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644909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4909B
CN101644909B CN2009101636263A CN200910163626A CN101644909B CN 101644909 B CN101644909 B CN 101644909B CN 2009101636263 A CN2009101636263 A CN 2009101636263A CN 200910163626 A CN200910163626 A CN 200910163626A CN 101644909 B CN101644909 B CN 1016449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aterials
image forming
image
toner image
gl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36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4909A (zh
Inventor
茂木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44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4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4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49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G03G15/6585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by using non-standard toners, e.g. transparent toner, gloss add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1Plurality of separate fixing and/or cooling areas or units, two step f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05Gloss adding or lower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unte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nd Two-Sided Copy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并热定影调色剂图像;再输送路径,用于将正面具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再输送至图像形成部,以在该记录材料的反面上形成并热定影调色剂图像;光泽化部,用于提高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以及执行装置,用于执行高光泽模式和低光泽模式,其中,高光泽模式用于将反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光泽化成高光泽调色剂图像,低光泽模式用于在不对反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光泽化的情况下,形成光泽度低于高光泽模式下的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的低光泽调色剂图像,其中,将光泽化部设置在再输送路径中。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对在记录材料的正反两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光泽化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广泛使用下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具体地,在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部中,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有色调色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图像,并且在定影部中,对调色剂图像进行热定影(日本特开平09-200551号公报)。
作为用于形成有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广泛使用下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设置再输送路径,该再输送路径用于在将正面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的正反两面反转之后,将该记录材料再输送至图像形成部。这样,在该记录材料的反面上也形成并定影调色剂图像。
此外,其它包括光泽化部的图像形成设备已投入实际使用,其中该光泽化部用于进行光泽化处理从而再次加热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以增强该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
日本特开平09-200551号公报描述了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用于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透明图像形成部和用于形成有色调色剂图像的有色图像形成部,其中沿着记录材料输送构件(或中间转印构件)配置透明图像形成部和有色图像形成部。
日本特开平04-362679号公报描述了一种用于对承载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进行加热和加压的光泽化部,其中,该光泽化部紧贴由耐热膜制成的环状定影带。在该光泽化部中,在记录材料保持紧贴定影带时通过冷却部强制冷却调色剂图像以使其固化之后,定影并固化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从定影带自行剥离。图像面随着定影带的平滑表面形状而凝固。因此,可以获得光泽度极好的平滑图像面。
日本特开2007-332281号公报描述了一种透明图像专用的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用于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部,并且被连接到全色图像形成设备的壳体外部的后级。
对于记录材料的正反两面的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化处理,期望设置再输送路径,该再输送路径用于在反转该记录材料的反面和已经过光泽化部的光泽化处理的正面之后,将该记录材料输送至图像形成部,以对该记录材料的正反两面自动进行光泽化处理。
然而,如果将光泽化部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下游,则图像形成设备的大小在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上增大。此外,如果设置用于将具有光泽化后的正面的记录材料再输送至图像形成部的再输送路径,则图像形成设备的大小在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上进一步增大。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包括光泽化部和再输送路径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大小的增大而做出本发明,其中,设置光泽化部和再输送路径以对记录材料的正反两面进行光泽化处理。
做出本发明还为了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将所述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
再输送路径,用于将正面已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并热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再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在该记录材料的反面上形成并热定影调色剂图像;
光泽化部,用于进行光泽化处理以提高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并热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以及
执行装置,用于执行:
高光泽模式,在所述高光泽模式下,所述光泽化部对在通过所述再输送路径再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部的记录材料的反面上形成并热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所述光泽化处理,以形成高光泽调色剂图像;以及
低光泽模式,在所述低光泽模式下,所述光泽化部在不对在通过所述再输送路径再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部的记录材料的反面上形成并热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所述光泽化处理的情况下,形成光泽度低于在所述高光泽模式下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的低光泽调色剂图像,
其中,所述光泽化部设置在所述再输送路径中。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透明图像形成设备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带定影装置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低光泽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部分光泽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高光泽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带定影装置的安装/拆卸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1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透明图像形成设备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可以在利用可选结构代替各实施例的部分或整体结构的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本发明,只要在用于将记录材料再输送至图像形成部的再输送路径中设置光泽化部即可。
