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6593B -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06593B CN106006593B CN201610331543.0A CN201610331543A CN106006593B CN 106006593 B CN106006593 B CN 106006593B CN 201610331543 A CN201610331543 A CN 201610331543A CN 106006593 B CN106006593 B CN 1060065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ano
- calcium
- calcium phosphate
- phosphate
- reaction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5/00—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5/16—Oxyacids of phosphorus; Salts thereof
- C01B25/26—Phosphates
- C01B25/32—Phosphates of magnesium, calcium, strontium, or barium
- C01B25/325—Preparation by double decomposi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8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 C01P2002/85—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by XPS, EDX or EDAX dat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4—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TEM, STEM, STM or AF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1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one dimension, e.g. needle-like
- C01P2004/16—Nanowires or nanorods, i.e. solid nanofibres with two nearly equal dimensions between 1-100 nanome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A、制备钙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B、将双膦酸盐溶于钙盐溶液中;再在37℃下,将磷酸盐溶液滴入钙盐溶液中形成反应体系,同时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为7.0‑11.0;反应体系中钙、双膦酸盐、磷的摩尔比为0.50~1.67:0.01~0.02:1;滴定完成后,继续搅拌0~120min,并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为7.0~11.0;再经离心洗涤,过滤,然后将沉淀物重新悬浮于无水乙醇得悬浊液;C、向悬浊液加入双膦酸盐药物得到纳米磷酸钙浆料,纳米磷酸钙浆料中双膦酸盐与磷的摩尔比为0.01~0.02:1;再将纳米磷酸钙浆料进行旋转速度为300~600r/min,时间为4~12h的球磨处理,最后将纳米磷酸钙浆料干燥,即得纳米磷酸钙粉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便高效制备纳米磷酸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磷酸钙是机体骨和牙的主要无机成分,研究发现骨和牙的超微结构均是由纳米磷酸钙构成,且纳米磷酸钙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及高反应活性等诸多特殊的理化性能,纳米磷酸钙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纳米磷酸钙主要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药物载体和疾病诊断的基因载体,同时可用于磷酸钙人工骨支架的制备。构建的磷酸钙支架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优良的生物学性能。由于构建磷酸钙支架需要大量的纳米磷酸钙,因此需要开发高效、简便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
