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9392B - 元件管理系统、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元件管理系统、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79392B CN109479392B CN201680087559.XA CN201680087559A CN109479392B CN 109479392 B CN109479392 B CN 109479392B CN 201680087559 A CN201680087559 A CN 201680087559A CN 109479392 B CN109479392 B CN 1094793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time
- component mounting
- arrival
- management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97 bl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YDLQKLWVKKFPII-UHFFFAOYSA-N timiper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F)=CC=C1C(=O)CCCN1CCC(N2C(NC3=CC=CC=C32)=S)CC1 YDLQKLWVKKFPI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50000809 timipero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8—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using a predictor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061—Tools for holding the circuit boards during processing; handling transport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5—Production planning, e.g. of allocation of products to machines, of mounting sequences at machine or facility level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82—Control systems for mounting machines or assembly lines, e.g. centralized control, remote links, programming of apparatus and processes as such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6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job scheduling, process planning, material flow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45—Nc applications
- G05B2219/45031—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waf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精度良好地预测以生产线来进行作业的元件安装装置中的元件用尽的元件管理系统等。确定部(201)基于元件安装装置(16)各自中的到达时刻或输出时刻,更新时刻表。到达预测部(202)基于时刻表,预测元件安装装置(16)各自中的到达时刻,更新预测表。由于元件用尽预测部(203)从预测表取得成为元件用尽的电路基板的到达时刻而计算元件用尽时刻(S3),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预测元件用尽时刻。操作者能够基于元件用尽时刻,进行补给作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元件管理系统、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提出有预测向基板供给电子元件的供给装置中的元件用尽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基于以采样时间为单位取得的元件消耗信息来预告元件用尽的预告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99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存在如下系统:呈线状排列供给装置及将从供给装置供给的电子元件向基板安装的元件安装装置而成,将供电子元件安装的基板依次向下游搬运,并以流水线作业进行安装。在这样的系统中,在上游的元件安装装置例如因某些异常而停止、导致基板无法在生产线上连续地流动的情况下,直到基板被搬运过来的过程中,下游的元件安装装置也中断下游的元件安装装置的作业。因此,存在在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补给作业的期限内至少宽限出直到基板被搬运过来的期间的情况。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中,以采样时间为单位更新元件用尽时间,但是作为反映了系统整体的状况的预测,有可能并不充分。尤其是在上游的基板安装装置中断了作业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精度良好地预测下游的元件安装装置中的元件用尽。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精度良好地预测以生产线来进行作业的元件安装装置中的元件用尽的元件管理系统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1)本申请所涉及的元件管理系统在包括至少一台元件安装装置的多个作业装置呈线状地排列而成的元件安装生产线中,管理元件向基板的安装,该元件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确定部,确定处于元件安装生产线上的基板各自的所在位置;到达预测部,将元件安装装置之一作为对象装置,基于确定部确定出的所在位置,预测对象装置中的基板各自的到达时刻;元件用尽预测部,基于对象装置中的元件剩余数量及每一片基板的元件安装数量,计算能够安装的基板片数,基于该基板片数及到达时刻,预测在对象装置中成为元件用尽的元件用尽时刻;及报告部,报告元件用尽时刻或基于元件用尽时刻的元件供给时刻。
如此一来,元件用尽预测部能够以到达预测部基于确定部确定出的所在位置而预测出的到达时刻为基础,精度良好地预测元件用尽时刻。另外,操作元件安装装置的操作者能够基于由报告部报告的元件用尽时刻或元件供给时刻,进行与元件用尽相应的元件的补给作业。此外,元件用尽时刻及元件供给时刻并不局限于时刻,也可以设为从当前时刻至元件用尽时刻的时间及从当前时刻至元件供给时刻的时间。
(2)另外,所述元件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补给时刻计算部,该补给时刻计算部基于元件用尽时刻及元件补给所需的补给时间,计算元件补给的开始期限即元件补给时刻。
