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7954A - 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97954A CN107297954A CN201710241015.0A CN201710241015A CN107297954A CN 107297954 A CN107297954 A CN 107297954A CN 201710241015 A CN201710241015 A CN 201710241015A CN 107297954 A CN107297954 A CN 1072979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shing
- pressing part
- ink
- cleaning
- balladeur tr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AXDJCCTWPBKUKL-UHFFFAOYSA-N 4-[(4-aminophenyl)-(4-imino-3-methylcyclohexa-2,5-dien-1-ylidene)methyl]aniline;hydron;chloride Chemical group Cl.C1=CC(=N)C(C)=CC1=C(C=1C=CC(N)=CC=1)C1=CC=C(N)C=C1 AXDJCCTWPBKUK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25254 Cannabis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HFGPZNIAWCZYJU-UHFFFAOYSA-N lead zirconate titanat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O-2].[O-2].[Ti+4].[Zr+4].[Pb+2] HFGPZNIAWCZYJ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451 lead zirconate titan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10 lo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9 deter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3 imbib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41—Means to remove deposits from wipers or scra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cleaning fluid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有效地去除附着于吐出面的墨水的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头片(96A、96B),其被浸渗清洗液,且能够抵接于喷墨头的吐出面,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推抵部件(94A、94B),其相对于头片(96A、96B)配置在与吐出面相反的一侧,以将头片(96A、96B)推抵于吐出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具备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喷墨头、以及沿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运送被记录介质(例如,纸等)的运送机构。喷墨头在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喷嘴孔吐出液滴状的墨水。通过墨水命中于被记录介质上,对被记录介质记录各种信息。
另外,在喷墨打印机中,为了维持、恢复喷嘴孔的吐出性能,搭载有对喷墨头之中喷嘴孔开口的面(以下,称为吐出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例如,在下列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浸渗有清洗液的清洁装置推顶于吐出面,以去除附着于吐出面的墨水的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06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存在难以遍及吐出面整体均匀地推顶清洁装置,难以有效地去除附着于吐出面的墨水的问题。
本发明所涉及的方式提供能够有效地去除附着于吐出面的墨水的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具备:头片,其被浸渗清洗液,且能够抵接于液体喷射头之中喷射孔开口的喷射面,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推抵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头片配置在与所述喷射面相反的一侧,以将所述头片推抵于所述喷射面。
根据本方式,通过利用能够弹性变形的推抵部件将头片推抵于喷射面,推抵部件仿照喷射面的起伏等而柔性地变形。由此,能够遍及喷射面的整体均匀地推顶头片。特别地,由于头片与例如由发泡树脂等形成的推抵部件相比每单位面积的开口部的面积小,故能够增加头片与喷射面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有效地去除附着于喷射面的液体等。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推抵部件还可以由发泡树脂形成。
根据本方式,能够将清洗液保持于推抵部件的内部,由此能够对头片供给清洗液。其结果,能够抑制头片的干燥。
在上述方式中,还可以是在所述头片之中,为所述液体喷射头的主扫描方向的一侧端部的第一端部浸渍在贮留清洗液的清洗液流路内,为所述液体喷射头的主扫描方向的另一侧端部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清洗液流路间隔。
根据本方式,贮留于清洗液流路的清洗液通过毛细管现象等而从第一端部浸渗于头片内。浸渗于头片的清洗液从第一端部朝第二端部单向地渗透。因而,能够将利用头片以供喷射面的清洗的清洗液从第二端部排出。而且,能够从第一端部连续地供给新鲜的清洗液,能够抑制头片的干燥。
在上述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推抵部件具备在从所述头片的所述第一端部去往第二端部的延伸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推抵块。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若一体地形成则难以整形为期望形状的推抵部件的整体形状形成为期望形状。
在上述方式中,还可以是在所述多个推抵块之中,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头片的所述第一端部附近的第一推抵块由连泡的发泡树脂形成,在所述多个推抵块之中,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头片的所述第二端部附近的第二推抵块由单泡的发泡树脂形成。
根据本方式,由于推抵块由发泡树脂形成,故能够利用推抵块保持清洗液,能够抑制头片、推抵部件的干燥。特别地,由于第一推抵块由连泡的发泡树脂形成,故与第二推抵块相比,能够保持较多的清洗液。而且,利用第一推抵块保持的清洗液慢慢地渗透到由单泡形成的第二推抵块。由此,容易将供喷射面的清洗的清洗液从头片的第二端部排出。而且,能够从第一端部连续地供给新鲜的清洗液,能够抑制头片的干燥。
在上述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喷射孔在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多个而构成喷嘴孔列,在所述推抵部件之中,与所述喷射孔列相向的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以外的第二部分朝所述喷射面突出。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推抵部件的第一部分将头片可靠地推抵于喷射孔列。由此,能够可靠地去除附着在喷射孔周围的液体等。
在上述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推抵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割构成。
根据本方式,推抵部件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仿照喷射面的起伏等而柔性地变形。由此,能够遍及喷射面的整体均匀地推顶头片。
在上述方式中,还可以是在所述推抵部件之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比为硬质的。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推抵部件的第一部分将头片可靠地推抵于喷射孔列。由此,能够可靠地去除附着在喷射孔周围的液体等。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能够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液体喷射头、以及上述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清洁装置。
