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1328A - 组合式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51328A CN113551328A CN202010331982.8A CN202010331982A CN113551328A CN 113551328 A CN113551328 A CN 113551328A CN 202010331982 A CN202010331982 A CN 202010331982A CN 113551328 A CN113551328 A CN 1135513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unit
- box body
- heating
- heat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4—Heater, e.g. gas burner, electric air heat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换热装置,包括制热单元、换热单元以及安装架;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之间通过安装架可拆卸组合,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能够分别独立运行。可以根据临时医疗服务单元的实际需求和气候环境条件,灵活地为制热单元或换热单元设置不同种类、不同功率或不同换热效果的换热设备,以满足在极端环境中的室外临时医疗服务单元的需求,组合式换热装置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均能够进一步提升;即使将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拆分,制热单元或换热单元自身的正常运行仍不受影响,更便于灵活地选用并运输制热单元和/或换热单元,克服了现有热泵型空调不便于运输和安装在临时医疗服务单元内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移动式使用环境的组合式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装置,常用于对固定的内部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以调节内部空间的温度。现有兼备制冷与制热功能的换热装置,如热泵型空调,其中的制热单元与制冷单元共用一套制冷剂循环系统,因而制热单元与制冷单元之间不可拆卸,无法根据临时医疗服务单元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用制冷单元或者制热单元;而且包含室内机及室外机的热泵型空调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或者转移,难以满足临时医疗单元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组合式换热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换热装置,包括制热单元、换热单元以及安装架;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之间通过所述安装架可拆卸组合,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能够分别独立运行。
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式换热装置,突破了现有热泵型空调的制热单元与制冷单元间不可拆卸的限制,实现了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的独立模块化设计。即使将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拆分,制热单元或换热单元的运行仍不受影响,因而更便于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选用并组合制热单元和/或换热单元,以克服现有热泵型空调不便于运输转移或者不便于在临时医疗服务单元内安装的问题;此外,可以根据临时医疗服务单元的实际需求和气候条件,灵活地为制热单元或换热单元设置不同种类、不同功率或不同换热效果的换热设备,以满足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室外临时医疗服务单元的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安装架包括两个箱体,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分别容置于两个箱体内,两个箱体之间堆叠设置并且可拆卸连接。
如此设置,箱体可以更好地保护制热单元或换热单元,避免外界对制热单元或换热单元的运行干扰以及损坏;此外,制热单元和换热单元容置于箱体内,方便运输、堆放或者入库保存,容置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的箱体组合后,更便于放置在使用现场,组合式换热装置占据更小且更加规整的空间;另外,将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整体放置于箱体中,简化了组合式换热装置的安装或拆卸工序,拆装更加便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箱体开设有第一风口以及第二风口,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分别设置于箱体上两个相邻的侧部。
如此设置,第一风口以及第二风口便于空气在室内与制热单元或换热单元之间循环流动,以保证在组合式换热装置运行过程中,室内温度相对稳定;此外,可以采用软风管连接于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的外侧,即组合式换热装置通过连接于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的软风管与室内连通,因而可以将组合式换热装置设置于室外,无需占用临时医疗服务单元的室内空间;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设置于箱体上两个相邻的侧部,便于快捷方便地连接软风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风口及/或第二风口的外周壁向外延伸并形成导风部。
如此设置,导风部便于出入第一风口及/或第二风口的空气起到引导作用;此外,当组合式换热装置设置于室外,并且通过在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外连接软风管连通室内时,导风部能够与软风管的端部配合,便于软风管稳固可靠地连接在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的外侧,避免软风管相对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松脱晃动,而且也能减少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边缘对软风管的挤压或磨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箱体上还设置有通风窗,通风窗设置于箱体的侧部;两个箱体堆叠后,两个箱体的第一风口、第二风口以及通风窗的位置分别位于安装架的同侧。
