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7121A - 照相机和投光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和投光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27121A CN1527121A CNA2004100064796A CN200410006479A CN1527121A CN 1527121 A CN1527121 A CN 1527121A CN A2004100064796 A CNA2004100064796 A CN A2004100064796A CN 200410006479 A CN200410006479 A CN 200410006479A CN 1527121 A CN1527121 A CN 15271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value
- subject
- corrected value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5375 photomet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24 xen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FHNFHKCVQCLJFQ-UHFFFAOYSA-N xenon atom Chemical compound [Xe] FHNFHKCVQCLJFQ-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06010034960 Photophob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13469 light sensitivit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86 linear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15 proofre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15 recruit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相机和投光量控制方法。由闪光灯装置的氙管(53)向被摄体(40)投射光束。由CPU(10)通过闪光灯电路(26)控制该氙管(53)的光投光量。另外,由该CPU(10)计算出上述氙管(53)的投光量的校正值。并且,在通常将人物的脸部作为主要拍摄对象而选择了投射光的特定拍摄模式的情况下,由CPU(10)根据上述计算出的校正值使上述闪光灯装置的氙管(53)的光投光量增加。由此,在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清晰显现脸部的细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根据拍摄场景来适当控制发光装置的发光量的照相机和投光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拍摄对象,多数是将人物作为被摄体。
图13是表示一般照相机和作为被摄体的人物间的关系的图。
在图13中,在照相机主体1的前面的大致中央位置设置拍摄透镜2。在该拍摄透镜2的周围配置进行闪光发光用的闪光灯装置3、自动聚焦(AF)装置4、取景器5和测光装置6等。并且,从该照相机主体1对存在于离开主体距离为L位置上的作为被摄体的人物7测距、测光而进行照相。
利用由测光装置6的输出计算出的BV值、根据图中未示出的快门的F数值计算出的AV值、根据作为被摄体的人物7和照相机主体1的距离计算出的DV值和根据图中未示出的胶片的ISO感光度计算出的SV值,通过下述(1)式和(2)式计算出适当的Gno(闪光系数)。并且,根据计算出的Gno控制闪光灯装置3,以适当的发光量向被摄体7发光。
GV=AV+DV-SV+SV100……(1)
(其中,SV100是ISO感光度100的SV值)
但是,作为拍摄对象,最有代表性的是人的脸部。但是,由于将脸部作为拍摄对象是很难的,所以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很多脸部拍摄用的拍摄条件。
例如,若在逆光状态下拍摄脸部,则脸部的阴影变深、表情变差,为解决此问题而照射闪光,但是在通常的发光量下照片发白,故需要降低一些发光量(例如参照特许文献1)。
另外,还提出了在拍摄模式中设置照片模式,若在该模式下,则对人物拍摄自动设定各种合适条件的技术。并且,这时,将闪光灯的发光量设为-1级(例如参照特许文献2)。
[特许文献1]特许公报第2935466号
[特许文献2]特开2001-330882号公报
但是,在拍摄人物脸部的情况下,但有时通常并不需要清晰拍摄脸部的适当曝光,反而最好是能把脸部斑点或皱纹隐去。但是,在上述特许文献1和特许文献2中,并不能适用于这种想要隐去脸部斑点或皱纹来拍摄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可以拍摄出避免清晰显现脸部的图像的照相机和照相机程序。
即,本发明之1的特征是,在具有向被摄体投射光束的投射单元的照相机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拍摄单元,拍摄被摄体;投射单元,向被摄体投射光束;投光量控制单元,控制上述投射单元的投光量;校正值运算单元,计算出应校正上述投光量的校正值;上述投光量控制单元通常在将人物脸部作为主要拍摄对象并选择了投射光的特定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根据上述计算出的校正值,使上述投射单元的投光量增加。
本发明之2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1中,与选择了上述特定拍摄模式之外的通常拍摄模式的情况相比,上述投光量控制单元在选择了上述特定的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根据上述校正值,使上述投射单元的投光量增加。
本发明之3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2中,还进一步具有测量被摄体的亮度的测光单元,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根据由上述测光单元所测出的测光结果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本发明之4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3中,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计算出由上述测光单元得到的被摄体周围的测光结果和被摄体中央的测光结果的差来作为上述测光结果。
本发明之5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3中,在上述测光单元所测出的被摄体的亮度比规定值亮的情况下,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计算出比对应于上述规定值的校正值大的值来作为上述校正值。
