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TWI394477B - 無線通訊系統執行無線鏈結控制層封包之傳輸及優先次序之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系統執行無線鏈結控制層封包之傳輸及優先次序之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4477B
TWI394477B TW098121622A TW98121622A TWI394477B TW I394477 B TWI394477 B TW I394477B TW 098121622 A TW098121622 A TW 098121622A TW 98121622 A TW98121622 A TW 98121622A TW I394477 B TWI394477 B TW I3944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link
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media acc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1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8288A (en
Inventor
Chih Hsiang Wu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18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8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4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447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系統執行無線鏈結控制層封包之傳輸及優先次序之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本發明係指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方法及其相關裝置,尤指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關於一無線鏈結控制層的封包之傳輸及優先次序之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第三代行動通訊聯盟(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所制定之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無線通訊系統,目前被視為可提供高資料傳輸率、低潛伏時間、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統容量和覆蓋範圍的一種新無線介面及無線網路架構。於長期演進無線通訊系統中,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包含複數個加強式基地台,並與複數個行動基地台(或稱為用戶端)進行通訊。以下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接取網路簡稱為無線接取網路。
無線鏈結控制層(Radio Link Control,RLC)負責封包資料聚合協定層(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的無線電承載之資料傳輸且包含有三種傳輸模式:透通模式(Transparent Mode,TM)、確認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以及非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無線鏈結控制單元與上層交換無線鏈結控制伺服資料單元(RLC Service Data Unit,RLC SDU),以及透過下層,與遠端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交換無線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RLC Protocol Data Unit,RLC PDU)。無線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可為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RLC data PDU)或無線鏈結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RLC control PDU)。
在長期演進無線通訊系統中,非確認模式無線鏈結控制單元可設定為一傳輸非確認模式無線鏈結控制單元(transmitting UM RLC entity)或一接收非確認模式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ceiving UM RLC entity)。傳輸非確認模式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接收來自上層的無線鏈結控制伺服資料單元且傳送無線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給遠端的接收非確認模式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接收非確認模式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把無線鏈結控制伺服資料單元傳遞給上層並透過下層,接收來自遠端傳輸非確認模式無線鏈結控制單元的無線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此外,當根據無線鏈結控制伺服資料單元形成非確認模式資料(UM data,UMD)協定資料單元時,傳輸非確認模式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根據一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的大小,分割及/或連結無線鏈結控制伺服資料單元。傳輸區塊是由下層在特定傳輸機會下所選擇的。
在長期演進無線通訊系統中,確認模式無線鏈結控制單元,無論在用戶端或無線接取網路,皆由一傳輸邊及一接收邊所組成,並支援分割、重傳、序號檢查以及其他功能。確認模式無線鏈結單元之接收邊用來傳遞無線鏈結控制伺服資料單元給上層,並透過下層接收來自遠端確認模式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單元之無線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當確認模式資料(AM Data,AMD)協定資料單元根據無線鏈結控制伺服資料單元而形成時,根據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所指示之傳輸區塊大小,確認模式無線鏈結單元之傳輸邊接收來自上層之無線鏈結控制伺服資料單元,並傳遞無線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給其遠端確認模式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此外,確認模式無線鏈結單元之傳輸邊根據特定傳輸機會下媒體存取控制層所選擇之傳輸區塊大小,分割及/或連結無線鏈結控制伺服資料單元。
於確認模式資料傳輸中,確認模式無線鏈結單元之傳輸邊應給予無線鏈結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之傳輸優先次序高於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之傳輸,且另給予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之重傳優先次序高於確認模式資料協定資料單元之新傳輸。於重新傳輸時,如果確認模式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可以完全置入於特定傳輸機會之傳輸區塊,則確認模式無線鏈結單元之傳輸邊傳遞確認模式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否則分割確認模式資料協定資料單元,以形成能置入傳輸區塊之確認模式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區段(AMD PDU segment)。
媒體存取控制層係無線鏈結控制層之下層,支援邏輯通道與傳輸通道的對映、多工、解多工、給予邏輯通道優先次序及傳輸格式選擇等等功能。用來執行媒體存取控制功能之媒體存取控制單元透過邏輯通道,與無線鏈結控制交換無線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亦視為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並且透過傳輸通道,例如上鏈路共享通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或下鏈路共享通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與實體層交換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可為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無線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區段或無線鏈結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更具體地,媒體存取控制單元將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從一邏輯通道或不同的邏輯通道多路傳輸至傳輸區塊,以透過傳輸通道傳遞至實體層。此外,每一媒體存取控制傳輸分配到一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
