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0124B - 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30124B CN110030124B CN201811587737.2A CN201811587737A CN110030124B CN 110030124 B CN110030124 B CN 110030124B CN 201811587737 A CN201811587737 A CN 201811587737A CN 110030124 B CN110030124 B CN 1100301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nister
- engine
- type vehicle
- saddle
- width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47986 Calotropis proc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5—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 B60K15/03504—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adapted to avoid loss of fuel or fuel vapour, e.g. with vapour recovery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5/00—Mud-guards for whe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7/00—Arrangements of fuel supply lines, taps, or the like, on motor 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0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F02M25/0854—Details of the absorption canist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F02M25/089—Layout of the fuel vapour install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5—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 B60K15/03504—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adapted to avoid loss of fuel or fuel vapour, e.g. with vapour recovery systems
- B60K2015/03514—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adapted to avoid loss of fuel or fuel vapour, e.g. with vapour recovery systems with vapor recovery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69)具有:发动机(10A),其具有曲轴箱(11);排气管(14a),其从发动机(10A)的前部在曲轴箱(11)的前方向下方延伸后,在发动机(10A)的下方通过;以及过滤罐(70),其回收在燃料箱(8)中产生的蒸发燃料,其中,过滤罐(70)在曲轴箱(11)的前方配置在发动机(10A)与排气管(14a)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例如存在日本特开平5-86994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该结构是如下的结构:使发动机的排气管沿着气缸的一侧部朝向后方,在与排气管相反的一侧在曲轴箱的前方配置过滤罐。在日本特开平5-86994号公报中,通过将过滤罐设置在远离排气管的相反位置,来避免与过滤罐连接的导管与排气管干涉或受到热影响。
然而,在排气管从发动机的前部在曲轴箱的前方向下方延伸后在发动机的下方通过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在曲轴箱的前方确保过滤罐的配置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案的目的在于,在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中,在排气管从发动机的前部在曲轴箱的前方向下方延伸后在发动机的下方通过的情况下,也节省空间地配置过滤罐。
(1)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69)具有:发动机(10A),其具有曲轴箱(11);排气管(14a),其从所述发动机(10A)的前部在所述曲轴箱(11)的前方向下方延伸后,在所述发动机(10A)的下方通过;以及过滤罐(70),其回收在燃料箱(8)中产生的蒸发燃料,其中,所述过滤罐(70)在所述曲轴箱(11)的前方配置在所述发动机(10A)与所述排气管(14a)之间。
(2)在上述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还具有从头管(20)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下行管(22),所述排气管(14a)从所述发动机(10A)的前部向所述左右一对下行管(22)的前方延伸后弯折向下方延伸,所述过滤罐(70)配置在所述左右一对下行管(22)的车宽方向之间。
(3)在上述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过滤罐(70)指向车宽方向地配置。
(4)在上述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在主视观察下,所述过滤罐(70)配置在与车身左右中心线(CL)重叠的位置。
(5)在上述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还具有保护所述过滤罐(70)的保护构件(80)。
