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114C - 喷墨记录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114C CN1072114C CN95115392A CN95115392A CN1072114C CN 1072114 C CN1072114 C CN 1072114C CN 95115392 A CN95115392 A CN 95115392A CN 95115392 A CN95115392 A CN 95115392A CN 1072114 C CN1072114 C CN 107211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liquid
- printing
- printing 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5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0549 coloure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4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3
- 239000000975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8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8
- KFZMGEQAYNKOFK-UHFFFAOYSA-N Isoprop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C)O KFZMGEQAYNKOF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MCSXGCZMEPXKIW-UHFFFAOYSA-N 3-hydroxy-4-[(4-methyl-2-nitrophenyl)diazenyl]-N-(3-nitrophenyl)naphthalene-2-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N=Nc2c(O)c(cc3ccccc23)C(=O)Nc2cccc(c2)[N+]([O-])=O)c(c1)[N+]([O-])=O MCSXGCZMEPXKI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29910052727 yttr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3
- NMRPBPVERJPACX-UHFFFAOYSA-N (3S)-octan-3-ol Natural products CCCCCC(O)CC NMRPBPVERJPAC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YIWUKEYIRIRTPP-UHFFFAOYSA-N 2-ethylhexan-1-ol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O YIWUKEYIRIRTP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DGVVWUTYPXICAM-UHFFFAOYSA-N β‐Mercapto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OCCS DGVVWUTYPXICA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5000011187 glycero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6229 carbo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150000001768 cations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270 dispers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1 anion radical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864 aqueous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125000002091 cation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2518 Polyallylamine hydro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Urea Chemical compound NC(N)=O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202 carb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450 an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1055 blue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767 cation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MTHSVFCYNBDYFN-UHFFFAOYSA-N di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CCO MTHSVFCYNBDYF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40000004160 Capsicum annu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OKKJLVBELUTLKV-UHFFFAOYSA-N M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OC OKKJLVBELUTLK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KWYUFKZDYYNOTN-UHFFFAOYSA-M Potassium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H-].[K+] KWYUFKZDYYNOTN-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3
- HEMHJVSKTPXQMS-UHFFFAOYSA-M Sodium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H-].[Na+] HEMHJVSKTPXQMS-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POAOYUHQDCAZBD-UHFFFAOYSA-N 2-butoxy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CCOCCO POAOYUHQDCAZB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062009 Indigo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VBIIFPGSPJYLRR-UHFFFAOYSA-M Stear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Chemical class [Cl-].CCCCCCCCCCCCCCCCCC[N+](C)(C)C VBIIFPGSPJYLRR-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449 anion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367 deionis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641 deionized wat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MVNVZYXCVQEAH-UHFFFAOYSA-N ethyl prop-2-enoate;2-methylidene-5-phenylpent-4-e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COC(=O)C=C.OC(=O)C(=C)CC=CC1=CC=CC=C1 RMVNVZYXCVQEA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1153 fluoro group Chemical group F*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04 osm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68 poly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00 radioactive trac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94 surface-ac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ZIBGPFATKBEMQZ-UHFFFAOYSA-N tri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lass OCCOCCOCCO ZIBGPFATKBEMQ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QDZOEBFLNHCSSF-PFFBOGFISA-N (2S)-2-[[(2R)-2-[[(2S)-1-[(2S)-6-amino-2-[[(2S)-1-[(2R)-2-amino-5-carbamimidamidopentanoyl]pyrrolidine-2-carbonyl]amino]hexanoyl]pyrrolidine-2-carbonyl]amino]-3-(1H-indol-3-yl)propanoyl]amino]-N-[(2R)-1-[[(2S)-1-[[(2R)-1-[[(2S)-1-[[(2S)-1-amino-4-methyl-1-oxopentan-2-yl]amino]-4-methyl-1-oxopentan-2-yl]amino]-3-(1H-indol-3-yl)-1-oxopropan-2-yl]amino]-1-oxo-3-phenylpropan-2-yl]amino]-3-(1H-indol-3-yl)-1-oxopropan-2-yl]pentanedi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C@@H](C(=O)N[C@H](CC=1C2=CC=CC=C2NC=1)C(=O)N[C@@H](CC(C)C)C(=O)N[C@@H](CC(C)C)C(N)=O)NC(=O)[C@@H](CC=1C2=CC=CC=C2NC=1)NC(=O)[C@H](CCC(N)=O)NC(=O)[C@@H](CC=1C2=CC=CC=C2NC=1)NC(=O)[C@H]1N(CCC1)C(=O)[C@H](CCCCN)NC(=O)[C@H]1N(CCC1)C(=O)[C@H](N)CCCNC(N)=N)C1=CC=CC=C1 QDZOEBFLNHCSSF-PFFBOGFISA-N 0.000 description 1
- SMZOUWXMTYCWNB-UHFFFAOYSA-N 2-(2-methoxy-5-methylphenyl)ethan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OC1=CC=C(C)C=C1CCN SMZOUWXMTYCWN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2-Propeno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OC(=O)C=C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KYARBIJYVGJZLB-UHFFFAOYSA-N 7-amino-4-hydroxy-2-naphthalenesulfon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1=CC(S(O)(=O)=O)=CC2=CC(N)=CC=C21 KYARBIJYVGJZL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LXMOAALOJOTIY-FPTXNFDTSA-N Aesculin Natural products OC[C@@H]1[C@@H](O)[C@H](O)[C@@H](O)[C@H](O)[C@H]1Oc2cc3C=CC(=O)Oc3cc2O PLXMOAALOJOTIY-FPTXNFDTSA-N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98 Cellop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JIGUQPWFLRLWPJ-UHFFFAOYSA-N Ethyl acrylate Chemical compound CCOC(=O)C=C JIGUQPWFLRLWP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4859 Gamochaeta purpur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SECXISVLQFMRJM-UHFFFAOYSA-N N-Methylpyrrolidone Chemical compound CN1CCCC1=O SECXISVLQFMR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4304 Protachykinin-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800003906 Substance P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70 Ur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QCWXUUIWCKQGHC-UHFFFAOYSA-N Zirconium Chemical compound [Zr] QCWXUUIWCKQGH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4 agglom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KCXMKQUNVWSEMD-UHFFFAOYSA-N benzyl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C1=CC=CC=C1 KCXMKQUNVWSEM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73608 benzyl chlorid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745 brilliant blue FCF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161 brilliant blue FCF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309464 bull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2 coars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XCJYREBRNVKWGJ-UHFFFAOYSA-N copper(II) phthalocyanine Chemical compound [Cu+2].C12=CC=CC=C2C(N=C2[N-]C(C3=CC=CC=C32)=N2)=NC1=NC([C]1C=CC=CC1=1)=NC=1N=C1[C]3C=CC=CC3=C2[N-]1 XCJYREBRNVKWG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ZBCBWPMODOFKDW-UHFFFAOYSA-N diethanolam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NCCO ZBCBWPMODOFKD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43237 diethanolam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92 diminish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46 feath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47 fine chemic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M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H-]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NJWIWWMYCMZRO-UHFFFAOYSA-N pent‐4‐en‐2‐one Natural products CC(=O)CC=C PNJWIWWMYCMZ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88 persiste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83 poly(allyl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4 remode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1580 syndrom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052 yellow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6 zirco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character selection
- B41J5/30—Character or syllable selection controlled by recorded inform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41J2/2114—Ejecting specialized liquids, e.g. transparent or processing liquids
Landscapes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 Colo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喷墨记录装置,包括黑色油墨喷射部、打印质量改进液喷射部和彩色油墨喷射部,扫描装置,驱动装置;和一种喷墨打印方法,它采用一个油墨喷射部将油墨喷射到一打印材料上,同时用一个打印质量改进液喷射部将待喷射的改进液喷射到此打印材料上,改进之处在于:取决于在其中进行打印作业的打印方式,所述打印质量改进液具有不同的应用方式。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喷墨记录方法与装置,该装置通过把墨滴喷射到打印媒体上的方式形成文字与图片。
本发明还涉及到一种喷墨打印方法。根据此方法,将含染料的彩色油墨喷射到打印媒体上,以便与无色或浅色液体(打印质量改进液)混和或起反应,所述液体含有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使该染料不溶于油墨中,从而产生出改进了耐水、耐光或类似特性的高可靠性的打印品,或产生具有高质量,几乎不受起毛或颜色漫渗,损害的图像。
本发明又涉及到一种打印清晰的高密度的彩色图像的彩色喷墨打印方法。具体地说,它涉及到把如黄色(Y),绛红色(M)与深蓝色(C),或绿色(G),红色(R)与蓝色(B)的一组彩色油墨与黑色(BK)油墨联合使用的一种打印方法。
本发明可用于使用如纸张、纤维织物、皮革、非纤维编织物等,以及金属做打印媒体的所有装置。至于这些装置的具体实例,可列举出的有如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等的办公设备或工业生产设备。
基于喷墨系统的打印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上,这是因为该方法具有工作噪音低、运行成本低、尺寸易于减小,或能够轻易转换以打印彩色图像等优点。
但是,使用传统的喷墨打印方法生产“高可靠性的打印件”,或是“高质量的打印图像”,必须使用适用于上述目的的特殊纸张;换句话说,必须使用具有一油墨吸收层的专用纸张。近年来,在实际中使用了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油墨,使得使用大量用于打印机或复印机的“普通”纸张,即可获得希望的结果,从而达到上述目的。然而,使用这种方法所达到的质量水平并不令人满意。
关于改良油墨以提高图像的耐水性的方法,有一种已知的方法是将耐水性赋予油墨中所含的彩色材料。基本上,一旦油墨变干,该方法所用的油墨表现为很难在水中再溶解;因此,很容易将打印的喷嘴塞住,并且,已堵塞的喷嘴的操作很难恢复。当然,这些问题可以避免,但是避免措施需要一种复杂的结构。
