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124751B - 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4751B
CN101124751B CN2006800054471A CN200680005447A CN101124751B CN 101124751 B CN101124751 B CN 101124751B CN 2006800054471 A CN2006800054471 A CN 2006800054471A CN 200680005447 A CN200680005447 A CN 200680005447A CN 101124751 B CN101124751 B CN 1011247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known signal
transmission
sends
s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054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4751A (zh
Inventor
西尾昭彦
汤田泰明
今井友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24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4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24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4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提高系统吞吐量的无线通信方法等。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在具有基站装置(BS)、中继站装置(RS)(100)和移动台装置(MS)#1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被使用。在第一发送步骤,将包含发往MS#1的数据的第一发送信号,从BS发送到RS(100)。在第二发送步骤,从BS发送包含由BS生成的导频的第二发送信号。与此同时,在第二发送步骤,将中继信号从RS(100)发送到MS#1,该中继信号在与由BS生成的导频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且包含由RS(100)生成的导频,并进一步包含发往MS#1的数据。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设有将无线信号从发送装置中继到接收装置的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积极地研究在以便携式电话等为代表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利用高频的无线频带,而实现高传输率的技术方法(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例如,正在研究在发送端从多个天线发送多个数据序列,而在接收端,从使用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中,将各个数据序列分离并解码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传输等。
然而,在利用高频的无线频带的情况,与利用低频的无线频带的情况相比,由传输距离造成的衰减更大,并且无线电信号的直进性更强。也就是说,绕到大楼等障碍物的后面的无线电信号变弱,所以可期待实现高传输率的区域,被限定于距离较近的区域。因此,在系统中,产生设置更多的基站装置的必要性。基站装置的设置,需要相应的费用,所以对于在抑制设置基站装置的个数的增加的同时,能够实现高传输率的技术的需求日益强烈。
在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通过使用将无线信号从发送装置中继到接收装置的中继站装置,实质上扩大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30112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VSF-OFCDMにおけるパイロツトチヤネル構成の検討”、電子情報通信学会、信学技報R C S 2002-169(《VSF-OFCDM中的导频信道结构的研究》电子信息通信学会、信学技报RCS2002-169)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中继站装置中继的无线信号,对其他的无线信号而言,可能成为干扰信号。例如,在下行线路上,中继站装置对于特定的移动台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有时对于在中继站装置附近与基站装置直接通信的其他的移动台装置造成干扰。此时,与基站装置直接通信的移动台装置的差错率特性恶化,并降低系统吞吐量。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系统吞吐量的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
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为具有发送装置、中继站装置以及接收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第一发送步骤,在第一发送期间,将包含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的第一发送信号,从发送装置发送到中继站装置;以及第二发送步骤,在第一发送期间之后的第二发送期间,从发送装置发送包含第一已知信号的第二发送信号,同时从中继站装置发送第三发送信号,该第三发送信号包含第一发送信号所包含的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且进一步包含在与第一已知信号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的第二已知信号。
本发明的中继站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包括:接收单元,从发送装置接收第一发送信号,该发送装置在第一发送期间,发送将第一已知信号附加在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中所得的第一发送信号,且在第一发送期间之后的第二发送期间,发送包含第一已知信号的第二发送信号;置换单元,在第一发送信号中,将第一已知信号置换为在与第一已知信号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的第二已知信号,生成第三发送信号;以及发送单元,在第二发送期间,对接收装置发送第三发送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包括:附加单元,将第一已知信号附加在发往第一接收装置的信号中而生成第一发送信号,并将与第一已知信号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的第二已知信号附加在发往第二接收装置的信号中而生成第二发送信号;以及发送单元,在第一发送期间对中继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信号,并在第二发送期间对所述第二接收装置发送第二发送信号,所述中继站装置在第一发送期间之后的第二发送期间,对所述第一接收装置发送第一发送信号。