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9662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19662A CN106019662A CN201610178278.7A CN201610178278A CN106019662A CN 106019662 A CN106019662 A CN 106019662A CN 201610178278 A CN201610178278 A CN 201610178278A CN 106019662 A CN106019662 A CN 1060196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ondary pixel
- pixel
- source wiring
- wiring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8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09G3/3688—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52—Details of colour pixel setup, e.g. pixel composed of a red, a blue and two green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02—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 G09G2310/0205—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several lines in flat pane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7—Special arrangements with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of display data in the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in a pre-processing circuitry delivering display data to said drivers or in the matrix panel, e.g. multiplexing plural data signals to one D/A converter or demultiplexing the D/A converter output to multiple colum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具备:第1像素行,包含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1副像素及第2副像素;第2像素行,包含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3副像素及第4副像素,并且在第1像素行的第2方向上排列;栅极布线群,包含多个栅极布线;源极布线群,包含多个源极布线;显示驱动部,生成向第1及第2像素行的各副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向各副像素供给影像信号,所述显示驱动部在1帧期间内不改变极性地供给使相邻的源极布线的信号极性成为相反极性的影像信号,向所述第1像素行的各副像素写入彼此为同一极性的影像信号,向所述第2像素行的各副像素写入彼此为同一极性且与被写入所述第1像素行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为相反极性的影像信号。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以2015年3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064454为基础并享受其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场控制复折射(ECB)等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由于相邻的像素的极性和取向膜的研磨方向的关系,液晶分子受到非期望的横电场的影响,在一部分区域产生液晶分子的取向的不一致(向错)。向错在显示图像时成为残影、模糊、对比度下降等各种显示不良的原因,所以必须避免。
用遮光膜等遮挡向错发生部位的方法是最可靠的,但是由于加入了遮光膜,对显示有贡献的开口部的面积也会下降。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知如下的方法:对于某个像素极性,沿着不产生向错的方向进行研磨,或者应用行反转驱动等。
例如在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根据观察的方位角不同,反射率和对比度(CR)也不同。即使在反射率或对比度等光学特性最佳化的条件下设定研磨方向,在应用列反转驱动的情况下,由于极性不同的相邻像素间的横电场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向错。因此,为了防止发生向错,优选为应用行反转驱动。但是,应用了对于同一源极布线提供极性每隔1个或多个像素行反转的影像信号的行反转驱动的情况下,与应用了对于同一源极布线在1帧期间内提供同一极性的影像信号的列反转驱动的情况相比,存在耗电变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具备:
第1像素行,包含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1副像素及第2副像素;第2像素行,包含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3副像素及第4副像素,在所述第1像素行的第2方向上排列;栅极布线群,包含多个栅极布线;源极布线群,包含多个源极布线;以及显示驱动部,生成向所述第1及第2像素行的各副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经由所述源极布线向各副像素供给影像信号,所述显示驱动部在1帧期间内不改变极性地供给使相邻的所述源极布线的信号极性成为相反极性的影像信号,对于所述第1像素行的各副像素写入彼此为同一极性的影像信号,对于所述第2像素行的各副像素写入彼此为同一极性且与被写入到所述第1像素行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为相反极性的影像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DSP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DSP的截面的概略图。
图3是用于说明第1取向膜AL1的取向处理方向AP1和第2取向膜AL2的取向处理方向AP2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实验结果的图,图中的(A)表示对于旋转角θ的反射率(%)的测定结果,图中的(B)表示对于旋转角θ的对比度的测定结果。
图5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像素布局的一例和用于向各像素写入影像信号的构成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向图5所示的像素布局的液晶显示面板PNL的影像信号的写入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7是归纳了通过图6所说明的写入方法向各源极布线输出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图。
图8是表示向图5所示的像素布局的各副像素写入影像信号的定时的一例的图。
图9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图10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图11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图12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图13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图14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图15是表示向图14所示的像素布局的各副像素写入影像信号的定时的一例的图。
图16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图17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图18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图19是概略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DSP的另一构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说明只是一例,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适当变更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为了更便于说明,附图与实际情况相比,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有时只是示意性地示出,仅仅是一个例子,不限定发明的解释。在各图中,对于连续配置的同一或类似的要素,有时省略符号。此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于已有的附图中已经说明的发挥同一或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赋予同一参照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装置的一例说明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例如能够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终端、便携电话终端、个人计算机、电视接收装置、车载装置、游戏机等各种装置。另外,本实施方式所公开的主要构成也能够应用于具备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等的自发光型的显示装置、具有电泳元件等的电纸书型的显示装置、应用了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的显示装置、或者应用了电致变色的显示装置等。
图1是概略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DSP的构成的立体图。
液晶显示装置DSP具备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PNL、驱动液晶显示面板PNL的驱动IC芯片、控制模块CM、柔性布线基板FPC等。
液晶显示面板PNL具备阵列基板(第1基板)AR和与阵列基板AR对置配置的对置基板(第2基板)CT。液晶显示面板PNL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和包围显示区域DA的边框状的非显示区域NDA。液晶显示面板PNL在显示区域DA中具备排列为矩阵状的多个主像素(或者单位像素)PX。驱动IC芯片安装于阵列基板AR。柔性布线基板FPC将液晶显示面板PNL和控制模块CM连接。
作为一例,液晶显示面板PNL是具备反射显示功能的反射型,该反射显示功能指的是,使外光或辅助光等来自显示面侧的入射光在各主像素PX选择性地反射,从而显示图像。对于这样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面板PNL,可以在与对置基板CT对置的一侧作为辅助光源配置前灯单元。另外,液晶显示面板PNL也可以是具备透射显示功能的透射型,或者是具备透射显示功能和反射显示功能的半透射型,该透射显示功能指的是,使来自另行配置在阵列基板AR的背面侧的背灯单元的光在各主像素PX选择性地透射,从而显示图像。
作为一例,作为构成彩色图像的最小单位的主像素PX如后述那样,包括显示红色的副像素PR、显示绿色的副像素PG、以及显示蓝色的副像素PB。此外,主像素PX也可以还包含其他颜色(例如黄色、淡蓝色、淡红色、实质透明、白色等)的副像素。
图2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DSP的截面的概略图。在此,关于应用了反射型的液晶显示面板PNL的液晶显示装置DSP,说明1个主像素PX包含副像素PR、副像素PG及副像素PB的情况。
液晶显示装置DSP具备阵列基板AR、对置基板CT、液晶层LC及光学元件OD。
阵列基板AR具备第1绝缘基板10、开关元件SW1~SW3、层间绝缘膜11、像素电极(反射电极)PE1~PE3、第1取向膜AL1等。开关元件SW1~SW3形成在第1绝缘基板10的与对置基板CT相对置的一侧。开关元件SW1配置于副像素PR,开关元件SW2配置于副像素PG,开关元件SW3配置于副像素PB。层间绝缘膜11覆盖开关元件SW1~SW3及第1绝缘基板10。像素电极PE1~PE3形成在层间绝缘膜11的与对置基板CT相对置的一侧。像素电极PE1~PE3例如包含由铝或银等具有光反射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反射层。像素电极PE1~PE3或反射层具有大致平坦的表面(镜面)。像素电极PE1配置于副像素PR,与开关元件SW1电连接。像素电极PE2配置于副像素PG,与开关元件SW2电连接。像素电极PE3配置于副像素PB,与开关元件SW3电连接。第1取向膜AL1覆盖像素电极PE1~PE3及层间绝缘膜11。
对置基板CT具备第2绝缘基板20、遮光层BM、彩色滤光片CFR、彩色滤光片CFG、彩色滤光片CFB、外涂层OC、共用电极CE、第2取向膜AL2等。遮光层BM形成在与第2绝缘基板20的阵列基板AR相对置的一侧。彩色滤光片CFR、彩色滤光片CFG、彩色滤光片CFB形成在与第2绝缘基板20的阵列基板AR相对置的一侧,它们的一部分与遮光层BM重叠。彩色滤光片CFR是红色滤光片,配置于副像素PR,与像素电极PE1对置。彩色滤光片CFG是绿色滤光片,配置于副像素PG,与像素电极PE2对置。彩色滤光片CFB是蓝色滤光片,配置于副像素PB,与像素电极PE3对置。另外,主像素PX还包含其他颜色的副像素的情况下,对应颜色的彩色滤光片配置于该副像素。在一个例子中,作为与红色、绿色、蓝色不同的其他颜色的彩色滤光片,可以包含黄色、淡蓝色、淡红色等的彩色滤光片,也可以包含实质上透明或白色的彩色滤光片。这些彩色滤光片CF对应于显示各种颜色的副像素而配置。外涂层OC覆盖彩色滤光片CF。共用电极CE形成在与外涂层OC的阵列基板AR相对置的一侧。该共用电极CE遍及主像素PX的整个区域配置,与像素电极PE1~PE3对置。共用电极CE由氧化铟锡(ITO)或者氧化铟锌(IZO)等透明的导电材料形成。第2取向膜AL2覆盖共用电极CE。
这些阵列基板AR及对置基板CT在第1取向膜AL1及第2取向膜AL2对置的状态下粘合。液晶层LC保持在阵列基板AR和对置基板CT之间,包含位于第1取向膜AL1和第2取向膜AL2之间的液晶分子LM。
光学元件OD配置在与对置基板CT的液晶层LC相接的面的相反侧。光学元件OD例如具备前方散射膜FS、相位差板RT、偏振板PL等。前方散射膜FS例如粘接在第2绝缘基板20上。如图示那样,该前方散射膜FS具有使来自特定方向(图中的光源LS侧)的入射光透射、使来自其他特定方向的入射光散射的功能。另外,为了防止散射范围的扩大及虹色等,前方散射膜FS优选为层积多张。相位差板RT层积在前方散射膜FS上。该相位差板RT是1/4波长板。作为一例,相位差板RT将1/4波长板和1/2波长板层积而构成,并且构成为降低波长依存性且在用于彩色显示的波长范围内得到期望的相位差。偏振板PL层积在相位差板RT上。另外,前方散射膜FS不限于图示的位置,也可以层积在偏振板PL上。
