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199A - 系统设计辅助装置、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系统设计辅助装置、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15199A CN107615199A CN201580080373.7A CN201580080373A CN107615199A CN 107615199 A CN107615199 A CN 107615199A CN 201580080373 A CN201580080373 A CN 201580080373A CN 107615199 A CN107615199 A CN 1076151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nitoring
- performance
- data
- time interval
- structural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3/00—Testing or monitoring of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 G05B23/02—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将由进行数据的监视、绘制或通信的时间间隔表示的监视性能作为指标,对监视系统的设计进行辅助的装置,具有:结构图创建部,其基于来自用户的输入,创建监视系统的结构图而将该结构图显示于显示部;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其取得配置于结构图内的多个结构要素各自的监视性能;整体监视性能取得部,其基于多个结构要素各自的监视性能,取得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以及整体监视性能显示部,其将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显示于显示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监视系统的设计进行辅助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在FA(Factory Automation)领域中,为了对工业机械进行监视,使用监视系统。作为监视系统的结构要素,例示出对工业机械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的网络、与网络连接的服务器及与服务器连接而对控制装置进行监视的监视装置。
作为控制装置,例示出可编程控制器(JIS B 3502:2011、programmablecontrollers(PLC))。作为网络,例示出Ethernet(注册商标)或CC-Link。作为服务器,例示出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服务器。作为监视装置,例示出SCADA(Supervisory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装置。
作为相关联的技术,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可编程控制器(权利要求1),其具有:带宽管理层,为了对在系统的1个执行循环时间中应用调度器的执行时间所占的比例和数据处理的执行时间所占的比例进行管理,该带宽管理层被作为实时操作系统的1个处理类进行管理;以及判定单元,其在用户对带宽管理层的执行时间进行设定时,对是否充分预留了数据处理的执行时间进行判断、通知。
另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网络结构图显示装置(0031段至0035段),其对存储有各PLC的指令/响应应答时间的闪烁间隔时间管理表进行储存,使网络结构图内的各PLC的显示图标与上一次的指令/响应应答时间对应地闪烁显示。
另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数据库构建方法(0044段),其在工厂监视控制系统中,在针对选择出的信号的信号传输路线不限定于1条时,并非是由设计者进行将信号传输路线限定为1条的操作,而是为了将经由的装置、网络的负载设为均等,基于经由的各装置的负载自动地决定信号传输路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463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777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2312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可编程控制器虽然对是否充分预留了单个可编程控制器的数据处理的执行时间进行判定,但无法对是否充分预留了组装有可编程控制器的系统整体的数据处理的执行时间进行判定。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网络结构图显示装置使网络结构图内的各PLC的显示图标与上一次的指令/响应应答时间对应地闪烁显示。因此,专利文献2记载的网络结构图显示装置,如果不是在实际构建系统而使其运转后,就不能使网络结构图内的各PLC的显示图标与上一次的指令/响应应答时间对应地闪烁显示。
另外,专利文献3记载的数据库构建方法为了使经由的装置、网络的负载均等,基于经由的各装置的负载自动地决定信号传输路线。即,专利文献3记载的数据库构建方法是构建出工厂监视控制系统,之后自动地决定信号传输路线。因此,专利文献3记载的数据库构建方法有可能产生在实际构建出工厂监视控制系统后,达不到作为目标的监视性能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系统设计辅助装置,该系统设计辅助装置能够抑制在实际构建出监视系统后达不到作为目标的监视性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目的,本发明是将由进行数据的监视、绘制或通信的时间间隔表示的监视性能作为指标,对监视系统的设计进行辅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其显示文字或图像;输入部,其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结构图创建部,其基于来自用户的输入,创建监视系统的结构图而将该结构图显示于显示部;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其取得配置于结构图内的多个结构要素各自的监视性能;整体监视性能取得部,其基于多个结构要素各自的监视性能,取得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以及整体监视性能显示部,其将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显示于显示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取得下述效果,即,能够抑制在实际构建出监视系统后达不到作为目标的监视性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的功能块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监视性能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监视性能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监视性能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监视性能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监视性能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监视性能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