由下式(3)来表示。这里,αk,n表示第k个路径和第n个路径的导频信道所用的代码的自相关值,βk,n表示第k个路径上的导频信道和第n个路径上的数据信道所用的代码的互相关值。此外,TP表示码元长度。
Rake合并部253合并所有解扩输出来得到解调结果。此外,导频信道的导频码元是已知的,所以能够按照时刻由导频码元再生部256来再生码元。复共轭装置255形成再生出的码元的复共轭,乘法器254将该复共轭与解调信号相乘。根据其乘得的结果,解调出的导频信号的相位都变为同相。
这里,乘法器254的输出r(m)由下式(4)来表示。其中,m表示以码元为间隔的采样时刻。此外,在下式中A杠表示A的估算值。
平均处理部257及均方处理部258在时隙间进行平均及均方。平均处理部257的输出表示有用信号的平均振幅,而均方处理部258的输出表示包含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信号的功率。接着,通过平方处理部259求出有用信号功率,通过加法器260从均方处理部258的输出中减去平方处理部259的输出,从而求出干扰信号功率。
因此,平方处理部259的输出S和加法器260的输出I由下式(5)来表示。其中,N表示平均码元数。
如上所述,如果用倒数运算器261和乘法器262来计算求出的干扰功率和信号功率之比,则可求出信干比(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以上说明了用导频信道(CPICH)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的情况,但是在用数据信道(HS-PDSCH)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处理相同。即,向数据信道的一部分上添加导频码元,用该导频码元也能够与用导频信道的导频码元的情况完全相同地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
图16是表示图2的基站1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6中,基站1由天线61~63、双工部(DUP)64、接收部(Rx)65、移动台对应单元36-1~36-3、调度控制部67、发送部(Tx)68、以及数据待发队列69构成。移动台对应单元36-1~36-3分别由信息分离部161-1~161-3(信息分离部161-2、161-3图中未示出)、通信路径质量计算部162-1~162-3(通信路径质量计算部162-2、162-3图中未示出)、MCS等级控制部163-1~163-3(MCS等级控制部163-2、163-3图中未示出)、以及信号合成部164-1~164-3(信号合成部164-2、164-3图中未示出)构成,在调度控制部67中设有保存调度控制历史的历史保存部67a。
天线61~63接收到的信号经双工部64被输入到接收部65中。接收部65将解调处理结果送至信息分离部161-1~161-3。在信息分离部161-1~161-3中,分离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控制信息被输入到通信路径质量计算部162-1~162-3中。通信路径质量计算部162-1~162-3校正移动台2通知的通信路径质量。
在该校正中,区别使用移动台2在数据等待状态下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和移动台2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因此,在基站1在移动台2通知了通信路径质量的上行专用控制信道(UL-DPCH)的时隙开始之前结束了的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的时隙中向该移动台2发送了数据的情况下,将通知的通信路径质量判定为在数据接收状态下测定出的,在其他情况下,判定为在数据等待状态下测定出的。
然后,使用移动台2在数据等待状态下测定出的最新的k个通信路径质量及移动台2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测定出的最新的k个通信路径质量。这里,分别对于数据等待状态及数据接收状态,设第k个(k>0)新通信路径质量分别为SIRw(k)及SIRr(k)。设数据等待时及数据接收时的平均所用的数据数分别为Nw(>0)及Nr(>0),则每种状态的平均通信路径质量由下式(6)分别来表示。这里,αk及βk是满足∑αk=1(∑为k=1至Nw的总和)及∑βk=1(∑为k=1至Nr的总和)的加权平均的系数。
接着,根据下式(7)来计算该平均过的每种状态的通信路径质量的比率D。
D=SIRr/SIRw ···(7)
最后,根据移动台2的状态来如下计算通信路径质量SIR。在最新的通信路径质量是在数据等待状态下测定出的情况下,通信路径质量SIR如下式(8)所示。
SIR=rDSIRw (1)····(8)
在最新的通信路径质量是在数据接收状态下测定出的情况下,通信路径质量SIR如下式(9)所示。
SIR=SIRr (1)····(9)
其中,r是0~1的常数,这里假设r为1。
校正过的通信路径质量被输入到MCS等级控制部163-1~163-3中。MCS等级控制部163-1~163-3根据输入的通信路径质量来确定MCS等级。MCS等级的确定是按每个用户来处理的,其结果被送至调度控制部67。调度控制部67根据MCS等级控制部163-1~163-3的信息来进行调度,按每个用户形成控制信息并送至信号合成部164-1~164-3。
在信号合成部164-1~164-3中合成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来生成发送信息。发送信息由发送部68实施调制处理,经双工部64及天线61~63被发送到移动台2。这里,基站1在要向移动台2发送的数据(用户数据)到达后,将该移动台2添加到数据待发队列69中。用上述方法来校正数据待发队列69的各个移动台2的通信路径质量。基站1根据校正过的通信路径质量来确定各个移动台2的MCS等级,调度控制部67根据移动台2的MCS等级来选择在下一发送时刻将数据发送到的移动台2。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1对移动台2的通信状态的信干比和待机状态的信干比进行平均。即使在数据接收状态(通信状态)下受到多径干扰,但是在数据等待状态(待机状态)下向其他移动台发送了数据,其信号也由方向性分离,所以干扰功率减小。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求它们的比率(在dB表示中为差量)来求在待机状态下也补偿了多径干扰的通信路径质量。因此,基站1所求的通信路径质量不依赖于通信状态和等待状态的时间的比率,并且不依赖于是通信状态、还是等待状态,表示恒定条件下的通信路径质量。
因此,所通知的通信路径质量的改善/恶化不受通信状态和等待状态的时间的比率等的影响地、表示出了通信路径质量的改善/恶化,所以能够选择出在按照通知的通信路径质量的改善来提高MCS等级时分组的差错不会增加的合适的MCS等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所有移动台2在恒定条件下求通信路径质量,根据该通信路径质量来进行调度,所以即使应用自适应天线也能够对所有移动台2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比较。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消除在通信路径质量因状态而异的情况下发生的、调度时在移动台2间交替掉换通信状态和待机状态的现象。其结果是,调度器选择出的移动台2选择了满足规定的差错率的MCS等级中最高的MCS等级,所以系统吞吐量提高。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不依赖于前一通信状态的恒定条件下计算通信路径质量估算值,根据其估算结果来选择MCS,所以能够改善系统吞吐量。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不是基站1校正通信路径质量,而是移动台2全都校正通信路径质量。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系统结构,所以省略其说明。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移动台2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7中,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移动台2除了设有待机时平均部31、接收时平均部32以及通信路径质量合成部33以外,具有与图14所示的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移动台2同样的结构,对相同构件附以相同标号。
天线51接收到的信号由双工部(DUP)52输入到接收部(Rx)53中,被变换为基带信号。接收部53的输出被输入到用户数据解调部54和通信路径质量估算部55中。用户数据解调部54对用户数据进行解调,输出用户数据。通信路径质量估算部55与图15所示的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部55同样来计算通信路径质量。