(6)在上述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还具有从上方覆盖前轮(3)的挡泥板(16),所述发动机(10A)还具有从所述曲轴箱(11)向上方突出的气缸(12),所述过滤罐(7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挡泥板(16)的下端(16p)与所述气缸(12)的下端(12p)的上下方向之间。
(7)在上述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还具有保护所述过滤罐(70)的保护构件(80),所述保护构件(80)具有以越靠后侧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83)。
(8)在上述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还具有位于所述气缸(12)的前方的油冷却器(90),在所述挡泥板(16)设置有指向所述油冷却器(90)的下方且指向所述过滤罐(70)的上部的开口部(16h)。
根据上述(1)的结构,过滤罐在曲轴箱的前方配置在发动机与排气管之间,由此,能够有效利用发动机与排气管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空间。因此,在排气管从发动机的前部在曲轴箱的前方向下方延伸后在发动机的下方通过的情况下,也能够节省空间地配置过滤罐。
根据上述(2)的结构,过滤罐配置在左右一对下行管的车宽方向之间,由此,能够使过滤罐与左右一对下行管的至少一方连接,因此,过滤罐的安装性优良。而且,能够有效利用左右一对下行管的车宽方向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节省空间地高效地配置过滤罐。
根据上述(3)的结构,过滤罐指向车宽方向地配置,由此,与过滤罐指向前后方向地配置的情况相比,容易将过滤罐配置在发动机与排气管的前后方向之间,因此,布局效率优良。
根据上述(4)的结构,在主视观察下,过滤罐配置在与车身左右中心线重叠的位置,由此,重心靠近车宽方向中央,因此,车辆的左右平衡提高。
根据上述(5)的结构,还具有保护过滤罐的保护构件,由此,即使过滤罐配置在排气管的附近,也不容易受到热影响。
根据上述(6)的结构,过滤罐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挡泥板的下端与气缸的下端的上下方向之间,由此,能够通过过滤罐将来自前方的风朝向气缸引导,因此,气缸的冷却效率提高。
根据上述(7)的结构,保护构件具有以越靠后侧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由此,保护过滤罐免受热损害,并且,能够通过倾斜部将来自前方的风朝向气缸引导。
根据上述(8)的结构,在挡泥板设置有指向油冷却器的下方且指向过滤罐的上部的开口部,由此,能够将通过开口部的风朝向过滤罐的上部引导,因此,过滤罐的冷却效率提高。而且,能够利用过滤罐将风朝向上气缸侧推顶,因此,气缸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机动两轮车的右侧视图。
图2是机动两轮车的车架的立体图。
图3是车架的右侧视图。
图4是车架的俯视图。
图5是车架的前视图。
图6是机动两轮车的过滤罐配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过滤罐配置结构的前视图。
图8是包含图7的VIII-VIII剖面的过滤罐配置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9是过滤罐和保护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过滤罐和保护构件的后视图。
图11是机动两轮车的气缸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过滤罐配置结构的作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以下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的朝向,只要没有特意记载,则设为与以下说明的车辆中的朝向相同。另外,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示出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以及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
<车辆整体>
图1示出作为跨骑型车辆的一例的机动两轮车1。参照图1,机动两轮车1具有通过车把5进行转向的前轮3以及通过包含发动机的动力单元10进行驱动的后轮4。下面,有时将机动两轮车简称为“车辆”。
包含车把5和前轮3的转向系统部件以能够转向的方式枢轴支承于头管20,该头管20形成于车架2的前端部。例如,车把5是将圆筒形状的一根金属制车把管弯曲而制作出的杆式车把。在头管20中贯穿有与车把5连接的车把转向轴。在车架2的前后中央部配置有动力单元10。在动力单元10的后侧配置有摆臂6。摆臂6以能够以枢轴6a为中心上下摆动的方式枢轴支承于车架2的后下部。在摆臂6的前部与车架2的后部之间插装有后悬架19(以下称为“缓冲件19”。)。
例如,通过焊接等将多种钢材一体地结合而形成车架2。在实施方式中,车架2是所谓的单梁双托架车架,即,在一个主框架21上悬挂发动机,从发动机的前方到下方配置两根下行管22。下面,在车辆中,有时对位于车宽方向左侧的构成要素标注“L”,对位于车宽方向右侧的构成要素标注“R”。
如图2所示,车架2具有:头管20,其位于车架2的前端;一个主框架21,其从头管20的上部向后下方延伸后向下方弯曲延伸;左右一对下行管22L、22R,它们以比主框架21更陡峭的倾斜从头管20的下部向后下方延伸后向后方弯曲延伸;左右一对中央框架23L、23R,它们从主框架21的后部向下方延伸,设置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摆臂6(参照图1)的前端部的枢轴部24(枢轴6a的轴支承部);分支部25,其从主框架21的后部朝向左右中央框架23L、23R分支;左右一对连结管26L、26R,它们连结分支部25和中央框架23;左右一对座椅框架27L、27R,它们从主框架21的后上端部向后上方延伸;前横梁31,其以连结左右下行管22L、22R的前部彼此的方式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下横梁32,其以连结左右中央框架23L、23R的下部彼此的方式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后横梁33,其以连结左右座椅框架27L、27R的后部彼此的方式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如图1所示,动力单元10具有曲轴箱11和从曲轴箱11的前部向前上方突出的气缸12。