根据本方式,由于具备上述方式的清洁装置,故能够提供能够长期维持吐出性能的,可靠性高的液体喷射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有效地去除附着于喷射面的液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概要构成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清洁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从X方向的一侧看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清洁单元的侧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滑架罩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罩单元处于开放位置的状态的从X方向看喷墨头、滑架以及罩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8是示出罩单元处于滑架罩位置的状态的从X方向看喷墨头、滑架以及罩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9是示出罩单元处于头罩位置的状态的从X方向看喷墨头、滑架以及罩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10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罩机构的立体图;
图11是与图4的XI-XI线相当的刮板单元的截面图;
图1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清洗液供给机构的概要构成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拂拭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拂拭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拂拭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滑架罩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头罩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印字待命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刮板机构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清洁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举利用墨水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为能够识别的大小,适当变更了各部件的比例尺。
[打印机]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的概要构成图。
如图1所示,打印机1例如是用于产业用等的大型打印机1。打印机1具备运送机构2、墨水供给机构3、扫描机构4、喷墨头5、以及清洁装置6。此外,符号7是构成打印机1外观的框体。框体7容纳上述各构成物品。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利用X、Y、Z的直角坐标系来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X方向与被记录介质P(例如,纸等)的运送方向(副扫描方向)一致。Y方向与喷墨头5的扫描方向(主扫描方向)一致。Z方向(第一方向)表示与X方向以及Y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
运送机构2沿X方向运送被记录介质P。具体而言,运送机构2具备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栅格辊(grid roller)11、与栅格辊11平行地延伸设置的夹送辊(pinch roller)12、以及使栅格辊11绕轴旋转的马达等驱动机构(未图示)。
墨水供给机构3具备墨水储罐13、将墨水储罐13和喷墨头5连接的墨水配管14、以及将墨水储罐13内的墨水供给到喷墨头5的供给泵(未图示)。
多个墨水储罐13沿Y方向排列。在各墨水储罐13中例如分别容纳有黄、洋红、青、黑等不同颜色的多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种)墨水。此外,墨水的种类不限于四种,能够适当地变更。
墨水配管14例如为具有可挠性的柔性软管。墨水配管14将各墨水储罐13和各喷墨头5之间分别连接。
供给泵对墨水配管14内加压,以通过墨水配管14对喷墨头5送出墨水。
扫描机构4使喷墨头5沿Y方向往复扫描。具体而言,扫描机构4具备搭载有喷墨头5的滑架21、以及使滑架21沿Y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22。
驱动机构22具备沿Y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一对滑轮24(在图1中仅示出一个滑轮24)、缠绕在一对滑轮24之间的无接头带25、以及使一个滑轮24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26。
滑架21以能够在沿Y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导轨上移动的方式构成。在滑架21搭载有多个喷墨头5。在图示的例子中,分别吐出黄、洋红、青、黑等不同颜色墨水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喷墨头5搭载于滑架21。
<喷墨头>
接着,说明喷墨头5。图2是喷墨头5的立体图。图3是喷墨头5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各喷墨头5除了被供给的墨水的颜色以外都由同一构成形成。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一个喷墨头5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并省略其他喷墨头5的说明。
如图2、图3所示,喷墨头5是由吐出墨水的多个喷嘴孔31、32遍及两列形成的两列类型的喷墨头5。
喷墨头5主要具备第一头芯片33及第二头芯片34、喷嘴板35、喷嘴罩36、以及喷嘴防护件37。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方向之中相对于头芯片33、34去往喷嘴板35的方向作为下方,并将相对于头芯片33、34从喷嘴板35离开的方向作为上方来进行说明。
第一头芯片33为从后述吐出通道43的通道延伸方向(Z方向)的顶端部吐出墨水的所谓边射类型。
第一头芯片33由第一促动板41和第一盖板42在Y方向上层叠而构成。
第一促动板41是极化方向沿厚度方向(Z方向)设定为一个方向的所谓单极基板。此外,第一促动板41优选地使用例如包括PZT(钛酸锆酸铅)等的陶瓷基板。另外,第一促动板41还可以将极化方向在Z方向上不同的两片压电基板层叠而形成(所谓的人字纹类型)。
在第一促动板41的表面(朝向第一盖板42的面),沿X方向隔开间隔并列设置有多个通道43、44。各通道43、44分别沿Z方向形成为直线状,并且,至少在第一促动板41的下端面处开口。各通道43、44被由第一促动板41形成的驱动壁45分别沿X方向分隔。
上述多个通道43、44是被填充墨水的吐出通道43、以及不被填充墨水的非吐出通道44。吐出通道43以及非吐出通道44在X方向上交替地排列配置。此外,在通道43、44内表面(驱动壁45),通过蒸镀等形成有未图示的驱动电极。驱动电极经由未图示的柔性印刷基板而被施加驱动电压,从而通过压电滑移效应使驱动壁45变形。
第一盖板42在从Y方向看的平面视图中形成为矩形形状。第一盖板42在使第一促动板41的上端部露出的状态下接合于第一促动板41的表面。
第一盖板42具有共通墨水室46、以及多个狭缝47。
共通墨水室46在Z方向上形成在与吐出通道43的上端部同等的位置。共通墨水室46朝第一盖板42的背面(朝向第一促动板41的面)凹陷,并且沿X方向延伸设置。墨水通过上述墨水供给机构3(参照图1)流入共通墨水室46。
狭缝47形成于共通墨水室46之中与吐出通道43在Y方向上相向的位置。狭缝47将共通墨水室46内与各吐出通道43内分别连通。另一方面,非吐出通道44不连通于共通墨水室46内。
第二头芯片34由第二促动板51和第二盖板52在Y方向上层叠而构成。各头芯片33、34通过将第一促动板41以及第二促动板51的背面彼此接合而成为一体。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第二头芯片34中与第一头芯片33同样的构成,有时附以与第一头芯片33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二头芯片34的吐出通道43及非吐出通道44相对于第一头芯片33的吐出通道43及非吐出通道44的排列间距错开半个间距地排列。即,各头芯片33、34的吐出通道43彼此以及非吐出通道44彼此排列为交错状。在该情况下,第一头芯片33的吐出通道43和第二头芯片34的非吐出通道44在Y方向上相向,第一头芯片33的非吐出通道44和第二头芯片34的吐出通道43在Y方向上相向。此外,在各头芯片33、34之间,能够适当地变更吐出通道43以及非吐出通道44的排列间距。此外,在各头芯片33、34之间,吐出通道43彼此以及非吐出通道44彼此在X方向上可以形成在同等的位置,也可以形成在不同的位置。
喷嘴罩36是从Z方向看的平面视图外形形成为长方形形状的板状部件。在喷嘴罩36,形成有沿Z方向贯穿喷嘴罩36的嵌合孔55。第一头芯片33以及第二头芯片34一同嵌合在嵌合孔55内。在图3的例子中,各头芯片33、34以下端面与喷嘴罩36的下端面齐平的方式嵌合在嵌合孔55内。
如图3所示,喷嘴板35例如通过粘接等而固定于各头芯片33、34以及喷嘴罩36的下端面。喷嘴板35采用基于树脂材料(聚酰亚胺等)、金属材料(SUS等)、玻璃等的单层构造、或是层叠构造。另外,喷嘴板35的厚度例如为50μm左右。
在喷嘴板35,形成有沿Y方向延伸的多个喷嘴列(第一喷嘴列56以及第二喷嘴列57)。各喷嘴列56、57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相互平行地延伸。