通信路径质量估算部55的输出按照通信状态由待机时平均部71或接收时平均部72来进行平均。平均的方法与上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进行。此外,通信路径质量合成部73用待机时平均部71的输出和接收时平均部72的输出之间的差量按照通信状态来校正通信路径质量估算部55的输出。通信路径质量合成部73的输出被作为控制信息输入到信号合成部56中。
信号合成部56合成上行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并送至发送部(Tx)57,发送部57进行调制处理。调制过的用户信号经双工部52及天线51被发送到基站1。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基站1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8中,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基站1除了移动台对应单元41-1~41-3的结构不同以外,具有与图16所示的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基站1同样的结构,对相同构件附以相同标号。其中,移动台对应单元41-1~41-3分别由信息分离部411-1~411-3(信息分离部411-2、411-3图中未示出)、MCS等级控制部412-1~412-3(MCS等级控制部412-2、412-3图中未示出)、以及信号合成部413-1~413-3(信号合成部413-2、413-3图中未示出)构成。
天线61~63接收到的信号经双工部(DUP)64被输入到接收部(Rx)65中。接收部65将每个移动台2的解调处理结果送至信息分离部411-1~411-3。在信息分离部411-1~411-3中,分离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控制信息中包含的通信路径质量被输入到MCS等级控制部412-1~412-3中,确定下行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通信路径质量被输入到调度控制部67中,进行调度,确定将数据发送到的用户。
向将数据发送到的用户的信号合成部413-1~413-3输入来自调度控制部67的控制信息和来自数据待发队列69的上行用户数据。在信号合成部413-1~413-3中合成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生成发送信息。发送信息由发送部(Tx)68用MCS等级控制部412-1~412-3确定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来处理,经双工部64及天线61~63发送到移动台2。
本实施例的移动台2及基站1的工作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在移动台2中进行通信路径质量的平均处理和校正并通知给基站1。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台2在待机状态下也测定干扰功率并对每种状态进行平均处理,用得到的平均值的差量来校正待机状态的通信路径质量并通知给基站1,所以在恒定条件下求出了通信路径质量。因此,具有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作用,从而得到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移动台的不同点在于,其移动台2不校正通信路径质量,而通知瞬时值和平均值。此外,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基站的不同点在于,其基站1不对通信路径质量进行平均,而用通知的瞬时值和平均值进行校正。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同样的系统结构,所以省略其说明。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的移动台2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9中,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移动台2除了省略了通信路径质量合成部73以外,具有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移动台2同样的结构,对相同构件附以相同标号。以下,说明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移动台2和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移动台2的不同。
在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通信路径质量合成部73校正通信路径质量估算部55、待机时平均部71、接收时平均部72各自的输出。相反,在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将通信路径质量的瞬时值、每种状态的平均值都送至信号合成部56。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基站1的结构的框图。在图20中,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基站1除了移动台对应单元42-1~42-3的结构不同以外,具有与图16所示的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基站1同样的结构,对相同构件附以相同标号。其中,移动台对应单元42-1~42-3设有通信路径质量校正部422-1~422-3(通信路径质量校正部422-2、422-3图中未示出)来取代通信路径质量计算部162-1~162-3。下面,对本发明第七实施例和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不同处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在通信路径质量计算部162-1~162-3中计算每种状态的平均值,在待机状态的情况下用平均值的差量来校正瞬时值。相反,在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用通信路径质量校正部422-1~422-3来取代通信路径质量计算部162-1~162-3。通信路径质量校正部422-1~422-3用移动台2通知的瞬时值和每种状态的平均值之间的差量来校正通信路径质量。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移动台2的工作除通知的通信路径质量的数据量不同之外,其他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移动台相同,所以省略对其工作的说明。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基站1的工作除根据通知的平均值来计算差量并进行校正的部分不同之外,其他工作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基站1相同,所以省略对其工作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用移动台2求出的每种状态的通信路径质量的平均值的差量按照状态进行校正而在恒定条件下求出了通信路径质量,所以具有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作用,从而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移动台2中,也可以不通知瞬时值和平均值,而通知瞬时值和平均值之间的差量。在此情况下,基站1用与通知的瞬时值之间的差量来校正通信路径质量。在此情况下,由于移动台2通知瞬时值和平均值之间的差量,所以有下述优点:基站1能够确定平均值的差量所乘的系数r的值。
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其改变了通信路径质量校正方法。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同样的系统结构,所以省略其说明。
此外,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基站1具有与图16所示的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基站1同样的结构,但是通信路径质量计算部162-1~162-3的处理方法不同,所以下面对其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与状态相应的平均值的计算方法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相同,但不是用差量来进行校正,而是对平均值进行加权,在等待时,根据下式(10)来进行校正。
SIR=w1SIRw(1)+w2SIRw+w3SIRr ···(10)
例如,假设w1=w3=0.5、w2=0,则即使等待时间在持续也会计算最新的通信路径质量和接收时的平均值的平均,所以能够求出包含多径干扰的影响在内的通信路径质量。
此外,在接收时与等待时一样,根据下式(11)来进行校正。
SIR=w1SIRr(1)+w2SIRw+w3SIRr ···(11)
