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2984B - 觸控屏、觸控屏之製造方法及觸控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屏、觸控屏之製造方法及觸控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12984B TWI412984B TW99117153A TW99117153A TWI412984B TW I412984 B TWI412984 B TW I412984B TW 99117153 A TW99117153 A TW 99117153A TW 99117153 A TW99117153 A TW 99117153A TW I412984 B TWI412984 B TW I41298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touch
- touch screen
- conductive
- transmission lin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控屏、觸控屏之製造方法及採用該觸控屏之觸控顯示裝置。
隨著平板顯示技術之蓬勃發展及製造成本之日益降低,具有輻射低、厚度小、功耗低等優點之平板顯示裝置越來越受到消費者之青睞,因此被廣泛地應用在電子產品中。為了符合現代人對於更加便利、更加直觀之人機界面之需要,近年來市場上逐漸推出各種各樣具有觸控功能之平板顯示裝置,即觸控顯示裝置。通常,觸控顯示裝置可分為外置式和內嵌式兩種;其中,外置式觸控顯示裝置在傳統之平板顯示裝置基礎上附加一觸控屏,包括電阻式、電容式、紅外線式和表面聲波式等多種類型。
在上述多種類型中,電容式觸控屏由於具有性能穩定、支援多點觸控以及使用壽命高等優點,已經越來越受到使用者之青睞,並被廣泛應用於觸控顯示裝置中。
現有電容式觸控屏通常包括基板、依序設置在基板上之下導電層、絕緣層、上導電層以及覆蓋該上導電層四周邊緣之遮光油墨,進一步地,為了保護該上導電層在觸控時不致磨損及破壞,電容式觸控屏之上導電層上方還會設置透明覆蓋層(Coverlens),其中透明覆蓋層通過光學膠黏合在遮光油墨上。
然而,上述觸控屏之製造過程中,通過光學膠黏合透明覆蓋層之步驟不僅導致製程之複雜,還可以造成上導電層之損壞而降低可靠性,並且光學膠之使用一定程度也增加了製造成本。
有鑑於此,提供一種製程簡單、可靠性較高、成本較
低之觸控屏實為必要。
同時,提供一種觸控屏之製造方法及採用上述觸控屏之觸控顯示裝置實為必要。
一種觸控屏,其包括一基板、一設置在該基板上之下導電層、一設置在該下導電層上之絕緣層、至少一設置在該絕緣層上之第一傳輸線、一設置在該第一傳輸線上之遮光層及一設置在該遮光層上之上導電層,該遮光層及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平面上位於該觸控屏之邊緣區域,該遮光層包括至少一第一通孔,該上導電層通過該至少一第一通孔與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電連接。
一種觸控屏,其包括一下導電層、一設置在該下導電層上之絕緣層、一設置在該絕緣層上之上導電層及一覆蓋該上導電層之透明覆蓋層,該絕緣層上還設置有一第一傳輸線,且該第一傳輸線上設置有一遮光層,該遮光層包括一第一通孔,該第一傳輸線通過該第一通孔與該上導電層電連接,該遮光層及第一傳輸線平面上位於該觸控屏之邊緣區域,該上、下導電層在該邊緣區域交疊形成一第一觸控電容,該第一通孔作為該第一觸控電容之觸控功能控制符,當第一通孔所在位置被觸模時,該第一觸控電容之電容值發生變化且被偵測到。
一種觸控屏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提供一透明基板,作為該觸控屏之透明覆蓋層;在該透明覆蓋層上直接形成一上導電層;在該上導電層遠離該透明覆蓋層之一側形成一遮光層以及至少一遮光層通孔;在該遮光層遠離該上導電層一側形成至少一第一傳輸線,且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與該上導電層通過該至少一第一通孔電連接;在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遠離遮光層之一側形成一絕緣層;及
在該絕緣層遠離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之一側形成一下導電層。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其包括一觸控屏及一與該觸控屏層疊設置之顯示面板,該觸控屏包括一基板以及沿遠離該基板一表面方向依序設置之一下導電層、一絕緣層、至少一第一傳輸線、一遮光層及一上導電層,該遮光層將該觸控屏界定出一透光之顯示區及一該遮光層所在位置之邊緣區域,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位於該邊緣區域,該遮光層包括至少一第一通孔,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一方面電性耦接一外部電路,另一方面通過該至少一第一通孔電性耦接該上導電層。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觸控屏、觸控屏之製造方法及觸控顯示裝置中,遮光層未設置於該上導電層及透明覆蓋層之間,使得該上導電層可以直接形成在一透明覆蓋層上,從而簡化製程;同時,該製程省掉光學膠及其黏合也可以提高可靠性,降低製造成本。
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提供之觸控屏包括一基板、一設置在該基板上之下導電層、一設置在該下導電層上之絕緣層、一設置在該絕緣層上之第一傳輸線、一設置在該第一傳輸線上之遮光層及一設置在該遮光層上之上導電層,該遮光層及該第一傳輸線平面上位於該觸控屏之邊緣區域,該遮光層包括一第一通孔,該上導電層通過該第一通孔與該第一傳輸線電連接。