本发明之6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1中,还具有测距单元,测量到被摄体的距离;倍率运算单元,根据到上述被摄体的距离和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透镜的焦距,计算出拍摄倍率;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根据由上述倍率运算单元计算出的上述拍摄倍率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本发明之7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1中,还具有测光单元,测量被摄体的亮度;测距单元,测量到上述被摄体的距离;倍率运算单元,根据到上述被摄体的距离和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透镜的焦距,计算出拍摄倍率;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根据由上述测光单元测出的测光结果和上述拍摄倍率,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本发明之8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6或7中,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在上述拍摄倍率比规定的拍摄倍率大的情况下,作为上述校正值,计算出比在上述规定的拍摄倍率时还大的值。
本发明之9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1中,还具有测光单元,测量被摄体的亮度;测距单元,测量到上述被摄体的距离;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根据由上述测光单元测出的测光结果和由上述测距单元测得的测距结果,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本发明之10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1中,还具有测光单元,测量被摄体的亮度;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根据由上述测光单元测出的测光结果和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透镜的焦距,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本发明之11的特征是,在控制向被摄体投射光束的投射单元的投光量的投光量控制方法中,在选择了将人物脸部作为主要拍摄对象而一直进行光的投射的特定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计算出上述投光量的校正值,并根据所计算出的校正值增加投光量。
本发明之12提供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选择单元,选择规定的拍摄模式作为人物的脸部为主要拍摄对象的模式;投射单元,向被摄体投射光束;投光量控制单元,在通过上述选择单元选择了上述规定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投射单元,使其增加光的投光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银盐胶片的照相机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照相机的主程序的流程图;
图3是说明图2流程图的步骤S31的释放处理的详细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图3流程图的步骤S44的曝光量运算处理的详细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图4流程图的步骤S69的发光量校正的详细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校正量运算用表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亮度依赖关系的图表;
图8是表示一例表示全体校正量的表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量校正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校正量运算用表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校正量运算用表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例的发光量校正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普通照相机和作为被摄体的人物间的关系的图。
图中:10-CPU;11-测距部;12-测光电路;13-变焦驱动电路;14-变焦驱动信号检测电路;15-聚焦驱动电路;16-聚焦驱动信号检测电路;18-快门驱动电路;19-快门驱动信号检测电路;20-胶卷输送驱动电路;21-胶卷移动量检测电路;22-胶卷信息检测电路;25-LCD;26-闪光灯电路;27-EEPROM;28-EXT端子;52-摄影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用银盐胶片的照相机(下面,仅称为照相机)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中,CPU10是负责本实施例的照相机整体控制的微计算机,具有投光量控制单元、校正值运算单元、倍率运算单元的功能。并且,将测距部11、测光电路12、变焦驱动电路13、变焦驱动信号检测电路14、聚焦驱动电路15、聚焦驱动信号检测电路16、快门驱动电路18、快门驱动信号检测电路19、胶片输送驱动电路20、胶片移动量检测电路21、胶片信息检测电路22、LCD25、闪光灯电路26、EEPROM27、EXT端子28和各种操作开关31~38连接到该CPU10上。
上述测距部11是测量从照相机主体到被摄体40间的距离(被摄体距离)L用的测距单元。该测距部11构成为具有一对受光透镜41a和41b、一对传感器阵列42a和42b。
使相隔基线长度(视差)B配置的一对受光透镜41a、41b得到的被摄体40的影像成像在被配置在焦距f的位置上的一对传感器阵列42a、42b上,并根据已知的三角测距原理,从根据该视差的成像位置差x,通过上述CPU10检测出上述被摄体距离L。根据这样检测出的上述被摄体距离L的大小,改变将上述一对传感器阵列42a、42b的光轴作为基准的相对位置。
将受光元件43a、43b连接到上述测光电路12。并且,由这些测光电路12、受光元件43a、43b和测光透镜44构成测量被摄体的亮度的测光单元。由测光电路12测量通过测光透镜44入射的被摄体附近的光量,测量为了决定曝光条件用的被摄体亮度。另外,受光元件43a测量拍摄画面周边部的光,受光元件43b测量拍摄画面中央部的光。
上述变焦驱动电路13由来自上述CPU10的控制来驱动变焦电机45。从该变焦驱动电路13,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齿轮(gear)组,将旋转力传递到图中未示出的变焦光学系统,从而进行作为拍摄单元的拍摄透镜52的变焦。
上述变焦驱动信号检测电路14生成对应于上述变焦电机45的旋转量的脉冲信号,并将该脉冲信号传送给上述CPU10。通过由上述CPU10计数该脉冲信号,而生成对应于上述拍摄透镜52的焦距的数据。
上述聚焦驱动电路15通过来自CPU10的控制,驱动聚焦电机47。从该聚焦驱动电路15,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齿轮列,将旋转力传递到图中未示出的聚焦光学系统,从而进行上述拍摄透镜52的聚焦。
上述聚焦驱动信号检测电路16生成对应于上述聚焦电机47的旋转量的脉冲信号,并将该脉冲信号传送到上述CPU10。通过由CPU10检测出该脉冲信号的数量和周期,而进行使聚焦透镜(拍摄透镜52)正确停止在焦点重合位置上的控制。
上述快门驱动电路18通过来自上述CPU10的控制,对图中未示出的驱动快门用的短路器(plunger)48进行通电控制。通过由上述CPU10控制对该短路器30的通电时间,而控制曝光量。
上述快门驱动信号检测电路19与图中未示出的快门动作连动而生成对上述短路器48控制通电时间用的基准定时。