日本专利(公开)申请第84,992/1981号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将一种能够把染料固着在打印媒体上的材料事先涂覆在打印媒体上。但是,这种方法要求使用特定的打印媒体,并且,还由于要涂覆固着染料的材料,而无法避免装置大小及成本的增加。另外,要将染料固着材料可靠地涂覆至一预定厚度也很困难。
日本专利(公开)申请第63,185/1989号也公开了使用一喷墨打印头,将一类能够使染料不溶的无色油墨固着于打印媒体上的技术。在此方法中,无色油墨的点径比打印油墨的点径大,因此,即使打印油墨与无色油墨的落点彼此偏移,也能够获得满意的打印件或图像质量。
然而,这种方法也具有下列的缺点。换句话说,该方法将无色油墨喷入要形成图像的整个表面之上,因此,消耗了大量的无色油墨,结果,增大了运行成本。还有,由于有多于平常量的油墨喷入打印媒体,所以需要更长的时间使油墨变干,并且,还由于打印媒体起皱,油墨的落点会彼此偏离,当固着于打印媒体上的油墨变干后,上述现象就会发生。尤其是在形成彩色图像时,导致落点不对准的起皱现象极大地破坏了图像的质量。在此所讨论的专利申请没有公开根据打印媒体的类型而使固着于打印媒体上的无色油墨的量最优化的任何方法。还有,即使在不要求高质量时也要喷入无色油墨,例如,即使在记录为草稿状态时也是;因此,就浪费地消耗掉了无色油墨。另外,液体对打印媒体的渗透随如周围温度或湿度等环境因素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有时,使染料不可溶的无色油墨没有能够与成像油墨理想地混和或起反应,结果,染料就并非为不可溶的了。
还有,液体随打印媒体的不同,对打印媒体有不同的渗透;因此,有时,使染料不可溶的无色油墨没有能够与成像油墨理想地混和或起反应,结果,染料就并非为不可溶的了。
因此,这种方法还有另一个缺点。具体地说,当染料并非不可溶解时,就会出现起毛或漫渗,而使打印图像的质量降低。在此,“起毛”指漫渗的油墨残留在打印媒体上的一种现象,亦即一种看上去类似羽毛轨迹的图案,“漫渗”则指各种彩色油墨在其沉积在打印媒体上之后彼此混和的一种现象。
业已公开有大量的意在提高打印结果牢固性的传统技术。日本专利(公开)申请第24,486/1978号公开了提高染色产品抗潮性的一种技术。根据此技术,使染色产品经过一个令其中染料转变为色淀而使染料能够牢固地固着的一种处理。
日本专利(公开)申请第43,733/1979号公开了一种打印方法,其中,结合两种或更多的油墨成份而采用了一种喷墨打印系统,上述油墨成份在通常或加热条件下,当它们彼此相接触时,会加大油墨成份的成膜能力;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允许上述的成份在打印媒体上彼此接触,使得有一能够牢固地固着于打印媒体的薄膜得以形成。
日本专利(公开)申请第150,396/1980号也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在喷墨打印之后应用了能够在水溶性油墨中与水溶性染料形成色淀的一种添加剂。
在日本专利(公开)申请第128,862/1983号中,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方法,其中预测了成像油墨将沉积于何处,并以重叠的方式将成像油墨与处理油墨在其上沉积。根据此方法,可在成像油墨之前使处理油墨沉积,也可以将处理涂覆在已在其之前沉积的成像油墨上;或者将成像油墨涂覆在已在其之前沉积的处理油墨上,这样,已沉积的成像油墨就将为处理油墨所覆盖了。
但是,在提出这些先有技术的杂志中没有公开这些打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还有,在这些专利申请中,没有公开在使用两种或更多不同颜色的油墨时,处理液(打印质量改进液)仅与特定颜色的油墨起反应方法,也没有公开从许多可用的记录方式中选取适合特定目的的记录方式的方法。
另外,也没有公开任何有关减少用在基本上对打印结果没有关系的区域上的处理液的量的方法。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问题,其目的是即使在使用普通纸张作为打印媒体时,也能够获得表现出比传统打印件更优良的耐水性和耐光性、及更牢固的附着性的一种“可靠的打印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方法与一种打印装置,它们能够产生一“较高质量的打印图像”,该图像具有较高浓度和高度的显色,并且不受起毛或颜色漫渗的损害。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方法与一种打印装置,它们能够使打印质量改进液在打印媒体上有效地沉积,而不会浪费地消耗打印质量改进液。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方法,其中根据打印媒体的不同,例如,打印媒体是OHP透明,还是其它材料而进行一种最适宜的处理,使得能够获得具有最大耐水性的一种具有较高质量的图像。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方法,其中将喷出的处理液的量减至最小以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制成具有最小起皱量的一种具有较高质量的图像。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通过使打印质量改进液在打印媒体上与油墨混合或反应,而提高油墨固着在打印媒体上的牢固性,所产生图像的耐水性,所产生图像的显色得到改进,并将两种或更多种彩色油墨之间的颜色漫渗减少到最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打印材料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它应用含着色材料的油墨,和含有通过与打印材料上的油墨混合能有效地使油墨中的着色材料凝结或使之不溶解的成分的打印质量改进液,包括:
用于喷射黑色油墨的黑色油墨喷射部;
用于喷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打印质量改进液喷射部;
用于喷射除了黑色油墨之外的彩色油墨的彩色油墨喷射部;
用于相对于打印介质扫描所述黑色油墨喷射部,所述打印质量改进液喷射部和所述彩色油墨喷射部的扫描装置;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黑色油墨喷射部,打印质量改进液喷射部和彩色油墨喷射部,使应用在用于黑色油墨的打印材料单位面积上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量大于用于彩色油墨上的量;
其中,所述黑色油墨喷射部,所述打印质量改进液喷射部和所述彩色油墨喷射部按扫描方向布置,油墨和打印质量改进液被喷射在打印介质上而混合在一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打印材料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它应用含着色材料的油墨,和含有通过与打印材料上的油墨混合能有效地使油墨中的着色材料凝结或使之不溶解的成分的打印质量改进液,包括下述步骤:
根据打印材料上的图像数据,通过在打印材料上喷射打印质量改进液,喷射黑色油墨,和喷射除了黑色油墨之外的彩色油墨,在打印材料上形成图像,
其中,打印质量改进液,黑色油墨和彩色油墨被喷射,使应用在用于黑色油墨的打印材料单位面积上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量大于用于彩色油墨上的量;
其中,油墨和打印质量改进液被喷射在打印介质上而混合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是将含有彩色油墨的着色材料与含有能够使油墨成份不可溶或使它们聚结的无色或浅色液体(下文称液体质量改进液或P液体)喷射在打印媒体上的一种喷墨打印方法,其中,所说的油墨与P液体混和并/或与其反应而产生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高度可靠的图像。
用于喷射P液体的数据得自用于喷射彩色油墨:黄色(Y),绛红色(M)、深蓝色(C)与黑色(BK)油墨的数据。
另外,这种打印方法提供了两种或更多的打印方式,并且可根据所选择的方式来确定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类型等。在这种情况下,喷射P液体所用的数据可依据是喷射BK油墨还是Y、M和C油墨而具有不同的组成,并且还可以设定一打印时间,以在P液体,与BK、Y、M和C油墨之间提供一段时滞。
在本发明中,“打印质量改进”一词包括:如浓度、饱和度、边缘清晰度、点径等图像特性上的改进;油墨固着性的改进;如耐候性、耐水性、耐光性等有关图像特性的耐久性的改进;和对漫渗、起毛等的抑制等。打印质量改进液为用于改进打印特性的液体,它包括能够使油墨中含有的染料不溶的液体,能够扰乱油墨中的颜料分散状态的液体以及类似的液体等。在此“不溶”一词指油墨染料中的阴离子团与打印质量改进液中所含阳离子物质的阳离子团彼此发生离子反应,从而以离子键结合,结果,处于均匀地溶解在油墨中的状态下的染料就与油墨溶液分离的一种现象。在此应认识到,即使当油墨中的染料并非彻底表现为不溶时,本发明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漫渗,并改进显色,文字质量、油墨的固着性等类似的特性。另外,当油墨中所用的着色材料是含离子团的水溶性染料时,“聚结”一词作为与“不溶”一词具有相同含义的词来使用,但是,当油墨中的着色材料为颜料时,“聚结”还指颜料分散剂或颜料表面与打印质量改进液中所含的阳离子物质的阳离子团发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颜料分散的状态受到扰乱,并引起颜料直径增大的现象。通常,当聚结进行时,油墨的粘性增大。还应当认识到,即使在油墨中的颜料或颜料分散剂没有彻底聚结时,本发明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漫渗,并进显色、文字质量、油墨的固着性等类似的特性。
在本发明中,可根据所选择的打印方式适当地使用P液体;因此、能够减小打印装置电源电容,使得可能减小装置的尺寸与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与成像数据相对应在打印媒体上使用了打印质量改进液,该液体与彩色油墨Y、M、C和BK油墨混和或发生反应。打印质量改进液的类型与量可根据如周围温度与湿度等环境因素和/或打印媒体类型的不同而适当地选择;因此,不论环境和/或打印媒体类型怎样,总有可能得到具有“较高质量”的“高可靠性”的图像。
在本发明中,打印质量改进液量的“调节”包括选择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非喷射”,和确定打印媒体单位面积所要喷射的P液体量。
根据本发明,当打印质量改进液与油墨在打印媒体上混和时,周围温度越高,湿度越小,要用的打印质量改进液越少。
当周围温度升高,湿度变小时,使用上述的控制所以有效的原因如下:
(1)温度越高,打印质量改进液与彩色油墨在它们从打印媒体的表面向其中渗透时,彼此混合或起反应要的时间越短,并且效率更高;因此,所需与油墨混合或起反应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量可以少些。
(2)湿度越小,油墨越难于渗入打印媒体。因此,这些液体从打印媒体的表面向其中渗透所需要的时间变长,从而为打印质量改进液与彩色油墨良好地混合或反应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过量的打印质量改进液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它会导致彩色油墨起毛。另外,当打印质量改进液已消耗掉时,是从容器中再补充它的。因此,将打印质量改进液的用量减至最小也能够降低运行成本。
基于温度的打印质量改进液总重量的控制与基于湿度的打印质量改进液总重量的控制可独立执行。虽然单独探测湿度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是当控制是在温度与湿度两者的基础上执行时,却能获得最佳结果。
在本发明的下列实施例中,描述了为控制要喷射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量而控制其总重量的一种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当通过控制打印质量改进液头部组件的温度的手段控制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量时,可升高温度以增加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量。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手段。
另外,当以用户的目的,和/或所用打印油墨的特点为基础选择使用打印质量改进液时,是可能生产出具有改进的耐水性和耐光性等的“高可靠性”的打印件,以及具有表现出良好的显色和较高浓度,同时几乎不受起毛或颜色漫渗损害的“轻高质量”的打印图像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将打印质量改进液与油墨在打印媒体上彼此混合或反应使得打印图像的耐水性与显色得到改进;两种或更多种彩色油墨之间的颜色漫渗减至最小;且油墨对打印媒体的固着性得到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有三种方式可以应用,这些方式可以一页接一页,和/或在每页中间手动或自动转换。换句话说,可参照打印区域区分打印方式,使得能够适当地运用打印质量改进液。因此,在打印中是可以将消耗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量减至最小,而不使液体的效用损失的。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组成部分,液体(包括油墨)是以下列顺序喷射的:非黑色油墨、打印质量改进液、黑色油墨。采用这一顺序可以确保打印质量改进液的效果。这是因为有下列原因;当液体以一不同顺序喷射时,例如,非黑色油墨、黑色油墨、打印质量改进液,则打印质量改进液就是在非黑色油墨与黑色油墨之间发生漫渗之后才喷射的。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组成部分,要喷射到成像油墨为打印质量改进液所覆盖区域上的成像油墨的量,相对于它不受覆盖处的量有所增加。这是因为打印质量改进液与油墨之间的反应阻止了油墨在反应处的渗透,从而导致一较小的点径。
考虑到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特点与优点将变得更为明显。
附图简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示出的打印装置的一打印头系统的前视图,其中的构件包括一批子件。
图3是图2示出的打印头的放大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实施例结构的一个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操作的一流程图。
图6为一平面图,它说明了在实践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时,当采用单程打印方法时,打印头组件是怎样移动的。
图7为一平面图,它说明了在实践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时,当采用双程打印方法时,打印头组件是怎样移动的。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所用的打印头的一放大的剖面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操作的一流程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打印操作的一流程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打印操作的一流程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打印操作的另一流程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第五实施例中所用的打印头组件的一前视图。
图14为一图表,它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用于喷射Y、M、C和BK油墨,及P液体的打印数据。
图15为一框图,它说明了当把根据本发明的打印装置应用于能够起文字处理机、个人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的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上时,所采用的大致结构。
图16为图15中示出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一示意性外部图。
图17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另一实例的一示意性外部图。
图18为在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段的一大致的透视图。
图19为图18中示出的打印段的滑架的一大致的透视图。
图20为图19中示出的滑架的一放大的分解透视图。
图21为可安装在图20中示出的滑架上的一记录头与一可替换地安装在此记录头上的一油墨容器的大致的透视图。
图22为电连接记录头的接触部与打印装置主机的一固定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23为打印段的滑架与一探测其位置的器件的一分解透视图。
图24为用于固定打印段的滑架与记录头部的头座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的一大致的透视图。
图25为用于确保图24中示出的位置关系固定结构的可靠性的一固定器件的侧视图。
图26为用于电连接记录头部的接触部与设备主机的一固定件的剖面图。
图27为-FPC支架与记录头部的剖面图,它说明了这两者是如何啮合的。
图28为记录头部与在滑架部上的油墨容器部的一剖面侧视图。
图29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外部透视图。
图30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的一说明性框图。
图31为描绘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透视图。
图32表示出一液体喷射部的结构,其中,(a)为位于滑架上的液体喷射部机头组件的一透视图;(b)为从打印媒体的方向观察时的一前视图,它描绘出液体喷射部的喷射出口的布置;(c)为一放大的剖面图,它描绘出了(b)中示出的喷射出口的内部结构。
图33为一数据表,它表示出使用图32中示出的油墨液体喷射部喷射打印质量改进液所用的数据。
图34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5为表示出喷墨打印装置的内部温度与总重量的关系的一曲线图。
图36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7为表示出温度与总重量关系的一曲线图。
图38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一液体喷射部的实例的前视图。
图39是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一液体喷射部的实例的前视图。
图40是将打印质量改进液仅应用于黑色油墨的一种操作的流程图。
图41是通过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另一实施例而获得的打印件的一平面图。
图42是将打印质量改进液仅应用于文字的一种操作的流程图。
图43是将打印质量改进液仅应用于黑色油墨文字的一种操作的流程图。
图44是将打印质量改进液仅应用于C、M和Y油墨的一种操作的流程图。
图45是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一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油墨液体喷射部的另一实例的一前视图。
图46是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一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油墨液体喷射部的另一实例的一前视图。
图47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一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油墨液体喷射部的一实例的前视图,该喷射部能够喷射两类打印液体改进液。
图48为可应用本发明的一喷墨打印装置的框图。
图49为可应用本发明的一记录装置的透视图。
图50为一记录头组件的透视图。
图51为记录头结构的一说明图。
图5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记录操作的流程图。
图53为在状态b中所使用的打印头中的各种子头部的一说明图。
图54为一不同的记录头的放大的剖面图。
图55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记录操作的流程图。
在下文中将参看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参看图1-17,将描述代表了本发明的第一种形式的实施例1-5。
实施例一。
图1为可应用本发明的一喷墨打印装置的透视图。一打印媒体106在插入打印装置100的输送点之后,由一输送辊109传送至一区域,在该处打印头系统103能够将图像打印在打印媒体106上。打印头系统103由-BK油墨液体喷射部、-Y油墨液体喷射部、-M油墨液体喷射部、-C油墨液体喷射部与-P液体喷射部组成。此实施例中的液体喷射部可以是打印头系统的一部分,或组成一彼此独立的打印头。
