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3475A - 終端設備管理方法、伺服器及終端設備 - Google Patents
終端設備管理方法、伺服器及終端設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03475A TW202103475A TW108133708A TW108133708A TW202103475A TW 202103475 A TW202103475 A TW 202103475A TW 108133708 A TW108133708 A TW 108133708A TW 108133708 A TW108133708 A TW 108133708A TW 202103475 A TW202103475 A TW 20210347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device
- terminal
- server
- data
-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5—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 H04L41/0853—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by actively collec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r by backing up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26—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dedicated tools for LAN [Local Area Network]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78—NAT traversal without involvement of the NAT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92—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tunnelling or encaps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3—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 H04L67/145—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avoiding end of session, e.g. keep-alive, heartbeats, resumption message or wake-up for inactive or interrupted se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34—Signalling channel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14—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between local and global IP addres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4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for recovering from a failure of a protocol instance or entity, e.g. service redundancy protocols, protocol state redundancy or protocol service re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終端設備管理方法,伺服器獲取每台終端設備的網路配置資訊,並根據所述網路配置資訊將所述終端設備劃分群組;在每個群組中選擇預設比例的終端設備作為主連接設備,與主連接設備保持通信連接,並通過所述主連接設備與群組中所述主連接設備之外的其他終端設備進行通信。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伺服器及終端設備。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終端設備管理方法、伺服器及終端設備。
隨著資訊技術的不斷進步,網路使用者的規模不斷擴大,使用者終端設備的數目的也不斷增加。為了確保網路高效穩定地運行,就需要對終端設備進行有效的管理。常用的解決方法是在網管系統和其管理的終端設備之間通過支持網路位址轉譯(NAT)的設備進行連接,然後網管系統與其管理的終端設備之間通過建立某種協議機制進行交互。在現有的網路管理系統中,為了保證NAT穿透,每個終端設備都需要與NAT設備建立連線,這需要佔用大量的頻寬資源。另一方面,通過SNMP等協定能夠支援網路管理系統監測連接到網路上的設備是否有任何引起需要在管理上關注的情況,但是只能監測具有IP位址的終端設備,如果終端設備沒有獲取到IP地址,那麼伺服器則無法對沒有IP位址的終端設備進行監管。再者,通過伺服器遠端系統管理這些終端設備時,常用的協定如SNMP或TR069沒有對其管理的終端設備進行智慧分類的功能,給終端設備的管理上也帶來不便。
鑒於以上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終端設備管理方法、伺服器及終端設備,節省伺服器與終端設備通信所佔用的頻寬,合理利用網路資源,方便對終端設備的管理。
本申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應用於伺服器中,所述伺服器與多台終端設備通信,所述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包括:
獲取每台終端設備的網路配置資訊,並根據所述網路配置資訊將所述終端設備劃分群組;
在每個群組中選擇預設比例的終端設備作為主連接設備,與主連接設備保持通信連接,並通過所述主連接設備與群組中所述主連接設備之外的其他終端設備進行通信。
本申請第二方面提供一種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應用於終端設備中,所述終端設備處於包括多個終端設備的區域網路中,所述方法包括:
終端設備通過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向同一區域網路內其他終端設備廣播查找指令,其中所述查找指令中包括查找終端設備的查找條件;
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區域網路中符合查找指令中查找條件的其他終端設備返回的回饋資訊;
所述終端設備向符合查找條件的其他終端設備發送連接請求,並在接收其他終端設備發送的連接請求確認資訊後與其他終端設備建立連接;
所述終端設備向其他終端設備發送資料傳輸請求,並與所述其他終端設備之間進行資料傳輸。
本申請第三方面提供一種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應用於終端設備中,所述終端設備處於包括多個終端設備的區域網路中,所述方法包括:
通過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接收區域網路中其他終端設備廣播的查找指令;
判斷是否符合所述查找指令中的查找條件;
若符合所述查找指令中的查找條件,則返回回饋資訊,並接收連接請求,返回連接確認資訊;
與發起連接請求的其他終端設備建立連接,並根據接收到的資料請求向其他終端設備發送對應的資料,或根據接收到的資料轉發請求將其他終端設備中的資料轉發至伺服器,或根據接收到的其他終端設備轉發的伺服器查詢指令,與伺服器建立連接並向伺服器發送伺服器需要查詢的資料。
本申請第四方面提供一種伺服器,所述伺服器包括處理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執行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時實現如前所述的應用於伺服器中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