在媒體存取控制層之邏輯通道優先次序中,當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的一新傳輸進行時,一通道優先次序程序(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Procedure)則被啟用。每一邏輯通道都被賦予一優先位元率(Prioritized Bit Rate,.PBR),其係以每秒X個位元組或每秒Y個位元來表示。邏輯通道優先次序程序用來確保所有的邏輯通道根據所設定的優先位元率(configured PBR),以相對優先次序由高至低的方式進行資料傳輸。如果有多餘的資源,所有的邏輯通道以嚴謹遞減(strict decreasing)的方式排列直到邏輯通道資料或上層鏈路的授予量(Grant)先耗盡。
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由一媒體存取控制表頭(MAC header)、零或多個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零或多個媒體存取控制子件(MAC control element)以及選擇性的填補位元(Padding)所組成。媒體存取控制表頭與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兩者皆為可變大小。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表頭由一或多個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副表頭(MAC PDU sub-header)所組成,每一副表頭對應於一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媒體存取控制子件或填補位元。媒體存取控制子件必須置放於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及填補位元之前。每一用戶端在每一傳輸區塊最多可傳送一個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且每一傳輸時間間隔可傳送一或兩個傳輸區塊。
根據習知技術,媒體存取控制層會為確認模式無線鏈結控制單元選擇一傳輸區塊大小,其透過多路傳輸方式承載來自於一個或不同邏輯通道之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且與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大小相同。在此情況下,當多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同時進行資料傳輸,且其對應邏輯通道是多工於上鏈路共享通道(Upnlink Shared Channel,UL-SCH)或下鏈路共享通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時,習知技術會造成無線鏈路控制單元之傳輸區塊分配問題。舉例來說,有一用戶端具有相同邏輯通道優先次序的兩個無線鏈路控制單元同時進行資料傳輸且其邏輯通道皆多工於上鏈路共享通道中。在此情況下,當這兩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皆有多於二分之一傳輸區塊大小的資料要傳輸時,媒體存取控制層必須提供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二分之一的傳輸區塊大小。因此,只根據媒體存取控制層所選取的傳輸區塊大小來分割及/或連結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是不可靠的。再者,只根據確認模式協定資料單元能否完全符合對應的傳輸區塊大小,來決定需重傳的確認模式協定資料單元是否需要分割亦是不可靠的作法。
習知技術並沒有明確規範在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與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共同透過同一傳輸機率下傳送的情況下,如何決定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大小。再者,在習知技術中也無明確定義當前的邏輯通道的優先次序。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媒體存取控制層中,進行關於一無線鏈結控制層封包之傳輸及決定其傳輸優先次序之方法。
本發明係揭露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媒體存取控制層之方法,用來執行關於一無線鏈結控制層的封包之傳輸及決定其傳輸優先性,其中該無線鏈結控制層包含有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耦接於複數個邏輯通道,其中該複數個邏輯通道用來傳輸該媒體存取控制層與該無線鏈結控制層間的封包,該方法包含有:根據該媒體存取控制層之下之一通訊層所提供之一授予量,決定一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大小,其中該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包含一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表頭以及至少一個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選擇用來置放於該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表頭中之複數個媒體存取控制子件、根據選擇之該複數個媒體存取控制子件,決定用來置放於該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表頭中之複數個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根據該複數個媒體存取控制子件的大小總和及該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的大小總和,決定一總傳輸載荷大小以及根據該總傳輸載荷大小、該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所提供之總傳輸資料量以及該複數個邏輯通道之優先次序,分配一傳輸載荷大小給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電腦程式產品,用來操作一處理器執行前述之方法。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媒體存取控制層之方法,用來執行一無線鏈結控制層的封包之傳輸及決定其傳輸優先性,該方法包含有:決定對應於一無線鏈結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之一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的大小、決定對應於一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之一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的大小、決定對應於一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區段之一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的大小,以及給予該無線鏈結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傳輸第一優先性、該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及該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區段的重新傳輸第二優先性,以及一新傳輸的無線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所對應的傳輸第三優先性。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電腦程式產品,用來操作一處理器執行前述之方法。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流程10之流程圖。流程10適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媒體存取控制層,例如一長期演進式(long-term evolution,LTE)無線通訊系統,且用來執行關於一無線鏈結控制層的封包之傳輸及其傳輸優先次序,其中無線鏈結控制層包含有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耦接於用來傳送媒體存取控制層與無線鏈結控制層之間封包的複數個邏輯通道。較佳地,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操作於一確認或非確認模式,且無線鏈結控制封包可為無線鏈結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RLC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s,RLC control PDUs)、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RLC Data Protocol Data Units,RLC Data PDUs)以及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區段(RLC data PDU segments),以下分別簡稱為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及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區段。流程10包含以下步驟:步驟100:開始。
步驟102:根據一實體層所提供之一授予量,決定一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大小,其中該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包含一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表頭以及至少一個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
步驟104:選擇用來置放於該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表頭中之複數個媒體存取控制子件。