例如,存在因元件的保管场所的区别等而导致操作者所进行的补给作业的作业时间无法统一的情况。操作者能够基于反映了补给时间的补给时刻,高效地进行补给作业。
(3)另外,所述元件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确定部通过取得作业装置各自中的基板的到达时刻或输出时刻来确定所在位置。由此,确定部能够基于到达时刻或输出时刻,确定基板的所在位置。
(4)另外,所述元件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到达预测部基于到达时刻或输出时刻、位于对象装置的上游的上游装置各自的作业时间及将搬运基板从上游装置搬运至对象装置所需的搬运时间,预测到达时刻。由此,到达预测部能够基于上游装置中的到达时刻或输出时刻中的任一方来预测上游装置的输出时间。
(5)另外,所述元件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在上游装置中断安装的情况下,到达预测部基于当前时刻、中断的中断装置和从中断装置至对象装置的元件安装生产线上的上游装置各自的作业时间及从中断装置至对象装置的搬运时间,预测对象装置中的比已经从中断装置输出的基板靠后的基板的到达时刻。
在上游装置中断的情况下,直到再次开始之后输出的基板到达对象装置至少花费将上游装置的安装时间和搬运时间相加所得的时间。到达预测部能够基于当前时刻、安装时间及搬运时间来预测到达时刻。元件用尽预测部能够反映上游装置中断的情况,能够精度良好地预测元件用尽时刻。
(6)另外,所述元件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在上游装置中断安装的情况下,报告部报告元件用尽时刻有可能迟延这一情况。由此,操作者能够根据迟延的可能性的有无来高效地进行补给作业。此外,作为报告的方法,报告部也可以具有显示器,将有可能迟延的元件用尽时刻例如显示为不同的显示色。
(7)另外,所述元件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在上游装置中断安装的情况下,报告部报告从中断起的经过时间。由此,操作者能够基于经过时间,预估直到再次开始为止的时间,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补给作业。
(8)另外,所述元件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在元件安装生产线存在多个元件安装装置的情况下,对于各个元件安装装置,报告部基于到达预测部所预测出的到达时刻,以时刻由早到晚的顺序来报告元件用尽时刻或元件供给时刻。
存在一位操作者担当与多个元件安装装置相关的补给作业的情况。在补给作业的时期重复的情况下,操作者能够基于以由早到晚的顺序的方式报告的元件用尽时刻,容易地决定补给作业的优先顺位。
(9)另外,本申请所涉及的元件安装装置被(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元件管理系统所管理,该元件安装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安装装置具备装置报告部,该装置报告部报告元件用尽时刻或元件供给时刻。由此,操作者能够确认最靠近的报告部及装置报告部中的任一者。
(10)另外,本申请所涉及的元件管理方法在包括至少一台元件安装装置的多个作业装置呈线状地排列而成的元件安装生产线中,管理元件向基板的安装,该元件管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确定步骤,确定位于元件安装生产线上的基板各自的所在位置;到达预测步骤,将元件安装装置之一作为对象装置,基于通过确定步骤确定出的所在位置,预测对象装置中的基板各自的到达时刻;元件用尽预测步骤,基于对象装置中的元件剩余数量及每一片基板的元件安装数量,计算能够安装的基板片数,基于该基板片数及到达时刻,预测在对象装置中成为元件用尽的元件用尽时刻;及报告步骤,报告元件用尽时刻或基于元件用尽时刻的元件供给时刻。本申请所涉及的发明并不局限于元件管理系统的发明,也能够作为元件管理方法的发明来进行实施。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所涉及的元件管理系统等,能够精度良好地预测以生产线来进行作业的元件安装装置中的元件用尽。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元件管理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元件安装装置的装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元件管理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是表示元件用尽预测处理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元件用尽预测表的显示画面的图,(a)是按照“剩余时间”的顺序排序而成的显示画面,(b)是按照“准备限制”的顺序排序而成的显示画面。
具体实施方式
<元件管理系统的结构>
使用图1,说明元件管理系统10的结构。元件管理系统10具备管理控制器100、元件安装装置16a~16j、装置前元件架94及元件库95。元件安装装置16a~16j具备相同的结构,在不个别区分的情况下,存在统称地记载为元件安装装置16的情况。如后所述,元件安装装置16a~16j将电子元件向被第一搬运装置40(图2)及第二搬运装置42(图2)搬运的电路基板装配。十台元件安装装置16呈线状地设置,通过连接的第一搬运装置40及第二搬运装置42而形成元件安装生产线91、92。在此,元件安装装置16a位于元件安装生产线91、92的上游,沿图1的箭头的方向搬运电路基板。另外,虽在图1中被省略,但是在元件安装装置16的上游侧例如呈线状地设置有焊料印刷装置、焊料检查装置等,在元件安装装置16的下游侧呈线状地设置有安装检查装置、回流焊装置、焊接检查装置、基板收容装置等。元件安装生产线91、92形成为通过上述各种装置生产安装有多个电子元件的电路基板的、生产线的一部分。此外,在图1中,将元件安装装置16a所具有的第一搬运装置40及第二搬运装置42图示为第一搬运装置40a及第二搬运装置42a,对于其它元件安装装置16所具有的第一搬运装置40及第二搬运装置42,省略附图标记。
管理控制器100管理元件管理系统10中的、电子元件向电路基板的安装。管理控制器100例如通过PC来实现,具有CPU101、RAM102、ROM103、NVRAM(非易失性RAM)104、显示器105、操作部106等。CPU101通过执行存储于ROM103的各种程序来控制连接的显示器105等。RAM102被用作CPU101用于执行各种处理的主存储装置。在ROM103中存储有控制程序、各种数据等。在NVRAM104中记录有后述的各种信息。显示器105例如是液晶显示器,依据CPU101的命令,例如显示各种设定画面、装置的动作状态及后述的元件用尽预测表等。操作部106具有未图示的键盘及鼠标,接受操作者的操作。
装置前元件架94及元件库95是用于保管向元件供给装置15(图2)供给的带盘27(图2)的场所。在此,元件库95是比装置前元件架94远离元件安装装置16的场所。
<元件安装装置的结构>
图2是为了说明元件安装装置16而示出了构成元件管理系统10的十台元件安装装置16中的两台的立体图。在图2中示出并排设置于共用基座11上的元件安装装置16a、16b。此外,在图2中,为了进行说明,省略元件安装装置16b的一部分而示出内部。元件安装装置16在共用基座11上安装有基板搬运装置13、元件供给装置15、头驱动机构17、相机装置19等各种装置。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2所示,将元件安装装置16并排设置的方向称作X轴方向、将与搬运的电路基板的基板平面平行且与X轴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称作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这两方成直角的方向称作Z轴方向而进行说明。