尽管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仅说明与调色剂图像的形成/转印有关的主要部件,然而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加必要的装置、设备和壳体结构,实现打印机、各种印刷机、复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机的用途等各种用途。
本发明不局限于仅将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配置在壳体内的实施例。在将包括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设置在壳体内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
这里省略对于在日本特开平09-20055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4-362679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7-332281号公报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光泽化部的一般事项的图示和重复说明。表示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组件的具有括号的附图标记仅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的示例,并非旨在将该组件限制于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应构件。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有色图像形成设备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透明图像形成设备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包括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连接到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壳体外部的后级的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以及连接到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的壳体外部的后级的后处理设备600。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是全色图像形成设备。然而,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不局限于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并且还可以是单色图像形成设备。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选择组合,将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和后处理设备600各自设置在独立的壳体中。然而,可以将这三个设备划分到三个壳体、两个壳体或者设置在单个壳体中。
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可与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和后处理设备600分离。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而且还可以连接到后处理设备600来使用。
后处理设备600接收来自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的记录材料P,以将记录材料P临时堆叠在处理托盘610中。在处理托盘610中,对记录材料P进行对齐处理和U形钉装订处理等后处理。之后,通过成摞排出辊620将一摞记录材料P成摞从处理托盘610排出到堆叠托盘630。
通过方向切换装置641将从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的排出路径360所排出的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处理/输送路径640或排出路径650。
如图2所示,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是4鼓串联式的。具体地,在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中,沿着中间转印带125配置各自作为有色图像形成部而举例说明的黄色图像形成部200Y、品红色图像形成部200M、青色图像形成部200C和黑色图像形成部200K。
在图像形成部200Y中,在感光鼓120Y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以被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25。在图像形成部200M中,在感光鼓120M上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从而相互对准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5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以类似方式,在图像形成部200C中,在感光鼓120C上形成青色调色剂图像,而在图像形成部200K中,在感光鼓120K上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然后,相互对准地将如上所述形成的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顺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25上的调色剂图像上。
将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25上的这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一起二次转印至进给到二次转印部N2的记录材料P。在定影装置127中加热在二次转印部N2处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之后,将记录材料P排出至与设置在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壳体外部的后级相对应的透明图像形成设备(在图1中,以附图标记300表示)。
记录材料进给装置101通过分离装置101c逐一分离通过拾取辊101从记录材料盒101a所拾取的记录材料P,然后将分离后的记录材料P进给至一对定位辊112。定位辊112接收记录材料P并且保持记录材料P处于停止状态,以使得记录材料P等待。然后,定位辊112将记录材料P与中间转印带125上的调色剂图像在时间上相关地送出到二次转印部N2。
除在分别设置在图像形成部200Y、200M、200C和200K中的显影装置123Y、123M、123C和123K中各自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以外,几乎以相同方式配置图像形成部200Y、200M、200C和200K。下面说明图像形成部200Y。在本说明书中,以M、C或K替换附图标记的后缀字母Y就可将对图像形成部200Y的说明当作对其它图像形成部200M、200C和200K的说明。
图像形成部200Y包括围绕感光鼓120Y设置的充电辊121Y、曝光装置122Y、显影装置123Y、一次转印辊124Y和清洁装置。
感光鼓120Y包括由铝制成的圆筒和在该圆筒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具有负带电极性的有机光导(organic photoconductive,OPC)层。感光鼓120Y以与中间转印带125的面速度大体相等的面速度,沿以箭头R1所表示的方向转动。
通过以抗弹性层覆盖由金属制成的中心轴的表面,形成充电辊121Y。充电辊121Y与感光鼓120Y加压接触,以驱动充电辊121Y与感光鼓120Y的转动相关联地转动。从电源(未示出)向充电辊121Y施加叠加有AC电压的DC电压。结果,充电辊121Y利用负电位均匀地充电感光鼓120Y的表面。
曝光装置122Y通过转动镜子以在感光鼓120Y的带电面上形成静电图像,来扫描基于通过展开黄色颜色分离图像所获得的扫描线图像数据而开关调制(ON-OFF-modulate)的激光束。
显影装置123Y搅拌通过混合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所获得的双成分显影剂,以使非磁性调色剂带有负极性电并且使磁性载体带有正极性电。在显影套筒Sa上,以磁性刷的形式承载带电的双成分显影剂,其中,显影套筒Sa沿与感光鼓120Y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擦拭感光鼓120Y。向显影套筒Sa施加通过在具有负极性的DC电压上叠加AC电压所获得的显影电压。结果,调色剂移动至相对于显影套筒Sa具有正极性的感光鼓120Y的曝光部,以进行静电图像的反转显影。
一次转印辊124Y与感光鼓120Y通过使中间转印带125位于中间而加压接触,以在感光鼓120Y和中间转印带125之间形成一次转印部。向一次转印辊124Y施加具有正极性的DC电压。结果,将带有负极性电的承载在感光鼓120Y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至通过一次转印部的中间转印带125上。
中间转印带125经过对其进行支撑的驱动辊126c、张力辊126d和相对辊126b,并且通过驱动辊126c驱动中间转印带125沿箭头R2所示的方向转动。
二次转印辊126a与由相对辊126b从内侧支撑的中间转印带125加压接触,以在二次转印辊126a和中间转印带125之间形成二次转印部N2。向二次转印辊126a施加具有正极性的DC电压。结果,将带有负极性电的承载在中间转印带125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至通过二次转印部N2的记录材料P。
带清洁装置128擦拭相对中间转印带125的清洁网,以去除残留在通过二次转印部N2的中间转印带125的表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和纸屑等。
对于记录材料P双面上的图像形成,选择下面的控制。在该控制中,将承载有定影了表面图像的记录材料P输送至双面输送路径140,以将正面和反面反转了的记录材料P再输送至二次转印部N2。对于要在反面形成图像的记录材料P,反转正面和反面,从而在转向路径(switchback path)143中将记录材料P的后端改变成前端。然后,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定位辊112以在那里进行等待。定位辊112将记录材料P与中间转印带125的反面上所承载的调色剂图像在时间上相关地送出到二次转印部N2。
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二次转印部N2,在二次转印部N2,将调色剂图像也转印至记录材料P的反面。在通过定影装置127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材料P的相对面上之后,通过排出辊132从排出/输送路径130将记录材料P排出至壳体外部的后级。