现有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主要是湿法共沉淀法,即通过溶液中的Ca2+和PO4 3-发生快速的共沉淀反应而生成纳米级磷酸钙。由于其沉淀速度快,磷酸钙晶体成核及生长很难控制。虽可通过降低Ca2+和PO4 3-的反应浓度和温度的方法降低反应速度来更好的控制其晶体成核及生长;但减小浓度和温度会影响纳米磷酸钙产率。也可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来控制纳米磷酸钙晶体的生长,但是所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可能带来生物相容性的问题。此外,湿法合成的磷酸钙沉淀在干燥过程中还易导致颗粒间形成化学键合的硬团聚体(王觅堂,李梅,柳召刚等.超细粉体的团聚机理和表征及消除.中国粉体技术,2008,14(3):46-51);通过采用冷冻干燥、超临界干燥的方法可避免硬团聚,又导致其制备成本大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该种方法的产率高、制备的纳米磷酸钙生物相容性高、稳定性好。
本发明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制备钙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
将可溶性钙盐溶于去离子水,得钙盐溶液;将可溶性磷酸盐溶于去离子水,得磷酸盐溶液;
B、湿法合成纳米磷酸钙: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向钙盐溶液中加入双膦酸盐,使双膦酸盐溶于钙盐溶液中;再在37℃温度条件下,将磷酸盐溶液滴入钙盐溶液中形成反应体系,同时通过pH调节剂使反应体系的pH值为7.0-11.0;滴定完成后,反应体系中钙、双膦酸盐、磷的摩尔比为0.50-1.67:0.01-0.02:1;
滴定完成后继续搅拌0-120min,并在搅拌的同时通过pH调节剂使反应体系的pH值保持在7.0-11.0;随后静置3-5天,再经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过滤,然后将沉淀物重悬于无水乙醇得悬浊液;
C、机械活化结合化学分散制备纳米磷酸钙:
向悬浊液加入双膦酸盐药物得到纳米磷酸钙浆料,纳米磷酸钙浆料中双膦酸盐与磷的摩尔比为0.01-0.02:1;再将纳米磷酸钙浆料进行旋转速度为300-600r/min,时间为4-12h的球磨处理,最后将纳米磷酸钙浆料干燥,即得纳米磷酸钙粉体。
本发明的反应机理是:
双膦酸盐分子中的膦酸基团和羟基均与Ca2+有较强亲合力,在湿法合成纳米磷酸钙的过程中加入双膦酸盐,可抑制其它的PO4 3-与Ca2+的结合,产生化学分散作用,避免纳米磷酸钙颗粒间通过静电吸引、范德华力和库仑力等弱相互作用形成的软团聚,阻止磷酸钙晶体的快速生长,使其生长缓慢,PO4 3-能与Ca2+更充分的作用,形成更多更稳定的纳米磷酸钙颗粒。
在球磨处理过程中,纳米磷酸钙颗粒产生机械活化作用而破裂、细化,进一步增强了纳米磷酸钙颗粒的活性;同时球磨处理过程中再次加入的双膦酸盐分子也产生以上的化学分散作用,阻止了破裂、细化的纳米磷酸钙颗粒的软团聚,使其活性得以保持。并且在干燥过程中双膦酸盐继续产生化学分散作用,避免纳米粒子在干燥过程中通过毛细管吸附、氢键和晶桥等强相互作用形成的严重硬团聚,进而保持纳米磷酸钙颗粒的活性,实现纳米磷酸钙的高效、稳定制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在B步的湿法合成纳米磷酸钙的过程中通过加入双膦酸盐,双膦酸盐产生化学分散作用,即能避免纳米磷酸钙颗粒之间形成软团聚;同时,也使使PO4 3-能与Ca2+更充分的作用,形成更多的更稳定的纳米磷酸钙颗粒,提高了纳米磷酸钙颗粒产率和活性。
通过C步的球磨处理的机械活化作用,使B步湿法合成的纳米磷酸钙颗粒破裂、细化,进一步增强了纳米磷酸钙颗粒的活性;同时球磨处理过程中再次加入的双膦酸盐分子再次阻止了破裂、细化的纳米磷酸钙颗粒的软团聚,使其活性得以保持;并且在干燥过程中双膦酸盐还会继续产生化学分散作用,避免纳米粒子在干燥过程中的硬团聚,以更好地保持纳米磷酸钙颗粒的活性。
总之,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磷酸钙的产量大、效率高、活性强、稳定性好。测试表明,磷酸钙颗粒尺寸在40~60nm,Zeta电位在-15.0~16.0mV。
二、加入的双膦酸盐除对磷酸钙具有良好的化学分散作用,可有效控制纳米磷酸钙的尺寸外,还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抗代谢性骨病的一类新药,临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变形性骨炎和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和骨痛症等。因此,本发明使用双膦酸盐替代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不仅没降低纳米磷酸钙的生物相容性,反而提高了纳米磷酸钙的生物相容性,同时还提高了纳米磷酸钙颗粒制作的骨支架的治疗作用。
三、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液相体系的温和条件下进行、反应浓度高于现有的湿法共沉淀法,其制备方法简单、效率高,利于规模化生产。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步骤A中制备钙盐溶液加入的可溶性钙盐为四水硝酸钙(Ca(NO3)2·4H2O)或氯化钙(CaCl2)。
这两种钙盐均为合成磷酸钙盐的常用钙盐,溶解性好,其阴离子对产物无影响,易除去。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步骤A中制备磷酸盐溶液加入的可溶性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铵((NH4)2HPO4)、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钠(Na2HPO4)、磷酸二氢钠(NaH2PO4)、磷酸氢二钾(K2HPO4)或磷酸二氢钾(KH2PO4)。