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系统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中继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导频信号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导频信号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导频信号的再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导频信号的再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例。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导频信号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设有中继站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图1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中继站装置(以下称为“RS”)100、作为无线发送装置的基站装置(以下称为“BS”)、以及作为无线接收装置的两个移动台装置(以下,一方称为“MS#1”,另一方称为“MS#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为了方便,将中继站和移动台的个数分别设为“1”和“2”,但中继站和移动台的个数均不限于此。
BS、RS100、MS#1、MS#2以具有规定的时间长度(例如0.5ms)的帧为单位,相互进行同步发送/接收。BS在帧#1中发送发往MS#1的数据,且在帧#1的下一个帧的帧#2中发送发往MS#2的数据。对被发送的发往MS#1的数据和发往MS#2的数据,通过时分复用附加相同的导频信号(以下称为“导频”)。以下,附加导频后的发往MS#1的数据称为第一发送信号,附加导频后的发往MS#2的数据称为第二发送信号。另外,由BS附加到各个数据的导频是使用例如沃尔什序列等的正交序列而生成的。
MS#2位于BS的覆盖区域内,所以第二发送信号被直接发送到MS#2。另外,在MS#2位于BS的覆盖区域之外的情况,第二发送信号的发送目的地有可能为其他的RS。
MS#1位于BS的覆盖区域之外,所以第一发送信号被发送到RS100。RS100对发往MS#1的数据进行中继。具体而言,由从BS接收到的第一发送信号生成中继信号,而在帧#2中,将中继信号发送到MS#1。此时,对在帧#2中接收第二发送信号的MS#2而言,中继信号成为干扰信号。
MS#1和MS#2均为执行能够抵消干扰的接收方法的接收机,该接收方法为例如MIMO接收、MMSE(Minimum Means Square Error)分集接收或MMSE码元合成接收等。另外,在MS#1和MS#2具有MIMO接收机的情况,在由RS100发送的帧#2中,BS仅发送一个流。至于整个系统的详细动作将后述。
如图2所示,RS100包括天线101、无线接收处理单元102、GI(GuardInterval)除去单元103、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单元104、分离单元105、信道估计单元106、解调单元107、解码单元108、编码单元109、调制单元110、正交序列生成单元111-1、...、111-N(N为2以上的整数)、导频调制单元112-1、...、112-N、复用单元113、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单元114、GI插入单元115、以及无线发送处理单元116。
无线接收处理单元102通过天线101接收从BS发送的第一发送信号。然后,对接收到的第一发送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例如下变频、A/D转换等)。无线接收处理后的第一发送信号被输出到GI除去单元103。GI除去单元103除去插入在无线接收处理后的第一发送信号的规定位置的GI。FFT单元104对除去GI后的第一发送信号进行FFT处理。FFT处理单后的第一发送信号被输出到分离单元105。
分离单元105将从FFT单元104输入的第一发送信号,分离为导频和发往MS#1的数据。分离后的导频被输出到信道估计单元106,分离后的发往MS#1的数据则被输出到解调单元107。
信道估计单元106使用从分离单元105输入的导频而进行信道估计,从而获得信道估计值。解调单元107基于信道估计单元106所获得的信道估计值,进行信道补偿,然后对从分离单元105输入的发往MS#1的数据进行解调。解码单元108对解调单元107所解调的发往MS#1的数据进行解码。
因此,在RS中再现由BS编码之前的状态的发往MS#1的数据。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RS100为采用在进行数据的中继时,进行该数据的再现的再现型的中继方式的中继站装置。
编码单元109对解码单元108所解码的发往MS#1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单元110对编码单元109所编码的发往MS#1的数据进行调制。调制后的发往MS#1的数据被输出到复用单元113。
正交序列生成单元111-1~111-N分别与将整个通信频带分割为N个而获得的N个子带对应。对各个正交序列生成单元111-1~111-N输入在BS中所使用的正交序列(BS使用正交序列)。正交序列生成单元111-1~111-N各自生成在与BS使用正交序列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的序列。例如,正交序列生成单元111-1~111-N各自生成与沃尔什序列等BS使用正交序列正交的序列。
对导频调制单元112-1~112-N分别输入正交序列生成单元111-1~111-N所生成的序列。导频调制单元112-1~112-N通过对所输入的序列进行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生成与由BS附加到各个数据的导频正交的导频。生成后的导频被输出到复用单元113。
换言之,由正交序列生成单元111-1~111-N和导频调制单元112-1~112-N的组合构成的结构,具有作为生成导频的导频生成单元的功能。
复用单元113将从调制单元110输入的发往MS#1的数据与从各个导频调制单元112-1~112-N输入的导频复用,生成中继信号。也就是说,复用单元113具有作为置换单元的功能,该功能为将被附加在发往MS#1的数据中的导频置换为与该导频正交的导频。作为数据与导频的复用方法,在此使用时分复用,但也可使用频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等其他的复用方法。
IFFT单元114对复用单元113生成的中继信号进行IFFT处理。GI插入单元115将GI插入在IFFT处理后的中继信号的规定位置。无线发送处理单元116对于插入GI后的中继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例如D/A转换、上变频等)。然后,将无线发送处理后的中继信号从天线101发送到MS#1。
接着,参照图3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动作例。
首先,在帧#1中,第一发送信号160从BS发送到RS100。
然后,在帧#2中,第二发送信号161从BS发送到MS#2。在第二发送信号161中的发往MS#2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与在第一发送信号160中的发往MS#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相同。
另外,在帧#2中,中继信号162从RS100发送到MS#1。此时,从RS100发送的中继信号162作为干扰信号而到达MS#2。然而,在中继信号162中的发往MS#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与在第二发送信号161中的发往MS#2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正交。因此,MS#2使用能够抵消干扰的接收方法,例如MIMO接收、MMSE分集接收或MMSE码元合成接收等方法,能够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除去作为干扰信号而到达的中继信号,并仅以从BS发送的第二发送信号161作为期望信号而提取。但是,在中继信号中所附加的导频预先被通知给MS#2。