接下来,说明第1取向膜AL1的取向处理方向AP1及第2取向膜AL2的取向处理方向AP2的最优化的一例。
图3是用于说明第1取向膜AL1的取向处理方向AP1和第2取向膜AL2的取向处理方向AP2的关系的图。在此,将显示装置DSP的短边方向设为第1方向X,将显示装置DSP的长边方向设为第2方向Y,第1方向X和第2方向Y相互正交。将第1方向X和取向处理方向AP1在顺时针方向上所成的角度设为θ,将由取向处理方向AP1和取向处理方向AP2规定的液晶分子的旋转角设为θt。驱动IC芯片位于第2方向Y的负侧。在显示装置DSP中,设想主像素PX1和主像素PX2在第1方向X上排列、且主像素PX1的极性与主像素PX2的极性相反的情况。另外,主像素PX1及主像素PX2均包含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副像素PR、PG、PB。
对于这样的显示装置DSP进行以下的实验。即,光源LS固定在图示的第2方向Y的正方向,受光部RE固定在图示的第2方向Y的负方向,测定使显示装置DSP在由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规定的X-Y平面内顺时针旋转时的反射率及对比度。另外,旋转角θt设为70°,所构成的角度θ相当于使显示装置DSP旋转时的旋转角。反射率及对比度的测定在所构成的角度(或旋转角)为0°~360°的范围内进行。
图4是表示实验结果的图,图中的(A)表示对于旋转角θ的反射率(%)的测定结果,图中的(B)表示对于旋转角θ的对比度的测定结果。如图示那样,得到高反射率的旋转角和得到高对比度的旋转角未必一致。基于图示的实验结果,确认到了当旋转角θ大于150°且小于180°时,反射率及对比度等光学特性良好。在此,作为使光学特性最优化的条件之一,将旋转角θ设定为158.5°。另一方面,在该实验中,应用了在第1方向X上相邻的主像素的极性不同的列反转驱动。将旋转角θ设定为68.5°的情况下,未确认到向错所导致的显示不良,但是将旋转角θ设定为158.5°的情况下,确认到了向错所导致的显示不良。也就是说,用于使反射率及对比度等光学特性最优化的旋转角θ和用于抑制向错的旋转角θ不一致。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讨论既设定为使得光学特性最优化的旋转角θ(=158.5°)、又抑制向错的手法。在第1方向X上相邻的像素之间极性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向错。因此,通过应用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像素的极性相同的行反转驱动,能够抑制向错。但是,在行反转驱动中,与列反转驱动相比,存在耗电变高的课题。因此,通过实质上应用列反转驱动,同时应用使第1方向X上排列的像素的极性一致的伪行反转驱动,能够通过优化光学特性及抑制向错来改善显示品质,并且实现节电。以下说明几个具体的手法。
图5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像素布局的一例和用于向各像素写入影像信号的构成。
图示的显示区域DA的一部分具备:包含多个栅极布线G1~G4的栅极布线群、包含多个源极布线S1~S7的源极布线群、以及多个主像素PX。在图示的像素布局中,图示了显示区域中的一部分主像素PX11~PX13及主像素PX21~PX23。主像素PX11~PX13及主像素PX21~PX23分别在第2方向Y上排列,主像素PX11及PX21、主像素PX12及PX22、主像素PX13及PX23分别在第1方向X上排列。着眼于主像素PX11,主像素PX11包含副像素PR11、副像素PG11、副像素PB11。其他主像素也同样地包含3个副像素。另外,图中的“PRn”、“PGn”及“PBn”分别表示主像素PXn中的红色副像素、绿色副像素及蓝色副像素,n为正整数。
在图示的例子中,副像素PR11、PG11、PB11、PR21、PG21、PB21位于栅极布线G1及栅极布线G2之间,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R12、PG12、PB12、PR22、PG22、PB22位于栅极布线G2及栅极布线G3之间,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R11及PR12位于源极布线S1及S2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G11及PG12位于源极布线S2及S3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B11及PB12位于源极布线S3及S4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R21及PR22位于源极布线S4及S5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G21及PG22位于源极布线S5及S6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B21及PB22位于源极布线S6及S7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另外,图示的副像素都是在第2方向Y上延伸的纵长形状(长方形状)。此外,图示的副像素均形成为同等的大小,但也可以是一部分副像素比其他副像素更大地形成或更小地形成。
栅极布线G1~G4大致沿着第1方向X延伸且在第2方向Y上排列。源极布线S1~S7大致沿着第2方向Y延伸且在第1方向X上排列。着眼于主像素PX11,副像素PR11具备开关元件SW1及像素电极PE1。开关元件SW1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像素电极PE1与开关元件SW1电连接。副像素PG11具备开关元件SW2及像素电极PE2。开关元件SW2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像素电极PE2与开关元件SW2电连接。副像素PB11具备开关元件SW3及像素电极PE3。开关元件SW3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像素电极PE3与开关元件SW3电连接。
同样,在主像素PX21中,副像素PR21的开关元件SW与栅极布线G1、源极布线S5及像素电极PE电连接,副像素PG21的开关元件SW与栅极布线G2、源极布线S5及像素电极PE电连接,副像素PB21的开关元件SW与栅极布线G1、源极布线S7及像素电极PE电连接。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主像素与上述主像素PX11及主像素PX21同样地构成。主像素PX13与主像素PX11同样构成,主像素PX23与主像素PX21同样地构成。
在主像素PX12中,副像素PR12的开关元件SW与栅极布线G3、源极布线S2及像素电极PE电连接,副像素PG12的开关元件SW与栅极布线G2、源极布线S2及像素电极PE电连接,副像素PB12的开关元件SW与栅极布线G3、源极布线S4及像素电极PE电连接。在主像素PX22中,副像素PR22的开关元件SW与栅极布线G2、源极布线S4及像素电极PE电连接,副像素PG22的开关元件SW与栅极布线G3、源极布线S6及像素电极PE电连接,副像素PB22的开关元件SW与栅极布线G2、源极布线S6及像素电极PE电连接。
由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主像素构成的像素行中的、例如第奇数个像素行与上述的主像素PX11及主像素PX21同样地构成,第偶数个像素行与上述的主像素PX12及主像素PX22同样地构成。
显示驱动部DD向这样的像素布局的显示区域DA供给用于显示图像的各种信号。显示驱动部DD具备信号处理部SP、栅极驱动器GD、源极驱动器SD等。信号处理部SP对来自外部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控制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等。此外,信号处理部SP生成应写入各副像素的影像信号。栅极驱动器GD与栅极布线G1~G4连接。栅极驱动器GD基于信号处理部SP的控制,对栅极布线G1~G4依次输出控制信号。源极驱动器SD与源极布线S1~S7连接。源极驱动器SD具有用于将信号处理部SP生成的影像信号分别输出到源极布线S1~S7的输出端子Video(1)~输出端子Video(4)。
更具体地说,源极驱动器SD内置有行缓冲器LB。在源极驱动器SD中,输出端子Video(1)~输出端子Video(4)与行缓冲器LB及信号处理部SP电连接。此外,输出端子Video(1)与源极布线S1及S3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2)与源极布线S2及S4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3)与源极布线S5及S7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4)与源极布线S6及S8(未图示)电连接。在源极布线S1和输出端子Video(1)之间、源极布线S2和输出端子Video(2)之间、源极布线S5和输出端子Video(3)之间、以及源极布线S6和输出端子Video(4)之间,设置有在同一期间内切换“开”(导通状态)及“关”(非导通状态)的开关SWA。在源极布线S3和输出端子Video(1)之间、源极布线S4和输出端子Video(2)之间、源极布线S7和输出端子Video(3)之间、以及源极布线S8和输出端子Video(4)之间,设置有在同一期间内切换“开”(导通状态)及“关”(非导通状态)的开关SWB。开关SWA及SWB的“开/关”例如由信号处理部SP控制。
信号处理部SP将影像信号的一部分输出到输出端子Video(1)~Video(4),另一方面,将其他影像信号输出到行缓冲器LB。行缓冲器LB暂时存储从信号处理部SP输入的影像信号。作为一例,信号处理部SP输出1个像素行的量的影像信号,将1/2像素行的量的影像信号输出到输出端子Video(1)~Video(4),另一方面,将剩余1/2像素行的量的影像信号输出到行缓冲器LB,由行缓冲器LB暂时存储。因此,行缓冲器LB至少具有能够存储1/2像素行的量的影像信号的存储容量即可。关于影像信号的输出留待后述。
在这样的构成中,在1帧期间内输出到各源极布线S1~S7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不变化,并且输出到相邻的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为相反极性。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某1帧期间内,输出到第奇数个源极布线S1、S3、S5、S7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为正(+),输出到第偶数个源极布线S2、S4、S6、S8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为负(-)。另外,在图示的1帧期间的下1帧期间,输出到第奇数个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为负(-),输出到第偶数个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为正(+)。即,在本构成中,应用了列反转驱动。
另一方面,在图示的1帧期间内,写入到各像素行的副像素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相同,并且相邻的像素行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为相反极性。在图示的例子中,写入到第奇数个像素行的副像素、例如副像素PR11、PG11、PB11、PR21、PG21、PB21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为正(+),写入到第偶数个像素行的副像素、例如副像素PR12、PG12、PB12、PR22、PG22、PB22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为负(-)。另外,在图示的1帧期间的下1帧期间,第奇数个像素行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为负(-),第偶数个像素行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为正(+)。即,在本构成中,能够得到与行反转驱动同等的极性分布。
另外,这里的影像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指的是,写入到像素电极PE的影像信号的电位比共用电极CE的电位更高的情况,影像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指的是,写入到像素电极PE的影像信号的电位比共用电极CE的电位更低的情况。
图6是用于说明向图5所示的像素布局的液晶显示面板PNL的影像信号的写入方法的一例的图。
在图中,“Rn”“Gn”“Bn”分别表示被写入到副像素PRn、PGn、PBn的像素电极的影像信号,附加下划线的影像信号和未附加下划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不同。作为一例,设未附加下划线的影像信号为正极性,附加了下划线的影像信号为负极性。另外,n为正整数。
图中的(A)表示将与栅极布线G1连接的开关元件设为导通状态并经由该开关元件写入影像信号的情况(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即,信号处理部SP在生成图5所示的第1个像素行用的影像信号(R11、G11、B11、R21、G21、B21…)之后,向行缓冲器LB输出影像信号(R11、B11、G21…),并且向液晶显示面板PNL输出影像信号(G11、R21、B21…)。由此,副像素PG11、PR21、PB21分别被写入影像信号。行缓冲器LB暂时存储影像信号(R11、B11、G21…)。
图中的(B)表示将与栅极布线G2连接的开关元件设为导通状态并经由该开关元件写入影像信号的情况(选择了栅极布线G2的水平扫描期间)。即,信号处理部SP在生成图5所示的第2个像素行用的影像信号(R12、G12、B12、R22、G22、B22…)之后,向行缓冲器LB输出影像信号(R12、B12、G22…),并且向液晶显示面板PNL输出影像信号(G12、R22、B22…)。另外,行缓冲器LB将存储的影像信号(R11、B11、G21…)输出到液晶显示面板PNL之后,暂时存储来自信号处理部SP的影像信号(R12、B12、G22…)。由此,副像素PR11、PG12、PB11、PR22、PG21、PB22被分别写入影像信号。
图中的(C)表示将与栅极布线G3连接的开关元件设为导通状态并经由该开关元件写入影像信号的情况(选择了栅极布线G3的水平扫描期间)。即,信号处理部SP在生成图5所示的第3个像素行用的影像信号(R13、G13、B13、R23、G23、B23…)之后,向行缓冲器LB输出影像信号(R13、B13、G23…),并且向液晶显示面板PNL输出影像信号(G13、R23、B23…)。另外,行缓冲器LB将存储的影像信号(R12、B12、G22…)输出到液晶显示面板PNL之后,暂时存储来自信号处理部SP的影像信号(R13、B13、G23…)。由此,副像素PR12、PG13、PB12、PR23、PG22、PB23被分别写入影像信号。
图中的(D)表示将与栅极布线G4连接的开关元件设为导通状态并经由该开关元件写入影像信号的情况(选择了栅极布线G4的水平扫描期间)。即,信号处理部SP在生成未图示的第4个像素行用的影像信号(R14、G14、B14、R24、G24、B24…)之后,向行缓冲器LB输出影像信号(R14、B14、G24…),并且向液晶显示面板PNL输出影像信号(G14、R24、B24…)。另外,行缓冲器LB将存储的影像信号(R13、B13、G23…)输出到液晶显示面板PNL之后,暂时存储来自信号处理部SP的影像信号(R14、B14、G24…)。由此,副像素PR13、PG14、PB13、PR24、PG23、PB24被分别写入影像信号。
