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2149B - 无线信道控制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信道控制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82149B CN101282149B CN200810098854.2A CN200810098854A CN101282149B CN 101282149 B CN101282149 B CN 101282149B CN 200810098854 A CN200810098854 A CN 200810098854A CN 101282149 B CN101282149 B CN 1012821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wireless channel
- mentioned
- dispensing device
- receiv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20317 R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 H04W52/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using past power values or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04L1/002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in which the algorithm uses adaptive threshol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2—Outer and inner loo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 H04W52/22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using past power control comman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or Eb/l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线信道的控制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无线信道的控制方法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从发送装置到接收装置的方向的无线信道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接收装置中,对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特定的接收信号进行测定,通过上述测定,生成表示提高用从上述发送装置到上述接收装置的无线信道所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调整信号、和表示变更用相同的该无线信道所发送的信号的其他发送参数的调整信号,从上述接收装置向上述发送装置发送上述调整信号。
Description
本申请基于中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42条提出,是国际申请日为2003年2月20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3/001881、国家申请号为03819354.X、发明名称为“无线信道控制方法及接收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具有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从发送装置到接收装置的无线信道进行控制的无线信道控制方法、以及使用该无线信道控制方法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尤其在移动通信中,在进行信息收发的通信装置之间设定的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容易变化。为了确保采用了这种无线信道的信息传送顺利地进行,对应传输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地变更该无线信道的发送参数。发送参数例如是有效信息比特数与包含调制方式、编码率、纠错编码等的冗长比特的全传送比特数的比率(以下,称为“Rate-Matching率”)、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通信中使用的扩频码数。
图1是表示变更无线信道发送参数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以往的结构例的图。该图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作为发送装置的基站500和作为接收装置的移动局600。另外,以下,作为发送参数,使用编码率和调制方式。
基站500包括:编码器502、调制部504、发送部506、循环器508、天线510、接收部512、解调部514、解码器516、以及发送参数设定部518。另一方面,移动局600包括:天线602、循环器604、接收部606、解调部608、解码器610、数据块错误率导出部612、发送参数决定部614、发送基带部616、以及发送部618。
从基站500到移动局600的无线信道(以下,称为“下行无线信道”)的发送参数的变更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即,基站500内的编码器502根据发送参数设定部518所通知的作为发送参数的编码率,对输入的发送对象的数据进行编码,并输出给调制部504。调制部504根据发送参数设定部518所通知的调制方式,利用编码后的数据(以下,称为“编码数据”)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给发送部506。发送部506将被编码数据调制后的信号作为发送对象的信号,通过循环器508和天线510发送给移动局600。
移动局600内的接收部606通过天线602和循环器604,接收来自基站500的信号,并输出给解调部608。解调部608使用与基站500内的调制部50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相对应的解调方式,对所输入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将编码数据输出给解码器610。解码器610使用与基站500内的编码器502所使用的编码方式相对应的解码方式,对所输入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并输出由该解码所得到的数据。数据块错误率导出部612监视解码器610的解码,导出作为规定传送单位的每个数据块的数据错误率(以下,称为“数据块错误率”),并输出给发送参数决定部614。
发送参数决定部614根据该数据块错误率,决定作为发送参数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具体来说,发送参数决定部614在数据块错误率高的情况下,即,在数据错误多的情况下,判断出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恶劣,从而变更成小的编码率,或者变更成单位比特的发送能量大的调制方式。另一方面,发送参数决定部614在数据块错误率低的情况下,即,在数据错误少的情况下,判断出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良好,从而变更成大的编码率,或者变更成单位比特的发送能量小的调制方式。进而,发送参数决定部614将与新的发送参数相关联的信息输出给发送基带部616。
发送基带部616对与新的发送参数相关联的信息进行编码,进而,利用与该编码后的发送参数相关联的信息,对朝向基站500的上行方向的基带信号(以下,称为“上行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给发送部618。发送部618通过循环器604和天线602,将输入信号输出给基站500。
基站500内的接收部508通过天线510和循环器508接收来自基站500的信号,并输出给解调部514。解调部514对所输入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将编码数据输出给解码器516。解码器516对所输入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并将通过该解码所得的与发送参数相关联的信息输出给发送参数设定部518。
