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7931B - 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27931B CN110027931B CN201910223360.0A CN201910223360A CN110027931B CN 110027931 B CN110027931 B CN 110027931B CN 201910223360 A CN201910223360 A CN 201910223360A CN 110027931 B CN110027931 B CN 1100279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medium
- sheet
- conveying
- path form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2—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roll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4—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 B65H2301/449—Features of movement or transforming movement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4493—Features of movement or transforming movement of handled material intermitt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3—Roller pairs driving roller and idler roller arrang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65H2404/1441—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involving controlled actuator
Landscapes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其能够高精度地对介质上产生的卷曲进行矫正。输送装置具有:介质保持部,其通过将具有第一面和成为该第一面的背面的第二面的纸张卷叠成圆筒状,从而对该纸张以第二面形成内周面的卷筒体的状态而进行保持;路径形成部,其对纸张以第二面成为弯曲的内侧的方式进行引导,并被弯曲固定;从动辊,其通过在纸张的输送方向上的与路径形成部相比靠下游侧、且在其与输送辊之间对纸张进行夹持,从而以纸张的第二面成为弯曲的外侧的方式使纸张发生变形。
Description
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1310685304.1、申请日为2013年12月13日、发明名称为“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对纸张等的介质的卷曲进行矫正的功能的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并且涉及一种具备对纸张等的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辊对的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存在一种具备两个输送辊和卷曲消除辊的打印机,其中,所述两个输送辊在水平方向上对从卷叠成卷筒状的状态被放卷的长条的纸张进行输送,所述卷曲消除辊在其与所述两个输送辊中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辊之间对纸张进行夹持。而且,该卷曲消除辊通过使被两个输送辊支承的纸张向与其卷曲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从而对纸张的卷曲进行矫正(例如,专利文献1)。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存在一种在对从卷叠成卷筒状的状态被放卷的长条的纸张进行输送的输送路径上具备输送辊和卷曲消除辊的打印机,其中,所述卷曲消除辊通过在其与该输送辊之间对纸张进行夹持并使之弯曲,从而对纸张的卷曲进行矫正(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由于上文所述的两个输送辊在水平方向上对产生了卷曲的纸张进行输送,因此存在纸张的弯曲成凹面形状的面从输送辊翘起,从而使支承弯曲的纸张的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而且,存在如下课题,即,当支承纸张的位置发生偏移时,无法使纸张向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充分地弯曲,且无法高精度地实施对卷曲的矫正。
此外,这样的课题并不局限于对纸张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和在纸张上实施记录的打印机中,在对产生了卷曲的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和具备这样的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中,成为了大致共通的课题。
此外,在如上所述对产生了卷曲的纸张进行输送的情况下、和在输送路径上使纸张弯曲的情况下等,有时弯曲的纸张会挂在形成输送路径的部件上从而产生卡纸。此时,由于纸张被输送辊和卷曲消除辊所夹持,因此存在如下的情况,即,当欲消除卡纸而牵拉纸张时,纸张将被撕断,且撕断的纸片等会残留于输送路径上。因此,存在在这样的输送路径上难以实施卡纸的消除等的维护作业的这一课题。
此外,这样的课题并不局限于对纸张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和在纸张上实施记录的打印机中,在具备能够夹持介质的输送辊对的输送装置、和具备这样的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中,成为了大致共通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23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被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精度地对介质上产生的卷曲进行矫正的输送装置、能够容易地实施输送辊对周边的输送路径的维护作业的输送装置、能够高精度地对介质上产生的卷曲进行矫正的记录装置、能够容易地实施输送辊对周边的输送路径的维护作业的记录装置中的至少一种装置。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以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输送装置具备:介质保持部,其通过将具有第一面和成为该第一面的背面的第二面的介质卷叠成圆筒状,从而对所述介质以所述第二面形成内周面的卷筒体的状态而进行保持;路径形成部,其对所述介质以所述第二面成为弯曲的内侧的方式进行引导,并被弯曲固定;第二辊,其通过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与所述路径形成部相比靠下游侧、且在其与第一辊之间对所述介质进行夹持,从而以所述介质的所述第二面成为弯曲的外侧的方式使所述介质发生变形。
根据该结构,由于介质以第二面形成内周面的方式被卷叠,因此,在从卷筒体被放卷的介质上会附带有以第二面成为弯曲的内侧的方式而弯曲的卷曲。而且,由于弯曲了的路径形成部以使介质的成为弯曲的内侧的第二面就此成为弯曲的内侧的方式进行引导,因此,第二辊通过在其与第一辊之间对介质进行夹持,并以介质的第二面成为弯曲的外侧的方式使所述介质发生变形,从而使介质的卷曲被矫正。而且,由于路径形成部朝向沿着介质的卷曲的方向弯曲,因此抑制了支承介质的位置的偏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对介质上产生的卷曲进行矫正。
解决上述课题的记录装置具备:所述输送装置;记录部,其在通过该输送装置而被输送的所述介质上实施记录,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与所述记录部相比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辊以及第二辊在与记录部相比靠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处对介质的卷曲进行矫正,因此能够抑制记录部处的介质的翘起。
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多个输送辊对,所述多个输送辊对朝向所述记录部输送所述介质,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构成所述多个输送辊对中的、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最上游侧的所述输送辊对。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二辊在从介质保持部朝向记录部延伸的输送路径上的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侧处对介质的卷曲进行矫正,因此能够在该下游侧的输送路径中抑制因介质的弯曲而导致的输送不良。
在所述记录装置中,路径形成部具有与所述卷筒体的内周面相比曲率半径较小的弯曲形状。
根据该结构,由于弯曲了的路径形成部与卷筒体的内周面相比曲率半径较小,因此能够在抑制装置的大型化的同时可靠地矫正介质的卷曲。
在所述记录装置中,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与所述卷筒体的内周面相比曲率半径较小,所述第二辊在形成于所述路径形成部和所述第一辊之间的谷部处,以与所述介质的所述第一面接触的状态而将所述介质夹持在所述第二辊与所述第一辊之间。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辊的外周面与卷筒体的内周面相比曲率半径较小,因此能够在抑制装置的大型化的同时可靠地矫正介质的卷曲。另外,由于第二辊在谷部与介质的第一面接触,因此能够在通过路径形成部以及第一辊而可靠地对介质的第二面侧进行支承的同时使介质沿着谷部弯曲。