与等待时一样,假设w1=w3=0.5、w2=0,则计算最新的通信路径质量和接收时的平均值的平均,所以能够求出高精度的包含多径干扰的影响在内的通信路径质量。
其中,上述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通信路径质量计算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移动台2中的通信路径质量校正方法。此外,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通信路径质量计算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基站1中的通信路径质量校正方法。
在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对不同状态的平均过的通信路径质量进行加权平均,所以在等待状态下也求出了与接收状态相同的、考虑到了多径干扰的通信路径质量。即,对所有移动台2在同一条件下求通信路径质量,进行MCS等级选择和调度,所以具有增加吞吐量的效果。
其中,在本发明各实施例的说明中,将移动台2接收到发往本台的数据的状态作为数据接收状态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包含不用上述自适应天线、移动台2能够接收发往其他移动台的数据的状态作为数据接收状态,也能够与上述同样来实施。
图21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基站的通信路径质量校正处理的流程图。本发明第九实施例具有与上述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及本发明第七实施例同样的结构,所以省略对其结构的说明。此外,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通信路径质量校正处理不仅可以应用于上述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的使用自适应天线的情况,而且也可以应用于不使用自适应天线、移动台能够接收发往其他移动台的数据的情况。
基站接收到来自移动台的控制信息后,从该控制信息中获取通信路径质量(图21步骤S51),根据来自调度控制部的历史保存部的调度控制历史信息来确认数据发送历史信息(图21步骤S52)。
如果发送了数据(图21步骤S53),则基站进行数据接收时计算处理,即获取最新的通信路径质量和接收时的平均值(图21步骤S54),按照这些值,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及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情况下用式(8),在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情况下用式(10)来分别进行计算,从而校正通信路径质量(图21步骤S55),转到调度处理。
如果未发送数据(图21步骤S53),则基站进行待机时计算处理,即获取最新的通信路径质量和待机时的平均值(图21步骤S56),按照这些值,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及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情况下用式(9),在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情况下用式(11)来分别进行计算,从而校正通信路径质量(图21步骤S55),转到调度处理。其中,上述以外的工作与上述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相同,其效果也相同。
图22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移动台的通信路径质量校正处理的流程图。本发明第十实施例具有与上述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同样的结构,所以省略对其结构的说明。此外,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通信路径质量校正处理不仅可以应用于上述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及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的使用自适应天线的情况,而且也可以应用于不使用自适应天线、移动台能够接收发往其他移动台的数据的情况。
在移动台生成给基站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估算通信路径质量(图22步骤S61),判断在接收部是否接收了来自基站的数据(在此情况下,不管数据是发往本台的,还是发往其他台的)(图22步骤S62)。
如果正在接收数据,则移动台进行数据接收时计算处理,即获取最新的通信路径质量和接收时的平均值(图22步骤S63),按照这些值,在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情况下用式(9),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情况下用式(11)来分别进行计算,从而校正通信路径质量(图22步骤S64),转到控制信息发送处理。
如果不是正在接收数据,则移动台进行待机时计算处理,即取得最新的通信路径质量和待机时的平均值(图22步骤S65),按照这些值,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及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情况下用式(8),在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情况下用式(10)来分别进行计算,从而校正通信路径质量(图22步骤S64),转到控制信息发送处理。其中,上述以外的工作与上述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及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相同,其效果也相同。
如上所述,第五至第十实施例的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多个移动台、和向多个移动台分别发送数据的基站,移动台分别接收数据,并且分别测定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和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将与其测定结果相应的信息通知给基站,基站按照该通知来控制数据的发送,其中,通过用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及第二通信路径质量这两者来控制数据的发送,得到能够在不依赖于前一通信状态的恒定条件下估算通信路径质量这一效果。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对正在研究高速、大容量的下行分组方式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很有用。特别是对基站具有下述装置的移动通信很有用,其中该装置根据用设定于基站和多个移动台之间的控制信道发送的通信路径质量信息,来进行通信控制。
Claims (60)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用自适应天线向移动台传输下行数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台具有切换以第一方向性传输的下行公共导频信道和以第二方向性传输的下行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的装置,和将其估算结果通知给所述基站的装置;
所述基站具有根据该通信路径质量来进行通信控制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在数据接收等待时用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来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在数据接收时用所述下行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在所述数据接收结束后再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后,用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来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在从最后的发送起到经过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之前,在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时利用用所述下行专用控制信道估算出的值。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时间是按照所述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确定的时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从最后的发送起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变动了规定值以上,则所述移动台从所述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切换到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从最后的发送起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的变动在规定值以内,则所述移动台在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时利用用所述专用控制信道估算出的值。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是指所述基站进行发送模式的选择。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是指所述基站进行调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式的选择是指选择调制方式、编码方式、扩频因子中的某一个。
