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6379679A - 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9679A
CN116379679A CN202310270218.8A CN202310270218A CN116379679A CN 116379679 A CN116379679 A CN 116379679A CN 202310270218 A CN202310270218 A CN 202310270218A CN 116379679 A CN116379679 A CN 116379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ity
refrigeration
cold accumulation
cold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702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若菡
聂鑫
高飞翔
玄洪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nru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nru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nru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nru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7021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96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9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967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4/081750 priority patent/WO202418832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6/00Devic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 cooling mod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with a cooling mode not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3/00Stationary devices, e.g. cold-roo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D2600/06Controlling according to a predetermined profi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制冷设备,用于向冷库提供冷量;控制设备,控制设备与制冷设备电连接,配置为在峰电时段内控制制冷设备提供第一制冷量、在谷电时段内控制制冷设备提供第二制冷量、在平电时段内控制制冷设备提供第三制冷量;其中,第一制冷量小于第三制冷量,第三制冷量小于第二制冷量;蓄冷模组,蓄冷模组设置于冷库内;蓄冷模组包括支撑组件和多个蓄冷盒;多个蓄冷盒安装于支撑组件上;每一蓄冷盒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其中,相变材料在峰电时段内向冷库提供冷量,在谷电时段内蓄冷。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蓄冷供冷系统,用于控制冷库在节能的前提下获得冷量。

Description

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申请涉及供冷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冷库包括主体结构和制冷设备。主体结构限定出用于冷藏货物的空间,制冷设备用于向该空间提供冷量,以使得冷库能够处于预设的低温环境中。制冷设备需要进行日复一日的连续运转才能够将冷库维持在低温环境中,存在制冷设备功耗大且利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蓄冷供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旨在用于控制冷库在节能的前提下获得冷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功耗大且利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蓄冷供冷系统,包括:
制冷设备,用于向所述冷库提供冷量;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库内,用于采集所述冷库内的实时温度;
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制冷设备电连接,配置为基于在峰电时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在所述峰电时段内提供第一制冷量、基于在谷电时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在谷电时段内提供第二制冷量、基于在平电时间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在平电时段内提供第三制冷量;其中,所述第一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三制冷量,所述第三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二制冷量;
管理设备,所述管理设备与所述控制设备信号连接;所述管理设备用于通过所述控制设备获取所述冷库的温度和/或所述制冷设备的运行参数;以及
多个蓄冷模组,所述多个蓄冷模组分布设置于所述冷库内;每一所述蓄冷模组包括支撑组件和多个蓄冷盒;多个所述蓄冷盒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每一所述蓄冷盒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其中,所述相变材料在所述峰电时段内向所述冷库提供冷量,在所述谷电时段内蓄冷。
可选地,所述蓄冷供冷系统还包括电表和显示装置;所述电表用于采集所述制冷设备在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一用电电量、在所述峰电时段的第二用电电量和在所述平电时段的第三用电电量;所述电表和所述显示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设备电连接;所述控制设备还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用电电量、所述第二用电电量和所述第三用电电量,得到第一日平均用电量;获取第二日平均用电量;其中,所述第二日平均用电量为未使用所述蓄冷供冷系统时的日均用电量;基于第一日平均用电量和第二日平均用电量,计算得到节电比;控制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所述第一日平均用电量和/或所述节电比。
可选地,所述控制设备还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用电电量和所述谷电时段对应的第一用电单价,计算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一实际电费;基于所述第二用电电量和所述峰电时段对应的第二用电单价,计算所述峰电时段的第二实际电费;基于所述第三用电电量和所述平电时段对应的第三用电单价,计算所述峰电时段的第三实际电费;基于所述第一用电电量、所述节电比和所述第一用电单价,计算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一估计电费;基于所述第二用电电量、所述节电比和所述第二用电单价,计算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二估计电费;基于所述第三用电电量、所述节电比和所述第三用电单价,计算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三估计电费;基于所述第一实际电费、第二实际电费、第三实际电费,计算得到实际总电费;基于所述第一估计电费、第二估计电费、第三估计电费,计算得到估计总电费;
