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7575U - 套裝式儲冰設備 - Google Patents
套裝式儲冰設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37575U TWM637575U TW111210796U TW111210796U TWM637575U TW M637575 U TWM637575 U TW M637575U TW 111210796 U TW111210796 U TW 111210796U TW 111210796 U TW111210796 U TW 111210796U TW M637575 U TWM637575 U TW M637575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ce
- ice storage
- storage tank
- water
- ai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5457 i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Freezing, Cooling And Drying Of Foods (AREA)
Abstract
一種套裝式儲冰設備係連接空調設備的空調箱,儲冰設備包括儲冰槽、製冷系統及熱交換機,且製冷系統包括複數條獨立配置的銅管、一對集流管及製冷裝置。儲冰槽與熱交換機形成對儲冰槽的冰進行融冰的融冰迴路,且該些銅管、該對集流管及製冷裝置形成對儲冰槽的水進行製冰的製冷迴路。於儲冰模式,製冷裝置通過製冷迴路對儲冰槽的水進行製冰操作。於融冰模式,儲冰槽的水通過融冰迴路對儲冰槽的冰進行融冰操作,以通過熱交換機進行熱交換而輔以對空調設備進行備援空調。
Description
本新型係有關一種儲冰設備,尤指一種套裝式儲冰設備。
循環經濟是實踐淨零排放之重要解方,全球將邁向淨零排放,須從根本改變產品的生產及使用方式。依辦公大樓能源查核統計分析,主要耗能設備全年用電量所占比例來看,空調占47.9%、照明占19.55%、事務設備占9.93%、送排風設備占4.27%、給水污水設備占3.38%、電梯設備占6.85%、冷凍冷藏設備占0.76%、其它設備占7.35%。空調系統全年各項耗電量,以冰水主機為主,風機、泵及冷卻水塔為次。經空調節能分析,以合理溫度控制方式及提升冰水主機運轉效率COP,對降低空調尖峰負載之影響最為有效。台電公司統計,國內空調用電佔夏月尖峰用電約30%,而冰水主機用電佔空調用電約50~60%。所以為了使正常上班時間可以穩定供應空調,就需要較多的尖峰用電量及較高的電力契約容量,造成額外的電力消耗而導致營運成本增加。
所以,如何設計出一種套裝式儲冰設備,以在用電尖峰時段時,不使用傳統的空調設備對特定空間進行空間內的溫度調整,以降低電力消耗而達成節能的需求,乃為本案創作人所欲行研究的一大課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新型係提供一種套裝式儲冰設備,以克服習知技術的問題。因此,本新型的儲冰設備係連接空調設備的空調箱,且輔以對空調設備進行備援空調而對特定空間進行溫度調整。儲冰設備包括儲冰槽、製冷系統及熱交換機,且製冷系統包括複數條獨立配置的銅管、一對集流管及製冷裝置。儲冰槽包括入水口與出水口,入且水口於儲冰槽的位置高於出水口。熱交換機的一端連接空調箱,且另一端連接儲冰槽,以使儲冰槽與熱交換機形成對儲冰槽的冰進行融冰的融冰迴路。複數條獨立配置的銅管由入水口至出水口方向形成螺旋狀管路,且些銅管以同心圓之方式排列。其中之一集流管連接靠近入水口的該些銅管的頭端,且另集流管連接靠近出水口的該些銅管的尾端。製冷裝置連接該對集流管,以使該些銅管、該對集流管及製冷裝置形成對儲冰槽的水進行製冰的製冷迴路。其中,於儲冰模式,製冷裝置通過製冷迴路對儲冰槽的水進行製冰操作,且於融冰模式,儲冰槽的水通過融冰迴路對儲冰槽的冰進行融冰操作,以通過熱交換機進行熱交換而輔以對空調設備進行備援空調。