步驟106:根據選擇之該複數個媒體存取控制子件,決定用來置放於該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表頭中之複數個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
步驟108:根據該複數個媒體存取控制子件的大小總和及該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的大小總和,決定一總傳輸載荷大小(Total Transmission payload Size,TTPS)。
步驟110:根據該總傳輸載荷大小、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所提供之傳輸資料量以及該複數個邏輯通道之優先次序,分配一傳輸載荷大小(Transmission Payload Size,TPS)給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
步驟112:結束。
根據流程10,根據實體層所提供之一授予量來決定下一次傳輸時的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大小(即傳輸區塊大小),其中該受予量包含有頻寬、調變、編碼方式等等。較佳地,在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中之每一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係一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一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或一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區段。包含於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表頭之控制子件及相關的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也在下一次傳輸時選擇完成。根據控制子件及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的大小總和,爲該複數個確認模式或非確認模式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決定總傳輸載荷大小。較佳地,總傳輸載荷大小是由(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大小-控制子件之大小總和-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之大小總和)所決定。根據總傳輸載荷大小、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所提供之傳輸資料量以及邏輯通道之優先次序(優先性),分配一傳輸載荷大小給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換句話說,所有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的總大小等於分配給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傳輸載荷大小的總和。
較佳地,傳輸載荷大小由第一輪傳輸載荷大小分配的一第一載荷大小TPS1以及第二輪傳輸載荷大小分配的一第二載荷大小TPS2所組成。在該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已完成第一輪封包傳輸之後,當該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第一載荷大小的總和等於總傳輸載荷大小時,則第二輪封包傳輸不需進行,在此情況下,對應於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第二載荷大小為零。
此外,給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的傳輸荷大小是從最高至最低優先層級依序分配,每一邏輯通都被給予一優先位元率(Prioritized Bit Rate,PBR),其隨著所對應的邏輯通道的優先性變動。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用於流程10之一流程20之一流程圖。流程20用來產生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之一第一載荷大小TPS1i,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對應於一邏輯通道優先次序i及一優先位元率PBRi,其中i值為1至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數量之間的數目。流程20包含以下步驟:步驟200:開始。
步驟202:決定一優先位元率比=優先位元率PBRi÷所有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優先位元率的總和。
步驟204:藉由從區間{一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該優先位元率-d1,該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該優先位元率+d2}中選擇一數值,決定一資料允量。
步驟206:一第一載荷大小TPS1i=取最小值{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的傳輸資料量,該資料允量)。
步驟208:該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該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第一載荷大小TPS1i。
步驟210: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的剩餘傳輸資料量=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的傳輸資料量-第一載荷大小TPS1i。
步驟212:結束。
在上述的步驟中,d1及d2為容忍值,其較佳值為(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優先位元率)的比值,例如百分之五的比值。容忍值d1及d2可為相等的數值。舉例來說,如果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需要傳送65個位元組資料且(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優先位元率)為64個位元組,則d2可調整為大於1的值。因此,資料允量的最大允許值提升至65個位元組,而第一載荷大小TPS1i可分配到65個位元組,其正好足夠65個位元組的資料傳輸。
在步驟204中,第一載荷大小TPS1i是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所提供之傳輸資料量與對應的資料允量的較小資料量。剩餘傳輸資料量藉由將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之傳輸資料量扣除第一載荷大小TPS1i所獲得。相同地,剩餘總載荷大小則藉由將總傳輸載荷大小扣除分配給優先等級高於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的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所有第一載荷大小所獲得。剩餘總載荷大小的初始值為總傳輸載荷大小。當第一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進行流程20時,剩餘總載荷大小等同於總載荷大小。
當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進行流程20時,由步驟208產生的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會用於下一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所執行之步驟204中。舉例來說,在一100位元組的總傳輸載荷大小TTPS中有30個位元組的第一載荷大小TPS11 分配給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1,且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1之傳輸資料量為120個位元組。在此情況下,當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1進行流程20時,留給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A2於步驟204中使用之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為(100-30)=70位元組。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1於步驟210中使用之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為(120-30)=90位元組。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2與其它具有較低優先次序的無線鏈結控制單元則同樣以對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1所執行之步驟進行流程20。
