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9453A - 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19453A CN1519453A CNA200410002572XA CN200410002572A CN1519453A CN 1519453 A CN1519453 A CN 1519453A CN A200410002572X A CNA200410002572X A CN A200410002572XA CN 200410002572 A CN200410002572 A CN 200410002572A CN 1519453 A CN1519453 A CN 15194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box body
- latch mechanism
- door lock
- lock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2—Lock cas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4—Protection against weather or dirt, e.g. against water ingres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2—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lock status, i.e. locked or unlocked condi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22—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 E05B77/24—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 E05B77/26—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 safety
- E05B77/265—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 safety hand actuated, e.g. by a lever at the edge of the do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44—Multiple head
- Y10T292/104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47—Closure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门锁装置,包括:可以与撞针(23)挂接/脱离的锁闩机构(11)、向锁闩机构(11)传递开启操作力并可以让锁闩机构(11)从与撞针(23)挂接状态向脱离状态动作的开启单元(12)、将施锁/解锁操作力向开启单元(12)传递并且可以让开启单元(12)在可以向锁闩机构(11)传递开启操作力的解锁状态和不能向锁闩机构(11)传递开启操作力的施锁状态之间动作的闭锁单元(13)、和输出施锁/解锁操作力的电机(14),锁闩机构(11)、开启单元(12)、闭锁单元(13)以及电机(14)被一体收容在壳体(15)内,在壳体(15)内包括至少收容电机(14)的盒体(42)。这样可以提高执行机构的防水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这种门锁装置,公知有后述的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
该门锁装置的特征是,在设置了可在2个位置上移动的操纵杆的门锁主体上安装了具有由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机等驱动机构可在2个位置上移动的输出部件的执行机构、而可以让上述操纵杆在2个位置上操作的门锁装置中,在固定在上述门锁主体上的上述执行机构的壳体上,一体形成有将包含上述操纵杆的上述门锁主体的操纵杆安装面覆盖的盖罩部。
上述现有的门锁装置,驱动机构被收容在壳体内,而由盖罩闭塞。壳体和盖罩之间的组合,仅是面之间的接触所实现。因此,如果壳体和盖罩之间的组合部出现间隙时,水有可能从组合部侵入,而浸入到驱动机构中。
专利文献1:特开2002-081246号公报(参见1~5页、图1、图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提高执行机构的防水性作为技术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门锁装置,包括:可以与撞针挂接/脱离的锁闩机构、向上述锁闩机构传递开启操作力并让该锁闩机构从与上述撞针的挂接状态向脱离状态动作的开启单元、向上述开启单元传递施锁/解锁操作力并可以让上述开启单元在可以将上述开启操作力向上述锁闩机构传递的解锁状态和不能将上述开启操作力向上述锁闩机构传递的施锁状态之间动作的闭锁单元、和输出上述施锁/解锁操作力的执行机构,并且包括将上述锁闩机构、上述开启单元、上述闭锁单元以及上述执行机构一体收容的壳体,在上述壳体内包括至少将上述执行机构收容的盒体。
在该构成中,执行结构被收容到门锁装置的壳体内的盒体内。即,执行机构由壳体以及盒体等多个部件所覆盖。因此,即使门锁装置遭遇浸水,水也不容易浸入到盒体内,这样执行机构不容易浸水。
优选上述壳体包括第1半壳体和第2半壳体;上述第1半壳体以及第2半壳体中的任意一方具有第1凹部;上述第1半壳体以及第2半壳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具有在将上述第1半壳体以及上述第2半壳体组合时与上述第1凹部嵌接的第1凸部。
在该构成中,将第1半壳体和第2半壳体组合时,组合部成为第1凹部和第1凸部嵌接的结构。因此,例如与组合部采用面接触的结构相比较,水不容易浸入到壳体内。
优选上述盒体包括第1半盒体和第2半盒体;上述第1半盒体以及上述第2半盒体中的任意一方具有第2凹部;上述第1半盒体以及上述第2半盒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具有在将上述第1半盒体以及上述第2半盒体组合时与上述第2凹部嵌接的第2凸部。
在该构成中,将第1半盒体和第2半盒体组合时,组合部成为第2凹部和第2凸部嵌接的结构。因此,例如与组合部采用面接触的结构相比较,水不容易浸入到盒体内。
优选通过拉索将上述开启操作力输入到上述开启单元;上述拉索包括与上述开启单元连接的内拉索、和包覆该内拉索并且端部固定在上述壳体上的拉索外套;上述壳体包括覆盖上述端部的保护部。
在该构成中,拉索外套的端部由保护部覆盖。即,保护部可以抑制端部遭水的情况。其结果,可以抑制水浸入到内拉索和拉索外套之间的间隙的情况。
优选包括上述壳体以及上述盒体共有的第1壁。
在该构成中,壳体和盒体共有壁,即,通过该壁一体形成。因此,与另外设置壁部件的情况相比较,部件数减少,结构变得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门锁装置,包括:可以与撞针挂接/脱离的锁闩机构、向上述锁闩机构传递开启操作力并让该锁闩机构从与上述撞针的挂接状态向脱离状态动作的开启单元、向上述开启单元传递施锁/解锁操作力并可以让上述开启单元在可以将上述开启操作力向上述锁闩机构传递的解锁状态和不能将上述开启操作力向上述锁闩机构传递的施锁状态之间动作的闭锁单元、和输出上述施锁/解锁操作力的执行机构,并且包括将上述锁闩机构、上述开启单元、上述闭锁单元以及上述执行机构一体收容的壳体,上述壳体包括第1半壳体和第2半壳体,进一步包括从该第1半壳体的第1壁凸出以便包围上述执行机构的第2壁、以及与该第2壁组合后覆盖上述执行机构的盖部。
在该构成中,执行机构在门锁装置的壳体内被第1壁、第2壁以及盖部所覆盖。因此,即使门锁装置被浸水的情况下,执行机构更加不容易被浸水。
优选在上述第1壁上设置与上述执行机构连接的供电路径。
优选包括与设置在上述第1壁上的上述供电路径连接并且贯通上述盖部延伸的连接器。