在所述记录装置中,所述第一辊为如下的输送辊,即,通过向第一旋转方向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对所述介质进行输送,而通过向成为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反向的第二旋转方向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将所述介质向所述介质保持部侧送回的输送辊,所述第二辊为如下的从动辊,即,当所述第一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进行旋转驱动时,向将所述介质夹持在所述第二辊与所述第一辊之间的夹持位置进行移动,另一方面,当所述第一辊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进行旋转时,向远离所述夹持位置的退避位置进行移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当第二辊在其与第一辊之间对介质进行夹持时,第一辊向第一旋转方向进行旋转驱动,因此能够在对介质进行输送的同时矫正介质的卷曲。另一方面,由于当第一辊向第二旋转方向进行旋转驱动时,第二辊向退避位置进行移动,因此能够不妨碍被送回的介质的移动。
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驱动源,其用于使所述第一辊旋转;移动机构,其通过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从而使所述第二辊从所述退避位置朝向所述夹持位置进行移动;限制机构,其在朝向所述夹持位置进行了移动的所述第二辊对于所述第一辊的按压力高于预先设定的设定值时,对所述驱动力向所述移动机构的传递进行限制。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二辊通过用于使第一辊旋转的驱动源的驱动力而进行移动,因此,无需另行设置用于使第二辊移动的驱动源。另外,由于在朝向夹持位置进行了移动的第二辊对于第一辊的按压力高于预先设定的设定值时,限制机构对驱动力向移动机构的传递进行限制,因此,能够抑制输送辊对对介质的夹持压力过度增高的情况。因此,能够在不妨碍介质的输送的条件下,对介质的卷曲进行矫正。
解决上述课题的输送装置具备:路径形成部件,其形成介质的输送路径;输送辊对,其通过以对所述介质进行了夹持的状态进行旋转,从而沿着所述输送路径对所述介质进行输送;保持框架,其对所述路径形成部件以及所述输送辊对进行保持,所述保持框架以能够拉出的方式被收纳于筐体部中,所述输送辊对随着所述保持框架从所述筐体部的拉出而解除对所述介质的夹持。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介质卡在输送路径上的情况下等将保持框架从筐体部拉出时,输送辊对将解除对介质的夹持,因此能够容易地去除介质。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输送辊对周边的输送路径的维护作业。
所述输送装置还具备:卡合部,其被配置于所述筐体部内;解除机构,其被所述保持框架所保持,当所述解除机构随着所述保持框架从所述筐体部的拉出而卡合在所述卡合部上时,所述输送辊对解除对所述介质的夹持。
根据该结构,由于卡合部和解除机构随着保持框架从筐体部的拉出而卡合,因此无需另外进行用于解除输送辊对对介质的夹持的操作。
所述输送装置还具备:驱动源,其被收纳于所述筐体部内;传递机构,其向所述输送辊对传递该驱动源的驱动力,当所述保持框架从所述筐体部被拉出时,解除所述传递机构与所述驱动源的连结。
根据该结构,由于当将保持框架从筐体部中拉出时,传递机构与驱动源的连结将被解除,因此输送辊成为旋转自如的状态。因此,在从输送路径上去除介质时,能够减小作用于介质与输送辊之间的摩擦阻力。
在所述输送装置中,所述保持框架对所述介质被卷叠成圆筒状的卷筒体以能够旋转的状态进行支承,所述输送辊对通过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使所述介质弯曲,从而对所述介质的卷曲进行矫正。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输送辊来对介质的卷曲进行矫正。另外,即使为形成卷筒体的长条状的介质,也能够通过使输送辊对解除夹持,从而容易地从输送路径上进行去除。
在所述输送装置中,还具备:齿条,其被固定于所述筐体部上;小齿轮,其被所述保持框架所支承,当与所述齿条啮合的所述小齿轮随着所述保持框架的拉出而进行了旋转时,所述输送辊对解除对所述介质的夹持。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由齿条以及小齿轮构成的齿条齿轮机构,而使输送辊对对介质的夹持解除。
所述输送装置还具备:齿条,其被固定于所述筐体部上;小齿轮,其被所述保持框架所支承;驱动轴,其能够通过驱动源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可动轴,其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轴进行相对移动;移动机构,其随着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使所述可动轴相对于所述驱动轴进行相对移动,所述输送辊对由第一辊和第二辊构成,其中,所述第一辊以能够一体旋转的状态被所述驱动轴所支承,所述第二辊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被所述可动轴所支承,当与所述齿条啮合的所述小齿轮随着所述保持框架向所述筐体部的收纳而进行旋转时,通过使所述驱动轴随着该小齿轮的旋转而向第一旋转方向进行旋转,从而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可动轴向接近所述驱动轴的方向进行移动,而当与所述齿条啮合的所述小齿轮随着所述保持框架从所述筐体部的拉出而进行旋转时,通过使所述驱动轴随着该小齿轮的旋转而向第二旋转方向进行旋转,从而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可动轴向远离所述驱动轴的方向进行移动,当完成了所述保持框架向所述筐体部的收纳时,所述小齿轮从所述齿条上分离。
根据该结构,当可动轴随着保持框架的拉出而向远离驱动轴的方向进行移动时,输送辊对解除对介质的夹持。另一方面,当可动轴随着保持框架的收纳而向接近驱动轴的方向进行移动时,第二辊向可夹持介质的位置进行移动。因此,在输送路径的维护作业结束并收纳了保持框架之后,无需实施用于使第二辊移动的操作。而且,当完成了保持框架的收纳时,由于小齿轮从齿条上分离,因此,即使为了输送介质而利用驱动源的驱动力使驱动轴旋转,也不会使保持框架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将保持框架拉出后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记录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输送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对输送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6为对移动机构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解除了对纸张的夹持的输送辊对的剖视图。
图8为对解除机构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记录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1具备大致矩形箱状的筐体部12。筐体部12具备第一收纳部13、配置于第一收纳部13的上侧的第二收纳部14、和配置于第一收纳部13的后侧的第三收纳部1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沿着重力方向的上下方向Z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第二收纳部14和第三收纳部15的排列方向设为前后方向Y。另外,将与上下方向Z以及前后方向Y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第一收纳部13以及第二收纳部14的长度方向设为宽度方向X。
在筐体部12的第一收纳部13中,在宽度方向X的中央附近形成有收纳室13a。在收纳室13a中,以能够拉出的方式收纳有保持框架16。当保持框架16如图1所示位于被收纳于筐体部12中的收纳位置时,保持框架16的前板部16a露出于第一收纳部13的前面侧。在保持框架16上,于前板部16a的后方形成有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纸张S的插入口21。
在第一收纳部13中,于前板部16a的上方,以可拆装的方式而安装有前面罩17。另外,在第二收纳部14的前面侧,在与收纳室13a相比成为上方的位置处形成有排出口20。
如图2所示,保持框架16具有一对侧壁部18、19,所述一对侧壁部18、19被配置于宽度方向X上的两端侧。侧壁部18、19中的、宽度方向X上的第一端侧(在图2中为右侧)的侧壁部18对输送装置24的结构部件进行支承。另外,前板部16a被固定于侧壁部18、19的前端侧。
另外,保持框架16对介质保持部22进行支承,所述介质保持部22对纸张S以卷叠成圆筒状的卷筒体R的状态而进行保持。介质保持部22具有被插入至卷筒体R的内径侧的支承轴22a、和一对凸缘部23。支承轴22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侧壁部18、19上。即,保持框架16对支承轴22a以能够旋转的状态进行支承,其中,所述支承轴22a对纸张S被卷叠成圆筒状的卷筒体R进行支承。
在将卷筒体R安装于介质保持部22上的情况下,将保持框架16从收纳室13a中向前方拉出。此外,在将保持框架16配置于图2所示的拉出位置的状态下,在将卷筒体R安装于介质保持部22上之后,将从卷筒体R上放卷的纸张S的前端手动插入至插入口21中。
