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091342A - 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1342A
CN101091342A CNA200580045260XA CN200580045260A CN101091342A CN 101091342 A CN101091342 A CN 101091342A CN A200580045260X A CNA200580045260X A CN A200580045260XA CN 200580045260 A CN200580045260 A CN 200580045260A CN 101091342 A CN101091342 A CN 101091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wireless
frequency 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452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川秀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91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13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4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separate antennas for the more than one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21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频带或者多个不同的无线频率,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不同的无线传播方式。例如,使用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不同的无线格式来发送数据,从而对于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使上述无线传播方式不同。作为使上述无线格式不同的方法,具有:(1)按照每个无线频率来使导频长度不同;(2)按照每个无线频率来使导频间隔不同;(3)按照各频带或每个无线频率来使保护间隔长度不同;以及(4)在各频带中用多载波调制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使各频带中的多载波的副载波间隔不同。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多频带(Multi Band)或者多个不同的无线频率的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使用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不同的无线传播方式(无线传播参数)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发送装置、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2代移动电话系统中,使用着800MHz波段、1.5GHz波段等的多频带。而且,在第3代移动电话系统IMT-2000中虽然当前正在使用2GHz波段,但正在探讨着不久的将来使用800MHz波段。这种在1个移动电话系统中使用多频带的技术已被公知。
在多频带的无线通信系统、即使用多带宽(频带)的无线通信系统、或者使用多个不同无线频率的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以往均使用了相同的无线参数(无线格式)。即,作为无线格式,具有(1)信道估计所需的内插导频(pilot)的长度、(2)用于防止码元(symbol)间干扰的保护间隔GI(guard interval)的长度、(3)多载波(Multi carrier)中的副载波数量或者副载波间隔等,但以往这些无线参数(格式)彼此相同而与无线频率和频带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使用的频带不同,则传播特性发生改变,接收性能也随之不同。图15是多频带的说明图,为了简化说明而将频带设为1GHz波段和2GHz波段,但并不限于该频带,而且并不限于2个频带。
(1)内插有导频的无线传播系统
在频带使用1GHz和2GHz的无线传播系统中即使移动速度相同,根据使用的频带不同,其衰减速度也不同。因此,为进行信道估计而使用相同长度的内插导频,则信道估计精度在1GHz和2GHz中不同,在2GHz波段中相比1GHz波段而接收性能低下。但是,以往如图16那样,与频带无关地使内插于数据DT1、DT2的导频PL1、PL2的长度为相同长度,具有信道估计精度在2GHz波段中较低的问题。
图17是在使该以往的导频长度与频带无关地恒定的情况下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图18是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在发送装置中,调制部1a对发送数据例如施加QPSK调制,导频插入部1b对QPSK的同相分量、正交分量插入导频信号PL,1GHz用发送机1c将插入有该导频信号PL的信号的频率向上转换(UP Convert)为1GHz,2GHz用发送机1d将插入有该导频信号PL的信号的频率向上转换为2GHz进行发送。而且,也可以在QPSK调制前进行导频的插入。
在接收装置中,1GHz用接收机2a将1GHz的高频接收信号向下转换(Down Convert)为基带信号而输入给选择部2c,同样地,2GHz用接收机2b将2GHz的高频接收信号向下转换为基带信号而输入给选择部2c。选择部2c选择从未图示的控制部输出的1GHz/2GHz选择信号SEL所指示的接收机输出的基带信号,输入给导频提取部2d和解调部2e。导频提取部2d从输入信号中提取导频,信道估计部2f使用提取出的导频信号和已知的导频信号来估计信道(路径的传播特性)。解调部2e根据该信道估计值来对数据信号进行信道补偿,之后解调发送数据。
如上所述,发送装置对1GHz/2GHz都插入相同长度的导频信号,以相同的无线格式来作为无线信号进行发送。因此,在对以2GHz发送的数据进行解调之际,由于信道估计精度较差而无法进行高精度的数据解调。
(2)插入保护间隔的无线传播系统
为防止码元间干扰,在插入保护间隔GI的无线传播系统中,根据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位置关系而所需的保护间隔长度不同。例如公知在1GHz和2GHz间传播损失不同,1GHz一方会到达远处,1GHz波段的延迟扩展(spread)较长。保护间隔长度一般是按照最大延迟扩展的长度而确定的。即,当所有频带为相同保护间隔长度(相同无线格式)的情况下,需要设想延迟扩展为最长的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位置关系来确定保护间隔长度。图19是以往的无线格式的例子,根据1GHz的延迟扩展来确定1GHz/2GHz的保护间隔GI的长度。由此,2GHz波段中保护间隔变得过长、即准备了无用的保护间隔长度,具有传播效率变差的问题。
图20表示使保护间隔GI为相同时的无线传播系统中的发送装置,图21是接收装置的结构图,其表示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方式进行多载波传播的例子,从发送机发送插入有在1GHz/2GHz中都为相同长度的保护间隔的数据。
