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9394A - 气囊 - Google Patents
气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59394A CN1459394A CN03140945A CN03140945A CN1459394A CN 1459394 A CN1459394 A CN 1459394A CN 03140945 A CN03140945 A CN 03140945A CN 03140945 A CN03140945 A CN 03140945A CN 1459394 A CN1459394 A CN 14593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bag
- sheet
- occupant
- half side
- right si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0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the bag being integrated in a multi-bag syste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6—External tether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42—Tear s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气囊,它包括左半侧气囊、右半侧气囊和连接左右半侧气囊乘员一侧前端的系结片,该气囊用来安全地承受乘员并且充分吸收施加给乘员的冲击力。气囊10包括向乘员左前侧膨胀展开的左半侧气囊12;向乘员右前侧膨胀展开的右半侧气囊14;连接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系结片16。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分别具有位于与乘员相对的在其后端的充气口18。在气囊膨胀时,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布置使得它们各自的内侧片20彼此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气囊,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具有系结片的气囊,该系结片分别连接左右半侧气囊和它们的乘员面对的部分。
背景技术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47-30045中披露了一种气囊,该气囊具有连接左右半侧气囊和乘员一侧前端的系结片,用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保护车辆上的乘员。
发明内容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47-30045披露的气囊中,当左右半侧气囊膨胀展开时,从整体上看它们彼此分开,因此在左右半侧气囊之间形成一个很大的间隙。在这种情况下,万一气囊展开时在左右半侧气囊之间(系结片内部)形成了很大的间隙并且乘员撞到系结片上,乘员大幅度冲入间隙会引起左右半侧气囊的折叠(皱折)变形,因此有可能造成不能安全地承受乘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系结片的气囊,该系结片分别连接左右半侧气囊以及它们乘员一侧的前端,从而安全地承受乘员并且有效地吸收施加于乘员的冲击力。
本发明(权利要求1)提供一种气囊,包括向乘员左前侧膨胀展开的左半侧气囊;向乘员右前侧膨胀展开的右半侧气囊;和至少一个连接左右半侧气囊的系结片,其中当气囊展开时左右半侧气囊互相接触。
在这样构造的气囊中,当左右半侧气囊展开时,左右半侧气囊彼此接触并且在系结片内部的间隙变小。因此,当乘员冲到气囊上时,气囊可安全地承受该乘员而不会使他过深地冲进间隙。
另外,如果在系结片的内部存在一个间隙,当乘员撞到系结片上时,系结片可利用其比气囊内部压力小的张力弹性地收回以相对柔和地承受乘员,所以乘员与气囊接触时施加给乘员的冲击力变小。
在本发明的气囊中(权利要求1),优选系结片连接左半侧气囊乘员面对的部分和右半侧气囊乘员面对的部分(权利要求2)。利用上面的结构,当乘员撞到气囊时,乘员由系结片承受,所以气囊足以减小施加给乘员的冲击力。
在权利要求2的气囊中,优选系结片连接左半侧气囊乘员一侧的前端和右半侧气囊乘员一侧的前端(权利要求3)。如果象上面所述的那样系结片设在左右半侧气囊的前端,并且当乘员撞到气囊上时,乘员首先与系结片接触。这使得当乘员与气囊接触时其冲击力变小。另外,由于系结片吸收乘员的动能,使得当乘员与左右半侧气囊接触时具有更小的冲击力。
另外,在权利要求2的气囊中,优选系结片包括上部系结片和下部系结片,其中上部系结片连接左半侧气囊乘员面对部分的上部和右半侧气囊乘员面对部分的上部;下部系结片连接左半侧气囊乘员面对部分的下部和右半侧气囊乘员面对部分的下部。在这种情况下,当乘员撞到膨胀展开的气囊上时,上部系结片的布置使其正对乘员的胸部或头部,下部系结片的布置使其正对乘员的腹部。类似地,如果象这样设置上下部系结片,当乘员的胸部或头部和腹部与气囊接触时,上下部系结片可以相对柔和地承受乘员的胸部、头部和腹部,因此大大减小了施加给乘员大脑或内部器官的冲击力。
另外,在权利要求2的气囊中,系结片可以分别设在多个部分,包括左右半侧气囊的前端和乘员面对部分的上下部分,或者可以有选择地设在其任何一些部分中。另外,系结片还可以设在除上述以外的乘员面对的其它部分。所设置的系结片也可以连续地设在乘员面对部分的整个上下部分。
在本发明的气囊中,优选系结片的左右向宽度为200到450mm(权利要求5)。如果系结片的宽度是200到450mm,当左右半侧气囊展开后,可设置系结片使其连接气囊的前端并且系结片可以止住气囊从而气囊正好面对具有平均体型的成年乘员的双肩附近的区域,而且布置系结片使得它正对乘员的头部和腹部。这使得乘员的胸部或头部和腹部由具有较大弹性的系结片所承受,所以由于与气囊接触而施加给乘员的冲击力变小。更进一步,左右半侧气囊与乘员双肩的接触可安全地承受乘员。
在本发明的气囊中,系结片可分别连接左右半侧气囊的上部或下部或者交叉连接,并且当左右半侧气囊展开时系结片具有绷紧的左右向宽度。
象这样构造的结构,当乘员撞到左右半侧气囊时,可以防止皱折变形,例如左右半侧气囊的中间部分的向前和向后的分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气囊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II的剖面图。
图3是沿图1的线III-III的剖面图。
图4是俯视图,示出了乘员面对图1中气囊的状态。
图5是侧视图,示出了乘员面对图1中气囊的状态。
图6是解释图1气囊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7是解释图1气囊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8是解释图1气囊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9是解释图1气囊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10是解释图1气囊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11是解释图1气囊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12是具有图1气囊的气囊装置的应用的透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气囊的透视图。
图14是具有图13中气囊的气囊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透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气囊的透视图。
图16是构造成另一种形状的气囊结构的透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实施例的气囊的透视图。
图18是沿图17的线XVIII-XVIII的剖面图。
图19是解释图17气囊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20是解释图17气囊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21是解释图17气囊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22是解释图17气囊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23是解释图17气囊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24是解释图17气囊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气囊的透视图。
图26是图25中气囊的内外侧片的俯视图。
图27是图25气囊的分解透视图。
图28是俯视图,它示意性地说明了图25中气囊的内外侧片的布置。
附图标记
1:保持器
2:充气器
10,10A,10B,10C,10D,50,90:气囊
12,12A,12B,52,92:左半侧气囊
14,14A,14B,54,94:右半侧气囊
16,16A,16B,44,46,96:系结片
18,60,100:充气口
20,62,102:内侧片
22,64,104:外侧片
24:后端片
42:中间气囊
56:系结片半体
58,98:连通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气囊在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和图3是沿图1的线II-II和III-III的剖面图;图4和图5分别是一个具有平均体形的成年乘员正对气囊时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6到图11解释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造过程的视图;图12是环绕车辆座椅的透视图,用来说明具有气囊的气囊装置的应用,其状态是乘员正对着气囊。另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左右方向是指乘员的左右方向。
气囊10包括向乘员左前侧膨胀的左半侧气囊12,向乘员右前侧膨胀的右半侧气囊14和连接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乘员一侧的前端的系结片16。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分别包括位于与乘员相对的后端的充气口18(参考图6到图10)。