方向切换装置131在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双面输送路径140和通过排出辊132将记录材料P从排出/输送路径130排出至壳体外部的后级之间,切换在定影装置127中经过了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方向切换装置142结合记录材料P在转向路径(反转部)143中的输送方向(正向/反向)而动作,以对输送至反转部143的记录材料P进行转向,从而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双面输送路径140。方向切换装置142对于是否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排出辊132以将记录材料P排出至壳体外部的后级进行切换,其中,该记录材料P已在反转部143中经过了正面和反面的反转,从而记录材料P的后端改变成前端。
如图3所示,通过输送辊311将从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排出的记录材料P输送至定位辊312。在定位辊312以停止状态接收记录材料P以校正记录材料P的斜送之后,定位辊312与感光鼓320的转动同步地开始输送记录材料P,以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转印部N,从而将记录材料P精确地置于感光鼓320的透明调色剂图像上。
图像形成部200CL包括围绕感光鼓320设置的充电辊321、曝光装置322、显影装置323、转印辊324和清洁装置。
感光鼓320包括由铝制成的圆筒和在该圆筒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具有负带电极性的有机光导(OPC)层。将驱动力传送至感光鼓320的一个轴端以允许感光鼓320沿箭头R1所示的方向转动。
通过以抗弹性层覆盖由金属制成的中心轴的表面,形成充电辊321。充电辊321与感光鼓320加压接触,以驱动充电辊321与感光鼓320的转动相关联地转动。向充电辊321施加叠加有AC电压的DC电压。结果,充电辊321利用负电位均匀地充电感光鼓320的表面。
曝光装置322通过转动镜子以在感光鼓320的带电面上形成静电图像,来扫描基于通过展开在全色图像上重叠形成的透明图像所获得的扫描线图像数据而开关调制的激光束。
显影装置323搅拌通过混合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所获得的双成分显影剂,以使非磁性调色剂带有负极性电并且使磁性载体带有正极性电。在显影套筒S上,以磁性刷的形式承载带电的双成分显影剂,其中显影套筒S沿与感光鼓320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擦拭感光鼓320。向显影套筒S施加通过在具有负极性的DC电压上叠加AC电压所获得的显影电压。结果,调色剂移动至相对于显影套筒S具有正极性的感光鼓320的曝光部,以进行静电图像的反转显影。
转印辊324与感光鼓320加压接触以与感光鼓320形成转印部N。向转印辊324施加具有正极性的DC电压。结果,将带有负极性电的承载在感光鼓320上的透明调色剂图像转印至通过转印部N的记录材料P上。
定影装置327接收在转印部N处已转印了透明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然后,定影装置327在夹持并输送记录材料P的同时加热记录材料P,从而将未定影的透明调色剂图像熔化并定影在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定影装置327包括由卤素灯加热器327c加热的定影辊327a和由卤素灯加热器327d加热的加压辊327b。加压辊327b与定影辊327a加压接触。从定影辊327a的一个轴端传送驱动力,以转动定影辊327a,而驱动加压辊327b与定影辊327a的转动相关联地转动。调整向各卤素灯加热器327c和327d的电力供给,以允许定影辊327a和加压辊327b各自具有预定的表面温度。
薄片进给装置370通过进给路径380,将通过其它图像形成设备形成了图像的记录材料P进给至定位辊312。结果,可以以与对从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排出的记录材料P进行光泽化处理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对通过其它图像形成设备形成了图像的记录材料P进行光泽化处理。
方向切换装置331切换在定影装置327中经过了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以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双面输送路径340或通过排出辊332将记录材料P从排出/输送路径330排出至壳体外部的后级。
对于记录材料P的双面上的透明图像的形成,选择下面的控制。在该控制中,将承载有定影在正面上的透明图像的记录材料P输送至双面输送路径340,以将正面和反面反转了的记录材料P再输送至转印部N。此时,带定影装置400用作无需加热的输送辊和输送带。
在作为转向路径而举例说明的排出路径360中对要在反面转印透明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的正面和反面进行反转,从而将记录材料P的后端改变成前端。然后,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定位辊312以在那里进行等待。定位辊312将记录材料P与感光鼓320上所承载的反面的透明调色剂图像在时间上相关地送出到转印部N。
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转印部N以承载也转印在反面上的透明调色剂图像。在通过定影装置327定影了透明调色剂图像之后,通过排出辊332将记录材料P从排出/输送路径330排出至壳体外部的后级。
方向切换装置352结合记录材料P在排出路径360中的输送方向(正向/反向)而动作,以对输送至排出路径360的记录材料P进行转向,从而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再输送路径350。
在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的双面输送路径340中,将光泽化部设置在位于定影装置327和图像形成部200CL之下,其中,光泽化部用于进行光泽化处理以提高在图像形成部中所形成的图像的光泽度。带定影装置400对记录材料P上的透明调色剂图像进行光泽化处理。通过输送辊351将经过了光泽化处理的记录材料P输送至排出路径360,以直接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壳体外部的后级的后处理设备(图1中以附图标记600表示)。
作为反转部而举例说明的排出路径360能够对记录材料P进行向再输送路径350的转向,以将在带定影装置400中经过了光泽化处理的记录材料P输送至壳体外部的后级的后处理设备(图1中以附图标记600表示),而无需将记录材料P再输送至转印部N。
将薄片进给装置370设置在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中。因此,可以将通过其它图像形成设备形成了有色图像的记录材料P’进给到进给路径380。通过输送辊381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一对定位辊312,从而以与对从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排出的记录材料P的处理方式相同的方式对记录材料P’进行处理。
带定影装置
图4是带定影装置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带定影装置400允许记录材料P在记录材料P的图像面紧贴环状定影带401的状态下与环状定影带401一体地通过加热夹持部N4。这样,带定影装置400加热图像面的透明调色剂图像承载面,以再熔化透明调色剂图像。之后,在通过定影带401进行输送时,通过冷却风扇408和409强制冷却记录材料P,从而使透明调色剂图像再固化。结果,使得覆盖有透明图像的记录材料P的图像面具有通过定影带401的平滑表面的转印而获得的高光泽度。
作为加热构件举例说明的定影带401通过对其进行支撑的加热辊402和分离辊403。作为加压构件举例说明的加压辊404具有通过弹簧被施加偏压的双轴端,以使得加压辊404与通过加热辊402从内侧支撑的定影带401加压接触。这样,在定影带401和加压辊404之间形成加热夹持部N4。
从加热辊402的一端驱动加热辊402,以使其以预定速度沿图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加热辊402驱动定影带401以使其以预定速度沿图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驱动分离辊403和加压辊404以使其与定影带401的转动相关联地转动。分离辊403还用作用于向定影带401施加预定张力的张力辊。
作为加热构件举例说明的加热辊402位置更靠近定影装置327。加热辊402具有同心圆形式的三层结构。具体地,加热辊402包括由铝制成的空心管构成的芯部、由在该芯部的外侧形成的硅橡胶所制成的弹性层以及由覆盖弹性层表面的氟树脂材料(PFA)所形成的释放层。
作为加压构件举例说明的加压辊404也具有同心圆形式的三层结构。具体地,加压辊404包括由铝制成的空心管构成的芯部、由在该芯部的外侧形成的硅橡胶所制成的弹性层以及由覆盖与接触有关的弹性层表面的氟树脂材料(PFA)所形成的释放层。
定影带401具有紧贴记录材料P的图像面的带表面,其中为了形成高光泽图像,镜面化该带表面以使其具有1.5μm或更低的表面粗糙度。定影带401包括由聚酰亚胺树脂制成的厚度为85μm的基底层和由硅橡胶制成的厚度为100μm的弹性层,其中在基底层表面上形成弹性层。由聚酰亚胺硅树脂制成的厚度为30μm的释放层形成为弹性层表面上的膜。
在加热辊402的空心管中,配置用作热源的卤素灯加热器406。向卤素灯加热器406供应电力,以从内部对加热辊402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加热辊402的表面温度。热源不局限于卤素灯加热器。还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利用通过励磁线圈所产生的磁通量,对加热辊402的空心管进行电磁感应加热。
热敏电阻器S402检测加热辊402的表面温度。将由热敏电阻器S402检测到的加热辊402的表面温度反馈至对卤素灯加热器406的控制。
控制部110还用作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主体的控制部。控制部110控制提供至卤素灯加热器406的电力,以将加热辊402的表面温度保持在目标温度。控制部110将加热辊402的温度调节控制至预定目标温度,从而将加热夹持部N4的温度控制到预定定影温度(160℃)。
分离辊403包括由铝制成的空心管,其中与加热辊402相距预定距离地设置该分离辊403。
作为用于冷却定影带401的冷却部而举例说明的冷却风扇408被设置成:当在加热辊402的下游与定影带401的内表面相对时,冷却风扇408更靠近图像形成部200CL。将用于冷却定影带401和记录材料P的冷却风扇409设置成在加热辊402的下游与定影带401的外表面相对。
冷却风扇408和409向记录材料P和定影带401提供冷却空气,以强制冷却承载在紧贴定影带401移动的记录材料P上的透明调色剂图像。
用于冷却记录材料P和定影带401的冷却单元不局限于冷却风扇408和409。还可以使用珀耳帖(Peltier)元件、导热管(heatpipe)或冷却水的循环器。
