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5766A - 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35766A CN102935766A CN2012102346255A CN201210234625A CN102935766A CN 102935766 A CN102935766 A CN 102935766A CN 2012102346255 A CN2012102346255 A CN 2012102346255A CN 201210234625 A CN201210234625 A CN 201210234625A CN 102935766 A CN102935766 A CN 1029357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ement
- upwards
- recording medium
- transport
- act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供给了比第1运送部和第2运送部之间的间隔距离还短的记录介质也能够合适地处理记录介质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等,是将来自第1运送部的记录介质通过第1检测部进行前端检测,之后,运送规定的运送步数,使记录介质的前端经过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运送并停止在印刷初始位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基准量取得步骤,取得规定的运送步数当中的与第2检测部和印刷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当的基准运送步数;实际步数测量步骤,对从由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运送停止为止的实际运送过程中的记录介质的实际运送步数进行测量;和判定步骤,将基准运送步数与实际步数进行比较,判定在记录介质上是否产生了运送错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将记录介质以从第1运送部交接到第2运送部的方式进行运送之后使其停止在印刷部前方的印刷初始位置(印刷开始位置)上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这种印刷装置,已知通过与头部对置的压纸滚筒(压纸辊)、比压纸滚筒更位于上游一侧的牵引机构部、和比压纸滚筒更位于下游一侧的排出滚筒来运送印字用纸(记录介质)的打印机装置(参考专利文献1)。在该打印机装置中,在印字用纸的初始送入时,由于具有在牵引机构部和排出滚筒之间产生的印字用纸的松弛,因此通过预先实验所求得的补正值,使送纸量阶段性地变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656号公报。
在这样的现有技术的打印机装置中,当因错误而导入比牵引机构部和压纸滚筒之间的距离还短的规格外的印字用纸时,会产生在牵引机构部和压纸滚筒之间不会良好地进行印字用纸的交接、从而上述的补正变成不能按原来那样良好地进行印刷的问题。在该情况下,当在压纸滚筒的附近没有设置传感器时,就不能够检测出给纸错误,从而存在会产生在压纸滚筒上直接进行印刷、或者印字用纸发生堵塞等故障的担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印刷装置,其即使是在因错误而导入比第1运送部和第2运送部之间的间隔距离还短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合适地处理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是从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上游一侧起顺序地配置第1运送部、第1检测部、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且将从第1运送部运送来的记录介质通过第1检测部进行前端检测,之后,运送规定的运送量,使记录介质的前端经过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进行运送并停止在印刷初始位置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1基准量取得步骤,取得规定的运送量当中的与第2检测部和印刷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当的第1基准运送量;第1实际量测量步骤,对从由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运送停止为止的实际运送过程中的记录介质的第1实际运送量进行测量;和判定步骤,将第1基准运送量与第1实际运送量进行比较,判定在记录介质上是否产生了运送错误。
根据该构成,将与第2检测部和印刷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当的第1基准运送量和从由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运送停止为止的记录介质的第1实际运送量进行比较。在该第1基准运送量和第1实际运送量之间的比较中,如果两者的运送量是相同的,则能够判定为记录介质被正确地运送,在两者的运送量是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过度运送或者运送不足。因此,利用判定结果,即使在例如因错误而导入了比第1运送部和第2运送部之间的间隔距离还短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合适地处理(管理)记录介质。而且,各自的运送量,在使用步进电动机进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用驱动的步数来表示,在使用旋转编码器进行检测的情况下能够用脉冲数来表示。
在该情况下,优选地,在判定步骤中,在所述第1实际运送量比所述第1基准运送量大时或者小时,判定为运送错误。
优选地,还包括:取消步骤,在判定为运送错误的情况下,取消由印刷部进行的印刷。
根据该构成,能够将因记录介质的前端溢出而被进行印刷或者在记录介质的前端产生比所希望的页边更大的页边的情况防患于未然。特别地,当溢出而进行印刷时,在喷墨方式的印刷部中,会由墨汁导致记录介质或者装置内被弄脏,在加热方式的印刷部中,压纸滚筒会受到损伤。
另一方面,优选地,还包括:补足运送步骤,在第1实际运送量比第1基准运送量小并判定为运送错误的情况下,实施追加的运送,所述追加的运送用于追加从第1基准运送量中减去第1实际运送量后得到的剩余运送量。
根据该构成,由于算出运送不足部分的剩余运送量且实施追加的运送,因此即使通过例如投入了短的记录介质而产生运送不足,也能够在其上进行合适的印刷。
