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3851B - 無線通訊方法和無線通訊設備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方法和無線通訊設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53851B TWI653851B TW107113497A TW107113497A TWI653851B TW I653851 B TWI653851 B TW I653851B TW 107113497 A TW107113497 A TW 107113497A TW 107113497 A TW107113497 A TW 107113497A TW I653851 B TWI653851 B TW I65385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et
- channel
- field
- determin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2—Estimation of channel variability, e.g. coherence bandwidth, coherence time, fading frequenc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無線通訊方法和無線通訊設備,無線通訊方法包括生成包括前導碼和酬載的封包以及使用無線通道發送封包,生成封包的步驟包括:確定酬載的資料長度;如果資料長度大於第一閾值,設置前導碼中的第一欄位,以指示封包中是否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其中第一欄位設置為第一值時,指示封包中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並且將中間碼插入到酬載中;以及如果資料長度小於第一閾值,設置第一欄位,以指示無線通道是否是時變通道。本發明無需引入新的專用欄位,擴展了現有前導碼欄位的指示能力,增強了整體WLAN性能。
Description
本發明總體上涉及網路通訊領域,更具體地,涉及Wi-Fi網路通訊中的通訊協定領域。
近來的發展已經使得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能夠被部署為用於室外使用。然而,在戶外場景中,WLAN中的無線通道通常受到例如由相關無線站(station,STA)的移動或者STA周圍的快速移動物體所引起的多普勒效應的影響。結果,無線通道可能會在封包傳輸期間隨著時間而變化。如果在發送或接收封包時沒有考慮這種通道變化,則WLAN系統中的傳輸性能將受到不利影響。
解決通道隨時間變化問題的現有方法,涉及在封包的資料欄位(data field)中插入“中間碼”(mid-amble),該中間碼包括由接收設備用來執行通道估計並由此即時跟蹤通道狀況的訓練符號。中間碼可以是前導碼中包含的高效短訓練欄位(high efficiency - short training field,HE-STF)或高效長訓練欄位(high efficiency - long training field,HE-LTF)的重複。典型地,在預定的資料長度之後,例如在每個預定的傳輸時間或每個預定數量的正交頻分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號之後,插入中間碼。因此,只有當封包的資料長度超過預定長度時才能使用中間碼。
即使對於其資料長度超過預定長度的封包,是否插入中間碼也是可選性的,這取決於發送設備的具體實現。所以有必要告知接收設備是否存在中間碼。為此,封包前導碼使用專用欄位作為指示符。例如,如在IEEE 802.11系列標準和規範中那樣,在前導碼HE-SIG A欄位中的一位元“多普勒模式(Doppler mode)”欄位被定義為:指示封包中是否包括任何多普勒模式中間碼。然而,由於只有封包超過一定長度,中間碼才能使用,因而對於較短的封包,“多普勒模式”欄位不能提供任何有意義的指示,因此造成前導碼中的指示位元的浪費。因此,對於這些較短的封包而言,缺乏接收設備從接收的封包中獲取當前通道狀況資訊的機制。不幸地,現有的實體層會聚協定( 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PLCP)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PDU)結構中所有的前導碼位元均已經被使用或被保留用於特定指示,由於這種限制,難以引入任何附加欄位以在較短的封包中報告通道狀況。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和無線通訊設備,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線通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生成包括前導碼和酬載的封包以及使用無線通道發送所述封包,其中生成所述封包步驟包括:確定所述酬載的資料長度;如果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大於第一閾值,設置所述前導碼中的第一欄位,以指示在所述封包中是否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其中將所述前導碼中的第一欄位設置為第一值,以指示在所述封包中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並且將所述多普勒模式中間碼插入到所述酬載中,其中所述多普勒模式中間碼包括訓練符號,所述訓練符號用於由接收所述封包的設備進行無線通道的通道估計;以及如果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小於所述第一閾值,設置所述前導碼中的所述第一欄位,以指示所述無線通道是否是時變通道。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線通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從無線通道傳送的第一封包以及解析所述第一封包,其中所述解析所述第一封包的步驟包括:如果確定所述第一封包的資料長度小於第一閾值,使用所述第一封包的前導碼中的第一欄位的值作為所述無線通道是否是時變通道的指示;以及如果確定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資料長度大於所述第一閾值,使用所述第一欄位的值作為在所述第一封包的酬載中是否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的指示。