在发送装置中,多载波调制部3a的串/并转换部3a1将发送数据转换为N个并行数据,IFFT部3a2将各并行数据作为N个副载波分量进行IFFT运算处理,并/串转换部3a3将N个码元的IFFT运算处理结果进行串行转换而输出。保护间隔附加部3b在N个码元的起始处附加预设的恒定长度的保护间隔,1GHz用发送机3c将插入有该保护间隔的信号的频率向上转换为1GHz而发送,2GHz用发送机3d将插入有该保护间隔的信号的频率向上转换为2GHz而发送。
在接收机中,1GHz用接收机4a将1GHz的高频接收信号向下转换为基带信号而输入给选择部4c,同样地,2GHz用接收机4b将2GHz的高频接收信号向下转换为基带信号而输入给选择部4c。选择部4c选择从未图示的控制部输出的1GHz/2GHz选择信号SEL所指示的接收机输出的基带信号,输入给保护间隔去除部4d。保护间隔去除部4d从输入信号中去除保护间隔并输入给FFT部4e。FFT部4e将输入信号并行转换为N个码元,接着进行N点FFT运算处理,将FFT运算结果串行转换而输入给解调部4f。解调部4f根据输入信号来解调发送数据。
如上所述,发送机对1GHz/2GHz都插入相同长度的保护间隔,以相同的无线格式来作为无线信号进行发送。因此,在2GHz中保护间隔变得过长而导致传播效率变差。
(3)多频带下的多载波传播系统
如图22所示,在用多频带(1GHz波段和2GHz波段)中的每个通过OFDM方式来进行多载波传播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一旦通过衰减产生了频率变动,则相邻的副载波间的正交性消弭。该正交性的消弭程度根据使用的频带的不同而不同。即,即使移动速度相同,在2GHz波段中相比1GHz波段而频率变动量为2倍,所以相比1GHz波段而恶化量也变大。
OFDM是将发送信号进行串/并转换(转换为N个并行信号)来降低信号速度,将N个发送信号分别分配到各副载波上进行传播的方式。根据串/并转换后的信号速度(=1/T Hz)来确定副载波间隔或者带宽。副载波间隔以在频率轴上正交的方式以1/2T的间隔排列。在该OFDM传播方式中,如上所述,频率通过多路径衰减而出现紊乱,各副载波之间的正交性消弭而性能恶化。因此,需要事先使频率间隔成为预想了该紊乱而不会在每个频带上产生恶化的间隔。但是,在以往的多频带的无线传播系统中,各频带的副载波间隔在1GHz和2GHz上是相同的。而且,多频带(1GHz波段和2GHz波段)的每个中,通过OFDM方式进行多载波传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图20、图21的结构相同。
具有由于频率而信号恶化的程度不同时,选择接收接收状态较好的频率信道的信号的技术(专利文献1)。在该现有技术中,多个发送站以不同频率进行相同内容的发送的多频网络中,接收站检测由频率不同的2个信道发送来的信号的接收电平,使用接收电平较大的信道的信号进行复原。
另外,具有当存在使用相同频带的多种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求出被预想为将产生无线通信的干扰的频率、时间或者方向,避免其而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专利文献2)。
但是,在这些现有技术中,在多频带的无线通信系统和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并不能分别提高各频带或者各频率上的接收性能。
综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多频带的无线通信系统和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分别提高各频带或者各频率上的接收性能而且提高传播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改变内插于各频率中的导频的长度,提高各频率上的信道估计精度来提高接收性能,改善传播效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通过改变插入于各频带或者各频率中的保护间隔的长度来减少各频带或者各频率中的码元间干扰来提高接收性能,改善传播效率。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通过使各频带中的多载波的副载波数量或者副载波间隔不同,减少各频带中频率变动带来的影响,提高接收性能,改善传播效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644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001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使用多频带或者多个不同的无线频率(例如不连续的2个频带、相离的2个频带、属于不同频带的2个无限频率等)的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使用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不同的无线参数(传播方式)。即,用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不同的无线参数(格式)发送数据,从而使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的上述无线传播参数(传播方式)不同。
而且,此处在使用3个以上的频带时,即使在对其中2个频带用按照各频带而不同的无线参数(格式)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2个频带(多频带)的情况也没有变化,可以理解为使用按照所用的2个频带中的各频带而不同的无线传播参数。
当然还可以对于所有进行使用的频带使用不同的无线传播参数。
另外,优选在使参数(格式)不同时,使用各频带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发送装置或者无线接收装置)同样不同。
例如使用第1频带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一律使用应用了第1参数的第1频带,使用第2频带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一律使用应用了第2参数的第2频带。
而且优选该参数的设定在无线通信装置被通过外部输入等指示了第1频带和第2频带的情况下,从存储部读取分别对应于各频带的参数,控制部按照读取出的参数来进行各部的控制。
当然,优选在1个无线通信装置仅对应于1个频带时,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使用不同的另1个频带,分别使用适合于第1频带的参数和适合于第2频带的参数。而且,优选此时每个无线通信装置仍然以能对应于任何频带的方式在存储部中存储对应于各频带的无线参数,控制部读取对应于所指定的频带的无线参数来用于控制。
另外,在使用作为不同的3个频带的第1、第2、第3频带(设第2频带与第3频带之间的频率间隔大于第1频带与第2频带之间的频率间隔)的情况下,可以在第1和第2频带中使用相同的无线参数,在第2和第3频带间使用不同的无线参数。
由此可以针对因频率不同而引起的问题较显著的部分进行抑制而应对。