基板搬运装置13是在Y轴方向上并排设置有第一搬运装置40及第二搬运装置42的、所谓的双输送机型的装置。第一搬运装置40及第二搬运装置42各自具有沿X轴方向配设的一对传送带(未图示)。第一搬运装置40及第二搬运装置42各自通过使一对传送带环绕而将在传送带上被支撑的电路基板沿X轴方向搬运。另外,第一搬运装置40及第二搬运装置42各自通过设于电路基板的上部的限位器(未图示)和设于下部的夹具(未图示)在Z轴方向上夹持并固定搬运至进行元件的装配作业的停止位置的电路基板。第一搬运装置40及第二搬运装置42各自将从上游的装置搬入的电路基板沿X轴方向搬运,并在停止位置夹持电路基板。当装配作业结束时,第一搬运装置40及第二搬运装置42将电路基板沿X轴方向搬运并向下游的装置搬出。
元件供给装置15是供料器方式的装置,设于元件安装装置16的Y轴方向上的前端部分(图2的左下侧)。元件供给装置15设有多个供料器25,该多个供料器25沿X轴方向并排设置并设于共用基座11上。各供料器25构成为相对于共用基座11能够装卸,从带盘27向供给位置供给电子元件。此外,在共用基座11上设有用于安装各供料器25的未图示的槽。在多个槽分别标记有槽编号。带盘27是供给电子元件的介质,卷绕有以一定的间隔保持有多个电子元件的载带。供料器25将载带的前端引出至供给位置,对应每个载带供给不同种类的电子元件。各供料器25的供给位置沿X轴方向并排设置。因而,若电子元件的种类不同,则供给位置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也不同。
另外,头驱动机构17是XY机器人型的移动装置。头驱动机构17具备:X轴驱动机构(未图示),通过电磁马达的驱动而使滑动件31沿X轴方向滑动;及Y轴驱动机构(未图示),通过电磁马达的驱动而使滑动件31沿Y轴方向滑动。在滑动件31安装有安装头33。通过驱动X轴驱动机构及Y轴驱动机构而使安装头33向载置于共用基座11上的元件安装装置16各自的框架部35上的任意的位置移动。X轴驱动机构及Y轴驱动机构例如能够将线性马达机构、滚珠丝杠输送机构等用作驱动源。
在安装头33的下方设有吸嘴保持架37。吸嘴保持架37将多个装配吸嘴保持为向下。装配吸嘴各自经由正负压供给装置(未图示)而与负压空气通路、正压空气通路连通,通过负压吸附保持电子元件,通过被供给有微小的正压而使保持的电子元件脱离。
相机装置19设于基板搬运装置13与元件供给装置15的Y轴方向之间。相机装置19以能够拍摄上方的方式设置于框架部35上。本实施例中的拍摄位置设定在相机装置19的上方空间。相机装置19从下方拍摄被通过拍摄位置的装配吸嘴吸附的电子元件。
另外,元件安装装置16具有控制部(未图示)。控制部通过通信线缆而与上述基板搬运装置13、元件供给装置15及相机装置19连接。控制部从各装置13~19取得各种信息,基于取得的信息执行运算、判定等。另外,控制部基于运算结果、判定结果,适当地控制装置13~19的动作。本实施例的元件安装装置16通过控制部来控制元件装配作业。另外,在元件安装装置16、且在上部罩的前端部分设有操作装置29。操作者能够通过确认控制部输出至操作装置29的信息而对操作装置29进行必要的操作、设定。
在上述结构的元件安装装置16中,基于控制部的控制,重复执行驱动安装头33而将供给位置的电子元件向电路基板的装配位置装配的装配作业。具体地说,首先,头驱动机构17使安装头33移动至供给要装配的电子元件的供料器25的供给位置的上方。安装头33通过装配吸嘴吸附供给位置的电子元件。接下来,头驱动机构17使安装头33移动至相机装置19的上方的拍摄位置。相机装置19从下方拍摄装配吸嘴吸附有电子元件的状态。接下来,头驱动机构17使安装头33移动至被基板搬运装置13定位于停止位置的电路基板的上方。在向电路基板的装配位置装配电子元件之前,控制部51基于相机装置19的拍摄数据,修正被装配吸嘴保持的电子元件的吸附位置的偏移。并且,安装头33驱动Z轴驱动机构47,使装配吸嘴向Z轴方向的下方延伸动作。安装头33在电子元件与电路基板的装配位置抵接时消除装配吸嘴的负压,使电子元件脱离而向电路基板装配。
此外,对供料器25及带盘27赋予成为各自的识别符的ID。具体地说,在供料器25及带盘27安装有表示ID的条形码。在朝向生产线接收带盘27时,管理控制器100针对各个带盘27,将收容的电子元件的元件名及电子元件的数量与带盘27的ID建立关联并存储于NVRAM104。此外,存在将供料器25及带盘27的ID分别记载为供料器ID及带式供料器ID的情况。
<元件用尽和补给作业>
由于元件供给装置15的带盘27随着元件安装装置16进行装配作业而被消耗,因此最终带盘27的余量为零而成为元件用尽。操作者在带盘27成为元件用尽时实施补给作业。在此,操作者首先实施包括预先使带盘27从元件库95朝向装置前元件架94移动的第一阶段和从装置前元件架94取出带盘27并向元件供给装置15补给的第二阶段的补给作业。
说明第二阶段的具体作业内容。元件供给装置15被分配多个供料器25以用于供给相同种类的电子元件。元件供给装置15从一个供料器25供给电子元件,当该供料器25的带盘27成为元件用尽时,将供给电子元件的供料器25向下一个供料器25切换。操作者拆除被分配为用于供给与即将成为元件用尽的供料器25相同种类的电子元件的空的供料器25。在此,空的供料器25是指未设置带盘27的供料器25。接下来,操作操作装置29,输入进行供料器更换作业的指示和拆除了空的供料器25的槽编号。接下来,操作者使未图示的条形码读取器读取补给的新的带盘27及拆除的空的供料器25的条形码。此外,条形码读取器与元件安装装置16的控制部连接,条形码读取器所读取的信息被向控制部发送。接下来,将新的带盘27安装于空的供料器25,并向与拆除了空的供料器25的槽相同的槽安装。元件安装装置16将输入的槽编号、供料器25及带盘27的ID向管理控制器100发送。管理控制器100判断成为元件用尽的供料器25与拆除了的空的供料器25的型号是否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例如在操作装置29进行错误显示。元件安装装置16的装配作业持续进行,当即将成为元件用尽的供料器25的供料器25成为元件用尽时,操作者将进行元件供给的供料器25从成为元件用尽的供料器25更换为进行补给的供料器25,从操作装置29输入更换作业结束的指示。在以上说明的第二阶段中,能够分开进行从装置前元件架94拆除带盘27并设置于空的供料器25继而向元件供给装置15安装为止的第一作业和从成为元件用尽至切换供料器25的第二作业。在此,第一作业及第二作业所需的时间为三分钟,第二作业所需的时间为一分钟。另外,从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的第二作业结束所需的时间为二十分钟。
此外,存在一位操作者担当多个元件供给装置15的补给作业的情况。在多个元件供给装置15的补给作业的时期重复的情况下,例如,要求使临近元件用尽的补给作业优先。为此,管理控制器100预测元件用尽时间,例如在显示器105显示预测结果。操作者能够基于显示的预测结果,决定优先顺位,进行补给作业。
<功能块>
接下来,使用图3,说明管理控制器100所具有的功能块。管理控制器100除了显示器105以外,还具有确定部201、到达预测部202、元件用尽预测部203、补给时间计算部204、提取部205等。另外,预先将元件安装数量信息301、补给时间信息302、作业时间信息303及搬运时间信息304等存储于NVRAM104。另外,管理控制器100和元件安装装置16通过通信线缆93连接,能够双向地进行信息的通信。此外,确定部201、到达预测部202、元件用尽预测部203、补给时间计算部204、提取部205通过由CPU101执行存储于ROM103的各种程序而实现。