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及功效在於,在特定時段時,本新型的空調系統係使用儲冰設備對特定空間進行空間內的溫度調整,且在特定時段外,空調系統係使用空調設備對特定空間進行空間內的溫度調整,以避免空調系統的耗電量超過用電量預設值,而導致用戶需要負擔額外的電費,且無法達成節能的需求之功效。
為了能更進一步瞭解本新型為達成預定目的所採取之技術、手段及功效,請參閱以下有關本新型之詳細說明與附圖,相信本新型之目的、特徵與特點,當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體之瞭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新型加以限制者。
100:空調系統
200:空調設備
202:空調電路
204:空調箱
300:儲冰設備
1:儲冰槽
1A:入水口
1B:出水口
2:製冷系統
22、22A~22F:銅管
24A、24B:集流管
26:製冷裝置
3:熱交換機
3A:第一冷源端
3B:第一熱源端
3C:第二冷源端
3D:第二熱源端
4:第一循環泵
5:第二循環泵
6:流量計
7:溫度感測器
8:液位視窗
A:特定空間
Lr:製冷迴路
Lm:融冰迴路
Tp:用電尖峰時段
Cp:用電量預設值
圖1為本新型空調系統的示意圖;圖2A為本新型儲冰槽內的銅管排列方式俯視圖;圖2B為本新型儲冰槽內的銅管排列方式第一剖視圖;圖2C為本新型儲冰槽內的銅管排列方式第二剖視圖;圖3為本新型的空調設備應用於特定空間的電力消耗示意圖;圖4A為本新型的流量計配置位置示意圖;圖4B為本新型的溫度感測器配置位置俯視圖;圖4C為本新型的溫度感測器配置位置剖視圖;圖4D為本新型的液位視窗配置位置示意圖;及圖5為本新型套裝式儲冰設備的操作方法流程圖。
茲有關本新型之技術內容及詳細說明,配合圖式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為本新型空調系統的電路示意圖。空調系統100包括空調設備200與套裝式儲冰設備300(以下簡稱儲冰設備300),且空調設備200與套裝式儲冰設備300以相互搭配的方式運行,以偕同對特定空間A進行空間內的溫度調整。具體的,空調系統100可以進行空調設備200單獨運行的第一空調模式,進行儲冰設備300單獨運行的第二空調模式,以及二者共同運作的第三空調模式,亦或是空調系統100與儲冰設備300皆不對特定空間A進行溫度調整的待機模式。其中,儲冰設備300主要是用於對空調設備200的吸熱後的流體
媒介進行降溫,以通過調降流體媒介的溫度而調整或維持特定空間A的溫度。空調設備200包括空調電路202與空調箱204,且空調電路202連接空調箱204,以通過空調電路202的控制,使空調箱204可以對特定空間A進行空間內的溫度調整。
儲冰設備300包括儲冰槽1、製冷系統2及熱交換機3,且製冷系統2包括銅管22、一對集流管24A、24B及製冷裝置26。儲冰槽1包括入水口1A與出水口1B,入水口1A於儲冰槽1的位置高於出水口1B,以使水流的流動能夠順利地由入水口1A流至出水口1B。其中,較佳的,入水口1A的位置可以盡可能的靠近儲冰槽1的頂部,且出水口1B的位置可以盡可能的靠近儲冰槽1的底部,即儲冰槽1的二對立位置。儲冰槽1主要係用以儲存水/冰,當進行製冰操作時,儲冰設備300將儲冰槽1的水致冷凝結為冰,且當進行融冰操作時,儲冰設備300將儲冰槽1的冰溶化為水。
製冷系統2主要係提供儲冰槽1進行製冰操作,以將儲冰槽1的水致冷凝結為冰。具體而言,集流管24A連接靠近入水口1A的銅管22的頭端,且集流管24B連接靠近出水口1B的銅管22的尾端。製冷裝置26連接集流管24A、24B,以銅管22、集流管24A、24B及製冷裝置26形成對儲冰槽1的水進行製冰(即製冰操作)的製冷迴路Lr。儲冰槽1的水凝結為冰後,能夠預先儲存冷能,以在需要時再融化成水而釋放預先儲存冷能。其中,在製冷迴路Lr的管路內部所循環的流體媒介為冷媒,製冷系統2主要係通過冷媒對儲冰槽1的水進行製冰操作。
熱交換機3的一端連接空調箱204,且另一端連接儲冰槽1,以使儲冰槽1與熱交換機3形成對儲冰槽1的冰進行融冰(即融冰操作)的融冰迴路