而且,使用第1频带、第2频带的无线通信装置优选为1个无线通信装置(无线基站),但也可以是不同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为不同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优选属于相同通信运营商、或者除后述的参数以外采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方式(例如OFDM)、或者属于相同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或者共同使用核心网络。
当然,如果使后述的无线参数不同,则即使第1频带属于第1通信运营商,第2频带属于第2通信运营商也可以。
而且,使用第1频带、第2频带的无线通信装置无论是1个无线通信装置还是不同无线通信装置,其编码方式、解码方式和调制解调方式都采用相同方式,但优选在无线区间内收发的无线格式(例如后述的各格式)彼此不同。使无线参数(格式)不同的第1具体方法在于使导频长度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不同。由此,各频率上的信道估计精度提高,可以改善接收性能和传播效率。
使无线参数(格式)不同的第2具体方法在于使导频间隔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不同。由此,各频率上的信道估计精度提高,可以改善接收性能和传播效率。
使无线参数(格式)不同的第3具体方法在于使保护间隔长度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不同。由此,可以降低各频带或者各频率上的码元间干扰,可以改善接收性能和传播效率。
使无线参数(格式)不同的第4具体方法在于,当在各频带中用多载波调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使各频带中的多载波的副载波不同、或者使副载波间隔不同。由此,可以降低各频带上的频率变动带来的影响,可以改善接收性能和传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在使用多个不同的无线频率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按照每个无线频率使导频长度不同的第1实施例的第1原理说明图。
图2是在使用多个不同的无线频率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按照每个无线频率使导频长度不同的第1实施例的第2原理说明图。
图3是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使保护间隔长度不同的第2实施例的原理说明图。
图4是当在各频带中用多载波调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使各频带中的多载波的副载波不同、或者使副载波间隔不同的第4实施例的原理说明图。
图5是说明通过增大副载波间隔可以降低频率变动带来的影响的图。
图6是在使用多个不同的无线频率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按照每个无线频率使导频长度不同的第1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第1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第1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另一个结构图。
图9是在按照多频带的每个频带进行OFDM发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按照每个频带使保护间隔长度不同的第2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第2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图11是第2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另一个结构图。
图12是第2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再一个结构图。
图13是在按照多频带的每个频带进行OFDM发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按照每个频带使副载波数量不同的第3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14是第3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图15是多频带的说明图。
图16是与频带无关地使内插于数据中的导频PL1、PL2的长度为相同长度的现有例子的说明图。
图17是以往的与频带无关地使导频长度为恒定时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18是以往的与频带无关地使导频长度为恒定时的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图19是与频带无关地使保护间隔长度为恒定时的现有例子的说明图。
图20是与频带无关地使保护间隔长度为恒定时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21是与频带无关地使保护间隔长度为恒定时的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图22是说明正交性的消弭程度根据频率不同而不同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A)本发明的概要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使多频带的各频带或者多载波的各频率的无线参数(格式)对应于相应频带。
当然,如上所述,并非对进行使用的所有的频带实现这种参数(格式)的适应,只要至少对2个频带实现参数的适应即可。
其中,优选分别对进行使用的所有的频带实现无线参数的适应。
在使无线格式一致的第1方法中,在使用多频带(例如2个相离的频带、不连续的频带等)或者多个不同的无线频率(例如属于不同的频带的2个无线频率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按照每个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使导频长度不同。由此可以提高各频带或者各频率上的信道估计精度而提高接收性能。为了使导频长度不同,如图1所示使2GHz波段的内插导频PL2的插入间隔相对于1GHz波段的内插导频PL1的插入间隔y而成为y/2。在进行传播路径估计的情况下,虽然使用内插导频,但通过使插入间隔变密而可以提高估计精度。
在使导频长度不同的其他方法中,如图2所示使2GHz波段的内插导频的长度为1GHz波段的内插导频长度x的2倍。由此可与图1同样地提高估计精度。
在使无线格式一致的第2方法中,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使保护间隔长度不同。由此可以降低各频带或者各无线频率上的码元间干扰,来提高接收性能。即,如图3所示准备按照每个频带或者每个频率而不同的保护间隔长度,将最短的保护间隔长度分配给频率最高的频带(2GHz),将最长的保护间隔长度分配给频率最低的频带(1GHz)。这是因为频率越高传播距离变得越短,延迟扩展也变得越短的缘故。位于延迟扩展较短的位置上的移动站通过使用保护间隔长度较短的无线格式(频带)可以提高传播效率。