本发明的另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是从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上游一侧起顺序地配置第1运送部、第1检测部、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且将从第1运送部运送来的记录介质通过第1检测部进行前端检测,之后,运送规定的运送量,使记录介质的前端经过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进行运送并停止在印刷初始位置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2基准量取得步骤,取得规定的运送量当中的与第1检测部和第2检测部之间的距离相当的第2基准运送量;第2实际量测量步骤,对从由第1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由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为止的实际运送过程中的记录介质的第2实际运送量进行测量;和判定步骤,将第2基准运送量与第2实际运送量进行比较,判定在记录介质上是否产生了运送错误。
根据该构成,将与第1检测部和第2检测部之间的距离相当的第2基准运送量和从由第1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由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为止的记录介质的第2实际运送量进行比较。在该第2基准运送量和第2实际运送量之间的比较中,如果两者的量是相同的,则能够判定为记录介质被正确地运送,在两者的量是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过度运送或者运送不足。因此,利用判定结果,即使在例如因错误而导入了比第1运送部和第2运送部之间的间隔距离还短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合适地处理记录介质。
在该情况下,优选地,在判定步骤中,在第2实际运送量比第2基准运送量大时或者小时,判定为运送错误。
优选地,还包括:取消步骤,在判定为运送错误的情况下,取消由印刷部进行的印刷。
根据该构成,能够将因记录介质的前端溢出而被进行印刷或者在记录介质的前端产生比所希望的页边更大的页边的情况防患于未然。特别地,当溢出而进行印刷时,在喷墨方式的印刷部中,会由墨汁导致记录介质或者装置内被弄脏,在加热方式的印刷部中,压纸滚筒会受到损伤。
另一方面,优选地,还包括:补足运送步骤,在第2实际运送量比第2基准运送量大且判定为运送错误的情况下,实施追加的运送,所述追加的运送用于追加从第2实际运送量中减去第2基准运送量后的剩余运送量。
根据该构成,由于算出运送不足部分的剩余运送量且实施追加的运送,因此即使因例如投入短的记录介质而产生运送不足,也能够在其上进行合适的印刷。
在这些情况下,优选地,在补足运送步骤中,按照比以规定的运送量运送时的运送速度更低的速度实施追加的运送。
根据该构成,在追加的运送中,通过极力回避因滑动等引起的运送不足,能够合适地进行追加的运送。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其从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上游一侧起顺序地配置第1运送部、第1检测部、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且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将从第1运送部运送来的记录介质通过第1检测部进行前端检测,之后,运送规定的运送量,使记录介质的前端经过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进行运送并停止在印刷初始位置,所述控制部包括:第1基准量取得部,其取得规定的运送量当中的与第2检测部和印刷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当的第1基准运送量;第1实际量测量部,其对从由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运送停止为止的实际运送过程中的记录介质的第1实际运送量进行测量;和判定部,其将第1基准运送量与第1实际运送量进行比较,判定在记录介质上是否产生了运送错误。
根据该构成,将与第2检测部和印刷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当的第1基准运送量和从由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运送停止为止的记录介质的第1实际运送量进行比较。在该第1基准运送量和第1实际运送量之间的比较中,如果两者的量是相同的,则能够判定为记录介质被正确地运送,在两者的量是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过度运送或者运送不足。因此,利用判定结果,即使在例如因错误而导入了比第1运送部和第2运送部之间的间隔距离还短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合适地处理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另一种印刷装置,其从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上游一侧起顺序地配置第1运送部、第1检测部、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且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将从第1运送部运送来的记录介质通过第1检测部进行前端检测,之后,运送规定的运送量,使记录介质的前端经过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进行运送并停止在印刷初始位置,所述控制部包括:第2基准量取得部,其取得规定的运送量当中的与第1检测部和第2检测部之间的距离相当的第2基准运送量;第2实际量测量部,其对从由第1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由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为止的实际运送过程中的记录介质的第2实际运送量进行测量;和判定部,其将第2基准运送量与第2实际运送量进行比较,判定在记录介质上是否产生了运送错误。
根据该构成,将与第1检测部和第2检测部之间的距离相当的第2基准运送量和从由第1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由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为止的记录介质的第2实际运送量进行比较。在该第2基准运送量和第2实际运送量之间的比较中,如果两者的量是相同的,则能够判定为记录介质被正确地运送,在两者的量是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过度运送或者运送不足。因此,利用判定结果,即使在例如因错误而导入了比第1运送部和第2运送部之间的间隔距离还短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合适地处理记录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具有足够长的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规格外的短的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介质运送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介质运送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