这几种磷酸盐均为合成磷酸钙盐常用的磷酸盐,溶解性好,其阳离子对产物无影响,易除去。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步骤B中合成纳米磷酸钙时钙与磷的混合摩尔比为0.50-1.67,合成的纳米磷酸钙包括无定型磷酸钙(ACP)、一水磷酸二氢钙(MCPM)、二水磷酸氢钙(DCPD)、磷酸氢钙(DCPA)、磷酸八钙(OCP)、羟基磷灰石(HA)和缺钙磷灰石(CDHA)。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步骤B中可利用蠕动泵准确地控制磷酸盐溶液滴定钙盐溶液的速度。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步骤B中调节溶液的pH值,使pH值稳定在7.0~10.0所用的pH值调节剂为:0.1~1.0mol/L的NH3·H2O溶液。
氨水呈弱碱性,可以调节溶液的pH为碱性。同时氨水为弱电解质,可避免因OH-浓度过高而在产物中形成Ca(OH)2,且易除去。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3中制备产物的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图谱;
图2为实施例3中制备产物的扫描电镜图片;
图3为实施例4制备产物的透射电镜图片;
图4为实施例4制备产物的能谱仪(EDS)扫描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制备钙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
将四水硝酸钙溶于去离子水,得钙盐溶液;将磷酸二氢铵(NH4H2PO4)溶于去离子水,得磷酸盐溶液;
B、湿法合成纳米磷酸钙: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向钙盐溶液中加入奈立膦酸钠,使奈立膦酸钠溶于钙盐溶液中;再在37℃温度条件下,将磷酸盐溶液滴入钙盐溶液中形成反应体系,同时通过pH调节剂—0.1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为7.0;滴定完成后,反应体系中钙、奈立膦酸钠、磷的摩尔比为0.5:0.01:1;
滴定完成后继续搅拌30min,并在搅拌的同时通过pH调节剂—0.1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保持在7.0;随后静置3天,再经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过滤,然后将沉淀物重悬于无水乙醇得悬浊液;
C、机械活化结合化学分散制备纳米磷酸钙:
向悬浊液加入奈立膦酸钠得到纳米磷酸钙浆料,纳米磷酸钙浆料中奈立膦酸钠与磷的摩尔比为0.01:1;再将纳米磷酸钙浆料进行旋转速度为300r/min,时间为4h的球磨处理,最后将纳米磷酸钙浆料干燥,即得纳米磷酸钙粉体,纳米磷酸钙主要成分为过磷酸钙(MCPM)。
实施例2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制备钙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
将四水硝酸钙溶于去离子水,得钙盐溶液;将磷酸二氢铵(NH4H2PO4)溶于去离子水,得磷酸盐溶液;
B、湿法合成纳米磷酸钙: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向钙盐溶液中加入奥帕膦酸钠,使奥帕膦酸钠溶于钙盐溶液中;再在37℃温度条件下,将磷酸盐溶液滴入钙盐溶液中形成反应体系,同时通过pH调节剂—0.1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为8.0;滴定完成后,反应体系中钙、奥帕膦酸钠、磷的摩尔比为1:0.01:1;
滴定完成后继续搅拌120min,并在搅拌的同时通过pH调节剂—0.1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保持在8.0;随后静置4天,再经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过滤,然后将沉淀物重悬于无水乙醇得悬浊液;
C、机械活化结合化学分散制备纳米磷酸钙:
向悬浊液加入奥帕膦酸钠得到纳米磷酸钙浆料,纳米磷酸钙浆料中奥帕膦酸钠与磷的摩尔比为0.01:1;再将纳米磷酸钙浆料进行旋转速度为400r/min,时间为6h的球磨处理,最后将纳米磷酸钙浆料干燥,即得纳米磷酸钙粉体,纳米磷酸钙主要成分为二水磷酸氢钙(DCPD)。
实施例3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制备钙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
将四水硝酸钙溶于去离子水,得钙盐溶液;将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于去离子水,得磷酸盐溶液;
B、湿法合成纳米磷酸钙: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向钙盐溶液中加入阿仑膦酸钠,使阿仑膦酸钠溶于钙盐溶液中;再在37℃温度条件下,将磷酸盐溶液滴入钙盐溶液中形成反应体系,同时通过pH调节剂—1.0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为11.0;滴定完成后,反应体系中钙、阿仑膦酸钠、磷的摩尔比为1.67:0.02:1;