上述胶片输送驱动电路20,通过来自上述CPU10的控制驱动胶片输送电机50,而进行胶片的顺卷、倒卷。上述胶片移动量检测电路21通过检测图中未示出的胶片上形成的穿孔而检测胶片的输送状态。
上述胶片信息检测电路22用于读取设置在胶卷盒51上的ISO感光度信息。
另外,上述LCD25具有进行照相机模式显示、张数显示等的外部显示功能。
为了保证合适的曝光,将照明被摄体用的作为光源的氙(Xe)管53和存储照明用的电能的主电容器54连接到上述闪光灯电路26上。由这些闪光灯电路26、氙管53、主电容器54构成作为投射单元的闪光灯装置。
上述EEPROM27除了控制该照相机之外,还用于存储必要的参数和判断常数、照相机的状态,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上述EEPROM27。
另外,为了保证照相机的动作和性能,上述EXT端子28是在执行制造时所进行的各种调整时,为了从外部控制照相机而设置的外部通信端子。
上述各种开关31~38构成为包括电源开关(PWSW)31、后盖开关(BKSW)32、倒卷开关(RWSW)33、第一释放开关(1RSW)34、第二释放开关(2RSW)35、望远开关(ZUSW)36、广角开关(ZDSW)37和模式开关(MODSW)38。
上述电源开关(PWSW)31是进行照相机电源的开、关用的开关。在该电源开关31为开状态的情况下,表示电源开,在关状态的情况下,表示电源关。
上述后盖开关(BKSW)32是用于检测进行胶片的装入、取出时的图中未示出的后盖的开状态、关状态用的开关。后盖开关32的开状态表示后盖打开的状态,关状态表示后盖关闭的状态。
倒卷开关(RWSW)33通常是关状态,是在开操作下执行强制倒卷用的开关。
第一释放开关(1RSW)34通常是关状态,是在开操作下开始作为曝光准备动作的测距和测光用的开关。上述第二释放开关(2RSW)35通常是关状态,是在开操作下开始曝光动作用的开关。
另外,上述第一释放开关34和第二释放开关35构成了两级开关。在打开第一释放开关34后,才能使第二释放开关35打开。
上述望远开关(ZUSW)36通常是关状态,是在开操作下,开始变焦驱动,使得焦距向望远(TELE)侧变化的开关。另一方面,上述广角开关(ZDSW)37通常是关状态,是在开状态下,开始变焦驱动,使得焦距向广角(WIDE)侧变化的开关。
并且,上述模式开关(MODSW)38通常是关状态,是在开操作下,从通常模式切换到加大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模式用的开关,具有作为选择单元的功能。所谓加大该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的模式是指作为本发明目的的为使脸部肤色看起来更白而进行拍摄的拍摄模式,使得避免了清晰显现人物脸部,即使得人物脸部斑点或皱纹并不引人注意。下面,将加大该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的模式称为美肤模式,下面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接着,说明这样构成的照相机的动作。
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的主程序的流程图。
通过接通电源,开始本程序的动作。
首先,在步骤S1中进行初始设定。这里进行上述CPU10的初始化,进行图中未示出的各输入输出端口、RAM等的初始化等。
接着,在步骤S2中,在照相机制造时的各种调整时,由上述EXT端子28进行外部通信。进一步,在步骤S3中,读出存储在EEPROM27中的数据,并将所读出的数据存储到上述CPU10内部的RAM(图中未示出)中。
并且,在步骤S4中,判断上述后盖开关32的状态。这里,在状态变化了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5,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9。
在步骤S5中,判断当前的后盖开关32的状态是否是关状态。这里,在不是关状态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6。这时,由于后盖开关32的状态变化了,并且当前的状态是开,所以后盖开关32从关变为开。即,表示后盖开关32从“闭合”状态变为“打开”状态。
因此,在步骤S6中,对为“1”时表示图中未示出的后盖为闭合状态的标志、F_BKCLOS设为“0”,并存储开状态。之后,进入到步骤S9。
另一方面,上述步骤S5中,在后盖开关32的状态为关状态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7。并且,将上述标志F_BKCLOS设为“1”,而存储图中未示出的后盖为关状态。
进一步,在接着的步骤S8中,由于后盖从打开状态变为闭合状态,并由于胶卷盒51可能已被设置在照相机中,所以进行自动上卷处理。之后,进入到步骤S9。
在上述步骤S4中后盖开关32的状态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9,当为“1”时,判断表示需要卷过1张的标志、F_WNDREQ的状态。这里,在标志F_WNDREQ的状态为“1”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0,在F_WNDREQ的状态为“0”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3。
在步骤S10中,进行卷过一张胶片的处理动作。接着,在步骤S11中,判断在上述步骤S10的卷过一张胶片的过程中是否检测出了胶片端部。这里,在没有检测出胶片端部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3,在检测出了胶片端部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由于是检测出了胶片端部的情况,所以需要进行倒卷动作,因此,将表示需要倒卷的标志、F_RWREQ设置为“1”。之后,进入到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判断进行上述倒卷用的标志F_RWREQ的状态。这里,标志F_RWREQ为“1”的情况是需要倒卷的情况。因此,在进入到步骤S14,进行了倒卷处理后,进入到步骤S15。另一方面,由于上述步骤S13中F_RWREQ为“0”的情况是不需要倒卷的情况,所以跳过步骤S14而进入到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判断电源开关31的状态。在电源开关31的状态是关状态的情况下,表示电源关状态。因此,这时进入到步骤S16,进行将图中未示出的镜框移动到容纳状态的缩回处理。接着,在步骤S17中将LCD25变为关状态,而进行显示关闭处理。
在进行了该显示关闭处理后,进入到停止CPU10的动作的停止状态。为了从该停止状态返回,操作电源开关31、后盖开关32、倒卷开关33。通过这些开关操作,可从本程序的开头开始重新开始CPU10的动作。
在上述步骤S15,在电源开关31为开状态的情况下,表示电源开状态。因此,这时进入到步骤S18,进行使图中未示出的镜框移动到作为拍摄状态的广角(wide)位置的开始处理。
接着,在步骤S19中,检测出上述电源开关31、后盖开关32、倒卷开关33、第一释放开关34、第二释放开关35、望远开关36、广角开关37各个开关的状态变化和当前的状态。接着,在步骤S20中,使LCD25动作,而实行进行需要显示的显示开处理。
并且,在步骤S21中,判断电源开关31的状态是否变化。这里,在电源开关31的状态变化的情况下,跳到本程序的开头。另外,在上述步骤S21中,电源开关31的状态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在接着的步骤S22中判断后盖开关32的状态是否变化。并且,在后盖开关32的状态变化了的情况下,跳到本程序的开头。另一方面,在后盖开关32的状态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23。