发送参数设定部518根据与所输入的发送参数相关联的信息,确认新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进而,发送参数设定部518将编码率通知给编码器502,将调制方式通知给调制部504。在以后的从基站500到移动局600的数据传送中,编码器502使用新的编码率,调制部504使用新的调制方式。
作为上述发送参数变更的以往技术,例如具有以下的专利文献1~4。
(专利文献1)
日本国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238256”
(专利文献2)
日本国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339458”
(专利文献3)
日本国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84578”
(专利文献4)
日本国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88940”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发送参数的变更方法中,移动局600内的数据块错误率导出部612的数据块错误率的导出需要时间。因此,基站500不能根据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地变更发送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迅速对应无线信道传输环境的变化的无线信道控制方法和接收装置。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信道的控制方法,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从发送装置到接收装置的方向的无线信道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接收装置中,对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特定的接收信号进行信噪功率比(SIR)测定,根据将测定的信噪功率比(SIR)与预先确定的基准进行比较的结果,生成指示提高或者降低用从上述发送装置到上述接收装置的无线信道所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信号、和表示变更用相同的该无线信道所发送的信号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调整信号,从上述接收装置向上述发送装置发送上述信号。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送装置,该发送装置使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进行对朝向接收装置的方向的无线信道的控制,其特征在于,该发送装置具有:发送单元,其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无线信号;以及接收单元,其从该接收装置接收通过在上述接收装置中对该无线信号进行信噪功率比(SIR)测定并根据将测定的信噪功率比(SIR)与预先确定的基准进行比较的结果而生成的指示发送功率的提高或者降低的信号、和表示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变更的调整信号,该发送装置根据指示上述发送功率的提高或者降低的信号和表示上述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变更的调整信号,对从该发送装置朝向该接收装置的方向的相同的无线信道进行控制。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使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由发送装置控制的无线信道的接收,其特征在于,该接收装置具有:接收单元,其从上述发送装置接收无线信号;以及发送单元,其通过对该无线信号进行信噪功率比(SIR)测定,根据将测定的信噪功率比(SIR)与预先确定的基准进行比较的结果,而生成指示提高或者降低从上述发送装置发送的无线信道的发送功率的信号、和表示变更相同的该无线信道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调整信号,并向上述发送装置发送。
关于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详细的说明书,可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发送参数和发送参数关联信息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9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该图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作为发送装置的基站100和作为接收装置的移动局200。该移动通信系统对应基站100到移动局200的无线信道(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的变化,适当地变更该无线信道的发送参数。另外,以下,作为发送参数,使用编码率和调制方式。
基站100包括:编码器102、调制部104、发送部106、循环器108、天线110、接收部112、解调部114、解码器116、以及发送参数设定部118。另一方面,移动局200包括:天线202、循环器204、接收部206、解调部208、解码器210、TPC比特生成部212、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发送基带部216、以及发送部218。
从基站100到移动局200的下行无线信道的发送参数的变更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即,基站100内的编码器102根据发送参数设定部118所通知的作为发送参数的编码率,对输入的发送对象的数据进行编码。并且,编码器102将编码所得到的编码数据输出给调制部104。调制部104根据发送参数设定部118所通知的调制方式,利用编码数据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给发送部106。
发送部106将被编码数据调制后的信号作为发送对象的信号,输出给循环器108。循环器108以规定的周期,通过天线110发送来自发送部106的信号,并且,将天线110所接收的信号输出给接收部112。此处,循环器108以规定的定时,通过天线110将发送对象的信号发送给移动局200。
移动局200内的循环器204,与基站100内的循环器108一样,以规定的周期,通过天线202发送来自发送部218的信号,并且,将天线202所接收的信号输出给接收部206。此处,循环器204将天线202所接收的来自基站100的信号输出给接收部206。进而,接收部206将该信号输出给解调部208。
解调部208使用与基站100内的调制部10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相对应的解调方式,对所输入的信号进行解调。进而,解调部208将所得到的编码数据输出给解码器210。解码器210使用与基站100内的编码器102所使用的编码方式相对应的解码方式,对所输入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并输出由该解码所得到的数据。
另外,解调部208根据所输入的信号,测定下行无线信道的信噪功率比(以下,称为“SIR”),将该SIR输出给TPC比特生成部212。
TPC比特生成部212将所输入的SIR和事先设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针对基站100,生成用于指示下行无线信道的发送功率上升或下降的比特(以下,称为“TPC比特”)。具体来说,TPC比特生成部212在SIR小于基准值的情况下,由于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恶劣,所以,针对基站100,生成用于指示提高下行无线信道的发送功率的TPC比特“0”,在SIR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情况下,由于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良好,所以,针对基站100,生成用于指示降低下行无线信道的发送功率的TPC比特“1”。进而,TPC比特生成部212将所生成的TPC比特输出给发送参数决定部214。
另外,作为信噪功率比的测定对象和发送功率控制对象的下行无线信道与作为发送参数控制对象的下行无线信道可以是不同的信道。例如,在采用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将DPCH(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设为作为信噪功率比的测定对象的成为发送功率控制对象的下行无线信道,将HS-DPCH(High-Speed 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设为作为发送参数控制对象的下行无线信道。