如图3所示,冷却风扇409从设置在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主体的左侧面上的吸气口301吸入外面的空气,以在壳体内形成箭头A所示方向的空气流。通过设置在主体的后侧面上的排气风扇302将吹向定影带401的面朝上的表面的冷却空气排出至主体的后方空间。吸气口301的位置不局限于主体的左侧面。可以将吸气口301设置在任何位置,只要可以在带定影装置400和图像形成部200CL之间产生空气流即可。
带定影装置400接收通过图像形成部200CL转印了透明调色剂图像然后通过定影装置327进行了定影的记录材料P,并且通过加热夹持部N4夹持并输送接收到的记录材料P,其中,记录材料P面朝下的图像面紧贴定影带401面朝上的表面。此时,通过从加热辊402所提供的热来提高透明调色剂的温度,以软化透明调色剂。另外,通过加压辊404向透明调色剂图像施加压力。结果,使透明调色剂图像的表面紧贴定影带401。此时,形成有透明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的图像面随着定影带401的镜面形状而被平坦化为镜面状。
在通过定影带401的转动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分离辊403的冷却区域中,冷却风扇408和409高效强制冷却与定影带401保持紧贴的记录材料P。将透明调色剂图像冷却至低于透明调色剂的软化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约50℃)的温度(约35℃)。结果,利用定影带401表面的释放特性的作用,透明调色剂图像变得易于从定影带401分离。
在透明调色剂图像在冷却区域中被充分冷却固化之后,在定影带401的曲率沿着分离辊403而改变的分离部中,记录材料P由于其自身的刚性而与定影带401分离(自行剥离)。
没有任何凹凸地完成了在固化之后从定影带401分离的记录材料P的整个图像面,其中该图像面包括定影了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区域和定影了有色调色剂图像的区域。这一图像面跟随定影带401的镜面形状。因此,可以获得高光泽图像。
将带定影装置400设置在用于将正面和反面反转了的记录材料P输送至图像形成部200CL的双面输送路径340中。在不进行高光泽化处理的双面图像形成时,控制部110关闭(OFF)卤素灯加热器406以停止向卤素灯加热器406供应电力(通电)。这样,将带定影装置400的加热夹持部N4的温度设置成记录材料P上的透明调色剂图像未熔化的温度。作为停止图像的加热操作的结果,使用带定影装置400作为用于在不进行光泽化处理的情况下反转记录材料P的正面和反面的输送路径和输送机构的一部分。
控制单元
图5是低光泽化处理的流程图,图6是部分光泽化处理的流程图,图7是高光泽化处理的流程图。在图5~7中,以相同附图标记表示这些处理共有的控制步骤,并且这里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能够从低光泽模式、作为第二光泽模式举例说明的部分光泽模式以及与第一光泽模式相对应的高光泽模式中进行选择,以执行所选择的模式。
(1)低光泽模式:在低光泽模式下,在将有色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材料P的一个面或每一面上之后,将记录材料P直接输送至后处理设备600,而不形成透明图像。
(2)部分光泽模式:在部分光泽模式下,在将有色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材料P的一个面或每一面上之后,在该记录材料的图像面上形成透明字符图像或图案图像,以在图像面的一部分中发生光泽度的不同。例如,向全色图像的必要部分添加光泽图案,以使得该全色图像具有三维外观或纹理,或者添加“样本”或“参考”等的光泽字符。
(3)高光泽模式:在高光泽模式下,在将有色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材料P的一个面或每一面上之后,整个图像面覆盖有镜面状态的透明图像的涂层,以使得输出图像具有与氯化银照相的光泽度一样出色的光泽度。
参考图1,同时如图5所示,当通过操作部108选择低光泽模式时(步骤S11),控制部110根据图像数据创建有色图像数据(步骤S12)。
控制部110控制图像形成部200Y、200M、200C和200K以形成各颜色的有色调色剂图像,将如上所述形成的有色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P,并且通过定影装置127定影所转印的有色调色剂图像(步骤S13)。
在单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步骤S14为“否”),控制部110通过方向切换装置131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排出/输送路径130,然后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10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排出路径360。通过排出辊132将承载有在一个面上形成的图像的记录材料P输送至排出路径360,以将记录材料P直接输送至后处理设备600。
在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步骤S14为“是”),控制部110通过方向切换装置131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双面输送路径140。控制部110根据反面图像数据创建有色图像数据(步骤S15),将各颜色的有色调色剂图像也转印至记录材料P的反面,并且通过定影装置127定影所转印的有色调色剂图像(步骤S16)。
控制部110通过方向切换装置131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排出/输送路径130,然后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10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排出路径360。通过一对排出辊132将在双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P输送至排出路径360,以将其直接输送至后处理设备600(步骤S17和S18)。
参考图1,同时如图6所示,当通过操作部108选择部分光泽模式时(步骤S21),以与低光泽模式的过程相同的过程(步骤S12~S16)在记录材料P的一个面或每一面上形成有色调色剂图像。然而,控制部110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10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输送路径313,因此通过输送路径313,将承载有如上所述形成的有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输送至图像形成部200CL。
控制部110根据作业的图像数据创建部分透明图像数据(步骤S 22),控制图像形成部200CL以形成部分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将部分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P,并且通过定影装置327定影所转印的调色剂图像(步骤S23)。以叠加方式将部分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已定影了有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的图像面上。
在单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步骤S24为“否”),控制部110关闭带定影装置400的加热以停止对图像的加热操作。另外,控制部110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31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排出/输送路径330。承载有定影在图像面上的部分透明图像的记录材料P从方向切换装置331移动至排出/输送路径330,以通过排出辊332将其输送至后处理设备600。
在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步骤S24为“是”),控制部110关闭带定影装置400的加热以停止对图像的加热操作。另外,控制部110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31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至双面输送路径340。通过关闭卤素灯加热器406以停止对图像的加热操作,将带定影装置400设置在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不熔化的温度条件下。这样,控制带定影装置400以用作表面反转输送路径中的输送辊和输送带。
在记录材料P的后端通过带定影装置400然后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52之后,控制部110停止输送辊351,以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52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至再输送路径350。然后,控制部110以相反方向转动输送辊351来进行记录材料P的转向,以将记录材料P进给至再输送路径350,从而将记录材料P再输送至图像形成部200CL。控制部110根据反面图像数据创建部分透明图像数据(步骤S25),将部分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也转印至记录材料P的反面上,并且通过定影装置327定影部分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步骤S26)。
控制部110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31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至排出/输送路径330。结果,通过排出辊332将承载有也定影在反面上的部分透明图像的记录材料P从排出/输送路径330输送至后处理设备600(步骤S27和S28)。
参考图1,同时如图7所示,当通过操作部108选择高光泽模式时(步骤S31),以与部分光泽模式的过程相同的过程(步骤S12~S16)在记录材料P的一个面或每一面上形成有色调色剂图像。而且,如部分光泽模式的情况一样,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10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输送路径313。因此,通过输送路径313将形成有有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进给至图像形成部200CL。
然而,在该高光泽模式下,控制部110打开带定影装置400的加热,以使得能够进行高光泽化处理,并且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31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至双面输送路径340。在打开卤素灯加热器406之后,图像形成处于待机状态,直到达到进行高光泽化处理最佳的温度条件以熔化记录材料P上的透明调色剂图像为止。