本發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種終端設備,所述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執行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時實現如前所述的應用在終端設備中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
本發明中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伺服器及終端設備,局域網內的終端設備之間通過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交互通信,伺服器只與局域網內的主連接設備保持連接,對於其他終端設備通過主連接設備通信,而不需要伺服器與每一台終端設備都建立連接,有效節省了伺服器與終端設備之間通信的頻寬,合理利用網路資源,另一方面,通過主連接設備的仲介作用,沒有IP位址的終端裝置也可以與伺服器通信,方便終端設備的管理。另一方面,伺服器對終端裝置智慧分組更方便對終端設備的管理。最後,局域網內終端設備之間的交互可以方便臨近裝置之間的資源傳輸,例如伺服器設定的學習、新版本軟體的下載等。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發明,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
請參閱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中終端設備管理方法的應用環境架構示意圖。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應用於網路系統100,所述網路系統100包括至少一個管理終端10、伺服器20、以及至少一個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30,每一局域網30中包括多台終端設備40。可以理解,所述網路系統100中還包括其他通信設備,例如閘道、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路位址轉譯)設備等等,由於非本發明重點,故在此沒有示出。所述伺服器20分別與所述管理終端10及所述區域網路30中的終端設備40交互通信,所述管理終端10通過所述伺服器20遠端系統管理所述區域網路30中的多個終端設備40。本發明實施方式中,所述伺服器10對所述終端設備40進行智慧劃分群組、監控及管理。伺服器10在對終端設備40劃分群組之後,在群組中選擇少數終端設備40作為主連接設備與伺服器20保持連接(例如通過TCP/IP協議保持通信連接),所述群組中的終端設備40之間通過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Failure Report Monitoring Protocol,FRMP,下稱FRMP協議)交互通信,實現同一區域網路30內終端設備40之間的查找、連接及資料交互功能。其中本發明所述的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下稱FRMP協定)將在後續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當所述伺服器20需要與所述群組中主連接設備之外的其他終端設備40建立通信連接時,可以通過向所述主連接設備發送連接請求,所述主連接設備通過FRMP協定在所述群組中尋找所述伺服器20請求連接的終端設備40並轉發所述連接請求給尋找到的終端設備40,使得接收到所述連接請求的終端設備40通過現有的傳輸層協議與所述伺服器20建立連接。舉例而言,區域網路30中的一台終端設備40在未獲取到IP位址等異常情況下,在區域網路30內部使用所述FRMP協議與IP位址正常的主連接設備進行,還可以通過所述IP位址正常的終端設備40與所述伺服器20間接交互。
所述管理終端10用於供網路管理人員監控及管理所述終端設備40,所述管理終端10可以是但不限於個人電腦、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使用者終端。
所述伺服器20可以是雲伺服器、伺服器集群或單個伺服器。
所述終端設備40可以是個人電腦、網路電話機、網路印表機等區域網路中的各種終端設備。
請參閱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應用於伺服器端的終端設備智慧分組方法流程圖。根據不同的需求,該流程圖中步驟的順序可以改變,某些步驟可以省略。為了便於說明,僅示出了與本發明實施例相關的部分。
步驟S21、伺服器20獲取每個終端設備40的網路配置資訊,並根據所述網路配置資訊將所述終端設備40劃分群組。
具體地,所述網路配置資訊包括終端設備40對應的閘道MAC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進一步地,當所述終端設備40所在的區域網路30還進一步劃分為多個虛擬區域網路絡(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時,所述網路配置資訊中除了閘道MAC位址外,還包括每個終端設備40所屬VLAN的標識資訊(即VLAN的ID)。
根據所述網路配置資訊將所述終端設備40劃分群組具體包括:獲取到每個終端設備40的網路配置資訊後,按照終端設備40的閘道MAC位址進行群組的劃分,將閘道MAC位址相同的終端設備40劃分在相同的群組;進一步地,對於相同閘道MAC位址下的終端設備,按照VLAN的ID進一步劃分子群組,將VLAN的ID相同的終端設備進一步劃分為同一子群組。例如,閘道MAC地址為A的所有終端設備40劃分為同一群組a,在閘道MAC地址為A的區域網路中還進一步劃分VLAN 1,和VLAN 2時,進一步將群組a中對應VLAN 1的終端設備劃分至子群組a1,將群組a中對應VLAN 2的終端設備劃分至子群組a2。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步驟S21還進一步包括:將所述終端設備40按照所述群組進行分群組顯示在管理終端10中。通過將終端設備40按照群組進行顯示方便管理人員對終端設備進行查找和管理。
步驟S22、所述伺服器20在每一群組中選擇預設比例的終端設備作為主連接設備,與所述主連接設備保持通信連接,並通知主連接設備之外的其他終端設備與所述主連接設備通過FRMP協定在群組內部相互通信。
在本實施方式中,主連接設備的選擇方法為:在每個群組中選擇預設比例的終端設備40作為主連接設備,其中選擇的方式可以是隨機選擇,也可以是根據設備參數、運行情況等預設條件進行指定選擇的,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制。舉例而言,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當每個群組中終端設備較多,例如有30台時,在終端設備30中選擇十分之一的終端設備40作為主連接設備,即在30台終端設備中選擇3台作為主連接設備。當群組中終端設備40的數目小於等於預設值(例如3)時,將所有的終端設備40均作為主連接設備。可以理解,所述主連接設備數目的選擇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適應性的設置,本發明對此不作具體限定。
在本發明另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步驟S22之前,所述方法還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判斷群組中的終端設備40是否位於NAT後;
若是位於NAT之後,則在所述位於NAT之後的群組中選擇預設比例的終端設備作為主連接設備,與所述主連接設備保持通信連接,並通知主連接設備之外的其他終端設備與所述主連接設備通過FRMP協定在群組內部相互通信;
若不是位於NAT之後,則所述伺服器20與所述群組中的所有終端設備40直接建立通信連接。
具體地,所述伺服器20通過每個終端設備40傳輸資料包的來源位址與終端設備40所回報的IP位址是否一致來判斷所述終端設備40是否位於NAT之後,當資料包的來源位址與終端設備所回報的IP位址一致則說明不是位於NAT之後,如果不一致,則說明是位於NAT之後。