阈值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改善方案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改善方案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的系统设计辅助画面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的系统设计辅助画面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的系统设计辅助画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方法及程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实施方式1中,将对下述监视系统的设计进行辅助的情况作为例子而进行说明,该监视系统包含:分别对工业机械进行控制的2个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的1个网络;与网络连接的1个服务器;以及与服务器连接而对控制装置进行监视的1个监视装置。
作为控制装置,例示出可编程控制器(JIS B 3502:2011、programmablecontrollers(PLC))。作为网络,例示出Ethernet(注册商标)或CC-Link。作为服务器,例示出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作为监视装置,例示出SCADA(Supervisory ControlAnd Data Acquisition)装置。上述监视系统是例示,监视系统也可以包含其他的装置。
在实施方式1中,将由进行数据监视或绘制或通信的时间间隔表示的监视性能作为指标,对监视系统的设计进行辅助。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的硬件结构的图。实施方式1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能够利用计算机实现。计算机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1、RAM(Random Access Memory)12、ROM(Read Only Memory)13、存储部14、输入部15、显示部16、以及通信接口17。CPU 11、RAM 12、ROM 13、存储部14、输入部15、显示部16及通信接口17经由总线B连接。
CPU 11将RAM 12作为工作区域使用,且执行存储于ROM 13及存储部14的程序。作为存储于ROM 13的程序,例示出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或UEFI(Unified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作为存储于存储部14的程序,例示出操作系统程序及系统设计辅助程序。作为存储部14,例示出SSD(Solid State Drive)或HDD(Hard DiskDrive)。
输入部15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作为输入部15,例示出键盘或鼠标。显示部16显示文字或图像。作为显示部16,例示出液晶显示装置。通信接口17与其他的装置进行通信。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的功能块的图。存储部14存储项目数据14a及14b。
项目数据14a包含:由一方的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程序14a1;在执行控制程序14a1时参照的控制参数14a2;对一方的控制装置的存储器内的多个工作区域进行规定的设备存储器14a3;以及对一方的控制装置与工业机械的连接关系进行规定的连接信息14a4。
由设备存储器14a3规定的多个工作区域各自被称作设备。上述多个设备成为监视装备的监视对象。
在实施方式1中,将控制程序14a1的程序步数设为“50000”,将由设备存储器14a3规定的设备的数量设为“3000”。
项目数据14b包含:由另一方的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程序14b1;在执行控制程序14b1时参照的控制参数14b2;对另一方的控制装置的存储器内的多个工作区域进行规定的设备存储器14b3;以及对另一方的控制装置与工业机械的连接关系进行规定的连接信息14b4。
由设备存储器14b3规定的多个工作区域各自被称作设备。上述多个设备成为监视装备的监视对象。
在实施方式1中,将控制程序14b1的程序步数设为“20000”,将由设备存储器14b3规定的设备的数量设为“2000”。
存储部14对监视性能数据14c进行存储。监视性能数据14c包含:在监视系统的设计中可选择的监视装置A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1、监视装置B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2、监视装置C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3。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监视性能数据的例子的图。监视装置A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1包含:绘制数据数量的项目、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绘制时间间隔的项目。
监视数据数量是在2个控制装置的多个设备中,监视装置A型所监视的设备的数量。绘制数据数量是在所监视的设备中,监视装置A型的显示装置上绘制的设备的数量。绘制时间间隔是监视装置A型进行设备的绘制的时间间隔。
如果绘制数据数量增加,则监视装置A型的负载增加。因此,在绘制数据数量与绘制时间间隔之间存在如果绘制数据数量增加则绘制时间间隔变长的关系。
如果监视数据数量增加,则监视装置A型的负载增加。因此,在监视数据数量与绘制时间间隔之间存在如果监视数据数量增加则绘制时间间隔变长的关系。
在监视性能数据14c1的行14c1a的绘制数据数量的项目处记述有“500”,在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处记述有“1000”,在绘制时间间隔的项目处记述有“400ms”。
因此,监视装置A型在绘制数据数量是“500”且监视数据数量是“1000”的情况下,以“400ms”的时间间隔对作为绘制对象的设备的内容进行绘制。
在监视性能数据14c1的行14c1b的绘制数据数量的项目处记述有“1000”,在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处记述有“2000”,在绘制时间间隔的项目处记述有“800ms”。
因此,监视装置A型在绘制数据数量是“1000”且监视数据数量是“2000”的情况下,以“800ms”的时间间隔对作为绘制对象的设备的内容进行绘制。
监视性能数据14c1既可以是基于监视装置A型的型录规格创建的,也可以是基于实际运转的监视装置A型的实测值创建的,还可以是由用户作为参数来设定。
此外,监视装置A型的绘制时间间隔也可以不使用监视性能数据14c1而使用公式计算。作为对监视装置A型的绘制时间间隔进行计算的公式,例示出下述的式(1)。
(绘制时间间隔)
=(绘制数据数量)×A+(监视数据数量)×B…(1)
在式(1)中,A及B是事先决定的正的常数。
监视装置B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2及监视装置C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3也与监视性能数据14c1具有相同的项目,省略说明。另外,监视装置B型及C型的绘制时间间隔与监视装置A型相同,也可以使用公式计算。