在步骤S23中,判断倒卷开关33的状态是否变化。这里,在倒卷开关33的状态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24。
在步骤S24中,判断当前的倒卷开关33的状态是否是开状态。结果,在倒卷开关33是开状态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25。并且,在该步骤S25中,判断表示当前的后盖(图中未示出)的状态的标志、F_BKCLOS的状态。这里,在标志F_BKCLOS为“1”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26。
上述标志F_BKCLOS为“1”的情况表示后盖(图中未示出)的状态是闭合状态。由此,这里,后盖(图中未示出)的闭合状态的情况是将倒卷开关33从关状态变为开状态的时候。即,是需要倒卷处理的情况。因此,在步骤S26中,将表示需要进行倒卷处理的标志、F_RWREQ设为“1”。之后,进入到上述步骤S9。由此,如上所述,通过步骤S13的判断而分支到步骤S14,来执行倒卷处理。
另外,上述步骤S24中,在倒卷开关33为关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5中,在标志F_BKCLOS为“0”的情况下、或者上述步骤S23中,在倒卷开关33的状态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必要进行倒卷处理,所以进入到步骤S27。
在步骤S27中,使上述闪光灯电路26动作,并对主电容器54进行闪光发光用的能量的充电。并且,在接着的步骤S28的外部通信处理中,进行与上述步骤S2相同的处理。进一步,在步骤S29中,进行模式转换处理。
接着,在步骤S30中,判断第一释放开关34是否从关状态变到了开状态。这里,在第一释放开关34从关状态变到关状态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31,而实行进行曝光准备动作和曝光动作的释放处理。后面描述该释放处理的细节。
在该释放处理过程中进行了曝光处理的情况下,将在释放处理中表示需要进行顺卷动作的标志、F_WNDREQ设为“1”。由于根据该标志F_WNDREQ的状态进行处理,所以在执行了该步骤S31的释放处理后,进入到上述步骤S9。并且,在步骤S9中,如上所述,在标志F_WNDREQ为“1”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0并执行卷过一张的动作。
在上述步骤S30中,当没有释放请求,即第一释放开关34没有从关状态变为开状态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32。并且,在该步骤S32中,判断望远开关36和广角开关37的其中一个是否从关状态变到了开状态。
这里,在望远开关36和广角开关37的其中一个从关状态变到了开状态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33。并且,在该步骤S33中,控制变焦驱动电路13,并执行进行变焦控制动作的变焦驱动处理。
在执行了该变焦驱动处理后、或者在上述步骤S32中望远开关36、广角开关37都没有从关状态变为开状态的情况下,进入到上述步骤S19。并且,重复上述处理,而形成主循环。
接着,参照图3的流程图,说明上述图2流程图中步骤S31的释放处理的详细动作。
若开始释放处理,则首先在步骤S41的测距处理中,控制测距部1,如上述这样测量到被摄体间的距离L,输出与距离的倒数成正比的数据来作为测量结果,并将该测量结果存储到作为CPU10内的RAM(图中未示出)的LDATA中。
接着,在步骤S42的测光处理中,控制测光电路12,并测量拍摄场景中央部的亮度和周围的亮度(下面,称为周围亮度)来作为被摄体亮度。进一步,在步骤S43中,根据变焦的位置和上述距离的倒数,为于达到焦点重合而进行必要的聚焦透镜的导出量运算的透镜导出量运算。
接着,在步骤S44的曝光量运算处理中,根据在上述步骤S42中所测得的被摄体亮度,进行快门控制时间和闪光灯装置的闪光发光量的运算。并且,在步骤S45中,读取检测第一释放开关34、第二释放开关35的状态的开关(SW)。这里,在接下来的步骤S46和S47中判断所读入的第一释放开关34、第二释放开关35的状态。
在步骤S46中,判断是否将第一释放开关34设成了关。这里,在第一释放开关34被设成了关的情况下,第二释放开关35也是关而不会成为开。因此,由于终止了释放动作,所终止释放处理而退出本程序。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46中第一释放开关34没有被设置为关的情况下,由于第一释放开关34的开状态继续,所以进入到步骤S47并判断第二释放开关35的状态。
在步骤S47中,在第二释放开关35不为开状态的情况下,进入到上述步骤S45,并再次进行开关读取处理。相反,当在步骤S47中第二释放开关35为关状态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开始曝光动作,所以进入到下一步骤S48。
这样,重复步骤S45~S47的处理,直到第一释放开关34为关状态或第二释放开关35为开状态。
在步骤S48中,根据在上述步骤S43中计算出的聚焦透镜的驱动量而进行聚焦透镜的驱动控制,而变为焦点重合状态。在接着的步骤S49中,根据在上述步骤S44中计算出的快门控制时间和闪光发光量,而进行曝光动作。
在步骤S50中,由于在上述步骤S46中终止了曝光动作,所以进行使聚焦透镜返回初始位置的透镜位置复位控制。进一步,在步骤S51中,为了卷过已完成了曝光的拍摄胶片,将表示需要进行过卷控制的标志F_WNDREQ设为“1”。之后,终止释放处理,而退出本程序。
这里,参照图4的流程图,说明上述图3的流程图中步骤S44的曝光量运算处理的详细动作。
另外,如下这样定义下面说明的与APEX有关的值。
SV=log2(ISO感光度*0.32) ….(3)
AV=log2(Fno2) ….(4)
TV=log2(1/SS) ….(5)
DV=log2(L2) ….(6)
GV=log2(Gno2) ….(7)
EV=AV+TV=BV+SV ….(8)
其中,SS:快门时间,L:被摄体距离
当进入该曝光量运算处理程序后,首先在步骤S61中,根据设置在胶卷盒51上的DX码,计算出胶片的SV值。接着,在步骤S62中,使用上述图3的流程图中步骤S41的测距结果(与距离的倒数成正比的数据),计算出DV值。
在步骤S63中,根据作为上述图3流程图中步骤S42的测光结果的被摄体亮度和周围亮度计算出各自的BV值。并且,在步骤S64中,根据当前的变焦位置计算出快门打开时的AV值。进一步,在步骤S65中,根据上述BV值和SV值求出EV值。
接着,在步骤S66中,根据EV的大小、或美肤模式和强制发光模式等模式,判断有无闪光灯发光。在步骤S67中,根据EV值和AV值计算出TV值。
并且,在步骤S68中,由下式求出闪光灯装置的闪光发光量合适的适当GV值。
适当GV值=发光时AV值+DV值+ISO1000SV值-SV值
并且,在步骤S69中,进行发光量的校正。此为,在美肤模式时,校正在上述步骤S68上求出的GV值,后面描述其细节。
在步骤S70中,根据在上述步骤S67中求出的TV值,计算出快门的控制时间。并且,在步骤S71中,根据在上述步骤S68中求出的GV值计算出发光时间。之后,终止曝光量运算处理,退出本程序。
图5是说明应校正美肤模式下的GV值的上述图4流程图中步骤S69的发光量校正的详细动作的流程图。
这里说明美肤模式。
利用透镜的光圈值(Fno)、被摄体距离L、胶片感光度(ISO感光度)通过下式(9)求出被称为闪光灯光量(Gno)的值。
通常,当以通过上式(9)计算出的闪光灯装置的闪光发光量,使闪光灯发光时,可以拍摄曝光合适的照片。当以比闪光灯装置的合适发光量多的发光量使闪光灯发光时,被摄体的曝光过度,最差情况下,不能判别被摄体(称为发白照片)。
但是,当对被摄体进行适当的过度曝光时,具有看不到人物脸部斑点或皱纹、肤色看起来更白的效果。通过调查表明,日本女性一般喜欢通过控制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使其适度曝光过量而拍摄成的不会看到脸部斑点或皱纹、同时肤色变白的照片。