滴定完成后继续搅拌30min,并在搅拌的同时通过pH调节剂—1.0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保持在11.0;随后静置5天,再经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过滤,然后将沉淀物重悬于无水乙醇得悬浊液;
C、机械活化结合化学分散制备纳米磷酸钙:
向悬浊液加入阿仑膦酸钠得到纳米磷酸钙浆料,纳米磷酸钙浆料中阿仑膦酸钠与磷的摩尔比为0.02:1;再将纳米磷酸钙浆料进行旋转速度为600r/min,时间为12h的球磨处理,最后将纳米磷酸钙浆料干燥,即得纳米磷酸钙粉体。
本例制得的纳米磷酸钙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HA),其XRD图谱如图1,所有样品衍射峰位置与羟基磷灰石标准卡片一致,说明双膦酸盐的加入不会影响羟基磷灰石的物相组成。由于双膦酸盐会抑制羟基磷灰石结晶,因此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结晶度较低,导致羟基磷灰石(3 0 0)晶面衍射峰强度较低,无法从图中直接分辨,因此采用高斯拟合方法分离出(3 0 0)晶面衍射峰,并利用谢乐公式计算(3 0 0)和(0 0 2)晶面的晶粒尺寸(D(300)和D(002))分别为23.7nm和18.9nm,在纳米范围内。
图2是本例制得的纳米磷酸钙的扫描电镜图片,图2表明制得的纳米磷酸钙呈针棒状,长度在30~100nm范围,直径在10~30nm范围。
实施例4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制备钙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
将氯化钙溶于去离子水,得钙盐溶液;将磷酸二氢钠(NaH2PO4)溶于去离子水,得磷酸盐溶液;
B、湿法合成纳米磷酸钙: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向钙盐溶液中加入阿仑膦酸钠,使阿仑膦酸钠溶于钙盐溶液中;再在37℃温度条件下,将磷酸盐溶液滴入钙盐溶液中形成反应体系,同时通过pH调节剂—1.0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为9.0;滴定完成后,反应体系中钙、阿仑膦酸钠、磷的摩尔比为1.67:0.01:1;
滴定完成后继续搅拌30min,并在搅拌的同时通过pH调节剂—1.0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保持在9.0;随后静置4天,再经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过滤,然后将沉淀物重悬于无水乙醇得悬浊液;
C、机械活化结合化学分散制备纳米磷酸钙:
向悬浊液加入阿仑膦酸钠得到纳米磷酸钙浆料,纳米磷酸钙浆料中阿仑膦酸钠与磷的摩尔比为0.01:1;再将纳米磷酸钙浆料进行旋转速度为600r/min,时间为12h的球磨处理,最后将纳米磷酸钙浆料干燥,即得纳米磷酸钙粉体。
本例制得的磷酸钙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HA),其透射电镜图片如图3。图3表明,加入阿仑膦酸钠及机械活化处理,团聚体结构被打破,制得物的针棒状纳米磷酸钙结构较分散。
图4是本例制得物的EDX扫描图片,由图4可见Ca元素和P元素来自羟基磷灰石,Ti元素来自基底。合成和机械活化处理时都加入了阿仑膦酸钠,但加入量较少,因此图4只显示出较微弱的Na元素谱峰,但可证明阿仑膦酸钠确实存在于制得物中。
实施例5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制备钙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
将氯化钙溶于去离子水,得钙盐溶液;将磷酸氢二钾(K2HPO4)溶于去离子水,得磷酸盐溶液;
B、湿法合成纳米磷酸钙: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向钙盐溶液中加入利塞膦酸钠,使利塞膦酸钠溶于钙盐溶液中;再在37℃温度条件下,将磷酸盐溶液滴入钙盐溶液中形成反应体系,同时通过pH调节剂—1.0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为7.0;滴定完成后,反应体系中钙、利塞膦酸钠、磷的摩尔比为1.5:0.01:1;
滴定完成后继续搅拌60min,并在搅拌的同时通过pH调节剂—1.0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保持在9.0;随后静置4天,再经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过滤,然后将沉淀物重悬于无水乙醇得悬浊液;
C、机械活化结合化学分散制备纳米磷酸钙:
向悬浊液加入利塞膦酸钠得到纳米磷酸钙浆料,纳米磷酸钙浆料中利塞膦酸钠与磷的摩尔比为0.01:1;再将纳米磷酸钙浆料进行旋转速度为400r/min,时间为10h的球磨处理,最后将纳米磷酸钙浆料干燥,即得纳米磷酸钙粉体,磷酸钙主要成分为无定型磷酸钙(ACP)。
实施例6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制备钙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
将氯化钙溶于去离子水,得钙盐溶液;将磷酸二氢钾(KH2PO4)溶于去离子水,得磷酸盐溶液;