图7是归纳了通过图6中说明的写入方法向各源极布线输出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图。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A),向源极布线S3输出影像信号G11,向源极布线S5输出影像信号R21,向源极布线S7输出影像信号B21。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2的水平扫描期间(B),向源极布线S1输出影像信号R11,向源极布线S2输出影像信号G12,向源极布线S3输出影像信号B11,向源极布线S4输出影像信号R22,向源极布线S5输出影像信号G21,向源极布线S6输出影像信号B22。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3的水平扫描期间(C),向源极布线S2输出影像信号R12,向源极布线S3输出影像信号G13,向源极布线S4输出影像信号B12,向源极布线S5输出影像信号R23,向源极布线S6输出影像信号G22,向源极布线S7输出影像信号B23。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4的水平扫描期间(D),向源极布线S1输出影像信号R13,向源极布线S2输出影像信号G14,向源极布线S3输出影像信号B13,向源极布线S4输出影像信号R24,向源极布线S5输出影像信号G23,向源极布线S6输出影像信号B24。
着眼于向源极布线S1、S3、S5、S7输出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时,在1帧期间内全部为同极性,在图示的例子中,均为正极性(+)。此外,着眼于向源极布线S2、S4、S6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时,在1帧期间内全部为同极性,在图示的例子中,均为负极性(-)。
图8是表示向图5所示的像素布局的各副像素写入影像信号的定时的一例的图。
选择了栅极布线G2的水平扫描期间1H(B)具有第1期间P1和接着该第1期间P1之后的第2期间P2。选择了栅极布线G3的水平扫描期间1H(C)具有第3期间P3和接着该第3期间P3之后的第4期间P4。第1期间P1及第3期间P3是开关SWA为导通状态且开关SWB为非导通状态的期间。第2期间P2及第4期间P4是开关SWB为导通状态且开关SWA为非导通状态的期间。
在第1期间P1,输出端子Video(1)和源极布线S1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2)和源极布线S2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3)和源极布线S5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4)和源极布线S6电连接。从输出端子Video(1)输出的影像信号R11经由源极布线S1被写入到副像素PR11。从输出端子Video(2)输出的影像信号G12经由源极布线S2被写入到副像素PG12。从输出端子Video(3)输出的影像信号G21经由源极布线S5被写入到副像素PG21。从输出端子Video(4)输出的影像信号B22经由源极布线S6被写入到副像素PB22。
在第2期间P2,输出端子Video(1)和源极布线S3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2)和源极布线S4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3)和源极布线S7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4)和源极布线S8电连接。从输出端子Video(1)输出的影像信号B11经由源极布线S3被写入到副像素PB11。从输出端子Video(2)输出的影像信号R22经由源极布线S4被写入到副像素PR22。从输出端子Video(3)输出的影像信号R31经由源极布线S7被写入到副像素PR31。从输出端子Video(4)输出的影像信号G32经由源极布线S8被写入到副像素PG32。
在第3期间P3,与第1期间P1同样,输出端子Video(1)和源极布线S1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2)和源极布线S2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3)和源极布线S5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4)和源极布线S6电连接。从输出端子Video(1)输出的伪影像信号dmy被输入到源极布线S1。从输出端子Video(2)输出的影像信号R12经由源极布线S2被写入到副像素PR12。从输出端子Video(3)输出的影像信号R23经由源极布线S5被写入到副像素PR23。从输出端子Video(4)输出的影像信号G22经由源极布线S6被输入到副像素PG22。
在第4期间P4,与第2期间P2同样,输出端子Video(1)和源极布线S3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2)和源极布线S4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3)和源极布线S7电连接,输出端子Video(4)和源极布线S8电连接。从输出端子Video(1)输出的影像信号G13经由源极布线S3被写入到副像素PG13。从输出端子Video(2)输出的影像信号B12经由源极布线S4被写入到副像素PB12。从输出端子Video(3)输出的影像信号B23经由源极布线S7被写入到副像素PB23。从输出端子Video(4)输出的影像信号R32经由源极布线S8被写入到副像素PR32。
着眼于主像素PX12,向副像素PR12在第3期间P3写入影像信号,向副像素PG12在第1期间P1写入影像信号,向副像素PB12在第4期间P4写入影像信号。着眼于主像素PX22,向副像素PR22在第2期间P2写入影像信号,向副像素PG22在第3期间P3写入影像信号,向副像素PB22在第1期间P1写入影像信号。即,为了向构成各主像素的全部副像素写入影像信号,至少需要2条像素行的量的水平扫描期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向各源极布线输出的影像信号的极性在1帧期间内不变化,在第1方向X上相邻的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彼此为相反极性。即,应用列反转驱动。因此,与应用向同一源极布线供给极性每隔1~数个像素行反转的影像信号的行反转驱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低耗电。此外,在反射率及对比度等光学特性最优化的条件下,在第1方向X上相邻的副像素的极性相同,所以抑制了相邻的副像素间的非期望的横电场,能够抑制向错。因此,能够改善显示品质,并且节约电力。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相对于1个输出端子Video,2条源极布线经由开关连接,将1水平扫描期间分割为2个期间并向各个源极布线输出影像信号,但也可以是,相对于1个输出端子Video,3条以上的源极布线经由开关连接,这种情况下,将1水平扫描期间分割为必要数量的期间,并向各个源极布线输出影像信号。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例。
图9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在图示的像素布局中,示出了显示区域中的一部分主像素,主像素PX11~PX13及主像素PX21~PX23分别在第2方向Y上排列,主像素PX11和PX21、主像素PX12和PX22、以及主像素PX13和PX23分别在第1方向X上排列。着眼于主像素PX11,主像素PX11包含副像素PR11、副像素PG11、副像素PB11、副像素PW11。其他主像素也同样,包含4个副像素。另外,图中的“PRn”、“PGn”、“PBn”及“PWn”分别表示主像素PXn中的红色副像素、绿色副像素、蓝色副像素、以及第4色(例如白色)的副像素,n为正整数。关于这一点,在以下的其他构成例中也同样。
在图示的例子中,副像素PG11、PR11、PG21、PR21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B11、PW11、PB21、PW21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G12、PR12、PG22、PR22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B12、PW12、PB22、PW22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G11、PB11、PG12、PB12位于源极布线S1及S2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R11、PW11、PR12、PW12位于源极布线S3及S4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G21、PB21、PG22、PB22位于源极布线S5及S6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R21、PW21、PR22、PW22位于源极布线S7及S8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栅极布线G1位于副像素PG11及PB11之间、副像素PR11及PW11之间、副像素PG21及PB21之间、副像素PR21及PW21之间。栅极布线G2位于副像素PG12及PB12之间、副像素PR12及PW12之间、副像素PG22及PB22之间、副像素PR22及PW22之间。另外,图示的副像素例如均为正方形状,且形成为同等的大小,但也可以是一部分副像素比其他副像素更大地形成或更小地形成。
在主像素PX11中,副像素PR11的开关元件与栅极布线G1、源极布线S3及像素电极电连接。以下将这样的连接状态简记为“副像素PR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等。副像素PG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B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副像素PW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
在主像素PX21中,副像素PR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8电连接。副像素PG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B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6电连接。副像素PW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7电连接。
在主像素PX12中,副像素PR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副像素PG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副像素PB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W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
在主像素PX22中,副像素PR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7电连接。副像素PG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6电连接。副像素PB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W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8电连接。
由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副像素构成的像素行中的第1个像素行与第5个像素行同样地构成,第2个像素行与第6个像素行同样地构成。即,第m个像素行与第(m+4)个像素行同样地构成。换言之,关于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主像素,第奇数个主像素均同样地构成,并且第偶数个主像素均同样地构成。
在1帧期间中,对源极布线S1、S4、S6、S7供给负极性的影像信号(-),对源极布线S2、S3、S5、S8供给正极性的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经由源极布线S1向副像素PB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G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3向副像素PR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4向副像素PW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G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6向副像素PB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7向副像素PW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8向副像素PR21写入影像信号(+)。另外,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3的水平扫描期间,关于该栅极布线G3,与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同样地写入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2的水平扫描期间,经由源极布线S1向副像素PG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B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3向副像素PW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4向副像素PR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B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6向副像素PG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7向副像素PR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8向副像素PW22写入影像信号(+)。
在这样的构成例中,被输出到各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在1帧期间内不变,应用了列反转驱动。此外,在第1方向X上相邻的副像素的极性相同,所以能够抑制向错。因此,能够改善显示品质,并且节约电力。此外,在该构成例中,在各水平扫描期间,能够从各源极布线向对应的副像素写入影像信号,所以不需要重新排列影像信号,不需要行缓冲器。
图10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主像素PX11、PX12、PX21及PX22的布局如图示那样。主像素PX11包含副像素PR11、副像素PG11、副像素PB11。主像素PX21包含副像素PR21、副像素PG21、副像素PW21。主像素PX12包含副像素PR12、副像素PG12、副像素PW12。主像素PX22包含副像素PR22、副像素PG22、副像素PB22。