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分别由内侧片20、与内侧片20相对的外侧片22和分别与内外侧片20和22的后端连接的后端片24构成,其中气囊12和14在内侧片处彼此相对。充气口18设在后端片24上。另外,在外侧片22上设有通气孔26(在图6到图10中未示出)。
如图6所示,内外侧片20和22分别包括在乘员一侧的几乎沿垂直方向伸展的前褶边20a、22a,与前褶边20a、22a相对的后褶边20b、22b,分别连接前褶边20a、22a和后褶边20b、22b的两端的上褶边20c、22c和下褶边20d、22d,并且后褶边20b、22b比前褶边20a、22a短,其形状大致为梯形。另外,后端片24大致为半环形并且设有同圆心彼此相对的半圆形内外圆周褶边24a、24b和连接内外圆周褶边24a、24b的两个端褶边24c、24d。
另外,内侧片和外侧片20和22的结构与镜像那种平面对称相类似。而且内侧片和外侧片20和22的后褶边20b、22b的长度与后端片24的两个端褶边24c、24d的长度几乎相等。
内侧片和外侧片20和22的后褶边20b、22b分别与后端片24的两个端褶边24c、24d相重叠并且通过缝合等方法连接起来,从而后端片24的内圆周褶边24a分别与内侧片和外侧片20和22的下褶边20d、22d连续地排列起来,后端片24的外圆周褶边24b分别与内侧片和外侧片20和22的上褶边20c、22c连续地排列起来。在图7到图10中用附图标记28表示连接线。
将两个后端片24沿折叠线L(图6)折叠为折叠形状,其中内外圆周褶边24a、24b在周向的中心部分被折叠,并且内外侧片20和22互相重叠。通过折叠彼此重叠的内圆周褶边24a的一半和它的另一半以及外圆周褶边24b的一半和它的另一半,还有按照上面所述的连续排列起来的内侧片和外侧片20和22的上褶边20c、22c,下褶边20d、22d和前褶边20a、22a都通过缝合等办法连接起来,这样就构成了袋状的气囊12和14。连接操作沿连接线30(图8)实施,这条连接线沿着气囊12和14的各个褶边并且大致环绕气囊12和14的周边。
如图10所示,连接线30布置在气囊12和14的内部。因此,在内侧片和外侧片20和22之间的连接部分并不暴露在外面,这使得气囊12和14对着乘员的前端很光滑。
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布置使得它们各自的内侧片20在膨胀展开时彼此接触。
系结片16由一对系结片半体16’和16’组成。系结片半体16’和16’分别与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前端连接。当系结片半体的基底端褶边16’a置于左半侧气囊12或右半侧气囊14的内侧片和外侧片20、22的前褶边20a、22a时,将前褶边20a、22a沿连接线30连接在一起,这样系结片半体16’和16’就分别连接到左半侧气囊12和右半侧气囊14上。
以上述形式将系结片半体16’和16’的前端褶边16’b和16’b分别连接到左半侧气囊12和右半侧气囊14上,从而把左半侧气囊12的前端与右半侧气囊14的前端连接在一起。在图3中的附图标记32代表前端褶边16’b和16’b之间的连接线。连接线32也布置在系结片16的内侧,并且在前端褶边16’b之间的连接部分并不暴露乘员面前,这使得系结片16的前表面很光滑。
优选系结片16从左到右的宽度W(图3)在200到450mm之间,这个宽度是指当系结片16绷紧时系结片半体16’、16’与气囊12、14的前端的连接部分之间的间隙。如果如图4所示的那样系结片16的宽度W设在200到450mm之间,在系结片16展开时,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前端分别正对着具有平均体型的乘员的双肩而系结片16则布置在乘员胸部的前面。
在上面描述的气囊10中,通过将连接线32预定的位置向系结片半体16’和16’各自的前端或基底端移动可以适当地调节系结片16的宽度W。
如图5所示,系结片16的上沿布置得比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上端低。另外,如图5所示,系结片16的下沿布置得比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下端高。
气囊10安装在气囊装置中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保护乘员免除危险。气囊装置包括用来保持气囊10的保持器1,用来给气囊充气的充气器2和安装在保持器1上的盖子(未示出)。在气囊10中,穿过开口18的气体喷出口2a分别设在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充气器2上,而且开口18的周边用螺栓(未示出)紧固在保持器1和充气器2上。
此外,在上面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7到图9所示,加强织物34附在开口18的周边上,因此起到加强开口18周边的作用。附图标记36表示在加强织物34和开口18周边之间的连接线。加强织物34与开口18周边通过缝合的办法沿连接线36连接在一起。另外,环绕开口18穿孔38以从中穿入螺栓等并且使螺栓穿过加强织物34。
构造气囊装置使得气囊10折叠起来并将盖子安装在保持器1上从而将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10盖起来。另外,在气囊10膨胀展开时,气囊10施加的力扯开盖子使得盖子打开。
举例来说,如图12所示,气囊装置安装在车辆乘客座椅4前面的仪表板6上。在通常的时刻,盖子的布置使之与仪表板6几乎平齐。在发生车辆碰撞时,充气器2的操作使得气体放出并且来自充气器2的气体分别进入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因此,气囊10推开盖子并且膨胀展开到系着安全带坐在乘客座椅4上的乘员的前侧。
如上所述,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膨胀展开使得它们的内侧片20互相接触。另外,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膨胀展开使得它们的前端正对着乘员的两个肩部,并且其布置使得系结片16正对着乘员的胸部。如图4所示,在系结片16的内侧形成一个间隙S。
在乘员撞到气囊10的情况下,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前端支撑住乘员的肩部并且系结片16支撑住乘员的胸部。由于在系结片16的内侧有一个间隙S,当乘员的胸部接触到系结片16时,系结片16弹性收回以柔和地承受乘员的胸部,并且使得当乘员的胸部接触到系结片16时施加于乘员胸部的冲击力小一些。
在上面所描述的气囊10中,由于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互相接触,系结片16内的间隙变小,从而防止撞向系结片16的乘员过度挤进间隙S。另外,由于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互相接触,它们互相支撑以防止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折叠(皱折),从而气囊10可以安全地承受乘员的两个肩部。
下面描述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制造过程。图6到图10描述了右半侧气囊14的制造过程。除了内外侧片20和22的布置彼此相反,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制造过程相同。
首先,如图6所示,排列内侧片20、外侧片22和后端片24,将内外侧片20、22的后褶边20b、22b与后端片24的两个端褶边24c、24d重叠并沿着连接线28连接使得后端片24的内周褶边24a的两端与内外侧片20、22的下褶边20d、22d顺序排列,并且使得后端片24的外周褶边24b与内外侧片20、22的后褶边20b、22b顺序排列。加强织物34沿连接线36附在后端片24的内表面上(气囊产品的内表面)以加强孔18的周向端。
然后,如图7所示,后端片24沿折叠线L折叠使得内外侧片20、22的外表面(气囊产品的外表面)彼此相对。
在这时,系结片半体16’插入内外侧片20、22的前褶边20a、22a使得它的前端边16’b对着内外侧片20、22的中心,并且使系结片半体16’的基底端边16’a沿着前褶边20a和22a布置。
然后,如图8所示,内圆周褶边24a的一半和它的另一半以及外圆周褶边24b的一半和它的另一半,还有内侧片和外侧片20、22的上褶边20c、22c,前褶边20a、22a和下褶边20d、22d都沿着连接线30顺序连接起来。在前褶边20a和22a之间的系结片半体16’的基底端褶边16’a也通过上述的连接过程连接到前褶边20a和22a上。这样就制造了气囊的内侧向外的具有相反形状的右半侧气囊14(或者左半侧气囊12,今后的描述中将使用同样的方法)。
下面,穿过充气器开口18将右半侧气囊14的内部翻过来。那么就象图10所示的那样,连接线30位于气囊内部,这样就完成了右半侧气囊14的制造过程,其中系结片半体16’的前端从气囊的前端延伸出来。
用与制造右半侧气囊14同样的过程制造出左半侧气囊12,将之按图11所示排放,并且分别从气囊12和14的前端伸出的系结片半体16’和16’的前端褶边16’b沿连接线32连接起来,就完成了气囊10的制造过程。连接线32置于系结片16的内部。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每个外侧片22的靠近中心的地方设有圆形通气孔26。但是,通气孔26的形状、排列以及数目不限于所描述的结构。
在这个实施例中,用来加强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每个充气口的周边的加强织物34大致为正方形片层。但是,加强织物34的形状不限于所描述的结构。另外,可以其它改进的结构代替加强织物来加强孔18的周边,例如可设有一圈缝合线。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气囊的在其后端一侧的透视图。
在图13的气囊10A中,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上部通过系结片40连接。当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膨胀展开时,系结片40具有在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上部之间绷紧的左右向宽度。
气囊10A的其它结构与图1到图12所示的气囊10一样。在图13中,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到图12中相同的部件。
在气囊10A的这种结构中,当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膨胀展开并且乘员撞到气囊的前端时,在前后方向上对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施加了一个很大的压缩它们的载荷。虽然这样,但是由于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上部通过系结片40连接,可以防止它们的折叠变形,例如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中间部分的向前后方向的偏离。