有一金属压板108位于已传送至且位于打印区域之内的打印媒体之下。一滑架101在由两导引轴104与105界定出的方向上可往复移动,且当它移动时,它扫描了打印区域。在滑架101上,安装有一打印头构件10,它包括用于供应四种彩色油墨的四个油墨容器,和用于喷射油墨的四个打印头。在此实施例中,供应给喷墨打印装置的四种彩色油墨是黑色(BK)、蓝绿色(C)、绛红色(M)和黄色(Y)油墨。参考数号107表示出包括一组开关和一组显示器的一个面板。面板107用于设定各种打印方式,或是显示打印装置的状态。
图2为打印头组件103的打印头子件的一前视图。在打印头的喷射出口表面上有喷射出口。喷射出口的数目与液体:P液体、BK、C、M和Y的数目相对应。赋与每种液体的喷射出口的数目为64。每种液体所赋与的64个喷射出口线性对齐,其间隔约70μm,即浓度为360dpi。另外,喷射出口排列成图像以P液体、BK、C、M和Y的颜色顺序打印的方式。
此实施例的喷墨打印装置使用了一种打印系统,其中有一电热交换器对应于喷射出口而放置,有一反映打印数据的驱动信号施加在电热变换器上,以从一喷嘴中将油墨喷出。
图3为可应用本发明的一打印头的放大的剖面图。有一个为打印头102的电热变换件的发热件30一一对应于喷射出口23而放置,且允许每个发热件独立发热。当发热件30发热时,邻近发热件30的油墨突然受热,转入薄膜沸腾的状态,从而产生气泡。来自气泡形成与增长的压力迫使油墨滴35喷向打印媒体31,从而在打印媒体上产生一字母或一图像。在此时所喷射的彩色油墨滴的体积在15-80ng的范围内,例如,约40ng。
每个喷射出口23都连接到一油墨液体通道上,并且在放置油墨液体通道区域的后面,设有一公用液室32,油墨就是从该液室中供给这些油墨液体通道的。在每个对应于一喷射出口的油墨液体通道中,放置有发热件30,即电热变换器和用于向发热件30供电的电极导线,其中前者产生用于从喷射出口喷射油墨滴的能量。发热件30与电极导线是使用一种薄膜沉积技术,在由硅一类的物质构成的一基片33上形成的。在发热件30上,形成有一保护膜36以避免油墨与发热件30之间的直接接触。另外,有一由树脂或玻璃构成的分隔壁34在基片33上累加起来而形成上述的喷射出口、油墨液体通道,公用液室等。
在如上所述的打印方法中,使用了电热变换器,通过施加热能而产生的气泡用于使油墨滴喷射;因此,这种方法通常称为“气泡喷射打印系统”。
图4为可应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一框图。要打印的文字和/或图像的数据(下文称图像数据)由一主机输入到打印装置的接收缓冲器401中。用于确认图像数据是否已正确传送的数据,与用于显示打印装置的操作情况的数据由打印装置返回到主机。来自接收缓冲器401的数据在一中央处理器402的控制下传送到一存储段403中,在此数据将暂时存储于一RAM(随机存储区)中。一机构控制段404,对应于来自中央处理器402的命令,驱动包括一滑架马达,一线状输送马达等的一个机械段405。一传感器/开关控制段406将来自包括各种传感器和开关的传感器/开关段407的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402。一显示元件控制段408,对应于来自中央处理器402的命令,控制在一组显示板上包括有如LED或类似的显示元件的一显示元件段。一打印头控制段410也对应于来自中央处理器的命令而控制一打印头411,它还感测表明打印头情况的温度一类的情况,并把这些情况送往中央处理器。
图5为实施例1的打印操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11中,决定了一种打印方式。这一决定是依据来自联接到打印装置上的主机的数据,或是在一组开关中使用一个开关或若干开关所做的选择而定的。根据所决定的打印方式,采用步骤11,12和13中之一。
步骤12启动了一种打印方式,其中设有使用P液体。虽然P液体的使用构成了本发明的要点,但是,不涉及使用P液体的方式也设置成了打印方式之一。例如,这种方式可用做试打印;在试打印中没有使用P液体而使运行成本得到降低。
步骤13启动了一种打印方式,其中在执行一单向单程打印时,使用了P液体。图6为描述在上述单向单程打印操作中,打印头组件的特定运动的一附图;它说明了打印头组件103是如何在打印媒体106上移动的,该打印媒体为A4大小的普通纸。在打印头最右侧上的液体为P液体。打印是在箭头记号A的方向上进行的,且打印头组件103在箭头记号B的方向上简单地返回。图右手侧的数字表示出打印头组件103在当前的打印操作中所做的扫描行程的数目。该图表示出在其第四扫描行程中的打印头组件103。
步骤14启动了一种打印方式,其中,通过一种单向双程打印方法,同时使用P液体而形成一图像。图7表示出在这种单向双程打印操作中,打印头组件103的特定运动;它表示出打印头系统103是怎样在打印媒体106上移动的,该打印媒体为A4大小的普通纸。打印头组件最右侧上的液体为P液体。打印是在箭头记号A的方向上进行的,且打印系统103在箭头记号B的方向上简单地返回。图右手侧的数字表示出打印头组件103在当前的打印操作中所做的扫描行程的数目。该图表示出在其第四扫描行程中的打印头组件103。
在步骤15中,确立了适合于步骤13所启动的单程打印方式的P液体的量。在单程打印方式中,所有的颜色都在一单独的扫描行程中打印。在这种方式下,要设置较大量的P液体。这是因为在单程打印操作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内要在单位面积的打印媒体上喷射较大量的彩色油墨,因此,要增加P液体的量,以增强彩色油墨与P液体之间的反应。用于P液体的打印(喷射)数据来自用于Y、M、C和BK油墨的打印数据。具体地说,用于P液体的数据是用于Y、M、C和BK油墨的打印数据的逻辑和。在此实施例中,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设定为30ng。
在步骤16中,确立了适合于步骤14所启动的双程打印方式的P液体的量。在双程打印方式中,有两个扫描行程用于打印所有的颜色,所以设定了较少量的P液体。这是因为在双程打印操作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的打印媒体上,喷射了较少量的彩色油墨,因此,即使减少P液体的量,彩色油墨也能够与P液体充分地反应。在此实施例中,P液体的量设为20ng。
打印头控制段410的作用之一是控制由相同的打印头中喷射的油墨的量。例如,它控制给予的用于喷射一单个油墨滴的能量,这种控制是通过控制所施加的电压值,或是电压施加的持续时间而达到的。所给予的能量越多,所喷射的滴体就越多。控制喷射P液体的打印头的温度也是可以的。在这种情况下,温度越高,喷射的液体越多。在此实施例中,采用了后一种手段,其中,步骤15中的温度约40℃,步骤16中的温度约32℃。控制所要喷射的油墨量的手段与以上所描述的不相同。
步骤17为实际打印图像的一个步骤,打印头103在如图6和7中所示移动时,将文字与图像打印在打印媒体上。
在回程打印的情形中,要喷射的P液体量还能够减少。换句话说,本发明的一个要点在于,打印行程的数越大,越能够减少所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一般说来,在需要改进打印质量时,即使必须牺牲打印时间,也要增加行程数目。在此应认识到,减少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对于减少打印中打印媒体上出现的皱纹数也是有效的;因此,产生较高质量的打印件是可能的。另外,减少要喷射的P液体量意味着减少P液体的整个消耗;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
在此实施例中,描述了一个实例,其中,行程数越大,越能够减少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以更通常的措词说,这意味着行程数越大,每单位面积上所喷射的P液体的量越小。不改变所要喷射的P液体的总量,而通过控制用于P液体的喷射数据即可达到这一点。具体地说,单程打印的P液体打印数据是Y、M、C和BK油墨数据的逻辑和,但是在双程打印的情形中,Y、M、C和BK油墨数据的逻辑和则受到掩蔽,它们平均减少到自身的66%。控制要喷射的量与喷射数据二者也是可行的。在任何一种情形中,所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向的。
图14提供了从打印头喷射Y、M、C和BK油墨,以及P液体所用的数据,其中(a)表示打印的输入数据;(b)为Y油墨的数据;(c)为M油墨的数据;(d)为c油墨的数据;(e)为BK油墨的数据;(f)表示用于P液体的数据。P液体的打印任务对应于所选择的打印方式而改变;行程数越大,打印任务越少。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Y、M、C和BK油墨具有下列成份,其中染料与Y、M、C和BK的颜色相对应:
甘油 5.0wt.%
硫甘醇 5.0wt.%
尿素 5.0wt.%
异丙基醇 4.0wt.%
染料 3.0wt.%
水 78.0wt.%
P液体具有下列成份:
聚烯丙胺氢氯化物 1.0wt.%
氯苄烷铵 1.0wt.%
硫甘醇 10.0wt.%
炔醇,乙基乙醇 0.5wt.%
水 87.5wt.%
在将Y、M、C和BK油墨沉积在普通纸之前或之后,将具有上述成份的P液体在其上,而产出具有较好显色的耐水打印品。
实施例2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用P液体的量对应于打印方式而变化,但是对其的控制并不限于第一实施例中所做的描述。例如,P液体的类型可对应于打印方式而改变;行程数越大,所用的P液体的表面张力将越小。
图8为一打印头的前视图,该打印头包括用于喷射P1液体的一个机头系统和用于喷射P2液体的一个机头系统,其中P1与P2液体具有不同的表面张力,这是用改变P1与P2液体之间的表面活化剂的含量的手段而获得的。
P1与P2液体的特定成份如下,其中Y、M、C和BK油墨的成份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P1液体
聚烯丙胺氢氯化物 1.0wt.%
氯苄烷铵 1.0wt.%
硫甘醇 10.0wt.%
炔醇,乙基乙醇 0.5wt.%
水 87.5wt.%
P2液体
聚烯丙胺氢氯化物 1.0wt.%
氯苄烷铵 1.0wt.%
硫甘醇 10.0wt.%
炔醇,乙基乙醇 0.2wt.%
水 87.8wt.%
图9是第二实施例中打印操作的一个流程图。步骤21-24与前面第一实施例的步骤11-14相同。
在步骤25中,选择了具有较大表面张力的P1液体作为P液体,该步骤为单程打印操作的一部分。
在步骤26中,选择了具有较小表面张力的P2液体作为P液体,该步骤为双程打印操作的一部分。
行程数越大,所用P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小是由于下列的原因。在打印时,特别是在普通纸上打印时,希望有快速干燥的特性;因此,希望油墨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这种较大的张力给予油墨快速渗透纸张的特性。P液体也是这样。这种特性在适于高速打印的单程打印的情形中当然得到肯定。但是,由于具有较大表面张力的油墨快速渗透纸张,会有较少量的彩色成份残留在纸张表面,并且,起毛量也增大,这在打印质量上给油墨带来了缺点。另一方面,在适于生成高质量打印件的双程打印的情形中,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的纸张(打印媒体)上所喷射的彩色油墨和P液体的量较小;因而对于快速干燥的需要就减弱,使得表面张力能够减小。结果,有更多的颜色成份残留在纸张表面,并且减少了起毛。
第三实施例
当在打印方式中有一单色(黑/白)方式可用时,在单位面积的打印媒体上所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在单色与彩色方式之间变化,这样就产生较好的结果。
在此实施例的打印操作的情形中,黑油墨按80pl/像素喷射,而Y、M和C油墨则按40pl/像素喷射。喷射更多黑油墨的原因在于,对于黑油墨,重点放在打印浓度上,因此,必须提高打印浓度。
图10为当有单色与彩色两种方式可用时,设定P液体量的流程图。
在步骤31中,决定了打印方式是单色还是彩色方式。这一决定根据来自联接到打印设备上的主机的数据,或是通过一组开头所做的选择而定。然后,对应于决定的打印方式的结果选取步骤32或3 3。
步骤31为选择单色方式时所要遵循的步骤,并且每单位面积的打印媒体上所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设得较大。至于执行该步骤的方法,要喷射的P液体量设为30pl/像素,分辨率则是360dpi。
步骤32为选择彩色方式时所要遵循的步骤,并且每单位面积的打印媒体上所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设得较小。至于执行该步骤的方法,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设为20pl/像素,溶液则是360dpi。
在步骤34中,与上述的选择的设置相对应,执行了一常规打印操作。具体地说,在单色方式中,以从要喷射的BK油墨的数据得到的P液体的沉积数据为基础,将P液体喷射到适当的点上,接着,将BK油墨喷射在其上。在彩色方式中,以从要喷射的BK、C、M或K油墨的数据得到的P液体的沉积数据为基础,将P液体喷射到适当的点上,接着,将BK、C、M或Y油墨喷射在其上。
在原理上,最好尽可能地减少P液体的使用。要喷射的P液体的最佳量随油墨与P液体的成份而变化,但是,只要能够保持高可靠性的高质量的图像,最好沉积最少量的P液体,从而降低运行成本。
在单色方式中,要沉积的油墨总是BK油墨,该种油墨是以相对较大的量喷射的,且重点在于打印文字上。在打印文字时,重点更经常在耐水性上,这与打印图像时的重点不相同,因此,需要增加单位面积上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另一方面,在涉及Y、M和C油墨的彩色方式的情形中,与单色方式的情形相比,要沉积的油墨量较小,并且更经常的是打印图像;因此、与单色方式相比,减少每单位面积的打印媒体上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是可能的。
至于减少每单位面积的打印媒体上要喷射的P液体量的特定方法,有三种:第一是减小每个液滴的体积;第二是降低打印负荷;第三是前两种方法的结合。描述本实施例参考的是减少每个液滴体积的方法,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其它的方法也能够采用。
第四实施例
在此实施例中,为BK和彩色(Y、M和C)油墨而将P液体的使用最优化,这样就会产生良好的结果。也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打印时,BK油墨以80pl/像素喷射,Y、M和C油墨以40pl/像素喷射。这是因为对于BK油墨,重点放在打印浓度上,因此,为加大浓度要增加喷射的油墨量。由于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原因,对于BK和彩色油墨,希望能不使用相同的P液体。
如上文所表明的,即使是在用于生成具有BK、Y、M和C油墨的混合颜色的彩色打印件的打印方式的情形中,最好也在BK油墨与Y、M和C油墨之间,或在原色与复包之间改变喷射的P液体的量,使得喷射量适宜于每种颜色。
图11描绘了一单程扫描打印操作的流程,其中,沉积在打印媒体每单位面积上的P液体的量是以打印数据是用于BK油墨还是Y、M和C油墨为基础而得到控制的。
步骤41是为每个像素确定打印数据是用于BK油墨还是其它(Y、M和C油墨)油墨的一个步骤。当打印数据是用于BK油墨时,就采取步骤42,否则,操作就转向步骤43。
步骤42是当打印数据为用于BK油墨时所采用的步骤,其中P液体的数据以这样一种方式产生:即每单位面积的打印媒体上沉积的P液体量变得较大。在此实施例中,沉积数据本身未变,代替的方法是把每像素上喷射的液体量设在一较高水平上,即30pl。
在步骤44中,在每个BK像素上喷射的P液体量设在30pl时,产生出等于一单个扫描行的数据。
在步骤45中,在每个其它油墨的像素上喷射的P液体量设为20pl时,产生出用于一单个扫描行的数据。
在步骤46中,由一单个扫描行为P液体、BK油墨和Y、M及C油墨执行了一常规打印操作(沉积了P液体和Y、M及C油墨),使用的是如上所述而产生的液体数据。
在此实施例中,每像素上喷射的P液体量以控制给予P液体头的能量的手段得到调节。控制的执行使得在30pl时比在20pl时要花更多的能量喷射P液体。
在含Y、M和C油墨的彩色打印的情形中,通过变化打印过程能够获得较好的结果,所说的变化是在彩色油墨是沉积以彼此独立,从而产生第一颜色,还是它们彼此覆盖而产生如R、G或B颜色的复色的基础上进行的。
图12提供了单程扫描打印操作的流程。其中,每单位面积的打印媒体上喷射的P液体的量是以打印数据为用于黑、黄、深蓝和绛红的原色,还是为用于如红、蓝或绿的复色为基础而加以控制的。
在步骤51中,为每个像素确定了打印数据是否是用于BK油墨的。当它们是用于BK油墨时,采用步骤52,当它们用于其它的油墨时,采用步骤53。
在步骤53中,为每个像素确定了颜色是原色还是复色。当它们是原色时,采用步骤54,是复色时,则采用步骤55。
步骤52为当打印数据是用于BK油墨时采用的步骤,其中产生的P液体数据用以增大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在此实施例中,上述量设为30pl的较高水平。
步骤54为当打印数据是用于原色Y、M和C时采取的步骤,其中产生的P液体数据用以减少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在此实施例中,上述量设为20pl的较低水平。
步骤55为当打印数据是用于由原色Y、M和C组成的复色R,G和B时采取的步骤,其中产生的P液体数据用以增大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在此实施例中,上述量设为30pl的较高水平。
在步骤59中,在如上所述设置的打印条件下,执行了一常规单程扫描打印操作。
在此实施例中,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通过控制给予生热件的能量的量,和/或改变给予生热件以使其驱动的电能的波形,可加以可变地控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例如,可将两个或更多的生热件放置在喷射出口,以有选择地将其触发。
如上所述,当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已对应于打印数据量优化时,就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第五实施例
当所有的用于BK、Y、M和C颜色的打印头和P液体喷射头在同一时刻驱动时,打印装置消耗的即时最大电能增加。在此情形下,可有效地采用一种方法,在此方法中,为降低即时最大电耗,减少了同时驱动的打印头的数目。
参看图6,当打印头组件103在箭头记号A的方向上扫描时,驱动P液体头、且当打印头系统103在箭头记号B的方向上扫描时,驱动BK、Y、M和C油墨头,以这种手段可将即时最大电耗减少到4/5。这种手段提供的优点在于它降低了成本,这是因为最大电耗的降低使得打印装置供电段的尺寸能够减小的缘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Y、M、C和BK油墨以几秒钟的次序,跟随P液体的喷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后喷射,P液体可能不会那样有效。因此,Y、M、C和BK油墨在P液体沉积之后立即沉积是很必要的。可以下列方法达到这一点:即,在P液体从在一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打印头上喷射出之后,立即从此刻在相反方向上移动的打印头上喷射Y、M、C和BK油墨。
另外,当采用具有如图2中所示出的结构的打印头组件103时,最大即时电耗可降低至3/5,因为这种结构使得有可能以下列方式启动打印头,即当打印头组件103在由箭头记号A表示的扫描方向上移动时,P液体与BK油墨头以此顺序启动,然后,当打印头组件在由箭头记号B表示的方向上移动时,Y、M和C油墨的打印头启动。
如在以上描述中所明显地表现出的,P液体的喷射与其它液体(Y、M和C油墨)的喷射分离开具有的优点在于能够降低打印头的最大即时电耗。
图13为另一打印头组件的前视图。该打印头组件的独特特点是P液体头位于BK油墨头与C油墨头之间。
例如,当打印头组件在箭头记号B的方向上扫描时,只有P液体头与BK油墨头能够启动,且前者是以来自BK油墨的数据为基础启动的;当打印头组件在箭头记号A的方向上扫描时,只有P液体头与Y、M和C油墨头能够启动,且前者是以来自Y、M和C油墨的数据为基础启动的。
这是由于上述的布置还具有其自身的优点的缘故,即驱动P液体头的条件能够在两种时刻之间轻易地改变,所说的时刻是在打印头组件/处于箭头记号B的方向上的扫描运动时喷射BK油墨的时刻,和在打印头组件/处于箭头记号A的方向上的扫描运动时喷射Y、M和C油墨的时刻。这是因为对于每次扫描运动比对于每个像素能够更简单地控制驱动P液体头的条件的缘故。
例如,当它在箭头记号A方向上扫描时,可将驱动P液体头的电压降低,以减少要从P液体头喷射的P液体的量,且当它在箭头记号B方向上扫描时,可将P液体头的驱动电压升高,以增加要从P液体头喷射的P液体。这种布置方式使得在有BK油墨随后喷射时能喷射更多的P液体,而在有Y、M和C油墨随后喷射时能喷射少些的P液体。
当第一扫描方向在箭头记号A与B的方向之间转换时,驱动电压也转换。这种方法也具有其自身的优点,即与驱动为每个墨点转换相比,驱动电压能够更轻易地转换。
在此应认识到,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将染料用作了着色材料,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也可以将颜料用作着色材料。
使油墨染料不可溶的打印质量改进液可以下列所举例的方式获得。
首先,将以下列出的成份混合。在它们溶解之后,加压并将溶液通过具有0.22.μm微孔尺寸的一薄膜滤器(商品名:Fluoro微孔滤器;Sumitomo有限电气公司)而过滤。然后,用NaOH将已过滤溶液的PH值调节至4.8,而产生出打印质量改进液Al。
[Al的成份]
低分子量的阳离子化合物
十八烷酰三甲铵氯化物 2份
(商品名:Electro-stopper QE:Kao公司)
高分子量的阳离子化合物
聚胺嗍(平均分子量:5000) 3份
(商品名:PAS-92;Nitto Boseki有限公司)
硫甘醇 10份
水 其余
至于在与以上的打印质量改进液混合时变得不溶的较好的油墨,可列出的有如下:
首先,将以下列出的成份混合,然后,加压并将溶液通过具有0.22μm微孔尺寸的一薄膜滤器(商品名:Fluoro微孔滤器;Sumitomo有限电气公司)而过滤,产生出黄色Y,绛红色M1,深蓝色C1和黑色BK1油墨。
Y1
C.I.(颜色指数)直接黄142 2份
硫甘醇 10份
炔醇,乙基乙醇(Kawaken Fine化学公司) 0.05份
水 其余
M1
酸性红289 2.50份
(其余与Y1相同)
C1
酸性蓝9 2.5份
(其余与Y1相同)
BK1
食用黑2 3份
(其余与Y1相同)
根据此实施例,将上述的打印质量改进液(液体化合物)与油墨在打印媒体的表面上或是当它们渗入打印媒体时,在其中彼此混合。在初始反应阶段,打印质量改进液中所含的小分子量的阳离子成份或是阳离子低聚物与油墨中所用的且含有阴离子团的水溶性染料,或是在用颜料油墨时的阴离子化合物发生离子反应,并立即与溶液分离。具体地说,在使用颜料油墨的情形中,颜料分散平衡受到干扰,从而产生颜料聚结。
在第二阶段,上述由染料与低分子量的阳离子物质组成的缔合的聚合物,由染料与阳离子低聚物组成的缔合的聚合物或是颜料聚结物,由打印质量改进溶液中所含的高聚合物吸收;因此,作为聚合物缔合结果所产生的染料聚结物或是颜料聚结物又进一步增大了其大小,使得染料聚结物或颜料聚结物难以进入打印媒体纤维之间的间隙。结果,只有从溶质部分分离出的溶剂部分渗入打印媒体,从而达到两个目的:改进打印质量和油墨的固着性。同时,通过上述机制,由阳性分子中的低分子量的分子与阴性染料,或是由阳性低聚物与阴性染料组成的缔合的聚合物,或是颜料聚结物,由于加大的粘度的作用,不与溶剂同时运动。因此,即使相邻的墨点如同它们在全色打印中一样是由不同颜色的油墨组成的,产生颜色的成份也不彼此混合而引起漫渗。上述的聚结物在本质上是不溶于水的,这给了形成的图像极好的耐水性。还有的一个好处是聚合物的屏散作用提高了已形成的图像的耐光性。
至于此特例中所描述的不溶或聚结过程,它仅在一个实例的初始阶段出现,在另一个实例的初始与第二阶段都出现。
在本发明的实际应用中,不必象在传统技术中一样,使用具有较高分子量的阳离子高聚物或是多价金属盐;即使需要使用时,所需要的也只是在一辅助条件中使用它,以增强本发明的效果。因此,用量可以减少。结果,对染料显色性能的损害,即当试图使用阳离子高聚物或多价金属盐以产生耐水性时,传统技术表现出的存在问题的方面就避免了。
在本发明的实际应用中,对打印媒体的选择也是没有限制的。使用如传统的复印纸、胶膜纸等所谓的普通纸张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不用说,使用专门为喷墨打印而生产的胶膜纸或是与-OHP-同使用的透明薄膜,以及通用的高质量纸张或高级光面纸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结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要喷射在单位面积打印媒体上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量是在每种打印方式的扫描行程数,从打印头中要喷射的油墨的颜色的基础上加以控制的,即是在执行的是单色或彩色打印,和/或打印数据的基础上加以控制的;还要选择最适合每种打印方式的打印质量改进液;因此可以产生具有较高质量的高度可靠的图像。
另外,在其自身的扫描行程中,打印质量改进液的喷射与至少一种或所有BK、Y、M和C油墨的喷射是不相同的;因此,可以减少打印装置的最大即时电耗,这有助于减小装置的尺寸和降低其运行成本。
接着,参看图18-30,将描述代表了本发明第二种形式的实施例6-8。
第六实施例
图18-30描绘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记录装置的打印机部分的一个示意性透视图。图19为图18中示出的打印机段的滑架的一个示意性透视图。图20为图18中示出的滑架的放大的、分解的透视图。图21为一透视图,它描绘出一可安装在图20中示出的滑架上的一记录头与一可替换安装在记录头上的一油墨容器。图22为电连接记录头的接触脱与装置主机的固定件的一分解透视图。图23为一分解透视图,它表示出打印段的滑架和用于探测滑架位置的一个装置。图24为一示意性透视图,它表示出用于固定打印部的滑架与记录头的头座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一个结构。图25为用于使图24中表示出的位置关系固定结构更为可靠的一个固定装置的一示意性侧视图。图26为电连接打印头的接触部与装置主机的固定件的示意性剖面图。图27为说明-FPC支架与记录头是如何啮合的一示意性剖面图。图28为在滑架上的记录头与油墨容器的剖面侧视图。图29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一外部透视图。图30为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一个框图。
开始,参看图18,将描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大致结构。图18中示出的打印机部分通常包括一片状输送部3001,一滑架部3002,一清洁部3003,一匣部3004,一记录头部3038和一油墨容器部3009。
片状输送部3001通常包括一压板辊3106,一夹送辊3107,此片状输送部3001压住已传送到压板辊3106的记录媒体,使得记录媒体免于盘旋或作类似的运动,并且可靠地传输到一滑架部3002。压板辊3106用包括一传输辊齿轮3108与一传输辊惰齿轮(未示出)的一传动机构连接到纸页输送马达上(未示出),并且在压板辊受到来自马达的驱动力时,它会旋转。
滑架部3002通常包括用于安装记录头部3008的一滑架座3201,和用于夹持安装在滑架座3201上的记录头部2003的一头部转动杆3203。滑架座3201放置在大致为u形的一底架3102的侧壁之间,并由一导引轴3102与一支承轴3103支承,上述侧壁彼此平行,且可在导引轴的纵向(下文称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由于滑架座3201由两个轴3102与3103支承,它的旋转受到限制。滑架马达3104固定到底架3102的中部后板的一端上,并以一对滑轮4041和在滑轮4041之间伸展的一同步皮带3105连接到滑架座上。当滑架马达3104向前或向后旋转时,滑架座3204通过滑轮4041和同步皮带往复运动。滑架部3202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由固定到底架3102上的一HP(静止位置)传感器确认。例如,可以确认滑架部3202是否在为记录区域之外的一预位置的静止位置上,以及在非记录时期,滑架部3002停置的位置。
有一清洁部3003安装在静止位置之下的一框架部3004上。它是设有用于吸入油墨装置的一个组件。当记录头部3008的油墨喷射出口为外部物质等阻塞,结果,油墨喷射性能受到损害或不能再喷射油墨时,废油墨则会由此清洁部3003从停置在上述静止位置处的记录头部3008中吸出,而使得油墨喷射出口不会堵塞,以恢复良好的油墨喷射性能。
支架部3004设有用于存贮由清洁部3003吸出的废油墨的一废油墨容器。
接着,参看图21将描述记录头部3008的结构。
由于此实施例中的记录头部3008主要是作彩色打印,它为多头类型,其中整体地放置有五个液体喷射子头,使得黑(BK)、深蓝(C)、绛红(M)和黄(Y)油墨以及能使染料不溶的一种无色溶液(CL)能够独立喷射。记录头部3008可更换地安装在图18-20中示出的滑架部3002上,并且当它的使用寿命中止或由于某些原因不能用时,可用一新的喷墨记录头将其更换掉。
记录头部3008一般包括一盒状头座3801,在头座3801的上表面形成的,用以建立头座3801与记录装置主机的导线部的电连接的一个接触部3802,和在头座3801的一面侧壁上形成的,用以接收由油墨容器部3009供应的油墨的一油墨供应部3803。油墨供应部3803放置成面对每个喷墨记录头的形式。
油墨容器部3009供给记录头部的每个液体喷射子头油墨或处理液,并且它是可更换地安装在滑架部3002上的。
在此实施例中,安装有记录头部3008与油墨容器部3009的滑架部3002连接到一同步皮带3105上,该皮带在平行排列的导引轴3102与支承轴3103上滑动的同时,传递滑架马达的驱动力,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记录是以下列方式形成的,在滑架部3002受到驱动时,记录头部在记录纸(记录媒体)的整个宽度上穿梭的同时喷射油墨,上述的记录纸已由未示出的记录媒体输送装置传送到面对着记录头部3008的液体喷射表面的压板辊3106上。
接着将详细描述滑架结构。
参看图19、20和21,滑架部3002容纳有五个液体喷射子头,每个上述子头喷射五种不同的液体中的一种:墨(BK)、深蓝(C)、绛红(M)和黄(Y)油墨,及能使染料不溶的无色液体(CL)(下文称为处理液),所说滑架部还容纳有五个油墨容器部3009,其中每个油墨容器部向相应的液体喷射子头供应油墨或处理液。
参看图20,设在大致为u形的头部转动杆3202的侧壁的相应的下端部的一对头部转动杆轴2023a(仅示出其中之一)与设在大致为L形的滑架座3201的相应顶端部的一对头部转动杆轴支承部2017a与2017b彼此啮合,使得头部转动杆3202能够绕头部转动杆轴2023a旋转。参看图19,当头部转动杆3202在箭头记号的方向旋转张开时,可轻易地装卸记录头部3008。张开的头部转动杆3202可通过将一对头部转动杆定位突起(未示出)与一对头部转动杆定位孔2018相啮合而保持张开。
在头部转动杆3202的每个侧壁上形成的一个凹口3208中,设有一头部拉簧3209与一头部牵引件3210,其中,如图25所示头部牵引件3210由从凹口3208中突出的钩子抓住,以抵抗由压缩的头部拉簧3209产生的压力。因此,当头部转动杆3202在记录头部3008安装到滑架座3201上之后旋转时,头部牵引件3210即与相应侧的头部牵引件接收部8010a相接触(在另一侧有另一个)。然后,当头部转动杆3202进一步旋转时,由头部拉簧3209产生的压力通过头部牵引件3210在一箭头记号D的方向上施加在头部牵引件接收部8010a上,并且头部转动杆固定突起2024a与头部转动杆固定部2012a相啮合。结果,记录头部3008的位置就由滑架座3201和头部转动杆3202固定下来。
相反,当需要旋转头部转动杆3201以将记录头部从滑架座3201上卸下时,则挤压一对头部转动杆释放部2027(仅示出2027a),以将头部转动杆固定凸起2024(仅示出2024a)推出,使得头部转动杆固定突起从头部转动杆固定部2012(仅示出2012a)中脱开,这样就使头部转动杆2020得以旋转了。
参看图20,有一批滑架油墨导引肋2011设在滑架座3201的内表面上。当安装油墨容器部3009时,它们导引油墨容器部3009的底部表面,并支承已安装的油墨容器部3009。另外,有一批头部转动杆油墨容器导引肋2021设在头部转动杆3202的内部表面上。当安装油墨容器时,它们导引油墨容器的顶部表面并将顶部表面固定在上面。
参看图18与22,有一滑架软电缆3207向记录头部3008提供图像信号与驱动信号。软电缆3207的位置由一FPC支架3203的一对接触位置固定突起2031a与2031b和一橡胶垫3206固定,此位置与上述橡胶垫3206在一起由一FPC支架3208夹定到此FPC支架3203上。
头箍3205安装到一对轴2032(仅示出2032a)上,且可在该处旋转,所说的轴2032设在FPC支架3203的相应侧壁上。头箍3205由一FPC弹簧3204在FPC支架向内的方向上挤压,并且由于有FPC支架3203的FPC支架轴支承部2033(仅示出2033a)与头部转动杆3202的FPC支架轴2022(仅示出2022a)相啮合,FPC支架3203可以旋转。通过滑架软电缆3201提供的图像信号与驱动信号通过接触部3802发送到记录头部3008以执行一打印操作。
参看图23,同步皮带3105的一部分固定在已固定于滑架座3201上的皮带止动器3211上。滑架软电缆3207用一滑架PCB3213和CR PCB罩3214固定到滑架座3201上。一线形编码器3212是用于控制滑架部3002的位置的一位置探测传感器,且它固定在滑架座3201上。
可将一清楚地描述了在滑架部3002上安装记录头部3008与油墨容器部3009的操作的头部转动杆标签3220贴在头部转动杆3202上,使得使用者能够很容易地看到,或者将有上述内容的标签粘在头部转动杆3202上。
参看图24,在滑架座3201上设有五个突起。它们固定了记录头部3008的位置。通过将柱形突起8011a,8011b与8011c与梯形突起2013a,2013b与2013c对应地接触放置,可获得在箭头记号A的方向上的定位,而通过将滑架座3201的突起2013d与2013e与机头座3801的凹槽8011d与8011e相啮合,则可获得在箭头记号B方向上的定位。突起2013d或突起2013e的宽度是考虑凹槽8011d或8011b的宽度而分别确定的。在箭头记号C方向上的定位是通过将滑架座3201的突起2013d与2013e的弯曲表面部的顶部分别与机头座3801的凹槽8011d和8011e的顶部相接触放置而获得的。
图25为一简图,它描绘出是怎样用头部转动杆3202将记录头部3008固定到滑架座3201上的。如从图25中所明显显示的,记录头部3008的头部牵引件接收部8010a由头部牵引件3210挤压,该牵引件处于由装附在头部转动杆3202的每个侧壁上,以固定记录头部3008的位置的头部拉簧3209在箭头记号D的方向上所产生的压力之下。结果,记录头部3008就固定到了滑架座3201上的一预定位置上。
图26为由头部转动杆3202固定的记录头部3008的一个示意图。
当FPC支架3202的接触位置固定突起2031a与2031b分别与记录头部3008的接触位置固定孔8021a与8021b相啮合时,记录头部的位置就固定住了。接触位置固定突起2031a与2031b的啮合也固定了橡胶垫3206与滑架软电缆3207的位置。头箍3205与在相应的侧面的记录头部3008的头箍宽纳部8012a与8012b相啮合。在啮合之后,橡胶垫3206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产生压力以挤压滑架软电缆3207,使得能在滑架软电缆3207与记录头部3008之间建立电连接。当头部转动杆3203旋转时,头部转动杆3202的释放钩2026a与2026b就在一箭头记号F的方向上旋转头箍3205,结果,头箍3205就从记录头部3008的头箍容纳部8012a与8012b处脱开,从而使记录头部3008与头箍3205之间的啮合解脱。另外,可通过将滑架软电缆3207从记录头部3008的接触点脱离的方式,而中断从主机侧向记录头部3008的供电。
图27为与FPC支架相啮合的记录头部3008的一示意性剖面图。
由于轴2022装配在FPC支架3203的FPC支架轴支承部2033中,所以FPC支架3203可绕FPC支架轴2022旋转,它们的装配带一些空隙。如图27所示,FPC支架3203的接触位置固定突起2031的尖端形似于一斜切的圆柱,使得当FPC支架3203绕FPC支架轴2022旋转时,它能够平滑地装入接触位置固定孔8021中。
在此实施例中,FPC支架3023不是头部转动杆3202的一个部分,且两构件之间留有一些空隙,因此,在记录头部3008与主机之间建立的电连接不会影响记录头部3008在滑架座3201上的位置固定过程。
图28为在滑架部3002之上的记录头部3008与油墨容器部3009的剖面侧视图。
油墨容器部3009是一种所谓的混合型,它包括两个腔,其中,当从一供应孔9011观察时,一前腔填有一吸收件3902,一后腔存贮有油墨3903。当把油墨容器部3009装附到记录头部3008上时,记录头部3008的油墨供应部3803会挤压油墨容器部3009的吸收件3902,从而将其一部分压缩,同时油墨容器部3009在箭头记号I的方向上受到挤压。然而,由于油墨容器部3009是固定在滑架座3201上的,使得油墨容器部3009在箭头记号I方向上的运行得到避免。这样,已为吸收件3902吸收的油墨3903就通过油墨供应部3803供应给了喷墨记录头。
滑架座3201设有具有扇形剖面的一导引部2015b,并且当油墨容器部3009在导引部2015b弯曲的表面部滑下时,它可平滑地与记录头部3008相配合。至于将油墨容器部3009除去,可通过在箭头记号J的方向上向上推按钮9015而轻易地完成。来自记录头部3008的油墨供应部与油墨容器部3009的油墨供应孔的废油墨通过滑架座3201的废油墨部2016,而发送到位于下部的清洁部3003或类似部位。
图29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外部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在其上表面设有一控制面板部3007,上述控制面板部3007包括以电源按钮或类似的按钮,以及用于选择喷墨记录装置的各种功能的按钮。
图30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此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操作由一控制部3006控制,该控制部包括:-MPU3601,它控制装置的整体操作,同时与记录装置的各种部段交换信号;-ROM3602,它存贮用于记录操作或处理的程序等;-RAM3603,它用作一记录数据缓冲器或用于由MPU3601执行的处理的工作区;和输入-输出信号口3604。具体地说,来自控制段3006的信号通过输入-输出信号口3604发送到驱动电路3606,3607与3608,上述电路则分别驱动滑架马达3104,纸页输送马达3100与记录头部3008。还有,控制段3006通过一界面电路3605接收作为主装置的计算机的记录数据。操作者可用操纵设在控制面板部3007上的按钮等来控制记录装置。如上文所描述的,作为位置探测传感器的线型编码器3212是用于探测滑架部3002位置的一种装置。
用在喷射处理液之后立即喷射含染料的彩色油墨的方法,肯定能够获得耐水性。然而,在不需要耐水性时,例如,当在打印完成之后,有如一片PET(聚乙烯对苯二酸盐)的透明纸等贴在已记录的表面上时;当使用者试打印图象以确认产生的打印数据(文本和/或图象)时;或是当图象是打印在一张OHP纸或是所谓的已涂覆的纸上,即记录媒体是由一片基础材料与涂在其上的一油墨接收层组成时,在控制面板部设有一″无耐水性″按钮3701由使用者选用,便得设在记录头部用于喷射处理液的喷头,是由与ROM3602联合工作的MPU3601通过控制段3006的输入-输出信号口3604控制,从而不喷射处理液的。
在上述的情形中,处理液的喷射由使用者直接取消,也可以通过向作为主装置的计算机的驱动器提供用于替代使用者的直接参与的″无耐水性″的选择的手段,而间接取消处理液的喷射。在后一种情形中,设在记录头部3008上用于喷射处理液的喷头是由与ROM3602共同工作的MPU3601,通过控制段3006的界面电路3605与输入-输出信号口3604加以控制,从而不喷射处理液的。
第七实施例
在上述的实施例6中,使用者选择设在控制面板部3007上的″无耐水性″按钮3701来取消处理液的喷射;而在此实施例中,当选择设在控制面板部3007上的一试打印按钮3701用于执行如草稿方式的打印(如低浓度打印方式的速度取向打印方式)时,处理液的喷射即取消。
也是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当使用者选择设在控制面板部3007上的试打印按钮3701时,处理液的喷射即取消,不过它也可以通过向作为主装置的计算机的驱动器提供试打印方式的选择的手段而取消。在这种情况中,设在记录头部3008上用于喷射处理液的子喷头是由与ROM3602共同工作的MPU3601,通过控制段3006的界面电路3605与输入-输出信号口3604加以控制,从而不喷射处理液的。
第八实施例
当处理液涂覆在OHP纸页、涂覆纸或类似的纸上时,即记录媒体由底页与涂覆在其上的油墨接收层组成时,就会产生出劣质的打印图象。在此实施例中,通过给喷墨记录装置设置使使用者能够输入记录媒体选择的功能,或是自动探测记录媒体类型的功能而消除了上述的问题。在后一种情形中,处理液的喷射对应于由作为记录媒体类型识别装置的MPU3601与存贮打印控制方式的ROM3602所识别出的记录媒体类型而得到控制(决定是否喷射处理液),因此使用者做直接选择所花的时间就消除了。
另外,本发明的此实施例所使用的油墨并不限于染料油墨。也可以使用分散着颜料的颜料油墨,且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液应是能够聚结颜料的一种类型。至于在与上述处理液A1混合时,发生聚结的颜料油墨的实例,可列出以下的颜料油墨:黄Y2,绛红M2,深蓝C2和黑K2油墨,它们含有相应的彩色颜料与阴离子化合物。
黑油墨K2
使用作分散剂的阴离子高聚物P-1(苯乙烯-异丁烯酸-丙烯酸乙酯;酸值:400;平均分子量:6,000;水溶液的固体含量达20%;中和剂:氢氧化钾),与下列成份一起使用玻璃珠(直径1mm)做媒介,在一分批式竖式混砂机中经受三小时的分散处理,同时用水冷却。在分散处理之后,粘度与PH值分别是9CPS与10.0。将上述分散体放入一离心分离器中,以除掉粗颗粒,从而制出其中分散有碳黑的一种溶液,所说的碳黑具有重量平均颗粒直径为10nm。
(碳黑分散系的组成成份)
P-1水溶液 40份
(固体含量20%)
碳黑,Mogul 24份
(碳黑产物)
甘油 15份
乙二醇-丁基醚 0.5份
异丙醇 3份
水 135份
接着,将得到的分散系充分扩散以产生含有颜料的喷墨用黑油墨K2。最终产物中的固体含量约为10%。
黄油墨Y2
使用作分散剂的阴离子高聚物P-1(苯乙烯-异丁烯酸-丙烯酸乙酯;酸值:280;平均分子量:11,000;水溶液固体含量达20%;中和剂:二乙醇胺),与下列成份经受与黑油墨K2所受的相同分散处理,而生产出含有黄色颜料的黄色分散系,所说黄色颜料具有重量平均颗粒直径100nm。
(黄颜料分散系的组成成份)
水溶液P-2 35份
(固体含量20%)
C.I.颜料黄180 24份
(Novapalm黄PH-G,可由Hechst购得)
三甘醇 10份
二甘醇 10份
乙二醇-丁基醚 1份
异丙醇 0.5份
水 135份
接着,将得到的分散系充分扩散以产生含有颜料的喷墨用黄油墨Y2。最终产物中的固体含量约为10%。
深蓝色油墨C2
使用作分散剂的与用来生产黑油墨K2相同的阴离子高聚物P-1与下列成份经受与碳黑分散系所受的相同的分散处理,而生产出含深蓝颜料的深蓝色分散系,所说深蓝颜料具有重量平均颗粒直径103nm。
(深蓝颜料分散系的组成成份)
水溶液P-1 30份
(固体含量20%)
C.I.颜料蓝15∶3 24份
(Fastgemble-FGF,可Dainippon油墨化学公司获得)
甘油 15份
二甘醇 0.5份
异丙醇 3份
水 135份
接着,将得到的深蓝颜料分散系充分搅拌,以制成含颜料的喷墨用深蓝油墨C2。最终产物中的固体含量约为9.6%。
绛红油墨M2
使用作分散剂的,与用来生产黑油墨K2相同的阴离子高聚物P-1与下列成份经受与碳黑分散系所受的相同的处理,而生产出含绛红颜料的绛红色分散系,所说绛红颜料具有重量平均颗粒直径115nm。
(绛红颜料分散系的组成成份)
水溶液P-1 20份
(固体含量20%)
C.I.颜料红122 24份
(可由Dainippon油墨化学公司获得)
甘油 15份
异丙醇 3份
水 135份