Lm。儲冰槽1的冰溶化為冰水後,通過熱交換機3與空調箱204進行熱交換,以使空調箱204能夠利用冰水的冷能,對特定空間A進行空間內的溫度調整。具體而言,熱交換機3包括第一冷源端3A、第一熱源端3B、第二冷源端3C及第二熱源端3D。第一冷源端3A連接空調箱204的一端,且第一熱源端3B連接空調箱204的另一端,以通過空調箱204至熱交換機3的循環進行冷/熱交換。第二冷源端3C連接出水口1B,且第二熱源端3D連接入水口1A。儲冰槽1的冰水通過出水口1B、第二冷源端3C、第二熱源端3D轉換為熱水,熱水再進入入水口1A來進行融冰操作,以通過儲冰槽1至熱交換機3的循環進行冷/熱交換。
進一步而言,當空調系統100操作在第一空調模式或待機模式時,儲冰設備300可操作於儲冰模式。製冷裝置26可通過製冷迴路Lr對儲冰槽1的水進行製冰操作,以將儲冰槽1的水致冷凝結為冰。當空調系統100操作在第二空調模式或第三空調模式時,儲冰設備300可操作於融冰模式。儲冰槽1的水可通過融冰迴路Lm對儲冰槽1的冰進行融冰操作。融化的冰水通過熱交換機3進行熱交換,以使空調箱204能夠利用冰水的冷能,單獨/輔以對特定空間A進行空間內的溫度調整。
復參閱圖1,儲冰設備300更包括第一循環泵4與第二循環泵5。第一循環泵4連接出水口1B與第二冷源端3C之間,儲冰槽1的水係通過第一循環泵4的泵送而進入熱交換機3。第二循環泵5連接第一冷源1A端與空調箱204之間,空調箱204的流體媒介(例如但不限於水或冷媒)係通過第二循環泵5的泵送而進入熱交換機3。具體的,流體的流動若未有特定方向的壓力/傳導力,則流體的流動力過低,造成熱交換的效果不佳。因此通過第一循環泵4與第二循
環泵5對特定方向(即進入熱交換機3的方向)施加壓力/傳導力,可以提升熱交換的效果,提高儲冰設備300的效率。
請參閱圖2A為本新型儲冰槽內的銅管排列方式俯視圖、圖2B為本新型儲冰槽內的銅管排列方式第一剖視圖、圖2C為本新型儲冰槽內的銅管排列方式第二剖視圖,復配合參閱圖1。如圖2A所示,儲冰槽1內包括複數條獨立配置的銅管22A~22F,該些銅管22A~22F由俯視圖可以明顯看出係以同心圓之方式排列。使用銅管3分銅管(直徑0.95cm)及截面積為(0.713cm2),外部結冰厚度為1cm。如圖2B所示,該些銅管22A~22F由入水口1A至出水口1B方向形成螺旋狀管路。為了方便示意,係以銅管22D~22F示意。如圖2B所示係為儲冰槽1由中心位置剖面的剖面圖,可以清楚看出所有的銅管22A~22F皆由入水口1A至出水口1B方向排列,且由外至內以同心圓的方式排列。配合參閱圖2C,銅管22D~22F係由高至低為22F~22D排列,且銅管22A~22C包覆於銅管22D內。因此,所有的銅管22A~22F皆由入水口1A至出水口1B方向形成螺旋狀管路。集流管24A連接靠近入水口1A的該些銅管22A~22F的頭端,且集流管24B連接靠近出水口1B的該些銅管22A~22F的尾端。如此,即可使所有銅管22A~22F的管路壓降相等。值得一提,於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銅管22A~22F內部的流體媒介並不限定由銅管22A~22F的頭端流至銅管22A~22F的尾端,其也可以是由銅管22A~22F的尾端流至銅管22A~22F的頭端。
銅管規格說明,管徑24”外徑為600mm、外壁厚度9mm、內徑581mm、高度1m。使用之銅管直徑為9.5mm、繞組間間距30mm(結冰厚度為1cm),體積為0.265m3。銅管總共分為6個迴路,並以同心圓之方式排列。銅管22A迴路(一)直徑為d1、銅管22B迴路(二)直徑為d2、銅管22C迴路(三)直徑為
d3、銅管22D迴路(四)直徑為d4、銅管22E迴路(五)直徑為d5、銅管22F迴路(六)直徑為d6,並以迴路(一)繞組能繞最多之組數為基準,且計算總長度,使所有繞組等長,管路壓降相等。銅管總截面積為A2、銅管直徑d1及儲冰厚度X。由於銅管22A~22F以同心圓之方式排列,因此可使儲冰槽1內的水均勻的凝結為冰,且同樣可使儲冰槽1內的冰均勻的溶化為水,不會造成儲冰槽1因管路不當配置而造成儲冰槽1內部有部分凝結/融冰的死角。本新型依照不同的銅管路設計之銅管總管長(L)進行計算製冷量Q c 。使用銅管總結面積如下式(1)所示:
總結冰體積V如下式(2)所示:X×A 2=V...(2)
假設繞組圈數為Y圈,則銅管總長度計算方式(4)如下:π×d 1×Y×6=L...(4)