基于所述实际总电费和所述估计总电费,计算得到节电费用;控制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所述实际总电费和/或所述节电费用。
可选地,所述蓄冷供冷系统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控制设备信号连接;所述温控器用于调整所述冷库的设定温度;所述控制设备还配置为:获取所述设定温度;基于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实时温度,调整所述制冷设备在所述峰电时段内的第一制冷量,和/或调整所述制冷设备在所述谷电时段内的第二制冷量,和/或调整所述制冷设备在平电时段内的第三制冷量,以调节所述冷库内的温度至所述设定温度。
可选地,所述蓄冷盒包括主体部和隆起部;所述隆起部凸设于所述主体部,并具有内部腔体;所述相变材料填充于所述内部腔体内;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穿孔;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穿孔配合,以将所述蓄冷盒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层网货架,所述层网货架具有支撑侧,用于支撑货物;所述多个蓄冷盒位于所述支撑侧的相对侧;其中,所述穿孔包括第一穿孔;所述连接件为细长型构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穿设段和位于所述穿设段两端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穿设段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内,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连接于所述层网货架的不同位置,以分别与所述层网货架限定出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二弯折段分别设置于所述穿设段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二弯折段的间距大于所述蓄冷盒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蓄冷供冷系统还包括:货架架体,所述货架架体设置于所述冷库内;所述货架架体构造有多个固定结构;所述多个蓄冷模组的层网货架分别安装于不同的所述固定结构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主管,所述固定主管穿设于每一所述蓄冷盒的穿孔;多个固定副管,多个所述固定副管套设于所述固定主管上,并且每一所述固定副管相对的两端抵接于相邻的两个蓄冷盒上;以及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穿设于所述固定主管上,并抵接于多个所述蓄冷盒中最外侧的蓄冷盒上。
可选地,所述蓄冷供冷系统包括:吊顶结构,所述吊顶结构安装于所述冷库的顶部;所述固定主管由所述吊顶结构支撑;和/或侧墙结构,所述侧墙结构安装于所述冷库的侧墙;所述固定主管由所述侧墙结构支撑;和/或内支撑结构,所述内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冷库的底部,并且具有靠近所述冷库顶部的安装结构;所述固定主管安装于所述安装结构上。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供冷控制方法,用于蓄冷供冷系统,所述蓄冷供冷系统包括制冷设备和多个蓄冷模组;所述多个蓄冷模组分布设置于冷库内;每一所述蓄冷模组包括支撑组件和多个蓄冷盒;多个所述蓄冷盒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每一所述蓄冷盒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在峰电时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在所述峰电时段内提供第一制冷量、基于在谷电时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在谷电时段内提供第二制冷量、基于在平电时间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在平电时段内提供第三制冷量;其中,所述第一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三制冷量,所述第三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二制冷量,以使得所述相变材料在所述峰电时段内向所述冷库提供冷量,在所述谷电时段内蓄冷。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冷库内设置蓄冷模组,蓄冷模组包括多个蓄冷盒;蓄冷盒内填充有相变材料。通过控制设备控制制冷设备在峰电、谷电和平电时段以不同的制冷量运行;其中,峰电对应的制冷量最小,谷电对应的制冷量最大;当制冷设备在谷电时段以较大的第二制冷量运行时,制冷设备向冷库提供较多的冷量,在维持冷库低温环境的同时,多余的冷量被相变材料吸收以蓄冷,冷库进入到维持低温环境的蓄冷模式;当制冷设备在平电时段以小于第二制冷量的第三制冷量运行时,制冷设备提供的冷量变少,冷库进入维持低温环境的维持模式;当制冷设备在峰电时段以较小制冷量运行时,制冷设备向冷库提供较少的冷量或者不提供冷量,相变材料可以向冷库释放冷量,冷库进入到维持低温环境的释冷模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得冷库错峰用电,降低电能损耗,提高制冷设备提供的冷量的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蓄冷供冷系统的蓄冷模式的运行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蓄冷供冷系统的放冷模式的运行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蓄冷供冷系统中的实体环境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蓄冷供冷系统中蓄冷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蓄冷供冷系统中蓄冷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蓄冷供冷系统中层网式蓄冷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蓄冷供冷系统中层网式蓄冷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层网式蓄冷模组应用于货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蓄冷供冷系统中管架式蓄冷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蓄冷供冷系统中管架式蓄冷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C-C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管架式蓄冷模组应用于吊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管架式蓄冷模组应用于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管架式蓄冷模组应用于内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蓄冷供冷系统中控制方法的逻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蓄冷供冷系统,用于冷库10,包括:
制冷设备100,用于向所述冷库10提供冷量;
温度传感器500;所述温度传感器500与所述控制设备200信号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冷库内的实时温度;
控制设备200,所述控制设备200与所述制冷设备100电连接,配置为基于峰电时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100在峰电时段内提供第一制冷量、基于谷电时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100在谷电时段内提供第二制冷量、基于平电时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100在平电时段内提供第三制冷量;其中,所述第一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三制冷量,所述第三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二制冷量;