該第一實施方式提供之觸控屏中,該上導電層可以直接形成於一透明覆蓋層上,從而簡化製程、降低製造成本。
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提供之觸控屏包括一下導電層、一設置在該下導電層上之絕緣層、一設置在該絕緣層上之上導電層及一覆蓋該上導電層之透明覆蓋層,該絕緣層上還設置有一第一傳輸線,且該第一傳輸線上設置有一遮光
層,該遮光層包括一第一通孔,該第一傳輸線通過該第一通孔與該上導電層電連接,該遮光層及第一傳輸線平面上位於該觸控屏之邊緣區域,該上、下導電層在該邊緣區域交疊形成一第一觸控電容,該第一通孔作為該第一觸控電容之觸控功能控制符,當第一通孔所在位置被觸模時,該第一觸控電容之電容值發生變化且被偵測到。
該第二實施方式中,該遮光層位於該上、下導電層之間,進而該上導電層可以直接形成於一透明覆蓋層上,從而該第二實施方式提供之觸控屏相較於先前技術可以簡化製程、降低製造成本。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遮光層包括一第一通孔,該上導電層包括複數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導電線路,該第一傳輸線通過該第一通孔電連接至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之其中一條。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下導電層包括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與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絕緣交叉之第二導電線路,該第二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
進一步地,該下導電層還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之附加導電線路,該附加導電線路與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其中之一或者第一傳輸線部分交疊,從而形成該第一觸控電容。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第一通孔還對應於該第一觸控電容,進而該第一通孔作為該觸控功能控制符。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觸控功能控制符可以為音量控制符、音樂視頻播放控制符或者螢幕滑動控制符等。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觸控屏還包括一位於該邊緣區域之第二傳輸線,該第二傳輸線用於電連接下導電層之複數第二導電線路其中之一條。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上導電層還包括一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之附加導電線路,該上導電層之一附加導
電線路與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其中之一或者該第二傳輸線部分絕緣交疊形成一第二觸控電容。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遮光層還包括一第二通孔,該第二通孔對應於該第二觸控電容,並作為該第二觸控電容之觸控功能控制符。當該第二通孔所在位置被觸模時,該第二觸控電容之電容值發生變化且被偵測到。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邊緣區域還包括一接合區域,該第一傳輸線及第二傳輸線之一端排列在該接合區域,用於與一外部電路電連接。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透明覆蓋層之材料為玻璃或者壓克力。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遮光層之材料包括油墨。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與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其中之一之交疊區域呈梯形。
或者,在一種實施例中,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可以包括梳狀結構及連通該梳狀之連通部,該第二導電線路延伸至該邊緣區域鄰近該第二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之部分也包括梳狀結構,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之梳狀結構與該第二導電線路之梳狀結構一一交互嚙合。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之連通部與該第二導電線路之梳狀結構部分交疊形成該至少一第二觸控電容。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之梳狀結構與該第二導電線路之梳狀結構整體構成之形狀可以大致呈矩形、大致圓形或者梯形。
或者,在一種實施例中,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包括一中空之環形結構及連通該環形結構之連通部,該第二導電線路延伸至該邊緣區域鄰近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之部分包括圓形部及連通部。該圓形部位於該環形結構之中央,且該第二導電線路之連通部與該環形結構交疊
