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0436850C - 滑动轴承 - Google Patents

滑动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6850C
CN100436850C CNB038237482A CN03823748A CN100436850C CN 100436850 C CN100436850 C CN 100436850C CN B038237482 A CNB038237482 A CN B038237482A CN 03823748 A CN03823748 A CN 03823748A CN 100436850 C CN100436850 C CN 10043685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other
sliding bearing
annular
projection
annular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237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8826A (zh
Inventor
渡井忠
宫田和幸
金子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iles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ile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ile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iles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88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8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68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685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 Sealing Of Bearing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滑动轴承(1)包括:一上壳体(3),该上壳体由作为合成树脂的聚缩醛树脂制成,具有环形表面(2),并用作为第一轴承体;一第二轴承体(5),该第二轴承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其叠置在上壳体(3)上以便围绕轴线(O)转动的,并具有相对于环形表面(2)的合成树脂制的环形表面(4);以及设置在环形表面(2)和(4)之间的、可滑动地抵靠着上壳体(3)和轴承体(5)中的至少一个的合成树脂制的环形片(6)。

Description

滑动轴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轴承,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滑动轴承,它适于被结合在四轮车辆中,作为支柱型悬伸结构(Macpherson型)的止推滑动轴承。
背景技术
通常,支柱型悬伸结构主要用在四轮车辆的前轮中,并构造成使一支柱组件与一螺旋弹簧相结合,所述支柱组件安装有一液压减震器,该液压减震器位于与主轴一体形成的外缸体内。在这些悬伸结构中,有这样一种类型,其螺旋弹簧的轴线相对于支柱的轴线活动地偏转,以便允许安装在支柱中的减震器的活塞杆进行平顺地滑动的。在另一种结构型式中,通过使螺旋弹簧的轴线与支柱的轴线对齐来设置螺旋弹簧。在这两种中的任一种结构中,止推轴承被设置在车辆本体的安装件和螺旋弹簧的上弹簧座之间,以便在通过转向操作使支柱组件与螺旋弹簧一起转动时,能平顺地进行转动。
在这种止推轴承中,采用有滚珠或滚针的滚动轴承或合成树脂制的滑动轴承。但是,滚动轴承具有由于微小振动和振动载荷而在滚珠或滚针中产生疲劳失效的可能性,以及存在难以保持平顺转向操作的问题。滑动轴承的问题在于:它的摩擦力矩比滚动轴承的摩擦力矩高,故推力载荷的增加会造成摩擦力矩的增加,这又造成转向操作较重的现象;以及取决于合成树脂的各种组合,会产生粘-滑现象,而这种粘-滑现象会频繁地产生摩擦噪音。
此外,将例如润滑脂之类的润滑剂施加于滑动轴承,只要如希望的那样在滑动轴承内存在这一润滑剂,上述摩擦噪音就不会发生。但是,可能有这样的情况:长期使用之后,由于润滑剂消失或类似原因,就可能产生摩擦噪声。
此外,由于通常由两个相互叠置的轴承体构成滑动轴承,因此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当在两轴承体之间不能得到所要求的摩擦特性的情况下,必须重新进行这两个轴承体的设计和制造。
应该注意到,上述问题不一定仅仅发生在安装于支柱型悬伸结构中的止推滑动轴承中,也能够类似地发生在普通滑动轴承中。
本发明是针对以上各个方面来设计的。其目的是提供滑动轴承,其中即使推动载荷增加,摩擦力矩实际上也不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带有低摩擦力矩的滑动表面,并且能在长期使用中保持这一低摩擦系数。在该滑动表面上不会产生摩擦噪声,从而便于调节摩擦系数以得到优化的摩擦系数。当把该滑动轴承安装在支柱型悬伸结构内作为止推滑动轴承时,它可以确保等同于滚动轴承情况的平顺的转向操作,并能够可靠地调节摩擦系数最优化,从而消除方向盘的颤振现象。
发明内容
按照本发明的滑动轴承包括:一具有一环形表面的第一轴承体;一第二轴承体,该第二轴承体叠置在第一轴承体上以便围绕第一轴承体的轴线转动,并具有一与第一轴承体的环形表面相对的环形表面;以及一合成树脂制的环形片,该环形片被设置在的两环形表面之间,并可滑动地抵靠着轴承体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二轴承体具有一在它的环形表面上一体形成的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至少包括:设置在内周侧上的内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内环形凸起的径向外部并与其基本同中心的外环形凸起,所述片状件被设置在所述突出部分和所述第一轴承体的环形表面之间,并可滑动地抵靠着所述突出部分和所述第一轴承体的环形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二轴承体的环形表面上形成有一由所述突出部分包围的封闭凹槽。
按照本发明的滑动轴承,由于可滑动地抵靠着其中至少一个轴承体的合成树脂制的环形片被设置在两环形表面之间,因而仅通过调换这一片状件,就能很容易地调节第一轴承体和第二轴承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得到最佳的摩擦系数。此外,当该滑动轴承作为止推滑动轴承安装在支柱型悬伸结构内时,能够确保等同于滚动轴承情况的平顺的转向操作,能够便于优化地调节摩擦系数,从而消除方向盘的颤振现象。
较佳的是,环形片由包括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形成,并且较佳地具有0.05毫米至1.0毫米的厚度。
较佳地由合成树脂形成这两个轴承体。具体地说,两轴承体由包括聚缩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酯、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形成。更具体地说,第一轴承体由聚缩醛树脂形成,而第二轴承体由包括聚缩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形成。
较佳的是,第一轴承体在它的径向外周边部分适合于在第二轴承体的径向外周边部分处弹性地装配至第二轴承体。此外,在两轴承体之间,从径向观察,在两轴承体的外周边部分和内周边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内形成一迷宫结构。藉助这一迷宫结构,可以满意地防止灰尘、泥水和类似物进入第一轴承体和第二轴承体之间的滑动表面。
第二轴承体具有一在它的环形表面上一体形成的突出部分,片状件被设置在突出部分和第一轴承体的环形表面之间,并可滑动地抵靠着突出部分和第一轴承体的环形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在包括具有此突出部分的第二轴承体的滑动轴承的情况下,在第二轴承体的环形表面上形成有一由突出部分包围的封闭凹槽,一流体适合于充填封闭凹槽和一环形封闭空间中的至少一个,该环形封闭空间形成在环形片材和第一轴承体的环形表面之间并对应于封闭凹槽。