元件安装数量信息301是指与各自的元件安装装置16相关的、安装的电子元件的元件名、每一片电路基板的元件安装数量的信息。补给时间信息302是指操作者进行带盘27的补给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信息,详细地说,是上述的补给作业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所需的时间。作业时间信息303是指与各自的元件安装装置16相关的、装配作业所需的每一片电路基板的作业时间。搬运时间信息304是指相邻的元件安装装置16间的、电路基板的搬运所需的时间,例如,是在元件安装装置16a中从电路基板被输出直到在元件安装装置16b中电路基板到达的时间。作业时间信息303及搬运时间信息304是基于制定用于使生产线运转的生产程序时的理论值或者以往运转生产线时的生产的实际成绩值的信息。
<确定部>
元件安装装置16在电路基板到达的情况及输出的情况下,分别将到达信号及输出信号向管理控制器100发送。确定部201通过接收的到达信号及输出信号来确定电路基板的所在位置,并存储于RAM102。此外,与供料器25及带盘27相同,在电路基板也安装有表示ID的条形码,能够识别各个电路基板。具体地说,确定部201对应每个电路基板,预先将以“基板ID”、“输出装置”、“输出时刻”、“到达装置”、“到达时刻”、“所在装置”为项目的时刻表(未图示)存储于RAM102,当接收到新的到达信号或输出信号时,更新时刻表。例如,在基板的ID涉及一个基板,在9:00从元件安装装置16a接收到输出信号、在9:03从元件安装装置16b接收到到达信号的情况下,在时刻表的“基板ID”的值为(1)的行中存储为“输出装置”的值为(16a)、“输出时刻”的值为(9:00)、“到达装置”的值为(16b)、“到达时刻”的值为(9:03)。另外,通过“输出时刻”及“到达时刻”的值中的最新的任一方来确定“所在装置”。由于在例子中,“到达时刻”为最新的值,因此确定在“到达装置”、即元件安装装置16b上存在基板,将“所在装置”的值设为(16b)。此外,在“输出时刻”为最新的情况下,将与处于“输出装置”的值的元件安装装置16的下游侧相邻的元件安装装置16设为“所在装置”的值。例如,在“输出装置”的值为(16b)的情况下,将“所在装置”的值设为(16c)。此外,关于最靠上游的元件安装装置16a的到达时刻,基于位于元件安装装置16a的上游的、例如焊料检查装置中的到达时刻或输出时刻,决定到达时刻。另外,时刻表以下游侧为前端并按照元件安装生产线91、92中的搬运顺序被排序。
另外,元件安装装置16在中断装配作业的情况下,将中断信号向管理控制器100发送。确定部201在接收到中断信号时更新存储于RAM102的中断表(未图示)。中断表是指以“中断装置”、“中断时刻”为项目的表。例如,在9:00从元件安装装置16a接收到中断信号的情况下,管理控制器100将“中断装置”的值存储为(16a),将“中断时刻”的值存储为(9:00)。此外,在中断了的元件安装装置16再次开始装配作业的情况下,元件安装装置16将再次开始信号向管理控制器100发送。管理控制器100在接收到再次开始信号时,从中断表删除将发送了中断信号的元件安装装置16设为“中断装置”的值的行。
<到达预测部>
到达预测部202以预定时间为单位执行到达预测处理,预测被元件安装生产线91、92搬运的各电路基板的、朝向各元件安装装置16的到达时刻。到达预测部202基于时刻表、中断表、作业时间信息303及搬运时间信息304,预测到达时刻。
说明到达预测处理。到达预测部202对于存储于时刻表的电路基板分别执行到达预测处理。首先,到达预测部202判断在时刻表的“所在装置”的值的元件安装装置16(以下,称作所在装置)和比所在装置位于上游处的元件安装装置16(以下,称作上游装置)中是否存在中断的装置(以下,称作中断装置)。存在元件安装装置16例如因异常、元件用尽等而中断装配作业的情况。到达预测部202在所在装置及上游装置被记载于中断表中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中断装置。当判断为不存在中断装置时,判断“输出时刻”及“到达时刻”中的最新的值是否为“到达时刻”。当判断为“到达时刻”并非最新时,在“输出时刻”的值中加上从“输出装置”即元件安装装置16起至与下游侧相邻的元件安装装置16(以下,称作第一下游装置)的搬运时间,计算第一下游装置中的到达时刻。接下来,判断是否存在与第一下游装置的下游侧相邻的元件安装装置16(以下,称作第二下游装置)。当判断为存在第二下游装置时,在计算出的到达时刻中加上第一下游装置的作业时间和从第一下游装置至第二下游装置的搬运时间,计算第二下游装置中的到达时刻。以下,直到判断为不存在与下游侧相邻的元件安装装置16,即,直到结束位于最靠下游的元件安装装置16j中的到达时刻的计算,同样地计算到达时刻。另外,当判断为“输出时刻”及“到达时刻”中的最新的值为“到达时刻”时,在“到达时刻”中加上“到达装置”、即元件安装装置16的作业时间和搬运时间,计算与“到达装置”、即元件安装装置16的下游侧相邻的元件安装装置16中的到达时刻。以下,重复上述计算,直到结束与上述同样地位于最靠下游处的元件安装装置16j中的到达时刻的计算。
另一方面,当到达预测部202判断为存在中断装置时,在当前时刻中加上中断装置的作业时间和从中断装置起至与中断装置的下游侧相邻的元件安装装置16的搬运时间,计算与中断装置的下游侧相邻的元件安装装置16中的到达时刻。同样地重复到达时刻的计算,直到结束位于最靠下游处的元件安装装置16j中的到达时刻的计算。
到达预测部202在判断为不存在与下游侧相邻的元件安装装置16时,结束到达预测处理。此外,到达预测部202将通过到达预测处理而计算出的、各电路基板的到达时刻作为存储于RAM102的预测表(未图示)的值进行存储。预测表是指以“基板ID”、各个元件安装装置16a~16j、“中断有无”、“中断时刻”为项目的表。例如,在基板的ID涉及一个电路基板、在9:00从元件安装装置16i接收到达信号、将元件安装装置16j中的到达时刻计算为9:10的情况下,在预测表的“基板ID”的值为(1)的行中,“16i”的值被存储为(9:00),“16j”的值被存储为(9:10)。另外,在“中断”的初期值为(×)、且到达预测部202在到达预测处理中判断为存在中断装置的情况下,当更新元件安装装置16a~16j的任意值时,将“中断”的值更新为(○),将“中断时刻”的值更新为中断表的“中断时刻”的值。另外,在到达预测部202在到达预测处理中判断为不存在中断装置的情况下,当更新元件安装装置16a~16j中的任意值时,将“中断”的值更新为(×)。
<元件用尽预测部和补给时间计算部>
元件用尽预测部203及补给时间计算部204以预定时间为单位执行元件用尽预测处理,基于预测表及元件安装数量信息301,预测元件安装装置16各自的元件用尽时刻。另外,元件用尽预测部203基于管理控制器100所接收的输出信号、在由操作者实施的补给作业中输入的槽编号、供料器25及带盘27的ID,更新存储于RAM102的元件表(未图示)的值。元件表是指以“装置名”、“槽编号”、“供料器ID”、“带式供料器ID”、“元件名”、“元件剩余数量”、“元件用尽时间”、“准备限制时间”、“状态”、“中断有无”、“中断时刻”为项目的表。
预测部203将“装置名”的值设为元件安装装置16a~16j中的任一者。将“槽编号”、“供料器ID”、“带式供料器ID”的值分别设为在补给作业中分别输入的槽编号、供料器25及带盘27的ID。将“元件名”的值设为由“带式供料器ID”的值确定的元件名。“元件剩余数量”为,当在补给作业中输入有更换作业结束的指令时根据“带式供料器ID”的值来确定值的带盘27中的数量。此外,预测部203参照在接收时存储的在NVRAM104中存储的信息,确定元件名及数量。另外,每当管理控制器100接收到输出信号时,将“元件剩余数量”的值更新为从相应的“元件剩余数量”的值中减去相应的每一片电路基板的元件安装数量所得的值。
“状态”使用(未出库)、(装置前)、(准备结束)中的任一者的值。(未出库)表示带盘27被元件库95保管的状态。(装置前)表示带盘27被装置前元件架94保管的状态。(准备结束)表示带盘27安装于元件供给装置15的状态。“状态”的初期值为(未出库)。在后述的元件用尽预测结果的显示画面中,当由操作者进行预定的操作时,将“状态”的值从(未出库)更新为(装置前)。另外,在补给作业中,当输入有进行供料器更换作业的主旨时,将被分配为与对应于输入的元件安装装置16的槽编号相同种类的电子元件的槽编号的“状态”的值更新为(准备结束)。“元件用尽时间”、“准备限制时间”、“中断有无”及“中断时刻”的值在元件用尽预测处理中被更新。