蓄冷模组300,所述蓄冷模组300设置于所述冷库10内;所述蓄冷模组300包括支撑组件和多个蓄冷盒310;多个所述蓄冷盒310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每一所述蓄冷盒310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其中,所述相变材料在所述峰电时段内向所述冷库10提供冷量,在所述谷电时段内蓄冷。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冷库10内设置蓄冷模组300,蓄冷模组300包括多个蓄冷盒310;蓄冷盒310内填充有相变材料。通过控制设备200在峰电、谷电和平电时段的实时温度控制制冷设备100在峰电、谷电和平电时段以不同的制冷量运行;其中,峰电对应的制冷量最小,谷电对应的制冷量最大;当制冷设备100在谷电时段以提供较大的第二制冷量运行时,维持冷库10低温环境的同时,多余的冷量被相变材料吸收以蓄冷,冷库10进入到维持低温环境的蓄冷模式;当制冷设备100在平电时段以提供小于第二制冷量的第三制冷量运行时,制冷设备100提供的冷量变少,冷库10进入维持低温环境的维持模式;当制冷设备100在峰电时段以更小的制冷量或者提供的冷量为0运行时,相变材料可以向冷库10释放冷量,冷库10进入到维持低温环境的释冷模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控制冷库10错峰用电,降低电能损耗,提高制冷设备100提供的冷量的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本申请实施中,所述蓄冷供冷系统还包括管理设备700,所述管理设备700与所述控制设备200信号连接;所述管理设备700用于通过所述控制设备200获取所述冷库10的温度和/或所述制冷设备100的运行参数。
在实施例中,管理设备700可以为PC端、APP小程序等。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操作管理设备700获取所述冷库10的温度和/或制冷设备100的运行参数。控制设备200具有存储器,用于存储制冷设备100的运行参数数据、冷库10的温度等参数。制冷设备100的运行参数主要包括:制冷设备100的启动和关闭时间、制冷设备100的运行参数的调节历史、制冷设备100中压缩机的转速和风机的转速、制冷设备100的耗电量、电费、节电比等。所述冷库10的温度包括实时温度、温度变化量等。
一般情况下,制冷设备100包括制冷机和风机。制冷机包括压缩机、换热器和节流阀和管路。制冷机在压缩机、换热器、节流阀的作用下产生冷空气。风机一般设置在冷库10的墙壁上,将冷空气送入到冷库10中,以向冷库10内提供冷量。
在实施例中,控制设备200通过控制风机的转速和压缩机的转速的方式来调节制冷设备100在峰电、谷电和平电时段的运行时的制冷量。比如,在峰电时,风机和压缩机可以停止运行,此时风机的转速和压缩机的转速可以为0;当然,风机的转速和压缩机的转速分别以较小的转速运行。在平电时,风机和压缩机的转速可以相对于峰电时提高,以向冷库10提供一定的冷量。而在谷电时,风机和压缩机的转速可以相对于谷电时进一步地提高,以向冷库10提供足够的冷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冷库10进入到稳定运行阶段后,风机和压缩机在峰电时段停机或者停机时间足够长,以降低在峰电时段的用电量,降低电网压力。而风机和压缩机在谷电时段可以足够大的转速运行,以在谷电时段向冷库10提供足够的冷量,使得相变材料积蓄能够维持冷库10在峰电时段的低温环境的冷量。而风机和压缩机在平电时段以尽量小的转速运行,向冷库10提供维持其低温的冷量即可。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设备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蓄冷供冷系统的控制程序,蓄冷供冷系统的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前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如图18所示,该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S100,基于峰电时段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100在峰电时段内提供第一制冷量;
S200,基于谷电时段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100在谷电时段内提供第二制冷量;
S300,基于平电时段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100在平电时段内提供第三制冷量;其中,所述第一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三制冷量,所述第三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二制冷量。
实施例中,冷库中设定有需要维持温度;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内的实时温度和维持温度进行对比,以控制所述制冷设备100在不同时间段提供制冷量。
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存储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所执行以实现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蓄冷供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蓄冷盒310可以采用HDPE材质,也可以为金属材质。相变材料为本领域常用的材料。蓄冷盒310选用为HDPE材质时,相变材料可以选用相变点在-70℃至50℃的相变材料。当蓄冷盒310选用为金属材质时,相变材料可以选用相变点的范围更广。一般而言,在冷库10中,蓄冷盒310一般选用为HDPE材质,而相变材料可以选用相变点在-15℃至20℃的相变材料,便可以满足常用冷库10的建设。在其他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蓄冷盒310的材质以及相变材料的类型可以根据需要维持的温度范围进行具体设置,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实施例中,每一蓄冷盒310内填充的相变材料的体积为蓄冷盒310的内部体积的80%-90%之间,优选为85%。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蓄冷盒310包括主体部311和隆起部312;所述隆起部312凸设于所述主体部311,并具有内部腔体;所述相变材料填充于所述内部腔体内;所述主体部311上设置有穿孔H;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件320,所述连接件320与所述穿孔H配合。具体地,所述主体部311具有外表面;所述隆起部312凸出所述外表面设置,并限定出所述蓄冷盒310的内部腔体,所述内部腔体用于填充相变材料,所述主体部311上设置有与所述内部腔体彼此不连通的穿孔H。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隆起部312凸出主体部311的外表面设置,并且限定出用于填充相变材料,以提高蓄冷盒310的蓄冷能力;而在主体部311上设置不与内部腔体连通的穿孔H,以用于与外部连接件320连接,便于蓄冷盒310的安装。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蓄冷盒310具有良好的蓄冷能力,并且能快速安装。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中,所述蓄冷盒310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述隆起部312具有多个,多个所述隆起部312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隆起部312之间限定出形成散热间隙。通过将隆起部312间隔设置,以在隆起部312之间限定出散热间隙,提高换热面积,以提高蓄冷盒310的热交换效率。比如,隆起部312中第一部分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而隆起部312中第二部分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隆起部312的两端与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隆起部312相接,使得隆起部312限定出蓄冷盒310的内部腔体。