按照这种滑动轴承,可以由封闭凹槽和封闭空间的至少一个内充填的流体以剪切方式接受推力载荷。因此,能够由充填在封闭凹槽和封闭空间的至少一个内的流体表面形成第二轴承体相对于第一轴承体的环形表面的滑动表面。由于流体的接触表面的缘故,该滑动轴承具有极低的摩擦系数。因此,即使在推力载荷作用下,仍能够以极小的摩擦阻力实现第二轴承体相对于第一轴承体围绕第一轴承体的轴线的相对运动。并且,由于这一流体被充填在由还能起到密封件作用的片状件所密封的密封凹槽和密封空间的至少一个内,所以长期使用后仍可以保持上述低摩擦系数,并消除在滑动表面处产生的摩擦噪声。而且,即使在将该滑动轴承安装到支柱型悬伸结构内时,也可以确保等同于滚动轴承情况的转向操作。
因此,只要充填在密封凹槽和封闭空间的至少一个内的流体适合于接受推力载荷即可。
所述突出部分适合于在推力载荷作用下挠曲变形,以使封闭凹槽的流体充填容积和封闭空间的流体充填容积中的一个变小。更具体地说,突出部分适合于在推力载荷作用下挠曲变形,以使封闭凹槽的流体充填容积和封闭空间的流体充填容积中的至少一个变小,从而令封闭凹槽和封闭空间的至少一个内的流体产生内压力。
填充在封闭凹槽和封闭空间中的至少一个中的流体包括润滑脂和润滑油中的至少一个,更佳的是由硅酮基润滑脂构成。
在一较佳的例子中,突出部分至少包括设置在内周侧上的内环形凸起,以及设置在内环形凸起径向外部的、与其基本同中心的外环形凸起。在另一较佳的例子中,突出部分至少包括:设置在内周侧上的内环形凸起、设置在内环形凸起的径向外部并与其基本同中心的外环形凸起、以及径向延伸并一体地连接于内环形凸起和外环形凸起中的相应的诸凸起的径向凸起。
突出部分还可以包括:从径向观察,设置在内环形凸起和外环形凸起之间的、与它们基本同中心的至少一个中间环形凸起。如果该突出部分除了内环形凸起和外环形凸起之外还包括这一中间环形凸起,即使沿推力方向将不平衡的载荷施加于该滑动轴承,也可以减小内环形凸起和外环形凸起的不均匀的偏转。此外,可以有利地保持封闭凹槽或封闭空间的密封状态(气密地密封状态)。这样,长期使用之后能够保持流体接受推力载荷的能力,同时流体不会从封闭凹槽和封闭空间泄漏。
在本发明中,可以由整体的单件形成第二轴承体,或者第二轴承体可以包括轴承件和设置在轴承件和第一轴承体之间以便相对于第一轴承体和轴承件中的至少一个围绕第一轴承体的轴线转动的环形件。在此,环形件具有与第一轴承体的合成树脂制的环形表面相对的环形表面以及在环形表面上一体形成的突出部分。应该注意,按照本发明的第二轴承体可以由轴承件和没有凸起的环形件形成。
在具有包括轴承件和环形件这两个部件的第二轴承体内,可由聚缩醛树脂形成轴承件,并由包括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形成环形件。
较佳的是,环形件具有另一环形表面,另一环形表面与相对于第一轴承体的环形表面的环形表面相对地设置,以及在另一环形表面上一体形成的另一突出部分,轴承件具有与环形件的另一环形表面相对的、可滑动地抵靠另一突出部分的合成树脂制的环形表面。或者,按照本发明的第二轴承体可以由轴承件和没有凸起的环形件形成。
在本发明的第二轴承体由轴承件和没有凸起的环形件形成的情况下,轴承件的环形表面可以直接抵靠于环形件的另一环形表面。或者,在轴承件的环形表面和环形件的另一环形表面之间设置有另一环形片。此外,在环形件具有另一突出部分的情况下,可以在轴承件的环形表面和另一突出部分之间设置合成树脂制的另一环形片,另一环形片可滑动地抵靠着轴承件的环形表面和另一突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
与上述环形片相同,另一环形片可以由包括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可以具有0.05毫米至1.0毫米的厚度。
可以在环形件的另一环形表面上形成由另一突出部分包围的另一封闭凹槽,并且另一流体适合于充填另一封闭凹槽和另一环形封闭空间中的至少一个,另一环形封闭空间形成在轴承件的环形表面和对应于另一封闭凹槽的另一环形片之间。较佳的是,充填在另一封闭凹槽和另一封闭空间内的另一流体适合于接受推力载荷。更佳的是,另一突出部分适合于在推力载荷作用之下挠曲变形,以使另一封闭凹槽的流体充填容积和另一封闭空间的流体充填容积中的至少一个变小。此外,另一突出部分适合于在推力载荷的作用下挠曲变形,以使另一封闭凹槽的流体充填容积和另一封闭空间的流体充填容积中的至少一个变小,从而令另一流体产生内压力。
较佳的是,另一流体包括润滑脂和润滑油中的至少一个,更佳的是由硅酮基润滑脂构成。
与上述突出部分一样,另一突出部分至少包括设置在内周侧上的另一内环形凸起,以及设置在另一内环形凸起的径向外部的、与其基本同中心的另一外环形凸起,或者至少包括:设置在内周侧上的另一内环形凸起、设置在另一内环形凸起的径向外部并与其基本同中心的另一外环形凸起、以及径向延伸并一体地连接至另一内环形凸起和另一外环形凸起中的相应的诸凸起的另一径向凸起。
另一突出部分还可以包括:从径向观察,设置在另一内环形凸起和另一外环形凸起之间并与它们基本同中心的至少一个另一中间环形凸起。如果该另一突出部分除了另一内环形凸起和另一外环形凸起之外还包括的另一中间环形凸起,那么即使在推力方向对该滑动轴承施加不平衡载荷,也可以减小另一内环形凸起和另一外环形凸起的不均匀的偏转。此外,可以有利地保持另一封闭凹槽或另一封闭空间的密封状态(气密地密封状态)。这样,长期使用之后还能保持另一流体接受推力载荷的能力,同时另一流体不会从另一封闭凹槽或另一封闭空间泄漏。
在本发明中,第一和第二轴承体可以分别具有相互相对的圆筒形表面。在此情况下,在该两圆筒形表面之间可以设置一合成树脂制的圆筒片,圆筒片可滑动地抵靠着两个圆筒形表面中的至少一个。
较佳的是,与上述环形片一样,圆筒片由包括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形成,并具有0.05毫米至1.0毫米的厚度。
较佳的是,按照本发明的滑动轴承可以被用作为四轮车辆中的支柱型悬伸结构的推力滑动轴承。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按照本发明的滑动轴承还可以用于其它型式的结构。
较佳的是,按照本发明的滑动轴承是用作为在四轮车辆内的支柱悬伸结构的推力滑动轴承。其中,第一轴承体可以是上壳体或下壳体,而第二轴承体可以是下壳体或上壳体。第一轴承体可以是上壳体,而第二轴承体可以由轴承件和下壳体构成。此外,第一轴承体可以由下壳体构成,而第二轴承体可以是轴承件和上壳体。
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合成树脂制的滑动轴承,其中,即使推力载荷增加,摩擦力矩实际上也不变,从而可以形成带有小摩擦力矩的滑动表面并在长期使用中保持小的摩擦系数。这样就不会在滑动表面处产生摩擦噪声,便于调节摩擦系数,以得到最佳的摩擦系数。当把它作为推力滑动轴承安装在支柱型悬伸结构中时,可以确保等同于滚动轴承情况的平顺的转向操作,并能够优化地、方便地调节摩擦系数,从而消除方向盘的颤振现象。
以下,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叙述本发明和执行本发明的方式。应该注意本发明不局限这些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按照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环形件的平面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片状件的平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结合在支柱型悬伸结构内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实施例的径向轴承体和圆筒片的立体图;
图15是按照本发明的环形件的另一例子的平面图;
图16是按照本发明的环形件的再一例子的平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以及
图18是图17所示的实施例的环形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3中,按照本发明的用在四轮车辆内的支柱型悬伸结构中的滑动轴承1包括:具有环形表面2的上壳体3,该上壳体由作为合成树脂的聚缩醛树脂制成;叠置在上壳体3上以便围绕上壳体3的轴线O沿R方向转动的第二轴承体5,该第二轴承体还具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与上壳体3的环形表面2相对的环形表面4;以及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位于环形表面2和4之间、可滑动地抵靠着上壳体3和轴承体5中的至少一个(即,在该实施例中抵靠着上壳体3和轴承体5两者)的环形片6。
