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9179A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49179A CN110249179A CN201780084680.1A CN201780084680A CN110249179A CN 110249179 A CN110249179 A CN 110249179A CN 201780084680 A CN201780084680 A CN 201780084680A CN 110249179 A CN110249179 A CN 1102491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room
- door
- heating room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2—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using microwa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加热室具有:壁,其设置有吸入口、吹出口、吸气口和排气口;和前表面的开口。壳体以与加热室之间隔开空间的方式设置在加热室的外侧。门被设置在加热室的开口。微波产生部被设置在加热室与壳体之间的空间中,产生微波并将微波提供至加热室。冷却风扇被设置于该空间,对微波产生部进行冷却。对流风扇被设置于该空间,通过吸入口将加热室内的空气吸入,并通过吹出口将空气送出到加热室内。加热室通过吸气口而与空间连通,并通过排气口而与壳体的外部连通。当选择了加热室冷却模式时,控制部对对流风扇和冷却风扇进行控制,使得通过吸气口将加热室外的空气吸入到加热室内,并通过排气口将加热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加热室外。本方式能够提高进行加热室的冷却时使用者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微波加热和辐射加热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能够进行通过微波加热的烹调和通过辐射加热的烹调的加热烹调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以往的加热烹调器中,在通过辐射加热的烹调后,加热室内成为高温。在进行采用微波的解冻烹调的情况等时,优选的是,加热室内是被冷却的状态。因此,需要将加热室迅速地冷却。
上述以往的加热烹调器构成为,在门打开的状态下使对流风扇动作而将加热室内换气来进行冷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2594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加热烹调器中存在这样的与加热室的冷却相关的限制:若非门打开的状态,则无法对加热室进行冷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能够提高进行加热室的冷却时使用者的便利性的加热烹调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加热烹调器具备加热室、壳体、门、辐射加热部、微波产生部、冷却风扇、对流风扇、操作部和控制部。
加热室具有:设置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壁;和被设置在前表面的开口。壳体以与加热室之间隔开空间的方式设置在加热室的外侧。门被设置在加热室的开口。辐射加热部被设置在加热室内。微波产生部被设置在加热室与壳体之间的空间中,产生微波而将微波提供至加热室。
冷却风扇被设置在该空间中,对微波产生部进行冷却。对流风扇被设置在该空间中,通过吸入口将加热室内的空气吸入,并通过吹出口将空气送出到加热室内。操作部选择加热室冷却模式。控制部对辐射加热部、微波产生部、冷却风扇和对流风扇进行控制。
在加热室的壁上还设置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加热室通过吸气口而与空间连通,并通过排气口而与壳体的外部连通。当借助操作部选择了加热室冷却模式时,控制部对对流风扇和冷却风扇进行控制,使得通过吸气口将加热室外的空气吸入到加热室内,并通过排气口将加热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加热室外。
根据本方面,能够提高进行加热室的冷却时使用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1B是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门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B所示的3-3线剖视图。
图4是图1B所示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底板的立体图。
图6是机械室的立体图。
图7是机械室的立体图。
图8是将底板卸下的状态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对流加热单元的结构的加热烹调器的后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将壳体卸下的状态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11A是示出在门关闭的情况下执行加热室冷却模式时的加热室内的空气流的图。
图11B是示出在门打开的情况下执行加热室冷却模式时的加热室内的空气流的图。