曲轴箱11的前上部借助第一发动机吊架41安装在左右下行管22的前部。曲轴箱11的前下部借助第二发动机吊架42安装在左右下行管22的弯曲部(前下弯曲部22b、参照图3)。曲轴箱11的后上部借助第三发动机吊架43安装于左右连结管26。曲轴箱11的后下部借助第四发动机吊架44安装于下横梁32(参照图3)。
在气缸12上连接有吸气装置13和排气装置14。例如,吸气装置13具有:节气门主体(未图示),其与气缸12的后壁连接,并且与吸气口连通,对吸气量进行调整;以及空气滤清器(未图示),其对针对节气门主体的吸气进行净化,对动力单元10进行吸气。
排气装置14具有:排气管14a,其与气缸12的前壁连接,并且与排气口连通,在动力单元10的前方向后下方延伸后弯折并在动力单元10的下方前后延伸;以及消音器14b,其与排气管14a的后端连接,并且在后轮4的右侧方向斜后上方延伸。
在主框架21上安装有燃料箱8。在燃料箱8的后方且座椅导轨28的上方设置有沿着座椅导轨28前后延伸的座椅9。
在图1中,左右一对前叉15分别配置在前轮3的左右。前挡泥板16从上方覆盖前轮3。ABS调节器(制动力调整装置)50在采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以下称为“ABS”。)的车辆中进行ABS控制。撑杆60支承ABS调节器。
<车架详细情况>
在图3的侧视观察下,车架2具有:圆筒形状的头管20,其以越靠前侧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并上下延伸;1个主框架21,其从头管20向后下方延伸后向下方弯曲延伸;左右一对下行管22,其以比主框架21更陡峭的倾斜从头管20向后下方延伸后向后方弯曲延伸;左右一对中央框架23,其从主框架21的后部向下方延伸,设置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摆臂6(参照图1)的前端部的枢轴部24;分支部25,其从主框架21的后部朝向左右中央框架23分支;左右一对连结管26,其连结分支部25和中央框架23;左右一对座椅框架27,其从主框架21的后上端部向后上方延伸;前横梁31,其以连结左右下行管22的前部彼此的方式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下横梁32,其以连结左右中央框架23的下部彼此的方式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后横梁33,其以连结左右座椅框架27的后部彼此的方式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前角板34,其与主框架21的前部、左右下行管22的前部和头管20连结;以及后角板35,其与左右座椅框架27的后部和后横梁33连结。
例如,车架2的构成要素中的头管20、主框架21、下行管22、连结管26、座椅框架27、前横梁31、下横梁32、后横梁33由圆钢管构成。头管20和主框架21分别由彼此实质上直径相同的圆钢管构成。主框架21由比下行管22稍稍大径的圆钢管构成。下行管22、连结管26、前横梁31和下横梁32分别由彼此实质上直径相同的圆钢管构成。座椅框架27和后横梁33由比下行管22稍稍小径的圆钢管构成。
<主框架>
在图3的侧视观察下,主框架21具有:主框架前半部21a,其从头管20的上部向后下方平缓地倾斜延伸;后上弯曲部21b,其与主框架前半部21a的后端相连,呈向后上方凸出的弯曲形状;以及主框架后半部21c,其与后上弯曲部21b的后端相连,以比主框架前半部21a陡峭的方式倾斜延伸。主框架前半部21a、后上弯曲部21b和主框架后半部21c由一体的圆钢管构成。
在图4的俯视观察下,主框架21沿着车身左右中心线CL呈直线状前后延伸。
<下行管>
在图3的侧视观察下,下行管22具有:下行管前半部22a,其在头管20中以比主框架前半部21a陡峭的方式从主框架21的连接部的下部倾斜延伸;前下弯曲部22b,其与下行管前半部22a的后端相连,呈向前下方凸出的弯曲形状;以及下行管后半部22c,其与前下弯曲部22b的后端相连,向后方延伸。下行管前半部22a、前下弯曲部22b和下行管后半部22c由一体的圆钢管构成。
在图4的俯视观察下,左右下行管22L、22R以越靠后侧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从头管20倾斜延伸后,在前下弯曲部22b弯折,与车身侧面实质上平行地向后方延伸。
在图5的主视观察下,左右下行管22L、22R分别位于比左右中央框架23L、23R的车宽方向外侧面靠车宽方向内侧。在图5的主视观察下,在左右下行管前半部22a的下部之间设置有跨越左右下行管前半部22a的车宽方向之间的前横梁31。前横梁31呈沿着车宽方向的直线形状延伸。例如,前横梁31通过焊接而与左右下行管前半部22a结合。
如图2所示,在左右下行管前半部22a的下端部,以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第一发动机吊架41。第一发动机吊架41在左右下行管前半部22a中设置在前横梁31的连结部的下侧区域。例如,第一发动机吊架41通过螺栓紧固而与下行管前半部22a结合。
在左右下行管22的前下弯曲部22b,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第二发动机吊架42。例如,第二发动机吊架42通过焊接而与前下弯曲部22b结合。
<中央框架>
在图3的侧视观察下,中央框架23具有:中央框架主体23a,其以越靠前侧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延伸,在前上部的凹部设置有枢轴部24;上连结部23b,其从中央框架主体23a的上端向前上方延伸,与连结管26连结;下连结部23c,其从中央框架主体23a的下端向前方延伸,与下行管22连结;以及托架连结部23d,其从中央框架主体23a的后端向后下方突出,连结有踏板托架18(参照图1)。中央框架主体23a、上连结部23b、下连结部23c和托架连结部23d由同一构件一体形成。
如图2所示,中央框架23具有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半体23j和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半体23k。例如,内侧半体23j和外侧半体23k相互通过焊接结合为一体。
外侧半体23k从车宽方向外侧接合于内侧半体23j。左右中央框架23通过内侧半体23j和外侧半体23k结合而呈剖面观察(以水平面进行剖切的剖面观察)下前后较长的闭合的环形状。即,左右中央框架23成为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中空构件。
在图5的主视观察下,左右中央框架主体23a的车宽方向外侧面形成车架2的车宽方向外端面。
在图4的俯视观察下,左右一对上连结部23b沿着连结管26的倾斜而从中央框架主体23a的上端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