优选包括设置在上述第1壁的用于检测上述解锁状态以及上述施锁状态的检测部件、设置在上述第1壁的将该检测部件与上述连接器连接的信号路径。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锁闩机构部分的图。
图2表示图1所示门锁装置的后视图。
图3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门锁机构以及电机等部分的图。
图4表示从图3所示门锁装置卸下盖罩后的状态图。
图5表示从图4所示门锁装置卸下盖部后的状态图。
图6表示图3的A-A截面图。
图7表示图4的B-B截面图。
图8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处于开锁状态的图。
图9表示在图8所示状态的门锁装置中,进行外侧开启操作后的状态图。
图10表示在图8所示状态的门锁装置中,进行内侧开启操作后的状态图。
图11表示在图8所示状态的门锁装置中,进行切换到闭锁状态的操作后的状态图。
图12表示在图11所示状态的门锁装置中,进行外侧开启操作后的状态图。
图13表示在图11所示状态的门锁装置中,进行内侧开启操作后的状态图。
图14表示在图13所示状态的门锁装置中,继续进行内侧开启操作后的状态图。
图15表示在图12所示状态的门锁装置中,进行切换到开锁状态的操作后的状态图。
图16表示在图15所示状态的门锁装置中,继续进行切换到开锁状态的操作后的状态图。
图17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处于闭锁状态中,进行内侧开启操作后的状态图。
图18表示在图17所示的门锁装置中,继续进行内侧开启操作后的状态图。
图19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壳体以及盒体的截面图。
图中:10—门锁装置,11—锁闩机构,12—开启单元,13—闭锁单元,14—电机(执行机构),15—壳体,23—撞针,35—拉索,35a-内拉索,35b—拉索外套,35c-端部,37—拉索,37a-内拉索,37b—拉索外套,37c—端部,40、61—半壳体(第1半壳体),40b、62b—槽部(第1凹部),40c、61c—基准壁(第1壁),40d-伞部(保护部),40e—伞部(保护部),41、62—盖罩(第2半壳体),41b、61b—凸缘部(第1凸部),42—盒体,44、64—半盒体(第1半盒体),44a、64a—壁(第2壁),44d、64c—槽部(第2凹部),45—盖部(第2半盒体),45b、65b—凸部(第2凸部),56—连接器,57—汇流条(供电路径),58—位置开关(检测部件),59—汇流条(信号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门锁装置10(门锁装置),大致由图1所示的锁闩机构11(锁闩机构)、开启单元12(开启单元)(图3等所示)、闭锁单元13(闭锁单元)(图3等所示)、电机14(执行机构)(图3等所示)所构成。这些被一体收纳在壳体15(壳体)内。本门锁装置10,其锁闩机构11,在和图1所示纸面平行展开的平面(以下称为第1平面)内构成,由开启单元12和闭锁单元13构成的闭锁机构以及电机14,在和第1平面垂直展开的平面(第2平面)(和图1所示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展开的平面)内构成。壳体15,包括在图2所示右方向上覆盖闭锁机构以及电机14的部分并且在图2所示纸面深部方向上一体覆盖锁闩机构11的半壳体40(第1半壳体)、和在图2所示左方向上覆盖闭锁机构以及电机14的部分并且在外周与半壳体14组合的盖罩41(第2半壳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半壳体40由树脂制成,盖罩41由金属制成,但并不限定于此。进一步,对于半壳体40以及盖罩41的形状,也并不限定于此。
首先按照图1说明锁闩机构11的部分。锁闩机构11,包括锁闩20以及叉杆21。锁闩20,被支撑成可以绕锁闩轴22转动。并且锁闩20包括连接槽20a。然后,在图1所示转动位置上,可以与固定在车身(图中未画出)的撞针23(撞针)在其内部结合保持。另一方面,叉杆21被支撑成可以绕叉杆轴24转动。并且,叉杆21具有挡接部21a。在图1所示转动位置上,挡接部21a与锁闩20挡接,限制锁闩20向图1所示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此,说明锁闩机构11的动作。图1表示车门与车身处于关闭状态下的锁止状态。在锁止状态下,如前述那样,锁闩20与撞针23连接。从锁止状态,当叉杆21以叉杆轴24为中心绕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给定角度时,挡接部21a离开锁闩20。其结果,锁闩20,由于图中未画出的弹簧的弹力,绕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连接槽20a,与在底板16上形成的切口部16a成大致一致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撞针23可以从连接槽20a向图中左方向脱离,车门成为可以相对于车身打开动作的未锁状态。即,锁闩20成为从撞针23脱离的状态。
然后,根据图1~图8对壳体15内进行说明。在此,图3~图5是从图1所示左侧观察门锁装置10的图。图4是卸下盖罩41后的状态,图5表示进一步卸下图4所示的后述的盖部45(第2半盒体)后的状态。
首先,对壳体15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半壳体40和盖罩41由4根螺钉17固定,但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此。再有,特别如图6详细所示,在半壳体40上,沿其上部侧的缘40a,形成有向图6所示左方向凹陷的槽部40b(第1凹部)。另一方面,在盖罩41上,沿上部侧的缘41a形成有向图6所示左方向凸出的凸缘部41b(第1凸部)。凸缘部41b,在将盖罩41和半壳体40组合时与槽部40b嵌接。因此,例如与缘40a和缘41a采用面接触组合时的情况相比较,水不容易从壳体15的组合部15a浸入。并且,该槽部40b和凸缘部41b的嵌接结构,由于设置在壳体15的上部侧,即使水从上方淋到门锁装置10上,水也不容易侵入到壳体15内,该嵌接结构也可以在半壳体40以及盖罩41的整个周缘上形成。或者,也可以不是在整个周缘上,而是另外在上部侧以外的周缘上形成。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壳体15内与壳体15一体形成盒体42(盒体)。盒体42,按照在壳体15内在上部侧和图中右侧具有空间43那样形成。在此上部侧是指将门锁装置10搭载在车门上时的车辆上方向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盒体42和壳体15的下部虽然是一致的,也可以按照在壳体15的下部侧具有空间那样形成盒体42。
对盒体42的结构详细进行说明,盒体42包括半盒体44(第1半盒体)和盖部45(第2半盒体),由盖部45和半盒体44组合构成。半盒体44,与半壳体40共有基准壁40c(第1壁),具有从基准壁40c向图5所示纸面胸前侧方向凸出的壁44a(第2壁)。壁44a包括切口部44b并且呈周形状。如图7中详细所示,半盒体44,沿形成其外周的壁44a的缘44a,形成有向图7所示左方向凹陷的槽部44d(第2凹部)。
另一方面,在盖部45上,沿缘45a形成有向图7所示左方向凸出的凸部45b(第2凸部)。凸部45b,在将盖部45组合在半盒体44上时与槽部44d嵌接,形成有与壳体15外连通的排水路66。因此,如果水要浸入到盒体内,就不能由排水路66向壳体15外排水,而且必须越过凸部45b,例如与缘44c和缘45a采用面接触组合时的情况相比较,水不容易从盒体42的组合部42a浸入。并且,该槽部44d和凸部45b的嵌接结构,由于设置在盒体42的上部侧。因此,即使水从上方淋到门锁装置10上,水也不容易浸入到盒体42内,该嵌接结构也可以在半盒体44以及盖部45的整个周缘上形成。或者,也可以不是在整个周缘上,而是另外在上部侧以外的周缘上形成。