发送参数决定部214根据所输入的TPC比特,决定作为发送参数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图3是表示发送参数值和发送参数(调制方式和编码率)之间的关系图。在该图中,发送参数值越大,与该发送参数对应的发送参数即使在传输环境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确保通信质量。
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在所输入的TPC比特是“0”的情况下,即,在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恶劣、且该下行无线信道的发送功率提高的情况下,为了变更成小的编码率,或者变更成单位比特的传送能量大的调制方式,在该时刻,增加与基站100所使用的发送参数相对应的发送参数值,将与该增加后的发送参数值相对应的发送参数决定为新的发送参数。另一方面,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在所输入的TPC比特是“1”的情况下,即,在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良好、且该下行无线信道的发送功率下降的情况下,为了变更成大的编码率,或者变更成单位比特的传送能量小的调制方式,在该时刻,减小与基站100所使用的发送参数相对应的发送参数值,将与该减小后的发送参数值相对应的发送参数决定为新的发送参数。
例如,在该时刻,假设基站100所使用的调制方式是QPSK,编码率是3/4。在该情况下,与这些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相对应的发送参数值根据图3所示,为“2”。此处,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在所输入的TPC比特为“0”的情况下,将发送参数值增加1,变为“3”,将与发送参数值“3”对应的发送参数(调制方式为16QAM,编码率为1/2)决定为新的发送参数。另一方面,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在所输入的TPC比特为“1”的情况下,将发送参数值减1,变为“1”,将与发送参数值“1”对应的发送参数(调制方式为QPSK,编码率为1/2)决定为新的发送参数。进而,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将与新发送参数对应的发送参数值输出给发送基带决定部216。
发送基带部216对发送参数值进行编码,进而,利用该编码后的发送参数值,对朝向基站200的上行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给发送部218。进而,发送部218将所输入的信号输出给循环器204。循环器204以规定的定时,通过天线202,将发送对象的信号发送给基站100。
基站100内的循环器108将天线110所接收到的来自移动局200的信号输出给接收部112。进而,接收部112将该信号输出给解调部114。解调部114对所输入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将编码数据输出给解码器116。解码器116对所输入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并将通过该解码所得的发送参数值输出给发送参数设定部118。
发送参数设定部118根据所输入的发送参数值、以及图3所示的发送参数值和发送参数的对应关系,确认新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进而,发送参数设定部118将编码率通知给编码器102,将调制方式通知给调制部104。在以后的从基站100到移动局200的数据传送中,编码器102使用新的编码率,调制部104使用新的调制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移动局200根据对下行无线信道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的TPC比特,生成新的发送参数值,不必像以往那样使用数据块错误率。因此,基站100可以根据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地变更发送参数。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该图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与图2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比较,在移动局200中,在TPC比特生成部212和发送参数决定部214之间还具有多数决定电路220。
多数决定电路220在第1规定期间,判定从TPC比特生成部212输入的多个TPC比特中“0”和“1”哪个多。进而,多数决定电路220将多的一方的TPC比特输出给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发送参数决定部214根据所输入的TPC比特,按照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顺序,决定作为发送参数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
另外,多数决定电路220也可以将多的一方的TPC比特连同该多的TPC比特数和少的TPC比特的差一起输出给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在该情况下,差越大,与此时基站100所使用的发送参数对应的发送参数值的增减量越大,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将与该增减了发送参数值对应的发送参数决定为新的发送参数。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比起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可以降低移动局200对基站100的发送参数值的发送频度。因此,可以增加移动局200到基站100的上行无线信道中的用于传送发送参数值以外的信息的带宽。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该图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与图4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比较,在移动局200中,在解调部208和多数决定电路220之间还具有移动速度检测部222。
移动速度检测部222根据输入到解调部208中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变化,检测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作为具体的移动速度的检测方法,例如有日本国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愿平6-514586”。另外,移动速度检测部222不一定非要根据输入到解调部208中的信号来检测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只要使用例如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功能等任意一种方法,检测出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即可。进而,移动速度检测部222将所检测到的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输出给多数决定电路220。
多数决定电路220与第2实施方式一样,在第1规定期间,判定从TPC比特生成部212输入的多个TPC比特中“0”和“1”哪个多。但是,多数决定电路220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大于等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大,所以,第1规定期间变短。另外,多数决定电路220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低,所以,第1规定期间变长。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移动局200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快、且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发送参数值的发送频度,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快、且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低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发送参数值的发送频度。因此,移动局200可以根据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的变化,以适当的频度来发送发送参数值。