第一喷嘴列56具有沿Z方向贯穿喷嘴板35的上述第一喷嘴孔31。第一喷嘴孔31分别形成在喷嘴板35之中与第一头芯片33的吐出通道43在Z方向上相向的位置。即,第一喷嘴孔31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直线状地排列。
第二喷嘴列57具有沿Z方向贯穿喷嘴板35的上述第二喷嘴孔32。第二喷嘴孔32分别形成在喷嘴板35之中与第二头芯片34的吐出通道43在Z方向上相向的位置。即,第二喷嘴孔32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直线状地排列。此外,各喷嘴孔31、32形成为随着从上方去往下方前端逐渐变细的锥状。
如图2、图3所示,喷嘴防护件37例如是对SUS等的板材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喷嘴防护件37形成为在上方开口的箱型。喷嘴防护件37在外嵌于喷嘴罩36的状态下从下方覆盖喷嘴板35。
在喷嘴防护件37之中与上述喷嘴列56、57在Z方向上相向的部分,分别形成有沿Z方向贯穿喷嘴防护件37的露出孔(第一露出孔58以及第二露出孔59)。各露出孔58、59形成为沿Y方向延伸的狭缝状。各喷嘴列56、57通过对应的露出孔58、59而露出到外部。
喷嘴防护件37的下表面、以及喷嘴板35的下表面之中通过露出孔58、59而露出的部分构成喷墨头5的吐出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5中,由于喷嘴板35由喷嘴防护件37覆盖,故喷嘴孔31、32在相对于喷嘴防护件37的下表面向上方凹陷的位置处开口。即,本实施方式的吐出面为具有由喷嘴防护件37的下表面构成的凸面、以及由喷嘴板35的下表面构成的凹面的凹凸面。
图4是清洁装置6的立体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如图4所示,多个喷墨头5在排列为交错状的状态下搭载于滑架21。在该情况下,在Y方向上相邻的喷墨头5的喷嘴列56、57的一部分从Y方向看重叠。但是,各喷墨头5的布局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还可以以各喷墨头5的喷嘴列56、57整体从Y方向看重叠的方式排列各喷墨头5。另外,搭载于滑架21的喷墨头5的数量也能够适当地变更。
如图1所示,喷墨头5通过滑架21的向Y方向的移动而在印字区域S与清洁区域C之间移动。印字区域S是被记录介质P(运送机构2)的上方区域。喷墨头5在对被记录介质P的印字动作时在印字区域S中沿Y方向往复移动。
清洁区域C是相对于印字区域S位于Y方向一侧的区域。喷墨头5在维护时、驱动停止时等移动到清洁区域C。
<清洁装置>
如图4所示,清洁装置6在上述清洁区域C中相对于喷墨头5设于下方。具体而言,清洁装置6具备基础框架60、清洁单元61、清洗液供给机构62(参照图12)、以及清洗液储罐63(参照图12)。
基础框架60以能够沿X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清洁单元61。基础框架60在从X方向看的正视图中形成为朝上方开口的C字状。在基础框架60之中在Y方向上相向的一对基础侧壁部60a,配置有基础导轨64。基础导轨64在各基础侧壁部60a的上端部处沿X方向延伸。
清洁单元61配置在上述基础框架60的内侧。清洁单元61具备单元框架65、罩单元66、以及刮板单元67。
单元框架65形成为朝上方开口的箱型。单元框架65之中在Y方向上相向的一对第一侧壁部65a以能够沿X方向滑动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基础导轨64上。
清洁单元61以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动作而相对于基础框架60沿X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具体而言,清洁单元61在从Z方向看的平面视图中在与位于清洁区域C的各喷墨头5重合的相向位置、以及从各喷墨头5避开的避开位置(参照图15)之间移动。此外,作为驱动机构,能够采用带、链条、梯形螺杆、滚珠螺杆等各种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Y方向之中去往印字区域S的方向称为Y方向的内侧,将去往清洁区域C的方向称为Y方向的外侧。另外,将X方向之中去往相向位置的方向称为一侧,并将去往避开位置的方向称为另一侧。
图5是从X方向的一侧看清洁单元61的侧视图。
如图5所示,在单元框架65之中在X方向上相向的第二侧壁部65b,配置有单元引导件71。单元引导件71是沿X方向贯穿第二侧壁部65b的凸轮槽。单元引导件71在各第二侧壁部65b中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各形成有两个。此外,各单元引导件71分别构成相同的形状。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一个单元引导件71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并省略其他单元引导件71的说明。
单元引导件71形成为随着去往Y方向的外侧而渐渐向上方延伸的阶梯状。具体而言,单元引导件71由下级部71a、第一连接部71b、中级部71c、第二连接部71d以及上级部71e沿Y方向相连而形成。
下级部71a、中级部71c以及上级部71e分别沿Y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第一连接部71b随着去往Y方向的外侧而向上方延伸。第一连接部71b将下级部71a以及中级部71c之间连接。
第二连接部71d随着去往Y方向的外侧而向上方延伸。第二连接部71d将中级部71c以及上级部71e之间连接。
如图4所示,罩单元66配置在单元框架65的内侧。罩单元66具备滑架罩机构73、以及头罩机构75。
滑架罩机构73是用于将喷墨头5的吐出面保持得湿润的部件。滑架罩机构73具有罩框架77、以及配置在罩框架77上的滑架罩78。
如图5所示,沿X方向延伸的支撑销79贯穿罩框架77。支撑销79的X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贯穿插入上述各单元引导件71之中在X方向上相向的单元引导件71内。因而,罩单元66以能够随着去往Y方向的滑动移动而沿Z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具体而言,罩单元66在支撑销79位于下级部71a内的开放位置、支撑销79位于中级部71c内的滑架罩位置、以及支撑销79位于上级部71e内的头罩位置之间滑动移动。
在罩框架77之中位于Y方向外侧的部分,设有能够随着滑架21的移动而卡合于滑架21的止动壁部81。止动壁部81从罩框架77之中位于Y方向外侧的部分向上方突出设置。止动壁部81在清洁单元61处于相向位置,且罩单元66处于开放位置时(以下,称为罩初始位置),从Y方向看与滑架21重合。在处于罩初始位置时,滑架21随着滑架21的去往Y方向外侧的移动而抵接(卡合)于止动壁部81。由此,罩框架77随着滑架21的去往Y方向外侧的移动而与滑架21一同向Y方向外侧移动。另一方面,止动壁部81随着滑架21的去往Y方向内侧的移动而与滑架21间隔。由此,解除止动壁部81和滑架21的卡合。
在罩框架77与单元框架65之间,设有使罩单元66向Y方向内侧移动的连杆机构83。连杆机构83具备连杆条84、以及施力部件85。
连杆条84是沿Z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连杆条84架设于与单元框架65连结的第一转动轴86和与单元框架65连结的第二转动轴87之间。具体而言,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转动轴86贯穿插入连杆条84的下端部。连杆条84的下端部以能够相对于单元框架65的单元底壁部65c绕第一转动轴86转动的方式构成。
在连杆条84的上端部,形成有沿Y方向贯穿连杆条84的引导孔88。引导孔88是沿连杆条84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孔。沿X方向延伸的第二转动轴87贯穿插入引导孔88内。即,连杆条84以能够相对于罩单元66绕第二转动轴87转动,并且能够相对于罩单元66沿Z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
施力部件85介于连杆条84与单元框架65之间。施力部件85例如为扭转螺旋弹簧。施力部件85朝Y方向的内侧(开放位置)对罩单元66施力。
如图4所示,滑架罩78安装在单元框架65上。滑架罩78形成为朝上方开口的箱型。
图6是滑架罩78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在滑架罩78的底壁部上,形成有供清洗液流通的清洗液流路90。清洗液流路90主要具有清洗液入口流路100、分配流路101、废液流路102以及清洗液出口流路103。
清洗液入口流路100在滑架罩78内之中X方向的另一侧上沿Y方向延伸。清洗液入口流路100随着从Y方向的内侧去往外侧而朝下方倾斜。在清洗液入口流路100的Y方向内侧端部,配置有用于对清洗液入口流路100内供给清洗液的入口端口104。
分配流路101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各分配流路101沿X方向延伸。各分配流路101的X方向的另一侧端部分别连接于清洗液入口流路100。此外,各分配流路101也可以随着从X方向的另一侧去往一侧而朝下方倾斜。
废液流路102具有罩容纳部102a、以及合流流路102b。
罩容纳部102a形成于在Y方向上相邻的分配流路101之间。罩容纳部102a的从Z方向看的平面视图外形形成为能够容纳头罩机构75的大小。此外,罩容纳部102a也可以随着从X方向的另一侧去往一侧而朝下方倾斜。
合流流路102b相对于各罩容纳部102a在X方向的一侧将各罩容纳部102a之间连接。在合流流路102b配置有废液端口105,废液端口105将在合流流路102b中流通的清洗液排出。