形成至少一第二觸控電容。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觸控屏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提供一透明基板,作為該觸控屏之透明覆蓋層;在該透明覆蓋層上直接形成一上導電層;在該上導電層遠離該透明覆蓋層之一側形成一遮光層以及至少一遮光層通孔;在該遮光層遠離該上導電層一側形成至少一第一傳輸線,且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與該上導電層通過該至少一第一通孔電連接;在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遠離遮光層之一側形成一絕緣層;及在該絕緣層遠離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之一側形成一下導電層。
其中,該上導電層與該下導電層相互絕緣。
該觸控屏之製造方法中,該上導電層直接形成於該透明覆蓋層上,從而簡化製程、降低製造成本。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其包括一觸控屏及一與該觸控屏層疊設置之顯示面板,該觸控屏包括一基板以及沿遠離該基板一表面方向依序設置之一下導電層、一絕緣層、一第一傳輸線、一遮光層及一上導電層,該遮光層將該觸控屏界定出一透光之顯示區及一該遮光層所在位置之邊緣區域,該第一傳輸線位於該邊緣區域,該遮光層包括一第一通孔,該第一傳輸線一方面電性耦接一外部電路,另一方面通過該第一通孔電性耦接該上導電層。
該觸控顯示裝置中,該上導電層可以直接形成於一透明覆蓋層上,從而簡化製程、降低製造成本。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遮光層可以為中空之框形。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觸控屏還包括一位於
該上導電層上之透明覆蓋層,進而該上導電層是直接形成於該透明覆蓋層上。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上導電層包括複數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導電線路,該第一傳輸線通過該一第一通孔電連接至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之其中一條。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下導電層包括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與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絕緣交叉之第二導電線路,該第二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
進一步地,該下導電層還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之附加導電線路,該附加導電線路位於該邊緣區域,且該附加導電線路與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其中之一或者該第一傳輸線部分交疊,從而形成一第一觸控電容。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第一通孔還對應於該第一觸控電容,且該第一通孔作為該第一觸控電容之觸控功能控制符。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觸控功能控制符可以為音量控制符、音樂視頻播放控制符或者螢幕滑動控制符等。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觸控屏還包括一位於該邊緣區域之第二傳輸線,該第二傳輸線用於電連接下導電層之複數第二導電線路其中之一。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上導電層還包括一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之附加導電線路,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與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其中之一或者該至少一第二傳輸線部分絕緣交疊形成一第二觸控電容。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遮光層還包括一第二通孔,該第二通孔對應於該第二觸控電容,並作為該第二觸控電容之觸控功能控制符。當該第二通孔所在位置被觸模時,該第二觸控電容之電容值發生變化且被偵測到。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邊緣區域還包括一接
合區域,該第一傳輸線及第二傳輸線之一端排列在該接合區域,用於與一外部電路電連接。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透明覆蓋層之材料為玻璃或者壓克力。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遮光層之材料包括油墨。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與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其中之一之交疊區域呈梯形。
或者,在一種實施例中,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可以包括梳狀結構及連通該梳狀之連通部,該第二導電線路延伸至該邊緣區域鄰近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之部分也包括梳狀結構,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之梳狀結構與該第二導電線路之梳狀結構一一交互嚙合。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之連通部與該第二導電線路之梳狀結構部分交疊形成該至少一第二觸控電容。