在图示的例子中,副像素PR10、PG11、PB11、PR20、PG21、PW21位于栅极布线G1及G2之间。副像素PR11、PG12、PW12、PR21、PG22、PB22位于栅极布线G2及G3之间。副像素PR12、PG13、PB13、PR22、PG23、PW23位于栅极布线G3及G4之间。副像素PR10、PG11、PR11、PG12、PR12、PG13位于源极布线S1及S2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B11、PW12、PB13位于源极布线S3及S4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R20、PG21、PR21、PG22、PR22、PG23位于源极布线S5及S6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W21、PB22、PW23位于源极布线S7及S8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
副像素PB11和副像素PR10及PG11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W12和副像素PR11及PG12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B13和副像素PR12及PG13在第1方向X上排列。着眼于主像素PX11,副像素PG11及PB11隔着源极布线S2及S3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G11及PR11隔着栅极布线G2在第2方向Y上排列。着眼于主像素PX12,副像素PG12及PW12隔着源极布线S2及S3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G12及PR12隔着栅极布线G3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B11及PW12隔着栅极布线G2在第2方向Y上排列。
在图示的副像素中,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各副像素均形成为同等的大小。在第1方向X上相邻的副像素的大小彼此不同。例如,副像素PB11比副像素PG11更大地形成,作为一例,形成为副像素PG11的约2倍的大小。同样,像素PW12比副像素PG12更大地形成,作为一例,形成为副像素PG12的约2倍的大小。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副像素PG11及PR11例如均为正方形状,副像素PB11是在第2方向Y上延伸的纵长形状(长方形状)。
在主像素PX11中,副像素PR11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G11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副像素PB11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
在主像素PX21中,副像素PR21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6电连接。副像素PG21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W21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7电连接。
在主像素PX12中,副像素PR12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副像素PG12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W12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
在主像素PX22中,副像素PR22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G22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6电连接。副像素PB22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8电连接。
在1帧期间内,向源极布线S1、S3、S5、S7供给正极性的影像信号(+),向源极布线S2、S4、S6、S8供给负极性的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在应该分别写入到副像素PR10、PG11、PB11、PR20、PG21、PW21的影像信号中,经由源极布线S1向副像素PR10写入影像信号(+),并且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R20写入影像信号(+)。另外,在该水平扫描期间中,应该分别写入到副像素PG11、PB11、PG21、PW21的影像信号由行缓冲器暂时存储。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2的水平扫描期间,在应该分别写入到副像素PR11、PG12、PW12、PR21、PG22、PB22的影像信号中,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R11写入影像信号(-),并且经由源极布线S6向副像素PR21写入影像信号(-)。另外,在该水平扫描期间,存储在行缓冲器中的应该分别被写入到副像素PG11、PB11、PG21、PW21的影像信号被分别输入到源极布线,并且应该分别被写入到副像素PG12、PW12、PG22、PB22的影像信号由行缓冲器暂时存储。这时,经由源极布线S1向副像素PG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3向副像素PB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G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7向副像素PW21写入影像信号(+)。
在这样的构成例中,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构成例同样的效果。另外,为了向主像素PX11及PX21的各副像素写入影像信号,需要将一部分影像信号在1水平扫描期间内暂时存储而进行影像信号的重新排列,需要行缓冲器。
图11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主像素PX11~PX13及主像素PX21~PX23的布局如图示那样。主像素PX11包含副像素PR11、副像素PG11、副像素PB11。主像素PX21包含副像素PR21、副像素PG21、副像素PW21。主像素PX12包含副像素PR12、副像素PG12、副像素PW12。主像素PX22包含副像素PR22、副像素PG22、副像素PB22。主像素PX13包含副像素PR13、副像素PG13、副像素PB13。主像素PX23包含副像素PR23、副像素PG23、副像素PW23。
在图示的例子中,副像素PG11、PR11、PG21、PR21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B11及PW21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G12、PR12、PG22、PR22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W12及PB22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G11及PG12位于源极布线S1及S2之间,隔着副像素PB11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R11及PR12位于源极布线S3及S4之间,隔着副像素PB11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G21及PG22位于源极布线S5及S6之间,隔着副像素PW21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R21及PR22位于源极布线S7及S8之间,隔着副像素PW21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B11和副像素PG11及PR11隔着栅极布线G1在第2方向上排列。副像素PW21和副像素PG21及PR21隔着栅极布线G1在第2方向上排列。副像素PW12和副像素PG12及PR12隔着栅极布线G2在第2方向上排列。副像素PB22和副像素PG22及PR22隔着栅极布线G2在第2方向上排列。
在图示的副像素中,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各副像素均形成为同等的大小。在第2方向Y上相邻的副像素的大小彼此不同。例如,副像素PB11比副像素PG11更大地形成,作为一例,形成为副像素PG11的约2倍的大小。同样,副像素PW12比副像素PG12更大地形成,作为一例,形成为副像素PG12的约2倍的大小。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副像素PG11及PR11例如均为正方形状,副像素PB11是在第1方向X上延伸的横长形状(长方形状)。
在主像素PX11中,副像素PR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副像素PG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B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
在主像素PX21中,副像素PR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8电连接。副像素PG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W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6电连接。
在主像素PX12中,副像素PR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副像素PG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W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
在主像素PX22中,副像素PR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8电连接。副像素PG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B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7电连接。
在1帧期间内,向源极布线S1、S4、S6、S7供给负极性的影像信号(-),向源极布线S2、S3、S5、S8供给正极性的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G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3向副像素PR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4向副像素PB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G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6向副像素PW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8向副像素PR21写入影像信号(+)。另外,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3的水平扫描期间,关于该栅极布线G3,与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同样地写入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2的水平扫描期间,经由源极布线S1向副像素PW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G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3向副像素PR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G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7向副像素PB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8向副像素PR22写入影像信号(+)。
在这样的构成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构成例同样的效果。此外,在该构成例中,在各水平扫描期间内,能够从各源极布线向对应的副像素写入影像信号,所以不需要行缓冲器。
图12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主像素PX11~PX13及主像素PX21~PX23的布局如图示那样。主像素PX11包含副像素PB11、副像素PG11、副像素PW11。主像素PX21包含副像素PB21、副像素PR21、副像素PW21。主像素PX12包含副像素PB12、副像素PR12、副像素PW12。主像素PX22包含副像素PB22、副像素PG22、副像素PW22。主像素PX13包含副像素PB13、副像素PG13、副像素PW13。主像素PX23包含副像素PB23、副像素PR23、副像素PW23。
在图示的例子中,副像素PB11、PW11、PB21、PW21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G11、PR12、PG22、PR21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B12、PW12、PB22、PW22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B11、PG11、PB12位于源极布线S1及S2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W11、PR12、PW12位于源极布线S2及S3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B21、PG22、PB22位于源极布线S4及S5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W21、PR21、PW22位于源极布线S5及S6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栅极布线G1位于副像素PB11及PG11之间、副像素PW11及PR12之间、副像素PB21及PG22之间、副像素PW21及PR21之间。栅极布线G2位于副像素PG11及PB12之间、副像素PR12及PW12之间、副像素PG22及PB22之间、副像素PR21及PW22之间。另外,图示的副像素均是在第2方向Y上延伸的纵长形状(长方形状)。此外,图示的副像素均形成为同等的大小,但也可以是一部分副像素比其他副像素更大地形成或更小地形成。
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2个主像素作为一组单位像素起作用,共用从各个主像素剔除的颜色副像素。即,从一个主像素剔除的颜色的副像素包含在另一个主像素中。在图示的例子中,着眼于由主像素PX11及主像素PX12构成的单位像素,在主像素PX11中将红色的副像素剔除,而主像素PX12包含副像素PR12,在主像素PX12中将绿色的副像素剔除,而主像素PX11包含副像素PG11。即,在由主像素PX11及主像素PX12构成的单位像素中,共用绿色的副像素PG11和红色的副像素PR12。而且,这些副像素PG11及PR12在栅极布线G1及G2之间在第1方向X上排列。