再有,如图4、图5以及图7等所示,半盒体44和盖部45的组合,将在盖部45上形成的爪部45c卡接在形成在半盒体44上的多个卡接部44e上。
然后,对壳体15内的门锁机构以及电机14的部分进行说明。这些说明需要参照图8。图8是只示出了这些部件的图,特别是图3,为了防止图的复杂化,省略了一部分符号。如前所述,门锁机构,由开启单元12、闭锁单元13构成。开启单元12,用于将来自配置在车门的车辆外侧的具有公知结构的外侧手柄(图中未画出)或者配置在车辆室内侧的具有公知结构的内侧手柄的开启操作力传递到锁闩机构11,如前所述,让锁闩机构11从与撞针23连接的状态向脱离状态动作。闭锁单元13,用于将来自配置在车门的车辆室内侧的具有公知结构的门锁按钮(图中未画出)或者电机14等的施锁/解锁操作力向开启单元12传递。然后,让开启单元12朝开锁状态(解锁状态)或者闭锁状态(施锁状态)动作。在此,开锁状态是指开启单元12可以将上述开启操作力向锁闩机构11传递的状态,闭锁状态是指开启单元12不能将开启操作力向锁闩机构11传递的状态。
开启单元12,由外侧开启杆31、内侧开启杆32、开启联杆33、提升杆34等构成。
外侧开启杆31,在壳体15内以销31a为中心可以转动地被支撑在盖罩41上。在其一端侧上形成有连接切口31b,而在另一端侧上形成有连接轴31c。在连接切口31b,与连接在外侧手柄上的拉索35(拉索)连接。
拉索35,包括其一端连接在外侧手柄侧、而另一端连接在连接切口31b上的内拉索35a(内拉索)、和包覆内拉索35a的拉索外套35b(拉索外套)。如图3所示,拉索外套35b的端部35c(端部),固定在盖罩41的固定凸缘部41c上。并且,如图2以及图3所示,半壳体40,包括从上部侧覆盖端部35c的伞部40d(保护部)。因此,端部35c不容易被水淋,水也不容易浸入到内拉索35a和拉索外套35b之间的间隙中。
当操作外侧手柄时,按照该操作,外侧开启杆31以销31a为中心绕图8所示逆时针方向转动动作。这时,连接轴31c向图8所示略上方向移动。并且,在连接轴31c上挂接弹簧36。
内侧开启杆32,由第1内侧开启杆32a、第2内侧开启杆32b、中间杆32c构成。这些在壳体15内被支撑在盖罩41上,能够以销32d为中心转动。第1内侧开启杆32a,在其一端侧上形成有连接孔32e,在另一端侧上形成有异形孔32f。并且,在第1内侧开启杆32a上形成有从连接孔32e向图8所示左侧的撤消凸缘32m。在连接孔32中连接与内侧手柄连接的拉索37(拉索)。
拉索37,包括其一端连接在内侧手柄侧、而另一端与连接孔32e连接的内拉索37a(内拉索)、和包覆内拉索37a的拉索外套37b(拉索外套)。如图3所示,拉索外套37b的端部37c(端部),固定在盖罩41的固定凸缘部41d上。并且,如图2以及图3所示,半壳体40,包括从上部侧覆盖端部37c的伞部40e(保护部)。因此,端部37c不容易被水淋,水也不容易浸入到内拉索37a和拉索外套37b之间的间隙中。
在第2内侧开启杆32b上形成有长孔32g、和结合端部32h。进一步,在中间杆32c上形成有长孔32i、连接突起32j、圆弧孔32k。连接突起32j,插通到第2内侧开启杆32b的长孔32g以及第1内侧开启杆32a的异形孔32f内。并且,在圆弧孔32k中,插入可转动支撑在盖罩41上的儿童防护杆38的连接轴38a。当儿童防护杆38,通过操作其操作部38b以销38c为中心转动时,中间杆32c在图8所示上下方向上移动。进行该移动时,连接突起32j在长孔32g以及异形孔32f内相对移动,销32d在长孔32i内相对移动。
当中间杆32c位于图8所示位置时(没有设置儿童防护时),根据内侧手柄的操作,内侧开启杆32整体,以销32d为中心,沿图8所示逆时针方向转动动作。另一方面,中间杆32c向图8所示上方向移动,让连接突起32j位于长孔32g的上端时(设置了儿童防护时),根据内侧手柄的操作,即使第1内侧开启杆32a转动动作,连接突起32j在异形孔32f内无效移动。即,中间杆32c以及第2内侧开启杆32b不进行转动动作。
开启联杆33,在其两端侧上形成有连接长孔33a、33b、和截面略呈L字形的凸缘33c。在上部侧的连接长孔33a内,连接外侧开启杆31的连接轴31c。
以下对闭锁单元13进行说明。闭锁机构的闭锁单元13,由齿轮51、主动杆52等构成。
齿轮51,为圆形状,被支撑成可绕转动轴51a相对于盖部45转动。并且,如图4以及图5所示,齿轮51,被收容在壳体15内的盒体42内。齿轮51,在其外周上形成有轮齿。并且,在齿轮51上,在与转动轴51a偏心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图8所示纸面深部方向凸出的2个凸部51b。即,凸部51b,在齿轮51转动动作时,绕转动轴51a的周围公转。
然后对主动杆52进行说明。主动杆52,由树脂杆52a以及金属杆52b构成,支撑在盖部45上,可绕转动中心52c(螺杆)转动。如图5中详细所示,主动杆52,在壳体15内,通过切口部44b,其一部分位于盒体42内,而其余部分位于盒体42外。
树脂杆52a,包括凹部52g、按压部52d(图5等所示)、异形孔52e(图5等所示)、连接孔52f(图5等所示)、结合部52m(图5等所示)。在凹部52g内,当齿轮51转动动作时,凸部51b可以连接。并且,在树脂杆52a的连接孔52f中,连接与配置在车门室内侧的闭锁按钮(图中未画出)连接的拉索53。并且,在异形孔52e中,配置其一端挂接在该异形孔52e中而另一端挂接在基准壁44a上的定位弹簧54。并且,结合部52m,向纸面胸前侧方向凸出。如图4所示,在与盖部45组合时,通过在盖部45上形成的长孔45d从盒体43内向盒体43外延伸。
另一方面,金属杆52b,包括凸缘52i(图5等所示)、凸缘52j(图5等所示)、毂52k(图5等所示)。如图5所示,树脂杆52a的按压部52d与金属杆52b的凸缘52i挡接,当向树脂杆52a施加力矩,让其以转动中心52c为中心绕图5所示顺时针方向转动动作时,按压部52d按压凸缘52i,主动杆52整体可以转动动作。在树脂杆52a和金属杆52b之间,配置其一端挂接在树脂杆52a上缠绕转动中心52c、而另一端挂接在金属杆52b的凸缘52j上的弹簧55(图5等所示)。因此,当向树脂杆52a施加力矩,让其以转动中心52c为中心绕图5所示逆时针方向转动动作时,由于弹簧55的弹力,主动杆52整体可以转动动作。
再有,金属杆52b的毂52k,如图8所示,连接在上述开启联杆33的连接长孔33b内。
然后,对电机14进行说明。如图5详细所示,电机14,固定在盒体42内的基准壁40c上。并且,电机14,如图5所示,通过汇流条57(供电路径)与同样固定在盒体42内的基准壁40c上的连接器56连接。如图3等所示,连接器56,可以从壳体15外进行连接。采用以上的结构,电机14,可以通过从门锁装置10外的CPU等(图中未画出)的供电被驱动。在电机14上,在输出轴上配置蜗轮齿轮14a。蜗轮齿轮14a,与上述的齿轮51啮合,通过电机14的驱动,可以让齿轮51在正反两方向上转动。即,电机14直接驱动齿轮51,如后述那样,齿轮51,让主动杆52动作,对门锁装置10的闭锁状态和开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即,电机14向门锁装置10输出施锁/解锁操作力。
再有,如图5详细所示,在盒体42内的基准壁40c上固定位置开关58(检测部件)。位置开关58包括可以与主动杆52的树脂杆52a连接的开关片58a,用于检测主动杆52的转动位置。主动杆52的转动位置,如后所述,确定门锁装置10的开锁状态和闭锁状态。因此,实质上,位置开关58作为检测门锁装置10的开锁状态或者闭锁状态的开关作用。位置开关58,如图5所示,通过汇流条59(信号路径),与连接器56连接。即,位置开关58所检测的门锁装置10的状态,通过连接器56向门锁装置10外的CPU等传递。
如上所述,电机14、连接器56、位置开关58,汇流条57、59等电装部件60,被收容在壳体15内的盒体42内。如前所述,盒体42,按照在壳体15的至少上部侧具有空间43那样形成。因此,电机14等电装部件,从门锁装置10的上部侧观察时,被壳体15以及盒体42等多个部件所覆盖。因此,门锁装置10,特别是盒体42内的防水性好。
在此,根据图8~图16,说明门锁装置10的动作。在图8~图16中,只示出了开启单元12、闭锁单元13、电机14等。
(开锁状态开启操作)