在图5的主视观察下,在左右中央框架主体23a的下端部之间设置有跨越左右中央框架主体23a的车宽方向之间的下横梁32。下横梁32呈沿着车宽方向的直线形状。例如,下横梁32通过焊接而与左右中央框架主体23a结合。
在下横梁32,以向前上方立起的方式设置有左右一对第四发动机吊架44。例如,第四发动机吊架44通过焊接而与下横梁32结合。
<分支部>
在图5的主视观察下,分支部25呈向上方、车宽方向左侧和车宽方向右侧分支的三叉形状。分支部25连结主框架后半部21c的下端部与左右连结管26L、26R的车宽方向内端部。如图2所示,分支部25具有:从前下方覆盖主框架后半部21c的下端部与左右连结管26的车宽方向内端部的结合部(以下称为“三点结合部”)的分支前半部25a;以及从后上方覆盖三点结合部的分支后半部25b。例如,分支前半部25a和分支后半部25b相互通过焊接结合为一体。
在分支部25的后部设置有支承缓冲件19(参照图1)的上端部的缓冲件上支承部45。在图3的侧视观察下,缓冲件上支承部45朝向后方突出。在图3的侧视观察下,缓冲件上支承部45配置在座椅导轨28与支承管29的上下方向之间。例如,缓冲件上支承部45通过焊接而与分支后半部25b结合。
<连结管>
在图5的主视观察下,左右连结管26L、26R从分支部25的车宽方向外端以越靠车宽方向外侧越位于下方的方式直线状延伸。
如图2所示,在左右连结管26L、26R,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第三发动机吊架43。例如,第三发动机吊架43通过焊接而与左右连结管26L、26R结合。
<座椅框架>
在图3的侧视观察下,左右座椅框架27具有:从主框架21的后上弯曲部21b向后方延伸的座椅导轨28;以及从连结管26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支承管29。
在图4的俯视观察下,左右座椅导轨28L、28R从主框架21的后上弯曲部21b以越靠后侧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延伸后,朝向后方弯曲延伸。
在图4的俯视观察下,左右支承管29L、29R从连结管26朝向后方直线状延伸后,以越靠后侧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延伸。左右支承管29L、29R的后端部分别与左右座椅导轨28L、28R的后端部结合。
在图4的俯视观察下,在左右座椅框架27L、27R的后端部之间设置有跨越左右座椅框架27L、27R的车宽方向之间的后横梁33。后横梁33呈沿着车宽方向的直线形状。例如,后横梁33通过焊接而与左右座椅框架27L、27R结合。
<过滤罐配置结构>
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前部设置有过滤罐配置结构69。
过滤罐配置结构69具有:发动机10A,其具有曲轴箱11;排气管14a,其从发动机10A的前部在曲轴箱11的前方向下方延伸后,在发动机10A的下方通过;左右一对下行管22,它们从头管20向下方延伸;前挡泥板16(以下称为“挡泥板16”),其从上方覆盖前轮3;油冷却器90,其位于发动机10A的气缸12的前方;过滤罐70,其回收在燃料箱8中产生的蒸发燃料;以及保护构件80,其保护过滤罐70。
发动机10A是使曲轴沿着车宽方向的并列四缸发动机。发动机10A具有曲轴箱11和从曲轴箱11向上方突出的气缸12。气缸12从曲轴箱11的前部向前上方突出。气缸12是相对于铅垂线稍微前倾的前倾气缸。在发动机10A的后侧,针对每个缸连接有包含节气门主体等的吸气管。在发动机10A的前侧,针对每个缸连接有排气装置14中的单排气管的基端。
在图11的主视观察下,气缸12中的在车宽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缸12a之间的间隔S1大于在车宽方向上相邻的缸12a与链条罩95之间的间隔S2(S1>S2)。
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气缸12中的相邻的两个缸12a之间设置有翅片96。翅片96朝向相互对置的缸12a的侧面分别突出。在各缸12a,以上下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翅片96。例如,多个翅片96与气缸12由同一构件一体形成。
在图1的侧视观察下,排气装置14具有:四根单排气管141~144(参照图6),它们与气缸12的前壁连接,并且与排气口连通,在曲轴箱11的前方向后下方延伸后朝向后方弯折;催化剂配管145(参照图6),其与四根单排气管141~144连接,在内部收纳有排气净化用的催化剂;以及消音器14b,其与催化剂配管145连接,对废气进行消音并排出到外部四根单排气管141~144和催化剂配管145构成排气管14a。在图1的侧视观察下,排气管14a从发动机10A的前部向左右下行管22的前方延伸后弯折向下方延伸。
在图7的主视观察下,四根单排气管141~144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两根单排气管141、144的上游侧的端部分别位于左右下行管22L、22R的车宽方向外侧。位于最右侧的一根单排气管144配置成在右下行管22R的车宽方向外侧通过。位于车宽方向中央的两根单排气管142、143配置成在左右下行管22L、22R的车宽方向之间通过。
在图7的主视观察下,在曲轴箱11的前方向下方延伸的四根单排气管141~144的上游部(比汇合连接部靠上游的部分)中,相邻的两个单排气管彼此在车宽方向上分开配置。在图7的主视观察下,越靠下游侧,相邻的两个单排气管彼此的分开间隔越窄。
在图7的主视观察下,四根单排气管141~144的下游侧的端部在发动机10A的下方集合于比车身左右中心线CL靠右侧,与催化剂配管145连接。在发动机10A的下方且车宽方向右侧,催化剂配管145从四根单排气管141~144的汇合连接部向后方延伸。消音器14b从车身的右侧侧部朝向后部斜上方延伸。
如图8所示,挡泥板16从后上方覆盖前轮3的后上部。在图8的剖面观察下,挡泥板16具有沿着前轮3的后上表面的外形。在图8的剖面观察下,挡泥板16的内表面与前轮3的外周面隔开间隔进行配置。例如,挡泥板16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固定于前叉15。
在挡泥板16上设置有指向油冷却器90的下方且指向过滤罐70的上部的开口部16h。从挡泥板16的前部开口16i导入的风(行驶风)通过开口部16h流向过滤罐70的上部。在图8中,箭头V1表示通过开口部16h的风的流动方向。
例如,也可以在挡泥板16上设置有能够对开口部16h的开口面积进行变更的开口可变构件(未图示)。由此,能够对朝向过滤罐70的上部的风的量进行调整。