較佳地,一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傳輸資料量係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及其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重傳的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及其所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重傳的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區段及其所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以及新傳輸的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及其所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之一加總資料量。又或者,傳輸資料量可為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重傳的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重傳的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區段,以及新傳輸的無線鏈結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之一加總資料量,而不包含其相關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
關於邏輯通道的資料傳輸優先次序,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為第一優先傳送至媒體存取控層,以置入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中,重傳的無線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或無線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區段為第二優先次序,而新的無線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則為第三優先次序。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用於流程10中之一流程30之一流程圖。流程30可作為為流程20以外之另一選擇,因此流程30所對應的符號和流程20定義相同。流程30包含以下步驟:步驟300:開始。
步驟302:藉由從區間(一優先位元率PBRi x一傳輸時間間隔-d1,優先位元率PBRi x該傳輸時間間隔+d2}中選擇一數值,決定一資料允量。
步驟304:第一載荷大小TPS1i=取最小值{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的傳輸資料量,該資料允量)。
步驟306: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第一載荷大小TPS1i。
步驟308: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的剩餘傳輸資料量=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的傳輸資料量-第一載荷大小TPS1i。
步驟310:結束。
相較於流程20,優先位元率比並不使用於流程30中,且資料允量之決定方式則改為從範圍(優先位元率PBRi x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d1,優先位元率PBRi x傳輸時間間隔+d2}中選擇一數值。流程30的其餘步驟和流程20相同,因此相關詳細說明在此不贅述。
在所有的無線鏈路控制單元進行完第一輪封包傳輸且全部第一載荷大小TPS1都決定之後,所有第一載荷大小的大小總和可能小於或等於總傳輸載荷大小。當第一載荷大小的大小總和等於總傳輸載荷大小時,其意謂著總傳輸載荷大小已完全使用,因此不需要進行第二輪封包傳輸,而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第二載荷大小TPS2為零。換句話說,每一無線鏈路控制單元之傳輸載荷大小TPS係其第一載荷大小TPS1。當所有第一載荷大小的大小總和小於總傳輸載荷大小TTPS時,其意謂著總傳輸載荷大小TTPS仍有剩餘空間,因此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需要進行第二輪封包傳輸,以決定第二載荷大小TPS2,進而充分利用總傳輸載荷大小TTPS。
決定第二載荷大小TPS2的方式類似於第一載荷大小TPS1,也是從最高至最低優先層级決定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第二載荷大小TPS2。舉例來說,邏輯通道優先次序i及優先位元率PBRi之無線鏈路控制單元REi之一第二載荷大小TPS2i可透過以下步驟決定:
(1)第二載荷大小TPS2i=取最小值(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之剩餘傳輸資料量,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
(2)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第二載荷大小TPS2i。
在上述的決定方法中,第二載荷大小TPS2i為無線鏈結控制單元REi之剩餘傳輸資料量與目前的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兩者的較小資料量。此外,第一個進行第二輪封包傳輸的無線鏈路控制單元之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即為第一輪封包傳輸(透過流程20或30)結束後所得到之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流程40之一流程圖。流程40應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媒體存取控制層,例如一長期演進式(long-term evolution,LTE)無線通訊系統,用來執行關於無線鏈結控制層封包之傳輸及傳輸優先性,其包含以下步驟:步驟400:開始。
步驟402:決定一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RLC control PDU)所對應之一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的大小。
步驟404:決定一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RLC data PDU)所對應之一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的大小。
步驟406:決定一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區段(RLC data PDU segment)所對應之一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的大小。
步驟408:給予該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傳輸第一優先性、該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及該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區段所對應的重傳第二優先性,以及一新傳輸的無線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所對應的傳輸第三優先性。
步驟410:結束。
根據流程40,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及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區段所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皆在媒體存取控制層中決定。此外,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傳輸、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及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區段的重傳,以及新的無線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傳輸分別為第一優先次序、第二優先次序及第三優先次序。因此,無線鏈結控制單元必需根據流程40所決定的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大小來傳送資料(如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及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區段)。此外,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或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傳輸所對應之邏輯通道優先次序也因此清楚地在媒體存控制層中被決定。
本發明實施例方法(如包含流程20或流程30之流程10,或流程40)可實現於一電腦可讀式紀錄媒體的一電腦程式產品上。電腦可讀紀錄媒體所儲存之資料可由一電腦系統中之一處理器讀取,以執行本發明實施例之流程。較佳地,電腦系統可為一用戶端(User Equipment)、一通用陸地全球無線網路(Univers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或一基地台。電腦可讀式紀錄媒體的範例包含有唯讀記憶體(Read Op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光碟(CD-ROM)、磁帶(Magnetic Tapes)、軟碟(Floppy Disks)、光學資料儲存元件及載波(例如:網際網路的資料傳輸)。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之方法用來決定媒體存取控制層中對應於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及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區段之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的大小,除此之外,當有鏈結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與鏈結資料協定資料單元必須在同一傳輸機會下傳送時,本發明實施例方法根據已決定的邏輯通道優先次序,分配適合的載荷大小給無線鏈結控制單元。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20、30、40...流程