在主像素PX11中,副像素PB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副像素PG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W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
在主像素PX21中,副像素PB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副像素PR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W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6电连接。
在主像素PX12中,副像素PB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副像素PR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W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
在主像素PX22中,副像素PB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副像素PG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W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6电连接。
在1帧期间内,向源极布线S1、S3、S4、S6供给正极性的影像信号(+),向源极布线S2、S5供给负极性的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经由源极布线S1向副像素PB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G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3向副像素PW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4向副像素PB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R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6向副像素PW21写入影像信号(+)。另外,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3的水平扫描期间,关于该栅极布线G3,与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同样地写入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2的水平扫描期间,经由源极布线S1向副像素PB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R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3向副像素PW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4向副像素PB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G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6向副像素PW22写入影像信号(+)。
另外,在图示的剔除的构成中,在配对的主像素彼此之间进行影像信号的平均化处理。作为一例,图5所示的信号处理部SP基于应写入主像素PX11中的绿色的副像素PG11的影像信号G11和应写入主像素PX12中的绿色的副像素(在实际的主像素PX12中不包含)的影像信号G12进行平均化处理,生成修正影像信号。作为平均化处理的修正影像信号的生成方法,可以应用对影像信号G11及影像信号G12乘以规定的系数并作为相加平均算出的手法、以及作为影像信号G11及影像信号G12的相乘平均算出的方法等。像这样生成的修正影像信号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被供给至源极布线S2,并被写入到副像素PG11。同样,信号处理部SP基于应写入主像素PX11中的红色的副像素(在实际的主像素PX11中不包含)的影像信号R11和应写入主像素PX12中的红色的副像素PR11的影像信号R12进行平均化处理,并将生成的修正影像信号写入到副像素PR12。
在这样的构成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构成例同样的效果。此外,在该构成例中,在各水平扫描期间中,能够从各源极布线向对应的副像素写入影像信号,所以不需要行缓冲器。此外,在反射光容易呈现黄色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面板PNL中,通过应用比红色及绿色的副像素更多地配置了蓝色的副像素的布局,能够抑制反射光的不期望的着色,能够改善白色的色度。此外,通过应用更多地配置了白色的副像素的布局,能够提高每单位像素的反射率。
图13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图13所示的例子与图12所示的例子相比,源极布线的条数及副像素和源极布线的连接关系不同,副像素的布局与图12所示的例子相同。另外,副像素PB11、PG11、PB12位于源极布线S1及S2之间,副像素PW11、PR12、PW12位于源极布线S3及S4之间,副像素PB21、PG22、PB22位于源极布线S5及S6之间,副像素PW21、PR21、PW22位于源极布线S7及S8之间。
在主像素PX11中,副像素PG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副像素PB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W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
在主像素PX21中,副像素PB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6电连接。副像素PW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7电连接。副像素PR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8电连接。
在主像素PX12中,副像素PB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W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副像素PR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
在主像素PX22中,副像素PG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B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6电连接。副像素PW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7电连接。
在主像素PX13中,副像素PB13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副像素PG13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W13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
在主像素PX23中,副像素PB23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R23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7电连接。副像素PW23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8电连接。
在1帧期间内,向源极布线S1、S4、S5、S8供给负极性的影像信号(-),向源极布线S2、S3、S6、S7供给正极性的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经由源极布线S1向副像素PG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B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3向副像素PW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6向副像素PB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7向副像素PW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8向副像素PR21写入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2的水平扫描期间,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B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3向副像素PW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4向副像素PR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G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6向副像素PB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7向副像素PW22写入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3的水平扫描期间,经由源极布线S1向副像素PB13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G13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4向副像素PW13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B23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7向副像素PR23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8向副像素PW23写入影像信号(-)。
在这样的构成例中,也能够得到与图12所示的例子同样的效果。此外,在同一帧期间,红色的副像素(PR12、PR14)、绿色的副像素(PG11、PG13)、蓝色的副像素(PB11、PB13)及白色的副像素(PW11、PW13)彼此极性不同。因此,将红色、绿色、蓝色、白色分别单色显示时,能够减少闪烁。
图14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主像素PX11~PX13、主像素PX21~PX23及主像素PX31~PX33的布局如图示那样。主像素PX11包含副像素PB11、副像素PW11、副像素PG11。主像素PX21包含副像素PR21、副像素PB21、副像素PW21。主像素PX12包含副像素PW12、副像素PB12、副像素PG12。主像素PX22包含副像素PR22、副像素PW22、副像素PB22。主像素PX13包含副像素PB13、副像素PW13、副像素PG13。主像素PX23包含副像素PR23、副像素PB23、副像素PW23。
在图示的例子中,副像素PB11、PG11、PB21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W11、PR21、PW21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B12、PG12、PB22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W12、PR22、PW22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B11、PW11、PB12、PW12位于源极布线S1及S2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G11、PR21、PG12、PR22位于源极布线S3及S4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B21、PW21、PB22、PW22位于源极布线S5及S6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栅极布线G1位于副像素PB11及PW11之间、副像素PG11及PR21之间、副像素PB21及PW21之间。栅极布线G2位于副像素PB12及PW12之间、副像素PG12及PR22之间、副像素PB22及PW22之间。另外,图示的副像素均是在第1方向X上延伸的横长形状(长方形状)。此外,图示的副像素均形成为同等的大小,但也可以是一部分副像素比其他副像素更大地形成或更小地形成。
沿着第1方向X排列的2个主像素作为一组单位像素起作用,共用从各个主像素剔除的颜色的副像素。在图示的例子中,着眼于由主像素PX11及主像素PX21构成的单位像素,在主像素PX11中将红色的副像素剔除,而主像素PX21包含副像素PR21,在主像素PX21中将绿色的副像素剔除,而主像素PX11包含副像素PG11。即,在由主像素PX11及主像素PX21构成的单位像素中,共用绿色的副像素PG11和红色的副像素PR21。而且,这些副像素PG11及PR21在源极布线S3及S4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
在主像素PX11中,副像素PB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副像素PW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G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另外,主像素PX13、PX31及PX33与主像素PX11同样地构成。
在主像素PX21中,副像素PR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副像素PB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W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6电连接。另外,主像素PX23与主像素PX21同样地构成。
在主像素PX12中,副像素PW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副像素PB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G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另外,主像素PX32与主像素PX12同样地构成。
在主像素PX22中,副像素PR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副像素PW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B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6电连接。