合成树脂制的上壳体3一体地形成有并包括:环形上壳体本体部分13,该本体部分具有环形表面2和在中央部分形成圆孔11的内周边表面12;与上壳体本体部分13的径向内周边一体地形成并朝向轴承体5悬伸的最内的周边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4;被设置成在最内周边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4的径向外部、与环形表面2一体形成的、向轴承体5悬伸的内周边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5;与上壳体本体部分13的径向外周边一体形成的圆筒形悬伸的啮合部分16;设置在圆筒形悬伸的啮合部分16的径向内部、位于内周边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5的径向外部、并与环形表面2一体形成的外周边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7;以及形成在圆筒形悬伸啮合部分16的径向内周表面上的啮合钩部18。
轴承体5具有一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与环形表面4一体形成,包括设置在内周侧上的内环形凸起19和设置成与内环形凸起19基本同中心且在其径向外部的外环形凸起20。轴承体5包括用作为支承部分的、由聚缩醛树脂制成的下壳体21;以及处于下壳体21和上壳体3之间的、相对于该实施例中的上壳体3和下壳体21中的至少一壳体围绕上壳体3的轴线O转动的环形件22,该环形件由合成树脂、较佳地由包括聚酰胺、聚烯烃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形成。
合成树脂制的下壳体21一体地形成有并包括下列部分:具有内周表面30和环形表面31的环形下壳体本体部分32;与下壳体本体部分32的径向内周边一体形成、向上壳体3突出、并设置在最内的周边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4和内周边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5之间的最内的周边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3;设置在最内周边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3的径向外部、与环形表面31一体成形、并向上壳体3突出的内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4;与下壳体本体部分32的径向外周边一体形成、向上壳体3突出、并处于圆筒形悬伸啮合部分16和外周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7之间的圆筒形突出啮合部分35;设置在圆筒形突出啮合部分35的径向内部、位于内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4的径向外部、与环形表面31一体形成、向上壳体3突出的外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6;形成在圆筒形突出的啮合部分35的径向外周表面上的、适合于啮合所述啮合钩部18的啮合钩部37;以及与下壳体本体部分32的外表面38一体形成的、在下壳体本体部分32的径向内周侧上的、具有连续至内周表面30的内周表面39的、并向下突出的圆筒部分40。内周表面30和内周表面39在下壳体本体部分的中央部分内限定了一个基本上与圆孔11同心的圆孔41。
最内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3形成为使它离环形表面31的高度H1低于内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4类似地离开环形表面31的高度H2。同样,圆筒形突出的啮合部分35形成为使它离开环形表面31的高度H3低于外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6类似地离开环形表面31的高度H4(见图5)。应该注意到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最内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3和内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4可以被设置成有相同的高度(H1=H2),圆筒形突出啮合部分35和内周侧突出部分30也可以被设置成有相同的高度(H3=H4)。
除了相对于环形表面2的环形表面4以及与环形表面4形成为一体的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之外,环形件22还具有设置成与环形表面4相对的另一环形表面55,以及设置在内周侧上的内环形凸起56和设置在内环形凸起56的径向外部且与其基本同中心的、与环形表面55一体形成的外环形凸起57。下壳体21的与环形件22的环形表面55相对的合成树脂制的环形表面31可滑动地抵靠着与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以相同方式形成的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
被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包围的环形封闭凹槽58形成在环形表面4上,而由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包围的环形封闭凹槽59形成在环形表面55上。用润滑脂和润滑油中的至少一个、较佳的是硅酮基润滑脂充满封闭的凹槽58和59。
片状件6由合成树脂,较佳地包括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碳酸脂树脂、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制成,并具有从0.05毫米至1.0毫米的厚度,该片状件被设置在环形表面2以及包括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的突出部分之间,并可滑动地抵靠着环形表面2和包括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的突出部分中的至少一方,在该实施例中抵靠着环形表面和突出部分这两者。
封闭的凹槽58被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包围,以致它的相对于片状件6的面积大于可滑动地抵靠着片状件6的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的总面积。换句话说,封闭的凹槽58被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包围,以致接触片状件6的流体60的面积大于可滑动地抵靠着片状件6的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的总面积。封闭凹槽59被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包围,以致它相对于环形表面31的面积大于可滑动地抵靠着环形表面31的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的总面积。换句话说,封闭的凹槽59被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包围,以致接触环形表面31的流体61的面积大于可滑动地抵靠着环形表面31的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的总面积。
在推力载荷作用之下,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适合于以这样的方式抵靠片状件6,即,被挠曲变形,以便通过使封闭凹槽58的流体充填容积较小而使封闭凹槽58内的流体60产生内压力。在推力载荷作用下,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也适合以这样一种方式抵靠着环形表面31,即,被挠曲变形,以便通过使封闭凹槽59的流体充填容积变小而使封闭凹槽59内的流体61产生内压力。
上壳体3在它的径向外周边部分的圆筒形悬伸的啮合部分16的啮合钩部18处与下壳体21中的径向外周边部分的圆筒形突出的啮合部分35的啮合钩部37揿扣配合式地弹性啮合,从而弹性地装配和固定于下壳体21。