这里,通过研究表明,仅通过增加一定量的发光量不能实现闪光灯发光量适当过度。其理由是,根据拍摄画面内的被摄体的大小和亮度的不同,其显影室的校正(数字相机时为白平衡)量各不相同,即使在一个拍摄场景能够以适当过度的发光量进行拍摄,但在其它的场景下就可能使被摄体发白,甚至不能辨别出所拍摄的内容。
所谓美肤模式是指下面所说明的方法、是控制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使得无论在什么场景下,都可以构成适当的曝光过度的模式。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打开模式开关38而选择该美肤模式。
当开始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的校正控制,而进入到发光量校正程序后,首先在步骤S81中,判断是否是美肤模式。这里,当为美肤模式时,进入到步骤S82,若不是美肤模式,则退出本程序。
在步骤S82中,使用由测距部11求出的被摄体距离L和由上述变焦驱动信号检测电路14计算出的焦距,通过下式求出拍摄倍率。
拍摄倍率=焦距/被摄体距离
接着,在步骤S83中,根据在上述步骤S82中求出的拍摄倍率,从图6所示的表中选择出GV校正量。由此,求出拍摄倍率的校正量。另外,通过各种研究表明,最好是拍摄倍率越大,使校正量越大。
这里,由于对于计算出校正量而言,若采用图6所示的表的参考方式,则拍摄倍率和校正量的关系不为直线。故在近似为直线的情况下,多数需要以直线进行校正。
在步骤S84中,根据被摄体的周围亮度,由下式计算出由亮度得到的校正量。图7是表示将周围亮度[BV]值作为横轴、将GV校正量作为纵轴时的亮度依赖关系的图表,如下式所示,其为一次函数的关系。通过研究设定其斜率和截距。
根据亮度的校正量=0.1503*周围亮度-1.4196
在步骤S85中,将在上述步骤S83中求得的拍摄倍率得到的GV校正量和在上述步骤S84中求得的周围亮度得到的GV校正量相加,而求出全体的校正量。这里,在上述校正量的和的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下,设为“0”。
图8是表示实际求得的全体的校正量的表。
说明图8的表,纵(行)方向表示周围亮度[BV]值,横(列)方向表示拍摄倍率,表中所示的数值表示GV校正量。
并且,在步骤S86中,用在上述步骤S85求得的全体校正量来校正GV值。之后,终止发光量的校正处理,退出本程序。
上面,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那样,通过利用拍摄倍率和周围亮度根据下式计算出GV值,则无论在何种场景中,也可以控制闪光灯装置的闪光发光量,使得可以适当曝光过度。
发光GV值=适当GV值+GV校正量
另外,所谓适当GV值,是指将利用照相机的Fno、被摄体距离L和胶片感光度(ISO感光度)通过上述(9)式计算出的Gno,再通过上述(7)式转换为GV值后的值,所谓发光GV值是指实际发光的GV值。
(第二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说明了根据拍摄倍率和周围亮度校正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的例子。但是,在为没有变焦机构的具有单焦点拍摄透镜的照相机的情况下,即使通过被摄体距离和周围亮度来校正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也可以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第二实施例说明这种具有单焦点拍摄透镜的照相机的例子。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照相机的电气结构构成为除去图1的框图中的变焦驱动电路13、变焦电机45和变焦驱动信号检测电路14。另外,对于主程序来说,除去了图2流程图中的步骤S32和S33,至于图3的释放处理流程图和图4的曝光量运算流程图,为相同的动作。因此,对于这些结构和动作,将同一附图标记付与同一部分,并省略其图示和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动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仅仅是图9的说明发光量校正动作的流程图。下面,参照图9的流程图,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量校正动作。
当图4流程图中的步骤S69的发光量校正被执行时,进入图9的发光量校正程序,开始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校正控制。并且,首先在步骤S91中,判断是否为美肤模式。这里,在为美肤模式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92,若不为美肤模式,则退出本程序。
在步骤S92中,根据由测距部11所求得的被摄体距离L,从图10所示的拍摄倍率依赖关系表中选择出GV校正量。由此,求出根据到被摄体的距离的校正量。这时,例如分为四个等级并设定各自的校正量。
接着,在步骤S93中,根据拍摄场景的周围亮度,计算出根据亮度的校正量。进一步,在步骤S94中,将在上述步骤S92中求出的根据被摄体距离L的GV校正量和在上述步骤S93所求出的根据周围亮度的GV校正量相加,而求出全体校正量。这里,在相加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下,设为“0”。
并且,在步骤S95中,根据上述步骤S94中求得的全体校正量校正GV值。之后,终止发光量的校正处理,而退出本程序。
这样,根据第二实施例,即使是没有变焦功能的照相机,也可以根据被摄体距离和周围亮度来控制闪光灯装置的闪光发光量。
(第三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说明了可AF(自动聚焦)的具有测距部的照相机。但是,当为没有自动聚焦功能的照相机时,只要使用从变焦驱动信号检测电路14计算出的固定的焦距来校正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便可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该第三实施例将这种没有自动聚焦功能的照相机作为例子。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照相机的电路结构构成为从图1的框图中除去含有受光透镜41a、41b和传感器阵列42a、42b的测距部11。
另外,主程序与图2的流程图相同,图3的释放处理流程图中除去步骤S41的测距、图4的曝光量运算流程图中除去步骤S62的DV值计算出的处理动作外,其它动作相同。
对于发光量的校正动作,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图9的流程图的步骤S92中,根据被摄体距离L从图10的表中选择GV校正量,也可以将该动作变更为根据焦距从图11所示的表中选择出GV校正量的动作。这时,例如,根据拍摄透镜的焦距是广角(WIDE)、标准(STANDARD)、望远(TELE)的各种情况,而分别设定各自的校正量。
由于其它结构和动作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所以对同一部分付与同一附图标记,省略其图示和说明。
这样,在第三实施例中,即使是没有自动聚焦功能的拍摄机,也可以使用拍摄透镜的焦距来控制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
(第四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说明了根据拍摄倍率和周围亮度校正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的例子,但是即使根据拍摄倍率和拍摄场景的中间亮度和周围亮度的亮度差来校正闪光装置的发光量,也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该第四实施例说明这种由拍摄倍率和拍摄场景的中央亮度和周围亮度的亮度差来校正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的照相机。
