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0169B - 电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00169B CN110800169B CN201880043893.4A CN201880043893A CN110800169B CN 110800169 B CN110800169 B CN 110800169B CN 201880043893 A CN201880043893 A CN 201880043893A CN 110800169 B CN110800169 B CN 1108001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width direction
- shield shell
- contact member
- sh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32365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BNPSSFBOAGDEEL-UHFFFAOYSA-N albuterol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OS(O)(=O)=O.CC(C)(C)NCC(O)C1=CC=C(O)C(CO)=C1.CC(C)(C)NCC(O)C1=CC=C(O)C(CO)=C1 BNPSSFBOAGDEE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5—U-shaped sockets having inwardly bent legs, e.g. spade typ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在触头构件的外方位置配置有屏蔽壳的构造中,能够容易地实现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小型化。采用以下的结构,即,在使接地连接部(12d)相对于第1连接器(10)的第1触头构件(13)从配置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的第1屏蔽壳(12a)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突出时,通过将两连接器(10、20)嵌合时的接地连接部(12d)的内方端面(12d3)配置在第2屏蔽壳(22)的板宽(t)的范围内,将第1屏蔽壳(12)相对于接地连接部(12d)配置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在两连接器(10、20)嵌合时,将相对于第1屏蔽壳(12a)配置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的第2屏蔽壳(22)配置在比以往靠连接器内方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各种电气设备中,广泛采用被称为叠装连接器等的基板连接用的电连接器装置。在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中,例如采用如下的构造,即,在连结有第1配线基板的第1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上方,相向地配置有连结有第2配线基板的第2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从这样的上下的相向状态起,上方侧的第2连接器以朝向下方侧的第1连接器下降的方式被压入,由此,使两电连接器彼此成为嵌合状态,从而将第1以及第2配线基板彼此电连接。
在这样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中,特别是伴随近年来的传送信号的高频化,要求实施所谓的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对策,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将电磁屏蔽用的屏蔽壳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信号传送用的触头构件的外方。
然而,在该情况下,在配线基板中的连接信号传送用的触头构件的信号导电路与连接屏蔽壳的基板连接部的接地导电路之间,需要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设置用于避免火花的产生、由焊锡材料引起的短路的间隔。因此,存在电连接器装置的整体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大型化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电连接器装置中,屏蔽壳的基板连接部形成为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折入的构造,因此成为屏蔽壳相对于连接屏蔽壳的基板连接部的接地导电路伸出到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位置的构造。因此,难以将电连接器装置的整体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小型化。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传送信号的多极化的推进,存在电连接器装置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变长的倾向。设置于这样的呈长条状的电连接器装置的屏蔽壳通过形成为呈细长状延伸的构造而容易产生挠曲、变形,有可能无法得到预定的屏蔽功能、阻抗特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174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相对于触头构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位置配置有屏蔽壳的构造中,能够容易地实现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小型化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中,采用以下的结构,即,一种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该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由在分别安装于第1配线基板以及第2配线基板的主面的状态下成为嵌合状态的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构成,分别在设置于所述第1连接器以及第2连接器的具有绝缘性的第1外壳以及第2外壳,安装有由信号连接用的导电性构件构成的第1触头构件以及第2触头构件、和在相对于这些第1触头构件以及第2触头构件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位置在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具有预定的板宽的导电性的第1屏蔽壳以及第2屏蔽壳,设置于所述第1屏蔽壳以及第2屏蔽壳的第1基板连接部以及第2基板连接部与设置于所述第1配线基板以及第2配线基板的第1接地用导电路以及第2接地用导电路电连接,在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连接器嵌合时,所述第1屏蔽壳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端面与所述第2屏蔽壳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端面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相向而相互重合的关系,其中,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从所述第1屏蔽壳的所述外方端面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突出,在所述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嵌合时,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端面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2屏蔽壳的所述板宽的范围内。
根据具备这样的结构的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由于第1屏蔽壳相对于第1基板连接部配置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因此在两连接器嵌合时,能够使配置于第1屏蔽壳的外方的第2屏蔽壳配置于比以往靠连接器内方的位置,在确保第1屏蔽壳的第1基板连接部与第1触头构件的信号连接部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的同时,使电连接器装置的整体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小型化。
另外,如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那样,优选的是,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具有从所述第1屏蔽壳的所述外方端面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伸出的台阶部、和从该台阶部朝向所述第1配线基板的主面突出的连接片部。
根据具备这样的结构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与第1基板连接部的连接片部朝向第1配线基板的主面突出的量相应地,第1屏蔽壳的整体被维持在从第1配线基板的主面分离的状态,第1屏蔽壳成为相对于配置在第1屏蔽壳的内方的第1触头构件的信号传送用导电路难以干涉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使第1屏蔽壳接近信号传送用导电路,通过使连接有第1屏蔽壳的第1基板连接部的接地用导电路相对于连接有第1触头构件的信号传送用导电路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接近,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