如此设置,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连通了制热单元或换热单元中的换热设备与大气环境,以保证换热设备与外界空气的充分接触,提高了换热设备与空气间进行热交换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在组合式换热装置运行过程中,换热设备与外界大气之间能够保持持续的热交换,从而保证临时医疗服务单元内的室温稳定;此外,当多个箱体堆叠设置后,第一风口、第二风口以及通风窗位置分别位于安装架的同侧,便于现场人员快速将软风管连接对应的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箱体与软风管的布置与连接更加方便、省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箱体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多根支撑杆,多根支撑杆分别分布于箱体的棱边上,形成支撑架。
如此设置,箱体的结构简单,支撑杆易于获取,箱体便于制造并且成本更低;此外,箱体的结构更加稳定,由支撑杆构成的支撑架具有更好的承力能力,便于多个箱体之间堆叠摆放,支撑杆能够承受位于上方的箱体的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箱体还包括转动把手,转动把手可转动地连接于箱体侧部的支撑杆上。
如此设置,便于在运输过程中握持转动把手,以实现在短距离内对制热单元或换热单元的转移;此外,转动把手能够相对于箱体转动,当箱体搬运完成后,可以将转动把手转动并收合于箱体的侧部,因而减小了箱体的占用空间,同时也可以避免转动把手对过往人员的影响;另外,转动把手能够设置于位于箱体侧部棱边上的支撑杆,以保证转动把手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组合式换热装置还包括固定把手,固定把手固定设置于箱体侧部相对靠近箱体顶部的支撑杆上。
如此设置,固定把手便于人员握持,从而实现对制热单元或换热单元的转移;此外,固定把手还利于通过绳索或链条对多个箱体进行捆绑,也有利于吊运箱体。特别是在地形复杂或具有较大竖直高度差异的区域中,箱体不便于水平转移的情况下,吊运箱体的方式能够减少转移箱体所需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箱体的顶部向外延伸并形成定位块,箱体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定位块与定位槽相匹配。
如此设置,多个箱体之间堆叠更加稳固,组合式换热装置的整体稳定性更高,即使在地势较为崎岖的环境中运输组合式换热装置,多个箱体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晃动,因而更加便于运输,降低了箱体滑落的隐患;此外还提高了箱体的通用性,即组合式换热装置可以选用一套箱体,多个箱体之间能够任意组合或调换,而不限于每个箱体的安装位置,因而大大降低了组合式换热装置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组合式换热装置还包括搭扣,搭扣包括翻转部以及连接部,翻转部与连接部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箱体,翻转部能够相对连接部转动并且卡接于连接部。
如此设置,通过转动翻转部,使其锁止于连接部或者从连接部上松脱,实现了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之间的连接或拆卸。通过搭扣实现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更简单,并且拆装过程更加简单快捷,易于操作,能够大幅节约运输中以及现场布置过程中的拆装时间,非专业人员也可以轻松操作,因而提高了组合式换热装置的易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制热单元包括燃油加热器,箱体上开设有燃油加注口,燃油加注口位于箱体的顶部或侧部。
如此设置,设置在箱体侧部或顶部的燃油加注口便于现场人员快速对燃油加热器补给燃油,无需将容置燃油加热器的箱体卸下,也无需将燃油加热器从箱体内取出,因而节约了燃油补给时间,大幅降低了现场人员的工作量,简化了燃油补给程序,进一步提高了组合式换热装置的使用便利性;此外,采用燃油加热器的制热单元的产热效果更好,相比热泵型空调,即使在极低室外温度的条件下燃油加热器仍可以运行;通过燃油与空气燃烧反应产热,避免了对电能的大幅消耗与依赖。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单元包括制冷设备和电加热设备,制冷设备与电加热设备分别用于制冷和制热。
如此设置,换热单元兼备制冷与制热的功能。当临时医疗服务单元有制热以及制冷的需求时,可以直接选用本实施方式的换热单元,而无需进一步增设额外的制热单元。通过控制制冷设备与电加热设备不同时运行,使换热单元在不同的需求时段内实现的不同功能,拆分状态下的换热单元仍能正常独立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箱体还包括滚轮,滚轮可拆卸安装于箱体的底部或侧部底端。
如此设置,滚轮提高了组合式换热装置的机动性,便于转移或运输组合式换热装置,滚轮能够使组合式换热装置的运输更加省力;此外,拆分状态下的制热单元或换热单元也可以轻松转移,便于使用人员根据现场实际需求,调整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间的组合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组合式换热装置包括多个换热单元及/或多个制热单元,以及多个安装架,多个换热单元及/或多个制热单元分别设置于多个安装架,多个安装架之间可拆卸组合。
如此设置,制热单元及/或换热单元可以通过安装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数量增减或组合,即组合式换热装置可以由搭载多个制热单元/多个换热单元/若干制热单元与若干换热单元的安装架组合而成,以满足对不同医疗服务单元分别进行差异化制热和/或制冷,提高组合式换热装置的适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制热单元及/或换热单元还设置有远程通讯模块,远程通讯模块能够无线连接控制终端与制热单元及/或换热单元。
如此设置,可以对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设置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远程无线通讯控制,因而操作人员能够直接操作控制终端设备,远程控制制热单元或换热单元的启停和运行状态,提高了组合式换热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式换热装置,突破了现有热泵型空调的制热单元与制冷单元间不可拆卸的限制,即使将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拆分,制热单元或换热单元的运行仍不受影响,实现了制热单元与换热单元的独立模块化设计,因而更便于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选用并组合制热单元和/或换热单元,以克服现有热泵型空调不便于运输转移或者不便于在临时医疗服务单元内安装的问题;此外,可以根据临时医疗服务单元的实际需求和气候条件,灵活地为制热单元或换热单元设置不同种类、不同功率或不同换热效果的换热设备,以满足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室外临时医疗服务单元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组合式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组合式换热装置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组合式换热装置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组合式换热装置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单冷型空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00、组合式换热装置;10、制热单元;20、换热单元;30、安装架;31、箱体;311、第一风口;312、第二风口;313、导风部;33、通风窗、34、支撑架;341、支撑杆;342、转动把手;343、固定把手;344、定位块;345、定位槽;346、牵引钩;36、燃油加注口;37、滚轮;38、排气口;39、控制面板;200、单冷型空调;210、蒸发器;220、气液分离器;230、压缩机;240、冷凝器;250、节流元件、260、第一风机;270、第二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换热装置100,主要应用于临时搭建于室外的医疗服务单元。