在此,使用图4说明由RS100生成的导频。
图4所示的导频通过对于沃尔什序列等正交序列进行BPSK调制而被生成。通过使用正交序列而生成导频,不需减少导频的发送功率就能够生成正交导频。
这里,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等多载波传输的情况,因为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传播路径的特性对每个频率有所不同。因此,如果对于宽带使用单一的正交序列,在接收时,正交性将被破坏。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子带内对导频进行正交化。也就是说,对子带内的每个导频码元使用正交序列。由此,即使在频率选择性衰落的环境下,也能够防止破坏导频的正交性。在图4的例子中,对每8个码元使用序列长度“8”的正交序列。为了更可靠地防止正交性的破坏,子带的带宽被设定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相干带宽,即被设定为可视为相同的传播路径的带宽。
另外,由RS100生成的导频不限于图4所示的导频。
例如,如图5所示,BS和RS100的导频生成单元各自生成导频,以使BS的导频和RS100的导频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时间,即相互不同的发送定时。此时,在传播路径的特性的时变极为激烈的状况下,能够防止破坏导频的正交性。
或者,如图6所示,BS和RS100的导频生成单元各自生成导频,以使BS的导频和RS100的导频也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频率。此时,在延迟扩展大的传播路径,即传播路径的特性因每个频率而大幅不同的状况下,能够防止破坏导频的正交性。
或者,如图7所示,BS和RS100的导频生成单元各自生成导频,以使BS的导频和RS100的导频除了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时间之外,也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频率。此时,在传播路径的特性的时变极为激烈的状况下,并且在传播路径的特性因每个频率而不同的状况下,能够防止破坏导频的正交性。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由MS#2除去中继信号,所以能够改善MS#2的错误接收率,并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再者,能够使用将来的高传输率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设想的MIMO接收机而抵消干扰,所以不需在移动台装置中增加复杂的接收电路而能够提高吞吐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下行线路的无线通信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上行线路的通信。
另外,RS100也可以被设置在与所述BS不同的其他的BS或与所述MS#1和MS#2不同的其他的MS。
另外,将由RS100发送的帧作为与帧#1连续的帧#2而进行了说明,但由RS100发送的帧不需为连续的帧,考虑到在RS100中的处理延迟,也可为在帧#2以后的帧,例如帧#3。此时,RS100发送与在帧#3中所发送的BS的导频正交的导频。
另外,对使用OFDM作为传输方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单载波传输、CDMA、TDMA、FDMA等其他的传输方式。
另外,说明了RS100将对第一发送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处理后的数据中继发送的结构,但也可以中继发送例如在解码前的信号和在解调前的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各个装置发送的信号中,仅对导频部分进行正交化,但也可以采用还对数据部分进行正交化的结构。
(实施方式2)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设有BS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图8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作为无线发送装置的BS200、RS、以及作为无线接收装置的MS#1和MS#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仅为了方便,将中继站和移动台的个数分别设为“1”和“2”,但中继站和移动台的个数均不限于此。
BS200、RS、MS#1、MS#2如同实施方式1一样,相互进行同步发送/接收。BS200在帧#1中发送发往MS#1的数据,且在帧#2中发送发往MS#2的数据。对要发送的发往MS#1的数据和发往MS#2的数据,通过时分复用附加相互不同的导频。以下,附加导频后的发往MS#1的数据称为第一发送信号,附加导频后的发往MS#2的数据称为第二发送信号。另外,由BS200附加到各个数据的导频是使用例如沃尔什序列等的正交序列而生成的。
MS#2位于BS200的覆盖区域内,所以第二发送信号被直接发送到MS#2。另外,在MS#2位于BS200的覆盖区域之外的情况,第二发送信号的发送目的地有可能为其他的RS。
MS#1位于BS200的覆盖区域之外,所以第一发送信号被发送到RS。RS对发往MS#1的数据进行中继。具体而言,由从BS接收到的第一发送信号生成中继信号,而在帧#2中,将中继信号发送到MS#1。此时,对在帧#2中接收第二发送信号的MS#2而言,中继信号成为干扰信号。在此,本实施方式的RS与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RS100不同,不进行导频的置换,而发送与BS200所附加的导频相同的导频。
MS#1和MS#2均为执行能够抵消干扰的接收方法的接收机,该接收方法为例如MIMO接收、MMSE分集接收或MMSE码元合成接收等。另外,在MS#1和MS#2具有MIMO接收机的情况,在由RS发送的帧#2中,BS200仅发送一个流。至于整个系统的详细动作将后述。
如图9所示,BS200包括编码单元202、调制单元203、串并(S/P)变换单元204、正交序列生成单元205-1、...、205-N、导频调制单元206-1、...、206-N、复用单元207、IFFT单元208、GI插入单元209、无线发送处理单元210、以及天线211。
编码单元202对发送数据(发往MS#1或MS#2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单元203对编码单元202所编码的数据进行调制。S/P变换单元204对调制后的数据进行串并变换。串并变换后的数据被输出到复用单元207。
正交序列生成单元205-1~205-N分别与将整个通信频带分割为N个而获得的N个子带对应。对各个正交序列生成单元205-1~205-N输入帧号。正交序列生成单元205-1~205-N各自生成对应于帧号的序列。对于连续的两个帧生成的两个序列,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例如,被生成的序列在帧之间正交。
对导频调制单元206-1~206-N分别输入正交序列生成单元205-1~205-N所生成的序列。导频调制单元206-1~206-N通过对所输入的序列进行BPSK调制,生成在帧之间正交的导频。具体而言,以使对帧#1生成的导频和对帧#2生成的导频相互正交的方式生成导频。生成后的导频被输出到复用单元207。
换言之,由正交序列生成单元205-1~205-N和导频调制单元206-1~206-N的组合构成的结构,具有作为生成导频的导频生成单元的功能。
如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4所说明地,在具有相干带宽的子带内,导频生成单元对导频进行正交化。
