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5135604B - 金属复盐分散液、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金属复盐分散液、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5604B
CN115135604B CN202080096786.5A CN202080096786A CN115135604B CN 115135604 B CN115135604 B CN 115135604B CN 202080096786 A CN202080096786 A CN 202080096786A CN 115135604 B CN115135604 B CN 1151356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double salt
metal oxide
oxide nanoparticle
disp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67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35604A (zh
Inventor
大塚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35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5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35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56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79/00Derivatives of guanidine,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the group, the singly-bou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279/04Derivatives of guanidine,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the group, the singly-bou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having nitrogen atoms of guanidine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 carbon skelet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FCOMPOUNDS OF THE METALS BERYLLIUM, MAGNESIUM, ALUMINIUM, CALCIUM, STRONTIUM, BARIUM, RADIUM, THORIUM, OR OF THE RARE-EARTH METALS
    • C01F17/00Compounds of rare earth metals
    • C01F17/20Compounds containing only rare earth metals as the metal element
    • C01F17/206Compounds containing only rare earth metals as the metal element oxide or hydroxide being the only anion
    • C01F17/224Oxides or hydroxides of lanthanides
    • C01F17/235Cerium oxides or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1/00Methods of preparing compounds of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B, C01C, C01D, or C01F, in general
    • C01G1/02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3/00Compounds of copper
    • C01G3/02Oxides;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5/00Compounds of manganese
    • C01G45/02Oxides;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1/00Compounds of cobalt
    • C01G51/04Oxides;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1/00Compounds of cobalt
    • C01G51/40Cobalt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00Use of substances as emulsifying, wetting, dispersing, or foam-produc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00Use of substances as emulsifying, wetting, dispersing, or foam-producing agents
    • C09K23/32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Colloid Chemistry (AREA)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Compounds Of Alkaline-Earth Elements, Aluminum Or Rare-Earth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复盐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是包含有机溶剂和金属复盐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上述金属复盐具有M(R1COO)m‑x‑y(OH)xAy(H2O)z[其中,M为金属元素,R1为氢原子或烷基,A为阴离子,m为金属元素M的价数,0<x+y<m,x>0,y≥0,z≥0。]所示的组成,以相对离心力10000G对上述金属复盐分散液进行了5分钟的离心操作时,上述金属复盐分散液整体所包含的全部金属元素中,未形成沉淀的金属元素的比例为10.0mol%以上。

Description

金属复盐分散液、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金属氧化物纳 米粒子分散液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复盐分散液、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氧化物微粒发挥低温烧结性、高比表面积、在溶剂中的分散性、量子效应等特性而在各种领域中使用。
作为制造金属氧化物微粒的方法,可举出将块状的金属氧化物粉碎的粉碎法(build-down法,日文:ビルドダウン法)、以分子水平使粒子生长的生长法(build-up法,日文:ビルドアップ法)等。基于粉碎法的微细化存在极限,目前通常使用生长法。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制造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方法,公开了在羧酸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同时添加金属盐的水溶液和中和剂的水溶液而生成金属的氢氧化物或水合物的微粒,并对其进行烧成的方法。
在非专利文献1中,作为制造氧化锌纳米粒子分散于乙醇而成的分散液的方法,公开了使用氢氧化锂作为碱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3970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E.A.Meulenkamp,J.Phys.Chem.B,102,5566,(199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需要对金属氢氧化物或金属水合物进行烧成,因此存在所得到的氧化物粒子的粒径大、并且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差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由于需要对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水合物进行烧成,因此寻求不进行烧成而得到氧化物微粒的方法。
另外,通过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制造的氧化锌纳米粒子虽然在刚制造后具有高分散性,但存在分散性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使羧酸金属盐与碱反应而得到的复盐的分散液,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需要烧成的情况下制造粒径小且分散性高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提供一种分散性的经时稳定性优异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是包含有机溶剂和金属复盐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复盐具有M(R1COO)m-x-y(OH)xAy(H2O)z[其中,M为金属元素,R1为氢原子或烷基,A为阴离子,m为金属元素M的价数,0<x+y<m,x>0,y≥0,z≥0。]所示的组成,以相对离心力10000G对上述金属复盐分散液进行了5分钟的离心操作时,上述金属复盐分散液整体所包含的全部金属元素中,未形成沉淀的金属元素的比例为10.0mol%以上。
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包含金属羧酸盐和有机溶剂的金属盐分散液中添加强碱的工序,在将构成上述金属羧酸盐的金属元素的价数设为m时,上述强碱的物质的量相对于上述金属羧酸盐的物质的量为0.4m以上且0.9m以下。
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特征在于,含有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和具有脒骨架或胍骨架的有机碱。