并且,如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那样,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能够从所述第1外壳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端面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分离。
再且,如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那样,优选的是,所述第1外壳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触头构件相向的部位,具有使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端面从所述第1屏蔽壳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分离的空隙部。
根据具备这样的结构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通过空隙部能够观察第1触头构件的连接状态等,并且通过调整该空隙部的大小,能够将阻抗特性调整为适当的状态。
另外,如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发明那样,所述第1触头构件以及第2触头构件能够在与连接器宽度方向正交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配置在相邻的所述第1触头构件之间。
并且,如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发明那样,所述第1触头构件以及第2触头构件能够与设置于所述第1配线基板以及第2配线基板的第1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以及第2信号传送用导电路电连接,所述第1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以及第2信号传送用导电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第1接地用导电路以及第2接地用导电路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相向的状态。
再且,如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发明那样,在所述第1屏蔽壳能够设置有板簧片,所述板簧片在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连接器嵌合时与所述第2屏蔽壳弹性地接触。
另一方面,在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发明中,优选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的所述第1屏蔽壳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第1屏蔽壳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第1外壳的一部分的卡合片。
根据具备这样的结构的技术方案8的发明,第1屏蔽壳经由卡合片被牢固地固定于第1外壳,第1屏蔽壳的变形的可能性消失,因此能够将所述空隙部的大小保持为恒定,能够得到稳定的屏蔽功能。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在相对于触头构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位置配置有屏蔽壳的构造中,能够容易地实现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侧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1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1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上下反转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1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俯视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1~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1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主视说明图。
图5是表示图1~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1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侧视说明图。
图6是沿着图4中的VI-VI线的放大横截面说明图。
图7是沿着图4中的VII-VII线的放大横截面说明图。
图8是沿着图4中的VIII-VIII线的放大横截面说明图。
图9是将图1~图8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1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分解表示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0是从上方侧表示嵌合于图1~图9所示的第1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2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将图10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2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上下反转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图10及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2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俯视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图10~图12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2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主视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图10~图13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2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侧视说明图。
图15是沿着图12中的XV-XV线的放大横截面说明图。
图16是沿着图12中的XVI-XVI线的放大横截面说明图。
图17是将图10~图16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2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分解表示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8是从上方表示使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彼此以第2连接器为上而嵌合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将图18所示的第1及第2连接器彼此的嵌合状态上下反转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0是表示图18及图19所示的第1及第2连接器彼此的嵌合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图18及图19所示的第1及第2连接器彼此的嵌合状态的主视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图18及图19所示的第1及第2连接器彼此的嵌合状态的侧视说明图。
图23是沿着图21中的XXIII-XXIII线与配线基板一起表示的放大横截面说明图。
图24是沿着图21中的XXIV-XXIV线与配线基板一起表示的放大横截面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安装有第1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配线基板的构造例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6是表示安装有第2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配线基板的构造例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电连接器装置的整体构造]