清洗液出口流路103在滑架罩78内之中X方向的一侧上沿Y方向延伸。清洗液出口流路103至少在Y方向的两端部处连接于分配流路101(例如,位于Y方向两端部的分配流路101)。清洗液出口流路103随着从Y方向的内侧去往外侧而朝下方倾斜。在清洗液出口流路103的Y方向外侧端部,配置有用于从清洗液出口流路103排出清洗液的出口端口106。出口端口106从清洗液出口流路103的底壁部朝上方突出设置。在该情况下,出口端口106的排出口(来自清洗液出口流路103的排出口)与清洗液出口流路103的底壁部相比位于上方。出口端口106的排出口还可以在滑架罩78的周壁部上开口。
在图6的例子中,废液流路102和清洗液入口流路100之间、废液流路102和分配流路101之间、以及废液流路102和清洗液出口流路103之间由分隔壁107分隔。此外,在清洗液流路90之中,还可以至少在分配流路101内配置有能够吸收清洗液的吸收体108。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吸收体108来保持清洗液。因此,即使滑架罩78倾斜之类导致在清洗液流路90中清洗液偏倚,或者清洗液的供给停止,也至少能够抑制在分配流路101内清洗液枯竭的情况。但是,还能够在清洗液流路90整体配置吸收体。
另外,如图4所示,在上述清洗液流路90之中,罩容纳部102a以外的部分由滑架内板89从上方封闭。
图7是示出罩单元66处于开放位置的状态的从X方向看喷墨头5、滑架21以及罩单元66的概要构成图。
在上述开放位置中,滑架罩78的周壁部的上端缘与滑架21的下表面以及喷墨头5的吐出面相比位于下方。由此,防止滑架罩78和滑架21以及喷墨头5的干涉。
图8是示出罩单元66处于滑架罩位置的状态的从X方向看喷墨头5、滑架21以及罩单元66的概要构成图。
如图8所示,滑架罩78在上述滑架罩位置中从下方覆盖滑架21,并且包围滑架21的周围。由此,覆盖所有喷墨头5的喷嘴孔31、32。
图9是示出罩单元66处于头罩位置的状态的从X方向看喷墨头5、滑架21以及罩单元66的概要构成图。
如图9所示,滑架罩78在上述头罩位置中与滑架罩位置相比位于上方。
如图4所示,头罩机构75在喷墨头5的吐出面的清洗时等使用。头罩机构75分别设置在滑架罩78的底壁部之中在罩初始位置中与上述各喷墨头5在Z方向上相向的位置。如图9所示,头罩机构75在处于上述头罩位置时,从下方抵接于喷墨头5的吐出面。此外,由于各头罩机构75都是相同的构成,故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头罩机构75进行说明。
图10是头罩机构75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头罩机构75具有第一抵接单元91、第二抵接单元92、以及保持件93。
保持件93固定于上述分隔壁107之中区划罩容纳部102a的部分。保持件93在使各抵接单元91、92从废液流路102的底壁部向上方间隔的状态下进行保持。
第一抵接单元91具有推抵部件94A、以及头片96A。
推抵部件94A由多个推抵块97A、98A、99A沿Y方向排列而构成。推抵块97A~99A是中央推抵块97A、相对于中央推抵块97A配置在Y方向两侧的第一外侧推抵块98A以及第二外侧推抵块99A。
中央推抵块97A是通过发泡树脂形成的具有吸水性的多孔质部件(海绵状)。中央推抵块97A形成为将X方向作为较长方向的长方体形状。中央推抵块97A的Y方向上的宽度比第一露出孔58(参照图3)的Y方向上的宽度窄。如图3、图9所示,中央推抵块97A的上表面在头罩机构75处于头罩位置时,在喷墨头5的吐出面之中与第一喷嘴列56在Z方向上相向。
如图10所示,第一外侧推抵块98A以及第二外侧推抵块99A是通过发泡树脂形成的具有吸水性的多孔质部件(海绵状)。第一外侧推抵块98A以及第二外侧推抵块99A的Z方向的高度比中央推抵块97A低。因而,第一外侧推抵块98A以及第二外侧推抵块99A的上表面与中央推抵块97A的上表面相比位于下方。如图3、图9所示,第一外侧推抵块98A以及第二外侧推抵块99A在处于头罩位置时,与吐出面之中相对于第一喷嘴列56位于Y方向两侧的部分(喷嘴防护件37)在Z方向上相向。此外,在图10的例子中,各推抵块97A~99A的Y方向宽度以第一外侧推抵块98A、中央推抵块97A以及第二外侧推抵块99A的顺序变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推抵块97A与第一外侧推抵块98A以及第二外侧推抵块99A相比,由按照邵氏A硬度硬质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第一外侧推抵块98A由连泡(多个气泡彼此连通的构成)的发泡树脂形成。另一方面,中央推抵块97A以及第二外侧推抵块99A由单泡(多个气泡彼此独立的构成)的发泡树脂形成。但是,在各推抵块97A~99A之中,中央推抵块97A以及第二外侧推抵块99A由连泡形成也可。而且,推抵块97A~99A分别可以是单泡的发泡树脂,也可以是连泡的发泡树脂。这是因为能够将清洗液保持在推抵块97A~99A的内部,而且能够抑制头片96A的干燥。
此外,推抵部件94A至少若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则还可以不具有吸水性。推抵部件94A若形成为仿照吐出面之中喷嘴板35露出的凹面、以及喷嘴防护件37露出的凸面的凹凸形状,则还可以不分割为多个推抵块97A~99A。
头片96A是通过无纺布、织物等形成的具有吸水性的片。头片96A将推抵部件94A(各推抵块97A~99A)的上方以及Y方向的两侧一同覆盖。头片96A之中位于推抵部件94A上方的部分在头罩机构75处于头罩位置时,从下方抵接于喷墨头5的吐出面。
如图6、图10所示,头片96A的第一端部(Y方向的外侧(即,与抵接单元91对峙的一侧的)端部)在上述分配流路101内浸渍于清洗液。另一方面,头片96A的第二端部(Y方向的内侧(即,与抵接单元92对峙的一侧的)端部)与废液流路102间隔。此外,头片96A的单位面积质量(每单位面积(m2)的重量(g))优选为例如70g/m2以上。由此,头片96A的开孔率(每单位面积的开口部的面积)比各推抵块97A~99A的上端面处的开孔率小。
如图10所示,第二抵接单元92相对于第一抵接单元91在Y方向上排列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第二抵接单元92中与第一抵接单元91同样的构成,有时对与第一抵接单元91相同的符号附以“B”并省略说明。
第二抵接单元92与第一抵接单元91同样地具有推抵部件94B、以及头片96B。
如图3、图9所示,第二抵接单元92的中央推抵块97B在头罩机构75处于头罩位置时,在喷墨头5的吐出面之中与第二喷嘴列57在Z方向上相向。
各外侧推抵块98B、99B在处于头罩位置时,分别与在吐出面之中相对于第二喷嘴列57位于Y方向两侧的部分(喷嘴防护件37)相向。
头片96B将推抵部件94B(各推抵块97B~99B)的上方以及Y方向的两侧一同覆盖。头片96B之中位于推抵部件94B上方的部分在头罩机构75处于头罩位置时,从下方抵接于喷墨头5的吐出面。头片96B的第一端部(Y方向的外侧端部)在上述分配流路101内浸渍于清洗液。另一方面,头片96B的第二端部(Y方向的内侧端部)与废液流路102间隔。此外,还可以在第一抵接单元91与第二抵接单元92之间设置将第一抵接单元91与第二抵接单元92之间分隔的分隔部。
如图4所示,刮板单元67相对于单元框架65配置在X方向的一侧。刮板单元67在清洁单元61从相向位置移动至避开位置的过程中拂拭各喷墨头5的吐出面。
图11是与图4的XI-XI线相当的刮板单元67的截面图。
刮板单元67具备箱型的刮板框架110。在刮板框架110之中位于X方向另一侧的另一侧侧壁部安装有刮板池。刮板池111形成为在上方开口的箱型。在刮板池111内,贮留有从上述清洗液供给机构62供给的清洗液。刮板池111的X方向的另一侧端部固定于上述单元框架65之中位于X方向一侧的第二侧壁部65b。由此,刮板框架110相对于单元框架65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在刮板池111设置有检测清洗液的液面高度的浮动传感器116(参照图12)。
如图4所示,在刮板框架110之中在Y方向上相向的侧壁部安装有向X方向的另一侧延伸的支柱(stay)。在各支柱112之间,架设有沿Y方向延伸的支撑轴113。支撑轴113以能够绕Y方向转动的方式由支柱112支撑。在支撑轴113,设有刮板机构115。刮板机构115与喷墨头5对应地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设有四个。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多个刮板机构115之中对一个刮板机构115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刮板机构115具备刮板保持件120、第一刮板121、以及第二刮板122。
刮板保持件120在相对于支撑轴113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下安装于支撑轴113。
第一刮板121由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橡胶、树脂等)形成。第一刮板121形成为板状。第一刮板121以沿Z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于刮板保持件120。第一刮板121的顶端部(上端部)与刮板保持件120相比向上方突出,并且配置在能够与喷墨头5的吐出面滑接的高度。
第二刮板122由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橡胶、树脂等)形成。第二刮板122形成为板状。第二刮板122以随着去往X方向的一侧而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固定于刮板保持件120。第二刮板122的顶端部也可以配置在能够与喷墨头5的吐出面滑接的高度。在图11的例子中,第二刮板122的顶端部与第一刮板121的顶端部相比位于下方。第二刮板122的顶端部能够随着各刮板121、122的挠曲变形而相对于第一刮板121的顶端部接触分离。
刮板机构115之中由刮板保持件120以及各刮板121、122包围的空间构成第一吸引室125。此外,各刮板121、122可以由相互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种材料形成。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刮板保持件120以及各刮板121、122形成第一吸引室125的情况,但还可以利用三片以上的多片刮板来限定第一吸引室125。