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制备工序,向包含金属羧酸盐和有机溶剂的金属盐分散液中添加强碱来制备金属复盐分散液;以及加热工序,在水的存在下将上述金属复盐分散液加热而得到上述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在上述制备工序中,在将构成上述金属羧酸盐的金属元素的价数设为m时,上述强碱的物质的量相对于上述金属羧酸盐的物质的量为0.4m以上且0.9m以下,上述强碱包含具有脒骨架或胍骨架的有机碱。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不需要烧成的情况下制造粒径小且分散性高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及其制造方法。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分散性的经时稳定性优异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对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金属复盐分散液进行了离心操作后的照片。
[图2]图2是对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进行了离心操作后的照片。
[图3]图3是实施例15的金属复盐的TEM图像。
[图4]图4是实施例15的金属复盐的TEM图像。
[图5]图5是表示实施例15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中所含的粒子的粒径分布的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进行说明。
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构成,可以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变更来应用。需要说明的是,将以下记载的各个优选的构成组合2个以上而得到的构成也是本发明。
[金属复盐分散液]
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是包含有机溶剂和金属复盐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复盐具有M(R1COO)m-x-y(OH)xAy(H2O)z[其中,M为金属元素,R1为氢原子或烷基,A为阴离子,m为金属元素M的价数,0<x+y<m,x>0,y≥0,z≥0。]所示的组成,以相对离心力10000G对上述金属复盐分散液进行了5分钟的离心操作时,上述金属复盐分散液整体所包含的全部金属元素中,未形成沉淀的金属元素的比例为10.0mol%以上。
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包含具有M(R1COO)m-x-y(OH)xAy(H2O)z[其中,M为金属元素,R1为氢原子或烷基,A为阴离子,m为金属元素M的价数,0<x+y<m,x>0,y≥0,z≥0。]所示的组成的金属复盐。
上述金属复盐具有羧酸盐(R1COO-),因此对有机溶剂的亲和性优异,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高。另外,上述金属复盐具有氢氧根离子(OH-),因此能够通过小于100℃的加热而容易地转化为金属氧化物。
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在以相对离心力10000G进行了5分钟的离心操作时,金属复盐分散液整体所包含的全部金属元素中,未形成沉淀的金属元素的比例为10.0mol%以上。即,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即使在进行了规定的离心操作的情况下,全部金属元素的10.0mol%以上也分散在溶液中,可以说金属复盐的分散性高。
在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在以相对离心力10000G进行了5分钟的离心操作时,金属复盐分散液整体所包含的全部金属元素中,未形成沉淀的金属元素的比例优选为12.6mol%以上,更优选为30.0mol%以上。
在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中,构成金属复盐的金属元素M优选包含选自Cu、Mn、Co、Ce、Fe和In中的至少1种金属。
需要说明的是,在金属元素M包含价数不同的2种以上金属元素的情况下,将各金属元素在金属元素整体中的存在比例[mol%]乘以各金属元素的价数而得到的总和设为金属元素的价数m。
构成金属复盐的官能团R1优选包含选自氢原子、甲基、乙基、1-丙基和2-丙基中的至少1种官能团。
其中,优选甲基。
另外,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可以是R1不同的2种以上的复盐的混合物。
作为构成金属复盐的阴离子A,可举出氯离子(Cl-)、硝酸根离子(NO3 -)、碳酸根离子(CO3 2-)、硫酸根离子(SO4 2-)等。
如果阴离子A的比例多,则羧酸盐的比例相对降低,由此复盐的分散性降低。因此,y优选为0以上且1以下。
在表示金属复盐的组成式中,z表示水合水的键合数。
如果水合水的键合数多,则复盐的分散性变差。因此,z优选为0以上且4以下。
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除了有机溶剂和金属复盐以外,还可以包含羧酸与强碱的盐、金属羧酸盐。
羧酸与强碱的盐是在制造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
金属羧酸盐是在制造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过程中使用的未反应的原料。
作为羧酸与强碱的盐,例如可举出乙酸四甲基铵、乙酸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乙酸二氮杂双环壬烯、乙酸四甲基胍、乙酸四乙基铵等。
其中,优选乙酸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
作为强碱,例如可举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铯等碱金属氢氧化物、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和四乙基氢氧化铵(TEAH)等季铵氢氧化物、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也称为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或DBU)、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也称为二氮杂双环壬烯或DBN)、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和7-甲基-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等具有脒骨架的有机碱、以及1,1,3,3-四甲基胍(也称为四甲基胍或TMG)等具有胍骨架的有机碱等。
其中,优选具有脒骨架或胍骨架的有机碱,更优选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
在本说明书中,强碱是指水中的碱解离常数(pKb)为2以下、或水中的共轭酸的酸解离常数(pKa)为12以上的碱。
上述羧酸优选具有R2COOH[其中,R2为氢原子或烷基。]所示的组成。
构成上述羧酸的官能团R2优选与构成金属复盐的官能团R1相同。
作为上述金属羧酸盐,可举出乙酸铜(II)、乙酸锰(II)、乙酸钴(II)、乙酸铈(III)、乙酸铁(II)和乙酸铟(III)等。
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中的金属元素浓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0001mol/L以上且2.0mol/L以下。
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中使用的有机溶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Snydel的极性参数为3.5以上的有机溶剂。
作为Snydel的极性参数为3.5以上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举出甲醇、乙醇等醇、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1-甲基-2吡咯烷酮(NMP)、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吡啶等。
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中所含的金属复盐的干燥状态下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nm以上且5nm以下。
上述平均粒径可以利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进行测定,设为从视野中随机选择的30个金属复盐的粒径的平均值。
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可以通过在水的存在下进行加热而制成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在使用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制造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由于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表面存在来自复盐的羧酸盐,因此认为在有机溶剂中以胶体状分散,分散性优异。
在对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进行加热的情况下,优选相对于金属复盐1mol存在2mol以上且20mol以下的水。
如果水的存在量相对于金属复盐1mol超过20mol,则有时将金属复盐加热而得到的金属氧化物的分散性降低。
在使用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制造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情况下,例如可举出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添加了水的状态下,在50℃以上且小于100℃的温度加热15分钟以上且12小时以下的方法。