图1~图24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例如用于将配置在智能手机或平板型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内的配线基板彼此电连接,由图1~图9所示的作为第1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10、和图10~图17所示的作为第2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20构成。并且,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例如通过焊锡接合等被安装在图25所示的第1配线基板P1的主面上,并且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例如通过焊锡接合等被安装在图26所示的第2配线基板P2的主面上,成为该安装状态的由第1以及第2构成的两电连接器10、20彼此以相互的配线基板的主面彼此面对的方式配置后进行嵌合操作,由此,上述的第1以及第2配线基板P1、P2经由两电连接器10、20进行电连接。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的嵌合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从在该上下方向上的下方位置配置的插座连接器10的上方位置配置插头连接器20的上下的面对状态起,从两电连接器10、20彼此位置对合的状态例如向下方压入插头连接器20,由此,如图18~图24所示,两电连接器10、20彼此成为嵌合状态。
另外,通过从上述那样的嵌合状态将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以适当的力向上方拉起,从而插头连接器20从下方的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向上方拔出。这样,相对于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嵌合/拔出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的操作并不限于由作业者的手进行,也能够通过使用规定的夹具、机械来自动地进行。
另外,在进行两电连接器10、20彼此的嵌合/拔出时,相对于配置在下方的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配置于上方的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以上下反转的状态相向配置,但在对在将其上下反转的状态下所使用的插头连接器20单体进行说明时,在反转前的状态下、即,在将插头连接器20从上方安装于配置于下方的第2配线基板P2的状态下进行说明。
构成这种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的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及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分别具有呈细长状延伸的第1外壳11及第2外壳21。这些第1外壳11和第2外壳21使用绝缘性的塑料等树脂材料例如模制成形,由信号连接用的导电性构件构成的多个第1触头构件13以及第2触头构件23沿着该第1外壳11和第2外壳21的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距排列。以下,将作为这些第1触头构件13及第2触头构件23的排列方向的第1外壳11及第2外壳21的长度方向称为“连接器长度方向”,将与该“连接器长度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称为“连接器宽度方向”。
特别是如图9及图17所示,这些各第1外壳11及第2外壳21在该第1外壳11及第2外壳21的长度方向(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具有基端部11a、11a及21a、21a。并且,在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中,以将上述基端部11a、11a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彼此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一体地架设的方式设置有中央凸部11b,并且在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中,以将上述基端部21a、21a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彼此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一体地架设的方式设置有中央凹部21b。这样,第1外壳11和第2外壳21的基端部11a、11a和21a、21a经由中央凸部11b和中央凹部21b形成为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相向的配置关系,但以将这些基端部11a、11a和基端部21a、21a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彼此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架设的方式安装有第1屏蔽壳12和第2屏蔽壳22。
这些第1屏蔽壳12以及第2屏蔽壳22通过由薄板状金属构件等构成的导电性构件的折弯构造体形成,为了构成对于后述的第1触头构件13以及第2触头构件23的屏蔽壁部,安装成从连接器长度方向和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着第1外壳11和第2外壳21的外方部分而呈平面大致矩形状地包围的配置关系。此时的安装于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的第1屏蔽壳12通过从上方压入第1外壳11而被固定,另一方面,安装于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的第2屏蔽壳22相对于第2外壳21,通过从上方压入或嵌插成形而被固定。
另外,如图1所示,在上述第1外壳11的中央凸部11b上,以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的方式凹设有呈凹槽状的触头安装槽11c,并且在第2外壳21及中央凹部21b,也以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的方式凹设有触头安装槽(省略图示)。而且,第1触头构件13及第2触头构件23分别通过压入或嵌插成形而安装于这些触头安装槽11c等。这些第1触头构件13以及第2触头构件23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排列有多个。
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及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的整体结构大致如上所述,以下对各部分的详细结构及配置关系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压入而安装于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的第1外壳11的第1触头构件13、以及通过嵌入成型而安装于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的第2外壳21的第2触头构件23,针对各个电连接器10、20,成为分别形成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两列电极列的配置关系。构成这两列的电极列的第1触头构件13、13彼此、以及第2触头构件23、23彼此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对称地面对面的配置关系。在以下的说明中,不区分形成为这些对称的配置关系的第1触头构件13、13彼此以及第2触头构件23、23彼此地作为相同的说明。
[关于插座连接器的触头构件]
更具体而言,首先,在安装有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的第1触头构件13的第1外壳11的中央凸部11b上,特别是如图8所示,在上述的两列的电极列彼此之间的部分、即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以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呈带板状延伸的方式设置有从底面板向上方突出的分隔板11d。该分隔板11d构成上述触头安装槽11c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槽底部分,但在该分隔板11d与立设于该分隔板11d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侧的长度侧壁部11e、11e之间的空间部分,以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呈对称的形状的方式面对面的位置关系配置有构成两侧的电极列的一对第1触头构件13、13。
这些各第1触头构件13由以从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连接器中心部分向外方呈弯曲状延伸的方式折弯的金属制的带板状构件形成,通过从下方压入而安装于上述触头安装槽11c。在该第1触头构件13中,以呈大致U字形状延伸的方式折弯形成的嵌合凹部13a形成为在靠近上述分隔板11d的连接器中心附近的部分呈凹形状凹陷,作为对象嵌合体即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的第2触头构件23的一部分从上方插入该嵌合凹部13a的内方空间。
即,如上所述,呈大致U字形状延伸的第1触头构件13的嵌合凹部13a具有从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底边部13b的两侧向上方立起的外方立起上边部13c及内方立起上边部13d。这些内外的两立起上边部13c、13d中的配置于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外方的外方立起上边部13c通过从下方侧被压入凹设于上述的长度侧壁部11a的触头安装槽11c而成为固定状态。并且,上述的底边部13b从成为该固定状态的外方立起上边部13c向连接器中心(内方)呈悬臂状地延伸,并且经由该底边部13b,内方立起上边部13d同样地以悬臂状延伸。该内方立起上边部13d以接近靠近连接器中心的分隔板11d的方式配置,能够相对于如上述那样成为固定状态的外方立起上边部13c在与连接器宽度方向相向的方向上弹性位移。
配置在连接器中心侧的内方立起上边部13d的上端部分以朝向上述的嵌合凹部13a的内方空间呈弯曲形状突出的方式折弯形成,在该弯曲状的折弯部分中的、伸出到嵌合凹部13a的内方空间的部位,呈凸形状地形成有内方接点部13e。如上所述,该内方接点部13e在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的第2触头构件23的一部分插入嵌合凹部13a的内方空间时,与该第2触头构件23的一部分接触而成为电连接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在后面详细说明。