刮板机构115能够随着支撑轴113的转动而在浸渍位置(间隔位置)与拂拭位置之间移动。在浸渍位置处,刮板机构115的各刮板121、122的至少顶端部浸渍于刮板池111内的洗净液(参照图14)。另一方面,在拂拭位置中,刮板机构115的至少第一刮板121的顶端部配置在能够与喷墨头5的吐出面滑接的高度。
在刮板保持件120,形成有使第一吸引室125的内外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26。第一连通孔126沿X方向贯穿刮板保持件120。连接管127连接于第一连通孔126。连接管127从刮板保持件120朝X方向的一侧突出设置。此外,第一连通孔126可以是将Y方向作为长轴的一个长孔,也可以由多个贯穿孔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构成。
在此,刮板框架110的内部空间构成第二吸引室132。第二吸引室132能够通过在刮板框架110的另一侧侧壁部形成的第二连通孔130、以及上述连接管127而连通于第一吸引室125内。上述连接管127可以连接于刮板保持件120(第一连通孔126),也可以连接于刮板框架110(第二连通孔130)。
在刮板框架110之中位于X方向一侧的一侧侧壁部,形成有使刮板框架110的内外连通的吸引孔133。吸引孔133在一侧侧壁部的上部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在刮板框架110的一侧侧壁部,安装有从X方向的一侧分别覆盖各吸引孔133的多个送风机135。各送风机135通过各吸引孔133而连通于第二吸引室132内。此外,在刮板框架110的上壁部,设有在X方向上将吸引孔133和第二连通孔130之间分隔的阻碍板136。此外,在第二吸引室132内,还可以在与阻碍板136相比位于下方的部分配置具有吸水性的吸收体(未图示)。
图12是清洗液供给机构62的概要构成图。
如图12所示,清洗液供给机构62将贮留在清洗液储罐63内的清洗液供给到清洗液流路90以及刮板池111。具体而言,清洗液供给机构62具备供给管141、连接管142、第一废液管143以及第二废液管144、以及配置在供给管141上的清洗液泵145。
供给管141将清洗液储罐63以及清洗液流路90的清洗液入口流路100(参照图6)之间连接。具体而言,供给管141的第一端部连接于清洗液储罐63。供给管141的第二端部连接于上述入口端口104。
清洗液泵145对供给管141内加压,以通过供给管141朝清洗液流路90送出清洗液。
连接管142将清洗液流路90的清洗液出口流路103和刮板池111之间连接。具体而言,连接管142的第一端部连接于清洗液出口流路103的出口端口106。连接管142的第二端部连接于设于刮板池111的池端口148。
第一废液管143将清洗液流路90的废液流路102和废液储罐150之间连接。具体而言,第一废液管143的第一端部连接于图6所示的废液流路102的废液端口105。第一废液管143的第二端部连接于废液储罐150。此外,在第一废液管143上设有开闭阀151。此外,也可以不设置开闭阀151。
第二废液管144将刮板池111和废液储罐150之间连接。具体而言,第二废液管144的第一端部连接于设于刮板池111的未图示的废液端口。第二废液管144的第二端部连接于废液储罐150。此外,在第二废液管144上设有开闭阀152。
[打印机的工作方法]
接着,说明上述打印机1的工作方法。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依次说明印字方法、拂拭方法、滑架罩方法以及头罩方法、清洗液供给方法之后,对印字待命方法进行说明。
<印字方法>
首先,说明对被记录介质P的印字方法。
如图1所示,若使打印机1操作,则运送机构2的栅格辊11旋转,从而在这些栅格辊11以及夹送辊12之间沿X方向运送被记录介质P。另外,与此同时,驱动马达26使滑轮24旋转以使无接头带25移动。由此,滑架21一边被未图示的导轨引导一边沿Y方向在印字区域S中往复移动。
在此期间,如图3所示,在各喷墨头5中,对头芯片33、34的驱动电极施加驱动电压。由此,使驱动壁45产生厚度滑移变形,以使得在填充在吐出通道43内的墨水中产生压力波。通过该压力波,吐出通道43的内压变高,以通过喷嘴孔31、32吐出墨水。然后,通过墨水命中于被记录介质P上而将各种信息记录于被记录介质P上。
<拂拭方法>
接着,对基于刮板单元67的吐出面的拂拭方法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从罩单元66处于罩初始位置,刮板单元67处于拂拭位置的时刻开始进行说明。此外,在罩初始位置中,罩单元66在开放位置中受到保持。
首先,使图1所示的无接头带25移动,以使滑架21移动到清洁区域C。此时,如图7所示,使滑架21从Y方向的内侧移动到与止动壁部81抵接的位置(拂拭待机位置)。由此,如图4所示,各喷墨头5配置在与对应的刮板机构115分别在Y方向上同等的位置,并且与对应的头罩机构75分别在Z方向上相向。
图13是用于说明拂拭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接着,如图13所示,使送风机135驱动。于是,通过吸引孔133吸引第二吸引室132内的空气,并且,通过第二连通孔130、连接管127以及第一连通孔126吸引第一吸引室125内的空气。由此,将第一吸引室125内及第二吸引室132内保持为负压。
之后,使清洁单元61移动至避开位置。于是,在刮板机构115通过喷墨头5时,至少第一刮板121在喷墨头5的吐出面上滑接。由此,喷墨头5的吐出面得到拂拭。
在刮板机构115在喷墨头5的吐出面上滑接的过程中,刮板121、122挠曲变形,从而刮板121、122的顶端部彼此间隔。由此,第一吸引室125的内外通过刮板121、122的顶端部彼此的间隙而连通。此时,由于第一吸引室125内被保持为负压,故附着于刮板121、122、吐出面的墨水通过刮板121、122的顶端部彼此而被吸引到第一吸引室125内。被吸引到第一吸引室125内的墨水通过连接管127流入第二吸引室132内。由此,能够对吐出面上进行清洗,能够去除附着于吐出面的墨水。
图14、图15是用于说明拂拭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如图14、图15所示,在清洁单元61到达避开位置的时刻,停止送风机135的驱动。接着,通过使支撑轴113转动来使刮板机构115移动至浸渍位置。于是,刮板121、122的顶端部浸渍于刮板池111内的清洗液。由此,能够清洗刮板121、122,以去除附着于刮板121、122的墨水。
之后,通过使清洁单元61重回相向位置来完成基于刮板单元67的拂拭方法。此外,还可以在使清洁单元61重回相向位置之前使滑架21重回印字区域S。
<滑架罩方法>
接着,说明基于滑架罩机构73的滑架罩方法。在以下的说明中,从滑架21处于清洁区域C的拂拭待机位置,罩单元66处于罩初始位置(罩单元66处于开放位置)的时刻开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7所示,使滑架21从拂拭待机位置向Y方向的外侧移动。于是,罩单元66被滑架21经由止动壁部81朝Y方向的外侧(抵抗施力部件85的作用力的方向)推压。由此,随着滑架21的去往Y方向外侧的移动,罩单元66与滑架21一同向Y方向外侧移动。
图16是用于说明滑架罩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如图16所示,在罩单元66从开放位置朝Y方向的外侧移动的过程中,支撑销79在单元引导件71内向Y方向外侧移动。具体而言,支撑销79在单元引导件71内之中,从下级部71a经过第一连接部71b到达中级部71c。支撑销79在于第一连接部71b内移动的过程中随着去往Y方向外侧而向上方移动。由此,罩单元66随着去往Y方向的外侧而向上方移动。然后,在支撑销79到达中级部71c的时刻,罩单元66到达上述滑架罩位置。如图8所示,在滑架罩位置中,滑架罩78从下方覆盖滑架21,以从下方覆盖全部喷墨头5的喷嘴孔31、32。由此,抑制喷嘴孔31、32内的墨水的干燥,以维持墨水的湿润状态。此外,在滑架罩位置中,上述头片96A、96B未抵接于吐出面。
此外,为了使罩单元66从滑架罩位置移动至开放位置,使滑架21向Y方向的内侧(拂拭待机位置)移动。于是,罩单元66,通过利用施力部件85的作用力与滑架21一同向Y方向内侧移动,从而随着去往Y方向的内侧而向下方移动。由此,如图7所示,罩单元66移动至开放位置。
<头罩方法>
接着,说明基于头罩机构75的头罩方法。在以下的说明中,从罩单元66(滑架21)处于滑架罩位置的时刻开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8所示,使滑架21向Y方向的外侧移动。于是,罩单元66被滑架21经由止动壁部81朝Y方向的外侧(抵抗施力部件85的作用力的方向)推压。由此,随着滑架21的去往Y方向外侧的移动,罩单元66与滑架21一同向Y方向外侧移动。
图17是用于说明头罩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如图17所示,在罩单元66从滑架罩位置朝Y方向的外侧移动的过程中,支撑销79在单元引导件71内向Y方向外侧移动。具体而言,支撑销79在单元引导件71内之中,从中级部71c经过第二连接部71d到达上级部71e。支撑销79在于第二连接部71d内移动的过程中随着去往Y方向外侧而向上方移动。由此,罩单元66随着去往Y方向的外侧而向上方移动。然后,在支撑销79到达上级部71e的时刻,罩单元66到达上述头罩位置。
如图9所示,在头罩位置中,各头罩机构75从下方抵接于各喷墨头5的吐出面。具体而言,在各头罩机构75之中,第一抵接单元91的推抵部件94A在之间隔着头片96A抵接于喷墨头5的吐出面。此时,中央推抵块97A通过第一露出孔58抵接于第一喷嘴列56(喷嘴板35)。另一方面,各外侧推抵块98A、99A抵接于喷嘴防护件37的下表面。
另外,在各头罩机构75之中,第二抵接单元92的推抵部件94B在之间隔着头片96B抵接于喷墨头5的吐出面。此时,中央推抵块97B通过第二露出孔59抵接于第二喷嘴列57(喷嘴板35)。另一方面,各外侧推抵块98B、99B抵接于喷嘴防护件37的下表面。
在头罩位置中,在吐出面上粘着的墨水在通过浸渗于头片96A、96B的清洗液而被溶解之后,被头片96A、96B吸收。由此,能够对吐出面上进行清洗。此外,抵接单元91、92在头罩位置中还可以封闭(闭塞)喷嘴孔31、32。