100、102、104、106、108、110、112...步驟
200、202、204、206、208、210、212...步驟
300、302、304、306、308、310...步驟
400、402、404、406、408、410...步驟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流程之流程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用於第1圖的流程之一載荷大小決定流程之流程圖。
第3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用於第1圖的流程之一載荷大小決定流程之流程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流程之流程圖。
10...流程
100、102、104、108、110、112...步驟

Claims (15)

  1. 一種執行關於一無線鏈結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的封包之傳輸及優先性之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該無線鏈結控制層包含有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耦接於複數個邏輯通道,該複數個邏輯通道用來傳輸該媒體存取控制層與該無線鏈結控制層間的封包,該方法包含有:根據該媒體存取控制層之下一通訊層所提供之一授予量(Grant),決定一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MAC 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的大小,其中該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包含一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表頭(MAC PDU header)以及至少一個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MAC Service Data Unit,MAC SDU);選擇用來置放於該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表頭中之複數個媒體存取控制子件(MAC control element);根據選擇之該複數個媒體存取控制子件,決定用來置放於該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表頭中之複數個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MAC sub-header);根據該複數個媒體存取控制子件的大小總和及該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的大小總和,決定一總傳輸載荷大小;以及根據該總傳輸載荷大小、該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所提供之傳輸資料量以及該複數個邏輯通道之優先次序,分配一傳輸載荷大小給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根據該總傳輸載荷大小、該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所提供之傳輸資料量以及該複數個邏輯通道之優先次序,分配該傳輸載荷大小給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包含有:從最高優先層級至最低優先層级,依序分配該傳輸載荷大小給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其中該傳輸載荷大小包含一第一載荷大小及一第二載荷大小;決定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一資料允量;以及當該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進行第一輪的封包傳輸時,取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所提供之傳輸資料量與對應的允許資料量的較小資料量,當作對應的該第一載荷大小。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資料允量係介於一範圍間之一數值,該範圍的下限係一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乘以一優先位元率比(Prioritized Bit Rate Ratio)後減去一第一容忍值,該範圍的上限係該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乘以該優先位元率比後加上一第二容忍值,其中該優先位元率比對應於其所對應之邏輯通道的優先次序,該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係一剩餘資料量,其藉由將該總傳輸載荷大小減去相對較高優先層級之分配的傳輸載荷大小所獲得,該優先位元率比係對應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一優先位元率(Prioritized Bit Rate,PBR)除以該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優先位元率的總和。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資料允量係介於一範圍間之一數值,該範圍的下限係一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乘以一優先位元率後減去一第一容忍值,該範圍的上限係該傳輸時間間隔乘以該優先位元率後加上一第二容忍值。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該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已完成第一輪封包傳輸之後,當該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第一載荷大小總和相等於該總傳輸載荷大小時,對應於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該第二載荷大小係為零。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在該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已完成第一輪封包傳輸之後,當該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第一載荷大小總和小於該總傳輸載荷大小時,決定對應於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該第二載荷大小。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該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已完成第一輪封包傳輸之後,當該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第一載荷大小總和小於該總傳輸載荷大小時,決定對應於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該第二載荷大小包含有:從最高優先層級至最低優先層级,決定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該第二載荷大小;以及取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剩餘傳輸資料量與一剩餘總傳輸載荷大小的較小資料量,做為對應的該第二載荷大小;其中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之剩餘傳輸資料量係藉由將對應的傳輸資料量減去對應的第一載荷大小所得到。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無線鏈結控制層之封包包含無線鏈結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RLC control PDUs)、無線鏈結控 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RLC data PDUs)及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段(RLC data PDU segments)之至少其一。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媒體存取控制伺服資料單元係一無線鏈結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一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或一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段。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無線鏈結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係第一優先傳送至該媒體存取控制層,該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係第二優先傳送至該媒體存取控制層,該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段係第三優先傳送至該媒體存取控制層。