另外,配置在连接器外方侧的外方立起上边部13c如上所述插入到设置在长度侧壁部11a的触头安装槽11c的内部,在面向嵌合凹部13a的内方空间的部位呈凸形状地形成有外方接点部13f。如上所述,该外方接点部13f在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的第2触头构件23的一部分插入嵌合凹部13a的内方空间时,与该第2触头构件23的一部分接触而成为电连接的关系。关于这一点,也在后面详细说明。
这样,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的第1触头构件13形成为针对各个第1触头构件13的嵌合凹部13a设置有2处的内方接点部13e及外方接点部13f的结构,经由针对每个该第1触头构件13设置的内方接点部13e及外方接点部13f,进行对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的第2触头构件23的信号传送。
另外,这样的第1触头构件13的外方立起上边部13c以从上述的底边部13b立起至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的上表面位置并向连接器外方侧伸出后朝向下方反转的方式折弯成倒U字形状,在该插座连接器10的下表面位置,再次朝向连接器外方侧折弯成大致直角而形成第1触头连接部(信号连接部)13g。该第1触头连接部13g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大致水平地延伸,在相对于第1配线基板P1安装插座连接器10时,相对于图25所示那样的第1配线基板P1上的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信号焊盘)P1a进行焊接接合。该第1触头连接部13g的焊锡接合使用长条状的焊锡材料对全部的第1触头连接部13g一并进行。
[关于插头连接器的触头构件]
接下来,如图17所示,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中的第2外壳21的中央凹部21b具有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第2触头23的排列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一对长度侧壁部21d、21d。在这些各长度侧壁部21d上,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排列有呈凹槽状的多个触头安装槽(省略图示),相对于这些触头安装c,第2触头构件23以构成2列电极列的方式通过嵌入成型而安装。构成这两列电极列的第2触头构件23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对称地面对面的配置关系。
更具体而言,安装有第2触头构件23的第2外壳21的中央凹部21b特别是如图15及图16所示,上述两列的电极列彼此之间的部分、即两侧的长度侧壁部21d、21d彼此之间的部分形成为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凹状空间,并且以从截面中的外周围绕各长度侧壁部21d的方式安装有各第2触头构件23。构成这些两侧的电极列的一对第2触头构件23、23彼此以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呈对称的形状的方式面对面地配置。
而且,在这些各第2触头构件23中,呈截面倒U字形状并向上方突出的部位形成为嵌合凸部23a。这些嵌合凸部23a构成为:从上方侧插入到设置于作为对象嵌合体的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的第1触头构件13的嵌合凹部13a,通过第1触头构件13弹性移位,从而收纳于嵌合凹部13a的内部。
在此,上述的第2触头构件23中的呈倒U字形状的嵌合凸部23a具有与上下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靠近连接器中心的内壁面和靠近连接器外方的外壁面,但在这些连接器内外的各壁面上分别例如呈凹形状地形成有内方接点部23b及外方接点部23c。并且,双方的电连接器10及20彼此嵌合,在设置于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的第2触头构件23的嵌合凸部23a被插入设置于上述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的第1触头构件13的嵌合凹部13a的内方空间时,插头连接器20的内方接点部23b及外方接点部23c与上述插座连接器10的内方接点部13e及外方接点部13f弹性接触而进行电连接,由此进行信号传送。
另外,第2触头构件23的嵌合凸部23a的内壁部分朝向下方延伸,成为埋设于第2外壳21的底面部分的内部的状态。该第2触头构件23的埋设部分在插头连接器20的下表面位置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折弯成大致直角而延伸,其水平延伸部分成为第2触头连接部(信号连接部)23d。在安装插头连接器20时,这些第2触头连接部23d相对于图26所示那样的第2配线基板P2上的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信号焊盘)P2a焊锡接合。这些第2触头连接部23d的焊锡接合使用长条状的焊锡材料对全部的第2触头连接部23d一并进行。
[关于插座连接器的屏蔽壳]
接着,在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上被设置为屏蔽壁部的屏蔽壳12特别如图9所示,由分割为两个个体的框状构造体形成,在以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对称地面对面的方式相向配置的状态下安装于第1外壳11。这一对第1屏蔽壳12、12分别由俯视时呈大致コ字形状的薄板状金属的折弯构件形成,构成这些各屏蔽壳12中的平面大致コ字形状的长边部分的长度侧壁板12a以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构成俯视大致コ字形状的短边部分的宽度侧壁板12b以沿着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构成这一对屏蔽壳12、12的长度侧壁板12a、12a彼此以及宽度侧壁板12b、12b彼此以相互大致平行地相向的状态配置,通过成为这样的相向配置关系,构成俯视时的整体形状呈大致长方形状的框体构造。
在此,在作为各第1屏蔽壳12的长度侧壁板12a与宽度侧壁板12b的连结部分的四角部分,设置有相对于第1外壳11的固定卡定片12c。这些各固定卡定片12c以从长度侧壁板12a以及宽度侧壁板12b的上缘部分向连接器中心(内方)伸出的方式延伸,但从宽度侧壁板12b延伸出的固定卡定片12c形成为从向连接器中心(内方)伸出的部分向下方呈倒U字状延伸地折弯的弯曲形状。而且,从该宽度侧壁板12b延伸出的固定卡定片12c相对于上述的第1外壳11的基端部11a从上方被压入,由此屏蔽壳12的整体相对于第1外壳11成为固定状态。
这样,由平面大致长方形状的框体构造构成的第1屏蔽壳12构成为遍及整周地包围第1外壳11的外周,由此,对安装于第1外壳11的第1触头构件13进行电磁屏蔽。
特别是,该第1屏蔽壳12的长度侧壁板12a形成为立设于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距上述的第1触头构件13的第1触头连接部(信号连接部)13g隔开规定的间隔的位置的配置关系,该屏蔽壳12的长度侧壁板12a与第1触头构件13的第1触头连接部13g的外端面相向并在连接器长度方向(第1触头构件13的排列方向)上延伸。由此,对包含第1触头连接部13g的第1触头构件13的整体的电磁屏蔽在经由上述的第1触头连接部13g与屏蔽壳12的长度侧壁板12a之间的空间部分而适当地进行阻抗匹配的状态下良好地进行。
而且,相对于这样的第1屏蔽壳12的长度侧壁板12a,上述的第1外壳的长度侧壁部11e特别是如图6及图8所示,以隔着形成预先设定的间隔的空隙部11f而分离的状态配置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连接器中心侧)。该空隙部11f配置于第1外壳的长度侧壁部11e的外方端面的除了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外的部分、即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与上述的第1触头构件13相向的范围,通过设置该空隙部11f,使第1外壳的长度侧壁部11e的外方端面从第1屏蔽壳12的长度侧壁板12a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分离。
若设置这样的空隙部11f,则能够通过该空隙部11f从上方观察第1触头构件13的连接状态等。另外,通过调整该空隙部11f的大小,将基于该空隙部11f的阻抗特性调整为适当的状态。
这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获得基于屏蔽壳的屏蔽功能、阻抗特性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关于第1基板连接部]
另一方面,特别是如图7所示,在第1屏蔽壳12的长度侧壁板12a的下端缘部一体地形成有由向下方的第1配线基板P1的主面突出的板状突起片构成的第1基板连接部(接地连接部)12d。该第1基板连接部12d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但配置在这些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各第1基板连接部12d特别是如图4所示,同样地配置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1触头构件13、13彼此之间。
构成这些各第1基板连接部(接地连接部)12d的板状突起片形成为从构成第1屏蔽壳12的一部分的长度侧壁板12a的下端缘部分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伸出,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观察时的侧面形状呈曲柄形状。即,特别是如图7和图24所示,该第1基板连接部12d具有从上述第1屏蔽壳12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端面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伸出的台阶部12d1,并且连接片部12d2从该台阶部12d1朝向下方的第1配线基板P1的主面突出。