再者,如同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图5的例子,导频生成单元生成导频,以使发往MS#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和发往MS#2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时间,即相互不同的发送定时。在此,相互不同的时间意味着自对应的帧的开始位置的间隔不同。
或者,如同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图6的例子,导频生成单元生成导频,以使发往MS#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和发往MS#2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频率。
或者,如同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图7的例子,导频生成单元生成导频,以使发往MS#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和发往MS#2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除了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时间之外,也被分配到相互不同的频率。
复用单元207将从S/P变换单元204输入的数据与从导频调制单元206-1~206-N输入的导频复用,从而生成发送信号(第一发送信号或第二发送信号)。也就是说,复用单元207具有作为附加单元的功能,该功能为将对于某个帧所生成的导频附加到发往MS#1的数据而生成第一发送信号,并将对于其他的帧所生成的导频附加到发往MS#2的数据而生成第二发送信号。
IFFT单元208对复用单元207所生成的发送信号进行IFFT处理。GI插入单元209将GI插入在IFFT处理后的发送信号的规定位置。无线发送处理单元210对于插入GI后的发送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例如D/A转换、上变频等)。然后,将无线发送处理后的发送信号从天线211发送到RS或MS#2。
接着,参照图10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动作例。
首先,在帧#1中,第一发送信号260从BS200发送到RS。
然后,在帧#2中,第二发送信号261从BS200发送到MS#2。在第二发送信号261中的发往MS#2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与在第一发送信号260中的发往MS#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正交。
另外,在帧#2中,中继信号262从RS发送到MS#1。在中继信号262中的发往MS#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与在第一发送信号260中的发往MS#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相同。
从RS发送的中继信号262作为干扰信号而到达MS#2。然而,在第二发送信号261中的发往MS#2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与在中继信号262中的发往MS#1的数据中所附加的导频正交。因此,MS#2使用能够抵消干扰的接收方法,例如MIMO接收、MMSE分集接收或MMSE码元合成接收等方法,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除去作为干扰信号而到达的中继信号,并仅以BS发送的第二发送信号261作为期望信号而提取。此时,对MS#2而言,BS200使用的导频为已知的导频,所以不需将RS使用的导频通知给MS#2。
在此,使用图11说明由BS生成的导频。这里,说明关于在帧之间正交的导频的生成。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导频序列而使用沃尔什序列。Wk (J)表示序列长度J的沃尔什序列的第k个序列。在此示例中,设为J=4。在帧#1中使用W1 (4),在帧#2中使用W2 (4),在帧#3中使用W3 (4),在帧#4中使用W4 (4),而各自生成导频。也就是说,以每四个帧为一个周期而使用正交序列。另外,W1 (4)为(1,1,1,1),W2 (4)为(1,-1,1,-1),W3 (4)为(1,1,-1,-1),W4 (4)则为(1,-1,-1,1)。对于帧#n使用的序列,作为一般的表达式而由下面的式(1)表示。
W ( n - 1 ) mod J + 1 ( J ) ...式(1)
在此,如果RS将在帧#1中接收到的信号,在帧#5中发送,在帧#5中由BS200发送的导频变成与在帧#5中由RS发送的导频相同。在RS中,通常在进行中继时,有可能发生几个帧的处理延迟,但在发生4个帧以上的处理延迟的情况,通过使正交序列的序列长度J增大,能够对由BS200发送的导频与由RS发送的导频相互正交化。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由MS#2除去中继信号,所以能够改善MS#2的错误接收率,并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另外,在BS200中生成导频,以使从BS200发送的导频在帧之间进行正交化,因为在RS中不进行导频的置换,所以由RS使用的导频不需预先通知给MS#2。因此,比起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更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再者,也不需RS使用的导频的分配管理,所以能够实现简单的移动通信系统。
再者,能够使用将来的高传输率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设想的MIMO接收机而抵消干扰,所以不需在移动台装置中增加复杂的接收电路而能够提高吞吐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下行线路的无线通信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上行线路的通信。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RS也可以被设置在与BS200不同的其他的BS或在与所述MS#1和MS#2不同的其他的MS。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各个装置发送的信号中,仅对导频部分进行正交化,但也可以采用还对数据部分进行正交化的结构。
另外,将由RS发送的帧作为与帧#1连续的帧#2而进行了说明,但由RS发送的帧不需为连续的帧,考虑到在RS中的处理延迟,也可为在帧#2以后的帧,例如帧#3。
另外,对使用OFDM作为传输方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单载波传输、CDMA、TDMA、FDMA等其他的传输方式。
另外,说明了RS对于第一发送信号,将进行解调和解码处理后的数据作为中继数据而发送的结构,但也可以例如将在解码前的信号和在解调前的信号作为中继信号而发送。
另外,导频信号有时称为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
另外,用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这些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一个芯片,也可以一部分或全部被集成为一个芯片。
虽然此处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或特大LSI(Ultra LSI)。