如图7所示,油冷却器90呈在车宽方向上较长的长方体形状。在图8的侧视观察下,油冷却器90相对于铅锤线稍微前倾地配置。在图7的主视观察下,油冷却器90配置在前横梁31的上方。在图7的主视观察下,油冷却器90的车宽方向的长度比左右下行管22L、22R的上部的车宽方向之间的长度长。在图7的主视观察下,油冷却器90的车宽方向中心配置在与车身左右中心线CL重叠的位置。例如,油冷却器90借助托架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固定于左右下行管22L、22R。在图7中,配管91从油冷却器90的下部朝向车身侧延伸。
<过滤罐>
如图8所示,过滤罐70在曲轴箱11的前方配置在发动机10A与排气管14a之间。如图10所示,在过滤罐70连接有与燃料箱8(参照图8)的供油管连接的供给管71、使过滤罐70与发动机吸气系统的节气门主体连通的清洗管72、能够向过滤罐70内导入大气的大气导入管73、能够排出贮存在过滤罐70内的燃料和水滴等的排泄管74。
如图7所示,过滤罐70配置在左右下行管22L、22R的车宽方向之间。例如,过滤罐70借助托架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固定于左右下行管22。在图7的主视观察下,过滤罐70配置在前横梁31的下方。在图7的主视观察下,过滤罐70配置在与四个单排气管141~144中的从左侧起的三个单排气管141~143重叠的位置。
在图7的主视观察下,过滤罐70指向车宽方向地配置。过滤罐70呈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圆柱形状。在图7的主视观察下,过滤罐70的中心轴L1(以下称为“过滤罐轴L1”)沿着车宽方向延伸。
在图7的主视观察下,过滤罐70配置在与车身左右中心线CL重叠的位置。在图7的主视观察下,过滤罐70的车宽方向中心配置在与车身左右中心线CL重叠的位置。
如图8所示,过滤罐70的上部位于挡泥板16的下端16p与气缸12的下端12p的上下方向之间。在图8中,第一假想水平面F1是与通过挡泥板16的下端16p的水平面平行的面,第二假想水平面F2是与通过气缸12的下端12p的水平面平行的面。在图8的侧视观察下,过滤罐70的上部位于第一假想水平面F1与第二假想水平面F2的上下方向之间。
<保护构件>
如图8所示,保护构件80覆盖过滤罐70,以隔断来自排气管14a的热。在图8的剖面观察下,保护构件80的截面形状呈向排气管14a侧凸出的U字形状。保护构件80从过滤罐70的外侧覆盖过滤罐70的除了后部以外的大部分。
如图9所示,保护构件80具有:罩主体81,其从过滤罐70的前上部到下部后方覆盖过滤罐70的车宽方向整体;以及左右一对罩侧壁82L、82R,它们与罩主体81的车宽方向外端相连,覆盖过滤罐70的车宽方向外侧部。罩主体81和左右罩侧壁82L、82R由同一构件一体形成。
罩主体81具有以越靠后侧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83。倾斜部83是罩主体81中的、覆盖过滤罐70的前上部的部分。在倾斜部83设置有鼓起部84,该鼓起部84相对于罩主体81向前上方鼓起,以形成保持构件75与过滤罐支承部86(参照图10)的连接部(以下称为“保持构件连接部”)的配置空间。鼓起部84从前上方覆盖保持构件连接部。鼓起部84的斜面84a呈以越靠后侧越位于上方的方式直线状倾斜的平坦面。
在罩主体81上设置有形成供给管71和清洗管72的配置空间的管路形成部85。管路形成部85的前上端沿着鼓起部84的斜面84a以越靠后侧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在图9中,保持构件75卷绕在过滤罐70的外周面上。例如,保持构件75由橡胶等弹性构件形成。如图10所示,在罩主体81设置有经由保持构件75支承过滤罐70的过滤罐支承部86。
如图9所示,在左右罩侧壁82L、82R设置有向前下方凸出的U字形状的开口82h(以下称为“U字开口82h”)。过滤罐70的车宽方向外侧部的一部分经由U字开口82h在外部露出。左右罩侧壁82L、82R中的U字开口82h作为用于将过滤罐70和保护构件80与车身侧连结的连结构件的配置空间发挥功能。如图6所示,左右罩侧壁82L、82R中的U字开口82h分别被左右第一发动机吊架41从车宽方向外方覆盖。
保护构件80借助包含托架87的连结构件固定于左右下行管22L、22R(参照图7)上。托架87呈将板构件折弯而形成的L字形状。如图9所示,托架87从弯曲部分起以越靠前侧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地呈直线状延伸。托架87的前上部经由U字开口82h在外部露出。例如,托架87的一端部通过焊接固定于左右罩侧壁82L、82R。例如,托架87的另一端部通过焊接固定于未图示的连结构件。在图9中,橡胶衬套76构成过滤罐70的连结构件。
<行驶风的流动>
对实施方式的过滤罐配置结构69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行驶风的流动的左侧视图。在图12中,点相对稀疏的部分(阴影较淡的部分)表示风速(行驶风的速度的大小)比点相对密集的部分(阴影较深的部分)大的部分。
如图12所示,在实施方式中,行驶风通过挡泥板16的开口部16h,流向过滤罐70。行驶风通过挡泥板16的开口部16h,在过滤罐70的周边维持较高的风速。由此,能够提高过滤罐70的冷却效率。
在实施方式中,过滤罐70位于挡泥板16的下端与气缸12的下端的上下方向之间(参照图8),因此,行驶风在过滤罐70的作用下流向气缸12。而且,行驶风在保护构件80的倾斜部83(参照图9)的作用下流向气缸12。由此,能够提高气缸12的冷却效率。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机动两轮车1的过滤罐配置结构69具有:发动机10A,其具有曲轴箱11;排气管14a,其从发动机10A的前部在曲轴箱11的前方向下方延伸后,在发动机10A的下方通过;以及过滤罐70,其回收在燃料箱8中产生的蒸发燃料,其中,过滤罐70在曲轴箱11的前方配置在发动机10A与排气管14a之间。