图1是将印刷装置设为主体的印刷系统的说明图,如图所示,印刷系统1包括:以喷墨打印机构成的印刷装置2;和经由接口与印刷装置2连接的主计算机3。印刷装置2将带有定位孔的记录介质(以下称为“记录介质”)4设为印刷对象物,基于从主计算机3接收的印刷任务来实施印刷,并且基于控制命令来实施所希望的介质运送动作(送纸动作)。而且,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2被构成为:作为记录介质4,不仅能够导入带有折断处虚线孔眼的连续纸,而且还能够导入单票纸(都带有定位孔)。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2包括从给纸口11向着出纸口12大致水平延伸的运送路径13,并且沿着该运送路径13,从给纸口11一侧开始按顺序包括介质运送部14、印刷部15和出纸部16。此外,印刷装置2包括用于控制这些介质运送部14、印刷部15和出纸部16等、且与主计算机3链接(连接)的控制器17。控制器17除了CPU18之外,还具有ROM和RAM等的存储部19。
介质运送部14具有:与定位孔啮合来运送记录介质4的牵引机构21;与牵引机构21协同动作来运送记录介质4的夹持滚筒机构22;同时驱动牵引机构21和夹持滚筒机构22的单一的进给电动机23;以及将进给电动机23的动力传递到牵引机构21和夹持滚筒机构22的带式传动机构24。此外,夹持滚筒机构22具有由驱动滚筒27和从动滚筒28构成的夹持滚筒26,并且具有用于检测由夹持滚筒26进行的记录介质4的运送量(运送步数)的编码器29。记录介质4的运送量,在进给电动机23是步进电动机的情况下,能够用步数进行置换,此外,也能够用编码器29的脉冲数进行置换。
牵引机构21被配设在给纸口11的下游一侧附近,夹持滚筒机构22被配设在印刷部15的上游一侧附近。牵引机构21和夹持滚筒机构22在记录介质4的运送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因此,记录介质4以从牵引机构21交接到夹持滚筒机构22的方式被运送。在该情况下,与牵引机构21的介质运送速度相比,将夹持滚筒机构22的介质运送速度设计得稍快,从而使得以拉紧的状态运送记录介质4。此外,在牵引机构21和夹持滚筒机构22之间,配设将记录介质4的运送沿着运送路径13进行引导的介质引导31,并且通过位于介质引导31的下游一侧还配置用于检测记录介质4的前端或者尾端的介质端检测传感器32。在牵引机构21中还组装入用于检测记录介质4的有无(安置状态)的介质检测传感器33。
印刷部15包括:朝下安装于墨架41的喷墨头42;借助墨架41使喷墨头42在与记录介质4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记录介质4的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墨架移动机构43;位于喷墨头42的正下方、在喷墨头42的喷嘴面42a上存在规定的间隙而平行对置的介质支撑板(压纸滚筒)44。在墨架41上,通过位于喷墨头42的上侧而安装了墨汁盒(图示省略),墨汁从墨汁盒供给到喷墨头42。在喷墨头42的喷嘴面42a上设置了将多个喷出喷嘴45a在介质运送方向上成列设置的喷嘴列45(实际上为颜色不同的多个喷嘴列),并且在从喷嘴列45上游一侧脱离的位置上,主要设置了用于检测记录介质4的宽度的宽度检测传感器46。
墨架移动机构43具有:在记录介质4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滑动自由地支撑墨架41的两根引导杆51、51;将一部分固定到墨架41的定时带52;以及使定时带52在正反两个方向上移动的墨架电动机53。当墨架电动机53正反旋转时,借助定时带52,两根引导杆51、51所引导的墨架41在记录介质4的宽度方向上往复运动。通过与该往复运动的往动以及/或者复动同步地将喷墨头42进行喷出驱动,从而在记录介质4上进行印刷(所谓的主扫描)。
出纸部16包括:一边夹持着记录介质4进行滑动、一边进行旋转运送的由驱动侧的出纸驱动滚筒62和从动侧的星形轮63构成的出纸滚筒61;以及使出纸驱动滚筒62旋转的出纸电动机64。位于下侧的出纸驱动滚筒62对记录介质4的背面进行传接且将运送力赋予记录介质4,另一方面位于上侧的星形轮63在被靠上出纸驱动滚筒62一侧的状态下,一边进行自由旋转、一边对记录介质4的记录面(表面)进行传接。在该情况下,与出纸驱动滚筒62的介质运送速度相比,将夹持滚动机构22的介质运送速度设计得稍慢,记录介质4通过出纸驱动滚筒62的滑动旋转,在被赋予拉紧的状态下,通过沿着上述的介质支撑板44而被运送,并且进一步从出纸口12送出到装置外部(出纸)。
这里,说明基于主计算机3的印刷任务和控制命令,由控制器17实施的印刷装置2的基本控制动作。
首先,在用户将记录介质4放置到牵引机构21之后,实施机构系统的初始化。该初始化以闭合覆盖了介质运送部14等的印刷装置2的盖体(图示省略)或者闭合盖体之后的按钮操作而开始。当开始初始化时,将由介质检测传感器33进行的记录介质4的“有”检测作为前提,借助进给电动机23,牵引机构21和夹持滚筒机构22开始驱动。由此,牵引机构21上所安置的记录介质4,沿着运送路径13,被运送到介质引导31、夹持滚筒机构22、以及印刷部15。更具体地,从牵引机构21送出的记录介质4通过介质端检测传感器32检测其前端,并且根据从其前端检测起在运送了规定运送步数之后停止。由此,记录介质4在其前端为喷墨头42的喷嘴列45中的下游一侧最外端所谓第1喷嘴(第1个喷出喷嘴45a)的位置即初始化位置(印刷初始位置、印刷开始位置)48处停止。
接着,墨架41以横切记录介质4的方式往复1次,喷墨头42上所设置的宽度检测传感器46检测记录介质4的宽度。使该检测结果与主计算机3中的记录介质4的设定结果对照(在不一致时,督促设定变更或者记录介质4的更换)。另一方面,墨架41即使返回到原始的位置,也由图外的传感器进行位置检测。由此,确定喷墨头(墨架41)42的起始位置。通过这样,进行机构系统的初始化。
接着,当印刷指令被发令(印刷任务)时,在预先设定了上页边的情况下,在实施了上页边部的记录介质4的运送之后,转移到印刷动作。在印刷动作中,相对于停止状态的记录介质4,喷墨头(墨架41)42一边进行往复,一边基于印刷数据实施墨汁喷出(印刷:主扫描)。其印刷宽度成为喷墨头42的喷嘴列45的长度,接着在喷墨头42的复动之前,除了牵引机构21和夹持滚筒机构22之外,还驱动出纸滚筒61,将记录介质4运送喷嘴列45的长度(严格地为:喷嘴列长+1个喷嘴节距)(换行运送:副扫描)。该喷嘴列45的长度的换行运送(间歇运送)结束之后,喷墨头42转移至复动,与往动时同样地实施印刷(墨汁喷出)。
这样,通过重复伴随喷墨头42的往复运动的墨汁喷出(主扫描)和记录介质4的间歇运送(换行运送:副扫描),在记录介质4上进行所希望的印刷。另一方面,记录介质4的已经印刷部分,一边通过出纸滚筒61进行步长运送,一边从出纸口12送出到装置外部。
这里,在记录介质4是单票纸的情况下,记录介质4的尾端越过出纸滚筒61(例如根据介质端检测传感器32的尾端检测,运送了规定的运送步数)之时,会停止出纸滚筒61等的驱动,结束印刷动作。