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21的径向外周边部分和径向内周边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即,在该实施例中是在两个周边部分上,一迷宫结构65被布置成由上壳体本体部分13、圆筒形悬伸啮合部分16和外周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7、以及下壳体本体部分32、圆筒形突出啮合部分35和外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6形成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21之间。迷宫结构66被布置成由上壳体本体部分13、最内周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4和内周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5、以及下壳体本体32、最内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3和内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4形成。在外周边部的迷宫结构65和在内周边部的迷宫结构66可防止灰尘、泥水等从外部进入封闭的凹槽58和59。如图4所示,上述滑动轴承1是这样使用的,即,被装配在两方面之间,一方面是支柱型悬伸组件内的螺旋弹簧71的上弹簧座72,另一方面是在车辆本体侧上的、用于固定液体阻尼器的活塞杆73的安装件74。在此情况下,将活塞杆73的上部插入圆孔11和41,以便相对于上壳体3和下壳体21、围绕轴线O、沿R方向转动。
在用滑动轴承1安装的支柱型悬伸组件内,如图4所示,在转向操作时,上弹簧座72的通过螺旋弹簧71围绕轴线O沿R方向的相对转动可借助下壳体21相对于上壳体3在相同方向的相对转动而平顺地进行。
因此,按照本发明的这种滑动轴承1,可滑动地抵靠着上壳体3的上壳体本体部分3以及环形件22的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的合成树脂制的环形片状件6处于环形表面2和4之间。因此,只要调换这一片状件6,就可以很容易地调节上壳体3和环形件22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得到最佳的摩擦系数。而且,当滑动轴承1作为推力滑动轴承被安装在支柱型悬伸结构内时,能够确保等同于滚动轴承情况的平顺的转向操作,并且易于最佳地调节摩擦系数,以便消除转向操作时的颤振现象。
此外,按照这种滑动轴承1,被可滑动地抵靠着片状件6的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包围的封闭凹槽58形成在环形表面4上,由硅酮基润滑脂构成的流体60被布置成注满该封闭凹槽58。同时,在推力载荷作用下,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适合于以这样一种方式抵靠着片状件6,即,被挠曲变形,以致通过使封闭凹槽58的流体充填容积变小而令封闭凹槽58内的流体产生内压力。因此,可由充填在封闭凹槽58内的流体以剪切方式接受推力载荷。换句话说,由接触片状件6的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的表面以及充填在封闭凹槽58内并接触片状件6的流体60的表面构成下壳体21的相对于片状件6的滑动表面。
此外,按照该滑动轴承1,由于充填在封闭凹槽58内并接触片状件6的流体60的表面积被设置成大于可滑动地抵靠着片状件6的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的总面积,因此由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所支承的推力载荷显著地下降。从而,在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这一方和片状件6那一方之间的摩擦阻力显著地减小。同时,由于接触片状件6的流体60的表面积使摩擦阻力极小,故作为一整体可得到极小的摩擦阻力。因此,下壳体21相对于上壳体3围绕上壳体3的轴线O沿R方向的相对转动即使在推力载荷作用之下也能够以极小的摩擦阻力进行。并且,由于将流体60充填在由能够起到密封件作用的片状件6密封的封闭凹槽58内,因此可在长期使用中保持低摩擦系数,并消除在滑动表面处产生的摩擦噪音。同样,即使当将滑动轴承1安装在支柱型悬伸结构中时,也可以确保与滚动轴承的情况等同的平顺的转向操作。
对于滑动轴承1,封闭凹槽59也充满流体61,在推力载荷作用之下的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适合于以这样一种方式抵靠环形表面31,即,被挠曲变形,以便通过使封闭凹槽59的流体充填容积变小而使封闭凹槽59中的流体61产生内压力。因此,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或其它原因使在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这一方和片状件6那一方之间的摩擦阻力变大,也可以如以上所述的相同方式确保确保在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这一方和环形表面31那一方之间能以极小的摩擦系数滑动。因此,即使在推力载荷作用下,下壳体21相对于上壳体3围绕上壳体3的轴线O沿R方向的相对转动能够以极小的摩擦阻力进行,从而使滑动轴承1的工作变得很可靠。
在以上说明中,片状件6通过衬靠于环形表面2被设置在环形表面2和包括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的突出部分之间。或者,如图5所示,片状件6可通过衬靠于环形表面4而被设置在环形表面2和包括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的突出部分之间,从而在片状件6和环形表面2之间形成对应于封闭凹槽58的环形封闭空间81。在此情况下,如果封闭空间81充填流体60,那么只要按与如上所述的相同方式就足以由充满在封闭空间81内的流体60接受推力载荷。此外,可以不将片状件6衬靠于环形表面2或4,而是使片状件6偏转,以致在环形表面2和环形表面4之间既形成封闭凹槽58和又形成封闭空间81,并且封闭凹槽58和封闭空间81中都可以充填流体60。
此外,对于上述滑动轴承1,虽然采用了在它的环形表面55上具有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的环形件22,但也可以采用具有平的环形表面55、不带有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的环形件22,并使环形表面55可滑动地抵靠着下壳体本体部分32的平环形表面31,如图6所示,构成滑动轴承1。并且,如果不是按以上所述方式由下壳体21和单独的环形件22构成轴承体5,也可以与下壳体本体部分32一体地形成等同于环形件22的环形中央突出部分82,如图7所示,而包括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的突出部分可以与环形中央突出部分82的环形表面4一体地形成,以使包括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的突出部分可滑动地抵靠着片状件6。在此情况下,如图7所示,内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4和外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6可以与环形中央突出部分为一体。或者,环形中央突出部分82可以这样与下壳体本体部分32形成为一体,即,在内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4和外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6之间产生一径向间隙,或者可以这样使环形中央突出部分82与下壳体本体部分32形成为一体,即,省略内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4和外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6。
此外,虽然在上述滑动轴承1的情况下,片状件6被设置在环形表面2和4之间,但片状件6也可以设置在环形表面31和环形表面55之间,如图8至10所示,以允许片状件6可滑动地抵靠着环形表面31和包括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的突出部分。其中,包括环形件22的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的突出部分可滑动地抵靠着环形表面2,如图8所示。或者,环形件22的平环形表面4可滑动地抵靠着环形表面2,如图9所示。再或者,如图10所示,可以由与上壳体本体部分13一体形成的、等同于环形件22并类似于环形中央突出部分82的环形中央突出部分83来构成上壳体3。在上述的任一种情况下,只要用由硅酮基润滑脂构成的流体61充填封闭凹槽59即可。另外,在环形表面31和环形表面55之间可形成一等同于封闭空间81的封闭空间,并且可用由硅酮基润滑脂或类似物构成的流体61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充填这一封闭空间。