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線通訊設備,包括記憶體;耦接到所述記憶體的處理器;以及包括信號處理器的收發器,所述收發器被配置為:接收從無線通道傳送的第一封包;以及如果確定所述第一封包的資料長度小於第一閾值,使用所述第一封包的前導碼中的第一欄位的值作為所述無線通道是否是時變通道的指示;以及如果確定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資料長度大於所述第一閾值,使用所述第一欄位的值作為在所述第一封包的酬載中是否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的指示。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線通訊設備,包括記憶體;耦接到所述記憶體的處理器;以及包括信號處理器的收發器,所述收發器被配置為生成包括前導碼和酬載的封包,並使用無線通道發送所述封包,其中生成所述封包的步驟包括:確定所述酬載的資料長度;如果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大於第一閾值,設置所述前導碼中的第一欄位,以指示在所述封包中是否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其中將所述前導碼中的第一欄位設置為第一值,以指示在所述封包中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並將所述多普勒模式中間碼插入到所述酬載中,其中所述多普勒模式中間碼包括訓練符號,所述訓練符號用於由接收所述封包的設備進行無線通道的通道估計;以及如果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小於所述第一閾值,設置所述前導碼中的所述第一欄位,以指示所述無線通道是否是時變通道。
本發明通過使用當前的前導碼結構而不需要引入新的專用欄位,有利地擴展了現有前導碼欄位的指示能力以及提供給接收設備的資訊的範圍,進一步增強了整體的WLAN性能。
在結合附圖閱讀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以下詳細描述之後,本發明的各種目的、特徵和優點將是顯而易見的。然而,這裡使用的附圖僅以解釋說明為目的,而不應被視為本發明的限制。
現在將詳細參考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其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儘管結合了優選實施例來描述本發明,但應理解的是,這並不意味著本發明僅限制於這些實施例。相反,本發明旨在覆蓋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限定的本發明精神和範圍所包含的替代物、修改和等同物。此外,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下述詳細描述中,闡述了諸多具體細節,以便透徹理解本發明。然而,本領域習知技藝者將認識到,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情況下實踐本發明。公知的方法、過程、元件和電路沒有進行詳細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多個方面。雖然為了清楚起見,可以將方法描述為一系列編號的步驟,但步驟編號不一定指示步驟的順序。應該理解的是,一些步驟可以被跳過、並存執行、或者無需保持嚴格的順序來執行。附圖是半示意性的,並且沒有按比例繪製,特別地,一些尺寸僅僅是為了清晰呈現附圖,而在附圖中放大示出。類似地,儘管為了便於描述,附圖中的視圖通常以類似的方向顯示,但大部分情況方向可以是任意的。通常,本發明可以以任何方向操作。
高效WLAN中多普勒模式指示(doppler mode indication)的雙重用途(dual-use)
通過參考在IEEE 802.11系列規範和標準中定義的實體層會聚協定(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PLCP)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PDU)結構,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然而,本發明不限於任何特定的封包格式或結構,也不限於任何特定的行業標準或規範。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通過將一欄位重新定義為兩用欄位(dual-use field),其中該兩用欄位能夠根據封包中的資料長度來指示兩組資訊,從而擴展了現有PPDU前導碼欄位的指示能力。這兩組資訊都與通道狀況特徵(characterization)有關。對於長封包而言,前導碼中的兩用欄位用於指示封包的資料欄位是否包含有攜載訓練符號的任何中間碼。因此,除了通過使用前導碼中的訓練符號來執行通道估計之外,接收設備還可以通過使用中間碼中的訓練符號來重複通道估計過程。通過這種方式,接收設備可以即時跟蹤通道狀況並相應地解析出資料欄位。另一方面,對於短封包,相同的欄位用於指示傳輸當前封包的通道是否如由發送設備所確定的那樣是時變通道。因此,接收設備可以採取措施,來調整下一個封包的調度和傳輸使之適應于該時變通道。因此,兩用欄位的指示可以有利地有助於增強反向鏈路(reverse link)傳輸性能。
第1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示例性高效率(high efficiency,HE)PPDU的格式,該HE PPDU在前導碼中包括兩用欄位,以指示分別用於長封包和短封包的兩組資訊。長封包是指封包中的資料長度(例如Kμs或M個符號,其中K和M是整數)大於預定長度;而短封包是指封包中的資料長度小於預定值。
在長封包中,可以在每個預定的資料長度之後,將多普勒模式中間碼插入到封包中。如第1圖所示,長封包100攜帶由中間碼(mid-amble)121和122分隔開的3個資料欄位123、124和125,資料欄位125之後由填充欄位進行填充。資料欄位123和124具有Kμs或M個符號,而欄位125具有較少的資料。前導碼(preamble)110包括短訓練欄位和長訓練欄位(“L-STF”、“L-LTF”、“HE-STF”和“HE-LTF”)以及信令欄位(“L-SIG”,“RL- SIG”和“HE-SIG A”)。中間碼121和122攜帶訓練符號,該訓練符號由接收設備用來執行通道估計從而保持即時地跟蹤通道狀況。每個中間碼可以是前導碼中“HE-LTF”和“HE-STF”欄位的重複。