本实施方式中,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应用于医疗方舱,对医疗方舱内进行制冷或者制热。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组合式换热装置100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室外临时医疗服务单元,例如野战医疗保障系统,或者应用于其他移动式适用环境中临时搭建的作业场所,如针对野外科考、工程建设、旅行、娱乐探险等用途所使用的临时场所。
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兼备制冷与制热的功能,用于对固定的内部空间制冷或制热,从而调节内部空间的温度。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包括制热单元10以及换热单元20,换热单元20能够用于制冷。
制热单元10可以通过物理过程或者化学反应过程释放热量,控制传热工质的物态变化以及循环流动,改变传热工质的温度或物理状态,并且通过空气进行热交换,或者直接加热空气并且排放至固定的内部空间,从而实现制热;
换热单元20可以通过物理过程或者化学反应过程吸收热量,控制传热工质的物态变化以及循环流动,改变传热工质的温度与物理状态,并且通过空气进行热交换,将冷却的气体排放至固定的内部空间,从而实现制冷。
现有兼备制冷与制热功能的换热装置,如热泵型空调,其中的制热单元与制冷单元共用一套制冷剂循环系统,因而制热单元与制冷单元之间不可拆卸,无法根据临时医疗服务单元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用制冷单元或者制热单元;而且包含室内机及室外机的热泵型空调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或者转移,难以满足临时医疗单元的使用需求。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换热装置100还包括安装架30,组合式换热装置100所包括的制热单元10以及能够用于制冷的换热单元20之间通过安装架30可拆卸组合,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能够分别独立运行。
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分别搭载于安装架30上,多个安装架30之间能够自由组合或拆分;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制热功能与制冷功能分别由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各自独立运行实现,其中一个单元的运行或停机不会影响另一个单元的运行,也不会影响另一个单元的停机。
如此设置,通过换热单元20与制热单元10之间通过安装架30可拆卸组合的方式,使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兼备制热与制冷的功能,以替代现有的热泵型空调。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突破了现有热泵型空调的制热单元与制冷单元间不可拆卸的限制,实现了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的独立模块化设计。即使将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拆分,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的运行仍不受影响,因而更便于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选用并组合制热单元10和/或换热单元20,以克服现有热泵型空调不便于运输转移或者不便于在临时医疗服务单元内安装的问题;此外,可以根据临时医疗服务单元的实际需求和气候条件,灵活地为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设置不同种类、不同功率或不同换热效果的换热设备,以满足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室外临时医疗服务单元的需求。
具体地,针对制冷需求更迫切的使用场合,可以只将换热单元20运送至现场,以减少运输工作量;也可以将具有更高功率的换热单元20与较低功率的制热单元10组合起来,并共同运往现场,从而合理利用能源,针对制热需求更迫切的场合同理;对于外界气温极低的制热运行工况,可以为制热单元设置不同于热泵型空调组件的其他类型的制热设备,例如燃油加热器、燃气加热器、电磁加热器、电阻加热器等等,因而加热效果更好,能够适用于外界温度更低的环境中,同理,对于外界气温极高的制冷运行工况,也可以选用不同于热泵型空调的、功率更高且制冷效果更稳定的制冷换热设备,从而提高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在极端环境中的制冷/制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架30用于搭载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其形式及结构多样化,可以是具有一定容置空间的框架,也可以是能够可拆卸组合的平台装置。只要能用于搭载并且将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可拆卸组合为整体,都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安装架30包括两个箱体31,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分别容置于两个箱体31内,两个箱体31之间堆叠设置并且可拆卸连接。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通过容置其各自的箱体31,实现了可拆卸组合。
如此设置,箱体31可以更好地保护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避免外界对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的运行干扰以及损坏;此外,制热单元10和换热单元20容置于箱体31内,方便运输、堆放或者入库保存,容置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的箱体31组合后,更便于放置在使用现场,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占据更小且更加规整的空间;另外,将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整体放置于箱体31中,简化了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安装或拆卸工序,拆装更加便捷。