此外,如图11所示,例如,片状件6可以被设置在环形表面2和环形表面4之间,并且可以将另一片状件6设置在环形表面31和环形表面55之间。在此情况下,片状件6能可滑动地抵靠环形表面2以及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合成树脂制的另一片状件6能可滑动地抵靠环形表面31以及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但是,如图11所示,通过采用具有平环形表面4和55的环形件22,两片状件6可以分别地、可滑动地抵靠着平环形表面4和55。合成树脂制的另一片状件6只要由包括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碳酸脂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的合成树脂形成,并具有从0.05毫米至1.0毫米的厚度即可。
附带说明,对于上述滑动轴承1,上壳体3是这样形成的,即,在上壳体本体部分13的环形表面2上一体地形成最内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4和内周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5,而下壳体21是这样形成的,即,在下壳体本体部分32的环形表面31上一体地形成最内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3和内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4或类似部分。但是,或者,如图12所示,上壳体3可以包括:与上壳体本体部分13的环形外表面90一体形成的圆筒形部分91;与圆筒形部分91一体形成的环形部分92;以及与环形部分92一体形成的圆筒形悬伸部分93。同时,下壳体21可以包括:与下壳体本体部分32的环形表面31一体形成的、设置成与圆筒形部分91基本同中心并在其径向内部的圆筒形部分95;与下壳体本体部分32的环形表面31以及圆筒部分95的圆筒形外表面96一体形成的环形突出部分97;以及与圆筒形部分95的环端表面98一体形成的、设置在圆筒形部分91和圆筒形部分93之间的圆筒形突出部分99。
对于图12所示的滑动轴承1,迷宫结构66被布置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21之间,并由圆筒形部分91、环形部分92、圆筒形悬伸部分93、圆筒形部分95和圆筒形突出部分99形成。这种布置是使活塞杆73的上部插入由圆筒形部分95的圆筒内表面101所形成的圆孔102内,以便相对于上壳体3和下壳体21围绕轴线O沿R方向转动。另外,还是针对图12所示滑动轴承1的情况,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21之间,由上壳体本体部分13、圆筒形悬伸啮合部分16、外周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7、下壳体本体部分32、圆筒形突出啮合部分35、以及外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6形成迷宫结构65,并且片状件6以与以上所示的相同方式例如放置在环形表面2和4之间。
此外,可以如图13所示的那样构成上壳体3和下壳体21。对于图13所示的滑动轴承1,除了以上所述的上壳体本体部分13、圆筒形悬伸的啮合部分16、外周侧圆筒形悬伸部分17、以及啮合钩部18之外,上壳体3还包括:与上壳体本体部分13的环形表面2一体形成的悬伸的圆筒形部分111;与悬伸的圆筒形部分111的端表面112一体形成的、并与其相互基本同中心的一对悬伸的环形部分113和114;以及与上壳体本体部分13的环形表面2和悬伸的圆筒形部分111的径向外圆筒形表面115一体形成的圆筒部分116。同时,除了以上所述的下壳体本体部分32、内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4、圆筒形突出啮合部分35、外周侧圆筒形突出部分36、以及啮合钩部37之外,下壳体21还包括:设置在下壳体本体部分32的径向内周侧上的、与下壳体本体部分32的外表面38一体形成的圆筒部分121;与圆筒部分121的端表面一体形成的、通过形成环形台阶部分126而形成的中空的截头圆锥部分122;在截头圆锥部分122的内周表面上一体形成的环形部分123;以及与环形部分123的环形表面124一体形成的、位于一对悬伸的环形部分113和114之间的圆筒形突出部分125。
在图13所示的滑动轴承1的情况下,除了类似于上述迷宫结构的迷宫结构65之外,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21之间,由悬伸的圆筒形部分111、成对的悬伸环形部分113和114、环形部分123、以及圆筒形突出部分125形成迷宫结构66,并且片状件6例如分别被设置在环形表面2和4之间以及环形表面31和55之间。这种布置是将活塞杆73的上部插入由悬伸的圆筒形部分111的圆筒形内表面131形成的圆孔132内,以便能相对于上壳体3和下壳体21围绕轴线O沿R方向转动。
附带说明,在图13所示的滑动轴承1的情况下,可以将圆筒形径向轴承体145和圆筒形片146夹设在悬伸的圆筒形部分111的径向外侧上的圆筒形表面115以及圆筒形部分121的径向内侧上的与圆筒形表面115相对的圆筒形表面142之间。其中,如图14所示,径向轴承体145具有:圆筒形部分140;以及与圆筒形部分140的圆筒形内表面147一体形成的、从圆筒形部分140的一环形端表面149延伸到圆筒形部分140的另一环形端表面150的多个凸起148。以与片状件6相同的方式,圆筒片146由包括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形成,并具有0.05毫米至1.0毫米的厚度。圆筒片146设置在径向轴承体145内。圆筒片146在它的圆周外表面161处可滑动地抵靠着多个凸起148的顶表面162,并在它的圆周内表面163处可滑动地抵靠着悬伸的圆筒部分111的圆筒表面115。
滑动轴承1包括:分别具有上述相互相对的圆筒形表面115和142的上壳体3和轴承体5;合成树脂制的圆筒片146夹设在圆筒形表面115和142之间,可滑动地抵靠着两圆筒形表面115和142中的至少一个(即,在该实施例中抵靠着圆筒形表面115);以及可滑动地抵靠着圆筒形表面142的圆筒部分140的圆筒形外表面165。在该滑动轴承1内,轴承体5的相对于上壳体3的径向载荷能够由径向轴承体145和圆筒片146接受。于是,下壳体21相对于上壳体3围绕上壳体3的轴线O沿R方向的相对转动即使在承受径向载荷作用下也能够以极低的摩擦阻力进行。
可以仅由不带有多个凸起148的圆筒形部分140来构成径向轴承体145。此外,可以在圆筒形部分140的外表面165上一体地形成多个凸起148。在此情况下,只要将片状件146设置在圆筒部分140的外表面165上就可以了。另外,可以在圆筒形部分140的内表面147和外表面165这两者上一体地形成多个凸起148。在径向轴承体145的上述诸形式的任何一个中,片状件146可以分别设置在径向轴承体145的径向外侧和内侧这两者上。
如图15所示,环形件22是这样形成的,即,除了包括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这一组以及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这一组中的至少一组之外,还可以包括与环形表面4(55)一体形成的、具有分别一体地连接至内环形凸起19(56)和外环形凸起20(57)的、径向延伸、并在周向以等间距设置的多个径向凸起151。在图15所示的环形件22的情况中,只要用类似于上述润滑脂的硅酮基的润滑脂构成的流体60(61)来充填封闭凹槽152就可以了,所述封闭凹槽152由相互独立的、由内环形凸起19(56)和外环形凸起20(57)、以及多个径向凸起151所包围。
此外,如果不由具有内环形凸起19(56)和外环形凸起20(57)的突出部分来形成环形件22,如图16所示,可以通过包括在环形表面4和55的至少一个上一体形成的、在周向以等间距设置的多个径向凸起171的突出部分来形成环形件22。在两环形表面4和55上形成多个径向凸起171的场合中,只要将环形表面4上的多个径向凸起171和环形表面55上的多个径向凸起171设置成在周向相互偏置定位即可。
此外,如图17和18所示,环形件22除了可以形成为包括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这一组和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那一组中的至少一组之外,凸起中的至少一组还具有与环形表面4一体形成、沿径向处于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之间、并与内环形凸起19和外环形凸起20基本同中心的一个中间环形凸起181,并且另一组凸起还具有与环形表面55一体形成的、沿径向处于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之间、并与内环形凸起56和外环形凸起57基本同中心的另一个中间环形凸起182。