图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该图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与图2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比较,在移动局200中,在解调部208和发送参数决定部214之间没有设置TPC比特生成部212,但是,具有SIR测定部224、基准值设定部226、比较部228、以及多数决定电路230。
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移动局200内的解调部208将所输入的信号输出给SIR测定部224。SIR测定部224根据所输入的信号,测定下行无线信道的信噪功率比(SIR),并将该SIR输出给比较部228。
基准值设定部226设定SIR的基准值。比较部228将SIR测定部224所测定的SIR(以下,称为“SIR测定值”)和基准值设定部226所设定的SIR基准值进行比较,并将其结果输出给多数决定电路230。
多数决定电路230对于在第2规定期间内从比较部228输入的比较结果,判定SIR测定值比SIR基准值大的比较结果和SIR测定值比SIR基准值小的比较结果哪一个多。进而,多数决定电路220将多的一方的比较结果输出给发送参数决定部214。
发送参数决定部214根据所输入的比较结果,决定作为发送参数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具体来说,如果说输入的比较结果表示SIR测定值比SIR基准值小的情况,则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将编码率变更成大的编码率,或将调制方式变更成单位比特的传送能量小的调制方式。另外,如果说输入的比较结果表示SIR测定值比SIR基准值小的情况,则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将编码率变更成小的编码率,将调制方式变更成单位比特的传送能量大的调制方式。
另外,多数决定电路230也可以将多的一方的比较结果连同该多的一方的比较结果和少的一方的比较结果的差一起输出给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在该情况下,如果发送参数值和发送参数的关系为如图3所示的关系,则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在该差越大的情况下,越增大与此时基站100所使用的发送参数对应的发送参数值的增减量,并且将与该被增减发送参数值对应的发送参数决定为新的发送参数。
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移动局200根据下行无线信道的SIR,生成新的发送参数值,不必像以往那样使用数据块错误率。因此,基站100可以对应根据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地变更发送参数。
图7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该图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与图6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比较,在移动局200中,在解调部208和多数决定电路230之间还具有移动速度检测部232。
移动速度检测部232与图5所示的移动局200内的移动速度检测部222一样,根据输入到解调部208中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变化,检测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另外,移动速度检测部232只要使用例如GPS的功能等任意一种方法,检测出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即可。进而,移动速度检测部232将所检测到的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输出给多数决定电路230。
多数决定电路230与第4实施方式一样,在第2规定期间内,对于从比较部228输入的比较结果,判定SIR测定值比SIR基准值大的比较结果和SIR测定值比SIR基准值小的比较结果哪个多。但是,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大于等于规定值的情况下,由于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高,所以,多数决定电路220缩短第2规定期间。另外,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由于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低,所以,多数决定电路220增加第2规定期间。
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与第3实施方式一样,移动局200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快、且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发送参数值的发送频度,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快、且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低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发送参数值的发送频度。因此,移动局200可以对应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的变化,以适当的频度来发送发送参数值。
图8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该图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与图7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比较,在移动局200中,将解码器210和基准值设定部226连接起来。
在该第6实施方式中,解码器210使用与基站100内的编码器102所使用的编码方式相对应的解码方式,对所输入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并且,判定数据接收是否成功。进而,解码器210在数据接收成功的情况下,将ACK信号输出给基准值设定部226。另外,解码器210在数据接收失败的情况下,将NACK信号输出给基准值设定部226。
基准值设定部226在第3规定期间内连续输入ACK信号的情况下,降低SIR基准值。当SIR基准值下降时,比较部228和多数决定电路230导出SIR测定值比SIR基准值大的比较结果的可能性提高。因此,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将编码率变更成大的编码率、或者将调制方式变更成单位比特的发送能量小的调制方式的可能性提高,根据传输环境优良的情况,可以提高下行无线信道的传送效率。
另一方面,基准值设定部226在第3规定期间内,连续输入NACK信号的情况下,提高SIR基准值,当SIR基准值上升时,比较部228和多数决定电路230导出SIR测定值比SIR基准值小的比较结果的可能性提高。因此,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将编码率变更成小的编码率,或者将调制方式变更成每个比特的发送能量大的调制方式的可能性提高,根据传输环境恶劣的情况,可以提高下行无线信道的传送质量。
图9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该图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与图8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比较,在移动局200中,在解码器210和基准值设定部226之间还具有比率导出部234。
在该第7实施方式中,比率导出部234在第3规定期间内,导出从解码器210输出的ACK信号和NACK信号的比率,并输出给基准值设定部226。