接着,使得到的绛红颜料分散系充分分散,以制成含颜料的喷墨用绛红油墨M2。最终产物中的固体含量约为9.2%。
如上所述,根据涉及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的本发明,所说的喷墨记录装置通过将油墨和/或处理液喷射在记录媒体的方式形成图像,由使用者决定是否使用处理液,使得处理液不会浪费,并且记录装置本身也可编制程序,使得在记录媒体要求不使用处理液时,或是在做试打印时,没有处理液喷射出来。这样,实际打印操作的成本就能够降低。结果就提供了能够降低总体运行成本的一种喷墨记录装置。
以下,参看图31-48将描述为本发明第三种形式的实施例9-18。
本发明中的打印质量改进液(下文称P液体或处理液)是施加在打印媒体上,以改进通过喷墨打印产生出的打印件的质量的一种液体。打印质量的改进包括:例如在浓度、饱和度、边缘清晰度、点径等图像特性上的改进;在油墨对打印媒体固着性上的改进,在打印图像持久性,即耐水性、耐光性等的环境稳定性上的改进。
在以下的描述中,″环境″有时包括打印媒体的类型。另外,根据本发明,液体喷射部可以是同一头部的一部分,或是一分离的头部。
第九实施例
图31为用于体现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方法的打印装置的透视图,它表示出了上述装置的大致结构。
打印装置4100的液体喷射部4102是一种打印装置,该装置能够喷射四种彩色油墨:Y、M、C和BK油墨中的每一种,以及P液体,并能够在平行于一纸页辊送辊4109的轴线的方向上(下文称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有一打印媒体4106通过设在打印装置的前部面板上的一纸页输送口4101在一箭头记号的方向上插入。当打印媒体进一步输入时,它由一输送辊4109翻转并传送到设于一平压板之上的打印区域,所说平压板正设于液体喷射部4102之下。有一滑架4101可在平行于输送辊4109布置的一对导引轴4104与4105预定出的方向上运载液体喷射部4102移动,并往复扫描打印区域。当由滑架4101运载的液体喷射部4102往复扫描打印区域时,如图31中示出的A、B和C等字母或其它反映图像数据的图像将在打印媒体4106上的预定区域打印出来。有一开关组和一显示面板组4107用来选择各种打印方式或显示打印装置的状态。有一环境传感器4103运用众所周知的手段测量打印装置的内部温度与温度。
图32描绘出液体喷射部4102的结构,其中(a)为安装在滑架4101上的液体喷射部4102内的一批子头部组件的透视图;(b)为从打印媒体的方向上观察时喷射部的一前视图,它描绘出喷射口的布置形式;(c)为液体喷射部的一放大的剖面图,它描绘出(b)中示出的喷射口的内部结构。参看32(a)与32(b),液体喷射部4102包括喷射黄油墨Y、绛红油墨M、深蓝油墨C或黑油墨BK的四个子头部组件和另一个喷射P液体的子头部组件。此实施例中的每个子头部组件通常包括将在下文描述的包含有喷射口部的一个喷头和用于存贮油墨的一容器部。参看图32(a),子头部组件的容器4011-4015由透明材料组成;因此,可以很容易地从外部观察到剩余的油墨及P液体的水平。虽然在此实施例中的油墨容器丁以独立地从彼此,和从喷头上更换掉,但是把容器结合在如P液体容器与BK油墨容器的一种组合件,Y、U和C油墨容器,或所有它们的一种组合件中也是可以接受的。
参看32(b),此实施例的每个子头部组件的喷射口的数目是128。它们在大致垂直于主扫描方向上对齐,其中每行喷射口的间距约为70μm。相邻子头部组件之间的喷射口间隔是1/2英寸。此喷射部4102可通过单程扫描以360dpi的分辨率打印。
接着,参看图32(c),喷射口4023通过一供应油墨的油墨液体通道连接到一公用液腔4032上。在油墨液体通道内,设有一发热件4030与电极导线(未示出),其中,前者是一个电热变换器,它产生用来喷射由公用液腔4032供应的油墨所用的热能,后者,则是向前者供应电能的。这些发热件4030和电极导线是用成膜技术在由硅或类似材料构成的一片基片上形成的。在发热件4030上,形成有一保护膜4036,从而使得油墨与发热件不直接接触。在基片4033上,聚集树脂或玻璃材料以形成分隔壁4034,而产生上述的喷射口,油墨通道,公用液腔等。在此实施例的液体喷射部4102中,发热件4030设置成与油墨喷射口4023相对应,并在接收到反映各种打印数据的驱动信号时,能够从液体喷射口4023喷射油墨的形式。每个发热件4030能够独立地产生热。当喷嘴内的油墨由发热件4030加热时,它快速达到一种薄膜沸腾状态,从而在其中产生气泡。当气泡扩大时,在油墨中就产生了压力。结果油墨以墨滴喷向打印媒体4106,并在降落时在上面形成文字或图像。
从设在液体喷射部4102内的Y、M、C和BK油墨喷射口中,约有40ng的油墨喷射出来,而从P液体喷射口中,则有30~40ng的特殊油墨喷射出来。
在此实施例中,将一电热变换器件用作了液体喷射部中的发热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例如,可采用为电热变换器件的一压电元件,也可以采用任何喷墨装置,只要它能够使喷墨打印装置执行其功能就行。图32(c)中示出的头部结构为一边缘射击型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一侧面射击型结构,该结构在垂直于发热件表面的方向上喷射油墨一类物质。
图33为一数据表,它是得自图像数据,以用来喷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数据D1的简图。图33(a)为要打印的图像的数据的简图。这时,一黄、红和黑色″I″反映出打印数据。此字母″I″由8个水平的点与14个垂直的点构成。图像数据为离为Y、M、C和BK油墨图像的子数据,(b)提供了黄色Y油墨的数据;(c)为绛红色M油墨的数据;(d)为深蓝色C油墨的数据;而(e)提供了黑色BK油墨的数据。一字母符号C代表不打印的数据;所以没有C的数据。图33(f)提供了打印P液体的数据。数据D1为Y、M、C和BK油墨打印数据的逻辑和。
图34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此实施例的特点在于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量与打印装置的内部温度相对应而得到控制,其中,流程图中的字母符号S表示″步骤″。
当打印数据从主机传送到打印装置时,它们被读入打印装置内的一接收缓冲器中(S101)。接着,由环境传感器4103测量出打印装置的内部温度(S102)。当测得的内部温度比预定的高时,执行一种控制,该控制会减少将要沉积在单位面积的打印数据媒体上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量。相反,当测得的温度比预定的低时,执行一种控制,该控制会增加将要沉积在单位面积的打印媒体上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量。
更具体地说,当温度较高时,就执行一种控制,以减少将给予液体喷射发热件(产生构件)的能量,上述发热件邻近位于液体喷射部内的头部组件的液体喷射口而放置。
图35为描绘出打印装置4100的内部温度与TW的关系的一曲线图。如从图35中所明显地表示出的,在TW的一持续时间内(约3μsec)有一矩形脉冲波施加在液体喷射发热件上,该发热件是由电阻材料组成的一个电热变换元件。当温度为40时,TW设为2.5μsec。相反,当温度为很低的5℃时,TW设为4.0μsec。当温度处于上述两者之间时,TW对应于温度而呈是线性变化。
再参看图34,将打印数据转换为用于Y、M、C和BK油墨的数据(S103),然后,从Y、M、C和BK数据中得到P液体的数据(S104)。接着,对应于Y、M、C、和BK数据将Y、M、C、和BK油墨以及P液体从相应的子头部组件中喷射出去(S105)。
第10实施例
图36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一流程图。此实施例的特点在于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对应于打印装置的内部温度与温度而得到控制。此实施例中的彩色油墨与P液体的组成成份与前面的实施例9的相同。
当打印数据以主机传送到打印装置时,它们被读入打印装置内的一接收缓冲器中(S201)。接着,由环境传感器4103测量出打印装置4100的内部温度(S202)。当测得的内部温度比预定的高时,执行一种控制,该控制会减少将要沉积在单位面积的打印媒体上的打印质量改进液体液的量。相反,当测得的温度比预定的低时,执行一种控制,该控制会增加将沉积在单位面积的打印媒体上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量。另外,当相对温度HU不大于40%RH时,将参考图37中曲线关系(a)而确定TW;当Hu在40%RH-70%RH之间时,将参考图37中曲线关系(c)而确定TW;且当Hu不小于70%RH时,将参考图37中曲线关系(c)而确定TW,其中,图37为表示出打印装置4100的内部温度与TW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再参看图36,将打印数据转换为用于Y、M、C和BK油墨的数据(S103),然后,从Y、M、C和BK数据中得到P液体的数据(S204)。接着,对应于Y、M、C、BK和P数据将Y、M、C和BK油墨以及P液体从相应的子头部组件中喷射出去(S205)。
此时,将在下面给出实施例9与10中所用油墨的组成成份。
Y(黄)
C.I.直接黄142(染料) 2份
三甘醇 10份
炔醇,乙基乙醇 0.05份
水 其余
μ(绛红)
除了染料由酸性红289(2.50份)代替外,均与Y油墨相同。
C(深蓝)
除染料由C、I酸性蓝9(2.50份)代替外,均与Y油墨相同。
BK(黑)
除染料由C、I食用黑2(3.00份)代替外,均与Y油墨相同。
P液体的组成成份如下:
低分子量的阳离子化合物
十八烷酰三甲铵氯化物 2.0份
(商品名:Electro-stopper QE;kao公司)
高分子量的阳离子化合物
聚胺嗍(平均分子量:5000) 30.份
(商品名:PAP-92;Nitto Boseki有限公司)
硫甘醇 10份
水 其余
当具有以上组成成份的P液体与彩色油墨在打印媒体上彼此相混合或反应时,就可得到以下的良好结果。
在通常环境下,可产生表现出优良的耐水和耐光性,且不论温度与湿度的变化仍保持稳定的″高度可靠″的打印品。还有,能产生具有″较高质量″的图像,该图像没有起现象出现;浓度较高;且在彩色打印时没有颜色漫渗现象出现。
第11实施例
在以上实施例9与10所描述的实例中,在喷射四种彩色油墨之前,已将P液体沉积在将沉积彩色油墨的全部区域之上,然后才喷射彩色油墨。本实施例的特点则在于P液体仅喷射到黑油墨将要沉积的区域上。
图38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的此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油墨喷射部实例的一简化的前视图。打印是使用图38中示出的液体喷射部进行的。至于喷射次序,首先,仅喷射Y、M、C油墨,其后是喷射到黑油墨将喷射到区域上的P液体,接着在上面喷射黑油墨。根据这种打印方法,至少对于BK油墨来说能够改进打印质量:如对水性一类的可靠性将得到改进;起毛现象将得到避免;浓度将得到加大。
此实施例的打印方法不能改进与Y、M和C油墨有关的可靠性与打印质量,但是,当使用者想得到重点放在黑色上的打印产物时,例如,在几乎不带有彩色图像的打印文件的情形中,就能有效地使用上述方法。
第12实施例
此实施例的特点在于打印是使用一喷射部进行的,在该喷射部中,以如图39中所示的形式,布置有若干子头部组件;而在以上的实施例11中,所用的液体喷射部中,子头部组件以图38中所示出的形式布置。参看图39,子头部组件相对于主扫描方向中的箭头记号Q的方向,以Y、M、C、B和P的次序排列。
图40为一操作的流程图,其中,P液体仅施加到将喷射BK油墨的区域上。
在一步骤S111中,决定了打印数据是否是用于BK油墨的。当它们是用于BK油墨时,即当回答为″是″时,采用步骤S112,当回答是″否″时,则采用步骤S113。
在步骤S112中,在BK油墨之前喷射P液体。此时,驱动P液体头使得P液体位置与BK油墨的位置在打印媒体上重合。在此应认识到,即使当P液体没有喷射到BK油墨所喷射的全部位置上时,即当P液体喷射到BK油墨所喷射位置的25%上时,也能够获得较高的可靠性与较高的质量。因此,在步骤S112中,数据实时地被稀疏化,然后即采用步骤S113。
在步骤S113中,执行了常规的单程扫描打印操作。具体地说,使用了图39中示出的头部结构,且打印是在箭头记号R的方向上按BK、C、M、和Y的顺序进行的。
此实施例中所用的油墨及处理液的配方如下:
Y(黄)油墨
甘油 5.0wt%
硫甘醇 5.0wt%
尿素 5.0wt%
异丙基醇 4.0wt%
炔醇,乙基乙醇(Kawaken化学公司) 1.0wt%
染料C.I.直接黄142 2.0wt%
水 78.0wt%
M(绛红)油墨
甘油 5.0wt%
硫甘醇 5.0wt%
尿素 5.0wt%
异丙基醇 4.0wt%
炔醇,乙基乙醇(Kawaken化学公司) 1.0wt%
染料C.I.酸性红289 2.5wt%
水 77.5wt%
C(深蓝)油墨
甘油 5.0wt%
硫甘醇 5.0wt%
尿素 5.0wt%
异丙基醇 4.0wt%
炔醇,乙基乙醇(Kawaken化学公司) 1.0wt%
染料C.I.直接黄199 2.5wt%
水 77.5wt%
BK(黑)油墨
甘油 5.0wt%
硫甘醇 5.0wt%
尿素 5.0wt%
异丙基醇 4.0wt%
染料C.I.食用黑2 23.0wt%
水 78.0wt%
P液体
聚烯丙胺氢氧化物 5.0wt%
氯苄烷胺 1.0wt%
二甘醇 10.0wt%
炔醇,乙基乙醇(Kawaken化学公司) 0.5wt%
水 83.5wt%
如从以上的成份中所明显显示出的,有1.0%的一种表面活性剂炔醇,乙基乙醇添加入Y、M和C油墨中以提高渗透性,然而并没有将它加入BK油墨中。因此,Y、M和C油墨在固着性上优于BK油墨。另一方面,BK油墨在渗透性上略次于Y、M和C油墨,但是它提供了较高的浓度和更清晰的边缘,因此,它适于文字或是线条图形的打印。另外,有0.5%的炔醇添加到了P液体中以略微改进渗透性。
在此实施例中,将染料用作了Y、M、C和BK油墨的着色物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具体地说,着色物质可以是单一的颜料,颜料与颜料的混合物或类似的物质,并且只要使用了适当的P溶液,即最适于聚结由着色物质与溶剂构成的油墨中的任何成份的一种P液体,就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在此实施例中,有一电热变换器件用作了液体喷射部中的发热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例如,可以采用为电热变换器件的一压电元件,并且对于液体喷射部的结构也没有限制。
图41为使用本实施例的打印方法所生成的一打印件,即此实施例中的打印操作的一个结果的平面图。在此情形中,有一标题部4201,以主文本部4202和一图像部4203在一打印媒体4106上打印出来。
在此打印媒体的实例中,标题部4201中的文字用R(红色)打印,主文本部4202中的文字以BK(黑色)打印,图像部4203中的图像以R(红色)打印。从打印件的整体安排上说来,黑色的主文本部4202占据了几乎整个页面,其余的页面则点缀有红色的标题与图像。
要在油墨之前喷射的P液体仅喷射在与用黑色油墨打印的主文本部相对应的区域上,P液体没有喷射到其它的区域上。这是因为需要具有″较高质量″的″高度可靠″的打印仅仅是对BK打印来说的缘故,在这种打印中耐水性;耐光性等得到改进,起毛与颜色浸透得到减少;显色效果很好;且打印浓度较高。
例如,如果这个打印的整个表面都溅上了水,标题与图像部就会为水冲掉,而BK部则由于P液体的作用,仍保持原样,从而使得内容可以阅读。换句话说,在打印主要由BK组成的情形中,只要在BK部保证了可靠性与较高的质量,就可以最好地满足打印目的。
上述将P液体与油墨混合使它们彼此反应的处理,其优点在于它实现了获得较高的可靠性与较高的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这种处理也有缺点。即当P液体喷射到打印媒体的整个表面上时,或是将沉积彩色油墨的全部区域上时,P液体就会浪费掉,这正是运行成本增加的一个原因。另外,这种处理在将要沉积彩色油墨的区域上沉积了过量的液体,即P液体:换句话说,给了打印媒体的纤维额外量的液体。结果打印媒体就起皱或起折,这就损害了打印质量。即使在打印件干燥后皱纹可能消失,但是在打印操作中出现的起皱也会改变打印媒体与液体喷射部之间的预定的细微的距离,从而改变墨滴的落点,而引起打印质量的恶化。
假如所要的打印件将主要由BK打印,则与此唯一的BK相对应,使用这唯一的P液。
第13实施例
在实施例12中,根据打印是否用BK进行,很节约地应用了P液体。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例如,可根据要打印的图象是文字还是图片,节省下P液体。
图42为一单程扫描打印操作的流程图,其中P液体是仅对应于一个字母而喷射的。
在一步骤S121中,对打印数据是否是用于一字母作了判定。当它们是用于一字母时,即当回答是“是”时,执行一步骤S122,当回答是“否”是时,执行一步骤S123。至于判定打印数据是否是用于一字母的手段,可以为一种已知的手段。
在一步骤S122中,P液体是在进行打印之前对应于字母打印数据而喷射的。此时以使P液体落在打印媒体上与打印一字母的部位相同的部位上的方式驱动P液体头部。在此应认识到,p液体是不必喷射到产生出字母的油墨所喷射的全部部位之上的;只要p液体喷射到产生出字母的油墨所喷射部位的25%-50%,就能够获得较高的可靠性与较高的质量。例如,当要打印的颜色是一主色BK、Y、M或C时,可选择25%的比率,当其为复色R(红),G(绿),或B(蓝)时,可选择另一比率50%。在一步骤S122中,实时地执行为了为此操作而使数据稀疏化的处理,接着,跟随执行了一步骤S123。
在一步骤S123中,在通常的主扫描方向上执行了一单程打印操作。
第14实施例
在实施例12中,依据打印是否是用BK进行地而节约地使用了P液体。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例如,可依据要打印的图象是否为一BK字母而节约下P液体。
图43为一单程扫描打印操作的流程图,其中P液体是反对应于一个字母而喷射的。
在一不骤S131中,对打印数据是否是用于一字母作了判定。当它们是用于一字母时,即当回答为“是”时,执行一不骤132,当回答是“否”时,执行一不骤S134。至于判定打印的数据是否是用于字母的手段,可以为一种已知的手段。
在步骤S132中,对打印数据是否是用于BK作了判定。当它们是用于BK时,即当回答为“是”时,执行一步骤S133,当回答为“否”时,执行一步骤S134。
在一步骤S133中,P液体是在打印BK字母之前与BK字母打印数据相对应而喷射的。此时,以使P液体落在打印媒体上与打印一字母的部位相同的部位上的方式驱动P液体头部。在此应认识到,P液体是不必喷射到产生出字母的油墨所喷射的全部部位之上的;只要P液体喷射到产生出字母的油墨所喷射的部位的25%-50%,就能够获得较高的可靠性与较高的质量。在一步骤S133中实时地执行了为此操作而使数据稀疏化的处理,。接着,跟随执行了一步骤S134。
在一步骤S134中,在通常的主扫描方向上执行了一单程扫描操作。
第15实施例
在实施例12中,依据打印是否是用BK进行地而节约地应用了P液体。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
当有一本质耐水的BK油墨代替上述的BK油墨时,可将它与通常不具有耐水性的Y、M和C油墨联合使用,同时仅与Y、M和C油墨相对应而喷射P液体。此方法能使所有的颜色都耐水。
图44为一单程打印操作的流程图,其中P液体仅与C、M或Y油墨相对应而喷射。
在一步骤S141中,对于打印数据是否是用于C、M或Y油墨作了判定。当它们是用于C、M或Y油墨时,即当回答是“是”时,则执行一步骤S142,而当回答是“否”时,则执行一不骤S143。
在步骤S142中,P液体是在C、M或Y油墨喷射之前对应于相应的打印数据而喷射的。此时,以使P液体落在打印媒体上与C、M或Y油墨喷射部位相同的部位上的方式驱动P液体头部。在此应认识到,P液体是不必喷射到C、M或Y油墨所喷射的全部部位之上的;只要P液体喷射到C、M或Y油墨所喷射部位的25%-50%之上,就能够获得较高的可靠性与较高的质量。例如,当要打印的颜色是一原色BK、Y、M或C时,可选择一25%的比率,而当它是一复色R(红)、G(绿)或B(蓝)时,可选择另一比率50%。在步骤S142中实时地执行了为此操作而使数据稀疏化的处理,接着,跟随执行了一步骤S143。
在步骤S143中,在通常的主扫描方向上执行了一单程打印操作。
此实施例中所使用的BK油墨是通过以下步骤而产生出的一种油墨,且耐水性就是由这种BK油墨实现的。
步骤1:颜料分散剂的生产
苯乙烯的共聚物,丙烯酸,和乙基丙烯酸盐(酸值:140;平均分子量:5000)1.5wt.%
单乙醇胺1.0wt.%
二甘醇5.0wt.%
去离子水82.5wt.%
将上述成分混合并在热水浴中加热到70℃以使树脂成分彻底溶解。接着,以10wt%的量将碳黑(MCF88 Mitsubishi化学公司)添加到此溶液中,且在30分钟的预先混合之后,使溶液经受以下的分散处理。
分散装置:
砂磨(Igarashi机械公司)
研磨介质:
锆珠(直径为1mm)
研磨介质填充比率:
50%(体积比)
研磨时间:三小时
之后,通过一离心分离步骤(12,000rpm,20分钟)将粗糙的颗粒除去,产生希望的分散系。
步骤2:油墨的生产
将通过以上步骤得到的分散系以一下文给出的混合比率与下列成份混合,从而产生出含颜料的BK油墨。
含颜料溶液 30.0wt%
甘油 10.0wt%
乙二醇 5.0wt%
N甲基吡咯烷酮 5.0wt%
甲醇 2.0wt%
去离子水 48.0wt%
第16实施例
当彩色油墨能很好地耐水时,就不需要将P液体施加到彩色油墨位置的上了。例如,当Y油墨是耐水的时,就不必将P液体加到Y油墨的位置上了。另外,也可依据油墨的特性而节约地使用P液体。
当BK和Y油墨是耐水的;M油墨虽然不是完全地但是也能较好地耐水;C油墨是不具有耐水性的普通油墨;而打印件要求所有的颜色上都是完全耐水的时,那么就不必将P液体施加在BK和Y油墨的位置上,但是必须将P液体施加在C和M油墨的位置上,虽然用于M油墨的位置上的量比用于C油墨的位置上的量要小一些。用这种方式,使用最小量的P液体,打印件就能在所有的颜色上都耐水。“较小的量”指较小的打印负荷或是较少量的要喷射的液体。
如上所述,当对应于所使用油墨的特性将P液体的喷射减至最小时,可以生产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高度可靠”的打印件。
至于液体喷射部的结构,它并不限于图39中所示出的一种。例如,可以采用图45中所示出的一种结构,其中,P液体头位于BK喷射头与其它的喷射头之间。另外,它也可以是具有在图46中所示出的结构的一种液体喷射部,其中,液体喷射部包括三个薄片:一个P液体薄片,一个BK薄片和一个整体的Y-M-C薄片。