一般而言,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隆起部312具有多个。实施人员主要根据蓄冷盒310所需的换热能力对第一部分隆起部312的个数和间距进行具体设置。而,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隆起部312具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蓄冷盒310宽度方向上的两边缘。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表面包括在所述蓄冷盒310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隆起部312包括第一隆起部和第二隆起部,所述第一隆起部凸出所述第一外表面设置,所述第二隆起部凸出第二外面设置。为了提高蓄冷盒310的蓄冷容量,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主体部311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隆起部和第二隆起部,第一隆起部和第二隆起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进行设置。一般而言,第一隆起部和第二隆起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图4和图5所示,所述蓄冷盒310具有灌装口313,所述灌装口313用于灌装所述相变材料。所述灌装口313设置于所述蓄冷盒310的角落。在蓄冷模组300中,灌装口313设置于蓄冷盒310的上侧,可以避免蓄冷盒310内的相变材料泄露。通常情况下,多个蓄冷盒310的灌装口313沿直线阵列,比如灌装口313均设置于其所在的蓄冷盒310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蓄冷模组300具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详见实施例2和实施例3。实施例2主要提供一种安装于货架上的蓄冷模组300,以应用于该蓄冷供冷系统中。实施例3主要提供一种安装于侧墙、吊顶以及靠近吊顶设置的蓄冷模组300,以应用于该蓄冷供冷系统中。此外,实施人员可以根据冷库10的空间大小,将实施例2和实施例3提供的不同结构形式的蓄冷模组300应用于该蓄冷供冷系统中,详见实施例4。
实施例2
参照图6至图10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能够安装于货架的层网式蓄冷模组。该层网式蓄冷模组应用时设置在冷库10中的货架架体350上,便于对冷库10中的冷藏货物进行贮藏。
在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层网货架330,所述层网货架330具有支撑侧S1,用于支撑货物;所述多个蓄冷盒310位于所述支撑侧S1的相对侧S2;其中,所述穿孔H包括第一穿孔H1;所述连接件320为细长型构件。
在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连接件320包括穿设段321和位于所述穿设段321两端的第一连接段325和第二连接段323,所述穿设段321穿设于所述穿孔H内,所述第一连接段325和所述第二连接段323分别连接于所述层网货架330的不同位置。在实施例中,穿设段321与第一穿孔H1的大小适配,以能够穿过第一穿孔H1。穿设段32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段325和第二连接段323。第一连接段325和第二连接段323分别与层网货架330的不同位置连接,进而将蓄冷盒310设置在这两个不同位置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连接件320一般为细长型的结构,比如可以为钢丝或细绳等。以钢丝为例,钢丝具有穿设于第一穿孔H1的穿设段321,也具有位于穿设段321两端的与层网货架330连接的第一连接段325和第二连接段323。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层网货架330具有至少两个沿蓄冷盒31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杆331,所述第一连接段325和所述第二连接段323分别与不同位置的第一杆331连接。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杆331沿蓄冷盒31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形成层网货架330的基本架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层网货架330还包括多个第二杆332,多个第二杆332沿蓄冷盒3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每一个第二杆332均与第一杆331连接,进行组成能够用于承载货物的网格结构。连接件320的第一连接段325和第二连接段323在穿设段321穿设于第一穿孔H1后固定在间隔设置的第一杆331上,因而可以将蓄冷盒310悬挂于层网货架330的支撑侧S1的相对侧S2。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层网货架330可以构造为标准件,便于提高层网货架330的制造效率。当然,根据承载需求和制冷需求,层网货架330也可以进行定制。
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安装蓄冷模组300的效率,连接件320通常具有多个穿设段321、第一连接段325和第二连接段323。以相邻的两个蓄冷盒310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蓄冷盒310对应的第二连接段323与另一个蓄冷盒310的第一连接段325连接。也即:连接件320中相邻的两个穿设段321分别穿设于相邻的两个蓄冷盒310的第一穿孔H1内,其中,穿设于其中一个蓄冷盒310的穿设段321所连接的第一连接段325与穿设于另一个蓄冷盒310的穿设段321所连接的第二连接段323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所述连接件320还包括第一弯折段324和第二弯折段322,所述第一弯折段324和所述第二弯折段322分别设置于所述穿设段321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弯折段324与所述第一连接段325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段322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23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弯折段324和所述第二弯折段322的间距大于所述蓄冷盒310的厚度。在安装一组蓄冷单元时,可以先将多个蓄冷盒310通过连接件320串接起来。然后将连接件320第一穿孔H1外的部分进行两次弯折,分别形成多个弯折段和多个连接段。将多个连接段与层网货架330连接,进而将该组蓄冷单元安装至层网货架330上。相邻的两个弯折段之间为蓄冷盒310。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由于连接件320穿设在第一穿孔H1内,因而蓄冷盒310与连接件320之间是松配合,允许蓄冷盒310活动。针对于一个蓄冷盒310而言,其被相邻的第一弯折段324和第二弯折段322所限制;因而在允许蓄冷盒310活动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弯折段324和第二弯折段322限制其活动范围,以避免其与相邻的蓄冷盒310接触,一方面使得相邻的蓄冷盒310之间具有适当间距便于其吸冷或者释放冷量,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蓄冷盒310碰撞而破损。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所述蓄冷供冷系统还包括:货架架体350,所述货架架体350设置于所述冷库10内;所述货架架体350构造有多个固定结构;所述蓄冷模组300具有多个,每一所述蓄冷模组300的层网货架330安装于不同的所述固定结构上。货架架体350通常包括第一立柱352和第一横梁351;第一立柱352沿高度方向延伸,第一横梁351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横梁351为多个,多个第一横梁351中的一部分沿高度方向固定在第一立柱352上。在同一高度位置,至少两个第一横梁351间隔设置。第一横梁35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层网货架330的固定结构。层网货架330安装在该固定结构上,进而将该层网式蓄冷模组安装在货架架体350上,组合形成具有蓄冷模组300的货架。应用时,货物摆放在层网货架330的支撑侧S1,蓄冷模组300位于支撑侧S1的相对侧S2。