在使无线格式一致的第3方法中,当在各频带中用多载波调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使各频带中的多载波的副载波不同、或者使副载波间隔不同。由此可以降低各频带上的频率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可以提高接收性能,改善传播效率。即,通过如图4那样使2GHz波段的副载波数量M少于1GHz波段的副载波数量N(M<N),从而使2GHz波段的副载波间隔大于1GHz波段的副载波间隔。由此可以降低各频带上的频率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可以提高接收性能,改善传播效率。
图5是说明通过增大副载波间隔可以降低频率变动带来的影响的图。
1GHz波段的码元数量N的副载波间隔1/2Ta为1/2Ta=1/N;
2GHz波段的码元数量M的副载波间隔1/2Tb为1/2Tb=1/M。
由于N>M,所以如图所示,2GHz波段的副载波间隔1/2Tb大于1GHz波段的副载波间隔1/2Ta。此处如果考察产生频率Δf的频率变动的情况,则2GHz波段的相对于相邻频率的泄漏CT2通过增大副载波间隔,变得小于1GHz波段的相对于相邻频率的泄漏CT1,可以降低频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B)第1实施例
图6是在使用多个不同的无线频率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按照每个无线频率使导频长度不同的第1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图7是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在发送装置中,调制部11对发送数据例如施加QPSK调制,第1导频插入部12将由导频产生部13产生的1GHz用的导频信号PL1(参照图1、图2)插入到QPSK的同相分量、正交分量中,1GHz用发送机14将插入有该导频信号PL1的信号的频率向上转换为1GHz进行发送,通过天线15而发送。而且,第2导频插入部16将由导频产生部13产生的2GHz用的导频信号PL2(参照图1、图2)插入到QPSK的同相分量、正交分量中,2GHz用发送机17将插入有该导频信号PL2的信号的频率向上转换为2GHz进行发送,通过天线18而发送。
在接收装置中,1GHz用接收机21将由天线20接收到的1GHz的高频接收信号向下转换为基带信号而输入选择部22,2GHz用接收机24将由天线23接收到的2GHz的高频接收信号向下转换为基带信号而输入选择部22。选择部22选择从未图示的控制部输出的1GHz/2GHz选择信号SEL所指示的接收机输出的基带信号,输入给导频提取部25和解调部27。导频提取部25根据1GHz/2GHz选择信号SEL来从输入信号中提取导频(复信号),将其平均结果输入信道估计部26。信道估计部26使用被输入的导频信号和已知的导频信号来估计信道(路径的传播特性)。解调部27根据该信道估计值来对数据信号进行信道补偿,之后解调发送数据。
图6为对相同的发送数据插入1GHz/2GHz用的导频信号PL1、PL2而使用1GHz用发送机14、2GHz用发送机17来分别发送的情况,但也可以如图8所示,构成为使用调制器11、11’来对各个发送数据1、2分别调制,对各个调制结果插入1GHz/2GHz用的导频信号PL1、PL2而使用1GHz用发送机14、2GHz用发送机17来分别发送。此时,可以在调制前进行导频插入。而且,虽然在上面的叙述中按照每个无线频率改变导频长度,但也可以构成为按照每个频带改变导频长度。
以上,根据第1实施例,由于按照每个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来使导频长度或者导频间隔不同,所以能提高各频带或者各频率上的信道估计精度,可以提高接收性能并改善传播效率。
(C)第2实施例
图9是在按照多频带的每个频带进行OFDM发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按照每个频带使保护间隔长度不同的第2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图10是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在发送装置中,多载波调制部31的串/并转换部31a将发送数据转换为N个并行数据,IFFT部31b将各并行数据作为N个副载波分量进行IFFT运算处理,并/串转换部31c将N个码元的IFFT运算处理结果(OFDM码元)进行串行转换而输出。第1保护间隔附加部32在N个码元(OFDM码元)的起始处附加由GI长度指示部33指示的1GHz用的长度的保护间隔(参照图3),1GHz用发送机34将插入有该保护间隔的信号的频率向上转换为1GHz而从天线35进行发送。另外,第2保护间隔附加部36在N个码元(OFDM码元)的起始处附加由GI长度指示部33指示的2GHz用的长度的保护间隔(参照图3),2GHz用发送机34将插入有该保护间隔的信号的频率向上转换为2GHz而从天线38进行发送。
在接收机中,1GHz用接收机41将由天线40接收到的1GHz的高频接收信号向下转换为基带信号而输入给选择部44,2GHz用接收机43将由天线42接收到的2GHz的高频接收信号向下转换为基带信号而输入给选择部44。选择部44选择从未图示的控制部输出的1GHz/2GHz选择信号SEL所指示的接收机输出的基带信号,输入给保护间隔去除部45。保护间隔去除部45按照1GHz/2GHz选择信号SEL的指示,从输入信号中去除1GHz或2GHz保护间隔并输入给FFT部46。FFT部46将输入信号并行转换为N个码元,接着进行N点FFT运算处理,将FFT运算结果串行转换而输入给解调部47。解调部47根据输入信号来解调发送数据。
图9为对相同的OFDM码元插入1GHz/2GHz用的保护间隔G1、G2而使用1GHz用发送机14、2GHz用发送机17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但也可以如图11所示,构成为使用多载波调制器31、31’来分别对各个发送数据1、2分别进行多载波调制,对作为各个调制结果的OFDM码元插入1GHz/2GHz用的保护间隔而使用1GHz用发送机35、2GHz用发送机38来进行发送。
而且,虽然以上为按照多频带的每个频带来改变保护间隔长度的情况,但也可以按照多载波的每个载波频率来改变保护间隔长度。图12是在这种多载波传播系统中按照每个频率来改变保护间隔长度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构成多载波调制部51的各单载波调制部51a~51n对发送数据DATAl~DATAn施加规定的调制(例如QPSK调制),第1~第n保护间隔附加部52a~52n根据由GI长度指示部53所指示的保护间隔长度而在N个数据的起始处将规定长度的保护间隔G1~Gn分别插入调制数据中,第1~第n发送机54a~54n经由天线54a~54n发送插入有该保护间隔的数据。
以上,根据第2实施例,通过改变插入于各频带或者各频率中的保护间隔的长度,从而能降低各频带或者各频率上的码元间干扰,可以提高接收性能并改善传播效率。
(D)第3实施例
图13是在按照多频带的每个频带进行OFDM发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按照每个频带使副载波数量不同的第32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图14是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调制部61例如对发送数据施加OFDM调制而使其成为复数据进行输出。在第1多载波调制部62中,串/并转换部62a将发送数据转换为N个并行数据,IFFT部62b将各并行数据作为N个副载波分量进行IFFT运算处理,未图示的并/串转换部对N个码元的IFFT运算处理结果(OFDM码元)进行串行转换而输出。第1保护间隔附加部63在N个码元(OFDM码元)的起始处附加规定长度的保护间隔,1GHz用发送机64将插入有该保护间隔的信号的频率向上转换为1GHz而从天线65进行发送。而且保护间隔附加部63还可以插入1GHz用的长度的保护间隔。