HE-SIG A欄位111中包括一位元(one-bit)子欄位(或“欄位”)“多普勒模式”112,用於指示酬載(payload)中是否包含任何多普勒模式中間碼。在該示例中,“多普勒模式”欄位被設置為“1”,以指示在酬載120中應用了至少一個多普勒模式中間碼。取決於發送設備的實施方式,中間碼可能不應用於長封包,在這種情況下,“多普勒模式”欄位被設置為“0”。注意,在長封包中設置“多普勒模式”欄位為“1”並不一定表示發送設備已檢測到用於傳輸當前封包的通道當前是時變通道。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短封包中的“多普勒模式”欄位,用於指示發送設備是否已確定該通道是時變(time-varying)通道。如圖所示,包含在短封包150中的資料欄位171小於預定長度,因此中間碼不適用於酬載170。如果發送設備確定通道是時變的,則HE-SIG A欄位161中“多普勒模式”欄位162被設置為1;否則它被設置為0。
因此,分別對於長封包和短封包,PPDU中的“多普勒模式”欄位被重新定義為用於指示兩組資訊的兩用欄位。通過使用當前的前導碼結構而不需要引入新的專用欄位,這有利地擴展了可提供給接收設備的資訊的範圍。此外,該欄位還可以向接收設備提供通道變化的重要指示,並由此有助於來自接收設備的高效反向鏈路傳輸。接收設備可以調整隨後的封包傳輸以使之適應於通道變化(如下面更詳細描述的),由此增強了整體的WLAN性能,尤其是當用於室外環境時。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了基於四種不同場景確定兩用“多普勒模式”欄位的值的示例性電腦控制過程200的流程圖。過程200可以在封包生成和傳輸期間由發送設備執行。在步驟201,發送設備確定無線通道的多普勒度量(Doppler metric)是否大於多普勒閾值(第一閾值)。如果是,則意味著將用於發送當前封包的無線通道是時變(time-variant)通道;否則,該通道可以被視為處於穩定狀態(steady-state)或靜止狀態(static)。在步驟202,發送設備還確定封包中的資料長度是否大於閾值長度(第二閾值),例如Kμs或M個符號。
如果在步驟201中確定多普勒度量大於第一閾值並且在步驟202中確定資料長度小於第二閾值,則“多普勒模式”欄位被設置為“1”(步驟204),用於指示該通道是時變通道。如果在步驟201中確定多普勒度量小於第一閾值並且在步驟202中確定資料長度小於第二閾值,則“多普勒模式”欄位被設置為“0”(步驟205),用於指示通道是非時變(time-invariant)通道。當然,邏輯值也可以切換。
如果在步驟202確定資料長度大於第二閾值,則進一步確定是否插入多普勒模式中間碼(步驟203)。如果是,則“多普勒模式”欄位被設置為“1”(步驟206中),以指示酬載中存在中間碼;否則,“多普勒模式”被設置為“0”(步驟207),以指示酬載中不存在中間碼。當然,邏輯值可以切換。
本發明不限於任何可用於指示通道變化狀態的特定多普勒度量。該度量可以集成一個或多個通道特徵參數。例如,多普勒度量可以由對封包中的OFDM符號和固定位置的導引訊號(pilot)的通道估計而產生,封包中的OFDM符號和固定位置的導引訊號是由發送設備先前接收。在一些實施例中,多普勒度量被定義為多個OFDM符號之間的通道估計的歸一化差異。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多普勒度量被定義為恒模(constant modulus)調變的副載波的能量差,恒模調變的副載波例如二進位移位金鑰(binary shifting key,BPSK)調變的固定位置的導頻碼。各種示例性的多普勒度量定義和用於確定度量的過程,在題目為“SIGNALING AND FEEDBACK SCHEMES OF TIME-VARYING CHANNELS IN HIGH-EFFICIENCY WLAN”的第15/342,299號美國專利申請中有更詳細的描述。
第3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基於四種不同場景設置兩用“多普勒模式”欄位的示例性電腦控制過程300的流程圖。過程300可以由接收設備來執行,該接收設備接收例如根據過程200生成的封包。接收設備檢查接收到的封包的前導碼,以確定“多普勒模式”欄位(步驟301)中的值以及酬載的資料長度。
如果“多普勒模式”欄位是“1”並且資料長度小於預定閾值,則接收設備自動將“多普勒模式”指示解釋為來自發送設備的時變(time-variant)通道狀態的報告(步驟303)。接收設備可以進一步解析封包,並且基於通道變化狀態生成並發送後續封包(步驟307)。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接收設備識別出當前通道是時變通道,因此它可以決定在生成和發送後續封包時,在其中嵌入中間碼或固定位置導引訊號。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設備可以決定將該時變通道從用於下一個多用戶多輸入多輸出(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U-MIMO)傳輸的通道中排除。因此,時變通道狀態指示可以有利地促進MU-MIMO分組並且增強MU-MIMO性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通過時變通道至STA的傳輸不應該是波束成形的(beam-formed),因此接收設備可以決定避免使用波束成形通過該通道向STA傳輸。在一些實施例中,回應于通道是時變通道的指示,接收設備對於後續經由該通道的傳輸可以採用鏈路自適應。特別地,接收設備可以選擇適合於時變通道的調變和編碼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其通常不同於適合於靜態通道的MCS。接收設備還可以基於時變通道狀態來調整封包分段,用於傳輸下一個封包。
通常,為了簡化操作和節省功率,如果通道是靜態的或非時變的通道,則多普勒模式中間碼優選地不應用於封包。如果“多普勒模式”為“0”並且資料長度小於預定閾值,則接收設備自動地將“多普勒模式”指示解釋為來自發送設備的非時變通道狀態的報告(步驟304)。因此,接收設備可以決定在生成和發送後續封包時,不管其資料長度如何,不使用任何中間碼或固定位置導引訊號(步驟308)。