对于利用图17和18所示的环形件22的滑动轴承1,采用图1所示形式的上壳体3、片形件6和下壳体21,封闭凹槽58是由内环形凸起19和中间环形凸起181包围的环形内封闭凹槽185以及由中间环形凸起181和外环形凸起20包围的环形外封闭凹槽186形成的。同时,封闭凹槽59是由内环形凸起56和中间环形凸起182包围的环形内封闭凹槽187以及由中间环形凸起182和外环形凸起57包围的环形外封闭凹槽188形成的。
对于采用用图17和18所示的环形件22(该环形件除了内环形凸起19和56以及外环形凸起20和57之外还包括具有中间环形凸起181和182的突出部分)的滑动轴承1,即使在推力方向对滑动轴承1施加不平顺的力,也可以减少两个内环形凸起19和56以及两个外环形凸起20和57的不均匀的偏转。而且,可以有利地保持由内封闭凹槽185和外封闭凹槽186形成的封闭凹槽58的以及由内封闭凹槽187和外封闭凹槽188形成的封闭凹槽59的封闭状态(气密地密封状态)。因此,能够长期地保持流体60和61接受推力载荷的能力,同时流体60和61不会从封闭凹槽58和59泄漏。
如果需要,可以按与上述相同方式将中间环形凸起181和182应用于在图5至10以及图12、13和15所示的相应形式的环形件22和滑动轴承1。此外,各中间环形凸起181和182不局限于一个,可以包括被布置成相互基本同中心的多个。此外,可以省去中间环形凸起181和182中的任意一个。

Claims (35)

1.一种滑动轴承,包括:
一具有一环形表面的第一轴承体;
一第二轴承体,该第二轴承体叠置在所述第一轴承
体上以便围绕所述第一轴承体的轴线转动,并具有一与所述第一轴承体的环形表面相对的环形表面;以及
一合成树脂制的环形片,该环形片被设置在所述的两环形表面之间,并可滑动地抵靠着所述轴承体中的至少一个;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体具有一在它的环形表面上一体形成的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至少包括:设置在内周侧上的内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内环形凸起的径向外部并与其基本同中心的外环形凸起,所述环形片被设置在所述突出部分和所述第一轴承体的环形表面之间,并可滑动地抵靠着所述突出部分和所述第一轴承体的环形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二轴承体的环形表面上形成有一由所述突出部分包围的封闭凹槽。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片由包括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形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片具有0.05毫米至1.0毫米的厚度。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轴承体均由合成树脂形成。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轴承体由包括聚缩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酯、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形成。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体由聚缩醛树脂形成,而所述第二轴承体由包括聚缩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形成。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体在它的径向外周边部分适合于在所述第二轴承体的径向外周边部分处弹性地装配至所述第二轴承体。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轴承体之间,从径向观察,在所述两轴承体的外周边部分和内周边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内形成一迷宫结构。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流体适合于充填所述封闭凹槽和一环形封闭空间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环形封闭空间形成在所述环形片材和所述第一轴承体的环形表面之间并对应于所述封闭凹槽。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充填在所述封闭凹槽和所述封闭空间的至少一个内的流体适合于接受推力载荷。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分适合于在推力载荷作用下挠曲变形,以使所述封闭凹槽的流体充填容积和所述封闭空间的流体充填容积中的一个变小。
12.按照权利要求10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分适合于在推力载荷作用下挠曲变形,以通过使所述封闭凹槽的流体充填容积和所述封闭空间的流体充填容积中的至少一个变小而令所述封闭凹槽和所述封闭空间中的至少一个内的流体产生内压力。
13.按照权利要求9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包括润滑脂和润滑油中的至少一个。
14.按照权利要求9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由硅酮基润滑脂构成。
15.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径向延伸并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内环形凸起和所述外环形凸起中的相应的诸凸起的径向凸起。
16.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分还包括:从径向观察,设置在所述内环形凸起和所述外环形凸起之间的、与它们基本同中心的至少一个中间环形凸起。
17.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体包括轴承件和设置在所述轴承件和所述第一轴承体之间以便相对于所述第一轴承体和所述轴承件中的至少一个围绕所述第一轴承体的轴线转动的环形件,所述环形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轴承体的合成树脂制的环形表面相对的环形表面以及在与所述第一轴承体的合成树脂制的环形表面相对的所述环形表面上一体形成的所述突出部分。
18.按照权利要求17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件由聚缩醛树脂形成,所述环形件由包括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形成。
19.按照权利要求17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件具有另一环形表面,所述另一环形表面与所述相对于第一轴承体的环形表面的所述环形表面相对设置以及在所述另一环形表面上一体形成的另一突出部分,所述轴承件具有与所述环形件的另一环形表面相对的并可滑动地抵靠所述另一突出部分的合成树脂制的环形表面。
20.按照权利要19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件的环形表面和所述另一突出部分之间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另一环形片,所述另一环形片可滑动地抵靠着所述轴承件的环形表面和所述另一突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
21.按照权利要求20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环形片由包括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形成。
22.按照权利要求20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环形片具有0.05毫米至1.0毫米的厚度。
23.按照权利要求20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件的另一环形表面上形成由所述另一突出部分包围的另一封闭凹槽,并且另一流体适合于充填所述另一封闭凹槽和另一环形封闭空间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另一环形封闭空间形成在所述轴承件的环形表面和对应于所述另一封闭凹槽的所述另一环形片之间。
24.按照权利要求23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充填在所述另一封闭凹槽和所述另一封闭空间内的另一流体适合于接受推力载荷。