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也可以用于制造上述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用途以外的用途。例如,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形成包含金属复盐的膜,对其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形成金属氧化物的薄膜。另外,通过将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与成为母材的物质混合,能够得到母材与金属复盐复合化而成的材料。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包含金属羧酸盐和有机溶剂的金属盐分散液中添加强碱的工序,在将构成上述金属羧酸盐的金属元素的价数设为m时,上述强碱的物质的量相对于上述金属羧酸盐的物质的量为0.4m以上且0.9m以下。
在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中,对于包含金属羧酸盐和有机溶剂的金属盐分散液,在将构成金属羧酸盐的金属元素的价数设为m时,以强碱的物质的量相对于金属羧酸盐的物质的量为0.4m以上且0.9m以下的方式添加强碱。因此,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的金属羧酸盐与强碱反应而形成金属复盐。
金属羧酸盐与强碱反应而得到的金属复盐具有羧酸盐(R1COO-),因此对有机溶剂的亲和性优异,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高。另外,上述复盐具有氢氧根离子(OH-),因此通过小于100℃的加热能够容易地转化为金属氧化物。
因此,通过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分散性和反应性高的金属复盐分散液。
在强碱的上述比例小于0.4m的情况下,所形成的金属复盐难以转化为氧化物。另一方面,在强碱的上述比例超过0.9m的情况下,所形成的金属复盐的分散性不充分。
作为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金属羧酸盐,可举出乙酸铜(II)、乙酸锰(II)、乙酸钴(II)、乙酸铈(III)、乙酸铁(II)和乙酸铟(III)等。这些乙酸盐可以是水合物。另外,也可以包含多种金属元素。
需要说明的是,在金属羧酸盐中包含价数不同的2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的情况下,将各金属元素的金属元素整体中的存在比例[mol%]乘以各金属元素的价数而得到的总和设为构成金属羧酸盐的金属元素的价数m。
作为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强碱,可以使用与构成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有机溶剂和强碱同样的有机溶剂和强碱。
金属盐分散液可以通过将金属羧酸盐与有机溶剂混合而得到。
另外,作为准备金属盐分散液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不使用金属羧酸盐的方法。
在不使用金属羧酸盐而准备金属盐分散液的情况下,例如将金属羧酸盐以外的金属盐(例如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等)、羧酸化合物和有机溶剂混合即可。
在向金属盐分散液中添加强碱的工序中,优选一边混合金属盐分散液一边滴加强碱。
强碱可以以溶解或分散于有机溶剂的状态添加到金属盐分散液中。
添加的强碱可以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特征在于,含有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和具有脒骨架或胍骨架的有机碱。
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含有具有脒骨架或胍骨架的有机碱。因此,能够提高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分散性的经时稳定性。
作为具有脒骨架的有机碱,可举出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也称为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或DBU)、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也称为二氮杂双环壬烯或DBN)、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和7-甲基-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等。其中,优选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和二氮杂双环壬烯。
作为具有胍骨架的有机碱,可举出1,1,3,3-四甲基胍(也称为四甲基胍或TMG)等。
因此,作为有机碱,优选包含选自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二氮杂双环壬烯和四甲基胍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在有机碱包含选自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二氮杂双环壬烯和四甲基胍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的情况下,推测由于这些化合物的空间位阻大,因此附着有这些化合物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防止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彼此接近,变得不易凝聚,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分散性的经时稳定性变高。
上述有机碱的含量相对于构成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金属成分的含量的摩尔比优选为0.03以下。
如果上述有机碱的上述含量的摩尔比超过0.03,则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所含的杂质的比例少,在使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时,能够抑制由杂质引起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所含的具有脒骨架或胍骨架的有机碱的含量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另外,上述有机碱的含量相对于构成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金属成分的含量的摩尔比可以为0.001以上,只要为有机碱的检测限以上即可。
有机碱优选包含选自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二氮杂双环壬烯和四甲基胍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构成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金属成分优选包含选自Cu、Mn、Co、Ce、Fe和In中的至少1种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中可以包含2种以上的金属。
另外,构成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金属成分的种类和金属氧化物的种类与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无关。
构成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nm以上且20nm以下,更优选为1nm以上且10nm以下。
如果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上述范围,则分散性的经时稳定性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是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累积个数50%粒径(D50)。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制备工序,在包含金属羧酸盐和有机溶剂的金属盐分散液中添加强碱而制备金属复盐分散液;以及加热工序,在水的存在下将上述金属复盐分散液加热而得到上述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在上述制备工序中,在将构成上述金属羧酸盐的金属元素的价数设为m时,上述强碱的物质的量相对于上述金属羧酸盐的物质的量为0.4m以上且0.9m以下,上述强碱包含具有脒骨架或胍骨架的有机碱。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分散性的经时稳定性优异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通过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也是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相当于在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具有脒骨架或胍骨架的有机碱作为强碱,将所得到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在水的存在下加热的方法。
因此,省略关于制备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工序的说明。
上述有机碱优选包含选自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二氮杂双环壬烯和四甲基胍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二氮杂双环壬烯和四甲基胍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能够提高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分散的经时稳定性。另外,容易确定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二氮杂双环壬烯和四甲基胍包含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
构成上述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金属成分优选包含选自Cu、Mn、Co、Ce、Fe和In中的至少1种金属。
上述水可以是在制备金属复盐分散液的过程中添加的水,也可以是在制备金属复盐分散液后另行添加的水。作为在制备金属复盐分散液的过程中添加的水,例如可举出金属的羧酸盐中所含的水合水。