图12是示出加热室冷却模式的例E1~E4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加热烹调器具备加热室、壳体、门、辐射加热部、微波产生部、冷却风扇、对流风扇、操作部和控制部。
加热室具有:设置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壁;和被设置在前表面的开口。壳体以与加热室之间隔开空间的方式设置在加热室的外侧。门被设置在加热室的开口。辐射加热部被设置在加热室内。微波产生部被设置在加热室与壳体之间的空间中,产生微波而将微波提供至加热室。
冷却风扇被设置在该空间中,对微波产生部进行冷却。对流风扇被设置在该空间中,通过吸入口将加热室内的空气吸入,并通过吹出口将空气送出到加热室内。操作部选择加热室冷却模式。控制部对辐射加热部、微波产生部、冷却风扇和对流风扇进行控制。
在加热室的壁上还设置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加热室通过吸气口而与空间连通,并通过排气口而与壳体的外部连通。当借助操作部选择了加热室冷却模式时,控制部对对流风扇和冷却风扇进行控制,使得通过吸气口将加热室外的空气吸入到加热室内,并通过排气口将加热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加热室外。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加热烹调器除了第一方面以外还具备门状态检测部,所述门状态检测部检测门是否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加热烹调器,在第二方面中,在门状态检测部检测出门打开的情况下,控制部对对流风扇进行控制,使得在加热室冷却模式中使转速在中途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加热烹调器,在第二方面中,控制部具有使对流风扇和辐射加热部动作的辐射加热模式。在门状态检测部检测出门打开的情况下,控制部将加热室冷却模式开始时的对流风扇的转速设定得低于辐射加热模式的对流风扇的转速。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加热烹调器在第二方面中,加热室冷却模式具有对对流风扇和冷却风扇中的至少任一方的转速进行变更而使对流风扇和冷却风扇动作的多个动作模式。控制部根据选择加热室冷却模式时的门的状态选择执行多个动作模式中的一个模式。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加热烹调器除了第一方面以外还具备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加热室的温度。操作部选择加热室冷却模式根据加热室内的温度进行的情况和加热室冷却模式根据经过时间进行的情况中的任一情况。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A、图1B分别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的立体图、主视图。图2是加热烹调器1的、门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1B所示的3-3线剖视图,图4是图1B所示的4-4线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和右是指从操作加热烹调器1的使用者的角度观察的左和右。将加热烹调器1的靠使用者的一侧定义为加热烹调器1的前方,将加热烹调器1的与使用者相反的一侧定义为加热烹调器1的后方。
<1>加热烹调器的结构
如图1A至图4所示,在加热烹调器1的壳体100的内侧设置有加热室200。加热室200是具有五个壁(右侧壁210、左侧壁220、顶棚230、后壁240、底面250)和被设置于其前表面的开口的空腔。
壳体100的外廓由一体地覆盖加热室200的两侧面和上表面的壳体外壳110、被配置在加热室200的下方的底板120和被配置在加热室200的背面的后板130构成。
在加热室200与壳体100之间设置有具有隔热作用的空间。在该空间内配置有使加热烹调器1动作的各种部件。
在壳体100的前表面设置有覆盖加热室200的开口的门300。由于门300的下边被轴支承于壳体100的下端部,因此,门300在纵向上打开(参照图2)。
在门300的前表面的右侧设置有操作部310。操作部310具备一体地进行操作和显示的触控面板311和多个按钮312。通过操作操作部310,从而使用者能够选择烹调工序。
加热烹调器1具有将向蒸汽产生部700(参照图10)提供的水积存起来的、拆装自如地被设置于门300的右下方的供水箱730。加热烹调器1具有将在加热室200内结露的水积存起来的、拆装自如地被设置在供水箱730的左侧的排水箱202。
在壳体100的前表面设置有门状态检测部330,所述门状态检测部330由压入式按钮构成,其检测门300打开还是关闭(参照图2)。门状态检测部330朝向外侧被施力而进行安装。当将门300关闭时,门状态检测部330被门300压入到壳体300的内部,当将门300打开时,门状态检测部330向壳体100的外侧突出。
控制基板920(参照图7、图8)接收与门状态检测部330检测出的门300的状态相应的信号,并识别门300的状态。门300的状态表示门300打开的状态或关闭的状态中的任一状态。
如图3所示,右侧壁210具有形成在其上部中央的、用于红外线传感器150的孔。红外线传感器150通过该孔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右侧壁210还具有用于供LED(发光二极管)151对加热室200内进行照明的两个方孔。
为了检测加热室200内的温度,在顶棚230的后方右侧设置有相当于温度传感器的热敏电阻152。