接下来,使用图4说明元件用尽预测处理。元件用尽预测部203对于记载于元件表中的供料器25分别执行元件用尽预测处理。首先,元件用尽预测部203将“元件剩余数量”的值除以每一片电路基板的元件安装数,计算能够安装的基板片数N(S1)。接下来,取得第(N+1)位的电路基板的基板到达预测时刻,计算剩余时间(S5)。详细地说,元件用尽预测部203参照预测表,取得第(N+1)位到达成为元件用尽预测处理的对象的元件安装装置16的电路基板的到达时刻。接下来,从取得的到达时刻中减去当前时刻,计算成为元件用尽的剩余时间。将计算出的剩余时间设为元件表的“剩余时间”的值。另外,关于第(N+1)位到达的电路基板,在预测表的“中断”的值为(○)的情况下,将元件表的“中断”的值更新为(○),将“中断时刻”更新为预测表的“中断时刻”的值。接下来,补给时间计算部204从元件用尽预测部203计算出的剩余时间中减去补给时间而计算准备限制时间,并设为元件表的“准备限制时间”的值(S5),结束处理。此外,补给时间参照补给时间信息302,设为与“状态”的值相应的时间。“状态”若为(未出库),则将补给时间设为从第一阶段起的时间、即20分钟。若“状态”为(装置前),则将补给时间设为从第二阶段的第一作业起的时间、即3分钟。若“状态”为(准备结束),则将补给时间设为从第二阶段的第二作业起的时间、即1分钟。
作为预测元件用尽时间的方法,也考虑有基于元件安装装置16各自中的每一片基板的作业时间、元件剩余数量、安装元件数来进行计算的方法。详细地说,例如为如下方法:若作业时间为30s、元件剩余数量为500、安装元件数为10,则将通过使500除以10所得的值乘以30而计算出的1500s设为元件用尽时间。然而,在元件安装生产线91、92中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存在电路基板的到达时刻迟延的情况。即,是上述上游的元件安装装置16中断装配作业的情况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基于上游的元件安装装置16的输出时刻或到达时刻,计算元件用尽时间,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计算元件用尽时间。进而,在上游的元件安装装置16中断装配作业的情况下,从上游的元件安装装置16再次开始装配作业至电路基板到达下游的元件安装装置16需要时间。电路基板到达元件安装装置16的时间因元件安装生产线91、92中的元件安装装置16的位置而不同,越是靠下游侧的元件安装装置16,到达时刻越晚。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作业时间信息303及搬运时间信息304,计算元件安装装置16各自的电路基板到达元件安装装置16的时间。由此,反映元件安装生产线91、92的状况,预测元件用尽时间。
<提取部>
提取部205以预定时间为单位,从元件表提取“剩余时间”及“准备限制时间”的较短的“行”,将图5的(a)及(b)所示的元件用尽预测表显示于显示器105。(a)是提取剩余时间较短的前七个并按剩余时间由短到长的顺序显示的画面的例子。(b)是提取准备限制时间较短的前七个并按剩余时间由短到长的顺序显示的画面的例子。例如,每当按下键盘的确定键时,交替地切换(a)所示的画面及(b)所示的画面。
元件用尽预测表是以“No”、“装置名”、“剩余时间”、“准备限制”、“信息”、“槽”、“状态”、“元件名”的项目为一组而成的表。“装置名”、“剩余时间”、“准备限制”、“槽”、“状态”、“元件名”的值分别被输入有元件表的“装置名”、“元件用尽时间”、“准备限制时间”、“槽编号”、“状态”、“元件名”的值。此外,在“状态”的值为(未出库)的情况下,操作者能够通过操作部106的操作将值变更为(装置前)。此外,在“状态”的值被变更为(装置前)的情况下,元件用尽预测部203将元件表的相应的栏变更为(装置前)。在操作者将带盘27移动至装置前元件架94的情况下,将值变更为(装置前)。
提取部205在元件表的提取的行的“中断有无”的值为(○)的情况下,以使元件用尽预测表的相应的行形成为与其它行不同的显示的方式进行强调显示。在此,强调显示是指例如将背景色设为黄色,进而使背景色闪烁显示。另外,在元件用尽预测表的“信息”的栏中例如显示向上的箭头和中断时间。中断时间是指从中断装置开始中断至当前的经过时间。提取部205从元件表的“中断时刻”减去当前时刻而计算中断时间并进行显示。此外,在图5的(a)中,示出了“No”为4、5的行被强调显示的情况,在图5的(b)中,示出了“No”为1、7的行被强调显示的情况。此外,“剩余时间”、“准备限制”、“信息”的数值的单位为“分”。
在被强调显示的、即元件用尽时间有可能进一步延长的补给作业和未被强调显示的补给作业重复的情况下,操作者能够优先实施未被强调显示的补给作业。另外,由于显示有反映了补给时间的“准备限制”,因此在存在元件用尽时间相同但是“状态”的值不同的补给作业的情况下,操作者能够优先实施“准备限制”的值较小的、即在补给作业中花费时间的补给作业。另外,操作者也能够一并实施“状态”的值相同的补给作业。例如,在“状态”为(未出库)的补给作业为多个的情况下,能够在进行“准备限制”的值较小的补给作业的同时,顺便实施准备限制时间具有富余的补给作业的第一阶段。另外,在存在“状态”为(准备结束)的补给作业的情况下,操作者通过预先在元件安装装置16附近进行待机而能够在元件用尽而导致元件安装装置16停止之前进行补给作业的第二作业。由此,能够维持生产线的运转率。
在此,显示器105为报告部的一个例子,补给时间计算部204为补给时刻计算部的一个例子,操作装置29为装置报告部的一个例子。另外,剩余时间为元件用尽时刻的一个例子,准备限制为元件供给时刻的一个例子。
以上,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效果。确定部201基于元件安装装置16各自中的到达时刻或输出时刻,更新时刻表。到达预测部202基于时刻表,预测元件安装装置16各自中的电路基板的到达时刻,更新预测表。由于元件用尽预测部203基于预测表来计算元件用尽时刻,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预测元件用尽时刻。补给时间计算部204与表示带盘27的当前的保管位置的元件表的“状态”的值相应地计算补给时间。操作元件安装装置16的操作者能够基于显示器105所报告的元件用尽时刻或元件供给时刻,进行与元件用尽相应的带盘27的补给作业。
另外,到达预测部202在元件安装生产线91、92中存在中断了装配作业的元件安装装置16的情况下,基于当前时刻,预测到达时刻。操作者能够基于反映有元件安装生产线91、92的元件安装装置16的作业状况的元件用尽时刻或元件供给时刻,进行带盘27的补给作业。另外,提取部205在存在中断了装配作业的元件安装装置16的情况下,在元件用尽预测表中,强调显示有可能因中断而迟延的行,显示中断时间。由此,操作者能够高效地进行补给作业。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偏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说明了将元件用尽预测表显示于显示器105,但是也可以设为显示于元件安装装置16所具备的操作装置29的结构。在管理控制器100与元件安装装置16的位置分离的情况下,操作者能够确认最靠近的显示。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元件安装装置16中断的情况,但是在元件安装生产线91、92的生产开始时,也能够应用本申请。在生产开始时,也存在成为在元件安装生产线91、92上不存在电路基板的状态的情况。为此,在生产开始时,也与元件安装装置16中断的情况相同,设为预测元件安装装置16各自中的到达时刻即可。此外,在生产开始时,不仅包含停止的生产线再次开始的情况,也包含进行电路基板的机种变更的情况。