另外,在气囊10A中,左右半侧气囊的上部的连接可以防止诸如左右半侧气囊的中间部分的向前后方向偏离的这类折叠变形。但是,尽管在图中没有示出,除了图中所示出的连接外,左右半侧气囊下部也可以通过系结片连接,或者左右半侧气囊可以通过一系列系结片连接,这些系结片从其上部经过前端一直到下部。
在上面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气囊装置中,应用了两个具有很短轴向长度的圆柱形充气器2,称之为‘圆盘类型’。充气器2的布置使得它们分别插入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的充气口18以将气体分别引入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但是,将气体引入左右半侧气囊的结构不限于上面描述的充气器2。
例如,如图14所示,可通过一个充气器2A将气体分别引入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该充气器在水平方向上呈长棒形。另外,除了上面所描述的,可在一个充气器内设有输送管以将来自一个充气器中的气体分成两股。换句话说,可以用输送管将来自一个充气器中的气体分别分送给左右半侧气囊。
另外,除了用棒形充气器2A代替图13中的圆盘类型充气器2以外,图14中的气囊装置的其它结构与图13中的气囊装置完全一样。在这里,图14的所有附图标记与图13完全一样。图14中用与图13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气囊的透视图。
在图15的气囊10B的实施例中,一个与上面描述的气囊装置的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具有几乎同样结构的中间气囊42夹在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之间;左半侧气囊12和中间气囊42的前端通过系结片44连接起来;右半侧气囊14和中间气囊42的前端通过系结片46连接起来。
图15中的附图标记1A表示保持气囊10B的保持器。
举例来讲,上面提到的气囊10B可以应用于车辆后座作为保护乘员的气囊,还可以用在几个乘员一个挨一个地坐着的长座椅上。换句话说,当两个乘员肩并肩地坐着的时候,上面提到的具有系结片44和46的气囊10B可以保护两个乘员。
在上面提到的实施例的结构中,一个中间气囊42夹在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之间。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与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相似的气囊可以夹在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之间。在这种情况,利用系结片将左半侧气囊和与之靠近的中间气囊连接;互相紧邻的中间气囊用系结片连接;右半侧气囊用系结片与靠近它的中间气囊连接。
在上面的各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左右半侧气囊12和14(以及中间气囊42)分别形成为梯形(从侧面看)。但是,本发明的左右半侧气囊(以及中间气囊42)不限于特定的形状。
例如,图16a中的气囊10C的结构是它的左右半侧气囊12A和14A呈多边形(从侧面看)并且各个气囊的前端表面用系结片16A连接。另外,图16b中的气囊10D的结构是它的左右半侧气囊12B和14B呈圆形(从侧面看)并且各个气囊的前端表面用系结片16B连接。当然,除了上面描述的形状外,本发明气囊的左右半侧气囊(以及中间气囊)还可以形成为各种各样的形状。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气囊的透视图。图18是沿图17的线XVIII-XVIII的剖面图。图19到图24是解释上述气囊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17中的气囊50包括向乘员左前侧膨胀展开的左半侧气囊52,乘员右前侧膨胀展开的右半侧气囊54,连接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的前端的一对系结片半体56和56,使得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的后端相互连通的连通部分58,和形成在连通部分58上的充气口60。
气囊50包括内侧片62和外侧片64,内侧片62具有片部分66、68和70,它们分别构成左右半侧气囊52、54以及连通部分58的内侧表面,在形成气囊产品时它们彼此相对,外侧片64具有片部分66’、68’和70’,它们分别构成左右半侧气囊52、54以及连通部分58的外侧表面。
充气口60设在构成外侧片64的连通部分58的片部分70’上。环绕孔60设有孔72使得用来将气囊50连接到气囊装置的保持器(未示出)上的螺栓等可以从中穿过。
另外,在构成左右半侧气囊52、54的外侧片64的片部分66’、68’上设有通气孔74。加强织物76设在各个通气孔74的周边。附图标记78表示加强织物76连接到外侧片64上的连接线。通过缝合等办法加强织物76沿着连接线78连接到外侧片64上。
片部分66、66’,片部分68、68’,和片部分70、70’分别形成为象镜像那样的平面对称形状。如图19所示,片部分66、66’和片部分68、68’向一侧延伸,在这一侧,当它们制作成气囊产品的时候,布置在乘员那侧的前褶边66a、66′a以及前褶边68a、68′a彼此分开,并且前褶边66a、66′a和与前褶边68a、68′a正对着的后端分别与片部分70、70’的两端连接。
如图19所示,内侧片62和外侧片64以对称的形状彼此重叠,并且它们的周边沿着连接线80用缝合等方法连接在一起,该连接线围绕着内外侧片62和64的周边。因此形成了袋状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以及连通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的后部的连通部分58。另外,如图18所示,连接线80布置在气囊50的内部。这样,在内外侧片62和64之间的连接部分不暴露在气囊50的外面从而使得气囊50的表面光滑。
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的布置使得当它们膨胀展开时它们各自的内侧片62彼此接触。
系结片半体56和56分别与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的前端连接。当它们的基底端褶边56a分别夹在片部分66、66’的前褶边66a、66′a和片部分68、68′的前褶边68a、68′a之间时,系结片半体56分别与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组合在一起,并且前褶边66a、66′a和前褶边68a、68′a分别沿着连接线80连接。这样,分别与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连接的系结片半体56的前端褶边56b组合在一起并且因此连接了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的前端。
在这个实施例中,系结片半体56和56互相连接使得当系结片半体56和56在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的前端绷紧时,在各自的系结片半体56的连接部分和各自的气囊52和54前端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的大小为200-450mm。
另外,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各个系结片半体56的上沿布置成低于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的上端,并且各个系结片半体56的下沿布置成高于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的下端。
另外,如图18所示,充气器2′的气体喷出口2′a穿过开口60布置在连通部分58内部,当充气器2’工作时,从气体喷出口2’a喷出的气体从连通部分58的两端进入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并且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通过充入的气体分别向乘员的左前方和右前方膨胀展开。当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膨胀展开时,在系结片半体56和56的内部形成一个间隙。
当乘员撞到气囊50上时,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的前端承受乘员的两个肩部并且系结片半体56承受乘员的胸部。由于在系结片半体56内存在间隙S,当乘员的胸部与系结片半体56和56接触时,系结片半体56和56弹性收回以用相对柔和的方式承受乘员的胸部,并且使得当乘员的胸部与系结片半体56和56接触时施加于乘员胸部的冲击力较小。
如上面所描述的,由于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的膨胀展开使得它们的内侧片62彼此接触,并且即使乘员撞到气囊50上,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互相支撑以防止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的折叠(皱折),所以气囊50可以安全地承受乘员的两个肩部。
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彼此接触,所以在系结片半体56和56内部的间隙S变得较小以防止撞到系结片半体56和56的乘员过多地进入间隙S。
在上面描述的气囊50中,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分别与连通部分58连接并且使得气体在其中流通,所以可以只用一个充气器2’给整个气囊50充气。换句话说,气囊装置只配备有一个充气器,因此制造气囊装置的造价可以相对便宜。
下面将描述制造上述气囊50的过程。
如图19所示,首先将内外侧片62和64重叠在一起,在重叠时保证它们的外表面(气囊产品的外表面)以对称的形状彼此正对,并且使得系结片半体56和56各自的基底端褶边56a分别夹在片部分66、66’的前褶边66a、66′a之间和片部分68、68’的前褶边68a、68′a之间。
这时,各个系结片半体56的排列使得它们的前端褶边56b分别正对着的片部分66、66′和片部分68、68′的中心侧。