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在LSI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再者,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他技术的出现,如果能够出现替代LSI集成电路化的新技术,当然可利用新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说明书基于2005年2月1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5-042264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可以适用于设有将无线信号从发送装置中继到接收装置的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为在具有发送装置、中继站装置以及接收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发送步骤,在第一发送期间,将包含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的第一发送信号,从发送装置发送到中继站装置;以及
第二发送步骤,在第一发送期间之后的第二发送期间,从发送装置发送包含第一已知信号的第二发送信号,同时从中继站装置发送第三发送信号,该第三发送信号包含第一发送信号所包含的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且进一步包含在与第一已知信号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的第二已知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发送步骤中,将第一已知信号被附加在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中所得的信号作为第一发送信号而发送,
在所述第二发送步骤中,将第一发送信号中第一已知信号被置换为第二已知信号所得的信号作为第三发送信号而发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发送步骤中,将第二已知信号被附加在发往第一接收装置的信号中所得的信号作为第一发送信号而发送,
在所述第二发送步骤中,将第一发送信号作为第三发送信号而发送。
4.一种中继站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从发送装置接收第一发送信号,该发送装置在第一发送期间,发送将第一已知信号附加在发往接收装置的信号中所得的第一发送信号,且在第一发送期间之后的第二发送期间,发送包含第一已知信号的第二发送信号;
置换单元,在第一发送信号中,将第一已知信号置换为在与第一已知信号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的第二已知信号,生成第三发送信号;以及
发送单元,在第二发送期间,对接收装置发送第三发送信号。
5.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
第一已知信号使用正交序列而被生成,
还包括:
生成单元,对在生成第一已知信号时所使用的正交序列进行调制,生成第二已知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
所述生成单元生成与在多个子带中的任意子带对应的第二已知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
所述生成单元生成与具有相干带宽的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二已知信号。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
还包括:
生成单元,生成以与第一已知信号的第一发送定时不同的第二发送定时发送的第二已知信号。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
第一已知信号被分配到第一频率,
还包括:
生成单元,生成被分配到与第一频率不同的第二频率的第二已知信号。
10.一种无线发送装置,包括:
附加单元,将第一已知信号附加在发往第一接收装置的信号中而生成第一发送信号,并将与第一已知信号之间具有特定的正交关系的第二已知信号附加在发往第二接收装置的信号中而生成第二发送信号;以及
发送单元,在第一发送期间对中继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信号,并在第二发送期间对所述第二接收装置发送第二发送信号,所述中继站装置在第一发送期间之后的第二发送期间,对所述第一接收装置发送第一发送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还包括:
生成单元,对规定的正交序列进行调制,生成第一已知信号和第二已知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生成单元生成与在多个子带中的任意子带对应的第一已知信号和第二已知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
生成与具有相干带宽的子带对应的第一已知信号和第二已知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还包括:
生成单元,生成以与第一已知信号的第一发送定时不同的第二发送定时发送的第二已知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还包括:
生成单元,生成被分配到第一频率的第一已知信号以及被分配到与第一频率不同的第二频率的第二已知信号。
CN2006800054471A 2005-02-18 2006-02-16 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 Active CN1011247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2264/2005 2005-02-18
JP2005042264 2005-02-18
PCT/JP2006/302766 WO2006088105A1 (ja) 2005-02-18 2006-02-16 無線通信方法、中継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送信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2405XA Division CN102088305A (zh) 2005-02-18 2006-02-16 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4751A CN101124751A (zh) 2008-02-13
CN101124751B true CN101124751B (zh) 2011-04-13

Family

ID=369165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54471A Active CN101124751B (zh) 2005-02-18 2006-02-16 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
CN201110032405XA Pending CN102088305A (zh) 2005-02-18 2006-02-16 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2405XA Pending CN102088305A (zh) 2005-02-18 2006-02-16 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7725074B2 (zh)
EP (1) EP1848124A1 (zh)
JP (1) JP4663710B2 (zh)
CN (2) CN101124751B (zh)