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4是连续纸的情况下,在最终的主扫描结束(实际印刷结束),以折断处虚线孔眼为单位,已经印刷部分被送出到出纸口12外时,停止出纸滚筒61等的驱动。这里,用户利用折断处虚线孔眼,切断记录介质4的已经印刷部分,通过按钮操作等来指令记录介质4的反向运送。当指令反向运送时,牵引机构21、夹持滚筒机构22和出纸滚筒61反向转动,记录介质4被拖回(找寻开头)到其前端位于牵引机构21处、即由介质检测传感器33检测出前端处。然后,在为连续纸的情况下,在这里印刷动作结束。在此以后,用户指令与上述相同的动作,或者在更换了记录介质4(用纸更换)之后,指令与上述相同的动作。
接着,说明在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2中供给规格外的短的记录介质4的情况下的控制方法。
如上所述,牵引机构21(第1运送部)和夹持滚筒机构22(第2运送部)隔开间隔而配设,并且以将记录介质4从牵引机构21交接到夹持滚筒机构22的方式进行运送。此外,在初始化动作中,用在夹持滚筒机构22的附近配设的介质端检测传感器32(第1检测部)检测从牵引机构21运送来的记录介质4的前端,自此进一步经过夹持滚筒机构22运送规定的运送步数,在初始化位置(印刷初始位置)48处停止。假设:在这样的构成中,当用户因错误而放置了短的记录介质(单票纸)时,变成不会良好地进行从牵引机构21到夹持滚筒机构22的交接。
即,当导入比在能够施加用于将记录介质4运送到前方的运送力的牵引机构21的驱动轴71的轴心位置71s和能够可靠接收记录介质4的夹持滚筒26的夹持位置26s之间的距离还短的记录介质4时,只要是用介质端检测传感器32进行前端检测,则即使交接是不完全的,也会按原样实施运送规定的运送步数的动作(参考图3)。显然,在由宽度检测传感器46进行的宽度检测中,如果记录介质4的前端没有到达其位置,则能够检测出给纸错误。但是,在因交接之时的运送损耗,使记录介质4的前端没有到达初始化位置48而到达了宽度检测传感器46的情况下,给纸错误不会被检测出,而会转移到印刷动作。在该情况下,记录介质4溢出而被进行印刷,装置内部或者记录介质4被墨汁弄脏。
因此,以下,说明在记录介质4的用于初始化的运送过程中,当足够长的记录介质4被供给时的稳定的运送控制和用于防止当规格外的短的记录介质4被供给时的上述问题出现的特殊的运送控制。
如图2所示,在当足够长的记录介质4被供给时的稳定的运送控制、即:将上述轴心位置71s和上述夹持位置26s之间的距离设为L1、将记录介质4的长度设为A1时,在成为A1>L1的情况下,在记录介质4的尾端到达轴心位置71s之前,记录介质4的前端到达夹持位置26s,记录介质4的交接被良好地进行。因此,在由介质端检测传感器32进行前端检测之后,将记录介质4运送与介质端检测传感器32和初始化位置(第1喷嘴的位置)48之间的距离L2相当的规定的运送步数St。由此,记录介质4会在其前端到达初始化位置48时停止。该初始化位置48成为用于开始印刷的起始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当短的记录介质4被供给时的特殊控制、即:记录介质4的长度A2比上述轴心位置71s和夹持位置26s之间的距离L1还短的情况下(A2<L1),记录介质4的尾端即使离开轴心位置71s,记录介质4的前端也不会到达夹持位置26s,记录介质4的交接不会良好地进行。更具体地,受到由牵引机构21引起的运送力的记录介质4,即使离开牵引机构21,也会因惯性而向着夹持位置26s稍微行进。因此,尽管也存在记录介质4在轴心位置71s和夹持位置26s之间停止的情况,但是有时也存在到达夹持位置26s而进行事实上的交接、从而通过夹持滚筒26而被进一步运送到前方的情况。但是,由于根据介质端检测传感器32的前端检测而会在规定的运送步数St下停止,因此当在交接处发生损耗时,在前端越过夹持位置26s之时会停止,或者在初始化位置48的跟前停止。
因此,在记录介质4的初始化所用的运送之时,将宽度检测传感器46(第2检测部)用作前端检测传感器,即使记录介质4的停止位置是各式各样的,也进行能够合适对待的运送控制。
在该控制方法中,由于将宽度检测传感器46用作前端检测传感器,因此在初始化所用的记录介质4的运送之时,借助墨架41,将喷墨头(宽度检测传感器46)42移动到记录介质4的宽度方向传感器位置。
此外,如图3所示,在记录介质4的运送方向上,取得与该宽度检测传感器46和初始化位置48之间的距离L3相当的运送步数(第1基准运送量)、即第1基准运送步数Sa1(第1基准量取得部)。具体地,供给足够长的记录介质4,进行用于初始化的运送,此时,对从由宽度检测传感器46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记录介质4停止在初始化位置48处为止的运送步数进行计数,将该计数值取得作为第1基准运送步数Sa1,并存储到控制器(控制部)17的存储部19(参考图1)。或者,将与介质端检测传感器32和初始化位置48之间的距离L2相当的规定的运送步数St套用入距离L3,从而算出第1基准运送步数Sa1。而且,第1基准量取得部由控制器17实现。
下面,参考图4,说明运送控制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合适地选择第1控制方法(图4(a))和第2控制方法(图4(b))。而且,该运送控制将进行由宽度检测传感器46进行的前端检测设为前提,在该宽度检测传感器46本来就由介质端检测传感器32和介质检测传感器33不进行前端检测的情况下,都设为给纸错误。
如图4(a)所示,在第1控制方法中,首先,开始记录介质4的运送(S-1),根据由宽度检测传感器46进行的前端检测,对记录介质4的运送停止之前的实际运送步数(第1实际运送量)进行计数,将该计数值测量作为第1实际运送步数Sb1(S-2,第1实际量测量部)。接着,将该测量的第1实际运送步数Sb1与存储部19所存储的第1基准运送步数Sa1进行比较(S-3,判定部)。这里,在第1实际运送步数Sb1比第1基准运送步数Sa1小的情况下,即在成为Sb1<Sa1的情况下,判断为记录介质4的前端没有到达初始化位置48,设为给纸错误(S-4,运送错误)。而且,第1实际量测量部和判定部由控制器17实现。在成为给纸错误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在显示器等上显示(报知)该意思,并禁止以后的印刷动作(印刷的取消)。由此,能够防止记录介质4溢出而被实施印刷的情况。而且,优选地,在禁止印刷动作之后,将记录介质4排出。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在第2控制方法中,与第1控制方法同样地,将第1实际运送步数Sb1与第1基准运送步数Sa1进行比较(S-3,判定部),这里,在成为Sb1<Sa1的情况下,算出从第1基准运送步数Sa1中减去第1实际运送步数Sb1之后得到的运送步数、即剩余运送步数Sc1(S-4)。然后,通过控制部,以剩余运送步数Sc1来再次实施记录介质4的追加运送(S-5,补足运送)。由此,记录介质4的前端到达初始化位置48。通过这样,即使是规格外的短的记录介质4,也能够稳定地继续进行印刷动作。而且,为了在再次运送开始时不产生滑动等,优选地,在再次的运送过程中,以比通常的初始化运送更低的速度实施运送。此外,即使成为Sb1<Sa1时,或者即使实施追加的运送时,作为给纸错误,也可以在显示器等上显示该意思,且同时选择是否继续进行印刷动作。
下面,参考图5,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1控制方法(图5(a))和第2控制方法(图5(b))。