具体地,容置制热单元10与容置换热单元20的箱体31竖直堆叠设置。如此设置,组合式换热装置100更稳固,也更便于两个箱体31之间可拆卸连接。两个箱体3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形式多样,可以是采用螺纹组件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相互配合的卡接或紧配合、还可以采用柔性捆绑材料捆绑连接,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具有锁紧功能的夹具组件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架30也可以不包括箱体31,即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也可以分别仅设置在能够可拆卸组合的安装架30内。安装架30可以是具有搭载功能的平台、框架或其他形式的具有承载功能并且可拆卸组合的装置,只要能实现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通过安装架30可拆卸组合,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能够独立运行即可,而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以下各个实施方式均以安装架30包括箱体31,且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设置在箱体31内为准,对于其他不包括箱体31的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箱体31开设有第一风口311以及第二风口312,第一风口311与第二风口312分别设置于箱体31上两个相邻的侧部。
如此设置,第一风口311以及第二风口312便于空气在室内与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之间循环流动,以保证在组合式换热装置100运行过程中,室内温度相对稳定;此外,可以采用软风管连接于第一风口311或第二风口312的外侧,即组合式换热装置100通过连接于第一风口311和第二风口312的软风管与室内连通,因而可以将组合式换热装置100设置于室外,无需占用临时医疗服务单元的室内空间;第一风口311与第二风口312设置于箱体31上两个相邻的侧部,便于快捷方便地连接软风管。
在组合式换热装置100运行的过程中,空气可以经过第一风口311或第二风口312进出箱体31,如此则实现了室内空气的循环流动,并且保证箱体31内的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能够持续运行,避免制热或制冷工况中止;针对容置有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的不同箱体31,可以为两个箱体31分别连接软风管,也可以两个箱体31共用一套软风管。当临时医疗服务单元有制热或者制冷的需求时,可以将软风管切换并安装至不同箱体31的第一风口311与第二风口312上,并且根据制冷或制热变化,切换软风管所连接的箱体31。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制热单元10/换热单元20加热或冷却的空气通过第一风口311进入室内,室内的低温或高温气体通过第二风口312进入箱体31,以进行下一轮热交换过程,往复进行该过程,使室内空气与箱体31参与热交换的气体重复地沿上述路径循环流动,便实现了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对室内的持续制热或制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被制热单元10/换热单元20加热或者冷却的空气也可以通过第二风口312进入室内,室内的低温或高温气体也可以通过第一风口311进入箱体31内,而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气体流动方向。
进一步地,第一风口311及/或第二风口312的外周壁向外延伸并形成导风部313。
如此设置,导风部313便于出入第一风口311及/或第二风口312的空气起到引导作用;此外,当组合式换热装置100设置于室外,并且通过在第一风口311或第二风口312外连接软风管连通室内时,导风部313能够与软风管的端部配合,便于软风管稳固可靠地连接在第一风口311或第二风口312的外侧,避免软风管相对第一风口311或第二风口312松脱晃动,而且也能减少第一风口311或第二风口312边缘对软风管的挤压或磨损。
具体地,导风部313可以为直管段,也可以为弯管段;导风部313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风口311或第二风口312的形状相匹配;导风部313的轴向长度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使用和安装需求设计。
请参阅图3至图4,图3为图1所示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第二视角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进一步地,箱体31上设置有通风窗33,通风窗33设置于箱体31的侧部;两个箱体31堆叠后,两个箱体31的第一风口311、第二风口312以及通风窗33的位置分别位于安装架30的同侧。
如此设置,第一风口311与第二风口312连通了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中的换热设备与大气环境,以保证换热设备与外界空气的充分接触,提高了换热设备与空气间进行热交换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在组合式换热装置100运行过程中,换热设备与外界大气之间能够保持持续的热交换,从而保证临时医疗服务单元内的室温稳定;此外,当多个箱体31堆叠设置后,第一风口311、第二风口312以及通风窗33位置分别位于安装架30的同侧,便于现场人员快速将软风管连接对应的第一风口311或第二风口312,箱体31与软风管的布置与连接更加方便、省时。
具体地,箱体31还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分别位于第一风口311、第二风口312及/或通风窗33。过滤网能够滤除进入箱体31或从箱体31中流出空气的灰尘杂质,防止组合式换热装置100运行时污染室内空气,也避免灰尘杂质进入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提高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30与箱体31一体设置,即安装架30设置有容置空间,并且形成箱体31的外部框架。可以理解,安装架30与箱体31也可以分体设置,例如安装架30搭载容置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的箱体31,箱体31与安装架30间可拆卸固定连接。以下各实施例均以安装架30与箱体31一体设置为准,对于安装架30和箱体31分体设置的实施例,不再作详细阐述。
进一步地,箱体31还包括支撑架34,支撑架34包括多根支撑杆341,多根支撑杆341分别分布设置在箱体31的棱边上,形成支撑架34。
如此设置,箱体31的结构简单,支撑杆341易于获取,箱体31便于制造并且成本更低;此外,箱体31的结构更加稳定,由支撑杆341构成的支撑架34具有更好的承力能力,便于多个箱体31之间堆叠摆放,支撑杆341能够承受位于上方的箱体31的重量。