如图4所示,左侧壁220具有吸气口221,所述吸气口221被设置在左侧壁220的前方下部,由多个圆形的冲孔构成。加热室200与壳体100之间的空间中的空气通过吸气口221被吸入到加热室200内。该空气与对流风扇620的送风汇合并沿着门300的内侧面流动。由此,能够对加热室200内进行冷却并抑制门300的内侧面的结露。
蒸汽产生部700产生的蒸汽通过被设置在左侧壁220的上部中央的蒸汽喷出口701被提供到加热室200内。
如图3、图4所示,加热烹调器1具有多个支承突起201,所述多个支承突起201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被设置在右侧壁210和左侧壁220。设置支承突起201是用于支承烤箱烹调使用的方盘和烤架烹调使用的烤架盘。
加热室200具有被设置于顶棚230的辐射加热单元500。辐射加热单元50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三根管状加热器。中央的一根是氩气加热器520,剩下的两根是米拉克龙加热器510。辐射加热单元500是利用辐射热对加热室200内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辐射加热部。
图9是示出对流加热单元600的结构的加热烹调器1的后部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9所示,在后壁240(参照图3、图4)的背侧设置有对流加热单元600,所述对流加热单元600使热风在加热室200内循环。对流加热单元600包括风扇外壳610、对流风扇620、加热器630、马达支承部件640和对流马达650。
后壁240具有:吸入口241,其被设置在后壁240的中央,由多个圆形的冲孔构成;和吹出口242,其被设置在后壁240的周缘部,由多个圆形的冲孔构成。对流加热单元600通过吸入口241抽吸加热室200内的空气而加热,并通过吹出口242将加热的空气喷出到加热室200内。
后壁240还具有排气口260,所述排气口260被设置于后壁240的右上部和右下部,由多个圆形的冲孔构成。
风扇外壳610被设置于后壁240的后方。对流风扇620和加热器630被设置于风扇外壳610的中央部分。加热器630是围绕对流风扇620的外周的螺旋形状的护套加热器。对流风扇620是左旋转的多翼风扇。
马达支承部件640支承对流马达650。通过将马达支承部件640安装于风扇外壳610的后表面,从而对流马达650被安装于风扇外壳610的后表面。对流风扇620被连结于对流马达650的旋转轴,被对流马达650驱动。控制基板920(参照图7、图8)对对流马达650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对流风扇620的转速。
对流马达650是转速可变的无刷DC(直流)马达(下面,称为DC马达)。因此,对流风扇620的转速可变。在对流加热单元600与被配置于对流加热单元600的后方的后板130(参照图3、图4)之间设置有间隙,利用在该间隙中流动的空气使对流马达650被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口241和吹出口242使后壁240与风扇外壳610之间的空间和加热室200连通。
另一方面,排气口260通过被配置在风扇外壳610的后表面的排气管131、被设置于后板130的排气口132和被设置于排气口132的排气罩133使壳体100的外部与加热室200连通(参照图1A、图2至图4)。排气罩133对从排气口132排出的空气的方向进行变更。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将门300关闭也能够通过排气口260对加热室200内进行换气。
图10是将壳体100卸下的状态的加热烹调器1的、从左后方斜上观察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在左侧壁220的外侧的后方上部设置有蒸汽产生部700。
蒸汽产生部700具有锅炉710和被设置于锅炉710的护套加热器720。蒸汽产生部700利用护套加热器720对被提供到锅炉710内的水进行加热而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喷出口701(参照图4)喷出到加热室200内。
如图3、图4所示,在被设置于底面250与底板120之间的空间中的机械室设置有微波产生部400,所述微波产生部400向加热室200内放射微波。微波产生部400包括:磁控管420,其生成微波;旋转天线410,其将生成的微波放射到加热室200内;和天线马达411,其使旋转天线410旋转。
微波在波导管(未图示)中从磁控管420传播到旋转天线410,并通过旋转天线410被放射到加热室200内。
微波被用于主要对被加热物直接进行加热。在烤架烹调的情况下,当照射微波时发热的烤架盘通过被支承突起201支承而被设置在加热室200内。当从下方对烤架盘照射微波时,烤架盘上的被加热物主要从下方被加热。
图5是加热烹调器1的底板120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底板120设置有吸气口122,所述吸气口122位于底板120的前部的中央附近,由用于将冷却用空气吸入的多个圆形的冲孔构成。
图6是将旋转天线410等卸下的状态的机械室的立体图(参照图3、图4)。图7是从图6的状态将逆变器基板900的基板罩911和控制基板920的基板罩921卸下的状态的机械室的立体图。图8是将底板120卸下的状态的加热烹调器1的、从左前方斜下观察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如图5、图6所示,在吸气口122的上方配置有对加热烹调器1的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单元800。冷却风扇单元800包括风扇罩801、主排出口811、副排出口812(参照图8)、冷却风扇820和DC马达830。在冷却风扇单元800的上部配置有风扇罩801。