在该控制方法中,取得与介质端检测传感器32和宽度检测传感器46之间的距离L4相当的运送步数(第2基准运送量)、即第2基准运送步数Sa2(第2基准量取得部)。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运送控制同样地,将进行由宽度检测传感器46进行的前端检测设为前提。而且,第2基准量取得部由控制器17实现。
如图5(a)所示,在第1控制方法中,在从记录介质4的运送开始(S-1)起到停止为止的期间,对从由介质端检测传感器32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由宽度检测传感器46进行的前端检测为止的实际运送步数(第2实际运送量)进行计数,将该计数值测量作为第2实际运送步数Sb2(S-2,第2实际量测量部)。这里,成为St=0,记录介质4的运送结束(S-3)。接着,将该测量的第2实际运送步数Sb2与存储部19所存储的第2基准运送步数Sa2进行比较(S-4,判定部)。这里,在第2实际运送步数Sb2比第2基准运送步数Sa2大的情况下,即在成为Sb2>Sa2的情况下,判断为记录介质4的前端没有到达初始化位置48,设为给纸错误(S-5,运送错误)。而且,第2实际量测量部和判定部由控制器17实现。在成为给纸错误的情况下,与上述同样地,通过控制部,在显示器等上显示(报知)该意思,并禁止以后的印刷动作(印刷的取消)。由此,能够防止记录介质4溢出而被实施印刷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优选,在禁止印刷动作之后,将记录介质4排出。
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在第2控制方法中,将第2实际运送步数Sb2与第2基准运送步数Sa2进行比较(S-4,判定部)。这里,在成为Sb2>Sa2的情况下,求出从第2实际运送步数Sb2中减去第2基准运送步数Sa2之后得到的运送步数、即剩余运送步数Sc2(S-5)。如果条件是相同的,则该第2实施方式的剩余运送步数Sc2和第1实施方式的剩余运送步数Sc1成为相同的数值。然后,通过控制部,以剩余运送步数Sc2来再次实施记录介质4的追加的运送(S-6,补足运送)。由此,记录介质4的前端到达初始化位置48。而且,在该情况下,为了在再次的运送开始时不产生滑动等,也优选以低速实施运送。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记录介质4溢出而被实施印刷的情况。即使成为Sb2>Sa2时,或者即使实施了追加的运送时,作为给纸错误,也可以在显示器等上显示该意思,并同时选择是否继续进行印刷动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当规格外的短的记录介质4被供给时,在从牵引机构21向夹持滚筒机构22的交接中,关注于产生运送损耗,而将该运送损耗测量作为第1实际运送步数Sb1和第1基准运送步数Sa1之间的差、或者第2实际运送步数Sb2和第2基准运送步数Sa2之间的差,因此在记录介质4没有被稳定运送时,能够进行给纸错误或者追加运送等合适的处理(管理)。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记录介质4溢出而被实施印刷的情况,或者能够在规格外的短的记录介质4上进行稳定的印刷。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了当规格外的短的记录介质4被供给时的特殊的控制方法,但是,该控制方法即使在规格内的记录介质4被供给时也是能够适用的。例如,在图2所示的规格内的记录介质4的运送控制中,通过确认Sb1=Sa1或者Sb2=Sa2来继续进行运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记录介质4没有到达初始化位置48的运送不足设为了对象,但是即使在记录介质4超过初始化位置48的过度运送中,也是能够适用的(实际运送量比基准运送量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除了给纸错误之外,还考虑记录介质4的拖回(反向运送)。而且,将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用一体的装置进行构成也是可能的。
Claims (16)
1.一种印刷装置的运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从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上游一侧起顺序地配置第1运送部、第1检测部、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且将从所述第1运送部运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第1检测部进行前端检测,之后,运送规定的运送量,使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经过所述第2运送部、所述第2检测部和所述印刷部进行运送并停止在印刷初始位置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运送控制方法包括:
第1基准量取得步骤,取得所述规定的运送量当中的与所述第2检测部和所述印刷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当的第1基准运送量;
第1实际量测量步骤,对从由所述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所述运送停止为止的实际运送过程中的所述记录介质的第1实际运送量进行测量;和
判定步骤,将所述第1基准运送量与所述第1实际运送量进行比较,判定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是否产生了运送错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的运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定步骤中,在所述第1实际运送量比所述第1基准运送量大时或者小时,判定为所述运送错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取消步骤,
在判定为所述运送错误的情况下,所述取消步骤取消由所述印刷部进行的印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补足运送步骤,
在所述第1实际运送量比所述第1基准运送量小且判定为所述运送错误的情况下,所述补足运送步骤实施追加的运送,所述追加的运送用于追加从所述第1基准运送量中减去所述第1实际运送量后得到的剩余运送量。
5.一种印刷装置的运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从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上游一侧起顺序地配置第1运送部、第1检测部、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且将从所述第1运送部运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第1检测部进行前端检测,之后,运送规定的运送量,使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经过所述第2运送部、所述第2检测部和所述印刷部进行运送并停止在印刷初始位置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运送控制方法包括:
第2基准量取得步骤,取得所述规定的运送量当中的与所述第1检测部和所述第2检测部之间的距离相当的第2基准运送量;
第2实际量测量步骤,对从由所述第1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由所述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为止的实际运送过程中的所述记录介质的第2实际运送量进行测量;和
判定步骤,将所述第2基准运送量与所述第2实际运送量进行比较,判定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是否产生了运送错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的运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定步骤中,在所述第2实际运送量比所述第2基准运送量大时或者小时,判定为所述运送错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取消步骤,
在判定为所述运送错误的情况下,所述取消步骤取消由所述印刷部进行的印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补足运送步骤,
在所述第2实际运送量比所述第2基准运送量大且判定为所述运送错误的情况下,所述补足运送步骤实施追加的运送,所述追加的运送用于追加从所述第2实际运送量中减去所述第2基准运送量后得到的剩余运送量。
9.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8所述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补足运送步骤中,按照比以所述规定的运送量运送时的运送速度更低的速度实施所述追加的运送。
10.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从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上游一侧开始顺序地配置第1运送部、第1检测部、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且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将从所述第1运送部运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第1检测部进行前端检测,之后,运送规定的运送量,使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经过所述第2运送部、所述第2检测部和所述印刷部进行运送并停止在印刷初始位置,所述控制部包括:
第1基准量取得部,其取得所述规定的运送量当中的与所述第2检测部和所述印刷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当的第1基准运送量;
第1实际量测量部,其对从由所述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所述运送停止为止的实际运送过程中的所述记录介质的第1实际运送量进行测量;和
判定部,其将所述第1基准运送量与所述第1实际运送量进行比较,判定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是否产生了运送错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部在所述第1实际运送量比所述第1基准运送量大时或者小时,判定为所述运送错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1实际运送量比所述第1基准运送量小且产生了所述运送错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用于实施追加的运送的补足运送,所述追加的运送用于追加从所述第1基准运送量中减去所述第1实际运送量后得到的剩余运送量。
13.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从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上游一侧起顺序地配置第1运送部、第1检测部、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且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将从所述第1运送部运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第1检测部进行前端检测,之后,运送规定的运送量,使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经过所述第2运送部、所述第2检测部和所述印刷部进行运送并停止在印刷初始位置,所述控制部包括:
第2基准量取得部,其取得所述规定的运送量当中的与所述第1检测部和所述第2检测部之间的距离相当的第2基准运送量;
第2实际量测量部,其对从由所述第1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由所述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为止的实际运送过程中的所述记录介质的第2实际运送量进行测量;和
判定部,其将所述第2基准运送量与所述第2实际运送量进行比较,判定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是否产生了运送错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部在所述第2实际运送量比所述第2基准运送量大时或者小时,判定为所述运送错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2实际运送量比所述第2基准运送量大且产生了所述运送错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用于实施追加的运送的补足运送,所述追加的运送用于追加从所述第2实际运送量中减去所述第2基准运送量后得到的剩余运送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1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产生了所述运送错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取消由所述印刷部进行的印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77420A JP2013039710A (ja) | 2011-08-15 | 2011-08-15 | 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