控制部110根据作业的图像数据创建整个表面透明图像数据(步骤S32),控制图像形成部200CL以形成整个表面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将整个表面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P,并且通过定影装置327将如上所述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步骤S33)。以叠加方式将整个表面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已定影了有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的整个图像面上。
通过带定影装置400的加热夹持部N4夹持并输送图像面定影了整个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结果,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熔化以紧贴定影带401。在紧贴定影带401输送的同时,强制冷却记录材料P。之后,记录材料P到达分离辊403的分离部以从定影带401分离(步骤S37)。
在单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步骤S34为“否”),控制部110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52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排出路径360。结果,将承载有形成在一个面上的整个透明图像的记录材料P从带定影装置400输送至排出路径360,以将其直接输送至后处理设备600(步骤S38和S40)。
在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步骤S34为“是”),在记录材料P的后端通过带定影装置400然后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52之后,停止输送辊351,并且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52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再输送路径350。然后,以相反方向转动输送辊351来进行记录材料P的转向,以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再输送路径350,从而将记录材料P再输送至图像形成部200CL。控制部110根据反面图像数据创建整个表面透明图像数据(步骤S35),将整个表面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也转印至记录材料P的反面,并且通过定影装置327定影所转印的调色剂图像(步骤S 36)。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用于在记录材料P的双面上形成整个表面透明图像的双面输送路径340设置在图像形成部200CL之下,并且将高光泽化处理用的带定影装置400设置在双面输送路径340中。结果,可以减小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的主体的水平长度,以实现整个图像形成系统的安装面积的缩小,其中,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能够针对记录材料P的正反两面执行高光泽模式、低光泽模式和部分光泽模式。具体地,在实现高光泽图像和低光泽图像两者的自动双面图像形成的同时,可以减小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的安装面积。
更具体地,在记录材料P移动至图像形成部200CL以通过带定影装置400之后,进行记录材料P的转向以反转记录材料P的正面和反面。因此,在带定影装置400中,以记录材料P的图像面面朝下来输送记录材料P。
另一方面,如果与传统的普通结构(参见图2)的情况一样,在记录材料P移动至图像形成部之前反转记录材料P的正面和反面,则在带定影装置400中,以记录材料P的图像面面朝上来输送记录材料P。因此,不能防止下面的现象:在冷却期间,由于重力使得记录材料P与定影带401分离,从而生成有缺陷的图像。
而且,带定影装置400包括设置在温度升高的带定影装置400和对温度变化敏感的图像形成部200CL之间的冷却风扇408和409,因而生成温度变化减少的箭头A所示方向的空气流。因此,带定影装置400和图像形成部200CL之间的热绝缘性增强。结果,图像形成部200CL的温度几乎不会由于带定影装置400所生成的热而升高,因此可以防止透明调色剂由于该热而劣化。
此外,将与带定影装置400的主要热生成部相对应的加热辊402设置在定影装置327之下。定影装置327下方的位置不可能受到定影装置327的热影响。将通过冷却风扇408和409实现的低温冷却区域设置在易受热影响的图像形成部200CL下方。因此,进一步减少了从带定影装置400所生成的热对图像形成部200CL的影响。结果,在热影响方面,透明图像形成部、定影装置327和带定影装置400之间的位置配置是最佳的。因此,可以将透明图像形成部、定影装置327和带定影装置400容纳在尺寸缩小的壳体内,从而减小了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的大小,其中,在该壳体内部,设置有小的热屏蔽结构。
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包括排出/输送路径330和排出路径360,其中排出/输送路径330用于在仅通过定影装置327定影了调色剂图像之后,将记录材料P排出至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的外部,排出路径360用于在通过定影装置327和带定影装置400进行了定影和高光泽化处理之后,将记录材料P排出至壳体外部的后级。因此,可以将经过了带定影装置400的高光泽化处理的记录材料P输送至后处理设备600,而无需再输送至图像形成部200CL。
此外,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包括输送路径(图1中以附图标记360表示),其中输送路径360用于将从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排出的记录材料P输送至后处理设备600,而无需将记录材料P再输送至图像形成部200CL。因此,即使在设置有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时,也可以输出仅通过使用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所形成的图像。结果,可以通过利用操作部108所进行的单次操作,选择各种光泽度的双面图像形成,以自动执行该双面图像形成。
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能够在记录材料P的双面上形成透明图像。因此,为了在双面上形成透明图像,不必将在正面形成了透明图像之后被排出至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外部的薄片手动再装载到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
此外,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和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被分别划分到不同的可分离壳体中,因此,在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被连接至除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以外的图像形成设备时,也可以使用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而且,可以单独使用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作为高光泽化处理设备。
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构成为可分离的独立设备。结果,可以在各种图像形成系统中实现使用透明图像的高光泽化处理。
安装/拆卸结构
图8是带定影装置的安装/拆卸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3所示,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的带定影装置400就虚线所示的部分而言是可安装/可拆卸的。在通过拆卸带定影装置400所获得的空间中,可以如图8所示安装后处理设备700。
后处理设备700接收记录材料P,以将记录材料P临时堆叠在处理托盘710中,这里,记录材料P经过了对齐处理和U形钉装订处理等的后处理。之后,通过成摞排出辊720将一摞记录材料P从处理托盘710排出至堆叠托盘730。
如图3所示,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将带定影装置400可拆卸地安装至由虚线所示的部分,然而如图8中以点划线所示,可以将壳体划分成上部和下部。在这种情况下,将用于容纳图像形成部200CL的部分置于用于容纳与图像形成部200CL连接的后处理设备700的部分之上。利用该结构,可以利用用于容纳带定影装置(图3中以附图标记400表示)的部分来代替用于容纳后处理设备700的部分。
在第一实施例中,将高光泽化处理用的带定影装置400可拆卸地安装至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可以将后处理设备700安装在通过拆卸高光泽化处理用的带定影装置400所获得的空间中。因此,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各种设备结构。
第二实施例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说明图。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800包括包含在图2所示的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壳体中的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部200CL。因此,在图9中,以与图2和3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共有的组件,并且这里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设备800是5鼓串联式的。具体地,图像形成设备800包括沿着中间转印带125配置的黄色图像形成部200Y、品红色图像形成部200M、青色图像形成部200C、黑色图像形成部200K和透明图像形成部200CL。
在图像形成部200Y中,在感光鼓120Y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以将其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25。在图像形成部200M中,在感光鼓120M上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以将其与黄色调色剂图像对齐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25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在图像形成部200C和200K中,在感光鼓120C上形成青色调色剂图像,并且在感光鼓120K上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以相同方式,相互对齐地将如上所述形成的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顺序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25上的调色剂图像上。