图3为从左侧观察筐体部12的内部时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在收纳室13a的底部上,于保持框架16的纵深侧配置有固定框架25。此外,在固定框架25以及保持框架16的宽度方向X上的第一端侧,配置有用于朝向第二收纳部14侧输送纸张S的输送装置24。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介质保持部22放卷的纸张S朝向第二收纳部14侧的移动方向称为纸张S的输送方向。此外,输送装置24沿着保持框架16上所形成的输送路径,而在输送方向上对纸张S进行输送。
在第二收纳部14中,收纳有将纸张S朝向排出口20输送的输送机构34、在通过输送装置24以及输送机构34而被输送的纸张S上实施记录的记录部35、使附着有油墨的纸张S干燥的加热器36、切断纸张S的剪切器37。
输送机构34具备输送辊对30、40、41、42、中间辊43、排出辊44。输送辊对30被保持框架16所保持。此外,输送装置24的结构要素也可以包含输送机构34。
记录部35具有滑架46和液体喷射部50,其中,所述滑架46能够在宽度方向X上进行往复移动,所述液体喷射部50被配置在滑架46的下部。在液体喷射部50的下表面侧,开口有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的多个液体喷射喷嘴50a。另外,在滑架46的下方,在沿着输送路径配置的输送辊对40与输送辊对41之间配置有用于对纸张S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51。
支承部件51上的固定范围成为印刷区域。另外,输送机构34以该印刷区域为单位而间歇性地输送纸张S。此外,对于停止在支承部件51上的纸张S,液体喷射部50通过与滑架46一起在宽度方向X上进行移动的同时喷射油墨,从而实施印刷。而且,在记录部35处被实施了记录(印刷)的纸张S,通过沿着板状的加热器36的上表面被输送从而被干燥。
对于从加热器36上通过了的干燥后的纸张S,被实施了记录的部分按照每单位长度而通过剪切器37被切断,从而成为单页纸CP。此外,单页纸CP穿过排出口20而被排出至筐体部12外。
此外,纸张S具有作为被喷射油墨的表面的第一面S1、和成为其背面的第二面S2。此外,纸张S通过以第二面S2朝向轴心侧的方式被卷叠成圆筒状,从而形成了第二面S2成为内周面R1的卷筒体R。因此,在从卷筒体R中被放卷的纸张S上,附带有第一面S1成为凸面形状而第二面S2成为凹面形状的卷曲。
接下来,对输送装置24的结构进行说明。
保持框架16对路径形成部件53进行保持,所述路径形成部件53在其与前板部16a之间形成插入口21。路径形成部件53具有路径形成部55,所述路径形成部55对从卷筒体R上被放卷的纸张S以第二面S2成为弯曲的内侧的方式进行引导,且弯曲为凸形状。另外,前板部16a具有对纸张S的第一面S1进行引导的、弯曲了的路径形成部54。路径形成部54、55具有与卷筒体R的内周面R1相比曲率半径较小的弯曲形状,且与介质保持部22相比被固定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保持框架16对多个输送辊对28、29进行保持。另外,在筐体部12内收纳有被固定于固定框架25上的驱动源26。此外,作为驱动源26,例如可以采用向第一方向及作为其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进行旋转驱动的电机等。
位于输送方向上的最上游侧的输送辊对28由作为第一辊的一个示例的输送辊28a以及作为第二辊的一个示例的从动辊28b构成。输送辊28a在纸张S的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与路径形成部55相比靠下游侧、且能够与纸张S的第二面S2接触的位置处。另一方面,从动辊28b被配置于纸张S的输送方向上的路径形成部54的下游侧、且能够与纸张S的第一面S1接触的位置处。此外,输送辊28a以及从动辊28b的外周面与卷筒体R的内周面R1以及路径形成部54、55相比,曲率半径较小。
输送辊28a以能够一体旋转的状态而被驱动轴28c所支承,所述驱动轴28c能够通过驱动源26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另一方面,从动辊28b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被可动轴28d所支承,所述可动轴28d能够相对于驱动轴28c进行相对移动。此外,输送辊对28通过输送辊28a在夹持着纸张S的状态下进行驱动旋转,从而沿着输送路径对纸张S进行输送。
位于输送辊对28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辊对29由输送辊29a以及从动辊29b构成。输送辊29a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被驱动轴29c所支承,所述驱动轴29c能够通过驱动源26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
图4为从右侧斜前方观察处于收纳位置的保持框架16时的立体图。此外,在图4中,为了明示输送装置24的结构,而省略了保持框架16的前板部16a以及路径形成部件53的图示,并且由双点划线的虚拟线图示了侧壁部18、19。
如图4所示,固定框架25对通过驱动源26的驱动而进行旋转的电机小齿轮60、第一复合齿轮61、第二复合齿轮6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另外,在保持框架16的一个侧壁部18上,配置有将驱动源26的驱动力向输送辊对28传递的传递机构65和齿轮列78。
构成第一复合齿轮61的大径齿轮61a与电机小齿轮60啮合。另一方面,构成第一复合齿轮61的小径齿轮61b与构成第二复合齿轮62的大径齿轮62a啮合。
配置于侧壁部18的传递机构65具备:与构成第二复合齿轮62的小径齿轮62b啮合的第一齿轮71、与第一齿轮71啮合的第二齿轮72、与第二齿轮72啮合的第三齿轮73。该第三齿轮73被安装于驱动轴29c的端部上。而且,传递机构65具有:与第三齿轮73啮合的第四齿轮74、与第四齿轮74啮合的第五齿轮75、与第五齿轮75啮合的第六齿轮76、与第六齿轮76啮合的第七齿轮77。该第七齿轮77被安装于驱动轴28c的端部上。
齿轮列78具有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齿轮轴81上的两个平齿轮82(82a,82b),所述齿轮轴81被配置于第七齿轮77的斜上方。两个平齿轮82中的、配置于侧壁部18的外侧的第一平齿轮82a与第七齿轮77啮合。另外,齿轮列78在侧壁部18的内侧,具有与第二平齿轮82b啮合的第三平齿轮83、与第三平齿轮83啮合的第四平齿轮84。该第四平齿轮84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旋转轴85上,所述旋转轴85被配置于可动轴28d的斜下方。
在第四平齿轮84与旋转轴85之间配置有限制机构86。作为限制机构86,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的扭矩限制器,该扭矩限制器在用于使旋转轴85旋转的旋转力高于预先设定的设定值时,对旋转力从第四平齿轮84向旋转轴85的传递进行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限制机构86在用于使旋转轴85旋转的旋转力(扭矩)小于预先设定的设定值时,不对旋转力从第四平齿轮84向旋转轴85的传递进行限制。另一方面,当限制机构86对旋转力的传递进行限制时,在承受了固定的负载的状态下,第四平齿轮84相对于旋转轴85进行滑动,从而不会对旋转轴85施加设定值以上的旋转力。
接下来,对具有矫正纸张S的卷曲的功能的移动机构68的结构进行说明。
侧壁部18、19对移动机构68进行保持,所述移动机构68使可动轴28d相对于驱动轴28c进行相对移动。移动机构68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侧壁部18、19支承的一对转动杆79、安装于旋转轴85的两端侧的一对旋转凸轮87、被转动杆79支承的按压部件91、成对的螺旋状的牵拉弹簧90。按压部件91具有一对按压突起部92,所述一对按压突起部92能够对可动轴28d朝向驱动轴28c侧进行按压。
旋转凸轮87具有由在周向上连续的弯曲凸轮面88a和保持凸轮面88b构成的凸轮面88。此外,保持凸轮面88b与弯曲凸轮面88a相比,距旋转轴85的径向上的分离距离较短。
转动杆79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后端侧的基端侧具有旋转轴79a,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前端侧的顶端侧具有卡合板部79b。转动杆79的卡合板部79b朝向侧壁部18的外侧突出,并被配置于旋转凸轮87的上方。另外,转动杆79在沿着前后方向Y的长边方向上,在成为旋转轴79a与卡合板部79b之间的位置处具有弹簧卡止部79c。
保持框架16的侧壁部18、19在与转动杆79的弹簧卡止部79c相比靠下方的位置处具有弹簧卡止突起部89。另外,牵拉弹簧90的两端侧被卡止于弹簧卡止部79c与弹簧卡止突起部89上。此外,牵拉弹簧90通过对转动杆79的顶端侧朝向下方施力,从而成为卡合板部79b与旋转凸轮87的凸轮面88抵接的状态。此外,当驱动源26未驱动时,卡合板部79b与保持凸轮面88b抵接。另外,此时,从动辊28b如图4所示位于与输送辊28a分离的退避位置处。
接下来,对使输送辊对28对纸张S的夹持解除的解除机构80的结构进行说明。
解除机构80被配置在保持框架16的侧壁部19上。另外,在筐体部12内,在构成收纳室13a的内侧壁94上,固定有随着保持框架16的拉出而与解除机构80卡合的、作为卡合部的一个示例的齿条95。此外,当被保持框架16保持的解除机构80随着保持框架16从筐体部12的拉出而与齿条95卡合时,输送辊对28解除对纸张S的夹持。
解除机构80具有:被安装于驱动轴28c的宽度方向X上的第二端侧(在图4中为左端侧)的端部上的齿轮96、与齿轮96啮合的传递齿轮97、与传递齿轮97啮合的小齿轮98。该小齿轮98被配置于,当在前后方向Y上进行了移动时能够与齿条95啮合的位置处。