而且,在第2多载波调制部66中,串/并转换部66a将发送数据转换为M(M<N)个并行数据,IFFT部66b将各并行数据作为M个副载波分量进行IFFT运算处理,未图示的并/串转换部对M个码元的IFFT运算处理结果(OFDM码元)进行串行转换而输出。第2保护间隔附加部67在M个码元(OFDM码元)的起始处附加规定长度的保护间隔,2GHz用发送机68将插入有该保护间隔的信号的频率向上转换为2GHz而从天线69进行发送。而且保护间隔附加部67还可以插入2GHz用的长度的保护间隔。
在接收机中,1GHz用接收机71将由天线70接收到的1GHz的高频接收信号向下转换为基带信号而输入给选择部74,2GHz用接收机73将由天线72接收到的2GHz的高频接收信号向下转换为基带信号而输入给选择部74。选择部74选择从未图示的控制部输出的1GHz/2GHz选择信号SEL所指示的接收机输出的基带信号,输入给保护间隔去除部75。保护间隔去除部75从输入信号中删除规定长度的保护间隔并输入给FFT部76。当1GHz/2GHz选择信号SEL指示1GHz的情况下,FFT部76进行N点FFT处理,当1GHz/2GHz选择信号SEL指示2GHz的情况下,FFT部76进行M点FFT处理,将FFT运算结果串行转换而输入给解调部77。解调部77根据输入信号来解调发送数据。
以上根据第3实施例,通过使各频带中的多载波的副载波数量(N、M)或者副载波间隔不同,从而可以减少频带较高的频带上频率变动带来的影响,提高接收性能,改善传播效率。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使导频长度、保护间隔长度和副载波间隔之一按照每个频带或者每个频率进行改变,但也可以构成为同时改变2个以上。即,可以采用进行这3个参数中进行2个的改变的所有组合、还可以采用改变3个参数的所有组合。

Claims (13)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频带或者多个不同的无线频率,该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系统使用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不同的无线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用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不同的无线参数来发送数据,来使上述无线传播方式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导频长度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不同,来使上述无线格式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导频间隔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不同,来使上述无线格式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保护间隔长度按照各频带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而不同,来使上述无线格式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在各频带中通过多载波调制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通过使各频带中的多载波的副载波数量不同、或者使副载波间隔不同,来使上述无线传播方式不同。
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该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个不同的无线频率,该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发送装置具有:
按照各发送频率来分别设定发送信号的无线格式的无线格式设定部;以及
以上述各发送频率发送信号的发送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格式设定部按照各发送频率来分别设定发送信号的导频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格式设定部按照各发送频率来分别设定发送信号的导频插入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格式设定部按照各发送频率来分别设定保护间隔长度。
1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该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频带,该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发送装置具有:
在各频带中进行多载波调制的调制部;
按照每个频带分别设定构成各频带的多载波的副载波的数量或者副载波间隔的无线格式设定部;以及
使用每个频带的发送频率来发送在各频带中进行了上述多载波调制的信号的发送机。
1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该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频带,该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发送装置具有:
在各频带中进行多载波调制的调制部;
按照每个频带分别设定各频带的保护间隔长度的无线格式设定部;
在进行了多载波调制的信号中插入与上述频带对应的长度的保护间隔长度的保护间隔插入部;以及
以每个频带的发送频率来发送插入了与各频带对应的长度的保护间隔的信号的发送机。
1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该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频带或者多个不同的无线频率,该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接收装置具有:
按照多频带的每一个或者每个无线频率设置的接收机;
选择从对应于规定的频带或者无线频率的接收机输出的信号的选择部;以及
解调部,其根据该选择信号的无线格式,通过该选择信号来解调发送数据。
CNA200580045260XA 2005-01-06 2005-01-06 无线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10913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00057 WO2006072980A1 (ja) 2005-01-06 2005-01-06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86995A Division CN101895335A (zh) 2005-01-06 2005-01-06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发送和接收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1342A true CN101091342A (zh) 2007-12-19

Family