图8表示主动杆52整体和开启联杆33位于开锁位置(UL)的开锁状态。在开锁状态下,根据外侧手柄的操作,当外侧开启杆31以销31a为中心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动作时,开启联杆33向图中略上方向移动。然后,开启联杆33的凸缘33c与提升杆34连接,提升杆34向图中上方向移动。该提升杆34,被支撑成可以与叉杆21的叉杆轴24一体转动。因此,提升杆34一旦向图中上方向移动,叉杆21绕图1所示顺时针方向转动动作,如前所述,锁闩机构11从锁止状态向脱钩状态动作。其动作后的状态如图9所示。
在图8所示开锁状态下,根据内侧手柄的操作,内侧开启杆32整体以销32d为中心绕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动作时,第2内侧开启杆32b的结合端部32h,与凸缘33c连接。其结果,开启联杆33向图中略上方向移动。这时也和外侧手柄的操作时相同,开启联杆33的凸缘33c与提升杆34连接,提升杆34向图中上方向移动。其结果,锁闩机构从锁止状态向脱钩状态动作,该动作后的状态如图10所示。
(闭锁/开锁操作)
在图8所示开锁状态下,例如,如果驱动电机14,将如下动作。在图8的状态如果利用电机14的驱动,齿轮51绕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动作,则凸部51b与树脂杆52c的凹部52g连接。然后,树脂杆52a以转动中心52c为中心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动作。当树脂杆52a转动动作,如前所述,按压部52d按压凸缘52i,主动杆52整体转动动作。其结果,通过金属杆52b的毂52k和开启联杆33的连接长孔33b之间的连接结构,开启联杆33移动。即,开启联杆33,从开锁位置,以外侧开启杆31的连接轴31c为中心,绕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给定角度。其动作后的状态,成为主动杆52整体和开启联杆33处于闭锁位置(L)的门锁装置10的闭锁状态。图11表示该状态。此外,该闭锁操作,例如也可以通过操作闭锁按钮,通过拉索53,让树脂杆52a以转动中心52c为中心转动动作来完成。
在图11所示闭锁状态下如果通过电机14的驱动,齿轮51绕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动作,则凸部51b与树脂杆52a的凹部52g连接。然后,树脂杆52a以转动中心52c为中心绕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动作。其结果,如前所述,由于弹簧55的弹力,主动杆52整体转动动作。然后,通过金属杆52b的毂52k和开启联杆33的连接长孔33b之间的连接结构,开启联杆33移动,成为图8所示的开锁状态。此外,开锁操作也可以根据闭锁按钮的操作进行。再有,在以上的动作中,通过定位弹簧54的弹力,主动杆52以及开启联杆33在开锁位置和闭锁位置的2个位置上选择性定位。
(闭锁状态外侧开启操作)
在图11所示的闭锁状态下,当操作外侧手柄时,将如下动作。当外侧开启杆31绕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动作时,和前述同样,开启联杆33向图中略上方向移动。但是,伴随该开启联杆33的移动的凸缘33c的移动轨迹,从提升杆34偏移。即,凸缘33c相对于提升杆34空摆。因此,即使外侧开启杆31转动动作,锁闩机构11也不从锁止状态向脱钩状态动作。其动作后的状态如图12所示。此外,当从图12所示状态外侧操纵杆复原后,由弹簧36的弹力让外侧开启杆31绕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动作,返回到图11所示的状态。
(闭锁状态内侧开启操作)
在图11所示闭锁状态下,当操作内侧手柄时,将如下动作。当内侧开启杆32整体绕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动作时,首先,第1内侧开启杆32a的撤消凸缘32m,对主动杆52的树脂杆52a的结合部52m,向图中略左下方向结合,按压。如前所述,结合部52m由于经过盖部45的长孔45d向盒体42外延伸,撤消凸缘32m可以与结合部52m结合。其动作后的状态如图13所示。
从图13的状态,内侧开启杆32整体进一步绕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动作时,树脂杆52a也连动。其结果,主动杆52整体以转动中心52c为中心,绕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动作。然后,主动杆52整体以及开启联杆33移动到开锁位置。其动作后的状态如图14所示。
在图14的状态中,成为第2内侧开启杆32b的结合端部32h可以与凸缘33c在图中略上方向结合的状态。因此,当内侧开启杆32整体进一步以销32d为中心绕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动作时,和上述开启操作同样,开启联杆33向图中略上方向移动。然后,凸缘33c,相对于提升杆34,由于成为可以在图中略上方向结合,锁闩机构11从锁止状态向脱钩状态动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闭锁状态下,也具有只需一次操作内侧手柄,就可以进行向开锁状态的切换动作以及开启动作的单动功能。
(闭锁状态开启操作后开锁操作)
对从图11所示闭锁状态,外侧手柄操作以及由电机14等向开锁状态切换的操作重叠进行时的动作进行说明。这样的操作,例如在采用所谓智能门控系统(smart entry system)的门锁系统时等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即,智能门控系统是指,在检测到车辆的用户(带有车钥匙者)处在车辆附近的条件下,利用电容传感器等检测到用户将手接近了外侧手柄,通过车辆的CPU等驱动电机14,而从闭锁状态切换到开锁状态的系统。在有关系统中,在马上要由电机14切换到开锁状态之前,有可能发生用户又操作了外侧手柄的情况。
从图11所示状态当外侧手柄被操作时,如前所述,成为图12所示状态。从该状态,如果进一步驱动电机14让齿轮51绕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动作,如前述那样,主动杆52整体以及开启联杆33连动,向开锁位置方向移动。然后,开启联杆33的凸缘33c,相对于提升杆34向图中右方向结合。其动作后的状态如图15所示。
这时,联杆33虽然要进一步向开锁位置的图中右方向移动,但由于凸缘33c与提升杆34结合,限制了其移动。在此,如前所述,主动杆52由树脂杆52a和金属杆52b构成,在其之间配置了弹簧55。因此,树脂杆52a抵抗弹簧55的弹力,相对于金属杆52b作相对移动。换言之,伴随齿轮51的转动动作,树脂杆52a以转动中心52c为中心绕图中逆时针方向继续转动,但开启联杆33、以及与其连接的金属杆52b,由于提升杆34而限制了其动作。其动作后的状态如图16所示。
从图16的状态,当外侧手柄的操作复原后,开启联杆33向图16所示略下方向移动。然后,凸缘33c和提升杆34的结合被分离后,由于弹簧55的弹力,金属杆52b和开启联杆33向开锁位置移动。其结果,成为图8所示开锁状态。
如上所述,门锁装置10,在闭锁状态下,即使由用外侧手柄的开启操作和向开锁状态切换的操作重叠进行,当外侧手柄的操作复原后,可以切换到开锁状态。因此,即使不再次进行向开锁状态的切换操作,通过操作外侧手柄,可以进行向开锁状态的动作。即,操作性能优异。
(第2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7以及图18说明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和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内侧开启杆32的第1内侧开启杆32a的形状不同。即,第1内侧开启杆32a的从连接孔32e到撤消凸缘32m之间的距离,比第1实施方式要短。