請參閱圖3為本新型的空調設備應用於特定空間的電力消耗示意圖,復配合參閱圖1~2B。在圖3中,橫軸為時間(小時),縱軸為空調設備200的耗電量。其中,圖3包括了用電尖峰時段Tp及離峰時段(即用電尖峰時段Tp以外的時段)。在用電尖峰時段Tp時,空調設備200的耗電量超過了用電量預設值Cp,這使得用戶恐因此需要負擔額外的電費,無法達成節能的需求。因此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及功效在於,在用電尖峰時段Tp時,本新型的空調系統100係使用儲冰設備300對空調設備200的吸熱後的流體媒介進行降溫,以對特定空間A進行空間內的溫度調整,且在離峰時段時,空調系統100係使用空調設備200
對特定空間A進行空間內的溫度調整。同時在離峰時段時,儲冰設備300使用空調設備200的耗電量至用電量預設值Cp之間的裕度進行製冷儲冰,以避免空調系統100的耗電量超過用電量預設值Cp,而導致用戶需要負擔額外的電費,且無法達成節能的需求之功效。
意即,本新型的儲冰設備300採用全量儲冰系統,將所有尖峰空調負荷移轉至離峰時段,全量儲冰系統設計的運轉方式為在離峰時段運轉儲冰設備300,儲冰設備300於空調尖峰時段不進行製冰,此時所有空調負荷由儲冰設備300來供應。全量儲冰運轉特點為可大幅降低尖峰時段電力負載。本新型開發儲冰設備300,目的是利用夜間電力離峰時段儲冰蓄冷,尖峰時段再融冰供應冷房需求,將可大幅減少尖峰時段之耗電也可避免冰水主機持續滿載之情況,且移轉了尖峰用電就可以減少申請電力契約容量。
具體的,由於儲冰設備300係需要在用電尖峰時段Tp替代空調設備200運作,因此儲冰設備300的冷凍能力必須要盡可能的支撐到電尖峰時段Tp結束時,尚可對特定空間A進行空間內的溫度調整。在此前提下,儲冰槽1的儲冰容量必須要經過特殊的設計,以達到使儲冰設備300容易小型化而易於配置之需求。因此,在本新型中,儲冰槽1的儲冰容量係關聯於用電尖峰時段Tp,相應於空調設備200的冷凍能力,以恰巧滿足於用電尖峰時段Tp的空調需求。其中,儲冰槽1的儲冰容量的計算如下式(5)所示:
其中,為n時段之流量(kg/s),c p 為儲冷液體之比熱(kJ/kg℃),T 2n -T 1n 為n時段之溫差(℃),Q p 為因附屬組件(例如但不限於,空氣攪拌)之熱
量(kWhr),Q a 為與周遭環境之熱傳(kWhr),△t為每次讀取數據支時間(秒)。淨釋冷量之計算如下式(6)所示:
其中,以上式(6)~(8)中,需要知道融冰迴路Lm的流體媒介之特性為何,且融冰迴路Lm的流體媒介為水,即可得知流體媒介的特性。因此通過上式(6)~(8)的計算,即可獲得冷凍能力,通過圖3的用電尖峰時段Tp的耗電量(空調設備200)來確認冷凍能力是否能夠支撐到用電尖峰時段Tp結束時。
請參閱圖4A為本新型的流量計配置位置示意圖,復配合參閱圖1~3。儲冰設備300更包括流量計6,流量計6連接儲冰槽1,且流量計6可以使用浮球式流量計。其中,流量計6用以於融冰操作時,通過偵測儲冰槽1節流面積的變化來得知水位高度。流量計6原理是保持壓降不變,利用節流面積的變化來測量流量的大小。它由一個由上往下逐步擴大的錐形管和一個放在錐形管內的轉子或浮子組成。當流體流經錐形管時,管內的浮子被推高到與流量相對應的高度處浮漂著。當流量變大時,作用在浮子上的沖力加大,由於浮子在流體中的重量是恒定的,浮子就上升,相應的轉子與錐形管間的環隙亦增加,流體流經環隙的流速降低,沖力也降低,使浮子在新的位置上達到平衡。
請參閱圖4B為本新型的溫度感測器配置位置俯視圖、圖4C為本新型的溫度感測器配置位置剖視圖、請參閱圖4D為本新型的液位視窗配置位置
示意圖,復配合參閱圖1~4A。在圖4B中,儲冰設備300更包括複數溫度感測器7,且溫度感測器7可以例如但不限於為K型熱電偶。溫度感測器7配置於儲冰槽1內的銅管22A~22F表面,且可配置的位置包括同心圓的中心與同心圓的四向位,並緊貼該些銅管22A~22F的表面。其中,溫度感測器7用以感測儲冰槽1的溫度,以通過得知儲冰槽1的溫度來對儲冰設備300進行製冰操作、融冰操作、停止運作等操作。在圖4C中,溫度感測器7可配置於儲冰槽1由入水口1A至出水口1B的任意高度,當溫度感測器7配置的越均勻,則溫度的感測會越準確。在圖4D中,儲冰設備300更包括液位視窗8,且液位視窗8形成於儲冰槽1的一面。其中,液位視窗8用以供操作者直觀而得知儲冰槽1內的液位高度。