本發明中區域網路內的終端設備通過局域網內部的私有協定進行交互,伺服器只與區域網路中部分主連接設備保持連接,與其他終端設備通過主連接設備間接通信,這樣可以有效節省網路頻寬,合理利用網路資源。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提供的應用於伺服器端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流程圖。根據不同的需求,該流程圖中步驟的順序可以改變,某些步驟可以省略。為了便於說明,僅示出了與本發明實施例相關的部分。
步驟S31、所述伺服器20接收管理終端10發送的查找終端設備40的查找請求,確定所述被查找終端設備40所處的群組。
步驟S32、判斷所述被查找終端設備40是否為所述群組中的主連接設備,若是,則執行步驟33,若否,則執行步驟S34。
步驟S33、所述伺服器20通過傳輸層協議直接向所述終端設備40發送連接請求,直接與所述終端設備40建立連接並進行資料交互。
步驟S34、所述伺服器20通過傳輸層協議將連接請求發送至所述群組的主連接設備,在通過主連接設備利用FRMP協定將連接請求轉發至被查找的終端設備40,使得所述被查找的終端設備40向所述伺服器發起連接請求進行消息傳輸或使得被查找的終端設備40通過所述主連接設備向伺服器20轉發待傳輸消息。
步驟S35、所述伺服器20接收所述被查找的終端設備40發起的連接請求,與所述被查找的終端設備40建立連接,或接收主連接設備轉發的被查找終端設備。
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方法進一步包括如下步驟:當所述伺服器20與一個群組中的一個主連接設備之間的連接斷開時,所述伺服器20在所述群組中重新選擇新終端設備作為主連接設備,代替所述斷開的主連接設備。
請參閱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應用於區域網路的終端設備中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流程圖。所述區域網路中包括多台終端設備40,所述多台終端設備40之間通過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FRMP)交互通信,本實施方式中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應用在作為連接發起端的終端設備40中。根據不同的需求,該流程圖中步驟的順序可以改變,某些步驟可以省略。為了便於說明,僅示出了與本發明實施例相關的部分。
步驟S41、終端設備40通過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FRMP)向同一區域網路內其他終端設備廣播查找指令。
其中,所述查找指令中包括查找條件,所述查詢準則包括但不限於終端設備的產品型號資訊、IP位址資訊、伺服器配置資訊等。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發出查找指令的終端設備40作為所述區域網路30中的主連接設備與伺服器20建立連接,所述查找指令是從伺服器20接收的查找終端設備40的查找指令。舉例而言,一個區域網路30中包括4台IP電話A,B,C,D,其中一台IP電話A作為主連接設備與伺服器20保持通信連接,其餘三台IP電話B,C,D不直接與伺服器20建立連接,而是通過FRMP協定與所述IP電話A通信,當伺服器20根據管理終端10的查找指令要查詢IP電話C的狀態時,伺服器20首先確定IP電話C所在區域網路中的主連接設備為IP電話A,那麼所述伺服器20向主連接設備IP電話A發送查找IP電話C的查找指令,所述作為主連接設備的IP電話A從所述伺服器20接收所述查找指令後,然後通過所述FRMP協議在所述區域網路30中廣播查找所述IP電話C的查找指令。
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查找指令也可以是區域網路30中的終端設備40自動生成的。
舉例而言,在第一應用實例中,當所述終端設備40需要進行軟體更新時,所述終端設備40生成的查找指令為查找所述區域網路中設備型號相同且安裝了已更新軟體版本的終端設備。例如,當區域網路30中包括四台終端設備40時,其中一個終端設備40需要更新軟體版本時,所述需要更新軟體版本的終端設備40可以自動生成查找指令,查找所述區域網路中設備型號相同且安裝了已更新軟體版本的終端設備。
又例如,在第二應用實例中,當區域網路30中一台終端設備40的IP位址獲取異常,需要向伺服器20上報所述IP位址異常時,所述發生異常的終端設備40自動生成查找指令,查找所述區域網路30中能夠與伺服器20建立連接的其他終端設備。
再例如,在第三應用實例中,當區域網路30中的一台終端設備40沒有伺服器20的位址設定,需要向所述區域網路30中的其他終端設備學習伺服器20的位址設定時,那麼所述終端設備40生成查找指令查找所述區域網路30中具有伺服器20位址設定的其他終端設備。
步驟S42、所述終端設備40接收所述區域網路中符合查找指令中查找條件的其他終端設備返回的回饋資訊。
繼續以如前舉例而言,當所述查找指令是根據伺服器20發送的查找IP電話C的指令時,所述IP電話A接收符合查找條件的IP電話C返回的回饋資訊。當所述查找指令是查找區域網路30中設備型號相同且安裝了已更新軟體版本的終端設備時,那麼所述區域網路中符合查找條件的設備相同且安裝了已更新軟體版本的終端設備返回回饋資訊。當所述查找指令是查找區域網路30中能夠與伺服器20建立連接的其他終端設備時,那麼能夠與伺服器20建立網路連接的其他終端設備返回回饋資訊。當所述查找指令是查找所述區域網路30中具有伺服器20位址設定的其他終端設備,那麼具有伺服器位址設備的終端設備返回回饋資訊。
步驟S43、所述終端設備40向符合查找條件的其他終端設備發送連接請求,並在接收其他終端設備發送的連接請求確認資訊後與其他終端設備建立連接。
步驟S44、所述終端設備40向其他終端設備發送資料傳輸請求,並與所述其他終端設備之間進行資料傳輸。
具體地,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當所述查找指令是從伺服器20接收的查找指令時,所述終端設備40與其他終端設備之間進行資料傳輸為:所述終端設備40向其他終端設備轉發從伺服器20獲取到的查找指令,使得其他終端設備與伺服器20之間建立連接後進行資料通信。
一個實施方式中,當所述查找指令為查找所述區域網路中設備型號相同且安裝了已更新軟體版本的終端設備時,所述終端設備40與其他終端設備之間進行的資料傳輸為:所述終端設備40從其他終端設備中獲取更新的軟體資訊,進行軟體更新。
一個實施方式中,當終端設備40獲取IP位址異常時生成的查找指令為查找所述區域網路30中能夠與伺服器20建立連接的其他終端設備時,所述終端設備40與其他終端設備之間進行的資料傳輸為:終端設備40將異常警報資訊發送至其他終端設備,從而通過其他終端設備將所述異常警報資訊轉發至伺服器20。這樣使得沒有IP地址的終端設備在發生異常時也能夠及時上報異常。
一個實施方式中,當查找指令為查找所述區域網路30中具有伺服器20位址設定的其他終端設備時,所述終端設備40與其他終端設備之間進行的資料傳輸為:所述終端設備40從其他終端設備中獲取伺服器的設定資訊,按照獲取到的伺服器設定資訊進行伺服器設定,從而與伺服器建立連接。
圖5所示為與圖4中應用於局域網中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對應的終端設備間的交互示意圖,下面結合圖5進一步說明所述應用於區域網路中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如圖5所示,區域網路中的終端設備A向同一區域網路中的終端設備B,C,D廣播查找指令,舉例而言,所述查找指令可以是查找具有伺服器設定的終端設備,也可以是查找具有相同設備型號並安裝了最新版本軟體的終端設備。其中若終端設備B和終端設備C符合查找指令中的查找條件,則終端設備B和終端設備C向終端設備A發送查找回饋消息,終端設備D不符合查找條件則不返回回饋消息。所述終端設備A接收到B和C的回饋消息後,請求與終端設備B建立連接,則向終端設備B發送連接請求,終端設備B返回連接確認,則終端設備A與B建立網路連接,所述終端設備A向所述終端設備B發送資料傳輸請求,例如伺服器設定請求、軟體下載請求;所述終端設備B向所述終端設備A發送資料,例如,將終端設備A請求下載的軟體發生至終端設備A,這樣終端設備A可以直接利用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FRMP從同一局域網內的臨近終端設備直接下載所需的軟體,又例如在終端設備A沒有伺服器IP位址的情況下,可以從同一區域網路中的臨近終端設備中獲取伺服器設定,進而與伺服器建立連接。再例如,當終端設備A發生異常但又沒有獲取到IP位址導致無法向伺服器上報異常時,可以將異常發送至終端設備B,通過終端設備B將異常上報至伺服器,同時也可以通過終端設備B接收伺服器發送的異常解決方案。