(闭锁状态内侧开启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图11对应的闭锁状态操作内侧手柄时,将会如下动作。当内侧开启杆32整体绕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动作时,首先,第1内侧开启杆32a的撤消凸缘32m,对主动杆52的树脂杆52a的结合部52m向图中略左下方向结合按压。其动作后的状态如图17所示。
伴随内侧开启杆32整体的进一步动作,由于第2内侧开启杆32b对开启联杆33的凸缘33c向图中略上方向结合按压,开启联杆33向图中略上方向移动。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连接孔32e到撤消凸缘32m之间的距离短,对于开启联杆33向上方向的移动,开启联杆33向开锁位置方向的移动时刻比第1实施方式要迟。其结果,开启联杆33的凸缘33c,对提升杆34在图中略右方向结合。由于该结合限制了开启联杆33向图中略右方向的移动。但是,和第1实施方式的闭锁状态开启操作后开锁操作时的情况相同,主动杆52的树脂杆52a的部分,抵抗弹簧55的弹力,以转动中心52c为中心绕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其动作后的状态如图18所示。
当内侧手柄从图18的操作复原后,开启联杆33向图中略下方向移动。然后,凸缘33c和提升杆34之间的结合分离后,由于弹簧55的弹力,金属杆52b和开启联杆33向开锁位置移动。其结果,成为图8对应的开锁状态。然后,如果再次操作内侧手柄,成为通常的开启操作,锁闩机构11可以从锁止状态向脱钩状态动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闭锁状态下,也具有通过两次操作内侧手柄可以进行向开锁状态切换的动作以及开启动作的双动功能。即,本发明的门锁装置10,如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那样,只需略为改变内侧开启杆32的形状,就将单动功能改变成双动功能。
再有,在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半盒体44和半壳体40虽然是共有基准壁40c的结构,也可以分别具有壁的结构。但是,在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壳体15、和盒体42共有基准壁的结构,与分部设置壁部件的情况相比,部件数减少,结构变得简单。
(第3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9说明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壳体15以及盒体42的结构不同。
壳体15,由树脂制成的半壳体61和树脂制成的盖罩62构成。在半壳体61上,沿其周缘端面61a形成凸缘部61b。另一方面,在盖罩62上,沿其周缘端面62a形成槽部62b。当将盖罩62与半壳体61组合时,凸缘部61b与槽部62b嵌接,在嵌接两周缘端面61a、62a之间形成与壳体15外连通的排水路63。
盒体42、由树脂制成的半盒体64和树脂制成的盖部65构成。半盒体64与半壳体61共有基准壁61c,具有从基准壁61c凸出的壁64a。在半盒体64的壁64a上,沿其周缘端面64b形成槽部64c。另一方面,在盖部65上,沿其周缘端面65a形成凸部65b。当将盖部65与半盒体64组合时,凸部65b与槽部64c嵌接,在嵌接的两周缘端面64b、65a之间形成与壳体15外连通的排水路66。
半壳体61和盖罩62的组合,通过将在盖罩62上形成的爪部62c卡接在半壳体61上形成的多个卡接部61d中进行,半盒体64和盖部65的组合,通过在半盒体64的周缘端面64b和盖罩63的周缘端面62a之间夹入盖部65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如果要从半壳体61和盖罩62的组合面(周缘端面61a、62a之间)浸入到壳体15内,则是排水路63不能向壳体15外排水,而且必须越过凸缘部61b的情况。因此,和第1实施方式比较,水不容易浸入到壳体15内。再有,假定水浸入到了壳体15内,水如果要从半盒体64和盖部65的组合面(两周缘端面64b、65a之间)浸入到盒体42内,则是排水路66不能向壳体15外排水,而且必须越过凸部65b的情况。因此,和第1实施方式同样,水不容易从壳体15浸入到盒体42内。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和第1实施方式比较,由于水浸入到壳体15内本身就难以进行,其结果,水向盒体42内的浸入,就要比第1实施方式更加困难。
依据本发明,执行结构被收容到门锁装置的壳体内的盒体内。并且由第1壁、第2壁以及盖部所覆盖。这样,执行机构不容易遭水淋,可以提高执行机构的防水性能。
依据本发明,将第1半壳体和第2半壳体组合时,组合部成为第1凹部和第1凸部嵌接的结构。因此,例如与组合部采用面接触的结构相比较,水不容易浸入到壳体内。
依据本发明,将第1半盒体和第2半盒体组合时,组合部成为第2凹部和第2凸部嵌接的结构。因此,例如与组合部采用面接触的结构相比较,水不容易浸入到盒体内。
依据本发明,拉索外套的端部由保护部覆盖。即,保护部可以抑制端部遭水的情况。其结果,可以抑制水浸入到内拉索和拉索外套之间的间隙的情况。
依据本发明,壳体和盒体共有第1壁,即,通过该第1壁一体形成。因此,与另外设置壁部件的情况相比较,部件数减少,结构变得简单。
Claims (9)
1.一种门锁装置,包括:可以与撞针挂接/脱离的锁闩机构、向所述锁闩机构传递开启操作力并让该锁闩机构从与所述撞针的挂接状态向脱离状态动作的开启单元、向所述开启单元传递施锁/解锁操作力并可以让所述开启单元在可以将所述开启操作力向所述锁闩机构传递的解锁状态和不能将所述开启操作力向所述锁闩机构传递的施锁状态之间动作的闭锁单元、和输出所述施锁/解锁操作力的执行机构,并且包括将所述锁闩机构、所述开启单元、所述闭锁单元以及所述执行机构一体收容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包括至少将所述执行机构收容的盒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1半壳体和第2半壳体;
所述第1半壳体以及第2半壳体中的任意一方具有第1凹部;
所述第1半壳体以及第2半壳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具有在将所述第1半壳体以及所述第2半壳体组合时与所述第1凹部嵌接的第1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第1半盒体和第2半盒体;
所述第1半盒体以及所述第2半盒体中的任意一方具有第2凹部;
所述第1半盒体以及所述第2半盒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具有在将所述第1半盒体以及所述第2半盒体组合时与所述第2凹部嵌接的第2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拉索将所述开启操作力输入到所述开启单元;
所述拉索包括与所述开启单元连接的内拉索、和包覆该内拉索并且端部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拉索外套;
所述壳体具有覆盖所述端部的保护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壳体以及所述盒体共有的第1壁。
6.一种门锁装置,包括:可以与撞针挂接/脱离的锁闩机构、向所述锁闩机构传递开启操作力并让该锁闩机构从与所述撞针的挂接状态向脱离状态动作的开启单元、向所述开启单元传递施锁/解锁操作力并可以让所述开启单元在可以将所述开启操作力向所述锁闩机构传递的解锁状态和不能将所述开启操作力向所述锁闩机构传递的施锁状态之间动作的闭锁单元、和输出所述施锁/解锁操作力的执行机构,并且包括将所述锁闩机构、所述开启单元、所述闭锁单元以及所述执行机构一体收容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1半壳体和第2半壳体;