在1帧期间内,向源极布线S1、S3、S5、S7、S9供给正极性的影像信号(+),向源极布线S2、S4、S6、S8、S10供给负极性的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经由源极布线S1向副像素PB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W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3向副像素PG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4向副像素PR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B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6向副像素PW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7向副像素PB3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8向副像素PW3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9向副像素PG3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10向副像素PR41写入影像信号(-)。另外,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3的水平扫描期间中,关于该栅极布线G3,与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同样地写入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2的水平扫描期间,经由源极布线S1向副像素PW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B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3向副像素PR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4向副像素PG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W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6向副像素PB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7向副像素PW3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8向副像素PB3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9向副像素PR4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10向副像素PG32写入影像信号(-)。
在图示的剔除的构成中,例如在配对的主像素PX11及主像素PX21之间进行影像信号的平均化处理。作为一例,信号处理部SP基于应写入主像素PX11中的绿色的副像素PG11的影像信号G11和应写入主像素PX21中的绿色的副像素(在实际的主像素PX21中不包含)的影像信号G12进行平均化处理,生成修正影像信号。生成的修正影像信号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被供给至源极布线S3,并被写入到副像素PG11。同样,信号处理部SP基于应写入主像素PX11中的红色的副像素(在实际的主像素PX11中不包含)的影像信号R11和应写入主像素PX21中的红色的副像素PR21的影像信号R12进行平均化处理,并将生成的修正影像信号写入到副像素PR21。
图15是表示向图14所示的像素布局的各副像素写入影像信号的定时的一例的图。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1H(A)的第1期间P11,开关SWA成为导通状态。从输出端子Video(1)输出的影像信号B11经由源极布线S1被写入到副像素PB11。从输出端子Video(2)输出的影像信号W11经由源极布线S2被写入到副像素PW11。从输出端子Video(3)输出的影像信号B21经由源极布线S5被写入到副像素PB21。从输出端子Video(4)输出的影像信号W21经由源极布线S6被写入到副像素PW21。
在水平扫描期间1H(A)的第2期间P12,开关SWB成为导通状态。从输出端子Video(1)输出的影像信号G11经由源极布线S3被写入到副像素PG11。从输出端子Video(2)输出的影像信号R21经由源极布线S4被写入到副像素PR21。从输出端子Video(3)输出的影像信号B31经由源极布线S7被写入到副像素PB31。从输出端子Video(4)输出的影像信号W31经由源极布线S8被写入到副像素PW31。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2的水平扫描期间1H(B)的第3期间P13,开关SWA成为导通状态。从输出端子Video(1)输出的影像信号W12经由源极布线S1被写入到副像素PW12。从输出端子Video(2)输出的影像信号B12经由源极布线S2被写入到副像素PB12。从输出端子Video(3)输出的影像信号W22经由源极布线S5被写入到副像素PW22。从输出端子Video(4)输出的影像信号B22经由源极布线S6被写入到副像素PB22。
在水平扫描期间1H(B)的第4期间P14,开关SWB成为导通状态。从输出端子Video(1)输出的影像信号R22经由源极布线S3被写入到副像素PR22。从输出端子Video(2)输出的影像信号G12经由源极布线S4被写入到副像素PG12。从输出端子Video(3)输出的影像信号W32经由源极布线S7被写入到副像素PW32。从输出端子Video(4)输出的影像信号B32经由源极布线S8被写入到副像素PB32。
在这样的构成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构成例同样的效果。
图16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图16所示的例子与图14所示的例子相比,不同点在于蓝色的副像素及白色的副像素的排列,关于其他副像素的布局,与图14所示的例子相同。更具体地说,在图14的像素布局中,副像素PB11、PB21、PB31配置在第1行,PW11、PW21、PW31配置在第2行,但是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副像素PB11、PW21、PB31配置在第1行,PW11、PB21、PW31配置在第2行。即,蓝色的副像素及白色的副像素分别不沿着第1方向X在同一直线上排列。
另外,在此说明了蓝色及白色的副像素,但是红色及绿色的副像素也可以采用不沿着第1方向X在同一直线上排列的像素布局。
在这样的构成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构成例同样的效果。
图17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图17所示的例子与图14所示的例子相比,不同点在于各副像素是在第2方向Y上延伸的纵长形状的点,除此之外,关于副像素的布局、栅极布线及源极布线与副像素的连接关系等,与图14所示的例子相同。
在这样的构成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构成例同样的效果。
图18是概略地表示显示区域中的另一像素布局和向各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的关系的图。
主像素PX11~PX13、主像素PX21~PX23及主像素PX31~PX33的布局如图示那样。主像素PX11包含副像素PB11、副像素PG11、副像素PR11。主像素PX21包含副像素PB21、副像素PG21、副像素PR21。主像素PX12包含副像素PR12、副像素PB12、副像素PG12。主像素PX22包含副像素PR22、副像素PB22、副像素PG22。主像素PX13包含副像素PG13、副像素PR13、副像素PB13。主像素PX23包含副像素PG23、副像素PR23、副像素PB23。
在图示的例子中,副像素PB11、PR11、PG21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G11、PB21、PR21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R12、PG12、PB22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B12、PR22、PG22在第1方向X上排列。副像素PB11、PG11、PR12、PB12位于源极布线S1及S2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R11、PB21、PG12、PR22位于源极布线S3及S4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副像素PG21、PR21、PB22、PG22位于源极布线S5及S6之间,在第2方向Y上排列。栅极布线G1位于副像素PB11及PG11之间、副像素PR11及PB21之间、副像素PG21及PR21之间。栅极布线G2位于副像素PR12及PB12之间、副像素PG12及PR22之间、副像素PB22及PG22之间。另外,图示的副像素均是在第1方向X上延伸的横长形状(长方形状)。此外,图示的副像素均形成为同等的大小,但也可以是一部分副像素比其他副像素更大地形成或更小地形成。
在主像素PX11中,副像素PB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副像素PG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R1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另外,主像素PX31与主像素PX11同样地构成。
在主像素PX21中,副像素PB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副像素PG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R21与栅极布线G1及源极布线S6电连接。
在主像素PX12中,副像素PR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副像素PB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G1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另外,主像素PX32与主像素PX12同样地构成。
在主像素PX22中,副像素PR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副像素PB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G2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6电连接。
在主像素PX13中,副像素PG13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副像素PR13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副像素PB13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另外,主像素PX33与主像素PX13同样地构成。
在主像素PX23中,副像素PG23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4电连接。副像素PR23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5电连接。副像素PB23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6电连接。
在1帧期间内,向源极布线S1、S3、S5、S7、S9供给正极性的影像信号(+),向源极布线S2、S4、S6、S8、S10供给负极性的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1的水平扫描期间,经由源极布线S1向副像素PB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G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3向副像素PR1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4向副像素PB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G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6向副像素PR2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7向副像素PB3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8向副像素PG3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9向副像素PR31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10向副像素PB41写入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2的水平扫描期间,经由源极布线S1向副像素PR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B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3向副像素PG1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4向副像素PR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B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6向副像素PG2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7向副像素PR3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8向副像素PB3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9向副像素PG32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10向副像素PR42写入影像信号(-)。
在选择了栅极布线G3的水平扫描期间,经由源极布线S1向副像素PG13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2向副像素PR13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3向副像素PB13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4向副像素PG23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5向副像素PR23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6向副像素PB23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7向副像素PG33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8向副像素PR33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9向副像素PB33写入影像信号(+),经由源极布线S10向副像素PG43写入影像信号(-)。
另外,各副像素均为在第1方向X上延伸的横长形状,如果将主像素PX11及主像素PX21分别置换为正方形的单位像素UP1及单位像素UP2,则副像素PR11从主像素PX11朝向主像素PX21伸出,副像素PB21从主像素PX21朝向主像素PX11伸出。像这样,向跨过2个单位像素的副像素写入通过例如上述的平均化处理而生成的修正影像信号。