25.按照权利要求24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突出部分适合于在推力载荷作用之下挠曲变形,以使所述另一封闭凹槽的流体充填容积和所述另一封闭空间的流体充填容积中的至少一个变小。
26.按照权利要求24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突出部分适合于在推力载荷的作用下挠曲变形,以通过使所述另一封闭凹槽的流体充填容积和所述另一封闭空间的流体充填容积中的至少一个变小从而令所述另一封闭凹槽和所述另一封闭空间中的至少一个内的另一流体产生内压力。
27.按照权利要求23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流体包括润滑脂和润滑油中的至少一个。
28.按照权利要求23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流体由硅酮基润滑脂构成。
29.按照权利要求19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突出部分至少包括设置在内周侧上的另一内环形凸起,以及设置在所述另一内环形凸起的径向外部的、与其基本同中心的另一外环形凸起。
30.按照权利要求19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突出部分至少包括:设置在内周侧上的另一内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另一内环形凸起的径向外部并与其基本同中心的另一外环形凸起、以及径向延伸并一体地连接至所述另一内环形凸起和所述另一外环形凸起中的相应的诸凸起的另一径向凸起。
31.按照权利要求29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突出部分还包括:从径向观察,设置在所述另一内环形凸起和所述另一外环形凸起之间并与它们基本同中心的至少一个另一中间环形凸起。
32.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轴承体分别具有相互相对的圆筒形表面,在该两圆筒形表面之间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圆筒片,所述圆筒片可滑动地抵靠着两个圆筒形表面中的至少一个。
33.按照权利要求32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片由包括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树脂形成。
34.按照权利要求32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片具有0.05毫米至1.0毫米的厚度。
35.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被用作为四轮车辆中的支柱型悬伸结构的推力滑动轴承。
CNB038237482A 2002-10-03 2003-01-20 滑动轴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68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91558 2002-10-03
JP291558/2002 2002-10-03
JP326536/2002 2002-11-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8826A CN1688826A (zh) 2005-10-26
CN100436850C true CN100436850C (zh) 2008-11-26

Family

ID=35306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374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6850C (zh) 2002-10-03 2003-01-20 滑动轴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3) JP4862867B2 (zh)
CN (1) CN100436850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0244A (zh) * 2011-06-20 2014-03-05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推力滑动轴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73110B2 (ja) * 2011-01-07 2015-02-18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スト滑り軸受及びこのスラスト滑り軸受を用いたストラット型サスペンションの取付構造
JP5909976B2 (ja) * 2011-10-07 2016-04-27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の滑り軸受
JP2013148132A (ja) * 2012-01-17 2013-08-01 Oiles Corp スラスト滑り軸受
JP5950623B2 (ja) * 2012-02-28 2016-07-13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スト滑り軸受、およびスラスト滑り軸受とピストンロッドとの組合せ機構
JP6064438B2 (ja) * 2012-08-22 2017-01-25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のスラスト滑り軸受
DE102012223882A1 (de) * 2012-12-20 2014-06-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Axiallageranordnung
JP6194586B2 (ja) * 2013-01-29 2017-09-13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の滑り軸受
JP6057814B2 (ja) * 2013-04-11 2017-01-11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の滑り軸受
JP6035655B2 (ja) * 2013-11-20 2016-1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2015215032A (ja) 2014-05-09 2015-12-03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スト滑り軸受
JP6326657B2 (ja) * 2014-06-26 2018-05-23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スト滑り軸受
CN104454957B (zh) * 2014-10-17 2017-07-07 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工作装置铰接机构
JP6497926B2 (ja) * 2014-12-18 2019-04-10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自動巻き回転錘の軸受構造
JP2016200223A (ja) * 2015-04-10 2016-12-01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スト軸受
JP6496614B2 (ja) * 2015-06-10 2019-04-03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滑り軸受
CN106989179B (zh) * 2017-05-31 2018-11-20 江苏海川卓越密封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f型液体迷宫密封件
CN107035869B (zh) * 2017-05-31 2019-10-18 江苏海川卓越密封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迷宫密封件
CN109458393B (zh) * 2017-09-06 2022-07-29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悬架轴承
JP2020062353A (ja) * 2018-10-19 2020-04-23 タカノ株式会社 座の回動部構造、及び椅子