根据该结构,过滤罐70在曲轴箱11的前方配置在发动机10A与排气管14a之间,由此,能够有效利用发动机10A与排气管14a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空间。因此,在排气管14a从发动机10A的前部在曲轴箱11的前方向下方延伸后在发动机10A的下方通过的情况下,也能够节省空间地配置过滤罐7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过滤罐70配置在左右一对下行管22的车宽方向之间,由此,能够使过滤罐70与左右一对下行管22的至少一方连接,因此,过滤罐70的安装性优良。而且,能够有效利用左右一对下行管22的车宽方向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节省空间地高效地配置过滤罐7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过滤罐70指向车宽方向地配置,由此,与过滤罐70指向前后方向地配置的情况相比,容易将过滤罐70配置在发动机10A与排气管14a的前后方向之间,因此,布局效率优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主视观察下,过滤罐70配置在与车身左右中心线CL重叠的位置,由此,重心靠近车宽方向中央,因此,车辆的左右平衡提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具有保护过滤罐70的保护构件80,由此,即使过滤罐70配置在排气管14a的附近,也不容易受到热影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过滤罐70的上部位于挡泥板16的下端与气缸12的下端的上下方向之间,由此,能够通过过滤罐70将来自前方的风朝向气缸12引导,因此,气缸12的冷却效率提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护构件80具有以越靠后侧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83,由此,保护过滤罐70免受热损害,并且,能够通过倾斜部83将来自前方的风朝向气缸12引导。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挡泥板16设置有指向油冷却器90的下方且指向过滤罐70的上部的开口部16h,由此,能够将通过开口部16h的风朝向过滤罐70的上部引导,因此,过滤罐70的冷却效率提高。而且,能够利用过滤罐70将风向气缸12侧推顶,因此,气缸12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主视观察下过滤罐70的车宽方向中心配置在与车身左右中心线CL重叠的位置,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主视观察下,过滤罐70的车宽方向外侧部配置在与车身左右中心线CL重叠的位置。即,也可以是,在主视观察下,过滤罐7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与车身左右中心线CL重叠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过滤罐70的上部位于挡泥板16的下端与气缸12的下端的上下方向之间,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过滤罐70的全部位于挡泥板16的下端与气缸12的下端的上下方向之间。即,也可以是,过滤罐7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挡泥板16的下端与气缸12的下端的上下方向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所述跨骑型车辆包含驾驶者跨过车身进行骑乘的全部车辆。所述跨骑型车辆不仅包含机动两轮车(包含带原动机的自行车和踏板型车辆),还包含三轮(除了前一轮且后两轮的车辆以外,还包含前两轮且后一轮的车辆)的车辆。另外,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机动两轮车,还能够应用于汽车等四轮的车辆。
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是具有向前上方突出的气缸(前倾气缸)的发动机,但是,也可以是具有向后上方突出的气缸(后倾气缸)的发动机。另外,实施方式的发动机不限于使曲轴沿着车宽方向的所谓的横置发动机。实施方式的发动机也可以是使曲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所谓的纵置发动机。在该情况下,气缸配置也各种各样。进而,动力单元也可以是在驱动源中包含电动马达的单元。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是本发明的一例,能够将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等,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6)
1.一种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69),其具有:
发动机(10A),其具有曲轴箱(11);
排气管(14a),其从所述发动机(10A)的前部在所述曲轴箱(11)的前方向下方延伸后,在所述发动机(10A)的下方通过;以及
过滤罐(70),其回收在燃料箱(8)中产生的蒸发燃料,其中,
所述过滤罐(70)在所述曲轴箱(11)的前方配置在所述发动机(10A)与所述排气管(14a)之间,
所述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还具有从上方覆盖前轮(3)的挡泥板(16),
所述发动机(10A)还具有从所述曲轴箱(11)向上方突出的气缸(12),
所述过滤罐(7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挡泥板(16)的下端(16p)与所述气缸(12)的下端(12p)的上下方向之间,
所述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还具有位于所述气缸(12)的前方的油冷却器(90),
在所述挡泥板(16)设置有指向所述油冷却器(90)的下方且指向所述过滤罐(70)的上部的开口部(16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其中,
所述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还具有从头管(20)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下行管(22),
所述排气管(14a)从所述发动机(10A)的前部向所述左右一对下行管(22)的前方延伸后弯折向下方延伸,
所述过滤罐(70)配置在所述左右一对下行管(22)的车宽方向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其中,
所述过滤罐(70)指向车宽方向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其中,
在主视观察下,所述过滤罐(70)配置在与车身左右中心线(CL)重叠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其中,
所述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还具有保护所述过滤罐(70)的保护构件(8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其中,