在这样的构成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构成例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采用红色、绿色、蓝色的各个副像素不集中存在而比较均匀地分布的像素布局,在单色显示时,不易看到筋状的显示斑。此外,在同一帧期间,向各色的副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没有偏倚,所以在单色显示时,能够减少闪烁。进而,与图5等所示的条状的像素布局相比,能够扩大各副像素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有利于高精细化。
另外,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各副像素均为在第1方向X上延伸的横长形状,但也可以如图17所示,是在第2方向Y上延伸的纵长形状。
图19是概略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DSP的另一构成的立体图。
液晶显示装置DSP具备: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PNL、驱动液晶显示面板PNL的驱动IC芯片、对液晶显示面板PNL进行照明的背灯单元BL、控制模块CM、柔性布线基板FPC1、FPC2等。
背灯单元BL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PNL的背面侧。作为这样的背灯单元BL,可以应用各种形态,省略详细的说明。柔性布线基板FPC1将液晶显示面板PNL和控制模块CM连接。柔性布线基板FPC2将背灯单元BL和控制模块CM连接。
液晶显示面板PNL是具备透射显示功能的透射型,或者是具备透射显示功能及反射显示功能的半透射型,该透射显示功能指的是,使来自背灯单元BL的光在各主像素PX选择性地透射,从而显示图像的功能。关于各主像素PX中包含的副像素的布局,可以应用上述的任一例子。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显示品质且节约电力的显示装置。
以上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为例示,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本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也包含在权利要求的发明及其均等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第1像素行,包含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1副像素及第2副像素;
第2像素行,包含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3副像素及第4副像素,并且在所述第1像素行的第2方向上排列;
栅极布线群,包含多个栅极布线;
源极布线群,包含多个源极布线;以及
显示驱动部,生成向所述第1像素行及所述第2像素行的各副像素写入的影像信号,经由所述源极布线向各副像素供给影像信号,
所述显示驱动部在1帧期间内不改变极性地供给使相邻的所述源极布线的信号极性成为相反极性的影像信号,
向所述第1像素行的各副像素写入彼此为同一极性的影像信号,向所述第2像素行的各副像素写入彼此为同一极性且与被写入所述第1像素行的影像信号的极性为相反极性的影像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源极布线群包含第1源极布线~第4源极布线,
所述显示驱动部具备:
信号处理部,输出影像信号;
行缓冲器,暂时存储从所述信号处理部输出的一部分影像信号;
第1输出端子及第2输出端子,与所述信号处理部及所述行缓冲器电连接;
第1开关,设置在所述第1源极布线和所述第1输出端子之间、以及所述第2源极布线和所述第2输出端子之间;以及
第2开关,设置在所述第3源极布线和所述第1输出端子之间、以及所述第4源极布线和所述第2输出端子之间,
在一个水平扫描期间的不同期间,将所述第1开关及所述第2开关分别设为导通状态,将所述行缓冲器中存储的影像信号或者从所述信号处理部直接输出的影像信号分别输出到所述第1~第4源极布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栅极布线群包含在第2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栅极布线~第3栅极布线,所述源极布线群包含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源极布线~第3源极布线,
所述第1副像素与所述第2栅极布线及所述第1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2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3副像素与所述第3栅极布线及所述第2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4副像素与所述第2栅极布线及所述第2源极布线电连接,
分别被供给至所述第1源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是第1极性,被供给至所述第2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是与第1极性相反的第2极性,
所述第1副像素及所述第3副像素在第2方向上排列且显示第1色,所述第2副像素及所述第4副像素在第2方向上排列且显示与第1色不同的第2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栅极布线群包含第1栅极布线,所述源极布线群包含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源极布线~第4源极布线,
所述第1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2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2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3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1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4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4源极布线电连接,
分别被供给至所述第1源极布线及所述第4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是第1极性,分别被供给至所述第2源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是与第1极性相反的第2极性,
所述第1副像素及所述第3副像素在第2方向上排列,所述第2副像素及所述第4副像素在第2方向上排列,所述第1副像素~所述第4副像素分别显示不同的颜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栅极布线群包含在第2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2栅极布线及第3栅极布线,所述源极布线群包含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源极布线~第4源极布线,
所述第1副像素与所述第2栅极布线及所述第1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2副像素与所述第2栅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3副像素与所述第2栅极布线及所述第2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4副像素与所述第3栅极布线及所述第4源极布线电连接,
分别被供给至所述第1源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是第1极性,分别被供给至所述第2源极布线及所述第4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是与第1极性相反的第2极性,
所述第1副像素及所述第3副像素在第2方向上排列,所述第2副像素及所述第4副像素在第2方向上排列,所述第1副像素~所述第4副像素分别显示不同的颜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栅极布线群包含第1栅极布线,所述源极布线群包含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2源极布线~第4源极布线,
所述第1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2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2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3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4源极布线电连接,
分别被供给至所述第2源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是第1极性,供给至所述第4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是与第1极性相反的第2极性,
所述第1副像素及所述第2副像素和所述第3副像素在第2方向上排列,所述第1副像素~所述第3副像素分别显示不同的颜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还具备第3像素行,该第3像素行包含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5副像素及第6副像素,并且在所述第2像素行的第2方向上排列,
所述栅极布线群包含在第2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栅极布线及第2栅极布线,所述源极布线群包含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源极布线~第3源极布线,
所述第1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1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2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3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2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4副像素与所述第2栅极布线及所述第2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5副像素与所述第2栅极布线及所述第1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6副像素与所述第2栅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电连接,
分别被供给至所述第1源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是第1极性,被供给至所述第2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是与第1极性相反的第2极性,
所述第1副像素、所述第3副像素及所述第5副像素在第2方向上排列,所述第2副像素、所述第4副像素及所述第6副像素在第2方向上排列,
所述第1副像素及所述第5副像素显示第1色,所述第2副像素及所述第6副像素显示与第1色不同的第2色,所述第3副像素显示与第1色及第2色不同的第3色,所述第4副像素显示与第1色~第3色不同的第4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还具备第3像素行,该第3像素行包含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5副像素及第6副像素,并且在所述第2像素行的第2方向上排列,
所述栅极布线群包含在第2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栅极布线及第2栅极布线,所述源极布线群包含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源极布线~第4源极布线,
所述第1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2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2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3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1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4副像素与所述第2栅极布线及所述第4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5副像素与所述第2栅极布线及所述第2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6副像素与所述第2栅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电连接,
分别被供给至所述第1源极布线及所述第4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是第1极性,分别被供给至所述第2源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是与第1极性相反的第2极性,
所述第1副像素、所述第3副像素及所述第5副像素在第2方向上排列,所述第2副像素、所述第4副像素及所述第6副像素在第2方向上排列,
所述第1副像素及所述第5副像素显示第1色,所述第2副像素及所述第6副像素显示与第1色不同的第2色,所述第3副像素显示与第1色及第2色不同的第3色,所述第4副像素显示与第1色~第3色不同的第4色。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显示驱动部对由所述第1副像素~所述第3副像素构成的第1主像素的第3色用的影像信号和由所述第4副像素~所述第6副像素构成的第2主像素的第3色用的影像信号进行平均化处理,从而生成修正影像信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显示驱动部对由所述第1副像素~所述第3副像素构成的第1主像素的第3色用的影像信号和由所述第4副像素~所述第6副像素构成的第2主像素的第3色用的影像信号进行平均化处理,从而生成修正影像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1像素行包含第5副像素,所述第2像素行包含第6副像素,
所述栅极布线群包含第1栅极布线,所述源极布线群包含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源极布线~第6源极布线,
所述第1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1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2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3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5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5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3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2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4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4源极布线电连接,所述第6副像素与所述第1栅极布线及所述第6源极布线电连接,