将金属复盐分散液加热时的水的存在量相对于金属成分以摩尔比计优选为2倍以上且20倍以下。
在水的共存下对金属复盐分散液进行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可以根据想要得到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种类和粒径而适当调整。
加热温度例如可举出50℃以上且小于100℃。
加热时间例如可举出15分钟以上且12小时以下。
通过上述步骤得到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纯化。
通过对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进行纯化,能够减少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所含的有机碱的含量。
作为对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进行纯化的步骤,例如可举出如下方法: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添加乙酸甲酯等有机溶剂后,进行离心分离处理而使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沉淀,除去上清的溶液后,再次使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于分散介质。上述纯化可以进行多次。通过增加纯化次数,能够减小有机碱的含量相对于构成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金属成分的含量的摩尔比。
基于上述步骤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纯化优选反复进行,直至有机碱的含量相对于构成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金属成分的含量的摩尔比成为0.03以下。
实施例
以下,示出更具体地公开了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和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以及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和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作)
在乙酸铜(II)1水合物[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0.2g中加入乙醇[超脱水级,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9.23mL并在室温下混合。一边向该溶液中滴加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的25%甲醇溶液[Sigma-Aldrich公司制]0.422mL,一边在室温下混合,由此得到实施例1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强碱的物质的量相对于金属羧酸盐的物质的量为1.00,为0.4m以上且0.9m以下(m=2)。
认为实施例1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含有作为金属复盐的铜复盐[Cu(CH3COO)2-x(OH)x]、作为未反应的金属羧酸盐的乙酸铜(II)、作为羧酸与强碱的盐的乙酸四甲基铵。
另外,通过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分光法(FT-IR)对从所得到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分离的金属复盐粉末进行了测定,结果从所得到的光谱中确认到了来自于羧酸盐(R1COO-)的1400cm-1附近和1600cm-1附近的吸收、以及来自于氢氧根离子(OH-)的3200~3500cm-1附近的吸收。
(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金属量的测定)
以相对离心力10000G对实施例1的金属复盐分散液进行5分钟离心操作,分取其上清液。向分取液中加入相同体积的乙酸甲酯和4倍体积的庚烷并进行搅拌后,进一步以相对离心力10000G进行了5分钟离心操作后,废弃上清液,回收残渣。根据将回收的残渣在400℃下热分解而得到的氧化铜(CuO)的重量,算出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未形成沉淀的金属元素(即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作)
在实施例1的金属复盐分散液5mL中加入纯水0.131mL,在70℃的油浴中加热混合30分钟,得到了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将所得到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分取后进行干燥,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测定固体成分,结果确认到存在来自于氧化铜(CuO)的峰。
(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金属量的测定)
接着,向所得到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加入相同体积的乙酸甲酯和4倍体积的庚烷并进行搅拌后,进一步以相对离心力10000G进行5分钟离心操作后,废弃上清液,回收残渣。根据将回收的残渣在400℃下热分解而得到的氧化铜(CuO)的重量,算出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未形成沉淀的金属元素(即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将乙醇的添加量从9.23mL变更为8.92mL,将TMAH的25%甲醇溶液的添加量从0.422mL变更为0.739mL,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步骤制作实施例2的金属复盐分散液,测定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另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步骤制作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测定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强碱的物质的量相对于金属羧酸盐的物质的量为1.75。
<比较例1>
将乙醇的添加量从9.23mL变更为8.90mL,将TMAH的25%甲醇溶液的添加量从0.422mL变更为0.802mL,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步骤制作比较例1的金属复盐分散液,测定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另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步骤制作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测定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作)
在乙酸钴(II)4水合物[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0.2g中加入DMSO[超脱水级,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7.27mL并在室温下混合。一边向该溶液中滴加TMAH的25%甲醇溶液[Sigma-Aldrich公司制]0.406mL,一边在室温下混合,由此得到实施例3的金属复盐分散液。
以相对离心力10000G对所得到的金属复盐分散液进行5分钟离心操作,分取其上清液。向分取液中加入4倍体积的乙酸甲酯和4倍体积的甲苯并搅拌后,以相对离心力10000G进行5分钟离心操作,废弃上清液,回收残渣。根据将回收的残渣在400℃下热分解而得到的氧化钴(Co3O4)的重量,测定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作)
在实施例3的金属复盐分散液5mL中加入纯水0.148mL,在95℃的油浴中加热2.5小时,得到实施例3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以相对离心力10000G对所得到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进行了5分钟离心操作后,分取上清液,向分取的分散液中加入4倍体积的乙酸甲酯并搅拌后,进一步以相对离心力10000G进行5分钟离心操作,废弃上清液,回收残渣。根据将回收的残渣在400℃下热分解而得到的氧化钴(Co3O4)的重量,算出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作)
使用乙酸锰(II)4水合物[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0.2g来代替乙酸钴(II)4水合物,将DMSO的添加量从7.27mL变更为7.60mL,将TMAH的25%甲醇溶液的添加量从0.406mL变更为0.344mL,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同样的步骤制作实施例4的金属复盐分散液,按照与实施例3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作)
将制作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时添加的纯水量设为0.055mL,将油浴中的加热变更为70℃下1小时,将加入到分取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的乙酸甲酯量设为分取液的7倍体积,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作)
使用乙酸铈(III)1水合物[NACALAI TESQUE株式会社制]0.2g来代替乙酸钴(II)4水合物,将DMSO的添加量从7.27mL变更为5.37mL,将TMAH的25%甲醇溶液的添加量从0.406mL变更为0.377mL,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同样的步骤制作实施例5的金属复盐分散液,按照与实施例3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作)