進一步地,在一種實施例中,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之梳狀結構與該第二導電線路之梳狀結構整體構成之形狀可以大致呈矩形、大致圓形或者梯形。
或者,在一種實施例中,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包括一中空之環形結構及連通該環形結構之連通部,該第二導電線路延伸至該邊緣區域鄰近該上導電層之附加導電線路之部分包括圓形部及連通部。該圓形部位於該環形結構之中央,且該第二導電線路之連通部與該環形結構交疊形成至少一第二觸控電容。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觸控屏及觸控顯示裝置之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介紹。
請參閱圖1,圖1是本發明觸控屏一較佳實施方式之立體分解示意圖。該觸控屏100包括一基板110、一下導電層120、一上導電層160、一絕緣層112、一遮光層150、一透明覆蓋層114、複數第一傳輸線140及複數第二傳輸
線130。該下導電層120設置在該基板110上。該複數第二傳輸線130電連接該下導電層120,且該複數第二傳輸線130也可以設置在該基板110上。該絕緣層112設置在該下導電層120上方,在一種實施例中,該絕緣層112可以覆蓋該下導電層120及複數第一傳輸線140。該複數第一傳輸線140設置在該絕緣層112上。該遮光層150設置在該複數第一傳輸線140上,其包括複數第一通孔152。該上導電層160位於該遮光層150上,其通過該遮光層150之複數第一通孔152電連接該複數第一傳輸線140。
請一併參閱圖2、圖3及圖4,圖2是圖1所示觸控屏100之各元件結合後之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觸控屏100之平面透視圖,圖4是圖3沿線IV-IV之剖面示意圖。該遮光層150為一中空之矩形框,在平面上位於該觸控屏100之四周之邊緣區域102。該遮光層150之中空之矩形框界定了被該邊緣區域102包圍之透光之觸控顯示區104。該複數第一傳輸線140及複數第二傳輸線130相互絕緣,且在平面上均位於該遮光層150之正下方(即位於該觸控屏100之邊緣區域102),優選地,該複數第一傳輸線140及複數第二傳輸線彼此錯開。
該上導電層160包括複數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之第一導電線路162。該下導電層120包括複數沿一第二方向Y延伸且與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162絕緣交叉之第二導電線路122,其中該第二方向Y垂直於該第一方向X。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162貫穿該觸控顯示區104,且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162在該邊緣區域102與該遮光層150交疊。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122也貫穿該觸控顯示區104,且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122可以在該邊緣區域102與該遮光層150部分交疊。
該複數第一傳輸線140與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162一一對應,每一第一傳輸線140通過對應之一第一通孔152
電連接對應之一第一導電線路162。每一第一傳輸線140之電連接該第一導電線路162之一端定義一電極142,該電極142之形狀可以為特定形狀,如矩形或圓形。
該下導電層120還包括附加導電線路124,本實施方式中,該附加導電線路124之數量為二,在其他實施例中,該附加導電線路124之數量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該二附加導電線路124可以均沿該第二方向Y延伸,且分別位於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122之兩側,如左側下方及右側上方。該二附加導電線路124與該遮光層150至少存在部分交疊。優選地,本實施方式中,該二附加導電線路124均位於該邊緣區域102,即該遮光層150正下方。其中每一附加導電線路124也電連接一第二傳輸線130。
平面上,該二附加導電線路124與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162、第一傳輸線140交疊,從而形成複數第一觸控電容170。同時,該二附加導電線路124與該複數第一通孔152在位置上相對應,且該複數第一通孔152分別對於該複數第一觸控電容170,進而該複數第一通孔152可以分別作為該複數第一觸控電容170之觸控功能控制符,當某一第一通孔152所在處之透明覆蓋層114被觸模或操作,該第一通孔152對應之第一觸控電容170之電容值會發生變化,連接該第一、第二傳輸線140及130之外部電路通過可以偵測到該第一觸控電容170之電容值會發生變化,進而該外部電路可以執行相應操作。該觸控功能控制符可以為圖1、圖2及圖3中所示之音量控制符或者螢幕滑動控制符等。
請再次參閱圖4,該上導電層160直接與該透明覆蓋層114接觸,且該上導電層160是形成於該透明覆蓋層114上,比如:製造過程中,可以直接以該透明覆蓋層114為承載基板而沉積透明導電材料而形成該上導電層160。
該邊緣區域102還包括一接合區域1022,該第一傳輸
線140及第二傳輸線130之一端排列在該接合區域1022,用於與外部電路(如軟性電路板)電連接。