JP2011-177420 | 2011-08-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35766A true CN102935766A (zh) | 2013-02-20 |
CN102935766B CN102935766B (zh) | 2015-04-22 |
Family
ID=47694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3462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5766B (zh) | 2011-08-15 | 2012-07-06 | 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印刷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56501B2 (zh) |
JP (1) | JP2013039710A (zh) |
CN (1) | CN102935766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39894A (zh) * | 2013-08-02 | 2015-02-11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6739562A (zh) * | 2016-12-30 | 2017-05-31 |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节省打印纸的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379788A (zh) * | 2016-03-25 | 2017-11-2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
CN114654897A (zh) * | 2020-12-22 | 2022-06-24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17084B2 (ja) * | 2011-10-21 | 2016-05-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5970709B2 (ja) * | 2012-08-08 | 2016-08-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連続用紙の搬送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
JP5978845B2 (ja) * | 2012-08-08 | 2016-08-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連続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
JP6026984B2 (ja) * | 2013-10-15 | 2016-11-1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ジャム検出装置、搬送装置、画像記録装置、及び接続状態検出方法 |
JP6729239B2 (ja) * | 2016-09-21 | 2020-07-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
US11214083B2 (en) * | 2019-10-23 | 2022-01-0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tepper motor-based print adjustments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6873A (ja) * | 1981-07-23 | 1983-01-31 | Usac Electronics Ind Co Ltd | 印字媒体の停止位置調整装置 |
JPH0542731A (ja) * | 1991-08-12 | 1993-02-23 | Oki Farm Wear Syst:Kk | 用紙切離し位置制御方法 |
US5544965A (en) * | 1993-06-01 | 1996-08-13 | Sony Corporation | Printer |
CN1138310A (zh) * | 1994-10-06 | 1996-12-18 | 株式会社Pfu | 打印机的送纸方法及送纸机构 |
JPH09249338A (ja) * | 1996-03-14 | 1997-09-22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
CN1663811A (zh) * | 2004-03-05 | 2005-09-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机及打印机控制方法 |
CN1778565A (zh) * | 2004-11-26 | 2006-05-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和使用该成像装置的方法 |
CN101450556A (zh) * | 2007-12-05 | 2009-06-1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输送量修正方法、以及程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20178A (en) | 1987-07-15 | 1989-01-24 | Brother Ind Ltd | Printer |
JP2000016656A (ja) | 1998-06-29 | 2000-01-18 | Fujitsu Ltd | プリンタ装置における紙送り制御方法とたるみ量の測定方法及びプリンタ装置 |
JP4128901B2 (ja) | 2003-04-30 | 2008-07-30 | エヌイーシーコンピュータテクノ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装置 |
JP5482493B2 (ja) * | 2010-06-17 | 2014-05-0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1
- 2011-08-15 JP JP2011177420A patent/JP2013039710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
- 2012-07-06 CN CN201210234625.5A patent/CN10293576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7-27 US US13/559,939 patent/US905650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6873A (ja) * | 1981-07-23 | 1983-01-31 | Usac Electronics Ind Co Ltd | 印字媒体の停止位置調整装置 |