接下来,对于输送装置24的作用,特别是着眼于由移动机构68实现的纸张S的卷曲矫正功能进行说明。此外,图5为从右侧观察保持框架16处于收纳位置时的输送装置24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当在输送方向上对纸张S进行输送时,通过使驱动源26向第一方向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电机小齿轮60、第一复合齿轮61、第二复合齿轮62以及构成传递机构65的齿轮71~77分别向图5中箭头标记所示的正方向进行旋转。由此,被驱动轴28c支承的输送辊28a以及被驱动轴29c支承的输送辊29a向第一旋转方向(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接着,随着第七齿轮77的旋转,构成齿轮列78的平齿轮82~84以及旋转轴85向图5中箭头标记所示的正方向进行旋转。另外,旋转凸轮87向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并通过弯曲凸轮面88a而将卡合板部79b上推。于是,转动杆79克服牵拉弹簧90的施力而向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由此,按压部件91朝向上方移动,从而按压突起部92对可动轴28d朝向驱动轴28c侧进行按压。其结果为,从动辊28b向在与输送辊28a之间对纸张S进行夹持的夹持位置移动。即,移动机构68通过驱动源26的驱动力,而使从动辊28b从退避位置向夹持位置移动。
此外,当朝向夹持位置进行了移动的从动辊28b对于输送辊28a的按压力高于预先设定的设定值时,限制机构86通过对旋转力从第四平齿轮84向旋转轴85的传递进行限制,从而对驱动力向移动机构68的传递进行限制。因此,当从动辊28b以及输送辊28a对纸张S的夹持压力达到规定的值时,从动辊28b向接近输送辊28a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如图6所示,在夹持着纸张S的输送辊28a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配置有弯曲成凸形状的路径形成部55。另一方面,在从动辊28b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配置有弯曲成凹形状的路径形成部54。
在此,路径形成部54、55具有与卷筒体R的内周面R1相比曲率半径较小的弯曲形状,并被固定于输送方向上的与介质保持部22相比靠下游侧。即,路径形成部54、55形成以使附带有卷曲的纸张S的曲率变得更大的方式而弯曲的输送路径。
因此,经过该输送路径的纸张S通过被路径形成部54、55引导,从而处于与卷曲相比曲率较大的弯曲状态。另外,移动至夹持位置的从动辊28b在弯曲的路径形成部55与输送辊28a的外周面之间被形成为凹形状的谷部处,以与纸张S的第一面S1接触的状态在与输送辊28a之间对纸张S进行夹持。
于是,纸张S的由路径形成部55和输送辊28a支承的部分沿着谷部,朝与成为与卷曲为相反方向的弯曲方向弯曲。即,从动辊28b通过在其与输送辊28a之间对纸张S进行夹持,从而使因卷曲而成为凸面形状的第一面S1以成为弯曲的内侧的方式变形成凹面形状,并且使因卷曲而成为凹面形状的第二面S2以成为弯曲的外侧的方式变形成凸面形状。此外,输送辊对28通过以此方式使纸张S弯曲,从而使卷曲被矫正了的纸张S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被输送。
接下来,参照图5以及图7,对将纸张S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送回时的输送装置24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将纸张S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送回时,驱动源26通过向成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二方向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电机小齿轮60、第一复合齿轮61、第二复合齿轮62以及构成传递机构65的齿轮71~77向与图5的箭头标记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而且,凸缘部23通过驱动源26的驱动力而向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由此,输送辊28a、29a向成为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而送回纸张S。另外,通过输送辊28a、29a而被送回的纸张S被卷绕于卷筒体R上。
接着,随着第七齿轮77的旋转,构成齿轮列78的平齿轮82~84以及旋转轴85向与图5中箭头标记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而且,旋转凸轮87向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而使卡合板部79b从与弯曲凸轮面88a抵接的状态向与保持凸轮面88b抵接的状态进行变化。如此,转动杆79通过牵拉弹簧90的施力使而向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而使按压部件91移动至图7所示的位置。
由此,如图7所示,从动辊28b移动至从夹持位置上离开了的退避位置。当以此方式送回纸张S时,由于输送辊对28对纸张S的夹持被解除,因此能够在不妨碍卷筒体R的旋转的条件下,将纸张S卷绕于卷筒体R上。
以此方式,输送辊28a通过向第一旋转方向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在输送方向上对纸张S进行输送,另一方面,通过向第二旋转方向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将纸张S向介质保持部22侧送回。另外,从动辊28b在输送辊28a向第一旋转方向进行旋转驱动时,向将纸张S夹持在从动辊28b与输送辊28a之间的夹持位置进行移动,另一方面,在输送辊28a向第二旋转方向进行旋转时,向从夹持位置上分离的退避位置进行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8对解除机构80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外,图8为从左侧观察从筐体部12中被拉出的保持框架16的剖视图。
在记录装置11中,在输送装置24于输送方向上对纸张S进行输送时产生了卡纸的情况下等,为了消除卡纸,有时会将保持框架16从筐体部12中拉出。
如图8所示,当被保持框架16支承的小齿轮98随着保持框架16从筐体部12的拉出,而从图8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向前方进行移动时,小齿轮98将与被配置于筐体部12内的齿条95啮合。而且,随着保持框架16向前方的移动,小齿轮98、传递齿轮97以及齿轮96向图8中箭头标记所示的解除方向进行旋转。于是,通过对齿轮96进行支承的驱动轴28c向第二旋转方向(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而移动机构68使可动轴28d向远离驱动轴28c的方向进行移动。
由此,从动辊28b从夹持位置向退避位置进行移动。即,当与齿条95啮合的小齿轮98随着保持框架16从筐体部12的拉出而进行了旋转时,输送辊对28解除对纸张S的夹持。
此外,当保持框架16从筐体部12中被拉出而配置在拉出位置时,由于第一齿轮71从第二复合齿轮62上分离,因此,传递机构65与驱动源26之间的连结被解除。其结果为,由于输送辊28a成为旋转自如的状态,因此随着小齿轮98的旋转,驱动轴28c将无阻力地进行旋转。另外,当对在保持框架16中发生了卡纸的纸张S进行牵拉时,由于输送辊28a以及从动辊28b会与纸张S的移动从动旋转,因此纸张S将被容易地取出。
此外,当卡住的纸张S的去除等的、输送路径的维护作业结束时,将保持框架16收纳于筐体部12。此时,当与齿条95啮合的小齿轮98随着保持框架16向筐体部12的收纳,而向与解除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时,由于驱动轴28c随着小齿轮98的旋转而向第一旋转方向进行旋转,因而移动机构68使可动轴28d向接近驱动轴28c的方向进行移动。由此,从动辊28b从退避位置向夹持位置进行移动。因此,由于在之后驱动源26进行驱动时,成为输送辊对28对纸张S进行夹持的状态,所以会迅速地开始对纸张S的输送。
此外,当保持框架16向筐体部12的收纳完成时,小齿轮98回到图8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并从齿条95上分离。因此,当输送装置24对纸张S进行输送时,即使驱动轴28c以及小齿轮98通过驱动源26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保持框架16也不会与齿条95卡合并移动。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由于纸张S以第二面S2形成内周面R1的方式被卷叠,因此在从卷筒体R中被放卷的纸张S上,产生了以第二面S2成为弯曲的内侧的方式而弯曲的卷曲。此外,由于弯曲的路径形成部55以纸张S的成为弯曲的内侧的第二面就此成为弯曲的内侧的方式进行引导,因此从动辊28b通过在与输送辊28a之间对纸张S进行夹持,并以纸张S的第二面S2成为弯曲的外侧的方式使纸张S发生变形,从而使纸张S的卷曲被矫正。此外,由于路径形成部55向沿着纸张S的卷曲的方向弯曲,因此抑制了支承纸张S的位置的偏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矫正纸张S上所产生的卷曲。
(2)由于输送辊28a以及从动辊28b在输送方向上的与记录部35相比靠上游侧处对纸张S的卷曲进行矫正,因此能够抑制记录部35处的纸张S的翘起。
(3)由于从动辊28b在从介质保持部22向记录部35延伸的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上的最上游侧,对纸张S的卷曲进行矫正,因此在其下游侧的输送路径中,能够抑制因纸张S的弯曲而造成的输送不良。
(4)由于弯曲的路径形成部55与卷筒体R的内周面R1相比曲率半径较小,因此能够在抑制装置的大型化的同时,可靠地对纸张S的卷曲进行矫正。
(5)由于输送辊28a的外周面与卷筒体R的内周面R1相比曲率半径较小,因此能够在抑制装置的大型化的同时,可靠地对纸张S的卷曲进行矫正。另外,由于从动辊28b在谷部处与纸张S的第一面S1接触,因此能够在通过路径形成部55以及输送辊28a而可靠地对纸张S的第二面S2侧进行支承的同时,使纸张S沿着谷部弯曲。此外,由于使纸张S沿着谷部弯曲,因此能够抑制纸张S的弯曲的部分的曲率和长度的偏差。而且,由于改变输送辊28a和路径形成部54、55的曲率,因此能够使相对于纸张S的矫正的程度发生变化。