如图8所示,在中央附近配置有冷却风扇820。通过冷却风扇820生成的冷却风从主排出口811和副排出口812吹出。冷却风扇820被转速可变的DC马达830驱动。控制基板920对DC马达830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冷却风扇820的转速。
如图7所示,在主排出口811的后方配置有逆变器基板900,所述逆变器基板900上搭载有驱动磁控管420的逆变器910。在逆变器基板900的上方配置有基板罩911(参照图6)。
利用来自冷却风扇单元800的冷却风对逆变器基板900进行冷却。该冷却风的一部分从被设置于基板罩911的后部连通口912被排出。
如图7、图8所示,在逆变器基板900的右侧配置有控制基板920。在控制基板920设置有作为控制部发挥作用的、包括微型计算机和存储器的电子部件。
在控制基板920的上方配置有基板罩921(参照图6)。利用来自冷却风扇单元800的冷却风对控制基板920进行冷却。该冷却风的一部分从被设置于基板罩921的右侧连通口923被排出。
如图8所示,在副排出口812的后方配置有磁控管420。利用来自冷却风扇820的冷却风对磁控管420进行冷却。
来自冷却风扇820的冷却风将磁控管420等部件冷却后,在加热室200与壳体100之间的空间中向上方流动。该冷却风的一部分通过被设置于左侧壁220的吸气口221流入到加热室200内。
<2>加热室冷却模式
下面,对加热室200被冷却的加热室冷却模式进行说明。
在采用辐射加热单元500的烤架烹调及采用对流加热单元600的烤箱烹调后,加热室200内成为高温。在加热室200内为高温的情况下,例如,当进行采用微波的解冻烹调时,存在无法将食品均匀地解冻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选择解冻烹调等优选在加热室200内为低温的状态下开始的烹调工序的情况下,控制基板920采用热敏电阻152测定加热室200内的温度。
在加热室200内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基板920使通知不进入到下一烹调工序的警报从扬声器(未图示)响起。与此同时,控制基板920对操作部310进行控制,使得触控面板311上显示出促使选择“加热室冷却模式”的画面。
当选择了加热室冷却模式时,控制基板920控制对流风扇620和冷却风扇820的转速而执行加热室冷却模式。
在加热室冷却模式中,控制基板920在使辐射加热单元500、加热器630、磁控管420停止的状态下使对流风扇620和冷却风扇820动作,从而对加热室200内进行换气而冷却。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室200的内壁面设置有与加热室200和壳体100之间的空间连通的吸气口221、以及与壳体100的外部连通的排气口260。
图11A、图11B是示出在加热室冷却模式下在加热室200内产生的空气流的示意图。图11A示出了门300关闭的情况,图11B示出了门300打开的情况。
如图11A所示,当对流风扇620动作时,通过吸入口241产生从加热室200的内部朝向外部的空气流(箭头A1)。与此同时,通过吹出口242产生从加热室200的外部朝向内部的空气流(箭头A2)。
当冷却风扇820动作时,通过吸气口221产生从加热室200的外部朝向内部的冷却风(箭头A3)。与此同时,通过排气口260产生从加热室200的内部朝向外部的空气流(箭头A4)。
利用这些空气流,在将门300关闭的状态下,能够促进加热室200内的换气,并能够对加热室200内进行冷却。
如图11B所示,在将门300打开的状态下,除了图11A所示的空气流以外,通过被设置在加热室200的前表面的开口进一步产生从加热室200的内部朝向外部的空气流(箭头A5)和从加热室200的外部朝向内部的空气流(箭头A6)。
利用这些空气流,在将门300打开的状态下,能够进一步促进加热室200内的换气,并能够对加热室200内进行冷却。
根据本实施方式,若与门300的状态无关地执行加热室冷却模式,则通过吸气口221、排气口260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加热室200内的换气,能够对加热室200内高效率地进行冷却。
下面,采用图12对加热室冷却模式的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加热室冷却模式的例E1~E4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预先设定的例E1~E4中的一例,控制基板920执行加热室冷却模式。例E1~E4分别具有两个动作模式(动作模式P1、P2)。控制基板920在门300打开时选择动作模式P1,在门300关闭时选择动作模式P2。
在图12中,风扇的转速的阶段S1、阶段S2分别表示加热室冷却模式的前半期间、后半期间。
在例E1中,与门300的状态无关地,通过阶段S1、S2,对流风扇620和冷却风扇820以最大转速动作。
关于对流风扇620,最大转速与进行烤箱烹调的辐射加热模式时的转速相同。关于冷却风扇820,最大转速与在微波产生部400动作的微波加热模式中对磁控管420进行冷却时的转速相同。
在该情况下,最促进加热室200内的换气,最能够促进加热室200内的冷却。
对流风扇620的控制的方式在例E2~E4中相同。具体而言,当门300打开时,对流风扇620在阶段S1中以最小转速动作,在阶段S2中以中间转速动作。
在烤箱烹调刚结束后,当在门300打开的状态下对流风扇620动作时,加热室200内的高温的空气向前方被排出。因此,在冷却的初期阶段抑制对流风扇620的转速,并从中途起使转速增加。这样,能够防止高温的空气猛地向前方被排出。