具体地,箱体31设置有钢板,钢板固定连接于支撑架34形成箱体31的外壁,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容置于钢板和支撑架34围设成的空腔内。如此设置,箱体31能够包覆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具有更好地保护效果,防止外界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影响导致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受损,从而提高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使用寿命以及运行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箱体31还包括转动把手342,转动把手342可转动地连接于箱体31侧部的支撑杆341上。转动把手342与箱体31的转动连接点位于箱体31侧部的支撑杆341上,能够相对于箱体31转动至水平状态以便于握持并搬运,也能够转动至竖直状态从而与箱体31侧部的支撑杆341平行。
如此设置,便于在运输过程中握持转动把手342,以实现在短距离内对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的转移;此外,转动把手342能够相对于箱体31转动,当箱体31搬运完成后,可以将转动把手342转动并收合于箱体31的侧部,因而减小了箱体31的占用空间,同时也可以避免转动把手342对过往人员的影响;另外,转动把手342能够设置于位于箱体31侧部的支撑杆341,以保证转动把手342的连接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组合式换热装置100还包括固定把手343,固定把手343固定设置于箱体31侧部相对靠近箱体31顶部的支撑杆341上。
如此设置,固定把手343便于人员握持,从而实现对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的转移;此外,固定把手343还利于通过绳索或链条对多个箱体31进行捆绑,也有利于吊运箱体31。特别是在地形复杂或具有较大竖直高度差异的区域中,箱体31不便于水平转移的情况下,吊运箱体31的方式能够减少转移箱体31所需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箱体31的顶部向外延伸并形成定位块344,箱体31底部开设有定位槽345;定位块344与定位槽345相匹配。
当多个箱体31堆叠摆放后,其中一个箱体31的定位块344和与其相邻的上方的箱体31的定位槽345配合,通过相互配合的定位槽345与定位块344,限制了两个相邻堆叠的箱体31之间的横向位移。
如此设置,多个箱体31之间堆叠更加稳固,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整体稳定性更高,即使在地势较为崎岖的环境中运输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多个箱体31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晃动,因而更加便于运输,降低了箱体31滑落的隐患;此外还提高了箱体31的通用性,即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可以选用一套箱体31,多个箱体31之间能够任意组合或调换,而不限于每个箱体31的安装位置,因而大大降低了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成本。
具体地,定位块344从支撑杆341的端部向外延伸,定位槽345开设于支撑杆341的底部,多个箱体31堆叠设置后,定位块344能够抵持于定位槽345的侧壁。
如此设置,更方便制造箱体31,即可以在位于箱体31侧部棱边的同一个支撑杆341的两端分别设置定位块344以及定位槽345,因而大幅降低了箱体31的制造成本。
具体地,支撑杆341选用角钢,其横截面为L形,定位块344从支撑杆341端部向外延伸,其横截面与支撑杆341的横截面相同,也为L形;定位槽345开设于箱体31侧部支撑杆341的底端,其形状与L形的定位块344相匹配。
如此设置,定位块344与支撑杆341能够一体成型,可以显著降低箱体31的制造成本;此外,定位块344能够通过其L形内壁抵持位于另一个箱体31底部的定位槽345,箱体31堆叠完成后,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侧部棱边平整,不会对过往人员造成伤害。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组合式换热装置100还包括搭扣(图未示),搭扣包括翻转部以及连接部,翻转部与连接部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箱体31,翻转部能够相对于连接部转动并且卡接于所述连接部。在相邻的两个堆叠设置的箱体31之间,翻转部固定设置于其中下方的箱体31的侧壁,连接部固定设置于其中上方的箱体31的侧壁。
如此设置,通过转动翻转部,使翻转部锁止于连接部或者从连接部上松脱,实现了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之间的连接或拆卸。通过搭扣实现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更简单,并且拆装过程更加简单快捷,易于操作,能够大幅节约运输中以及现场布置过程中的拆装时间,非专业人员也可以轻松操作,因而提高了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易用性。
具体地,搭扣设置于支撑杆341,即在相邻的两个堆叠设置的箱体31之间,翻转部固定设置于其中下方的箱体31的支撑杆341上,连接部固定设置于其中上方的箱体31的支撑杆341上。
如此设置,翻转部以及连接部的安装更加牢靠,支撑杆341有更佳的承力能力,能够防止翻转部或者连接部从箱体31上松脱,从而保证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使用可靠性。
可以理解,在相邻的两个堆叠设置的箱体31之间,翻转部也可以固定设置于其中上方的箱体31的侧壁,连接部也可以固定设置于其中下方的箱体31的侧壁,而不仅限于本实施方式;箱体31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例如通过螺纹件连接,或者通过设置定位销连接,而不仅仅限于本实施方式描述的搭扣连接,以下各实施例的箱体31均通过搭扣连接,对于其他形式的可拆卸连接方案,不再进行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制热单元10包括燃油加热器,箱体31上开设有燃油加注口36,燃油加注口36位于箱体31的顶部或侧部。
如此设置,设置在箱体31侧部或顶部的燃油加注口便于现场人员快速对燃油加热器补给燃油,无需将容置燃油加热器的箱体31卸下,也无需将燃油加热器从箱体31内取出,因而节约了燃油补给时间,大幅降低了现场人员的工作量,简化了燃油补给程序,进一步提高了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使用便利性;此外,采用燃油加热器的制热单元10的产热效果更好,相比热泵型空调,即使在极低室外温度的条件下燃油加热器仍可以运行;通过燃油与空气燃烧反应产热,避免了对电能的大幅消耗与依赖。
优选地,燃油加注口36位于箱体31的侧部,以便于现场人员快速完成燃油补给,减少了补给工作量。
进一步地,容置制热单元10的箱体31内还包括燃油箱,燃油加注口36连通燃油箱,燃油箱可以设置在燃油加热器内部,也可以独立设置于燃油加热器外。
如此设置,制热单元10可以选用多种不同类型的燃油加热器,例如可以选用内置燃油箱的燃油加热器,也可以选用独立于燃油箱之外的燃油加热器,以适应多种场合下的要求,制热单元10的适用性更佳。当制热单元10采用独立于燃油箱之外的燃油加热器时,燃油加热器与燃油箱之间通过水平布置的电磁泵连接,电磁泵能够将燃油箱内的燃油泵入燃油加热器。
进一步地,箱体31还开设有排气口38,排气口38位于箱体31的顶部或侧部,排气口38连通于燃油加热器的燃烧室。
作为优选,排气口38设置于箱体31的侧部。如此设置,方便进行燃油加热器的管路布置,缩短废气排放流动的路径,以实现快速排放。