再次参照图2,监视性能数据14c包含:在监视系统的设计中可选择的服务器A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4、服务器B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5、服务器C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6。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监视性能数据的例子的图。服务器B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5包含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和监视时间间隔的项目。
监视数据数量是在控制装置的多个设备中,服务器B型所监视的设备的数量。监视时间间隔是服务器B型进行设备的监视的时间间隔。
如果监视数据数量增加,则服务器B型的负载增加。因此,在监视数据数量与监视时间间隔之间存在如果监视数据数量增加则监视时间间隔变长的关系。
在监视性能数据14c5的行14c5a的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处记述有“1000”,在监视时间间隔的项目处记述有“200ms”。
因此,服务器B型在监视数据数量是“1000”的情况下,以“200ms”的时间间隔对作为监视对象的设备进行监视。
在监视性能数据14c5的行14c5b的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处记述有“2000”,在监视时间间隔的项目处记述有“400ms”。
因此,服务器B型在监视数据数量是“2000”的情况下,以“400ms”的时间间隔对作为监视对象的设备进行监视。
监视性能数据14c5既可以是基于服务器B型的型录规格创建的,也可以是基于实际运转的服务器B型的实测值创建的,还可以是由用户将其作为参数来设定。
此外,服务器B型的监视时间间隔也可以不使用监视性能数据14c5而使用公式计算。作为对服务器B型的监视时间间隔进行计算的公式,例示出下述的式(2)。
(监视时间间隔)=(监视数据数量)×C…(2)
在式(2)中,C是事先决定的正的常数。
服务器A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4及服务器C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6也与监视性能数据14c5具有相同的项目,省略说明。另外,服务器A型的监视时间间隔及服务器C型的监视时间间隔与服务器B型相同,也可以使用公式计算。
再次参照图2,监视性能数据14c包含:在监视系统的设计中可选择的控制装置A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7、控制装置B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8、控制装置C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9。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监视性能数据的例子的图。控制装置A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7包含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程序步数的项目、监视时间间隔的项目。
监视数据数量是在控制装置A型的多个设备中,控制装置A型所监视的设备的数量。程序步数是控制装置A型所执行的控制程序的程序步的数量。监视时间间隔是控制装置A型进行设备的监视的时间间隔。
如果监视数据数量增加,则控制装置A型的负载增加。因此,在监视数据数量与监视时间间隔之间存在如果监视数据数量增加则监视时间间隔变长的关系。
如果程序步数增加,则控制装置A型的负载增加。因此,在程序步数与监视时间间隔之间,存在如果程序步数增加则监视时间间隔变长的关系。
在监视性能数据14c7的行14c7a的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处记述有“3000”,在程序步数的项目处记述有“50000”,在监视时间间隔的项目处记述有“100ms”。
因此,控制装置A型在监视数据数量是“3000”且程序步数是“50000”的情况下,以“100ms”的时间间隔对作为监视对象的设备进行监视。
在监视性能数据14c7的行14c7b的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处记述有“6000”,在程序步数的项目处记述有“100000”,在监视时间间隔的项目处记述有“200ms”。
因此,控制装置A型在监视数据数量是“6000”且程序步数是“100000”的情况下,以“200ms”的时间间隔对作为监视对象的设备进行监视。
监视性能数据14c7既可以是基于控制装置A型的型录规格创建的,也可以是基于实际运转的控制装置A型的实测值创建的,还可以由用户将其作为参数来设定。
此外,控制装置A型的监视时间间隔也可以不使用监视性能数据14c7而使用公式计算。作为对控制装置A型的监视时间间隔进行计算的公式,例示出下述的式(3)。
(监视时间间隔)
=(监视数据数量)×D+(程序步数)×E…(3)
在式(3)中,D及E是事先决定的正的常数。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监视性能数据的例子的图。控制装置C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9包含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程序步数的项目、监视时间间隔的项目。
监视数据数量是在控制装置C型的多个设备中,控制装置C型所监视的设备的数量。程序步数是控制装置C型所执行的控制程序的程序步的数量。监视时间间隔是控制装置C型进行设备的监视的时间间隔。
如果监视数据数量增加,则控制装置C型的负载增加。因此,在监视数据数量与监视时间间隔之间存在如果监视数据数量增加则监视时间间隔变长的关系。
如果程序步数增加,则控制装置C型的负载增加。因此,在程序步数与监视时间间隔之间,存在如果程序步数增加则监视时间间隔变长的关系。
在监视性能数据14c9的行14c9a的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处记述有“2000”,在程序步数的项目处记述有“20000”,在监视时间间隔的项目处记述有“60ms”。
因此,控制装置C型在监视数据数量是“2000”且程序步数是“20000”的情况下,以“60ms”的时间间隔对作为监视对象的设备进行监视。
在监视性能数据14c9的行14c9b的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处记述有“4000”,在程序步数的项目处记述有“40000”,在监视时间间隔的项目处记述有“120ms”。
因此,控制装置C型在监视数据数量是“4000”且程序步数是“40000”的情况下,以“120ms”的时间间隔对作为监视对象的设备进行监视。
监视性能数据14c9既可以是基于控制装置C型的型录规格创建的,也可以是基于实际运转的控制装置C型的实测值创建的,还可以由用户将其作为参数来设定。
此外,控制装置C型的监视时间间隔也可以不使用监视性能数据14c9而使用公式计算。作为对控制装置C型的监视时间间隔进行计算的公式,例示出下述的式(4)。
(监视时间间隔)
=(监视数据数量)×F+(程序步数)×G…(4)
在式(4)中,F及G是事先决定的正的常数。
此外,控制装置B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8也与监视性能数据14c7及14c9具有相同的项目,省略说明。另外,控制装置B型的监视时间间隔与控制装置A型及C型相同,也可以使用公式计算。
再次参照图2,监视性能数据14c包含:在监视系统的设计中可选择的网络CC-Link的监视性能数据14c10、网络Ethernet(注册商标)的监视性能数据14c11。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监视性能数据的例子的图。网络CC-Link的监视性能数据14c10包含: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通信时间间隔的项目。
监视数据数量是在控制装置的多个设备中,从控制装置向服务器转发的设备的数量。通信时间间隔是网络CC-Link进行设备的转发的时间间隔。