至于P液体的作用,除改进耐水性以外还有其它的一些。它们是改进耐光性,防止起毛,防止颜色慢渗,改进显色,改进打印浓度等。因此,可以有选择地使用P液体以利用它的这些作用。
例如,当一种要使用的Y油墨具有良好的耐水性,但是在抗起毛性上较差时,则可以通过选择将P液体施加在Y油墨所喷射的区域上的一种打印方法,而改进打印件与起毛有关的特性\;当如上所述,依据打印的目的有选择地使用P液体时,就可以生产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高度可靠的打印件来。
另外,当打印装置没有使用户能够依据其目的而选择是否使用P液体的一种结构时,就可以生产出如用户所希望的最佳打印件来。此时,可以将用户的选择件为向喷墨打印装置传递数据的主机的数据而间接地输入,或者通过其上的传感器/开头部而直接输入
第17实施例
在以上的实施例9-14中,仅使用了一种P液体。然而,在此实施例中,却使用了量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P液体,这是本实施例的特点所在。
图47为能够喷射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液体喷射部的一简化的前视图,该液体喷射部是与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方法共同使用的。如图47所示,此实施例的液体喷射部设有P液体喷射子头部组件P1与P2。在此实施例中,当温度较高时,使用液体喷射口P1喷射P1液体,否则则使用子头部组件喷射P2液体。
P1液体
聚烯丙胺氢氯化物 1.0wt%
氯苄烷铵 1.0wt%
硫甘醇 10.0wt%
炔醇,乙基乙醇 0.3wt%
水 87.7wt%
P2液体
聚烯丙胺氢氯化物 1.0wt%
氯苄烷铵 1.0wt%
硫甘醇 10.0wt%
炔醇,乙基乙醇 0.7wt%
水 87.3wt%
当已探知温度和/或湿温度,且具将探测结果用于在具有不同组成的P1和P2液体之间转换,或是控制要喷射的P1或P2液体的量而同时喷射两种液体时,就能产生较好的效果。\;第18实施例
在以上的9-16中,描述了在所有的打印媒体纸页都为同一类型的情形中所执行的对P液体的控制。在此实施例中,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可以根据打印媒体的类型,即根据打印媒体是否是普通纸,是否对于OHP透明或是其它材料等,而做最适宜的调整,从而生产出对于打印媒体来说,具有最高质量的最可靠的图象。
具体地说,对于打印媒体是普通纸,是对OHP透明,还是其它的材料,使用一种已知手段,例如,一种机械与光学传感器的组合等自动做了判定。当打印媒体是后一种时,单位面积的打印媒体上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相对于前一种而减小了。这是因为用于喷墨打印的透明的打印表面通常设有一油墨吸收层,它使只有比普通纸较少量的油墨渗入打印媒体中,因此,与使用普通纸时相比,P液体与彩色油墨能够更稳定地混合或彼此反应。
另外,可依据打印媒体是普通纸还是对于OHP透明,使用不同类型的P液体。具体地说,是将实施例17中所使用的P1与P2液体分别用为了透明纸页与普通纸的打印质量改进液。
另外,当使用多于两种类型的打印媒体时,可以有选择地使用相应数目的不同的P液体。然而在这种情况中,如果可用的不同的P液体的数目小于不同的打印媒体的数目时,可以通过控制要喷射的P液体的量的手段而使效果最佳化。如上所述,当根据打印媒体的类型,选择了最佳的P液体的量和/或种类时,就能生产出对于打印媒体来说具有最高质量的最可靠的图像。
另外,当根据打印媒体的类型和如打印装置的内部温度或湿度等环境因素,最适当地选择了要用的P液体的量和/或类型时,就能够预期理想的打印结果。
图48为一喷墨打印装置的框图,该装置能够实践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打印方法。要打印的文字与图像数据(下文称图像数据)由一主机输入打印装置的接收缓冲器4401中,而确认图像数据是否正确传递的数据和通知打印装置的操作状态的数据则从打印装置传送主机。接收缓冲器4401中的数据在一CPU4402的控制下传送到一存储器部4403,在该处,数据将暂时存储于一RAM(随机存储器)中,一机构控制段4404对应于来自CPU4402的命令而驱动如滑架马达、线性输送马达等的机构4405。一传感器/开关控制段4406将包括各种传感器和SWs(开关)的传感器/开关段所产生的信号传送给CPU4402。一显示元件控制段4408对应于来自CPU4402的命令控制在一组显示面板内包括LED,液晶显示元件等的显示元件段4411。一液体喷射控制段4410对应于来自CPH4402的命令控制液体喷射段4411。它还收集反映了液体喷射段4411状况的湿度数据等,并将数据传送给CPU4402。
根据本发明的P液体包括能够使油墨染料不溶的无色液体和能够通过扰乱颜料分散系平衡的方式使油墨颜料聚结的液体。在此,不溶指这样一种现象,即油墨染料中所含的阴离子团与打印质量改进液中所含阳离子成份的阳离子团彼此发生反应,而以离子链相结合,结果,已均匀地溶解在油墨中的染料就与油墨溶液分离的现象。在此应认识到,根据本发明,如颜色漫渗的避免、显色的增进、文字质量的增进或油墨固着性的增进等效果,即使当并非油墨中的所有染料都不可溶时,也能够达到。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聚结”作为与“不溶”具有相同含义的词使用。当油墨中所用的着色物质为颜料时,不溶还指这样一种现象,即颜料分散或颜料表面与打印质量改进液中所含的阳离子物质的阳离子团彼此发生离子反应,而扰乱了分散平衡,结果,颜料颗粒直径增大的一种现象。通常,当聚结进行时,油墨粘性增大。在此应认识到,根据本发明,即使当并非油墨中所有的颜料分散剂都是不可溶时,在此详细说明中所描述过的效果,如颜色漫渗的避免、显色、文字质量、油墨的固着性的改进等也能够达到。
如由以上的描述明显表示出来的,根据本发明,打印产品的可靠性,如耐水性等通过使打印质量改进液与彩色油墨在打印媒体上彼此混合并反应的手段,能够得到改进。还有,同样的手段也可以改进显色、避免起毛、颜色漫渗等;因此,打印质量能够得到改进。另外,根据本发明,对于打印装置的常规使用来说,具有较高质量的一种可靠的打印件除极端情况外,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可以稳定地生产出来。
另外,打印媒体根据其类型,即根据它是用于OHP的透明纸页还是其它材料受到最佳处理;因此,对于打印媒体来说,能够获得具有较高程度的可靠性与质量的打印件。\;此外,依据不同的要得到的打印产品的目的而选用了P液体;因此,可消耗最少量的打印质量改进液而获得具有较高的高度可靠的打印件。另外,最少量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消耗降低了运行成本,将打印媒体的起皱现象减至最小,而进一步增进了打印质量。
以下,参看图49-55将描述处于本发明第四种形式的实施例19。
以下描述包括的情形有:液体喷射部为单程打印头部组件一部分;和它构成从其余部分独立出的一分离的子头部件。
实施例19
图49为可应用本发明的一种喷墨打印记录装置的透视图。一记录媒体5106在插入记录装置5100的输送点之后,又一输送辊5109在箭头记号P的方向上,送入记录头部组件5103能够在记录媒体5106记录图像的一个区域内。在记录区域内的记录媒体下有一压板5108。滑架5101由两个导引轴5104与5105支承,使其能在一预定方向上移动,该滑架往复穿越记录区域,同时扫描记录媒体。在滑架5101上装有用于喷射一批彩色油墨和处理液(打印质量改进液)的一个记录头,和一记录头部组件5103,该组件容纳着记录头供应油墨与处理液的油墨容器。此喷墨记录装置所用的油墨有四种,其颜色为BK(黑)、C(深蓝),M(绛红)和Y(黄)。
有一恢复系统组件5110附近并位于滑架5101移动区域的左部边缘之下。当油墨与打印质量改进液的喷射不正常时,它执行一恢复操作,并在非记录期间盖住记录头的液体喷射口部。
参考数号5107表示开关部与显示元件部两者。开关部用于接通或切断记录装置的电源供应,和设定各种记录方式。显示元件部起显示记录装置的操作状态的作用。
图50为一记录头部组件5103的透视图。在此实施例中,用于向记录头5102供应油墨的BK、C、M和Y油墨容器和记录质量改进液S的容器都是可以彼此独立更换的。
在滑架5101上安装着喷射Bk、C、M与Y油墨以及S液的记录头,Bk油墨容器5012,M油墨容器5104,Y油墨容器5015以及一S容顺5011。每个容器由连接部连接到记录头上,并将油墨或处理液供给记录头。这些油墨容器是由透明材料制成,可以看清其中余剩液体的液面。
此外,记录质量改进液容器与Bk油墨容器可以整体化成一个单件,而C、M与Y油墨容器也可整体化成一个单件。同样,所有容器均可整体化成一个单件。
图51是示意图,表明记录头的液体喷射口,从上面看时通过记录媒介5106。记录头5102相对于记录媒体5106依箭头记号Q的示向运动;记录媒体5106相对于此记录头依箭头记号P的示向运动。S头与Bk头的液体喷射口的个数共为128个。整体化的Y-M-C头的Y、M或C部的油墨喷射口个数,每个部为48个。Y与M间以及M与C间的分隔带的长度等价于8个喷射口。
对于S、Bk与C-M-Y部,喷射口的间距约为70μm。S与Bk部间或Bk与Y-M-C部间的距离等价于180个喷射孔。各个液体喷射子头部的液体喷射口排列在一条大致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直线性。S-Bk与Y-M-C子头部的底端在记录头5102的主扫描方向中排成直线。
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基本结构的框图与图48中给出的相同。
图52是此实施例记录作业的流程图。
步骤S301是记录方式确定步骤,其中的记录方式是用记录方式确定装置确定。在此实施例中,选择三种记录方式a、b与c中之一。确定这种方式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根据主机发送出的数据来自动地确定,另一个则是利用此记录装置的SW部去输入。在此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前一种方法,但任一种方法都可接受。
步骤S302是在选择记录方式a时所采取的步骤S302,在此步骤中进行一个与单页面等价的记录作业。记录方式a是一种对应于待记录的整个图象来喷射记录质量改进液S的方式,其中使S液与油墨在记录媒体上相互混合与反应,改进了所记录下的图象的抗水性与显色性,便颜色漫渗减至最小,提高了油墨对记录媒质的固着性。换句话说,方式a是这样一种记录方式,它耗用着最大量的记录质量改进液S,同时取得最大效果。
与记录方式c相比,记录方式a增加了记录媒体每单位面积上所喷射的Y、M、C或Bk油墨量。具体地说,记录头驱动功率的波型经控制成使墨滴的大小加大到约为记录方式c的墨滴大小的1.5倍。这种控制方法是一种已知的调节脉冲宽度的方法,但墨滴大小可以通过提高记录头的温度来加大。换句话说,它与所用的装置无关。至于所增加的比例,要使其最佳值根据油墨、记录质量改进液、记录媒体等来选定。有关控制装置设在记录头控制段内。
当不进行上述过程时,就会在记录质量改进液S与油墨相互混合与反应的区域内使记录的图象品质降低。例如,使图像带麻粒状并使记录媒体的颜色(通常为白色)显得突出。
之所以要增加每单位面积上喷射的油墨量,是因为当记录质量改进液S与油墨在记录媒体上相互混合与反应时,上述这种量稍有增加就能减小墨点的直径。
上述过程当作如下修正时可获得进一步的改善,即在记录质量改进液S增加时,只将一定量的墨滴喷射到正好是同一地点上,而在记录质量改进液未增加时,则不将一定量的墨滴喷射到相同地点上。
上述过程基于相同原因在第二种记录方式b中同样有效。
步骤S303是在选择记录方式b时采取的一个步骤,其中进行了一个等价于单个页面的作业。在此种记录方式中,记录质量改进液S是喷射到记录图象的不同颜色间的边界上,具体说来是黑色与Y、M与C其它颜色的边界上。换句话说,这种记录方式可以获得能防止其中颜色漫渗的图象,具体是在黑色与Y、M与C等其它颜色之间的漫渗。这一过程本身的优点是可使喷射到记录媒体上的记录质量改进液S的数量减到最少。Bk与其它Y、M与C间的边界可用一种周知的装置探测出。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了其中将记录质量改进液S喷射到Bk与其它Y、M与C间边界上的过程,但也可采用对各个Bk、Y、M与C间的所有边界上进行喷射的另一种过程。
步骤S304是一个选择了记录方式C时所采取的过程,其中进行了一个等价于单个页面的作业。在这种记录方式中没有喷射记录质量改进液S,也即是按传统方式进行记录。这种方式也有其自身的优点:由于不使用记录质量改进液来实现只是常规水平下的记录质量,故不会增加运行费用。
如上所述,要根据需要对每个页面来选择记录方式。
在记录方式b中,记录质量改进液是从所分配的喷嘴喷射出的,因而可以在各个向前与朝后的扫描运动中,事先移动所分配的喷嘴来喷射Bk;于是可以进行双向记录。
根据这种记录结构,液体喷射部是相对于光扫描方向按S、Bk与Y-M-C的顺序设置的。在通常的记录作业中,Bk与其它Y、M与C间的边界是在记录区上测定的,而S是先于Bk喷射的。Bk与S随即相互反应,结果是Bk的状态改变,难以使其从上述边界处漫渗入Y、M或C中。然后再喷射Y、M与C。于是在Bk与其它Y、M或C之间不可能发生漫渗。
相反,在Z2方向上的顺序是Y-M-C、Bk与S。在方向Z2上,首先喷射Y、M与C,继以Bk,最后喷射S。由于S是在Y、M、C与Bk于记录媒体上漫渗后喷射,当于Z2方向中扫描时,这种结构就不能有效地防止漫渗。作为一种对策,可以采用在Z1方向进行单向记录,但这种记录方法降低了记录速度。
于是在方式b中,为了用单程双向记录方法来防止这种漫渗,要将喷嘴安排成能将记录质量改进液S于任一方向上在Bk之前喷射到记录区上。
图53示明了在记录方式b下,用到的各个油墨与S液体喷射口的分配。在Y-M-C部分中,所有的口都开动。在S液体部,与主扫描方向中C部对应的R1段的48个口开动,而在Bk部,与主扫描方向中M部对应的R2段中的48个口开动。
在Z1方向,记录是按S、C、Bk、M与Y的顺序,而在Z2方向,则按C、S、M、Bk与Y的顺序。在双向记录情形,记录按S、C、M、Bk与Y的顺序。确切地说,存在着没有口的R4段与R5段;于是顺序保留为,使得Bk在S与C之后喷射。这样,保证了Bk是在S之后喷射,而由于S液的影响,Bk漫渗到其它颜色中的现象便减至最少,允许单程高速双向打印。
至于本实施例中所用油墨与处理液的组成则与实施例12中所用的相同。
图54例示了采用电能机械能变换器的液体喷射部,其中的参考数号5038指一种压电元件,它用作上述的电能机械能变换器。
此结构的其它部分对于以下描述并非必需的。
在前述各实施例中,记录方式是逐页变换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例如,当在同一页面内记录方式a、b与c中进行变换时,只要假定此记录方式a、b与c是与先前实施例中的相同,便可取得以下结果。
对于待进行的打印,假定此打印件的主要部分(部分1)为黑色文字占据;而少部分(部分2)为照片图,即彩色风景图,而另一小部分(部分3)为彩色曲线图充填。
在上述情形下,以记录方式C打印部分1,以记录方式A打印部分2,再以记录方式b打印部分3,可以取得理想的结果。
由于部分1只是由黑色文字点据,Bk与其它的Y、M与C之间在记录媒体上并无接触,因而消除了Bk与其它的Y、M与C之间的漫渗。于是不需用S,从而节约了S。
点据部分2的图象是一风景图片。因而将S用到有油墨喷射到的所有位置上,以达到最大显示效果。
部分3是为曲线图点据的,其中希望对各个着色部分有清晰的边缘。为此,只把S加到各种颜色间的边界部分上,使颜色漫渗减至最小程度,同时由于不是把S应用到整个记录区上而节省了S。
如上所述,当根据对设定的记录方式进行自动测定的结果,而得以与各个记录区相配合地来应用S时,就可使S的耗用量减到量少的同时最大有效地打印出理想的图像。
图55是用于记录单个页面的流程图,其中在同一页内自动地测定了不同的记录方式。
步骤S311是在像素的级别上测定待记录的图像的特性的步骤,在其中测定出待打印的图像是文件、曲线还是照片图像。测定中使用的是已知的装置,取决于所选择的装置,必须允许一定程度的测定误差。在文件情形,采用步骤S312;在曲线图情形,采用步骤S313;而在照片图象情形,采用步骤S314。
步骤S312是在文件情形下采用的步骤,其中进行了等价于方式C的过程。亦即进行了其中未采用S的通常的打印作业。
步骤S313是用于曲线图的步骤,其中进行了一个等价于方式b的过程。亦即产生出只将S喷射到Y、M、C与Bk各色之间边缘部分上的数据。
步骤S314是一个图像将成为曲线图时要采取的步骤,其中进行了等价于方式a的一个过程。亦即产生了将S用到整个记录区上的S数据。
步骤S315是一个在其中进行实际记录作业的步骤,与记录数据相对应,依序地喷射Y、M、C、Bk与S。
在此实施例中,虽已确定所记录的图像是字母、曲线或是图像映像,但图像的特性则可按最佳方式分成任意个数的所需类别。例如,记录方式C可以用于只是一个字母,而记录方式a则用于曲线图或是图像映像。
以下方式未曾在本发明的前述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过,但它可以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型。也就是说,当记录质量改进液属于一种特殊类型,它在一预定类型的油墨中不会造成颜料集结或不会不溶于染料中,但在不同的类型的油墨中却能溶于染料中时,则这种记录质量改进液就可与前述预定类型混合。显然,这种记录质量改进液是与油墨在一起喷射与涂层的。对于这种类型的记录质料改进液唯一的要求是,它要包含能够改进至少是记录质量的成份,不时不用说它除了这类必不可少的成份外,还可以包括能够改进其它性质的不同成份。
在依据本发明的结构的情形中,油墨是通过将一油墨供应管或类似管件连接到油墨容器所确立的油墨引入通路而引入到此油墨容器中的。至于连接位置,是可以将油墨供应管或类似器件连接到油墨供应口,通过此供应口将油墨供应到喷墨记录头;或是连接到一通风孔,或是连接到在油墨容器壁面附近所钻出的一个孔上。
根据本发明,这种记录质料改进液是储存于容器部的一部分中;于是,当装置的用户由于含着色材料的油墨耗尽而更换油墨耗尽的油墨容器时,此种记录质量改进液也可以在同时加以补充。于是,最好是在如上所述当把油墨注入到油墨容器中的同时,也注入此记录质量改进液。自然,可以采用相对于油墨的同样装置与方法来喷射这种记录质量改进液的。
正如上面所述,根据本发明,可按照需要对于每一页有选择地采用两或多种下述记录方式:
记录方式a:使S与油墨相互混合与反应,以改进所记录的图象的耐水和显色,使在两或多种颜色间的所发生的颜色漫渗减至最小,同时改进了油墨对记录介质的固着性;
记录方式b:将S喷射到将构成所记录图像各着色区之间边界的位置处,特别是在Bk与另外的Y、M与C之间的边界,以防在节省S同时发生颜色漫渗;
记录方式c:未喷射S,按传通方式打印。
除此,还能加大拟喷射到已喷射有S来与油墨混合的同一位置上的墨滴体积;于是不论所用的是a、b或c的哪一种记录方式,都可以进行记录而不使墨点直径有所变化。
本发明当结合喷墨打印系统使用,特别是当结合这样一种喷墨打印头或打印装置使用时会产生极佳的效果,后者包括有这样的器件(例如电热变换器、激光器,等等),用来改变油墨的状况来喷射出油墨,这是由于后述这两种系统能产生高精度的高密度图像。
有关的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最好参看美国专利4723129与4740796号中公开的内容。其中的原理与结构适用于所谓即时回答型记录系统和连续型记录系统。但它特别适用于即时回答型,这是因为它的原理可使得至少有一个驱动信号施加到设在一液体(油墨)保持纸页或液体通道中的电热变换器,而这一驱动信号足以让温度快速升高到超出成核沸腾点,这样,由此电热变换器所提供的热能便在记录头的加热部分上产生薄膜沸腾,由此,对应于每个驱动信号,便会在液体(油墨)中形成一个气泡。
通过这种气泡的产生、发展与收缩,液体(墨水)便通过一喷射出口喷出来产生至少一个墨滴。上述驱动信号最好是脉冲型,因为这可以即时影响气泡的发展与收缩,于是液体(油墨)便能按快速响应喷射。这种脉冲型的驱动信号最好是美国专利4463359与4345262号中所公开的那种。此外,加热表面的升温速率最好按照美国专利4313124号所公开的数据。
上述记录头的结构可同于美国专利4558333与4459600号中所示,其中将加热部设置在一弯曲部分上,至于喷射出口、液体通道与电热变换器的结合形式也对同于上述专利中所公开的内容。此外,本发明适用于日本专利(公开)申请123670/1984号所公开的结构,其中有一公用的狭缝作为一批电热变换器的喷射出口;也适用于日本专利(公开)申请138461/1984号所公开的结构,其中与喷射部相对应形成了一个用来吸收热能压力波的孔口。这是因为本发明能可靠和高效地用于记录作业而不问记录头的类型如何。
本发明能有效地用于具有与最大记录宽度相当的长度的所谓实线型记录头。这种记录头所包括由单个记录头与复合式记录头相组合来覆盖最大记录宽度的形式。
此外,本发明还适用于:串行型记录头,其中的记录头定位在主机上;可更换的微片型记录头,它与主机电连接,能在安装到主机上时向它供应油墨;或是一种盒式记录头,它有一个成整体的油墨容器。
最好在准备工作中设置恢复装置和/或辅助装置,因为它们能进一步巩固本发明的效果。作为这类装置,有用于记录头的盖罩装置和用于它们的清洁装置,加压或抽吸装置,以及预加热装置,后者可以是电热变换器,另设的加热元件或是它们的结合形式。此外,用于进行预备性喷射(不是用于记录作业中的喷射)的装置也能稳定记录作业。
至于可安装的记录头的不同变化形式,则它可以是与单色油墨对应的单式记录头,或是与具有不同记录色或浓度的一批油墨料相对应的复式记录头。本发明能有效地用于这样的装置,它具有主要是黑色的至少一种单色的工作方式、不同颜色油墨材料的多色工作方式和/或采用混合颜色的全色工作方式,它可以是一种整体形成的记录组件或是一批记录头的结合形式。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油墨是液体式的。但它也可以是在低于室温时固化而在室温时液化的一种油墨。由于这种油墨被控制到温度不低于30℃和不高于70℃的范围来稳定油墨的粘度,以在这种通常类型的记录装置中提供稳定的喷射,这种油墨可以在有记录信号施加到其上时在上述温度范围内为液体。此外,本发明也适用其它类型的油墨。在这些类型油墨中的一种中,由热能造成的温度得到了有效的防止,这是因为这里的热能已耗用在油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状态下。另一种油墨料在它保留时是固化的,以防止蒸发。不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形,当施加产生热能的记录信号时,油墨及液化成可以喷出的形式。另一种油墨材料则在它到达记录材料上时便开始固化。本发明还适用于通过加热而液化的油墨材料。如在日本专利(公开)申请56847/1979与71260/1985号所公开的,这种油墨材料所以作为液态或固态材料保持于微孔纸页中所形成的通孔或凹坑内。这样的纸页面对电热变换器。上述油墨材料中最有效的一种是薄膜沸腾系统。