如此设置,燃油加热器的燃烧废气能够通过排气口38排出,防止燃烧废气在箱体31内积存,以保证燃油加热器能够持续运行并制热。
箱体31还设有控制面板39,控制面板39用于控制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的启停,并且调整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的运行工况。具体地,可以通过控制面板39来控制燃油加热器的点火塞运行以及泵油装置的启停,也可以通过控制面板39调节单冷空调的风力或制冷温度。控制面板39位于箱体31的侧部,便于现场人员快速完成调节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单元20包括制冷设备和电加热设备,制冷设备与电加热设备分别用于制冷和制热。
如此设置,换热单元20兼备制冷与制热的功能。当临时医疗服务单元有制热以及制冷的需求时,可以直接选用本实施方式的换热单元20,而无需进一步增设额外的制热单元10。通过控制制冷设备与电加热设备不同时运行,使换热单元20在不同的需求时段内实现的不同功能,拆分状态下的换热单元20仍能正常独立运行。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制热单元10包括燃油加热器,燃油加热器内部设有燃烧室与换热腔,空气与燃油间的燃烧过程在燃烧室内进行,并且产生反应热;换热腔与燃烧室分隔设置,不参与上述燃烧过程的空气能够进入换热腔,燃烧室内的反应热传递至换热腔内的空气,最终燃油加热器通过内部燃烧反应将热量传递至室内,空气被燃油加热器加热后,通过第一风口311输送至室内;室内的低温气体通过第二风口312进入箱体31内并且被燃油加热器再次加热,往复进行该过程便实现了对室内的持续制热;
换热单元20包括制冷设备与电加热设备。作为优选,制冷设备为单冷型空调,电加热设备为电阻加热器。在单冷型空调制冷过程中,流经其中的蒸发器的空气降温,冷空气通过第一风口311被输送至室内,室内的高温气体通过第二风口312进入箱体31内并且被单冷型空调器再次冷却,往复进行该过程便实现了对室内的持续制冷;电阻加热器通过对其内部金属电阻丝通电,使其产生热量并加热空气,被加热的空气经过第一风口311进入室内,室内的低温气体经过第二风口312进入箱体31内并且被电阻加热器再一次加热,从而使电阻加热器持续制热。电阻加热器的热效率较高,产热速度更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制热。
单冷型空调与电阻加热器分别用于制冷以及制热,二者不同时运行。
可以理解,制热单元10所包括的换热设备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制热设备,如燃气加热器、电加热器等,而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方式;换热单元20也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制冷设备及电加热设备,只要二者能分别用于制冷以及制热,不同时运行即可,而不仅限于本实施方式描述的单冷型空调和电阻加热器。
请参阅图5,图5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单冷型空调200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单冷型空调200主要包括蒸发器210、气液分离器220、压缩机230、冷凝器240、节流元件250、第一风机260以及第二风机270。制冷剂沿途中箭头方向流动。
单冷型空调200只能运行制冷工况,运行启动时,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210蒸发吸热,此时室内空气温度降低,蒸发的高温制冷剂经过气液分离器220进入压缩机230,压缩机230排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随后制冷剂气体继续沿图5中的箭头方向进入冷凝器240并进行冷凝放热,从而冷凝形成过冷制冷剂液体,过冷制冷剂液体经过节流元件250降压后形成低温低压液体,之后制冷剂液体再次进入蒸发器210进行下一轮制冷循环。第一风机260用于使空气流入蒸发器210冷却并且向室内输送冷却空气,第二风机270用于将经过冷凝器240的高温气体排向外界大气环境中,节流元件250可以是膨胀阀。
本实施方式针对设置于具有复杂多变温度或具有较大昼夜温差环境下的临时医疗服务单元。单独的换热单元20可以分别在制冷或制热需求下实现制冷功能或制热功能,因而换热单元20以及包含本实施方式换热单元20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能够适用于更复杂的场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箱体31还包括滚轮37,滚轮37可拆卸安装于箱体31的底部或侧部底端。
如此设置,滚轮37提高了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机动性,便于转移或运输组合式换热装置100,滚轮37能够使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运输更加省力;此外,拆分状态下的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也可以轻松转移,便于使用人员根据现场实际需求,调整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间的组合关系。
具体地,滚轮37可以是固定脚轮,也可以是活动脚轮;滚轮37可以通过固定安装座安装于箱体31的底部,也可以通过折叠安装座安装于箱体31的底部,箱体31还包括牵引钩346,牵引钩346固定设置于箱体31的棱边,牵引装置通过连接于牵引钩346,实现了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快速转移。
可以理解的是,滚轮37也可以固定安装于箱体31的底部或侧部底端,作为优选,滚轮37固定安装于箱体31底部的支撑杆341,或者固定安装于箱体31侧部支撑杆341的底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包括多个换热单元20及/或多个制热单元10,以及多个安装架30,多个换热单元20及/或多个制热单元10分别设置于多个安装架30,多个安装架30之间可拆卸组合。
如此设置,制热单元10及/或换热单元20可以通过安装架30,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数量增减或组合,即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可以由搭载多个制热单元10/多个换热单元20/若干制热单元10与若干换热单元20的安装架30组合而成,以满足对不同医疗服务单元分别进行差异化制热和/或制冷,提高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适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制热单元10及/或换热单元20还设置有远程通讯模块,远程通讯模块能够无线连接控制终端与制热单元10及/或换热单元20。