进一步包括从该第1半壳体的第1壁凸出以便包围所述执行机构的第2壁、以及与该第2壁组合后覆盖所述执行机构的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壁上设置与所述执行机构连接的供电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设置在所述第1壁上的所述供电路径连接并且贯通所述盖部延伸的连接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第1壁的用于检测所述解锁状态以及所述施锁状态的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第1壁的将该检测部件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信号路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22298 | 2003-01-30 | ||
JP2003022298 | 2003-01-30 | ||
JP2004020004 | 2004-01-28 | ||
JP2004020004A JP2004251106A (ja) | 2003-01-30 | 2004-01-28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19453A true CN1519453A (zh) | 2004-08-11 |
Family
ID=32658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410002572XA Pending CN1519453A (zh) | 2003-01-30 | 2004-01-30 | 门锁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40262927A1 (zh) |
EP (1) | EP1445404A2 (zh) |
JP (1) | JP2004251106A (zh) |
KR (1) | KR20040070062A (zh) |
CN (1) | CN1519453A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7053B (zh) * | 2004-11-16 | 2011-02-09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 |
CN1824914B (zh) * | 2005-02-23 | 2011-06-15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门锁装置 |
CN102733683A (zh) * | 2011-04-14 | 2012-10-17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CN102199962B (zh) * | 2005-02-23 | 2013-04-10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门锁装置 |
CN104185713A (zh) * | 2011-11-30 | 2014-12-03 | 法雷奥安全座舱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锁 |
CN105026670A (zh) * | 2013-03-01 | 2015-11-04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锁 |
CN106536842A (zh) * | 2014-08-05 | 2017-03-22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门锁用致动器 |
CN106703559A (zh) * | 2015-11-18 | 2017-05-24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CN107035246A (zh) * | 2012-04-17 | 2017-08-11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闩锁 |
CN107075883A (zh) * | 2015-07-31 | 2017-08-18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和门锁装置 |
CN107849873A (zh) * | 2015-06-02 | 2018-03-27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用于控制机动车门锁的方法 |
CN107849872A (zh) * | 2015-06-02 | 2018-03-27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锁 |
CN111236765A (zh) * | 2018-11-28 | 2020-06-05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具有提供一体密封功能的卡扣式连接特征的车辆闩锁组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44142A1 (en) * | 1999-11-18 | 2004-07-29 | Strattec Security Corporation | Modular vehicle door lock and latch system and method |
US6530251B1 (en) * | 1999-11-18 | 2003-03-11 | Strattec Security Corporation | Modular vehicle door lock and latch system and method |
CN1973105B (zh) * | 2004-06-23 | 2010-12-01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用把手 |
JP4321404B2 (ja) * | 2004-08-19 | 2009-08-26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JP4535856B2 (ja) | 2004-11-26 | 2010-09-01 |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 ドア開閉装置 |
JP2006233456A (ja) * | 2005-02-22 | 2006-09-07 | Aisin Seiki Co Ltd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JP4695549B2 (ja) * | 2006-06-07 | 2011-06-08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ドア開閉装置 |
JP4856504B2 (ja) * | 2006-09-11 | 2012-01-18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アクチュエータユニット |
JP4503051B2 (ja) * | 2007-07-23 | 2010-07-14 |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JP5092175B2 (ja) * | 2007-08-13 | 2012-12-05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JP4775345B2 (ja) * | 2007-08-24 | 2011-09-21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JP2009185539A (ja) * | 2008-02-07 | 2009-08-20 | Yuhshin Co Ltd | カバー組付構造 |