B、湿法合成纳米磷酸钙: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向钙盐溶液中加入伊本膦酸钠,使伊本膦酸钠溶于钙盐溶液中;再在37℃温度条件下,将磷酸盐溶液滴入钙盐溶液中形成反应体系,同时通过pH调节剂—1.0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为9.0;滴定完成后,反应体系中钙、伊本膦酸钠、磷的摩尔比为1.33:0.01:1;
滴定完成后继续搅拌30min,并在搅拌的同时通过pH调节剂—1.0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保持在7.0;随后静置3天,再经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过滤,然后将沉淀物重悬于无水乙醇得悬浊液;
C、机械活化结合化学分散制备纳米磷酸钙:
向悬浊液加入伊本膦酸钠得到纳米磷酸钙浆料,纳米磷酸钙浆料中伊本膦酸钠与磷的摩尔比为0.01:1;再将纳米磷酸钙浆料进行旋转速度为400r/min,时间为10h的球磨处理,最后将纳米磷酸钙浆料干燥,即得纳米磷酸钙粉体,纳米磷酸钙主要成分为磷酸八钙(OCP)。
实施例7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制备钙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
将四水硝酸钙溶于去离子水,得钙盐溶液;将磷酸氢二铵((NH4)2HPO4)溶于去离子水,得磷酸盐溶液;
B、湿法合成纳米磷酸钙: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向钙盐溶液中加入阿仑膦酸钠,使阿仑膦酸钠溶于钙盐溶液中;再在37℃温度条件下,将磷酸盐溶液滴入钙盐溶液中形成反应体系,同时通过pH调节剂—1.0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为7.0;滴定完成后,反应体系中钙、磷酸氢二铵((NH4)2HPO4)、磷的摩尔比为1:0.01:1;
滴定完成后继续搅拌30min,并在搅拌的同时通过pH调节剂—1.0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保持在7.0;随后静置4天,再经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过滤,然后将沉淀物重悬于无水乙醇得悬浊液;
C、机械活化结合化学分散制备纳米磷酸钙:
向悬浊液加入伊本膦酸钠得到纳米磷酸钙浆料,纳米磷酸钙浆料中伊本膦酸钠与磷的摩尔比为0.01:1;再将纳米磷酸钙浆料进行旋转速度为400r/min,时间为10h的球磨处理,最后将纳米磷酸钙浆料干燥,即得纳米磷酸钙粉体,纳米磷酸钙主要成分为一水磷酸氢钙(DCPA)。
实施例8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制备钙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
将四水硝酸钙溶于去离子水,得钙盐溶液;将磷酸氢二铵((NH4)2HPO4)溶于去离子水,得磷酸盐溶液;
B、湿法合成纳米磷酸钙: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向钙盐溶液中加入阿仑膦酸钠,使阿仑膦酸钠溶于钙盐溶液中;再在37℃温度条件下,将磷酸盐溶液滴入钙盐溶液中形成反应体系,同时通过pH调节剂—1.0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为10.0;滴定完成后,反应体系中钙、磷酸氢二铵((NH4)2HPO4)、磷的摩尔比为1.6:0.01:1;
滴定完成后继续搅拌30min,并在搅拌的同时通过pH调节剂—1.0mol/L的NH4·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值保持在8.0;随后静置4天,再经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过滤,然后将沉淀物重悬于无水乙醇得悬浊液;
C、机械活化结合化学分散制备纳米磷酸钙:
向悬浊液加入伊本膦酸钠得到纳米磷酸钙浆料,纳米磷酸钙浆料中伊本膦酸钠与磷的摩尔比为0.01:1;再将纳米磷酸钙浆料进行旋转速度为400r/min,时间为10h的球磨处理,最后将纳米磷酸钙浆料干燥,即得纳米磷酸钙粉体,磷酸钙主要成分为缺钙羟基磷灰石(CDHA)。
Claims (5)
1.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制备钙盐溶液和磷酸盐溶液:
将可溶性钙盐溶于去离子水,得钙盐溶液;将可溶性磷酸盐溶于去离子水,得磷酸盐溶液;
B、湿法合成纳米磷酸钙: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向钙盐溶液中加入双膦酸盐,使双膦酸盐溶于钙盐溶液中;再在37℃温度条件下,将磷酸盐溶液滴入钙盐溶液中形成反应体系,同时通过pH调节剂使反应体系的pH值为7.0-11.0;反应体系中钙、双膦酸盐、磷的摩尔比为0.50~1.67:0.01~0.02:1;
滴定完成后,继续搅拌0~120min,并在搅拌的同时通过pH调节剂使反应体系的pH值保持在7.0~11.0;随后静置3-5天,再经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过滤,然后将沉淀物重新悬浮于无水乙醇得悬浊液;
C、机械活化结合化学分散制备纳米磷酸钙:
向悬浊液加入双膦酸盐药物得到纳米磷酸钙浆料,纳米磷酸钙浆料中双膦酸盐与磷的摩尔比为0.01~0.02:1;再将纳米磷酸钙浆料进行旋转速度为300~600r/min,时间为4~12h的球磨处理,最后将纳米磷酸钙浆料干燥,即得纳米磷酸钙粉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可溶性钙盐为四水硝酸钙(Ca(NO3)2·4H2O)或氯化钙(CaCl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可溶性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铵((NH4)2HPO4)、磷酸氢二钠(Na2HPO4)、磷酸氢二钾(K2HPO4)、磷酸二氢钠(NaH2PO4)、磷酸二氢钾(KH2PO4)或磷酸二氢铵(NH4H2PO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pH值调节剂为0.1~1.0mol/L的NH4·OH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双膦酸盐为阿仑膦酸钠、奈立膦酸钠、奥帕膦酸钠、利塞膦酸钠或伊本膦酸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31543.0A CN106006593B (zh) | 2016-05-18 | 2016-05-18 |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31543.0A CN106006593B (zh) | 2016-05-18 | 2016-05-18 |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06593A CN106006593A (zh) | 2016-10-12 |
CN106006593B true CN106006593B (zh) | 2018-08-17 |
Family
ID=57097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3154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06593B (zh) | 2016-05-18 | 2016-05-18 |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0659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80009B (zh) * | 2017-01-19 | 2020-03-17 | 百色学院 | 一种广式传统风味芝麻糊及熬煮工艺 |
CN107374980B (zh) * | 2017-09-04 | 2021-02-02 | 苏州一佳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组份含量和晶体结构可控的磷酸钙-明胶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999220A (zh) * | 2019-03-01 | 2019-07-12 | 西南交通大学 | 用于3d打印的纤维增韧磷酸钙基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1138186B (zh) * | 2020-01-09 | 2020-12-01 | 山东大学 | 一种α-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499607B (zh) * | 2020-10-29 | 2022-07-26 | 南京师范大学 | 用于多磷酸肽富集及磷酸化位点鉴定的纳米磷酸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
CN112724175A (zh) * | 2020-12-30 | 2021-04-3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米诺膦酸钙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349786B (zh) * | 2021-12-28 | 2023-07-11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阿仑膦酸钙超长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20695A1 (de) * | 2000-09-08 | 2002-03-14 | Nanosolutions Gmbh | Dotierte nanopartikel |
CN100455515C (zh) * | 2003-12-24 | 2009-01-28 | 上海华明高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纳米级碳酸钙颗粒的制备方法 |
IT1401882B1 (it) * | 2010-10-01 | 2013-08-28 | Rosa De | Nanoparticelle autoassemblanti per il rilascio di bifosfonati nel trattamento di tumori. |
CN103193215A (zh) * | 2013-04-19 | 2013-07-10 | 吉林大学 | 一种β-磷酸钙粉体的制备方法 |