下面,如图20所示,内外侧片62和64的周边沿着连接线80连接。夹在前褶边66a、66′a之间和前褶边68a、68′a之间的各个系结片半体56的基底端褶边56a也通过上面描述的连接操作与前褶边66a、66′a和前褶边68a、68′a组合在一起。于是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以及连通部分58制造成为其内部向外的完全相反的形状。
于是,如图21所示,通过充气口60内外侧片62和64被翻转过来。
这样,如图22所示,连接线80就位于气囊的内部并且得到了气囊产品的中间体50’,在这里系结片半体56的前端分别从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的前端延伸出来。
气囊产品的中间体50’分别沿着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以及连通部分58的边界线折叠从而使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的内侧片62彼此相对,并且从气囊52和54的前端伸出的系结片半体56、56的前端褶边56b、56b彼此相连,这样就完成了气囊50的制造。
另外,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应用了由片部分66、68、70和片部分66’、68’、70’整体形成的内外侧片62和64。但是,也可以分别形成各自的片部分然后在制造气囊之前构造图19那种形状的内外侧片。当各个片部分分开形成时,可以根据各个片部分所需的强度适当地改变材料类型的成分及厚度等。
例如,图24中的外侧片64’由分别形成的片部分66’、68’、70’构成。这时,为了增加强度,构成和气囊装置的保持器连接的连接部分的片部分70’由三重片层重叠构成。
选用将各个片部分分别形成的方法可以利用具有较小面积的片材料制造占较大面积且具有复杂形状的内外侧片,而且不会造成浪费,另外只需加强必要的片部分,这样就可能合理且经济地制造气囊。
在这个实施例中,根据上面描述的方法制造左右半侧气囊52和54相互连通的气囊50。但是,除了上面的方法也可以用任何制造方法制造出左右半侧气囊相互连通的气囊。例如,在图25到27中的气囊90中,它们的左右半侧气囊彼此连通,但是其制造方法与制造气囊50的方法不同。另外,图25是气囊90的透视图,图26(a)和图26(b)是气囊90的内外侧片的平面图,图27是气囊90的分解透视图;图28是气囊90从上面看下来的平面图,它说明了内外侧片的布置。
气囊90包括向乘员左前侧膨胀展开的左半侧气囊92,向乘员右前侧膨胀展开的右半侧气囊94,连接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的前端的系结片96,连通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后端的连通部分98,和形成在连通部分98上的充气口100。
气囊90由构成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的内表面的内侧片102、构成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的外表面的外侧片104以及连通部分98组成,当做成气囊产品后,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彼此相对。
如图26a所示,内侧片102包括左半片部分106和右半片部分108,其中左半片部分106构成左半侧气囊92的内表面而右半片部分108构成右半侧气囊94的内表面。左右半片部分106和108在水平方向上形成对称的形状并且在其中间夹着一条在内侧片102左右方向的中心延伸的边界L2。在制成气囊产品后,左右半片部分106和108分别包括在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的前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前褶边106a和108a,沿着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的上沿延伸的上褶边106b和108b,沿着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的下沿延伸的下褶边106c和108c。
如图26(b)所示,外侧片104包括构成连通部分98的连通片部分110和分别与连通片部分110的左右半侧部分连接的构成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的左右半片部分112和114。充气口100设在连通片部分110上。
外侧片104形成为在水平方向上对称的形状并且在其中间夹着一条在连通片部分110左右方向的中心延伸的中心线L3。
左右半片部分112和114与内侧片102的左右半片部分106和108一起形成平面对称形状。当制成气囊产品后,左右半片部分112和114包括在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的前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前褶边112a和114a,沿着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的上沿延伸的上褶边112b和114b,沿着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的下沿延伸的下褶边112c和114c。
另外,加强织物116附在外侧片104的连通片部分110上以加强孔100的周边。附图标记118表示加强织物116的连通片部分110的连接线。另外,围绕孔100设有孔120以允许螺栓等(未示出)从中插入,从而这些螺栓穿过加强织物116将气囊90连接到气囊装置的保持器(未示出)上。
如图27和28所示,外侧片104沿着中心线L3折叠使得左右半片部分112和114的内表面(完全制成后的气囊的内表面)彼此相对。内侧片102沿着边界线L2折叠使得左右半片部分106和108的外表面(完全制成后的气囊的外表面)彼此相对。为了使得内侧片102的左右半侧片部分106和108的内表面正对外侧片104的片部分112和114的内表面,内侧片102置于外侧片104的片部分112和114之间。
当彼此正对的片部分106、112和片部分108、114的前褶边106a、112a,前褶边108a、114a,上褶边106b、112b,上褶边108b、114b,下褶边106c、112c,下褶边108c、114c以及折叠起来的具有两层片的连通片部分110的外圆周褶边分别通过缝合等办法连接在一起时,通过连接过程袋状的左右半侧气囊92、94以及连通它们的连通部分98整体形成。连接过程从连通部分98的外周边沿着连接线122顺序完成,该连接线环绕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的各个褶边。
系结片96由一对从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的前端伸出的系结片半体96’和96’构成。在这个实施例中,每个系结片半体96’从外侧片104的左右半片部分112和114的前褶边112a、114a伸出,并且系结片半体96’和片部分112、114整体形成。
系结片半体96’和96’的前端褶边96’a和96’a彼此重叠并且通过缝合等办法连接以连接左右半侧气囊92、94的前端。图25中用附图标记124表示在前端褶边96’a之间的连接线。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系结片96左右向的宽度W(当系结片96绷紧时,在各个系结片半体96’的基底端之间的间隙)也在200到450mm之间。另外,系结片96的上沿比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的上沿低,系结片96的下沿比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的下沿高。
在气囊90中,充气器(未示出)的气体喷出口也设在连通部分98的内部,从充气口100中伸出。从充气器喷出的气体进入连通部分,随后从其两端引入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并且通过喷出的气体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向乘员的左右前方膨胀展开。
在上面的气囊90中,由于左右半侧气囊92和94通过连通部分98连接,一个充气器就可以给整个气囊90充气。因此,对于整个气囊装置只需要一个充气器,这样就可以较便宜地构造气囊装置。
由于气囊90的工作效果与前面描述的各个气囊的实施例的效果完全相同,在这里就不描述了。
上面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面描述的实施例。
例如,在上面的各个实施例的结构中,只有左右半侧气囊乘员一侧的前端对着乘员胸部的部分用一个系结片连接起来。但是,系结片可以设在左右半侧气囊乘员面对部分的上部,这部分对着乘员的头部,或设在气囊乘员面对部分的下部,这部分气囊对着乘员的腹部。如果这样提供了上下系结片,当乘员的头部和腹部接触到气囊时,上下系结片可以承受这些部分,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对乘员的大脑和内部器官的冲击。
另外,在本发明的气囊中,系结片可以设在多个部分,包括左右半侧气囊的前端以及乘员面对部分的上下部分,或者可以有选择地设在上面的一些部分中。另外,系结片还可以设在除上面所述的乘员面对的其它部分。所设置的系结片也可以连续地跨过乘员面对部分的整个面积,即从乘员面对部分的上部到下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左半侧气囊、右半侧气囊和连接左右半侧气囊乘员侧前端的系结片构成的气囊,该气囊可以安全地承受乘员并且足以吸收施加给乘员的冲击力。
Claims (6)
1.一种气囊,包括向乘员左前侧膨胀展开的左半侧气囊;向乘员右前侧膨胀展开的右半侧气囊;和至少一个连接左右半侧气囊的系结片,其中将左右半侧气囊构造为当气囊展开时左右半侧气囊互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气囊,其中系结片连接左半侧气囊乘员面对的部分和右半侧气囊乘员面对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气囊,其中系结片连接左半侧气囊乘员一侧的前端和右半侧气囊乘员一侧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气囊,其中系结片由上部系结片和下部系结片构成,其中上部系结片连接左半侧气囊乘员面对部分的上部和右半侧气囊乘员面对部分的上部;下部系结片连接左半侧气囊乘员面对部分的下部和右半侧气囊乘员面对部分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何一项的气囊,其中系结片的左右向宽度为200到4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何一项的气囊,其中将系结片设置为分别连接左右半侧气囊的上部或下部或者以交叉形式连接,当左右半侧气囊展开时具有左右向宽度的系结片被绷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47960/2002 | 2002-05-22 | ||