喷墨记录装置可以用作计算机或类似设备的一类信息处理设备的输出端,作为一种与图像阅读器结合的复印装置或作为一种具有信息发送与接收功能的传真机。
图15是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一般结构的框图,这种信息处理装置例如是一种字处理机,个人计算机或复印机,包括有本发明的打印设备。
在上述图中,参考数号1801指一控制段,包括例如微处理机的一台CPU和各种Z/OD,控制着整个装置相对于此装置的各个工作段输出和接收控制信号、数据信号。参考数号1802指一显示段,它在显示屏上显示各种菜单、文本信息、通过图象阅读器写入的图像数据,等等。参考数号1803指位于显示板段1802上的一块透明的压敏接触板,它的表面可由手指等接触来选择显示屏1802上所显示的项目。这种接触板可以是以坐标为基础的类型。
参考数号1804指FM(调频)的声源段,它以数字数据形式于存储段1810或外存储器1812中存储3由音乐编辑程序或类似形式产生的音乐数据,并将它们从此存储器或类似设备中读出,对它们调频。来自此FM声源段的电信号通过扬声器段1805转变为所听的声音,打印段1806则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的字处理机、个人计算机、传真机或复印机的输出端。
参考数号1807指一图像读出器段,它用光电方法阅读原文的数据,设置于一原文循环路径上。它读出传真原文或复杂原文之类的各种原文。参考数号1808指一传真机(FAZ)的传输一接收段,它传输通过图像读出器段写入的原文数据或是接收到达的传真信号并将其译出,换言之,它具有与外部信号源连接的功能。参考数号1809指一电话段,它具有例如通常的电话功能、应等机功能,等等多种功能。
参考数号1810指储存段,包括一ROM和一RAM,存储系统存序、管理存序、各种应用程序、字形、词典、文本信息或从外存储器1812输入的应用程序、视频数据,等等。
参考数号1811指一键盘段,用入输入文本数据、各种指令,等等。
参考数号1812指采用一软盘或一硬盘等作为记录媒体的外存储器。它储存文本数据、音乐或声音数据、用户应用数据,等等。
图16是图15所示信息处理装置的示意性外观图。
在此图中,参考数号1901指一由液晶或类似物质组成的平板显示器件。它显示各种菜单、文本数据,等等。显示器1901的表面组成一压敏型或以坐标为基础类型的接触板1803,用户可以在需要选择的位置处对此板加压或接触。参考数号1902当此装置用作电话时指一手机。键盘1903用一导线与此装置的主机件可卸下的连接。它是用于输入各种文本数据或其它数据的,并设有各种功能键。参考数号1905指一孔口,通过它可将软盘插入外存储器1812中。
参考数号1906指一纸页安装台段,用来安装将由图像阅读器段1807阅读的原文,并用来从此装置背后卸下阅读完的原文。当接收到传真信号等时,反射这种图像的信号便由喷墨打印机1907作为打印件输出。
虽然上述显示段1802可由一CRT(阴极射线管)构成,但最好采用高介电性液晶材料构成的液晶显示器之类的平板器件。这是由于使用后者可减小设备的尺寸与重量。
当上述信息处理装置起到个人计算机或字处理机设备时,通过键盘段211输入的各种数据由控制段1801处理,输出到打印段1806。
当此装置起到一接收传真机的作用时,通过一通信线传输和通过FAZ接收段1808输入的传真数据,则根据预定程序由控制段1801处理,并作为图像数据输送给打印段1806。
当此装置起到一复印机作用时,通过图像阅读器段1807写入原文,并从此原文将写入的数据作为图像数据通过控制段1801而输送给打印段。
当此装置起到一发送传真机的作用时,根据原文由图像阅读器段1807写入的数据则依预定程序由控制段1801处理用于传输,然后通过FAZ传输段1808传输给通信线路。
上述信息处理装置可以是如图17所示的从整体上包括一喷墨打印机在内,整体化的结果使得这种装置更易携带。在此图中,功能与图16中所示的段相同的段标以相同的参考数号。
当把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用于上述多功能型的信息处理装置时,就能在低噪声下高速度地产生出高质量的打印信息,也即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可作进一步地提高。
尽管本发明也已参考上面所公开的结构作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受所陈述的种种细节的限制,本申请的目的是用来概括后附权利要求书中用于改进的内容或其范围内有可能进行的这类变动与更改的内容。
Claims (4)
1.一种用于在打印材料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它应用含着色材料的油墨,和含有通过与打印材料上的油墨混合能有效地使油墨中的着色材料凝结或使之不溶解的成分的打印质量改进液,包括:
用于喷射黑色油墨的黑色油墨喷射部;
用于喷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打印质量改进液喷射部;
用于喷射除了黑色油墨之外的彩色油墨的彩色油墨喷射部;
用于相对于打印材料扫描所述黑色油墨喷射部,所述打印质量改进液喷射部和所述彩色油墨喷射部的扫描装置;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黑色油墨喷射部,打印质量改进液喷射部和彩色油墨喷射部,使应用在用于黑色油墨的打印材料单位面积上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量大于用于彩色油墨上的量;
其中,所述黑色油墨喷射部,所述打印质量改进液喷射部和所述彩色油墨喷射部按扫描方向布置,油墨和打印质量改进液被喷射在打印材料上而混合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油墨喷射部,打印质量改进液喷射部和彩色油墨喷射部的每一个有热能产生元件,用于产生喷射的热能。
3.一种用于在打印材料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它应用含着色材料的油墨,和含有通过与打印材料上的油墨混合能有效地使油墨中的着色材料凝结或使之不溶解的成分的打印质量改进液,包括下述步骤:
根据打印材料上的图像数据,通过在打印材料上喷射打印质量改进液,喷射黑色油墨,和喷射除了黑色油墨之外的彩色油墨,在打印材料上形成图像,
其中,打印质量改进液,黑色油墨和彩色油墨被喷射,使应用在用于黑色油墨的打印材料单位面积上的打印质量改进液的量大于用于彩色油墨上的量;
其中,油墨和打印质量改进液被喷射在打印材料上而混合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黑色油墨,打印质量改进液,和彩色油墨的每一种使用热能进行喷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8819894 | 1994-08-10 | ||
JP188198/94 | 1994-08-10 | ||
JP188198/1994 | 1994-08-10 | ||
JP210244/94 | 1994-09-02 | ||
JP210244/1994 | 1994-09-02 | ||
JP21024494A JP3372669B2 (ja) | 1994-09-02 | 1994-09-02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023807/95 | 1995-02-13 | ||
JP02380595A JP3158004B2 (ja) | 1994-08-10 | 1995-02-13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
JP023865/95 | 1995-02-13 | ||
JP023805/1995 | 1995-02-13 | ||
JP023865/1995 | 1995-02-13 | ||
JP02380795A JP3159425B2 (ja) | 1995-02-13 | 1995-02-13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7023865A JP2895410B2 (ja) | 1995-02-13 | 1995-02-13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
JP023807/1995 | 1995-02-13 | ||
JP023805/95 | 1995-02-13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9121514A Division CN1091413C (zh) | 1994-08-10 | 1999-10-14 | 喷墨打印方法与装置、打印件、和喷墨记录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661A CN1126661A (zh) | 1996-07-17 |
CN1072114C true CN1072114C (zh) | 2001-10-03 |
Family
ID=275205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153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114C (zh) | 1994-08-10 | 1995-08-10 | 喷墨记录方法与装置 |
CN991215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413C (zh) | 1994-08-10 | 1999-10-14 | 喷墨打印方法与装置、打印件、和喷墨记录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91215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413C (zh) | 1994-08-10 | 1999-10-14 | 喷墨打印方法与装置、打印件、和喷墨记录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412934B1 (zh) |
EP (2) | EP0703087B1 (zh) |
KR (1) | KR100189511B1 (zh) |
CN (2) | CN1072114C (zh) |
AT (2) | ATE358022T1 (zh) |
AU (2) | AU2847895A (zh) |
CA (1) | CA2155505C (zh) |
DE (2) | DE69535443T2 (zh) |
HK (1) | HK1011951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31843C (zh) * | 2004-11-19 | 2008-11-12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装置 |
US7562956B2 (en) | 2002-04-16 | 2009-07-2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printing using print quality enhancing ink |
CN1890111B (zh) * | 2003-11-07 | 2010-04-28 | 株式会社理光 | 油墨组、处理液、记录液、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13977B2 (ja) * | 1996-08-02 | 2002-08-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3179720B2 (ja) * | 1996-12-10 | 2001-06-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2862529B2 (ja) | 1997-02-10 | 1999-03-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3181850B2 (ja) * | 1997-02-14 | 2001-07-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JPH10278379A (ja) | 1997-04-09 | 1998-10-20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
DE69812455T2 (de) | 1997-04-16 | 2003-10-23 | Seiko Epson Corp., Tokio/Tokyo |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erfahren und -gerät |
JP4036407B2 (ja) | 1997-12-26 | 2008-01-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JP3667096B2 (ja) * | 1998-06-30 | 2005-07-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EP1186439A4 (en) * | 2000-03-13 | 2004-12-08 | Seiko Epson Corp |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SURFACE TREATED ARTICLE AND SURFACE TREATMENT DEVICE |
DE10117035B4 (de) * | 2000-04-27 | 2006-08-1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Houston | Drucktechnik zum Verbergen von Bandgrenzen-Banderscheinungen |
JP2003089752A (ja) | 2001-03-23 | 2003-03-28 | Canon Inc | 刺激応答性ポリマーを含む組成物、それを含むインク組成物、並びに該インク組成物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3595805B2 (ja) * | 2001-08-07 | 2004-12-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刺激応答性組成物、並びに該組成物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
CN1746027A (zh) * | 2002-04-16 | 2006-03-1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使用质量增强型油墨的图像印刷 |
US6655797B2 (en) * | 2002-04-30 | 2003-12-0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eposition of fixer and overcoat by an inkjet printing system |
US20040100649A1 (en) * | 2002-11-22 | 2004-05-27 | Johnson Bruce L.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utomatic recovery for disabled printers |
JP4581462B2 (ja) * | 2003-04-10 | 2010-11-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印刷ヘッド、及び、印刷方法 |
JP2005002325A (ja) * | 2003-05-19 | 2005-01-06 | Canon Inc | ポリマー、それを含有するポリマー含有組成物、インク組成物、該インク組成物を用いたインク付与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4340861B2 (ja) * | 2003-09-11 | 2009-10-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7147301B2 (en) * | 2003-10-28 | 2006-12-12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Ink jet printer that prints using chromatic inks of multiple types |
JP4250542B2 (ja) * | 2004-01-30 | 2009-04-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WO2005108507A1 (en) | 2004-05-07 | 2005-11-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mposition, image-forming method employing th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forming electroconductive pattern |
US7445145B1 (en) * | 2004-07-29 | 2008-11-04 | Diebold Self-Service Systems Division Of Diebold, Incorporated | Cash dispensing automated banking machine deposit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
JP2006088578A (ja) * | 2004-09-24 | 2006-04-0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
JP2006095768A (ja) * | 2004-09-28 | 2006-04-1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
JP4010010B2 (ja) * | 2004-09-30 | 2007-11-2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4706266B2 (ja) * | 2005-01-24 | 2011-06-2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06205677A (ja) * | 2005-01-31 | 2006-08-10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
JP4852248B2 (ja) * | 2005-02-02 | 2012-01-1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31492B2 (ja) * | 2005-03-24 | 2011-02-1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
JP2006264267A (ja) * | 2005-03-25 | 2006-10-05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
US8197051B2 (en) * | 2005-03-31 | 2012-06-12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nk jet recording ink set and ink jet image recording method |
JP4732031B2 (ja) * | 2005-06-30 | 2011-07-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DE102005045038B3 (de) * | 2005-09-21 | 2007-04-12 | Koenig & Bauer Ag | Transportvorrichtung zum Einzug einer Materialbahn |
KR100698926B1 (ko) * | 2005-11-22 | 2007-03-23 | 주식회사 케이씨텍 | 기판 코팅 장치 |
JP2007261203A (ja) * | 2006-03-29 | 2007-10-11 | Fujifilm Corp |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ATE465014T1 (de) * | 2006-12-21 | 2010-05-15 | Agfa Graphics Nv | Tintenstrahldruckverfahren und tintensätze |
JP2008169325A (ja) * | 2007-01-12 | 2008-07-24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09230738A (ja) * | 2008-02-25 | 2009-10-08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制御システム、印刷要求端末、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印刷制御方法 |
CN101518993A (zh) * | 2008-02-25 | 2009-09-0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控制系统、程序、方法及打印请求终端、打印装置 |
US8757909B2 (en) * | 2010-06-18 | 2014-06-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utting unit |
JP5495969B2 (ja) | 2010-06-22 | 2014-05-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部品交換時期判定方法 |