在图像形成部200CL中,在感光鼓320上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然后相互对齐地将透明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25上的调色剂图像上。
将已对齐(对准)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25上的五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一起二次转印至输送到二次转印部N2的记录材料P上。可以将在二次转印部N2处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输送至带定影装置400,以在通过定影装置127定影了调色剂图像之后使该记录材料P经过高光泽化处理。
在部分光泽模式的单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方向切换装置131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排出/输送路径130。在通过定影装置127定影了在记录材料P上所形成的有色调色剂图像和部分透明调色剂图像之后,将记录材料P从方向切换装置131移动至排出/输送路径130,以通过排出辊132将其输送至壳体外部的后级。
在部分光泽模式的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方向切换装置131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双面输送路径840。而且,带定影装置400关闭卤素灯加热器406以停止对图像的加热操作。这样,在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不熔化的温度条件下,控制带定影装置400用作输送辊和输送带。
在记录材料P的后端通过带定影装置400然后通过方向切换装置852之后,停止输送辊851,并且通过方向切换装置852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再输送路径850。然后,以相反方向转动输送辊851来进行记录材料P的转向,以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再输送路径850。这样,将记录材料P再输送至二次转印部N2。
在通过定影装置127定影了也被二次转印在记录材料P的反面上的有色调色剂图像和部分透明调色剂图像之后,记录材料P从方向切换装置131移动至排出/输送路径130,以通过排出辊132将其输送至壳体外部的后级。
在高光泽模式的单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打开带定影装置400的加热以使得能够进行高光泽化处理。另外,通过方向切换装置131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至双面输送路径840。
在通过定影装置127定影了已被二次转印至记录材料P的有色调色剂图像和整个表面透明调色剂图像之后,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带定影装置400以使其经过高光泽化处理。将经过了高光泽化处理的记录材料P从方向切换装置852输送至排出路径860。然后,记录材料P通过方向切换装置854,以通过排出辊132将其输送至壳体外部的后级。
在高光泽模式的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在经过了高光泽化处理的记录材料P的后端通过带定影装置400,然后通过方向切换装置852之后,停止输送辊851,并且通过方向切换装置852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再输送路径850。然后,以相反方向转动输送辊851来进行记录材料P的转向,以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再输送路径850。这样,将记录材料P再输送至二次转印部N2。
在通过定影装置127定影了也被二次转印至记录材料P的反面的有色调色剂图像和整个表面透明调色剂图像之后,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带定影装置400,以使其经过高光泽化处理。之后,正面和反面都经过了高光泽化处理的记录材料P从方向切换装置852移动至排出路径860。然后,记录材料P通过方向切换装置854,以通过排出辊132将其输送至壳体外部的后级。
第三实施例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1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透明图像形成设备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10所示,除光泽化部(400B)是辊定影装置以外,几乎以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配置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B,其中,辊定影装置400B位于定影装置327下游与定影装置327的高度几乎相同的高度处。因此,在图10和图11中,以与图1和图3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共有的组件,并且这里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如图11所示,定影装置400B包括由卤素灯加热器400c加热的定影辊400a和由卤素灯加热器400d加热的加压辊400b。加压辊400b与定影辊400a加压接触。从定影辊400a的一个轴端传送驱动力来转动定影辊400a。驱动加压辊400b以与定影辊327a的转动相关联地转动。调整向卤素灯加热器400c和400d中每一个的电力供应,从而使得定影辊400a和加压辊400b各自的表面温度达到预定温度。
如图10所示,还可以通过从低光泽模式、作为第二光泽模式举例说明的部分光泽模式和作为第一光泽模式举例说明的高光泽模式中进行选择,来执行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
在低光泽模式下,将承载有通过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转印并定影的有色图像的记录材料P排出至堆叠托盘630,而无需经过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B中的光泽化处理。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10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排出路径360,以使得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排出路径360。结果,记录材料P通过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B,而在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B中不对记录材料P进行处理。
在部分光泽模式下,定影装置400B关闭卤素灯加热器400c和400d以停止对图像的加热操作,以将定影装置400B设置在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不熔化的温度条件下。这样,定影装置400B用作表面反转输送路径中的输送辊。通过输送路径313将形成有有色图像的记录材料P从方向切换装置310输送至图像形成部200CL。在图像形成部200CL中,将部分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P,然后通过定影装置327进行定影。这样,以叠加方式将部分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已定影了有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的图像面上。
在单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定影了部分透明图像的记录材料P从方向切换装置331移动至排出/输送路径330,以通过排出辊332将其排出至堆叠托盘630。
在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控制部110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31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双面输送路径340。在记录材料P的后端通过双面输送路径340然后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52之后,通过控制部110停止输送辊351,以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52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再次切换成朝向再输送路径350。然后,以相反方向转动输送辊351来进行记录材料P的转向,以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再输送路径350。这样,将记录材料P再输送至图像形成部200CL,在图像形成部200CL中,将部分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也转印至记录材料P的反面上。之后,通过定影装置327定影部分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
控制部110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31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排出/输送路径330。结果,通过排出辊332将承载有也定影在反面上的部分透明图像的记录材料P从排出/输送路径330排出至堆叠托盘630。
在高光泽模式下,定影装置400B对定影装置327加热和加压后的记录材料P的图像面再进行加热和加压,以使得图像面具有更高一级的光泽度。如在部分光泽模式的情况下一样,通过输送路径313将承载有在有色图像形成设备100中所形成的有色图像的记录材料P从方向切换装置310输送至图像形成部200CL。
控制部110关闭定影装置400B的加热,并使图像形成处于待机状态,直到满足对透明调色剂图像的高光泽化处理最佳的温度条件为止。这样,使得能够进行定影装置400B的高光泽化处理。
控制部110控制图像形成部200CL以形成整个表面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将整个表面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已定影了有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的整个图像面,并且通过定影装置327定影所转印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装置400B的加热夹持来夹持并输送定影了整个表面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结果,记录材料P的图像面经过了高光泽化处理。