11.一种移动台,从使用自适应天线的基站传输下行数据,其特征在于,具有切换以第一方向性传输的下行公共导频信道和以第二方向性传输的下行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的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在数据接收等待时用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来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在数据接收时用所述下行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接收结束后再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后,用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来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在从最后的发送起到经过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之前,在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时利用用所述下行专用控制信道估算出的值。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时间是按照本台的移动速度确定的时间。
16.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如果从最后的发送起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变动了规定值以上,则从所述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切换到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
17.如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如果从最后的发送起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的变动在规定值以内,则在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时利用用所述下行专用控制信道估算出的值。
18.一种基站,用自适应天线向移动台传输下行数据,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来自所述移动台的、切换以第一方向性传输的下行公共导频信道和以第二方向性传输的下行专用控制信道而得到的通信路径质量的估算结果来进行通信控制的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是指进行发送模式的选择。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式的选择是指选择调制方式、编码方式、扩频因子中的某一个。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是指进行调度。
22.一种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用于基站用自适应天线向移动台传输下行数据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具有切换以第一方向性传输的下行公共导频信道和以第二方向性传输的下行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通信路径质量的步骤,和将其估算结果通知给基站的步骤。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数据接收等待时用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来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在数据接收时用所述下行专用控制信道来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接收结束后再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后,用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来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最后的发送起到经过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之前,在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时利用用所述下行专用控制信道估算出的值。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时间是按照所述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确定的时间。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从最后的发送起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变动了规定值以上,则从所述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切换到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从最后的发送起所述下行公共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的变动在规定值以内,则在估算所述通信路径质量时利用用所述下行专用控制信道估算出的值。
29.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含:
多个移动台;和
向所述多个移动台分别发送数据的基站;
所述移动台分别接收所述数据,并且分别测定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和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将与其测定结果相应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所述基站按照该通知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及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这两者来控制所述数据发送的装置。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台将与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及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这两者相应的信息通知给基站;