如果接收設備在步驟302中確定資料長度大於閾值,則“多普勒模式”欄位被解釋為用於指示在酬載中是否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更具體地說,如果“多普勒模式”欄位是“1”,則接收設備將其解釋為在酬載中插入有中間碼的指示(步驟305)。因此,對封包進行解析,包括:除了對前導碼中的訓練符號執行通道估計之外,還對中間碼中的訓練符號執行通道估計(步驟309)。如果“多普勒模式”欄位為“0”,則接收設備自動將其解釋為不存在中間碼的指示(步驟306)。因此,僅對前導碼中的訓練符號執行通道估計(步驟310),並且解析資料欄位而不考慮中間碼。
過程200和300可以被實現為軟體邏輯、硬體邏輯、韌體邏輯或其組合。
第4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示出了示例性無線通訊設備400的配置的框圖,無線通訊設備400可生成具有兩用“多普勒模式”欄位的PPDU。設備400可以是AP STA或非AP STA,並且可以通過WLAN將PPDU發送到另一個設備。設備400被配置為生成PPDU並且基於封包長度為“多普勒模式”欄位指定值,如參考第2圖的過程更詳細描述的。
設備400可以是通用電腦或任何其他類型的計算設備或網路設備,包括主處理器430、記憶體420和耦接到天線陣列401至404的收發器440。收發器440包括信號處理器410,信號處理器410具有傳輸路徑的各種模組並且被配置為生成PPDU的每個部分或任何其他類型的通訊發送單元。例如,信號處理器410包括發送先進先出(TX FIFO)411、編碼器412、擾碼器413、交織器414、星座映射器415、反向離散傅裡葉變換器(inversed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er,IDFT)417、以及保護間隔(guard interval,GI)和視窗(windowing)插入模組416。信號處理器410還包括多普勒度量模組418,其被配置為計算多普勒度量並將計算的多普勒度量與閾值進行比較,以確定當前通道是否是時變通道。
記憶體420存儲包括重新定義的兩用“多普勒模式”欄位的PPDU格式421。 PPDU生成模組422存儲處理器可執行指令,該處理器可執行指令,用於根據PPDU格式421來生成資料以及PPDU的其他部分配置。PPDU生成模組422可以決定用於傳輸短封包的通道是否是時變通道,並且決定是否在長封包中插入中間碼。信號處理器410相應地生成前導碼和中間碼,如參照第1圖和第2圖更詳細描述的。
第5圖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示出了示例性無線通訊設備500的配置的框圖,該無線通訊設備500可用於解析接收到的具有兩用“多普勒模式”欄位的PPDU。設備500可以是AP STA或非AP STA,並且可以通過WLAN從另一個設備接收PPDU。設備500被配置為解析接收到的PPDU並且基於封包長度確定時變通道狀態。
設備500可以是通用電腦或任何其他類型的計算設備或網路設備,包括主處理器530、記憶體520和耦接到天線陣列501至504的收發器540。收發器540包括具有接收路徑的各種模組的信號處理器510,信號處理器510被配置為處理PPDU或任何其他類型的通訊傳輸單元。例如,信號處理器510包括接收先進先出(RX FIFO)511、同步器512、通道估計器和均衡器513、解碼器514、解映射器515、解交織器516、快速傅裡葉變換器(fast Fourier transformer,FFT)517和解擾器518。
記憶體520存儲PPDU格式521,其中PPDU格式521包括用於重新定義“多普勒模式”欄位的格式。PPDU處理模組522存儲用於根據PPDU格式521解析PPDU的各個部分(包括前導碼)的處理器可執行指令。一旦信號處理器510檢測到封包中的資料長度和“多普勒模式”欄位的值,信號處理器510相應地處理前導碼和中間碼欄位。此外,回應於通道變化狀態的指示(“多普勒模式”= 1的短封包)並且基於來自通道變化適應性模組523的指令,信號處理器510可以在生成並發送下一個封包時,執行一個或多個適應性調整過程,如參考第1圖和第3圖詳細描述的。
應該理解,第4圖和第5圖中的每個信號處理器可以包括本領域公知的各種其他合適的元件。各種元件可以以本領域公知的任何合適的方式實現,並且可以使用硬體邏輯、韌體邏輯、軟體邏輯或其組合來實現。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4圖中的收發器410還可以包括接收路徑中的元件,如參考第5圖中的收發器510所更詳細描述的,反之亦然。
本發明根據優選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然而,應當理解,本發明的範圍不受所公開的實施例限制。相反地,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被認為覆蓋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精神和範圍內的多種變形和類似的設置,且與申請專利範圍最寬的解釋範圍相符以包括這些修改和類似的結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長封包
121、122‧‧‧中間碼
123、124、125、171‧‧‧資料欄位
110、160‧‧‧前導碼
111、161‧‧‧
HE-SIG‧‧‧A欄位
112、162‧‧‧“多普勒模式”欄位
120、170‧‧‧酬載
150‧‧‧短封包
200、300‧‧‧控制過程
201~207‧‧‧步驟
301~310‧‧‧步驟
400、500‧‧‧無線通訊設備
430、530‧‧‧主處理器
420、520‧‧‧記憶體
401~404、501~504‧‧‧天線陣列
440、540‧‧‧收發器
410、510‧‧‧信號處理器
411‧‧‧TX FIFO
412‧‧‧編碼器
413‧‧‧擾碼器
414‧‧‧交織器
415‧‧‧星座映射器
417‧‧‧反向離散傅裡葉變換器
416‧‧‧保護間隔和視窗插入模組
418‧‧‧多普勒度量模組
421‧‧‧PPDU格式
422‧‧‧PPDU生成模組
511‧‧‧RX FIFO
512‧‧‧同步器
513‧‧‧通道估計器和均衡器
514‧‧‧解碼器
515‧‧‧解映射器
516‧‧‧解交織器
517‧‧‧快速傅裡葉變換器
518‧‧‧解擾器。
521‧‧‧PPDU格式
522‧‧‧PPDU處理模組