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提供的應用於區域網路中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所述區域網路中包括多台終端設備40,所述多台終端設備40之間通過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FRMP)交互通信,本實施方式中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應用在作為連接接受端的終端設備40,例如中。根據不同的需求,該流程圖中步驟的順序可以改變,某些步驟可以省略。為了便於說明,僅示出了與本發明實施例相關的部分。
步驟S61、終端設備40通過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FRMP接收區域網路中其他終端設備廣播的查找指令。
步驟S62、所述終端設備40判斷是否符合所述查找指令中的查找條件。
步驟S63、若不符合所述查找指令中的查找條件,則丟棄所述查找指令,不進行回饋。
步驟S64、若符合所述查找指令中的查找條件,則返回回饋資訊,並接收連接請求,返回連接確認資訊。
步驟S65、所述終端設備40與發起連接請求的其他終端設備建立連接,並根據接收到的資料發送請求向其他終端設備發送對應的資料,或根據接收到的資料轉發請求將其他終端設備中的資料轉發至伺服器,或根據接收到的其他終端設備轉發的伺服器查詢指令,與伺服器建立連接並向伺服器發送伺服器需要查詢的資料。
例如根據軟體下載請求向其他終端設備發送對應的軟體資料,或根據伺服器位址設定請求向其他終端設備發送伺服器位址設定。再例如,其他終端設備發生異常但是無IP位址從而無法與伺服器建立連接時,將其他終端設備的異常上報至伺服器。又例如接收主連接設備轉發的伺服器的查詢指令並與伺服器建立連接。
在本發明實施方式中,在同一群組中的終端設備40之間通過FRMP協議進行交互過程中,每一資料幀(Frame)都對應一個應答資料幀(Frame acknowledge),發送方發出資料幀後,接收方接收到該資料幀後返回應答資料幀,所述資料幀與應答資料幀成對出現。
本發明實施方式中,在同一群組中的終端設備40之間通過FRMP協議建立連接過程中,使用重傳機制,若連接請求發送方在預設時間內沒有接收到應答資料幀,則每隔預設時間間隔(例如100ms)重傳一次,若重傳預設次數(例如三次)後仍未接收到應答資料幀,則確定連接逾時。
請參閱圖7,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提供的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Failure Report Monitoring Protocol, FRMP)中的資料幀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FRMP協定中的資料是封裝在Ethernet II(乙太網第二版)幀中資料欄位內的。具體地,如圖7所示,Ethernet II幀結構中包括目標MAC位址欄位(Destination MAC)、源MAC位址欄位(Source MAC)、乙太網幀資料類型欄位(Type)、資料欄位(Data)以及冗餘校驗欄位(Frame Check Sequence)。其中,目標MAC位址欄位的長度為6位元組,源MAC位址欄位的長度為6位元組,乙太網幀資料類型欄位的長度為2位元組,資料欄位的長度為46-1500位元組,冗餘校驗欄位的長度為4位元組。
本發明中FRMP協定資料封裝於所述Ethernet II幀中的資料欄位部分。所述FRMP協定資料格式包括:用途欄位(Method ID)、事務欄位(Transaction ID)、幀序號欄位(Frame SN)以及幀資料欄位(Frame Data)。在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方法欄位的長度為1位元組,所述事務欄位的長度為2位元組,所述幀序號欄位為4個位元組,所述資料欄位的長度為39-1493位元組。
所述方法欄位用於標識該幀的用途,比如所述方法欄位的內容包括尋找請求(DISCOVER)、尋找請求回饋(DISCOVER ACK)、連接請求(CONNECT)、連接請求回饋(CONNECT ACK)、中斷連接(DISCONNECT)、保持連接(keep-alive, KA)、資料傳輸(RELAY/BINARY)、資料傳輸回饋(RELAY ACK/BINARY ACK)等。
其中,方法欄位中為尋找請求DISCOVER的資料幀用於連線發起端在群組內廣播尋找符合查找條件的終端設備。
所述尋找請求回饋(DISCOVER ACK)的資料幀用於作為連線接受端的終端設備在接收到尋找請求並確認符合查找條件後,向連線發起端返回的回饋。當DISCOVER方法下的資料較長不能封裝在一個資料幀中時,這些資料被封裝在不同的資料幀中,這些資料幀每隔預設間隔(例如50ms)被廣播至區域網路中其他終端設備,其他終端設備在接收完所有的具有相同事物欄位的資料幀後獲取完整的資訊並確認符合查找條件後,才返回尋找請求回饋(DISCOVER ACK)。
所述方法欄位為連接請求(CONNECT)的資料幀用於以單播方式發送至目標設備以創建FRMP連接。其中,Ethernet II資料幀中的目標MAC位址為請求建立連接的目標終端設備。
所述方法欄位為連接請求回饋(CONNECT ACK)的資料幀用於終端設備回應接收到的連接請求,向連接發起端回饋應答。如果同意建立連接,則返回資料幀中資料欄位設置為1,如果拒絕建立連接,則資料幀中資料欄位設置為0。連接建立後,終端設備之間可以進行資料傳輸。
所述方法欄位為中斷連接(DISCONNECT)的資料幀用於斷開終端設備之間的連接,發送或接受此資料幀的終端設備將清除此連接的所有資源並忽略斷開連接的終端設備發送的其他資料幀。
方法欄位為保持連接(keep-alive, KA)的資料幀用於在終端設備之間的連接建立後,通過發送KA資料幀來測試連接是否正常。接受到KA資料幀的終端設備複製所述KA資料幀並回傳以證實連接正常。另一方面,連接中包括計時器,雙方需要定時發送資料幀的情況下,如果雙方長時間沒有實際的資料交互,那麼可以通過傳送KA資料幀來維持連接,在計時器超時的時候終止連接。
方法欄位為RELAY或BINARY的資料幀用於進行資料傳輸。其中,RELAY資料幀中資料欄位傳輸的是使用者資料資訊,例如原始檔資料、請求命令、配置資訊、運行狀態資訊等。而BINARY資料幀中資料欄位傳輸的是設定檔資料,例如上傳日誌、下載設定檔、下載固件等。
方法欄位為RELAY ACK的資料幀用於確認RELAY資料幀,其中事務欄位和幀序號欄位必須與要確認的RLAY資料幀相同。BINARY ACK資料幀用於確認BINARY資料幀,其中事務欄位和幀序號欄位必須與要確認的BINARY資料幀相同。
關於所述事務欄位(Transaction ID):如果同一個方法下需要傳輸的資料長度太長而導致不能封裝到單個資料幀中時,則需要將該方法下的資料分割到多個資料幀中進行傳輸,相同方法下的資料幀具有相同的事務欄位。如前面的舉例而言,當DISCOVER方法下的資料較長不能封裝在一個資料幀中時,這些資料被封裝在不同的資料幀,這些資料幀中事務欄位相同,這些具有相同事物欄位的資料幀每隔預設間隔(例如50ms)被廣播至區域網路中其他終端設備,其他終端設備在接收完所有的具有相同事物欄位的資料幀後獲取完整的資訊並確認符合查找條件後,才返回尋找請求回饋(DISCOVER ACK)。所述事務欄位的長度為2位元組,其中第一位元組中用於標識生成資料的主體,當資料由連線發起端生成時,所述事務段的第一位元組為1,當資料由接收端生成時,所述事務欄位的第一位元組為0。
所述幀序號欄位(Frame SN)用於標識幀的序號。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幀序號欄位包括4個位元組,其中前兩個位元組表示當前幀序號,後兩個位元組表示幀總數,例如,在一個資料幀中,幀序號欄位前兩個位元組為0x0002,後兩個位元組為0x0005,那麼這個幀的幀序號欄位表示總共有5幀,當前幀是這5幀中的第二幀。
所述資料欄位為待傳輸資料。其中,根據方法欄位中方法的不同,資料欄位中待傳輸資料的格式也不同,資料的長度也不同。