WO (1) WO20060881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50509B1 (en) * 2006-04-24 2009-12-02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dio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station and receiver
KR100950659B1 (ko) * 2006-09-06 2010-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957342B1 (ko) * 2006-09-06 2010-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717965B2 (en) * 2006-12-01 2014-05-06 Apple Inc. Enhancing wimax performance with subscriber stations acting as ad hoc repeaters
JP4813402B2 (ja) * 2007-02-28 2011-11-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信号復調回路、復調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US20080212463A1 (en) * 2007-03-02 2008-09-04 Fujitsu Limited Amble modulation series
US8670704B2 (en) 2007-03-16 2014-03-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transmission by relay stations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8120925A1 (en) 2007-03-29 2008-10-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380558B1 (ko) 2007-06-19 2014-04-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사운딩 기준신호의 전송방법
WO2009022879A2 (en) 2007-08-14 2009-02-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cquiring resource region information for phich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pdcch
KR101507785B1 (ko) * 2007-08-16 2015-04-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채널품질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KR101405974B1 (ko) * 2007-08-16 2014-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서 코드워드를 전송하는 방법
US9083434B2 (en) * 2011-09-21 2015-07-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epeater
JP5128311B2 (ja) * 2008-02-28 2013-01-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514954B1 (en) 2008-03-04 2013-08-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Pilot design for wireless system
KR101508376B1 (ko) * 2008-03-05 2015-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8675550B2 (en) * 2008-06-14 2014-03-18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backhau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ith access terminal router
JP5117293B2 (ja) * 2008-06-19 2013-0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中継局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0019017A2 (ko) * 2008-08-14 2010-02-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Ofdm 기반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일 주파수 릴레이 및 리피터의 자기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2160347A (zh) * 2008-08-18 2011-08-17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循环前置码方案
US8855138B2 (en) 2008-08-25 2014-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architecture framework
US8971241B2 (en) * 2008-09-30 2015-03-03 Qualcol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634769B2 (en) * 2008-10-23 2014-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reception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031053B2 (en) 2008-10-23 2015-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0051033A1 (en) 2008-10-30 2010-05-0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Relay techniques suitable for user equipment in downlink
JP5342294B2 (ja) 2009-03-26 2013-11-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局及び無線中継方法
CN101877865B (zh) * 2009-04-30 2014-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测量参考信号的方法、系统以及基站和中继站
CN101958769B (zh) * 2009-07-14 2013-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导频传输方法和中继设备
US8270602B1 (en) 2009-08-13 2012-09-18 Sandi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transceiver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data based on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WO2011019168A2 (en) * 2009-08-13 2011-0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5367545B2 (ja) * 2009-11-24 2013-12-1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中継装置