在此,如图6、图10所示,头片96A、96B的第一端部在上述分配流路101内浸渍于清洗液。因此,分配流路101内的清洗液通过毛细管现象等而从第一端部浸渗于头片96A、96B内。浸渗于头片96A、96B的清洗液从第一端部朝第二端部渗透。此外,到达到头片96A、96B的第二端部的清洗液的一部分流到废液流路102的罩容纳部102a。如图6所示,流到罩容纳部102a内的清洗液在于罩容纳部102a内流到X方向的一侧之后,通过合流流路102b流入废液端口105内。流入废液端口105内的清洗液通过图12所示的第一废液管143而被排出到废液储罐150。
如图7、图8所示,为了使罩单元66从头罩位置移动至开放位置,使滑架21向Y方向的内侧(拂拭待机位置)移动。于是,罩单元66,通过利用施力部件85的作用力与滑架21一同向Y方向内侧移动,从而随着去往Y方向的内侧而向下方移动。由此,罩单元66移动至开放位置。
<清洗液供给方法>
接着,说明对清洗液流路90、刮板池111的清洗液的供给方法。
首先,如图12所示,通过使清洗液泵145进行驱动,贮留在清洗液储罐63内的清洗液在供给管141内流通。在供给管141内流通的清洗液如图6所示地通过入口端口104而被供给到清洗液入口流路100。被供给到清洗液入口流路100内的清洗液在于清洗液入口流路100中朝Y方向外侧流动的过程中被分配到分配流路101。此外,在分配流路101中流动的清洗液的一部分如上所述地渗透于头片96A、96B,以供清洗吐出面。
另一方面,通过了分配流路101的清洗液流入清洗液出口流路103。流入了清洗液出口流路103的清洗液在清洗液出口流路103中朝Y方向的内侧流动。而且,若在清洗液出口流路103中流动的清洗液的液面变得比出口端口106的排出口高,则清洗液流入出口端口106内。流入了出口端口106内的清洗液通过在清洗液出口流路103内的清洗液的液面与刮板池111内的清洗液的液面的水头值而在连接管142内朝刮板池111流动。然后,在连接管142内流动的清洗液通过池端口148供给到刮板池111内。供给到刮板池111的清洗液如上所述地供清洗刮板121、122。
如图12所示,上述清洗液泵145的动作能够基于在刮板池111设置的浮动传感器116的检测结果(刮板池111的液面高度)来控制。具体而言,首先判断刮板池111的液面高度是否为既定值以上。接着,在刮板池111的液面高度小于既定值(例如刮板121、122不浸渍那样的液面高度)的情况下,清洗液泵145进行驱动。另一方面,在刮板池111的液面高度为既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停止清洗液泵145的驱动。由此,能够对清洗液流路90以及刮板池111正确地供给清洗液。
此外,如图12所示,通过适当地打开设于第一废液管143的开闭阀151,将废液流路102内的清洗液排出到废液储罐150。另外,通过适当地关闭设于第二废液管144的开闭阀152,将供给到刮板池111的清洗液排出到废液储罐150。
<印字待命方法>
接着,对在开始喷墨头5的吐出动作之前的待命动作进行说明。图18是用于说明印字待命方法的流程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从罩单元66处于罩初始位置,刮板单元67处于拂拭待机位置,刮板机构115处于浸渍位置的时刻开始进行说明。此外,在喷墨头5的非吐出状态下,喷嘴孔31、32内的墨水通过在喷嘴孔31、32的内表面处作用的表面张力等而形成有适当(凹面状)的弯液面。即,在喷墨头5中,通过将吐出通道43内的压力保持为期望的负压(例如,弯液面压力Pa),上述弯液面得到保持,从而不吐出墨水。另一方面,通过使吐出通道43内的压力为期望的正压状态,弯液面受到破坏,从喷嘴孔31、32吐出墨水。
如图18所示,在步骤S01中,通过与上述清洗液供给方法同样的方法,对清洗液流路90以及刮板池111供给清洗液。具体而言,清洗液储罐63内的清洗液被供给到清洗液流路90的分配流路101,并且之后经过分配流路101供给到刮板池111。
在步骤S02中,基于设置于刮板池111的浮动传感器116的检测结果,判断刮板池111的液面高度是否是既定值以上。
在步骤S02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液面高度小于既定值),判断为尚未对分配流路101以及刮板池111内充分地供给清洗液。在该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01,继续清洗液的供给。
在步骤S02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液面高度为既定值以上),判断为对分配流路101以及刮板池111内充分地供给了清洗液。在该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03。
在步骤S03中,停止清洗液泵145的驱动。
接着,在步骤S04中,使刮板机构115从浸渍位置移动至拂拭位置。
在步骤S05中,进行喷墨头5的吹洗。吹洗是使吐出性能恢复到印字之前的作业。具体而言,通过对吐出通道43内进行加压,将吐出通道43内的压力(例如,吹洗压力Pb)保持为弯液面受到破坏,且墨水从喷嘴孔31、32漏出的程度。即,以比弯液面压力Pa大的方式设定吹洗压力Pb(Pb>Pa)。由此,进入喷嘴孔31、32内的尘埃、气泡、因干燥而粘度上升的墨水等从喷嘴孔31、32排出。此外,从喷嘴孔31、32排出的墨水被通过头罩机构75的头片96A、96B、推抵部件94A、94B吸收,并被排出到罩容纳部102a。
在将上述吹洗进行了既定时间之后,前进到步骤S06。
接着,在步骤S06中,将吐出通道43内的压力设定为待机压力Pc。待机压力Pc是指墨水从喷嘴孔31、32凸状地鼓出,且不从喷嘴孔31、32漏出的程度的压力。即,以比弯液面压力Pa大,且比吹洗压力Pb小的方式设定待机压力Pc。此外,还可以与大气压力同等地设定待机压力Pc。
在步骤S07中,使刮板机构115移动至拂拭位置,通过与上述拂拭方法同样的方法,拂拭喷墨头5的吐出面。具体而言,使送风机135驱动且使清洁单元61移动至避开位置。由此,能够拂拭附着于刮板121、122、吐出面的墨水,并且通过刮板121、122拂拭喷墨头5的吐出面。此外,在步骤S07中,吐出通道43内的压力也被保持为待机压力Pc。因此,在基于刮板机构115的拂拭之后,墨水再次在从喷嘴孔31、32鼓出的状态下得到保持。
在步骤S08中,使刮板机构115再次移动至浸渍位置。
在步骤S09中,使清洁单元61移动至相向位置。
在步骤S10中,通过与上述滑架罩方法同样的方法使罩单元66移动至滑架罩位置。具体而言,通过使滑架21从拂拭待机位置向Y方向的外侧移动,罩单元66与滑架21一同向Y方向的外侧移动并向上方移动。由此,滑架罩78从下方覆盖滑架21,以从下方覆盖全部喷墨头5的喷嘴孔31、32。
在步骤S11中,在滑架罩位置处保持既定时间(例如,60秒左右)。此外,此时还可以进行喷溅(spitting)(强制地吐出墨水的动作)、搔触(tickling)(以不吐出墨水的程度使驱动壁45变形的动作)。
之后,在步骤S12中,将吐出通道43内的压力恢复至弯液面压力Pa。
通过以上,正式程序结束。此外,还可以在将吐出通道43内的压力维持为待机压力Pc的状态下结束正式程序。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头罩位置处,通过利用能够弹性变形的推抵部件94A、94B将头片96A、96B推抵于吐出面,推抵部件94A、94B仿照吐出面的起伏等而柔性地变形。由此,能够遍及吐出面的整体均匀地推顶头片96A、96B。特别地,由于头片96A、96B与例如由发泡树脂等形成的推抵部件94A、94B相比开孔率小,故能够增加头片96A、96B与吐出面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有效地去除附着于吐出面的墨水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头片96A、96B之中,第一端部浸渍于贮留清洗液的分配流路101内,第二端部与分配流路101间隔的构成。
根据该构成,贮留于分配流路101清洗液通过毛细管现象等而从第一端部浸渗于头片96A、96B内。浸渗于头片96A、96B的清洗液从第一端部朝第二端部单向地渗透。因而,能够将利用头片96A、96B以供吐出面的清洗的清洗液从第二端部排出。而且,能够从第一端部连续地供给新鲜的清洗液,能够抑制头片96A、96B的干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推抵块97A~99A、97B~99B由发泡树脂形成,故能够利用推抵块97A~99A、97B~99B保持清洗液,能够抑制头片96A、96B、推抵部件94A、94B的干燥。特别地,由于第一外侧推抵块98A、98B由连泡的发泡树脂形成,故与第二外侧推抵块99A、99B相比,能够保持较多的清洗液。而且,利用第一外侧推抵块98A、98B保持的清洗液慢慢地渗透到由单泡形成的第二外侧推抵块99A、99B。由此,容易将供吐出面的清洗的清洗液从头片96A、96B的第二端部排出。而且,能够从第一端部连续地供给新鲜的清洗液,能够抑制头片96A、96B的干燥。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中央推抵块97A、97B与外侧推抵块98A、98B、99A、99B相比向上方突出的构成。
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中央推抵块97A、97B来将头片96A、96B可靠地推抵于喷嘴列56、57。由此,能够可靠地去除附着于喷嘴孔31、32周围的墨水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推抵部件94A、94B分别分割为中央推抵块97A、97B以及外侧推抵块98A、98B、99A、99B的构成。
构件该构成,推抵部件94A、94B的中央推抵块97A、97B以及外侧推抵块98A、98B、99A、99B仿照吐出面的起伏等柔性地变形。由此,能够遍及吐出面的整体均匀地推顶头片96A、96B。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推抵部件94A、94B之中,中央推抵块97A、97B至少与第一外侧推抵块98A、98B相比为硬质的构成。