实施例3
参照图11至图17所示,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能够安装于冷库10吊顶、侧墙以及可以靠近吊顶设置的管架式蓄冷模组,便于对冷库10中的冷藏货物进行贮藏。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连接件320包括:固定主管326,所述固定主管326穿设于每一所述蓄冷盒310的穿孔H;多个固定副管327,多个所述固定副管327套设于所述固定主管326上,并且每一所述固定副管327相对的两端抵接于相邻的两个蓄冷盒310上;以及限位管328,所述限位管328穿设于所述固定主管326上,并抵接于多个所述蓄冷盒310中最外侧的蓄冷盒310上。在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通过固定主管326将多个蓄冷盒310串接起来;通过固定副管327套设于固定主管326上,并且抵接于相邻的两个蓄冷盒310上,进而使得蓄冷盒310之间保持适当间距,以便于其内的相变材料吸收冷量以及释放冷量;通过限位管328套设于固定主上,并抵接最外侧的蓄冷盒310,以将蓄冷盒310相对固定,进而形成该管架式蓄能模组,以在应用时,通过将该蓄冷模组300安装至外部结构上,以能够向环境提供冷量。
在实施例中,固定主管326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管。固定副管327可以采用PVC短管。限位管328可以采用不锈钢三通配合玻璃纤维管的结构。当然,实施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环境对固定主管326、固定副管327和限位管328材质具体选择,在此不做进一步示例。
每一所述固定副管327的两轴向端面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蓄冷盒310的主体部311抵接。在实施例中,固定副管327的外径大于固定的直径,进而固定副管327在套设于固定主管326上时抵接在蓄冷盒310的主体部311上,进而将多个蓄冷盒310隔开。位于中间的蓄冷盒310的主体部311相对的两侧分别由相邻的两个固定副管327抵接。
在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隆起部312中的一部分为承载隆起部3121,另一部分为散热隆起部3122。在蓄冷盒310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多个承载隆起部3121的尺寸小于所述多个散热隆起部3122的尺寸。也即:承载隆起部3121在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小于散热隆起部3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其中,所述承载隆起部3121围绕所述第二穿孔H2设置。在将蓄冷盒310组装成管架式蓄冷模组中,第二穿孔H2与固定主管326进行配合。第二穿孔H2所在区域受到装配力。因此,为了提高蓄冷盒310的装配能力,第二穿孔H2附近的隆起部312的一部分(承载隆起部3121)在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缩小设计,提高其强度以具有加强作用,进而提高蓄冷盒310的承载能力。
第二穿孔H2周围的隆起部312的延伸长度进行缩小设置,形成有四个承载隆起部3121;四个承载隆起部3121短于散热隆起部3122,且围绕第二穿孔H2设置。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管架式蓄冷模组的安装方式主要包括吊顶安装、侧墙安装和内撑式安装。实施人员根据冷库10的结构、制冷需求以及安装的便捷性进行具体选择一种或多种。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所述蓄冷供冷系统包括:吊顶结构360,所述吊顶结构360安装于所述冷库10的顶部;所述固定主管326由所述吊顶结构360支撑。吊顶机构包括第一承载件361、丝杆362和库板363。丝杆362与第一承载件361连接,库板363与丝杆362连接。丝杆362贯穿库板363并与冷库10的楼板11连接。在实施例中,吊顶结构360还包括垫板,垫板设在丝杆362和库板363的连接位置,提高强度。第一承载件361水平间隔设置地与丝杆362连接。固定主管326与第一承载件361固定连接,使得管架式蓄冷模组固定安装在吊顶结构360上。
如图16所示,蓄冷供冷系统还包括侧墙结构370,所述侧墙结构370安装于所述冷库10的侧墙。侧墙结构370包括第二承载件371、立板373和侧板372;立板373高度方向延伸。侧板372两两相对设置,分别与立板373相对的两侧固定连接。第二承载件371的两端分别由两两相对设置的侧板372固定。管架式蓄冷模组的固定主管326固定在第二承载件371上,由第二承载件371固定。在实施例中,立板373和侧板372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至冷库10的侧墙上,使得该管架式模组安装至冷库10的侧墙上。
如图17所示,蓄冷供冷系统还包括内支撑结构380。内支撑结构380包括多个第二立柱382和多个第二横梁381;多个第二立柱382沿高度方向延伸,具有靠近冷库10的一端。多个第二横梁381固定在第二立柱382靠近冷库10的一端,且水平间隔布置。固定主管326安装在第二横梁381上,由第二横梁381进行支撑,使得管架式蓄冷模组靠近冷库10顶部设置。第二立柱382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冷库10的地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主管326可以与第一承载件361、第二承载件371和第二横梁381通过螺纹连接件320、销轴等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接或者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钢丝绑接的方式连接。
实施例4
冷库10中设置有采用了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层网式蓄冷模组以及采用了实施例3中所提供的管架式蓄冷模组。比如,在空间较大的冷库10中,蓄冷供冷系统同时包括层网式蓄冷模组和管架式蓄冷模组。其中,层网式蓄冷模组安装于货架上。管架式蓄冷模组安装于吊顶和墙壁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基于内撑式结构靠近吊顶安装。
此外,在一些情况下,管架式蓄冷模组也可以安装在货架架体350上。同理,层网式蓄冷模组也可以采用吊顶安装形式、侧墙安装形式或者内支撑式安装形式。
实施例5
实施例5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至少一个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供一种用于展示该冷库供冷节电效能的蓄冷供冷系统。
在一自然日内,用电阶段分为谷电时段、峰电时段和平电时段。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蓄冷供冷系统还包括电表400和显示装置;所述电表400用于采集所述制冷设备100在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一用电电量、在所述峰电时段的第二用电电量和在所述平电时段的第三用电电量;所述电表400和所述显示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设备200电连接。在一自然日内,第一用电电量、第二用电电量和第三用电电量的总和为一日的总用电量,
在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设备200还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一用电电量、所述第二用电电量和所述第三用电电量,得到第一日平均用电量;在实施例中,以多个自然日为计量单位,共计n天,第i天的所述第一用电电量、所述第二用电电量和所述第三用电电量分比为Q1i、Q2i和Q3i,那么以这段多个自然日内所得到的的第一日平均用电量
Figure SMS_1
为:
Figure SMS_2
一般而言,n取1天、5天、10天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等。