在例E2~E4中,当门300打开时,冷却风扇820的控制的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在例E2中,冷却风扇820在阶段S1、S2中均以最大转速动作。由此,最大限地促进加热室200内的冷却。
在例E3中,冷却风扇820在阶段S1中以最大转速动作,在阶段S2中以最小转速动作。由此,在冷却的初期阶段促进冷却,在温度以某种程度降低后,能够实现节能。
在例E4中,冷却风扇820在阶段S1中以最大转速动作,在阶段S2中停止。由此,在冷却的初期阶段促进冷却,在温度以某种程度降低后,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
如上所述,在例E1~E4中的任一示例中均与门300的状态无关地,对流风扇620和冷却风扇820进行动作。由此,能够促进加热室200内的换气,并能够促进加热室200内的冷却。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门300被关闭的情况、全开的情况、半开的情况中的任一情况下,均能够促进加热室200内的换气,并能够促进加热室200内的冷却。
即,在门300被关闭的情况下,在门300不碍事的状态下,能够执行加热室冷却模式。在门300全开的情况下,最促进加热室200内的换气。在门300半开的情况下,门300作为改变高温空气流的方向的引导板和减少来自加热室200内的漏音的隔音壁发挥作用。
使用者能够采用操作部310选择加热室冷却模式的进行基于加热室200内的温度的情况和加热室冷却模式的进行基于经过时间的情况中的任一情况。加热室冷却模式的进行是指从阶段S1向阶段S2的转移以及阶段S2的结束。
具体而言,紧接着采用操作部310的“加热室冷却模式”的选择后,操作部310显示例如督促使用者将用于进行加热室冷却模式的条件设定为上述两个情况中的任一情况。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室冷却模式包括例E1~E4。但是,加热室冷却模式也可以包括上述例E1~E4以外的示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能够采用操作部310选择用于进行加热室冷却模式的条件。但是,用于进行加热室冷却模式的条件也可以被限定为预先设定的一个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进行加热室冷却模式的条件是基于温度的情况和基于经过时间的情况中的任一情况。但是,作为用于进行加热室冷却模式的条件,也可以采用其它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测定加热室200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设置有热敏电阻152。但是,也可以应用热敏电阻以外的温度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预先设定的例E1~E4中的一个示例,控制基板920执行加热室冷却模式。但是,也可以这样:控制基板920存储例E1~E4并根据选择加热室冷却模式时的各种条件选择执行例E1~E4中的任一示例。各种条件中也可以包括例如刚刚执行的烹调工序、加热室200内的温度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应用于进行微波加热和辐射加热的加热烹调器。
标号说明
1 加热烹调器;
100 壳体;
110 壳体外壳;
120 底板;
122 吸气口;
130 后板;
131 排气管;
132、260 排气口;
133 排气罩;
150 红外线传感器;
152 热敏电阻;
200 加热室;
201 支承突起;
202 排水箱;
210 右侧壁;
220 左侧壁;
221 吸气口;
230 顶棚;
240 后壁;
241 吸入口;
242 吹出口;
250 底面;
300 门;
310 操作部;
312 按钮;
311 触控面板;
400 微波产生部;
420 磁控管;
410 旋转天线;
411 天线马达;
500 辐射加热单元;
510 米拉克龙加热器;
520 氩气加热器;
600 对流加热单元;
610 风扇外壳;
620 对流风扇;
630 加热器;
640 马达支承部件;
650 对流马达;
700 蒸汽产生部;
701 蒸汽喷出口;
710 锅炉;
720 护套加热器;
730 供水箱;
800 冷却风扇单元;
801 风扇罩;
811 主排出口;
812 副排出口;
820 冷却风扇;
830 DC马达;
900 逆变器基板;
910 逆变器;
911、921 基板罩;
912 后部连通口;
920 控制基板;
923 右侧连通口。
Claims (6)
1.一种加热烹调器,所述加热烹调器具备:
加热室,其具有设置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壁以及被设置在前表面的开口;
壳体,其以与所述加热室之间隔开空间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加热室的外侧;
门,其被设置在所述加热室的所述开口;
辐射加热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加热室内;
微波产生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加热室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所述空间中,构成为产生微波而将微波提供至所述加热室;
冷却风扇,其被设置在所述空间中,构成为对所述微波产生部进行冷却;
对流风扇,其被设置在所述空间中,构成为通过所述吸入口将所述加热室内的空气吸入,并通过所述吹出口将所述空气送出到所述加热室内;
操作部,其构成为选择加热室冷却模式;和