請參閱圖8,為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提供的伺服器的硬體結構示意圖。所述伺服器20包括記憶體201、處理器202以及存儲在所述記憶體201中並可在所述處理器202上運行的電腦程式203,例如終端設備管理程式。所述處理器202執行所述電腦程式203時實現上述應用於伺服器端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實施例中的步驟,例如圖2所示的步驟S21~S22及圖3所示的步驟S31~S35。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所述示意圖8僅僅是伺服器20的示例,並不構成對伺服器20的限定,伺服器20可以包括比圖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伺服器20還可以包括輸入輸出設備、網路接入設備、匯流排等。
所稱處理器202可以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還可以包括其他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成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分立門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分立硬體元件等。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
所述記憶體201可用於存儲所述電腦程式203,所述處理器202通過運行或執行存儲在所述記憶體201內的電腦程式和/或模組/單元,以及調用存儲在記憶體201內的資料,實現所述伺服器20的各種功能。記憶體201可以包括外部存儲介質,也可以包括記憶體。此外,記憶體201可以包括高速隨機存取記憶體,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記憶體,例如硬碟、記憶體、插接式硬碟,智慧存儲卡(Smart Media Card, SMC),安全數位(Secure Digital, SD)卡,快閃記憶體卡(Flash Card)、至少一個磁碟記憶體件、快閃記憶體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態記憶體件。
請參閱圖9,為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提供的終端設備的硬體結構示意圖。所述終端設備40包括記憶體401、處理器402以及存儲在所述記憶體401中並可在所述處理器402上運行的電腦程式403,例如終端設備管理程式。所述處理器402執行所述電腦程式403時實現上述應用於局域網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實施例中的步驟,例如圖4所示的步驟S41~S44及圖6所示的步驟S61~S66。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所述示意圖9僅僅是終端設備40的示例,並不構成對終端設備40的限定,終端設備40可以包括比圖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終端設備40還可以包括輸入輸出設備、網路接入設備、匯流排等。
所稱處理器402可以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還可以包括其他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成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分立門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分立硬體元件等。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
所述記憶體401可用於存儲所述電腦程式403,所述處理器402通過運行或執行存儲在所述記憶體401內的電腦程式和/或模組/單元,以及調用存儲在記憶體401內的資料,實現所述終端設備40的各種功能。記憶體401可以包括外部存儲介質,也可以包括記憶體。此外,記憶體401可以包括高速隨機存取記憶體,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記憶體,例如硬碟、記憶體、插接式硬碟,智慧存儲卡(Smart Media Card, SMC),安全數位(Secure Digital, SD)卡,快閃記憶體卡(Flash Card)、至少一個磁碟記憶體件、快閃記憶體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態記憶體件。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涵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顯然“包括”一詞不排除其他單元或步驟,單數不排除複數。電腦裝置權利要求中陳述的多個單元或電腦裝置也可以由同一個單元或電腦裝置通過軟體或者硬體來實現。第一,第二等詞語用來表示名稱,而並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順序。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
100:網路系統
10:管理終端
20:伺服器
201、401:記憶體
202、402:處理器
203、403:電腦程式
30:區域網路
40:終端設備
步驟S21-步驟S22、步驟S31-步驟S35、步驟S41-步驟S44、步驟S61-步驟S65、:方法步驟
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中終端設備管理方法的應用環境架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提供的終端設備智慧分組方法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提供的應用於伺服器端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流程圖。
圖4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提供的應用於局域網中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流程圖。
圖5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一應用實例交互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方式提供的應用於局域網中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流程圖。
圖7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提供的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中的資料幀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提供的伺服器的硬體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提供的終端設備的硬體結構示意圖。
100:網路系統
10:管理終端
20:伺服器
30:區域網路
40:終端設備
Claims (13)