JP2002147960A JP4274742B2 (ja) | 2002-05-22 | 2002-05-22 |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59394A true CN1459394A (zh) | 2003-12-03 |
CN100368234C CN100368234C (zh) | 2008-02-13 |
Family
ID=29397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4094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8234C (zh) | 2002-05-22 | 2003-05-22 | 气囊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60790B2 (zh) |
EP (1) | EP1364838B1 (zh) |
JP (1) | JP4274742B2 (zh) |
CN (1) | CN100368234C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17551C (zh) * | 2004-03-23 | 2008-09-10 | 高田株式会社 | 气囊装置和气囊折叠方法 |
CN1903617B (zh) * | 2005-07-25 | 2010-07-07 | 高田株式会社 | 气囊装置 |
US7909362B2 (en) | 2006-09-22 | 2011-03-22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irbag cushion, and the airbag cushion |
CN105905064A (zh) * | 2016-04-29 | 2016-08-31 | 芜湖金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安全气囊 |
CN106163884A (zh) * | 2014-04-11 | 2016-11-23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气囊装置 |
CN106458135A (zh) * | 2014-06-03 | 2017-02-22 |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 独立充气的双缓冲安全气囊 |
US10023144B2 (en) | 2014-06-30 | 2018-07-17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irbag device |
US10166946B2 (en) | 2014-03-31 | 2019-01-01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Vehicular airbag device |
US10246042B2 (en) | 2014-06-25 | 2019-04-02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ir bag device |
US10246039B2 (en) | 2014-04-25 | 2019-04-02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irbag device |
US10358106B2 (en) | 2014-08-04 | 2019-07-23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irbag apparatus |
CN110789487A (zh) * | 2018-07-31 | 2020-02-14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车辆气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48739B4 (de) * | 2001-09-27 | 2006-05-04 | Takata-Petri Ag | Ringairbag |
US20060028009A1 (en) * | 2002-05-22 | 2006-02-09 | Takata Corporation | Airbag device |
DE10224138A1 (de) * | 2002-05-24 | 2003-12-11 | Takata Petri Ag | Fahrer- oder Beifahrerairbag |
US7093853B2 (en) * | 2003-01-23 | 2006-08-22 | Takata Corporation | Airbag, airbag device and vehicle |
US6969086B2 (en) * | 2003-01-23 | 2005-11-29 | Takata Corporation | Airbag and airbag device |
US7121584B2 (en) * | 2003-01-24 | 2006-10-17 | Takata Corporation | Airbag and airbag apparatus |
US7152877B2 (en) * | 2003-01-24 | 2006-12-26 | Takata Corporation | Airbag and airbag apparatus |
US6834886B2 (en) * | 2003-02-18 | 2004-12-28 | Takata Corporation | Airbag device |
US7108282B2 (en) * | 2003-02-18 | 2006-09-19 | Takata Corporation | Airbag device and airbag |
JP4380315B2 (ja) | 2003-04-03 | 2009-12-09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 |
JP4134752B2 (ja) * | 2003-02-26 | 2008-08-20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CN1329229C (zh) * | 2003-02-26 | 2007-08-01 | 高田株式会社 | 气囊和气囊装置 |
US7648158B2 (en) * | 2003-04-03 | 2010-01-19 | Takata Corporation | Twin airbag |
US7404575B2 (en) * | 2003-07-14 | 2008-07-29 | Toyoda Gosei Co., Ltd. | Air bag apparatus |
JP4622386B2 (ja) * | 2004-08-24 | 2011-02-02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2005162195A (ja) * | 2003-11-07 | 2005-06-23 | Takata Corp | 傾斜した凹部を有するエアバッグ・クッション |
JP2005138835A (ja) * | 2003-11-07 | 2005-06-02 | Takata Corp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4321228B2 (ja) * | 2003-11-14 | 2009-08-26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GB2412353A (en) * | 2004-03-24 | 2005-09-28 | Autoliv Dev | Air bag having a tear seam |
JP2006051884A (ja) * | 2004-08-11 | 2006-02-23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7455317B2 (en) | 2004-09-09 | 2008-11-25 | Toyoda Gosei Co., Ltd. | Airbag for front passenger's seat |
GB2417929B (en) * | 2004-09-10 | 2007-09-19 | Autoliv Dev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n air-bag |
JP4678265B2 (ja) * | 2004-09-14 | 2011-04-2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
JP2006117235A (ja) * | 2004-10-21 | 2006-05-11 | Takata Corp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4449734B2 (ja) * | 2004-12-16 | 2010-04-14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DE102005002962A1 (de) * | 2005-01-21 | 2006-08-03 | Bst Safety Textiles Gmbh | Personenrückhaltesystem |
US7243947B2 (en) | 2005-02-18 | 2007-07-17 | Tk Holdings Inc. | Air bag |
WO2006089144A1 (en) * | 2005-02-18 | 2006-08-24 | Tk Holdings Inc. | Air bag |
US7264268B2 (en) | 2005-02-18 | 2007-09-04 | Tk Holdings Inc. | Air bag |
US7255367B2 (en) | 2005-02-18 | 2007-08-14 | Tk Holdings Inc. | Air bag |
US7396043B2 (en) * | 2005-03-02 | 2008-07-08 | Autoliv Asp, Inc. | Multiple chambered airbag system |
US7350807B2 (en) | 2005-05-25 | 2008-04-01 | Autoliv Asp, Inc. | Divided airbag system |
JP4235975B2 (ja) | 2005-06-10 | 2009-03-11 |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
JP4622691B2 (ja) * | 2005-06-14 | 2011-02-02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その製造方法、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 |