在流覽了下文的具體實施例和相應的附圖後,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更容易理解上述本發明的目的和優點。 第1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示例性高效率PPDU的格式。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了基於四種不同場景確定兩用“多普勒模式”欄位的值的示例性電腦控制過程的流程圖。 第3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基於四種不同場景設置兩用“多普勒模式”欄位的示例性電腦控制過程的流程圖。 第4圖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示出了示例性無線通訊設備的配置的框圖。 第5圖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示出了示例性無線通訊設備的配置的框圖。
Claims (24)
-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包括前導碼和酬載的封包,其中所述生成的步驟包括: 確定所述酬載的資料長度; 如果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大於第一閾值,設置所述前導碼中的第一欄位,以指示在所述封包中是否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其中將所述前導碼中的第一欄位設置為第一值,以指示在所述封包中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並且將所述多普勒模式中間碼插入到所述酬載中,其中所述多普勒模式中間碼包括訓練符號,所述訓練符號用於由接收所述封包的設備進行無線通道的通道估計;以及 如果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小於所述第一閾值,設置所述前導碼中的所述第一欄位,以指示所述無線通道是否是時變通道;以及 使用所述無線通道發送所述封包。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生成所述封包的步驟還包括確定通道變化度量,並且其中設置所述前導碼中的所述第一欄位以指示所述無線通道是否是時變通道的步驟包括如果確定所述通道變化度量大於第二閾值,將所述第一欄位設置為所述第一值,以指示所述無線通道是時變通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還包括如果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小於所述第一閾值並且所述通道變化度量小於所述第二閾值,將所述前導碼中的所述第一欄位設置為第二值,以指示所述無線通道是非時變通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還包括在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大於所述第一閾值的情況下,將所述前導碼中的所述第一欄位設置為第二值,以指示在所述封包中沒有任何多普勒模式中間碼。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通道變化度量是基於經由所述無線通道發送的正交頻分多工符號之間的通道估計的差異來確定的。
-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從無線通道傳送的第一封包;以及 解析所述第一封包,其中所述解析所述第一封包的步驟包括: 如果確定所述第一封包的資料長度小於第一閾值,使用所述第一封包的前導碼中的第一欄位的值作為所述無線通道是否是時變通道的指示;以及 如果確定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資料長度大於所述第一閾值,使用所述第一欄位的值作為在所述第一封包的酬載中是否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的指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解析所述第一封包的步驟進一步包括:如果確定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資料長度小於所述第一閾值並且檢測到所述第一欄位具有第一值,自動地確定所述無線通道是時變通道並且在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酬載中不包括多普勒模式中間碼。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解析所述第一封包的步驟還包括:如果確定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資料長度大於所述第一閾值並且檢測到所述第一欄位具有第一值,自動地確定在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酬載中包括多普勒模式中間碼,並在通道估計過程中解析所述多普勒模式中間碼。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解析所述第一封包的步驟還包括:如果確定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資料長度小於所述第一閾值並且檢測到所述第一欄位具有第二值,自動地確定所述無線通道是非時變通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解析所述第一封包的步驟進一步包括:如果確定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資料長度大於所述第一閾值並且檢測到所述第一欄位具有第二值,自動地確定在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酬載中不包括多普勒模式中間碼。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還包括基於確定的所述無線通道是時變通道,生成包括多普勒模式中間碼的第二封包或者生成具有鏈路適應性的第二封包,並通過所述無線通道發送所述第二封包。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還包括基於確定的所述無線通道是時變通道,將所述無線通道從用於多使用者多輸入多輸出傳輸的多使用者通道組中排除。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還包括基於關於所述無線通道是否是時變通道的指示,確定在使用所述無線通道的無線站中是否進行波束成形。