- 一種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應用於伺服器中,所述伺服器與多台終端設備通信,其改良在於,所述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包括: 獲取每台終端設備的網路配置資訊,並根據所述網路配置資訊將所述終端設備劃分群組; 在每個群組中選擇預設比例的終端設備作為主連接設備,與主連接設備保持通信連接,並通過所述主連接設備與群組中所述主連接設備之外的其他終端設備進行通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其中,所述網路配置資訊包括終端設備對應的閘道MAC位址及所述終端設備所屬的虛擬區域網路絡的標識資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將所述終端設備按照所述群組在管理終端進行分群組顯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判斷群組中的終端設備是否位於NAT後; 若是位於NAT之後,則在所述位於NAT之後的群組中選擇預設比例的終端設備作為主連接設備,與所述主連接設備保持通信連接,並通知主連接設備之外的其他終端設備與所述主連接設備通過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在群組內部相互通信; 若不是位於NAT之後,則與所述群組中的所有終端設備直接建立通信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接收管理終端發送的查找終端設備的查找請求,確定所述被查找終端設備所處的群組; 判斷所述被查找終端設備是否為所述群組中的主連接設備; 若是,則所述伺服器通過傳輸層協議直接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連接請求,直接與所述終端設備建立連接並進行資料交互; 若否,則所述服務將連接請求發送至所述群組的主連接設備,在通過主連接設備利用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將連接請求轉發至被查找的終端設備,使得所述被查找的終端設備向所述伺服器發起連接請求進行消息傳輸或使得被查找的終端設備通過所述主連接設備向伺服器轉發待傳輸消息; 接收所述被查找的終端設備發起的連接請求,與所述被查找的終端設備建立連接,或接收主連接設備轉發的被查找終端設備。
- 一種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應用於終端設備中,所述終端設備處於包括多個終端設備的區域網路中,其改良在於,所述方法包括: 終端設備通過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向同一區域網路內其他終端設備廣播查找指令,其中所述查找指令中包括查找終端設備的查找條件; 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區域網路中符合查找指令中查找條件的其他終端設備返回的回饋資訊; 所述終端設備向符合查找條件的其他終端設備發送連接請求,並在接收其他終端設備發送的連接請求確認資訊後與其他終端設備建立連接; 所述終端設備向其他終端設備發送資料傳輸請求,並與所述其他終端設備之間進行資料傳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其中,所述發出查找指令的終端設備作為所述區域網路中的主連接設備與伺服器建立連接,所述查找指令是從伺服器接收的查找終端設備的查找指令,所述終端設備與其他終端設備之間進行資料傳輸為:所述終端設備向其他終端設備轉發從伺服器獲取到的查找指令,使得其他終端設備與伺服器之間建立連接後進行資料通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查找指令為查找所述區域網路中與所述終端設備型號相同且安裝了已更新軟體版本的終端設備,所述終端設備與其他終端設備之間進行的資料傳輸為:所述終端設備從其他終端設備中獲取更新的軟體資訊;或 所述查找指令為查找所述區域網路中能夠與伺服器建立連接的其他終端設備,所述終端設備與其他終端設備之間進行的資料傳輸為:終端設備將異常警報資訊發送至其他終端設備,請求其他終端設備將所述異常警報資訊轉發至伺服器;或 所述查找指令為查找所述區域網路中具有伺服器位址設定的其他終端設備;所述終端設備與其他終端設備之間進行的資料傳輸為:所述終端設備從其他終端設備中獲取伺服器的設定信息,按照獲取到的伺服器設定資訊進行伺服器設定,從而與伺服器建立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其中,所述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的資料幀封裝在乙太網第二版資料幀中的資料欄位內,其中所述局域網內是由通信協定的資料框架格式包括:用途欄位、事務欄位、幀序號欄位以及幀資料欄位;所述方法欄位用於標識該幀的用途;所述事務欄位用於在同一個方法的資料被分割到多個資料幀中進行傳輸時,通過相同的事務欄位標識相同方法下的資料幀;所述幀序號欄位用於標識幀序號,幀資料欄位為待傳輸資料。
- 一種終端設備管理方法,應用於終端設備中,所述終端設備處於包括多個終端設備的區域網路中,其改良在於,所述方法包括: 通過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接收區域網路中其他終端設備廣播的查找指令; 判斷是否符合所述查找指令中的查找條件; 若符合所述查找指令中的查找條件,則返回回饋資訊,並接收連接請求,返回連接確認資訊; 與發起連接請求的其他終端設備建立連接,並根據接收到的資料請求向其他終端設備發送對應的資料,或根據接收到的資料轉發請求將其他終端設備中的資料轉發至伺服器,或根據接收到的其他終端設備轉發的伺服器查詢指令,與伺服器建立連接並向伺服器發送伺服器需要查詢的資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其中,所述局域網內私有通信協定的資料幀封裝在乙太網第二版資料幀中的資料欄位內,其中所述局域網內是由通信協定的資料框架格式包括:用途欄位、事務欄位、幀序號欄位以及幀資料欄位;所述方法欄位用於標識該幀的用途;所述事務欄位用於在同一個方法的資料被分割到多個資料幀中進行傳輸時,通過相同的事務欄位標識相同方法下的資料幀;所述幀序號欄位用於標識幀序號,幀資料欄位為待傳輸資料。
- 一種伺服器,所述伺服器包括處理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執行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時實現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
- 一種終端設備,所述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執行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時實現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9項和10-11項所述的終端設備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6/507,296 US10931529B2 (en) | 2019-07-10 | 2019-07-10 | Terminal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server,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managing terminal devices in local area network |
US16/507296 | 2019-07-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03475A true TW202103475A (zh) | 2021-01-16 |
TWI740210B TWI740210B (zh) | 2021-09-21 |
Family
ID=74047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33708A TWI740210B (zh) | 2019-07-10 | 2019-09-18 | 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及伺服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31529B2 (zh) |
CN (1) | CN112217649B (zh) |
TW (1) | TWI74021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10122A (zh) * | 2021-03-12 | 2021-06-22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监控装置、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
US20230094033A1 (en) * | 2021-09-30 | 2023-03-30 | Juniper Networks, Inc. | Decentralized software upgrade image distribution for network device upgrades |