并且,形成该第1基板连接部(接地连接部)12d的下端部分的连接片部12d2通过焊锡接合相对于形成在第1配线基板P1的主面上的接地用导电路(接地焊盘)P1b而进行电连接。该情况下的第1基板连接部12d的焊锡接合能够使用长条状的焊锡材料对所有的第1基板连接部12d一并进行。
在此,特别是如图24所示,上述的第1基板连接部(接地连接部)12d的连接片部12d2在连接器宽度方向(板厚方向)的内方具有内方端面12d3,但该连接片部12d2的内方端面12d3在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嵌合于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时,配置在第2屏蔽壳22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板宽t的范围内。因此,第1屏蔽壳12的长度侧壁板12a相对于连接片部12d2,遍及上述的第1基板连接部12d的台阶部12d1所具有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台阶部分地位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与这样地第1屏蔽壳12位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相应地,在两电连接器10、20彼此嵌合时,配置于第1屏蔽壳12的外方的第2屏蔽壳22与以往相比配置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由此,电连接器装置整体的宽度尺寸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缩小。
另外,第1屏蔽壳12遍及上述的第1基板连接部(接地连接部)12d的连接片部12d2的高度部分,成为从第1配线基板P1的主面向上方分离的状态。因此,在第1屏蔽壳12的下方部分形成有用于对第1配线基板P1进行电连接的空间,第1屏蔽壳12成为相对于对该第1屏蔽壳12连接配置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的第1触头构件13的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信号焊盘)P1a难以干涉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使第1屏蔽壳12接近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信号焊盘)P1a,通过使连接有第1屏蔽壳12的接地用导电路(接地垫)P1b相对于连接有第1触头构件13的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信号焊盘)P1a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接近,能够实现电连接器装置整体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第1屏蔽壳12的长度侧壁板12a上,以切起的方式设置有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伸出的板簧片12e。该板簧片12e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隔开一定的间隔而设置有多个,该板簧片12e的前端部分形成为从第1屏蔽壳12的外表面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侧倾斜地伸出。
而且,在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从上方侧嵌合于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时,上述的板簧片12e的前端部分成为相对于插头连接器20的第2屏蔽壳22从内方弹性地接触的配置关系。
并且,在第1屏蔽壳12的延伸方向(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固定于第1外壳11的一部分的多个(一对)卡合片12f。即,在第1外壳11的长度侧壁板12a的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中途部分,在与上述的第1屏蔽壳12的各卡合片12f对应的位置,以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多个(一对)卡定部11g。在这些各卡定部11g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卡定孔,设置于第1屏蔽壳12的卡合片12f相对于设置于该第1外壳11的卡定部11g各自的卡定孔从上方压入。
若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则第1屏蔽壳12整体经由卡合片12f被维持为与第1外壳11牢固的固定状态,由于能够避免第1屏蔽壳12的挠曲、变形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将空隙部11f的大小保持为恒定,能够得到适当的屏蔽功能(电磁屏蔽)以及阻抗特性。
[关于插头连接器的屏蔽壳]
另一方面,特别是如图17所示,作为屏蔽壁部而设置于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的屏蔽壳22也由分割成两个个体的框状构造体形成,在以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对称地面对面的方式相向配置的状态下安装于第2外壳21。这一对第2屏蔽壳22、22分别由俯视时呈大致コ字形状的薄板状金属的折弯构件形成,构成这些各屏蔽壳22中的平面大致コ字形状的长边部分的长度侧壁板22a以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上述长度侧壁板22a的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一体地连续设置有朝向另一个屏蔽壳22折弯成大致直角的作为宽度侧壁板的固定卡定片22b、22b。这些各屏蔽壳22的固定卡定片(宽度侧壁板)22b、22b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延伸,通过压入或嵌插成形而安装于构成第1外壳11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端缘部分的基端部21a、21a的内部,由此,屏蔽壳22的整体相对于第2外壳21成为固定状态。
构成上述一对第2屏蔽壳22、22的长度侧壁板22a、22a彼此以相互大致平行地相向的状态配置,并且构成宽度侧壁板的固定卡定片22b、22b彼此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对接配置,由此,构成俯视时的整体形状呈大致长方形状的框体构造。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中,设置于第2屏蔽壳22的长度侧壁板22a的两端部分的固定卡定片(宽度侧壁板)22b成为插入(埋设)于第1外壳11的基端部21a的内部的状态,因此,成为屏蔽壳22被收纳在第2外壳21的连接器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内,屏蔽壳22不会向第2外壳21的外方伸出,能够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实现连接器整体的小型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屏蔽壳22的第2基板连接部(接地连接部)22c以收纳于构成屏蔽壳22的板状构件的板厚的范围内的状态配置,因此不会向屏蔽壳22的外方伸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也能够进一步实现连接器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如上所述,在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以及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各自中,呈平面大致コ字形状的一对第1屏蔽壳12、12彼此以及第2屏蔽壳22、22彼此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相向配置而构成了框体构造,但这两个电连接器10、20彼此如图18~图24所示那样成为嵌合状态时,设置于插头连接器20的第2屏蔽壳22被配置在设置于插座连接器10的第1屏蔽壳12的外方,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第1屏蔽壳12的长度侧壁板12a,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位置配置第2屏蔽壳22的长度侧壁板22a。
更具体而言,相对于第1屏蔽壳12的长度侧壁板12a所具有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端面,第2屏蔽壳22的长度侧壁板22a所具有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端面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相互相向而重合的关系,并且成为形成第2屏蔽壳22的宽度侧壁板的固定卡定片22b的连接器长度方向的内方端面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与第1屏蔽壳12的宽度侧壁板12b的连接器长度方向的外方端面的外方位置相向地相互重合的关系。其结果,成为电连接器装置的整周被屏蔽壁部完全覆盖的状态,能够得到极其良好的屏蔽功能。
在此,在第2屏蔽壳22的长度侧壁板22a以及固定卡定片(宽度侧壁板)22b的下端缘部,遍及多个个体而形成有由朝向第2配线基板P2的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板状突起片构成的第2基板连接部(接地连接部)22c。构成这些各第2基板连接部22c的板状突起片形成为具有与长度侧壁板22a以及固定卡定片(宽度侧壁板)22b共面的表面并连续,在构成长度侧壁板22a以及固定卡定片(宽度侧壁板)22b的板状构件的板厚的范围内延伸。