進一步地,該透明覆蓋層114之材料可以為玻璃或者壓克力。該遮光層150之材料可以是油墨。該上導電層160及該下導電層120均為透明導電層,其材料可以為氧化銦鋅。該第一傳輸線140及第二傳輸線130之材料可以為金屬或者透明導電層,優選地,該第一傳輸線140及第二傳輸線130之材料為銀。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觸控屏100中,由於該遮光層150未設置於該上導電層160及透明覆蓋層114之間,使得該上導電層160可以直接形成於該透明覆蓋層114,從而簡化製程;同時,該製程省掉光學膠及其黏合也可以提高可靠性,降低製造成本,以及減少觸控屏100之厚度。
另外,本發明觸控屏100通過增加與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162及複數第一傳輸線140交疊之附加導電線路124,形成複數第一觸控電容170。同時,將該遮光層150之複數第一通孔152不僅用於導通第一傳輸線140和第一導電線路162,同時也作為該複數第一觸控電容170之觸控功能控制符,使該觸控屏100邊緣區域102增加了觸控功能,提高該觸控屏100之可操作性。
請參閱圖5及圖6,圖5本發明觸控屏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之平面透視圖,圖6是圖5觸控屏之立體結構圖。另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之觸控屏200與上述觸控屏100之主要區別在於:上導電層260還包括一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之附加導電線路264,該上導電層260之附加導電線路264與第二導電線路222或者第二傳輸線130絕緣交疊形成複數第二觸控電容(未標示),遮光層250還包括複數第二通孔254,該複數第二通孔254分別對於該複數第二觸控電容,並作為該第二觸控電容之觸控功能控制符,該觸控功能控
制符可以為音樂視頻播放控制符。另外,該上導電層260之附加導電線路264也通過一第二通孔254’電連接一第一傳輸線240,本實施例中,僅一第二通孔254’用於電連接該第一傳輸線240與該上導電層260之附加導電線路264,其他之第二通孔254並不實現電連接之功能,其主要起到觸控功能控制符之作用。
與上述較佳實施方式之觸控屏100相比較,第二實施方式之觸控屏200之上導電層260還包括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之附加導電線路264,該上導電層260之附加導電線路264與該第二導電線路222或者該第二傳輸線230絕緣交疊形成複數第二觸控電容,並且通過設置該遮光層複數第二通孔254作為該第二觸控電容之觸控功能控制符,進一步增加該觸控屏200邊緣區域增加了觸控功能,提高該觸控屏200之可操作性。
此外,請參閱圖7,其是圖5之部分放大示意圖。從圖7中可以看出,該上導電層260之附加導電線路264與該第二導電線路222之交疊區域呈梯形,當然,具體之交疊區域之形狀還可以為其他形狀。進一步,為了使該附加導電線路264與該第二導電線路222交疊形成之觸控電容之特性更好,本發明為調整上述交疊區域之面積而對該第二導電線路222與該附加導電線路264之部分形狀也做了新設計。
請參閱圖8至圖11,圖8至圖11是圖7之幾種變更實施例之示意圖。其中,圖8、圖9及圖10中,該上導電層260之附加導電線路264可以包括梳狀結構2641及連通該梳狀之連通部2642,該第二導電線路222延伸至該邊緣區域鄰近該上導電層260之附加導電線路264之部分也包括梳狀結構2221,該上導電層260之附加導電線路264之梳狀結構2641與該第二導電線路222之梳狀結構2221一一交互嚙合,該上導電層260之附加導電線路264之連通部
2642與該第二導電線路222之梳狀結構2221部分交疊形成第二觸控電容。圖8至圖9之主要區別在於:該梳狀結構2641與梳狀結構2221整體構成之形狀不同,分別呈矩形、大致圓形及梯形。
圖11中,該上導電層260之附加導電線路264包括一中空之環形結構2641’及連通該環形結構之連通部2642’,該第二導電線路222延伸至該邊緣區域鄰近該上導電層260之附加導電線路264之部分包括圓形部2223及連通部2220。該圓形部2223位於該環形結構2641’之中央,且該第二導電線路222之連通部2222與該環形結構2641’交疊形成第二觸控電容。
圖8至圖11之設計使得附加導電線路264與第二導電線路222在不增大交疊區域之情況下,提高可被觸控之面積,具體可以設計為符合人之手指指肚之大小,以提高觸控屏之操作方便性。
進一步地,請再次參閱圖1及圖4,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上述觸控屏100之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提供一透明基板,作為該觸控屏100之透明覆蓋層114。
具體地,該透明基板作為一承載基底,也作為該觸控屏100之觸模接觸面,即該透明覆蓋層114。
步驟S2:在該透明覆蓋層114上直接形成一上導電層160。
具體地,沉積一第一透明導電層於該透明覆蓋層114之一表面;以及提供一預定圖案對該第一透明導電層進行刻蝕,進而形成圖1所示圖案之上導電層160。
步驟S3:在該上導電層160遠離該透明覆蓋層114之一側形成一遮光層150以及複數位於該遮光層150中之第一通孔152。
具體地,在該上導電層160遠離該透明覆蓋層114之
表面沉積一層遮光材料,對該層遮光材料進行刻蝕,進而形成圖1所示圖案之遮光層150以及複數位於該遮光層150中之第一通孔152。
步驟S4:在該遮光層150遠離該上導電層160一側形成複數第一傳輸線140,且該複數第一傳輸線140與該上導電層160通過該複數第一通孔152電連接。該步驟包括:在該遮光層150遠離該上導電層160表面沉積一第一金屬層,對該第一金屬層進行刻蝕,進而形成圖1所示圖案之複數第一傳輸線140。
步驟S5:在該複數第一傳輸線140遠離該遮光層150之一側形成該絕緣層112。該步驟包括沉積一絕緣材料覆蓋該複數第一傳輸線140、該遮光層150、該上導電層160及該透明覆蓋層114;
步驟S6:在該絕緣層112遠離該複數第一傳輸線140之一側形成一下導電層120。具體地,沉積一第二透明導電層於該絕緣層112遠離該複數第一傳輸線140之表面,對該第一透明導電層進行刻蝕,進而形成圖1所示圖案之下導電層120。