所述基站按照该通知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将用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及数据等待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下的第三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以及表示所述第三测定区间的状态的信息而得到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将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以及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及数据等待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下的第三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全都通知给所述基站。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将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和在所述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之间的差量、以及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及数据等待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下的第三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通知给所述基站。
3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所述数据的发送控制中使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及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这两者。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用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及数据等待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下的第三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以及表示所述第三测定区间的状态的信息来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控制。
36.如权利要求29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用所述数据的接收信号质量来得到通信路径质量。
37.如权利要求29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发送导频信号;
所述移动台用所述导频信号来得到通信路径质量。
38.如权利要求29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用自适应天线来发送所述数据。
39.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通信路径质量的估算值用于通信模式的选择。
40.如权利要求29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通信路径质量的估算值用于调度。
41.一种移动台,被包含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多个移动台,和向所述多个移动台分别发送数据的基站;所述移动台分别接收所述数据,并且分别测定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和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将与其测定结果相应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所述基站按照该通知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与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及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这两者相应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的装置。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将用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及数据等待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下的第三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以及表示所述第三测定区间的状态的信息而得到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将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以及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及数据等待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下的第三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都通知给所述基站。
44.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将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和在所述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之间的差量,以及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及数据等待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下的第三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通知给所述基站。
45.一种基站,被包含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多个移动台,和向所述多个移动台分别发送数据的基站;所述移动台分别接收所述数据,并且分别测定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和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将与其测定结果相应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所述基站按照该通知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及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这两者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的装置。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用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及数据等待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下的第三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以及表示所述第三测定区间的状态的信息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通信路径质量的估算值用于通信模式的选择。
48.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通信路径质量的估算值用于调度。
49.一种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多个移动台,和向所述多个移动台分别发送数据的基站;所述移动台分别接收所述数据,并且分别测定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和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将与其测定结果相应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所述基站按照该通知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其特征在于,
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及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这两者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台将与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及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这两者相应的信息通知给基站;