另外,在到达预测处理中存在中断装置的情况下,仅说明了中断装置的下游侧的元件安装装置16中的到达时刻的计算方法,但是也可以设为计算中断装置的上游侧的元件安装装置16中的元件用尽时刻的结构。由于在存在中断装置的情况下,在上游侧的元件安装装置16中,不输出电路基板,因此与下游侧相同,中断装配作业。具体地说,可以设为如下结构:例如将从中断装置开始装配作业至上游侧的元件安装装置16开始作业的时间预估为中断装置的作业时间,在上游侧的元件安装装置16的元件用尽时刻中加上中断装置的作业时间,更新元件用尽时刻。
另外,说明了元件安装装置16发送到达信号及输出信号,但是也可以设为发送到达信号及输出信号的至少任一方的结构。另外,说明了确定部201基于到达时刻及输出时刻,更新时刻表,但是也可以设为基于到达时刻及输出时刻的至少任一方进行更新的结构。
另外,说明了在元件用尽表中显示直到成为元件用尽的“剩余时间”及直到补给作业开始的时间、即“准备限制”,但是也可以设为不显示“时间”而显示“时刻”的结构。
另外,说明了在元件用尽预测表的显示画面中操作者能够将“状态”的值从(未出库)变更为(装置前),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元件管理系统10在元件库95附近具备输入装置,当操作者使带盘27移动时,能够操作输入装置来变更“状态”的值。
另外,元件安装装置16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内容。例如,也可以是装配头进行旋转的旋转头型的装置。另外,说明了元件管理系统10设置有相同结构的元件安装装置16,但是也可以设为设置有不同的结构的元件安装装置的结构。另外,说明了包括元件安装装置16在内的元件安装生产线91、92,但是也可以将本申请应用于生产线。例如,也可以设为根据电路基板向位于生产线上的各装置的搬入时刻等来预测向各装置的到达时刻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0 元件管理系统
16 元件安装装置
29 操作装置
91 元件安装生产线
100 管理控制器
106 操作部
201 确定部
202 到达预测部
203 预测部
204 补给时间计算部
205 提取部。
Claims (19)
1.一种元件管理系统,在包括至少一台元件安装装置的多个作业装置呈线状排列而成的元件安装生产线中,管理元件向基板的安装,
所述元件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确定部,确定处于所述元件安装生产线上的基板各自的所在位置;
到达预测部,将所述元件安装装置之一作为对象装置,基于所述确定部确定出的所述所在位置,预测所述对象装置中的基板各自的到达时刻;
元件用尽预测部,基于所述对象装置中的元件剩余数量及每一片基板的元件安装数量,计算能够安装的基板片数,基于该基板片数及该片数的基板各自的到达时刻,预测在所述对象装置中成为元件用尽的元件用尽时刻;及
报告部,报告所述元件用尽时刻或基于所述元件用尽时刻的元件供给时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补给时刻计算部,基于所述元件用尽时刻及元件补给所需的补给时间,计算元件补给的开始期限即所述元件补给时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部通过取得所述作业装置各自中的基板的所述到达时刻或输出时刻来确定所述所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部通过取得所述作业装置各自中的基板的所述到达时刻或输出时刻来确定所述所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到达预测部基于所述到达时刻或所述输出时刻、位于所述对象装置的上游的上游装置各自的作业时间及将所述搬运基板从所述上游装置搬运至所述对象装置所需的搬运时间,预测所述到达时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到达预测部基于所述到达时刻或所述输出时刻、位于所述对象装置的上游的上游装置各自的作业时间及将所述搬运基板从所述上游装置搬运至所述对象装置所需的搬运时间,预测所述到达时刻。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装置中断安装的情况下,所述到达预测部基于当前时刻、中断的中断装置和从所述中断装置至所述对象装置的所述元件安装生产线上的所述上游装置各自的所述作业时间及从所述中断装置至所述对象装置的所述搬运时间,预测所述对象装置中的比已经从所述中断装置输出的基板靠后的基板的所述到达时刻。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装置中断安装的情况下,所述报告部报告所述元件用尽时刻有可能迟延这一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装置中断安装的情况下,所述报告部报告所述元件用尽时刻有可能迟延这一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装置中断安装的情况下,所述报告部报告从中断起的经过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装置中断安装的情况下,所述报告部报告从中断起的经过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元件安装生产线存在多个所述元件安装装置的情况下,
对于各个所述元件安装装置,所述报告部基于所述到达预测部所预测出的所述到达时刻,以时刻由早到晚的顺序来报告所述元件用尽时刻或所述元件供给时刻。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元件安装生产线存在多个所述元件安装装置的情况下,
对于各个所述元件安装装置,所述报告部基于所述到达预测部所预测出的所述到达时刻,以时刻由早到晚的顺序来报告所述元件用尽时刻或所述元件供给时刻。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元件安装生产线存在多个所述元件安装装置的情况下,
对于各个所述元件安装装置,所述报告部基于所述到达预测部所预测出的所述到达时刻,以时刻由早到晚的顺序来报告所述元件用尽时刻或所述元件供给时刻。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元件安装生产线存在多个所述元件安装装置的情况下,
对于各个所述元件安装装置,所述报告部基于所述到达预测部所预测出的所述到达时刻,以时刻由早到晚的顺序来报告所述元件用尽时刻或所述元件供给时刻。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元件安装生产线存在多个所述元件安装装置的情况下,
对于各个所述元件安装装置,所述报告部基于所述到达预测部所预测出的所述到达时刻,以时刻由早到晚的顺序来报告所述元件用尽时刻或所述元件供给时刻。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元件安装生产线存在多个所述元件安装装置的情况下,
对于各个所述元件安装装置,所述报告部基于所述到达预测部所预测出的所述到达时刻,以时刻由早到晚的顺序来报告所述元件用尽时刻或所述元件供给时刻。
18.一种元件安装装置,通过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所述元件安装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装置报告部,报告所述元件用尽时刻或所述元件供给时刻。
19.一种元件管理方法,在包括至少一台元件安装装置的多个作业装置呈线状排列而成的元件安装生产线中,管理元件向基板的安装,
所述元件管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确定步骤,确定位于所述元件安装生产线上的基板各自的所在位置;