控制部,其构成为对所述辐射加热部、所述微波产生部、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对流风扇进行控制,
在所述加热室的所述壁还设置有吸气口和排气口,
所述加热室通过所述吸气口而与所述空间连通,并通过所述排气口而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
当借助所述操作部选择了所述加热室冷却模式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对流风扇和所述冷却风扇进行控制,使得通过所述吸气口将所述加热室外的空气吸入到所述加热室内,并通过所述排气口将所述加热室内的空气排出到所述加热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具备门状态检测部,所述门状态检测部检测所述门是否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加热烹调器构成为,在所述门状态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门打开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对流风扇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加热室冷却模式中使转速在中途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具有使所述对流风扇和所述辐射加热部动作的辐射加热模式,
所述加热烹调器构成为,在所述门状态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门打开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加热室冷却模式开始时的所述对流风扇的转速设定得低于所述辐射加热模式的所述对流风扇的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加热室冷却模式具有对所述对流风扇和所述冷却风扇中的至少任一方的转速进行变更而使所述对流风扇和所述冷却风扇动作的多个动作模式,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选择所述加热室冷却模式时的所述门的状态选择执行所述多个动作模式中的一个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具备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所述加热室的温度,
所述操作部构成为,选择所述加热室冷却模式根据所述加热室内的所述温度进行的情况和所述加热室冷却模式根据经过时间进行的情况中的任一情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32510A JP6761977B2 (ja) | 2017-02-23 | 2017-02-23 | 加熱調理器 |
JP2017-032510 | 2017-02-23 | ||
PCT/JP2017/044304 WO2018154920A1 (ja) | 2017-02-23 | 2017-12-11 | 加熱調理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49179A true CN110249179A (zh) | 2019-09-17 |
CN110249179B CN110249179B (zh) | 2020-10-09 |
Family
ID=63252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4680.1A Active CN110249179B (zh) | 2017-02-23 | 2017-12-11 | 加热烹调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61977B2 (zh) |
CN (1) | CN110249179B (zh) |
TW (1) | TWI670450B (zh) |
WO (1) | WO201815492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22001A (zh) * | 2020-09-27 | 2022-04-12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276243A1 (en) | 2018-07-19 | 2021-09-09 | Gc Corporation |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dental article |
CN116592402A (zh) * | 2019-07-31 | 2023-08-15 | 夏普株式会社 | 抽屉式加热烹调器 |
CN114207358A (zh) * | 2019-08-20 | 2022-03-18 | 夏普株式会社 | 抽屉式加热烹调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40514A (ja) * | 1988-11-18 | 1990-05-30 | Toshiba Corp | 高周波加熱装置 |
JPH03244924A (ja) * | 1990-02-22 | 1991-10-31 | Toshiba Corp | 電子レンジ |
JPH06265155A (ja) * | 1993-03-12 | 1994-09-20 |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 高周波加熱装置 |