在监视性能数据14c10的行14c10a的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处记述有“-”,在通信时间间隔的项目处记述有“100ms”。
因此,网络CC-Link不依赖于监视数据数量,以“100ms”的时间间隔对作为监视对象的设备进行转发。
此外,如果监视数据数量增加,则经过网络CC-Link的数据量增加。因此,在监视数据数量与通信时间间隔之间存在如果监视数据数量增加则通信时间间隔变长的关系。
因此,监视性能数据14c10也可以包含分别具有与监视数据数量的值对应的通信时间间隔的多行。
监视性能数据14c10既可以是基于网络CC-Link的型录规格创建的,也可以是基于实际运转的网络CC-Link的实测值创建的,还可以由用户将其作为参数来设定。
此外,网络CC-Link的通信时间间隔也可以不使用监视性能数据14c10而使用公式计算。作为对网络CC-Link的通信时间间隔进行计算的公式,例示出下述的式(5)。
(通信时间间隔)=(监视数据数量)×H…(5)
在式(5)中,H是事先决定的正的常数。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监视性能数据的例子的图。网络Ethernet(注册商标)的监视性能数据14c11包含: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通信时间间隔的项目。
监视数据数量是在控制装置的多个设备中,从控制装置向服务器转发的设备的数量。通信时间间隔是网络Ethernet(注册商标)进行设备的转发的时间间隔。
在监视性能数据14c11的行14c11a的监视数据数量的项目处记述有“-”,在通信时间间隔的项目处记述有“200ms”。
因此,网络Ethernet(注册商标)不依赖于监视数据数量,以“200ms”的时间间隔对作为监视对象的设备进行转发。
此外,如果监视数据数量增加,则经过网络Ethernet(注册商标)的数据量增加。因此,在监视数据数量与通信时间间隔之间存在如果监视数据数量增加则通信时间间隔变长的关系。
因此,监视性能数据14c11也可以包含分别具有与监视数据数量的值对应的通信时间间隔的多行。
监视性能数据14c11既可以是基于网络Ethernet(注册商标)的型录规格创建的,也可以是基于实际运转的网络Ethernet(注册商标)的实测值创建的,还可以由用户将其作为参数来设定。
此外,网络Ethernet(注册商标)的通信时间间隔也可以不使用监视性能数据14c11而使用公式计算。作为对网络Ethernet(注册商标)的通信时间间隔进行计算的公式,例示出下述的式(6)。
(通信时间间隔)=(监视数据数量)×I…(6)
在式(6)中,I是事先决定的正的常数。
再次参照图2,存储部14包含阈值数据14d。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阈值数据的例子的图。阈值数据14d包含:种类的项目、值的项目。种类表示监视性能的判定对象。值表示成为监视性能的目标的阈值。
在阈值数据14d的行14d1的种类的项目处记述有“整体”,在值的项目处记述有“1380ms”。因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通过对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或绘制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或等于1380ms进行判定,从而对监视系统的设计进行辅助。
在阈值数据14d的行14d2的种类的项目处记述有“监视装置”,在值的项目处记述有“600ms”。因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通过对监视装置的绘制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或等于600ms进行判定,从而对监视系统的设计进行辅助。
在阈值数据14d的行14d3的种类的项目处记述有“服务器”,在值的项目处记述有“400ms”。因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通过对服务器的监视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或等于400ms进行判定,从而对监视系统的设计进行辅助。
在阈值数据14d的行14d4的种类的项目处记述有“网络”,在值的项目处记述有“100ms”。因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通过对网络的监视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或等于100ms进行判定,从而对监视系统的设计进行辅助。
在阈值数据14d的行14d5的种类的项目处记述有“控制装置”,在值的项目处记述有“100ms”。因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通过对控制装置的监视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或等于100ms进行判定,从而对监视系统的设计进行辅助。
阈值数据14d既可以是基于对作为设计对象的监视系统的要求值创建的,也可以由用户将其作为参数来设定。
再次参照图2,存储部14对改善方案数据14e进行存储。改善方案数据14e包含:网络改善方案数据14e1,其记述有网络是瓶颈的情况下的改善方案;监视装置改善方案数据14e2,其记述有监视装置是瓶颈的情况下的改善方案;服务器改善方案数据14e3,其记述有服务器是瓶颈的情况下的改善方案;以及控制装置改善方案数据14e4,其记述有控制装置是瓶颈的情况下的改善方案。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改善方案数据的例子的图。在网络改善方案数据14e1的行14e1a处记述有“将Ethernet(注册商标)变更为CC-Link”。通常,网络CC-Link比网络Ethernet(注册商标)的通信时间间隔短。因此,在网络是瓶颈的情况下,通过将Ethernet(注册商标)变更为CC-Link,从而能够改善网络的监视性能。
在网络改善方案数据14e1的行14e1b处记述有“将网络分割”。如果将1个网络分割为2个网络,则网络各自的负载降低。因此,在网络是瓶颈的情况下,通过将1个网络分割为2个网络,从而能够改善网络的监视性能。
在网络改善方案数据14e1的行14e1c处记述有“减少监视数据数量”。如果减少了监视数据数量,则通过网络转发的数据减少,因此网络的负载降低。因此,在网络是瓶颈的情况下,通过减少监视数据数量,从而能够改善网络的监视性能。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改善方案数据的例子的图。在监视装置改善方案数据14e2的行14e2a处记述有“减少绘制数据数量”。如果减少了绘制数据数量,则监视装置的负载降低。因此,在监视装置是瓶颈的情况下,通过减少绘制数据数量,从而能够改善监视装置的监视性能。
在监视装置改善方案数据14e2的行14e2b处记述有“减少监视数据数量”。如果减少了监视数据数量,则监视装置的负载降低。因此,在监视装置是瓶颈的情况下,通过减少监视数据数量,从而能够改善监视装置的监视性能。
在监视装置改善方案数据14e2的行14e2c处记述有“设为2台”。如果将监视装置设为2台,则监视装置各自的负载降低。因此,在监视装置是瓶颈的情况下,通过将监视装置设为2台,从而能够改善监视装置的监视性能。
此外,服务器改善方案数据14e3也与网络改善方案数据14e1及监视装置改善方案数据14e2相同,在服务器是瓶颈的情况下,记述有改善服务器的监视性能的改善方案。
控制装置改善方案数据14e4也与网络改善方案数据14e1及监视装置改善方案数据14e2相同,在控制装置是瓶颈的情况下,记述有改善控制装置的监视性能的改善方案。
再次参照图2,CPU 11执行存储于存储部14的系统设计辅助程序。由此,实现了系统设计辅助部11a。
系统设计辅助部11a包含结构图创建部11a1,该结构图创建部11a1基于来自用户的输入,创建监视系统的结构图而将其显示于显示部16。
系统设计辅助部11a包含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该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取得配置于结构图内的多个结构要素各自的监视性能。
系统设计辅助部11a包含整体监视性能取得部11a3,该整体监视性能取得部11a3基于多个结构要素各自的监视性能,取得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