- 一種無線通訊設備,包括: 記憶體; 耦接到所述記憶體的處理器;以及 包括信號處理器的收發器,所述收發器被配置為: 接收從無線通道傳送的第一封包;以及 如果確定所述第一封包的資料長度小於第一閾值,使用所述第一封包的前導碼中的第一欄位的值作為所述無線通道是否是時變通道的指示;以及 如果確定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資料長度大於所述第一閾值,使用所述第一欄位的值作為在所述第一封包的酬載中是否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的指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收發器進一步配置為:如果確定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資料長度小於所述第一閾值並且檢測到所述第一欄位具有第一值,自動地確定所述無線通道是時變通道並且在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酬載中不包括多普勒模式中間碼。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收發器進一步配置為:如果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大於所述第一閾值並且檢測到所述第一欄位具有第一值,自動地確定在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酬載中包括多普勒模式中間碼,並在通道估計過程中解析所述多普勒模式中間碼。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收發器進一步配置為:如果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小於所述第一閾值並且檢測到所述第一封包中的所述第一欄位具有第二值,自動地確定所述無線通道是非時變通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收發器進一步配置為:如果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大於所述第一閾值並且檢測到所述第一封包中的所述第一欄位具有第二值,自動地確定在所述第一封包的所述酬載中不包括多普勒模式中間碼。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收發器進一步配置為基於確定的所述無線通道是時變通道,執行一個或多個下述操作:生成包括多普勒模式中間碼的第二封包;將所述無線通道從用於多使用者多輸入多輸出傳輸的多使用者通道組中排除;避免對使用所述無線通道的無線站進行波束成形;以及生成具有鏈路適應性的第二封包,並通過所述無線通道發送所述第二封包。
- 一種無線通訊設備,包括: 記憶體; 耦接到所述記憶體的處理器;以及 包括信號處理器的收發器,所述收發器被配置為生成包括前導碼和酬載的封包,並使用無線通道發送所述封包,其中生成所述封包的步驟包括: 確定所述酬載的資料長度; 如果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大於第一閾值,設置所述前導碼中的第一欄位,以指示在所述封包中是否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其中將所述前導碼中的第一欄位設置為第一值,以指示在所述封包中存在多普勒模式中間碼,並將所述多普勒模式中間碼插入到所述酬載中,其中所述多普勒模式中間碼包括訓練符號,所述訓練符號用於由接收所述封包的設備進行無線通道的通道估計;以及 如果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小於所述第一閾值,設置所述前導碼中的所述第一欄位,以指示所述無線通道是否是時變通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收發器進一步配置為確定通道變化度量,並且如果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小於所述第一閾值並且所述通道變化度量大於第二閾值,將所述第一欄位設置為所述第一值,以指示所述無線通道是時變通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收發器進一步配置為如果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小於所述第一閾值並且所述通道變化度量小於所述第二閾值,將所述前導碼中的所述第一欄位設置為第二值,以指示所述無線通道是非時變通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收發器進一步配置為在確定所述資料長度大於所述第一閾值的情況下,將所述前導碼中的所述第一欄位設置為第二值,以指示在所述封包中沒有任何多普勒模式中間碼。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通道變化度量是基於經由所述無線通道發送的正交頻分多工符號之間的通道估計的差異來確定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762488085P | 2017-04-21 | 2017-04-21 | |
US62/488,085 | 2017-04-21 | ||
US15/928,479 US10594525B2 (en) | 2017-04-21 | 2018-03-22 | Dual-use of doppler mode indication in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AN |
US15/928,479 | 2018-03-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40152A TW201840152A (zh) | 2018-11-01 |
TWI653851B true TWI653851B (zh) | 2019-03-11 |
Family