基准值设定部226在ACK信号的比率大于等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或者,NACK信号的比率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减小SIR基准值。当减小了SIR基准值后,与第6实施方式一样,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将编码率变更成大的编码率、或者将调制方式变更成单位比特的发送能量小的调制方式的可能性提高,从而,可以提高下行无线信道的传送效率。
另一方面,基准值设定部226在ACK信号的比率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或者,NACK信号的比率大于等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增加SIR基准值。当增加了SIR基准值后,与第6实施方式一样,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将编码率变更成小的编码率、或者将调制方式变更成单位比特的发送能量大的调制方式的可能性提高,从而,可以提高下行无线信道的传送质量。
图10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该图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与图9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比较,在移动局200中,将移动速度检测部232和比率导出部234连接起来。
在该第8实施方式中,比率导出部234与第7实施方式一样,在第3规定期间内,导出从解码器210输出的ACK信号和NACK信号的比率,并输出给基准值设定部226。但是,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大于等于规定值的情况下,由于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大,所以,比率导出部234缩短第3规定期间。另外,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由于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小,所以,比率导出部234延长第3规定期间。
在上述第8实施方式中,移动局200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快、且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发送参数值的发送频度,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快、且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低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发送参数值的发送频度。因此,移动局200可以对应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的变化,以适当的频度来发送发送参数值。
图11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该图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与图2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比较,在移动局200中,在解调部208和发送参数决定部213之间没有设置TPC比特生成部212,但是,具有移动速度检测部236和计数器238。并且,计数器238连接在解码器210上。
在该第9实施方式中,移动局200内的解码器210与第6实施方式一样,判定数据接收是否成功。进而,解码器210在数据接收成功的情况下,将ACK信号输出给基准值设定部226。另外,解码器210在数据接收失败的情况下,将NACK信号输出给基准值设定部226。
计数器238计算在第4规定时间内从解码器210输出的ACK信号和NACK信号的数目,并输出给发送参数决定部214。但是,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大于等于规定值的情况下,由于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速度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高,所以,计数器238缩短第4规定期间。另外,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由于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速度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低,所以,计数器238延长第4规定期间。
发送参数决定部214根据所输入的计数器值,决定作为发送参数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具体来说,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在ACK信号的比率大于等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或者,在NACK信号的比率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变更成大的编码率,或者变更成单位比特的传送能量小的调制方式。另外,发送参数决定部214在ACK信号的比率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或者,在NACK信号的比率大于等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变更成小的编码率,或者变更成单位比特的传送能量大的调制方式。
在上述第9实施方式中,移动局200根据在下行无线信道中传送的信息接收的成功与否,生成新的发送参数值,不需要像以往那样,使用数据块错误率。因此,基站100可以根据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地变更发送参数。
另外,在上述第9实施方式中,移动局200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快、且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发送参数值的发送频度,在移动局200的移动速度快、且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变化的可能性低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发送参数值的发送频度。因此,移动局200可以对应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的变化,以适当的频度来发送发送参数值。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调制方式和编码率作为发送参数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是将Rate-Matching率和在CDMA通信中使用的扩频码数作为发送参数的情况,也可以使用本发明。例如,移动局200在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降低Rate-Matching率,在良好的情况下,提高Rate-Matching率。另外,移动局在下行无线信道的传输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减少扩频码数,在优良的情况下,增加扩频码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变更下行无线信道的发送参数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是变更上行无线信道的发送参数的情况也可以使用本发明。在变更上行无线信道的发送参数的情况下,移动局只要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结构,基站只要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局的结构即可。
Claims (12)
1.一种无线信道的控制方法,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从发送装置到接收装置的方向的无线信道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接收装置中,对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特定的接收信号进行信噪功率比(SIR)测定,