JPH0542731A (ja) * | 1991-08-12 | 1993-02-23 | Oki Farm Wear Syst:Kk | 用紙切離し位置制御方法 |
US5544965A (en) * | 1993-06-01 | 1996-08-13 | Sony Corporation | Printer |
CN1138310A (zh) * | 1994-10-06 | 1996-12-18 | 株式会社Pfu | 打印机的送纸方法及送纸机构 |
JPH09249338A (ja) * | 1996-03-14 | 1997-09-22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
CN1663811A (zh) * | 2004-03-05 | 2005-09-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机及打印机控制方法 |
CN1778565A (zh) * | 2004-11-26 | 2006-05-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和使用该成像装置的方法 |
CN101450556A (zh) * | 2007-12-05 | 2009-06-1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输送量修正方法、以及程序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39894A (zh) * | 2013-08-02 | 2015-02-11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
US9373068B2 (en) | 2013-08-02 | 2016-06-2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receiving print jobs including a command to process subsequent print job |
CN104339894B (zh) * | 2013-08-02 | 2017-05-03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7379788A (zh) * | 2016-03-25 | 2017-11-2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
CN107379788B (zh) * | 2016-03-25 | 2020-12-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
CN106739562A (zh) * | 2016-12-30 | 2017-05-31 |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节省打印纸的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654897A (zh) * | 2020-12-22 | 2022-06-24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
CN114654897B (zh) * | 2020-12-22 | 2023-10-31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044151A1 (en) | 2013-02-21 |
CN102935766B (zh) | 2015-04-22 |
JP2013039710A (ja) | 2013-02-28 |
US9056501B2 (en) | 2015-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35766B (zh) | 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印刷装置 | |
CN101898698B (zh) | 介质进给装置、记录装置 | |
CN100509399C (zh) |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 |
US11400734B2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8449104B2 (en) |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01143527A (zh) | 打印装置以及传送控制方法 | |
CN103085492A (zh) | 印刷装置以及白色墨水循环方法 | |
CN105358325A (zh) | 喷墨记录装置 | |
CN102653188B (zh) | 打印机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 |
CN102285222A (zh) | 图像记录设备 | |
WO2017012504A1 (zh) |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407693B (zh) | 介质处理装置、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 |
US20120249707A1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 |
CN108454241A (zh)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 |
CN100584612C (zh) | 成像装置 | |
CN101898457B (zh) | 成像装置 | |
CN104553365B (zh) |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控制方法 | |
JP2017177763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US9751304B2 (en) | Prin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US8593498B2 (en) | Medium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 medium processing device | |
CN102935767B (zh) | 介质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介质输送装置及打印系统 | |
JP5741027B2 (ja) | 距離算出方法、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0521223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1020186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011578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