分别被供给至所述第1源极布线、所述第3源极布线、所述第5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是第1极性,分别被供给至所述第2源极布线、所述第4源极布线、所述第6源极布线的影像信号的极性是与第1极性相反的第2极性,
所述第1副像素及所述第3副像素在第2方向上排列,所述第2副像素及所述第4副像素在第2方向上排列,所述第5副像素及所述第6副像素在第2方向上排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1副像素及所述第5副像素显示第1色,所述第2副像素显示与第1色不同的第2色,所述第3副像素及所述第6副像素显示与第1色及第2色不同的第3色,所述第4副像素显示与第1色~第3色不同的第4色。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1副像素及所述第6副像素显示第1色,所述第2副像素显示与第1色不同的第2色,所述第3副像素及所述第5副像素显示与第1色及第2色不同的第3色,所述第4副像素显示与第1色~第3色不同的第4色。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1副像素及所述第4副像素显示第1色,所述第2副像素及所述第6副像素显示与第1色不同的第2色,所述第3副像素及所述第5副像素显示与第1色及第2色不同的第3色。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1副像素~所述第6副像素具有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横长形状。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1副像素~所述第6副像素具有在第2方向上延伸的纵长形状。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副像素分别包含反射电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具备:
第1基板,具备所述反射电极和覆盖所述反射电极的第1取向膜;
第2基板,具备与所述反射电极对置的共用电极和覆盖所述共用电极的第2取向膜;以及
液晶层,被保持在所述第1基板和所述第2基板之间,
所述第1取向膜的第1取向处理方向与所述第2取向膜的第2取向处理方向交叉,相对于第1方向以大于150°且小于180°的角度交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64454A JP2016184097A (ja) | 2015-03-26 | 2015-03-26 | 表示装置 |
JP2015-064454 | 2015-03-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19662A true CN106019662A (zh) | 2016-10-12 |
CN106019662B CN106019662B (zh) | 2020-05-22 |
Family
ID=56976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78278.7A Active CN106019662B (zh) | 2015-03-26 | 2016-03-25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332465B2 (zh) |
JP (1) | JP2016184097A (zh) |
CN (1) | CN106019662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54986A (zh) * | 2017-12-29 | 2018-07-0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1540323A (zh) * | 2020-05-20 | 2020-08-1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6791B (zh) * | 2019-02-26 | 2020-03-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
KR20200106589A (ko) | 2019-03-04 | 2020-09-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
US11557635B2 (en) | 2019-12-10 | 2023-01-17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mask assembly,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device |
TWI770983B (zh) * | 2021-05-04 | 2022-07-1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47731A (zh) * | 2002-03-29 | 2004-11-17 | ���µ�����ҵ��ʽ����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797528A (zh) * | 2004-12-25 | 2006-07-0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US20090273550A1 (en) * | 2008-04-21 | 2009-11-05 | Apple Inc. | Display Having A Transistor-Degradation Circuit |
CN202330943U (zh) * | 2011-07-28 | 2012-07-11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CN102725676A (zh) * | 2010-01-29 | 2012-10-10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2749777A (zh) * | 2012-04-03 | 2012-10-2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及像素单元 |
US20130050282A1 (en) * | 2011-08-31 | 2013-02-28 | Ji-Sun KIM | Display apparatus |
US20140160172A1 (en) * | 2012-12-11 | 2014-06-12 | Lg Display Co., Ltd. |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03702B2 (ja) | 2000-08-18 | 2007-04-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投射型表示装置 |
JP4095872B2 (ja) | 2002-09-27 | 2008-06-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KR101430149B1 (ko) * | 2007-05-11 | 2014-08-1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JP5273951B2 (ja) * | 2007-06-12 | 2013-08-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11227140A (ja) | 2010-04-15 | 2011-11-10 | Casio Comput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
US20130120470A1 (en) * | 2011-11-11 | 2013-05-16 |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 Shifted quad pixel and other pixel mosaics for displays |
KR102141542B1 (ko) * | 2013-12-31 | 2020-09-1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JP6283522B2 (ja) | 2014-01-29 | 2018-02-21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及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
-
2015
- 2015-03-26 JP JP2015064454A patent/JP2016184097A/ja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3-14 US US15/068,684 patent/US10332465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3-25 CN CN201610178278.7A patent/CN106019662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10 US US16/380,334 patent/US10810956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08 US US17/014,628 patent/US1118313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47731A (zh) * | 2002-03-29 | 2004-11-17 | ���µ�����ҵ��ʽ����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797528A (zh) * | 2004-12-25 | 2006-07-0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US20090273550A1 (en) * | 2008-04-21 | 2009-11-05 | Apple Inc. | Display Having A Transistor-Degradation Circuit |
CN102725676A (zh) * | 2010-01-29 | 2012-10-10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CN202330943U (zh) * | 2011-07-28 | 2012-07-11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US20130050282A1 (en) * | 2011-08-31 | 2013-02-28 | Ji-Sun KIM | Display apparatus |
CN102749777A (zh) * | 2012-04-03 | 2012-10-2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及像素单元 |
US20140160172A1 (en) * | 2012-12-11 | 2014-06-12 | Lg Display Co., Ltd. |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54986A (zh) * | 2017-12-29 | 2018-07-0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1540323A (zh) * | 2020-05-20 | 2020-08-1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810956B2 (en) | 2020-10-20 |
JP2016184097A (ja) | 2016-10-20 |
US10332465B2 (en) | 2019-06-25 |
US20160284290A1 (en) | 2016-09-29 |
CN106019662B (zh) | 2020-05-22 |
US11183132B2 (en) | 2021-11-23 |
US20190237032A1 (en) | 2019-08-01 |
US20200402473A1 (en) | 2020-1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19662A (zh) | 显示装置 | |
CN101995667B (zh) |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2736292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US9110359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2566064B (zh) | 利用衍射元件的图像显示设备 | |
EP2037444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JP5021937B2 (ja) | 立体表示装置 | |
JPH0228623A (ja) | 減色法を用いた色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CN104965338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5759528B (zh) | 显示面板组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KR20110009631A (ko) | 전기 광학 장치의 구동 장치,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 |
JP2014081433A (ja) | 3次元画像表示装置 | |
CN103760705A (zh) | 一种具有穿透效果的显示面板 | |
JP2010231010A (ja) | 電気光学装置 | |
CN107942526A (zh) | 集成成像显示系统 | |
CN106019649A (zh)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
CN102692720A (zh) | 显示装置 | |
JPH0980387A (ja) | 表示装置 | |
US20180341149A1 (en) | Transpar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 |
US11455965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ystem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 |
CN104038754A (zh) |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图像的方法 | |
CN112397552A (zh) | 显示装置 | |
US841637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JP3845762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1938664A (zh) |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