所述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还具有保护所述过滤罐(70)的保护构件(80),
所述保护构件(80)具有以越靠后侧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8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54349 | 2017-12-28 | ||
JP2017254349A JP6654181B2 (ja) | 2017-12-28 | 2017-12-28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30124A CN110030124A (zh) | 2019-07-19 |
CN110030124B true CN110030124B (zh) | 2021-06-01 |
Family
ID=64746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87737.2A Active CN110030124B (zh) | 2017-12-28 | 2018-12-24 | 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77907B2 (zh) |
EP (1) | EP3505431B1 (zh) |
JP (1) | JP6654181B2 (zh) |
CN (1) | CN11003012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74860B2 (ja) * | 2018-12-26 | 2023-05-17 |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冷却構造 |
JP2021066386A (ja) * | 2019-10-25 | 2021-04-30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車両 |
JP2022077585A (ja) * | 2020-11-12 | 2022-05-24 |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GB2625790A (en) * | 2022-12-23 | 2024-07-03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Temporary tracking area support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36567U (ja) * | 1983-08-22 | 1985-03-13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蒸発ガス制御装置 |
JPS6258278U (zh) * | 1985-09-30 | 1987-04-10 | ||
CN2516435Y (zh) * | 2002-01-11 | 2002-10-16 |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油冷卧式发动机的摩托车 |
CN201161643Y (zh) * | 2008-01-07 | 2008-12-10 | 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动车用挡泥板 |
CN101468698A (zh) * | 2007-12-28 | 2009-07-01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骑式车辆 |
JP2013067272A (ja) * | 2011-09-22 | 2013-04-18 | Hond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89280A (ja) * | 1982-11-12 | 1984-05-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タンクのブリ−ザパイプ |
US4552687A (en) | 1983-07-08 | 1985-11-12 | Fmc Corporation |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lastics and production of same |
DE3324879A1 (de) | 1983-07-09 | 1985-01-17 | Hoechst Ag, 6230 Frankfurt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igments auf basis 4,4',7,7'-tetrachlorthioindigo |
JPS6036566U (ja) * | 1983-08-19 | 1985-03-13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キヤニスタパ−ジ装置 |
JPS6258278A (ja) | 1985-09-09 | 1987-03-13 | Seikosha Co Ltd | 電子写真記録用トナ−搬送装置 |
JP2596484B2 (ja) | 1991-09-25 | 1997-04-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装置 |
US6651769B2 (en) * | 2002-01-03 | 2003-11-25 | Next World Design, Inc. | Fender assembly and system for racing motorcycle vehicles |
JP5232752B2 (ja) * | 2009-09-30 | 2013-07-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の配置構造 |
JP5525333B2 (ja) * | 2010-05-20 | 2014-06-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におけるキャニスタの配設構造 |
JP5581847B2 (ja) * | 2010-06-24 | 2014-09-03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JP5719739B2 (ja) * | 2011-09-27 | 2015-05-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