如此设置,可以对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设置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远程无线通讯控制,因而操作人员能够直接操作控制终端设备,远程控制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的启停和运行状态,提高了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使用便利性。作为优选,可以通过RS422、RS485等串口通讯方式,实现对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的远程监控通讯,通讯信号更加稳定;终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遥控装置,也可以是固定设置在临时医疗服务单元内的遥控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通过换热单元20与制热单元10之间通过安装架30可拆卸组合的方式,使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兼备制热与制冷的功能,以替代现有的热泵型空调。组合式换热装置100突破了现有热泵型空调的制热单元与制冷单元间不可拆卸的限制,实现了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的独立模块化设计。即使将制热单元10与换热单元20拆分,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的运行仍不受影响,因而更便于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选用并组合制热单元10和/或换热单元20,以克服现有热泵型空调不便于运输转移或者不便于在临时医疗服务单元内安装的问题;此外,可以根据临时医疗服务单元的实际需求和气候条件,灵活地为制热单元10或换热单元20设置不同种类、不同功率或不同换热效果的换热设备,以满足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室外临时医疗服务单元的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制热单元(10)、换热单元(20)以及安装架(30);所述制热单元(10)与所述换热单元(20)之间通过所述安装架(30)可拆卸组合,所述制热单元(10)与所述换热单元(20)能够分别独立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30)包括两个箱体(31),所述制热单元(10)与所述换热单元(20)分别容置于两个所述箱体(31)内,两个所述箱体(31)之间堆叠设置并且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1)开设有第一风口(311)以及第二风口(312),所述第一风口(311)与所述第二风口(312)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31)上两个相邻的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311)及/或所述第二风口(312)的外周壁向外延伸并形成导风部(3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1)上还设置有通风窗(33),所述通风窗(33)设置于所述箱体(31)的侧部;两个所述箱体(31)堆叠后,两个所述箱体(31)的所述第一风口(311)、所述第二风口(312)以及所述通风窗(33)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架(30)的同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1)还包括支撑架(34),所述支撑架(34)包括多根支撑杆(341),多根所述支撑杆(341)分别分布于所述箱体(31)的棱边,形成所述支撑架(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1)还包括转动把手(342),所述转动把手(34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箱体(31)侧部的支撑杆(342)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换热装置(100)还包括固定把手(343),所述固定把手(343)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31)侧部相对靠近所述箱体(31)顶部的所述支撑杆(341)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1)的顶部向外延伸并形成定位块(344),所述箱体(31)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345);所述定位块(344)与所述定位槽(345)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换热装置(100)还包括搭扣,所述搭扣包括翻转部以及连接部,所述翻转部与所述连接部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箱体(31),所述翻转部能够相对所述连接部转动并且卡接于所述连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单元(10)包括燃油加热器,所述箱体(31)上开设有燃油加注口(36),所述燃油加注口(36)位于所述箱体(31)的顶部或侧部。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20)包括制冷设备和电加热设备,所述制冷设备与所述电加热设备分别用于制冷和制热。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1)还包括滚轮(37),所述滚轮(37)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箱体(31)的底部或侧部底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包括多个换热单元(20)及/或多个制热单元(10),以及多个安装架(30),多个所述换热单元(20)及/或多个所述制热单元(10)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安装架(30),多个所述安装架(30)之间可拆卸组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换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单元(10)及/或所述换热单元(20)还设置有远程通讯模块,所述远程通讯模块能够无线连接控制终端与所述制热单元(10)及/或所述换热单元(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31982.8A CN113551328B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组合式换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31982.8A CN113551328B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组合式换热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51328A true CN113551328A (zh) | 2021-10-26 |
CN113551328B CN113551328B (zh) | 2023-04-25 |
Family
ID=78129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31982.8A Active CN113551328B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组合式换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5132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53187A (zh) * | 2022-01-15 | 2022-04-15 | 常兴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移动式场所使用的空调机组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517364D0 (en) * | 1985-05-03 | 1985-08-14 | Bernardi B | Modular fluidic heat exchange unit |