第四实施例的动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仅仅将说明发光量校正动作的流程图图5代替为图12。因此,对于第四实施例的照相机的结构和动作,将同一附图标记付与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并省略其图示和说明。
下面,参照图12的流程图,说明第四实施例的发光量校正动作。
当图4流程图的步骤S69的发光量校正被执行时,进入到图12的发光量校正程序,开始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校正控制。并且,首先在步骤S101中,判断是否为美肤模式。这里,在为美肤模式时进入到步骤S102,在不是美肤模式时退出本程序。
接着,在步骤S102中,利用由测距部11求出的拍摄倍率,从与图6所示的表相同的表中选择出GV校正量。由此,求出校正量。进一步,在步骤S103中,根据拍摄场景的中央亮度和周围亮度的亮度差,通过预先求出的算术式,计算出根据亮度差得到的校正量。
在步骤S104中,将由在上述步骤S102中求出的根据拍摄倍率的GV校正量与上述步骤S13中求出的GV校正量相加,而求出全体校正量。这里,在相加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下,设为“0”。
并且,在步骤S105中,根据在上述步骤S104中求出的全体校正量来校正GV值。之后,终止发光量的校正处理,而退出本程序。
这样,根据第四实施例,根据拍摄倍率和拍摄场景的中央亮度与周围亮度的亮度差来控制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量。
另外,除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之外,即使仅通过拍摄倍率或周围亮度来校正闪光灯装置的闪光发光量,虽然其效果比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例差,但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用户通过切换模式开关38来进行美肤模式的选择,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判断主要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根据被摄体成像中的多个场所的焦距信息等来判断被摄体,自动发出所校正的光量。
另外,除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之外,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
例如,虽然上述实施例将内置有闪光灯装置的照相机作为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只要是内置有闪光灯装置的照相机,并不限于使用银盐胶片的照相机,当然也适用于可将所摄图像转换为电子数据后进行记录的数码相机。这时,对于(9)式的胶片感光度,可以输入由数码相机设定的ISO感光度值。
进一步,虽然上述实施例说明了内置有闪光灯装置的照相机,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与美肤模式连动而增加闪光发光量的闪光灯,也可以适用于外置的照相机闪光灯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说明了控制闪光灯装置的闪光发光量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拍摄静止图像的照相机,还可以适用于具有将时间上连续的照明光投射到被摄体的光源,并记录运动图像的摄像机。另外,除了闪光灯装置之外,还可以适用于将LED(发光二极管)作为投射单元的数码相机。
实施例的特征
[1]实施例所示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拍摄单元,拍摄被摄体;
投射单元,向被摄体投射光束
投光量控制单元,控制上述投射单元的投光量
校正值运算单元,计算出应校正上述投光量的校正值;
上述投光量控制单元通常在将人物脸部作为主要拍摄对象并选择了投射光的特定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根据上述计算出的校正值,使上述投射单元的投光量增加。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得到亮度与通常的人物拍摄场景不同的脸部图像。
[2]实施例所示的照相机,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1]所记载的照相机中,与选择了上述特定拍摄模式之外的通常拍摄模式的情况相比,上述投光量控制单元在选择了上述特定的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根据上述校正值使上述投射单元的投光量增加。
根据这种结构,除了上述[1]所记载的照相机的作用之外,还可以得到亮度比通常的人物拍摄场景亮的脸部图像。
[3]实施例所示的照相机,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2]所记载的照相机中,还具有测量被摄体的亮度的测光单元,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对应根据上述测光单元的测光结果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根据这种结构,除了上述[2]所记载的照相机的作用之外,还可以使脸部图像的亮度增加量变得合适。
[4]实施例所示的照相机,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3]所记载的照相机中,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计算出由上述测光单元测出的被摄体周围的测光结果与被摄体中央的测光结果之差,并将其作为上述测光结果。
根据这种结构,除了上述[3]所记载的照相机的作用之外,还可以通过拍摄倍率、拍摄场景的中央亮度和周围亮度的亮度差得到亮度与通常的人物拍摄场景不同的脸部图像。
[5]实施例所示的照相机,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3]所记载的照相机中,在上述测光单元测出的被摄体的亮度比规定值亮的情况下,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计算出比对应于上述规定值大的值,并将其作为上述校正值。
根据这种结构,除了上述[3]所记载的照相机的作用之外,在被摄体的背景亮的情况下,由于投光量大,所以可以得到不被背景影响的亮度增加的脸部图像。
[6]实施例所示的照相机,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1]所记载的照相机中,还具有
测距单元,测量到被摄体的距离;
倍率运算单元,根据到上述被摄体的距离和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透镜的焦距计算出拍摄倍率;
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根据由上述倍率运算单元计算出的上述拍摄倍率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根据这种结构,除了上述[1]所记载的照相机的作用之外,还可以根据从到被摄体的距离和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透镜的焦距计算出的拍摄倍率,得到亮度与通常的人物拍摄场景不同的脸部图像。