(6)当从动辊28b在其与输送辊28a之间对纸张S进行夹持时,由于输送辊28a向第一旋转方向进行旋转驱动,因此能够在输送纸张S的同时,对纸张S的卷曲进行矫正。另一方面,当输送辊28a向第二旋转方向进行旋转驱动时,由于从动辊28b向退避位置进行移送,因此能够不妨碍被送回的纸张S的移动。
(7)由于从动辊28b通过用于使输送辊28a旋转的驱动源26的驱动力而进行移动,因此无需另行设置用于使从动辊28b移动的驱动源。另外,当朝向夹持位置进行了移动的从动辊28b的对于输送辊28a的按压力大于预先设定的设定值时,由于限制机构86对驱动力向移动机构68的传递进行限制,因此能够抑制输送辊对28对纸张S的夹持压力过高的情况。因此,能够在不妨碍纸张S的输送的条件下,对纸张S的卷曲进行矫正。
(8)由于路径形成部55被固定,因此与通过辊这样的旋转体而形成弯曲的输送路径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化。
(9)当在输送路径上发生了纸张S卡住的情况等下,将保持框架16从筐体部12中拉出时,由于输送辊对28解除对纸张S的夹持,因此能够容易地去除纸张S。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输送辊对28的周边的输送路径的维护作业。
(10)由于齿条95与解除机构80随着保持框架16从筐体部12的拉出而卡合,因此无需另行实施用于使输送辊对28对纸张S的夹持解除的操作。
(11)当将保持框架16从筐体部12拉出时,由于传递机构65与驱动源26之间的连结被解除,因此输送辊28a成为旋转自如的状态。因此,当从输送路径中去除纸张S时,能够减小在纸张S与输送辊28a之间进行作用的摩擦阻力。
(12)能够通过输送辊对28来对纸张S的卷曲进行矫正。另外,即使为形成卷筒体R的这样的长条状的纸张S,也能够通过输送辊对28解除夹持,从而容易地从输送路径上去除该纸张S。
(13)通过由齿条95以及小齿轮98构成的齿条齿轮机构,从而能够解除输送辊对28对纸张S的夹持。
(14)当可动轴28d随着保持框架16的拉出而向远离驱动轴28c的方向进行移动时,输送辊对28解除对纸张S的夹持。另一方面,当可动轴28d随着保持框架16的收纳而向接近驱动轴28c的方向进行移动时,从动辊28b向能够对纸张S进行夹持的位置进行移动。因此,在输送路径的维护作业结束并收纳了保持框架16之后,无需实施用于使从动辊28b移动的操作。而且,当完成了保持框架16的收纳时,由于小齿轮98与齿条95分离,因此,即使为了对纸张S进行输送而通过驱动源26的驱动力来使驱动轴28c进行旋转,也不会使保持框架16移动。
(15)传递机构65被配置于保持框架16的一个侧壁部18上,与此相对,构成解除机构80的齿轮96、传递齿轮97以及小齿轮98被配置在保持框架16的另一个侧壁部19上,因此能够抑制构成装置的保持框架16等的大型化。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
·也可以不为保持框架16能够从筐体部12拉出的结构。
·也可以采用从动辊28b不从夹持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的结构。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输送辊对28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配置能够旋转的辊和带等的旋转体,并在由该旋转体和输送辊28a形成的谷部处,使从动辊28b对纸张S进行夹持。
·输送辊对的数目能够任意进行变更。
·输送辊对28也可以由通过驱动源26的驱动力而进行驱动旋转的两个输送辊28a构成。
·输送辊对28以及路径形成部54、55的曲率半径也可以与卷筒体R的内周面R1相等。或者,输送辊对28以及路径形成部54、55的曲率半径也可以大于卷筒体R的内周面R1。
·移动机构68也可以使从动辊29b移动。根据该结构,当送回纸张或拉出保持框架16时,由于输送辊对29解除对纸张S的夹持,因此能够更为容易地实施位于保持框架16的纵深侧的输送路径的维护作业。此外,在该情况下,移动机构68也可以使从动辊28b同时移动,也可以采用从动辊28b不向退避位置进行移送的结构。
·限制机构86并不局限于扭矩限制器,例如在从动辊29b被配置于夹持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离合器机构来切换动力的传递状态。或者,也可以由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部件来形成按压部件91,并通过按压部件91的弹性变形来限制从动辊29b的移动。
·也可以采用不具备限制机构86的结构。
·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移动机构68通过与驱动源26不同的其它的驱动源的驱动力而使从动辊28b移动的结构。
·驱动源并不局限于电机,也可以通过内燃机等的原动机的驱动来获取旋转力。
·传递机构65并不局限于齿轮列,也可以采用通过例如无接头状的旋转带和活塞等来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的结构。
·与解除机构80卡合的卡合部并不局限于齿条95,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将突起部和凹部等的卡合部设置在筐体部12内,并使与这样的卡合部卡合的转动杆79转动,从而使从动辊28b移动。
·传递机构65以及解除机构80也可以一同配置在侧壁部18、19中的任何一方上。或者,也可以将传递机构65以及解除机构80中的至少一方配置于保持框架16的后壁和底壁等上。
·也可以采用保持框架16对驱动源26进行支承的结构。
·介质并不局限于纸张,也可以为塑料薄膜和印染装置等中所使用的布帛等。
·在介质上实施加工的装置、对介质进行放卷或收卷的装置等需要介质的输送的任意的装置中可以具备输送装置24。
·记录装置并不局限于具备在印刷区域中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46的串行打印机,也可以为在印刷区域的整个宽度上设置有液体喷射部的全行式头型的行式打印机。
·记录装置并不局限于喷射液体来实施印刷的打印机等的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为利用静电力而使调色剂等的微粒附着于介质上的电子照片方式的激光打印机和热转印打印机(包括升华型打印机在内)、点击打式打印机等的印刷装置。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记录装置也可以为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流体(包括液体、在液体中分散或混合有功能材料的粒子而成的液状体、凝胶这样的流状体、能够作为流体而流出并喷射的固体)从而进行记录的流体喷射装置。例如,也可以为对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而含有电极材料或彩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油墨进行喷射从而实施记录的液状体喷射装置。另外,也可以为喷射凝胶(例如物理凝胶)等的流状体的流状体喷射装置、喷射以调色剂等的粉体(粉状体)为例的固体的粉粒体喷射装置(例如调色剂喷射式记录装置)。此外,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这些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流体喷射装置中。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流体”为不包括仅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概念,流体中含有例如液体(包括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融液)等)、液状体、流状体、粉粒体(包括粒体、粉体)等。
符号说明
11…记录装置;22…介质保持部;24…输送装置;26…驱动源;28…输送辊对;28a…作为第一辊的一个示例的输送辊;28b…作为第二辊的一个示例的从动辊;35…记录部;55…路径形成部;68…移动机构;86…限制机构;R…卷筒体;R1…内周面;S…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纸张;S1…第一面;S2…第二面。
Claims (7)
1.一种输送装置,具备:
介质保持部,其通过将具有第一面和成为所述第一面的背面的第二面的介质卷叠成圆筒状,从而对所述介质以所述第二面为内周面的卷筒体的状态进行保持;
第一辊,其能够与所述第二面接触;
第二辊,其能够与所述第一面接触,并且在其与所述第一辊之间能够对所述介质进行夹持;
路径形成部件,其具有路径形成部,所述路径形成部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夹持所述介质的位置相比靠上游处能够与所述第二面接触,
所述路径形成部为以如下方式进行弯曲的形状,所述方式为,沿着该路径形成部的所述介质以所述第二面作为弯曲的内侧而进行弯曲,
在于所述第二辊与所述第一辊之间对所述介质进行夹持且所述路径形成部与所述第二面接触的夹持状态下,所述介质以所述第二面作为弯曲的外侧而进行弯曲,
在所述夹持状态下,所述介质中的如下部分以所述第二面成为弯曲的外侧的方式进行弯曲,所述部分与所述第二辊接触,且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第一辊接触的部分和与所述路径形成部接触的部分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还具备:
支承部件,其能够与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中的任意一个接触,并且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
记录部,其被设置在远离所述支承部件的位置上,并向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的面的相反面喷射油墨,
在所述夹持状态下,所述介质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与所述支承部件以及所述记录部相比靠上游处,以所述第二面成为弯曲的外侧的方式进行弯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还具备多个辊对,所述多个辊对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记录部输送,