系统设计辅助部11a包含整体监视性能显示部11a4,该整体监视性能显示部11a4将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显示于显示部16。
系统设计辅助部11a包含瓶颈显示部11a5,该瓶颈显示部11a5将监视系统内作为监视性能的瓶颈的结构要素以用户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于显示部16。
系统设计辅助部11a包含改善方案显示部11a6,该改善方案显示部11a6将监视系统内作为监视性能的瓶颈的结构要素的改善方案显示于显示部16。
对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结构图创建部11a1在步骤S100中,基于来自用户的输入,创建监视系统的结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的系统设计辅助画面的图。结构图创建部11a1将结构图创建区域16a和选择菜单区域16b显示于显示部16。
结构图创建部11a1在选择菜单区域16b内,对在监视系统的设计中可选择的结构要素进行罗列显示。用户通过鼠标光标21选择监视装置的显示有“A型”的行16b1,沿箭头22进行拖拽,从而将监视装置A型的图像31配置于结构图创建区域16a内。
同样地,用户将服务器B型的图像32、网络CC-Link的图像33、控制装置A型的图像34及控制装置C型的图像35配置于结构图创建区域16a内。然后,用户将监视装置A型的图像31与服务器B型的图像32用线连接,将服务器B型的图像32与网络CC-Link的图像33用线连接,将网络CC-Link的图像33与控制装置A型的图像34用线连接,将网络CC-Link的图像33与控制装置C型的图像35用线连接。
结构图创建部11a1创建结构图41,该结构图41包含:监视装置A型的图像31、服务器B型的图像32、网络CC-Link的图像33、控制装置A型的图像34及控制装置C型的图像35。
再次参照图12,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在步骤S102中,取得结构要素各自的监视性能。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的系统设计辅助画面的图。
用户选择控制装置A型的图像34,指定出监视数据数量“3000”及程序步数“50000”。如果指定了监视数据数量“3000”及程序步数“50000”,则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将监视数据数量“3000”及程序步数“50000”作为关键词,对控制装置A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7进行搜索,取得监视时间间隔“100ms”。
此外,也可以取代对监视数据数量“3000”及程序步数“50000”进行指定,而是由用户对项目数据14a进行指定。如果指定了项目数据14a,则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参照控制程序14a1,取得程序步数“50000”。另外,如果指定了项目数据14a,则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参照设备存储器14a3,取得监视数据数量“3000”。然后,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将监视数据数量“3000”及程序步数“50000”作为关键词,对控制装置A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7进行搜索,取得监视时间间隔“100ms”。
由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能够抑制用户的工作量。
此外,也可以取代对控制装置A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7进行搜索而取得监视时间间隔,而是由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使用式(3)来取得控制装置A型的监视时间间隔。
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将控制装置A型的监视数据数量、程序步数及监视时间间隔的图像34a显示于控制装置A型的图像34附近。
将控制装置A型的监视数据数量、程序步数及监视时间间隔的图像34a显示于控制装置A型的图像34附近是指,以图像34a与图像34之间的距离比图像34a与其他的结构要素的图像31、32、33或35之间的距离短的方式显示图像34a。
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控制装置A型的监视数据数量、程序步数及监视时间间隔。
另外,用户选择控制装置C型的图像35,指定出监视数据数量“2000”及程序步数“20000”。如果指定了监视数据数量“2000”及程序步数“20000”,则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将监视数据数量“2000”及程序步数“20000”作为关键词,对控制装置C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9进行搜索,取得监视时间间隔“60ms”。
此外,也可以取代对监视数据数量“2000”及程序步数“20000”进行指定,而由用户对项目数据14b进行指定。如果指定了项目数据14b,则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参照控制程序14b1,取得程序步数“20000”。另外,如果指定了项目数据14b,则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参照设备存储器14b3,取得监视数据数量“2000”。然后,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将监视数据数量“2000”及程序步数“20000”作为关键词,对控制装置C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9进行搜索,取得监视时间间隔“60ms”。
由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能够抑制用户的工作量。
此外,也可以取代对控制装置C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9进行搜索而取得监视时间间隔,而由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使用式(4)来取得控制装置C型的监视时间间隔。
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将控制装置C型的监视数据数量、程序步数及监视时间间隔的图像35a显示于控制装置C型的图像35附近。
将控制装置C型的监视数据数量、程序步数及监视时间间隔的图像35a显示于控制装置C型的图像35附近是指,以图像35a与图像35之间的距离比图像35a与其他的结构要素的图像31、32、33或34之间的距离短的方式显示图像35a。
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控制装置C型的监视数据数量、程序步数及监视时间间隔。
另外,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参照网络CC-Link的监视性能数据14c10,取得通信时间间隔“100ms”。
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将网络CC-Link的通信时间间隔的图像33a显示于网络CC-Link的图像33附近。
将网络CC-Link的通信时间间隔的图像33a显示于网络CC-Link的图像33附近是指,以图像33a与图像33之间的距离比图像33a与其他的结构要素的图像31、32、34或35之间的距离短的方式显示图像33a。
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网络CC-Link的通信时间间隔。