上述第2基板连接部(接地连接部)22c的下端部通过焊锡接合而相对于设置于图26所示的第2配线基板P2的主面上的接地用导电路(接地焊盘)P2b进行电连接,但该情况下的第2基板连接部22c的焊锡接合使用长条状的焊锡材料对全部的第2基板连接部22c一并进行。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屏蔽壳22的长度侧壁板22a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距上述的第2触头构件23的第2触头连接部(信号连接部)23d隔开规定的间隔的位置,立设于第2配线基板P2的表面上的配置关系。即,屏蔽壳22的长度侧壁板22a相对于第2触头构件23的第2触头连接部23d的外端面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相向,并且在连接器长度方向(第2触头构件23的排列方向)上延伸,由此,对包含第2触头连接部23d的第2触头构件23的整体的电磁屏蔽经由上述的第2触头连接部23d和屏蔽壳22的长度侧壁板22a之间的空间部分,在适当地阻抗匹配的状态下良好地进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及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各自中,通过作为各自的屏蔽壁部设置的第1屏蔽壳12和第2屏蔽壳22而获得对第1触头连接部(信号连接部)13g和第2触头连接部(信号连接部)23d的电磁屏蔽作用。并且,在两电连接器10、20彼此嵌合时,第1屏蔽壳12及第2屏蔽壳22在内外双层配置,且形成于第1屏蔽壳12以及第2屏蔽壳22中的一方与两配线基板P1、P2中的一方之间的间隙被第1屏蔽壳12以及第2屏蔽壳22的另一方局部地覆盖,因此,作为电连接器装置能够得到极其良好的电磁屏蔽作用。特别是,能够有效地堵塞第1屏蔽壳12以及第2屏蔽壳22与第1以及第2配线基板P1、P2的间隙,因此能够期待充分的EMI对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嵌合时,特别是如图24所示那样,在设置于第1屏蔽壳12的第1基板连接部(接地连接部)12d的上方位置,配置第2屏蔽壳22的长度侧壁板22a。即,第2屏蔽壳22的长度侧壁板22a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嵌合位置相对于第1屏蔽壳12的第1基板连接部12d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重合。其结果,相对于第1屏蔽壳12的第1基板连接部12d以及连接该第1基板连接部12d的接地用导电路(接地垫)P1b,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靠内方的位置配置第2屏蔽壳12的长度侧壁板22a。
即,由于第1屏蔽壳12相对于第1基板连接部12d配置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因此在两连接器10、20嵌合时,配置于第1屏蔽壳12的外方的第2屏蔽壳22与以往相比配置于连接器内方。因此,即使在接地用导电路(接地焊盘)P1b相对于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信号焊盘)P1a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位置分离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第2屏蔽壳12的长度侧壁板22a也靠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由此电连接器装置的整体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变窄而实现小型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第1屏蔽壳12的第1基板连接部(接地连接部)12d的连接片部12d2从台阶部12d1向下方突出,该台阶部12d1从第1屏蔽壳12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端面朝向同方向的外方伸出,与该连接片部12d2从第1配线基板P1的主面突出的量相应地,第1屏蔽壳12的整体被维持在从第1配线基板P1的主面分离的状态。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屏蔽壳12成为相对于设置于第1触头构件13的第1触头连接部(信号连接部)13g以及连接该第1触头构件13的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信号焊盘)P1a难以干涉的状态。
这样,在第1屏蔽壳12的下方,根据具备避免与第1触头连接部(信号连接部)13g干涉的空间部的本实施方式,与第1屏蔽壳12接近第1配线基板P1的主面而容易与第1触头连接部13g发生干涉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1屏蔽壳12接近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信号焊盘)P1a,使连接有第1屏蔽壳12的接地用导电路(接地垫)P1b相对于连接有第1触头构件13的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信号焊盘)P1a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接近,由此,能够实现电连接器装置的整体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20的第2屏蔽壳22在将两电连接器10、20彼此嵌合时,该第2屏蔽壳22的长度侧壁板22a的内壁面(内方端面)相对于设于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0的第1屏蔽壳12的板簧片12e的前端部分从外方侧弹性地接触。由此,第1屏蔽壳12以及第2屏蔽壳22彼此成为电连接状态,通过该板簧片12e构成接地电路的一部分,因此电导通性提高该板簧片12e的接触面积的量而接地电阻降低,屏蔽特性提高。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设置于第1屏蔽壳12的第1基板连接部(接地连接部)12d构成为呈经由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伸出的台阶部12d1而具备连接片部12d2的侧面大致曲柄形状,但也能够构成为,不存在这样的台阶部,使第1屏蔽壳12的下端缘部延伸至接近配线基板的表面的状态,抑制使第1基板连接部(接地连接部)从该第1屏蔽壳12的下端缘部直接地从长度侧壁板22a的外方端面突出的突出量而形成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大致水平地延伸而成的侧面大致L字形状。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触头构件12、22是对称地面对面的两列的电极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单列(一列)的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电气设备所使用的多种多样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 插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
11 第1外壳
11a 基端部
11b 中央凸部
11c 触头安装槽
11d 分隔板
11e 长度侧壁部
11f 空隙部
11g 卡定部
12 第1屏蔽壳(屏蔽壁部)
12a 长度侧壁板
12b 宽度侧壁板
12c 固定卡定片
12d 第1基板连接部(接地连接部)
12d1 台阶部
12d2 连接片部
12d3 内方端面
12e 板簧片
12f 卡合片
13 第1触头构件
13a 嵌合凹部
13b 底边部
13c 外方立起上边部
13d 内方立起上边部
13e 内方接点部
13f 外方接点部
13g 第1触头连接部(信号连接部)
20 插头连接器(第2连接器)
21 第2外壳
21a 基端部
21b 中央凹部
21d 长度侧壁部
22 第2屏蔽壳(屏蔽壁部)
22a 长度侧壁板
22b 固定卡定片(宽度侧壁板)
22c 第2基板连接部(接地连接部)
23 第2触头构件
23a 嵌合凸部
23b 内方接点部
23c 外方接点部
23d 第2触头连接部(信号连接部)
P1 第1配线基板
P1a 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信号焊盘)
P1b 接地用导电路(接地焊盘)
P2 第2配线基板
P2a 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信号焊盘)
P2b 接地用导电路(接地焊盘)
Claims (7)
1.一种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该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由在分别安装于第1配线基板以及第2配线基板的主面的状态下成为嵌合状态的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构成,
分别在设置于所述第1连接器以及第2连接器的具有绝缘性的第1外壳以及第2外壳,安装有由信号连接用的导电性构件构成的第1触头构件以及第2触头构件、和在相对于这些第1触头构件以及第2触头构件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位置在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具有预定的板宽的导电性的第1屏蔽壳以及第2屏蔽壳,
设置于所述第1屏蔽壳以及第2屏蔽壳的第1基板连接部以及第2基板连接部与设置于所述第1配线基板以及第2配线基板的第1接地用导电路以及第2接地用导电路电连接,