DE102019126968B3 (de) * 2019-10-08 2020-12-17 Nidec Gpm Gmbh Dampfleckagen-Kompaktlager
JP7474585B2 (ja) 2019-11-26 2024-04-25 日鉄建材株式会社 繰出し式排水パイプ、地盤排水構造、及び繰出し式排水パイプの貫入方法
CN114738383A (zh) * 2021-01-07 2022-07-12 易格斯(上海)拖链系统有限公司 塑料滑动轴承
JP2023145096A (ja) * 2022-03-28 2023-10-11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滑り軸受およびサスペンション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1926U (zh) * 1988-03-23 1989-09-28
JPH0460221A (ja) * 1990-06-29 1992-02-26 Nec Home Electron Ltd 電磁クラッチにおけるスラスト軸受け取り付け構造
JPH04122812U (ja) * 1991-04-24 1992-11-05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弾性シム
JPH0544716A (ja) * 1991-08-19 1993-02-23 Nippon Seiko Kk 動圧みぞ形すべり軸受
JPH0571540A (ja) * 1991-09-13 1993-03-23 Nippon Seiko Kk すべり軸受
JPH07269562A (ja) * 1994-03-31 1995-10-17 Oiles Ind Co Ltd 合成樹脂スラスト軸受
JPH0949529A (ja) * 1995-08-08 1997-02-18 Oiles Ind Co Ltd 合成樹脂軸受
JPH1113768A (ja) * 1997-06-25 1999-01-22 Oiles Ind Co Ltd 合成樹脂スラスト軸受
JP2002257146A (ja) * 2001-02-27 2002-09-11 Oiles Ind Co Ltd 合成樹脂製の滑り軸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5795Y2 (ja) * 1979-08-30 1985-10-24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スト軸受
JPS5635913A (en) * 1979-08-31 1981-04-08 Toshio Toda Mushroom cultivation
JPS60161737A (ja) * 1984-01-30 1985-08-23 Hitachi Metals Ltd ドラムフイ−ダ
JPS6249017U (zh) * 1985-09-12 1987-03-26
US4906423A (en) * 1987-10-23 1990-03-06 Dow Corning Wright Methods for forming porous-surfaced polymeric bodies
JP3339100B2 (ja) * 1993-03-23 2002-10-28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製外被付きブッシュ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93089Y2 (ja) * 1993-11-09 1999-03-31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スラスト軸受
JP2600940Y2 (ja) * 1993-12-21 1999-11-02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スラスト軸受
JP3509466B2 (ja) * 1997-04-16 2004-03-22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土木機械等の樹脂製のワッシャ
JP4419217B2 (ja) * 1999-07-15 2010-02-24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の滑り軸受
JP2001132757A (ja) * 1999-11-01 2001-05-18 Oiles Ind Co Ltd 二つの摺動部材を組合せた摺動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すべり支承装置。
JP2001234930A (ja) * 2000-02-23 2001-08-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すべり軸受装置
JP2001298898A (ja) * 2000-04-13 2001-10-26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自動平衡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
JP4538960B2 (ja) * 2001-01-23 2010-09-08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滑り軸受構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1926U (zh) * 1988-03-23 1989-09-28
JPH0460221A (ja) * 1990-06-29 1992-02-26 Nec Home Electron Ltd 電磁クラッチにおけるスラスト軸受け取り付け構造
JPH04122812U (ja) * 1991-04-24 1992-11-05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弾性シム
JPH0544716A (ja) * 1991-08-19 1993-02-23 Nippon Seiko Kk 動圧みぞ形すべり軸受
JPH0571540A (ja) * 1991-09-13 1993-03-23 Nippon Seiko Kk すべり軸受
JPH07269562A (ja) * 1994-03-31 1995-10-17 Oiles Ind Co Ltd 合成樹脂スラスト軸受
JPH0949529A (ja) * 1995-08-08 1997-02-18 Oiles Ind Co Ltd 合成樹脂軸受
JPH1113768A (ja) * 1997-06-25 1999-01-22 Oiles Ind Co Ltd 合成樹脂スラスト軸受
JP2002257146A (ja) * 2001-02-27 2002-09-11 Oiles Ind Co Ltd 合成樹脂製の滑り軸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0244A (zh) * 2011-06-20 2014-03-05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推力滑动轴承
CN103620244B (zh) * 2011-06-20 2017-03-29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推力滑动轴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12519B2 (ja) 2013-06-19
JP2013092255A (ja) 2013-05-16
JP2008292004A (ja) 2008-12-04
CN1688826A (zh) 2005-10-26
JP2011169469A (ja) 2011-09-01
JP5660114B2 (ja) 2015-01-28
JP4862867B2 (ja) 201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6850C (zh) 滑动轴承
EP1548303B1 (en) Sliding bearing
CN100427782C (zh) 推力滑动轴承
US7993061B2 (en) Sliding bearing
CN100396943C (zh) 推力滑动轴承
EP2719910B1 (en) Synthetic-resin plain bearing
KR101358986B1 (ko) 합성 수지제 스러스트 슬라이딩 베어링
JP4380177B2 (ja) スラスト滑り軸受
JP4337364B2 (ja) スラスト滑り軸受
JPH0240882B2 (ja) Haiburitsudokeijikukesoch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26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