另外,用户选择服务器B型的图像32,指定出监视数据数量“2000”。如果指定了监视数据数量“2000”,则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将监视数据数量“2000”作为关键词,对服务器B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5进行搜索,取得监视时间间隔“400ms”。
此外,也可以取代对服务器B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5进行搜索而取得监视时间间隔,而由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使用式(2)来取得服务器B型的监视时间间隔。
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将服务器B型的监视数据数量及监视时间间隔的图像32a显示于服务器B型的图像32附近。
将服务器B型的监视数据数量及监视时间间隔的图像32a显示于服务器B型的图像32附近是指,以图像32a与图像32之间的距离比图像32a与其他的结构要素的图像31、33、34或35之间的距离短的方式显示图像32a。
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服务器B型的监视数据数量及监视时间间隔。
另外,用户选择监视装置A型的图像31,指定出监视数据数量“2000”及绘制数据数量“1000”。如果指定了监视数据数量“2000”及绘制数据数量“1000”,则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将监视数据数量“2000”及绘制数据数量“1000”作为关键词,对监视装置A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1进行搜索,取得绘制时间间隔“800ms”。
此外,也可以取代对监视装置A型的监视性能数据14c1进行搜索而取得绘制时间间隔,而由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使用式(1)来取得监视装置A型的绘制时间间隔。
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2将监视装置A型的绘制数据数量、监视数据数量及绘制时间间隔的图像31a显示于监视装置A型的图像31附近。
将监视装置A型的绘制数据数量、监视数据数量及绘制时间间隔的图像31a显示于监视装置A型的图像31附近是指,以图像31a与图像31之间的距离比图像31a与其他的结构要素的图像32、33、34或35之间的距离短的方式显示图像31a。
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监视装置A型的绘制数据数量、监视数据数量及绘制时间间隔。
再次参照图12,整体监视性能取得部11a3在步骤S104中,取得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在实施方式1中,就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而言,存在监视数据经由控制装置A型、网络CC-Link、服务器B型及监视装置A型而传输的第1路径,和监视数据经由控制装置C型、网络CC-Link、服务器B型及监视装置A型而传输的第2路径。
整体监视性能取得部11a3将控制装置A型的监视时间间隔“100ms”、网络CC-Link的通信时间间隔“100ms”、服务器B型的监视时间间隔“400ms”、监视装置A型的绘制时间间隔“800ms”相加,取得第1路径的监视性能“1400ms”。
整体监视性能取得部11a3将控制装置C型的监视时间间隔“60ms”、网络CC-Link的通信时间间隔“100ms”、服务器B型的监视时间间隔“400ms”、监视装置A型的绘制时间间隔“800ms”相加,取得第2路径的监视性能“1360ms”。
整体监视性能显示部11a4在步骤S106中,将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显示于显示部16。
详细地说,整体监视性能显示部11a4将表示第1路径的监视性能的图像52及表示第2路径的监视性能的图像53显示于结构图创建区域16a内。
由此,用户在监视系统的设计阶段能够掌握监视系统的大致的监视性能。因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能够抑制实际构建出监视系统后达不到作为目标的监视性能的问题。
此时,整体监视性能显示部11a4将第1路径的监视性能“1400ms”与阈值数据14d的行14d1内的阈值“1380ms”进行比较,第1路径的监视性能“1400ms”超过了阈值数据14d的行14d1内的阈值“1380ms”,因此以用户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第1路径。作为以用户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第1路径这一做法,在结构图41中例示出将第1路径的结构要素以红色显示。
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出监视性能未满足目标的路径。因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能够将监视系统的设计的研发变容易。
瓶颈显示部11a5在步骤S108中,以用户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作为瓶颈的结构要素。
瓶颈显示部11a5将控制装置A型的监视时间间隔“100ms”与阈值数据14d的行14d5内的阈值“100ms”进行比较,控制装置A型的监视时间间隔“100ms”未超过阈值数据14d的行14d5内的阈值“100ms”,因此判定为控制装置A型不是瓶颈。
瓶颈显示部11a5将控制装置C型的监视时间间隔“60ms”与阈值数据14d的行14d5内的阈值“100ms”进行比较,控制装置C型的监视时间间隔“60ms”未超过阈值数据14d的行14d5内的阈值“100ms”,因此判定为控制装置C型不是瓶颈。
瓶颈显示部11a5将网络CC-Link的通信时间间隔“100ms”与阈值数据14d的行14d4内的阈值“100ms”进行比较,网络CC-Link的通信时间间隔“100ms”未超过阈值数据14d的行14d4内的阈值“100ms”,因此判定为网络CC-Link不是瓶颈。
瓶颈显示部11a5将服务器B型的监视时间间隔“400ms”与阈值数据14d的行14d3内的阈值“400ms”进行比较,服务器B型的监视时间间隔“400ms”未超过阈值数据14d的行14d3内的阈值“400ms”,因此判定为服务器B型不是瓶颈。
瓶颈显示部11a5将监视装置A型的绘制时间间隔“800ms”与阈值数据14d的行14d2内的阈值“600ms”进行比较,监视装置A型的绘制时间间隔“800ms”超过阈值数据14d的行14d2内的阈值“600ms”,因此判定为监视装置A型是瓶颈。
因此,瓶颈显示部11a5以用户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作为瓶颈的监视装置A型的图像31。作为以用户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监视装置A型的图像31这一做法,在结构图41中例示出将监视装置A型的图像31以红色进行闪烁显示。
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掌握作为瓶颈的结构要素。因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能够将监视系统的设计的研发变容易。
此外,也可以是如果多个结构要素超过阈值,则瓶颈显示部11a5将在超过阈值的多个结构要素中与阈值的差最大的结构要素作为瓶颈而显示。
另外,瓶颈显示部11a5通过与阈值进行比较而判定各结构要素是否为瓶颈,但不限定于此。瓶颈显示部11a5也可以将各结构要素中监视或绘制时间间隔最大的结构要素判定为瓶颈。
再次参照图12,改善方案显示部11a6在步骤S110中,显示作为瓶颈的结构要素的改善方案。
改善方案显示部11a6在步骤S108中判定为监视装置A型是瓶颈,因此显示记述有监视装置改善方案的监视装置改善方案数据14e2的内容。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的系统设计辅助画面的图。