在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连接器嵌合时,所述第1屏蔽壳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端面与所述第2屏蔽壳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端面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相向而相互重合的关系,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具有从所述第1屏蔽壳的所述外方端面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伸出的台阶部和从该台阶部在所述嵌合的方向上延伸的连接片部,
在所述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嵌合时,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的所述连接片部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端面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2屏蔽壳的所述板宽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从所述第1外壳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端面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外壳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触头构件相向的部位,具有使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方端面从所述第1屏蔽壳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方分离的空隙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触头构件以及第2触头构件在与连接器宽度方向正交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配置在相邻的所述第1触头构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触头构件以及第2触头构件与设置于所述第1配线基板以及第2配线基板的第1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以及第2信号传送用导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1信号传送用导电路以及第2信号传送用导电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第1接地用导电路以及第2接地用导电路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相向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屏蔽壳设置有板簧片,所述板簧片在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连接器嵌合时与所述第2屏蔽壳弹性地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屏蔽壳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第1屏蔽壳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第1外壳的一部分的卡合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14126A JP6573135B2 (ja) | 2017-11-06 | 2017-11-06 | 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JP2017-214126 | 2017-11-06 | ||
PCT/JP2018/031863 WO2019087551A1 (ja) | 2017-11-06 | 2018-08-29 | 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00169A CN110800169A (zh) | 2020-02-14 |
CN110800169B true CN110800169B (zh) | 2021-06-22 |
Family
ID=66331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43893.4A Active CN110800169B (zh) | 2017-11-06 | 2018-08-29 | 电连接器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97097B2 (zh) |
JP (1) | JP6573135B2 (zh) |
KR (1) | KR102240783B1 (zh) |
CN (1) | CN110800169B (zh) |
WO (1) | WO201908755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69483B (zh) * | 2018-12-27 | 2023-07-07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多极连接器组 |
CN216872292U (zh) * | 2019-06-24 | 2022-07-01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电连接器以及具备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套件 |
CN113950777B (zh) | 2019-08-09 | 2023-05-02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连接器组以及电子电路装置 |
JP7349635B2 (ja) | 2019-09-30 | 2023-09-2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ソケット及びヘッダ |
JP7418202B2 (ja) | 2019-12-25 | 2024-01-1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JP7201580B2 (ja) | 2019-12-25 | 2023-01-10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
JP7244412B2 (ja) | 2019-12-25 | 2023-03-2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US11489291B2 (en) * | 2020-05-13 | 2022-11-01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KR102494901B1 (ko) * | 2020-05-13 | 2023-02-06 |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
US11539170B2 (en) * | 2020-05-13 | 2022-12-27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hielding surrounding board-to-board connectors in connected state |
KR102525442B1 (ko) * | 2020-05-13 | 2023-04-26 |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커넥터 조립체 |
JP1682140S (zh) | 2020-10-06 | 2021-08-30 | ||
JP1682141S (zh) | 2020-10-06 | 2021-08-30 | ||
JP1682136S (zh) | 2020-10-06 | 2021-08-30 | ||
JP1682137S (zh) | 2020-10-06 | 2021-08-30 | ||
JP1682139S (zh) | 2020-10-06 | 2021-08-30 | ||
JP1682138S (zh) | 2020-10-06 | 2021-08-30 | ||
JP1696084S (zh) * | 2020-10-26 | 2021-10-04 | ||
JP7245943B2 (ja) * | 2021-04-02 | 2023-03-24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用プラグ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1733227S (ja) * | 2022-04-12 | 2022-12-26 | コネクタ | |
JP1733230S (ja) * | 2022-04-12 | 2022-12-26 | コネクタ | |
JP1733229S (ja) * | 2022-04-12 | 2022-12-26 | コネクタ | |
JP1733228S (ja) * | 2022-04-12 | 2022-12-26 | コネクタ | |
JP1733153S (ja) * | 2022-04-12 | 2022-12-26 | コネクタ | |
KR20240014741A (ko) | 2022-07-26 | 2024-02-02 |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 보드 투 보드 타입 커넥터 |
KR20240014740A (ko) | 2022-07-26 | 2024-02-02 |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 보드 투 보드 타입 커넥터 |
KR102487036B1 (ko) * | 2022-10-04 | 2023-01-10 | 주식회사 위드웨이브 | 고속 고주파 신호 전송 커넥터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41972A (zh) * | 2013-06-14 | 2014-12-24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安装体 |