US8838020B2 (en) * 2011-08-31 2014-09-16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relay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706283B2 (ja) * 2011-09-14 2015-04-2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宛先局及びチャネル推定方法
GB2497548B (en) * 2011-12-12 2014-04-30 Toshiba Res Euro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3207476A (ja) * 2012-03-28 2013-10-07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3379064B (zh) * 2012-04-28 2018-04-2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预编码方法、系统及装置
JP6053128B2 (ja) * 2012-11-27 2016-12-2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分散型無線通信基地局システム、信号処理装置、無線装置、及び分散型無線通信基地局システムの動作方法
US9544116B2 (en) 2014-02-14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transmission by relay stations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438247B (zh) * 2016-05-26 2020-04-0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中继实现方法及装置
JP6527492B2 (ja) * 2016-08-26 2019-06-0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US11444682B2 (en) * 2018-02-09 2022-09-1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elay apparatus and relaying method for relaying signals
RU2699575C1 (ru) * 2018-11-06 2019-09-06 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от имени которой выступа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корпорация по космическ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РОСКОСМОС" Способ создани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ети, содержащей множе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
US20220008575A1 (en) 2020-07-10 2022-01-13 Sood, Seth, Khatri & Chaudhary Llc Ultraviolet pathogen disinfec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8348B2 (ja) * 1994-03-15 2002-01-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FI102797B (fi) * 1994-10-07 1999-02-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Signaalin ilmaisumenetelmä TDMA-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n vastaanottime ssa sekä menetelmän toteuttava vastaanotin
US6075781A (en) 1997-12-12 2000-06-13 Stanford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lux density reduction in OCDM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954181B1 (ja) * 1998-07-07 1999-09-27 御殿場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単一周波数放送波中継装置
US6570858B1 (en) * 1999-11-01 2003-05-27 Motorola, Inc. Satellite-bas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terrestrial repeater and method therefor
JP3606448B2 (ja) * 2000-08-21 2005-01-05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信号受信装置及び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信号受信方法
KR100367606B1 (ko) * 2000-11-29 2003-0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벡터를 이용한 리니어 컴프레샤의 운전제어장치
US7203158B2 (en) * 2000-12-06 2007-04-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FDM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portable terminal, and e-commerce system
JP3919159B2 (ja) * 2001-04-27 2007-05-23 日本放送協会 Ofdmデジタル信号中継装置
DE10146001B4 (de) * 2001-09-18 2008-04-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Kg Schaltungs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Sicherheitsabschaltung eines optischen Verstärkers
US6999718B2 (en) * 2001-10-17 2006-02-14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Relay apparatus in a digital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relay method thereof
US6891529B2 (en) * 2001-11-23 2005-05-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Keyboard assembly for a mobile device
JP2003174392A (ja) * 2001-12-06 2003-06-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中継装置