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推抵部件94A、94B的中央推抵块97A、97B来将头片96A、96B可靠地推抵于喷嘴列56、57。由此,能够可靠地去除附着于喷嘴孔31、32周围的墨水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上述清洁装置6,故能够提供能够长期维持吐出性能的,可靠性高的打印机1。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加以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举喷墨打印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打印机。例如,还可以是传真机、按需印刷机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喷嘴孔31、32排列两列的两列类型的喷墨头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喷嘴孔为三列以上的喷墨头,还可以采用喷嘴孔为一列的喷墨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举边射类型的喷墨头5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构成。即,喷墨头5还可以是从吐出通道的通道延伸方向的中央部吐出墨水的所谓侧射类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各通道43、44沿Z方向形成为直线状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沿与Z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墨水储罐13与滑架21分开搭载(于框体7)的所谓滑架外(off carriage)型的打印机1进行了说明,但不仅限于该构成。即,还可以用于将墨水储罐搭载于滑架21的所谓滑架上型(on carriage)的打印机。另外,在滑架外型中,还可以将子储罐搭载于滑架21。
此外,还可以如图19所示的刮板机构115那样,将第一刮板121的顶端部分割为拂拭喷嘴列56、57的部分、以及拂拭喷嘴防护件37的部分。根据该构成,即使在喷墨头5的吐出面为凹凸面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刮板机构115均匀地接触由喷嘴防护件37的下表面构成的凸部、以及由喷嘴板35的下表面构成的凹部。由此,能够可靠地拂拭吐出面整体。
另外,还可以在第二刮板122的顶端部之中与喷嘴列56、57对应的部分形成向与第一刮板121间隔的方向凹陷的凹部200。根据该构成,能够有效率地吸引附着于吐出面之中喷嘴列56、57周边的墨水,因而能够抑制因附着于吐出面的墨水引起的吐出性能的降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罩单元66具备滑架罩机构73以及头罩机构75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构成,至少具备头罩机构75即可。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由发泡树脂形成的推抵部件94A、94B进行了说明,但若为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则可以是任何部件,例如也可以由橡胶等可挠性材料形成。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替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另外,还可以将上述各变形例适当地组合。
符号说明
1 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
5 喷墨头(液体喷射头)
6 清洁装置
31 第一喷嘴孔(喷射孔)
32 第二喷嘴孔(喷射孔)
56 第一喷嘴列(喷射孔列)
57 第二喷嘴列(喷射孔列)
94A、94B 推抵部件
96A、96B 头片
97A、97B 中央推抵块(推抵块、第一部分)
98A 第一外侧推抵块(第一推抵块、第二部分)
98B 第一外侧推抵块(第一推抵块、第二部分)
99A 第二外侧推抵块(第二推抵块、第二部分)
99B 第二外侧推抵块(第二推抵块、第二部分)
Claims (9)
1. 一种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片,其被浸渗清洗液,且能够抵接于液体喷射头之中喷射孔开口的喷射面,以及
能够弹性变形的推抵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头片配置在与所述喷射面相反的一侧,以将所述头片推抵于所述喷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抵部件由发泡树脂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头片之中,为所述液体喷射头的主扫描方向的一侧端部的第一端部浸渍在贮留清洗液的清洗液流路内,为所述液体喷射头的主扫描方向的另一侧端部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清洗液流路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抵部件具备在从所述头片的所述第一端部去往第二端部的延伸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推抵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推抵块之中,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头片的所述第一端部附近的第一推抵块由连泡的发泡树脂形成,
在所述多个推抵块之中,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头片的所述第二端部附近的第二推抵块由单泡的发泡树脂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孔在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多个而构成喷嘴孔列,
在所述推抵部件之中,与所述喷射孔列相向的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以外的第二部分朝所述喷射面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抵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割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推抵部件之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比为硬质的。
9. 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能够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液体喷射头、以及
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81412 | 2016-04-14 | ||
JP2016081412 | 2016-04-14 | ||
JP2016244986A JP2017193162A (ja) | 2016-04-14 | 2016-12-19 |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6-244986 | 2016-12-1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97954A true CN107297954A (zh) | 2017-10-27 |
Family
ID=60137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41015.0A Withdrawn CN107297954A (zh) | 2016-04-14 | 2017-04-13 | 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297954A (zh)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72489A (zh) * | 2004-11-09 | 2006-05-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包括喷嘴清洁单元的喷墨成像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JP2007050608A (ja) * | 2005-08-18 | 2007-03-01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回復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
CN200984856Y (zh) * | 2006-12-04 | 2007-12-05 | 星云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大型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头清洁装置及其清洁模块 |
CN101332711A (zh) * | 2007-06-26 | 2008-12-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机的喷嘴基片清洁装置和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
CN101804732A (zh) * | 2009-02-12 | 2010-08-18 | 索尼公司 | 排液装置和控制排液装置的方法 |
CN201881646U (zh) * | 2010-11-17 | 2011-06-29 |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喷头保湿装置 |