将制作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时添加的纯水量设为0.082mL,将油浴中的加热变更为95℃下1小时,将加入到分取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的乙酸甲酯量设为分取液的9倍体积,并且将加入到分取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的乙酸甲酯量设为分取液的9倍体积,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作)
除了乙酸钴(II)4水合物0.2g以外,还使用乙酸锰(II)4水合物[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0.0971g,将DMSO的添加量从7.27mL变更为5.48mL,进一步作为有机溶剂,除了DMSO以外还添加5.48mL的吡啶,将TMAH的25%甲醇溶液的添加量从0.406mL变更为0.6065mL,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同样的步骤制作实施例6的金属复盐分散液。
将加入到分取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中的溶剂仅设为分取液的4倍体积的乙酸甲酯而不添加甲苯,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作)
将制作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时添加的纯水量设为0.101mL,将油浴中的加热变更为95℃下2小时,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作)
将乙酸钴(II)4水合物的量从0.2g变更为1.0g,将乙酸锰(II)4水合物的量从0.0971g变更为0.485g,将DMSO和吡啶的添加量分别从5.48mL变更为2.32mL,将TMAH的25%甲醇溶液的添加量从0.6065mL变更为3.03mL,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6同样的步骤制作实施例7的金属复盐分散液,求出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作)
将制作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时添加的纯水量设为0mL(即不添加纯水),将油浴中的加热变更为95℃下7小时,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6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8>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作)
将DMSO和吡啶的添加量分别从2.32mL变更为3.30mL,使用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1.07mL来代替TMAH的25%甲醇溶液3.03mL,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7同样的步骤制作了实施例8的金属复盐分散液。
将加入到分取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溶剂变更为分取液的4倍体积的乙酸甲酯和6倍体积的甲苯,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7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作)
将制作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时添加的溶剂变更为分取液的4倍体积的乙酸甲酯和6倍体积的甲苯,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7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9>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作)
将乙酸钴(II)4水合物的量从0.2g变更为2.2g,将DMSO的添加量从7.27mL变更为14.45mL,代替TMAH的25%甲醇溶液3.03mL而变更为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1.85mL,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同样的步骤制作实施例9的金属复盐分散液,按照与实施例3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作)
将制作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时添加的纯水量设为0.023mL,将油浴中的加热变更为3小时,在油浴中的加热时一边以200sccm的流量鼓泡一边向反应溶液中导入大气,将在制作分取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时添加的溶液变更为分取液的4倍体积的乙酸甲酯和6倍体积的甲苯,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0>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作)
将DMSO的添加量从14.45mL变更为14.82mL,代替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1.85mL而变更为二氮杂双环壬烯[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1.48mL,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制作实施例10的金属复盐分散液,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作)
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1>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作)
将DMSO的添加量从14.45mL变更为14.74mL,代替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1.85mL而变更为四甲基胍[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1.55mL,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制作实施例11的金属复盐分散液,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作)
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2>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作)
使用乙酸铜(II)1水合物1.5g来代替乙酸钴(II)4水合物,将DMSO的添加量从14.45mL变更为12.61mL,将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的添加量从1.85mL变更为1.35mL,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制作实施例12的金属复盐分散液,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作)
将制作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时添加的纯水量设为0.091mL,将油浴的温度变更为70℃,将在油浴中的加热变更为1小时,将在油浴中的加热时向反应溶液的大气的导入量变更为0sccm,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3>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作)
使用乙酸锰(II)4水合物1.5g来代替乙酸钴(II)4水合物,将DMSO的添加量从14.45mL变更为10.38mL,将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的添加量从1.85mL变更为0.932mL,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制作实施例13的金属复盐分散液,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作)
将制作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时添加的纯水量设为0mL,将油浴的温度变更为70℃,将油浴中的加热变更为2小时,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4>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作)
使用乙酸铈(III)1水合物3.0g来代替乙酸钴(II)4水合物,使用NMP[超脱水级,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12.63mL来代替DMSO,将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的添加量从1.85mL变更为3.34mL,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制作实施例14的金属复盐分散液,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复盐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作)
将制作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时添加的纯水量设为0.045mL,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步骤求出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处于分散状态的氧化物的比例。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的分散状态的比较)
确认分别以相对离心力10000G对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制作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进行了5分钟离心操作后的分散状态。将结果示于图1和图2。图1是对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金属复盐分散液进行了离心操作后的照片,图2是对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进行了离心操作后的照片。