由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构成的辊对与所述多个辊对的任何一个相比,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位于上游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辊在向第一旋转方向进行旋转时,能够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介质,且在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进行旋转时,能够在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输送所述介质,
所述第二辊在所述第一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进行旋转时,朝向在该第二辊与所述第一辊之间夹持所述介质的夹持位置移动,且在所述第一辊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进行旋转时,朝向从所述第一辊远离的退避位置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还具备:
驱动源,其用于使所述第一辊旋转;
移动机构,其通过由所述驱动源产生的用于使所述第一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驱动力,而使所述第二辊朝向所述夹持位置移动;
限制机构,其在通过所述移动机构而使所述第二辊移动至所述夹持位置的状态下,对用于使所述第一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所述驱动力向所述移动机构的传递进行限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还具备:
驱动源,其用于使所述第一辊旋转;
移动机构,其通过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而使所述第二辊朝向在该第二辊与所述第一辊之间夹持所述介质的夹持位置移动;
限制机构,其在通过所述移动机构而使所述第二辊移动至所述夹持位置的状态下,对所述驱动力向所述移动机构的传递进行限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还具备:
筐体部,其具有向所述介质喷射油墨的记录部;
支承轴,其被插穿于所述卷筒体的内径侧;
保持框架,其对所述第一辊、所述第二辊以及所述路径形成部件进行保持,且以能够拉出的方式被收纳于所述筐体部中,
所述保持框架能够对所述支承轴进行保持,
在所述支承轴被所述保持框架保持的状态下,在与所述支承轴相比靠铅直下方处保持有所述第一辊、所述第二辊以及所述路径形成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75007A JP6094200B2 (ja) | 2012-12-17 | 2012-12-17 |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JP2012-275006 | 2012-12-17 | ||
JP2012-275007 | 2012-12-17 | ||
JP2012275006A JP6094199B2 (ja) | 2012-12-17 | 2012-12-17 | 記録装置 |
CN201310685304.1A CN103862886B (zh) | 2012-12-17 | 2013-12-13 |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685304.1A Division CN103862886B (zh) | 2012-12-17 | 2013-12-13 |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27931A CN110027931A (zh) | 2019-07-19 |
CN110027931B true CN110027931B (zh) | 2021-01-19 |
Family
ID=509021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23360.0A Active CN110027931B (zh) | 2012-12-17 | 2013-12-13 | 输送装置 |
CN201310685304.1A Active CN103862886B (zh) | 2012-12-17 | 2013-12-13 |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685304.1A Active CN103862886B (zh) | 2012-12-17 | 2013-12-13 |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44484B2 (zh) |
CN (2) | CN1100279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27931B (zh) * | 2012-12-17 | 2021-01-1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输送装置 |
JP6651749B2 (ja) * | 2015-03-17 | 2020-02-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搬送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
JP6578875B2 (ja) * | 2015-10-19 | 2019-09-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2017160020A (ja) * | 2016-03-10 | 2017-09-1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用紙矯正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CN106166904B (zh) * | 2016-08-30 | 2017-12-29 | 厦门普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纸张反弯折切换机构及打印机 |
JP7230577B2 (ja) * | 2019-02-21 | 2023-03-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JP7439528B2 (ja) | 2020-01-21 | 2024-02-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87368A1 (en) * | 1992-09-01 | 1994-03-16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Self-adjusting paper decurler |
JPH1178146A (ja) * | 1997-09-02 | 1999-03-2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プリンタ |
CN1422751A (zh) * | 2001-12-04 | 2003-06-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卷筒纸卷曲的校正设备以及带有该设备的记录装置 |
JP2006151616A (ja) * | 2004-11-30 | 2006-06-1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799975A (zh) * | 2004-12-28 | 2006-07-1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成像装置的卷曲校正装置 |
KR20060085437A (ko) * | 2005-01-24 | 2006-07-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배지롤러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
CN102218944A (zh) * | 2010-03-29 | 2011-10-1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卷筒纸打印机及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 |
CN102431819A (zh) * | 2010-07-29 | 2012-05-02 | 佳能株式会社 | 供给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68944A (en) * | 1969-02-12 | 1971-03-09 | Fmc Corp | Winding machine |
US4077581A (en) * | 1975-12-08 | 1978-03-07 | Ncr Corporation | Paper drive mechanism |
US4388008A (en) * | 1981-02-23 | 1983-06-14 | Advanced Terminals, Inc. | Automatic paper feeder |
JPH0356349A (ja) * | 1989-07-24 | 1991-03-11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US5060877A (en) * | 1990-04-11 | 1991-10-29 | Ncr Corporation | Automatic paper feed apparatus |
US5098507A (en) * | 1991-01-28 | 1992-03-24 | Mao Chen Chi | Relieved plastic floor tile rolling press with an automatic alignment device |