請參閱圖5為本新型套裝式儲冰設備的操作方法流程圖,復配合參閱圖1~4C。在步驟(S100)中,判斷是否為離峰時段。若非為離峰時段,則代表處於用電尖峰時段Tp。因此,空調系統100啟動儲冰設備300而進入融冰模式(S120),使得儲冰槽1的水通過融冰迴路Lm對儲冰槽1的冰進行融冰操作,且儲冰設備300同時偵測儲冰槽的溫度(可通過溫度感測器7)。然後,判斷溫度是否達到上限值(S140)。當溫度未達到上限值時,代表儲冰設備300尚有冷能可以利用,因此可返回步驟(S120),以持續進行融冰模式直至進入離峰時段。當溫度達到上限值時,且用電尖峰時段Tp尚未結束,代表儲冰設備300剩餘的冷能已無法維持,因此,投入空調設備200的空調模式,使空調模式與融冰模式共同運行(S160),直至進入離峰時段,且在進入離峰時段後,返回步驟(S100)。
在進入步驟(S120)後,可選擇的可偵測融冰迴路Lm進入儲冰槽1的水的回水溫度,且判斷回水溫度是否達到水溫下限值或水溫上限值
(S200)~(S220)。在判斷回水溫度達到水溫下限值時,代表銅管22內水溫過低,因此可降低第一循環泵4的操作頻率(S240),以降低融冰迴路Lm的水流循環速度。如此,即可降低第一循環泵4的電力損耗,同時避免額外的冷能損失。反之,在判斷回水溫度達到水溫上限值時,代表銅管22內水溫過高,因此可提升第一循環泵4的操作頻率(S260),以提升融冰迴路Lm的水流循環速度。如此,即可提升融冰迴路Lm的熱交換率。另外一方面,在判斷回水溫度介於水溫下限值與水溫上限值時,代表銅管22內水溫維持良好的應用率,因此可維持第一循環泵4的操作頻率(S280),以維持水流循環速度。
當步驟(S100)的判斷為是時,則代表處於離峰時段。空調系統100可依儲冰槽1的實際狀況控制儲冰設備300進行儲冰模式或停止運作。具體的,當步驟(S100)的判斷為是時,儲冰設備300可通過流量計6判斷儲冰槽1的水位高度(S300)。當水位高度未低於水位下限值時,代表所儲存的冷能不足,因此空調系統100控制儲冰設備300進入儲冰模式(S320)。此時,儲冰設備300控制製冷裝置26通過製冷迴路Lr對儲冰槽1的水進行製冰操作,且返回步驟(S300)而持續的判斷水位高度。反之,當水位高度低於水位下限值時,代表所儲存的冷能已足夠,且剩餘的水用以融冰操作時的流體媒介,不適合再進行製冰。因此,當水位高度低於水位下限值,停止儲冰模式(S340),且返回步驟(S100)以持續進行時段的判斷。其中,當停止儲冰模式時,儲冰設備300可停止運作(即停止全部的元件運作)來節省電力消耗。或者,儲冰設備300可處於待機模式來偵測儲冰槽1的水位高度是否在後續停止儲冰模式的時段中,自然融化至水位高度過高的狀況,以利於再次啟動而進入儲冰模式。
因此,綜上所述,本新型所開發的套裝式儲冰設備300由於具有同心圓銅管22的設計,且基於用電尖峰時段的冷凍能力來設計儲冰槽1,以及基於融冰迴路Lm的水流量來調整第一循環泵4的操作頻率,因此儲冰設備300的耗電量可低至25kW,且冷凍能力可維持在64500kcal/hr、儲冰量約可以達到1000kg兩桶。此外,由於儲冰槽1可小型化的設計,因此可將儲冰槽1限制在大小約直徑1.56m、高度1.8m。由於儲冰設備300小型化的設計,將節省以往耗費較高之工程費用及監控系統費用,且有效降低故障發生率,及初設成本。更加的,儲冰設備300能夠節省以往須要花費更多工程成本之經費、操作簡單方便且節能減碳,盡可能留住產品及材料之價值,且達到循環、製造及使用的方式使用資源。
為使空調系統100應用於建築能夠達到節電、省能且能達到空調負荷之要求,本新型開發可靠、方便操作及簡易控制之儲冰設備300,增加空調系統100之使用效益,減少尖峰空調之電力負載。且據台電須量競價措施(此措施係指系統高載時期),以抑低契約容量之方式與台電競價,開放用戶把節省下來的電賣回給台電,並由用戶出價競標,台電則採愈低報價者先得標方式決定得標者,若得標者於抑低用電期間確實減少用電量,則可獲得電費扣減。使用本新型之空調系統100可藉由用戶自報需量反應方式,賦與用戶更多自主權,激發抑低用電潛能,以改善系統負載型態,進而延緩對新設電源之開發或降低可能面臨之限電風險。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與圖式,惟本新型之特徵並不侷限於此,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本新型之所有範圍應以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為準,凡合於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與其類似變化之實施