步驟S7:形成與該下導電層120電連接之複數第二傳輸線130。該步驟包括:沉積一第二金屬層,對該第二金屬層進行刻蝕,進而形成圖1所示圖案之複數第二傳輸線130。
步驟S8:在該下導電層120遠離該絕緣層112一側覆蓋一絕緣層,即形成該基板110。該步驟包括沉積一絕緣材料覆蓋該下導電層120、複數第二傳輸線130及該絕緣層112。
相較於先前技術之製造方法,本發明之觸控屏100製造方法中,該上導電層160直接形成於該透明覆蓋層114上,從而簡化製程、降低製造成本。
圖12是本發明觸控顯示裝置一較佳實施方式之示意
圖。該觸控顯示裝置10包括一觸控屏20、一與該觸控屏20層疊設置之顯示面板30及一電連接該觸控屏20之電路板40,該觸控屏20可以採用第一、第二實施方式中任意一觸控屏,該顯示面板30可以為液晶顯示面板、有機發光式顯示面板及場發射式顯示面板等。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本發明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該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200、20‧‧‧觸控屏
110‧‧‧基板
120‧‧‧下導電層
160、260‧‧‧上導電層
112‧‧‧絕緣層
150、250‧‧‧遮光層
114‧‧‧透明覆蓋層
140、240‧‧‧第一傳輸線
130、230‧‧‧第二傳輸線
152‧‧‧第一通孔
254、254’‧‧‧第二通孔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102‧‧‧邊緣區域
1022‧‧‧接合區域
104‧‧‧觸控顯示區
162‧‧‧第一導電線路
122、222‧‧‧第二導電線路
142‧‧‧電極
124、264‧‧‧附加導電線路
170‧‧‧第一觸控電容
2641、2221‧‧‧梳狀結構
2642、2642’、2222‧‧‧連通部
2641’‧‧‧環形結構
2223‧‧‧圓形部
10‧‧‧觸控顯示裝置
30‧‧‧顯示面板
40‧‧‧電路板
圖1是本發明觸控屏一較佳實施方式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觸控屏之各元件結合後之立體結構圖。
圖3是圖1所示觸控屏之平面透視圖。
圖4是圖3沿線IV-IV之剖面示意圖。
圖5本發明觸控屏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之平面透視圖。
圖6是圖5觸控屏之立體結構圖。
圖7是圖5之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8至圖11是圖6之幾種變更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觸控顯示裝置一較佳實施方式之示意圖。
100‧‧‧觸控屏
110‧‧‧基板
120‧‧‧下導電層
122‧‧‧第二導電線路
124‧‧‧附加導電線路
160‧‧‧上導電層
162‧‧‧第一導電線路
112‧‧‧絕緣層
150‧‧‧遮光層
114‧‧‧透明覆蓋層
140‧‧‧第一傳輸線
142‧‧‧電極
130‧‧‧第二傳輸線
152‧‧‧第一通孔
Claims (15)
- 一種觸控屏,其包括:一基板;一設置在該基板上之下導電層,包括複數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之第二導電線路,以及,至少一沿第二方向延伸之附加導電線路,該至少一附加導電線路位於該觸控屏之邊緣區域;一設置在該下導電層上之絕緣層;至少一設置在該絕緣層上之第一傳輸線;一設置在該第一傳輸線上之遮光層,該遮光層包括至少一第一通孔;以及一設置在該遮光層上之上導電層,該上導電層包括複數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導電線路,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與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絕緣交叉,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通過該至少一第一通孔電連接至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之其中一條,其中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其中之一與該至少一附加導電線路或者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部分交疊,形成至少一第一觸控電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屏,其中,該觸控屏還包括一位於該上導電層上之透明覆蓋層,且該上導電層是直接形成於該透明覆蓋層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屏,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通孔對應於該至少一第一觸控電容,且該至少一第一通孔作為該至少一第一觸控電容之觸控功能控制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控屏,其中,該觸控功能控制符為音量控制符、音樂視頻播放控制符或者螢幕滑動控制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觸控屏,其中,該觸控屏還包括至少一位於該邊緣區域之第二傳輸線,該至少一第二傳輸線用於電連接下導電層之複數第二導電線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屏,其中,該上導電層還包括至少一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之附加導電線