改善方案显示部11a6将表示监视装置改善方案数据14e2的内容的图像51显示于监视装置A型的图像31附近。
将表示监视装置改善方案数据14e2的内容的图像51显示于监视装置A型的图像31附近是指,以图像51与图像31之间的距离比图像51与其他的结构要素的图像32、33、34或35之间的距离短的方式显示图像51。
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掌握瓶颈的改善方案。因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能够将监视系统的设计的研发变容易。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涉及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对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进行显示。由此,用户在监视系统的设计阶段能够掌握监视系统的大致的监视性能。因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能够抑制实际构建出监视系统后,达不到作为目标的监视性能的问题。
另外,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以用户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作为瓶颈的结构要素。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掌握作为瓶颈的结构要素。因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能够将监视系统的设计的研发变容易。
另外,就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而言,如果取代监视数据数量及程序步数的指定,而向控制装置进行项目数据的指定,则参照被指定的项目数据,取得监视数据数量及程序步数。由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能够抑制用户的工作量。
另外,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显示瓶颈的改善方案。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掌握瓶颈的改善方案。因此,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能够将监视系统的设计的研发变容易。
以上的实施方式示出的结构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既能够与其他公知的技术进行组合,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标号的说明
1系统设计辅助装置,11 CPU,11a系统设计辅助部,11a1结构图创建部,11a2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11a3整体监视性能取得部,11a4整体监视性能显示部,11a5瓶颈显示部,11a6改善方案显示部,14存储部,14a、14b项目数据,14c监视性能数据,14d阈值数据,14e改善方案数据。
Claims (7)
1.一种系统设计辅助装置,其将由进行数据的监视、绘制或通信的时间间隔表示的监视性能作为指标,对监视系统的设计进行辅助,
其特征在于,具有:
显示部,其显示文字或图像;
输入部,其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
结构图创建部,其基于来自用户的输入,创建所述监视系统的结构图而将该结构图显示于所述显示部;
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其取得配置于所述结构图内的多个结构要素各自的监视性能;
整体监视性能取得部,其基于所述多个结构要素各自的监视性能,取得所述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以及
整体监视性能显示部,其将所述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显示于所述显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将所述多个结构要素各自的监视性能显示于所述显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瓶颈显示部,该瓶颈显示部将所述监视系统内成为监视性能的瓶颈的所述结构要素,以用户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于所述显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如果由用户针对所述结构要素,指定了包含由所述结构要素执行的控制程序及对所述结构要素的存储器内的多个工作区域进行规定的设备存储器的项目数据,则所述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部参照所述控制程序取得程序步数,参照所述设备存储器取得监视数据数量,基于所述程序步数及所述监视数据数量,取得所述结构要素的监视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设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改善方案显示部,该改善方案显示部将在所述监视系统内成为监视性能的瓶颈的所述结构要素的改善方案显示于所述显示部。
6.一种系统设计辅助方法,其将由进行数据的监视、绘制或通信的时间间隔表示的监视性能作为指标,对监视系统的设计进行辅助,
其特征在于,具有:
结构图创建步骤,基于用户的输入,创建所述监视系统的结构图;
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步骤,取得配置于所述结构图内的多个结构要素各自的监视性能;
整体监视性能取得步骤,基于所述多个结构要素各自的监视性能,取得所述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以及
整体监视性能显示步骤,将所述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显示于显示部。
7.一种系统设计辅助程序,其用于将由进行数据的监视、绘制或通信的时间间隔表示的监视性能作为指标,对监视系统的设计进行辅助,
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
结构图创建步骤,基于用户的输入,创建所述监视系统的结构图;
结构要素监视性能取得步骤,取得配置于所述结构图内的多个结构要素各自的监视性能;
整体监视性能取得步骤,基于所述多个结构要素各自的监视性能,取得所述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以及
整体监视性能显示步骤,将所述监视系统整体的监视性能显示于显示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5/066524 WO2016199206A1 (ja) | 2015-06-08 | 2015-06-08 | システム設計支援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15199A true CN107615199A (zh) | 2018-01-19 |
CN107615199B CN107615199B (zh) | 2019-04-26 |
Family
ID=57504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80373.7A Active CN107615199B (zh) | 2015-06-08 | 2015-06-08 | 系统设计辅助装置、方法及程序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09438B1 (zh) |
CN (1) | CN107615199B (zh) |