JP4760158B2 (ja) * | 2005-06-24 | 2011-08-31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2007030614A (ja) * | 2005-07-25 | 2007-02-08 | Takata Corp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2007030615A (ja) * | 2005-07-25 | 2007-02-08 | Takata Corp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4747716B2 (ja) | 2005-07-29 | 2011-08-17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DE102006011058A1 (de) * | 2005-08-25 | 2007-03-15 | Takata-Petri Ag | Fahrer- oder Beifahrerairbagmodul mit einem Gassack |
DE102006044707B4 (de) * | 2005-09-21 | 2022-03-17 | Joyson Safety Systems Acquisition Llc | Passive Airbagentlüftung mit Ventilführungstasche |
US7931299B2 (en) * | 2005-09-21 | 2011-04-26 | Tk Holdings, Inc. | Low risk deployment airbag cushion |
US20070085316A1 (en) * | 2005-10-14 | 2007-04-19 | Tk Holdings, Inc. | Airbag folding method and folded airbag produced thereby |
US7625008B2 (en) * | 2005-10-17 | 2009-12-01 | Key Safety Systems, Inc. | Air bag with groove or recess, open or partially covered |
US7152880B1 (en) | 2005-10-17 | 2006-12-26 | Key Safety Systems, Inc. | Grooved air bag |
EP1775177B1 (en) * | 2005-10-17 | 2015-05-13 | Key Safety Systems, Inc. | Airbag forming a recess |
US7484757B2 (en) * | 2005-12-08 | 2009-02-03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Air bag with a supported channel |
JP2007216724A (ja) * | 2006-02-14 | 2007-08-30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2007216733A (ja) * | 2006-02-14 | 2007-08-30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4193854B2 (ja) | 2006-02-16 | 2008-12-1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20070200329A1 (en) * | 2006-02-27 | 2007-08-30 | Key Safety Systems, Inc. | Woven air bag with integrally woven 3-D tethers |
US7607683B2 (en) * | 2006-05-11 | 2009-10-27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with pocke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JP4835316B2 (ja) * | 2006-08-09 | 2011-12-14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DE102006038125B4 (de) | 2006-08-14 | 2022-08-18 | Mercedes-Benz Group AG | Rückhaltesystem |
JP5076408B2 (ja) * | 2006-09-05 | 2012-11-21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 |
US7712769B2 (en) * | 2006-09-13 | 2010-05-11 | Takata Corporation | Airbag device |
US7878537B2 (en) * | 2006-09-20 | 2011-02-01 | Tk Holdings Inc. | Airbag cushion |
US7988194B2 (en) * | 2006-09-20 | 2011-08-02 | Tk Holdings Inc. | Airbag apparatus |
JP5286678B2 (ja) | 2007-03-14 | 2013-09-11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
JP5128836B2 (ja) * | 2007-03-20 | 2013-01-23 |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 |
JP4853408B2 (ja) * | 2007-07-06 | 2012-01-1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5128199B2 (ja) * | 2007-08-02 | 2013-01-23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2009061867A (ja) * | 2007-09-05 | 2009-03-26 | Toyoda Gosei Co Ltd |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 |
WO2009058061A1 (en) * | 2007-11-01 | 2009-05-07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 air bag |
US7946619B2 (en) * | 2008-01-31 | 2011-05-24 | Tk Holdings Inc. | Airbag |
JP4626681B2 (ja) * | 2008-07-03 | 2011-02-0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5426903B2 (ja) * | 2009-03-02 | 2014-02-26 |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7938445B2 (en) * | 2009-03-03 | 2011-05-10 | Autoliv Asp, Inc. | Dual chamber airbag cushions with a safety vent in the front chamber |
US7946613B2 (en) | 2009-03-03 | 2011-05-24 | Autoliv Asp, Inc. | Dual chamber airbag cushion |
JP2010234882A (ja) * | 2009-03-30 | 2010-10-21 | Fuji Heavy Ind Ltd | エアバッグ |
DE102009019766A1 (de) | 2009-04-28 | 2010-01-28 | Takata-Petri Ag | Gassack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s |
DE102009031124A1 (de) * | 2009-06-30 | 2011-03-03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 Airbag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
KR101071740B1 (ko) * | 2009-07-31 | 2011-10-11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에어백 쿠션 |
US8371612B2 (en) | 2009-09-17 | 2013-02-12 | Autoliv Asp, Inc. |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ies with lateral and longitudinal tethers |
KR101113677B1 (ko) * | 2009-12-01 | 2012-02-1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에어백 장치 |
KR101094880B1 (ko) * | 2009-12-09 | 2011-12-15 |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 3 챔버를 구비한 전면 에어백 |
KR101148168B1 (ko) * | 2009-12-09 | 2012-05-23 |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 자동차용 운전석 에어백모듈 |
KR101090832B1 (ko) * | 2010-06-16 | 2011-12-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센터 에어백 쿠션 및 이를 포함한 센터 에어백 모듈 |
DE102010039759A1 (de) | 2010-06-30 | 2012-01-05 | Takata-Petri Ag | Gassackanordnungen für ein Lenkrad eines Kraftfahrzeuges |
DE102010026932A1 (de) * | 2010-07-12 | 2012-01-12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Gassack mit einem außen liegenden Zug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