路,該上導電層之至少一附加導電線路與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其中之一或者該至少一第二傳輸線部分絕緣交疊形成至少一第二觸控電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屏,其中,該遮光層還包括至少一第二通孔,該至少一第二通孔對應於該至少一第二觸控電容,並作為該至少一第二觸控電容之觸控功能控制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屏,其中,該邊緣區域還包括一接合區域,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及至少一第二傳輸線之一端排列在該接合區域,用於與一外部電路電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觸控屏,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之數量為複數,該至少一第一通孔之數量為複數,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通過該複數第一通孔與該複數第一傳輸線電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觸控屏,其中,該至少一第二傳輸線之數量為複數,該複數第二傳輸線與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電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觸控屏,其中,該透明覆蓋層之材料為玻璃或者壓克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屏,其中,該遮光層之材料包括油墨。
- 一種觸控屏,其包括:一下導電層;一設置在該下導電層上之絕緣層;一設置在該絕緣層上之上導電層及一覆蓋該上導電層之透明覆蓋層;其中,該絕緣層上還設置有至少一第一傳輸線,且該第 一傳輸線上設置有一遮光層,該遮光層包括至少一第一通孔,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通過該至少一第一通孔與該上導電層電連接,該遮光層及至少一第一傳輸線皆位於該觸控屏之邊緣區域,該上、下導電層在該邊緣區域交疊形成至少一觸控電容,該至少一第一通孔作為該至少一觸控電容之觸控功能控制符,當至少一第一通孔所在位置被觸模時,該至少一觸控電容之電容值發生變化且被偵測到。
- 一種觸控屏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提供一透明基板,作為該觸控屏之透明覆蓋層;在該透明覆蓋層上直接形成一上導電層;在該上導電層遠離該透明覆蓋層之一側形成一遮光層以及至少一位於該遮光層中之第一通孔;在該遮光層遠離該上導電層一側形成至少一第一傳輸線,且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與該上導電層通過該至少一第一通孔電連接;在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遠離遮光層之一側形成一絕緣層;在該絕緣層遠離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之一側形成一下導電層;及該上、下導電層在觸控屏之邊緣區域交疊形成一第一觸控電容。
-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其包括一觸控屏及一與該觸控屏層疊設置之顯示面板,其中,該觸控屏包括一基板以及沿遠離該基板一表面方向依序設置之一下導電層、一絕緣層、至少一第一傳輸線、一遮光層及一上導電層,該遮光層將該觸控屏界定出一透光之顯示區及一該遮光層所在位置之邊緣區域,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位於該邊緣區域,該遮光層包括至少一第一通孔,該至少一第一傳輸線一方面電性耦接一外部電路,另一方面通過該至少 一第一通孔電性耦接該上導電層,該上、下導電層在該邊緣區域交疊形成至少一觸控電容,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通孔對應於該至少一第一觸控電容,且該至少一第一通孔作為該至少一第一觸控電容之觸控功能控制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9117153A TWI412984B (zh) | 2010-05-28 | 2010-05-28 | 觸控屏、觸控屏之製造方法及觸控顯示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9117153A TWI412984B (zh) | 2010-05-28 | 2010-05-28 | 觸控屏、觸控屏之製造方法及觸控顯示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42677A TW201142677A (en) | 2011-12-01 |
TWI412984B true TWI412984B (zh) | 2013-10-21 |
Family
ID=46765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9117153A TWI412984B (zh) | 2010-05-28 | 2010-05-28 | 觸控屏、觸控屏之製造方法及觸控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1298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12016000510B4 (de) | 2015-07-31 | 2024-05-08 |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 Kapazitiver Sensor, Sensorlag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apazitiven Sensor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93137B (en) * | 2000-03-31 | 2002-07-01 | Nissha Printing | Touch panel with light-shielding peripheral edges |