ID=62063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13497A TWI653851B (zh) | 2017-04-21 | 2018-04-20 | 無線通訊方法和無線通訊設備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94525B2 (zh) |
EP (1) | EP3393095B1 (zh) |
CN (1) | CN108737054B (zh) |
TW (1) | TWI6538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49996B2 (en) * | 2017-05-26 | 2020-08-18 | Newracom, Inc. | Doppler mode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10999110B2 (en) * | 2017-07-07 | 2021-05-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selecting PPDU format parameters |
KR20200028205A (ko) * | 2018-09-06 | 2020-03-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통신 모드 제어 방법 |
CN114175559A (zh) * | 2019-07-12 | 2022-03-11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关于中置的信息的技术 |
US10855493B1 (en) | 2019-12-20 | 2020-12-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ow-complexity doppler estimator |
CN114726488B (zh) * | 2021-01-04 | 2023-1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Ppdu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0010426T2 (de) * | 2000-03-20 | 2004-09-16 |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 Verfahren zum Übertragung eines Wortes, das Informationen in Bezug auf Spreizcodes darstellt, die jeweils Funktelefonen zugeteilt sind, die in Kommunikation mit einer Basisstation eines Mobilfunk-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sind |
US7894554B2 (en) * | 2005-10-31 | 2011-02-22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itial synchronization and frame synchroniz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US20070217326A1 (en) * | 2006-03-20 | 2007-09-20 | Beceem Communication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 frame in a block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for decoding the frame thereof |
KR101407136B1 (ko) | 2007-08-06 | 2014-06-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Tdd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
CN100596236C (zh) * | 2007-08-07 | 2010-03-24 |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系统中信干比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
JP2009194853A (ja) * | 2008-02-18 | 2009-08-27 | Kyocera Corp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10530430B2 (en) * | 2011-04-24 | 2020-01-07 |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imited | Doppler midamble signa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9385911B2 (en) * | 2011-05-13 | 2016-07-05 | Sameer Vermani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packets having a plurality of formats |
US8934413B2 (en) * | 2011-05-13 | 2015-01-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packets having a plurality of formats |
CN103095610B (zh) * | 2011-11-02 | 2017-08-25 | 意法-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一种频偏估计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WO2015069811A1 (en) | 2013-11-06 | 2015-05-14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Reception failure feedback schem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WO2016049216A2 (en) | 2014-09-23 | 2016-03-31 | Marvell Semiconductor, Inc. | Short training field for wifi |