根据图1,在比较例1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右侧)中观察到沉淀,与此相地,在实施例1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左侧)中未观察到沉淀。另外,根据图2,在比较例1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右侧)中观察到沉淀,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左侧)中未观察到沉淀。
根据该结果可以确认,实施例1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中的金属复盐的分散性、以及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分散性高。在使用本发明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制造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认为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成胶体状并稳定化。
<实施例15>
(金属复盐的确认)
向乙酸铜(II)1水合物0.4g中加入乙醇3.49mL,在室温下混合。一边向该溶液中滴加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0.299mL,一边在室温下进行混合,由此制作了金属复盐分散液。接着,以金属浓度成为0.001M的方式用乙醇稀释。在作为TEM观察用支撑膜的载玻片上滴加1滴上述稀释液,使其干燥后,利用TEM观察载玻片上的滴加了分散液的部位。将结果示于图3和图4。图3和图4是实施例15的金属复盐的TEM图像。
根据图3,确认了在金属复盐分散液中,作为在干燥状态下粒径为约1.5nm至为约3.1nm的粒子状物质而存在金属复盐。从视野中随机选择的30个金属复盐的粒径的平均值为2.1nm。另外,根据图4,在粒子状物质中观测到晶格条纹,确认了金属复盐为结晶性的物质。
(使用了DLS和SAXS的金属复盐的平均粒径的确认)
为了参考,通过动态光散射法(DLS)和小角X射线散射法(SAXS)测定了在上述金属复盐的确认中制备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中所含的粒子的粒径。将结果示于图5。图5是表示实施例15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中所含的粒子的粒径分布的光谱。
左侧(实线)为DLS的测定结果,右侧(虚线)为SAXS的测定结果。根据图5,确认了DLS和SAXS的结果与通过TEM测定的金属复盐的平均粒径大致对应。
(实施例16)
(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作)
以金属成分的摩尔比计成为6:4的方式称量乙酸钴(II)4水合物和乙酸锰(II)4水合物,加入到DMSO[超脱水级,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中并在室温下混合,将金属盐与有机溶剂混合。相对于该混合物,添加相对于金属成分的总物质的量以摩尔比计为1.2倍量的DBU,得到金属复盐分散液。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作)
向得到的金属复盐分散液中添加相对于金属成分的总物质的量以摩尔比计为0.5倍量的纯水,在大气气氛中一边鼓泡空气一边搅拌,同时加热至95℃,保持2.5小时,由此得到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纯化)
向所得到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添加乙酸甲酯,以10000G离心分离5分钟,使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沉淀。除去上清的溶液,向沉淀中加入2-丙醇和二乙二醇单乙醚使其分散后,添加庚烷,以10000G的离心力离心分离5分钟,使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沉淀。除去上清的溶液,向沉淀中加入2-丙醇和二乙二醇单乙醚使其分散后,以添加了庚烷的10000G的离心力进行离心分离5分钟,使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沉淀。除去上清的溶液后,向沉淀中加入乙二醇单丙醚使其分散,由此得到经纯化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17)
使用与DBU相同的物质的量的DBN来代替DBU,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6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17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18)
使用与DBU相同的物质的量的TMG来代替DBU,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6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18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19)
不使用乙酸锰(II)4水合物,将DBU的添加量变更为相对于钴以摩尔比计为1.4倍量,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6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19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20)
使用与DBU相同的物质的量的DBN来代替DBU,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9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20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21)
使用与DBU相同的物质的量的TMG来代替DBU,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9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21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22)
不使用乙酸钴(II)4水合物,将DBU的添加量变更为相对于锰以摩尔比计为1.0倍量,不添加纯水,将加热温度变更为70℃,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6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22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23)
使用与DBU相同的物质的量的DBN来代替DBU,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2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23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24)
使用与DBU相同的物质的量的TMG来代替DBU,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2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24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25)
使用乙酸铜(II)1水合物来代替乙酸锰(II)4水合物和乙酸钴(II)4水合物,将纯水的添加量变更为相对于铜以摩尔比计为2.0倍量,将加热温度变更为75℃,不进行搅拌时的空气的鼓泡,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6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25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26)
使用与DBU相同的物质的量的DBN来代替DBU,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5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26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27)
使用与DBU相同的物质的量的TMG来代替DBU,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5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27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28)
使用乙酸铁(II)无水物来代替乙酸锰(II)4水合物和乙酸钴(II)4水合物,将纯水的添加量变更为相对于铁以摩尔比计为4.0倍量,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6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28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29)
使用与DBU相同的物质的量的DBN来代替DBU,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8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29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30)
使用与DBU相同的物质的量的TMG来代替DBU,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8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30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31)
使用乙酸铟(III)无水物来代替乙酸锰(II)4水合物和乙酸钴(II)4水合物,将DBU的添加量变更为相对于铟以摩尔比计为2.0倍量,将纯水的添加量变更为相对于铟以摩尔比计为4.0倍量,不进行搅拌时的空气的鼓泡,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6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31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32)