CN103554361B (zh) * | 2013-10-25 | 2016-03-30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高效磷酸钙阻垢剂的制备方法 |
-
2016
- 2016-05-18 CN CN201610331543.0A patent/CN10600659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06593A (zh) | 2016-10-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06593B (zh) | 一种简便高效的纳米磷酸钙制备方法 | |
CN102569749B (zh) | 一种石墨烯/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US10525166B2 (en) | Selenium-doped hydroxyapati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
CN102826524B (zh) | 微波-超声法制备介孔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及其应用 | |
CN102701172B (zh) | 以植物为模板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晶或微晶的方法 | |
Ortiz et al. | Comparativ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hydroxyapatite by using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and hexamethylenetetramine as additives | |
Yang et al. | Morphology control of hydroxyapatite microcrystals: Synergistic effects of citrate and CTAB | |
Pramanik et al. | Capping agent-assisted synthesis of nanosized hydroxyapatite: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
TW200819390A (en) | Nanofine phosphates | |
JP2015048266A (ja) | マグネシウム置換アパタイトおよびその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 |
CN113460986B (zh) | 一步法制备核壳结构羟基磷灰石微球的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5883742A (zh) | 一种纳米β-磷酸三钙的制备方法 | |
CN101716370A (zh) | 一种纳米掺杂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制备方法 | |
Wan et al. | A review on preparation raw materials, synthesis methods, and modifications of hydroxyapatite as well as thei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 |
KR102137406B1 (ko) | 인산칼슘계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1585523A (zh) | 颗粒定向排列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 | |
CN101979312B (zh) | 一种羟基磷灰石仿生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86996B (zh) | 一种无水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 |
CN101734639B (zh) | 一种纳米镁白磷钙矿粉体的制备方法 | |
CN105905877B (zh) | 一种制备纳米棒状晶羟基磷灰石水溶胶的方法 | |
CN102515128A (zh) | 一种棒状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4709886A (zh) |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双组分模板水热制备方法 | |
CN100441503C (zh) | 一种离子热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方法 | |
CN106995209B (zh) | 一种ψ-型磷酸锆晶体纳米片及其制备和应用 | |
Qiao et al. | Customiz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release of silver for the antibacterial action via biomineralized self-assembling silver-loaded hydroxyapatit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