ID=36647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45260XA Pending CN101091342A (zh) 2005-01-06 2005-01-06 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447253B2 (zh)
EP (1) EP1838022A4 (zh)
JP (1) JP4805169B2 (zh)
KR (1) KR100983411B1 (zh)
CN (1) CN101091342A (zh)
WO (1) WO200607298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9991A (zh) * 2008-07-14 2011-06-08 马维尔西班牙有限责任公司 多频带数据传输方法
WO2012109928A1 (zh) * 2011-02-15 2012-08-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002995B2 (en) 2013-09-09 2018-06-1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ultiple transmission windows for OFDM symbol
US10141984B2 (en) 2008-07-14 2018-11-27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ulti-band transmission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0556B2 (ja) * 2003-04-04 2006-12-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1124751B (zh) * 2005-02-18 2011-04-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
JP4519817B2 (ja) * 2006-08-22 2010-08-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および移動局
US8630223B2 (en) * 2006-09-18 2014-01-14 Availink, Inc. Efficient frame structure for digital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KR100969771B1 (ko) * 2007-01-31 2010-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GB2450363B (en) * 2007-06-21 2009-07-08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unit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US8588147B2 (en) * 2007-11-21 2013-1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bcarrier division duplexing
KR101450197B1 (ko) * 2008-03-17 2014-10-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파일롯 비콘 발생 장치
JP5295666B2 (ja) * 2008-07-09 2013-09-18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機、通信方法
CN102273113A (zh) * 2009-01-08 2011-12-07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US9166853B2 (en) 2013-01-10 2015-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adaptation for data communication
US9008159B2 (en) * 2013-01-10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adaptation for data communication
US9071390B2 (en) 2013-01-10 2015-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justing physical layer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US11050503B2 (en) * 2015-03-31 2021-06-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waveform design for operation bandwidth extension
US9998315B2 (en) * 2016-03-08 2018-06-12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Q decoupled OFDM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CN107295649B (zh) * 2016-03-31 2023-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JP6994038B2 (ja) 2017-01-06 2022-01-14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マルチキャリア動作のためのヌメロロジーコンビネーションセット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62701A2 (en) * 1995-09-06 1997-03-12 Advanced Digit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Laboratory MCM system, with a plurality of data streams, each with its own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P1006668A1 (en) * 1998-11-30 2000-06-07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Dual frequency band transcei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74652B1 (en) 2000-06-02 2007-09-25 Conexant, Inc. Dual packet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5381449A (en) * 1990-06-12 1995-01-10 Motorola, Inc.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methodology for QAM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5802241A (en) * 1992-03-26 1998-09-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394877B2 (ja) 1995-12-22 2003-04-07 株式会社東芝 ターミナルモジュール、無線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3681230B2 (ja) * 1996-07-30 2005-08-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装置