到达预测步骤,将所述元件安装装置之一作为对象装置,基于通过所述确定步骤确定出的所述所在位置,预测所述对象装置中的基板各自的到达时刻;
元件用尽预测步骤,基于所述对象装置中的元件剩余数量及每一片基板的元件安装数量,计算能够安装的基板片数,基于该基板片数及该片数的基板各自的到达时刻,预测在所述对象装置中成为元件用尽的元件用尽时刻;及
报告步骤,报告所述元件用尽时刻或基于所述元件用尽时刻的元件供给时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6/070835 WO2018011941A1 (ja) | 2016-07-14 | 2016-07-14 | 部品管理システム、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管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79392A CN109479392A (zh) | 2019-03-15 |
CN109479392B true CN109479392B (zh) | 2020-08-25 |
Family
ID=60951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7559.XA Active CN109479392B (zh) | 2016-07-14 | 2016-07-14 | 元件管理系统、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管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12090B2 (zh) |
EP (1) | EP3487276B1 (zh) |
JP (1) | JP6843137B2 (zh) |
CN (1) | CN109479392B (zh) |
WO (1) | WO201801194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83141B2 (ja) * | 2018-02-28 | 2021-06-09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部品補給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DE112018007670T5 (de) * | 2018-05-30 | 2021-03-04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Bauteilwiederauffüllungs-verwaltungssystem und bauteilmontage-system |
JP2020154722A (ja) * | 2019-03-20 | 2020-09-2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部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部品管理方法 |
JP7362774B2 (ja) * | 2019-12-04 | 2023-10-17 | 株式会社Fuji | 稼働状況表示装置および稼働状況表示方法 |
WO2023139761A1 (ja) * | 2022-01-21 | 2023-07-27 | 株式会社Fuji | 払出管理装置 |
JPWO2023144910A1 (zh) * | 2022-01-26 | 2023-08-03 | ||
WO2024161553A1 (ja) * | 2023-02-01 | 2024-08-08 | 株式会社Fuji | 生産案内装置および生産案内方法 |
WO2024161552A1 (ja) * | 2023-02-01 | 2024-08-08 | 株式会社Fuji | 生産案内装置および生産案内方法 |
DE102023107885A1 (de) | 2023-03-28 | 2024-10-02 | ASMPT GmbH & Co. KG | Vorhersage von Zeiten für Nachfüllungen von Bestückmaterial für eine Bestücklini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32339A (ja) | 1998-02-18 | 1999-08-27 | Pfu Ltd | プリント板ユニットの生産システム |
JPH11312899A (ja) | 1998-04-27 | 1999-11-09 | Pfu Ltd | 同一機種生産における部品切れ予測システム |
JP5000818B2 (ja) * | 2001-08-28 | 2012-08-1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メッセージ通知システム |
JP4425529B2 (ja) * | 2002-07-31 | 2010-03-03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電子回路部品装着方法および電子回路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
US8417572B1 (en) * | 2003-04-03 | 2013-04-09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Expected exhaustion time |
WO2004103052A1 (ja) * | 2003-05-14 | 2004-11-25 |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 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JP4171706B2 (ja) | 2004-01-23 | 2008-10-29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部品切れ予告方法、部品切れ予告実行用プログラム、部品切れ予告装置、及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CN101052927A (zh) | 2005-01-27 | 2007-10-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和贴装机 |
WO2006080366A2 (en) * | 2005-01-27 | 2006-08-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onitoring method,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ounter |
EP1696274A3 (en) * | 2005-02-23 | 2010-12-29 | FUJIFILM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in automatic developing machine for photosensitive lithographic printing plate precursor and automatic developing machine therefor |
JP2006310750A (ja) | 2005-03-31 | 2006-11-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監視方法および監視装置 |
JP5007188B2 (ja) * | 2007-09-28 | 2012-08-22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