KR20010057798A (ko) * | 1999-12-23 | 2001-07-05 | 구자홍 | 개인용 냉난방 공기조화기 |
CN2639781Y (zh) * | 2003-04-01 | 2004-09-08 | 杜建军 | 超级分体模块户式中央空调风管机 |
CN102759188A (zh) * | 2011-04-27 | 2012-10-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空调装置及制冷空调系统 |
CN203785136U (zh) * | 2013-11-22 | 2014-08-20 | 吴昊 | 一种分体式多功能空调扇 |
CN207471729U (zh) * | 2017-08-31 | 2018-06-08 |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模块式空调器 |
CN108291729A (zh) * | 2016-05-23 | 2018-07-17 |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可移动空调机 |
US10408472B1 (en) * | 2010-04-20 | 2019-09-10 | Climacool Corp. | Modular chiller unit with dedicated cooling and heating fluid circuits and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uch units |
CN210267877U (zh) * | 2019-06-20 | 2020-04-07 | 余建中 | 一种可分离使用且能制冷制热的保温箱 |
-
2020
- 2020-04-24 CN CN202010331982.8A patent/CN1135513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517364D0 (en) * | 1985-05-03 | 1985-08-14 | Bernardi B | Modular fluidic heat exchange unit |
KR20010057798A (ko) * | 1999-12-23 | 2001-07-05 | 구자홍 | 개인용 냉난방 공기조화기 |
CN2639781Y (zh) * | 2003-04-01 | 2004-09-08 | 杜建军 | 超级分体模块户式中央空调风管机 |
US10408472B1 (en) * | 2010-04-20 | 2019-09-10 | Climacool Corp. | Modular chiller unit with dedicated cooling and heating fluid circuits and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uch units |
CN102759188A (zh) * | 2011-04-27 | 2012-10-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空调装置及制冷空调系统 |
CN203785136U (zh) * | 2013-11-22 | 2014-08-20 | 吴昊 | 一种分体式多功能空调扇 |
CN108291729A (zh) * | 2016-05-23 | 2018-07-17 |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可移动空调机 |
CN207471729U (zh) * | 2017-08-31 | 2018-06-08 |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模块式空调器 |
CN210267877U (zh) * | 2019-06-20 | 2020-04-07 | 余建中 | 一种可分离使用且能制冷制热的保温箱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53187A (zh) * | 2022-01-15 | 2022-04-15 | 常兴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移动式场所使用的空调机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51328B (zh) | 2023-04-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31515B2 (en) | Thermal storage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 |
ES2550655T3 (es) | Una unidad de aire pre-acondicionado con módulos de refrigeración autónomos | |
US10101043B2 (en) | HVAC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
WO2014041819A1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
US20090126293A1 (en) | Telecommunications shelter with emergency cooling and air distribution assembly | |
KR101206323B1 (ko) | 공기순환 냉각방식 축냉시스템 | |
CN202551591U (zh) | 一种集装箱式数据系统 | |
CN109509937A (zh) | 集装箱空调冷却系统及集装箱 | |
CN113551328A (zh) | 组合式换热装置 | |
WO2008060196A1 (en) | A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including coolant accumulator and solar cells for electricity production | |
JP2004211998A (ja) | 空調設備 | |
JP5912891B2 (ja) | 冷蔵倉庫の省電力運転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1820054B (zh) | 快装式控温电池仓 | |
CN104019508A (zh) | 高温空调系统 | |
KR20140087697A (ko) | 이동식 축냉 냉방장치 | |
US20180319245A1 (en) | Autonomous transport cooling system | |
CN214940320U (zh) | 一种集成储能系统 | |
CN210519291U (zh) | 顶置空调系统及集装箱数据中心 | |
CN208952241U (zh) | 移动空调 | |
CN104848434A (zh) | 空调机的室外单元 | |
JP2005187201A (ja) | 倉庫型冷蔵庫 | |
WO2013172651A1 (ko) | 브라인 순환을 이용한 축냉장치 | |
CN213396099U (zh) | 冷冻站系统 | |
JPH09250779A (ja) | 通信中継基地局用冷房システム | |
CN216204456U (zh) | 一种小型医药库风冷热泵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