所述基站按照该通知来控制所述数据的发送。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用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及数据等待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下的第三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以及表示所述第三测定区间的状态的信息而得到的信息从所述移动台通知给所述基站。
52.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以及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及数据等待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下的第三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全都从所述移动台通知给所述基站。
53.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和在所述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之间的差量,以及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及数据等待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下的第三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从所述移动台通知给所述基站。
54.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所述数据的发送控制中使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及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这两者。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用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下的第一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等待状态下的第二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质量、在所述数据接收状态及数据等待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下的第三测定区间中测定出的通信路径质量、以及表示所述第三测定区间的状态的信息来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控制。
56.如权利要求49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用所述数据的接收信号质量来得到通信路径质量。
57.如权利要求49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发送导频信号;
所述移动台用所述导频信号来得到通信路径质量。
58.如权利要求49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用自适应天线来发送所述数据。
59.如权利要求21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信模式的选择中使用所述通信路径质量。
60.如权利要求21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调度中使用所述通信路径质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00702/2002 | 2002-04-03 | ||
JP2002100702A JP3864825B2 (ja) | 2002-04-03 | 2002-04-03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通信路品質推定方法 |
JP2002121561A JP3870830B2 (ja) | 2002-04-24 | 2002-04-24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通信路品質推定方法 |
JP121561/2002 | 2002-04-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47421A true CN1647421A (zh) | 2005-07-27 |
CN100452677C CN100452677C (zh) | 2009-01-14 |
Family
ID=28677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0755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2677C (zh) | 2002-04-03 | 2003-04-03 |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及它们所用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63057B2 (zh) |
EP (1) | EP1496628B1 (zh) |
CN (1) | CN100452677C (zh) |
WO (1) | WO2003084099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1239B (zh) * | 2006-04-06 | 2010-12-22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终端装置 |
CN101743710B (zh) * | 2007-06-25 | 2013-09-0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集成电路、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及传输速率控制程序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29388B2 (ja) | 2002-11-11 | 2007-06-13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
US7437166B2 (en) * | 2003-09-24 | 2008-10-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ducing shared downlink radio channel interference by transmitting to multiple mobiles using multiple antenna beams |
USRE43385E1 (en) * | 2003-09-30 | 2012-05-15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7496048B2 (en) | 2003-09-30 | 2009-02-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stream propagation path quality information in compressed mode |
JP2005142923A (ja) * | 2003-11-07 | 2005-06-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mcs決定方法 |
US8498650B2 (en) * | 2003-12-05 | 2013-07-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ly allocating resources between a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 and a traffic signal |
JP3923050B2 (ja) * | 2004-01-30 | 2007-05-3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送受信装置および送受信方法 |
AU2005212893C1 (en) * | 2004-02-16 | 2013-05-30 | Vringo Infrastructure, Inc. |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radio resources, user equipment,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and base station |