WO (1) | WO20161992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78924B2 (ja) * | 2021-07-07 | 2024-05-08 | 株式会社Tmeic | Scadaウェブhmiシステム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88137A (zh) * | 2012-06-26 | 2014-08-13 |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 数据收集系统、数据收集装置、数据收集系统程序、以及数据收集程序 |
JP2014154070A (ja) * | 2013-02-13 | 2014-08-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プラント制御監視システム設計支援ツール |
CN104345662A (zh) * | 2013-07-24 | 2015-02-11 |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 过程控制装置及系统以及其健康性判定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31229A (ja) * | 1996-02-21 | 1997-09-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データベース構築方法 |
JP2006277734A (ja) * | 2005-03-01 | 2006-10-12 | Omron Corp | ネットワーク構成図表示装置 |
JP4811260B2 (ja) * | 2006-12-11 | 2011-11-09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及びその支援装置 |
-
2015
- 2015-06-08 JP JP2016553675A patent/JP6109438B1/ja active Active
- 2015-06-08 CN CN201580080373.7A patent/CN107615199B/zh active Active
- 2015-06-08 WO PCT/JP2015/066524 patent/WO201619920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88137A (zh) * | 2012-06-26 | 2014-08-13 |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 数据收集系统、数据收集装置、数据收集系统程序、以及数据收集程序 |
JP2014154070A (ja) * | 2013-02-13 | 2014-08-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プラント制御監視システム設計支援ツール |
CN104345662A (zh) * | 2013-07-24 | 2015-02-11 |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 过程控制装置及系统以及其健康性判定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6199206A1 (ja) | 2017-06-22 |
CN107615199B (zh) | 2019-04-26 |
JP6109438B1 (ja) | 2017-04-05 |
WO2016199206A1 (ja) | 2016-1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67720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populating a display area with historized process parameters | |
US11774927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a role-based user interface | |
JP7396674B2 (ja) | 役割ベース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及び非一時的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媒体 | |
US9043003B2 (en) | Graphical view sidebar for a process control system | |
KR101936027B1 (ko) | 엔지니어링 툴, 시스템 및 모듈 | |
US11442416B2 (en) | Plant control supporting apparatus, plant control support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
US10878140B2 (en) | Plant builder system with integrated simul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 |
US10915419B2 (en) |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and assistance apparatus, control assist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 |
US11054974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aphical display configuration design verification in a process plant | |
DE112009002304T5 (de) | Effiziente Auslegung und Konfigurierung von Elementen in einem Prozesssteuerungssystem | |
JP6453504B1 (ja) | 異常監視装置、異常監視方法および異常監視プログラム | |
CN110998464B (zh) | 用于在工业过程控制和自动化系统中生成用于有效监测和控制的智能可视化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7615199B (zh) | 系统设计辅助装置、方法及程序 | |
Schachinger et al. | An advanced data analytics framework for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 | |
KR102547071B1 (ko) | 관제 맵 가중치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CN113552983B (zh) | 自定义多态技术的电网监控系统设备元件图模定义方法 | |
Walunj et al. | Ontology-Based Digital Twin Framework for Smart Factories | |
Iliukhin et al. | Unified approach to software development of automated control systems for oil equipment | |
CN118586519A (zh) | Ai辅助工具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 |
Vladić et al. |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QUASI-SATISFICING DECISION | |
GB2568786A (en) | Plant/project standards and display themes in a process control pla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