[7]实施例所示的照相机,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1]所记载的照相机中,还具有
测光单元,测量被摄体的亮度;
测距单元,测量到上述被摄体的距离;
倍率运算单元,根据到上述被摄体的距离和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透镜的焦距计算出拍摄倍率;
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根据由上述测光单元测出的测光结果和上述拍摄倍率,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根据这种结构,除了上述[1]所记载的照相机的作用之外,还可以得到根据拍摄条件适当增加亮度的脸部图像。
[8]实施例所示的照相机,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6]或[7]所记载的照相机中,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在上述拍摄倍率比规定的拍摄倍率大的情况下,作为上述校正值而计算出比在上述规定的拍摄倍率时还大的值。
根据这种结构,除了上述[6]或[7]所记载的照相机的作用之外,在放大人物脸部时也可以得到适当增加亮度的脸部图像。
[9]实施例所示的照相机,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1]所记载的照相机中,还具有
测光单元,测量被摄体的亮度;
测距单元,测量到上述被摄体的距离;
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根据由上述测光单元测出的测光结果和由上述测距单元测得的测距结果,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根据这种结构,除了上述[1]所记载的照相机的作用之外,还可以从测光结果和测距结果来得到适当增加亮度的脸部图像。
[10]实施例所示的照相机,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1]所记载的照相机中,还具有
测光单元,测量被摄体的亮度;
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根据由上述测光单元测出的测光结果和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透镜的焦距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根据这种结构,除了上述[1]所记载的照相机的作用之外,还可以从测光结果和拍摄透镜的焦距得到适当增加亮度的脸部图像。
[11]实施例所示的投射控制方法,
控制向被摄体投射光束的投射单元的投光量,其特征在于:在选择了将人物脸部作为主要拍摄对象而一直进行光的投射的特定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计算出上述投光量的校正值,并根据所计算出的校正值增加投光量。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得到亮度与通常的人物拍摄场景不同的脸部图像用的投射控制方法。
[12]实施例所示的照相机,
其特征在于,包括选择单元,选择规定的拍摄模式作为人物的脸部为主要拍摄对象的模式;
投射单元,向被摄体投射光束;
投光量控制单元,在通过上述选择单元选择了上述规定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投射单元,使其增加光的投光量。
根据这种结构,在所选择的拍摄模式中,可以得到亮度与通常的人物拍摄场景不同的脸部图像。
[发明的效果]
如上这样,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在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清晰显示脸部而进行拍摄的照相机和投射控制方法。
Claims (12)
1.一种照相机,具有向被摄体投射光束的投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拍摄单元,拍摄被摄体;
投光量控制单元,控制上述投射单元的投光量
校正值运算单元,计算出应校正上述投光量的校正值;
上述投光量控制单元通常在将人物脸部作为主要拍摄对象并选择了投射光的特定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根据上述计算出的校正值,使上述投射单元的投光量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与选择了上述特定拍摄模式之外的通常拍摄模式的情况相比,上述投光量控制单元在选择了上述特定的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根据上述校正值使上述投射单元的投光量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测量被摄体的亮度的测光单元,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对应根据上述测光单元的测光结果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计算出由上述测光单元测出的被摄体周围的测光结果与被摄体中央的测光结果之差,并将其作为上述测光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测光单元测出的被摄体的亮度比规定值亮的情况下,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计算出比对应于上述规定值的校正值大的值,并将其作为上述校正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测距单元,测量到被摄体的距离;
倍率运算单元,根据到上述被摄体的距离和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透镜的焦距计算出拍摄倍率;
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根据由上述倍率运算单元计算出的上述拍摄倍率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测光单元,测量被摄体的亮度;
测距单元,测量到上述被摄体的距离;
倍率运算单元,根据到上述被摄体的距离和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透镜的焦距计算出拍摄倍率;
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根据由上述测光单元测出的测光结果和上述拍摄倍率,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在上述拍摄倍率比规定的拍摄倍率大的情况下,作为上述校正值而计算出比在上述规定的拍摄倍率时还大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测光单元,测量被摄体的亮度;
测距单元,测量到上述被摄体的距离;
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根据由上述测光单元测出的测光结果和由上述测距单元测得的测距结果,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测光单元,测量被摄体的亮度;
上述校正值运算单元根据由上述测光单元测出的测光结果和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透镜的焦距计算出上述校正值。