JP4628150B2 (ja) * | 2004-03-29 | 2011-02-0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JP4516358B2 (ja) * | 2004-05-26 | 2010-08-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7515877B2 (en) * | 2004-11-04 | 2009-04-07 | Magnolia Broadband Inc. | Communicating signals according to a quality indicator and a time boundary indicator |
CN101273568B (zh) * | 2005-09-22 | 2013-02-13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移动站、固定站、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CN101268636B (zh) * | 2005-11-28 | 2011-07-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接收射频通道监测方法及其装置 |
GB2432751B (en) * | 2005-11-28 | 2007-11-14 | Motorola Inc | Retransmiss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TWI451774B (zh) | 2006-01-31 | 2014-09-01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無線通信系統中提供及利用非競爭基礎頻道方法及裝置 |
JP5024288B2 (ja) * | 2006-04-27 | 2012-09-1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装置及び受信品質情報作成方法 |
JP5242025B2 (ja) * | 2006-06-19 | 2013-07-2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および送信方法 |
JP4880432B2 (ja) * | 2006-11-29 | 2012-02-2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端末 |
KR101279694B1 (ko) * | 2007-01-25 | 2013-07-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자동 재전송 요구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
EP2124465A4 (en) * | 2007-02-16 | 2013-10-23 | Nec Corp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COMMON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20080085598A (ko) * | 2007-03-20 | 2008-09-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어정보 검출을 위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
JP5217688B2 (ja) * | 2008-06-30 | 2013-06-19 |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 無線端末装置、半導体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EP2200361A1 (en) * | 2008-10-07 | 2010-06-23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using adaptive beamforming with different coverage for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
JP2010252049A (ja) * | 2009-04-15 | 2010-11-04 | Sony Corp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
US20120108285A1 (en) * | 2009-06-25 | 2012-05-03 | Kyocera Corporatio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20120099512A1 (en) * | 2009-06-25 | 2012-04-26 | Kyocera Corporatio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WO2011069550A1 (en) * | 2009-12-10 | 2011-06-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Filtering of a measurement quantity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10491282B2 (en) * | 2012-12-17 | 2019-11-26 | Ethertronics, Inc. | Communication load balancing using distributed antenna beam steering techniques |
JP2015159421A (ja) * | 2014-02-24 | 2015-09-0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指向性制御方法 |
US9467275B2 (en) * | 2014-07-18 | 2016-10-11 | Intel Corporation | MAC protocol for full 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9491776B2 (en) * | 2014-07-23 | 2016-11-08 | Intel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to reduce interference associated with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in multi-cell networks |
JP6903450B2 (ja) * | 2017-02-23 | 2021-07-1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およびセル選択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45496B2 (ja) * | 1995-06-16 | 2004-07-2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空きチャネル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用送信電力制御装置 |
US6766146B1 (en) * | 1998-08-20 | 2004-07-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hanne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ransmission antenna diversity |
DE69900302T2 (de) * | 1999-06-24 | 2002-05-08 | Alcatel, Paris | Empfänger und Verfahren für CDMA Übertragung mit verbessertem Wegsucher |
SE516536C2 (sv) * | 1999-10-29 | 2002-01-29 | Allgon Ab | Antennanordning omkopplingsbar mellan ett flertal konfigurationstillstånd i avhängighet av två driftsparametrar samt därtill hörande metod |
US6901062B2 (en) * | 1999-12-01 | 2005-05-31 | Kathrein-Werke Kg | Adaptive antenna array wireless data access point |
JP3522619B2 (ja) | 2000-01-05 | 2004-04-2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マルチキャリアcdma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機 |
FI20000851A (fi) * | 2000-04-10 | 2001-10-11 | Nokia Networks Oy |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radiojärjestelmä |