在单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控制部110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31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排出/输送路径330。结果,将承载有在一个面上形成的整个表面透明图像的记录材料P从定影装置400B输送至排出/输送路径330,以将其直接排出至堆叠托盘630。
在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控制部110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31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切换成朝向双面输送路径340。在记录材料P的后端通过双面输送路径340然后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52之后,停止输送辊351,以通过方向切换装置352将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再次切换成朝向再输送路径350。然后,以相反方向转动输送辊351来进行记录材料P的转向,以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再输送路径350。这样,将记录材料P再输送至图像形成部200CL,在图像形成部200CL中,将整个表面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也转印至记录材料P的反面上。之后,通过定影装置327和400B,以两个步骤来定影记录材料P的反面上的整个表面透明图像并使其经过高光泽化处理。
将承载有也定影在反面上的且经过了高光泽化处理的整个表面透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从方向切换装置331输送至排出/输送路径330,以将其直接排出至堆叠托盘630。
透明图像形成设备300B包括设置在再输送路径中的定影装置400B,其中,再输送路径用于将下面的记录材料P再输送至图像形成部200CL:该记录材料P承载有通过图像形成部200CL转印的且通过定影装置327定影的透明图像。因此,不必设置下面的输送路径:该输送路径在不使记录材料P通过定影装置400B的情况下,将承载有通过定影装置327定影的透明图像的记录材料P输送至排出/输送路径330。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将所述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
再输送路径,用于将正面已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并热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再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在该记录材料的反面上形成并热定影调色剂图像;
光泽化部,用于进行光泽化处理以提高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并热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以及
执行装置,用于执行:
高光泽模式,在所述高光泽模式下,所述光泽化部对在通过所述再输送路径再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部的记录材料的反面上形成并热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所述光泽化处理,以形成高光泽调色剂图像;以及
低光泽模式,在所述低光泽模式下,所述光泽化部在不对在通过所述再输送路径再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部的记录材料的反面上形成并热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所述光泽化处理的情况下,形成光泽度低于在所述高光泽模式下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的低光泽调色剂图像,
其中,所述光泽化部设置在所述再输送路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泽化部包括:
加热构件,用于在夹持部处对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以及
加压构件,其与所述加热构件接触以形成所述夹持部,以及
其中,在所述低光泽模式下停止在所述夹持部处进行的加热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泽化部包括冷却部,所述冷却部用于在在所述夹持部处加热后的记录材料从所述加热构件分离之前,冷却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出路径,所述排出路径用于将承载有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并热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排出至壳体外部,而不使该记录材料通过所述再输送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再输送路径包括反转部,所述反转部用于进行转向以反转记录材料的正面和反面,以及
所述反转部在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光泽化部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
CN2009101636263A 2008-08-06 2009-08-06 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4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2572A JP5183351B2 (ja) 2008-08-06 2008-08-06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2572 2008-08-06
JP2008202572 2008-08-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4909A CN101644909A (zh) 2010-02-10
CN101644909B true CN101644909B (zh) 2012-03-21

Family

ID=41653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362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4909B (zh) 2008-08-06 2009-08-06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195077B2 (zh)
JP (1) JP5183351B2 (zh)
CN (1) CN1016449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0390B (zh) * 2008-07-02 2011-12-07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JP5183351B2 (ja) * 2008-08-06 2013-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239324A1 (en) * 2009-03-20 2010-09-23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dry toner associated with a selected gloss level
JP5434320B2 (ja) * 2009-07-10 2014-03-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クリア層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1197321A (ja) * 2010-03-18 2011-10-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573432B2 (ja) * 2010-07-05 2014-08-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76973B2 (ja) * 2010-08-23 2015-0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31118B2 (ja) * 2010-08-26 2014-1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842488B2 (ja) * 2010-09-15 2016-0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制御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印刷制御方法、印刷物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36971B2 (ja) * 2010-09-15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制御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印刷制御方法、印刷物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31114B2 (ja) * 2010-10-27 2015-1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867978B2 (en) * 2011-01-12 2014-10-2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220725A (ja) * 2011-04-08 2012-11-12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822061B2 (ja) * 2011-06-21 2015-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沢付与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5891669B2 (ja) * 2011-09-15 2016-03-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90077B2 (ja) * 2011-11-01 2014-05-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光沢処理方法