例,皆應包括於本新型之範疇中,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在本新型之領域內,可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可涵蓋在以下本案之專利範圍。
100:空調系統
200:空調設備
202:空調電路
204:空調箱
300:儲冰設備
1:儲冰槽
1A:入水口
1B:出水口
2:製冷系統
22:銅管
24A、24B:集流管
26:製冷裝置
3:熱交換機
3A:第一冷源端
3B:第一熱源端
3C:第二冷源端
3D:第二熱源端
4:第一循環泵
5:第二循環泵
A:特定空間
Lr:製冷迴路
Lm:融冰迴路
Claims (7)
- 一種套裝式儲冰設備,係連接一空調設備的一空調箱,且輔以對該空調設備進行備援空調而對一特定空間進行溫度調整,該儲冰設備包括:一儲冰槽,包括一入水口與一出水口,且該入水口於該儲冰槽的一位置高於該出水口;一製冷系統,包括:複數條獨立配置的銅管,該些銅管由該入水口至該出水口方向形成螺旋狀管路,且該些銅管以一同心圓之方式排列;一對集流管,其中之一集流管連接靠近該入水口的該些銅管的頭端,且另集流管連接靠近該出水口的該些銅管的尾端;及一製冷裝置,連接該對集流管,以使該些銅管、該對集流管及該製冷裝置形成對該儲冰槽的水進行製冰的一製冷迴路;及一熱交換機,一端連接該空調箱,且另一端連接該儲冰槽,以使該儲冰槽與該熱交換機形成對該儲冰槽的冰進行融冰的一融冰迴路;其中,於一儲冰模式,該製冷裝置通過該製冷迴路對該儲冰槽的水進行一製冰操作,且於一融冰模式,該儲冰槽的水通過該融冰迴路對該儲冰槽的冰進行一融冰操作,以通過該熱交換機進行一熱交換而輔以對該空調設備進行備援空調。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儲冰設備,其中該熱交換機包括:一第一冷源端,連接該空調箱的一端;一第一熱源端,連接該空調箱的另一端;一第二冷源端,連接該出水口;及一第二熱源端,連接該入水口; 其中,該儲冰槽的水通過該出水口、該第二冷源端、該第二熱源端及該入水口進行該融冰操作。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儲冰設備,更包括:一第一循環泵,連接該出水口與該第二冷源端之間;及一第二循環泵,連接該第一冷源端與該空調箱之間;其中,該儲冰槽的水係通過該第一循環泵的泵送而進入該熱交換機,且該空調箱的一流體媒介係通過該第二循環泵的泵送而進入該熱交換機。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儲冰設備,其中該製冷系統係通過一冷媒對該儲冰槽的水進行該製冰操作。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儲冰設備,其中該儲冰槽的一儲冰容量係關聯於一用電尖峰時段的一冷凍能力,以恰巧滿足於該用電尖峰時段的空調需求。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儲冰設備,更包括:一流量計,連接該儲冰槽;複數溫度感測器,配置於該同心圓的一中心與該同心圓的一四向位,並緊貼該些銅管的表面;其中,該流量計用以於該融冰操作時偵測,該儲冰槽的一水位高度,且該些溫度感測器用以感測該儲冰槽的一溫度。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儲冰設備,該儲冰槽更包括:一液位視窗,形成於該儲冰槽的一面;其中,該液位視窗用以供直觀得知該儲冰槽內的液位高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210796U TWM637575U (zh) | 2022-10-03 | 2022-10-03 | 套裝式儲冰設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210796U TWM637575U (zh) | 2022-10-03 | 2022-10-03 | 套裝式儲冰設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37575U true TWM637575U (zh) | 2023-02-11 |