TW200928930A (en) * | 2007-12-24 | 2009-07-01 | Wintek Corp | Transparent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TWM371271U (en) * | 2009-07-10 | 2009-12-21 | Shinan Snp Taiwan Co Ltd | Thin touch panel |
TWM379118U (en) * | 2009-12-11 | 2010-04-21 | Minlad Invest Ltd | Projectiv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
-
2010
- 2010-05-28 TW TW99117153A patent/TWI41298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93137B (en) * | 2000-03-31 | 2002-07-01 | Nissha Printing | Touch panel with light-shielding peripheral edges |
TW200928930A (en) * | 2007-12-24 | 2009-07-01 | Wintek Corp | Transparent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TWM371271U (en) * | 2009-07-10 | 2009-12-21 | Shinan Snp Taiwan Co Ltd | Thin touch panel |
TWM379118U (en) * | 2009-12-11 | 2010-04-21 | Minlad Invest Ltd | Projectiv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42677A (en) | 2011-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06598B2 (en) | Conductiv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WO2019242301A1 (zh)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 |
US9939978B2 (en) | Touch sensitive displays | |
US8269743B2 (en) | Touch sensing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ensing substrate | |
US9454267B2 (en) | Touch sens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
US9354738B2 (en) | Touch pane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TWI426427B (zh) | 觸控面板 | |
JP5925659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201020871A (en) |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 |
TWI585644B (zh) |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 |
CN106020551A (zh) | 柔性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 |
TW201516781A (zh) |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 |
TW201312402A (zh) | 觸控面板 | |
CN101458410B (zh) | 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120175235A1 (en) | Touch panel | |
US9058083B2 (en) | Touch sens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
CN103401967B (zh) | 移动终端及其触摸屏 | |
US20140225862A1 (en) | Touch panel | |
JP2014520326A (ja) | 静電容量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るタッチパネル | |
US20140168535A1 (en) | Touch panel | |
TW201333796A (zh) | 電容式觸控單元 | |
TWI412984B (zh) | 觸控屏、觸控屏之製造方法及觸控顯示裝置 | |
TW201935200A (zh) | 觸控感測模組以及應用其的觸控顯示面板及智慧手錶 | |
WO2014161243A1 (zh) | 触摸屏 | |
JP3166451U (ja) | タッチパネ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