根据将测定的信噪功率比(SIR)与预先确定的基准进行比较的结果,生成指示提高或者降低用从上述发送装置到上述接收装置的无线信道所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信号、和表示变更用相同的该无线信道所发送的信号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调整信号,
从上述接收装置向上述发送装置发送上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信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方式和编码率是由于传输环境而需要进行调整的发送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信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特定的信号经由特定的信道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信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装置是移动局,上述接收装置是基站。
5.一种发送装置,该发送装置使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进行对朝向接收装置的方向的无线信道的控制,其特征在于,该发送装置具有:
发送单元,其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无线信号;以及
接收单元,其从该接收装置接收通过在上述接收装置中对该无线信号进行信噪功率比(SIR)测定并根据将测定的信噪功率比(SIR)与预先确定的基准进行比较的结果而生成的指示发送功率的提高或者降低的信号、和表示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变更的调整信号,
该发送装置根据指示上述发送功率的提高或者降低的信号和表示上述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变更的调整信号,对从该发送装置朝向该接收装置的方向的相同的无线信道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方式和编码率是由于传输环境而需要进行调整的发送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信号经由特定的信道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装置是移动局,上述接收装置是基站。
9.一种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使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由发送装置控制的无线信道的接收,其特征在于,该接收装置具有:
接收单元,其从上述发送装置接收无线信号;以及
发送单元,其通过对该无线信号进行信噪功率比(SIR)测定,根据将测定的信噪功率比(SIR)与预先确定的基准进行比较的结果,而生成指示提高或者降低从上述发送装置发送的无线信道的发送功率的信号、和表示变更相同的该无线信道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调整信号,并向上述发送装置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方式和编码率是由于传输环境而需要进行调整的发送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信号经由特定的信道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装置是移动局,上述接收装置是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3/001881 WO2004075438A1 (ja) | 2003-02-20 | 2003-02-20 | 無線チャネル制御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19354XA Division CN100435495C (zh) | 2003-02-20 | 2003-02-20 | 无线信道控制方法及接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82149A CN101282149A (zh) | 2008-10-08 |
CN101282149B true CN101282149B (zh) | 2013-03-27 |
Family
ID=328942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1935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5495C (zh) | 2003-02-20 | 2003-02-20 | 无线信道控制方法及接收装置 |
CN200810098854.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282149B (zh) | 2003-02-20 | 2003-02-20 | 无线信道控制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1935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5495C (zh) | 2003-02-20 | 2003-02-20 | 无线信道控制方法及接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4) | EP1542378B1 (zh) |
JP (1) | JPWO2004075438A1 (zh) |
CN (2) | CN100435495C (zh) |
AU (1) | AU2003211222A1 (zh) |
WO (1) | WO200407543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385843B2 (en) | 2004-12-22 | 2016-07-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ultiple modulation schemes for a single packet |
JP4605643B2 (ja) * | 2005-02-04 | 2011-01-05 |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受信方法 |
US8306000B2 (en) | 2007-02-22 | 2012-11-06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Method of optimising the rank of a MMSE channel equaliser |
US8699362B2 (en) | 2007-12-28 | 2014-04-15 | Nec Corporation |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progra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983397B2 (en) * | 2008-10-10 | 2015-03-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feedback by multiple description cod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873A (zh) * | 1996-09-03 | 1998-03-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37840A (en) * | 1995-03-31 | 2000-10-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fast power contro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3658859B2 (ja) * | 1996-05-27 | 2005-06-0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JP3028940B2 (ja) | 1997-09-02 | 2000-04-0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チャネル割り当て方式 |
JP2001238256A (ja) | 2000-02-21 | 2001-08-31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可変速度符号化システム |