JP5103224B2 (ja) * | 2008-02-28 | 2012-12-19 |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DE202008004332U1 (de) * | 2008-03-29 | 2009-08-06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
JP5035470B2 (ja) * | 2009-04-23 | 2012-09-26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JP5310474B2 (ja) * | 2009-10-16 | 2013-10-09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ダブルロック式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JP5421083B2 (ja) * | 2009-11-27 | 2014-02-19 |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JP5170132B2 (ja) * | 2010-03-15 | 2013-03-2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チャイルドロック機構 |
JP5365574B2 (ja) * | 2010-04-22 | 2013-12-11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JP5293674B2 (ja) * | 2010-04-22 | 2013-09-18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KR20120000913A (ko) * | 2010-06-28 | 2012-01-0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슬라이딩 도어의 록킹 컨트롤러 구조 |
US8456180B2 (en) * | 2010-08-10 | 2013-06-04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Capacitive switch reference method |
JP5875366B2 (ja) * | 2011-12-28 | 2016-03-02 |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 ドアロック装置のバスバー構造 |
US9284758B2 (en) * | 2012-06-28 | 2016-03-15 | Mitsui Kinzoku Act Corporation | Opera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door latch |
JP6080518B2 (ja) * | 2012-11-27 | 2017-02-15 |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JP6303768B2 (ja) * | 2014-04-24 | 2018-04-04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JP6308031B2 (ja) * | 2014-06-03 | 2018-04-11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DE102016109556A1 (de) * | 2015-05-26 | 2016-12-01 | Inteva Products, Llc | Gehäuse für ein Schloss mit Wasserablauföffnung und Verfahren zum Ableiten von Wasser aus einem Schloss |
JP6762242B2 (ja) * | 2017-01-30 | 2020-09-30 | ジーコム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Gecom Corporation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DE102020118721A1 (de) * | 2020-07-15 | 2022-01-20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Kraftfahrzeugschloss |
DE102022122510A1 (de) | 2022-09-06 | 2024-03-07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Antriebsgehäuse für kraftfahrzeug-technische Anwendunge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326502C (en) * | 1988-03-11 | 1994-01-25 | Wolfgang Thau | Latch mechanism, components thereof and process of manufacture for components thereof |
GB9108447D0 (en) * | 1991-04-19 | 1991-06-05 | Rockwell Automotive Body Syst | Vehicle door latches |
US6463773B1 (en) * | 1999-03-05 | 2002-10-15 | Strattec Security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latch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6328353B1 (en) * | 1999-06-16 | 2001-12-11 | Atoma International | Vehicle door latch assembly |
JP2001173290A (ja) * | 1999-12-21 | 2001-06-26 |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 アクチュエータユニット |
-
2004
- 2004-01-28 JP JP2004020004A patent/JP2004251106A/ja active Pending
- 2004-01-29 KR KR1020040005792A patent/KR20040070062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4-01-30 EP EP20040002089 patent/EP1445404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1-30 CN CNA200410002572XA patent/CN1519453A/zh active Pending
- 2004-01-30 US US10/767,271 patent/US2004026292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7053B (zh) * | 2004-11-16 | 2011-02-09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 |
CN1824914B (zh) * | 2005-02-23 | 2011-06-15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门锁装置 |
CN102199962B (zh) * | 2005-02-23 | 2013-04-10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门锁装置 |