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方法,其中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所提供之傳輸資料量係一加總資料量,其包含無線鏈結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無線鏈結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所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重傳的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重傳的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所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重傳的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段、重傳的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段所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新傳輸的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以及新傳輸的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所對應的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方法,其中每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所提供之傳輸資料量係一加總資料量,其包含無線鏈結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重傳的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重傳的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段,以及新傳輸的無線鏈結控制資料協定資料單元。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根據該複數個媒體存取控制子件的大小總和及該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的大小總和,決定該總傳輸載荷大小,包含決定該總傳輸載荷大小為一傳輸載荷大小,其係從該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大小減去該複數個媒體存取控制子件的大小總和與該媒體存取控制副表頭的大小總和。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操作於一確認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或一非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
  15.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用來驅動一處理器執行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
TW098121622A 2008-06-30 2009-06-26 無線通訊系統執行無線鏈結控制層封包之傳輸及優先次序之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TWI3944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164,116 US8050292B2 (en) 2008-06-30 2008-06-30 Method of performing transmission and prioritization for radio link control packets for a 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8288A TW201018288A (en) 2010-05-01
TWI394477B true TWI394477B (zh) 2013-04-21

Family

ID=41181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1622A TWI394477B (zh) 2008-06-30 2009-06-26 無線通訊系統執行無線鏈結控制層封包之傳輸及優先次序之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50292B2 (zh)
EP (1) EP2141959B1 (zh)
CN (1) CN101621369B (zh)
TW (1) TWI3944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6195B2 (en) * 2008-06-30 2015-12-29 Ht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LC Data PDU siz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ccording to control data
US8306059B2 (en) * 2008-11-05 2012-11-06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nd transmitting packets with MIMO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00281486A1 (en) * 2009-05-04 2010-11-04 HT mMobile Inc. Enhanced scheduling, priority handling and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system
KR101335869B1 (ko) 2009-08-12 2013-1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논리채널에 대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8483238B2 (en) * 2010-02-02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size selection
JP2012227599A (ja) * 2011-04-15 2012-11-15 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US9014000B2 (en) 2011-10-14 2015-04-21 Broadcom Corporation Adaptive traffic manager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
US9313756B2 (en) * 2012-10-10 2016-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hyper frame number (HFN) de-synchronization in radio link control (RLC) unacknowledged mode (UM)
US9320050B2 (en) 2013-06-28 2016-04-19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radio link performance in a multi-carrier environment
WO2015012557A1 (en) * 2013-07-23 2015-0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forcing prioritized bit rat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517931B2 (ja) * 2014-10-31 2019-05-2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D2d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パッディングのみを有するmac pdu伝送を回避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10375716B2 (en) * 2015-04-09 2019-08-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at least one SCell operating in an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a device therefor
ES2775474T3 (es) * 2015-05-12 2020-07-27 Deutsche Telekom Ag Método para proporcionar servicios de comunicación a una pluralidad de equipos de usuario de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sistema para proporcionar servicios de comunicación a una pluralidad de equipos de usuario de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equipo de usuario, programa y producto de programa informático
WO2017022959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priority for relay data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8087154A1 (en) * 2016-11-08 2018-05-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timization of logical channel processing for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s
CN106936918B (zh) * 2017-03-24 2020-07-10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lte移动通信系统的rlc pdu传输方法