KR20110129170A (ko) * | 2010-05-25 | 2011-12-0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와이어 본딩 장치 및 방법 |
EP2733558B1 (en) * | 2011-07-15 | 2020-03-18 | Tokyo Electron Limited | Processing indicating device, processing indicating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processing device |
JP5139569B1 (ja) * | 2011-09-27 | 2013-02-06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基板搬送装置、基板搬送方法および表面実装機 |
JP5942090B2 (ja) * | 2012-02-27 | 2016-06-2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パーツフィーダの識別方法 |
JP6266621B2 (ja) * | 2013-08-06 | 2018-01-24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準備作業支援システム |
JP6411365B2 (ja) | 2013-11-26 | 2018-10-24 | 株式会社Fuji | 支援装置 |
JP6265548B2 (ja) * | 2014-10-15 | 2018-01-24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ポイント算出装置、船、ポイント算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9753403B2 (en) * | 2015-01-08 | 2017-09-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executing developer replenishment control |
-
2016
- 2016-07-14 CN CN201680087559.XA patent/CN109479392B/zh active Active
- 2016-07-14 US US16/314,924 patent/US11612090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7-14 EP EP16908843.2A patent/EP3487276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7-14 WO PCT/JP2016/070835 patent/WO2018011941A1/ja unknown
- 2016-07-14 JP JP2018527334A patent/JP6843137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487276A4 (en) | 2020-03-11 |
CN109479392A (zh) | 2019-03-15 |
JP6843137B2 (ja) | 2021-03-17 |
US11612090B2 (en) | 2023-03-21 |
EP3487276A1 (en) | 2019-05-22 |
JPWO2018011941A1 (ja) | 2019-04-25 |
EP3487276B1 (en) | 2022-03-02 |
WO2018011941A1 (ja) | 2018-01-18 |
US20190313558A1 (en) | 2019-1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79392B (zh) | 元件管理系统、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管理方法 | |
CN109952821B (zh) | 元件安装生产线的生产管理系统及生产管理方法 | |
US10687451B2 (en) | Maintenance management device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method of component mounting machine | |
EP3843517B1 (en) | Moving work management device, moving work device, mounting system, and moving work management method | |
JP6484805B2 (ja) | 部品実装ラインにおける部品補給支援方法および部品補給支援システム | |
EP3226669A1 (en) | Tool exchange assistance system and tool exchange assistance method for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 |
JP2011199095A (ja) | 部品供給ユニット、電子部品実装機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
JP2011204824A (ja) | 部品補給案内方法 | |
JP4386752B2 (ja) |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に対する部品供給方法及び部品供給装置 | |
CN111970916B (zh) | 供料器管理方法及供料器管理装置 | |
JP7163393B2 (ja) | 移動作業管理装置、実装システム、移動型作業装置及び移動作業管理方法 | |
JP6194365B2 (ja) | 実装装置及び実装管理装置 | |
JP2015018930A (ja) | フィーダ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の更新方法、補給案内の処理方法及び実装機 | |
JPWO2004103052A1 (ja) | 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
CN109315088B (zh) | 拼接单元 | |
US11582891B2 (en) |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 |
CN112166657A (zh) | 元件安装线 | |
CN113348738B (zh) | 元件安装系统 | |
JP7257533B2 (ja) | フィーダおよび部品実装機 | |
CN111108823A (zh) | 元件安装线的安装精度测定系统及安装精度测定方法 | |
WO2023144910A1 (ja) | 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部材補給案内方法 | |
JP2003332796A (ja) |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 |
JP2023118458A (ja) | 供給棚、生産システム、及び、供給方法 | |
JP2023076948A (ja) | 供給方法および装着システム | |
JP2022037190A (ja) |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交換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