JPH07119974A (ja) * | 1993-10-20 | 1995-05-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加熱調理器 |
CN104165390A (zh) * | 2014-08-05 | 2014-11-26 | 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热风对流功能的微波炉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0131C (zh) * | 2002-11-26 | 2006-08-16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微波炉的空气流动系统 |
JP2011094830A (ja) * | 2009-10-27 | 2011-05-12 | Toshiba Corp | 加熱調理器 |
-
2017
- 2017-02-23 JP JP2017032510A patent/JP6761977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2-07 TW TW106142937A patent/TWI670450B/zh active
- 2017-12-11 CN CN201780084680.1A patent/CN110249179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11 WO PCT/JP2017/044304 patent/WO201815492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40514A (ja) * | 1988-11-18 | 1990-05-30 | Toshiba Corp | 高周波加熱装置 |
JPH03244924A (ja) * | 1990-02-22 | 1991-10-31 | Toshiba Corp | 電子レンジ |
JPH06265155A (ja) * | 1993-03-12 | 1994-09-20 |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 高周波加熱装置 |
JPH07119974A (ja) * | 1993-10-20 | 1995-05-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加熱調理器 |
CN104165390A (zh) * | 2014-08-05 | 2014-11-26 | 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热风对流功能的微波炉及其控制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22001A (zh) * | 2020-09-27 | 2022-04-12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136108A (ja) | 2018-08-30 |
TWI670450B (zh) | 2019-09-01 |
TW201831834A (zh) | 2018-09-01 |
WO2018154920A1 (ja) | 2018-08-30 |
JP6761977B2 (ja) | 2020-09-30 |
CN110249179B (zh) | 2020-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70902C (zh) | 电烤炉 | |
US7102105B2 (en) | Electric oven | |
CN110249179A (zh) | 加热烹调器 | |
WO2015118867A1 (ja) | 加熱調理器 | |
US8461500B2 (en) | Microwave oven | |
JP2009293820A (ja) | キャビネット組み込み型の加熱調理器 | |
JP2001153371A (ja) | 電子レンジ | |
WO2020144927A1 (ja) | 加熱調理器 | |
WO2004111542A1 (ja) | ビルトイン対応型加熱調理器 | |
JP4547344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5774186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6134902B2 (ja) | 送風装置とそれを使用した加熱調理器 | |
JP2014211246A (ja) | 高周波加熱装置 | |
KR101625679B1 (ko) | 후드 겸용 전자레인지 | |
KR20020057155A (ko) | 전자레인지의 공기유동시스템 | |
JP2006292181A (ja) | 電子レンジ | |
KR100633173B1 (ko) | 전기오븐의 전장실 구조 | |
TWI686571B (zh) | 加熱調理器 | |
KR20050077334A (ko) | 벽걸이형 전자레인지 | |
JP4342221B2 (ja) | ビルトイン対応型加熱調理器 | |
JP4576296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KR100676135B1 (ko) | 이중 컨벡션팬이 구비된 가열조리기 | |
JP2007247916A (ja) | 加熱調理器 | |
KR200349518Y1 (ko) | 전기오븐의 챔버커버 구조 | |
JP6710888B2 (ja) | 加熱調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