CN201998563U (zh) * | 2011-03-25 | 2011-10-05 |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用喷头保湿装置 |
CN102267285A (zh) * | 2010-06-07 | 2011-12-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及维护方法 |
CN102452798A (zh) * | 2010-10-27 | 2012-05-16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涂布装置及利用该涂布装置形成涂布层的方法 |
CN102529406A (zh) * | 2010-11-11 | 2012-07-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CN102649362A (zh) * | 2011-02-24 | 2012-08-29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喷嘴面清扫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
CN102991127A (zh) * | 2011-09-09 | 2013-03-27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液体喷出装置、打印头喷嘴端帽及液体喷出装置保养方法 |
CN103600585A (zh) * | 2013-08-31 | 2014-02-26 | 深圳市全印图文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数码印花机喷头的保湿方法及保湿条 |
CN203567356U (zh) * | 2013-08-31 | 2014-04-30 | 深圳市全印图文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数码印花机喷头的保湿条 |
-
2017
- 2017-04-13 CN CN201710241015.0A patent/CN107297954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72489A (zh) * | 2004-11-09 | 2006-05-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包括喷嘴清洁单元的喷墨成像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JP2007050608A (ja) * | 2005-08-18 | 2007-03-01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回復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
CN200984856Y (zh) * | 2006-12-04 | 2007-12-05 | 星云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大型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头清洁装置及其清洁模块 |
CN101332711A (zh) * | 2007-06-26 | 2008-12-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机的喷嘴基片清洁装置和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
CN101804732A (zh) * | 2009-02-12 | 2010-08-18 | 索尼公司 | 排液装置和控制排液装置的方法 |
CN102267285A (zh) * | 2010-06-07 | 2011-12-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及维护方法 |
CN102452798A (zh) * | 2010-10-27 | 2012-05-16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涂布装置及利用该涂布装置形成涂布层的方法 |
CN102529406A (zh) * | 2010-11-11 | 2012-07-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CN201881646U (zh) * | 2010-11-17 | 2011-06-29 |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喷头保湿装置 |
CN102649362A (zh) * | 2011-02-24 | 2012-08-29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喷嘴面清扫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
CN201998563U (zh) * | 2011-03-25 | 2011-10-05 |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用喷头保湿装置 |
CN102991127A (zh) * | 2011-09-09 | 2013-03-27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液体喷出装置、打印头喷嘴端帽及液体喷出装置保养方法 |
CN103600585A (zh) * | 2013-08-31 | 2014-02-26 | 深圳市全印图文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数码印花机喷头的保湿方法及保湿条 |
CN203567356U (zh) * | 2013-08-31 | 2014-04-30 | 深圳市全印图文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数码印花机喷头的保湿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43909A (zh) | 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JP4197004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EP3231613B1 (en) | Cleaning device of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device | |
JPH10146984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プリントヘッド清浄装置 | |
JPH10146985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プリントヘッド清浄装置 | |
JPH1013850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プリントヘッド清浄装置 | |
JP2008155623A (ja)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8128034B (zh) | 喷墨记录装置 | |
WO2015146951A1 (ja) | ヘッド洗浄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およびヘッド洗浄方法 | |
US20190105907A1 (en) | Inkjet printing system with non-contact cleaning station | |
JP2012143947A (ja) | 液体拭取り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CN107297953A (zh) | 液体喷射头的清洁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JP2019025719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CN107415476A (zh) | 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KR20080112542A (ko) |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 |
JP6858879B2 (ja) | 液体ディスペンサ | |
JP5006541B2 (ja) | ヘッド面清掃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ヘッド面清掃方法 | |
JP2017064921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4529928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CN107297954A (zh) | 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JP6859617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0720366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ワイパーのクリーニング機構 | |
JP2017193162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7193160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2139976A (ja) | 液体吐出装置、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7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