CN115473913A (zh) * | 2022-07-28 | 2022-12-13 | 北京卡特加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通讯路线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668255A (zh) * | 2023-06-09 | 2023-08-29 | 广东保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设备群落式部署的通信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8555217B (zh) * | 2024-07-30 | 2024-10-18 |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节点、存储介质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99172B1 (en) * | 1996-02-06 | 2001-03-06 | Cabletron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responsiveness of a network device |
US6256314B1 (en) * | 1998-08-11 | 2001-07-03 | Avaya Technology Corp.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outerless layer 3 forwarding in a network |
AU3740500A (en) * | 1999-03-12 | 2000-09-28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network information on a network device |
US6725264B1 (en) * | 2000-02-17 | 2004-04-2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irection of network management messages in a cluster of network devices |
US20040004555A1 (en) * | 2002-07-03 | 2004-01-08 | Schlumbergersema Inc. | Field selectab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20040044756A1 (en) * | 2002-08-30 | 2004-03-04 |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anagement access to devices behind a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NAT) |
US7496685B2 (en) * | 2003-03-03 | 2009-02-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 device within a private network using a management device external to the private network |
US7730174B2 (en) * | 2003-06-27 | 2010-06-01 | Computer Associates Think,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gent-based monitoring of network devices |
US20050105508A1 (en) * | 2003-11-14 | 2005-05-19 | Innomedia Pte Ltd. | System for management of Internet telephony equipment deployed behind firewalls |
US8700754B2 (en) * | 2004-10-19 | 2014-04-15 | Echelon Corporation | Automated topology discovery and management for electric meters |
JP4481147B2 (ja) * | 2004-10-28 | 2010-06-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Macアドレス学習装置 |
US7701934B2 (en) * | 2004-11-02 | 2010-04-2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evices within a private network via a public network |
US7469284B1 (en) * | 2004-12-28 | 2008-12-23 | Em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to multiple agents |
US9049205B2 (en) | 2005-12-22 | 2015-06-02 | Genesys Tele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locating and acquisitioning a service connection via request broadcasting over a data packet network |
WO2008114361A1 (ja) * | 2007-03-16 | 2008-09-25 | Fujitsu Limited | 経路データ収集方法、レイヤ2装置、キャリア網内装置及び経路データ収集装置 |
US20130031201A1 (en) * | 2008-04-03 | 2013-01-31 | Electro Industries/Gauge Tech |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solutions for network topologies |
US8352600B2 (en) * | 2009-04-21 | 2013-01-08 | Alcatel Lucent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maximum packet data unit (PDU) payload transmission size for communicating in a managed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
US9078086B2 (en) * | 2009-10-29 | 2015-07-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2M resource preservation in mobile networks |
US8611540B2 (en) * | 2010-06-23 | 2013-12-17 | Damak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messaging in a hybrid peer-to-peer network |
US8762485B2 (en) * | 2010-12-22 | 2014-06-24 | Hitachi, Ltd. | Information system having computer and storage apparatus coupled to network |
EP2671166A4 (en) | 2011-02-03 | 2016-07-13 | Telcordia Tech Inc | GROUP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IN 3GPP MACHINE TO MACHINE NETWORKS |