Family
ID=86689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210796U TWM637575U (zh) | 2022-10-03 | 2022-10-03 | 套裝式儲冰設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3757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5686B (zh) * | 2022-10-03 | 2023-09-11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套裝式儲冰設備及其操作方法 |
-
2022
- 2022-10-03 TW TW111210796U patent/TWM637575U/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5686B (zh) * | 2022-10-03 | 2023-09-11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套裝式儲冰設備及其操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18211U (zh) | 一种数据机房冷凝热回收辐射供暖系统 | |
CN100460775C (zh) | 带导流套筒换热器储水箱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
CN104214857A (zh) | 系列化直接蒸发式冰-水蓄冷双冷源空调系统 | |
JP2008164240A (ja) |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 |
CN102393052A (zh) | 无动力一体式热管空调组合机组及制冷方法 | |
TWM637575U (zh) | 套裝式儲冰設備 | |
CN200975766Y (zh) | 区域集中供冷冷量调节系统 | |
CN203323266U (zh) | 一种风冷直流变频磁悬浮自然冷源冷水机组 | |
TWI815686B (zh) | 套裝式儲冰設備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2364256A (zh) | 一种单冷式热管热泵空调 | |
CN102679636B (zh) | 一种相变储能蒸发式冷凝器 | |
CN207095109U (zh) | 一种热泵水路换热器防爆检测装置 | |
CN210532739U (zh) | 一种具有相变能源塔的热泵系统 | |
CN203364293U (zh) | 用于数据中心机房的室内外空气热量交换装置 | |
CN107763757A (zh) | 冷却系统 | |
CN203258779U (zh) | 一种热管系统 | |
CN212910517U (zh) | 一种具有补液装置的热管空调系统 | |
KR102513802B1 (ko) | 냉각 시스템 | |
CN205783975U (zh) | 一种防凝露热管系统 | |
CN112556285B (zh) | 一种冷却介质供应系统 | |
CN212566361U (zh) | 制冷系统 | |
CN204063423U (zh) | 一种复合式制冷多联空调系统 | |
CN209944575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冷凝换热系统 | |
CN114739050A (zh) | 基于地源热系统的土壤补热组件、地源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4738851A (zh) | 一种一体水冷式负荷分配系统及其分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