JPH04351159A (ja) * | 1991-05-29 | 1992-12-04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JP2812017B2 (ja) * | 1991-10-03 | 1998-10-1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ロール紙を用いた給紙装置 |
US5392106A (en) * | 1993-06-25 | 1995-02-21 | Xerox Corporation | Automatic sheet decurler apparatus |
US5979732A (en) * | 1994-11-04 | 1999-11-09 | Roll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nless feeding of web to a utilization device |
US5787331A (en) * | 1994-12-14 | 1998-07-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url correction device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H08282900A (ja) | 1995-04-18 | 1996-10-29 | Ricoh Co Ltd | 記録紙排出装置 |
JP2833534B2 (ja) * | 1995-09-05 | 1998-12-09 |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 ペーパマガジン |
JP3536522B2 (ja) * | 1996-03-26 | 2004-06-1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ロール紙給送装置 |
US5855368A (en) * | 1996-12-20 | 1999-01-05 | Bell & Howell Mail Processing Systems | Exten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WO1998030395A1 (fr) * | 1997-01-08 | 1998-07-16 | Kabushiki Kaisha Tec | Imprimante a jet d'encre |
JPH10291306A (ja) * | 1997-02-19 | 1998-11-04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
US6152619A (en) * | 1997-07-15 | 2000-11-28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Portable camera with an ink jet printer and cutting blade |
JPH1173048A (ja) * | 1997-08-27 | 1999-03-16 | Nec Niigata Ltd | カール矯正機構を備える熱ローラ定着器 |
JP3993312B2 (ja) | 1998-07-17 | 2007-10-17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印字装置のシート回収装置 |
US6394445B1 (en) * | 1998-12-30 | 2002-05-28 | Quad/Tech, Inc. | Apparatus for slowing down and guiding a signature and method for doing the same |
KR20000051022A (ko) * | 1999-01-18 | 2000-08-16 | 윤종용 | 인쇄기용 용지 배출장치 |
JP2000327181A (ja) * | 1999-05-14 | 2000-11-28 | Canon Inc | ロール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
KR100566221B1 (ko) * | 1999-09-22 | 2006-03-29 |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롤지 수용부를 구비한 프린터 |
US6494631B1 (en) * | 2000-09-29 | 2002-12-17 | Z.I.H. Corp. | Printer with ribbon fold out mechanism |
EP1288152B1 (en) * | 2001-08-31 | 2007-05-23 | Ricoh Company, Ltd. | Sheet ejecting device, curl elimin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3939147B2 (ja) | 2001-12-19 | 2007-07-04 |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US6808327B2 (en) * | 2002-02-15 | 2004-10-26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Removable printer unit |
JP2003326787A (ja) * | 2002-05-09 | 2003-11-19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US6811112B1 (en) * | 2003-01-14 | 2004-11-02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 Active feedback levelwinding system |
DE602004024151D1 (de) | 2003-03-05 | 2009-12-31 | Brother Ind Ltd | Kassette für einen aufgerollten Aufzeichnungsträger und Bilderzeugungsvorrichtung |
JP3770242B2 (ja) | 2003-03-05 | 2006-04-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巻回体カ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286657C (zh) * | 2003-04-15 | 2006-11-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机 |
JP4315081B2 (ja) * | 2003-09-10 | 2009-08-19 |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バック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409344B2 (ja) * | 2004-04-20 | 2010-02-03 |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EP1752304B1 (en) * | 2005-08-09 | 2008-03-2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oll paper printer |
JP2007112546A (ja) | 2005-10-18 | 2007-05-10 | Kyocera Mita Corp | 用紙反転装置、用紙反転装置の制御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
US7878724B2 (en) * | 2005-12-27 | 2011-02-0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inter |
EP2046513B1 (en) * | 2006-06-28 | 2012-10-31 | Talaris Holdings Limited | Document handling apparatus |
JP5068609B2 (ja) * | 2006-10-20 | 2012-11-07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装置 |
US20080101825A1 (en) * | 2006-10-30 | 2008-05-0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JP5308655B2 (ja) * | 2007-12-10 | 2013-10-0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292834B2 (ja) | 2008-01-29 | 2013-09-18 | Nk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 デカール機構 |
JP4985434B2 (ja) * | 2008-01-29 | 2012-07-25 | Nk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 デカール機構 |
CN101486419B (zh) * | 2008-12-25 | 2011-07-27 |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惰轮抬起装置 |
JP5412989B2 (ja) * | 2009-06-25 | 2014-02-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ロール紙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04309B2 (ja) * | 2009-10-27 | 2014-0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のカール修正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