JP6003657B2 (ja) 2012-02-06 2016-10-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5477406B2 (ja) * 2012-02-13 2014-04-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グロス処理装置
JP2014021310A (ja) * 2012-07-19 2014-02-03 Konica Minolta Inc 光沢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035107B2 (ja) * 2012-10-15 2016-11-30 長野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の用紙冷却装置
US10082760B2 (en) 2012-12-21 2018-09-25 Hp Indigo B.V.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JP6107449B2 (ja) * 2013-06-12 2017-04-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05273B2 (ja) * 2016-04-21 2020-06-0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07642B2 (ja) * 2017-03-30 2021-07-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ベルト、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048184B2 (en) * 2019-01-14 2021-06-29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process employing dual chelating agents
KR20200122929A (ko) * 2019-04-19 2020-10-28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인쇄 화상의 균일한 광택도를 구현하는 클리어 토너의 도포량을 이용한 포토 피니싱 장치
KR20210041320A (ko) * 2019-10-07 2021-04-15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프린터 용지의 선택적 광택 처리
JP2021182020A (ja) * 2020-05-18 2021-11-25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多方向冷却用の送風部材を備える定着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2356A (zh) * 1998-10-27 2000-05-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双面打印机
CN1928736A (zh) * 2005-09-05 2007-03-14 佳能株式会社 包含多个用于加热记录薄片的加热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66036A (ja) * 1986-09-08 1988-03-24 Sharp Corp 自動両面複写機
JPH04157482A (ja) * 1990-10-20 1992-05-29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4344680A (ja) * 1991-05-22 1992-12-01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4362679A (ja) 1991-06-11 1992-12-15 Sharp Corp ベルト定着装置
JPH0772318A (ja) * 1993-04-28 1995-03-17 Canon Inc 反射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や露光装置、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H09200551A (ja) 1996-01-12 1997-07-31 Ricoh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ラー複写装置
JP2004361827A (ja) * 2003-06-06 2004-12-2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特殊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特殊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258263A (ja) * 2004-03-15 2005-09-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395021B2 (en) * 2004-12-13 2008-07-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igh and low gloss modes
JP2006251722A (ja) * 2005-03-14 2006-09-2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86747A (ja) * 2005-08-22 2007-04-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641474B2 (ja) * 2005-09-13 2011-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8817B2 (ja) * 2006-03-29 2012-07-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2281A (ja) 2006-06-15 2007-12-27 Seiko Epson Corp 弾性組成物、定着ローラ、定着ローラの製造方法、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9085A (ja) * 2006-06-28 2008-01-1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183351B2 (ja) * 2008-08-06 2013-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2356A (zh) * 1998-10-27 2000-05-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双面打印机
CN1928736A (zh) * 2005-09-05 2007-03-14 佳能株式会社 包含多个用于加热记录薄片的加热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4-362679A 1992.12.1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83351B2 (ja) 2013-04-17
US8571459B2 (en) 2013-10-29
CN101644909A (zh) 2010-02-10
US20120219336A1 (en) 2012-08-30
US8195077B2 (en) 2012-06-05
US20100034569A1 (en) 2010-02-11
JP2010039238A (ja) 201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4909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752951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ultiple image heating nip portions
EP2538280B1 (en) Gloss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8849172B2 (en) Gloss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11507027A (ja) オンデマンドフューザ及び関連方法
JPH11242372A (ja) イメージの品質と光沢を選択できる複写装置
US5893666A (en) Cooling and reusing the heat to preheat the fusing web in a belt fuser
US6026274A (en) Collapsible readily replaceable belt fuser assembly
JP4231756B2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JP4086389B2 (ja) ベルト融合装置
US5983063A (en) Single-pass fusing of multi-layer duplex copies
US2005027140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1099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9900A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EP0864943A1 (en) Single-pass fusing of multi-layer duplex copies
JP48453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261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表面処理装置、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10286295A1 (en) Imaging system
WO2021236179A1 (en) Fixing apparatus with blower member for multi-directional cooling
EP0867786A1 (en) Single-pass fusing of multi-layer duplex copies
JP20022586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710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37079B2 (ja) 光沢付与装置及び光沢付与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823734B2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40541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8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