获取第二日平均用电量;其中,所述第二日平均用电量为
Figure SMS_3
未使用所述蓄冷供冷系统时的日均用电量。在实施例中,第二日平均用电量
Figure SMS_4
是通过对未使用所述蓄冷供冷系统的历史电量进行计算所得的数据,其存储于控制设备200的存储器中。
基于第一日平均用电量和第二日平均用电量,计算得到节电比。节电比
Figure SMS_5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SMS_6
控制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所述第一日平均用电量和/或所述节电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显示一天的第一日平均用电量及其对应节电比。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显示半个月的第一日平均用电量及其对应节电比。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显示一个月的第一日平均用电量及其对应节电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显示一天或者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的第一日平均用电量和所述节电比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节电比Q%可达到67%,充分说明了该蓄冷供冷系统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在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展示该蓄冷供冷系统运行成本的降低量,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还能够显示该蓄冷供冷系统电费的节约量。具体地,在峰电时段、谷电时段和平电时段计价价格不同,控制设备200中预存有各个阶段的用电单价。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设备200还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用电电量和所述谷电时段对应的第一用电单价,计算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一实际电费P1实;基于所述第二用电电量和所述峰电时段对应的第二用电单价,计算所述峰电时段的第二实际电费P2实;基于所述第三用电电量和所述平电时段对应的第三用电单价,计算所述峰电时段的第三实际电费P3实。在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计算和展示,一般而言,价格的显示周期以日为单位;因此,一天的电费总费用为第一实际电费、第二实际电费和第三实际电费的累加值。
基于所述第一用电电量、所述节电比和所述第一用电单价,计算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一估计电费P1估。在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用电电量Q1和所述节电比Q%可以估算出在谷电时段的第一估计用电电量Q1估,其计算公式为:
Q1估=Q1(1+Q%);
根据第一估计用电电量Q1估和第一用电单价估算得到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一估计电费P1估。
按照相同的方式,基于所述第二用电电量、所述节电比和所述第二用电单价,计算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二估计电费P2估;基于所述第三用电电量、所述节电比和所述第三用电单价,计算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三估计电费P3估
基于所述第一实际电费P1实、第二实际电费P2实、第三实际电费P3实,计算得到实际总电费P总实;基于所述第一估计电费P1总、第二估计电费P2总、第三估计电费P3总,计算得到估计总电费P总估
基于所述实际总电费和所述估计总电费,计算得到节电费用P节约:
P节约=P总估-P总实
控制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所述实际总电费和/或所述节电费用。一般情况下,显示装置每天均会显示前一日所使用的实际总电费,以及前一日的节电费用。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200还配置为计算节电费用的累计值;该累计值为计算了当天之前的每一日的节电费用的综合。显示装置配置为显示节电费用的累计值。
实施例6
如图3所示,实施例6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至少一个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供一种用于能够调节制冷温度的蓄冷供冷系统。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蓄冷供冷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500和温控器600。所述温度传感器500和所述温控器600均与所述控制设备200信号连接;所述温控器600用于调整所述冷库10的设定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500用于采集所述冷库内的实时温度;所述控制设备200还配置为:获取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实时温度。基于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实时温度,调整所述制冷设备100在所述峰电时段内的第一制冷量,和/或调整所述制冷设备100在所述谷电时段内的第二制冷量,和/或调整所述制冷设备100在所述平电时段内的第三制冷量,以调节所述冷库10内的温度至所述设定温度。
在实施例中,温控器600用于调整冷库10的设定温度。当在谷电时段接收到设定温度时,根据冷库10的实时温度和设定温度,调整所述制冷设备100在所述谷电时段内的第二制冷量,以调节所述冷库10内的温度至所述设定温度;比如,若设定温度低于实时温度,增大压缩机转速和增加风机转速,以进行降温;又比如,设定温度高于实时温度,降低压缩机转速和降低风机转速,以提供更少的冷量,使得冷库10内的温度能增加。
当在平电时段接收到设定温度时,根据冷库10的实时温度和设定温度,调整所述制冷设备100在所述平电时段内的第三制冷量,以调节所述冷库10内的温度至所述设定温度;比如,若设定温度低于实时温度,增大压缩机转速和增加风机转速,以进行降温;又比如,设定温度高于实时温度,降低压缩机转速和降低风机转速,以提供更少的冷量,使得冷库10内的温度能增加。
当在峰电时段接收到设定温度时,根据冷库10的实时温度和设定温度,调整所述制冷设备100在所述峰电时段内的第一制冷量,以调节所述冷库10内的温度至所述设定温度;比如,若设定温度低于实时温度,则可以开启压缩机和开启风机,以进行降温;或者提示实施人员是否能够再进入到谷电或者平电后,再开启压缩机和开启风机,以进行降温,若是,则进入谷电或者平电后,开启压缩机和风机;若否,则立即开启压缩机和风机。又比如,设定温度高于实时温度,若压缩机和风机在运行中,则可以降低压缩机转速和降低风机转速或者关闭压缩机和风机,以提供更少的冷量,使得冷库10内的温度能增加;或者若压缩机和风机已经处于停机状态,则在进入平电或谷电时,压缩机和风机仍旧处于停机状态,直至冷库10内的温度回升至设定温度。
在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500布局在冷库内的不同位置处,以分布的方式采集冷库的温度。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蓄冷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设备,用于向冷库提供冷量;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库内,用于采集所述冷库内的实时温度;
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制冷设备电连接,配置为基于在峰电时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在所述峰电时段内提供第一制冷量、基于在谷电时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在谷电时段内提供第二制冷量、基于在平电时间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在平电时段内提供第三制冷量;其中,所述第一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三制冷量,所述第三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二制冷量;