JP5465117B2 (ja) * | 2010-07-13 | 2014-04-09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KR101219694B1 (ko) * | 2010-08-30 | 2013-01-1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에어백 장치 |
KR101219695B1 (ko) * | 2010-09-30 | 2013-01-2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루프 에어백장치 |
US8657334B2 (en) | 2011-02-11 | 2014-02-25 | Key Safety Systems, Inc. | Airbag cushion |
JP6021341B2 (ja) * | 2011-07-25 | 2016-11-09 |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8622417B1 (en) | 2012-07-05 | 2014-01-07 | Autoliv Asp, Inc. | Airbag with low-volume structure |
JP5738332B2 (ja) * | 2013-02-08 | 2015-06-24 |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9376084B2 (en) | 2013-12-07 | 2016-06-28 | Autoliv Asp, Inc. | Multi-chamber airbags |
EP2905185B1 (en) * | 2014-02-06 | 2018-03-14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Motor vehicle with an airbag between a wheel and the car body and airbag unit |
US9580039B2 (en) | 2014-04-22 | 2017-02-28 | Autoliv Asp, Inc. | Multi-chamber airbag with unidirectional vent |
US9016717B1 (en) * | 2014-06-19 | 2015-04-28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Curtain airbag for vertical and angular motion of occupant in rollover |
US9150187B1 (en) | 2014-06-30 | 2015-10-06 |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 Curtain airbag assembly |
US9272684B1 (en) | 2014-10-10 | 2016-03-01 | Autoliv Asp, Inc. | Multi-chamber airbag with pinch valve |
US9937890B2 (en) | 2014-12-24 | 2018-04-10 | Tk Holdings Inc. | Side impact airbag module |
US10369951B2 (en) * | 2015-03-19 | 2019-08-06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ir bag device |
DE102015004956A1 (de) * | 2015-04-17 | 2016-10-20 | Trw Automotive Gmbh | Frontal-Gassack für Fahrzeuginsassen sowie Gassackmodul |
US9533652B1 (en) | 2015-07-14 | 2017-01-03 | Autoliv Asp, Inc. | One-directional valve for multi-chamber airbags |
KR102508056B1 (ko) * | 2015-08-13 | 2023-03-09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에어백 장치 |
JP6451597B2 (ja) * | 2015-11-06 | 2019-01-1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6390596B2 (ja) * | 2015-11-18 | 2018-09-1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WO2017090772A1 (ja) * | 2015-11-26 | 2018-09-27 |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10011243B2 (en) * | 2016-01-29 | 2018-07-0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assenger airbag having head orienting extension and depression |
JP6658388B2 (ja) | 2016-07-29 | 2020-03-04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10293777B2 (en) | 2016-08-26 | 2019-05-21 | Autoliv Asp, Inc. | Multi-cushion airbag assemblies for reducing rotational velocity of an occupant's head |
DE102017117014A1 (de) * | 2017-01-31 | 2018-08-02 | Trw Automotive Gmbh | Frontal-Gassack |
JP6750554B2 (ja) | 2017-04-14 | 2020-09-0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
US10343641B2 (en) | 2017-04-17 | 2019-07-09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airbag |
JP6962037B2 (ja) * | 2017-07-11 | 2021-11-05 |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10589705B2 (en) * | 2017-08-01 | 2020-03-1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Restraint system |
DE112019001626A5 (de) * | 2018-03-27 | 2020-12-24 |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 Gassack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
DE102019124091A1 (de) * | 2019-01-29 | 2020-07-30 |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 Gassack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
US10953833B2 (en) * | 2019-04-09 | 2021-03-2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Airbag with breakable band |
KR20210110474A (ko) * | 2020-02-28 | 2021-09-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센터 사이드 에어백 |
US11479200B1 (en) * | 2021-06-28 | 2022-10-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onsole airbag |
JP7505459B2 (ja) | 2021-07-16 | 2024-06-25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乗員保護装置 |
US11623600B2 (en) * | 2021-07-21 | 2023-04-11 |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 Apparatus for covering a windshield opening of a vehicle |
DE202022103381U1 (de) | 2022-06-15 | 2023-09-22 | Dalphi Metal Espana, S.A. | Gassack eines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s |
KR20240058580A (ko) * | 2022-10-26 | 2024-05-03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시트용 에어백 및 그 전개 제어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23176B1 (zh) | 1970-09-24 | 1974-06-13 | ||
JPS512354Y2 (zh) | 1971-04-30 | 1976-01-23 | ||
JPH0456655A (ja) | 1990-06-27 | 1992-02-24 | Takata Kk | エアバッグ |
JPH04292239A (ja) | 1991-03-20 | 1992-10-16 | Asahi Chem Ind Co Ltd | 車輌用エアーバッグ |
MX9304559A (es) | 1992-09-01 | 1994-03-31 | Morton Int Inc | Cuerdas con costuras rascables para cojin de bolsa inflable. |
US5308113A (en) | 1992-10-09 | 1994-05-03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Airbag inflation-controlling member |
US5730464A (en) * | 1995-08-11 | 1998-03-24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Air bag module with tether |