US9531520B2 (en) | 2015-03-23 | 2016-12-27 | Newracom,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
-
2018
- 2018-03-22 US US15/928,479 patent/US10594525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4-20 CN CN201810358041.6A patent/CN108737054B/zh active Active
- 2018-04-20 TW TW107113497A patent/TWI653851B/zh active
- 2018-04-20 EP EP18168467.1A patent/EP3393095B1/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309605A1 (en) | 2018-10-25 |
EP3393095B1 (en) | 2021-04-14 |
CN108737054A (zh) | 2018-11-02 |
US10594525B2 (en) | 2020-03-17 |
EP3393095A1 (en) | 2018-10-24 |
TW201840152A (zh) | 2018-11-01 |
CN108737054B (zh) | 2021-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53851B (zh) | 無線通訊方法和無線通訊設備 | |
US8503563B2 (en) | Transmitter for reducing channel selectivity | |
US20150358926A1 (en) | Visual search accuracy with hamming distance order statistics learning | |
EP1927216B1 (en) | Radio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the same | |
JP2003333013A (ja) | チャンネル伝達関数予測付き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化システム | |
JP2008510374A (ja) |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方式(ofdm)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ンク適応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JP6594951B2 (ja) | バースト性干渉認識干渉管理 | |
EP3446452B1 (en) | Radio trans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waveform adaptation | |
JP4748678B2 (ja) | パイロット信号配置を適応的に変更する無線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方法 | |
US20170325254A1 (en) | Default spatial reuse modes | |
WO2016144817A1 (en) | Support for additional decoding processing time in wireless lan systems | |
US10979178B2 (en) | Mechanism for short guard interval indication in high efficiency WLAN | |
US20180198654A1 (en) | Signaling of Training Field Length and Guard Interval Duration | |
TWI710229B (zh) | 無線通信方法及設備 | |
US20180367242A1 (en) | He-sig-b mcs value adaptation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 | |
EP3157216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downlink data in large-scale mimo system | |
JP2006067236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CN110572238B (zh) |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 |
US9306783B2 (en) | Selective activation of VAMOS-2 mode | |
JP4583440B2 (ja) |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7852769B (zh) | 一种wlan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及网络设备 | |
TWI692954B (zh) | 無線通信方法及其設備 | |
CN101309240B (zh) | 适用于多载波传输系统的噪声功率估计方法和装置 | |
Lee et al. | Recovering CSI and Data in Dense Network Environments using IEEE 802.11 ax Midamble | |
Hoefel et al. |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IEEE 802.11 n and IEEE 802.11 a/g devices: Analytic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