ATE311045T1 (de) * | 2000-05-25 | 2005-12-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 r bertragungs- diversity durch verwendung von mehr als zwei antennen |
US6434366B1 (en) * | 2000-05-31 | 2002-08-13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adaptive array weights used to transmit a signal to a recei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14294C (zh) * | 2000-06-15 | 2003-07-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速度自适应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
KR100526499B1 (ko) * | 2000-08-22 | 2005-11-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두 개 이상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안테나 전송 다이버시티방법 및 장치 |
JP3628247B2 (ja) | 2000-09-27 | 2005-03-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信号復調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
JP3786918B2 (ja) * | 2000-10-11 | 2006-06-21 |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物理ダウンリンク共有チャネルの伝送アンテナアレイ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
JP3543770B2 (ja) * | 2001-02-20 | 2004-07-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送信ダイバーシチ適用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
JP3596477B2 (ja) * | 2001-02-28 | 2004-12-0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変調・符号化モード切替方法 |
JP5079189B2 (ja) * | 2001-04-13 | 2012-11-21 | Kddi株式会社 | 多ビームセルラ無線基地局、移動機及びスペクトラム拡散信号送信方法 |
US7174178B2 (en) * | 2001-07-19 | 2007-02-06 | Intel Corporation | Deriving a more accurate estimate from prediction data in 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modes |
KR100428709B1 (ko) * | 2001-08-17 | 2004-04-2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다중 경로 정보 피드백을 이용한 순방향 빔형성 장치 및그 방법 |
-
2003
- 2003-04-03 US US10/510,453 patent/US736305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4-03 CN CNB038075598A patent/CN10045267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4-03 EP EP03745466.7A patent/EP149662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4-03 WO PCT/JP2003/004291 patent/WO200308409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1239B (zh) * | 2006-04-06 | 2010-12-22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终端装置 |
CN101743710B (zh) * | 2007-06-25 | 2013-09-0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集成电路、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及传输速率控制程序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496628A1 (en) | 2005-01-12 |
WO2003084099A1 (fr) | 2003-10-09 |
EP1496628B1 (en) | 2013-06-05 |
US7363057B2 (en) | 2008-04-22 |
EP1496628A4 (en) | 2010-11-24 |
US20050181832A1 (en) | 2005-08-18 |
CN100452677C (zh) | 2009-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47421A (zh) |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及它们所用的通信路径质量估算方法 | |
CN1302675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调度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243422C (zh) | 正交频分复用发送接收装置及正交频分复用发送接收方法 | |
CN1173492C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控制设备和方法 | |
CN1172472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处理方法以及接收装置 | |
CN1320779C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优化调制和编码方案及多代码的方法 | |
CN1181629C (zh) | 无线电话系统的时延纠正系统 | |
CN101069375A (zh) | 发送控制帧生成装置、发送控制帧处理装置、发送控制帧生成方法及发送控制帧处理方法 | |
CN1914941A (zh) |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
CN1643825A (zh) | 基站设备和通信终端设备 | |
CN1853385A (zh) | 通过基站确定服务质量指标来调度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 |
CN1692579A (zh) | 基站装置和发射分配控制方法 | |
CN1387328A (zh) |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阈值设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771752A (zh) | 基站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 | |
CN1853437A (zh) | 软切换 | |
CN1949899A (zh) | 无线通信系统和基站 | |
CN1619973A (zh) | 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传输功率的方法 | |
CN1914838A (zh) | 收发装置以及收发方法 | |
CN1550080A (zh) | 无线通信装置与无线通信方法 | |
CN1386389A (zh) | 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 |
CN1419383A (zh) | 高频谱效用的高容量无线通信系统 | |
CN1826745A (zh) | 无线发送装置和调制方式的选择方法 | |
CN1969483A (zh) | 通信终端装置、调度方法以及发送功率导出方法 | |
CN1643951A (zh) | 基站装置及上行链路分组发送方法 | |
CN1659803A (zh) | 数据分配装置和发送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14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