JP6122660B2 (ja) * | 2013-02-27 | 2017-04-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 |
JP6196083B2 (ja) * | 2013-07-10 | 2017-09-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6248015B2 (ja) * | 2014-09-01 | 2017-12-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ー構造 |
JP6593085B2 (ja) * | 2015-10-14 | 2019-10-23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の導風構造 |
-
2017
- 2017-12-28 JP JP2017254349A patent/JP6654181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2-19 EP EP18213911.3A patent/EP3505431B1/en active Active
- 2018-12-20 US US16/226,773 patent/US11077907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2-24 CN CN201811587737.2A patent/CN1100301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36567U (ja) * | 1983-08-22 | 1985-03-13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蒸発ガス制御装置 |
JPS6258278U (zh) * | 1985-09-30 | 1987-04-10 | ||
CN2516435Y (zh) * | 2002-01-11 | 2002-10-16 |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油冷卧式发动机的摩托车 |
CN101468698A (zh) * | 2007-12-28 | 2009-07-01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骑式车辆 |
CN201161643Y (zh) * | 2008-01-07 | 2008-12-10 | 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动车用挡泥板 |
JP2013067272A (ja) * | 2011-09-22 | 2013-04-18 | Hond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30124A (zh) | 2019-07-19 |
US20190202516A1 (en) | 2019-07-04 |
EP3505431A1 (en) | 2019-07-03 |
US11077907B2 (en) | 2021-08-03 |
EP3505431B1 (en) | 2022-06-22 |
JP2019119305A (ja) | 2019-07-22 |
JP6654181B2 (ja) | 2020-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15373B (zh) | 跨骑型车辆的abs配置结构 | |
CN110030124B (zh) | 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 | |
EP3498996B1 (en) | Exhaust structure for saddled vehicle | |
US9156513B2 (en) | Front cowl stay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EP3002204A1 (en) |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JP2008222078A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5816715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2013067275A (ja) |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
US8210302B2 (en) | Layout structure for canister in vehicle | |
JP2014137001A (ja) |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 |
TW201144126A (en) | Vehicle | |
CA2733725A1 (en) | Vehicle | |
JP2006281858A (ja) |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排気システム | |
CN101712364A (zh) | 机动二轮车 | |
JP4894401B2 (ja) | 鞍乗型不整地走行車両 | |
JP5764025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US10041387B2 (en) | Exhaust device structure for rocking vehicle | |
CN110735702B (zh) |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发动机排气系统及摩托车 | |
CN110015369B (zh) | 鞍座式骑乘车辆 | |
JP2020084880A (ja) | 排気装置、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 |
JP7263534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 |
JP6263781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CN112567114B (zh) | 排气系统 | |
EP3144208B1 (en) | Lower part structure for saddle-type vehicle | |
JP7324814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