管理设备,所述管理设备与所述控制设备信号连接;所述管理设备用于通过所述控制设备获取所述冷库的温度和/或所述制冷设备的运行参数;以及
多个蓄冷模组,所述多个蓄冷模组分布设置于所述冷库内;每一所述蓄冷模组包括支撑组件和多个蓄冷盒;多个所述蓄冷盒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每一所述蓄冷盒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其中,所述相变材料在所述峰电时段内向所述冷库提供冷量,在所述谷电时段内蓄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供冷系统还包括电表和显示装置;所述电表用于采集所述制冷设备在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一用电电量、在所述峰电时段的第二用电电量和在所述平电时段的第三用电电量;所述电表和所述显示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设备电连接;
所述控制设备还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一用电电量、所述第二用电电量和所述第三用电电量,得到第一日平均用电量;
获取第二日平均用电量;其中,所述第二日平均用电量为未使用所述蓄冷供冷系统时的日均用电量;
基于第一日平均用电量和第二日平均用电量,计算得到节电比;
控制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所述第一日平均用电量和/或所述节电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冷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还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一用电电量和所述谷电时段对应的第一用电单价,计算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一实际电费;
基于所述第二用电电量和所述峰电时段对应的第二用电单价,计算所述峰电时段的第二实际电费;
基于所述第三用电电量和所述平电时段对应的第三用电单价,计算所述峰电时段的第三实际电费;
基于所述第一用电电量、所述节电比和所述第一用电单价,计算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一估计电费;
基于所述第二用电电量、所述节电比和所述第二用电单价,计算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二估计电费;
基于所述第三用电电量、所述节电比和所述第三用电单价,计算所述谷电时段的第三估计电费;
基于所述第一实际电费、第二实际电费、第三实际电费,计算得到实际总电费;
基于所述第一估计电费、第二估计电费、第三估计电费,计算得到估计总电费;
基于所述实际总电费和所述估计总电费,计算得到节电费用;
控制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所述实际总电费和/或所述节电费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供冷系统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控制设备信号连接;所述温控器用于调整所述冷库的设定温度;所述控制设备还配置为:
获取所述设定温度;
基于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实时温度,调整所述制冷设备在所述峰电时段内的第一制冷量,和/或调整所述制冷设备在所述谷电时段内的第二制冷量,和/或调整所述制冷设备在平电时段内的第三制冷量,以调节所述冷库内的温度至所述设定温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盒包括主体部和隆起部;所述隆起部凸设于所述主体部,并具有内部腔体;所述相变材料填充于所述内部腔体内;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穿孔;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穿孔配合,以将所述蓄冷盒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冷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层网货架,所述层网货架具有支撑侧,用于支撑货物;所述多个蓄冷盒位于所述支撑侧的相对侧;
其中,所述穿孔包括第一穿孔;所述连接件为细长型构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穿设段和位于所述穿设段两端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穿设段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内,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连接于所述层网货架的不同位置,以分别与所述层网货架限定出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冷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二弯折段分别设置于所述穿设段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二弯折段的间距大于所述蓄冷盒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蓄冷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供冷系统还包括:货架架体,所述货架架体设置于所述冷库内;所述货架架体构造有多个固定结构;所述多个蓄冷模组的层网货架分别安装于不同的所述固定结构上。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冷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固定主管,所述固定主管穿设于每一所述蓄冷盒的穿孔;
多个固定副管,多个所述固定副管套设于所述固定主管上,并且每一所述固定副管相对的两端抵接于相邻的两个蓄冷盒上;以及
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穿设于所述固定主管上,并抵接于多个所述蓄冷盒中最外侧的蓄冷盒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冷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供冷系统包括:
吊顶结构,所述吊顶结构安装于所述冷库的顶部;所述固定主管由所述吊顶结构支撑;和/或
侧墙结构,所述侧墙结构安装于所述冷库的侧墙;所述固定主管由所述侧墙结构支撑;和/或
内支撑结构,所述内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冷库的底部,并且具有靠近所述冷库顶部的安装结构;所述固定主管安装于所述安装结构上。
11.一种蓄冷供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蓄冷供冷系统,所述蓄冷供冷系统包括制冷设备和多个蓄冷模组;所述多个蓄冷模组分布设置于冷库内;每一所述蓄冷模组包括支撑组件和多个蓄冷盒;多个所述蓄冷盒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每一所述蓄冷盒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在峰电时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在所述峰电时段内提供第一制冷量、基于在谷电时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在谷电时段内提供第二制冷量、基于在平电时间段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在平电时段内提供第三制冷量;其中,所述第一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三制冷量,所述第三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二制冷量,以使得所述相变材料在所述峰电时段内向所述冷库提供冷量,在所述谷电时段内蓄冷。