使用乙酸铈(III)1水合物来代替乙酸锰(II)4水合物和乙酸钴(II)4水合物,将DBU的添加量变更为相对于铈以摩尔比计为2.5倍量,将纯水的添加量变更为相对于铟以摩尔比计为1.0倍量,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6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32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33)
使用与DBU相同的物质的量的DBN来代替DBU,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2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33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实施例34)
使用与DBU相同的物质的量的TMG来代替DBU,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2相同的步骤制造实施例34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比较例2)
仅使用与DBU相同的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锂1水合物的甲醇溶液(浓度2.0M)来代替DBU,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6相同的步骤制造比较例2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碱量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16~34和比较例2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经纯化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所含的具有脒骨架或胍骨架的有机碱的含量相对于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所含的全部金属成分的物质的量的摩尔比。将结果示于表2。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分散性的经时稳定性的测定)
以相对离心力10000G对实施例16~34和比较例2的经纯化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进行了5分钟离心操作后,分取上清液,测定上清液中所含的金属成分的浓度。然后,将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密闭在玻璃瓶中,在相对湿度50%、温度25℃的条件下静置1周后,按照同样的步骤测定金属成分的浓度,算出静置前后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的处于分散状态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变化率的减少幅度。将结果示于表2。
将在静置一周前后处于分散状态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变化率的减少幅度小于1.0%的情况评价为经时稳定性“良”,将为1.0%以上的情况评价为经时稳定性“不良”。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结晶相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16~34和比较例2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将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干燥而得到粉末,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鉴定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结晶相,由结晶相求出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组成。将结果示于表2。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测定)
使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实施例16~34和比较例2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中分散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D50)。将结果示于表2。
[表2]
根据表2的结果可知,使用了具有脒骨架或胍骨架的有机碱作为有机碱的实施例16~34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分散性的经时稳定性优异。

Claims (11)

1.一种金属复盐分散液,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机溶剂、金属复盐以及羧酸与强碱的盐,
所述羧酸具有R2COOH所示的组成,其中,R2为氢原子或烷基,所述强碱为具有脒骨架或胍骨架的有机碱,
所述金属复盐具有M(R1COO)m-x-y(OH)xAy(H2O)z所示的组成,
其中,M为金属元素,包含选自Cu、Mn、Co、Ce、Fe和In中的至少1种金属,
R1为氢原子或烷基,A为阴离子,m为金属元素M的价数,0<x+y<m,x>0,y≥0,z≥0,
以相对离心力10000G对所述金属复盐分散液进行了5分钟的离心操作时,所述金属复盐分散液整体所包含的全部金属元素中,未形成沉淀的金属元素的比例为10.0mol%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其中,所述强碱为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其中,所述烷基R1为甲基。
4.一种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包含金属羧酸盐和有机溶剂的金属盐分散液中添加强碱的工序,
在将构成所述金属羧酸盐的金属元素的价数设为m时,所述强碱的物质的量相对于所述金属羧酸盐的物质的量为0.4m以上且0.9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强碱为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构成所述金属羧酸盐的羧酸为乙酸。
7.一种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其在水的存在下将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复盐分散液加热而得到,其特征在于,含有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和具有脒骨架或胍骨架的有机碱,
构成所述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金属成分包含选自Cu、Mn、Co、Ce、Fe和In中的至少1种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其中,所述有机碱的含量相对于构成所述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金属成分的含量的摩尔比为0.03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其中,所述有机碱包含选自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二氮杂双环壬烯和四甲基胍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10.一种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工序,在包含金属羧酸盐和有机溶剂的金属盐分散液中添加强碱而制备金属复盐分散液;以及
加热工序,在水的存在下将所述金属复盐分散液加热而得到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
在所述制备工序中,在将构成所述金属羧酸盐的金属元素的价数设为m时,所述强碱的物质的量相对于所述金属羧酸盐的物质的量为0.4m以上且0.9m以下,
所述强碱包含具有脒骨架或胍骨架的有机碱,
构成所述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金属成分包含选自Cu、Mn、Co、Ce、Fe和In中的至少1种金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碱包含选自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二氮杂双环壬烯和四甲基胍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CN202080096786.5A 2020-02-28 2020-12-03 金属复盐分散液、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51356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3217 2020-02-28
JP2020-033217 2020-02-28
PCT/JP2020/045012 WO2021171724A1 (ja) 2020-02-28 2020-12-03 金属複塩分散液、金属複塩分散液の製造方法、金属酸化物ナノ粒子分散液及び金属酸化物ナノ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5604A CN115135604A (zh) 2022-09-30
CN115135604B true CN115135604B (zh) 2024-06-25

Family

ID=77489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6786.5A Active CN115135604B (zh) 2020-02-28 2020-12-03 金属复盐分散液、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80225A1 (zh)
EP (1) EP4086227A4 (zh)
JP (2) JP7355215B2 (zh)
CN (1) CN115135604B (zh)