AU2002219573A1 (en) * 2002-01-10 2003-07-30 Fujitsu Limited Pilot multiplex method in ofdm system and ofdm receiving method
JP3658569B2 (ja) * 2002-03-27 2005-06-08 株式会社東芝 信号伝送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FR2838279B1 (fr) * 2002-04-05 2004-09-24 Nortel Networks Ltd Procede de controle de ressources radio affectees a une communication entre un terminal mobile et une infrastructure cellulaire, et equipements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US7436759B2 (en) * 2002-05-17 2008-10-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hannel response measurement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al multiplexing signal
US8972582B2 (en) 2002-10-03 2015-03-0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nabling reauthentic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363886B2 (ja) * 2003-04-23 2009-11-11 株式会社東芝 単一周波数放送波中継装置
WO2005060283A1 (en) * 2003-12-19 2005-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lay station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reliable digital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wo nodes in a wireless relay based network
CN101091342A (zh) * 2005-01-06 2007-12-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
JP4832087B2 (ja) * 2005-01-26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97221A1 (en) 2010-08-05
US7725074B2 (en) 2010-05-25
US8422941B2 (en) 2013-04-16
CN102088305A (zh) 2011-06-08
EP1848124A1 (en) 2007-10-24
WO2006088105A1 (ja) 2006-08-24
US20090011700A1 (en) 2009-01-08
US20120208452A1 (en) 2012-08-16
JP4663710B2 (ja) 2011-04-06
US8185043B2 (en) 2012-05-22
JPWO2006088105A1 (ja) 2008-07-03
CN101124751A (zh) 200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4751B (zh) 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
US1027737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multiple zone partitioning
EP3005637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cessing a data frame having variable guard interval
US7508798B2 (en) Virtual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60097B1 (ko) 다중 반송파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브로드캐스트 중첩 및 제거 장치와 그 방법
US7088734B2 (en) Slot format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random access opportunit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76191B1 (ko) 송신장치, 송신방법, 수신장치 및 수신방법
EP2161941B1 (en)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pilot mapping in multiplexing mode of unicast and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s
US855361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transmit diversity in SC-FDMA system
JP508064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ccfi/pcfich送信方法
US834023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training signals with reduced signal overhead
CN102428720A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提供上行链路结构和改进的信道化方案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88434A (zh) 解调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序列生成方法及发射、接收装置
CN101208878B (zh) 发射分集方案
RU2706350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при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20060221898A1 (en) Method and transmitter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via a number of transmitting antennas
US20100220806A1 (en) Radi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adio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21363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MOD et al. Khan et al.(45) Date of Patent: Nov. 22, 2011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5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APPLE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