CN202310270218.8A 2023-03-15 2023-03-15 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3796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0218.8A CN116379679A (zh) 2023-03-15 2023-03-15 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PCT/CN2024/081750 WO2024188320A1 (zh) 2023-03-15 2024-03-14 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0218.8A CN116379679A (zh) 2023-03-15 2023-03-15 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9679A true CN116379679A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62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0218.8A Pending CN116379679A (zh) 2023-03-15 2023-03-15 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96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88320A1 (zh) * 2023-03-15 2024-09-19 深圳市森若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49153A1 (en) * 1990-08-16 1992-02-17 Karlheinz Farber Assembly, especially for a beverage-vending machine, with a container for the storage, cooling and carbonating of water
US5390505A (en) * 1993-07-23 1995-02-21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 Inc. Indirect contact chiller air-precooler method and apparatus
JPH10220960A (ja) * 1997-01-31 1998-08-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却貯蔵庫および蓄冷剤用支持部材
CN201166498Y (zh) * 2007-09-30 2008-12-17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蓄冷器的冰箱及该冰箱的搁物架
CN109960874A (zh) * 2019-03-25 2019-07-0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运行经济性的蓄冷系统运行方法
CN218269731U (zh) * 2022-07-28 2023-01-10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冷库用蓄冷节能装置
CN218442915U (zh) * 2022-08-30 2023-02-03 纯钧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冷库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49153A1 (en) * 1990-08-16 1992-02-17 Karlheinz Farber Assembly, especially for a beverage-vending machine, with a container for the storage, cooling and carbonating of water
US5390505A (en) * 1993-07-23 1995-02-21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 Inc. Indirect contact chiller air-precooler method and apparatus
JPH10220960A (ja) * 1997-01-31 1998-08-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却貯蔵庫および蓄冷剤用支持部材
CN201166498Y (zh) * 2007-09-30 2008-12-17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蓄冷器的冰箱及该冰箱的搁物架
CN109960874A (zh) * 2019-03-25 2019-07-0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运行经济性的蓄冷系统运行方法
CN218269731U (zh) * 2022-07-28 2023-01-10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冷库用蓄冷节能装置
CN218442915U (zh) * 2022-08-30 2023-02-03 纯钧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冷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88320A1 (zh) * 2023-03-15 2024-09-19 深圳市森若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83556B1 (en) Data center cooling system
US6178770B1 (en) Ice-on-coil thermal storage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6379679A (zh) 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JP7477180B2 (ja) 蓄熱容器内の流体の流れ
CN102141278A (zh) 空调系统
AU2009299103A1 (en) Modular cooling system
EP0758734A2 (en) Improved header and coil arrangement for cooling apparatus
US20200284527A1 (e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rray
CN109253534A (zh) 一种外风机转速控制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存储介质
US20210396406A1 (en) Fluid flow in thermal storage containers
CN100567850C (zh) 满液式冰水机
US6415615B1 (en) Ice thermal storage control
CN102427148B (zh) 大功率ups专用空调电池柜及调控蓄电池工作温度的方法
CN218269731U (zh) 冷库用蓄冷节能装置
CN110336331A (zh) 一种光伏冰蓄冷机组的分时段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4188320A1 (zh) 蓄冷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20135792U (zh) 层网式蓄冷模组及货架
CN20632086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TWM637575U (zh) 套裝式儲冰設備
CN202333080U (zh) 大功率ups专用空调电池柜
CN113551328A (zh) 组合式换热装置
CN206755537U (zh) 一种机柜空调器
CN221744205U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消防水池冷水机组谷电蓄冷系统
CN206147833U (zh) 自动售货机用制冷系统
CN218101458U (zh)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池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