WO (1) WO2021171724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52746A1 (ja) * 2014-10-02 2016-04-07 株式会社キャタラー 複合粒子の分散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20437B1 (fr) * 1987-09-14 1990-11-30 Rhone Poulenc Chimie Procede d'obtention d'une dispersion colloidale d'un compose de terre rare en milieu aqueux et produit obtenu
FR2734560B1 (fr) * 1995-05-24 1997-08-14 Rhone Poulenc Chimie Compose a base d'yttrium ou d'holmium redispersible sous forme d'un sol
EP1257367A4 (en) * 2000-02-08 2005-01-26 Adsil Lc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THERMAL EFFICIENCY THROUGH THE USE OF SILANE COATINGS AND COATED ARTICLES
JP3770817B2 (ja) * 2000-09-28 2006-04-26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無機質粉末水性分散液
GB2389324B (en) * 2001-03-30 2005-08-17 Council Scient Ind Res A novel catalytic formula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WO2003014022A1 (fr) * 2001-08-03 2003-02-20 Nippon Soda Co., Ltd. Substance dispersee contenant des liaisons metal-oxygene
DE10235571A1 (de) * 2002-08-03 2004-02-12 Clariant Gmbh Verwendung von Salzen schichtartiger Doppelhydroxide als Ladungssteuermittel
EP1666175B1 (en) * 2003-09-12 2019-05-15 SIJTechnology, Inc. Metal nano particle liquid dispersion capable of being sprayed in fine particle form and being applied in laminated state
JP4243166B2 (ja) 2003-11-06 2009-03-25 未来工業株式会社 点検口形成枠、およびその点検口形成枠を備えた壁構造
JP5013671B2 (ja) * 2004-12-28 2012-08-29 日揮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金属酸化物ゾ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金属酸化物ゾル
JP2009263626A (ja) * 2008-03-31 2009-11-12 Fujifilm Corp 水不溶性色材分散体及びこの製造方法、これを用いた記録液、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3127054A1 (en) * 2012-02-27 2013-09-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asic compositions including inorganic oxide nanoparticles and an organic base, coated substrates, articles, and methods
JP5983805B2 (ja) * 2015-03-06 2016-09-06 東ソー株式会社 導電性インク組成物、電気的導通部位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WO2018174218A1 (en) * 2017-03-21 2018-09-27 Ricoh Company, Ltd. Coating liquid for forming metal oxide film, oxide film,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10568902B2 (en) * 2017-12-14 2020-02-25 The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Board Of Trustees Modulated guanidine-containing polymers or nanoparticles
CN109289830B (zh) * 2018-11-29 2020-09-11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制备稀土铈掺杂氧化锌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52746A1 (ja) * 2014-10-02 2016-04-07 株式会社キャタラー 複合粒子の分散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acile Synthesis of Colloidal CuO Nanocrystals for Light-Harvesting Applications;Yee-Fun Lin等;《Journal of Nanomaterials》;第2012卷;第39316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71724A1 (zh) 2021-09-02
EP4086227A4 (en) 2024-01-03
JP2023168402A (ja) 2023-11-24
EP4086227A1 (en) 2022-11-09
WO2021171724A1 (ja) 2021-09-02
JP7355215B2 (ja) 2023-10-03
CN115135604A (zh) 2022-09-30
US20220380225A1 (en)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7720B2 (en)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 capping agents
JP5356030B2 (ja) 酸化セリウムナノ結晶の製造方法
JP5028616B2 (ja) 金属硫化物の製造方法
US20090297626A1 (en) Methods for preparing metal oxides
US10569329B2 (en) Metal nanoparticles formed around a nucleus and scalable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same
JP5426270B2 (ja) 金属銅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JP5321966B2 (ja) 亜酸化銅ナノ粒子分散溶液の製造方法
JP5007293B2 (ja) カルコゲン化合物粉の製造方法
Brewster et al. Role of aliphatic ligands and solvent composition in the solvothermal synthesis of iron oxide nanocrystals
CN115135604B (zh) 金属复盐分散液、金属复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
JP2010132521A (ja) カルコゲン化合物粉
RU2338690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наночастиц сульфатов щелочно-земельных металлов
WO2017082263A1 (ja) 酸化黒鉛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137080A1 (ja) 低温焼結性金属ナノ粒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金属ナノ粒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FR2862631A1 (fr)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une poudre submicronique, nanostructuree, de sesquioxyde, oxohydroxyde, hydroxyde ou oxyde mixte de terre rare
US7982063B2 (en) Mineral/organic composite material
JP2009155316A (ja) 金属ピリチオン・金属酸化物複合化合物および/または金属ピリチオン・金属水酸化物複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Prananto et al. Study of gel growth cobalt (II) oxalate crystals as precursor of Co3O4 nano particles
JP2001515946A (ja) 四価の金属酸化物の有機ゾルおよび有機アルカリ土類金属を主体とする組成物
KR100796984B1 (ko) 구리 전구체 물질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구리나노입자 제조방법
WO2016115085A1 (en) Cobalt oxide nanoparticle preparation
JP2022058093A (ja) チタン酸ストロンチウム微粒子
JP6124832B2 (ja) 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の製造方法、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粉末、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分散液、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分散体および被覆基材
WO2022138362A1 (ja) 酸化タングステン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05145896A (ja) 金属フタロシアニン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