JP5539117B2 (ja) | 2010-08-31 | 2014-07-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US9308773B2 (en) * | 2011-08-02 | 2016-04-12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Graphic article |
US8899712B2 (en) | 2011-08-31 | 2014-12-0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performed by printing systems |
JP6004897B2 (ja) | 2012-01-10 | 2016-10-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JP5468633B2 (ja) * | 2012-03-08 | 2014-04-0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5921321B2 (ja) | 2012-05-08 | 2016-05-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JP2014162819A (ja) * | 2013-02-22 | 2014-09-08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記録装置 |
JP2014188807A (ja) * | 2013-03-27 | 2014-10-06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装置 |
CN104852969A (zh) * | 2015-04-24 | 2015-08-19 |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 Rac与hans高可靠系统融合 |
KR101879036B1 (ko) | 2016-06-21 | 2018-07-16 | 채명석 | 디지털 잉크젯 프린터 가죽원단의 낱장 공급 장치 |
JP7292914B2 (ja) | 2019-03-27 | 2023-06-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WO2020246260A1 (ja) | 2019-06-04 | 2020-12-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JP2021037701A (ja) | 2019-09-03 | 2021-03-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WO2021086383A1 (en) * | 2019-10-31 | 2021-05-0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aintenance scheduling |
KR102188838B1 (ko) * | 2020-01-21 | 2020-12-09 | 정명준 | 마스킹 테이프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114103509B (zh) * | 2021-12-09 | 2023-04-07 | 深圳汉弘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码喷印方法及导带式印刷系统 |
CN114103510B (zh) * | 2021-12-09 | 2023-04-11 | 深圳汉弘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码喷印方法及导带式印刷系统 |
CN118491936B (zh) * | 2024-06-13 | 2024-10-15 | 诺而曼环保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引线框架表面张力改善清洗工艺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44756A (ja) * | 1996-08-02 | 1998-02-17 | Zexel Corp | シート温調装置 |
JPH1114450A (ja) * | 1997-06-20 | 1999-01-22 | Toshiba Corp | レーザ出力測定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6725A (zh) | 1974-07-08 | 1976-01-20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
JPS5324486A (en) | 1976-08-12 | 1978-03-07 | Sanyo Chemical Ind Ltd | Post treating method of dyed ariicle |
JPS5443733A (en) | 1977-09-13 | 1979-04-06 | Toyo Ink Mfg Co | Printing method |
CA1127227A (en) | 1977-10-03 | 1982-07-06 | Ichiro Endo | Liquid 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JPS5936879B2 (ja) | 1977-10-14 | 1984-09-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熱転写記録用媒体 |
US4330787A (en) | 1978-10-31 | 1982-05-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jet recording device |
US4345262A (en) | 1979-02-19 | 1982-08-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
US4463359A (en) | 1979-04-02 | 1984-07-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roplet gen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
JPS55150396A (en) | 1979-05-14 | 1980-11-22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Method for attaining waterproof property to ink jet recorded sheet |
US4313124A (en) | 1979-05-18 | 1982-01-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
JPS5684992A (en) | 1979-12-15 | 1981-07-10 | Ricoh Co Ltd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
US4558333A (en) | 1981-07-09 | 1985-12-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
JPS58128862A (ja) | 1982-01-26 | 1983-08-01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方法 |
JPS59123670A (ja) | 1982-12-28 | 1984-07-17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エツトヘツド |
JPS59138461A (ja) | 1983-01-28 | 1984-08-08 | Canon Inc |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
JPS6017260A (ja) | 1983-07-11 | 1985-01-29 | Toyota Motor Corp | 気化器の燃料吐出機構 |
DE3332491C2 (de) | 1983-09-08 | 1985-10-10 |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 Vorrichtung für Tintenschreibeinrichtungen zum Beschreiben eines Aufzeichnungsträgers |
JPS6071260A (ja) | 1983-09-28 | 1985-04-23 | Erumu:Kk | 記録装置 |
US4686538A (en) | 1984-10-31 | 1987-08-1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 recording method |
US4702742A (en) | 1984-12-10 | 1987-10-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queous jet-ink printing on textile fabric pre-treated with polymeric acceptor |
JPS61231284A (ja) | 1985-04-03 | 1986-10-15 | 東レ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エツトまたはスプレ−染色法 |
JPS61249755A (ja) | 1985-04-30 | 1986-11-06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JPS61283557A (ja) * | 1985-06-10 | 1986-12-13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
JP2667401B2 (ja) | 1987-05-30 | 1997-10-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JPS6444756A (en) | 1987-08-13 | 1989-02-17 | Canon Kk | Ink jet recorder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
JP2676699B2 (ja) | 1987-09-03 | 1997-11-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JPH01114450A (ja) | 1987-10-29 | 1989-05-08 | Canon Inc |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H01141085A (ja) | 1987-11-27 | 1989-06-02 | Ricoh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EP0534634A1 (en) | 1991-09-23 | 1993-03-31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Method and compositions for producing stable, water-fast printed images |
EP0560562B1 (en) * | 1992-03-09 | 1999-07-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ulti recording system using monochrome printer |
JP3323565B2 (ja) | 1992-07-17 | 2002-09-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ユニ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5476043A (en) * | 1993-09-16 | 1995-12-19 |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st-processing a printed image in a printing device |
DE69422483T2 (de) | 1993-11-30 | 2000-10-12 | Hewlett-Packard Co., Palo Alto | Farbtintenstrahldruck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unter Verwendung eines farblosen Vorläufers |
-
1995
- 1995-08-04 US US08/511,230 patent/US641293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08-04 CA CA002155505A patent/CA2155505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08-08 EP EP95305504A patent/EP070308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08-08 AT AT02079145T patent/ATE358022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08-08 DE DE69535443T patent/DE69535443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08-08 DE DE69530733T patent/DE69530733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08-08 AT AT95305504T patent/ATE240212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08-08 EP EP02079145A patent/EP127345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08-09 AU AU28478/95A patent/AU2847895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5-08-10 CN CN95115392A patent/CN107211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08-10 KR KR1019950024657A patent/KR10018951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
- 1998-02-10 AU AU53874/98A patent/AU5387498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8-12-10 HK HK98113093A patent/HK1011951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
- 1999-10-14 CN CN99121514A patent/CN109141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2-19 US US10/076,424 patent/US683494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44756A (ja) * | 1996-08-02 | 1998-02-17 | Zexel Corp | シート温調装置 |
JPH1114450A (ja) * | 1997-06-20 | 1999-01-22 | Toshiba Corp | レーザ出力測定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62956B2 (en) | 2002-04-16 | 2009-07-2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printing using print quality enhancing ink |
CN1890111B (zh) * | 2003-11-07 | 2010-04-28 | 株式会社理光 | 油墨组、处理液、记录液、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
CN100431843C (zh) * | 2004-11-19 | 2008-11-12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155505A1 (en) | 1996-02-11 |
HK1011951A1 (en) | 1999-07-23 |
EP0703087B1 (en) | 2003-05-14 |
ATE358022T1 (de) | 2007-04-15 |
CN1126661A (zh) | 1996-07-17 |
DE69535443T2 (de) | 2007-12-06 |
EP0703087A3 (en) | 1997-05-21 |
US6834947B2 (en) | 2004-12-28 |
EP0703087A2 (en) | 1996-03-27 |
ATE240212T1 (de) | 2003-05-15 |
EP1273452B1 (en) | 2007-03-28 |
DE69530733T2 (de) | 2004-02-19 |
AU5387498A (en) | 1998-04-02 |
US6412934B1 (en) | 2002-07-02 |
KR960007186A (ko) | 1996-03-22 |
EP1273452A1 (en) | 2003-01-08 |
CN1259432A (zh) | 2000-07-12 |
DE69530733D1 (de) | 2003-06-18 |
CA2155505C (en) | 2000-05-16 |
CN1091413C (zh) | 2002-09-25 |
DE69535443D1 (de) | 2007-05-10 |
KR100189511B1 (ko) | 1999-06-01 |
US20020140790A1 (en) | 2002-10-03 |
AU2847895A (en) | 1996-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114C (zh) | 喷墨记录方法与装置 | |
CN1212932C (zh) | 喷墨记录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71731C (zh) | 储液容器 | |
CN1277687C (zh) | 打印装置 | |
CN100351092C (zh) | 图像处理设备、成像设备、打印机驱动器、图像处理方法 | |
CN1299239C (zh) | 图象处理装置和方法 | |
CN1075980C (zh) | 彩色喷墨记录方法 | |
CN1107594C (zh) | 喷墨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 |
CN100337826C (zh) | 记录头用基板、记录头、头墨盒、驱动方法和记录装置 | |
CN1753785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 |
CN1093794C (zh) | 喷液头、利用此喷液头的喷液头盒以及喷液装置 | |
CN1761937A (zh) | 一种打印和显示装置 | |
CN1960879A (zh) | 供墨装置、记录装置、供墨方法和记录方法 | |
CN1579764A (zh) | 喷墨记录方法、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程序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 |
CN1975764A (zh) | 记录数据生成方法、记录装置及掩模制造方法 | |
CN1189321C (zh) | 图像打印设备、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程序 | |
CN1083775A (zh) | 使用不同性能墨水的喷墨记录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93038C (zh) | 液体喷射方法及所用的喷液头 | |
CN1671557A (zh) |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程序以及计算机系统 | |
CN1244070C (zh) | 记录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它们的控制方法 | |
CN101048287A (zh) |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 |
CN1603126A (zh) | 喷墨记录设备和所述设备的控制方法 | |
CN1626349A (zh) | 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记录头的控制电路和驱动方法 | |
CN1832860A (zh) | 液体喷射设备 | |
CN1902290A (zh) | 记录液、液体盒、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4081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