JP2001333051A (ja) * | 2000-05-22 | 2001-11-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4511686B2 (ja) | 2000-05-26 | 2010-07-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1162774A1 (en) * | 2000-06-07 | 2001-12-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Transport block size adapted link quality control |
JP4330767B2 (ja) * | 2000-06-26 | 2009-09-1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自動再送要求を行う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 |
JP3426194B2 (ja) * | 2000-06-26 | 2003-07-1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装置 |
JP4409793B2 (ja) | 2000-07-03 | 2010-02-0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1249951B1 (en) | 2000-11-16 | 2016-06-01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JP2002199459A (ja) * | 2000-12-27 | 2002-07-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通信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JP2002290246A (ja) * | 2001-03-28 | 2002-10-04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送受信機 |
US20030003905A1 (en) * | 2001-06-20 | 2003-01-02 | Shvodian William M.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ignal quality feedback in a wireless network |
KR100925078B1 (ko) * | 2001-08-28 | 2009-11-04 |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 송신 장치 및 송신 제어 방법 |
-
2003
- 2003-02-20 EP EP03705365.9A patent/EP154237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2-20 CN CNB03819354XA patent/CN10043549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2-20 WO PCT/JP2003/001881 patent/WO200407543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2-20 EP EP11157231.9A patent/EP233398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2-20 CN CN200810098854.2A patent/CN10128214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2-20 AU AU2003211222A patent/AU200321122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2-20 EP EP11157230.1A patent/EP233398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2-20 JP JP2004568488A patent/JPWO2004075438A1/ja active Pending
- 2003-02-20 EP EP11157228.5A patent/EP233398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873A (zh) * | 1996-09-03 | 1998-03-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2-290246A 2002.10.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333986B1 (en) | 2013-11-20 |
EP2333988A2 (en) | 2011-06-15 |
EP2333988B1 (en) | 2013-11-20 |
EP1542378B1 (en) | 2013-10-23 |
EP2333986A2 (en) | 2011-06-15 |
EP1542378A1 (en) | 2005-06-15 |
CN100435495C (zh) | 2008-11-19 |
EP2333988A3 (en) | 2011-08-10 |
EP2333987B1 (en) | 2013-11-20 |
EP1542378A4 (en) | 2010-02-24 |
WO2004075438A1 (ja) | 2004-09-02 |
CN101282149A (zh) | 2008-10-08 |
EP2333986A3 (en) | 2011-08-10 |
AU2003211222A1 (en) | 2004-09-09 |
JPWO2004075438A1 (ja) | 2006-06-01 |
EP2333987A2 (en) | 2011-06-15 |
CN1675858A (zh) | 2005-09-28 |
EP2333987A3 (en) | 2011-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95171B2 (en) | Radio channel control method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 |
KR100493079B1 (ko) |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부호 분할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 채널 품질을 보고하는장치 및 방법 | |
CN100370854C (zh) | 基站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1027857B (zh) | 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 |
KR20040093728A (ko) | 외곽 루프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장치 | |
CN101621829A (zh) |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符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282149B (zh) | 无线信道控制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 |
CN1921333B (zh) | 传输二元重复信息比特的物理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 | |
KR20030017950A (ko) |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역방향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0483987C (zh)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 | |
JP2011109700A (ja) | 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及び送信装置 | |
JP2008109713A (ja) | 無線チャネル制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1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Interne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