CN102158569A (zh) * | 2011-06-02 | 2011-08-17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地址转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
US9161158B2 (en) * | 2011-06-27 | 2015-10-13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using a scalable wireless geocast protocol |
WO2013087756A1 (en) * | 2011-12-14 | 2013-06-20 | Koninklijke Kpn N.V.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abling nat traversal |
US9866641B2 (en) * | 2013-06-19 | 2018-01-09 | Huawei Device (Dongguan) Co., Ltd. | Information query method and device |
CN104601365B (zh) * | 2014-12-05 | 2019-05-07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节点设备监测方法以及装置 |
CN104811478A (zh) * | 2015-03-27 | 2015-07-29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终端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及远程控制方法 |
US10412012B2 (en) * | 2015-09-22 | 2019-09-10 | Arris Enterprises Llc | Intelligent, load adaptive, and self optimizing master node selection in an extended bridge |
CN107040399B (zh) * | 2016-02-04 | 2022-03-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升级文件下载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5610999A (zh) * | 2016-03-30 | 2016-05-25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穿透nat实现p2p通信的方法、设备、服务器及系统 |
WO2017186308A1 (en) * | 2016-04-29 | 2017-11-0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Grouping manager and user equipments fo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8737505A (zh) * | 2018-04-27 | 2018-11-02 | 厦门理工学院 | 一种资源下载的方法、系统和终端设备 |
CN109005073A (zh) * | 2018-09-12 | 2018-12-14 | 北京威泰视信科技有限公司 | 设备管理系统 |
-
2019
- 2019-07-10 US US16/507,296 patent/US10931529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8-26 CN CN201910790141.0A patent/CN112217649B/zh active Active
- 2019-09-18 TW TW108133708A patent/TWI740210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17649A (zh) | 2021-01-12 |
US10931529B2 (en) | 2021-02-23 |
CN112217649B (zh) | 2023-07-18 |
TWI740210B (zh) | 2021-09-21 |
US20210014117A1 (en) | 2021-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40210B (zh) | 終端設備管理方法及伺服器 | |
EP2843906B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 |
US9743367B2 (en) | 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LLDP) on multiple nodes of a distributed fabric | |
WO2020057445A1 (zh) | 一种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
WO2022253087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节点、网络管理器及系统 | |
US20240048645A1 (en) | Point-to-point database synchronization over a transport protocol | |
WO2019223534A1 (zh) | 一种转发表项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 |
WO2021087892A1 (zh) | 资源的订阅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120556B (zh) | 一种云主机访问对象存储服务器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4090342A (zh) | 存储容灾的链路管理方法及消息执行节点、存储控制集群 | |
US20210274020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client device, and server device | |
CN112751907B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WO2022042393A1 (zh) | 一种配置错误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 |
US20200341968A1 (en) | Differential Update of Local Cache from Central Database | |
WO2017198088A1 (zh) | 资源订阅方法、资源订阅装置和资源订阅系统 | |
WO2017012315A1 (zh) | 业务监听控制方法及装置 | |
US9860128B2 (en) | Automated command and discovery process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s | |
TW202309745A (zh) | 虛擬機器運行監控方法、監控系統及監控設備 | |
WO2024155365A1 (en) |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for smart edge management | |
US8046445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network elements | |
CN114268979A (zh) | 一种网管终端北向接口的安全通信方法 | |
CN114070804A (zh) | 网络事件处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892686A (zh) | 向音频/视频接收器设备提供信息的方法和对应的装置 | |
KR20050065043A (ko) | 제어 프로세서간 통신 연결성 진단 방법 | |
JP2012142787A (ja) | サーバ所在地追跡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