JP3798549B2 (ja) * 1998-03-18 2006-07-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のマルチビーム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US6411649B1 (en) * 1998-10-20 2002-06-25 Ericsson Inc. Adaptive channel tracking using pilot sequences
JP3491549B2 (ja) 1999-01-28 2004-01-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3598030B2 (ja) * 1999-11-09 2004-12-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放送受信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放送受信方法
JP3651340B2 (ja) 1999-12-28 2005-05-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方法および無線伝送装置
AU2001257133A1 (en) * 2000-04-22 2001-11-07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employing variable symbol rates and number of carriers
JP3639511B2 (ja) 2000-08-23 2005-04-20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信号受信装置及び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信号受信方法
FR2820574B1 (fr) * 2001-02-08 2005-08-05 Wavecom Sa Procede d'extraction d'un motif de symboles de reference servant a estimer la fonction de transfert d'un canal de transmission, signal, dispositif et procedes correspondants
JP3607632B2 (ja) * 2001-03-29 2005-01-05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JP2003158499A (ja) * 2001-11-20 2003-05-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AU2002219573A1 (en) * 2002-01-10 2003-07-30 Fujitsu Limited Pilot multiplex method in ofdm system and ofdm receiving method
JP2003264528A (ja) * 2002-03-12 2003-09-19 Mega Chips Corp 信号検出装置、モード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モード検出装置を搭載した受信装置、並びに信号検出方法およびモード検出方法
US20040047284A1 (en) * 2002-03-13 2004-03-11 Eidson Donald Brian Transmit diversity framing structure for multipath channels
GB2391137B (en) * 2002-07-19 2004-09-01 Synad Technologies Lt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communications medium
JP2004140648A (ja) * 2002-10-18 2004-05-13 Toshiba Corp Ofdm受信装置
CN1255938C (zh) * 2002-12-10 2006-05-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线性功率放大方法和线性功率放大器
SE527445C2 (sv) * 2003-03-25 2006-03-07 Telia Ab Lägesanpassat skyddsintervall för OFDM-kommunikation
JP2005005762A (ja) * 2003-06-09 2005-01-06 Fujitsu Ltd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DE10338053B4 (de) * 2003-08-19 2005-12-15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Zuweisung von Funkressourcen und Netzeinrichtung in einem Mehrträger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CA2506267A1 (en) * 2004-05-04 2005-11-04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Right Of Canada As Re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Industry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Centre Multi-subband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O2006064541A1 (ja) * 2004-12-14 2006-06-22 Fujitsu Limited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62701A2 (en) * 1995-09-06 1997-03-12 Advanced Digit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Laboratory MCM system, with a plurality of data streams, each with its own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P1006668A1 (en) * 1998-11-30 2000-06-07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Dual frequency band transceive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9991A (zh) * 2008-07-14 2011-06-08 马维尔西班牙有限责任公司 多频带数据传输方法