JP2016009619A (ja) * | 2014-06-25 | 2016-01-18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2016066477A (ja) * | 2014-09-24 | 2016-04-28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CN205882212U (zh) * | 2015-07-29 | 2017-01-11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 |
TWM539713U (zh) * | 2016-11-25 | 2017-04-11 | Tarng Yu Enterprise Co Ltd | 板對板連接器總成 |
JP6117415B1 (ja) * | 2016-08-04 | 2017-04-19 |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206116681U (zh) * | 2015-07-29 | 2017-04-19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92017A (en) | 1978-12-29 | 1980-07-12 | Nec Corp | Digital filter |
JPH0784882B2 (ja) * | 1991-02-15 | 1995-09-13 | 油谷重工株式会社 | 可変再生回路 |
JPH06145529A (ja) * | 1992-11-10 | 1994-05-24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防火用パテ組成物 |
JPH06179564A (ja) * | 1992-12-14 | 1994-06-28 | Ricoh Co Ltd | シート処理装置 |
TWM250431U (en) * | 2003-08-08 | 2004-11-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M251313U (en) * | 2003-08-13 | 2004-11-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2667690Y (zh) * | 2003-09-06 | 2004-12-2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TWI249886B (en) * | 2004-06-18 | 2006-02-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3860823B2 (ja) * | 2004-08-19 | 2006-12-20 |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CN2736999Y (zh) * | 2004-09-23 | 2005-10-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JP4333884B2 (ja) * | 2007-03-01 | 2009-09-1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901944B2 (ja) * | 2009-12-03 | 2012-03-21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20110250800A1 (en) * | 2010-04-12 | 2011-10-13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plug and receptacle contacts |
JP5890117B2 (ja) * | 2011-07-07 | 2016-03-22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971845B2 (ja) * | 2012-06-04 | 2016-08-17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KR101496720B1 (ko) * | 2013-11-08 | 2015-02-27 |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 실드 및 체결형 보드 커넥터 |
DE102016113976A1 (de) * | 2015-07-29 | 2017-02-02 | Dai-Ichi Seiko Co., Ltd. | Elektrische Platinenverbindungs-Verbindervorrichtung |
US9893480B2 (en) * | 2015-09-04 | 2018-02-13 |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 Connector |
JP6145529B2 (ja) * | 2016-03-01 | 2017-06-14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実装体 |
CN108232526B (zh) * | 2016-12-21 | 2020-04-2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US10498058B1 (en) * | 2018-05-11 | 2019-12-03 | Molex, Llc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2017
- 2017-11-06 JP JP2017214126A patent/JP6573135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8-29 CN CN201880043893.4A patent/CN110800169B/zh active Active
- 2018-08-29 WO PCT/JP2018/031863 patent/WO201908755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8-29 KR KR1020197036618A patent/KR10224078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8-29 US US16/626,190 patent/US1089709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41972A (zh) * | 2013-06-14 | 2014-12-24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安装体 |
JP2016009619A (ja) * | 2014-06-25 | 2016-01-18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2016066477A (ja) * | 2014-09-24 | 2016-04-28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CN205882212U (zh) * | 2015-07-29 | 2017-01-11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 |
CN206116681U (zh) * | 2015-07-29 | 2017-04-19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
JP6117415B1 (ja) * | 2016-08-04 | 2017-04-19 |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TWM539713U (zh) * | 2016-11-25 | 2017-04-11 | Tarng Yu Enterprise Co Ltd | 板對板連接器總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087382A (ja) | 2019-06-06 |
US10897097B2 (en) | 2021-01-19 |
CN110800169A (zh) | 2020-02-14 |
US20200220287A1 (en) | 2020-07-09 |
JP6573135B2 (ja) | 2019-09-11 |
KR102240783B1 (ko) | 2021-04-14 |
WO2019087551A1 (ja) | 2019-05-09 |
KR20200005646A (ko) | 2020-0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00169B (zh) | 电连接器装置 | |
JP7103454B2 (ja) |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
TWI624119B (zh) | 基板連接用電連接器 | |
KR101816411B1 (ko) | 기판 접속용 전기 커넥터 | |
KR101655208B1 (ko) |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실장체 | |
US7785119B1 (en) | Audio jack connector | |
US950281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M534922U (zh) | 電子連接器 | |
JP6970928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7878850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device | |
JP4722712B2 (ja) | 多極コネクタ及び多極コネクタを使用した携帯型無線端末又は小型電子機器 | |
CN108475890B (zh) | 连接器 | |
JPWO2008001453A1 (ja) |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
TW202044691A (zh) | 電連接器裝置 | |
JP2018073536A (ja) |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 |
CN115911978A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