US20200404698A1 (en) * 2018-04-03 2020-1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by tm rlc entity of transmission en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831161B (zh) * 2018-08-07 2021-08-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4020784A1 (en) * 2022-07-26 2024-02-01 Apple Inc. Intra-pdu set quality of service adap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0302685D0 (sv) 2003-10-07 2003-10-0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39930B1 (ko) * 2003-12-22 2005-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최적화를 위한 전송 포맷 선택 방법
DE102005005251A1 (de) * 2005-02-04 2006-08-1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Datensicherungsschicht-Protokolleinheit, Mobilfunk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bbilden von mittels einer Mobilfunkeinrichtung zu übertragenden Daten von mindestens einem logischen Kanal und von zu übertragenden Kontrolldaten auf mindestens einen Transportkanal
JP2010521923A (ja) * 2007-03-16 2010-06-24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evolvedHSPAシステム内での確認モード無線リンク制御のアーキテクチャおよび方法
KR101396062B1 (ko) * 2007-09-18 2014-05-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헤더 지시자를 이용한 효율적인 데이터 블록 전송방법
KR101435844B1 (ko) * 2007-09-18 2014-08-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블록 전송 방법
KR101108396B1 (ko) * 2007-09-28 2012-01-30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의 레이어 2 프로세싱 및 생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156892B1 (ko) * 2007-09-28 2012-07-13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통신에서의 강화된 전송 포맷 조합 선택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TWM350931U (en) * 2007-09-28 2009-02-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s
JP2011504329A (ja) * 2007-11-08 2011-02-03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結合された媒体アクセス制御および無線リンク制御処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9164684A (ja) 2007-12-28 2009-07-23 Fujitsu Ltd 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A2692649C (en) 2008-02-01 2015-07-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nding rlc pdu and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lc entit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ES2609808T3 (es) * 2008-02-01 2017-04-2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étodo y aparato para priorizar canales lógicos
WO2009096848A1 (en) * 2008-02-01 2009-08-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transmitting a data uni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226195B2 (en) * 2008-06-30 2015-12-29 Ht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LC Data PDU siz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ccording to control data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TS 25.321 V8.2.0 (2008-05) *
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Link Control (RL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TS 25.322 V8.2.0 (2008-05) *
Hannes Ekstrom, Anders Furuskar, Jonas Karlsson, Michael Meyer, Stefan Parkvall, Johan Torsner, and Mattias Wahlqvist, Ericsson, "Technical Solutions for the 3G Long-Term Evolution",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March 200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41959A3 (en) 2010-11-03
EP2141959A2 (en) 2010-01-06
US8050292B2 (en) 2011-11-01
US20090323601A1 (en) 2009-12-31
EP2141959B1 (en) 2012-11-28
CN101621369B (zh) 2013-11-13
CN101621369A (zh) 2010-01-06
TW201018288A (en) 201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4477B (zh) 無線通訊系統執行無線鏈結控制層封包之傳輸及優先次序之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US11825295B2 (en) Method for schedul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7821977B2 (en) Determining data amounts for scheduled and autonomous transmission with a user equipment
KR101011249B1 (ko)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융통성 있는 세그먼트화 방식
JP6272813B2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動作に対する無線リンク制御のプロトコルデータユニットを生成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RU247602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значения приоритетов логическим каналам
US8630270B2 (en) MAC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MIMO
KR100950670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무선망
JP4950185B2 (ja) 基地局、移動局及び通信方法
TWI401985B (zh) 多重輸入輸出建立及傳送封包的方法
TWI423632B (zh) 經強化專用頻道排程傳輸方法及裝置
JP6313905B2 (ja)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
KR100984835B1 (ko) 전송 형식 조합을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407280B1 (ko) 이동 통신 중계 시스템을 기반으로 하는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090257377A1 (en) Reducing buffer size for repeat transmission protocols
KR20060091559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링크의 비 스케쥴링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HK1168225A (zh) 用於為多載波操作生成無線電鏈路控制協議數據單元的方法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