US8177156B1 (en) * | 2009-11-23 | 2012-05-15 | Rinne Rhett L | Sheet roll dispenser |
JP5423480B2 (ja) * | 2010-03-03 | 2014-02-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ロール状媒体収容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1219271A (ja) * | 2010-03-25 | 2011-11-04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 |
US8862047B2 (en) * | 2010-03-25 | 2014-10-14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Sheet curl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595366B2 (ja) * | 2010-12-15 | 2014-09-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斜行補正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805956B2 (ja) * | 2011-02-04 | 2015-11-10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封筒反り矯正装置 |
JP2012162367A (ja) | 2011-02-08 | 2012-08-30 | Seiko Epson Corp |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JP5741119B2 (ja) * | 2011-03-28 | 2015-07-0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874238B2 (ja) * | 2011-08-16 | 2016-03-0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光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4053549B (zh) * | 2012-01-24 | 2016-08-03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卷曲控制组件 |
US8469358B1 (en) * | 2012-04-05 | 2013-06-25 | Delphax Technologies Inc. | Registration and transport unit for a sheet feeder |
JP5847040B2 (ja) * | 2012-08-31 | 2016-01-20 | 株式会社Pfu | 用紙搬送装置 |
JP5979439B2 (ja) * | 2012-11-29 | 2016-08-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CN110027931B (zh) * | 2012-12-17 | 2021-01-1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输送装置 |
JP6205719B2 (ja) * | 2012-12-27 | 2017-10-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ロール媒体支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JP6082290B2 (ja) * | 2013-03-19 | 2017-02-15 | 株式会社Pfu | 媒体供給装置 |
CN104070846B (zh) * | 2013-03-26 | 2016-04-20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缓冲功能的入纸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打印装置 |
-
2013
- 2013-12-13 CN CN201910223360.0A patent/CN110027931B/zh active Active
- 2013-12-13 CN CN201310685304.1A patent/CN103862886B/zh active Active
- 2013-12-13 US US14/106,406 patent/US994448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87368A1 (en) * | 1992-09-01 | 1994-03-16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Self-adjusting paper decurler |
JPH1178146A (ja) * | 1997-09-02 | 1999-03-2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プリンタ |
CN1422751A (zh) * | 2001-12-04 | 2003-06-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卷筒纸卷曲的校正设备以及带有该设备的记录装置 |
JP2006151616A (ja) * | 2004-11-30 | 2006-06-1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799975A (zh) * | 2004-12-28 | 2006-07-1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成像装置的卷曲校正装置 |
KR20060085437A (ko) * | 2005-01-24 | 2006-07-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배지롤러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
CN102218944A (zh) * | 2010-03-29 | 2011-10-1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卷筒纸打印机及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 |
CN102431819A (zh) * | 2010-07-29 | 2012-05-02 | 佳能株式会社 | 供给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944484B2 (en) | 2018-04-17 |
US20140166802A1 (en) | 2014-06-19 |
CN103862886B (zh) | 2019-04-16 |
CN103862886A (zh) | 2014-06-18 |
CN110027931A (zh) | 2019-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27931B (zh) | 输送装置 | |
JP4985434B2 (ja) | デカール機構 | |
JP5292834B2 (ja) | デカール機構 | |
EP2085347A2 (en) | Printing system | |
EP2784014B1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4983623B2 (ja) | デカール機構 | |
CN104724530A (zh) | 卷收装置以及打印卷收系统 | |
JP2014196182A (ja) | 記録装置 | |
CN104723699B (zh) | 介质运送装置以及打印装置 | |
JP5464005B2 (ja) |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 | |
US8998205B2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KR101593037B1 (ko) | 프린터의 스큐 방지장치 | |
JP2012066932A (ja) | ロール媒体保持機構、ロール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4195940A (ja) | 記録装置 | |
JP6115255B2 (ja) | 記録装置 | |
JP6149551B2 (ja) | 記録装置 | |
US7671885B2 (e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curl restraining mechanism | |
JP6094200B2 (ja) |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
JP6094199B2 (ja) | 記録装置 | |
EP2783874B1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11586137B2 (en) | Conveyor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6376016B2 (ja) |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
JP6609966B2 (ja) |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1800170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給送装置 | |
JP2011207550A (ja) |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