11.一种投光量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向被摄体投射光束的投射单元的投光量,其特征在于:在选择了将人物脸部作为主要拍摄对象而一直进行光的投射的特定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计算出上述投光量的校正值,并根据所计算出的校正值增加投光量。
12.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单元,选择规定的拍摄模式作为人物的脸部为主要拍摄对象的模式;
投射单元,向被摄体投射光束;
投光量控制单元,在通过上述选择单元选择了上述规定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投射单元,使其增加光的投光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61755/2003 | 2003-03-07 | ||
JP2003061755A JP4315708B2 (ja) | 2003-03-07 | 2003-03-07 | カメ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27121A true CN1527121A (zh) | 2004-09-08 |
CN100440021C CN100440021C (zh) | 2008-12-03 |
Family
ID=33123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0647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0021C (zh) | 2003-03-07 | 2004-03-08 | 照相机和投光量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315708B2 (zh) |
CN (1) | CN100440021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35595A (zh) * | 2015-05-29 | 2016-06-0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闪光灯的控制方法、闪光灯的控制装置和移动终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76560A (ja) * | 2008-05-14 | 2009-11-26 | Ricoh Co Ltd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
JP2010027077A (ja) * | 2009-11-02 | 2010-02-04 | Seiko Epson Corp | カメラ、並びに画像の輝度調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423669B2 (ja) * | 2014-09-24 | 2018-1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5704395B (zh) * | 2016-04-05 | 2018-09-1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拍照方法和拍照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227679B1 (ko) * | 1994-06-15 | 1999-11-01 | 유무성 | 카메라의 피사계 심도 단계별 연속 촬영 장치 및 그 방법 |
JP3077791B2 (ja) * | 1995-04-14 | 2000-08-14 |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 ストロボ内蔵カメラ |
JP2002232779A (ja) * | 2001-01-29 | 2002-08-16 | Yoshiaki Masuno | 証明写真撮影カメラ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
-
2003
- 2003-03-07 JP JP2003061755A patent/JP431570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3-08 CN CNB2004100064796A patent/CN10044002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35595A (zh) * | 2015-05-29 | 2016-06-0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闪光灯的控制方法、闪光灯的控制装置和移动终端 |
CN105635595B (zh) * | 2015-05-29 | 2019-11-08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闪光灯的控制方法、闪光灯的控制装置和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315708B2 (ja) | 2009-08-19 |
JP2004271845A (ja) | 2004-09-30 |
CN100440021C (zh) | 2008-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12728A (zh) |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232880C (zh) | 具有自动焦点调节装置的照相机 | |
CN1023349C (zh) | 变焦型相机的曝光控制装置 | |
CN1324397C (zh) | 摄影装置以及动作处理方法 | |
CN101038363A (zh) | 焦点调节装置及照相机 | |
CN1187647C (zh) | 具有伪变焦功能的变焦相机 | |
CN1928692A (zh) | 具有多个摄像元件的照相机装置 | |
CN1909603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和摄像设备 | |
CN1090063A (zh) | 具有根据焦距自动调节曝光量的装置的小型照相机 | |
CN1409168A (zh) | 照像机 | |
CN1933558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及其程序 | |
CN1812502A (zh) | 图像拾取设备、其照相机主体、以及可互换式透镜 | |
CN1574899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摄取装置和程序 | |
CN1550864A (zh) | 摄像装置和透镜装置 | |
CN1580934A (zh) | 画幅调节装置、拍摄装置和洗印装置 | |
CN1750589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及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514297A (zh) | 照相机及其测距方法 | |
CN1766689A (zh) | 摄像装置 | |
CN1624560A (zh) | 设置在照相机中的测距装置 | |
CN1885145A (zh) | 具有焦点调节装置的照相机 | |
CN1527121A (zh) | 照相机和投光量控制方法 | |
CN1260951C (zh) | 照相机 | |
JP5054635B2 (ja) | 撮像装置 | |
CN1655044A (zh) | 照相机 | |
JP2003163826A (ja) |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