US8982909B2 (en) 2008-07-14 2015-03-17 Marvell Hispania, S.L. Multi-band data transmission
US10141984B2 (en) 2008-07-14 2018-11-27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ulti-band transmission system
US10998941B2 (en) 2008-07-14 2021-05-04 Marvell Asia Pte, Ltd. Multi-band transmission system
WO2012109928A1 (zh) * 2011-02-15 2012-08-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002995B2 (en) 2013-09-09 2018-06-1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ultiple transmission windows for OFDM symb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38022A1 (en) 2007-09-26
US8447253B2 (en) 2013-05-21
JP4805169B2 (ja) 2011-11-02
US20070254693A1 (en) 2007-11-01
EP1838022A4 (en) 2012-12-12
US20130136206A1 (en) 2013-05-30
WO2006072980A1 (ja) 2006-07-13
KR20070085651A (ko) 2007-08-27
KR100983411B1 (ko) 2010-09-20
JPWO2006072980A1 (ja) 200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1342A (zh) 无线通信系统
EP1164733B1 (en) Channel construct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ing the method
US732443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a communication signal to multiple carrier frequencies in a multi carrier communication scheme
EP2388939B1 (en) Radi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adio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JP3444114B2 (ja) 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装置
EP172031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based on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US7889632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8194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pilot tone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channel using it
US20020159414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6385190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which uses TDMA for speech data and OFDM for control/extended data
CN102282780A (zh) 在多天线系统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IL161419A (en) Handling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s in wireless systems
KR20050003800A (ko)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셀 탐색장치 및 방법
KR20050105224A (ko) 무선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그 신호, 시스템, 송신기 및수신기
CN101366216A (zh) 通信控制方法、接收站装置、发送站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1518125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以及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JP2001520835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無線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介して加入者信号からのデータシンボル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KR100663492B1 (ko) 휴대 인터넷 단말기의 전원제어방법 및 장치
EP169550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399587B (zh)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发射方法和装置
WO2006075386A1 (ja) 周波数分割通信システム
KR100534410B1 (ko) 시분할다중접속/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화 시스템의 송신방법및 그 장치와, 수신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1895335A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发送和接收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CN101547395B (zh) 一种测距连接上的管理消息分片方法
EP1742400A1 (en) Multicarrier transmitter apparatus, multicarrier receiver apparatus, multicarrier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multicarrier receiv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