CN102733683A (zh) * | 2011-04-14 | 2012-10-17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CN102733683B (zh) * | 2011-04-14 | 2015-07-29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CN104185713A (zh) * | 2011-11-30 | 2014-12-03 | 法雷奥安全座舱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锁 |
CN107035246B (zh) * | 2012-04-17 | 2019-07-12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闩锁 |
CN107035246A (zh) * | 2012-04-17 | 2017-08-11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闩锁 |
CN105026670A (zh) * | 2013-03-01 | 2015-11-04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锁 |
CN105026670B (zh) * | 2013-03-01 | 2017-12-08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锁 |
CN106536842B (zh) * | 2014-08-05 | 2019-01-01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门锁用致动器 |
CN106536842A (zh) * | 2014-08-05 | 2017-03-22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门锁用致动器 |
CN107849872B (zh) * | 2015-06-02 | 2019-07-19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锁 |
CN107849872A (zh) * | 2015-06-02 | 2018-03-27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锁 |
CN107849873A (zh) * | 2015-06-02 | 2018-03-27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用于控制机动车门锁的方法 |
CN107849873B (zh) * | 2015-06-02 | 2019-07-30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用于控制机动车门锁的方法 |
CN107075883A (zh) * | 2015-07-31 | 2017-08-18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和门锁装置 |
CN107075883B (zh) * | 2015-07-31 | 2019-11-29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门锁装置的装配方法和门锁装置 |
CN106703559A (zh) * | 2015-11-18 | 2017-05-24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CN106703559B (zh) * | 2015-11-18 | 2020-05-15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CN111236765A (zh) * | 2018-11-28 | 2020-06-05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具有提供一体密封功能的卡扣式连接特征的车辆闩锁组件 |
CN111236765B (zh) * | 2018-11-28 | 2021-06-29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具有提供一体密封功能的卡扣式连接特征的车辆闩锁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40070062A (ko) | 2004-08-06 |
EP1445404A2 (en) | 2004-08-11 |
JP2004251106A (ja) | 2004-09-09 |
US20040262927A1 (en) | 2004-12-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19453A (zh) | 门锁装置 | |
JP5495163B2 (ja) |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KR101802007B1 (ko) | 보강된 차량 록킹 장치 | |
AU2006200524B2 (en) | Door lock apparatus | |
JP5070649B2 (ja)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
CN107075887A (zh) | 表面平齐的舒适把手 | |
CN1824913A (zh)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
JP6704906B2 (ja) |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
CN1671940A (zh) | 用于一个汽车车身活动部件如翻盖或车门、尤其是用于后备箱盖的锁闭装置 | |
US10465424B2 (en) |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 |
CN1824915A (zh)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
JP2008285940A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EP1447501B1 (en) | Door lock device | |
US20160123046A1 (en) | Door latch device f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door latch device for vehicle | |
JP5480100B2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JP6459276B2 (ja) | 車両用ドアクローザ装置 | |
JP6989076B2 (ja) |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
CN104220686A (zh) | 致动单元和设置有致动单元的门锁装置 | |
EP1788172A2 (en) | Doorlock device for vehicle | |
JP2000027514A (ja) | 車両ドアラッチユニット | |
JP2005282095A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JP4126864B2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CN110541633B (zh) | 门锁装置 | |
JP2011052535A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JPH08270290A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