JP3596128B2 (ja) | 1995-11-08 | 2004-12-02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 |
JP3365204B2 (ja) | 1996-05-07 | 2003-01-08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エアバッグ |
JP3760424B2 (ja) | 1996-08-30 | 2006-03-2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DE19781051T1 (de) * | 1996-09-30 | 1998-12-10 | Nihon Plast Co Ltd | Airbag-Einrichtung |
DE29713112U1 (de) * | 1997-07-23 | 1998-01-22 | Trw Repa Gmbh | Gassack-Rückhaltesystem |
JP3637769B2 (ja) | 1998-05-19 | 2005-04-1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3993324B2 (ja) | 1998-10-13 | 2007-10-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6398253B1 (en) * | 1999-09-01 | 2002-06-04 |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 Gas bag protective device |
DE10018170B4 (de) * | 2000-04-12 | 2012-10-31 | Audi Ag | Luftsackanordnung |
DE10033937C2 (de) | 2000-07-05 | 2002-09-26 | Takata Petri Ag | Gassack für eine Insassen-Schutzeinrichtung |
DE20102115U1 (de) | 2001-02-07 | 2001-06-28 |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 Gmbh | Gassack-Modul |
DE10224138A1 (de) | 2002-05-24 | 2003-12-11 | Takata Petri Ag | Fahrer- oder Beifahrerairbag |
-
2002
- 2002-05-22 JP JP2002147960A patent/JP427474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4-24 US US10/421,900 patent/US736079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5-12 EP EP03009804A patent/EP136483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5-22 CN CNB031409458A patent/CN10036823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17551C (zh) * | 2004-03-23 | 2008-09-10 | 高田株式会社 | 气囊装置和气囊折叠方法 |
CN1903617B (zh) * | 2005-07-25 | 2010-07-07 | 高田株式会社 | 气囊装置 |
USRE46909E1 (en) | 2006-09-22 | 2018-06-26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irbag cushion, and the airbag cushion |
US7909362B2 (en) | 2006-09-22 | 2011-03-22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irbag cushion, and the airbag cushion |
US10166946B2 (en) | 2014-03-31 | 2019-01-01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Vehicular airbag device |
US10059299B2 (en) | 2014-04-11 | 2018-08-28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irbag device |
CN110077351A (zh) * | 2014-04-11 | 2019-08-02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气囊装置 |
CN110077351B (zh) * | 2014-04-11 | 2021-09-21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气囊装置 |
CN106163884A (zh) * | 2014-04-11 | 2016-11-23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气囊装置 |
CN106163884B (zh) * | 2014-04-11 | 2019-04-16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气囊装置 |
US10246039B2 (en) | 2014-04-25 | 2019-04-02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irbag device |
CN106458135B (zh) * | 2014-06-03 | 2019-04-26 |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 独立充气的双缓冲安全气囊 |
CN106458135A (zh) * | 2014-06-03 | 2017-02-22 |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 独立充气的双缓冲安全气囊 |
US10246042B2 (en) | 2014-06-25 | 2019-04-02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ir bag device |
US10023144B2 (en) | 2014-06-30 | 2018-07-17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irbag device |
US10358106B2 (en) | 2014-08-04 | 2019-07-23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irbag apparatus |
CN105905064A (zh) * | 2016-04-29 | 2016-08-31 | 芜湖金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安全气囊 |
CN110789487A (zh) * | 2018-07-31 | 2020-02-14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车辆气囊装置 |
CN110789487B (zh) * | 2018-07-31 | 2022-04-08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车辆气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30218325A1 (en) | 2003-11-27 |
US7360790B2 (en) | 2008-04-22 |
JP4274742B2 (ja) | 2009-06-10 |
EP1364838A3 (en) | 2004-06-23 |
EP1364838A2 (en) | 2003-11-26 |
CN100368234C (zh) | 2008-02-13 |
JP2003335203A (ja) | 2003-11-25 |
EP1364838B1 (en) | 2011-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459394A (zh) | 气囊 | |
CN1275807C (zh) | 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 | |
CN1654250A (zh) | 乘员保护装置 | |
CN1443673A (zh) | 气囊装置 | |
CN1903618A (zh) | 气囊装置 | |
CN1076682C (zh) | 有侧面冲击气袋装置的座椅结构 | |
CN1847059A (zh) | 气囊和气囊装置 | |
CN1903620A (zh) | 气囊装置 | |
CN1192922C (zh) | 侧气囊装置 | |
CN1458027A (zh) | 摩托车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 |
CN1666910A (zh) | 气囊和气囊装置 | |
CN1665704A (zh) | 车辆的仪表台面板结构 | |
CN1305714C (zh) | 充气机 | |
CN101068700A (zh) |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 |
CN1621280A (zh) | 头部保护气囊 | |
CN1572602A (zh) | 乘员腿部保护装置 | |
CN100340430C (zh) | 多镶片安全气囊及其制造方法 | |
CN1853988A (zh) | 气囊装置、乘员保护系统、车辆 | |
US11097683B2 (en) | Airba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903623A (zh) |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 |
CN1741923A (zh) | 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 | |
CN1903619A (zh) | 气囊装置 | |
CN1803494A (zh) |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 |
CN1865047A (zh) | 气囊装置 | |
CN1958352A (zh) | 气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4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